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编故事

2024-06-01

创编故事(精选十篇)

创编故事 篇1

一、即兴创编故事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这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兴趣表现为对学习内容产生努力和爱好的一种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愉悦的体验紧紧相连,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并因此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学习的动力,引发其对事物的探索和思考,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所以,它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而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为了更好地指引他们的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过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投其所好地借用小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教学。

例如,教师在讲授“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可以即兴借用小朋友喜欢的《西游记》里的人物形象来创编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路上,有一天他们口渴难忍。孙悟空派猪八戒去找水喝,八戒极不情愿但又不敢反抗,还是慢吞吞地去找水。他走到一片西瓜地,看到满地的西瓜,高兴极了,连忙砸碎一个,囫囵吞枣地吃下去了。他心满意足地又摘了一个大西瓜抱回去给师父他们吃。等他满头大汗抱回去后,他又饿了。所以,孙悟空分西瓜时,他要求给他多分点,因为他的功劳大。孙悟空说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四分之一; 猪八戒不同意了,他把头摆得像拨浪鼓: “不行,不行,西瓜是我辛辛苦苦抱回来的,我要多分点,我要六分之一。”孙悟空偷偷捂嘴笑个不停,沙和尚说: “二师兄,六分之一没有四分之一多。”猪八戒不相信:“六比四大,自然六分之一也比四分之一大。”

故事讲到这里,老师可以紧接着导入新内容: “同学们,你们说猪八戒说得对吗? 到底他说得对不对呢,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来比较下分数的大小吧! ”通过这个小故事,就把比较抽象的分数大小的问题变得具体化了,学生们也极为感兴趣地想知道答案,教师接下去的讲授就变得顺畅了。

二、即兴创编故事可以化难为易,便于学生快速感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浅显易懂的故事可以把深奥难懂的数学原理转变成生活中的小道理,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还能使其快速直观地吸收数学知识,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师要讲授“测量土地面积单位”中的“公顷”单位时,小学生在脑海里往往无法形成直观的感受。教师不妨根据小朋友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创编个这样的故事:

端午节到了,慢羊羊村长要求羊羊们把青青大草原的面积测量一下。羊羊们都积极地拿着各自准备的工具去测量。美羊羊拿着长竹竿,沸羊羊拿着长绳子,懒羊羊拿着长尺子……他们在青青大草原里跑来跑去,忙活得不亦乐乎。等他们回到家里,却发现喜羊羊在睡大觉,他们气坏了,跑到村长那儿告状: “村长,我们都在辛辛苦苦干活儿,才测了一小块草皮。喜羊羊却睡大觉。”村长很纳闷,责问喜羊羊为什么不去测量。喜羊羊说他早就测完了。大伙儿都不相信,因为大家都没看见喜羊羊拿工具去测。喜羊羊说: “我们住的羊房面积基本都是10平方米一间,我们总共有十间羊房,就是0. 01公顷。青青大草原大约有20个十间羊房的面积,那就是0. 2公顷。所以,我不用拿工具去测量,就可以估算出青青大草原的面积啊。”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们就可以借助动画片的青青大草原意象来感知“公顷”单位的大小,进而可以去理解、感知更大的“平方千米”单位。

三、即兴创编故事可以化枯燥为生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课堂里总是符号、数 字、公式、规则和程序的组合,缺乏生动形象化的东西,这样数学教学就显得比较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也相对沉闷单调。如果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偶尔设计些故事,就可以带领小学生进入另一种学习氛围中,也就及时扭转了沉闷的局面,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教师的讲授和知识的灌输也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授“元角分单位换算”时,如果利用公式类的方法来让学生强行记忆,教学效果不太明显。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购物交易情境来即兴创编一些生活故事。如: 小明的妈妈去菜市场买菜,买白菜要花两元三角,小明妈妈带的零钱全是一角、五角的硬币,那她应该怎么付钱给卖菜的伯伯,让这个伯伯不用找钱?

又如,教师要讲授“除法中的余数”时,为了避免单调枯燥地列算式练习,可以创编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借用《熊出没》中的卡通形象来讲个新故事:

有一天,熊二过生日,熊大和熊二邀请了许多小动物们来作客。他们拿出又大又红的苹果来招待客人。熊二准备把苹果平均分给小动物们吃。他一个一个地数苹果,数了半天才数出苹果有50个。接着他又数到来的客人,加上他和熊大一共有7个。熊二想怎么分呢? 他只好在地上比划,悄悄算了算。最后,熊二说: “为了感谢大家的光临,我特意给大家发放甜脆的大苹果。”他憨厚大方地说: “你们每人吃7个苹果吧,我就吃剩下的那1个! ”小动物们很钦佩熊二的慷慨大方,就各自领7个苹果去吃了。熊大最后去领苹果时,才发现熊二的狡猾,你们猜熊二能吃几个苹果?

可能有的教师会认为在课堂内即兴创编故事有一定的难度,把即将要讲授的数学知识用一种带有情节性的故事贯穿起来,确实需要调动教师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但是,只要数学老师掌握一定的创编规律和技巧就能够驾轻就熟地创编故事。

( 1) 要掌握故事的六要素: 人物、地点、时间、开头、发展情节、结局。

( 2) 要积累大量的儿童故事或儿童动画片的素材。包括儿童感兴趣的卡通形象、经典故事情节等。

( 3) 还要有联系数学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故事的编排要与所讲授的数学知识合理巧妙地串联在一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

( 4) 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讲故事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就得在语气、语调上讲究抑扬顿挫,声音亲和明亮。

此外,如果教师还能辅以恰当的表情、动作等,就能让课堂中的讲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在数学课堂里再也不会惧怕,久而久之还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正面影响,他们也会爱上讲故事的。

即兴创编教学是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的产物,是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更是符合学生天性的教学。

创编童话故事 篇2

作者:天津市蓟州区第二小学四一班 李梦哲

指导教师:王玉香

嫦娥姐姐在月亮上孤独地生活了许多年,只有那小白兔日夜的陪伴着她。自从人中国宇宙飞船登陆月球以后,宇航员多次到月球上去看望她,并给她讲了许多地球上的生活情况。嫦娥姐姐听了以后特别想念自己的家乡 ——地球上的中国。

一年春天,嫦娥姐姐坐在月亮上遥望地球时,看到中国的神舟十号宇宙飞船正在太空中遨游。当宇宙飞船途经月亮空间站时,嫦娥姐姐央求聂海胜将军把她带回到地球上。于是,嫦娥姐姐就坐着神州十号宇宙飞船和宇航员一起在中华大地上平稳着陆了。

嫦娥姐姐看到中华大地到处一片繁华的景象,她再也不想回到那寒冷的月球上去了。嫦娥姐姐游遍中国山山水水,最后她天津蓟州的美丽风景迷住了。嫦娥姐姐决定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永远的生活下去。

为了更好的生活,嫦娥姐姐想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养活自己。她首先看到一家超市门外张贴的招聘广告。仔细一看招聘内容,原来超市准备招聘一个业务经理,但是要求应聘人员必须能熟练的使用电脑。嫦娥看了以后心凉了半截,因为她从来没有见过计算机,她只好走了。

嫦娥姐姐又来到了一所学校,因为她听说这里正在招聘音乐老师。嫦娥姐姐想:我能歌善舞正好可以胜任啊!于是,嫦娥姐姐参加了应聘考试。可音乐老师的考试不仅是唱歌跳舞,还要考核弹钢琴,演奏乐器。这可把嫦娥姐姐给难住了,她又失败了。

嫦娥姐姐垂头丧气地走在大街上,她想:难道整个大蓟州就没有一个适合我的工作吗?正在嫦娥姐姐愁眉不展的时候,她走到了交警大队的门外。她看见门上贴着一则《招聘启示》——马路交通指导员。嫦娥姐姐觉得自己还可以再试一下。经过面试和短期的培训以后,嫦娥姐姐被安排到中昌路上指挥交通。

利用创编故事解决教材难题 篇3

一、利用创编故事解决词汇量大的问题

词汇教学需要有多维性、联系性、层次性、直观性、复现性、发展性的特点,教师需要深挖教材,整合教学资源。

如《开心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Vocabulary这一板块出现了八个单词:hungry, grandmother, short, ruler, thirsty, grandfather, tall, stapler.而Conversation板块里没有提及相关的单词,只在Target板块里出现了“Are you hungry? Yes, I am.” “Who’s she? She’s my grandmother.” “What’s that? It’s a stapler.”三个句型。如果教师只套用这些句型机械操练这八个词,那只能是基本完成其交际功能,而要确定其词义和用法,必须要有具体的情景和语境。

我根据单词的配图,设计了故事“Lee and Jet”. One day Jet is very hungry. His grandmother gives him a magic chicken. He becomes very tall. His friend Lee is very thirsty. Her grandfather gives her a magic coke. She becomes very short. Oh, who can help them? A magic ruler and a stapler. How can they help them?

我借用卡片、黑板简笔画,及夸张的神态表情、肢体语言让学生理解故事。在接下来“How can they help them”这个绣球的抛出下,学生提出了千奇百怪的答案。在复述故事的时候,我发现故事看似简短,可是毕竟有些单词学生没有学过,复述不容易,于是空出操练的时间给学生。在这个过程里,一个女生这样把故事简化为易懂能说的句子:“Jet is hungry. Grandma gives Jet a chicken. Jet is tall. Lee is thirsty. Grandma gives Lee a coke. Lee is short. A ruler and a stapler help them...”当即获得了学生的一致认同。

二、利用创编故事解决句式单一、操作枯燥的问题

《开》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为“Can I have a balloon?”,Vocabulary板块出现八个独立的动词:go, have, buy, call, use, borrow, watch, listen.教材没有足够的信息补充,而且给出的目标句型单一,教师如就地取材操练就显得机械枯燥,学生兴趣不大。“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八个动词必须搭配出学生感兴趣的动词词组,又能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做到有生活性、趣味性、重复性及教育性,让学生在情景语境中体会词汇的交际性及功能性,获得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我抽取了call, use, watch, listen,have等5个单词组成短语,配合Target板块里的目标句型“Can I have...? Sure. Here you are./ No, sorry.”创编了小故事“Naughty David”.

David is a naughty(调皮) boy. He always makes a trouble. One Sunday morning, he sees a mobile phone■on the table.

He asks mum:“Can I use your mobile phone to call my friend?”

Mum:“Yes, please!”

But David uses the phone to play games.

Mum is angry■: “No, David!”

David is sad!■He asks mum:“Can I watch TV?”

Mum:“No, sorry!”

David is sad!■He asks mum:“Can I listen to music?”

Mum:“No, sorry!”

David is very sad!■He is hungry.

He asks mum:“Can I have an ice cream cone?”

Mum:“No, sorry! But you can have a cake!”

David is very happy!■“Thank you! Mum!”

我首先通过Free Talk环节引出主人公David及相关的动作词组(把简笔画或者图片展示在黑板上),配合生动夸张的肢体语言及神情,完整地讲述了一次。第一次表演后,学生已经对“No, sorry!”非常熟悉了。在第二次分角色表演时,我特意让学生先做妈妈,生气地说出“No, sorry!”第三次我和学生交换角色,让学生表演David,体会David犯了错后,使用目标句型“Can I...?”可怜兮兮地向妈妈祈求的心情。

创编这个故事的灵感来自于得过凯迪克大奖的绘本《大卫,不可以》(David, no!)故事中的David非常贪玩调皮,总惹出麻烦。我借这个思路创编出了另外一个适合四年级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David,学生在故事里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因此很快就能在小组内表演了。最后,学生领会了其中的道理:“David is naughty, but his mum still loves him very much!”该课的课后作业,我让学生根据这个故事的模式与思路,自由改编故事或者表演故事,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小组合作意识与团队合作的精神,成功地达到了新课标的人文素养要求。

三、总结与思考

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通过实践,我认为利用创编故事来帮助教学的确受益良多。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所带的四年级学生不仅在英语词汇量上大大增加,听说表达能力显著提高,还能自己编写简单的小故事,并在本次期末区里统一抽考中获得平均分第一的好成绩。

创编故事贵在坚持。创编故事无疑会加重教师的备课工作量,教师能否坚持是很重要的。诚然,有教师认为解决教材难的问题也可以不用创编故事的方式,但教学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我刚开始实践时也差点打了退堂鼓,但还是被学生期盼的眼神打败了。坚持下来,学生英语基本功扎实。

创编故事,教师必须有足够素材。肚子里有墨,无论教材有多难,教师只要信手拈来,就可以创编出很多精彩的故事。这需要教师平时注意多收集。我收集了中外绘本故事和童话故事不下一百本,经典的外文绘本能提供很多地道的语言及表达方式。

创编故事必须遵守几个原则:与教学内容有相关性,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为教材服务;故事内容能照顾全体,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采取从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呈现方式;内容尽量做到有简洁性、趣味性、重复性、教育性及可预测性。

在利用创编故事教学时,除了让学生口头复述故事、表演故事,我还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复述或改编故事,并写在作业本上。这样的作业确实挖掘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更加激励了优秀生一显身手的学习劲头,但后进生会感到有难度。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创编故事帮助教学时,如何结合教材与故事内容布置合理的作业,做到既能巩固故事内容、提高笔头能力,又能照顾全体学生。

创编故事 篇4

到北京进行广播操终审的日子里, 我努力不去想家里的事情, 努力做好广播操的各项工作, 却总是情不自禁, 然而一直没有爱人的消息, 只知道他已经到了四川, 我和大连大学的丁辉老师住在一个房间, 只要一打开电视看到救灾的画面, 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她怕我有负担, 一个劲地开导我, 当时所有电视台几乎都是关于抗震救灾的消息, 丁老师干脆把电视的插线给拔了, 怕我担心。16日一早, 终于在电话里再一次听到了爱人的声音, 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在接下来广播操终审的时间里, 我终于微笑着站在评委面前。值得高兴的是, 我们创编的《七彩阳光》在我和丁老师做了两次示范, 学生做了两次示范后, 只作了一个动作的小改动, 专家们没有提出更多的异议, 顺利地通过了。我和丁老师高兴地拥抱在一起, 我在心里向还在抗震现场的爱人高呼:我们也成功了, 我们创编的广播操终于可以让全国的小学生每一天在操场上, 在阳光下, 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 尽情享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乐趣!

其实, 每一位创编老师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都发生了很多难以解决却都极力克服的故事, 我的故事或许只是其中最为普通的一例。如今, 我们的广播体操已与大家见面了, 我的爱人也安全回到了家中, 阳光总在风雨后, 磨难让大家更加珍惜今日的幸福, 祝愿每一位老师与同学们在体育的引领下, 都能健健康康。

故事创编怎么写 篇5

可是有一天,它们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小兔就出去了。不一会儿,天空中下起了倾盆大雨,小兔没有带伞,但是它也不想回去,于是就躲在大树底下。

小鸡看到下雨了,小兔还没回来,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它拿着雨伞急匆匆地找小兔,终于在大树下找到了小兔。小兔看到浑身湿透的小鸡,感动得热泪盈眶,对小鸡说:“对不起,我不应该这么任性。”小鸡笑着说:“没关系,我也不应该和你吵架。”

探讨幼儿创编故事教育中的提问艺术 篇6

故事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故事教学中,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科学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启发想象思维,引导操作实践,促进幼儿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存在一些误区,使师幼之间缺乏互动、交流,使故事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作用,它影响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及听故事的新奇感与敏锐感。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在提问上存在以下误区:

一是提问目的片面化。很多教师的提问常局限于活动内容本身,往往只是为了诱导幼儿说出内容。在故事活动中,很多教师在活动一开始就直入故事内容,问幼儿“这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等等,而较少跳出故事的具体内容关注借助作品可以实现的多元价值,如激发幼儿自身的经验,体验故事情节的精妙等。

二是提问的内容缺乏条理。教师的提问能引导幼儿的思维,如果教师的提问缺乏条理,幼儿的思维也会陷入混乱。如在故事《小猫找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出示小猫图片后问幼儿:“这是谁?它长得怎么样”,接着开始讲述故事,讲完之后又问“猫妈妈送小猫到了幼儿园,小猫是怎么说的?接着它看到皮球是怎么做的?小猫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班的?”类似的提问,教师事先没有精心设计与编排,问题之间也缺乏层次感,条理混乱,会对幼儿正确思维带来干扰,导致幼儿不知如何进行表达。

三是给幼儿思考时间少,急于追求正确答案。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往往在心里已经有一个自认为满意的标准答案,活动中总期望提问后立刻有“聪明”的幼儿能够一语命中。若是遇到答非所问、不切题或者一时没人回答等情况时,教师要么打断或阻碍幼儿思考,批评幼儿不认真听,要么迫不及待地给出正确答案,草草结束这一问题。

以上误区显示了在故事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还模糊不清,没有经过精心准备。其实,教师的提问不仅是一种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掌握了一些设置问题的技巧,我们的活动才会变得更加生动和精彩。笔者认为,教师要从细节入手,关注教学中的提问策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显现不同的促进作用。

一、 层次性提问,有助于孩子了解中心意思

提问的层次性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幼儿已有的知识、能力,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孩子们再回答出问题之后,对故事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也就自然了解了。

例如,在根据儿歌改编的故事《小狗抬花轿》中,第一段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几只小狗抬花轿?(2)谁在抬轿子呢?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幼儿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并将注意力转到角色身上。第二段设计了三个问题:(1)小狗出了什么事情? 猜一猜它为什么会摔跤?(2)老虎怎么样对待小狗的?(3)你生不生气?通过上述问题,发散幼儿的想象力,并引发幼儿同情弱小、团结友爱的情感。第三段设计了三个问题:(1)你能帮小狗想想办法对付老虎吗?(2)小狗想了什么办法?好不好?(3)你觉得老虎以后应该怎么做?通过这几个问题,让幼儿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不能欺负弱小,并能设身处地地理解角色心情,达到情感共鸣。

二、假想式提问,有助于孩子理解人物心理

故事中有很多真、善、美或假、恶、丑的形象,为了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这些形象,有时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幼儿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及其心理过程 如在学习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时,我问幼儿:“如果你是小柳树,你会怎么做呢?你面对结满枣子的小枣树时心里会怎么想?”这种角色体验,让幼儿一下子想到了自己,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故事里角色的心理特征。

又如我在大班故事《小猪的白房子》的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小动物的想法,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小鸡小羊们愿意在没有树没有花的地方玩吗?如果你是小动物们,你愿意住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玩?你想对小猪说些什么?绝大多数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来做出回答。

三、开放式提问,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语言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多设计一些能引发幼儿积极思维的开放性提问,使问题的答案多元化,教师可以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维想象。这种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幼儿摆脱作品原有的情节束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问题。尽量避免答案单一的选择性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问题往往限制了幼儿探索答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只能随着教师的思路被动地接受知识。

如学习《三只蝴蝶》这个经典的儿童故事时。活动中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如果雨不停得下,他们该怎么办?”部分幼儿回答:“可以分开在花朵下躲雨。”我又问:“除了在花朵下躲雨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幼儿回答:“可以在叶子下躲雨,在亭子里躲雨,飞到房子里躲雨……”,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孩子们的思维变得更丰富了。

四、紧追式提问,让孩子学会表达

在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孩子的回答往往是出人意料的,这会使我们青年教师很着急,尤其是在集体活动中,有的教师会临时乱了阵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干脆视而不见,有的模糊应答,有的灵机一动,请听下回分解。其实针对孩子可能千变万化的地回答,我们只需要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有效追问让孩子把行为背后的思考表达清楚。

如:在故事《梧桐树送信》中,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梧桐树还会给谁送信呢?”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想我妈妈了。”通常我们会想:“怎么是不着边际的回答?” 这时我进行了追问:“哦,你是不是想请梧桐树给妈妈送信?”“嗯,我想的。我还想请它带我去,它可以在天上飞”,“噢,你还给梧桐树一个新本领呢。”这是我在发现孩子表述不明确时,进行的追问,帮助幼儿梳理、归纳出自己要表达的想法,让答案慢慢地浮出水面。利用他的回答我又追问:“梧桐树还会用什么更快的方法给谁送信?会写什么呢?”孩子就会受暗示,找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或经历过的来回答:“还会打电话给宝宝,让他赶紧穿棉袄”“还会开汽车找小狗快开空调躲起来……”

五、互动式提问,让孩子在讨论中发展表达能力

这种问题主要是根据故事中事物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设问,可以引发孩子们的积极讨论,使孩子从事物的不同侧面去了解事物,开阔思路,形成多种答案,并在一定程度上增添活动的情趣,激活孩子们的情感与思维,使孩子愿意说,有机会说,只有这样才能加强生生互动,使活动气氛更加积极、和谐!

如在《三个和尚》的教学活动中, 针对“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情况, 我引导孩子讨论:“如果你是这三个和尚中的一个,你怎么让大家有水喝呢?”孩子们想出了种种办法:“我把水引到山上来,成自来水。”“排小小值日生。”“装滑轮吊上来……”在讨论中孩子们争先恐后,你一言我一语,想出了好多办法, 也在向同伴说明自己想法的同时发展了表达能力。

创编故事 篇7

作为学前教育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幼儿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 会直接影响幼儿语言能否健康开展, 也直接影响幼儿各方面能力能否稳健发展。因此,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必须高度重视语言教学, 让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 能从容面对幼儿这个特殊对象, 能应对幼教这份艰巨而有意义的工作。

笔者结合日常口语教学课实践, 以创编故事教学为突破点, 根据学生特点, 采取恰当的方法, 培养该专业学生创编儿童故事能力的技巧, 进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且看且析, 中职学生语言能力的现状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 笔者发现基础薄弱、自信缺乏、创造力匮乏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也包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他们普通话发音不够准确、不够流利, 偶尔夹杂地方方言;他们在公开表达个人意愿及见解时, 总有些词不达意之处, 也不能充分理解他人语言;他们的文学阅读量和信息采集量不够, 词汇量不充沛, 语言不够精彩;他们在日常训练中, 也经常出现忘词、结巴等情况。这些都对他们即将面临的工作岗位造成一定困扰。

二、知己知彼, 把握儿童故事的文体特点

一篇好的故事, 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 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 还能为幼儿的行为、品德提供榜样。若要创编完整的幼儿故事, 我们就必须了解, 并把握儿童故事的文体特点。

(一) 思想内容上, 具有生动的情节

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情节, 是儿童故事的主要特点之一。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无趣味的故事情节很难把他们带进作品的情境中去, 因此, 儿童故事要有曲折动人的情节, 要有悬念、有波澜, 这样才能吸引和牵动孩子们的心。比如《胆小先生》里的胆小先生居然被一群小老鼠恫吓, 不敢反抗, 而逐渐被它们剥夺了房子、食物等, 直到最后胆小先生的奋起抵挡, 让孩子们的情绪从同情到痛快叫好。比如《雪孩子》里的小白兔和雪人小伙伴的愉快嬉闹, 到后来雪孩子不顾个人安危, 拯救了小白兔, 最后化为一摊水, 变成了一朵云, 其情节让孩子笑、哭又欣慰, 酣畅淋漓。

(二) 表达方式上, 具有优美的语言

优美动听的故事语言, 是丰富孩子的词汇量、提高文学表达能力、开启孩子心灵的窗户的最佳途径之一。“寒冷的冬天到来了, 北风呼呼地吹着, 雪花纷纷飘落。光秃秃的小桃树冻得瑟瑟发抖, 它盼望着寒冬快点过去, 温暖的春天快点到来。” (《桃树和蜡梅》) “我们一起安静地坐着, 默默遥望着蓝色的地球。” (《五只小兔子的远方》) “生活就是这样, 许多光怪陆离、缤纷绚烂的东西其实并不好用, 有的还会成为我们迷途的诱惑和前行的羁绊……” (《狮子和鹿》) 无数的妙字、美词、佳句, 总会盘旋在孩子们的脑海中, 从而激发幼儿思想和言语智慧的火花。或立竿见影, 或细水长流, 在未来的某一日, 孩子们会将聆听的故事语言斑斓展现于其思维和行为中。

(三) 表现形式上, 具有活泼的形象

儿童故事里塑造的形象, 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物, 具有多元化、个性化和儿童化。在孩子心里, 存在的就是有生命的, 有思想的, 可交流分享的。比如, 小兔子是乖巧懂事的, 狐狸是狡猾奸诈的, 狗熊是憨厚敦实的, 小老鼠是机灵贪嘴的;再比如, 月亮可以是顽皮的, 汽车可以是勇敢的, 稻草人可以是爱捣蛋的。多视角、多性格的形象塑造, 负载了丰富的审美信息, 不再是单一的、机械的、教条的, 让儿童接受和欣赏。

三、实战实操, 培养儿童故事的创编技巧

情节合理、角色分明、语言流畅、主题明确, 笔者认为这是儿童故事创编的四大基本要求及要素。如今,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经过三年学习之后, 会参加专业高考, 其中口语测试分值最高, 达80分。考生需在30秒内, 抽签三个词汇 (含形容词、名词、动词、拟声词等) , 快速思考, 创编成文。其要求之高、思辨之快, 让无数考生闻之色变。那么如何在实际操练中, 培养学生创编出符合这四大要求的儿童故事呢?

(一) 勤读课外故事, 善于积累素材储备

积累素材储备, 对创编故事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选择一些课外儿童故事阅读, 反复揣摩、领悟、消化, 将他人之语言幻化为自己的囊中物, 内化为自己的故事思维。有了这种积累, 学生才会“为有源头活水来”, 才会在今后的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

(二) 巧构故事框架, 锻炼学生创造力和思维力

以生活为源泉, 以意旨为轴心, 写作的任何细节, 审题立意, 布局谋篇, 尚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更何况富有趣味性、开放性的幼儿故事, 就越发需要运用这两种方法。

想象和联想, 两者都是创作的翅膀, 缺一不可。譬如, 斯凯瑞金色童年系列中, 面包师哈尼能做出会说话的面包, 奇怪的万能修先生什么都会修就是修不好儿子的奶瓶, 有趣的牙刷车、南瓜车、香蕉车、面包圈车, 毛美丽警官追捕糊涂老黑等。妙趣横生的故事构思, 涵盖了极大的信息, 令读者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 开拓了思维。

新时代的儿童故事, 不再拘泥、死板, 而需用神奇的构思框架, 激起孩子的阅读欲望, 给予孩子以天马行空的思维空间。我们学生要解放天性, 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 构思幼儿爱看爱听、与众不同的故事框架。

(三) 活用表情态势, 增强故事生动性和趣味性

讲故事时, 不要只是一味地读故事, 要带上表情, 或害怕, 或惊喜, 或难过, 或谄媚等;要有语气语调的层次感、变换感, 以表现情绪波动, 个别重点词语需着重读, 偶遇情节变化或人物心理及性格转变, 皆应生动体现, 如“惊恐, 倒吸一口气”“抽泣起来”“支支吾吾”等;要配合肢体语言, 以增添讲述之真实感和立体感, “摇晃着脑袋, 东瞧瞧西看看, 然后皱着眉头”“苦苦地哀求”“小兔子把手臂张开, 开得不能再开”等。

讲故事, 在某种程度上, 也可以说是“演故事”。活用、活演, 符合语情语境的儿童化的语气和表情、动作, 紧扣故事情节变化, 必然能增强感染力, 其效果事半功倍。只有先“会”讲, 才能在“会”上再“创”。

(四) 多用实操演练, 提高学生自信心和表现力

创编故事的能力, 并非天生而来, 自然需要一番磨炼、苦练。“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教师需给学生多创造机会, 反复演练, 单对单练习, 单对众练习, 甚至可以采用“镜子学习法”。这样, 学生的怯场心理先克服了, 慢慢地自信心足了, 其表现力也就呼之欲出了。

总之, 我们只要依循儿童天真、好奇、富于想象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 根据中职学生现状, 跳出传统教学, 有针对性开展教学,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 张开想象的翅膀, 打开思维的通道, 他们创编故事的能力技巧一定能提高。

摘要:幼儿教学中的故事创编越来越受重视。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创编儿童故事的能力, 方能适应教育形势发展。那么如何培养该专业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是学前专业口语教师的责任和挑战。本文从现状分析、文体把握、技巧培养三方面加以阐述和总结。

创编水果儿歌 篇8

设计理念:

我的家乡上虞不仅风景优美, 而且物产丰富。走进上虞, 游客就会发现, 这里几乎每月都有瓜果成熟:2月虞南草莓分外俏, 4月下管樱桃迎春来, 5月丁宅桑葚惹人爱, 6月二都杨梅酸甜鲜, 7月盖北葡萄满园香, 8月谢塘黄花梨压枝弯, 9月章镇猕猴桃采摘忙, 10月长塘柿子串串红, 11月岭南板栗满山野……“四季仙果之旅”使家乡荣膺了浙江省十大生态旅游名城称号。在我们家乡, 不仅一年四季都有鲜果, 而且从南至北, 大部分乡村中都有, 近年来, 品种越来越多, 品质越来越高。引导低年级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 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情绪记忆, 从而提升智力, 增加审美情趣。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应当使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在大自然中得到发展, 使他们能够同时看到、听到、感到和思考。

教学目标:

1援在看看品品玩玩中抓住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的特点, 说说家乡的四季鲜果。

2.模仿例子, 为家乡的四季鲜果创编儿歌, 并在音乐声中开心地诵读。

3援激发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猕猴桃。

学生:利用双休日等空余时间去果园走走看看, 了解家乡的一种或几种鲜果。

教学流程:

一、课前猜谜游戏

1. 谜语大擂台。 (各猜一种水果)

淤个子圆又圆, 剥开像小船, 小船开呀开, 开到我嘴边。 (橘子)

于天当被, 地当床, 个个爱穿绿衣裳, 一个一个甜又香。 (西瓜)

盂海南岛, 美如画, 有个娃娃树上挂。硬硬的壳, 甜甜的汁, 三五成群聚一起。 (椰子)

2. 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设计意图:有了课前的大量实地观察经验, 学生了解的水果品种会增加很多, 他们在课前就有了一个可供讨论的话题。“猜一猜”这样一种竞赛性的游戏平台,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为下一步的深入交流奠定了基础。】

二、泛说水果

1. 小朋友们, 你们最爱吃哪种水果?吃水果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味道好。”“水果好看。”“妈妈说吃水果皮肤好。”“解渴。”“去火。”……)

2.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道水果大餐, 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 如果你知道这是什么水果, 可以说出它的名字。

【设计意图:泛说水果旨在启发学生从颜色、味道、营养等多个角度去描述自己最喜爱的一种, 训练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同时也是从最直观的形象思维到相对抽象的思维形式的过渡, 从开始的热闹到逐渐的沉潜, 激发一种热烈的、专注的学习兴趣。】

三、说上虞的水果

1.看了那么多水果, 有的小朋友连眼睛都瞪圆了。老师考考你, 我们上虞有哪些水果名气很大呢?

预设:盖北葡萄。老师暑假里也去盖北摘过葡萄, 还拍了一些照片。 (边出示图片, 边说) 盖北种植葡萄历史悠久, 葡萄品种也很丰富, 有又大又甜的巨峰, 有晶莹剔透的奥古斯特, 吸引了无数的游客来盖北葡萄园摘葡萄。

(也可以是丁宅草莓和桑葚、二都杨梅、下管樱桃、章镇水蜜桃、章镇猕猴桃、谢塘黄花梨、长塘柿子……)

2. 上虞的水果真多, 不愧是“水果之乡”。接下来我们就要为家乡的水果编编儿歌, 来夸一夸我们的家乡。

【设计意图:如果“泛说水果”是面上的描述和方法的指导, 那么这时以盖北的葡萄和丁宅的草莓与桑葚等为主的讨论, 就是点上的深入。在交流中, 学生自然说出“晶莹剔透”“一大串一大串”等词汇, 这些是创编儿歌的好素材。另外, 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生动描述其他水果, 也是符合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和迁移的学情的。】

四、学习编儿歌

1援观察猕猴桃, 编猕猴桃的儿歌。

(1) 瞧, 这是什么? (拿出猕猴桃) 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猕猴桃, 这是老师星期天去章镇的时候, 从那里带回来的。

(2) 你看到了什么? (圆圆的) 再仔细观察一下, 近距离看一看, 你又看到了什么? (绿绿的, 外面有毛)

(3) 谁来摸一摸? (涩涩的, 不光滑, 有毛)

(4) 谁来闻一闻? (香喷喷的)

(5) (教师夸张地撕开皮) 谁来尝一尝?好吃吗?谁喜欢吃酸的?咬一口, 味道怎么样? (酸酸甜甜真不错)

(6) 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水果, 被誉为“水果之王”。它的维生素C含量比柑橘、苹果等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猕猴桃还对保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老师也很喜欢吃。

(7) 这些词语都是我们经过仔细观察得到的, 让我们积累下来。 (读词语)

(8) 谁能连起来说说好看又好吃的猕猴桃?

(9) 有个小朋友也观察了猕猴桃, 他编了一首儿歌。 (出示)

章镇猕猴桃长得好, 圆圆的个子挂枝头。

绿绿的毛衣披身上, 酸酸甜甜营养好。

(10) 读一读, 想一想, 他编得好吗?好在哪里?

是的, 我们在自己编儿歌的时候, 可以根据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点来编。

2. 欣赏家乡关于四季鲜果的儿歌。

(1) 激趣:我们上虞人民把上虞四季的水果编成了一首儿歌, 现在这首儿歌已经在全国推广了, 可能有的小朋友也听过。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课件)

(2) 小小的水果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 带动了上虞经济的发展, 也给果农们带来了欢笑。这不, 果农们又要举行一年一度的上虞市鲜果展销会了, 这次想请我们班的同学为他们的水果编儿歌, 推销他们的水果。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3. 小试牛刀。

(1) 你看, 他们早就把最好的水果摆出来了。都是什么地方的水果啊? (下管的樱桃、长塘的柿子、盖北的葡萄、丁宅的草莓、二都的杨梅) 编之前, 我们一起来听听温馨小提示:

荫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先确定好自己喜爱的一种水果, 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这种水果的特点。

荫用上“好词好句家园”里的词语和句子来编儿歌, 有能力的小组可以自己创编。

好词好句家园:

颜色鲜 穿红衣 一串一串挂藤上

个儿大 圆又圆 好像颗颗红珍珠

香又甜 味道鲜 好像一个红灯笼

红红的衣裳身上穿 果中珍品就数它

营养美味人人夸

瓜中之王名气响酸酸甜甜惹人爱

(2) 小组合作创编并交流。

(3) 预设:你们觉得他们组编的水果儿歌好在哪里?

盖北葡萄长得好, 品种丰富任你挑。一串一串挂藤上, 酸酸甜甜味道好。

紫葡萄, 一串串, 挂在藤上荡秋千。

长塘柿子长得好, 红柿子, 黄柿子, 揭开盖子尝一尝, 味道甜甜像蜜糖。

红柿子, 甜又香, 软软的, 硬硬的, 每种柿子都营养。

丁宅草莓长得好, 颜色鲜艳个儿大, 营养美味人人赞。

丁宅草莓红脸蛋, 营养美味人人赞。

下管樱桃长得好, 圆脸蛋, 红艳艳, 手拉手一起玩。

二都杨梅长得好, 挂在枝头惹人笑。可做酒来可晒干, 样样味道都很好。

4援全班交流, 以欣赏和鼓励为主, 颁发“笑脸”奖。

5援你们编的儿歌太好了, 如果我们把每个小组编的儿歌连起来, 就成了一首歌唱我们上虞四季水果的儿歌, 我们可以给它取名叫“果香飘飘”。

6. 伴乐诵读学生的作品。

探究少儿舞蹈创编 篇9

由于少儿舞蹈创编者一般都是成人, 成人与少儿的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特点都不一样, 这就导致在少儿舞蹈创编的时候会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为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 少儿舞蹈创编存在着技巧化倾向。少儿舞蹈技巧化倾向往往就是为了技巧而技巧, 往往都是为了能在各种比赛或者演出的时候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往往导致技巧有余而童趣不足, 这样的舞蹈不能表现出儿童的内心世界, 不能表现出儿童天真的本性以及少儿童心。如果在进行少儿舞蹈创编的时候用儿童的视角来看, 通过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 从各方面寻找适合儿童思维的舞蹈技巧与舞蹈动作, 才能在舞蹈创编过程中避免技巧化倾向。

第二, 少儿舞蹈创编存在着成人化倾向。舞蹈虽然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但是成人舞蹈与少儿舞蹈还是存在着不同之处, 对于少儿来说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充满梦幻色彩, 所以对少儿舞蹈的编舞应该是有一定的新奇性、温馨特点记忆亲近性, 但是实际在进行少儿舞蹈创编的时候创编者是成人, 很难把控少儿的特点, 他们习惯用自己的思维, 用自己的理解去创编少儿舞蹈, 导致少儿舞蹈向成人化倾向。

二、少儿舞蹈创编要关注“少儿”

首先, 在题材的选择上要适合少儿。选择的题材既要适合少儿的心理特点, 同时还要让题材有教育性和新颖性。少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所以对少儿舞蹈的创编应该也是来源于少儿生活, 取材于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样就能唤醒少儿的童趣。比如舞蹈《珍惜》就是来源于少儿的生活中, 把生活中爱护水源片段融入到舞蹈中, 从而起到教育意义, 提高少儿的道德素质。选择题材还要遵循少儿的思维模式和他们的心理特征, 儿童时期, 少儿们还处在一个求知、好奇、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特征时期, 所以在对少儿舞蹈创编的时候就要表现出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与知识性。通过趣味性的舞蹈, 让少儿提升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娱乐性的舞蹈能让少儿有自娱自乐的情感体验, 通过知识性舞蹈, 能让少儿认识到各方面的知识, 提高少儿的综合能力与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由于少儿时期是一个生长发育时期, 对事物的理解是直接与单纯的, 表达的情感也是真实的, 所以在对少儿舞蹈创编的时候可以采用直接的形式, 不要用含蓄深沉、曲折迂回形式, 一方面不适合少儿观赏与表演, 另一方面也不符合少儿的思维, 所以在进行少儿舞蹈创编的时候一定要用少儿的角度去看世界, 用少儿的的思维去表现, 用少儿的方式去表达。只有走进少儿的内心世界, 了解少儿的生活方式, 感受少儿的喜怒哀乐, 才能创造出富有少儿特色的舞蹈。

其次, 在舞蹈音乐的选择上要符合少儿特色。对于少儿舞蹈来说, 音乐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对于儿童来说选择暗沉、阴冷的音乐是不适合他们的, 而节奏感强的音乐, 歌词押韵顺口, 歌曲的旋律流畅, 富有感染力, 就能激发少儿舞蹈表现的欲望。如果选择少儿熟悉、喜欢的音乐就能让少儿在舞蹈中更有表现欲望, 也能让舞蹈在少儿表演者与观众中产生共鸣, 激发少儿学习的积极性。而少儿熟悉的歌词与旋律也能加深他们对舞蹈的理解能力, 让他们对舞蹈的协调能力与表现能力更加有利。因此在对少儿舞蹈创编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顺口易记、歌词朗朗上口, 节奏鲜明的歌曲, 比如《喜洋洋》这首歌, 大部分少儿都听过, 而且歌曲童趣十足, 让少儿非常有激情的去参与到舞蹈中。

再次, 在舞蹈语言的选择上要符合少儿特色。大部分少儿都是活泼好动的, 但是少儿还是处于身体发育时期, 如果在创编舞蹈的时候过于复杂, 一方面少儿的生理状况不能很好的适应, 另一方面就会过于成人化, 不具有童趣, 因此在进行少儿舞蹈创编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规律变化, 动作幅度也不能过大, 要用动静结合的造型去让舞蹈表演更加变化有致, 同时也要表达出少儿的特点, 儿童的童趣, 在舞蹈队形等方面可以适当的有主次变化, 满足少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比如在进行编排少儿舞蹈《跳跳棋》的时候, 可以让少儿先来模仿跳棋的上下动律, 让少儿爱上这样的表现形式, 也能让少儿更加理解, 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状况。

最后, 要充分调动起少儿的情绪, 要让少儿热衷于舞蹈。少儿情绪是非常丰富的, 在进行少儿舞蹈编制的时候就要选择一些能展现少儿风貌的优秀作品, 可以通过选择一些国内外优秀的舞蹈作品、大家非常熟悉的舞蹈故事, 就会让少儿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下感受到优秀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从而调动起少儿对舞蹈的积极性, 也能更加融入到作品中, 更加理解舞蹈艺术带来的魅力, 从而逐渐热衷于舞蹈。

三、结语

对于少儿舞蹈来说, 不仅是要表现出属于少儿特色的舞蹈表现形式, 还要让少儿在舞蹈学习中促进智力发展, 提升少儿的身体素质能力, 培养少儿对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欲望。因此在进行少儿舞蹈编制的时候要走进少儿的内心世界, 通过少儿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来进行舞蹈创编, 让少儿在舞蹈中尽情展示自己童真一面, 塑造辉煌的人生。

摘要:少儿艺术教育非常多, 少儿舞蹈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而历来也有许多优秀的少儿舞蹈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认可, 少儿舞蹈的艺术性比较高, 较生动活泼, 直观形象, 具有独特的少儿思想以及浓郁的少儿艺术情趣。但是由于成人与少儿的心理与生理等都有非常大的差异性, 导致各别教师在对少儿舞蹈创编时存在一定的技巧化与成人化, 但是一个优秀的少儿舞蹈作品是要创编者根据儿童心理与生理特征, 深入了解少儿的生活习性, 才能创作出来的。而这些优秀的舞蹈创编作品也能提升少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同时让少儿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提升审美观, 促进少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少儿,舞蹈,创编

参考文献

[1]刘林鑫.我国少儿舞蹈创编的问题及思考[J].黄河之声, 2014 (08) .

[2]祝平.浅谈儿童舞蹈创编的教学方法[J].企业导报, 2012 (11) .

[3]孙志红.浅谈儿童舞蹈的创编与教学方法[J].美与时代, 2004 (12) .

儿童舞蹈创编漫谈 篇10

关键词:儿童舞蹈,创编要素,注意事项

一、绪论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 舞蹈是专业学习的重点, 早期学习的芭蕾舞、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幼儿舞蹈等都可以为儿童舞蹈创编提供素材。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年龄较小, 对儿童的心理行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所以进行儿童舞蹈创编的难度应该不大。重要的是把握住儿童舞蹈的特点。进行儿童舞蹈创编时要考虑儿童身心发育的特点, 采用儿童喜欢的形式, 舞蹈动作要简单舒展, 注重童真童趣。音乐上选用生动活泼、节奏明快、动感较强的音乐类型。素材上可以从文化历史故事、情感态度观念、儿童情绪等内容中加以提取改编。

二、儿童心理特征及舞蹈创编要素

1.儿童生理特征。学前教育的对象是3-6岁的儿童, 此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 动作的灵活性较强, 协调性正在形成, 他们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纯真, 对新事物充满好奇, 善于模仿, 喜爱丰富的色彩。此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高度集中, 动作的精准度不够。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 我们在创作时应注意寻找他们的兴趣点, 例如将舞蹈与游戏结合起来, 肢体动作常常夸张一些并适当变形, 或者从儿童的视角对生活进行模仿, 小动物、卡通形像、劳动场景都可以改编进舞蹈。了解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 尽量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 是创编儿童舞蹈的重要前提。

2.主题与素材的选择。站在儿童认知的层面, 深入儿童的生活中去发现、去选择儿童喜爱的各种形象来确定创作主题, 才能编出深受儿童喜爱的作品。所以, 儿童舞蹈应该是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 为他们所喜闻乐见。作品应尽量做到短小精悍、主题鲜明、童心不泯、趣味盎然, 同时又富有教育意义, 在舞蹈之中传播正能量, 促进孩子心理健康阳光。这要求舞蹈创编老师多观察生活, 努力去捕捉深富童趣的生活场景, 结合常见的各种题材的特点, 通过艺术提炼和建构, 转化为儿童喜爱的舞蹈语言。可以有教育题材、寓言题材、历史名人题材、童话题材等。通过这些题材的舞蹈的内容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认知, 如爱祖国、爱劳动、注重科学素养, 守纪律、讲道德, 善良、正直、心态阳光, 助人为乐等。舞蹈用儿童的视角去演绎, 或通过儿童之口展现, 其中关于价值观的潜移默化才能起到作用。

3.音乐的选择。舞蹈与音乐是一对姊妹艺术, 一般很少有现成的音乐提供给舞蹈, 它往往需要舞蹈创编者根据主题自己制作合适的音乐。音乐应选择活泼生动, 充满趣味性, 易于被少儿理解和接受的, 动漫歌曲、流行儿歌都是较好的题材, 但更多的是以节奏欢快的音乐为选择目标, 它容易获得儿童的情绪认同。

三、舞蹈创编过程注意事项

1.对表情的强调。孩子们的情绪都是直接的, 没有隐藏, 没有伪装, 儿童舞蹈创编要结合儿童的这一特点, 发挥他们表情纯真的优势, 用感情引导动作, 通过合理的舞蹈设计激发儿童的感情, 注重对眼神及表情的训练。

2.从儿童视角设计动作。进行幼儿舞蹈创编时要以儿童为中心, 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 用儿童的心灵、情感体会世界, 从儿童身上、儿童生活中汲取素材。动作的运用上要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 结合舞蹈设计的一般规律, 为儿童量身定造相关动作, 舞蹈技巧的运用要适度, 不能简单地把成年人的方法, 成年人的动作照搬到儿童舞蹈之中。

3.道具与服装设计合理。对于一个舞蹈来说, 道具、服装、灯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儿童舞蹈设计中道具要新颖、有吸引力, 做到少而精, 不产生繁琐的印象, 也不给舞蹈带来累赘。服装的使用要合理, 以突出人物的形象与性格为准则, 款式、色彩必须和作品的内容、风格、气氛相吻合。不能为了赶时髦, 让服装的设计脱离了舞蹈的中心思想。

四、结论

从教学中我体会到, 儿童舞蹈具有简捷、天真、欢快的特点。只有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善于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用孩子们的心理去思考世界, 才能寻找到创作的灵感。在进行儿童舞蹈创编时, 主题选择要精心, 情节设计要合理, 动作难度要适中, 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这要求舞蹈创编作者必须对生活、对儿童的世界有深入的了解, 对舞蹈素材及意义有准确的把握, 对舞蹈表现手法有灵活的运用能力, 这样才能将主题材料、舞蹈语言、中心思想完美表现出来, 创编出既富有生动的儿童趣味特色, , 又富有时代感与正能量的优秀舞蹈作品, 达到舞蹈与生活的完整、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田萍, 田丰等.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音乐的选用[J].郧阳师专学报, 2014 (6) .

[2]孙育兰.浅谈少儿舞蹈创编[J].儿童音乐, 2011 (7) .

[3]田萍.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音乐的制作[J].黄河之声, 2015 (2) .

上一篇:城市4G无线通信下一篇:跨国并购的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