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习

2024-06-27

临床实习(精选十篇)

临床实习 篇1

1关于“双基多能”培养模式

1.1“双基多能”临床实习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

“双基多能”培养模式是作者所在儿科系在多年的学生临床实习中,探索出的一种旨在提高学生临床实习效果的方法有机集合。其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双基”培养,即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二是 “多能”训练,即一个核心能力加多个羽翼能力训练,核心能力指临床思维能力,多翼能力包括自学能力、沟通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双基”培养是基础,“多能”训练是拓展,“多能”训练是建立在“双基”基础培养之上的,而“双基”培养是为“多能”这个拓展而存在的。

1.2“双基多能”培养模式的内涵分析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掌握“双基”即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最基本的要求。儿科学的基本理论要求学生掌握儿童的生理特点及病理特点;儿童的保健原则;儿童的营养特点;儿童常见疾病特点;儿童常见危重病的特点等。儿科学的基本技能要求掌握儿童疾病的基本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能”,要求围绕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这个中心,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沟通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临床思维能力是核心能力,学习儿科学就必须有儿科学的思维,以儿科学特有的思维去分析儿童的生理病理,营养状态,疾病特点,诊断和治疗等。学生应以发展生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去分析儿童各个年龄段的生理病理特点、诊断治疗特点等内容。在实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文献自学能力,和患儿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临床问题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从而形成完整的能力体系和能力系统。“双基”加 “多能”就形成了““双基多能”的临床实习培养模式。

2“双基多能”临床实习培养模式在儿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2.1注重“双基”培养

明确““双基”训练内容。儿科双基训练是基础,在实习前对实习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梳理,系统复习,强化要点;对实习医生必须掌握的儿科临床基本技能内容,进行系统介绍,主要包括病历书写、查体特点、体格测量、营养计算、喂养方法、补液的计算、用药方法、损伤性操作、基础护理、器械操作等, 通过这些针对性较强的训练工作的有序开展,实现学生对儿科临床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的教学目标。近年来,通过双基训练,使在儿科只有短短3周实习时间的医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快速掌握儿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实习效果良好。

建立训练平台,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考虑到儿科患者总体配合度差,患儿病情变化快,病房实践操作风险大等不利因素对临床医学生技能训练的制约,作者针对性地建立起了儿科临床实践技能操作平台,平台由小儿生命体征模型、儿童交互式急救模拟系统、小儿重症监护系统、儿童穿刺(腰、胸、骨穿等)模拟人系统、 新生儿气管插管训练模型以及不同年龄婴幼儿模拟人等构成。此平台具有儿童体格特质,具有儿科临床特点。利用模拟教学平台,强化儿科实习生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在追求教学内容直观性、满足学生实践参与性、实现临床场景模拟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显著的提高了实习医师的参与性和兴趣,提高了临床素质和基本技能。

2.2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能”培养方式

明确医疗主体,培养儿科临床思维能力。儿科临床思维能力是“多能”体系中的核心,培养医学生在儿科的临床实习中所特有的临床思维能力,从理论大课就开始了。理论大课首先强调儿科学的学科特点,思维特点,临床特点,让学生在掌握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下,逐步具有面对儿童这个医疗主体所该有的临床思维,如时刻把握住儿童生理的脆弱性、病理的多变性、 诊断的不易确定性、治疗用药的谨慎性等;临床实习时,首先强化的仍然是时刻把握住儿童生理的脆弱性、 病理的多变性、诊断的不易确定性、治疗用药的谨慎性等,不过强调的更加具体,如儿童营养如何去计算?儿童用药如何去按儿童体重去换算等。总之,通过多次、 重复、强化,让学生尽快建立儿科的临床思维意识,并在不断地临床实习中培养训练并形成儿科的临床思维能力。

建立典型电子病案库,加强病案文献学习。儿科疾病发生的季节性较强,而医学生在儿科的实习时间较短,所以能够接触到的疾病种类就很有限,为了弥补学生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病种单一的缺陷,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作者所在科组织副高以上医师收集典型病案,整理成电子病案库,以供学生随时查阅病案文献, 并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提高医学生专业英语水平,训练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医学生英语水平的重点教学环节包括英文晨交班制度、英文教学查房模式以及英文医疗文件书写训练等,在英文交班时,要求学生声音响亮,表达清楚, 教师听完以后,要有针对性的予以点评,表扬优点,指出缺点,以利于学生在今后的交班中英语表述更趋完美;对每轮到儿科实习的学生,要求完成一份英文大病历,然后交给带教教师审阅,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英语书写水平。通过这些训练环节,医学生在专业英语的听说和书面表达能力上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对他们的考研也有很大的帮助。

交互式教学查房模式,训练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儿科临床实习中,教师经常让学生带领床头查房,主管学生就诊治主题发言提问,大家讨论分析,带教教师点评,通过一定程度的教学主体互换,使临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双边活动中的主体角色, 实现了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成就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投入临床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临床技能的迅速提升。

以学生为主角的疑难病案讨论新形式,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了提高临床实习生分析复杂疑难病案的能力,科室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室每周一次的病案讨论基础上,另由临床带教组长专门为学生选择1份复杂病例,让学生充当主角,互相分配角色,和病人家长沟通病情,网上查找最新医学资料,分析病因,提出诊治思路,制作PPT,准备成熟后,组织相关医师参与到学生的病案讨论中。在讨论过程中不断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互式问答和交流讨论,最后由高 年资带教 教师对整 个讨论内 容进行总 结[3]。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充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他们今后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大有裨益。

实施儿科实习医师“晚自习”制度。每位进入儿科实习的临床医学生都会由主治医师以上级别的教师一对一进行临床带教,分配给学生2-3个患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下医嘱、病历书写、知情同意签字等医疗活动,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所管病人的病情了解得更深刻,将医疗工作做得更细致,但同时这样也使实习生接触的病人数量有限,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儿科实行了实习医师“晚自习”制度,每天晚上由住院总医师带队,所有实习医师跟随,将全科住院患儿复查一遍,扩大学生的临床知识范围,有针对性地解决临床教学上可能存在的教学盲区,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见识到更多的疾病类型。

对实习生进行创新意识及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实习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带教教师辅导学生结合临床实际,撰写儿科临床方面的综述文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课题内容,设计临床小课题,教师认真审校,发现特别优秀者,先组织科室小讲座,继而向相关期刊上推荐,目前共有3篇综述在专业期刊上发表。

建立医患沟通技巧专项培训机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医学在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人文科学[4]。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转变,要求医生不仅要了解疾病,还要了解病人的心理、人格特征、社会因素等,与病人建立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的关系[5]。而刚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大多“书生气”十足,社会化程度不足,缺乏和病人沟通的能力,急需带教教师给予相应的培训,以利于他们改变自信心不足、容易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作者所在科对每轮进入儿科实习的医学生, 都要安排资深的医师给他们进行一次有关儿科医患沟通技巧方面的内容的讲座,同时在平时的交班、查房、 病案讨论等医疗活动中,上至科主任,下到住院医师, 都会有意识的结合医患关系中的正面例子和反面教训,随时提醒医学生,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重视患儿和家长的情绪变化,恰当地运用沟通技巧,使自己和病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融洽、更和谐。

3“双基多能”培养模式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尽管通过多年在临床实习中实施“双基多能”培养模式,使在儿科实习的医学生对儿科学的学科特点,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有了明显的提高,多能方面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1教师的问题

儿科带教教师都有强烈的责任心,有管理好实习学生并把临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良好愿望。为了带好教,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从知识储备到实习平台,非常辛苦,但是,因为教师大都没有脱产,仍承担着繁重的临床任务,经常要值夜班,故有时可能会疲劳并仓促带教,对教学效果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如果带教教师疏于管理,或责任心不强,学生也会放松对实习的认真体会和体验,往往以应付为目的,错过了实习中训练的机会,其收获就不大。因此,要尽可能对带教教师少安排一点夜班工作,让他们精力充沛地做好带教工作。同时加强教师的责任心是关键,只有教师工作合格了,学生才可能学习合格。

3.2学生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一是对大课上儿科学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如果在儿科学大课上学生们能够认真听课,课后认真思考并复习,则可以较好的掌握儿科学基本理论, 但如果上课迟到,课中睡觉,课后遗忘,脑海里没有一点基本理论的概念,那么在实习中,就很被动和盲目, 自然就不会有好的实习效果;二是不重视临床实习,有些学生或在临床实习时为了考研究生,或为了出国,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应试上,对临床实习采取应付态度,也不会有好的临床实习效果;三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医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四是儿科临床实践操作风险度高,学生心理负担重,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学生临床实习的质量和效果。

对于以上问题解决的办法:一是严格大课纪律,强调大课效果;二是在临床实习中,严格考核,要求对基本技能人人过关,如此才能保证临床实习有较好的效果;三是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互换角色,共同提升实习效果;四是在教师手把手指导下细心操作,保障临床实践操作不出偏差,消除学生的畏惧情绪,以达到尽快掌握临床实践操作要点的目的。

3.3患者的问题

患者对儿科而言既是患儿的问题,更是患儿家长的问题。随着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管理条例等的颁布与实施,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病人大都不愿配合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导致实习医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临床实践任务,尤其是在儿科实习的医学生,患儿和家长配合度差,有些家长不愿配合临床实习,有些家长不愿多次配合学生进行临床实习,也有些家长不愿配合全面地临床实习等。如何解决?一是多说服,讲清学生临床实习的目的意义;二是多沟通,和患儿及家长之间建立信任感,以感情沟通获得临床实习的机会;三是耐心说明大学附属医院患者的义务和责任,如此多管齐下,为完成临床实习而让患儿很好的、自愿的配合临床实习。

4结语

“双基多能”临床实习模式在作者所在儿科临床实习中已经运行多年,其在激发实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医患沟通技巧、促进教与学良性互动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改革完善, 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而努力。

摘要:“双基多能”临床实习培养模式,是以“双基”为基础,以“多能”为拓展,并将二者有机结合的临床实习培养模式。开展儿科临床实习“双基多能”培养模式,在强化实习学生临床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能”培训环节,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并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对提高儿科临床实习质量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临床实习 篇2

【摘要】自起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开展临床实习前系列教育,包括课堂教育、技能培训和与临床相结合的模式,以进一步规范临床实习前教育的形式,使临床实习有一良好的开端,保证临床实习任务顺利进行,切实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开展临床实习前系列教育后,97 %以上的学生和教师认为开展此项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临床实习前根据各专业特点,针对学生及医院实际,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有目的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有利于实习学生尽快熟悉实习要求,是实习学生顺利进入临床科室、减少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的有效方法。

临床实习 篇3

【关键词】临床带教;实习生

临床实习是实习生向医生过渡的重要阶段,实习的质量要依靠良好的临床带教老师的培养。在实习期间使他们端正其学习、工作态度,增强其工作责任心;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及时纠正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培养他们以实际技能操作为重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方式。同时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现将我院在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把握实习生的心理,规范实习生的责任

实习生初次进入临床,对医疗环境、带教教师、临床专业技术等比较陌生,表现为对患者的束手无策,绝大多数临床实习生因担心出差错而感到茫然,因此出现了紧张的心理,部分临床实习生因个性等方面的原因,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带教教师或同伴的评价比较敏感,担心自己给带教教师留下的印象不佳影响实习成绩等,因此出现紧张心理。由于缺乏社会阅历,有的临床实习生难以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导致患者不愿配合临床实践,甚至拒绝其为自己进行诊治。此时,临床实习生容易产生自责心理,感到心理压力很大。带教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耐心、细致地进行临床教学指导,对临床实习生多给予表扬与鼓励,不因临床实习生的失误而严厉批评他们,帮助临床实习生摆脱心理束缚,使他们尽快适应环境,熟悉各项临床医疗工作。

实习生入院,下科室之后,由科室组织,抽出一天时间对其实行岗前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本院的《员工手册》,医生礼仪服务规范,医院相关法律知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实习生职责。本科室专门制定了一本本科的实习生手册,人手一本。主要规范了实习生在本科实习计划,其中详细规划了实习生在本科室应掌握、熟悉、了解的各项操作和理论,各项临床检查,中医特色治疗等。

2.培养医患关系沟通能力,增加患者信任度

作为一名实习生由于初涉医疗工作,临床阅历浅,缺乏医患沟通经验,往往对如何处理医患关系感到茫然,容易忽视患者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缺少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技巧,不擅于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说话不留余地,容易导致患者及家属的不满,随意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有时无意中泄露保护性医疗的内容,往往成为医疗纠纷的导火索。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强调职业道德与人文关怀,让学生明白如何以尊重、关怀、理解的态度对待患者,如何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如何倾听患者的诉说,如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等[1]。要让实习生认识到,具有广博的医学知识、精良的医疗技术,同时能诚恳巧妙地与患者交流,得到患者及家属充分合作与信任。

3.规范医疗文书书写,避免医疗纠纷

医疗文书是一切医疗活动的载体,是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全面而客观的记录和总结,病历书写的质量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医疗质量和医生医术水平的重要依据,是具有法律效用的医疗文书[2]。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需要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和扎实的理论知识作基础的,因而实习生进入临床的第一课就是从病历书写开始的,它是临床的基本功,也是实习生要迈过的第一道“坎”。也是考核实习生基本理论水平、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带教老师首先应该将病历的书写有关规定、专科病历书写的特殊要求、病历书写中的常见错误等问题给学生进行讲解。其次是如何采集病史,如何体检,如何运用医学术语准确得当的表达。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对于患者病史的采集,规范的体检,准确的诊断等方面认真带教、严格把关,结合理论知识详细为实习生讲解,以期给实习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同学书写的病历认真批改,对不足之处认真点评,帮助实习生分析临床表现,及时查找修改病历书写中的问题,让他们随时改正,下次遇到类似的地方不至于犯同样的错误。

4.加强带教老师的自身培养,提高带教队伍的素质

临床带教老师是实习生接触的最初的医师形象,是其对医疗工作的第一印象。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实习生从事一生的医疗事业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带教老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实习生素质的提高。针对当前实习生学历高、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丰富的特点。带教老师要做好带教工作,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掌握各项技术操作,做到工作有条不紊,准确无误,既要吸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又要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综合能力的提升,使较为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形象化、生动化,提高实习生学习的兴趣及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临床授课中,抓住基础理论及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实习生掌握本专业的前沿发展动态,为实习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全新的带教模式,严格的考核制度

在临床带教中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关心人、激励人放在第一位,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当今的临床实习生相对来说,学历和文化知识层次都比较高,他们有思想、有创意,接受新鲜事物快,对各种事物反应敏锐,适应能力强,能比较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有较强的表现欲。经常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随时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后,才能更好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带教过程中采取操作演示法和科室小讲课法,结合临床,操作演示运用了医疗程序,保持了随时与患者的沟通,生动地展示操作内容,让实习生们体会到了与学校教师不一样的学习方法。通过小讲课的活动,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且通过讲课后的讨论,也使实习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地促进学习。

每位实习生出科前,我们必须进行严格的考核。每位带教老师根据每位实习生的情况不同出具试卷一份,实习生可自行选取所轮科室规定的必考操作项目之一,由带教老师监考。考核制度对于学生仍有很强的约束与监督学习的作用。严格的考核制度促进了实习生严肃地对待考试,自觉地加强了学习,自觉地进行了考前的温习。

随着形势的变化,临床带教工作正面临着一些全新的课题。在这种形势下,带教工作者要认真总结,不断创新,才能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带教老师,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医疗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东,浅谈对骨科实习生临床带教的体会[J].医学信息,2010(1):132-134.

临床实习 篇4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工作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临床实习, 可以使护生所学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相联系, 培养和锻炼护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是提高护生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加强对护生的实习管理至关重要。

2 研究对象、方法与结果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在甘肃省“二甲”以上医院中随机抽取12家医院护理部58位带教教师进行访谈、问卷调查, 访谈内容为“实习护生在医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甘肃省“二甲”以上医院中随机抽取实习护士120人进行访谈, 内容为“如何提高实习质量”。

2.2 研究结果 (见表1)

表1统计结果显示, 有一半以上的带教教师认为实习护生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差、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近1/3的带教教师认为, 实习护生护理操作不规范、人际沟通能力差;超过40%的带教教师认为实习护生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薄。这一结果和对护生进行的访谈结果基本上一致, 认为自己的理论知识一般或很差的护生占52.3%、认为自己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差的占41.4%、认为自己操作不规范的占40.6%、认为自己人际沟通能力一般或很差的占35.1%、认为自己法律意识淡薄的占43.5%、认为自己责任心一般或很差的占22.3%。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和护生责任心这两个项目带教教师与实习护生访谈结果差距较大, 究其原因, 可能与带教教师和实习护生对这两个条目衡量标准不一等因素有关。

上述结果表明, 由于受到实训设备、实训教师等因素的限制, 实习护生仅仅接触到模拟式的操作教学和练习, 练习用具有时使用了替代品, 以至于护生在操作真实性的认识上发生偏差。另外, 护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面对患者束手无策, 面对护理操作陷入茫然。实习护生在校时很少或没有接受过与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 在校时没有开设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课程, 没有经过人际关系的专门训练。

3 管理策略

3.1 做好实习前各环节的准备工作, 保证顺利投入实习

3.1.1 将实际实习工作贯穿于教学

有资料表明, 90%的医患矛盾、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交流不够、缺乏相互理解造成的[1]。因此, 学校应聘请医院高年资护理人员对实习护生加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这些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把护理工作中医患的沟通技巧、如何尽快进入护士角色、如何提高实习质量、如何处理医护关系、规范护理操作的重要性等贯穿于教学始终, 让护生提前有了实习的准备、目标和方向[2]。

3.1.2 实习前心理调节

通过几年的护理理论学习, 大部分护生已经具备了临床实习的能力, 但依然有些护生怕干不好、做不了、带教教师批评、患者闹事等, 从而对实习产生了恐惧心理。针对这些现象, 学校应让相关专业教师及时给予护生鼓励, 并进行专业心理辅导, 增强护生的自信, 稳定护生的情绪, 从而使护生顺利走上实习岗位。

3.1.3 理论和护理操作考核

为提高护生的理论和护理操作水平, 学校应对将要实习的护生在实习前一学期每天开放护理实训教室, 并在实习前对护生进行专业理论和14项基本护理操作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护生强化训练, 限定时间进行补考, 直到考试合格再安排其实习。在督促护生加强理论和实践学习的同时, 提高护生的护理技能水平, 为临床实习和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加强实习过程管理, 确保实习效果

3.2.1 健全实习生管理制度

制订《酒泉卫校实习生管理办法》, 规范《实习生手册》和《实习生教学大纲》, 要求护生安全实习, 指导护生文明实习、规范实习, 帮助护生快乐实习, 切实增强实习生管理的效果, 强化护生的安全意识、学习意识和责任意识。

3.2.2 联系医院强化护生管理

在实习生的管理上, 学校和医院齐抓共管, 从医院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护理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 对刚进入实习医院的护生进行实习前培训。每周都组织护生进科室学习, 每月给全体实习生举办一次讲座, 每个科室实习结束都进行理论和护理操作考试。在临床实习过程中, 实施一对一带教。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 护生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医院实习, 并能快速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2.3专人管理, 常抓不懈

实行片区专人负责制, 片区实习管理教师每月到各实习医院检查。通过医院带教教师或护理部了解护生的实习情况, 并及时提出反馈意见和建议。集中对护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检查, 要求护生写实习日记和心得体会, 及时召开实习生会议, 了解护生思想动态, 帮助护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学习上的难题。

3.2.4 优选实习组长, 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实行实习生自我管理, 优选实习组长, 明确个人的职责、分工, 要求相关人员以身作则、遵守纪律、努力学习, 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定期召开组长会议, 向医院和实习管理教师及时反馈实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充分调动护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保证实习有序进行。

3.3 实习结束综合评价, 巩固实习成果

(1) 在实习结束后, 医院组织护生进行最后的综合考核, 检查护生实习效果, 并在《实习生手册》上登记考试成绩、进行结果评定, 以此作为学校对实习生考核的参考依据。

(2) 实习生返校后, 由学校组织进行对理论和操作的综合考试, 以此来检验护生的实习效果, 并将结果记录进毕业档案。

综上所述, 实习生的管理是一个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出现新困难的工作。只有做好实习前各环节的准备工作, 增强实习生的自信, 提高实习生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水平, 选派好实习管理教师和实习组长, 加大实习巡回检查力度, 加强实习生的考核力度等, 才能保证临床实习顺利进行。

关键词:实习护生,临床实习,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阮惠芬, 谢文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8) :134-137.

临床实习 篇5

关键词:临床教学;实习生;临床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14-02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医学生成长为医生的必要过程,是医学生学习如何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临床实习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传授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更要注重培养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为此,我校附院在临床教学中对实习生实施改进的带教方法,详见下文。

一、实习生的资料和方法

1、实习生的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我校附院实习的78名实习生(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78名实习生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39名实习生男女分别为23、16名,最小实习生的年龄为19岁,最大实习生的年龄为22岁,39名实习生年龄均值为(20.43±1.11)岁。

对照组39名实习生男女分别为24、15名,最小实习生的年龄为19岁,最大实习生的年龄为23岁,39名实习生年龄均值为(20.11±1.23)岁。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生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比例等)进行比较,结果无明显区别,P>0.05,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

2、教学方法

对照组39名实习生采取传统带教方法,主要是指带教老师对学生实施一对一教学,向其传授一些临床诊疗知识、经验、方法及流程等;实验组39名实习生采取改进的带教方法,具体带教方法为:(1)创新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中,选择情景教学(PBL)的模式对实习生进行授课,对39名实习生实施分组(分成13组)。在讲课的过程中,带教老师以学生为中心,选择临床中较经典的病例,以问题为导向对学生实施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法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提出问题、获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讨论疾病情况以及归纳总结。首先,由带教老师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出相关的临床问题(以4至5个为宜),例如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治疗方法等;其次,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询问患者病史及对其进行相应体格检查,获取有效的临床资料;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各自的观点,并综合整理成本组的结论;最后,带教老师分别对各组的结论进行点评,并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进行修正和讲解,最后总结此次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2)临床实习:带教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让实习生在实践中学习,例如让实习生亲自对患者进行问诊、体格检查等,同时,向其讲解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其思考并回答,锻炼其沟通能力、操作能力、病例分析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3)模拟演练: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带教老师应选取临床中的常见病例,让实习生进行相应的模拟演练,互相扮演医患的角色,锻炼其临床思维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结束后,带教老师分别对每组作出点评,并作出相应的总结。(4)考核:将临床思维能力纳入最终的考核中,考核内容主要为理论考核、临床操作技能考核以及临床思维能力考核,例如要求实习生在15分钟内对1个病例进行分析诊断、提出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措施,由带教老师进行打分。

3、评估指标

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评分(采用模糊数字法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越强[1]),并对实习生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总人数[2]),分析比较两组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及实习生的满意度。

4、统计学分析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及实习生的满意度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α=0.05作为检验标准,临床思维能力评分的比较方法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结果使用(X±S)表示,满意度的比较方法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结果用率表示,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实习生比较得出,组间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及满意度的结果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如表1:

三、讨论

临床思维能力的强弱可直接影响医疗活动的效果,对实习生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且该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本研究对实习生采用改进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经典案例为载体,旨在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存在明显差异,且实验组实习生的满意度比对照组实习生的满意度高出25.65%,这说明对实习生采取改进的带教方法,能显著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了教学满意度。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采取改进的带教方法,不仅提高了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而且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是值得临床教学推广应用的。当然,此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带教老师在今后的临床教学中需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以便能更好的培养实习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 远,包太成,王 霞等.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法在临床教学中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1,01(20):194-195.

浅谈临床护理实习管理 篇6

近年来高校扩招带来的护理实习人数骤增, 给护理临床实习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护生进入临床实习是将来踏入临床工作必经的、重要的一步, 而临床毕业实习又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对护理实习的管理就尤为重要。

2 现状

2.1 基本模式现行临床实习的基本模式分为基础医疗实习和护理实习

2.1.1 基础医疗实习

一般安排在临床实习的前期进行。主要为系统的询问病史、正规的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等。由实习医院统一选派教学能力强的主治医师负责学生, 每位学生分管不同的床位, 参与正式的、与医疗专业学生完全相同的医疗实践包括查房、下医嘱、病历书写等。阶段考评为完全系统的体格检查、病史询问及书写一份规范的大病历, 由带教医师实施。

2.1.2 护理实习

经过医疗实习之后, 学生分别进入外、内等专科护理实习, 以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病人实施责任制或整体护理为主要内容。护理管理以实习护士长工作为主, 包括主持晨会、生产会、工休会各种计划安排等。护理科研和护理教学实习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中, 通过参加医院护理科研项目、撰写论文、小讲课、护理教学查房和进行健康宣教等方式完成。

2.2 护理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2.2.1 带教方面

护生们在学校系统地学习了护理学的理论, 但在临床实习中传统护理技术操作的项目较少, 护生某些理论知识缺乏的项目带教老师没有给予详细地讲解, 甚至带教老师本身对这方面的知识也不是太了解, 这就大大削弱了护生对学习护理技术操作的兴趣, 护生们建议在加强临床护理技术操作的同时, 逐步提高带教老师对理论知识掌握的能力。

2.2.2 带教形式单一

目前临床上多数仍采用传被动教学的带教模式。带教老师只是按照传统的"灌注式教授法"进行教学, 注重知识的灌输, 使护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不能灵活多样、因人而异开展启发式教学、激发思维和鼓励学生参与。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无疑制约了护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创造能力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2.2.3 组织机构不完善

临床带教组织机构体制不完善, 实习计划完成情况缺乏客观评价及信息反馈系统, 对教学医院及老师工作目标定位不明确, 无考核措施, 导致带教老师无压力、无动力, 实习计划难以高效落实。

3 对策

3.1 加强护理实习指导教师培养

作为一名护理实习指导教师, 首先要热爱护理工作, 并且拥有娴熟的临床护理专业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护理实习指导教师, 除此外还要有良好的师德和医德。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合格的临床护理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以下特征:

科学的人道主义态度, 善于与人合作, 合格的护理实践, 利于教学的管理方式和教学意识, 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师行为, 愿意解释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鼓励并表扬学生, 关心尊重学生, 具有幽默感, 声音语调愉悦, 当学生需要时会及时出现, 对学生指导的量适当, 表现出自信并信任学生等。因此承担护理实习教学的医院一定要加强护理实习指导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3.2 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带教老师应注重培养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带教老师可以给护生示范怎样向患者打招呼、怎样进行自我介绍、如何与患者交流、如何收集资料等, 通过言传身教告诉护生如何去做。在与患者沟通时, 还应注意说话的艺术, 避免用医学术语, 最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引导护生注意自己的形象, 提倡文明用语、微笑服务, 学会尊重患者, 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同时提高自身素质, 包括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其中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通过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积累和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3.3 改革实习模式

改变传统的功能岗位职责实习方式, 着重体现整体护理模式, 将健康教育纳入护理临床带教实习中。通过专科理论讲座和平时带教, 使护生除了掌握专科疾病的生物致病因素外, 还要了解人的行为、生活方式及自然环境等方面影响健康的因素。精简理论内容学习, 延长技能、综合能力实习时间。按系统护理及专科特色安排实习。实习过程中可安排护生在重症监护病房如ICU、CCU病房等, 将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抢救知识、护理程序知识, 新技术新业务、特殊检查仪器的使用知识融会贯通, 增加直观形象, 以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

3.4 建立教学评估标准

将质和量的评价统一起来。评价因素应包括带教教师的素质, 知识水平 (知识容量) , 临床技能, 对患者的整体认识, 带教的态度和方法, 护理科研意识和能力等。对护生临床实习评价:即知识、技能和态度。评价信息要反馈, 才能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整体水平, 促进临床护理质量和临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 结束语

护生实习阶段是从一名学生过渡到一个合格护士的转轨阶段如何带好一个护生直接关系到今后护理队伍的质量。为使其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多元化的高素质要求, 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型护理人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薇.护理专业实习阶段教育与管理实践[J].中等医学教育, 1999, (09) .

[2]韩丽娟, 韦滨.高校学生工作必须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之路[J].黑龙江财专学报, 1995, (03) .

儿童牙科临床实习模式探索 篇7

多年来,口腔内科将临床实习的重点放在对成人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和粘膜病的诊治上,实习生对儿童牙病的诊治大多只是见习,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些简单的操作,没有独立接诊患儿的能力。根据临床教学效果反馈意见实习生普遍认为,应加大儿童牙病的实习力度,让他们能独立的完成与患儿的交流沟通,独立完成对患儿的诊治,以适应以后从业的需要。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通过对2000级、2001级、2002级本科毕业生及1998级、1999级研究生及部分进修生共150人进行问卷调查,问题如就你认为自己对口腔内科哪些疾病的诊治能独立完成?你对牙体牙髓病、牙周病、粘膜病和儿童牙病的治疗哪个更有信心?为什么?你喜欢儿童牙科吗?为什么?你认为儿童牙病实习中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你认为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该如何处理好儿童患者,才能使你的治疗顺利进行?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儿童牙医?等问题进行调查,结果由专人汇总。90%的人认为对口腔内科的常见病能做到较为准确的诊断,能独立完成对成人牙病的治疗。98%的人不喜欢对儿童牙病的治疗,准确地说是对不合作儿童患者不喜欢。原因虽多,如看儿童患者麻烦、费时费力、哭闹吵人等,但总归一点是儿童依从性差、不合作的问题,这也是多数临床毕业生所面临的难题[1]。几乎所有被调查者认为儿童牙病实习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对依从性差患儿的处理方法。

我院根据学生的反馈建议及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近两年来的儿童牙病临床实习模式进行了改革,让医学生运用儿童心理学知识学会与患儿交流沟通,建立友好的医患关系从而完成分诊、接诊、治疗等全过程。整个过程中教师只充当指导、协助作用。每个患儿治疗完成后,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总结经验教训。最后,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程度和学生实习效果自我评估两方面考查[2]。此模式的实施在临床实习中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主要模式流程图如下:

1 接诊前培训

成人牙病患者自制力和耐受性较强,依从性好,能很好地与牙医合作以完成治疗过程。因此接诊成人患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很少与患者进行心理的沟通。儿童牙科患者则不同,由于对医院的恐惧感及曾有的疼痛经历,就诊患者往往表现出哭闹不止、拒绝治疗等行为。这时对儿童患者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恐惧心理的治疗[3],使其能在安静的状态下接受对疾病的诊治。这也是临床实习医生认为最棘手的问题[4]。

临床实习医生在进入儿童牙科以前大多已完成了对成人常见牙病的诊治,有一定的治疗及操作经验。因此在进入儿童牙科实习后,首先应对实习生进行接诊前培训,就儿童牙病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儿童心理学及口腔科患儿分类、与患儿的沟通交流技巧、如何建立良好长久的医患关系等问题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明白治疗儿童牙病在很大程度上是治疗儿童患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学生物模式的转变,初步掌握与患儿交流沟通的技巧[5]。

2 协助分诊

在学生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后,接下来让他们协助护士对儿童患者分诊。对合作性的患儿进行安慰、鼓励;对不合作的患儿进行安抚观摩,观看正在治疗的合作患儿,表扬正在接受治疗者,同时鼓励参观者。在未上治疗椅前与患儿谈论一些与治疗无关的话题,一方面转移其注意力,使其消除恐惧,保持镇静。更重要的是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儿信任你,愿意让你为他或她治疗,为下一步接诊奠定基础。

3 接诊抚慰

经过分诊的初步接触后,实习学生多数都能顺利的接到较为合作的患儿。这时患儿能顺从地让你牵着手走向治疗牙椅,但这时患儿的恐惧感往往又一次产生。这时最重要的是对患儿进行治疗前的抚慰:如用手轻轻抚摸其头或手,用温和的语言赞扬其衣着漂亮、帅气勇敢;询问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如几岁了、上那个幼儿园、爱吃什么食品等;在患儿恢复平静后关切地询问其病情,然后用形象易懂的语言让患儿知道他所患的疾病及将要进行的处理,并保证尽量不让其产生疼痛。这时可将调整椅位比喻为坐飞机等使患儿能愉快的躺在牙椅上保持镇静,准备下一步治疗。

4 诊断治疗

儿童牙病治疗明显不同于成人是因为患儿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差,治疗中他们随时有哭闹及反抗行为,对儿童患者焦虑和疼痛的控制,是治疗的最难之处[6]。因此,要给医学生强调在治疗儿童患者时,一方面注意力集中,钻牙时找稳支点,以防患儿反抗时器械损伤口腔粘膜组织,另一方面要教学生将Tell-Show-Do法贯穿于治疗的始终[7],即在治疗过程中要不断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患儿讲你要做什么、用什么做、怎样做。治疗中使用贴切形象地比喻,如钻牙是给牙洗澡,补牙是给牙盖房子等,使患儿觉得好奇去感受治疗过程。治疗时让学生注意治疗顺序,非急诊患儿初诊时应先治疗不痛的牙齿,使患儿体会到治牙并不疼痛,以便以后的合作。去龋时疼痛度由轻逐渐加重,或轻重交替进行,使患儿能适应。使学生学会稳、轻、快的处理儿童患者。治疗中不断地给患儿表现以肯定及鼓励。治疗结束后表扬其勇敢表现并给予一些奖励。

5 术后交流

术后交流对儿童患者必不可少,因为它是医生和患者保持长久良好医患关系的纽带,是下一次就诊合作与否的试金石。因此多让实习学生练习与患儿术后交流,如由衷地赞扬其今天的表现,有条件可给予一些小小的奖励;讲一些口腔保健常识及注意事项;预约下次复诊时间等。让患儿能心情愉快地与你道别后走出诊室。

通过对这种改革的五步实习法的探索,学生能独立完成与患儿的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顺利的接诊和诊治患儿,使临床实习效果明显。通过对有关教学效果的进行反馈调查评估,医学生普遍认为这种实习模式效果明显,不仅掌握了儿童牙病临床诊疗技巧,而且学会了独立的处理儿童牙病患者。多数医学生由刚进科室时畏惧看儿童患者发展成喜欢儿童,喜欢儿童牙科,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与患者交流的技巧,对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充满信心。

摘要:目前,社会对儿童牙医的需求量增加,而各大口腔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中能胜任儿童牙科医生的却为数不多。为了保证毕业实习生临床实习的质量,为他们以后从业打好基础,本文的目的是探索儿童牙科临床实习行之有效的实习模式。通过对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98级、2000级和2001级学生临床实习的问卷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在儿童牙科的临床实习中,患儿的恐惧、不合作是他们临床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通过改革实习方法,改进口头表达技巧,强调某些策略,提高语言能力将有助于更好的交流,更好的合作和成功的治疗。重点解决实习生与儿童牙病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这一焦点问题,使治疗能顺利进行。这一模式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的实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儿童牙科,临床实习,模式

参考文献

[1]周昌龙,张引成,胡浩屯.五年制口腔临床实习阶段面临的新问题和对策[J].北京口腔医学,2004,12(3):169-170.

[2]Fayle SA,Tahmassebi JF.Paediatric Dentistry in the NewMillennium:Behaviour Management———Helping Childrento Accept Dentistry[J].Dent Update,2003,30(6):294-298.

[3]赵鑫,秦满.儿童患者牙科恐惧症原因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27(4):531-533.

[4]Welbury RR,MacAskill SG,Murphy JM.General DentalPractitioners’Perception of Their Role Within Child Protec-tion:A Qualitative Study[J].Eur J Paediatr Dent,2003,4(2):89-95.

[5]鲁莉,王左敏,周玉青.口腔内科生在综合医院口腔科综合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口腔医学,2010,18(1):52-53.

[6]汪俊.儿童牙病患者疼痛和焦虑的控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4(1):15-18.

骨科临床实习教学的探讨 篇8

1 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骨科疾病病种多而复杂

实习生存在的问题普遍集中在骨科临床病种复杂、操作专业性强、急诊多、理解困难等方面。骨科大体可分为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骨与软组织肿瘤、手外科。即使最常见的骨折, 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 同一病种的个体化较强。由于学生实习时间短, 理论基础不够扎实, 加上操作专业性很强, 手术量大, 患者一般疼痛级别高, 学生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 从而不愿投入学习及实践当中。

1.2 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近年来实习生数量日益增多, 致使现有的临床教学资源出现相对短缺的现象, 对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的训练存在一定的制约。另外, 很多带教教师认为进行复杂操作或诊治疑难病例带教时间偏长, 因此减少了学生的实践机会。

1.3 实习生在实习时未完全进入医师角色

大多数刚进入临床的实习生认为自己只是学生, 未把自己放在一位医师的角度上去考虑及处理问题, 由于缺乏临床工作经验, 对患者疾病没有深入了解, 故而对于自身定位、学习临床知识、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很难准确把握。怎样成为一位合格的实习生、如何完成角色转变、如何进行病史资料的采集和影像学资料的查阅、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等, 这些都是学生临床实习中容易遇到的问题。

1.4 实习与考试及就业冲突

由于近年来大中城市医疗市场发展的需求, 很多医疗单位入职最低学历标准为硕士, 因此实习生中参加研究生、公务员甚至出国考试的人数较多。为了准备考试, 大多数实习生会占用实习时间复习, 更有甚者存在迟到、早退、请假的情况, 扰乱了正常的实习教学秩序, 影响了实习质量。

1.5 实习态度不端正

很多学生在实习开始时往往热情高涨, 但各个科室的工作情形不相同, 学生在进入一些不感兴趣或工作任务繁重的科室时存在学习不积极、得过且过、希望早点出科的情况。由于很多时候带教教师工作繁忙, 无暇顾及, 因此会助长这种风气。

2 着力提高实习教学的质量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加强骨科临床基础培训

骨科作为一门重实践、重操作的学科, 虽然临床工作任务繁重, 但操作机会也较多, 带教教师应抓住这个特点, 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正确采集病史, 让学生亲自查体, 独立分析病因, 得出诊疗方案, 然后由带教教师进行指导评价。科室定期举办针对实习生的专题讲座, 讲座应具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应翔实易懂, 并辅以多媒体、现场讨论提问等形式,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另外, 帮助学生掌握患者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医患沟通技巧,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这点对实习质量的提高很重要。在实习教学过程中, 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技能比赛, 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同时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一举两得。骨科与解剖学、影像学关系密切, 在实习带教中教师要将相关的解剖学内容尽量简化, 通过直观的方法 (如解剖图谱、标本以及肢体动作等) 复习运动系统正常解剖结构、生理特点, 再由解剖学知识启发式讲授相关骨科疾病发病机制、治疗原则、手术入路等[1]。定期和影像科协作举办与骨科相关的X线、CR、MRI技术的知识讲座、读片会、病例讨论会等, 讲解正确阅片方法及如何依据影像资料结合临床做出诊断。此外, 还要对骨科领域的骨密度仪、肌电图、造影技术等知识做较全面的讲解。

2.2 注重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减少死记硬背, 提高主动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独立思考以及逻辑思维能力[2]。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 带教教师应由知识传授者向引导者的角色转变, 让实习生在骨科临床实习过程中感受作为医师救死扶伤的高度责任感。加强实习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骨科实习教学的主要内容, 教师要多向学生提问, 并多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在学生进行诊疗活动时, 能亲自在旁边指导, 不仅能增加学生的信心和胆识, 也能减少潜在医疗事故的发生。对于学生难以处理的复杂疑难病例, 要鼓励他们查资料, 大胆提出自己的诊疗方案。定期举办一些小讲课, 形式随意、多样化, 对教学查房进行有益补充, 重点讲解一些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操作技能。在临床工作中, 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 查房时由于时间有限, 不能一一解决, 通过小讲课对临床典型疾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以多种方式, 如挂图、多媒体视频资料进行强化, 帮助学生理解, 锻炼其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就本专业在国内外最新的发展动态举办一些专题讲座, 在此基础上设置一些问题, 让实习生查阅资料, 分小组进行讲解,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口头表达能力, 进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3]。

2.3 加强带教医师队伍建设

对于带教的各级教师也要严格按照教学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对教学表现优异的教师应给予相应的奖励, 比如设置优秀教师奖, 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付出有所回报;对于未达标的教师, 应该取消一段时间的教学资格及晋升资格, 使每一位带教教师都认识到临床实习带教工作是教学医院中医师的本职工作, 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与效果[4]。同时, 使各个科室的教学人员一起交流, 分享优秀教学方法, 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讲课和带教过程中, 应结合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接受能力, 以骨科基本理论为基础, 把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培养和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5]。

2.4 帮助学生处理好考试和实习的关系

教师应教育学生将实习和考试有机结合起来, 让他们懂得在实习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思维方法、工作经验对其今后的考试及步入社会后的工作都有帮助。此外, 教师还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积极帮助学生分析就业环境和升学考试形势, 如果学生能对专业学习情况及自身工作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无疑对今后的择业大有帮助。

2.5 完善出科考核制度

在实习结束时, 应由教学负责人组织学生的出科考试, 包括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实习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应继续在相关科室学习, 直至考试合格, 以保证实习质量, 并给予此学生的带教教师一定程度的处罚。骨科临床实习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病案书写。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骨科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 病案书写主要考查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严格完善的考核制度可促使学生严肃对待考试, 加强学习, 进行考前复习。

2.6 注重医德医风建设

注重实习生医德医风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是依靠带教教师正确引导和对学生严格训练而建立起来的[6], 只有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才能做好临床工作。

综上所述, 对于实习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 骨科教师需要主动提高实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帮助学生处理好考试和实习的关系。科室内部要严格执行考勤制度, 上级管理部门也要加强教学管理。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该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 以期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教学效果。

摘要:根据医学生骨科临床实习状况, 严格上级医师带教责任制度和健全教学查房制度, 建立和完善实习教学制度, 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突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高骨科临床实习质量, 注重医德医风教育、人文素质教育, 逐步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骨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超, 周跃.骨科学临床见习带教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 17 (2) :118.

[2]徐继平, 刘志宏, 梁裕.LBL-PBL-LBL模式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0, 31 (5) :312-314.

[3]范慧, 徐援.医学生实习过程中临床思维的培养与提高[J].中国病案, 2012, 13 (3) :58-60.

[4]张勤, 倪琴, 张室玲, 等.新时期临床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9 (2) :430-432.

[5]王德超, 包少英, 李奎, 等.浅谈提高骨科教学效果的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15) :272-273.

临床实习 篇9

l 实习护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 工作环境对护生的影响

实习护生从学校来到医院学习, 由于生活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都表现为既紧张又兴奋, 既有好奇心理又有恐惧心理, 如今的护生个性张扬, 自我意识较强, 对他人的依赖性较强, 在独生子家庭角色的强化, 遇事表现为胆怯或不自在, 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在工作中, 她们积极主动工作, 进入角色, 缺乏团队精神, 更对护理的理念及哲学思维理解片面, 医院护理管理的模式直接影响护生成长为护士角色转变的进度及好坏。

1.2 理论知识不能联系实践

实习护生初进入临床, 多数学生未能将书本知识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及护理操作不熟练, 缺乏临床经验, 表现出不自信的表情和行为, 当患者询问病情、用药、治疗及护理等有关问题时, 因为理论知识缺乏未能圆满的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生产生不信任甚至不满情绪, 加之实习某项科目前没有仔细阅读教科书或临床护理实习手册, 造成护理操作不规范, 如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异常时不能及时汇报, 不知道脊柱骨折术后轴向翻身是肩和臀部同步进行等等一系列操作不当造成带教老师对护生不放手也不放眼, 护生成长速度变会慢下来。

1.3 沟通技巧不能成熟应用

沟通是人与人相处的桥梁, 简洁、有效、有礼貌的沟通是人的基本素质, 也是医务人员的常用技能, 护生刚到医院, 首次接触患者, 对于环境陌生, 缺乏沟通经验, 他们渴望加入护理队伍, 想帮助患者, 也想得到老师帮助以便尽快的进入角色, 一时间不知道该路在何方, 怎么与带教老师交流, 怎么与患者交流, 造成护生自闭, 不自信, 作什么事, 蹑手蹑脚, 如果没有带教老师指出方向, 在加专业知识学的又不够扎实, 就更不能把有效沟通运用于临床实践。

1.4 带教注重实践缺乏讲解

个体化教学是一个良师教学方法, 但是大部分带教老师未做到因材施教、因阶段施教, 传授知识和讲解较少, 使护生只知其然, 而未知其所以然。个别教师没有带教责任心, 不给护生讲解, 尤其是为什么要这样护理, 有责任培养护生的自我及职责意识;缺乏对护理实践感悟、思考、创新能力启发。只重实践, 轻看理论, 殊不知理论指导实践。如果护生在实践中完善理论, 它的成长道路变的曲折, 不利于快速成为成手。

2 对策

2.1 帮助护生消除心理压力, 树立自信

让学生尽可能地多了解实习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环境, 帮助护生消除心理压力, 树立自信心, 因此临床教学中应鼓励师生之间交流及护生之间交流, 反映和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 同时给予护生积极、正面的反馈。在护生与患者接触之前, 老师应充分评估护生的能力和水平, 还应多与患者沟通, 给护生示范怎样和患者打招呼, 怎样介绍自己, 如何与患者交流、收集资料等, 消除其顾虑。并注重提高自身修养, 为护生作出榜样。通过言传示教告诉护生如何去做, 这对她们今后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2.2 培养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护生动手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使护生对护理敢于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培养护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一反三, 活学活用, 处理常规事件及突发事件的能力, 如流量表连接于中心氧气装置上-连接湿化瓶和导管-调节流量-用棉签清洁鼻腔-将鼻导管插入鼻腔-将鼻导管固定于两侧耳廓上-记录。熟记规程后再到实践中应用, 做到了熟练、规范。

2.3 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带教老师与护生的沟通和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临床教学中, 师生关系是一个重要内容, 教不严, 师之惰, 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 学生是通过对老师工作行为进行简单模仿、拷贝, 在实践中理解每一次护理工作的意义所在, 老师应积极在各个方面导引学生, 量材所用, 因材施教。是护生积极投入到护理角色中去, 积极完成任务, 搞好护理科研, 以便成为真正的护士后, 带下一代后背力量。

3 小结

在实习中护生的带教工作极为重要,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优秀护理人才的摇篮, 在带教中, 方法得当, 因材施教会事半功倍, 在带教中鼓励学生的自学, 加强自学能力发展, 掌握时代前沿知识, 从而加强自身综合素质, 成为适应新世纪发展所需要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临床实习,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罗素冰.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24) :4892.

[2]崔慧霞.经验性学习理论在护理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17) :4236.

[3]孟庆玲.临床护生带教管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11) :2728.

论如何加强盲人学校临床实习教学 篇10

[摘 要]:盲人学校临床实习教学是特殊医学教育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对如何加强盲人学校临床实习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三点建议:根据中医按摩专业的特点和盲生的生理特点,加强临床实习教学的组织和计划;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加强盲生的人生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教学方式,使盲生早期接触临床。

[关键词]:盲人学校 临床实习教学 教学计划 组织管理

对于按摩医士,只有通过临床实习才能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逐步掌握防治疾病的各种基本按摩技能,最后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只有切实地把临床实习及其它实践性教学课作为盲人医学教学过程的极为重要环节对待,才能提高特殊医学教育的质量,培养出优秀的按摩推拿人才。本文对如何加强盲人学校临床实习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根据中医按摩专业的特点和盲生的生理特点,加强临床实习教学的组织和计划

盲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由于学习环境改变了,由熟悉的学校变为陌生的医院;授课方式改变了,由课堂教学变为以实践为主的学习,因此,盲生在行走、饮食、上厕所诸方面的困难随之而来,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

首先,应确定临床实习的管理人员。班主任作为临床实习的管理人员,负责对盲生进行思想教育,包括考勤、划分学习小组、定期召开汇报会;研究解决实习阶段中盲生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搜集和听取盲生对临床实习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声。通过加强对盲生的思想教育,使盲生重视临床实习,从而把实习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应确定临床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对盲生在临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指导盲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临床诊断能力和治疗(操作)能力。在临床实习的初始阶段,有的盲生对中医按摩理论掌握得比较好,然而,初次接触患者时,由于没有临床经验,往往表现出手忙脚乱、语无伦次的失态现象;有的盲生往往用理论去套用实例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由于实际接触的病例与理论有时不能完全吻合,因此,盲生对患者的病情有时会作出错误诊治;有的盲生初次临床实习,面对患者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第三,应确定临床实习不同阶段指导工作的重点。

一般说来,盲人学校临床实习教学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即实习的最初1个月。这个时期由于盲生情绪紧张、动作不协调,应该重点体现一个“教”字。教盲生尽快熟悉所在的医疗环境;学会观察和初步视诊,掌握基本操作规则和诊治方法。

中期:即实习的第2个月至毕业前第2个月。这一时期盲生对所在医疗环境已较为熟悉,并掌握了基本操作规则和初步视诊方法。因此,这一时期主要是培养盲生运用知识的准确度和效率,完成实习的主要内容,并指导盲生就实习的典型病例写出临床报告及体会。

后期:即实习结束前1个月。这一时期由于实习即将结束,毕业考试即将来临,盲生思想情绪不甚稳定,治疗上容易出现差错。因此,这一阶段应重点对盲生进行医德方面的教育。教育盲生在医疗过程中,始终要保持稳定的情绪,不能因自己情绪上的波动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二、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加强盲生的人生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盲人由于生理缺陷而多有异常沉重的心理压力,易产生自卑、孤独感,因而失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经过多年的接触,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多数盲生有着强烈的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比一般人情感更丰富、更敏感并且自尊心更强。

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指导临床实习过程中,应注意采取“少照顾,多指导,少批评,多鼓励”方法,对他们既不歧视,也不放纵,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盲生需要老师的爱心,但不希望用过分的照顾来对持他们,他们希望老师像对待普通人一样地对待他们,因而,我们在盲生遇到困难时,不是大包大揽地一味强调帮助,而是从旁加以指导,让学生自己解决困难,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另外,还有一少部分盲生情绪不稳定,当遇到困难时,心情浮躁,不能冷静处理问题,这时教师则不能一味地批评他们,而应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激发他们战胜困难、克服弱点的潜能,正确地对待困难和失误,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粉饰现实的教育,让盲生全面认识社会,看清形势的主流,坚定信念,并对社会的各种现象和侧面加以剖析,使盲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自我防卫的能力。当盲生进入临床实习,尤其初入医生角色时,要不断通过医疗实践锻炼使学生产生塑造良好心理品质的紧迫感,并从心理上提高盲生对医学道德的理解。现实社会的教育比枯燥的书本教育更容易被盲生接受,因此,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盲生进行医德教育。

三、改革教学方式,使盲生早期接触临床

我国医学目前的教学方式是由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个阶段组成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盲生中医高等教育也一直遵循这一方式。这一方式之所以沿用至今,是因为它存在着许多优点:首先,体现了医学科学的系统性。其次,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也方便教学的实施与管理,大大地节省了财力及人力。

但是上述教学方式也存在着弊端:首先,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教学,在基础教学阶段,将基础教育与临床教育完全割裂、互相脱节,在强调学科系统性的同时,造成许多内容的重叠,甚至有时相互矛盾。其次,以生物医学科学为主,分科越来越细,忽视医学始终是与人打交道、始终是为人服务的人文精神,不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第三,基础教育阶段,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理论脱离实际,严重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五年医学生涯,前三年学生根本不接触医院,更没有接触到病人,不会看病、识病,在学完基础课后,在四年级学临床专业课时才有少量的临床见习活动,直到毕业实习时,才能接触到病人、临床,而学生在临床实习时,许多的基础知识也忘记得差不多了,造成了基础课与临床课教学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致使基础课的学习效果不深、不牢、不能学以致用。

因此,我们应改革教学方式,使盲生早期接触临床。应在基础医学和专业医学的授课过程中增加学生接触病人、接触临床的机会,从上学伊始,就有目的地结合课本带领学生去医院接触患者,这样做,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更使得学生面对患者时发现了自己知识的有限,从而增加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医学为人服务”的理念,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滕伟民.盲人按摩高等教育现状与对策[A].盲人按摩教育、医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

[2]郑昌新.浅谈医院实习教学管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2).

[3]周至.“七结合”在盲人按摩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特殊教育,2003,(4).

上一篇:地暖的施工及质量控制下一篇:其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