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2024-05-30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精选十篇)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篇1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它担负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1],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疗效果。为了有效地控制手术室感染,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健全手术富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手术室成立由科主任、护士长、监测员组成的医院感染小组,主要负责手术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平时手术室感染工作监督,定期检查,并就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2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手术室一般制度、卫生制度、参观制度、门卫制度、消毒制度、洗手制度),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率。在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监控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管理者首先要得到正确、规范化的培训后,才能正确指导、监督、管理他人的工作,监控工作专人负责。

3 手术宣环境管理

3.1 建立合理手术室布局

我院手术室有8间,1间百级间、6间万级间、1间隔离间。手术间被内外走廊所包绕,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演洁区、无菌区。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洗和消毒。

3.2 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区人员

限制参观人数,手术过程中关闭术间前后门,尽量减少人员走动。患上呼吸道感染,面部、颈部、手部感染者不可进入手术室。手术医师应认真做好术前准备。不得在术前参加换药。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应按规定更换手术室所备衣、裤、口罩、鞋帽。

3.3 手术室的消毒

手术室术后及每日必须进行清洁卫生消毒,手术室内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严禁在术间制作敷料或整理包布,每周清洁空调过滤板一次。各手术间的拖把、抹布应固定两套使用,用后以消毒液清洗,减少拖把、抹布的污染。做好手术室卫生学的监测。

3.4 防止室外细菌进入

接送手术患者的平车、被褥是手术室的重要污染源,尤其车轮更是细菌传播的载体。患者进入手术室必须使用手术交换车,以保持手术间的洁净度,防止污染源的传播。手术交换车所用物品,用后应及时更换,每日手术前用清洁巾进行湿式擦拭。手术结束后车上所有物品进行更换,并用0.2%过氧乙酸或500mg/L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擦拭。

3.5 手术室卫生清扫的要求

手术间地面及所用的各种物品,应经常保持清洁整齐,每日手术前用清洁巾进行湿式擦拭手术间窗台、地面、无影灯、敷料桌、托盘、输液架、手术床及走廊地面等。每月做好卫生学监测。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的清扫应在进行中进行,清扫工作结束后净化空调系统要继续进行,一般不短于该洁净室自净时间。

4 手术物品管理

4.1 手术器械

手术器械的清洗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在引起医院感染的诸多因素中,通过医疗器械作为传播媒介的报道已屡见不鲜[2]。凡进入人体的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每次使用前必须灭菌。其方法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它具有高效、快速、方便、经济、安全等诸多优点。灭菌前必须彻底清洗以降低有机物或生物负荷,提高灭菌效果。对于不能耐温、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到目前为止环氧乙烷是最有效的低温灭菌的方法,用于橡胶类、塑料类、显微器械、腹腔镜、膀胱镜、纤维肠镜等高危险度手术用品。

4.2-次性医疗用品

手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用品可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但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加强一次性物品使用前的检查,使用前查看一次性灭菌物品,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名、产品商标、有效期、生产批号等;②严格落实一次性物品的回收制度,为防止一次性医疗用品重复使用及流入社会,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3,4]。

4.3 手术间物品

进入手术间的物品,必须拆除外包装,擦拭洁净方可进入。

5 无菌技术管理

5.1 手术人员手的消毒

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措施之一,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定期监测,保证工作人员手带菌数<5CFU/cm2。

5.2 台上护士严格无菌操作

严格查对手术器械、敷料的消毒灭菌日期及有效期。严格刷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术中严格无菌技术。

5.3 台下护士监督无菌操作

严格限制手术室人员数量,监督无菌操作,发现污染,应立即更换。

5.4 隔离手术严格终末消毒

患者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术后器械及物品消毒,标本应盛放在单独的容器中,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是手术室工作质量的体现,手术室的合理设计与布局、手术物品消毒和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关键。为此,要控制手术感染,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一套手术室科学管理系统和管理对策,实施手术室科学化管理确保手术室安全,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宋烽,王建容.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52.

[2]毕重秀.医院感染的细菌学监测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3):155.

[3]姚林燕.依法管理医疗废物[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 (8):912-913.

中医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1 篇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自查情况汇报

院感科于2017年12月对我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情况、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技术规范执行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医院感染组织机构

1、院领导分工专门有一位副院长负责分管院感工作,全院完成了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网络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由于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分工负责、定期召开会议,每周下科室检查督促医院感染工作等,运转良好。

2、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日常工作。

3、制定和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4、抓好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今年2-11月已对全院职工(包括清洁工、安保人员)进行了九次院感知识培训,并对我院刚招聘的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

二、医院感染监测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1每月对各重点科室进行了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酒精、碘伏、戊二醛等)、灭菌物品、工作人员手的卫生学监测一次。每季度对普通病房进行了物体表面、消毒液、灭菌物品、工作人员手的卫生学监测。

2对含氯消毒剂每天进行使用前浓度监测。

3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周有生物监测,每包包内、包外有化学监测。

4一次性物品(如注射器,输液器等)用后按照分类进行回收,由专门医疗费物回收中心进行统一无害化处理。医院感染管理科对重点科室采取定期监测或不定期抽查。手术室、透析室等要求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并有相应的配套设施。

6全院各重点科室及普通病房的细菌监测、卫生学监测,都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三、抗生素使用情况

按照我国抗菌药物临床运用规范及标准,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活动和自查,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基本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强调合理应用,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使用。

四、存在的问题和持续改进措施

1、发热门诊设置地点、流程不合理。

2、无消毒供应中心,正在筹备修建中

3、个别医务人员无菌操作不够严格,消毒灭菌观念有待加强。

4、个别科室医院感染病例有漏报现象

五、整改措施

1、发热门诊设置地点、流程不合理,已经向医院分管领导反映,医院门诊大楼改造后整改、完善并加强管理。

2、我院目前无消毒供应中心,医院领导正在筹备修建中。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

4、对漏报医院感染病例的科室,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的判断能力的培训,提高上报意识和判断能力。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篇3

关键词:产房 医院感染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51-01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隔离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建立健全与产房医院感染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监测制度、入室参观制度等。成立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将感控措施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2 增强感控知识培训

对新上岗人员在进行上岗前培训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岗前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时间不少于3学时;在职医务人员每年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内容包括: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手卫生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监测规范、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和标准预防等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章制度。科室内部每月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文件、讲义,从而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 注重产房环境建设与管理

产房周围环境安静、清洁。室内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清毒,洗手水龙头为感应龙头。严格划分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分娩室、待产室、治疗室。辅助区包括无菌物品存放间、洗手间、办公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每次≥30min。控制分娩室人员进出,以减少交叉感染机会。严格执行消毒清洁工作流程,每台次分娩后采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湿式清洁地面、产床及周围的物体表面,接送产妇的必平车须保持清洁。

4 加强重要环节管理

4.1 医疗操作管理。医护人员各项操作,易造成产妇及新生儿的医院交叉感染,因此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管理。首先对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综合征及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离岗或调岗。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接生或助产前按照手术人员要求进行外科手消毒、戴口罩和帽子、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诊疗过程中执行标准预防,有体液暴露危险时应戴防护面罩、穿防水围裙和防护鞋。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人内,凡需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入室前必须穿室内的专用衣、鞋,戴圆顶帽并做好手卫生。

4.2 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做到:①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必须达到消毒水平;③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④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卫生部有关规定。所有复用的医疗器械应彻底清洁,不残留血迹、污垢,消毒、灭菌符合规范要求。无菌物品标识明确,无过期使用。

4.3 隔离产房的管理。对有潜在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隔离分娩。室内物品固定,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操作中医护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实施个人防护,分娩结束后产房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和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5 监测、监督、严把各项质量关

手术室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 篇4

1 健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及规章制度

手术室成立专门的感染控制管理小组, 由护士长担任组长, 主管护师担任检测员。该小组主要承担检查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室内微生物监测、消毒、无菌操作的正确实施等, 定期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适当的解决措施。结合手术室实际情况及发现的问题, 及时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 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2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增强防控医院感染意识

由手术室感染控制小组定期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相关知识, 定期进行科室感染控制知识竞赛。通过学习和培训, 让手术室的一般制度、卫生制度、参观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外科洗手制度及手术室消毒制度等深入每位医护人员的内心。

3 手术室环境管理

3.1 手术室布局

我院手术室严格按照洁、污分开要求, 总体分为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手术室内供、排水系统良好, 地面、墙壁及天花板表面光滑无裂隙, 便于清洗及消毒, 设有专用的特殊感染手术室。

3.2 空气管理

手术室每天常规紫外线照射两次, 每次照射时间60 min, 如有连台手术应在前台手术后照射30~60min后才可进行下台手术。限制进入手术室人数, 患上呼吸道、手、面、颈部感染者禁止进入手术室, 进入手术室人员均应换衣, 戴好口罩、帽子, 减少手术室人员的走动。手术室内物品保持整洁, 减少不必要搬动, 保持室内清洁无灰尘, 定期清洗空调滤网。用0.5%含氯消毒液擦拭无影灯、手术台及清洗地面。各手术间、卫生间、走廊及办公室的拖把及抹布应严格分开使用, 用后要及时消毒。每月进行一次空气培养, 使空气中菌落数控制在200CFU/m3以内[2]。

3.3 物品管理

手术器械清洗不净及没有彻底灭菌是引起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对手术器械的用前彻底清洗及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对能耐高温的手术器械及用品, 彻底清洗后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术灭菌。对一些不能耐受高温的医疗器械, 可选用环氧乙烷进行灭菌处理。一次性手术用品的出现和应用,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院感染, 但如果不能加强一次性用品的管理, 也会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对一次性手术用品应存放在离地≥25cm、清洁干燥的专用柜内, 使用前严格核对有效期、包装密封性及型号规格等。手术后, 对用过的一次性物品严格落实回收、登记、销毁制度。手术室内所用物品, 均应按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的原则, 对无菌物品应标明有效期, 定期核对清除过期及污染的无菌物品。

4 手术室无菌术管理

4.1 术前洗手消毒制度

所用手术人员都应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 刷手过程不少于5 min, 然后用0.5%的碘伏纱布顺序涂抹甲缝至肘上5 cm区域2~3次。严格按无菌技术穿戴手术衣和无菌手套。该过程的实施, 施行手术室人员相互监督。

4.2 术中无菌操作

手术中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手术区消毒、铺巾, 手术护士应严格查对各种手术物品, 保证均为无菌, 保持手术台面清洁、干燥。巡回护士严控进入手术室人数, 密切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情况, 发现疑似污染应立即采取合理措施。

4.3 术后处理

术后对手术所用物品进行更换、打包、回收及清洗, 根据手术类型不同采用不同措施进行手术台、空气和地面的消毒。

5 实习进修学生管理

由于实习进修学生的无菌意识较差, 在手术室内往往会违反无菌操作造成手术感染的可能。因此, 对实习进修的学生, 要安排专门老师带教, 进手术室前应进行岗前培训, 详细讲解手术室的规章制度、强调无菌技术操作、丰富院内感染知识。要求巡回护士对进入手术室的学生加强监督检查, 确保手术室内的无菌操作, 降低手术室内感染的发生率。

6 体会

施行严格的手术室管理措施以来, 手术室内因素引起的感染显著减少, 无菌手术出院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达到了100%。手术室是院内感染的重点区域, 如果能健全手术室的管理, 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 能有效防止手术患者发生院内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管理的有效措施, 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率。方法 健全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及规章制度,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学习, 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加强手术室环境和手术物品管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结果 手术室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显著减少了医院感染率。结论 科学的手术室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手术室,管理,感染控制

参考文献

[1]宋烽, 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252.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篇5

【摘要】目的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最大限预防和控制口腔医院感染,在提升医护水平的基础上,确保医疗活动的整体安全性。方法对口腔科门诊中的各种感染诱因深入分析,结合院内口腔科门诊部门的具体特征,制定出适合本院口腔科的管理措施以及感染控制方案,并加以落实。结果通过加强专业管理,感染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关键词】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感染诱因

1本院口腔科门诊院感诱因

(1)口腔科日常管理工作缺乏,管理制度未能得到有效落实。院感管理机制是否能够有效落实;医务工作者是否能够遵守无菌原则;手卫生状况的优越性;个人防护质量;灭菌工作的规范性;医疗环境的清洁性;医疗设备的消毒质量等直接决定了院感质量。对于口腔科门诊部门而言,若各各项管理机制均未能充分落实,在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忽视了无菌原则的重要性,不仅未能严格加强手卫生,而且个人防护工作不到位,都可能会影响消毒质量、灭菌质量以及清洗质量,加之口腔部门内部工作人员整体素养参差不齐,部分医务工作者所学过的无菌知识很快忘掉,无菌观念不强。(2)门诊环境污染;口腔门诊室是集检查、诊断、治疗为一体的空间,而口腔是人体四大菌库之一,其细菌数量之大、种属之多,居四大菌库之首,在牙面或牙龈沟之中集聚的牙菌斑每一克超过1011个。不仅如此,患者还表现出开放性强以及流动性强等特征,如果医师应用洁牙设备时,气溶水雾中出现病原体物质,治疗牙病时手机钻头所产生的气溶胶等都能污染周围环境[1]。(3)口腔科各种医疗设备的消毒工作缺乏彻底性。由于口腔科医疗设备种类繁多,不仅形态普遍缺乏规则性,而且价格也相对昂贵,增加了消毒难度,特别是口腔科诊疗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牙科高速手机,他们夹持平针及磨头、扩大针、治疗中要进入口腔,接触粘膜合组织。

2预防措施

建立健全各种消毒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成立口腔科感染管理小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本科的特点,每月开展自查自纠活动,配合院感控科不定期检查,并将两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追踪问题。制定整措施。并纳入质控。(2)每月科室感控小组医务人员组织感控知识学习与培训,提高科内人员对感控知识的认识程度,学习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手消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废物管理条例》、《口腔科消毒管理制度》、《职业防护管理条例》等[2]。(3)重视对空气以及诊疗环境的定期消毒,对于治疗椅以及操作台等设备,当患者使用完成后,都需以含氯消毒液进行有效消毒。流水痰盂应保持清洁,无血迹,患者用后立即用含氯消毒剂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清理污染物,正规消毒处理,并进行终末消毒。(4)严格手卫生制度。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在院感传染中,其手部发挥着传播媒介的作用,为防止院内出现交叉感染问题,需要加强对洗手程序的进一步规范,及时带手套。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避免交叉感染,每个诊室配备了非接触式水龙头,洗手液和快速手消。(5)重视无菌操作,以消毒工作―清洁工作―灭菌工作为原则及顺序,对口腔科内设备进行消毒。清洗后根据器械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灭菌方法,以免设备受损[3]。此外,在与患者破损粘膜组织、创口组织以及血液组织直接接触后,需对诊疗设备进行有效灭菌以及消毒,若诊疗仪器与患者皮肤黏膜组织直接接触,同样要予以消毒处理。手机牙钻的灭菌。一人一用一灭菌。由专职护士统一收回,灭菌发放。使用后先用含氯消毒剂初步消毒,开启水汽冲洗,再用超声冲洗,然后烘干机烘干,放入预蒸空高压灭菌器灭菌。扩大针、手术刀、剪刀、凿子、拔管器械等全部应用高压蒸汽灭菌。在治疗台上放置一个袋盖k桶,内放含氯消毒剂,用于盛放污染的器械。专职护士巡回发放灭菌器械并收回污染器械。对于手术及拔牙等治疗患者先作五项传染病筛查后,才能进行治疗。对于有传染病病人用过的.器械特殊处理,杜绝交叉感染。补牙器械、修复印模、石膏模型的消毒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消毒后。用流水冲洗干净后用干热灭菌器灭菌。修复模型、蜡块、石膏模型则应该在紫外线1m距离内照射1h后备用,以防交叉感染。(6)重视无菌物品日常管理工作,如果口腔设备缺乏外包装,或者是物品接受灭菌处理后,需将其统一放至无菌储物室中,下次应用时,应当用镊子对其进行夹取。此外,无菌储物罐中的所有设备,一旦打开,就需要对开包日期作详细说明,且开包1天后,必须进行灭菌处理。(7)重视无菌监测工作,对各种设备、器械表面以及空气等进行细菌监测,预真空高压锅的细菌监测。每月监测一次,各种使用器械则需予以细菌培养,频率是每月一次,如果有特殊情况出现,需加大监测频率[4]。(8)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防护力度。对于口腔科中的医务人员而言,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感染观念外,还要提升防护意识,学会针头回帽及打碎安瓶的正确处理。发现职业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理伤口。上报感控科,查找暴露感染源,及时注射免疫球蛋白,或长效青霉素等一系列流程[5]。在接诊工作中,除了要对患者疾病病史以及健康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外,还要辨别其病原性的隐患,诊疗时着装整齐,戴帽子,口罩,防护镜,无菌手套,必要时穿防护服。以防被病人的唾液、血液、飞沫污染。保护自己免受病原体侵袭。建立医务人员健康档案,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体检,每年对感染高危群体进行专业预防接种工作,从而提升医务工作者抗病毒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金英淑,李静.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30(z2):187-188.

[2]曹桂平.有效地护理管理可明显降低口腔科感染[J].中国医药指南,,11(14):337-338.

[3]陈文平,黄少宏.口腔科环境感染传播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8(1):56-60.

[4]赵红征.浅谈我院口腔科感染管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304.

[5]高志忠.口腔科门诊感染与预防[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5):96.

供应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篇6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40-02

供应室是全院医疗、护理、科研工作的心脏,在消毒灭菌质量是控制院内感染的关健,在满足临床需求,保证日常运行的同时,还不断完善供应室内部管理制度及科学管理手段,才能确保灭菌物品质量,因此我院在创“三甲”医院过程中,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取得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1.健全医院与科室感染管理的网络组织

我院在创“三甲”医院时成立院感科,由分管护理的副院长担任主任,感染科主任担任副主任,并增设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全院的医院感染任务,每周不定时下科室督促检查检测,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力度,我们供应室也成立四人组成的感染监控小组,由正副护士长、两名检测员组成,主要负责科室的微生物的检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平时医院感染工作的督促,每周随机抽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知识,提高控制感染意识

定期选派护理人员外出学习与短期培训,所学知识回科传授给全科护理人员,普及医院感染知识,不断更新医院感染意识并且认真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规范要求执行,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率,定时训练和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和无菌观念,使其认识到无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3.供应室控制感染的对策

供应室每日用0.5%的健之素擦橱内外面及地面,每日紫外线消毒,每次一小时并且每月做空气培养一次使其菌落数探制在10cfu/m3以内。所有回收的物品经过初洗到清洁, 再经过高压蒸汽灭菌。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篇7

资料与方法

我院为三级综合性医院, 拥有36个临床科室、12个门诊治疗科室, 每月清洗包装器械达1万包之多。2011年采用传统管理方法对CSSD进行管理, 此前器械清洗多依赖于手工清洗, 物品回收通道与工作人员通道区分与标示不明确, 存在很大安全隐患。2012年通过医院的创“三甲”工作, (1) 提高对布局、设备和各类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控制和检测; (2) 加强工作人员技术操作和个人防护管理的培训, 完善科室管理制度, 即采用强化管理模式对CSSD进行管理。收集2011-2012年全年工作量和质量管理资料进行比较。

方法: (1) CSSD布局和设备要求:若想使医院感染得到严格的控制, CSSD的布局以及其设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严格遵照消毒隔离原则, 按要求严格区分去污区、无菌物品存放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改造前,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物品通道与工作人员通道区分与标示不明确, 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改造后, 各区域设有独立通道, 标示明确, 区域间以传递窗或清洗、灭菌设备作为实际屏障。各类物品进出均设专用物流通道, 按照预定流程单项进出, 如接受污染物品处、接受清洁物品处和无菌物品发放处、清洁物品发放处。物品由污到洁, 不交叉、不逆流。各区域工作人员通道设独立缓冲区和更衣间, 去污区人员离开该区时, 应达到清洁方可进入清洁区, 防止人流交叉带来的污染[2]。操作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环节的重中之重[3]。我们根据清洗、消毒灭菌、贮存、周转的需要, 配备符合各区域要求的设备, 在保证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或者防止对环境以及物品造成污染, 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2) 完善相关制度:规章制度是提高医疗管理质量的基本保证, 只有规章制度得到规范、有力的执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和强化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4]。根据卫生部和卫生厅的要求, 我们逐步建立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灭菌物品监测制度》、《消毒管理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等多项规章制度, 并不断改进和完善。除此之外, 我们还邀请上级医院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现场检查指导, 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得我们在CSSD质量管理中逐渐地完善自己, 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 不断地进行改进,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具体工作执行当中对于个人职责明确细化, 并组织大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使CSSD管理不断规范化。 (3) 人员培训:a.职业培训:定期组织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本岗位工作的培训学习, 从而提升个人工作能力以及对自身工作的认知度[5], 使所有人员对自身工作与医院感染之间的紧密关系有一个较为具体充分的认识, 增加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责任心;b.操作规范:对日常工作当中的具体操作规范一定要严格把握, 遵循规章制度, 严以律己, 做好自身防护, 这就能从自身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因化学试剂、锐器等对自身造成不必要的伤害;c.感染意识:通过宣教, 提升工作人员感染意识和手卫生依从性, 从思想上认识感染的危险性, 有效控制感染源。 (4) 手术器械一体化管理:手术器械从回收到发放要保证统一管理, 责任到具体负责人员, 要想保证器械的灭菌质量提高必须对其进行完全彻底的清洗, 任何残留的有机物, 如血块、脓液等都会对灭菌因子与微生物之间的接触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导致灭菌不够彻底[6]:a.腔镜器械、分离钳及管腔类器械使用超声机清洗, 设定时间为5分钟, 并用高压水枪及高压气枪严格洗涤去污各个环节, 即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4个流程, 保证有效清洗操作。b.外来器械和骨科器械, 应用超声清洗后, 马上用清洗机对其再次清洗, 温度一定要保证在大于90℃, 时间不能少于10分钟;另外, 对于一些结构上较为复杂的器械, 在用超声进行清洗之后一定要进行手工清洗。c.普通器械放入专用器械框内, 按照由重至轻的顺序从下到上依次摆放, 打开叩齿和关节处, 避免叠放, 保证清洗质量, 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杜绝清洗消毒不彻底等情况的发生。d.做好无菌器械的分类、包装和隔离存放, 做好灭菌效果的监测和管理。对已经进行过消毒、灭菌的物品在其明显处一定要标明有效日期, 以保证临床合理应用, 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 (5) 消毒隔离管理:a.CSSD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在管理区域更换专用服装, 并且不能互相交换使用;b.各区域保持洁净, 正常情况下湿扫的次数每天要保证不少于2次;c.拖把专区专用, 分别放置并标记;d.安装风冷净化式空调机, 保持空气质量符合规定要求[7]:去污区温度保持在16~21℃, 相对湿度30%~60%;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温度保持在20~23℃, 相对湿度30%~60%;e.无菌物品、待处理物品、清洁物品、无菌物品分室放置;f.医用感染区温度保持在24℃, 相对湿度70%;医疗性废物用黄色塑料袋包装, 一般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包装, 锐利废弃物使用专用锐器盒包装。 (6) 灭菌效果的监测和管理:严格消毒灭菌监测制度是控制灭菌效果的关键, 每天对蒸汽压力灭菌器进行擦拭, 定期检查安全阀和压力表性能。每日进行B-D实验, 每周常规生物监测。植入物器械灭菌时, 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急用时在生物PCD (灭菌过程验证装置) 中放置第5类化学指示卡检测, 确保检测合格后, 方能发放灭菌物品。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个表示,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比较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强化管理前后管理质量比较:2012年手术器械清洁数量22 356个, 高于2011年13 568个;2012年内消毒物品循环时间 (3.2±0.3) 天, 短于2011年 (6.7±1.4) 天;2012年因器械问题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2.4%, 明显低于2011年的14.5%。2012年消毒物品丢失率0.25%, 明显低于2011年的1.7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58, P<0.05) , 见表1、2。

抽查工作人员工作区域着装情况:2012年合格率 (95%) 高于2011年 (83%) ;待灭菌器械包质量监测2012年合格率 (96%) 高于2011年 (93%) 。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4。

讨论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是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加强工作人员医院感染及消毒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 增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 是医院感染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8]。一旦缺乏足够的监管, 发生器械消毒不严格、器械包装超过有效期等情况, 就极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严重者导致医疗事故。为此, 强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体系, 将各项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和人性化, 可确保消毒物品的供应质量, 消除医院感染隐患, 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 对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强化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2011年采用传统管理方法, 2012年采用强化管理模式对CSSD进行管理, 比较两个时间段医院感染控制各项指标。结果:工作区域人员着装规范, 待灭菌器械包质量提高, 手术器械清洁数量增加, 消毒物品丢失率下降, 消毒物品循环时间缩短, 因器械问题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 各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强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确保医疗安全。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强化管理,医院感染,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钟秀玲.医院供应室的管理技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3.

[2] 陈俊卓, 贾志英.消毒供应室医院无污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6) :2473.

[3] 汪秋菊, 王云秀.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J].当代护士, 2011, 16 (5) :162-163.

[4] 冯江超, 李林.本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6) :187-188.

[5] 陈洁.人性化管理在供应室应用体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1) :2276.

[6] 于凤菊, 赵君.清洗流程持续改进对复用手术器械灭菌效果的影响[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2, 29 (4) :350-351.

[7] 刘玉村, 梁铭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13.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篇8

1 方法

1.1 手术室环境管理

手术室须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限制区包括无菌手术间、刷手间、无菌物品室;半限制区包括污染手术间、器械敷料准备室、麻醉准备室;非限制区包括更衣室、标本间、污物处理间、麻醉复苏室和护士办公室。各区域均有明确标识。每间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床。严格执行限制区清洁工作, 每天清晨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器械车、无影灯及各物体表面, 然后湿式拖擦地面, 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保持适宜温度22℃~25℃和相对湿度40%~60%。

1.2 人员管理

1.2.1 手术人员管理

成立院感监控小组, 明确分工, 护士长全面负责院感工作, 监测护士应每月按院感要求定期对手术室的空气、物体表面、手术人员的手、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等采样、送检细菌培养, 并记录。参加手术人员手术前应严格进行洗手、消毒, 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 按要求指定活动区域, 避免随意走动, 在全程手术中应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进行。其他人员如实习生以及参观人员进入手术室后, 应严格参观制度, 不能随意进出各手术间, 避免因人员活动以及房间门的频繁开关使走廊内的空气细菌涌入手术间。

1.2.2 患者的管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时, 穿清洁隔离衣、带好帽子, 进入手术间时一律用交换车接送, 术前1d由巡回护士到病房进行访视, 详细说明进入手术室后术前应配合护士、医师摆放体位, 已经消毒后的术野不能触摸, 以免发生切口感染。

1.3 严格物品管理

1.3.1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室放置

高压蒸汽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应存放在无菌物品间内, 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排列, 有效期为7d, 定期检查, 过期应重新消毒灭菌, 使用前应查对外包外标签 (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包布是否干燥;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固定放置在各手术间物品柜内, 使用前认真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包装是否漏气破损等, 如有过期、不合格等情况均不可使用。所有手术器械一经使用应重新灭菌。

1.3.2 手术后器械及废物的管理

手术结束后, 立即将所有的污染衣物和废弃物清除出手术间, 缩短污物在手术间的停放时间, 减少污染。手术器械由器械护士及时消毒后用流动水反复冲洗干净后, 送供应室消毒、包装、灭菌。

1.3.3 定期做好空气过滤器清洁与更换[1]

修理组技术人员应定期检查、清洗、更换初、中、高效过滤器等维护保养工作, 以提高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

2 结果

通过科学、规范化的手术室人员管理、严格的物品管理以及手术室环境管理, 各项指标均达到洁净手术室的标准要求, 同时也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率,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保证了手术的安全。

3 讨论

洁净手术室是一个多专业、多功能的综合整体, 通过对空气的净化过程来有效阻止外来尘埃颗粒和微生物进入手术室, 以防止手术切口感染[2]。严格遵守层流系统操作规程, 定期对手术人员的手、物体表面、手术间空气以及无菌包内物品进行细菌培养, 严格人流、物流管理, 手术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从而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综上所述, 现代化洁净手术室的感染控制不仅取决于建筑设计的质量, 更取决于管理水平, 同时, 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进行管理与实施, 不断持续改进, 实现手术质量的最佳效能[3]。科学、严谨的管理是确保手术室工作有效运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龙岩, 刘德宝, 周婷, 等.洁净手术室过滤器的更换与持续质量改进[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0) :2601-2602.

[2] 董小峰, 张志成, 孙晔, 等.医院洁净手术部使用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 2011, 28 (1) :57-59.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体会 篇9

1 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手术室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由科室主任、护士长、监测员组成, 感染管理小组在医院感染管理科指导下工作, 负责手术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感染管理督促工作。发现问题, 立即进行原因分析, 制订整改措施, 并进行效果评价。

2 手术室人员的管理

手术室人员做到相对固定, 并具有医院感染知识且不断更新, 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认真参加院感科组织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并加强对监控人员的业务培训, 使管理者得到正确、规范的培训, 以指导、监督、管理他人的工作。并定期选派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与短期培训, 将所学新知识传授给全科人员, 使医院感染工作做得更好。

3 手术室控制感染的管理措施

3.1 手术室的消毒隔离

手术室需每日及术后进行清洁卫生消毒, 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剂拖擦地面, 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每日常规2次, 每次1 h, 连台手术之间要有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1 h, 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 使菌落数≤200 cfu/m3[1].每周清洁空调过滤板1次。尽量减少手术间的人员流动, 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穿戴无菌手术衣裤、口罩、帽子。保证手术室内物品摆放整齐, 无灰尘, 无血迹污染, 避免不必要的移动, 对无菌敷料间等辅助用间每日常规紫外线照射2次, 每次1 h, 并做好登记, 每周1次用95%酒精纱布擦拭紫外线灯管, 定期监测紫外线照射强度, 不合格立即更换。

3.2 手术物品控制感染的措施

对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 原则上用高压蒸汽灭菌, 对不能耐高温、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 每一个消毒包都贴有明显的灭菌日期, 包外贴3M灭菌指示带和包内放有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 并分类存放在固定的位置, 使用时认真检查有效日期、灭菌日期及包内外灭菌化学指示卡变色状况。对使用的无菌持物钳也采用一用一灭菌, 防止交叉感染。对于显微器械、腹腔镜、膀胱镜、尿道汽化电切镜等手术器械, 用2%戊二醛浸泡10 h以上, 达到灭菌, 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并用无菌纱布擦干后使用, 每次灭菌前必须用浓度指示卡检测其最低有效浓度 (≥1.5%) [2]。

3.3 手术人员手的控制感染措施

医院感染可通过医务人员手直接和间接传播, 并且这一途径比空气传播更具危险性。有报道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洗手消毒称为是“非常必要的、最基本的、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有效手段”。 (1) 外科洗手:我科采用的洗手法为碘伏法, 整个洗手过程不少于5 min.指甲缝和手表面、前臂肘以及肘关节以上5 cm处均应洗到; (2) 普通洗手用肥皂洗手, 流水冲洗2 min, 搓洗手每个部位2 min.在接触严重污染源时, 先用消毒剂泡手3 min以上, 再用流水冲洗, 用一次性无菌纸巾蘸干。定期监测, 保证手术人员手指菌数≤5 cfu/cm2.

3.4 一次性手术用品的管理

一次性物品使用前核对产品资料, 资料不全者均不可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专柜存放, 离地面30 cm, 柜内清洁干燥, 温度、湿度适宜, 通风良好, 室内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室内空气含菌量≤200 cfu/m3.由专人管理一次性物品, 确保一次性无菌物品合格, 无过期。

4 手术废弃物的处理

4.1 一般废弃物的处理

未被体液、血液污染的废弃物 (包括一次性无菌物品包装袋、办公垃圾) 用黑色垃圾袋放置;需要终末处理的医疗废弃物经破坏处理后用黄色垃圾袋放置, 并将袋口扎紧贴上“医疗废弃物”, 每日由专管保洁员统一收集, 送往废弃物处理站统一焚烧。

4.2 锐利废弃物的处理

手术间内放置标有“针头和玻璃”字样的硬塑料容器, 用于收集术中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穿刺针、手术刀片、玻璃类锐利废弃物, 每日由专人收集进行统一处理, 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4.3 HBsAg和梅毒抗体阳性手术的处理

手术结束后将手术器械用含氯1 000 mg/L消毒液浸泡30 min, 器械清水冲洗上油进行高压灭菌, 各种导管进行破坏处理装入黄色垃圾袋内, 布类用黄色垃圾袋装好, 注明“阳性”送洗衣房处理。所用台面、地面、墙壁用含氯500 mg/L消毒液擦拭后再用清水擦拭。分泌物、血液放入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放置30 min后处理。

我院通过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严格三区划分, 严把“三关”,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院感染办公室随机抽样, 科室每月定期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医务人员的手进行监测, 均符合卫生学标准, 几年来我科无1例发生感染。

摘要:目的 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减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制订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及时发现问题, 分析原因, 进行整改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杜绝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 控制、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是手术室管理的核心工作。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钟秀玲, 程妍.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10.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篇10

1 一般资料

我院2004年—2008年共开展手术8 300例, 其中无菌手术4 860例,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2004年为0.4%, 2005年为0.3%, 2006年为0.1%, 2007年为0.1%, 2008年为0.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2004年为97.8%, 2005年为98.4%, 2006年为99.6%, 2007年为99.7%, 2008年为100%, 无院内感染事件发生。

2 预防控制措施

2.1 同院感科建立一整套医院感染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各项院内感染控制制度

指定专门负责医院感染控制的手术室副护士长, 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小组, 质控小组与院感科每月随机抽查制度落实情况至少2次, 每月全面监测1次, 每季度对手术室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的环节进行拉网式排查,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控制小组应负责对手术室及相关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及指导, 每月至少集中培训1次, 掌握院内感染控制新动态及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强化对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2 手术室感染控制人员管理

所有进入手术室清洁和洁净区的人员着装必须符合手术室更衣管理规定, 更换手术室专用衣裤、口罩、帽子, 贴身衣领、衣袖不得外露, 禁止佩戴饰物。手术室人员必须注重个人卫生, 每天洗澡, 勤修指甲, 不可涂指甲油戴甲套, 不得浓妆艳抹。手术室应建立严格的参观制度, 每间参观人员人数限2~3人, 准入者佩戴标识由专人陪同带到指定区域参观, 特殊感染手术及急诊手术谢绝参观。

2.3 卫生清洁方面

根据基层手术室实际情况制订出一般污染手术、感染手术及特殊感染手术的卫生清洁流程, 要求卫生员及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特殊感染手术术后由巡回护士负责清洁处理, 清洁用具应严格区域区分使用, 清洁应遵循从相对清洁区到污染区的原则。手术室常规物表清洁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液清洁, 作用30 min后用清水清洁擦干, 对易生锈的用品进行涂油保养。每天07:00前做好平面卫生, 保证物表无灰尘, 术后及时清洁整理手术间, 防扩散污染。每周彻底大扫除1次, 保证无卫生死角。每周用95%酒精擦拭紫外线灯管, 每月对空调滤过网清洁1次, 每季度对静电吸附式消毒机过滤网进行彻底清洁, 每月对物表进行细菌培养1次, 不能达标及时整改。

2.4 消毒隔离方面

严格感染手术管理制度:感染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种类, 急诊手术应视为感染手术处理。特殊感染手术提前通知手术室, 以便合理安排必要物品, 并设室内外2名巡回护士, 严格遵守手术处理细则。特殊感染手术应在感染手术间实施, 并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监测合格后手术间及用品方可使用。表抗阳性及丙肝结核之类手术安排在每天常规手术最后一台实施, 特殊情况时, 手术间必须消毒处理30 min~60 min后方可实施其他手术。根据感染种类逐级上报护士长院感办及医务科。

空气消毒规范到位:紫外线灯管常规半年强度监测1次, 新灯管使用前检测, 并建立登记。开启照射后应查看灯管是否正常, 照射时间不少于1 h, 对于坏灯管及时更换。定期检查空气消毒机运转情况, 过滤网按时清洗, 清洗时不得使用毛刷类工具刷洗, 水温不超过40℃, 复合活性炭过滤器一般每年更换1次, 污染严重时3个月~6个月更换1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1次如未达标, 及时排查原因立即纠正。

无菌物品管理:一次性物品应经过检测合格后拆去外包装存放于无菌物品储存间, 质控人员定期检查一次性物品质量情况及有无失效, 使用人员严格检查, 不合格不得使用, 并统一报废。一次性用品不得外流。无菌包应用专用消毒车密闭运送存放于无菌敷料间, 无菌敷料间应清洁干燥无灰尘, 杜绝湿包及过期包存在, 所有无菌包包装均应双层无破损, 双指示监测, 包外指示胶带应注明名称、打包日期、失效期及打包人员。每月对无菌包进行生物监测1次。手术所需物品尽可能采用高压灭菌, 对于不能高压灭菌的如电钻双极电线等采用戊二醛灭菌柜熏蒸灭菌。戊二醛应尽量现配现用, 并保证熏箱消毒液够位, 放置物品开启后应检查运转情况并登记。电钻确保钻孔开放清洁彻底无血迹, 感染手术及急诊手术应做特殊处理后再行灭菌。灭菌柜每月进行生物监测1次。

术后器械用品及废物的处理:一般污染手术按常规处理, 所有用品保证一用一处理一更换。结核、乙肝之类等感染手术, 可回收敷料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扎紧袋口挂红色标识写上疾病名称, 送洗衣房消毒后清洗。器械用含有效氯2 000 mg/L消毒液浸泡30 min再送供应室清洗。物表用含有效氯2 000 mg/L擦拭作用30 min后清水擦洗擦干。吸引器及污物桶中的废液用含有效氯2 000 mg/L浸泡30 min后倒入污水管道, 吸引瓶污物桶消毒、清洗备用。废弃的锐利用品放入利器盒中密闭送供应室统一处理。注射器及输液输血器等用含有效氯2 000 mg/L浸泡1 h后送供应室统一处理。标本置于有固定液的双层塑料袋中, 挂红色标识写上疾病种类, 戴手套密闭送病理科。组织废弃物装双层黄色塑料袋扎紧, 挂红色标识写上疾病种类送废物处理处。废弃的纱布、纱球、腹纱等用含有效氯2 000 mg/L消毒液浸泡1 h后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扎紧, 送医院医疗废物处理处。一次性用品装双层黄色塑料袋扎紧, 挂红色标识写上疾病种类送废物处理处焚烧。拖布、抹布用含有效氯2 000 mg/L消毒液浸泡半小时后清洁备用。运送用具应做消毒处理。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特殊感染手术, 应尽量使用一次性敷料, 术后及时连同废弃的纱布、纱球、腹纱等用双层清洁包布包裹高压灭菌后再交废物处理处焚烧。器械高压灭菌后再送供应室清洗。手术间及用品, 用每立方米1 g的过氧乙酸密闭熏蒸2 h后做空气培养, 合格后方可使用。切勿使用空气消毒机及空调, 其他处理同感染手术。朊毒术后所有处理都先用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用1 h后再行高压或其他消毒方法处理。

无菌操作执行及监督:首先提高手术人员的慎独修养并切实履行手术人员职责。手术人员勤剪指甲并磨平, 按常规进行外科刷手消毒, 洗手护士负责监督执行。每月对手进行细菌培养1次。手术开始后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要查看监督无菌操作执行情况, 发现违规立即纠正。保证手术野消毒范围, 切皮使用后用物及时更换并分开放置, 感染手术、空腔脏器切开、肿瘤切除要注意保护周围组织及器械用物的更换。手术中切下的组织要遮盖保护防扩散。

做好消毒灭菌剂的监测: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每季度生物监测1次, 灭菌剂每月生物监测1次, 氯制剂每日化学监测, 戊二醛每周行化学监测1次。消毒灭菌剂更换批号应检测后再投入使用。

麻醉用品应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消毒使用。外来器械一律重新灭菌[1]。

手术工作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防止意外损伤。认真洗手并做好术后自身卫生处置后更换自己的衣服, 若在术中不慎发生职业暴露, 立即离心端轻轻挤出血液, 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再用0.5%碘伏浸泡。若患者为乙型肝炎病毒 (HBV) 阳性在受伤24 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若患者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阳性设法在24 h内尽早服药预防, 最好在1 h~2 h内服用双汰芝或佳息患预防。发生职业暴露后详细记录, 上报感染科, 并做好随访工作。

2.5 对手术切口做好动态观察

访视工作到位, 感染控制组长每周到手术科室查看手术切口情况, 每月对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讨论

随着手术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手术病种的日趋复杂, 人群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 给手术室的感染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只有对来自环境、医疗用品、器械、医务人员及患者自身的感染源在术前、术中、术后等各个环节加以全面的有效控制, 建立健全各项感染控制制度, 做好卫生清洁、消毒隔离, 把好灭菌质量关, 才能保证手术患者及手术人员的安全, 遏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降低无菌手术感染率, 提高手术室感染控制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上一篇: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下一篇:畜牧科技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