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综合增产技术

2024-06-30

三元综合增产技术(精选三篇)

三元综合增产技术 篇1

一、无纺布钵盘育苗技术

1. 优点与效果

水稻育苗专用无纺布钵盘育苗好处: (1) 减少费用。水稻应用无纺布、钵盘育苗虽然当年一次性单位面积投资略高于普通育苗, 但省工、省水、省种、省药肥、减少秧田面积, 每亩可降低育苗费用5.54元。 (2) 温度均衡。秧苗健壮, 不同覆盖物的苗床温度, 无纺布覆盖比农膜覆盖普遍温度低。外界气温10℃左右时, 无纺布覆盖比农膜覆盖低1~2℃;外界温度22℃左右时, 无纺布覆盖比农膜覆盖低6~8℃。无纺布育苗床内温差变化幅度小, 基本没有出现超过秧苗生长的适宜温度。农膜育苗床内温差变化幅度大, 当外界温度超过20℃时, 苗床内出现秧苗生长不适温度和极限温度。无纺布覆盖育苗, 既能保温, 又不易出现高温, 为根系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而秧苗健壮, 多项生育指标均好于农膜覆盖育苗。 (3) 提高产量。应用无纺布、钵盘育苗可提高秧苗素质, 使秧苗全根下地, 不伤根, 缓苗快, 为高产打下基础。调查发现, 无纺布育苗比农膜育苗单位面积穗数多, 穗粒数多, 每亩提高产量50.5公斤, 平均增产10.1%。

2. 主要技术措施

(1) 精细做苗床。园田可做平床, 本田可做矮床。步道沟深6~10厘米、宽0.4米以上;床宽1.8米, 长度不限, 床面浅翻或旋耕, 平整细碎。 (2) 配制营养土, 20%~30%腐熟农家肥、70%~80%过筛农田表土, 加入1%壮秧剂和床土调制剂, 充分混匀使用。 (3) 育苗数量。434孔钵盘每亩本田用量33~35盘, 每盘播干种50克;561孔钵盘每亩用量25~27盘, 每盘播干种60克。 (4) 种子处理。选择中晚熟、优质、增产潜力大的品种, 如辽星1号。浸种前晾晒种子2~3天, 用20%~22%盐水或泥水比重法选种, 清洗后用浸种灵或使百克2000~2500倍液浸种。 (5) 播种期。根据品种特性、移栽期、秧龄期确定。434孔钵盘育苗的秧龄期40天左右;561孔钵盘育苗的秧龄期30~35天。中晚熟品种4月10~15日播种, 中熟品种5月1~5日育苗。 (6) 摆盘育苗。摆盘育苗前浇足苗床底水, 钵盘之间不留空隙, 不能重叠, 摆放后要压实, 防止悬空。 (7) 播种方法。采用种土混合法, 先试验好每盘营养土用量, 将相同盘数所需的营养土与种子混拌均匀, 均匀铺放于摆好的钵盘上, 刮平种土后浇足水。待床面无积水后覆盖营养土, 厚度以盘面不留土层为宜。 (8) 防病除草。防治苗期立枯病用38%清枯灵按1∶200~250拌土, 或用3%恶·甲水剂在秧苗立针期苗床消毒;除草用1.2%丁扑粉剂封闭苗床。由于加盖地膜后苗床湿度大, 用药量比普通育苗减少25%~30%。 (9) 覆膜撤膜。播种覆土后待苗床水充分下渗时覆膜, 覆膜后铺盖无纺布;也可无纺布与地膜一起平铺覆盖, 省工省力。当秧苗长到1叶1心至1叶2心时撤出地膜, 防止高温烤苗。

二、抛秧栽培技术

抛秧是在应用钵盘育苗的前提下水稻移栽新方式。上世纪70年代以前是用5~6叶大苗插秧;80年代开始采用4~5叶小苗带土移栽;90年代初采用隔离层带土移栽, 1996~1997年开始推广应用钵盘育苗抛秧技术。

1. 优点与效果

水稻抛秧栽培优点: (1) 减少用工量, 减轻劳动强度。每个劳动日可抛秧15亩左右, 插秧仅1.5~2亩, 提高功效5~7倍, 减少用工费用。 (2) 秧苗分蘖早速度快。抛秧苗入土浅符合产生低位分蘖要求, 分蘖早数量多。在抛秧后25天调查发现, 抛秧单株分蘖3.6茎, 比插秧多1.2茎。同等分蘖数量时抛秧比插秧提前7~10天到达, 为高产打下基础。 (3) 增产。调查发现抛秧比插秧每亩平均增产稻谷53.5公斤, 增产率10.4%。

2. 主要技术措施

(1) 精细整地。先进行旋耕和旱整平, 达到田间没有裸露稻茬。适当延长泡田时间, 以适应抛秧后不能立即灌水的要求。田面要整平耙细, 达到寸水不露泥。抛秧时保持汪泥汪水状态, 使秧苗泥坨能受自身重力而沉入泥浆中2/3至全部, 泥浆层不能太深, 防止淤苗。水层不能过深, 以免造成飘苗。 (2) 适龄抛秧。秧龄在3.2~3.5叶、苗高13厘米左右为宜, 此时与叶片相关的节位根正处于初生时期, 有利于换苗和早生分蘖。 (3)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秧苗素质、土壤肥力确定抛秧密度。一般每亩抛秧1.3~1.4万穴, 每平方米20穴左右, 最多不超过1.6万穴。 (4) 抛秧方法。要避开5级以上大风。先抛总苗数的70%~80%, 剩余部分留作调整, 尽量使秧苗在田间分布均匀。抛秧后及时扶起倒伏苗, 不要等到缓苗后进行, 以免造成伤根和二次缓苗。每隔3~5米拣出0.5米宽作业道, 以便田间作业。 (5) 抛后管理。抛秧后不要立即灌水, 以免冲苗, 待2~3天秧苗扎根后进行正常管理。由于抛秧栽培缓苗快分蘖早, 晒田时间比常规栽培应提早5~7天。

三、化肥一次性深施技术

1. 优点与效果

(1) 省工省力。化肥一次性施用减少了施肥次数, 降低劳动强度, 每亩用工量只需0.1个, 而分期施肥需要4~5次 (包括基肥、返青肥、分蘖肥、穗肥、粒肥) 每亩用工0.6个, 节约劳动成本。 (2) 释放平缓肥效期长。一次性施肥是肥料中加入缓释剂, 全层施肥可保证肥效释放缓慢, 后劲足, 有利于水稻根系下扎, 扩大了营养吸收面积, 不会出现前期徒长后期脱肥现象。 (3) 肥料利用率高。稻田表层撒施氮肥只能被吸收利用3 0%~50%, 一次性全层施肥肥料利用率5 0%~8 0%, 提高利用率2 0%~30%。 (4) 分蘖快分蘖多。在佟二堡东荒农场调查发现, 化肥一次性深施比常规施肥返青早分蘖快, 平均每穴分蘖比对照多3.4个。

2. 主要技术

施肥数量, 依据多年试验, 每亩稻田施用纯氮 (N) 13~17公斤、纯磷 (P2O5) 4~6公斤、纯钾 (K2O) 5~7公斤为宜。施用时期, 以旋耕前按照每亩用量均匀撒施地表, 及时进行旋耕为好。

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国家重点推广的一项技术。实践证明, 该技术可提高化肥利用率5%~10%, 增产率10%~15%, 高的20%以上。同时改善农产品质量, 是一项增产省肥、节支增收的新技术。

1. 理论依据

(1) 作物增产曲线证实了肥料报酬递减律的存在, 对某一作物品种的肥料投入量应有一定的限度。在缺肥的中低地区, 施用肥料的增产幅度大, 而高产地区, 施用肥料的技术要求则比较严格。肥料的过量投入, 不论是哪类地区, 都会导致肥料效益下降, 以至减产的后果。因此确定最经济的肥料用量是配方施肥的核心。 (2) 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之间有一定的比例。有针对性地解决限制当地产量提高的最小养分, 协调各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纠正过去单一施肥的偏见, 实行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 发挥诸养分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 是配方施肥的重要依据。 (3) 在养分归还 (补偿) 学说的指导下, 配方施肥体现了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的矛盾。作物的生长不但消耗土壤养分, 而且消耗土壤有机质。正确处理好肥料 (有机与无机肥料) 投入与作物产出、用地与养地的关系, 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 也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4) 测土配方施肥又是一项综合性技术体系, 虽然以确定不同养分的施肥总量为主要内容, 但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 施肥必须与选用良种, 肥水管理耕作制度, 气候变化等影响肥效的诸因素相结合, 配方肥料生产要求有严密的组织和系列化的服务, 形成一套完整的施肥技术体系。

2. 主要技术

目前辽阳地区采用的是地力分区 (级) 配方法与目标产量配方法相结合的配方法, 两种方法的结合保证了配方肥料用量的针对性和肥料种类的适宜性。同时, 通过试验不断调整“校正系数”, 保证了施肥量的科学性和动态调整性。

采集土样:土样采集一般在秋收后进行, 采样的主要要求是地点选择以及采集的土壤都要有代表性。取样深度一般在20厘米, 如果种植作物根系较长, 可以适当加深土层。以100亩面积为一个单位, 如果地块面积大、肥力相近的取样面积可以大些。

土壤化验:采用5项基础化验, 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值。这5项之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是体现土壤肥力的三大标志性营养元素。有机质和pH值两项做为参考项目。

确定配方:将土壤肥力高低分为若干等级, 或划出一个肥力均等的田片, 作为一个配方区, 利用土壤普查资料和田间试验成果, 结合群众的实践经验, 估算出这一配方区内较适宜的肥料种类及其施用量。同时, 根据作物产量的构成, 由土壤和肥料两个方面供给养分原理来计算施肥量。目标产量确定以后, 计算出需要吸收多少养分来施用肥料。以土壤养分测定值来计算土壤供肥量。

肥料需要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肥料需要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土壤测定值×校正系数/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公式中作物单位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作物吸收量;土壤测定值×0.3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土壤养分测定值以毫克/公斤表示, 0.3为养分换算系数。

科学用肥:配方肥料大多是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要掌握好施肥深度, 控制好肥料与种子的距离, 尽可能有效满足作物苗期和生长发育中、后期对肥料的需要。用作追肥的肥料, 更要看天、看地、看作物, 掌握追肥时机, 提倡水施、深施, 提高肥料利用率。

五、节水栽培技术

灯塔市在上世纪80年代就参加了辽宁省的节水栽培推广项目, 并获得科技进步三等奖。现在又实施了旋耕、耙压、减少泡田时间、浅湿干间歇灌溉等措施, 进一步完善了该项技术。

1. 优点与效果

(1) 节约用水, 减少费用。苗期每亩用秧苗面积可节水0.3~0.5立方米、泡插期节水30~50立方米、中后期灌溉节水30~50立方米, 并能有效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20%左右, 水稻全生育期可节水25%~30%, 总节水80~100立方米, 降低费用。 (2) 控制无效分蘖, 提高养分利用率。由于采取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 分蘖末期适度烤田可有效控制无效分蘖, 提高养分利用率。调查表明, 节水灌溉有效分蘖达到85%左右时常规淹灌有效分蘖在75%左右;同时, 晒田可促进根系发育和土壤有机质分解, 使土壤肥力可得到有效发挥。 (3) 茎秆健壮抗倒伏。分蘖末期适度晒田, 可使植株秆壁增厚, 组织紧密, 增强自身抗倒伏能力。

2. 主要技术

根据土壤条件、降水情况和水稻需水规律, 实行浅、湿、干间歇的灌溉方法。苗期, 主要采用浇水方法, 采用无纺布、地膜覆盖的一般在撤膜后浇水3~5次;常规育苗可采用速灌速排的方法。返青期, 保持浅水层3~5厘米。分蘖期, 保持水层3厘米左右, 促进早生快发;当分蘖数达到总需穗数的70%~80%时进行晒田。孕穗至扬花期, 一般灌水层3~5厘米, 长势旺盛的可适时晒田2~3次。灌浆成熟期, 采取浅、湿、干交替灌溉;收获前15天停止灌溉。

六、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对重大病虫草害采取“多方联动, 统防统治”的方法进行防治, 同时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

1. 优点与效果

(1) 降低防治费用。通过采取培育壮秧、加强管理、混合用药等综合防治技术, 可有效降低防治费用20%~30%。 (2) 提高防治效果。采用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技术可提高防治效果5%左右。 (3) 减少环境污染。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利用混配、复配药剂, 一次用药既防病又治虫, 减少用药次数也就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 主要技术

(1) 苗期病害。主要有恶苗病、青枯病、立枯病, 可用浸种灵、使百克2500~3000倍液浸种, 即每支药2毫升对5~6公斤水, 浸泡6公斤左右稻种。防治立枯病、青枯病用育苗灵每500毫升处理10平方米苗床, 也可用38%青枯灵粉剂1∶200~250浓度拌种。 (2) 本田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用75%井冈霉素粉剂每亩20克对水喷雾;稻曲病用14%络铵酮水剂每亩300~350毫升对水喷雾, 或30%爱苗乳油每亩15毫升对水喷雾;稻瘟病用40%富士一号乳油50毫升对水喷雾。 (3) 虫害主要有稻飞虱、二化螟、稻水象甲、稻螟蛉。二化螟用杀虫双防治, 每亩用有效成分35~40克直接撒施;稻飞虱每亩用10%吡虫啉15克对水喷雾;稻水象甲、稻螟蛉每亩用20%三唑磷100毫升对水喷雾。

七、辽星1号高产水稻配套栽培技术

辽星1号是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以辽粳454为母本、沈农9017为父本杂交, 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 0 0 5年通过辽宁省审定, 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 2007年通过农业部超级稻认定, 2008年被农业部列为主推品种。

1.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156天左右。株高106.5厘米, 穗长15.5厘米, 每穗粒数109.9粒, 结实率91.1%, 千粒重25.5克。每亩产量700公斤左右, 高产田达750~800公斤。抗性, 苗瘟3级, 叶瘟4级, 穗颈瘟5级。白叶枯病、纹枯病和条纹叶枯病均高抗水平。主要米质, 整精米率67.8%、垩白米率9%、垩白度0.8%、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6%, 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2. 栽培技术

(1) 培育壮苗。播前种子严格消毒, 用浸种灵、施保克、杀虫双、菌虫清等药剂结合浸种对种子进行消毒, 以防恶苗病、干尖线虫。钵盘育苗的每盘播60克干籽, 出苗后适时通风炼苗, 防止立枯病和高温烤苗发生。 (2) 合理稀植。在培育壮秧基础上于5月上中旬抛插秧, 使用434孔钵盘育苗的每亩用28~30盘;使用561孔钵盘育苗的每亩用23~25盘。 (3) 科学施肥。底肥一次性深施 (45%配方肥) , 结合使用除草剂适量施用分蘖肥, 视全田长势长相施粒肥, 如果水稻叶色浓绿, 生长繁茂, 或此时阴雨天多日照不足温度又偏低, 粒肥可少施或不施, 否则可导致稻曲病、稻瘟病的发生。 (4) 节水灌溉。采取浅水灌溉和干干湿湿 (盐碱地除外) 灌水方法;收获前不宜撤水过早, 以防早衰。 (5) 综合防治病虫害。抽穗前和齐穗期使用富士一号乳油喷雾防治稻瘟病;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上旬用稻丰灵喷雾, 防治二化螟;在水稻抽穗前5~7天用络氨铜水剂或爱苗乳油喷雾, 防治稻曲病。8月上中旬用扑虱灵或氧化乐果或敌敌畏喷雾或对土撒施, 防治稻飞虱。

3. 产量表现

规模奶牛场综合增产配套技术的探析 篇2

1 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

近年来,全国各地奶产业发展迅猛,各地农牧部门为了提高奶牛场的产奶量,不同地区根据各地的奶牛质量提出了6 t、7 t、8 t奶工程。规模奶牛场应该与当地农牧部门联系,积极参与到奶牛场综合增产的项目中,严格按照农牧部门制定的项目要求实施,达到增产的目的。如果农牧部门没有此项工程,规模奶牛场可以聘请当地农牧部门以及奶牛专家制定适合自己牛场的长期增产规划。

2 建立合理的奶牛群体结构

规模奶牛场的合理结构,成母牛60%。成母牛指初产以后的牛,在成母牛群中,1~2胎母牛占母牛群总数的40%,3~5胎母牛占牛群总数的40%,6胎以上占20%,老弱病残牛应淘汰,规模奶牛场淘汰率可达20%~25%,以保持牛群高产稳产。青年牛指18~28月龄的牛,即初配到初产的牛,应占整个牛群的13%。大育成牛指12~18月龄的牛,即12月龄到初配的牛,应占整个牛群的9%。小育成牛指6~12月龄的牛,应占整个牛群的9%。犊牛指初生~6月龄的牛,对于初生的母犊牛要根据其父母代生产性能和本身的体型外貌进行选留,作为后备母牛进行培育,其他犊牛要尽快销售,留作后备母牛的犊牛应占整个牛群的9%。

养殖规模超过1 000头的奶牛场,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群,因为核心群是带动全群发展的核心,是指导后备牛选留标准的重要依据。从牛场成母牛中选择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优良的30%的牛组成本牛场的核心牛群。核心群中不同年龄胎次的比例为:1~2胎占60%,3~5胎占25%,6胎以上占15%,核心群牛除因年老和死亡外,一般不淘汰。核心群牛的后代,除个别发育不良的外,全部留养。

3 奶牛品种改良

近几年来,国家推广了荷斯坦能繁母牛实施良种补贴项目,规模奶牛场及园区都可以使用到国家良种补贴项目的冻精,奶牛场在选择冻精时,要查看系谱,通过系谱可以知道所使用的公牛三代内亲缘关系,如果待配母牛是这头公牛的近亲,则应避免使用。另外,养殖户要做好繁殖记录,合理选用冻精,不一定非要选择价格昂贵的进口冻精。

奶牛场要抓好奶牛的发情观察,规范配种、接生等操作,由具备配种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配种。奶牛产后40 d起及时观察奶牛发情,60 d开配,确保奶牛产后100 d之内配种成功,杜绝空怀现象。同时做好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等产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配种率。通过不断优化奶牛个体品质,提高牲畜的个体产量和群体质量,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双盈。

4 奶牛饲料的配置

要贯彻“以牛为本”的思想,给奶牛提供足量的优质粗饲料,保证奶牛采食优质粗饲料,满足自身维持高产的需要。对于每天产20 kg牛奶的奶牛,15~20 kg的青贮饲料,加上3 kg的苜蓿、2 kg的干草,冬季每天再饲喂2~5 kg的胡萝卜,是比较合理的一个粗饲料配方。宁夏地区由于缺乏优质的青干草,饲草品种主要以青贮玉米为主,日饲喂量要达20~25 kg,有条件的规模场可以补充一些豆科牧草,如苜蓿。夏秋季节刈割一些禾本科牧草饲喂奶牛,冬季可以大量贮存胡萝卜饲喂奶牛。

规模奶牛场在选择农副产品的时候,要因地制宜。比如奶牛场靠近啤酒厂时,啤酒糟是奶牛的良好饲料,每天每头牛饲喂10~15 kg,这样可以降低一部分蛋白质饲料的用量。又比如北方地区近几年建设了不少果汁厂,果渣就是奶牛的优良粗饲料,每天每头牛饲喂10~20 kg果渣可以适当提高产奶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5 TMR(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的推广

TMR技术是根据奶牛在不同生长发育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按照营养专家设计的日粮配方,用特制的搅拌机对日粮进行搅拌、切割、混合和饲喂的一种先进的饲养工艺。这种工艺能够保证奶牛饲料的营养均衡性,可显著提高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和生产水平,节约饲粮、饲料,降低饲料成本,实现增产并改善牛群健康状况,从而改善和提高牛奶的品质。在规模奶牛场推广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以确保奶牛日粮营养平衡、全价,保证料槽清洁卫生,每天24 h有料,奶牛自由采食。

6 挤奶技术及挤奶次数

全面推广鱼骨式挤奶台,实行机械挤奶。首先,挤奶前要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观察或触摸乳房外表是否有红、肿、热、痛症状或创伤。其次,对乳头进行药浴,选用专用的乳头药浴液,药液作用时间要保持在20~30 s。如果乳房污染特别严重,可先用含消毒水的温水清洗干净,再药浴乳头。第三,挤奶前用毛巾或纸巾将乳头擦干,保证1头牛1条毛巾。第四,挤奶结束后,要迅速进行乳头药浴,停留时间为3~5 s。

关于挤奶次数的问题,各地区、各牛场争议很大。2008年以前,宁夏地区规模奶牛场推行的都是日3次挤奶技术。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伊利两大奶业集团,为了提高牛奶品质、提高奶牛福利待遇和降低牛场职工劳动强度,在宁夏各地推行了日2次挤奶技术,对于日挤3次奶的牛场拒收牛奶,所以宁夏的规模奶牛场目前都是推广的日2次挤奶技术。

3次挤奶比2次挤奶牛奶产量多10%~15%。一般来说,日单产20 kg以下的,2次挤奶影响不大。若日单产在20 kg以上的肯定是3次挤奶好。宁夏境内规模奶牛场日产奶量都超过20 kg,推行日3次挤奶技术刻不容缓。

7 奶牛疾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各规模奶牛场要根据当地情况以及疾病流行情况,针对不同的牛群,制订合理、有效的免疫措施和免疫程序进行防疫,及时进行动物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做好口蹄疫、炭疽、衣原体、焦虫等动物疫病的免疫注射工作,保证免疫密度达到100%。为提高奶牛的免疫抗水平,杜绝各类疫情的发生,要加大规模奶牛场免疫抗体水平的检测,保证免疫抗体水平达到70%以上。实行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凡按国家规定实行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对免疫过的奶牛加挂免疫耳标,并建立免疫档案。

从外引进牛时,一定要取得引进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证明和布鲁杆菌、结核病菌实验室检验阴性结果证明。奶牛在起运前检疫、运输时检疫和到达目的地后检疫,并且到达目的地后要隔离观察15~30 d,确定为健康后方可混养。规模牛场要配合当地畜牧主管部门每年都要对所饲养的奶牛进行“两病”的检疫,做好净化工作,及时淘汰阳性牛。

8 建立、健全规模奶牛场各项管理制度

规模奶牛场的各项制度主要包括场长职责、门卫职责、职工守则、采购人员职责、财务制度、畜牧技术人员职责、饲养人员职责、繁殖配种制度(人工授精员责任制度)、卫生防疫与消毒制度、饲料使用控制措施及制度、环境保护措施及制度、兽药使用控制措施及制度、挤奶厅的环境要求和卫生控制制度等。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提高规模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这些制度不仅要装贴上墙,还必须让场内所有人员熟记于心,落实到行动上去,按制度规定去做,一切制度化。

9 积极参与DHI检测

DHI为英文dairy herd improvement(奶牛场牛群改良计划)的缩写,也称奶牛记录体系。DHI报告提供了20多项数据信息,主要包括序号、牛号、分娩日期、泌乳天数、胎次、测定奶量、校正奶量、上次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脂/蛋白比例、体细胞计数、线性体细胞计数、牛奶损失、前次体细胞数、累计奶量、累计乳脂量、累计蛋白量、峰值奶量、峰值日、305 d奶量、持续力、繁殖状况、预产期等。

三元综合增产技术 篇3

1 品种、种薯选择以及处理

1.1 品种选择

选择品种时, 不仅要考虑品种的抗病性、丰产性和对当地生态条件的适应性, 还要根据市场需要、产品用途、价格等因素全面衡量取舍, 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旱作区, 更应选择抗旱性强的优良品种。适宜宁夏种植的鲜食菜用型抗旱品种有宁薯10号、宁薯14号、克新1号、晋薯7号、青薯168、青薯9号等, 淀粉加工型抗旱品种有宁薯4号、青薯2号、陇薯3号、庄薯3号、宁薯12号等。

1.2 种薯选择

优质种薯必须具有该品种的优良性状, 必须是合格的脱毒良种, 且大小适中, 贮藏良好, 没有腐烂和过分发芽, 没有受到严重的机械损伤, 没有感染当地主要的病虫害。最好选择小整薯播种, 不但可以避免病毒和细菌性病害通过切刀传播, 而且出苗齐壮, 抗旱耐寒能力强, 即使播种后1个月内因干旱不能出苗也不会烂种, 遇雨后仍能正常发芽出苗。这主要是由于小种薯大部分是幼龄薯或壮龄薯, 生命旺盛, 体内的水分、养分能较好地保持, 有没有病害传染, 顶端优势明显, 所以苗全苗壮。

1.3 种薯处理

播种前对种薯催芽, 方法如下:先在阳光下晒种催芽, 后选在有一定温度和光照条件的空房或场地, 并平摊种薯;在向阳处挖坑, 内铺熟土和消毒腐熟的牲畜粪, 其上堆放几层薯块, 上面再覆盖牲畜粪, 顶上覆盖塑料薄膜, 四周用土压紧。催芽一般需要10~15 d, 一般以长出约0.5 cm粗壮的幼芽为标准, 剔除病烂薯, 放在阳光下晒种, 使幼芽变绿或紫即可[1,2]。

2 选地整地

2.1 选地

马铃薯是忌连作的作物, 喜欢轮作换茬。因为连作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造成土壤养分的单一缺失, 尤其是马铃薯需要量大的钾元素含量会很快下降。比较适宜马铃薯种植的前茬作物以禾谷科、豆科、药材类为好, 不宜与茄子、蕃茄、烟草等茄科作物连作, 最好实行3~5年的轮作制。应选土壤疏松肥沃、地势高、土层深厚、易排灌的地块。砂质土壤适宜种植马铃薯, 因其质地疏松, 透气、排气、保肥、保水性好。

2.2 整地

整地主要是深翻和耙压。深翻是旱作区马铃薯增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因为深翻可改变土壤的物理状况, 经过深翻的土地, 土层深厚疏松, 土壤孔隙增多而容重降低, 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 为抗旱创造了良好条件;深翻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加速有机肥的分解, 从而促进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增加;深翻可以减轻土壤中病虫害的发生;深翻后土壤疏松, 土温提高快, 能促进马铃薯提早出苗、结薯。深翻最好在秋天进行, 越早越好, 因为地翻得越早, 越有利于土壤熟化和曝晒垡子, 使之可以贮藏秋雨和冬季积雪融化的水分, 加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深翻25 cm以上。结合深翻施入基肥, 建议基肥施用方案:施腐熟有机肥45~60 t/hm2, 施纯N 115.5~189.0 kg/hm2、P2O5100.5~136.5 kg/hm2、钾肥300kg/hm2。为保持土壤养分平衡, 实现养分均衡供应, 可加施硫酸亚铁复合肥30 kg/hm2, 补充镁、硫、铁、铜、锰、锌等。

3 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 一般以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选择起垄覆膜栽培方式:选用0.008 mm×80 cm地膜, 隔3~5 m压一土带, 起垄高度、垄面宽、垄沟宽分别为20、60、40 cm, 地膜覆于垄上, 垄沟与地膜边距为10 cm, 利于沟内水分渗入, 平均行距50 cm (垄面行距40 cm, 垄沟间距60 cm) , “品”字型种植。起垄覆膜具有增温、保墒、抗旱、灭草、免耕、增产等作用。密度视土壤肥力、水分等条件而定。干旱地区一般以4.2万~4.5万穴/hm2为宜, 播深15 cm左右。

4 田间管理

4.1 除草松土

幼苗顶土期闷锄1次, 锄深2~4 cm, 不可伤苗。苗齐后深锄1次。

4.2 查田补苗

苗基本出齐后, 应查田补苗。缺苗, 应及时补苗, 方法为找出一穴多株苗掰下一株, 连根带土移栽到缺苗的地方。

4.3 中耕培土

一般分2次进行, 第1次在苗期进行, 利于块茎形成。第2次在植株封垄前中耕培土。高培土利于排除积水, 防治腐烂, 增加昼夜温差, 达到增加、增大块茎的目的。

4.4 追肥

马铃薯的需肥特征是每形成100 kg的马铃薯块茎, 需吸收纯N 0.5 kg、P2O50.2 kg、K2O 1.06 kg, 需水14 t, 需肥规律是幼苗期吸肥很少, 发棵期陡然上升, 到结薯初期达到总吸肥量的顶峰, 然后又急骤的下降, 所以应根据马铃薯的需肥特征和需肥规律进行配方施肥, 发挥肥料的最大作用。壮苗酌情少施, 弱苗酌情多施, 偏旺苗可不施。结合中耕培土进行, 最好能趁下雨追肥, 提高肥料利用率[3,4]。

4.5 化控保水

应用化学调控技术, 如使用保水剂、叶面蒸腾抑制剂 (如黄腐酸“旱地龙”) 进行喷施, 将会减少叶面蒸腾和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 收到蓄水保墒的效果。

5 病虫害防治

5.1 病害防治

生长后期注意预防晚疫病。若7月中下旬出现连续降雨, 尤其注意防治晚疫病, 一旦田间出现晚疫病病斑或中心病株时, 立即用代森锰锌、甲霜灵锰锌、宝大森药液喷雾防治, 每7~10 d喷1次, 连喷3~4次[5]。

5.2 虫害防治

马铃薯害虫主要有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和蚜虫。地下害虫防治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60~120 kg/hm2播种时沟施;蚜虫防治可用乐果1 200 m L/hm2, 一般6月初会出现第1个有翅蚜虫迁飞高峰期, 此时要开始定期防蚜喷药, 每隔7~10 d喷1次。每次宜交替喷施不同种类的农药。可选用抗蚜威、蚜虱净等。

6 收获与贮藏

6.1 收获

当田间马铃薯茎叶2/3变黄时, 块茎成熟, 容易与匍匐茎分离, 周皮变硬时是最佳收获期, 收获前1周左右割掉地上部茎叶并运出田间, 以减少块茎感病几率, 同时达到晒地的目的。收获后块茎要进行晾晒、“发汗”, 严格剔除病烂薯和伤薯。

6.2 贮藏

贮藏窖使用前要消毒, 用生石灰或5%来苏水喷雾消毒, 并打扫干净。块茎入窖应轻拿轻放。窖内贮量不要过满, 不得超过窖容积的2/3, 窖贮最适温度2~3℃, 相对湿度80%~90%。贮藏期间要勤检查, 防冻、防热和防烂窖[6]。

参考文献

[1]戴亨仁, 吴建军, 韦禄春, 等.江西红壤区马铃薯高产, 高效, 优质综合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 (2) :74-76.

[2]杜艳萍, 王效瑜.宁南丘陵地区马铃薯抗旱节水增产技术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2) :26-27.

[3]黄君臣.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马铃薯抗旱增产增效技术总结[J].现代农业, 2013 (10) :54-55.

[4]孙成军, 王效瑜.宁夏丘陵地区马铃薯抗旱节水增产技术探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8) :20, 22.

[5]王收良, 王效瑜, 吴林科, 等.宁南丘陵地区马铃薯旱作覆膜集雨节水栽培技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3) :56, 61.

上一篇:美国信息产业下一篇:网上教师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