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法

2024-06-20

高中音乐教学法(精选十篇)

高中音乐教学法 篇1

一、整合教材内容, 用好、用活教材

教材是构成教学的重要要素之一, 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是教学的基础和主要对象。要想上好课, 就必须立足于教材, 研读教材, 做好对教材的二度开发, 并适度整合教材, 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增删、置换、重构、组合, 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做教材的“奴隶”。这犹如品葡萄酒, 一口下肚, 并非只是过嘴瘾, 而是能够通过酒味品出酒存储的年代、产地等,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对教材的整合, 即上课并非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复述和直接意义上的“教教材”, 相反要揣摩编者的意图, 并结合新教材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 本着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 灵活掌握教学目标, 用教材来教, 而不是教教材, 即“用教材, 而非教教材”。如《音乐鉴赏》, 它的单元教学内容比较丰满, 曲目涉及面广, 数量多, 在中外结合、古今结合的同时, 还选择了一些现代气息较强的曲目。另外, 还有意识地加强了广东地方音乐的曲目以突出地方性教学。那么在备课内容的选择上就应该有所取舍, 不能贪多, 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浏览性欣赏, 而应该分析编者意图, 选择最能体现编者意图的作品,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充分挖掘教材, 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 进行有深度的鉴赏。

二、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 激起学生的共鸣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 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 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 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 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 我告诉同学们,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 所处生活环境不同, 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 应该是多姿多彩的。然后, 我要求学生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 用自己的心, 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 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 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 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于是“过年了”“丰收锣鼓”“兴高采烈”“舞”“闹新春”等名字诞生了。并同时说明了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虽然有的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断章取义, 但需要肯定的是他们确实动了脑筋, 展开了想象。例如:“舞”这个名字, 学生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时, 我感到它带给我一种想跳的冲动, 于是我就想为它取名为‘舞’。”这个名字虽然和乐曲的名字不一样, 但他是用心去听去想, 且很“雅”, 很富于想象力, 敢于创新, 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 这是难能可贵的, 这也正是新世纪人才具备的素质。因此, 在我的音乐课上, 每道题都有无数个答案, 都是学生想象力的火花。

三、让流行音乐进入音乐教学课堂, 引导学生学习和体验音乐

流行音乐进课堂已是一种不可回避的现象。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喜爱已经不是音乐教师可以控制得了的, 一味的禁止只会抑制学生心灵深处对音乐的兴趣, 所以回避不如引导。由音乐教师将流行音乐带入课堂, 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这种积极心态, 适当地引导他们学习和体验音乐。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流行音乐感受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例如在上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时, 我用周杰伦的歌曲《十一月的肖邦》作为引入, 极大地引发了学生们的兴趣。还可以通过不同种类、不同国度的流行音乐引入世界各国及各民族音乐, 开阔学生视野, 拓宽学生知识面, 使学生学会辨别、学习、接受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另外, 流行音乐没必要写进教材, 但可以相对地留出课时, 提供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选择适当的优秀作品进行教学。

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在音乐课程标准的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教学领域中, 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 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 以开阔的视野, 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同时还注意吸收文学、美术、影视、戏曲、曲艺等姊妹艺术, 强调多种艺术的结合, 从而大大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比如, 《自然之韵》一课, 要求学生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现感受到的音乐片段。《电影音乐》一课中, 让他们通过欣赏有代表性的电影, 从而了解电影音乐的种类和在电影中起到的作用。再如:鉴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 在聆听音乐之前, 我先设计了一个小问题:请同学们在聆听音乐时思考, 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以及情节的变化。

高中音乐教学法 篇2

【内容摘要】本文以《茉莉花》音乐为主题的命题舞蹈课教学为例,阐述了“音乐鉴赏—示范表演—创造实践—总结发展”的教学探索模式,结合高中音乐与舞蹈的课程标准、现代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师的教学特点,着重启发学生对舞蹈音乐的理解能力,从舞蹈的基础技能入手培养学生舞蹈思维,调动学生的音乐与舞蹈潜能。使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舞蹈的审美与创作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在音乐鉴赏、舞蹈技能、创作表演等方面的学习与积累,厚积薄发,体会“闻乐起舞、身随律动”的意境,感受音乐、舞蹈为我们的身心带来的愉悦。

【关键词】音乐与舞蹈,积累,赏听,学跳,乐跳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音乐与舞蹈”教学模块作为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等方面都具有的重要价值。

在高中音乐的选修模块中,参与“音乐与舞蹈”模块学习的学生大部分是有兴趣但没基础,甚至有部分学生既没兴趣也没基础(以行政班授课情况下)。笔者在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的教学中,首先遇到的就是学生的三个“缺乏”,即:缺乏对舞蹈音乐的理解和体验;缺乏舞蹈基本技能;缺乏舞蹈表现的信心。如何立足于学生参差的原有舞蹈知识与技能条件下,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有机结合音乐与舞蹈,有效实施模块教学,成为本文将探讨的问题。

在经过一学期的“音乐与舞蹈”的学习,同学们初步地掌握了一些舞蹈的基本技能,了解了舞蹈的起源、发展、体裁及相关文化知识。能够鉴赏和评价中外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芭蕾舞、社交舞等不同舞种及其音乐的特色及风格。为了更好地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并对一学期的学习进行评价,笔者以脍炙人口、蜚声海外的“茉莉花”为命题,引领学生鉴赏和律动,最后能充满创意、感情、自由地舞蹈,共同享受了音乐与舞蹈的魅力,展开了一次有益的“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探索之旅。

一、赏听—激发兴趣,学会聆听与体验舞蹈音乐

俗话说:“闻乐起舞”。“乐”即音乐。舞蹈是形体艺术,它与声音艺术—音乐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舞蹈动作的连续、节奏的变化、情绪的表现都有赖于音乐。因此,学跳(舞)前必须先“会听(音乐)”,而且要“赏听”。

节奏、旋律、和声是音乐表现人类内在情感的三要素,而舞蹈则依据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用人的“外在”肢体、身段、面部肌肉的动作来表现人的精神生活,在诸多艺术门类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对“音乐”理解能力的培养。以《茉莉花》为例:《茉莉花》音乐近几年在国内、国际上被广泛传播,表演。在我的音乐与舞蹈课里,就曾以《茉莉花》为命题音乐,进行舞蹈的创编与表演。同学们在舞蹈的创编与表演前,首先要赏听与了解《茉莉花》音乐。在全国各地有许多不同版本的《茉莉花》音乐,反映出各地区的民族音乐特色。我广泛搜集了几乎所有风格的《茉莉花》音乐,在课堂上先让同学们欣赏,并让他们自由发表看法。同学们在欣赏《茉莉花》音乐的过程中,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不同风格的《茉莉花》音乐。有的同学喜欢江苏的《茉莉花》;有的喜欢东北的《茉莉花》;有的同学喜欢溶入了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茉莉花》;特别有兴趣的同学还根据自己的爱好,用REP的音乐风格改编了《茉莉花》音乐。同学们在赏听《茉莉花》音乐时,感受到了中国民间音乐旋律的美,体会了地域差异带来的音乐风格的变化,也感受到不同地区《茉莉花》音乐的不同民族风格美。

最有代表性的如江苏民歌《茉莉花》和东北辽宁民歌《茉莉花》。同学们在交流与讨论中总结出:这两首民歌无论在音乐旋律、节奏上,还是在歌曲的情绪和歌词表现力上都有突出的地域性的民族特点。同学们在聆听了《茉莉花》音乐,并对音乐有了认识和理解后,欣赏了一段绸扇表演的江苏民歌《茉莉花》舞蹈录像。

“好 一朵 美

丽的 茉 莉

花,好 一朵 美 丽的茉 莉

花,”韵味悠长、清纯甜美的音乐,配合演员柔美、青春的舞姿,绸扇上下飞舞,在水墨画似般的舞美衬托下,让人们仿佛置身在江南水乡茉莉花园的晨曦中,迷雾轻浮,茉莉清香四溢,让人有置身其境,身随律动的感觉。“好一

呀,哎

一朵

茉 莉

花 呀”。

而东北辽宁民歌《茉莉花》,那豪放又抒情的旋律、欢快又跳跃的节奏,把东北人民的豪爽、风趣、热情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音乐一起,同学们就有要蹦、要跳的冲动。

从这两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的差异上,同学们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需要用不同的肢体语言表现。

能“闻乐起舞”,就要有很好的音乐感受,只有通过音乐鉴赏的学习与积累,同学们赏听与体验舞蹈音乐的能力加强了,他们才能更好地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为创编舞蹈打下基础。

二、学跳—架设桥梁,引导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学习舞蹈基本技能

在“音乐与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会舞蹈”。这里的“会舞蹈”,和专业意义上的“会”有区别,它是依据新课标对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和对舞蹈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树立学习舞蹈的愿望。做到闻乐起舞、身随律动,这就要求我们学生还要有舞蹈的基本技能的积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舞蹈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的舞蹈教学优势,我有选择的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的舞蹈组合:如,汉族舞蹈----秧歌舞组合;古典舞蹈组合;芭蕾组合;踢踏舞组合;现代舞组合;集体舞组合;傣族、藏族、新疆等少数民族舞蹈的组合;同学们从什么都不懂到渐渐学会了什么是手位、舞台的方位、舞蹈的移动线;甚至是立身射燕、斜探海、云手、金鸡独立、老鹰展翅等等舞蹈专业术语及动作。这些舞蹈组合及舞蹈技能的学习,训练了学生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启发了学生的舞蹈思维和想象力。使同学么们渐渐了解什么样的舞蹈动作要配合什么样的音乐,也就是什么样的音乐要用什么样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对自己有兴趣的舞蹈风格进行重点学习和练习,这对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很有益处。

经过分单元、分内容、分组合的舞蹈学习,同学们有了一定的舞蹈技能与基础,因此,在以《茉莉花》音乐为主题的命题舞蹈课上,同学们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空间就宽敞多了。根据对音乐的理解和自己的兴趣,他们采用了不同的舞蹈组合来进行创作表演。如江苏民歌《茉莉花》,有位同学用了中国戏曲中常用的水袖做道具表演,而没有采用江南女子常用的花纸伞、绸扇等来表演,老师对他们的创新感到惊讶,那位学生在老师的询问下解释道,江苏民歌《茉莉花》在国际上那么有名,我就想用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古典舞蹈组合来表现它,在甜美的歌声、温婉的旋律伴奏下,用白色的长水袖表演了一段柔美、秀丽的古典舞蹈,体现了江南音乐的委婉、抒情,更表现了江南女子的温柔与秀美。在这位同学的带领下,喜欢古典舞的同学也跟着她,学跳起水袖舞,水袖随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音乐上下舞动,飘洒清逸,形成一朵朵流动的茉莉花,表现出了茉莉花的清香与美丽。而在表现东北辽宁民歌《茉莉花》的时候,另一组同学创编的舞蹈一下子就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那豪放又抒情的旋律、欢快又跳跃的节奏同学们太熟了,他们采用的是汉族的民间舞蹈----秧歌。因为同学们学习舞蹈组合的时候,学得最快、最好的就是秧歌了。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聪明的同学们很快就用秧歌舞蹈的“十字步”、“十字跳跃步”、“原地十字步”、“行进十字步”,拿着红手绢、长绸、绸扇等道具,跟着那组同学一起跳了起来,大家边跳,边模仿,各人跳着不同的动作,情绪高涨,表现出了东北音乐《茉莉花》的那种欢快、活泼、甚至有些诙谐的舞蹈情绪来。在教学中,适当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放弃以往教学中的“我教你学”、“我问你答”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学生有创意的学习方法、独特见解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学习舞蹈基本技能。让学生把学习的过程,当作创作过程,当我们的学生把有限的学习展拓到无限的创作学习过程中的时候,我们离“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也就越来越近了。

三、乐跳—鼓励创新,自信自如地表现音乐舞蹈

舞蹈是通过身体来表达内心的艺术,舞蹈的天赋每人都有,在教学中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坦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的启发而来的①”。教学设计环节中,给学生相对自由的时间,让学生自由体验音乐与舞蹈的美,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及时鼓励和保护他们的每一个观点,那么短短的一堂课有可能改变学生对音乐的态度,学生从中得到的将是多元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张扬,以及和谐、自主、全面的发展。在《茉莉花》音乐为主题的命题舞蹈课里,老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他们喜爱的舞蹈形式来表现他们心中的《茉莉花》。

在音乐与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最有兴趣的就是街舞的学习了。街舞是美国黑人青少年宣泄情绪的一种舞蹈,特色是爆发力强,舞动时,以全身的活力带来热情澎湃的感觉。街舞因其轻松随意、自由个性和反叛精神而理所当然地受到年轻人的喜欢。在逐渐的发展中,青少年们以街舞来张扬个性,展示青春的活力和激情,表达勇于进取的生活态度,他们强调的是“做自己,享受生命,勇于挑战“的理念。因此,在《茉莉花》的命题舞蹈课里,喜欢跳街舞的同学选用了十二女子乐坊演奏的《茉莉花》音乐,在节奏感鲜明而又充满民族韵味的《茉莉花》音乐伴奏下,学生尝试着把最时尚的街舞和充满着中华民族韵味的音乐结合,表现了他们时尚而又现代的茉莉花,也很好地表达了街舞“做自己,享受生命,勇于挑战“的理念。

在当今的流行音乐中,RAP音乐的形式最为学生喜爱,特别是男同学。因此,在课余,班里会音乐midi制作的同学,制作了以《茉莉花》音乐为主旋律的RAP音乐风格的舞曲,来编排他们喜欢的舞蹈。在音乐制作上,他们还多次找老师和他们合作,一起编曲、录制音乐,推敲说唱性的《茉莉花》歌词。在上课的时候,其他同学一听说音乐是班里同学自己制作的时候就特别兴奋。当那节奏强烈的RAP音乐响起,那组男同学唱着饶舌的歌词,跳着别具一格的舞步,在同学们面前亮相时,大家鼓掌、大叫,好象他们是偶像般,有的同学们更是按赖不住,身子早就不知不觉地动了起来,一下子就有了“闻乐起舞、身随律动”的感觉。

在以《茉莉花》音乐为主题的命题舞蹈课上,同学们用水袖、秧歌、街舞以及RAP音乐创编与表演了不同风格的《茉莉花》舞蹈,充分了发挥学生的舞蹈的天赋和创造潜能。大家还对不同风格的舞蹈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探讨与总结,觉得RAP音乐风格的说唱舞蹈形式最能体现大家的舞蹈情绪,最后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RAP音乐《茉莉花》伴奏下,进行了现场的音乐与舞蹈的创编活动,擅长舞蹈的同学在跳起了自己喜欢的舞蹈,擅长演唱的同学就在一起大声地念唱RAP音乐风格的歌词。每位同学都发挥着自己的特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舞蹈与音乐的创编活动中。那几位自己创编了音乐的男同学更是十分的卖力,看他们一招一式的跳着自己喜欢的舞蹈时,大家早已忘记他们平时老是找借口不愿上舞蹈课的情形了,学生对音乐与舞蹈课的学习兴趣得到了真正的提高。这就是我们的学生,这就是那些在第一堂音乐与舞蹈课里,连手和脚都不知放哪里的学生,当他们在舞蹈课里一点一点的积累,从不懂音乐、不会舞蹈动作、不敢舞蹈表演,到现在的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闻乐起舞,随律而动,用肢体语言表达心灵情感的诉说。谁说他们不会舞蹈,谁还说他们没有音乐与舞蹈的天赋。

在“音乐与舞蹈”的教学中,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完全的调动了起来,学生就成了课堂的主人。无论是舞蹈基础好的同学,还是平时因基础和条件弱而不太愿意表现自己的同学,这时都找到自己可以表现的机会。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对学生都不再是难题,学生已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对舞蹈和音乐的表现中去了。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音乐;重要作用;教学措施;民族精神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各中学对文化课程考试成绩倍加关注的情况下,很多高中都将音乐教学的课程一再简化、将教学时间一再压缩,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更不要说民族音乐的教学。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推广,这种现象有所改善,高中音乐课堂主要活跃在各大高中的教学列表中,而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通过民族音乐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学习我国深厚的文化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下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

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作用

1.培养中学生的民族精神

民族音乐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通过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去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对丰富学生对各民族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这些民族文化的学习,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这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2.加强中学生的艺术素养

民族音乐具有丰富的表达形式和文化内涵,每一个民族的音乐都具有其不同的特点,通过深化民族音乐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对这些民族音乐的认识。在歌唱和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和体会这些不同的民族文化和艺术,久而久之,能够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3.促进中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音乐着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各个民族的艺术家通过音乐符号将他们生活的经验、传承的文化和特有的习俗变成优美的旋律表达出来,通过对民族音乐中词、曲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受和欣赏到不同民族的特有文化和生活精髓,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措施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渗透民族音乐教学

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深化民族音乐教学时,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多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习惯于对民族音乐的聆听和学习,如利用校园广播在课件中播放民族音乐,在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中加以运用,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习惯和兴趣,同时也可以请比较有名的民族艺术专家去学校开展讲座,让学生学习和接触比较前沿且具有权威性的民族艺术文化,进而在敬畏感和向往心理的驱使下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民族音乐的想法,这对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心理接受度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利用每天的课间活动时间、中午饭时间,学校可以通过广播站播放《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等比较著名且富有故事性的民族音乐,在播放的过程中也可以变换形式,增强学生收听的兴趣,如在播放这些叙述性的民族音乐时,可以先讲故事再播放音乐;也可以规定特定的主题,如以地区、派系、时间、情感等元素作为区分对象,可以将这些民族音乐分为各种各样的模块,在特定的时间播放某一个模块内的歌曲,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些特定元素的理解。

2.加强对多元文化的了解,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高中音乐教学是活跃学生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艺术素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重要途径。新课改中明确要求高中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深化民族音乐教学,让学生学习民族音乐、了解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在进行民族音乐的深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以一首歌代表一个民族,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也讲一讲这个民族生活的习俗和发展过程以及现存的一些特色文化,使这些民族音乐饱满起来,让学生能够更有兴趣去学习这些音乐,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民族演变的过程认识一个个鲜活的图腾,进而更加理解我们的民族精神。例如,在学习《辽阔的草原》这一内蒙古民歌时,教师可以用内蒙古的一些纪录片和图片向学生展示蒙古族人民基本的生活,从游牧民族到城市生活,从策马奔腾到汽笛声响,这个民族所经历的改革和一直传承的精神,只有了解了蒙古族人民那种对草原的热爱和渴望,才能够真正明白《辽阔的草原》这首歌所表达的情感,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生态文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对民族音乐内涵的了解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同样也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为主。由于我国有56个不同的民族,这些民族的音乐和表达方式也大不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音乐形式、表达方式、表达情感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时刻保持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能够更好地吸收这些音乐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及内涵,改善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广陵散》这首民歌时,由于其是一首古筝曲,教师可以先从乐器的艺术性和特点出发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对民族乐器的了解;其次,由于这首曲子是表现聂政从怨恨到愤慨,到刺杀秦王的壮阔、豪迈、悲凉的情怀,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联想的教学方法,从情感角度出发,以实际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各种情感,再去详细体会曲子中的情感历程,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教导学生学民歌、唱民歌,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深化民族音乐教学,仅仅只是在生活中加强对民族音乐的接触是不行的,还要教学生多学民歌,多唱民歌,让民歌那种特有的韵律和曲调在学生口中多加传唱,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对这些民族文化的理解,进而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够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提高民族凝聚力。教师可以对特有民族文化分类教导学生学习民歌,例如,蒙古族的《飞翔的鹰》、东北的《大秧歌》、苏州评弹《乱鸡啼》等,这些民歌内容多样、题材丰富,具有浓浓的地域特色,能够在学生学习民歌的过程中顺便了解各个地区的特色文化,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作用。

5.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科技的发展使得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和便捷,在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科学技术来进行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立体性。多媒体教学软件是教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科学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将自己不熟练或者没法演唱的民族音乐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各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和特点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进行介绍,更可以将各个民族音乐的发展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不同。例如,在学习《国之瑰宝——京剧》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经典表演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多多欣赏和接触大师的作品,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综上所述,因为民族音乐教学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不凡的力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其教学内容和力度也是时代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这种发展趋势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对多元文化的了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导学生学民歌唱民歌、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方法,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民族音乐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和喜欢民族音乐,进而更加主动地体会和鉴赏民族音乐的美和力量,达到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千鑫,仲巉岩.浅析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方法与途径[J].中外科技教育,2016(3):217-219.

[2]张魏雨,魏钟霞.关于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意义及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育(中学版),2014(13):139-140.

[3]张全芳,任如意.试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作用及提高措施[J].大众文艺(理论版),2015(22):161-163.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 篇4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 也是情感艺术。由于人们的音乐素养、知识层次的不同, 同样聆听一首作品, 对作品所产生的感受也有所不同。因此,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 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喜欢听, 听得有趣。

1. 借用一些自然界客观音响来感知音乐

音乐欣赏是学生对作品的认识理解与审美体验的过程。教学中可以首先让学生听一些自然界客观的声音, 然后听一些表现不同情绪情感的音乐片段, 感觉这些高低、强弱的音响效果在心中的意境, 再说出各自的感受。

第一, 秋雨打窗的沙沙声。当一人独处时, 凛冽的寒风拍打着玻璃窗, 听到那均匀不断的雨声, 你是感觉到孤寂害怕?还是唤起你的思亲之情?

第二, 山中小溪叮咚的流水声。当我们听到那错落有致的声音, 是不是有一种轻盈活泼、宁静又安逸的感觉呢?

第三, 夏日的滂沱大雨以及一声声沉闷的雷声。结合人的心情, 是否会感到郁闷和烦躁不安?

第四, 在安静之夜, 突然一声巨响。会有何联想和体会呢?是紧张还是惊恐?

可见, 自然界的这些音响会激起我们产生各种情绪:兴奋、欢乐、郁闷、不安等。音乐作品里的音响也是一样的, 所不同的是前者无意间触动了你, 而后者却蕴含了作曲家的情感和创意。因此, 在欣赏音乐时, 要注意让学生从情、意、理、形等各方面去感知音乐、领略作品的美。

2. 加强乐理知识教育, 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要欣赏音乐, 必须要有音乐知识。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 通过各种音乐要素才能得以表达, 它的表现要素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调式、调性等。要让学生更好地、更深刻地欣赏作品, 必须理解掌握音乐的表现要素, 这些都离不开乐理知识的学习, 特别是在高中阶段以前没有受过很好的乐理知识教育的学生们, 要加强乐理知识学习, 根据其实际情况, 合理地、有计划地安排欣赏教学内容, 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二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

1. 介绍分析作品, 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可适当地加入作品介绍和音乐形象描述, 让学生更容易领会作品内涵, 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如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合唱) 时, 首先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他被尊称为乐圣, 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贝多芬青年时受耳病困扰, 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 晚年失聪,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有《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 (《欢乐颂》) 等。其次让学生唱主题和分析主题音乐, 感受其主题旋律从平静深沉转为激动昂扬, 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感受和顽强刚毅的性格特点。通过介绍和分析作品, 学生领会了作品的内涵, 触动了心灵, 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品。

2. 认真聆听作品, 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音乐欣赏课的主要教学途径是以听的方式来仔细品味音乐作品的, 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 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调动其积极性, 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 陶冶情操。还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 提高审美情趣, 达到思想与音乐情感的共鸣。

3. 组织讨论作品, 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对音乐作品的讨论, 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还要启发学生深刻理解作品内涵, 根据旋律情绪展开想象, 并通过讨论的形式来交流思想, 从而使个体感知在群体感知中得到统一与升华,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组织讨论要做到抓住作品的题材、体裁及情绪情感,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做既能活跃课堂氛围, 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音乐教师, 肩负着上好每一节音乐欣赏课的重任, 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运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欣赏的意境中, 再渗透一些具体的知识, 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走进音乐的殿堂, 成为音乐的主人。

摘要:音乐欣赏是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高中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欣赏教学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对所听音乐持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帮助学生建立起与音乐的密切关系, 进而为他们终身学习、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关键词:音乐欣赏,听觉艺术,音乐语言,音乐审美

参考文献

[1]于润洋、吴斌主编.音乐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9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三、教材分析

1、高一年级,以音乐鉴赏为主,本学期实际授课16课时。

四、工作任务:

1、高一年级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班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工作,将作为重点落实。此外还有一些特长生辅导工作。

五、教学目标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价值观。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必须面向每一个中小学生。其中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音乐课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为此,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

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高一年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培养音乐基础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学二部

高中音乐教学初探 篇6

一、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有关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高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经逐渐成熟,经过多年的学习,他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認识和观点。初步建立了审美观。而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因此在教学时,如果对学生一味的进行灌输,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这是绝对行不通的,现在的音乐课应在符合他们独特年龄和心理特点基础上在音乐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更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音乐课才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显微镜”式。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音乐课堂上擞师要和学生们建立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我的具体做法是尝试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欣赏情感之声中的《阳关三叠》,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完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对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我启发学生闭上眼睛体会盲人作者其心境,执着,不屈服的性格和对光明的希望。我觉得创造性学习教学情境的运用使我的音乐课堂更加活跃。学生更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了。

三、运用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现有乐器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 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 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 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 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5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6 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积极应用音乐课程的整合功能

1、音乐课程整合,发挥了一对一授课的优势,摈弃了缺点,最大限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内在潜能,较好的处理了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矛盾问题。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较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2、音乐课程整合极大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强化了课内外的结合,缩短了教学的时间,增强了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与方式,教师的表扬、学生的鼓励、家长的赞赏,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劲头十足。

3、音乐课整合,注重了学生参与教学信息的反馈,师生双向选择引进公平竞争的教学机制,使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热情之中。

4、音乐课程整合既保证了文化课的教学进度,又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五、联系实际,积极实践,让学生更深的了解音乐

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上的东西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每个学生的基础入手,把握好重点,一点一滴的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让学生更深的了解音乐。在加强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针对中学生课时少的现状,积极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开展课外及校外的方方面面的音乐活动,让音乐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让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合唱就是一个参与学生广泛。凝聚学生的最好机会,所以,做好每次的合唱教学与开展活动至关重要。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析 篇7

一、将音乐与歌曲联系起来

音乐是听觉艺术, 音乐欣赏是使学生在感知音乐的同时, 发生联想, 将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就是在这种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星光大道》是大家熟知的音乐节目, 学生们都爱看。在“最炫民族风”一节里, 我选用了阿宝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陕北民歌, 学生们很激动, 一下子就点燃了他们的激情。紧接着, 我又放了《黄土高坡》和《信天游》。大家同样兴趣盎然, 有的还和着唱了起来。这时, 我趁机提出思考问题:“民族歌曲有点土, 怎么流传还这么广泛呢?”经过讨论, 学生很快就能得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

选用当下最流行的歌曲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月亮之上》取材于蒙古民歌的音乐素材, 如鼓励学生去查找资料, 搜集线索。我还请几个学生当场来演唱这首歌曲, 将气氛推向高潮。我再适时地播放《敖包相会》和《牧歌》, 让学生比较歌曲的不同, 深入学习知识。这样就可以把书上的一首民歌拓展到三首了。通过歌曲有教学、有互动、有演唱大大丰富了课堂, 做到了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教学设计。这恰恰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生通过鉴赏来表现音乐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 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 丰富情感, 在主动参与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激活表现的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在共同参与中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二、将音乐与画面联系起来

众多的音乐不仅能在听觉上得到美的享受, 还能利用视觉强化音乐的魅力, 最适合那种高雅的、艺术水准高的歌曲, 但在学生眼里缺乏激情, 枯燥无味的乐曲。如欣赏《梁祝》时, 可配上影视画面或者自制的蝴蝶PPT, 就能使人联想到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并且沉浸在音乐当中了。在欣赏爵士乐时, 我找到了一段著名的爵士乐团的视频片段进行欣赏, 找一部分学生打拍子, 一部分学生模仿舞蹈动作。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爵士乐的特点, 又丰富了课堂。乐曲《高山流水》与国画山水的巧妙结合更是经典, 学生都从画中看到了流动的音乐。脑海中有画面感与欣赏单纯的欣赏音乐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不同的欣赏效果, 所以教师在课前辛苦一点儿做好准备是很重要的。

三、将音乐与舞蹈联系起来

街舞是全世界青少年都欢迎的, 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的一个舞种, 起源于非洲。在“非洲音乐”一节当中, 我将街舞引入课堂, 先请学过街舞的学生上台来表演一段。其他学生都拍手叫好, 引起了学习的热潮。在播放《探索与发现》栏目中非洲尼日利亚舞和阿杰舞片段时, 我把学生分成两组随着音乐模仿舞蹈的动作, 并让他们上台比一比。对于跳得好的组, 我给予点评, 学生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材只给了我们一个提纲, 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填充, 去丰富。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需要, 其实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好处, 正符合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

四、将音乐与兴趣联系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欣赏是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必修课程, 这就意味着它是普及教育, 应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素质教育传播的恩泽。全国推行新课改以来就是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学会主动地去学习, 并且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去, 成为课堂的主体, 使所有的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特长都得到充分的表现。我校课改以来, 已经对课程分开了模块, 有喜欢唱的, 有喜欢欣赏的, 有喜欢演奏的方向……充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所以, 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根据兴趣选择其中的模块, 多多实践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终能够独立的欣赏音乐作品, 并能够评价他人的艺术作品。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 应该以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架起学生与作品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 提倡学生自主研发和合作的学习方法。我们还应大力开发课程资源。我校自主研发的校本课程《电影音乐欣赏》就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上课以后, 学生都反映收获很大。这样就充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 甚至能使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地面对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综上所述,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是一门艺术, 教师要把握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需求。教师充分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领会音乐的内容和形式, 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技能。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转换尤为重要, 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 也是自己在实践教学新方法。从感知、聆听、深入、讨论、评价等等过程全部由学生自主研究来完成, 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体验的过程。通过体验和感受, 学生就会学会探究和讨论问题, 提起学生探究音乐的兴趣, 发挥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 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评价能力。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做到了解学生的心理, 把握学生的兴趣取向, 不断地完善自我, 不断地学习, 才能收到预想的设计效果。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已经全面推进, 《音乐鉴赏》作为高中音乐的一门必修课, 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创造能力, 丰富个人的人格素质方面, 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作为高中音乐教师, 我们不能单纯地照搬书本内容, 而应该根据实际需要, 来设计学生喜欢的模块进行设计教学、构建课堂, 并将歌曲、画面、舞蹈等元素注入其中, 来丰富音乐。我们还应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 陶冶他们的艺术情趣,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关键词:音乐,歌曲,画面,舞蹈,启发性学习,激发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吴跃跃.音乐教育学的发展方向与课程构建.中国音乐教育, 1996 (1) .

高中音乐教学法之我见 篇8

关键词:教学方法,尝试法,问题法

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情境法、尝试法、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具体而言,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可用。在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尝试法是常州特级教师邱学华首创的。在我的从教经历中,尝试法对我的影响是深刻的!新授知识时,我会根据教学内容,铺设一定的认知框架,让学生进行自主尝试。针对尝试情况进行反馈、矫正、小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然后,指导学生做尝试性练习和创造活动,加深理解。“先学后教”,旨在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自主学习,然后再点拨提高。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先学”并不意味着教师不作为,相反, 后续的“教”,是一种更高难度的教!

那么,就音乐欣赏中如何开展尝试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我谈谈个人的看法。音乐欣赏是人们在接触音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审美活动。它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例如: 欣赏艺术歌曲《鳟鱼》时,在让学生初听完歌曲,有了基本的印象后,教师提出问题:歌曲给你的整体印象和感受是什么?先给一个大的框架让学生展开想象和思考。然后复听歌曲,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情绪特点怎样?音色特征怎样?歌曲表达什么内容?节奏有什么特点?旋律有什么特点?等等,学生在尝试思考后进行回答,在学生产生初听的整体感受后引入到具体问题,这样,有种想水落石出的感觉,也有益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听第三遍的时候,教师结合歌曲的故事背景以及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讲解,针对本首歌曲中最具有艺术歌曲特点的地方,比如在教授弱拍弱位换气等知识点时,教师能结合生活化的形态进行讲解。如弱位换气时的感觉就像生活中一个人想急于表达内心的感受时的冲动,表现了艺术歌曲的又一特征,就是善于表情达意。使学生既能加深情感理解,也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艺术歌曲创作的一些技巧。这样有助于后续学生创作活动的深入开展。因为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了。

音乐教育的任务是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觉地感受音乐,自己动手创造音乐,从而获得音乐素质的提高,运用尝试教学中“先练后讲”“先试后导”的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因为我们教会学生的不只是固定的知识,还有学习的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那么,怎样才叫得法呢?那就是在实践中检验出来的科学方法,就是好方法。只要学生愉悦了,有收获了, 感动了,就是一节好课。那么,在很多教学方法中,问题的设置总是很重要地体现在怎样提问?提什么问?提的这个问题的作用是什么?问题是为了后续的展开而服务的。那么我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设置问题的呢?

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小提琴协奏曲,它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愤怒地控诉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流露世人对梁祝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当欣赏到“长亭惜别”“楼台会”两段时,学生往往会为那如泣如诉的大提琴、小提琴的二重奏所倾倒。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了解这两种乐器,利用电脑课件展示大、小提琴的图片,插播它们演奏的音乐片段, 让学生直观了解该乐器的形状结构和音色特点,可以提问:为什么在这里用两个乐器演奏?为什么用大提琴和小提琴?它们分别代表着谁?为什么?两种乐器之间的演奏表现了什么情境?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一连串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环环紧扣,再适时切入相关的影视画面,伴着大小提琴的旋律一同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痛不欲生的情绪。进而使学生更形象地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欣赏课上,大提琴与小提琴一问一答,时分时合,把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重压下那种欲爱不能、欲罢不忍的情愫表现得淋漓尽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中音乐教学方法探析 篇9

一、形象直观法

直观法是教师展示实物、图片或利用电化教具等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直观法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认识, 对提高学习兴趣, 集中注意力, 发展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欣赏《牧歌》辅之以蒙古大草原的幻灯片;欣赏《动物狂欢节》辅之以被描写动物的录像资料。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 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直观法如同讲授法结合, 效果就更佳。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 在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后, 再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天空晴朗, 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 有一群衣衫褴褛、胸前套着纤索的纤夫, 用整个身心负着沉重的货船前行, 沙滩上留下一串串的脚印, 前面的路程仿佛永远没有尽头……但是你看, 那领头走在前面的肩膀宽宽、额上包着头巾的卡宁, 那和卡宁并肩走在一起的大胡子老汉, 还有那脸上流露出反抗情绪的拉尔卡, 不正已觉悟到世道的不公而对沙俄的专制统治怀着深深的不满吗?面对油画的学生, 经过老师的介绍, 感到十分贴近, 有了学习兴趣。

二、教师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是一种简便易行且为多数音乐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使音乐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 易于把握所传递的音乐知识及音乐常识, 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连贯的知识。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是一部结构复杂, 意蕴深刻, 有一定份量的作品。欣赏时, 可运用讲授法, 讲述作品标题的由来, 讲解变奏曲式及主题音乐等。这些内容都将对学生理解把握整部作品起到引导、启发和铺垫的作用, 同时也为他们欣赏作品做好了心理和基础知识上的准备, 许多难点要点在欣赏中也会迎刃而解。其他如欣赏交响乐、管弦乐等, 也应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欣赏的基本知识。如对交响乐队的乐器、编制及位置编排和曲式结构都要有一个大概了解。

三、情感体验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声音的艺术。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在听了一首动人美妙的乐曲后, 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温柔, 生活多么甜蜜, 似乎觉得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体验法就是教师培养学生有敏锐的音乐听觉并巧妙地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去的教学方法。在参与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想象、理解、再现音乐形象。如当听到柔和流畅的琴场, 能联想到清澈的小溪;听到婉转悠扬的短笛, 能联想起清晨的山谷等。体验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动身、动脑, 还可以动口 (唱) 、动手 (奏)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欣赏中, 先让学生反复听辩乐曲中的结构, 熟悉乐曲的主题, 理解乐曲集中表现人民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 具有一往无前的战斗风格和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的情感特点。接着让学生唱唱乐曲的旋律。最后让铜管乐队的学生为乐曲伴奏, 既丰富了教学内容, 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四、归类比较法

构成音乐作品的各种因素, 都有一定的相对性。音乐作品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 取决于各种音乐表现手法巧妙、和谐、有序的运用。比较法就是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欣赏相同音乐作品, 不同表达手段的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 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比较的方法多种多样, 可按体裁品种、风格色彩、古今中外、演唱方法、乐器种类等进行比较。如按风格色彩比较: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和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具有同样的时代背景, 但作品风格大不一样。前者是一部悲壮宏伟的戏剧, 而后者则是哀感动人的浪漫主义抒情诗。如按演唱方法比较, 可让学生鉴别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声乐唱法的特点。如按器乐种类比较, 同样是描摹大自然百鸟的鸣叫, 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和笛子独奏《荫中鸟》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 但都把百鸟的鸣叫声摹似得惟妙惟肖, 令人拍案叫绝。

五、尝试创作法

尝试创作法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新举起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要求学生把感受到的音乐, 理解了的音乐表达出来, 发展其智力, 发挥其想象力和联想力。例如:在讲授音乐要素时, 可选用圣一桑的《动物狂欢节》中“狮王”、“袋鼠”等乐段来让学生根据对节拍、力度、速度、音区音色、旋律特征的分析推测乐段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在此基础上, 再让学生利用某些音乐要素来设计其他动物形象。如“一群小鸡”、“温柔的大象”等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设计来演奏。这样, 学生对他们自己的创作的形象效果非常感兴趣, 同时对这些音乐要素的理解和记忆也更为深刻。

高中音乐教学法 篇10

一、在音乐鉴赏中注重对作品表象的探究, 培养学生对美的想象能力

俗话说,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一音乐作品在不同的听众心中反映出了不同的表象, 对作品表象的领悟决定着鉴赏者的审美想象能力。由于高中生的学习任务繁重, 许多学生只注重音乐的娱乐功能, 对音乐的认识比较肤浅, 对音乐作品的表象往往不求甚解。为此, 高中音乐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出发, 注重对作品表象的探究, 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首先, 要启发学生对记忆和感知的敏感度, 强化对作品细节的联想, 把由音符构划的音乐作品演绎为具体、真切的自然形体, 并在这一自然形体的渲染和启发下, 使学生内在想象力在记忆和感知的印象下得到深化和发展。第二, 要引领学生想象作品的音乐意境和情感, 通过深化角色意识, 把自己想象成词、曲作者, 想象成作品的主人公, 再造音乐审美意境和审美情感。第三, 要鼓励学生开放地想象作品中的各种音乐语言, 对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和声、调式、调性等音乐要素进行艺术加工, 在思想上形成一种音乐化、诗化、美化的情感体验。

二、在音乐鉴赏中深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它的创作主旨, 都是通过旋律和歌声抒发创造者的情感。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 深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将音乐作品的内涵在自己的内心听觉中创造性地再现, 给音乐作品恰当、理性的评价, 实现完美的音乐感知, 进而培养起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具体应做到三点: (1) 了解声乐作品所反映的年代、背景及作者创作的意图, 明确作品表现情感的系统构成和主导要素。如《七子之歌》, 要结合对词、曲作者生平经历、创作背景的掌握, 分析歌词和音乐, 融入演唱角色。 (2) 透彻地分析声乐作品的曲式结构特点, 准确掌握作品的创作手法、结构特点, 对作品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等有明晰的认识。如对于《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要清楚其兼具ABA三段体式的变奏曲式, 用一个宽广、悠长的引子开头, 第一段是高亢、自由的散板, 第二段以激昂、热烈的音调与前段构成反差, 第三段变化重复了第一段的音乐主题, 形成全曲的高潮。 (3) 用音乐要素去掌握作品的内涵, 依据作品的内涵进行美感体验, 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 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

三、在音乐鉴赏中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特征, 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 音乐的奇妙就在于它可以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情境与让人陶醉的情感。每一首音乐作品要表达的主题不同, 情感的内在和外在特征自然不同。描写孩子们愉快生活的作品, 情感取向是轻松、活泼、欢畅;歌颂祖国、英雄的作品, 情感取向是赞美、崇敬、深情、亲切、真诚;而以控诉、批判为主题的作品, 情感取向则是深沉、悲愤、仇恨。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教师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特征, 始终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情感的浸润中, 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形式美和情感美, 在学生由低层次的直觉鉴赏向高层次的情感鉴赏发展中培养其对美的鉴赏能力。对于《在银色月光下》, 教师要启发学生从作品鲜明、轻松、愉快的节奏中, 领悟塔塔尔小伙子对爱情执著、深情、伤感、思恋和向往的情感特征;而对于《黄河怨》, 则要让学生从缓慢、低沉、悠扬的旋律中, 领悟作者凄婉、哀怨、悲愤的情感特征。只有把握住作品的情感特征, 学生对作品美的鉴赏才更深、更细, 才能实现自己内心世界与音乐作品的情感完美统一。

四、在音乐鉴赏中进行现场表演, 培养学生对美的表现能力

表演是音乐作品最直接的展示方式, 也是表演者通过二次创作, 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对作品美感的集中表现。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要以音乐实践为契机, 在学生对音乐作品深入分析、想象、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表演, 让学生真正把握住作品, 培养其对美的表现能力。 (1) 以听为先导, 熟悉作品主题, 即兴现场表演。如对于《拉德茨基进行曲》, 通过教师引导下的试听和介绍作品历史背景, 明确作品的歌颂性。学生表演时则以动听、热情、奔放的曲调, 以及带有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节奏, 表现英雄率领下的战马奔腾、横扫千军的威武气势。 (2) 掌握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时代音乐作品的美学特质, 在表演中以对应的形式予以表现。如表演作品《卡门序曲》《阿拉木汗》《道拉基》《康定情歌》《再见吧, 妈妈》, 注意在对比中了解各自的音乐表现规律, 比较准确地表达作品的不同感情。 (3) 根据作品内容和情感取向控制演唱音色变化, 提高表演的艺术效果。如《在希望的田野上》要用明亮、圆润、清新的音色, 《送上我心头的思念》要用坚定、柔韧的音色, 而《船工号子》则要用高亢、嘹亮的音色。

重视音乐鉴赏教学, 培养高中生音乐审美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中音乐教师要认真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 发挥教师教学艺术, 潜心探索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审美情趣的音乐鉴赏教学方法, 不断反思、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 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 净化学生灵魂, 在美妙的音乐殿堂中逐步升华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豫敏.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学园, 2013 (5) .

上一篇:沥青公路透层下一篇:银行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