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作业

2024-05-29

动火作业(精选四篇)

动火作业 篇1

1. A.V.托马斯农产品公司

美国A.V.托马斯农产品公司准备对一台旧储罐进行维修,用来储存柴油。2009年3月31日,2名实施维修作业的员工不知道该储罐中存有以前用剩的烃类液体和气体,作业前也未对储罐进行清理或吹扫。当他们用氧乙炔炬在罐顶松动设备时,罐体受热后发生爆炸,罐顶被炸飞。2名作业人员的身体均被烧伤30%〜50%。

该公司没有正规的动火作业计划,也未发放动火作业许可证。没有制度要求在进行动火作业前,要对可燃气体进行检测,因此在实际作业中也未实施。此外,许多员工只会说西班牙语,却未接受过西班牙语的安全动火作业程序或气体检测器使用方法培训。

2. EMC废油公司

美国EMC废油公司一辆有2个储油舱的油罐车需要维修。2008年12月2日,当一名承包商焊工正把输油线焊接到油罐车上时,容量为2 500加仑(1加仑=4.546L)的罐车后储油舱内的残余烃类气体被引燃,发生强烈爆炸。焊工当场死亡,该公司另一名员工受伤。

承包商未对可燃气体进行监测,仅仅依赖于业主公司保障储罐动火作业的安全性。而EMC公司却认为承包商应该对气体进行监测,该公司拥有一台多种气体检测器,但该设备仅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使用。EMC公司也没有建立正式的动火作业许可或批准体系。

3. MAR石油公司

2008年10月19日,加拿大MAR石油公司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工程项目施工中,2名承包商员工在3个内部连通的原油储罐上进行焊接作业。当他们在其中一个储罐顶部的排放孔周围焊接托架时,由于储罐内部是连通的,流入到旁边储罐中的油品把可燃气体驱逐到被焊接的储罐,排空管排出的可燃气体遇到焊接火花后被点燃发生爆炸,导致2名承包商员工死亡。

事后发现,在焊接前和焊接过程中都未对可燃气体进行监测。MAR石油公司没有建立正式的动火作业程序要求对动火作业做出书面许可,也未授权专人负责动火作业管理。该公司也未建立选择和监督承包商的正规程序,没有书面记录证明这2名承包商员工接受过安全动火作业培训。

4. 菲利普服务公司

2008年10月7日,美国菲利普服务公司的一名承包商焊工在一个容积为9 300加仑的废油储罐走道上从事焊接作业。在焊接的过程中,火花掉进储罐排空区域及其周围。罐内物质被引燃后发生了火灾和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该焊工炸飞到36.6 m外,致使其当场死亡,另外3人受伤,储罐被炸到9.2 m外。

5. 美国包装总公司

2008年7月29日,美国包装总公司纤维板生产厂的3名员工站在24.4 m高的储罐上对罐顶的法兰进行维修。罐内储存的是循环水和纤维废料,但这些员工不知道由于有机物在罐内发生分解,产生了可燃物体,因此在作业开始前和进行中都未要求也未进行可燃气体监测。事发时,3名员工正站在罐顶的走道上,准备焊接一个加固损坏法兰用的临时金属夹具。当其中1人开始焊接法兰时,焊接火花点燃了罐内的可燃气体后发生爆炸,整个罐顶被炸掉,2名员工被掀翻到距储罐24.4 m的地面,所有3人都因外伤致死。在远处监督作业的员工受了点轻伤。

事后发现,以有机废物为食的厌氧菌在储罐和水循环系统内大量繁殖后,产生了极易燃的氢气,这些氢气在焊接过程中被引燃。事发时,该厂负责人和员工都不了解厌氧菌产生的可燃气体存在的风险。该厂没有进行危险分析也未认识到纤维废料储罐存在的潜在危险,动火作业前也未要求进行可燃气体监测。

6. Partridge-Raleigh油田

2006年6月5日,位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的Partridge-Raleigh油田的承包商员工为该油田的2个储罐安装连接管线。在焊接的过程中,焊炬喷出的火花引燃了从其中的1个储罐中泄漏出来的烃类气体,导致该罐及其附近的1个储罐发生爆炸,站在罐顶的3名工人被炸死,另1名工人受重伤。这2个储罐通过管线内部连通,且其中的1个装有原油,正是从原油中挥发出来的气体成为了爆炸的燃料来源。

7.TEPPCO Partners, LP

TEPPCO Partners(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管道运营公司)McRae油库中一台容积为6.7万加仑的内浮顶汽油储罐准备安装检油尺,安装前需要在内浮顶上割一个检油尺插孔。2009年5月12日,当3名承包商员工在内浮顶上使用割炬作业时,储管内部发生爆炸,内浮顶和拱形罐顶全被炸飞,3名作业工人全被炸死。

在进行切割作业前,承包商工人已经取得了进入储罐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和用割炬切割罐顶的动火作业许可证。动火作业许可证上显示,气体检测是在作业开始时,即早晨7时进行的。但却没有证据显示在工人午饭后返回现场或在爆炸发生前其开始动火作业时(下午2时30分)对气体进行过任何检测。

8. ConAgra食品公司

美国Con Agra食品公司土豆清洗加工区一台7.0 m高的净水罐底部出现了一个3.2 cm×1.3 cm的裂缝。这台用来分离废水中的泥土和碎屑的储罐顶部为敞开式,在其椎形基座周围有一圈金属裙座。2009年2月16日,当一名承包商员工在罐内对裂缝进行维修时,发生了爆炸,储管内部结构倒塌,造成该焊工当场死亡。

事后发现,通过该裂缝进入到储罐裙座中含有碎屑的水大约有35.6 cm高。这些有机物经细菌分解后产生的可燃气体有可能在焊接作业中被点燃。

ConAgra公司的员工在进行动火作业前已经对罐内的可燃气体进行过检测,但仅在储罐入口处进行的检测并未测出有可燃气体存在。在裂缝周围及有可燃气体存在的区域附近未进行可燃气体监测。该公司也未对员工进行专业可燃气体检测器使用培训,在焊接作业前未发放动火作业许可证。

9. Motiva公司炼油厂

2001年7月17日,皇家壳牌美国分公司与沙特阿莫科公司合资的Motiva公司在美国特拉华市炼油厂一台装有硫酸和可燃烃类的大型储罐发生了严重爆炸。一名承包商工人在事故中死亡,其他8人受伤,从倒塌损坏的储罐中流出的硫酸对特拉华河造成了污染。承包商在硫酸罐顶的走道上进行维修作业时,焊接火花将可燃烃类气体引燃导致了爆炸的发生,该罐的罐顶和罐壁在事发前出现了很多孔洞,惰性化系统也不太好用。

事发当天,在开始进行动火作业时,对可燃气体进行了检测,但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却未坚持对气体进行监测。在最后一次气体检测后到爆炸前的5 h内,周围空气温度上升了14℃,导致罐内烃类的蒸发量加大,产生的可燃气体通过罐上的孔洞进入了动火作业区。

该公司制定了包括动火作业许可在内的动火作业程序,但该程序仍有一些缺陷,竟允许在含有可燃物的储罐(包括那些被腐蚀出孔洞的储罐)周围进行动火作业,同时也未要求对大气进行连续监测及控制焊接火花。

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是指包括燃烧、焊接或类似的可以引发火灾或爆炸的作业行为。此外,动火作业还包括可能会产生点火源的作业,如切割、铜焊、打磨和锡焊等。美国化学安全与危险调查局对多起储罐动火作业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进行调查后发现,尽管每起事故的具体原因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都是因可燃气体与在储罐内、储罐上或其周围进行的焊接或切割作业所产生的点火源接触后而引发。在有些事故中,工人们根本不知道有可燃物存在,在所有的被调查事故中,工人们都不知道可燃气体总量已达到爆炸值。从这些动火作业事故中可以吸取很多教训,这对于今后从事动火作业将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减少重大动火作业事故的发生,提高动火作业的安全性。

尽管动火作业的危险已广为所知,且相关的制度和良好的习惯做法指南也都已经制定,但因动火作业引发的火灾和爆炸造成的死亡和重伤情况还是在不断发生。美国化学安全与危险调查局发现,在其所调查的事故中,动火作业是导致死亡发生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作为业主、承包商、动火作业许可证发放部门、焊工及其他从事维修作业的人员应对危险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在动火作业前和作业期间对可燃气体进行监测以提前了解可燃气体的存在情况。为了预防更多事故的发生,对可燃气体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行适当的培训也是极其必要的。

预防措施

1.采用替代措施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动火作业而采取其他的替代办法。

2.分析危险

在进行动火作业前,进行危险评价,确定工作范围、潜在的危险及危险控制方法。

3.气体监测

在动火作业前及作业期间,使用准确校准过的可燃气体检测器对工作区域的气体进行监测,即使在那些认为可燃气体不会出现的区域也要同样进行检测。

4.工作区域检测

在存储或处理可燃液体和气体的工作区域进行动火作业前,所有设备和管线都要进行排空和(或)吹扫。在储罐及其他容器上或其周围进行焊接作业时,要进行适当的检测,必要时要对所有周围的储罐或附近空间(不仅是正在进行焊接作业的储罐或容器)进行连续监测,确定是否有可燃气体存在以消除潜在的可燃物来源。

5.书面动火作业许可证

确保由熟悉特定区域危险情况的适当人员审查批准动火作业,并且要发放动火作业许可证,明确说明要进行的作业情况及其安全注意事项。

6.全面培训

用员工能听懂的语言对员工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动火作业制度或程序、可燃气体检测器和安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校准方法、各项具体作业存在的危险和控制方法等。

7.监督承包商

《动火作业审批制度》 篇2

1、一级动火作业由所在单位行政负责人填写动火申请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报公司保卫部门及消防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2、二级动火作业由所在工地车间的负责人填写动火申请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本单位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作业。

3、三级动火作业由所在班组填写动火申请经工地车间负责人及主管人员审批后方可动火的作业。

消防器材安全管理制度

1、消防器材必须按规定置放,禁止放置于有障碍物和堆有物资或不易取的地方。

2、消防器材是灭火扑救专用工具,任何部门或个人禁止使用。在与消防无关方面,禁止随意外借。

3、安置在各生产线的一切消防设施,未经施工工长、质安、消防负责人同意,严禁任何人随意变动安置地点。

4、严禁用消防器材作垫撑或开玩笑冲人,或在器材上乱写、乱画、乱雕刻或作其它用。

5、消防器材要标出购买、装药时间,要经常检查、维修、保养,用后必须立即装换,做好下次消防准备。

6、凡发现火险隐患,立即采取措施,消防火灾隐患,每个职工接到整改通知书后,在限期内整改好,拒不执行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7、消防工作要给群众宣传,张贴明显消防标志,让广大职工相互监督,共同遵守搞好消防工作。

8、违反上述规定和损坏消防器材消防管理,要视其情节,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应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施工现场防火制度

1、根据公司要求,各项目工程部成立防火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工程的消防防火工作,建立本项目工程义务消防队,并定期学习、培训。

2、建立健全的防火检查制度,防火领导小组每月组织一次消防检查,日常消防检查工作由安全员的综治员负责主持,发现火险隐患,立即整改消除。

3、对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根据“四不放过”的原则,在火灾事故发生之后要迅速组织职工民工进行扑救,并立即报告消防部门火灾扑救,现场安全员、综治员、门卫要管理好现场,由项目工程部防火领导小组进行现场勘察、调查、提出处理、补救防范措施意见。

4、施工现场要按施工组织设计绘制施工总平面图时,要详细考虑消防防火安全要求,明确划分用火作业区、仓库、生活区、木工房、材料房等,动火作业区必须远离易燃材料堆场和库房。

5、消防器材是灭火专用设备,任何人不得随意损坏、挪动。消防器材由项目工程的安全员和综治员统一管理、统一设置到各防火点,并要经常检查器材的性能,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

6、工程防火的重点部位设施制定防火安全规定,书写挂牌示众,设置防火标志示众,提醒人人注意防火安全。

7、电气安装防火事宜,由工程部安全员和防火小组规划制定,并要求适合上海市关于用电安全的规定严禁私拉电线、私接电盒、私烧电炉。

8、施工现场的气焊、气割,必须符合防火要求,严格执行“十不烧”规定,动火作业必须由工班长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动火。

9、对项目工程防火工作有突出表现的民工,如发现火险隐患及时清除等,将由项目部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10、对违反防火规定,私自动火或乱扔烟头而造成火灾事故者将视其情节轻重,予以经济罚款,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报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宿舍治安、防火、卫生管理制度

1、所有职工住房一律服从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不得私自调房,强行抢占。

2、职工直系亲属需要在工地临时居住的,必须事先向项目经理请示同意并持身份证向项目部综治办登记后,方可留宿,不得自行安排自己的亲友、熟人在工地留宿。

3、职工必须强化治安防范意识,确保财物安全,现金、票证和重物品要妥善保管。

4、集体宿舍内的公共财物,必须人人爱护,不得损坏、偷盗。不准使用电炒锅、电饭锅,否则给予处罚。

5、严禁使用电炉、电烤炉、取暖器或烧明火,禁止私拉乱接照明电线,不准睡在床上吸烟和乱丢烟头。

6、宿舍内禁止存放汽油、煤油、柴油、酒精等易燃易爆以及有毒化学物品。不准使用60W以上的灯泡,违者给予处罚,对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直接、间接责任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7、为保障职工的正常休息,宿舍内在中午休息时间和晚上十一时以后严禁吵闹、行酒令、大声喧闹和有碍别人休息的音响。

8、严禁酗酒闹事,打架斗殴或私拿工地建筑材料搭隔宿舍。严厉禁止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

9、要自觉遵守“七不规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禁止随地大、小便,室内垃圾每天要及时清扫,床上被褥、衣物及日常生活用具每天能要清理整齐。

物资、成品仓库防火制度

1、不准携带火种入库。

2、不准在库房内使用电熨斗、电烙铁、电炉等电热具和液化气、煤气。

3、不准在库房内设置办公室和工厂间。

4、不准在库房架设临时电线和使用60W以上的白灼灯,使用有蒸流的灯具,应将蒸流器安装在库房处。

5、不准在库房内存放仓库人员使用的油棉纱、油手套等物品。

6、要将各类物资分类、限额存放。

7、要将堆放的物资留有顶、灯、墙、粒、堆等防火间距。

8、要认真检查物资堆放安全情况,离开仓库时切断电源,开关闭门窗。

9、要掌握储存物资性质和防火灭火知识,发现火灾后,能熟练使用灭火器材并及时参加灭救工作。

油库、油漆间消防安全制度

1、非本库(间)工作人员不准入内。

2、严禁携带火种入内。

3、各种性能的易燃物品应分开放置。

4、使用油漆、调合油漆时应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5、油库、油漆间应远离宿舍、车间处单独建造分开设置。

6、库内不准作更衣室和其他用处。

木工场(间)消防制度

1、木工场(间)严禁,如吸烟应到指定的安全场所去吸。

2、每日下班应清除刨花木屑,做好落手清工作,并切断电源。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非本专业性工人,不准随意操作机械。

4、不准擅自使用明火,如生产上必须用时,应办好申请动火手续,经领导批准后方准使用。

5、消防工作人人有责,互相督促,共同做好安全防范。

义务消防队职责

1、义务消防队是单位(工地)消防安全工作的骨干力量,应对单位(工地)的消防安全负主要责任。

2、认真学习贯彻消防法规及上级有关规定,增强消防意识,严格遵守消防法规。

3、根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好预防火灾工作。

4、定期查找火险隐患,落实防范措施,建立消防档案工作。

5、积极参加消防宣传普法教育活动、灭火演练活动,不断提高消防工作能力。

6、主动、积极、负责地做好消防器材的配备、维护、保养工作,确保灭火器材的完好。

7、积极参加扑救火灾工作和协助有关部门调查火灾原因工作。

责任人签字:

防火责任人职责

1、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其它有关消防法规。

2、组织实施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3、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4、把消防工作列入工作、生产、施工、运转、经营管理的内容。

5、对职工进行消防意识教育。

6、组织防火检查,消除火险隐患,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完善消防设施。

7、领导专职或义务消防队组织。

8、组织制定灭火方案,带领导职工扑救火灾,保护火灾现场,协助制定调查火灾原因,处理火灾事故。

责任人签字:

END

公共管廊动火作业安全措施 篇3

在石化园区化工公共管廊检修、技术改造、改扩建项目中, 均涉及到不同类别的动火作业, 根据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公共管廊属于非爆炸危险区域, 一般被认为作业简单, 易被忽视, 实际上管道输送的原料大多数为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 故应参照易燃易爆的动火作业规范管理。因此, 加强管廊动火作业管理, 是管廊安全管理重要的环节, 以防在动火作业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依据AQ3022—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 管廊动火作业也应按厂内管廊一级动火作业管理。

危险因素分析及安全措施

危险因素分析

管廊作业均是高处作业, 危险度高, 关联度大;

管道聚集、距离长, 清洗置换隔离难度较大;

涉及产权单位较多、协调难度大、交叉作业多;

管廊周边牵涉企业较多、涉及危化品种类较多;

沿海管廊天气恶劣, 意外因素复杂;

外来社会运输车辆较多, 人员进出频繁, 极易发生伤人事故。

办理作业证有关手续

《管廊动火安全作业证》办理, 由动火作业单位指定专人向管廊公司申请办理, 经由管廊公司批准后, 方可动火。

《管道动火安全作业证》办理, 由动火作业单位指定专人向管道使用单位申请办理, 经由管道使用单位批准后, 告之管廊公司, 方可动火。

负责办理动火作业证的安全员或审批人员在审批动火证之前, 必须到动火作业现场, 确切了解动火作业的内容、动火管道、管道内介质等具体情况, 认真检查或补充动火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并确认安全技术措施可靠, 方可签字批准该项目的动火作业。

动火安全措施

要动火的管道, 必须与生产装置完全隔绝, 切断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介质和蒸气的来源, 确保动火作业安全。

对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 应进行多次的清洗、置换吹扫, 并在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取样化验分析。

按动火分析要求, 在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 否则必须查找原因, 重新清洗置换分析, 因故中断, 需重新取样分析。

如果动火管道与附近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相隔很近, 必须采取有效的空间隔离措施, 如采用铁皮及石棉布将其他管道与焊接施工区域隔离开。

对管廊上的管道进行动火, 首先必须确认动火部位。如果管道较多, 必须做好标记, 以防误动火。

应检查动火周围管道的放空管是否关闭, 火星是否有可能飞溅到, 否则必须采取隔离措施。

危化品管道检维修作业或带压开孔, 须开专题会讨论, 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

动火周边安全措施

管廊上电缆沟盖板, 在动火前应全部盖严或有遮盖, 以防火星溅入。

管廊焊割作业现场周围及下落焊渣火星所涉及的范围内, 必须彻底清除一切可燃物, 离动火点30 m范围内不得排放可燃气体;15 m范围内不得排放可燃液体。

高处动火作业应采取防止火花飞溅的遮挡措施, 距动火点15 m范围内必须对电缆、明沟、暗沟、阀门井、下水井进行清理或封盖等, 采取可靠的遮挡措施。

管架上搭设的脚手架和脚手板事前应进行牢固度检查, 并经验收合格后上挂合格牌。

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 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应小于5 m, 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不应小于10 m, 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 并禁止固定或斜靠在管廊柱上。

大跨施工时, 必须有专人监护, 要设置好安全警示标记, 必要时设置临时交通指挥人员, 禁止行人、车辆从火星可能溅落的区域通行。

其他要求

动火作业, 必须和电线保持一定距离, 电气设备和线路必须绝缘良好, 严禁电线与金属物绑在一起, 如绑在钢结构管架上。

电焊接地线, 不得搭接在其他投用管道、电力、仪表保护套管上面。

高空作业, 注意防滑、防绊, 禁止交叉作业。任何人员不得在管架、桥架上直接高空扔物, 禁止把焊条头、割下的铁块直接扔下, 也禁止在此处抽烟。

所有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都必须戴好安全帽, 扣好安全带, 并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配备足够消防器材。

有风天气, 要分析火星可能飘飞的方向和范围, 据此采用接火盘, 安设铁皮遮挡或石棉板 (布) 围栏等捕集熔渣, 防止火星飞溅的措施。

遇有恶劣气候 (如5级以上大风) 应停止动火作业, 特殊情况需动火时, 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并采取围隔措施。

施工人员必须“三懂三会”, 即懂防火、防爆知识、会报火警;懂得消防器材性能、会使用灭火器材;懂得灭火知识, 会扑灭初起火灾。

施工现场电器设施、工器具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如夜间临时照明灯, 在易燃易爆的管廊场所内, 应使用防爆灯具。

在动火作业结束后, 监火人、动火人和安全员应查现场, 监火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动火作业前的采样与分析

分析取样点的选择

管道取样由熟悉管道单位的技术人员确定, 选择点必须具有代表性, 对于较长管线必须在管道两端、管道各放空阀进行取样, 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周边环境取样不少于3点分析;对于动态之中的动火作业, 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确定分析取样点。其他动火作业由熟悉管廊单位的安全员确定, 根据动火部位现场周围情况来确定多点取样分析。

分析时间的要求

管线动火前的采样时间, 必须在管道内空间温度为常温状态下, 并且在动火前半小时进行采样分析较为合适, 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 min, 必须重新取样分析。其他动火前的采样时间, 动火作业与动火分析间隔不超过1 h为宜, 对非常危险的场所规定每2 h监测周边可燃物情况。

检测报告单要求

动火作业 篇4

一、预知检修, 把握重点

2011年, 硝酸厂决定在稀硝酸装置开展运行周期内无动火活动, 先后组织工艺和设备技术人员及生产和检修操作人员对装置历年的停车事故进行分析, 对历年检修作业量进行排查, 找出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的瓶颈, 建立相关台账, 利用检修时机, 采取分阶段、分重点检修:春季检修, 在确立常规检修项目的同时重点做好冷换设备、涉酸物料管线及管件、阀门的隐患处理, 从而确保夏季高温季节装置运行平稳;秋季检修, 在保证常规项目检修的同时重点解决保温伴热、涉水物料管线及管件、阀门的隐患处理, 做好防冻防凝, 保证设备冬季运行平稳, 从根本上消除运行周期内动火隐患。

在检修中本着“检修计划有预知、周期到了必检修、检修过程必严格”的原则对重点项目进行剖析和细化, 按检修类别分区、装置区域化片包干、按属地落实到班组、强化验收管理、检修质量确认等, 并根据检修进度及时调整计划和施工力量, 做到项目清晰、工序衔接、作业顺畅、环环相扣, 避免漏项和检修不到位等现象发生。检修质量切实得到保证, 为装置长周期运行内无动火作业创造了条件。

二、排查隐患, 消除瓶颈

为实现一个运行周期内装置不动火的工作目标, 2011年硝酸厂首先从查找隐患入手, 先后开展了“冬季风险识别隐患排查活动”和“夏季风险识别隐患排查活动”, 在总结2年工作的基础上, 2013年厂决定把这一活动常态化, 发动全员查找隐患。要求各车间和科室在每周一的厂调度会进行汇报, 两个运行周期全厂上下共查找隐患220余项, 全部做好登记, 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 能立刻解决的立刻处理, 平时解决不了的, 逐项做好预案, 并全部列到窗口检修计划中, 检修时一并治理。

为治理这些薄弱环节, 厂推行项目负责制, 定人员、定责任、定措施、定时间, 督促车间加大工作力度, 持续改进。通过小改革和合理化建议等形式, 激发员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如浓硝酸成品酸管线, 由于运行时间较长, 且浓硝酸的腐蚀性极强, 管线全长超过120m, 从稀硝酸装置穿过, 为常压输送, 在焊口处有时会出现泄漏。过去一直是停料动火补焊, 每个运行周期为此都要动火5~6次, 现在车间一方面加强日常检测, 作好记录, 在检修期间对薄弱处进行处理;另一方面自制内衬氟橡胶夹具, 不用停料就可夹住漏点且能保证运行单个周期。余热回收系统一直以来就是日常维护动火频繁的重点, 由于该系统管线内部介质为水汽混合物, 经常造成弯头处泄漏, 每年都要动火检修十几次。经多方调查研究, 于2011年秋季检修时将这一系统的所有弯头全部换成耐冲蚀的球型弯头, 经过单个周期的运行, 没有发生泄漏。

三、统一目标, 强力推进

为实现周期内不动火目标, 明确要求车间在装置运行期间实施临时动火作业的项目首先上报厂里, 由厂组织论证产生原因及可否采取不用动火作业的处理办法替代, 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使基层车间决心要把功夫下在平时、下在现场。在2011年秋季检修前, 厂明确要求加强伴热线的检修改造, 在冬季伴热线出现泄漏时, 禁止动火。由于工作不到位, 到了冬季硝酸装置还是有一根伴热线的尾部出现冻裂现象, 管线上出现了约100mm的口子, 车间人员通过自己制作专门夹具将漏点堵住。通过此次事件, 车间加强了在平时查找隐患的力度, 并逐一进行分析、登记, 以便在下次窗口检修时将隐患处理好, 避免动火作业发生。

为实现这一目标, 厂要求生产、技术、安全等各个专业都要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工作, 制定相应工作计划, 由设备专业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不动火工作事宜。两个运行周期以来共召开专题会议15次, 各个专业人员围绕这一目标结合自身工作提建议、意见, 并发动全员参与到治理排查隐患活动中。两次“窗口”检修共列入治理项目130多项, 全部在检修期间完成。由于各个专业统一协调、相互配合, 全厂上下达成共识、统一目标, 形成了全员参与“保运行”、分兵把口“负其责”的良好局面, 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加强现场, 完善机制

巡检制是保证化工装置平稳运行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 目前炼化装置推行的“工人不间断巡检”、“干部走动式管理”是保持装置稳定运行的有力保障。为确保巡检到位, 厂首先明确“属地划分”及“三级四检”的管理体系和网络, 按属地划分, 落实到班组、人头, 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时时刻刻有人负责, 避免了只追求运行、不关心设备状况现象的发生。

“三级”是厂月检、车间周检、班组日检的三级检查;“四检”是机动科管理人员、车间技术人员、机电仪及保运人员的日检及岗位操作人员的点检。其中, 机动科管理人员每天到现场除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外, 还对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和保运人员的日检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 引导员工遵规守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设备管理人员和保运人员在巡检中对设备进行“听、摸、看、闻”, 对重点部位进行检查, 通过感官判断及分析设备故障和隐患。对现场操作人员进一步明确巡检内容、巡检标准、巡检时间和巡检责任人, 做到分工明确、协作密切、责任落实、作业标准化, 使巡检切实起到预报的作用。专门建立了设备隐患故障台账, 对巡检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作好记录。此台账作为制定检修计划的重要依据, 每个运行周期该台账都能记录80多项问题。

同时, 在“四合一”机组运行维护方面, 实行特级维护制, 完善机组安全附件、连锁保护系统监控, 做好状态检测。针对硝酸腐蚀特性, 采用RBI检测模式对重点设备、重要部位增加检测频次和手段, 总结腐蚀规律, 掌握运行状态。制定了防腐对策, 有计划地进行材质升级, 并在检修期间予以实施, 使腐蚀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防止了突发性设备故障的发生。

五、结语

上一篇:三控下一篇:糖尿病饮食治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