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评估

2024-06-20

银行风险评估(精选十篇)

银行风险评估 篇1

一、商业银行风险评估方法与模型

商业银行风险评估方法与模型主要分为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经营的评估标准与商业银行评估模型。

(一) 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经营的评估标准

关于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经营的评估管理问题主要介绍美国银行业监管机构的骆驼 (CAMELS) 评价标准与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腕骨 (CARPALS) 评价标准。

1. 美国银行业监管机构CAMELS评价模型

此评价模型主要是以6个指标对商业银行经营进行管理。一是资本充足率 (Capital Adequacy) , 二是资产结构和质量 (Asset Structure and Quality) , 这两项指标侧重于测量资产的分布与质量问题。三是管理水平 (Management Quality) , 即管理层文化与管理层构成是否依赖于某个人与治理架构层等一系列问题。四是盈利能力 (Earning Performance) , 包括盈利水平、盈利来源分配与资产结构匹配等。五是流动性 (Liquidity Structure of Balance Sheet) , 即财务的弹性出现流动性问题是否有资金能力来给予支持。六是市场风险敏感性 (Sensitivity to Market Risk) , 美国监管机构1996年才把这项指标加进去。目前银行的很大一部分资产是交易性资产, 如买卖债券、CDO (次级债) 、信用违约互换、国债等。这些资产与市场的关联度很大, 因此要市场风险的敏感性进行评估。[1]

2. 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腕骨 (CARPALS) 指标体系

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腕骨指标” (CARPALS) 体系主要涉及以下7个方面。

一是资本充足性 (Capital Adequacy) , 主要考察资本充足率指标。

二是资产质量 (Asset Quality) , 对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占总资产的比率) 、不良贷款偏离度进行评级, 判断资产归属于关注类、可疑类、次级类或普通类。因每家银行均有自己的评级标准, 因此有专门机构对自有标准与监管标准的一致性进行检查, 考察其偏离度。偏离度的大小体现了该银行的监管力度, 监管力度的宽松一般通过不良资产的拨备覆盖率指标来体现。

三是风险集中度 (Risk Concentration) , 主要考察单一客户集中度指标与行业集中度指标。集中度过度将导致风险。如果客户类型过于集中, 当某个客户的资产或某个行业发生问题时, 整个银行资产都将发生变化。行业角度的例子, 最近我国的光伏行业、造船行业发生了问题;单一客户角度的例子, 尚德破产涉及银行贷款77个亿。如果规模不大的银行, 其集中度超过一定标准, 将会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风险。因此, 对单一客户、单一行业甚至区域的集中度均需要有限制。

四是拨备覆盖 (Provisioning coverage) , 拨贷比与拨备覆盖率是针对不良资产的风险抵御能力进行评估的。

五是附属机构 (Affiliated Institution) 。目前, 中国有相当多银行都是大型集团性质, 下设附属机构。如在以银行为主业的前提下, 几大银行均成为控股公司, 下设证券、保险、投资公司等。因此进行风险评估时, 需观察子公司对母公司的影响度与依赖度。如果附属公司的资本金、业务均由母公司提供, 其依存度就很高, 那么附属机构对母行的资本回报率、负债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六是流动性 (Liquidity) 。2008年金融危机后, 该问题受到高度重视。金融危机的产生并非银行经营不够谨慎, 实质上他们的资本质量、资本充足率等都是非常好的。原因是整个金融市场冻结, 持有的金融证券无法流通、变现, 产生恶性循环。这次危机不仅对银行监管提出很多要求, 而且对会计制度改革也提出了很多要求, 即会计政策对于市场是以“丁式原则” (1) 还是以成本价、历史价进行综合考虑。丁式原则致使市场产生的流动性冻结是在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出现的。[2]所以, 在考察流动性问题时, 提出了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存贷比 (存款与贷款需保持一定比例来保证负债可以支持资产) 这三个指标。流动性资产与30天内净流出的现金 (包括贷款、回购协议) 比率不能超过100%, 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短期内出现的支出。

七是案件防控 (Swindl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案件问题体现的是银行经营管理稳健性与经营管理的控制能力, 即案件损失占总资产的比例。

这七项比例构成了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的考核、评价的评价体系。

(二) 商业银行评估模型

以上述指标并不能够完整地评价一家银行, 对于银行的评估, 还需依赖商业银行的评估模型。以下是参照标准普尔与惠誉两家评估机构的评级模型而设置的评估模型, 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一是叠加风险因素, 二是系统性风险因素, 三是银行自身风险因素。

1. 叠加风险因素

叠加风险因素主要讨论银行得到的政府支持力度与股东支持力度问题。一般对银行的评级都会考虑主权的评级和股东的结构。金融危机中, 美国的许多银行出现了问题, 但美国发了7500亿美元的债来收购这些银行的资产。政府支持与股东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大多数银行的股东是国家或大型的银行、企业, 这些股东能够在银行出现流动性支持时, 投入资金来帮助银行解决问题。经专业机构的调研分析, 从19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 银行困难分为两类, 一类是银行困境, 另一类是银行违约。银行困境是指银行的资金暂时出现困难, 可能将出现违约情况, 而银行违约则是指银行出现了到期无法支付、银行存款挤兑等情况。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银行困境 (包括美国的银行在内) , 增长率由2%到7%。但违约银行基本保持在1%以内。如欧洲一些银行。但欧洲的许多银行出现困境, 但没有违约, 60%困境银行得益于政府与股东的支持。[3]

2. 系统性风险因素

该因素主要包括经济风险、主权风险和行业风险三方面。宏观经济方面主要考察目前该银行所属国家的经济处于上行期还是衰落期, 失业率、通胀水平如何。这些指标决定银行所处的外部环境状况。除了经济风险外, 还要考虑银行所处的区域行业情况。如这家银行的竞争情况如何, 是处在市场环境中还是受到管制, 整个金融资产占GDP的比重有多大等。如目前我国是300%的比例, 说明金融在整个区域中的银行渗透力很强, 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评级机构还会对行业本身利润是否有保证、整体行业情况, 银行的竞争压力等指标进行考察。行业结构有很大影响。主权风险下国家的评级情况也会对评级产生影响。如中国经济发展稳定、健康, 评级加分。

3. 自身风险因素

该因素是评价中的一个最主要部分。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 治理机制

首先, 要看被评价公司是否具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治理结构, 董事会、股东大会、管理层、运营是否完善。在治理方面企业文化属于激进型还是保守稳健型。一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比较稳健, 而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属于进取型银行。

其次, 治理机制还涉及到银行的组织结构问题。欧美的一些银行一般都是条线式管理, 总部分为公司金融条线、个人金融条线等, 从上至下的隶属管理。采取这样管理的优势是产品线力量很强, 按产品配置资源进行营销, 但产品线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弱。例如, 假设花旗银行在北京有花旗银行 (北京) 金融公司、花旗银行 (北京) 个人金融公司, 他们的报告路线是分别向上, 业务并不会发生交叉。花旗银行北京分行的行长没有决策权, 只是起到一个协调作用。两家公司均向自己的亚太区产品线公司汇报工作。[4]而中国的银行则采取区域分布制, 层级是区域, 总行下边是分行, 分行下边是二级行、地级行, 每家银行以行为单位核算利润, 不以条线来核算利润, 行长在区域的管理上具有较大的权力。其优势是有利于资源配置。组织架构对整个经营管理风险点及其他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

第三, 组织架构上要考察高管层的管理能力, 是否有管理经验, 他们的教育背景、从业经历、管理团队是依赖于某个人, 还是发挥了管理团队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各自的长处, 再加上员工素质, 构成公司治理机制角度的银行评估。

(2) 发展战略

考察银行的战略定位问题, 包括地域战略、主营业务战略、渠道战略等。主营业务战略视角, 例如, 中国工商银行各项业务 (存款业务、公司业务、个金业务、现金管理业务) 发展均衡, 唯一短板是国际业务, 但近年来, 海外业务发展也很快, 通过并购的方式购买了许多外资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十分擅长建筑、建设板块;中国银行以外贸、外币为强项;招商银行以零售业务为主, 以电子银行为发展主渠道;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3.9万多个网点, 无人能与其比拟, 可吸收到许多低成本的存款。战略发展要根据自己的优势来考虑。在战略确定后, 要观察银行每年的预算与规划, 考察其原来制订的规划目前是否实现, 以战略的实际执行情况来推论战略的制订是否合理, 战略管理与执行是否到位。银行在核心领域中优势是否能持续保持, 取决于战略是否到位。

(3) 风险管理

这是商业银行评估中很具体又很重要的一部分。由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第一, 管理风险。

首先, 风险职能部门是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赢利与风险控制常常是矛盾的, 风险管理是否具有单独的报告路线。如董事会是否下设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 可直接向董事汇报, 保证风险管理的约束性。其次, 要有统一的风险管理框架。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等。要进行整合管理, 不能分散到各部门管理, 否则就看不到这家银行风险的全面的整体视图。统一的风险管理架构是判断该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再次, 流程与授权是否规范。

第二, 信用风险管理。

一是要考察整个资产负债结构是否健康, 考察资产与负债的匹配程度。风险负债考察指标: (1) 现金、准备金, 或者说同业存放; (2) 短期资金, 如债券; (3) 贷款; (4) 股权、优先权。存款一般是中国银行最大的负债。判断一家银行的资产是否健康要考察其存贷款比例, 存贷款比例以70%为上限。贷款的增量与存款的增量在当年是否存款增量要略高一些, 如果贷款的增量总是多于存款的增量, 结构就不健康。还要考察交易方面的指标。

二是考察贷款的种类。长期贷款、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贴现期限等, 人民币与外币的比例要与负债相匹配。

三是考察投项、行业分配。这与前文提及的集中度指标结合考察。如果监管力度适宜, 对房地产行业、融资平台都是严格监管且需要提特别准备金的, 如果在这些行业恰恰投放得较多, 就出现问题。

四是考察不良贷款的比例与关注类贷款的比例。为了规避监管, 有些银行将不良贷款藏在了关注类贷款中, 如果关注类贷款的比例较大, 那么有不良贷款移入关注类贷款而并未列在不良贷款中的可能性就大。从正常到不良的、从不良到正常的、从不良迁到关注的迁移比率的变化反映资产质量的变化。

五是考察担保情况, 即抵押比例占比问题。

六是考察债券的期限、品种、流动性。债分为国债、企业债、上市公司的债、非上市企业的债、政府融资平台的债等类型。债在不同品种上的分布、债的质量、债的期限与流动性影响银行的信用评估。债本身是否可以公开地、大规模进行市场交易。如国债, 可以买卖。但有些企业债不具备流通性, 没有形成流通市场, 无法对其估值。银行每天都要对债的市值进行估值, 估值决定了损益。目前银行在债券市场的赢利较少, 但债券市场的发展成为一种趋势。考察衍生工具实质是在考察资产证券化的情况。资产证券化的比例、不良资产证券化比例、优质资产证券化比例、资产证券化投向、资产购买人都在考察范围之内。

第三, 市场风险管理。

实质是资产负债管理问题, 即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问题, 这是银行固有的风险。期限匹配的问题就是市场风险, 是流动性问题, 市场风险管理不能用资本加以抵补, 资本金抵补是解决信用问题的。除了期限的搓配外, 还要关注杠杆问题。需要有资本应急计划, 万一出现流动性问题是否有多套备选方案, 政府能给予的支持, 可处置的资产都在考虑范围之内。

第四, 市场操作风险管理能力。

如果出现系统问题、人员问题, 是否有应急方案, 是否有一套完善的机制来保证系统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如银行的主机系统设有同城备份与异地备份。随着网络的发展, 银行风险控制中新增声誉风险。大型银行在声誉管理上投入较大, 建立全套系统随时搜索与银行有关的消息, 有专门人员搜集整理这些材料, 提出解决方案与做出回应。

(4) 金融强度

金融强度主要考察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市场地位、资本化程度、财务弹性与流动性风险和资金来源。

第一, 盈利能力主要考察净资产收益率与资本回报率。银行的资本回报率非常低, 欧美的大型银行回报率不超过1%。国内银行回报率是19%~20%左右。净利息收入占所有收入的比率、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是考察是否多元化经营的主要指标。[5]多元化经营可降低风险。收入与成本之间的比例也是一个很重要考察指标。

第二, 流动性。主要考察资金来源是否多样性的问题。内部资金来源与外部资金来源是通过存款、交易、全额、发债等何种方式获得。资金来源的多元性与所占比例构成了合适流动性。资金来源的集中度对流动性产生影响。以批发业务为主的银行, 一般网点很少, 资金来源主要靠拆借和向证券公司发理财产品等。业务每次都需要大笔资金, 相对来说资金成本高且对市场敏感性很强。资金集中度影响到银行经营是否稳健的问题。以零售业务为主的银行存款较多, 其资金来源的稳定性较大。我们还会比较同样资金来源的资金在不同时期的成本。

第三, 分析筹资成本与信贷成本, 这也有一定的关联性。

第四, 资本充足率。一般是来说是8%, 现在很多欧美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10%、12%, 甚至15%, 同样的资本充足率, 资本质量也不相同, 普通股质量较好;优先股、长期债权股质量差些;次级债更差。

二、中国上市银行风险评估分析

本部分主要从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的角度, 结合中国上市银行2011-2012年数据对中国商业银行进行风险评估与控制分析。中国上市银行2011全年和2012年1季度分别实现净利润8740.9亿元和2720.3亿元, 同比增长29.0%和19.5%。同比增速在2Q/2011达到顶点后逐季回落。上市银行2012年业绩同比增长17%左右, 各季度业绩同比增速保持平稳。

(一) 净利息收入是增长主要动力

据相关数据显示, 上市银行2011年和2012年1季度净利息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4.4%、20.7%, 占营业收入增速的比重73.3%、81.2%;业绩贡献度分别为84.3%、106.3%。净利息收入是主要的动力, 中国的银行主要靠贷款盈利。

1. 净利息收入增长原因之一:规模扩大

规模扩大导致生息资产扩大, 利息也随之扩大;净息差增长, 生息资产的回报与收益率、负息资产与负债成本之间的差值变大, 产生利润。规模扩大是由于业务上的调整, 同业业务急聚增大。一般扩大规模会受到存贷比的限制和资本存贷率的限制。而同业银行做拆借业务, 不受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的限制。据统计, 同业资产扩张分别贡献了2011年全年和2012年1季度51.0%、55.1%的规模增量。贷款额度限制以及流动性回暖环境下, 2011年4季度各银行普遍加大了同业业务发展力度, 带动同业资产大幅扩张, 成为规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业资产占比迅速从2010年年末的25.2%提升至30.5% (增加5.3个百分点) 。兴业银行近年以同业业务作为其主营业务。2011年大行、股份制、城商行的生息资产同比增速分别为13.8%、1.4%和23.1%。2012年1季度生息资产同比增速分别为15.2%、20.7%、26.3%。中小银行生息资产增速显著快于贷款增速, 同业业务已成为规模扩张的重要推动力。2011年大行、股份制、城商行的计息负债同比增速分别为13.0%、21.6%、23.2%。2012年1季度计息负债同比增速分别为14.4%、20.5%、26.0%。存款增长受困环境下, 中小银行加大了同业负债资金吸收力度, 同业负债规模增长较快。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

2. 净利息收入增长原因之二:净息差增长

净息差是分析银行经营的核心指标, 它是一个综合性指标, 受生息资产与负债的管理情况影响。2011年上市银行生息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6.07%, 净息差同比提高6.1%;分别贡献70%和30%的净利息收入增速。2012年1季度, 上市银行生息资产同比增长16.91%, 净息差同比提高3.5%, 分别贡献82%和18%的净利息收入增速。一般银行息差在3%以上, 大型银行息差在2.5%~2.6%之间, 有些会更低。2011年上市银行净息差持续向好, 2012年保持平稳。如图1、图2所示, 单季净息差来看, 2011Q1单季NIM回落2BP触及2.53%全年低位后, 2~4季度逐季增长且扩张幅度逐步扩大, 4季度单季净息差达到2.70%;12Q1由于同业资产摊薄效应, 单季NIM下降8BP至2.62%。息差收缩的原因是负债成本提高。

目前银行低成本的存款少。发行理财产品实际是变相地支付了高利息存款。负债成本上升, 但资产业务、生息贷款由于利率限制对于大型企业的贷款可能议价能力就较低, 有的甚至在基准利率之下。这迫使银行将业务方向调整面向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议价能力低, 可以将利率提高一些。利率提高, 使生息资产的收益率提高。如股份制银行存贷差扩大幅度较大, 主要源于股份制银行加大了小企业等高议价能力客户的信贷投放力度 (如民生2011年商贷通贷款增速高达46.2%) , 导致贷款收益率上升幅度较大, 深发展、民生和招行贷款收益率较2010年提升了142BP/137BP/121BP。这些组合还与贷款期限、币种有关系, 如外币资产占比很多, 外币资产的利率低于人民币资产利率。外币占比多, 资产收益率低, 息差就低。这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息差、利差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利差是基准存款与贷款的比例。息差的性质是资产, 包括贷款、贴现、债券等只要能产生利息的资产都称为生息资产。息差变动主要取决于存贷差变化。笔者通过历史数据回归分析发现, 我国银行净息差变动中的70%可由存贷差的变动解释, 净息差增长主要源于存贷差扩大, 而我国银行存贷差的变动主要依赖于基准利率的调整与议价能力。笔者根据中国银行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2011年上市银行平均存贷差4.56%, 较2010年扩大了57BP, 其中贷款平均收益率比年初上升102BP, 存款成本率平均比年初上升45BP。存贷款大幅扩大, 抵消了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利变化。存贷差扩大源于加息和议价能力提升双重因素。2011年3次加息使得上市银行贷款利息提升72BP, 存款成本提升44BP, 从而使得存贷差扩大29BP。11年全行业贷款议价能力大幅提升, 上浮贷款占比达到66.03%, 较10年高20个百分点, 贡献全年存贷利差上升27个BP。

(二) 手续费收入高增长成为亮点

上市银行2011年和2012年1季度分别实现手续费净收入4124亿元和1239亿元, 同比增长38.4%、16.8%。 (增速分别增加6.2/下降20.5个百分点) ;季度趋势看, 单季同比增速在11Q2达到顶点后 (46%) 逐季回落。受银监会不规范收费清理影响, 2012年手续费收入增速将恢复至此前20%~30%正常区间 (见图3) 。

2011年手续费净收入高增长成为亮点, 源于传统类和信贷相关的“息转费”均呈现较快增长 (见图4) 。二者分别同比增长28.6%、48.3%, 贡献全年46.2%和35.2%的手续费收入增量。“息转费”占比较2010年提升2.1个百分点至29.6%。手续费作为中间业务收入, 其增长情况一般用来评价收入多元化与赢利能力。中国的银行收入主要靠利息, 很多应该计入利息的转成手续费, 降5%的利率, 变成财务顾问费或其他中间业务, 各级总行对中间业务一般均有指标要求, 因此传统类手续费收入与息转费有一些增长。2011年手续费收入增长较快的银行是华夏、兴业、民生, 但驱动力不同:华夏是理财手续费增长快 (同比增长325%) ;兴业是传统手续费增长较快 (同比增长99.4%) ;民生各细项均呈较快增长, 其中托管收入贡献32%增量。2012年1Q手续费增长较好的是深发展、民生和兴业。但2012年银监会对息转费进行审查后, 中间业务的增长呈下降趋势, 大行手续费收入增速下滑较快。

(三) 费用和成本是业绩环比波动的主要因素

费用和拨备计提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 成为业绩环比波动的主要原因。2011Q4上市银行费用及拨备环比增长30.2%/57.1%, 贡献-15.1%/-10.1%的业绩增速;2012Q1环比增长-18.9%/-27.6%, 贡献23.1%和17.3%的业绩增速。2011上市银行共计提拨备2114亿元, 同比增长31.6%。年末不良贷款准备余额9836.6亿元, 其中组合准备7766.3亿元 (占比提高7个百分点至79%) , 单项准备2070.3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

1. 拨备计提审慎

组合贷款准备占比提高。要对不同行业形成组合, 或在同一行业中进行专门拨备、组合拨备的结构分析。2011年末, 上市银行组合贷款准备/正常和关注贷款余额较2010年上升32BP至2.06%, 上升较多的是农行 (+90BP) 、华夏 (+43BP) 和民生 (+43BP) 。拨备是平滑业绩的主要手段。如中信、北京银行2Q11单季计提仅2.1亿和0.36亿, 占全年比重3%不到, 拨备分别贡献了两行2季度19.9%和4.8%的环比增速 (贡献度63%/203%) 。光大3Q11单季计提仅0.16亿, 占比0.4%。各上市银行拨备计提进度分化, 季度间计提较为均匀的是工行、中行、交行。

2. 高成本负债增加

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占比普遍下降, 定期和结构性存款增长较快 (大行活期存款占比下降较为平缓) 。但由于信贷资源稀缺, 银行成本转嫁能力较强, 负债成本率上升并未阻碍存贷差扩大趋势。活期存款比例决定了银行负债成本。负债成本最低的是邮政储蓄银行, 因为其资金来源与网点较多。贷款久期大幅缩短。上市银行贷款久期迅速从中期0.54缩短至0.45年。在加息过程中, 重定价频率越快, 息差反映越快, 因而贷款久期较短的银行息差上行幅度较大, 如宁波、民生和中信银行。由于利率是在一个逐渐上升过程中, 银行一般都不愿意做长期安排, 贷款周期缩短更便于利率调整。

(四) 资产质量整体维持稳定

资产质量上, 主要看贷款投放的质量问题。

一是资产整体的不良率, 不良余额的整体质量;哪些银行的认定比较严格, 哪些银行的认定比较宽松。着重看关注类的贷款是否增多。如果资产不良率虽维持在稳中有降的趋势上, 但关注类贷款余额上升, 那么资产整体质量有可能下降。小企业贷款新增占比高的银行存贷差更大, 民生、深发展和南京银行小企业贷款新增占比均在40%以上, 较强的贷款议价能力使其贷款收益率也居于上市银行前列。2011年上市银行资产质量继续改善。不良余额较2010年下降99.8亿元, 不良率下降17BP;除深发展不良率保持稳定, 其他银行不良率均较10年末下降。分季度看, 4Q11不良反弹较快, 不良贷款余额环比上升116.8亿元 (增加3.3%) 。1Q2012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整体维持稳定。不良余额较期初增加13.5亿元, 不良率继续下降4BP。大多数银行不良率较年初下降或保持稳定。上市银行中, 不良认定较为宽松的是深发展;不良认定较严格的是城商行和大行。2011年下半年关注类贷款余额普遍上升。除光大、建行和交行关注类余额较中期下降, 其余银行关注类贷款均不同程度增加;逾期贷款较中期基本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 (见图5) 。

二要考察贷款投放行业的发展状况。

2011信贷投放特点是, 制造业、商贸服务业投放加快;房地产相关贷款对公贷款和按揭贷款投放显著放缓;交运、水利等基础设施贷款投放放缓。制造业贷款投放增加较多的是交行、民生和兴业;房地产相关贷款 (开发贷和按揭) 压缩较多的是宁波和兴业;商贸贷款投放增加较多的是深发展。民生的按揭、交运、水电煤等低收益贷款下降快, 较多信贷投放到制造业、商贸等小企业相关领域, 契合公司小微金融战略。前三项, 制造业本身涵盖很多行业, 所以所有行业中制造业投放得较多,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房地产业, 政府融资平台投放上, 平台是在下降的。这里涉及口径问题。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里, 即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 整个宏观经济处在一个不利的情况中。如果中小企业的不良率在下降, 那么是否会反推, 如果在中小企业投贷款较多的, 其资产质量的稳定性值得考究。拨备覆盖率应该说整个行业还比较充足。特别是有些行业拨备率甚至到了200%, 拨备覆盖率按季度逐步增加, 招商银行达到400%, 上升400, 有可能隐藏了一部分利润在内, 拨备覆盖率300%~400%, 这个方面还是比较充足的。平台贷占比基本较年初下降, 大行平台贷款余额增加主要源于口径调整。

制造业行业中小企业众多, 银行在授信客户选择上基本为行业龙头, 违约风险相对较低;另一方面, 银行信贷抵押率充分, 充足的抵押品筑起风险屏障。2011年末, 上市银行贷款抵质押率为49.9%, 中小企业信贷抵押率更高。制造业贷款不良率提升的情景分析显示, 悲观情形下制造业贷款不良率提升至4% (目前约为1.7%~1.8%左右) , 对行业净利润负面影响约12.1%。

房地产相关贷款中, 按揭贷质量优异, 开发贷风险可控。按揭贷款质量良好, 高储蓄率和传统消费习惯使得按揭贷款不良率远低于整体不良率, 如中信、招行、建行按揭贷款不良率仅为0.1%、0.12%和0.2%。房地产开发贷款。一是上市银行在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上较为谨慎, 2011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比7.63%, 较2010年下降79BP。二是在项目选择、企业选择、客户准入、贷后管理上加强了力度, 房地产开发贷绝大部分投向行业优质客户。三是首套房按揭利率已回到打折状态, 政策回暖下近期成交量持续上升, 房企资金链压力得到缓解。

融资平台贷款现金流压力已逐步缓解。一是2011年以来银监会对平台贷款的整治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截至11月末, 平台贷款抵质押担保整改率达65%。二是新分类方法修改了之前对平台贷款不得展期和贷新还旧监管意见, 大幅降低在建工程资金断裂风险。三是整体上市银行平台贷款质量优于行业平均。上市银行2011年到期平台贷款基本顺利收回, 我们认为平台贷款会长期存在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 不会表现为大量坏帐从而对利润表有实质性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方法论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11-2012年历史数据的分析, 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并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提出相关建议。

(一) 结论

中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估体系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并未建立起统一的、成熟的风险评估体系。一些城市商业银行甚至还没有自己的风险评估部门与风险评估体系。相对于国外来说, 也没有专门的第三方机构对商业银行风险体系进行评估。

从中国上市银行资产管理情况来看, 其安全垫厚实, 拨备覆盖率继续上升, 信贷成本保持稳定。充实的拨备为信贷质量可能的恶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行业不良率提升的情景分析显示, 在拨备覆盖率满足150%要求下, 2012年上市银行不良率上升至4%才会出现亏损, 而此时不良贷款同比将会增长373%, 信贷成本增高至4.11%。

近年来国内上市商业银行存贷款与同业业务规模大幅增加, 借助行政性利率政策调整, 贷款规模和净息差共同推动商业银行利润增长, 辅以大多数商业银行的“费转息”做法, 手续费收入的高增长也成为利润增长的亮点。

对比国外成熟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国内商业银行经营较为单一, 资产的多元化经营方面有待提高, 现阶段高额利润来源很大程度上源于利率体系的非市场化运作。

(二) 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 针对国内商业银行风险评估与控制体系和国内商业银行资产运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如下:

1. 完善商业银行风险评估的建议

根据实际经营的客观需求, 各银行都要根据自身情况对业务风险进行分析, 建立信息分析系统进行银行业统一的标准化分析, 目前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 因监管当局对其有信息披露的要求, 运营数据收集及风险分析系统已经初步建立, 未上市商业银行鉴于规模、投资的客观限制, 目前大多无法收集和对外披露数据。

以中国银行为例, 总行设立管理信息中心专门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 中国银行对于信息的管理要求很高, 对每笔贷款, 新资本协议的实施都必须从两个方面去评判, 如管理信息中心每年都要对借款人进行评级, 通过违约率 (PD) 的计算来得知每一笔贷款的LGD损失率、风险档次、保证人情况、抵押物的估值情况及每笔的净利润, 来决定市场定价;市场管理部门被要求按天计算各种金融证券的价值和损益, 作为持有数量、发行定价的决策依据。中国银行日常运营产生的海量数据——每天的交易量可能有几十亿条交易, 每一条交易都要进行分门别类的加工、分析和处理, 对设备运营、数据库构架模型、数据安全, 团队管理等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以数据分析模型设计为例, 考虑的交易风险因子是否齐全与恰当, 风险因子的权重是否合适, 这需要依靠历史数据分析, 得出相应结论, 监管机构一般要求是基于过往五年的数据, 因此对五年的数据都要进行计算, 并算出其平均值, 回归路线如何, 自信区间要达到99.5%, 即五年的数据都要落在这个区域内, 作为一个区间来计算平均违约率等指标。

对于贷款人的评估, 有些银行建立了贷款人资信评估系统, 有些银行是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对于大型企业的贷款评级, 商业银行可以获得完备的数据资料, 完全按流水化作业, 根据整体情况利用软件系统评级, 不需要人工识别的功能, 基本是将数据准备好, 由信贷员将数据录入, 自动形成信用授信级别, 除非有差别很大的, 会做一些人工辅助判断, 模型覆盖率可以达到90%甚至更多。对于数量庞杂的一般性中小微企业贷款评估, 主要从两个维度来进行考察:一是借款人的情况, 有无偿还能力、诚信度、经营是否稳定;二是交易本身, 业务内容、有无担保、抵押内容、风险缓释因素等。鉴于设计行业众多、交易内容复杂、企业信息获取渠道有限, 贷后数据收集困难等实际因素, 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加强横向数据交流、借鉴相互间过往成功案例、实施风险信贷资产联保和互换, 工作初期选择双方认可的第三方机构作为媒介, 可以有效的收集信息, 组织大型的沟通、交流、展示活动, 协调IT企业构建数据库和分析评级模型, 创新性的设计次级贷金融产品。

2. 推进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建议

目前银行将资产转到表外的方法并不是很多, 类似的操作案例从实质上来讲, 仍然是一种靠利息收入的传统业务。目前, 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规模庞大, 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盘活资产是每家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中国工商银行2013年初针对价值30亿元的资产在资本市场实施证券化。在国内银行资产的证券化往往被视为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 不可否认金融危机的起源是美国住房信贷次级贷款的兑换危机, 根源是银行贷款衍生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过度泛滥导致的兑付信心危机。而中国银行资产尚未进行证券化, 现在恰恰要进行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会使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管理更具有灵活性, 可以将很多信贷资产进行组合管理。商业银行可以将不同的信贷资产打包在同业间通过证券化的形式互换。信贷资产根据风险偏好、资产负债的匹配关系、资产关系、期限关系进行调整, 满足不同投资人的要求。

现在中国应该大力发展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但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同时, 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 例如信贷资产打包证券化以后, 应严格禁止重复与其他资产进行二次证券化, 防止资产过度融资, 形成金融泡沫, 引发信誉危机。[6]再如, 美元衍生品市场品种繁多, 覆盖了短债、长债、政府债、私人债、股票及其他一些衍生品。无论是投资还是避险需求, 均可找到对应产品以及产品对应的操作市场和专业人才。[7]整体而言,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缺少资产负债管理工具, 缺乏操作性政策支持, 缺失金融创新人才。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是个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 在信贷资产发放前段, 就要考虑到地区、期限、金额、收益等问题, 在审批前与存量和其他在谈的信贷资产建立关联性, 在银行贷款发放的同时, 利用同业和证券化平台实现风险分散和资金回笼。

参考文献

[1]巴曙松, 王璟怡, 杜倩.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危机下的银行监管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 2010, (5) :83-85.

[2]周小川.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形成背景、内在逻辑和主要内容[J].金融研究, 2011, (1) :4-5.

[3]Kupiec, Paul.Estimating Economic Capital Allocation for Market and Credit Risk.The Journal of Risk[J].2004

[4]何韧.花旗银行在亚太地区跨国经营战略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 2002, (3) :40-41.

[5]蒋健, 赵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12, (1) :36-37.

[6]Min, J.H., Lee, Y.C..Bankruptcy Prediction Using Supportvector Machine with Optimal Choice of Kernel Function Parameter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5.

银行风险评估报告(精选) 篇2

分行运行管理部:

按照总会计岗位职责要求,分理处对运行管理业务核算质量情况,业务运行质量及风险控制能力进行了评估,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运行业务质量分析

(一)监督中心查询查复情况

监督中心下发的查询查复总计 笔,均在规定的时限内核实后查复。其中交易真实性核实 笔,错帐冲正业务 笔。

(二)错帐冲正及反交易情况

本期差错内容多数是凭证审核及记账信息核对方面的问题。今后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好风险分析工作;针对本行实际情况,组织学习培训活动,提高网点业务经办及主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减少错账冲正及反交易等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

(三)本行日常检查情况

通过报表系统及业务运行风险管理系统的监测,会计科目使用、账户管理中不存在问题。不存在私设会计科目现象,不存在串用、错用会计科目现象。

经查我行能够正确使用表内、表外科目。1-2月份未开立表内、1 表外户。核对内部对账,返传报表中上存备付金户、一般借款户余额与清算中心每日下发余额核对表逐日勾挑相符。

开立对公和个人结算帐户能够严格执行实名制和反洗钱制度要求,柜员对大额存取款业务能够按照反洗钱制度规定进行仔细甄别和确认,每日总会计登陆风险监控系统对大额交易、可疑交易进行甄别补录,无逾期数据。

二、执行制度及内控管理情况

(一)运行管理专业内控制度建设情况

通过对各项业务操作的现场监督检查情况分析,分理处在各项业务的开展上,基本上能够认真执行相关制度规定,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各项业务处理,无重大差错事故及经济案件发生。但在具体业务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习惯代替制度、重营销轻核算的问题,存在不规范操作现象;二是个别柜员业务操作不细致的问题,特别是办理业务时对凭证内容与机内录入信息未进行认真审查核对,一直出现差错问题频次较多,在各级业务检查时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核算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运行管理人员履职情况

经检查,分理处的营业经理能够做到按规定履行监督授权职责,在进行业务审核授权时无论多忙都能认真审核每一笔业务,切实履行事中监督授权、守关把口的职责。

各级管理人员应加强重要业务事项的检查,按照规定的频次 2 加强对库存现金、会计要素、人员交接、日常业务进行检查,防止和杜绝各类案件的发生。

(三)风险控制能力情况

分理处能够高度重视日常风险管理,每两月至少召开一次案防及内控分析例会,总结分析业务检查及日常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业务相关风险点进行剖析,能够切实解决业务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检查人员能够按内控制度要求对业务及时进行检查,对发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及时指正和落实整改。坚持晨训制度,对日常业务、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对本行和上级行检查的问题能够及时纠正和整改。年初对本行内控制度职责等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补充修改,使分理处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评估结论

管理人员能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夯实内控基础,加强内控建设,反交易、错帐冲正等风险事件没有构成对资金及其他的风险。对反交易及差错业务重要风险事件营业经理能认真核对并进行整改、核实。运行管理人员能够认真履职,确保各项业务健康稳健运行。

浅析银行理财风险的风险防范 篇3

【关键词】个人理财;风险;对策

一、个人理财的概念

随着理财市场受欢迎的程度,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理财,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也推出自己的理财产品,大多数人所理解的理财是购买理财产品,这实际上是狭义的理解。其实个人理财就是指如何使财务计划可以合理使用个人金融资源来达到个人的人生目标,这个概念的核心是以个人的人生目标为依据,对所有的财务事宜做出协调计划。

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

据《2014年全球财富报告》披露,全球财富总额过去一年达到创纪录的263万亿美元,是2000年的两倍多。中国家庭财富总额全球排名第三,相比其他主要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家庭资产以金融资产比例较高,占49%,原因是储蓄率高。来自央行的数据,2013年国内居民拥有的金融资产中,储蓄存款达到40万亿元,占总量的56.3%,国债投资是8.8%,股票投资只有11%,人寿保险占7.5%,基金投资占5.4%,其他占11%。个人金融资产快速增长,创造了巨大的个人理财市场空间,随着理财市场的不断开发,一方面,理财服务和产品变得丰富多彩,其中既有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单独推出的产品,也有银证、银保等跨行业合作的创新产品。另一方面,在个人金融服务领域,现有的服务发展速度跟不上消费者需求的增长。

三、个人理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人理财服务门槛设置过高

门槛比较:招行金卡:5万;工行金葵花:30万;私人银行:100万美元。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萌芽期:20世纪30至60年代;形成、发展期:20世纪60至80年代;成熟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

按照市场细分原则,80%的财富被20%的人所掌握。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服务方面设定了较高的门槛,部分产品需要20万甚至50万的门槛费。但问题是能跨过50万门槛的人,极有可能拥有自己一定的经营基础和赚钱手段,很大程度上并不需要银行理财,而真正需要理财的是那些持款额度在二十万以下甚至几万元的中小客户。在目前利率较低的状况下,这部分中小客户由于几乎没有其它增值渠道,也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充裕的时间亲自理财,因此对银行的个人理财服务抱有极大期望,但银行却将他们拒之门外。

2.提供个人理财产品体系不完善

个人理财业务分为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两个部分。生活理财主要是通过帮助客户设计一个将其整个生命周期考虑在内的终身生活及其财务计划,而投资理财是在以上客户的生活目标得到满足后,投资于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工具、黄金、外汇、不动产以及艺术品等投资工具的最优回报,加速个人及家庭资产的成长,从而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国外银行只要个人告诉其财产状况、预期目标和风险能力,就能量身定制理财方案,并代理操作。这事实上是一种技术服务,而不是智能服务,从而导致个人理财产品档次低,只停留在服务式理财阶段,缺乏智能化高档次理财产品,而且理财产品结构不合理,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服务需求。特别是知识密集型中间业务如咨询、资产评估、资产管理等所占比例很低。

3.理财产品市场风险大

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只是在储蓄产品上进行的功能扩展,把存贷资产组合起来,通过结算工具帮助客户保值、增值,或者对购买国债、基金的人提供简单的咨询和建议,至于综合理财、证券买卖等事项,很多还得由客户自己了解操作。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一个较大问题就是风险控制,这一两年曝光很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严重偏低,造成老百姓对银行理财产品心存顾虑的事件例如:工商银行这款2010年发行的第1期高净值客户专属理财产品,投资门槛为20万元,计划募集金额为1亿-5亿元,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理财期限为两年,产品运行起始日为2010年1月29日,但是到2012年1月30日,该产品的到期净值只有0.83元左右,这意味着投资者要承受近16%的亏损,若按照最低投资20万元来计算,到期只剩下16.6万元左右,过程中不能申购赎回,理财产品还越理越亏。

四、个人理财风险防范对策

1.个人要增强理财的意识,转变理财观念

在坚持科学的理财,首先,应该要做到有计划,建立合理的理财计划,使自己处在一个宽松的“财务”环境下,要突出自己的理财重点,同时也需要兼顾其它投资,避免自己的理财计划出现隐患,以使自身资产实现稳步地保值和增值。

另外理财业务的各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在理财中应该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理财知识以及职业特点等因素的相关性,要充分考虑到基本的生活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比例关系,不能把所有的资产都拿来投资。一般来说,首先应该考虑生活消费支出问题,其次要考虑的是投资的问题,不能只顾考虑投资而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2.提高风险的意识,控制和防范理财风险

投资是理财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投资和风险是相伴的。即使对于储蓄账户也可能存在因为银行倒闭和破产无法收回本息和存在负利率的风险。因此,在进行理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风险的防范问题,当预测风险将要加大的时候要及时的调整好理财计划,将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目前,中国的理财市场上的理财产品,根据风险高低的不同分为以下四种:第一是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主要包括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其次是较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主要包括所有种类的货币市场基金。再是中等风险的理财产品,主要包括信托的理财产品。最后是高风险类的理财产品,它主要包括房地产、股票和期权等其它理财产品。面对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我们需要做的是正确地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并选择适宜的理财产品。

3.正确地看待风险和收益

风险和收益是对应的,也就是说,对于收益相对较大的理财的产品,它对应的风险也是比较高的。而收益低的理财的产品通常说风险也是较小的。但是,不能因为风险和收益的这种关系,就认为风险大的理财的产品收益就会很高。随着理财产品的层出不穷,规避和防范理财产品的风险也成为理财者所必须学习并掌握的。

4.拓宽理财渠道

目前,个人投资的产品相对单一,投资的渠道狭窄,投资模式是相对简单的。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理财信息已经成为一个共享资源,人们关于个人信息交流可以快速通过了全国甚至全球信息网络系统获得,通过网络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和决策的准确性。另外,通过互联网连接,我们也可以统一对资金进行管理,整合财务资源,实现自身财产整体和全面的管理。

五、总结

个人理财是个人满足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需要、未来的发展需要,紧急事件的需要,所以希望更加关注个人理财、考察更多的风险的因素。人们需要更新自己的理财理念,注重理财的信息,增加理财知识的储备,理解理财产品收益、风险和其他功能,学习相关的财务知识和防范金融风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理财目标,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当然个人在接受理财管理服务的过程中,所涉及的风险远比这个文章中提到的这几种要多,本文智是作者对较了解的几种风险进行的分析和介绍,提出了相对应的风险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赵紫云.浅析当前个人理财业务风险解析和防范措施[J].现代金融,2014(5)

[2]刘中扬.个人理财业务[J].当代经济,2010:157

[3]石信诚.论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2(18)

[4]郝军.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J].经济导刊,2010,2:82-83

[5]李正宁.个人理财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金融,2013(16)

一个新的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 篇4

关键词:粗糙集,决策树法,银行信用风险

1 引言

近来, 由美国引发的信贷危机表明, 世界银行业对信用风险管理环节还缺乏较为有效的测量和评估手段面对海量银行客户数据, 如何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或知识, 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数据挖掘作为一种潜在的、功能强大的新技术, 能够帮助银行在大量的、隐含的、事先未知的数据中找到重要的和有价值的信息, 使银行信贷活动具有前瞻性, 有助于银行做出基于客户信息的决策。

被广泛应用于信用风险研究的模型主要有数值统计模型和人工智能模型两类[1] 。传统的统计模型有多元判别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 人工智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专家系统、神经网络、SVM等人工智能技术被引入信用风险评估中, 克服了统计方法对假设要求严格的缺点。但是这些新方法又各有不足, 神经网络法的网络结构难以确定, 训练时容易陷入局部极值, 训练效率不高;SVM要求在机器学习过程中正反两类样本数据的数量尽量接近, 这和信用风险的实际情况不相符, 会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针对这些缺点, 本文提出使用数据挖掘中最为成熟并被广泛使用的决策树理论算法建立模型, 使用粗糙集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经过实证分析,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粗糙集计算方法和决策树方法概述

2.1 粗糙集计算方法

对于信息系统S={U, A=C∪D, V, f}, 其中, U为有限对象集合, 即论域;C为条件属性集合, D为决策属性集合, 且满足C∩D=ϕ, 则称S为决策系统;V为C和D的值域;函数f (x, q) ∈Vq, ∀q∈A, x∈U。这样U中的每一个对象x都可以用一个基于属性值A的矢量表示, 而属性值A表明对象x可以获得的知识信息。在一个决策系统中, 各个条件属性之间往往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依赖和分类, 约简可理解为在不丢失信息的前提下, 以最简单地表示决策系统的决策属性对条件属性集合的依赖和分类[2]。

设P和Q为U中的等价关系 (IND (P) ) , Q的P正域记为POSp (Q) , 即POSp (Q) =UPX, x∈U/Q, Q的正域是U中所有根据分类U/P的信息, 可以准确地划分到关系Q的等价类中去的对象的集合。C1称为C相对于决策属性集D的约简, 即C的D约简, 如果满足:

则 C的所有D约简的集合记为REDD (C) , C的所有D约简的交集称为核, 即CORED (C) =∩REDD (C) , 可以利用C相对于D的任一约简来代替C, 而不会对决策有任何影响, 这就是粗糙集属性约简的原理。

2.2 决策树方法

作为数据挖掘中核心算法之一, 决策树算法通常被用于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效的、正确的且可理解的信息。决策树的优点是不受原始数据的约束, 可以是数值型的和非数值型的数据, 因为有用户界面, 所以操作直观, 容易理解。构建决策树的基础算法为贪婪演算法, 即在判断属性节点时, 总是选取信息增益最高的属性作为下一个节点并创建分支, 由此得到的决策树规模最小、外观友好, 适于规则的归纳掌握。

国际上最有影响和最早的决策树方法是J . R. Quinlan 提出的ID3 方法, 它计算信息增益的方式以熵值为基础, 设属性A 具ν个不同值{a1, a2, …, aj, …, aν}, 可以用属性A将S划分为ν个子集{s1, s2, …, sj, …, sν}, 其中Sj包括S中这样一些样本, 它们在A上具有值aj, 如果A选作测试属性, 则这些子集对应于包括集合S的节点长出来的分枝。设si, j是子集Sj中类Ci的样本数, 由A划分成子集的熵为:

undefined。

其中, undefined为第j子集的权重。

E (A) 值越小, 子集纯度越高。undefined, 其中, Pi, j=S1, j/|Sj|是Sj中的样本属于类Ci的概率, 在A上分枝获得的信息增益是:G (A) =I (s1, s2, …, sm) -E (A) 。

由ID3算法可以知道, 在决策树构建过程中, G (A) 是由于属性A的值导致的信息增益的期望压缩。利用算法计算每个属性的信息增益, 具有最高信息增益的属性选作给定集合S的测试属性, 创建一个节点, 并以该属性标记, 对属性的每个值创建分枝, 并据此划分样本算法使用同样的过程, 递归形成每个划分上的样本判定树, 一旦一个属性出现在一个节点上, 就不必再考虑该属性出现在此节点的任何后代上[3]。

3 基于粗糙集和决策树的数据挖掘新方法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 粗糙集理论在处理大数据量, 消除冗余信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因此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的数据预处理、属性约简等方面。但是, 由于粗糙集理论的分类通常是确定的, 且缺乏交互验证功能, 所以其结果往往不稳定, 精度不高。决策树是一种类似于流程图的树状结构, 这种方法具有速度快, 易于转换成简单、便于理解的分类规则, 易于转换成数据库查询语言等优点。然而, 当数据集中的属性过多时, 用决策树分类易出现结构性差, 难以发现一些本来可以找到的、有用的规则信息等情况[4,5]。由于粗糙集和决策树具有很强的优势互补性, 因此, 如果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 即采用粗糙集进行数据约简, 去除冗余属性, 然后利用决策树方法来产生分类规则, 则有可能形成新的有效分类方法。具体构造方法如下:

设决策表由决策属性Q 和条件属性C⊂R, 在进行条件属性集的选择时, 首先要进行数据预处理, 删除带噪声的数据, 对缺省值进行补齐, 并将数据值离散化。

(1) 进行属性约简, 即删除冗余属性。

(2) 计算各条件属性的等价划分类, R′={a1, a2, …, an}为新的条件属性集。

(3) 求核属性, 计算POSIND (R′) (|IND (Q) |) , 求出不可分辨关系。

(4) 选择属性作为决策树的节点, 从核属性集合中取属性A, 计算POSIND (A) (IND (Q) ) 。

(5) 取undefined为一预先给定的值, 是启发式条件。选择满足启发式条件的条件属性A1∩A2∩…∩An作为决策树的根节点或子节点。

(6) 建立节点R′的后继节点。

(7) 对所有后继节点, 若为叶节点, 停止扩展此节点;否则递归执行 (1) ~ (6) 。

4 基于粗糙集和决策树的数据挖掘方法在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银行信贷风险问题主要有:①不良贷款持续新增, 比率居高不下;②社会信用环境亟待改善;③贷款违约率高, 违约回收率低, 信用损失大等。这些风险的存在将导致我国银行信贷业务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之中, 因此采用良好的客户信誉管理手段, 寻求一种较优的银行信用管理方法是降低银行和客户损失的一种保障。下面将以某银行个人贷款客户信用评估数据库为例, 运用基于粗糙集和决策树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分析。

4.1 数据转换和预处理

以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为例, 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客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分为若干项, 经研究身份证号X1 , 年龄X2, 学历X3 , 还贷收入比X4 , 单位效益情况X5, 房贷收入比X6, 保险情况X7, 赡养情况X8共8个项目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见表1) 。现随机抽取20 名客户的信息进行训练以生成决策树。经过数据转换和预处理, 得到贷款客户信用评估知识信息系统 (见表2) 。

4.2 属性约简

计算:

IND (U/d) ={{1, 2, 3, 5, 7, 9,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 {4, 6}, {8, 10, 19}}。

计算IND (U/C) , 检查所有条件属性, 找出核属性。

经计算, 有:

POSC-{X2} (IND (U/d) ) =POSC (IND (U/d) ) , 故X2是冗余属性, 同理可得X7, X8也是冗余属性。

经计算得到:

POSC-{X4} (IND (U/d) ) ≠POSC (IND (U/d) ) , 故X4为核属性。

4.3 计算不可分辨关系

计算IND (U/X6) 、POSX6 (d) :

同理计算POSX3 (d) 、POSX4 (d) 、POSX5 (d) 。

4.4 选择决策树的根节点和子节点

计算undefined。根据熵值选取启发因子α, 挑选满足undefined的属性, 作为信息增益最大的属性节点。故选作X4和X6的合取作根节点, 所得信息增益值最大, 得到多属性决策树, 如图1所示。

4.5 规则知识描述

当X4∧X6=11时, 评估等级一定为高;当X4∧X6=33时评估等级为差; X4∧X6=22或23时评估等级为中。该决策树完全概括了客户的信用等级的20个记录。规则知识描述如下:凡是还贷收入比和房价收入比低的客户, 其综合信用评估等级高。

5 结束语

决策树是常用的分类和预测工具, 但在应用中存在着属性的描述语言不当、噪声数据的存在以及在构建的决策树中存在着结构完全相同的重复子树等问题, 这将会导致决策树过大, 使用户难以理解。采用粗糙集理论的启发式算法, 可以对决策树进行优化, 有效地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 降低了树的高度, 提高了搜索的效率。通过在银行信用风险分析中应用不难发现, 将粗糙集和决策树结合应用, 在客户信用评价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赵静娴, 杜子平.基于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相结合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9, 11 (1) :76-79.

[2]温坤礼.粗糙集入门与应用[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8.

[3]曾宪雄.资料探勘[M].台北:旗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5.

[4]Yi Jiang, Xiyue Zhou, Defu Zhang.A New Approach Based on a Rough Set and a Decision Tree to Bank Customer Credit Evaluation[C].Proceedings of2008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T in Medicine and Education, 2008:61-65.

银行风险评估 篇5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子客户风险外生变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

A.一般来说,对于信用等级较高的客户偶然发生的风险波动,应给予较大的容忍度

B.对单一客户风险的监测,需要从个体延伸到“风险域”企业 C.商业银行对单一借款人或交易对方的评级应定期进行复查 D.授信管理人员应降低对评级下降的授信的检查频率

2、系统性风险因素对贷款组合信用风险的影响,主要是由__的变动反映出来。A.借款人管理层因素 B.借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 C.借款人所在行业因素 D.宏观经济因素

3、资产净利率的计算公式是()。

A.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 B.资产净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C.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期末总资产)×100% D.资产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4、贷款效益性调查的内容不包括对借款人__进行调查。A.过去三年的经营效益情况 B.当前经营情况

C.过去和未来给银行带来收入、存款等综合效益情况 D.担保是否符合规定

5、一般来说,某区域的市场化程度越,区域风险越低;信贷平均损失比率越,区域风险越低。A:高;高 B:高;低 C:低;高 D:低;低 E:著作权

6、贷款按照期限可分为__。A.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

B.生产企业贷款、进出口企业贷款、外商投资企业贷款 C.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

D.浮动利率贷款和固定利率贷款

7、__广泛使用于非贸易结算,或贸易从属费用的收款等。A.进口托收 B.跟单托收 C.出口托收 D.光票托收

8、下列不属于银行风险监管指标的监测评价的原则的是。A:准确性原则 B:法人并表原则 C:有效性原则 D:可比性原则 E:重组

9、处于启动阶段的行业,当新的产品或者服务项目刚被推出时,销售量一般较__,价格一般较__。A.小,高 B.小,低 C.大,高 D.大,低

10、综合反映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水平。A:贷款安全性 B:贷款发放额 C:存款吸收额 D:贷款盈利性 E:著作权

11、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涉及代理销售其他金融机构的投资产品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

A.对产品提供者的信用状况、经营管理能力、市场投资能力和风险处置能力等进行评估

B.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组合中如包括代理销售产品,应对所代理的产品进行充分的分析,对相关产品的风险收益预测数据进行必要的验证

C.商业银行在编写有关产品介绍和宣传材料时,应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并根据有关管理规定将需要报告的材料及时向中国银行业协会报告

D.商业银行应根据产品提供者提供的有关材料和对产品的分析情况,按照审慎原则重新编写有关产品介绍材料和宣传材料

12、我国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跟踪发现某银行近期吸纳了一笔巨额存款,且经调查该账户为匿名账户,疑似洗钱活动,那么这属于洗钱的__。A.培植阶段 B.处置阶段 C.融合阶段 D.清洗阶段

13、公司信贷的借款人指__。

A.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自然人 B.经行政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

C.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 D.经行政机关核准登记的自然人

14、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商业银行和客户是两个平等的民事主体,其行为应当首先遵循__的规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B.《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D.《民法通则》

15、__就是对贷款投向、贷款金额、贷款期限及利率等进行的决策。A.项目可行性研究 B.项目评估 C.贷款发放 D.贷款审批

16、贷款类银行产品的收益上限是__。A.贷款利率 B.存款利率 C.基准利率 D.固定利率

17、__不属于偿债能力比率。A.资产负债率 B.流动比率 C.速动比率 D.现金比率

18、内部评级高级法要求商业银行运用自身客户评级估计()。A.每一等级客户的违约概率 B.每一等级债项的违约概率

C.既包括每一等级客户的违约概率,又包括每一等级债项的违约概率 D.以上都不对

19、投资者在购买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时,最经常面临的风险是__。A.市场风险 B.法律风险 C.信用风险 D.再投资风险

20、机动车辆保险有关条款规定,受本车所载货物撞击的损失,属于_________责任。

A.车辆第三者责任的免除 B.车辆第三者责任的承保 C.车辆损失险的免除 D.车辆损失险的承保

21、某商业银行将某一笔在年初买入的可供出售债券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如果当年该可供出售债券的公允价值上升1200万元,则在年末计算资本充足率时,该债券可计入附属资本的最大数额为__万元。A.0 B.300 C.600 D.1200

22、新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规定,首次还款日应不迟于毕业后__年。A.1 B.2 C.3 D.4

23、直接追偿、协商处置抵质押物、委托第三方清收等方式属于银行清收中的__。A.常规清收 B.依法收贷 C.财产保全 D.提取诉讼

24、借款人的信用承受能力主要内容不包括__。A.借款人的信用等级

B.是否存在超风险限额发放贷款 C.借款人的应摊未摊

D.审查保证人的资格及其担保能力

25、__属于公司信贷营销市场环境分析外部环境中的宏观环境。A.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 B.信贷客户的需求

C.银行同业竞争对手的实力

D.通讯、电子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下列相关公式,计算正确的是__。

A.现金头寸指标=(现金头寸+应收存款)/总资产 B.核心存款的比例=核心存款/总资产

C.贷款总额与核心存款的比率=贷款总额/资产÷核心存款/总资产 D.大额负债依赖度=(大额负债-短期投资)/(盈利资产-短期投资)E.融资缺口=借人资金-核心存款

2、根据__划分,股票分为普通股股票和优先股股票。A.投资主体的性质

B.票面是否记载投资者姓名

C.股东享有权利和承担风险大小不同 D.股票上市的地点

3、基本建设贷款是__。

A.银行对实行独立核算并具有偿还能力的各类企业和国家批准的建设单位发放的贷款

B.发放给在当地经营性的建筑、安装、工程建设进程中的各类企业和国家批准的建设单位

C.发放贷款是因为企业或建设单位自筹资金不足

D.主要适用于在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以及设备、工程器具购置费和其他所有费用

E.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与之关联的少量土建工程所需资金不足而发放的贷款

4、中央银行发行一年期央行票据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市场属于__。A.货币市场 B.资本市场 C.现货市场 D.期货市场

5、在个人汽车贷款中,合作机构的担保包括__。A.以借款者所购车辆作抵押 B.保险公司的履约保证保险 C.汽车经销商的保证担保

D.以借款者的自有住房作抵押 E.专业担保公司的保证担保

6、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呈现的趋势有__。A.引进战略投资者 B.联合重组 C.跨区域经营 D.上市

E.去掉“城市商业”四个字,直接以地名命名

7、外汇包括__。A.外国纸币 B.外币票据

C.外币公司债券 D.特别提款权

8、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业务上接受__的监督和指导。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C.财政部

D.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E.国务院

9、商用房贷款信用风险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借款人还款能力发生变化 B.借款人还款意愿发生变化 C.商用房出租情况发生变化 D.保证人还款能力发生变化

10、下列关于贷款的签约和发放的说法正确的是__。A.业务部门在确定相关审核无误后才可以开户放款

B.相关保险、公证手续未办理完毕的,在贷款发放时要继续完善 C.同笔贷款的合同填写人和合同复核人不得为同一人 D.要在确定借款人首付款已全额支付后才可以发放贷款 E.贷款发放条件落实后,就可以将贷款发放到相关帐户

11、根据《民法通则》,民事活动应当遵循__的原则。A.等价有偿 B.公平C.公开 D.自愿 E.诚实信用

12、以下__属于个人信贷业务操作风险控制要点。

A.牢固树立个人信贷业务科学发展观,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加快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

B.实行个人信贷业务集约化管理,提升管理层次,实现审贷部门分离

C.优化产品结构,改进操作流程,重点发展以质押和抵押为担保方式的个人贷款,审慎发展个人信用贷款和自然人保证担保贷款

D.加强规范化管理,理顺个人贷款前台和后台部门之间的关系,完善业务转授权制度,加强法律审查,实行档案集中管理,加快个人信贷电子化建设

E.切实做好个人信贷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各个环节的规范操作,防范信贷业务操作风险

13、审查借款人的收入,应该重点审查借款人的__。A.工资收入 B.租金收入 C.投资收入 D.经营收入 E.中奖收入

14、在银行直接或间接从事营销工作的人员中,__是营销人员的主力。A.客户经理 B.信贷人员 C.信贷分析员 D.贷款重组人员

15、下列选项__是系统缺陷引起的操作性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A.产品设计缺陷 B.数据/信息质量 C.违反系统安全规定

D.系统设计/开发的战略风险

E.系统的稳定性,兼容性,适宜性

16、影响贷款偿还的非财务因素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复杂多样的,一般可以从__分析非财务因素对贷款偿还的影响程度。

A.借款人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自然及社会因素 B.银行信贷管理

C.借款人行业的成本结构、成长期

D.产品的经济周期性和替代性、行业的盈利性、经济技术环境的影响 E.对其他行业的依赖程度以及有关法律政策对该行业的影响程度 17、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级债危机。长期以来,有些美资商业银行员工违规向信用分数较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贷款,由于房地产市场回落,客户负担逐步到了极限,大量违约客户出现,不再偿还贷款,形成坏账,次级债危机就产生了。危机使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大跌,众多机构的投资受损,并进一步致使银行间资金吃紧。危机殃及了许多全球知名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使长期以来它们在公众心目中稳健经营的形象大打折扣。上述信息包含了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的__等风险。A.市场风险 B.信用风险 C.操作风险 D.流动性风险 E.声誉风险

18、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包括__。

A.金融合约不能受到法律应予的保护而无法履行 B.金融合约条款设计不周密 C.法律法规跟不上金融创新的步伐

D.各种犯罪以及不道德行为给金融资产安全构成威胁 E.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受到法律制裁

19、以下不属于衡量通货膨胀指标的是__。A.生产者物价指数 B.消费者物价指数

C.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D.GDP 20、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按照贷款余额的__提取贷款呆账准备金。A.1% B.2% C.2.5% D.3%

21、借款人申请有担保流动资金贷款,必须具备__条件。A.无不良资信记录和行为记录

B.借款人具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如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

C.借款人年满18周岁,男性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女性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D.借款人原则上为其经营企业的主要所有人

E.具有稳定的职业和家庭基础,具有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22、作为一名银行业从业人员,应该熟知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职业操守对内幕信息和内幕交易的禁止规定,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恪守有关内幕信息和内幕交易的禁止陸规定__。

A.不在不当时间和地点谈论工作话题

B.不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向不应该知道该项信息的内部人员提及内幕信息 C.不违反有关规定,将内幕信息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告知自己的亲友 D.按照内部秘密信息保管规定妥善保管涉及内幕信息的文件和电子文档

E.不得采取匿名、假名或委托他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内幕交易,为自己牟取不当利益

23、单位不能构成的犯罪有__。A.贷款诈骗罪 B.集资诈骗罪 C.信用卡诈骗罪 D.有价证券诈骗罪 E.骗取贷款罪

24、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来源不包括__。A.资本利得

B.证券价格波动率上升 C.红利收入

D.存款利息收入

25、下列关于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关系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有()。

A.风险管理能够作为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地改变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

B.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银行风险测试暗访 篇6

如今我们无论是去银行、基金公司还是证券公司购买各种理财产品,都必须要先做一份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问卷。但这份问卷究竟只是摆摆样子,还是真的发挥出它的作用,把基金和理财产品卖给了能够承受其风险的人群呢?本刊为此做了一番暗访。

个人理财业务壮大得快,理财纠纷也随之增多。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后,因为不少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负收益”现象,投资者和银行之间纠纷不断,且不时见诸媒体。某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更是在巨亏50%后触发止损条款强制清盘,引起投资者强烈不满。更极端的案例是一位内地富豪在某外资银行花数千万元购买了一份挂钩累股权证的理财产品后,不但本金悉数蒸发,甚至还倒欠银行几千万元!投资者一怒之下将该银行告上法院,要给自己讨个说法。

在这类理财产品纠纷中,投资者往往是“哑巴吃黄连”,主要原因在于签字前,对自己将要购买的产品缺乏足够的风险认知。为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投资管理活动,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低收入投资者的利益,银监会于7月6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第五条规定:商业银行应科学合理地进行客户分类,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提供与其相适应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应将理财客户划分为有投资经验客户和无投资经验客户,并在理财产品销售文件中标明所适合的客户类别;仅适合有投资经验客户的理财产品的起点金额不得低于10万元人民币,不得向无投资经验客户销售。

至于如何确认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则主要依据那份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问卷的评估结果。那么商业银行对《通知》的内容贯彻得如何呢?近日,本刊记者和实习生兵分四路,分别赴各家银行的网点进行了一番实地暗访。

暗访一:不主动提起风险测试

时间:7月20日9:30

地点: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上海四平路支行

由于正值酷暑,暗访时银行里顾客不多,笔者向银行客户经理咨询有关理财产品的信息时,对方微笑着请笔者坐下,并详细介绍了银行自身开发的各种理财产品。但预期收益都不高。

当笔者表示希望购买某款只针对有投资经验客户的产品时,客户经理问是否有相关投资经验,笔者故意回答“没有”,对方便耸了耸肩,无奈地表示:“那按国家规定,我们不能向你销售这款理财产品,它只针对有投资经验的客户销售,请谅解。”

然而交谈了将近10分钟,对方一直没有和我谈起风险承受能力测试。我便主动询问相关事项,客户经理在抽屉里翻了翻,最后抽出一份《客户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问卷》。“这份问卷你买之前会让你填的,你现在先填一下也可以。主要还是让你了解一下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对方轻声说道。

暗访小结:

对于《通知》中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向无投资经验客户销售10万元人民币以上理财产品的要求,该银行已贯彻于具体的操作中。客户经理的介绍也非常详细,但主要是介绍产品的预期收益、历史业绩和销售情况,并没有提及产品风险,也没有主动询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暗访二:丝毫不进行风险提示

时间:7月20日14:15

地点:某地方性银行上海浦东南路支行

作为该银行VIP客户,笔者直接上了二楼贵宾理财室,向该银行理财师询问目前有何预期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可以推荐。理财师给笔者倒了杯茶,诚恳地说道:“不瞒你说,去年投资股市的许多银行理财产品亏得很厉害,老百姓意见很大,现在银监会已经叫停直接投资二级市场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理财产品了。如果你想收益率高点的话,还是买基金吧。”随即很热情地递来几张目前正在发售中的股票型基金宣传单,并表示最近股市大涨,这些基金目前卖得很火。

聊了几分钟后,笔者主动问道:“现在是不是规定,买理财产品之前要做一个风险测试?”他这才拿出一份《个人客户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表》,并随口说了句:“这个评估其实也就是几个选择题,对你买理财产品没什么影响的。”

当笔者进一步追问该测试的意义时,他笑着说:“比如有人测试做出来只能做一些稳健的投资,但是他想做一个比较积极投资的话,当然也没问题。不过我们会提醒他注意这一点。”

暗访小结:

当笔者主动问到购买理财产品的手续和步骤时,这位理财师也还没有提到购买之前需进行风险测试。而且在极力推荐股票型基金时,只是反复强调今年的牛市行情不可错过,即使目前已经上涨不少。但后市仍大有可为,丝毫没有提及潜在风险,有夸大宣传的嫌疑。

暗访三:风险测试只是走过场

时间:7月21日10:00

地点:某国有商业银行上海仙霞路支行

经过将近10分钟的排队叫号,笔者来到银行柜台前,表示希望购买一些投资回报较高的理财产品。工作人员淡淡地回答说:“现在只有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回报比较高。”

为了解银行风险提示工作是否充分,-笔者故意表示自己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没找到工作,钱不多,也没有什么投资经验,也没在该银行开过基金账户,暗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很低,是否可以直接投资股票型基金。对方又淡淡地回答没问题,带好相关证件来开户就行了。

笔者问:“具体还需要什么流程吗?”对方说要填几个表,也提到了风险测试表格。笔者顺势问自己是否需要做风险测试,没想到她居然回答说“不用的”。

随后,笔者向该银行网点的大堂经理询问购买理财产品前是否需要填写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表时,大堂经理轻描淡写地表示:“填是要填的,不过也无所谓,没什么影响,就算做下来有些高风险的产品不一定合适你买,但如果你就是想要买的话,我们总不能拦着你吧。”

暗访小结:

显然,这家银行不但没有进行风险提示工作,而且完全把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当成走过场的形式,填不填无所谓,丝毫没有认识到风险提示的重要性。

暗访四:风险测试流程严格规范

时间:7月22日15:40

地点:某外资银行上海漕溪北路支行

当笔者踏入银行大门时,客服人员就很热情地迎了上来。当他得知笔者希望有人能帮自己挑选适合的理财产品时,便将笔者带入了一对一的半封闭式的客户室。还没等笔者发问,他就马上说道:“我们银行有很多理财产品可供投资者挑选,但在推荐理财产品前必须要先了解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随后便当场做了风险测试。有意思的是,该银行的风险测试问卷并非纸质,而是打开该银行网站上的测试软件,让笔者直接按鼠标在线填写。

在填写过程中,这位理财师对每道问题都进行了简单的说明,以帮助笔者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但并没有任何诱导性语言。

测试结果显示,笔者属于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的1类保守型投资者,而这类投资者目前只能在该行进行储蓄业务,甚至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也不能购买。笔者问:“要是想买高风险理财产品怎么办呢?”他给出了两个办法:“一是随着投资经验的提高,以后再来做风险测试,当承受级别提高后再购买;二是和支行行长单独面谈,只有行长确认你对希望购买的产品的风险已经有了充分的认知后,才能接着签订风险告知书,购买产品。”

暗访小结:

这家外资银行的风险揭示比较充分,理财师不但一上来就主动帮助笔者进行风险测试,而且对于投资者购买超出其风险承受力的理财产品时,也有一套相当严格的操作流程。

中资银行不如外资银行规范

银行高风险业务洗钱风险分析 篇7

一、银行高风险产品业务洗钱风险及控制措施

(一) 自助终端设备业务

1. 潜在洗钱风险

(1) 交易背景的隐蔽性。发生银行柜台交易时可通过查看业务凭证、观察客户行为模式等方式了解客户的交易目的, 而自助业务客户只需录入电子交易指令即可完成交易, 银行无法识别客户的职业、经营背景、交易目的及资金来源等信息, 监测客户交易的真实背景和真实目的。

(2) 交易身份的匿名性。自助业务发生交易时主要通过密钥、电子签名的认证来确认交易双方身份, 具有只认“证”不认“人”的特点, 银行无法掌握交易的实际控制人和实际收益人。不法分子冒用他人身份证件开立账户, 或者通过网络购买已开立的账户来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 给银行追踪这些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增加了难度。

(3) 交易地点的随机性。自助设备为客户摆脱银行柜台的限制提供了便利, 客户可以任意选择方便的地点进行交易, 不法分子将居住地、账户开立地、非法行为实施地、非法所得支取地分别选择在不同的地区, 以规避银行资金监测。

2. 风险管理措施

(1) 完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一是充分利用居民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 在开卡时联网核查核对客户信息, 可大幅降低匿名、假名账户的概率;二是优化升级银行卡交易和核心业务系统, 实现本行客户开立的多个账户信息、交易流水、风险等级评定信息、涉嫌案件调查等情况的关联, 便于柜台员工重点识别。

(2) 强化客户准入审核。强化自助终端设备客户准入审核, 对开通ATM转账、取现或电话银行转账等自助业务必须验证持卡人的身份证件。可增设可以鉴别身份的身份证件号码、电话号码等验证措施, 从技术上最大程度地对交易者真实身份进行监测。

(3) 提升人工识别可疑交易的能力。自助终端业务通常是无纸化业务, 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资金的来源和去向, 交易完成后的客户风险等级评级、可疑交易识别工作变得特别重要, 加强对高风险客户的人工检测分析力度, 实现对符合可疑交易特征的交易的挖掘、识别和报告。

(二) 网上银行和网络支付业务

1. 潜在洗钱风险

(1) 交易的分离性。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客户、资金交易信息不能充分衔接, 其资金交易链条与商业银行彼此分离, 给客户身份识别、异常交易监测和甄别、反洗钱调查和公安机关调查取证造成很大的困难。

(2) 交易的便利性。网银交易和网络支付方式降低了交易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使得P2P网贷集资洗钱、赌博洗钱、诈骗洗钱等交易账户众多、交易地域广泛的案件频繁地使用网上银行和网络支付业务。

(3) 交易的交叉性。非法网银交易账户之间大多存在多重关联性, 资金交易通过网银交易且交叉使用ATM、柜面现金或转账等业务产品, 上下游交易对手众多, 账户分工明显, 过渡账户主要通过吸收资金、快速转账或积累一定资金转款。

2. 风险管理措施

(1) 完善网银业务反洗钱风控体系。将反洗钱最新监管政策要求纳入银行内部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中, 建立起高效、系统化的内部反洗钱监控体系, 确保内控制度能覆盖网上银行所有的业务环节, 建立合理的机制保证各项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2) 加强对网银交易资金的监测。优化网银交易监测系统, 加强资金来源审核和用途管理, 采取合理措施了解网银交易资金来源, 使数据甄别分析高效化和准确化。充分利用影像系统改进网银交易记录和资料保存方式, 确保反洗钱合规人员能够方便调用历史电子交易信息, 以便可疑交易的甄别分析。

(3) 加强开户环节客户身份识别。加强对代理开立网银账户客户的身份识别, 对于无合理理由异地开户、批量开户、代理开户等异常开户行为密切关注, 切实采取有效强化的手段验证网银账户实际控制人。

(三) 私人银行业务

1. 潜在洗钱风险

(1) 交易的私密性。为满足高净值客户的需求, 银行通常会采取多种保护客户身份信息的方式, 掩饰客户的账户信息和资金交易信息, 如客户可通过私人银行的离岸业务在避税性群岛或离岸金融中心注册公司, 掩盖真实信息进行业务拓展及交易。

(2) 交易的复杂多样性。私人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性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种类丰富的金融产品、渠道多样的交易方式在客观上为洗钱活动提供了便利, 容易将洗钱活动融入到正常的金融交易中, 尤其是在洗钱活动的离析阶段容易被洗钱分子利用, 使非法所得经过多重金融交易后掩盖真实面目。

(3) 交易的利润性。私人银行客户均是具有强大资金实力的高净值客户, 为追求高额利润和回报, 客户经理对客户的尽职调查, 特别是客户大量资金的来源、合法性及账户实际控制人和交易实际收益人等信息, 不能做详尽的调查, 可能还会协助客户将非法资金用于投资。

2. 风险管理措施

(1) 强化客户接纳环节客户身份识别。私人银行部门在客户接纳环节, 获取客户的相关信息确定高净值客户的资金来源及合法性, 判断资金的实际控制人和交易的实际收益人;如果确定是高风险客户, 如资金来自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人士、政治公众人物等, 采取强化的客户尽职调查措施。

(2) 加强可疑交易报送环节资金监测。继续规范可疑交易报告工作流程, 建立私人银行资金监测指标和模型, 结合反洗钱资金监测和自身风险控制措施情况, 灵活设定风险评级指标, 加强监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充分发挥客户经理在反洗钱工作中的作用。客户经理对私人银行业务客户的身份背景、服务需要、投资偏好等方面有着较全面的了解, 要充分发挥客户经理在客户身份识别、资金监测、可疑交易分析方面的作用, 将反洗钱风控要求贯穿到客户经理日常工作中。

二、反洗钱风险防控政策建议

(一) 加强高风险业务产品风险评估

基于风险为本的反洗钱工作方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对自身产品业务潜在洗钱风险进行风险评估, 并根据风险大小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风险, 从而将主要精力运用于对高风险业务的识别和监控上。针对银行自助终端设备业务、网上银行和网络支付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等潜在洗钱风险较高的业务, 在产品设计环节充分关注潜在的洗钱风险, 对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

(二) 完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

针对自助终端设备、网上银行、网络支付等非面对面业务产品, 采取辨识度较高的面部识别等技术和其它辅助识别措施开展客户身份初次识别、持续识别和重新识别工作, 必要时对高风险客户进行电话回访或实地回访, 确保客户身份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保证账户开户人和使用人的一致性, 遏制账户的出租、出借或非法买卖等问题。

(三) 建立以合理怀疑为基础的可疑交易报告模式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自身产品业务, 按照风险可控原则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要结合反洗钱资金监测和自身风险控制措施情况, 形成一套能够充分体现银行业新业务特点及自身产品业务为特色的可疑交易报告标准, 研究建立可疑交易模式和监测分析系统, 在借助科技手段的同时, 加大人工分析甄别, 逐步实现以主观分析为主、客观指标为辅的可疑交易报告模式, 切实减少防御性报告, 提高可疑交易报告质量。

(四) 采用科技手段加强反洗钱资金监测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银行产品的创新, 网上银行及网络支付业务量不断增大,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适时完善反洗钱大额和可疑交易监测指标和系统,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各类交易数据进行分析, 并定期针对新产品、新业务设定和修改可疑交易监测模型、参数和指标, 并加大对客户各类交易信息的汇总和分析。

摘要:FATF新四十条明确金融机构以及特定非金融行业和职业采取适当的措施识别和评估其客户、国家或地域、产品、服务、交易或交割渠道等方面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 现主要从银行高风险产品业务角度分析洗钱风险, 并提出针对性的反洗钱风险防控建议。

关键词:高风险,业务,洗钱风险

参考文献

[1]李东荣.FATF建议与相关国际公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2.

[2]马经, 徐诺金.金融机构反洗钱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8.

[3]陈林.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J].南方金融, 2013 (11) .

论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与控制 篇8

一、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模型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基于业务风险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和基于信息技术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商业银行信息系统按业务划分, 主要业务模块包括柜面业务系统, ATM、POS、网上银行、电子商务支付和客服中心等, 其中柜面业务子系统包括:存取款、贷款、信用卡、中间业务、国际业务、结算、代收代付等。其商业银行的业务功能结构如图1。

以上可以看出, 基于业务风险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是针对业务流程的控制和业务的风险管理, 是信息系统在规划、研发、建设、运行、维护、监控及退出过程中由于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1]。

另一类是关于技术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这类模型建立在相关的信息安全标准之上, 主要考虑的是安全技术的实现架构和实现方式, 并以此来评估系统的技术风险。银行的安全架构是由物理设备安全、网络安全、交易安全和数据完整性安全等, 其中交易安全包括:密码技术、身份认证和安全交易技术。其层次结构如图2。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 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飞速发展, 随着银行业务的拓展, 各种中间业务等银行新型业务和金融产品的出现, 银行信息系统开始不同程度向外界开放, 对银行开放信息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强。加上各商业银行实行数据大集中, 将过去保存在基层的存贷款等业务数据集中到高层数据库存放, 导致单笔交易所跨越的网络环节越来越多, 银行信息系统对通信网络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电子金融服务的发展, 使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开放运行, 与公共网络连接, 暴露在公共网络具有各种威胁底下, 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商务支付等银行新业务, 在成为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点的同时, 导致银行信息系统的风险剧增。商业银行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进一步提高。

二、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方法

商业银行在面对实际的信息风险时, 需要建立定位于信息全面管理的风险评估模型。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 实现对信息系统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预警和控制, 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创新, 提高信息化水平, 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因此, 必须兼顾业务风险模型和技术风险模型的相关方法, 建立一种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识别模式, 用于发现系统自身内部控制机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 发现系统与外界环境交互中不正常和有害的行为, 找出系统的弱点和安全威胁的定性分析;必须建立一种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价模型, 用于在银行信息系统风险各要素之间建立风险评估, 计量风险的定量评价方法。

根据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模型, 其中基于业务风险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主要针对银行业务具体处理, 其风险识别是观察每一笔具体的业务数据, 也可以转化为银行资产的差错;其中基于信息技术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主要针对安全保障技术, 其风险识别是找出系统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据此, 可以推理出系统风险评估模型为: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由四个模块组成:业务差错识别模块负责找出每一笔已经发生的差错业务, 其方法是通过业务差错发现和资产调查寻找每一笔差错业务, 修正商业银行信息系统运行错误;威胁分析模块负责寻找技术安全威胁, 用安全扫描来找出安全漏洞, 用入侵检测来发现受到的侵犯;安全分析模块负责对系统设置的安全策略进行分析, 对系统内部运行的软件进行分析;系统安全评价模块在前面三个模块分析结论的基础上由银行风险因素诊断指标体系[2]得出系统安全评价量化指标。

该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的特点主要是:1.业务风险评估和技术风险评估同一量化构成信息系统的风险, 便于系统的横向比较;2.采用自动化的检测评价为主的方法, 对于硬件的风险和人为的风险, 可以加入人工评价修正, 有利于实时监控;3.系统简洁, 事前预防和事后发现相结合, 可行适用。

三、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风险评估, 可以进行风险计算, 计算出大致成本, 控制防范风险就是要采取行动, 并得到资金的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信息系统总体规划, 制定明确、持续的风险管理策略, 按照信息系统的敏感程度对各个集成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估, 并实施有效控制[1]。

在硬件方面控制风险,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选择满足安全要求的解决方案。在网络安全方面, 要将银行内部网络与银行外部网络隔离, 通过防火墙或者代理服务器连接。通过隔离连接容易实现数据检查, 减少系统暴露面, 发现问题系统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在银行信息系统建设上, 可以借鉴成熟的运行系统, 采用成熟的信息技术,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使用正版软件, 加强软件版本管理, 优先使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系统和相关金融产品, 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本机构信息化成果。[1]

在银行信息系统运行方面,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相关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等;明确与信息系统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 建立制约机制, 实行最小授权。[1]

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管理要坚持持续管理风险的理念, 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的存在是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持续管理就是要跟随环境的变化。建立持续管理策略, 就是在银行信息系统中, 不断地进行评估。不断地实施PDCA循环, 即计划 (Plan) 、实施 (Do) 、检测 (Check) 、改进 (Action) 四个进程。安全控制的境界不能放在不断纠正错误上, 应该放在预防上, 就是要不断检测, 不断发现不安全因素, 不断地改进, 使系统符合变化环境下安全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银监会313号文件, 2006.11.1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估 篇9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根据特定产品供应链上的交易情况和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将供应链中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并以供应链中企业经营交易所产生的物流和现金流作为授信风险的主要控制手段,为企业提供灵活、全面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将资金有效注入到供应链中的一种贸易融资业务模式。有调查数据表明,供应链金融是近年来商业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增长最快的领域。特别在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银行业信贷量大幅紧缩,然而供应链融资却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发展的态势。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包括两类: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与物流融资业务,前者是以企业在供应链的商品销售中产生的应收账款作为授信的主要还款来源和风险控制手段,综合风险较小;后者是银行通过与专业物流仓储公司合作,全程控制供应链中企业在采购、生产和销售各个经营环节所产生的物流来控制授信风险,从而为企业提供的各类贸易融资业务。本文主要针对物流融资类业务。考虑到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因素较多,对各准则很难提供精确判断,本文将群决策方法引入到供应链金融业务项目风险评价问题中,给出项目风险评价模型,可以为商业银行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有效控制风险提供参考。

2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在对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价过程中,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是重要的一步。本文根据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各相关主体的特点,在借鉴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从银行自身操作风险、物流企业监管风险、资金需求企业资信风险、质押物本身的风险、供应链运营风险等五个方面综合考虑,如表1所示。

通常情况下,评审人员在对评价体系指标进行估计和判断时,更愿意给出诸如“好”或“一般”等带有模糊性的语言评价,因此,这里引入三角模糊数将语言评价加以量化分析。

3 三角模糊数基本知识

4 模糊群决策方法及其运算过程

4.1 确定一级指标的权重向量

首先由来自商业银行和负责监管的物流企业的评审人员对评价体系中一级指标的重要性使用语言评价,并转换成模糊数表示。本文所用的转换原则,如表2所示。在具体问题中还可结合实际给出多种形式的三角模糊数具体转换关系。

用平均算子集成各评审人员的权重即可得到各一级评价指标的模糊权重:

其中,表示评审人员ei对各一级评价指标Ut的模糊权重分配。

根据(1)式,可以将各一级评价指标的模糊权重转化为相应的非模糊数价值量:

用下式对权重进行化一处理,得kt:

即可得到用确定数据描述的一级指标权重向量

4.2 确定各待评业务的评价值矩阵

每个评审人员ei(i=1,2…n)分别对m个项目pj(j=1,2…m)在各个一级评价指标Ut下的评价值一一使用语言评价,并转换为三角模糊数。各待评业务评价值模糊集成方法如下:

其中,表示各待评业务pj在一级评价指标Ut下的几何平均模糊评价值;表示评审人员ei在各一级评价指标Ut下对待评业务pj分配的评价值。

根据(1)式,可以将各评价值三角模糊数转化为相应的非模糊数价值量:

由此,可得到用确定数据描述的评价矩阵

4.3 各待评价业务的整体评价及排序

最后,计算待评业务的整体评价值,计算公式:

5 应用举例

某商业银行现有与不同物流企业合作的3个供应链金融业务,分别由行业内核心企业出面担保,其中质押监管的物品分别为铝锭、木质家具和某品牌手机。邀请4名评审人员对这3个待评项目风险大小进行评价。

评审人员给出了相应指标因素的权重与各项目评价值的语言评价分别见表3和表4。

参照表2分别将4位评审人员给出的语言评价转换成三角模糊数,并利用公式(2)—(4)计算出一级指标的权重向量kt,如表5所示。利用公式(5)—(6)计算出各待评业务一级指标对应的价值量矩阵qtj,如表6所示。

参考文献

[1]汤兵勇,王文杰,郑飞.现代模糊管理数学方法[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9.

[2]熊熊,马佳,等.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4):92-98.

[3]郑升,熊莎.物流金融服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2):47-49.

银行风险评估 篇10

宏观压力测试是一种前瞻性的工具,可以预估可能会发生的宏观经济冲击,帮助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更好地理解并提前判断经济冲击对自身银行体系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做出风险评估,提高本国或本金融机构抵御外部宏观经济冲击的能力。

压力测试指必须有一个严格且综合性的压力测试程序。一般而言,压力测试是用来衡量风险资产组合价值潜在的最大损失的方法,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中的风险管理部门的决策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压力测试的情景必须覆盖一系列的因素,这些因素有可能会给银行造成特别重大的损失。同时,压力测试应具有定性和定量的特征,定量标准应该识别银行所面临的压力情景,定性标准应侧重于评估银行吸收潜在巨大损失的资本能力。

宏观压力测试已成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金融机构使用宏观压力测试来测量金融危机等一系列的潜在脆弱性对于金融体系的影响,而这些脆弱性虽是异常但有可能会发生。宏观压力测试通常是金融机构内部模型的一种补充手段,风险价值(VaR)模型是这些内部模型的代表。标准的VaR模型已被认为在测量金融机构暴露于极端市场事件时的作用有限,例如:有些事件通常很难在计量模型里被测量到,但他们确实会在一个相对短暂的时间出现。巴塞尔II会议讨论银行内部模型的缺陷时,宏观压力测试已被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为了响应巴塞尔资本协议修正,如今发达国家要求金融机构年度财务报告加入压力测试分析,使股东及其他社会大众对该机构未来发展、前景及风险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以达到信息透明与公开化的原则。除了微观层面,宏观压力测试在公共部门的宏观审慎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以来,宏观审慎分析,或金融稳定,无论是在中央银行,监管当局、或是国际性组织和机构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除了一系列的宏观审慎指标的定期监测,我们有必要开发更多的定量工具,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金融稳定性分析。

本文旨在通过宏观压力测试来研究极端情境下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可能给银行带来的损失,由此可为监管当局和银行管理层提供参考,一旦发生危机时,可以测试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商业银行也可以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冲击的能力。

二、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各国出现的银行危机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证资料。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宏观经济因素对各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具有显著作用。Mc Kinnon(1994)认为当宏观经济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商业银行出于稳健性经营的角度出发,不会片面刻意去追求收益而忽视风险的现象。只有当物价、汇率、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变化较大,存在宏观经济运营不稳定的情况下,出于刺激经济的需求,政府采取或明或暗的担保措施,变相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导致商业银行采取激进的经营策略,从而产生风险。Froyland(2002)利用RIMINI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与宏观经济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设定经济变量,模拟经济冲击,对商业银行开展压力测试的实证研究。Pesola(2001)通过宏观压力测试,阐述宏观经济波动对于违约率的影响,由芬兰的数据可得违约率与国内生产总值成负向关系,与利率成正比。Vlieghe(2001)将英国银行贷款违约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国内生产总值、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得出宏观经济变量对于企业贷款违约率具有显著影响。Virolainen(2004)利用Wilson提出的模型,建立了银行信贷模型,揭示了加总的企业违约率和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相关性。国内也有许多对于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评估的实证研究。陈华和伍志文(2004)运用1978-2000年间的数据对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发现中国整个银行体系在1978-2000年间有11年是不稳定的,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田艳芬等(2011)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宏观经济因素对于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货币供给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负向冲击效应,投资因素对于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正向冲击效应。

宏观压力测试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也有诸多文献涉及到,最具有代表性的是Wilson(1997a,1997b)和Merton(1974)提出的模型框架,为日后学者们不断进行的模型拓展和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Wilson(1997a,1997b)通过各类宏观经济因素与企业违约率构建信贷风险模型,通过该模型模拟违约概率分布,得到资产组合的预期异常损失,再模拟出宏观经济波动冲击下的违约概率值。Merton(1974)在将一般宏观经济变量纳入模型的基础上,将商业银行股票价格变动情况和商业银行持有资产价格变化情况也纳入银行违约概率模型。国内外的学者运用上述模型框架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Boss(2002)建立宏观经济风险模型,通过宏观压力情景设定的方式,估计了加总的企业违约率对于澳大利亚银行业的影响。通过模型,可知工业产值、通胀率、股价、名义短期利率和原油价格对于企业违约率有显著性。国内学者对于宏观压力测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期。华晓龙(2009)通过Logit模型将贷款违约率转化为宏观经济综合指标,使用假设情景法进行宏观压力测试,定量分析了宏观经济波动对于中国银行体系违约率的影响。沈阳和冯望舒(2010)借鉴了Wilson所提出的压力测试模型,以银行不良贷款率为评估银行信用风险的指标,得出了宏观经济变量与银行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巴曙光和朱元倩(2010)分别从压力测试的定义、国际实践规范、执行流程等角度对已有的文献和监管部门的调查研究报告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了压力测试的优缺点,讨论了压力测试中的实际操作细节及对于数据缺乏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有效地实施压力测试。

各国银行业的宏观经济审慎分析对宏观压力测试越来越重视,其主要目的是当发生系统性风险时,监管机构可以有效识别金融机构体系内所暴露出的结构性缺点和整体风险状况。而国内对于银行宏观压力测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研究多为对于国外研究文献的综述和整理,还未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模型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以借鉴国外学者对压力测试的研究思路和宏观压力测试操作的指引流程为主,采用传统方法模拟宏观压力情境,通过模型得出稳定性指标期望值的点估计来评价银行体系稳定性。这类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有效地反映宏观经济变量冲击对于银行体系的影响,更难以评估哪些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对商业银行信贷违约率的冲击效应更为显著,从而不能得出宏观压力情境下银行贷款违约率的概率分布。因此,本文运用宏观压力测试法,将宏观经济波动因素整合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中,通过极端压力情景的构建,实证研究商业银行的信贷违约率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这对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三、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宏观压力测试是对于微观层面压力测试的有益补充,是在一定的假设情景之下,将加总的宏观经济冲击变量作为宏观因子,研究其在不利的宏观环境变化对于银行信用风险体系所产生的影响程度。

(一)模型构建

Wilson(1997a,1997b)提出的信用风险模型非常清晰地阐述了宏观经济因素和违约率之间的关系,该模型框架在日后研究宏观信贷风险的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Virolainen(2004)借鉴了Wilson的研究,对违约率和宏观经济因素进行建模,通过Logit模型将贷款违约率转化为中介指标Y,然后对宏观经济指标Y与宏观经济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情景假设条件下,通过将受冲击下的宏观经济因素代入模型,得出压力情境下的宏观经济指标Y,最后估计出违约率的值,由此便可得到资产组合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

本文借鉴Wilson(1997a,1997b)发表在Risk杂志上论文中阐述的模型框架,将宏观经济因素与银行贷款违约率通过中介指标Y进行关联。模型中宏观经济因素变量的选择将参考国外学者实证分析研究中的模型自变量,再结合中国经济数据统计的特点和信息披露等制约因素进行选取,从中选择适合本模型的自变量进行建模。

首先,部门j的违约率具有Logit函数形式:

其中,PDj,t是指在t时刻部门j中成员的违约率,yj,t是指具体部门的宏观经济指标(也称中介指标)。由式(1)可知,yj,t的值越大,则表示该部门正处于一个良好的经济状态和较低的违约率。

对式(1)做Logit变形可得:

其中,Xi,t(i=1,2,…,n)是一系列宏观经济变量(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利率等),βj是对j部门的回归系数,νj,t为随机误差项。每个部门可以单独估计一个方程,式(2)与(3)可视为某个具体部门平均违约率的模型。

其次,建模并估计出单个宏观经济变量变化的时间序列,并使用单变量自回归AR(n)(一般为2阶):

其中,ki是宏观经济因素相关的一系列自回归系数,εi,t为独立同分布的正态误差项。

(二)压力传导模型建设

压力传导模型建设是压力测试流程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按照压力传导的机理,压力传导模型可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类方法。所谓自下而上是指首先在局部和个体层面进行测试,然后将个体的测试结果汇总得出整体的结果。自上而下的测试是将所有测试对象组成一个整体,集中同时进行测试。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是:自下而上的方法可以捕捉风险的集中问题以及风险传染问题,但对于客户明细数据的历史长度要求较高,实际建模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操作性不强;而自上而下的方法只要求整个金融机构宏观层面的历史数据,比较适合总行层面开展测试,成本也相对较低,特别是在中国银行业的历史数据长度较短的环境下,但这种方法的不足是在整体层面进行的风险测试可能会掩盖个体的集中风险以及个体之间相互关联的风险。

本文测试采用“自上而下”方法,其核心内容是信用风险传导模型的建立,运用模型描述风险驱动因素与承压对象之间的风险传导和影响机制。压力测试将传导模型和压力情景模型构建成一个模型系统,形成反映违约率与各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

整个宏观压力测试的流程推导如下:将银行体系违约率的历史数据代入式(2),通过处理可得到中介指标Y的估计值,再把Y的估计值代入式(3),估计出宏观方程的系数(βj,0…βj,n),此方程便为宏观压力测试的基础。通过对于情景的设定,将假定的各相关宏观经济变量值代入估计出的式(3),即可得到压力情景下的Y值,记为Y',再将Y'回代入式(2),可得压力情景下的银行违约率。上述流程便为本文采用的压力传导模型。

(三)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描述

为了建立银行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实证关系,在被解释变量方面,选取了贷款违约率为评估银行体系的信用风险指标,主要表现为贷款人在银行申请贷款的违约风险,以不良贷款率为衡量指标,结合数据获得的难易度,以平均的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次级+可疑+损失)/贷款总额)来表示贷款违约率。选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和南京银行在2002年至2014年的季度信贷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上述样本选取的12家银行包涵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样本选取范围较为合理。

在解释变量方面,选取少数几个有关键作用的宏观经济变量使其更好地阐述压力测试。综合国外学者的研究以及我国实际情况,本文选取以下七个宏观经济变量作为解释变量: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CPI(消费者价格指数)、M2(广义货币供应量)、PPI(生产者价格指数)、LOANRATE(三-五年期贷款利率)、INVEST(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HOUSE(商品房地产价格指数),变量值选取2002年至2014年的季度数据,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原因是其作为每个生产部门利润的代表,可以反映还贷能力。选择贷款利率作为变量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利率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债务负担水平。

(四)实证研究

根据前文中的模型设定,首先将违约率PD通过Logit模型变换为中介指标Y,再将2002-2014年的宏观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与模型估计,利用Eviews7.0,我们对中介指标Y与各宏观经济变量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和各宏观经济变量向量自回归。据经验宏观经济冲击的滞后期往往为一年,因此本文引入中介指标Y的一阶滞后变量。根据多元回归方程的t检验值(5%的显著性水平),房地产价格指数(HOUSE)、固定资产投资价格(INVEST)和三-五年期长期贷款利率(LOANRATE)对于中介指标Y并不显著,因此剔除上述解释变量。在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后,剩余解释变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广义货币供应量(M2)这四个解释变量对于中介指标Y非常显著。在数据的平稳性处理方面,我们进行带有时间趋势和截距趋势的ADF单位根检验,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得知中介指标Y与GDP、CPI、PPI和M2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结果如表1。

由表1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关于中介指标Y与各宏观经济变量的多元回归结果。

(五)宏观压力情境的设定

选择情境分析作为执行压力测试的方法。针对模型所选取的宏观经济变量,设定压力情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都大幅下跌。

假定经济周期处于衰退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消费者价格指数都呈现出大幅下跌,预示着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较为萧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下降意味着企业平均盈利能力较差,不良贷款率也随之上升;消费者价格指数下降加重了债务负担,使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导致银行出现大量不良资产。

根据历史数据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对于银行体系遇到极端情境进行预测,建立未来三期的简单ARMA模型预测,作为参考基准情境。

1.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的压力情景设定。根据表1中模型关于GDP的自回归方程:

由式(5)可预测在未来三期国内生产总值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可以设定未来三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降至6%、4%、2%三种情境。

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压力情境设定。根据表1中模型的估计结果,可得出CPI的自回归方程为:

将历史数据代入式(7),得到CPI在未来三期内呈现通货紧缩的趋势。所以设定未来三期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分别降至-1%、-3%、-5%。

3. 压力情境的设定。现压力源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利用最小二乘法,将GDP与其他解释变量CPI、PPI和M2逐一回归,若GDP的系数显著(t检验显著),则表示GDP的解释性良好,且GDP与解释变量存在线性关系,然后根据压力源GDP的取值代入回归方程,可得各个解释变量的取值(估计值),将所有估计值代入宏观经济方程得到Y值,通过Logit模型再转换得到违约概率的点估计值。

4. 压力情境中各宏观经济因素变量值。在GDP大幅下降的压力情境下,GDP对于CPI、PPI、M2有较强的解释能力,根据t统计检验值和模型的拟合优度等检验值,通过解释变量的增加与剔除对模型进行反复调试,从中选出最适合模型的解释变量。最终确定宏观经济变量对于GDP的回归模型如下:

利用式(8)-(10)对GDP相应取值下的CPI、PPI和M2的值进行估计。压力情境下各宏观经济变量的估计结果如表2。

在CPI大幅下降的压力情境设定下,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通过估计发现CPI对GDP、PPI、M2都有较强的解释能力,根据CPI的系数统计性显著性的检验,最终确定的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关于CPI的回归模型如下:

利用式(11)至式(13)对CPI相应取值下的GDP、PPI和M2的值进行估计。压力情境下各宏观经济变量的估计结果如表3。

5. 宏观压力测试的执行及结果分析。本文将历史数据代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作为宏观压力测试的信贷模型,然后构建银行体系抵御风险的极端情境,通过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和Logit模型就可以算出压力情境下的违约概率的点估计。由表1的回归结果可得到式(14):

将表2和表3中的各组值分别代入估计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式(14)中,压力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在经济周期处于衰退的情况下,两种压力情境导致中国银行体系的信贷风险明显增加,从模型估计出的违约率都有着不同幅度的增长。由表4中宏观压力测试执行结果可知,在同等波动幅度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比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对银行系统贷款违约率的影响更大。这充分说明在经济下行的压力情境下,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对于银行体系信贷违约率的冲击效应非常显著。

四、结论与建议

以上实证显示,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对于银行信用风险具有显著影响,从模型可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较为显著。在经济周期处于衰退期,构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大幅下降的压力情景,可以得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对于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最大。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将更为巨大,因此需要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体系。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相关建议规范,我国应进一步推动中国商业银行自觉运用压力测试的方法来防范自身的风险,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在本次压力测试中,宏观经济变动对商业银行违约率影响的程度非常大。这表明,当宏观经济处于下行时,银行应结合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判断提出应对措施,包括:调整总体信贷资产质量目标、调整信贷投放的增长规划、改善资本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和调整经济资本置信区间等。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银行体系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面临假设的宏观经济冲击时,化解风险的能力尚显不足。我国银行业应吸取过往经验教训,防患于未然,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

上一篇:高中音乐教学法下一篇:六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