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供应商

2024-06-08

系统供应商(精选十篇)

系统供应商 篇1

一、旅游学若干基础概念的理解模型

约瑟夫·派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说:“在正在呈现的体验经济当中,公司必须意识到他们创造的是值得记忆的经历,而不是商品。他们是在创造产生巨大价值的舞台,而不是提供服务。工作就是剧场。剧场不是一种比喻,而是一种模型。直接被消费者接触到的活动,都必须被理解为戏剧表演。表演行为将值得记忆的体验与日常活动区分开来。迪斯尼甚至编写了自己的工作信条来保证其员工牢记基本原则:后台 = 幕后范围;表演 = 个人服务;表演成员 = 迪斯尼员工;戏服 = 制服;迪斯尼主题表演 = 主题公园及度假区的全部体验;游客 = 顾客;男主人/女主人 = 每位迪斯尼员工;舞台 = 顾客基础范围;提供表演 = 服务和娱乐游客;角色 = 工作岗位。”“求学活动”与“旅游活动”同属人们的活动,不妨把旅游者活动理解为求学者活动,以利于对旅游现象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权衡与判断。旅游者的阅历∽求学者的学历(文中的“∽”表示“类比如”);大学建设与管理∽目的地建设与管理;大学建设规划∽旅游开发规划(Tourism Developing Planning);编制大学发展规划∽编制旅游发展规划(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建造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宿舍、编写教材∽旅游开发(Tourism Developing);大学教育系统的管理∽旅游接待系统的管理(Tourism Management);大学招生∽目的地营销(Destination Marketing);求学产品∽旅游产品(Tourist product);培养学生拥有某专业学历∽协助游客拥有某目的地阅历;学生∽旅游者(Tourist);教室里上课∽旅游设施的配套服务(Ancillary Service);大学校园∽目的地(Tourist destination);学生“生源地”∽客源地(Origin);班级∽旅游团队(Tourist group);班长∽领队;学生上自习∽游客自主活动;校园环境容量∽旅游环境容量。需要注明的是,求学供应系统管理的宗旨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2],而旅游供应系统管理的宗旨是展示体验、游客满足;求学供应系统管理强调教化功能,而旅游供应系统管理强调服务功能;大学教育的对象是需要“长期经历”的学生,而旅游接待的对象是需要“短暂经历”的游客;大学教育系统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旅游接待系统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但是,它们有两点相同之处:其一,系统投入的是“人”,经过系统转换后,系统产出的也是“人”,大学教育系统产出的是“拥有某专业学历的人”,旅游接待系统产出的是“拥有某目的地阅历的人”;其二,旅游者活动与求学者活动都具有三个特点:“异地性”即离开惯常环境,“暂时性”即停留期在一个特定时间以内,“综合性”即这种活动涉及到许多现象和关系。

二、旅游供应系统与求学供应系统的类比

英国学者佩吉在《现代旅游管理导论》(2004)一书中认为,研究者理解旅游现象本质的方法是系统论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将现实世界复杂的旅游活动合理化和简单化,并用很多强调旅游内在联系的要素来表示。一个“旅游系统”就是一个涵盖了旅游者的完整旅行经历的框架。这种方法的分析价值在于:它能够使人们分别从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视角来理解旅游的全过程,同时明确认识一些能够影响和控制旅游活动的相关组织。

(一)旅游者阅历产品

1991年6月,世界旅游组织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会议,将旅游的“概念性定义”描述为:到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旅行、停留期在一个特定时间以内,且旅行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从事某项活动从被访问地获取报酬的人们的活动[4]。简单地说,旅游就是人们的活动。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并引起人们的注意、获取、使用或消费,以满足某种欲望或需要的任何东西。它包括各种有形物品、服务、地点、组织和想法(kotler,2002[5])。从需求视角定义的旅游产品,指旅游者花费一定的时间、费用和精力所获得的目的地阅历[6]。这个目的地阅历是指旅游者从离开惯常环境开始,到达目的地旅游,直到旅游结束又回到惯常环境的全部过程所产生的最终结果,即人们结束旅游活动,归来时仍然可记忆、可回味、可持续的经济价值提供物,如体验、转型、地位声望、受人尊重和目的地购物品(包括纪念品、照片等,它是目的地阅历的物化和凭证)。在国际旅游中,以“旅游者人次数”表示推销出的旅游者阅历产品数量。旅游者阅历产品不是出自生产装配线,每个产品都具有独特性,因时间、地点和参与人群而异。利克里什在《旅游学通论》一书中认为,旅游业的先驱托马斯·库克独一无二的贡献有两个:其一,他组织了旅游的全过程--运输、住宿和活动;其二,在一个想要去的新目的地所获得的“满足感”,即真正的旅游产品。旅游从一种必要的但决非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种教育、一项艰巨的任务),变成了一种休闲和娱乐,变成了一种新的“度假”观念[7]。

(二)旅游供应系统

旅游供应系统,是指在计算旅游者阅历产品价值时,所涉及到的有关供应内容,它由旅游者活动中所获取的一切经济价值,包括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直接提取的初级资源、制造出的有形商品、无形的服务、难忘的体验、引导的转型。(1)初级资源,如自然资源中的阳光、沙滩、海水、植物、动物、空气,人文资源中的历史古迹、纪念地、标志物、典故、民俗等;(2)有形商品,如旅游设施的折旧部分、餐饮食品、旅游购物品;(3)无形服务,如导游服务、问讯服务、交通运输服务、餐饮服务、卫生服务、住宿接待服务、游览娱乐服务、购物服务、邮电通讯服务、护照签证服务;(4)难忘的体验,如娱乐体验、教育体验、逃避现实体验、审美体验;(5)引导的转型,如体能得到恢复和发展、智能得到恢复和发展、个人的精神世界获得一种“满足感”、激发出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改变对他人的看法与态度。约瑟夫·派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说:对什么收费,你就是什么类型的公司。如果你就初级资源收费,则你是资源企业;如果你就有形商品收费,则你是商品企业;如果你就你的行动收费,则你是服务企业;如果你就你与游客相处的时间收费,则你是体验企业;如果你就游客所获得的成就收费,则你是转型企业。那么,旅游业则是提供五种经济价值的“综合性产业”。

旅游供应系统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8]:(1)核心性产品,是游客真正所购买的基本利益,如在旅馆,过夜的游客真正要购买的是“休息与睡眠”;(2)便利性产品,是那些在游客使用核心性产品时必须存在的物品或服务,具有方便核心产品使用的作用。便利性产品包括旅游资源的损耗部分、旅游设施的折旧部分、旅游服务和目的地的可进入性;(3)支持性产品,是针对核心性产品所追加的代表额外利益的产品,它也起到与竞争产品相区别的作用;(4)扩展性产品,包括:旅游接待企业提供服务的可接近性、旅游氛围、游客与接待业的互动、游客彼此之间的互动、游客与当地社区居民的互动、游客参与[5]292-335。此外,目的地形象、接待业形象、口碑和促销对旅游产品的感知质量也要考虑。

(三)旅游供应系统与求学供应系统的类比

游客是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游客对旅游产品的看法和满足程度将决定今后的购买行为,从而影响到旅游业的成败,所以评价旅游产品质量的最终决定者是游客,而不是旅游业自身。这样,旅游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游客的一种主观判断,这就是游客所理解的质量,或者叫“全面感知质量”。游客全面感知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衡量“产出”的技术质量;另一方面是衡量“过程”的职能质量[8]。旅游业若想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必须提高旅游产品的技术性质量和职能性质量。

三、对旅游产品概念混淆状况的诠释

在旅游业界,每一个人对旅游产品的认识是不同的,而且每一个人的问答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都反映了旅游产品的某一个方面。不仅如此,即使在旅游理论界,学者们对于什么是旅游产品,也有各自不同的见解。罗能(2003)总结出旅游产品的定义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争议:产品和商品之争;旅游产品和旅游业产品之争;旅游产品的生产主体之争[9]。罗明义(2004)认为,理论界对旅游产品的定义大致有经历说、组合说和交换说三种不同的代表性观点[10]。

(一)从旅游规划的视角看

旅游地、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产品,类比如,大学、课程是求学产品。我国旅游地理研究者一般称旅游吸引物为旅游产品。例如,谢彦君[11]认为,旅游产品是指为满足旅游者审美和愉悦的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与劳务的总和。最典型、最核心的旅游产品形式是旅游地,它是指出于交换目的而开发出来的、能够向旅游者提供审美和愉悦的、客观凭借的空间单元。吴必虎[12]认为:“旅游产品在理论上是指旅游者出游一次所获得的整个经历。在旅游规划工作中,笔者将其区分为广义、中义和狭义三种情况:广义的旅游产品是由景观(吸引物)、设施和服务三类要素所构成;中义的旅游产品是指景观(吸引物)和设施构成的集合体,它带有较强烈的物质产品特点;狭义的旅游产品仅指景观(吸引物),它有时可以粗略地等同于旅游景区景点,以及一部分非具象的人文景观。”旅游促销者常常将旅游吸引物印刷在宣传小册子上面,称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产品;类比如,大学招生将课程印刷在招生简介中,称课程是求学产品。

(二)从旅游开发的视角看

旅游设施是旅游产品,类比如,教学设施是求学产品。Amenities在英语中意思是“使人愉悦的环境、事物等”,可翻译成“雅适”。从经营者视角说,“雅适”就叫旅游设施,指直接或间接向旅游者提供服务所凭借的物质条件,分旅游专门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两种。旅游专门设施主要是为旅游者而建造的,有食宿接待设施、游览娱乐设施、交通运输设施、旅游购物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主要是为当地居民建造的,有供水、供电、煤气、排污、道路、桥梁等一般基础设施和银行、医院、购物中心等公共设施。旅游设施的折旧费在旅游者消费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旅游饭店经营者常常称饭店产品为“旅游产品”。把旅游设施称为旅游产品,类比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设施是求学产品。

(三)从旅游管理的视角看

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类比如,教职工的“服务”是求学产品。旅游服务是一个整体概念,它是由各种单项服务组合而成的一条龙服务,主要包括入境签证服务、翻译导游服务、住宿服务、餐饮服务、交通运输服务等方面。我国许多学者认为,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旅游产品就是各种服务的综合[13]。称旅游服务为旅游产品,类比如称教师、学生辅导员、后勤职工的“服务”是求学产品。

(四)从旅游批发商的视角看

目的地的旅游线路是旅游产品,类比如,某专业教学计划是求学产品。我国许多学者认为,“一条旅游线路就是一个单位的旅游产品[14]”,并且有许多学者将目的地的旅游线路与旅游者的日程安排混同起来。笔者认为,旅游线路制订是指旅游批发商在研究旅游者需求的消费特点、消费规模、消费水平等前提下,把目的地的各种旅游要素产品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一条产品链。旅游线路是旅游批发商的产品,它类比如高等教育中“某年级某专业的教学计划”。一条旅游线路可以提供应许多个旅游者使用,类似地,一个某年级某专业的教学计划可以培养出许多个大学毕业生。

(五)从旅游营销的视角看

旅游者的日程安排是旅游产品,类比如,某个班在某个学期的每周课程安排是求学产品。对于客源地的组团社来说,旅游者的日程安排是旅行社根据人们的旅游目的、出发时间、地点、时间-金钱预算,及其他具体要求,在目的地的旅游线路这个“模块”的基础上,调度全程陪同、地方陪同、司机等服务人员,落实每天的交通、游览、住宿、餐馆、购物等活动项目,对整个旅游者行程(从“出发”到“结束”的一段时间波谱)所做的具体安排。对于不委托组团社的“自助游客”来说,旅游日程安排通常是由游客自己预先或临时安排完成的,当然游客也可能在目的地委托当地旅行社代办一些业务,也可能加入目的地的“散客旅游团”。“自助游客”通常包括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背包旅游者、自驾车旅游者等。

(六)从旅游卫星账户的视角看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活动所涉及的各产品的总和,包括行、游、住、食、购、娱六方面的产品。在TSA 中,所有的旅游产品(即商品和服务)被划分成两大类:旅游特征产品和非旅游特征产品,其中旅游特征产品又分为旅游特定产品和旅游相关产品。被视为“旅游产品”的产品,只是部分地销售给游客,更确切地说,只是部分地依赖于旅游需求。例如:饭店的餐饮产品既满足外地游客的消费需求,也满足本地居民的节庆、婚宴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商店的服装既可销售给外地游客,又可销售给本地居民。

(七)从旅游产业经济的视角看

旅游产品的生产主体是旅游经营者,类比如,求学产品的生产主体是教职工。旅游学界对“旅游产品”生产主体有不同的说法,如有的人认为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生产的,有的认为是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生产的[15],有的认为是旅游者生产的[16]。从旅游者的视角看,旅游者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类似地,求学者既是学历产品的消费者,同时也是学历产品的生产者;旅游产品主要是由旅游者和旅游接待业共同生产出来的,同时,随着旅游发展水平的提高,当地社区居民、目的地旅游主管部门、客源地政府在旅游产品的生产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17]。梅奥和贾维斯(Mayo and Jarvis)提出休闲旅游是由于好奇心,以及人类对“生产”的基本需求,共同激发起来的。对“生产”的需求解释了人们为什么选择通过旅游,而不是看不同地方的电视节目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3]。在旅游供应系统中,目的地旅游主管部门类比如大学行政管理部门;客源地政府类比如求学供应系统中的“学生家长”。

四、结论

系统供应商 篇2

供应商质量系统评估(ESQF)摘要

Ⅰ.初级评估-符合米其林采购模式

对人的尊重

从以下几方面来看供应商的行为﹑动机、及态度:

·符合所在国劳工条例及规定。

·符本文来源于好范文合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条例,特别是当地的法律条例对童工、受压迫劳工比国际劳工法要求低时,要遵守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条例,要考虑到少数人及工作状况。

·符合米其林工厂的安全条例。

·要考虑到工厂周围人员及社区的安全健康,要计划好评估,影响的质量,结果的监控工作。

对环境的尊重

从以下几方面来看供应商的行为﹑动机、及态度:

·符合本国实施的标准及规定,或着符合米其林对某些工程所作的更高标准的要求。

·减少对生命有害的产品生产。

·实施环境管理系统,特别做到以下方面:

一.检测任何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行为。

二.鉴别及削减任何工业风险。

·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任何行为。

·提出方案、采取措施通过产品的循环使用减少浪费和包装。

Ⅱ、评估供应商质量系统的因素

1、质量管理及组织政策。

2、客户需求的理解。

3、员工培训及鼓励。

4、产品及工艺革新的管理。

5、来自工业园来自供应商的产品质量。

6、工艺控制。

7、检测程序及质量检测。

8、流量控制。

9、物流-客户服务。

10、工艺投诉。

Ⅲ、ESQF成绩

一、评估供应商质量系统的因素

米其林要求其供应商实施质量确认程序,以保证所提供的产品长期满足所指定的规格,且考虑到社会、环境及经济方面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以下方面将被用于评估供应商质量系统的适用性以及延续性。

1.质量管理和组织条例

A)质量管理和目标

·存在管理说明

·存在合适的质量管理条例

·交流、理解及更新质量条例。

·对质量确保程序的持续提高,以确保已经被发展及实施的质量、服务、生产力以及成本能得到提高。

·质量目标被整合进入商业计划且可检测。

·质量目标用来确保已经建立的产品需求被满足。

·计算及测量产品成本且质量目标被建立在商业计划中。

*在固定的频率下建立管理视角,包括以下几方面:

-商业计划、质量目标的实施结果对比原始目标

-以前的审核结果

-客户满意的目标和结果

-持续提高的行为和结果

-以前管理方面的结果

-质量成本

-质量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安全影响及丢失工作事故

风险预防

从以下几方面来看供应商的行为﹑动机、及态度:

·工人最基本的个人防护设备(手套、面罩等)的可得到性?

·机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需求(急停、安全条等)?

·工作状况,特别是生产人员的工作状况(温度、照明、通风等)?

·符合国家和国际法律条例,考虑到防火,事故的预防以及有毒物质的处理?

B)工艺安排

·质量管理系统所需要的工艺已经被认别且应用。

·认别产品生产所需的工艺且被作为质量管理系统的部分。

·认别工艺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建立评估工艺有效性的方法和措施。

·有合适,合格的管理工艺的人力资源。

·建立工艺分析及持续提高的方法。

C)组织

·组织图表正式表明质量功能的义务、权利以及定位。

·有负责质量功能实施的人员(管理代表用于质量管理系统的定义,实施及评估,且对客户需求有高度的意识)。

·存在质量管理系统的计划。

·建立内部交流的方法和责任。

D)质量确保手册及内部审核

·正式建立质量确认手册以包括质量管理系统和工艺描述,保证定义技术和物流/服务质量。

·实施内部审核用于:

-质量系统保证一致性。

-产品工艺,保证有效性。

-产品

内部审核程序包括:计划,应用的代表领域,方法,审核者的资格,报告,纠正行为,纠正方式有效性的确认,当合适时审核频率的转变。

E)质量系统文件结构

·组织文件结构的描述包括:

供应链系统中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 篇3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商选择评价;平衡记分卡

一、供应链系统中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基本因素

1. 产品因素。

(1)价格因素。这里的价格主要指的是供应商所供给的原料、初级产品或消费品组成部分的价格。供应商的产品价格决定了最终消费品的价格和整条供应链的投入产出比,对生产商和销售商的利润率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质量因素。主要是指供应商所供给的原材料、初级产品或消费品组成部分的质量。产品的质量是供应链生存的根本,是产品使用价值的基础,也决定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供应商所提供产品的质量是整条供应链的根源质量,是最终消费品质量的根源所在,因此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子。

(3)品种因素。主要是指供应商所供给的原材料、初级产品或消费品组成部分的品种,还包括品种的柔性。供应商的品种决定了消费品的品种,供应商的柔性生产能力决定了供应链的产品柔性,从而决定供应链的生存与发展。

(4)技术研发能力。在集成化的供应链内部,要求供应链各节点都要具有强大的R&D,我们还要强调产品的独特性。因此,是否具有差异化生产能力也是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因子之一。

2. 交易因素。

(1)交货准时性因素。是指按照货方所要求的时间和地点供应商将指定产品准时送到指定地点。在现代企业管理中,JIT生产方式被普遍采用,这就对供应商的交货准时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交货准时性也就成为影响供应商选择决策的因子,而且是重要因子。

(2)交货提前期与交货提前量。是指货方为了避免对特定产品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完成交易时发生的拖延而对供应商提出的供货要求。交货提前量越大,交货提前期越长,库存波动就越大,企业的风险就越大,对市场的反映就越慢,灵敏度就越低。由此看来,交货提前量和交货提前期也是影响供应商选择决策的重要因子。

(3)在供应商选择决策过程中,除了上面市场经济方面的影响因素外,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和商业信誉也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他的影响因素因子在实际的供应链选择过程中表现出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在本文下面的分析中,将着重强调的也是由市场经济决定的影响因素。这是因为外部的宏观经济环境是不可控的,供应商企业的管理也无法直接干预和决定,只有市场因子才是直接可控且有效的因子。因此,在实际的分析中应该着重对主要的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确定重要因子。

二、供应商的选择评价模型——平衡记分卡模型

1. 平衡记分卡原理。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简称BSC),又叫综合记分卡,是一个核心的管理体系,一个崭新的绩效衡量模式。平衡积分卡体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一种管理思想:(1)只有量化的指标才是可以考核的,必须将要考核的指标进行量化。(2)组织目标的达成要考核多方面的指标,而不仅仅是财务要素,还应该包括客户的、内部效率的和未来成长性的指标。通过四个层面:财务、顾客、内部运作流程及员工学习能力来实施策略管理,这四个方面分别用一系列的指标来描述,各个指标与企业的信息系统集成,四个方面的指标通过因果关系联系,构成一个完成的评价考核的整体。

2. 平衡计分卡的四大方面内容及其关系。

具体说来,平衡记分卡认为组织绩效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度量:(1)顾客满意度:顾客怎样看我们;(2)财务状况:股东怎样看我们;(3)内部运营:如何改善流程;(4)学习和创新:如何提高应变和持续改进能力。

(1)财务方面。经营单位财务方面的评价虽然具有局限性但已经很成熟。平衡记分卡保留了财务方面的指标,它能显示已经采取的行动的容易计量的结果。财务绩效衡量方法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经营结果的改善做出贡献。常见的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等。

(2)客户方面。在记分卡的客户方面,管理者们确认了其经营单位将竞争的客户和市场部分,以及这些目标部分中对本单位绩效的衡量方法。这些衡量包括客户的满意程度、对客户的挽留、获取新的客户、获利能力和在目标市场上所占的份额。

(3)内部经营过程方面。内部经营过程衡量方法所重视的是对客户满意程度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内部过程。传统方法试图监督和改进现有的经营过程,它们所重视的仍然是改善现有过程。平衡记分卡方法把革新过程引入到内部经营过程之中,为获得长期的财务成功,可能要求企业创造全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现有和未来目标客户的需求。这些过程能够创造未来企业的价值,推动未来企业的财务绩效。对于许多企业来说,管理好现有的产品开发过程或者挖掘潜力以招徕全新的客户类型,这种能力对于未来的经营业绩来说,同高效、一贯和敏锐地管理好现有的经营过程相比,可能更为重要。

(4)学习和成长方面。创造持续的成长和改善条件就必须建设基础设施。组织学习和成长有三个主要的来源:人才、系统和组织程序。

平衡记分卡前三个方面的目标一般会揭示人才、系统和程序的现有能力和实现突破性绩效所需的能力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些差距,企业必须投资,以使员工获得新的技能,加强信息技术及系统,理顺组织的程序和日常工作。这些目标将在平衡记分卡的学习和成长方面得到阐明。

3. BSC的指标平衡和基本特征。

平衡计分卡的平衡主要体现在:(1)追求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的平衡:例如,收入增长与新品开发的平衡。(2)追求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增加了客户满意、流程效率、员工培训等非财务指标。(3)追求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的平衡:内部运营与外部客户服务的平衡。(4)追求滞后指标与前导指标的平衡:业绩驱动因果关系链。

因此,平衡记分卡评价模型使得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选择评价有了各方面平衡的衡量指标。此中供应商选择评价模型不仅衡量供应商的财务因素,还涵盖了非财务因素;不仅衡量供应商的短期业绩,还涵盖了长远的前景;不仅衡量了供应商已获得的业绩,还涵盖了驱动因素;不仅衡量了供应商内部状况,还涵盖了外部关系状况。所以说,平衡记分卡作为供应链关系管理中评价选择供应商工具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也已表现出其非同一般的作用。

三、供应链系统中供应商关系的维持

采用平衡记分卡可以选择好的供应商,维持与供应商的关系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

1. 建立良好的信息平台。定期的供应商会议或其他形式的交流能有效地改善信息不对称和加强供应商与企业的互动,能增加企业对供应商的了解,进行联合决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有利于供需双方的交流和成本的降低。

2. 建立合理的供应结构和管理机制。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区分长期供应商、专用生产资料与标准零配件的供应商,企业能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供应商的管理和潜在供应商的开发,对标准零配件的供应商则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进行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

3. 组建战略联盟,虚拟经营。为应对竞争对手,适当地组建联盟与虚拟经营是必要的。充分利用外包、组建战略联盟可有效地降低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风险,使企业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开发,对专用性产品的供应商可通过组建联盟来降低交易费用,同时可保证供应商为企业提供可靠的产品或服务。

4. 引导供应商的核心业务,加强供应商与企业的合作。供应商为企业提供的核心业务可保证供货的独特性,提供直接服务于下游企业(或客户)的产品,有利于企业形成独特的竞争力,而且这种竞争力不易被竞争对手在短期内模仿。

5. 共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供货渠道的稳定和适时的信息反馈能有效地保证企业的生产和提高市场应对能力,企业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对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能做出更大的贡献,供应链的客户服务水平是供应链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优良的客户服务和最低的物流成本是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S.卡普兰,戴维·P.诺顿著.综合计分卡.新华出版社,1998.

2.Lee,H.L.& Billington,C.Material management in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s.Operations Research,41(5),1993,835-847.

3.Maloni,Ichael,and Benton,W.C.,Supply Chain Partnerships:Opportunities for Operations Research.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01,1997,419-429.

作者单位: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实施策略研究 篇4

一、VMI系统实施原则

1. 合作原则。

在实施该策略时,相互信任与信息透明是很重要的,供应商和零售商都要有较好的合作精神,才能够相互保持较好的合作。

2. 双方成本最小原则。

VMI不是关于成本如何分配或谁来支付的问题,而是通过该策略的实施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成本,使双方都能获效益。

3. 目标一致性原则。

双方都明白各自的责任,观念上达成一致的目标。

4. 连续改进原则。

使供需双方共同努力,逐渐消除浪费。

二、VMI的实施方法

实施V M I策略,首先要改变订单的处理方式,供应商和批发商一起确定供应商的订单业务处理过程索需要的信息和库存控制参数;然后建立一种订单处理标准模式;最后把订货、交货和票据处理各个业务功能集成在供应商一边。

1. 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

供应商要有效地管理销售库存,必须能够获得顾客的有关信息。通过建立顾客的信息库,供应商能够掌握需求变化的有关情况,把由零售商进行的需求预测与分析功能集成到供应商系统中来。

2. 建立物流网络管理系统。

供应商要很好地管理库存,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物流网络管理系统。可以采用MRPII或ERP系统,这些系统都集成了物流管理的功能,通过对这些功能的扩展,就可以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管理系统。

3. 建立供应商与分销商的合作框架协议。

供应商和分销商一起通过协商,确定订单处理的业务流程,以及库存控制的有关参数。

首先按照顾客存货水平及销售状况进行需求预测计划,经统计计算后提出建议订购量;按照建议订购量,订单管理系统发出补货通知单,由客户进行订单确认;由订单管理系统、生产控制系统排定主生产计划,再由库存配送系统依计划排定配送计划;最后根据配送计划将补货计划通知客户并进行实际补货。

4. 变革组织机构。

因为VMI策略改变了供应商的组织模式,实施VMI策略后,在订货部门产生了一个新的职能部门,主要作用在于:负责控制用户的库存,实现库存补给和高服务水平;制定一系列的工作标准来协调和解决双方因工作上的合作而导致的利益冲突;对系统的实施进行监控和评估,作为系统改进的依据。

希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磁盘驱动器制造商,产品销售到全球各地。希捷应用VMI模式主要是呼应其需求驱动型供应链策略,它的目标包括四个方面:消除供应链每个阶段的过量库存;缩短库存周转时间;向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增强对于需求变化的应变能力。

在其VMI项目的执行中包括四个流程:(1)“预测/承诺”流程,从客户进行物料需求预测到供应商进行交货承诺,形成一个持续进行的闭环反馈系统;(2)库存调整流程,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VMI中心根据滚动预测动态调整最小/最大库存水平;(3)供应商发货流程,供应商根据预测要求,将产品发货到VMI中心;(4)提货流程,客户基于实际需求从仓库中提货,并触发发票和支付等相关流程。

在需求驱动型供应链中,希捷设立了两个V M I中心,一个设在希捷与客户的供应链之间,称为JIT中心,由希捷自己负责管理;另一个设在希捷与其供应商之间,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管理。

透过采用需求驱动型供应链策略,希捷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收益:产量从每季度400万套增加到2500万套;供应链流程上的员工人数缩减一半;年库存次数从8次增加到16次;很好地消除了关键元器件短缺的状况;客户整体满意度得以大幅改进。

四、结语

实施V M I系统,可以把用户从库存陷阱中解决出来,能够集中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用于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可以使供应商对用户库存的掌握具有很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这对于供应商改进产品结构和设计、开发销售对路的新产品,对于企业的生产决策和经营决策起着有力的信息支持作用。

摘要:介绍供应链管理库存(简称VMI)的含义,简要说明VMI系统实施原则,详细阐述其实施步骤,并对VMI下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结合案例说明其实施优势。

关键词:VMI,需求预测,库存,系统实施

参考文献

[1]秦廷栋周国华陆绍铠: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与实施[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3(6):22~23

[2]陈荣秋,马士华.生产运作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69~273

[3]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实施研究[EB/OL].http://www.enet.com.cn/article/2007/0821/A20070821787887_2.shtml,2007~8~21

SRM供应商管理系统的属性笔记 篇5

1.准确、及时的需求分析,这是企业决策制定的一个先决条件,SRM能够整合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建立起高效的组织采购,对自身业务关键性材料或者服务的需求进行战略部署,以减少日常的生产运作中意想不到的问题

2.供应商的分类和选择,对所有的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实现有效管理。SRM可以综合考察供应商各个方面的因素,帮助企业做出准确的分类和选择

3.与供应商建立合作的关系。确定对各类供应商采用何种关系和发展策略,包括: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供应商绩效管理,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管理,采购流程的设计和实施,SRM能够使采购流程透明化,并能提高效率和反应能力,降低周转时间,提高买卖双方的满意度

4.与供应商谈判和采购。SRM能够帮助企业跟踪重要的供应商表现数据,以备谈判之用,SRM在采购过程中还可以实现公司内部与外部的一些功能,公司内部的功能包括:采购信息管理,采购人员的培训管理和绩效管理,供应商资料的实时查询,内部申请及在线审批,公司外部的功能包括(与供应商之间的)在线订购,在线招标等;

5.供应商绩效评估,这是整个供应商关系管理的重要环,它既是对某一阶段双方合作的实施效果的衡量,又是下一次供应商关系调整的基础,SRM能够帮助企业制定供应商评估流程,定期向供应商提供反馈

供应链系统常用模型分类研究 篇6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模型 仿真 运筹学

供应链管理系统采用了多种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包括管理学、数学、信息论、经济学、仿生学等多个学科中的理论和模型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和建模基础,这些理论和模型对供应链运作中的战略决策、作业计划、优化排程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模型支持。

供应链管理的模型能够模拟和计算许多复杂的问题,同时各种模型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运筹学中的约束理论和数学规划方法最早被用到了供应链决策问题中,在需求预测和库存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更为复杂的模型被建立起来,包括有排队论模型、网络规划法、仿真模型、人工智能方法等,这些模型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供应链的重要特征,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案。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尝试对供应链模型进行分类,从而对其有一个深入而全面的了解。

1 按决策变量的类型分类

从决策变量的类型看,供应链模型可以分为确定性分析模型和随机性分析模型:

1.1确定性模型

确定性模型的决策变量(例如供给、需求等变量)假定是已知的、确定的。Williams早在1981年介绍了七种确定性分析方法,用以为装配型供应链的生产配送操作制定计划,目标是确定成本最低的生产方式或产品配送计划,以满足用户对最终产品的需求。

1.2随机性模型

随机性模型的决策变量为不确定的、非线性的,通常以随机函数来表示。例如Lee等人(1993)建立了一个随机的、采用周期盘点最大订货水平策略的库存模型,以确定供应链中的过程定位。

在目前主要使用的供应链模型中以随机性分析模型为主,因为现实供应链中的需求、生产—配送时间、顾客服务时间等决策变量都是随机变量数据,随机性分析模型更符合现实状况。

2 按求解算法划分

从求解算法来看,供应链模型可以分为传统方法、构造型启发式方法、严谨启发式方法等。

2.1 传统方法

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整形规划等传统的优化方法。传统方法随着问题的规模增大,解空间呈指数倍增长,使问题难于求解,因此结合优化的搜索策略降低搜索空间,才是该类方法出路所在。

2.2 启发式方法

启发式方法是近年来解决复杂优化问题备受关注的一类方法。该类方法以寻找全局最优解为目标,一般具有严密的理论依据。这些方法有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禁忌算法。

3 按建模方法划分

从建模方法来看,供应链模型主要有经济学模型、运筹学模型、仿真模型等,其中运筹学模型包括排队论模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网络流模型等,仿真模型包括面向流程的仿真模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仿真模型和基于Agent的仿真模型等。

3.1 经济学模型

经济学模型指采用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建立的供应链管理模型。例如christy等(1994)建立了一个博弈模型,用以分析供应链中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关系。模型用关系矩阵区分不同特性的流程和产品,通过该矩阵可以获得采购商和供应商的相关风险,作者还进一步建立了双方的博弈关系,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3.2运筹学模型

运筹学模型是指采用线性规划、排队论、动态规划等运筹学的方法对供应链进行优化。

3.2.1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可以表示许多供应链的决策问题,其目标函数一般是生产、销售或者配送成本最小或利润最大,用整数变量表示对供应链中资源、运作方式等的选择,用连续变量表示资源的价值等,用供应链的物流平衡关系等作为约束。

3.2.2排队论模型

排队论可以研究生产企业在稳定的环境下,如何安排各个设备的加工任务以及资源配置情况。Kanmarkar等人(1983)利用M/G/1排队系统研究生产批量和生产准备时间的关系。

3.2.3网络流模型

网络流模型可以很方便的表示各种供应链活动的先后次序。如,Hodder等(1982)利用网络模型研究全球供应链中成员的选择问题。Verter等(1992)对网络流模型在设施规划和布局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3.3 仿真模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供应链系统成为未来的主要方向。计算机仿真可以反应出供应链系统的复杂性、动态性和随机性。仿真模型主要有面向流程仿真、系统动力学仿真和基于Agent的仿真模型等。

3.3.1面向流程的仿真模型

面向流程的仿真模型通过对企业和供应链的流程进行模拟仿真,找出瓶颈,从而对流程进行优化重组。目前常用的基于流程的仿真建模方法有ARIS体系、CIMOSA体系、SCOR模型和Petri网方法等。

3.3.2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系统动力学用于物流和供应链系统最早是Forrester在其著作Industry Dynamics中提出的,他建立了三阶段的物流系统仿真模型,采用系统动力学对供应链的“牛鞭效应”进行了研究,其后国内外学者运用系统动力学对供应链系统进行了各类仿真建模。

3.3.3基于Agent的仿真模型

Agent的概念源自于分布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采用分散、自主和智能化的管理理念,能够体现了各个相互作用的局部个体间的利益特性,有助于解决一些数学模型无法反映的复杂性问题。由于供应链系统与基于agent之间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MAS是支持供应链管理与运作的一种有效的理论与方法。

供应链是一个典型的复杂、自适应和动态的系统,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非线性、动态性等特点。因而采用传统的算法和建模方法难以体现出供应链系统的特性。而采用启发式算法、随机性模型,计算机仿真更适合描述其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是供应链系统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兵兵著.SCM供应链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2004.

[2]Williams, J. F. Heuristic techniques for simultaneous scheduling of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multi一echelon structures: Theory and empirical comparisons. Management Scienee,1981, 27(3):336-352.

核心供应商检验质量能力评价系统 篇7

关键词:供应商管理,质量管理,评价系统,成品质量检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建立核心供应商质量管理评价系统的意义

此项目, 主要着眼于公司在开发核心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后, 开展的基于长期双赢合作基础上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及保证能力的评价, 并对后续问题控制及预防能力的持续完善。作为采购方, 和作为供方两者之间如何互相推进各自应具备的能力及解决各自存在的问题。同时促进对合格甚至优质的供应商进一步的授权或者放权, 提高供应商的自身质量控制能力和责任感。通过加强对供应商质量管理能力的提升, 可以将对采购产品的质量检验要求推前到供应商处, 使公司既能控制采购产品的质量, 又能减少进货检验的成本。并且增加供应商的质量保证的责任心, 同时减少来自客户的质量投诉压力, 进一步降低可能出现的质量成品损耗。

2.供应商成品质量检验能力评价系统基础

供应商检测检验能力评价 (授权供应商免验的基础) 。与供应商的合作其实也是种组织间合作伙伴关系, 合作关系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供应商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其员工的主动性。供应商及其所属员工也存在自我实现并且越来越依赖于是否能获得学习与实践技能的机会。而这2点均由授权与团队合作实现。授权即给予对方相应的权利———他们可作出认为合理的决定, 在负责范围内承担相应的错误风险, 并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促进变革。授权需要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与信任。而信任又是能促使供应商及其员工主动发挥其聪明才智为双方公司得到双赢打下殷实的基础。

3.成品检验能力评价系统优化措施及步骤

(1) 检验的基本能力评价。

对于采购方而言, 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质量是赢得消费者口碑的最重要手段, 而影响这一要素的根本因素之一就是产品出厂时的质量。就日用快速消费品而言, 大批量的生产成为降低成本促进销售的必然。然而, 这就给怎么把好最后一关, 将成品检验的基本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因此需要对于基本检验能力中所涉及的职能逐个进行评价。

首先, 提供供应商内部成品检验人员对于产品的检查项目以及测试方法的培训, 并且使其能熟练使用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检测器具和电子设备。并且能严格按照要求完成规范的成品检验报告并且输入网络报告系统。

然后对涉及本公司产品检验的质量人员进行该项目的评分, 评分分为2个标准: (1) 产品外观检测准确度及漏关比例, 该项目占此项评分项目的40%。 (2) 性能测试的准确度以及测量器具的规范使用, 由于产品为涉及民生的日用类产品, 因此对于可能造成消费者损失或者影响消费者使用的功能性及安全性的测试要求必须严格实施并且能有效控制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该项目占此项评分项目的60%。

比较:在检测完成后将其结果与采购方质量标准或者限度样品进行比对, 以确定检验情况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然后在实际工作中对检验人员进行评分, 评分分为2个标准: (1) 对于文字标准的理解程度, 并且能以此来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品进行适当的分类。这是对于发现不良品的敏感度。该项目占此项评分项目的50%。 (2) 对于限度样品的比对情况, 由于有很多产品的表面有涂层或者彩色印刷要求, 以及一些难以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的瑕疵, 因此供方检验人员的比对过程中的准确度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评价要求, 该项目占此项评分项目的50%。

判断能力:根据比较的结果, 判定被检验之成品是否合格, 是否可以入库或者进入流通渠道。

在该阶段是对成品检验人员质量检验能力最大的考核, 因为任何一个判决都是对在生产或者已生产完毕产品质量状况的最终定性。

在该阶段评估供应商的检验人员, 对于有文字描述的瑕疵收集相应的样品, 在所有的检验人员中进行培训加强识别。以甄别轻微缺陷、严重缺陷和致命缺陷。实际工作中判断的准确性, 以及在可能影响生产或者会造成大批量返工和停产的问题中置入3或5人的判断小组, 以便保证减少失误判断的发生。

对于以上项目的评价系统模式:设定标准样品的不良情况, 然后对于所有参与成品检验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并评分, 以确定该些人员的上岗资格。虽然这些检验人员是供应商内部人员, 但是由于其需要对采购方负责, 因此相当一部分的工作能力的培训和考核需要有能力按采购方要求完成。

(1) 有效性Effectiveness (E) -即判断“合格”与“不合格”的准确性E=实际判断正确的次数/可能判断正确的机会次数。

(2) 漏判的几率Probability of miss (P-miss) -将“不合格”判为合格的机会;P (miss) =实际漏判的次数/漏判的总机会数。

(3) 误判的几率Probability of false alarm (P-FA) -将“合格”判为不合格的机会。P (false alarm) =实际误判次数/误判的总机会数。

偏倚Bias (B) -指漏判或误判的偏向.B=P (false alarm) /P (miss) ;B=1, 无偏倚;B>1, 偏向误判;B<1, 偏向漏判。

处理能力:对整批已经判定的是否准予出厂, 或者整批次产品是接受还是拒收, 或者重新检验还是让步接受。

在已经判定缺陷的严重程度以及不良数的实际数量后, 最终决定产品下一步骤的实施行为, 在这一阶段对于供应商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其是否站在客户立场上思考, 以及与客户的沟通能力, 供应商内部返工与让不接受的比例, 对比与PMI最终接受和返工的比例。在内部让步接受前与PMI的沟通情况。

(2) 预防功能的拓展以及能力评价。

产品的最终检验一直以来被人仅仅当作事后把关。对于生产和开发或者说对于缺陷发生的预防能力没有任何的建树。因此, 在很多的企业中流行这一种思路是用预防措施来彻底代替最终的成品检验手段。但是, 事实证明了哪怕是在前期预防工作做的最好的企业也会有碰到大规模的质量事故, 比如丰田的刹车门事件, 摩托罗拉的手机爆燃事件。虽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开发过程中的疏漏或者实用过程中的偶然性, 但是同样也因为在最终检验方面缺乏一定规模比例的型式测试, 或者说拥有丰富经验的质量检验人员没有渠道去提出在开发过程中缺失的型式测试的要求及标准。

因此, 需要在这个阶段对于成品检验人员是否有对预防职能有很充分的发挥进行评价, 这也是对供应商是否能持续发展, 是否能保证生产质量控制的稳定性的界定。主要评价项目为最终成品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反馈及时性及供方内部后续跟踪。

最后的处理阶段的评价, 对于产品在检验后并判断接受或者拒绝后, 该批产品的如何处理将会成为采购方实质关心的问题。如果接受该批产品, 那么及时交货运送将成为评价的目标。如果拒绝了该批产品那么如何返工, 是否判定返修或者做报废处理, 以及是否会被误流入后续订单这些都将成为评价目标。

在前3项的评法打到90以上并且连续保持5次, 而后2项在监督评价过程中5次都能评为合格。则该供应商有资格被列入核心供应商名单。

而对于已经通过审核的供应商, 采购方质量部门需要对其进行不定时监督抽查, 其周期可以定为2个月或一个季度, 而评价依据仍沿用供应商成品检验评价模式, 只是各项评价都只进行一次。以保证这些合格的供应商质量检验人员在最终检验方面的能力是受控和稳定的。如发现异常, 则必须进行复检并以复检的结果最终判定供应商免验资格, 并报采购方相关高层审核。

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研发与应用 篇8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中小型制造企业运用决策知识和模型对企业资源加以利用势在必行。 供应商作为采购业务的源头,在交货、质量、成本等许多方面都会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生存能力产生关键的影响。 而各种先进制造模式的应用,对企业资源高速集成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供应商选择突破了地域限制,具有多变性和多样性———这些都提高了供应商选择问题的复杂性。 因此,利用计算机建立模型以构建供应体系,动态地、多次地、 实时地进行供应商选择,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供应商评价方法主要有线性权重计分法、统计法、成本估算法、模糊综合评价法、DEA等。这些方法都建立在已确立了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指标体系的构成无法解释和处理,因此得出的结果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因此,本文提出开发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软件,根据评价指标间的从属关系建立指标系统,在此基础上使用ELECTRE III方法,对供应商进行更加科学、客观、快速的排序。

1供应商评价指标的确定

确定供应商评价指标是供应商选择的首要步骤, 指标的选取对于最终的评价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评价指标可依据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历史交易情况、专家评估等进行选择。 而企业在最初选定指标时往往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 对指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非常明确。 本文根据我国中小型制造业的现实情况,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初步选出反映供应商最基本情况的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2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不同行业的评价指标可能不同, 相同的指标所形成的体系不同、权重不同,也会影响最终的供应商评定结果。 本文以上述选定的评价指标为基础,运用系统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各指标之间的从属关系,划分出递阶层次结构,建立完整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2.1递阶层次结构的几何理论

定义1带有二元关系的集合称为有序集。其中为包含的关系,即表示y包含x或称x从属于y,表示xy且不存在中间元素t使得xty时,则称x属于y支配的元素集合,即y支配x。

在递阶层次结构中, 规定下一层元素与上一层元素直接相连关系为“”,并且用x+表示所有支配x的元素集合,用x-表示所有受x支配的元素集合。

定义2一个有序集S如果对每个元素x,y∈S,或者或者则称S为整体有序集,否则为局部有序集。设E为局部有序集,如果存在一个元素e∈E,使得每一个元素x∈E都满足xe,那么e称为E的最大元素。若E是带有唯一最大元素e的有限的局部有序集,则E被称为一个内部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简称为递阶层次结构。

2.2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建立的方法及过程

2.2.1递阶层次结构的二元矩阵表示

已知S为有序集,S中各元素的从属关系可以用二元矩阵或有向图表示,二元矩阵的阶数与S的元素个数相等,矩阵元素bij的定义为:。以表1所示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为例,对10个指标间的从属关系做出标示,组成10×10的二元矩阵:

其中,b51=1,表示元素5从属于元素1,即 “质量体系认证等级”这一指标从属于“供应商质量情况”(元素本身从属于本身,所以对角线上皆为1)。

若二元矩阵D中,则称D为可达矩阵。由二元矩阵B可知,元素8可达元素6,元素6可达元素1,因此元素8可达元素1,其具有传递性,d81=1。以此类推得出B的可达矩阵为:

2.2.2递阶层次结构建立步骤

令R(Si)表示可达元素si∈S的集合,则P(si)={si∈S|DK第i, j元素为1},Q(si)={si∈SDK第j,i元素为1}。 以本文中由10个指标形成的可达矩阵为例,当i=1时,表示第一个指标“供应商质量情况”,P(s1)中的元素则为在可达矩阵D中所有d1j=1的元素: s1。 而Q(s1)中的元素则为在可达矩阵D中所有dj1=1的元素:S1, S5,S6,S7,S8。 以此类推得出表2。

根据S中最高层次L1的性质:若si∈L1∈S,则P(si)=P(si)∩ Q(si)得出表2中P(si)=P(si)∩Q(si)的元素有1,2,9,则供应商质量情况、成本和交货情况这3个评价指标处于递阶层次结构的第一层。

从表2中划去已找到的si,继续重复上述过程,可得:元素3,4,5,6,10在第二层,元素7,8在第三层。 指标体系共分为3个层次,且同时存在3个独立的递阶层次。

虽然得出了每个层次的元素,但是对于上下层次间因素联系还未确定.这就需要构造完整的层次结构图。令LKSi表示第K层中包含的si元素,其中K=1,2,…,m,那么L(K-1)Si表示第K-1层次中包含的si元素。由表2,找出sLKSi对应的Q(sLKSi)分别与L(K-1)Si求交集,得到的交集元素为sLKSi直接支配的元素。利用该方法得到由10个指标构成的层次结构图(见图1)。

3应用ELECTRE III方法进行供应商选择

在ELECTRE一系列不断改进的方法中,ELECTRE Ⅲ是一种赋值的级别不劣于关系,使用伪属性表达偏好结构,其决策数据是采用决策矩阵和权重信息,无需对决策矩阵进行预处理,可解决解决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问题, 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3]。本文在确定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ELECTRE Ⅲ方法进行供应商的优劣排序。

3.1 ELECTRE Ⅲ的基本原理

设决策问题集:I={A,C,W,F,U}。 其中A={ai|i=1,2,…,n}表示备选方案集;C={cj|j=1,2,… ,m}为评价指标集;W={wj|j=1,2, …,m}表示指标权重集;F={fj|j=1,2,…,m}为指标函数集,坌ai奂A, fj(ai)为方案ai在指标cj下的评价值,所有的评价值构成决策矩阵。

3.2 ELECTRE Ⅲ过程

确定一致指数矩阵C。 C由c(ai,ak)构成:

式中,(即权重归一化处理),为各指标的权重。在指标体系形成后,即可进行权重的计算,本文使用AHP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指标权重,具体过程不再赘述。而cj(ai,ak)是在单属性j上ai优于ak的程度:

确定不一致指数矩阵D。 D由dj(ai,ak)构成:

所有方案对的可信度指数构成可信度矩阵。 可信度指数S(ai,ak)表示在总体上方案ai级别不劣于方案ak的可信程度,取值范围为0~1。 其大小为:

对决策方案进行排序。 本文引入一致可信度 Φ+(ai)、不一致可信度 Φ-(ai)和净可信度 Φ(ai)

根据净可信度 Φ(ai)的计算结果由大到小进行排序,从而确定方案的相对优劣。 Φ(ai)越大,表明对应的方案就越应被选择。

4供应商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

为了使供应商选择的计算过程更加高效,结果更加精确,本文在上述理论基础上应用ASP.NET 2.0编程技术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开发出相应的决策支持系统, 其指标系统构成及权重计算如图2、图3所示。

在指标体系已经构成的基础上, 以7个供应商信息为例,输入各供应商相应指标的表现值(见图4)。

其中,合格率、退货率、准时交货率及质量体系认证等级的决策值为10分制。 由ELECTRE Ⅲ方法得出净可信度并进行排序, 净可信度最大的供应商被推荐为最优供应商。

5总结

系统供应商 篇9

关键词:ERP,供应商管理,考核,激励

1 问题提出

对电力物资企业来讲,引入ERP系统是企业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的需要,在ERP系统中,居其核心地位的是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而在物资管理中,供应商管理是核心,只有将供应商管理好了,ERP物资管理模块中所包含的计划管理、采购、库存管理才有了坚固的重心。

ERP系统中供应商管理分为供应商调查、考核、激励与控制,以实现电力物资企业与供应商的双赢,达成科学、规范和透明的管理目标。因此,对供应商管理来说,基础是我们对供应商的合理调查,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供应商选择、考核、评估,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2 初步供应商调查

所谓初步供应商调查,是对供应商的基本情况的调查。主要是了解供应商的名称、地址、生产能力、能提供什么产品,能提供多少,价格如何,质量如何,市场份额有多大、运输进货条件如何。

2.1 供应商调查的目的

初步供应商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供应商的一般情况。而了解供应商的一般情况的目的,一是为选择最佳供应商做准备,二是为了了解掌握整个资源市场的情况,因为许多供应商基本情况的汇总就是整个资源市场的基本情况。

2.2 供应商调查的特点

初步供应商调查的特点,一是调查内容浅,只要了解一些简单的、基本的情况;二是调查面广,最好能够对资源市场中所有各个供应商都有所调查、有所了解,从而能够掌握资源市场的基本状况。

2.3 供应商调查的方法

初步供应商调查的基本方法,一般可以采用访问调查法,通过访问有关人员而获得信息。例如,可以访问供应商单位市场部有关人员,或者访问有关用户、或有关市场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的知情人士。通过访问建立起供应商卡片,实施供应商档案管理。

3 供应商考核

电力物资供应商考核主要是指供应商签订正式合同以后正式运作期间对供应商整个运作活动的全面考核。这种考核应当比试运作期间更全面。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一般从企业资信、销售业绩、质量情况、服务水平、履约情况等指标体系进行考核,各类产品具体、量化的评审细则另行分别制定。

3.1 企业资信

包括:(1)注册资本;(2)银行资信等级;企业财务情况;主要考核供应商履行自己的承诺、不故意拖账、欠账的程度。

3.2 销售业绩

包括:(1)销售业绩;(2)当地年销售额。

3.3 质量情况

产品质量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开始运作的一段时间内,主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检查。检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全检,一种是抽检。全检工作量太大,一般采用抽检的方法。质量的好坏可以用质量合格率来描述。包括:(1)物资供应合格情况;(2)厂商质量保证体系;(3)产品在系统运行情况。

3.4 服务水平

表现在:能对顾客高度负责、主动热诚认真服务,并且售后服务制度完备、服务能力强。包括:(1)零星供货完成能力;(2)售前及售后服务水平;(3)服务响应时间;(4)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及水平。

3.5 履约情况

包括:(1)供货的及时性;(2)客户投诉情况;(3)以住合作情况。

3.6 合作年限

3.7 配合度

主要考核供应商的协调精神。在和供应商相处过程中,常常因为环境的变化或具体情况的变化,需要把工作任务进行调整变更,这时可以考察供应商在这些方面积极配合的程度。另外如工作出现了困难、或者发生了问题,可能有时也需要供应商配合才能解决。在这样的时候,都可以看出供应商的配合程度。

考核供应商的配合度,主要靠人们的主观评分来考核。主要找与供应商相处的有关人员,让他们根据这个方面的体验为供应商评分。

4 供应商的评级、激励与控制

在供应商使用的初期,电力物资企业的采购部门,应当和供应商协调,建立起供应商运作的机制,相互在业务衔接、作业规范等方面建立起一个合作框架。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各自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应当承担的工作。在日后供应商使用的整个期间,供应商当然尽职尽责,完成企业规定的物资供应工作。采购企业的采购管理部门应当按合同的规定,严格考核检查供应商执行合同、完成物资供应任务的情况。既充分使用、发挥供应商的积极性,又进行科学的激励和控制,保证供应商的物资供应工作顺利健康地进行。

为了保证供应商使用期间日常物资供应工作的正常进行,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供应商进行激励和控制。[1]供应商激励和控制的目的,一是要充分发挥供应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搞好自己所承担的物资供应工作,保证本企业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二是要防止供应商企业的不轨行为,预防一切对企业、对社会的不确定性损失。激励和控制往往是并存不可分割的,一些激励措施可能同时又是一种控制措施。因此我们觉得对供应商的激励与控制应当注意以下一些方面的工作。

4.1 逐渐建立起一种稳定可靠的关系

企业应当和供应商签订一个较长时间的业务合同关系。时间不宜太短,太短了让供应商不太完全放心,从而总是对本企业要留一手,不可能全心全意为搞好企业的物资供应工作而倾注全力。只有合同时间长,供应商才会感到放心、才会倾注全力与企业合作,搞好物资供应工作。特别是当业务量大时,供应商会把本企业看作是它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依靠和希望,这就会更加激励它努力与企业合作,形成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但是合同时间也不能太长,一般以一年比较合适,如果合适,第二年继续,可以再续签。第二年不合适,则合同终止。这样签合同,就是既要让供应商感到放心,可以有一段较长时间的稳定工作,又要让供应商感到有危机感,不要放松竞争进取精神,才能保住明年的工作。

4.2 有意识地引入竞争机制

有意识地在供应商之间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供应商之间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价格水平方面不断优化而努力。例如,在几个供应量比较大的品种中,每个品种可以实行角制。所谓角制,就是一个品种设两个供应商,一个角,作为主供应商,一个角,作为副供应商。在运行过程中,对供应商的运作过程进行结构评分,一个季度或半年一次评比,如果主供应商的月平均分数比副供应商的月平均分数低,就可以把主供应商降级成副供应商、同时把副供应商升级成主供应商。

4.3 召开供应商年会,与供应商建立相互信任关系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当供应商经考核转为正式供应商之后,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要不时地随机抽检一下,以防供应商的质量滑坡,影响本企业的产品质量。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要增大抽检频次,进一步加大抽检的强度,甚至取消免检。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激励和控制供应商。此外,建立信任关系,还包括在很多方面。例如定期地召开供应商年会,交换意见,研究问题,协调工作,甚至开展一些互助合作。特别对涉及企业之间的一些共同的业务、利益等有关问题,一定要开诚布公,把问题谈透、谈清楚。要搞好这些方面的工作,需要树立起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双赢”。一定要尽可能让供应商有利可图。不要只顾自指导思想,就是“双赢”。一定要尽可能让供应商有利可图。不要只顾自己,不顾供应商的利益。只有这样,双方才能真正建立起比较协调可靠的信任关系。这种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供应链关系。我们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一种供应链管理的工作。

4.4 建立相应的评级、监督、奖惩措施

在建立起信任关系的基础上,也要建立起比较得力的、相应的监督控制措施。特别是一旦供应商出现了一些问题或者一些可能发生问题的苗头之后,一定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控制措施。根据情况的不同,可以分别采用以下一些措施:

对供应商采取评级分类及奖惩措施。供应商评级由高到低可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大类。具体分值可为:优良≥90分;70<合格<90;不合格≤70。(若入围厂商的产品一年内销售额未达一定比例,将直接列入不合格供应商)。

优良供应商,其奖励措施可为:有资格参加公司系统内组织的所有相应产品的采购活动并推荐至省公司;保证货款优先支付;定期举行交流合作洽谈会,分享合作经验;连续三年被评为特级供应商的,可发展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并与之签订长期代理合作协议。

合格的供应商,其奖励措施可为:有资格参加公司系统内组织的所有相应产品的采购活动;对供应商进行跟踪辅导,使之发展为优良供应商;增进沟通,不定期举行交流合作洽谈会;

不合格的供应商,其惩罚措施可为:本年度不邀请其参加公司系统内组织的所有相应产品的采购活动;原则上一年内停止向该供应商订货;将不合格供应商的信息在系统内通报并报送上级电力物资公司及相关部门。

参考文献

系统供应商 篇10

新型涡桨支线飞机是公司全新研制的一型民用支线客机, 为保证飞机商业成功, 需有效利用全球资源开展研发, 采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全球合作模式, 在全球范围内择优选择供应商。借鉴世界领先民机制造企业的供应商管理理念和方法, 总结项目部门多年来在民机和国际合作项目的经验教训, 建立起符合飞机要求的系统供应商选择流程, 通过供应商选择, 选出合适的系统供应商, 为飞机研制保驾护航。

1 供应商选择背景介绍

现代民用飞机的设计制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投资大, 风险高, 投资回报周期长。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是很难完成这一工程的。为了缩短设计制造时间, 降低投资风险, 尽快占领市场, 提高产品竞争力, 民机设计制造需要采取更加广泛的合作。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全球合作模式是目前飞机制造业最新的研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供应商既要承担风险, 也将分享利润, 这种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已被国际航空工业界广泛采用。

波音制造的B787飞机就采用这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全球合作模式。制造商的商业模式也已从最初的几乎完全由国内制造, 转变为现在的B787机体部件主要由国外来制造。波音的风险共担合作伙伴主要来自日本、意大利等, 负责为B787生产复合材料结构等。

空客在2007年2月公布的重组计划中就表示, A350宽体飞机约50%的结构工作将外包给与空中客车风险共担的合作伙伴。其中, 俄罗斯方面承担空客A350飞机开发成本的5%, 以换取在A350机身项目中占有5%的工作量。中国承担A350宽体飞机外包工作份额的5%, 包括研发和设计。

国内ARJ21项目的发动机、机载设备、零部件面向全球采购, 广泛吸引外资, 形成一批专业化的生产中心, 并逐步向部件供应商、唯一供应商以及风险供应商过渡。供应商分担适应ARJ21要求的项目研发、启动等经费和市场等风险。

采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全球合作模式, 可以使主制造商降低生产成本, 减小经济和技术上的风险。由于飞机核心部件的成熟技术分散在世界各国的供应商手中, 因此将这些技术力量联合起来, 合理规划及使用, 有利于更好地制造出满足要求的飞机, 并且有利于在经济上和时间上获得成功。鉴于此, MA700飞机也将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全球合作思路, 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系统供应商选择流程。

2 系统供应商选择流程

2.1 供应商选择管理现状

公司开展民用飞机的研制已经40多年。在民用飞机供应商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也得到不少教训。公司以前研制的民用飞机大多属小型民用飞机, 如Y7、MA60、MA600等, 供应商在民用飞机研制单位中只起辅助作用, 供应商的适航管理问题不突出。这其中的原因还包括多种, 如有些适航要求当时还没有提出, 特别是民机研制单位没有把大量的设计研制工作合同承包给供应商完成。因此, 对供应商的管理更多是从客服、质量管理角度进行。在供应商管理初期选择的环节的要求不是很高, 相应的供应商选择流程很不规范, 没有按照适航要求, 建立完整的供应商选择流程。

2.2 系统供应商选择要求

主制造商在选择供应商时, 一般基于供应商管理的模式, 项目的特点, 供应商的类型, 产品特点等方面进行考虑。为选择出合适的航空产品供应商, 供应商一般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 接受“主制造商-供应商”管理模式; (2) 愿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3) 愿意积极参与飞机系统研发; (4) 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 尤其在航空领域; (5) 具备良好的信息化保障能力; (6) 能够面向全球用户提供“7×24”产品、技术支援响应, 具有相应产品维修资质和能力的供应商。

2.3 系统供应商选择流程

按照主制造商-供应商管理模式, 基于供应商选择的要求, 飞机研制的供应商选择流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搜罗所有领域内的供应商信息, 整理备选参加信息征询的供应商名单;第二步通过发放信息征询书 (以下简称RFI) , 接收供应商信息征询的反馈, 实地现场评审供应商, 为下一步选择参加邀标的供应商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第三步给选定的参加邀标的供应商发放邀标书 (以下简称RFP) , 通过供应商反馈邀标的标书, 进行一轮针对性的评估, 形成评估报告, 经过合同谈判, 最终选定系统供应商。

3 新型涡桨支线飞机系统供应商选择

飞机研制依照系统供应商选择流程开展工作, 根据民用飞机研制的流程, 逐步完成系统供应商选择的各项工作。

3.1 潜在供应商选择

通过国内、外公开、正式的途径, 发布寻求潜在系统供应商的信息, 接收供应商的报名, 并根据供应商选择的要求, 进行资格预审, 并确定RFI发放的对象。

3.2 RFI编制

主管部门根据市场调研的情况, 结合飞机系统设计的特点, 按照公平公正, 鼓励竞争、降低成本、降低研制风险的原则来进行打包, 并根据分包情况, 编制对应的RFI。RFI包括四个部分, 项目综述、构型定义、技术要求、调查问卷。

3.3 RFI发放

(1) 签署保密协议。保密协议是项目研制过程中, 在没有选定供应商, 签署正式合同前, 合作双方在符合各自法律规定及政府许可的范围内, 为合作意向交换相关的“专有信息”而制定的披露“专有信息”时需满足条件和控制“专有信息”使用和保护的规则。在RFI发放前, 需与所有选定的潜在系统供应商均签署了保密协议。 (2) 发放RFI。按照潜在供应商目录, 通过正式的通讯渠道发放电子版的RFI, 并明确潜在系统供应商是否回复RFI的内容。

3.4 RFP编制

(1) RFI回复评估。组织有关部门对RFI回复报告进行评估, 并形成相应的评估报告, 经专家评审通过后, 形成正式的系统供应商RFI回复评估报告, 及拟合作供应商目录。 (2) RFP编制。依据系统供应商评估报告, 重新规划系统分包的构成, 按照新的系统分包, 进行相应的RFP编制。RFP分为三卷, 邀标书综述、工作说明和顶层要求、管理指南三卷。

3.5 RFP发放

按照拟合作供应商目录发放RFP, 并要求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内, 明确是否参与项目, 及回复的时间范围。

3.6 合同签订

(1) RFP回复评估。组织有关部门对RFP回复报告进行评估, 并形成相应的评估报告, 经专家评审通过后, 形成正式的系统供应商RFP回复评估报告, 及合作供应商目录。 (2) 合同编制。依据合作供应目录, 进行合同的编写, 包括技术规范、工作说明书、通用要求、订单等主要内容。其中通用协议包括合同范围的定义, 质量、适航、客服的原则规定, 商务条款, 更改程序等内容。工作说明书详细定义本工作包的范围, 和合同双方的责任分工, 包括研发和取证各阶段的分工、工程支持、技术文件的编写、试飞支持等内容。 (3) 合同签署。经过主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商务谈判, 经进一步完善合同内容, 经双方法人签署, 合同生效, 系统供应商选择结束。

4 小结

飞机研制过程中供应商选择工作非常重要, 供应商选择是实现供应商管理思路的基石, 对后续工作起到很关键的作用。通过参考国内外行业相关供应商管理经验, 对供应商管理过程中的供应商选择流程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新型涡桨支线飞机的系统供应商选择流程, 为后续的供应商选择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供应商选择的概念, 通过研究航空领域供应商选择的情况。建立适合新型涡桨支线飞机的系统供应商选择流程。

关键词:供应商选择,主制造商,系统供应商

参考文献

[1]陈憬, 徐迪.供应商管理在跨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应用[J].厦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S1) .

[2]韩雅丽.试论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J].企业经济, 2007 (04) .

上一篇: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下一篇:哲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