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应商

2024-05-21

中国供应商(精选十篇)

中国供应商 篇1

近日,由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举办的《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高端研讨会在贵阳举行。会议上公布了“2014年度中国政府采购优秀供应商”获奖名单,其中,海尔中央空调凭借全球领先节能科技和专业快捷的服务水平榜上有名。这是继2013年度“中国政府采购奖·节能环保贡献奖”之后,海尔中央空调再度夺得中国政府采购奖。然而,经过十多年的追赶,以海尔中央空调为首的国内品牌无论在技术还是服务上都在不断赶超外资品牌,逐渐打破政府采购以外资品牌为主的现状,成为政府采购的重要供应商。连续两年获得政府采购奖,不仅是对海尔中央空调高效节能产品解决方案的认可,也是对其行业领先地位的肯定。

海尔中央空调连年夺得政府采购奖,表明其提供的高效节能产品与解决方案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随着节能减排政策落地实施,海尔中央空调将助推政府采购项目,引领全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石化供应商管理规定 篇2

1.1 本规定所称供应商是指除原油以外集团公司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的供应商。1.2 供应商管理原则

1.2.1 统一管理。建立中国石化统一的供应商网络,所有物资采购必须在网络内选择供应商,保证供应商选用公开、公正、公平。

1.2.2 动态考核。通过对供应商整体实力、供应份额、合同执行情况,网上报价率、奖惩情况等方面的综合量化考评,实现对供应商的动态考核。1.2.3 扶优汰劣。通过业绩引导订货和升降级,大力培育战略供应商和主力供应商,优化供应商结构,控制供应风险。

1.3 中国石化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供应商管理体制。物资装备部是中国石化供应商的归口管理部门,企业物资供应部门是企业层面供应商管理部门。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物资装备部负责组织建立中国石化统一的供应商网络,负责制定中国石化供应商关系管理策略和规章制度,负责集团化采购物资供应商的管理,负责对企业供应商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2.2 企业物资供应部门负责制定本企业供应商关系管理策略和管理制度,负责自采物资供应商的管理,配合物资装备部对集团化采购物资供应商实施考核和评价。供应商管理方法

3.1 实行供应商资格预审制。所有供应商必须预先经过资格审查,审查合格后方可加入中国石化供应商网络。严禁先采购后进行资格预审。

3.2 实行供应商供应物资目录制。严格限定准入供应商许可供应产品目录,物资供应部门不得向供应商采购许可供应产品目录以外的物资。

3.3 实行供应商资质年审制。物资供应部门要对交易供应商的整体实力和供应风险进行综合评估,淘汰不合格供应商。

3.4 全面实施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货物升降级管理。对交易供应商进行动态量化考核,并实时记入供应商档案,根据动态量化考核结果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升降级。

3.5 全面实施业绩引导订货机制。对考核业绩优秀的供应商在采购时优先选择,并在供应份额和资金支付上给予倾斜。

3.6 建立供应商奖惩制度。对在保供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供应商进行嘉奖。对有违约行为的供应商给予警告、通报、暂停交易资格、取消供应商网络成员资格等处罚。供应商管理重点管控内容

4.1 凡供应物资用于生产装置、涉及生产建设安全的供应商,准入前必须进行现场考察。

4.2 在重要合同或框架协议签订前,须对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评估过高的供应商,必须进行现场考察。现场考察不合格的供应商不得交易。4.3 通过竞争方式择优选择供应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指定供应商,严格控制从中间商采购。凡独家采购必须报企业主管领导审批。

4.4 实行供应商管理责任追究制。按照供应商准入“谁考察,谁负责”、供应商选用“谁采购,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管理责任。5 检查与监督

利嘉伟:到中国寻找供应商 篇3

沃顿知识在线:今天我们想与你探讨关于在中国采购的话题。对于全世界的企业来说,这个话题都备受关注。首先,你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在中国采购和在世界其他地方采购有什么区别?

利嘉伟:从一定程度上说,在中国采购与在低成本国家采购或海外采购十分类似。但鉴于中国目前仍处于大范围转型阶段,某些方面会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比如,中国供应商有时不能保持一贯水准,质量水平也相当不稳定。

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整个供应商市场并不透明。比如,我们在西方国家使用供应商数据库,在中国就找不到。当跨国公司来到中国,许多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到哪里去找一个优秀的供应商。我们可以肯定中国有许多供应商,但是能否找到一个好的供应商却是一个大问题。

当然,正像我们所提到的那样,中国正在经历着许多变化。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文化在语言、文化内涵及商业传统方面与西方世界都存在着几分差异。中国正从计划经济逐渐转变为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所有一切都在发生改变。有件事很有意思,我常常听到许多西方人抱怨:“当供应商说‘是’的时候,只是他们表示礼貌的一种方式,并不意味着他真的同意了。”

沃顿知识在线:你刚刚提到,对于那些想要在中国采购的公司来说,透明性的缺乏可能是一大挑战。那么,这些机构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呢?

利嘉伟:我曾经在西方国家和中国从事了大量的采购工作。在西方,要识别供应商市场相对比较容易,你只要查找一些数据库,并下载合格的供应商清单就可以了。

但是,中国却没有这样的数据库。所有人都号称他们拥有某个数据库,但实践证明,在绝大多数的数据库中,有50%的信息是错误的,另有10%~20%的信息已经过时了。所以,你永远都无法找到一个真正出色的供应商数据库。

一般来说,在开展采购活动之前,你需要花很多工夫到实地搜集信息。对于从未在中国工作过的人来说,这项搜集工作十分危险而艰难。正因为如此,当一些公司需要在中国采购时,它们不会以普遍查找的方式寻求最适合自己的供应商,有的索性就去找竞争对手所用的供应商。我们在一些公司里曾经发现过这种情况。

于是,好的方面变得越来越好,但差的方面还是维持原样,没有得到任何改善。这一点在汽车领域就很常见。起初,也就是六七年前吧,当外国人开始进入中国进行采购的时候,他们去的都是同一个地方,采购的也是相同的零件。

时至今日,随着供货基地的能力逐渐提高,而且本地需求不断增长,我们看到供应商在不断成长。实际上,有些供应商已经有能力为西方公司的未来车型供货,这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现象。

沃顿知识在线:如果某家机构制订了在中国的采购方案,但对成果并不满意,你认为这家机构应该怎样改善成果呢?其次,有没有一个行业可以成为最佳做法的鉴定标准,或是作为成功范例让其他企业仿效?

利嘉伟:这两个问题都很有意思。如果某家公司在中国的采购做得不成功,一般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没能找到一个价廉物美的优秀供应商,第二是没有将足够多的业务量转移到中国。我认为,这两点通常是密不可分的,但也能分开单独讨论。

我们在中国见到过很多有实力的优秀供应商。在最近一次对中国采购办事处负责人所作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公司节约的成本从10%到60%不等。平均下来,大多数商品能节约20%至30%的成本。如果低于20%,那么你在中国采购就没有多大的意义。

所以,中国供货商确实有可能使我们的成本大幅降低。但是,当我们与这些公司进行对话,问“为何不从中国再多采购一些东西”,我们得到的一致回复是:“因为我们的总部不愿意再投入更多的业务量。”用棒球术语来说,这就好比街球手一直准备接球,但是投手却不愿意把球扔出来。在所有行业和公司,我们都目睹此类现象一再发生。

我们认为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当然,如果我们试图说服研发人员、工程人员,还有总部的质量控制人员,他们总能搬出一堆道理,表明自己为何不能心甘情愿地把产品转移到别的地方生产。供应链被拉长了,供应商一旦发生变化会导致风险—这些风险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一家公司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将决定其能够在中国的采购领域获得多大的成功。

沃顿知识在线:尽管中国的采购领域存在不少挑战,我想你还是认为来中国采购是完全值得的,因为这样做确实能减少公司的采购成本。是这样的吗?

利嘉伟:我认同这一观点,但要再做几点补充。首先,如果你不去中国,继续使用现在的供应商,你的竞争对手可不会和你一样维持现状。你的竞争对手无论如何都会去中国。所以,到那时你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还有什么竞争优势可言?”

在中国,我们发现为数众多的供应商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这在西方国家都是前所未有的。不仅如此,中国供应商还有实力最终进入海外市场,侵占你的本土领地。所以,如果你在中国有一支采购团队,首先,它能帮助你弥补差距;其次,能帮助你了解供应商市场的动态,以便你作出相应的计划。

最近,波士顿咨询公司在与一些客户合作时,发现这些客户都在为“这些中国人和印度人”而忧心忡忡。其实,“这些中国人和印度人”即早期的“低成本国家供应商”如今正在迅速崛起,并且有可能具备改变市场动态的能力。

沃顿知识在线:有没有哪个客户在中国的采购活动开展得十分成功?你能否为我们举一个例子?另外,你能否给我们详细讲讲他们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在采购领域采取了哪些步骤?

利嘉伟:我想到了最近的一个例子,有一家汽车公司在五六年前来到中国,成立了采购办事处。当时还没有很多人会将中国列入考虑范围,但这家汽车公司却逐年提高了在中国的采购量。

这家汽车公司的采购量相对而言只是一笔很小的金额—约为其全球总开销的5%到10%,但这要比其竞争对手高出许多。这家汽车公司是如何做到的呢?他们来到中国时,并没有视察供应基地,因为他们知道在汽车领域,西方国家的那些诸如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APQP)等严格规定对许多中国供货商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

于是,他们组织了大规模的供应发展团队,专门帮助供应商达到公司标准和汽车行业标准。经过这个过程之后,他们发展了一支更加忠诚的供货商队伍。其次,因为他们并不是第一批进入中国汽车领域的,所以只要不是竞争对手的专属供应商,他们就和这些供应商开展合作。

几年来,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他们成功地建立了一个供货基地,而且发展势头良好。现在,他们5%到10%的采购量都是在中国完成的。考虑到“准时生产方式”(JIT)规定不允许所有的东西都从海外采购,这个采购量已经很大了。所以,我认为这家汽车公司走出了一条发展供应商队伍的道路,在采购领域独树一帜。

沃顿知识在线:这家汽车公司在中国所做的努力能为它带来哪些好处呢?它节约了多少成本,取得了其他成果吗?你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

利嘉伟:我想这些努力对节约成本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在汽车领域,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就铸造工具而言,相比在美国或西欧进行生产,大多数来中国采购汽车零件的公司可以节省40%到60%的成本。

如果是安全带或是铝制轮胎,可以省下的成本从10%到30%不等。所以,产品有很多种类,最终取决于你需要采购何种产品、以什么方式采购。

沃顿知识在线:当一些公司开始着手在中国采购,或者刚刚进入中国的采购领域,它们一般会有哪些误解?

利嘉伟:我想一个最大的误解就是:“好吧,我们得去中国。我们来成立一个中国采购办事处,剪彩结束,就按部就班地开展业务。”我们在许多西方公司都目睹过这一情况,它们来中国时就抱着这种态度。

的确,只要在中国进行采购,你总能省钱。每年的采购量也许能上升10%到20%,还有许多运作成功的公司在中国的采购量两三年就能翻倍。但是考虑到起步阶段,你在中国的采购量只占公司流通量极小的一部分;所以,除非你的采购量能像这些公司一样高速增长,否则对公司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

在与客户的合作过程中,我对他们进行了评估。如果要使中国的采购量达到采购总量的10%,一般得花上几年时间。平均下来,人们希望能节约20%的成本,这样会对税前利润(EBIT)产生2%的作用。这个比率是很高的,但是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它们的问题是:“我如何能节省20%或30%的成本?”这不仅需要首席执行官的鼎力支持,更需要全体运营层面人员的一致投入。我们看到过许多“脱节”的情况,首席执行官跟华尔街提到某桩事情,运营层面的人员却完全不知道他是怎么提出这些目标的。结果他们就这么放弃了。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沃顿知识在线:近期关于采购有哪些热门话题呢?采购领域在今后几年的走向会怎样?

利嘉伟:以前我们曾碰到过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想今后还将继续面对,那就是要说服总部或技术团队,让他们相信中国是一个切实可行的采购地。我想许多公司通过不同方式来达到这个目标。中国采购团队的领导肯定会采用许多市场营销工具,回到美国或欧洲去做很多市场营销或“路演”,告诉大家中国的供应商有多棒。

我们看到有些公司组织“中国供应日”。公司的管理人员,包括质量控制人员和工程人员飞赴中国,考察供应商,并且在中国召开采购大会。

我想,因为现在我的工作以中国为基地,所以对这个国家的很多事情已经习以为常。但是我也记得,当我还在美国工作的时候,关于中国的形象大多是非常落后的,诸如自动化程度低、机器十分罕见,有很多血汗工厂之类的负面形象。现在我明白这和真实情况相距甚远。

中国很多供应商的实力非常强,自动化程度很高。所以,如果让决策者们到中国亲身体会一下,他们一定会大开眼界,改变自己的观点。对于那些不相信中国供应商实力的人,一旦他们的观点发生了改变,其影响力就不容低估,甚至会对整个公司产生巨大的作用。通过改变这些人的态度,整个公司就有可能进入正确的轨道开始运行。

中国供应商 篇4

关键词:空调行业,社会资本,网络

一、中国空调行业供应商网络特点分析

竞争的惨烈使得空调企业数量也从2004年的300家锐减到如今的屈指可数的20多家;使得空调行业处于低盈利水平, 销售净利润还不足4%。在规模效应无法继续放大而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 价格偏低已经开始威胁到整个空调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与之相对应的是, 配套供应商网络不可避免的面临着空前压力。空调市场的竞争加剧、市场格局梳理使得配套供应商网络的特点随之发生了变化。具体可概述为以下六个方面:

1. 空调企业在网络中的自我中心性增强, 供应商对生产企业更加依赖。

2. 供应商网络连接紧密度加强。为了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供应商与空调企业都迫切需要得到对方的支持。

3. 成本压力增加。

近年来, 原材料价格在不断攀升, 使得空调企业, 以及其供应商在不断内部挖潜的基础上, 努力寻求新的成本突破点。

4. 供应商网络稳定性增强。在空调企业与配套供应商不断的价格博弈过程中, 形成了一批稳定的供应商队伍。

5. 网络简单博弈关系向竟合关系转变。经过不断反复的博弈, 寻找到平衡点, 形成了一些默契, 竞争中合作, 合作中竞争。

6. 沟通和交流加强。为了应对市场个性化的需求, 快速响应的需求, 空调企业与供应商的交流与沟通得到迅速的增加。

二、供应商网络社会资本成为空调企业的战略资源

我们的空调行业走到了今天, 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结构。但毫无疑问, 整个空调行业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需要空调企业去挖掘新的竞争力源泉, 供应商的网络社会资本会为空调企业获取持续性超额利润提供更宽阔的视角。根据社会资本的分类, 联系空调行业特点, 可将供应商的网络社会资本分为结构性社会资本、关系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它们在空调企业战略中的作用分别如下:

1. 企业的结构性社会资本的作用。

首先表现在为企业网络联系带来的益处, 即占用关键资源的通道的益处。比如网络中信息流能促使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和知识的转移, 促进组织学习。企业的结构性社会资本也会产生各种结构收益, 比如网络结构中的结构洞、中心性和密度都能给网络中个体带来收益。

2. 企业关系性社会资本的作用。

企业关系性社会资本包括信任、义务与期望、规范和可理解性。企业关系性社会资本可以促动网络内资产流和知识流, 从而大大降低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等交易成本的产生, 大大提高企业绩效。

3. 企业认知性社会资本的作用。

企业认知性社会资本包括信念、意识和规则。企业认知性社会资本是关于博弈如何进行的共有信任和合作信念的一个自我维持系统。它可以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 人们通过网络规范和制度可以使得相互间知识、能力和偏好锁定在共同的范围, 一定程度上实现通过共同治理替代单边治理。

三、培养与提高企业供应商网络的社会资本

在供应商网络管理中, 各空调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进一步增强和挖掘供应高的社会资本作用。

1. 审视企业内部网络和需求。

各企业应该首先充分认清自己, 了解和掌握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更重要的是通过检讨自己, 明确自己的核心能力。企业通过检讨, 明确自身后期发展的具体需求。

2. 分析供应商的网络现状。

企业通过对供应商网络的结构、信任、规范、意识等方面的总结分析, 计算出现有网络社会资本量。具体而言, 企业可通过以下方式开展: (1) 对现有供应商合作期内的价格、质量、交货、服务表现进行汇总分析; (2) 对现有供应商网络结构进行分析, 包括密度、中心性、结构洞等进行分析; (3) 对现有供应商博弈记录进行分析, 断结点之间的强度、信任度, 以及形成的默契规范提炼。

3. 实施改善供应商网络社会资本的企业行为。具体可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实现:

(1) 建立供应商数据库, 对供应商实施动态评价, 真实的反映供应商表现。

(2) 充分利用博弈和合作工具。根据不同表现的供应商, 引入博弈或者合作工具, 优胜劣汰, 不断优化和调整供应商网络, 逐步建立拥有良好结构洞、中心性和密度的网络结构。

(3) 掌控供应商网络中结点供应商的动态信息, 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结点的核心能力, 并与自身核心能力结合起来。

(4) 加强与供应商网络结点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会议、座谈、培训、拜访、技术合作、联合开发等方式, 加强资产流, 提升供应商网络的活性和信任度。

(5) 充分发挥供应商网络中弱联结的异质性和强联结的同质性对企业的积极作用。通过资源的流动, 比如资金援助、管理输出、技术合作等方式, 调整和改变供应商网络中与各结点之间联结强度。

(6) 提升契约与合同执行力度。通过坚持遵守供应商网络合作中形成的契约和合同, 形成供应商网络的共同的信念、意识和规则。强化供应商网络的一致性, 从而保障了网络关系的社会资本。

参考文献

[1]唐·科恩劳伦斯·普鲁萨克 (美) :社会资本——造就优秀公司的重要元素.商务印书馆, 2006

中国供应商 篇5

8月13~15日,中国海油供应商管理/交易系统建设项目及采办业务系统审批工作流优化项目启动会暨系统功能需求讨论会在总公司召开。两个项目将进一步提升采办业务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和管理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标志着全集团供应商管理及审批工作将进入新的阶段。

供应商管理/交易系统建设项目采取“统一设计,分步实现”的实施策略,预计第一期系统建设将在2013年3月上线。经过一年多大量扎实的基础性工作,已完成对总公司、部分所属单位业务调研与需求收集,并已初步实现原型系统的开发与业务蓝图设计,以期实现总部与所属单位供应商两级管理,构建以产品类别、库级、信誉等级三维管理矩阵,覆盖供应商管理业务从准入至退出的全过程,保障采购决策依据可靠性。

采办业务审批工作流优化项目将在现有采办业务系统基础上,根据全集团各所属单位的共性及个性需求,进行客制化审批工作平台开发与实施,内容将涵盖招标寻源,合同审批及供应商审批等。审批平台将进一步提高审批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流转透明度,有效实现管理提升的落实。

总公司采办部总经理林国海强调了采办管理提升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工作要求以及实现降本增效与风险管控相统一的管理思路。他强调,采办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采办管理提升的成效,供应商管理的进一步提升有赖于信息技术的保障。要以积极心态对待业务系统建设与业务能力提升相融合的工作,切实推动信息化建设,防止“重建设、轻应用”的情况发生。

总公司信息化部总经理尤钊瑛回顾了采办部与信息化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长期合作,强调信息化是保障公司主业高效发展的重要支持手段。他希望项目组及各单位充分讨论和落实业务需求,做好四大控制,认真测试,提升质量保证,信息化部和信息中心将在技术上积极支持业务工作。(记者 李莉)

总公司ERP系统预算控制功能激活

5月12日,总公司ERP系统预算控制功能激活,这是ERP系统大规模实施以来,总公司信息技术中心(下称信息技术中心)首次激活ERP系统新功能模块,ERP功能应用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中心按照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李辉在总公司信息化工作会上提出的“要坚持业务驱动应用,技术引领创新,信息化建设与深化应用并重,推进信息化良性循环”的要求,与总公司财务资产部合作,激活预算控制功能模块,满足了总公司及所属单位预算精细化管理的需求。ERP系统使用单位可应用该模块,在系统中控制不同层级预算责任单元的预算。激活正在使用系统中的新模块,存在很高的技术风险,需要在不影响现有业务生产系统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实现新模块的激活。为确保现有系统的稳定安全,信息技术中心有针对性地确定回归测试计划,应用测试平台,完成两次完整测试。有限公司和财务公司所应用的模块专业性强,信息技术中心与两家公司的运维团队一同组织了系统回归测试,全部测试通过后再组织传输生产系统,因前期工作完善,整个过程没有出现问题,实现了安全上线。下一步,结合总公司财务资产部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信息中心将对应正在实施的海波龙系统总体预算管理方案,在预算控制功能模块中配置总体预算管控方案。届时,各单位可以在这一总体方案基础上,根据管理需要细化本单位的预算控制方案,实现预算控制目标。(通讯员 杜晓航)

山东海化纯碱厂:1个操作工能操控25个碳化塔

——山东海化纯碱厂尝到信息化甜头

近年来,总公司信息化部加大了信息化项目后评估及深化应用的推动力度,为实现“二次跨越”贡献IT价值。2011年下半年,总公司信息化部组织了对山东海化纯碱装置先进控制与MES系统的项目后评价,认为该项目充分体现了“业务驱动、IT引领”的信息化建设原则。近日,记者实地采访了该项目。

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纯碱厂(下称纯碱厂)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纯碱生产企业,建有两条生产线。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经过不断摸索,纯碱厂采用先进控制与MES(生产执行)系统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首个“吃蟹者”

纯碱生产过程包括石灰、盐水、蒸吸、碳化、煅烧及压缩等工序,工艺流程长、连续性强、生产设备众多,仅碳化塔就有40多台,采用常规控制已经不能解决复杂工业控制难题。

除了常规控制之外还有先进控制系统。时任纯碱厂技改办副主任的迟庆峰一次在荷兰阿克苏碱厂参观时发现,中控岗位仅有两个员工,且工作时在中控室悠闲地喝着咖啡,生产却十分稳定。而咱们的纯碱厂不但控制岗位员工多,员工还得一刻不停地盯着仪表,如此反差让他“深受刺激”。

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阿克苏碱厂已经采用了先进控制系统,绝大部分操作已被计算机取代。他决心要改变现状,不过当时国内纯碱制造业并没有相关经验,由于技术、资金和思想上的原因,大家都不愿去尝试。2004年,纯碱厂投入资金,在全国同行业率先实现了DCS集中中央控制(生产控制系统),并进一步在生产线上应用先进控制系统,成为了国内纯碱行业第一个“吃蟹者”。

同年,全厂MES生产执行系统也开始上线运行。

近年来,纯碱厂新增40万吨的生产线,在原有系统使用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了新线先进控制及MES项目。

“恋”上新系统

虽然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项目操作起来并不简单。整个项目仅先进控制系统就要在2年内完成5个工段279个先进控制器的调试运行,平均每2.5天就要完成一个先进控制器的调试,而MES系统数据要更复杂。据纯碱厂计划与发展部信息主管罗杨介绍,先进控制系统与MES项目需要事先建模,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参数进行调整,每个控制器有10多个参数,这样算下来有3000多个参数需要调试。

工艺和技术人员对每一个参数都不放过,通过反复磨合,才建起基本符合相关要求的系统。不过毕竟是新系统,员工刚接触起来都有些不适应。据纯碱厂生产运行部工艺主管张健介绍,新系统刚开始运行时各项数据都不太稳定,对生产指标影响较大,操作工在晚上总是靠着自己的经验切换到手动操控。后来,经过领导不断强调,并制订相应的考核激励措施,他们才逐渐习惯,谁知习惯之后却“恋”上了新系统,时间一长,有的操作工反而不习惯手工操控了。

降本增效见实效

纯碱厂副厂长马传阳算了一笔账,采用新系统后,每年减少的原盐消耗可节省247.55万元,减少的蒸气消耗可节省367.20万元,减少的氨耗可节省75.82万元,减少的石灰石消耗可节省112.67万元,相当于每年创造了803.24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其中,新系统使得碳化转化率提高了0.33%,可别小瞧这个数字,依靠现有的设备,纯碱厂通过手工操控是根本不可能把碳化转化率提高这么多的。

同时,纯碱装置先进控制与MES系统项目使得纯碱厂的信息系统得到进一步整合,生产数据得到共享,基本上消除了企业生产中的“信息孤岛现象”。目前,只需要1个操作工就能够操控25个碳化塔,而之前每14个碳化塔就至少需要配备2名操作工。据迟庆峰介绍,之前纯碱厂在80万吨产能的时候需要3000多名职工进行维护,而现在280万吨产能1980人就能够胜任。

纯碱先进控制与MES系统的成功应用,除了令纯碱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节能降耗,也促进了中国纯碱行业的发展,各大纯碱企业争相效仿实施。(实习记者 黄英俊)

记者观察

0.33%的背后

中海石油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纯碱厂(下称纯碱厂)信息化项目的应用使核心工艺碳化转化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0.33%,这看似不起眼的数据,背后却有多层含义。

首先,这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功劳。提到技术应用人们往往有个误区,通常只注重生产设备等实实在在的装备,殊不知在现在复杂的工业生产下,有时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比升级装备更有效。

纯碱厂如果没有实施先进控制与MES系统,在工艺技术上肯定达不到提高碳化转化率0.33%的要求。其次,这是长期积累经验的结果。纯碱厂在信息技术应用上有很长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应用先进控制与MES系统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调试工作,把很多成熟的方法设计成模块,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操作,这样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再次,这是信息技术与生产实践长期磨合的产物。生产的信息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有很大差异,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前者需要不断改进。纯碱厂在新系统应用中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调试,通过不断调试使生产控制系统持续改进。

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面临生死考验 篇6

现金流决定零部件企业生死

2009年4月,记者参加了全球知名商业咨询公司AlixPartners关于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调研报告会,从整体报告来看,逾40%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2009年都面临严重的流动性(维持正常商业活动所需资金)的问题。报告指出,在未来的12至18个月内,中国数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除非采取进取的措施保留现金,否则都将面临倒闭。

在报告会上,有专家表示:“面对外部融资的困难,加上2009年很可能是利润率压缩的一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需要彻底改善他们的现金管理能力,以确保有足够的流动性。”他还指出:“市场将来的赢家,将会是那些从营运资本和运营业绩提升等方面开始,能全面优化各个部门现金管理的企业。”

绝大多数企业反应不及

记者了解到,对于经济危机的突然到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面对去年市场的急速放缓,大多完全没有准备,因而反应不及。

据调研,2007年,55%的零部件生产商表示,预期在2008—2010年间,营业收入有逾20%的增长,而且利润率呈健康态势。而一年后,40%受访供应商表示,经济下滑使他们面临流动性的问题。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样,逾20%的供应商在今年的调查中表示,他们在2008 年录得净亏损;展望2009年,逾50%的供应商表示他们预期净利润率将低于5%。

国内企业并购迫在眉睫

基于起步较晚以及技术等原因,国内零部件在供应链和商业运营方面缺乏效率,中国的供应商目前对营运资本的需求,是全球同业的2倍还多。2008年第4季,以平均销售额计算,中国供应商平均营运资本天数是74日,而欧洲和美国供应商为37日。中国供应商的利润率表现,也远差于全球大部分同行。在此情况下,适当的重组并购,将为国内零部件生产商带来取长补短的机会。

据调查,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国内和国际的并购活动,比去年业界预期的放慢很多,仅少数几宗海外交易得以完成。受访的高管都表示,并购活动放缓的部分原因,是海外多个主要市场几乎崩盘、潜在被收购对象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此外,管理海外问题资产也有难度。因此,國内的重组并购将是国内企业最切合实际的自救方法之一。这一点从采访数据中也可以看出:40%受访供应商表示,他们正在留意国内的交易,只有25%的大型企业表示关注全球的并购重组机会。

典型:上汽集团重组巴士股份

国内多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已经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沪上汽车零部件生产的龙头企业是上汽集团,从去年年中起,上汽集团就已经开始酝酿,将旗下零部件生产业务进行整合,以应对来自国内外日益严峻的竞争,以及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2009年4月20日下午,巴士股份的股东大会,正式通过了决议,将公司名称改为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此后,公司的主营业务将从公益性质的公交客运,转变为汽车零部件的独立研发、生产及销售。在汽车零部件企业形势严峻的大前提下,上汽集团通过巴士股份主业的转变,将独立供应汽车零部件业务的整体上市,目的也是将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力量壮大,以降低运营资本。

虽然表面上看来,此次重组给巴士股份带来了资金注入以及更有长远发展空间的主营业务,但细观其变化,巴士股份其实是从一个垄断性行业进入一个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所以,巴士股份公告当天股价跌停,人们对其以后的发展,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股东大会上,股民们也从别的角度提出了对原巴士股份的担忧。他们在股东大会上提出:第一,他们本来就不太理解公司为什么要转变主营业务,毕竟公共交通能够给企业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第二,在全球经济持续衰退的情况下,其下游汽车企业现在也面临销售不景气。所以,公司其实应该保留其旗下公共交通的稳定盈利点,为汽车零配件的研发生产提供有利的保证。

机遇和解决之道

记者曾就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面临严峻挑战的问题采访了AlixPartners Asia LLC董事总经理罗曼先生,他表示:“当市场和估价已经开始触底,加上中国市场内部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时,我们将会看到在中国及海外的并购显著增加。有一点很清楚,无论并购如何发展,供应商均面对优化内部管理和提升效率的压力。这对许多公司而言,需要彻底地改变思维模式。”

对供应商而言,一个能带来机会的领域是售后市场(销售零部件给零售商和普罗大众),这与将零部件销售给汽车制造商相比,能为零部件供应商带来更高的利润。大约60%的高管预期,这方面的收入将会增加。他们表示,2013年以前,中国售后市场收入可望达到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市场19%的份额。

然而,研究指出,要把握售后市场的机遇,必须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而这对众多供应商来说并非易事。AlixPartners上海办事处Christian Paul先生表示:“许多供应商正计划积极扩展这一市场,但要成功则需要一系列十分不同的技能、新的分销渠道和新的销售战术。根据我们的调查,很多公司都缺少这类经验,所以很难成功。”

中国供应商 篇7

本次评审会由安徽叉车集团、杭叉集团、林德(中国)、大连叉车、宁波如意、浙江诺力,上海柳工叉车、山推叉车分公司、杭州友高、浙江美科斯叉车、一拖(洛阳)搬运机械有限公司、无锡汇丰和国家起重运输机械质量监督检查中心、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监察中心14位评委组成;39家配套件企业参评,28家配套件企业到会介绍情况。

会上,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张洁秘书长做了讲话,她说,伴随主机企业的迅猛发展,配套件企业也逐步走上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快速发展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不可否认,中国工业车辆行业基础配套件能力还很薄弱、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电气元件、液压元件、动力部件等关键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中国工业车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以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指引,以战略的、全局的、长远的眼光来重点关注和支持工业车辆配套件的发展,因此工业车辆分会决定开展工业车辆行业优秀配套件供应商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使得行业内外了解目前工业车辆配套件发展情况,树立行业优秀标杆,吸引业内、业外愿意致力于工业车辆行业发展的企业根据目前行业配套件的缺失情况有选择地进入工业车辆配套件领域,改变以往重主机轻配件的传统观念,使得行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张洁说,根据分会常务理事会决议,中国工业车辆优秀配套件供应商评选是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组织的非盈利性的评选活动。其宗旨是“诚信、规范、协同、共赢”,促进中国工业车辆行业配套件企业上水平、上规模、上档次、上台阶,共同推动中国工业车辆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优秀配套件供应商评选是事关行业整体持续健康发展的大事,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格纪律,规范操作,公正合理,保证质量、宁缺勿滥的原则。为维护评选活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协会及评委会将加强管理,主动接受监督,认真严格根据评选办法进行评审打分。

中国供应商 篇8

鞋服行业是近两年来备受关注的行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近日结束的由《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中国物流产品网主办的2016中国鞋服行业供应链与物流技术研讨会(CALTS2016)中,各路专家和行业领先企业进行深度互动沟通,帮助鞋服物流企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难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中国的服装行业物流面临着新的挑战,不仅管理运作复杂、难度较大,对时效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并呈现出应对多渠道发展需要、逆向物流作业量大的特点。会议中,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针对服装行业物流的需求,全面展示了林德全价值链服务(Full-Value-Chain Services)体系从多方面为客户带来的实用解决方案。从前期的STRATOS仓储规划模拟系统,到林德车队管理系统(Connected Solutions)的科学管理,能够满足鞋服企业多渠道发展的高效物流系统需求,帮助用户快速处理订单及配送。

会议同期,林德被授予“2016中国鞋服物流优秀供应商”奖,除了针对鞋服行业的安全、环保是林德技术研发的重要因素,林德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保证其快速有效地提供强大的售后技术支持、专业的服务工程师队伍、完善的服务设备中心和服务管理系统,更是增加了鞋服企业对林德的信任筹码。

中国供应商 篇9

报告涵盖了基于各种无线通讯技术, 如GSM等的智能、电视、触摸屏、3G以及多功能型手机产品, 揭示了中国供应商日益重视产品和技术创新, 并通过研究和发展功能丰富的产品型号来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中国采购资讯报告--移动电话”出版人叶菁女士表示:“中国继续保持全球最大手机生产基地的地位, 出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2010年上半年手机出囗同比增长21%, 中国供应商更预计全年出货量可达到5.5亿到6亿部。”

叶女士说:“为扩大市场占有率, 获取更多利润, 中国手机出口制造商正逐步放弃低端市场转而向高端领域发展。现时生产的高端型号产品功能有:3G、双卡GSM、多媒体播放、GPS、蓝牙、Wi-Fi、百万像素相机、影音录制、海量储存、移动电视和触摸屏等。”

此外, 中国供应商亦努力改善手机外观和外壳设计, 以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凸显其差异化的特点。

功能更多, 价格更廉宜

报告指出, 过去三个月, 众多中国手机供应商在增加产品功能的同时, 调低了产品的出口报价。事实上, 近半数受访供应商表示价格竞争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叶菁女士表示:“纵使面临芯片供应紧张和劳动力短缺所导致的制造成本高涨压力, 但由于竞争激烈, 担心错失订单, 中国手机供应商在未来数月大幅提价的机会不大。”

报告中61%的受访供应商指近期已经调低了产品的出口报价, 43%的供应商表示降幅少于5%, 而约五分之一受访供应商降价幅度超过15%。

“中国采购资讯报告--移动电话”的其它产品趋势包括:

--57%受访供应商计划改善营运效率, 以提高出口制造能力;

--降低生产成本和次品率亦是手机供应商的重要战略;

--44%供应商的产品研发重点在更加经济型的方案上;

--供应商面临的挑战包括:仿冒产品设计、人民币汇率、原料价格和更严格的海外市场标准。

供应商数据、价格走势和最新的出口型号

中国供应商 篇10

轮对压装/退卸机

1、HQ01K-315A型全自动轮对压装/退卸机

2、HQ01K-350A型多功能自动轮轴压装机

3、HQ07B-200A型卧式轮对压装/退卸机

4、HQ09B-300A型单油紅普通轮对压装机

5、HQ03B-300A型全自动轮对退卸机

齿轮箱组装机

1、HQ61-63A型齿轮箱组装机

动车组齿轮箱组装机

轮对制动盘组装机

车轴换线输送装置

轮对检压机

1、HQ04K-3150A型龙门框架式轮对检ffi机

2、HQ12P-315A型轮对检压机

全自动轮对轴承压装/退卸机

1、HQ31-7SA型固定式全自动轴承压装/退卸机

2、HQ35-73A型移动式轮对轴承压装机

3、HQ33-75B型固定式全自动轴承退卸机

4、HQ36-7SC型移动式轮对轴承退卸机

动车组车底装配全自动液压升降机

纵向拉杆橡胶节点压装/退卸机

摆渡车

轴承轴箱退卸机

1、HQ51-5A型轴承轴箱退卸机

轴箱轴承组装/分解机

1、HQ53-2A型丨由箱轴承分解机

2、HQS2-2A型轴辯由承组装机

轮对从动齿轮组装/分解机

1、HQ54-500A型齿轮衝分解机

2、HQS7-S00A型齿轮与轮芯组装压力机

全自动轴承磨合机

轮对预组装机

m ::湖北觸洲市新庙丁卟同鄂东大道55号传真 :0711-2758807咨询纖:0711-275880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国供应商】相关文章:

中国供应链05-31

供应商审核对于供应商管理的意义06-11

供应商供应案例范文06-10

供应商要求05-22

系统供应商06-08

装备供应商06-24

供应商变更函05-22

变更供应商函05-24

供应商论文范文05-08

物流供应商协议04-08

上一篇:林地种草养鸡技术下一篇:影响因素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