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安全问题

2024-06-16

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精选十篇)

高校校园安全问题 篇1

逐渐丰富起来的应用和信息资源使校园网在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 广大师生从事教学、科研、生活和管理工作时对校园网依赖性也越来越高。然而, 外部黑客的侵袭, 内部人员的攻击, 不良、非法信息的侵入和病毒破坏都能造成网络信息系统的瘫痪, 严重威胁着网络的正常使用。网络的生命就在于网络的安全性。那么, 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加强校园网络的防护, 保证网络的畅通、信息的完整, 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形象、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利益、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二、校园网面临的安全隐患

绝大部分高校校园网通过Cernet与Internet相连, 在享受Internet资源的同时, 也面临着遭受来自Internet的外部攻击风险。同时, 校园网连接除了学校各院、系等教学、行政单位网络外, 还连接着校内的学生机, 由于内部用户对网络的结构和应用模式都比较了解, 因此校园网还存在着来自内部的安全隐患。由此我们分析高校校园网络安全主要面临着以下四个方面的威胁。

1. 程序安全漏洞

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都可能存在安全漏洞。这些漏洞一旦被黑客和病毒利用, 将给校园网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并且, 软件和硬件配置不当同样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安全问题。

2. 网络入侵

包括黑客、破坏者和其他试图非法访问网络资源的用户。入侵可能来自校园网外部, 也可能来自校园网内部。攻击的动机可能是恶意破坏, 也可能是出于兴趣和好奇心, 但同样都会给校园网的安全造成威胁。校园网的使用者主要是学生, 部分学生对网络很感兴趣, 而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 攻击校园网就成了他们表现自己所学知识的首选。

3. 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校园网络带给大家方便的同时, 也成了计算机病毒传播最快捷的途径。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 病毒编制者水平的提高和病毒与黑客软件的结合, 使网络病毒频繁爆发, 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害, 轻则是和用户开个玩笑, 重则破坏计算机软件、硬件, 导致机密数据外泄, 还可能使得整个网络处于瘫痪状态。特别是现在校园网络接入互联网的带宽不断地提高, BT流行, 传输文件越来越简单, 为用户下载提供了方便, 但下载的软件和电子邮件有可能带有病毒, 这无疑也为网络病毒的传播大开方便之门。

4. 用户安全意识薄弱

校园网是以大量用户为中心的系统, 一个合法的用户在这个系统中可以执行大多数操作。尽管网管人员通过访问控制策略等手段可以限定用户的某些对网络产生破坏的行为, 但更多的安全措施必须由用户自己来完成。用户安全意识薄弱, 操作不规范都是威胁校园网安全的主要因素。比如U盘病毒在校内大范围地传播。

三、校园网安全措施

网络安全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问题, 应该说任何单一的安全措施都不可能提供真正的全方位的网络安全。[1]针对高校网络具有较多的用户群, 访问方式多样, 网络访问突发性较高等特点,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层面上的维护, 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校园网的使用管理, 具体策略如下。

1. 加强校园网安全管理

学校管理层应重视高校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 加大投入, 完善校园网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健全网络安全监督机制;并引进专业的网络安全管理人才, 对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业务技能;重视校园网用户安全教育, 大力开展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 如防病毒软件的安装、病毒库的更新、来历不明电子邮件的处理等, 以抵御来自校园网外部的攻击。

2. 构建全面的安全技术策略

从技术应用层面考虑, 应通过合理有效的网络管理技术来应对日趋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 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监督、组织和控制网络通信服务, 以及信息的处理, 确保校园网安全运行。

(1)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用户的入网访问控制通常有用户名的识别与验证、用户口令的识别与验证、用户账户的缺省限制检查等。当用户进入网络后, 网络系统就赋予这一用户一定的访问权限, 用户只能在其权限内进行操作。账号和密码保护可以说是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目前网上的大部分对系统的攻击都是从截获或猜测密码开始的。一旦黑客进入了系统, 那么前面的防卫措施几乎就没有作用, 所以对服务器系统管理员的账号和密码进行管理是保证系统安全非常重要的措施。系统管理员密码的位数一定要多, 至少应该在8位以上, 而且不要设置成容易猜测的密码, 如自己的名字、出生日期等。对于普通用户, 设置一定的账号管理策略, 如各种开机口令、登陆口令、共享权限口令等, 并强制用户每个月更改一次密码。[2]对于一些不常用的账户要关闭, 比如匿名登录账号。

(2) 配备完整的系统的网络安全设备

校园网络虽然比较复杂, 但从整体技术架构来看, 还是属于局域网范畴, 因此, 在局域网和外部网络接口处配置统一的网络安全控制和监管设备即可将绝大多数外部攻击拒之门外。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校园网络现在基本上都是高速网络, 因此配置安全设备既要考虑到功能, 又必须考虑性能, 将配置安全设备后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尽可能的降到最低。据此要求, 校园网络需要配备以下安全设备:高性能的硬件防火墙;旁路监听型的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系统;安全审计系统;旁路监听型不良内容过滤系统;覆盖全校范围的网络版防病毒系统;网络故障检测, 以及网络故障诊断设备。通过配置这些安全产品可以实现对校园网络进行系统的防护、预警和监控, 对大量的非法访问和不健康信息起到有效的阻断作用, 对网络的故障可以迅速定位并解决。

(3) 安装补丁程序和网络杀毒软件

任何操作系统都有漏洞, 大部分校园网服务器使用的操作系统都有漏洞, 尤其是Windows 2000、Windows 2003等微软的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管理员需要及时对系统进行升级, 有时候也可以借助第三方安全软件来对系统进行升级, 如“360安全卫士”就是很好的免费软件。

电脑病毒的防范, 根据校园网现状, 在充分考虑可行性的基础上, 可采用杀毒软件网络版的分级管理, 多重防护体系作为校园网的防病毒管理架构。充分使用杀毒软件网络版所拥有的“远程安装”、“智能升级”、“集中管理”等多种功能, 为校园网络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防病毒体系。

四、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校园网安全问题也会变的异常严峻, 本文归纳并提出了一些校园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方法和策略。如今, 校园网络越来越多地担当着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对外交流等许多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现代高等院校, 逐步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办公、网络学术交流等是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Lee D C., 谈利群, 张文海.网络安全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162-167.

浅谈高校校园网网络安全问题 篇2

浅谈高校校园网网络安全问题

校园网作为高校重要的基础设施,它的安全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等活动正常运行.本文结合校团网络管理工作的实践,提出了解决校园网络和系统的安全问题的措施.

作 者:戴翔峰 高建明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校园网管理 网络安全 网络管理

高校校园安全问题 篇3

【关键词】高校校园安全;主要问题;解决策略

1  引言

近年来,围绕校园安全工作的新形势,各地髙校普遍积极开展校园安全构建工作。很多高校建立健全了相关安全制度,提高了学校保卫队伍素质,不断更新了校园安全管理模式,这些都为增强高校保卫能力和促进高校保卫工作科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结合当前高校面临的新特点和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现状来看,高校安全保卫任务仍十分艰巨,“头痛医头”的管理模式并未有所改变,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校园安全科学保卫策略。

本文在探讨当前高校校园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新形势下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做一些贡献。

2  高校校园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宿舍及校园死角等场所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学生公寓消防设施不完备、宿舍内部违规用电等隐患易引发安全问题。目前高校办学规摸不断扩大,学生公寓也随之增多,但一些学生公寓电器电路老化,消防设施、安全通道不完善的现象时有存在。有的同学违反用电安全规定,私拉电源,违规使用电器等,这些都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一旦发生火灾等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学校治安控制薄弱的死角往往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在高校校园内实施犯罪行为,对大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扰乱了高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还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对校园地形等情况熟悉的有利条件,以问路的形式诱骗学生上车引路,结果直接将学生强行带离校园。

2.2  校内、校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导致校园安全问题高发突发。

校园周边环境对校园的安全有一定影响。现在的大学校园,尤其是新校区,大都是城乡结合部,治安状况比较复杂。

校内环境的新变化对校园安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高校办学逐步开放,大大加强了和社会的交往,校园不安定因素增加。高校后勤社会化、学校的合并与扩建,高校的体育馆等资源面向社会开放等等,无不使校园的人员结构发生变化,高校校园俨然变成了开放型的“小社会”,给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2.3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高校校园安全问题。

随着社会和高校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已不容忽视。首先,大学生在入学之初便面临着新环境,新同学等方面一系列新的适应和调整。一部分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的同学遇到问题后,若自身不能很好调适,又得不到外部的关怀,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精神压力。在校期间,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等也往往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还有一些同学因此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每年的毕业季也是就业、情感等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如果这些心理困惑在得不到及时解决或疏导的情况下,很可能會出现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可能会引起大学生自杀、报复社会等过激行为。

2.4  信息网络的普及与监管不到位引发高校校园安全问题

随着互联网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和社会交往的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微博、微信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和接触社会的重要媒介。但同时很多管理和措施没有及时跟进,无形中为高校校园安全埋下了很多隐患: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的集体对各方面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敏感度,许多不法分子充分利用这些特点传播危害社会的不良思想;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隐蔽性,专门针对学生实施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还有借助网络向涉世未深的学生进行传销活动等,这些都给校园安全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3  高校校园安全的解决对策

3.1  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核心。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条例,恢复建立校园警察制度。结合当前高校校园安全的新形势,开展相关安全管理条例建设工作,形成科学、有序、规范的校园安全管理法制环境是一项治本的长效对策。

建立“权责分明、群防群治”的长效机制。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明确了学校有保障学生安全的责任及学校是校园安全的责任主体这两个问题,但还不够具体。因此,校园安全立法要进一步明确主要负责人、楼层管理员、辅导员等对出现安全事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还应该充分调到社会和学校师生的力量,将“群防群治”机制引入高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中。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使高校校园安全建设的效果更加显现。

3.2  以预防、教育为主线。

切实加强校园安保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安保部门职能。在当前校园安全管理法制不完善的情况下,着手于现有人力、物力的有效利用不失为一个有效方法。

加大对校园师生的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高校通过开展一些以安全为主题的活动如有关安全方面的科技学术讲座、宣传活动和竞赛活动等加大对师生的教育。同时还可以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活动,突出实践操作,充分发挥安全演练活动为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水平的重要作用。

3.3  以重点整治、集中整改为辅助手段。

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整治发现的问题。校园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工作是掌握校园公共安全基本形势、状况的重要手段,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风险并对发现的问题加以重点整治。此外,学校可以发挥宿舍管理员、学生干部的作用,深入宿舍,做好学生公寓治安防范工作,定期近距离向广大师生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

吸取安全事故教训,集中整改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安全事故的发生,暴露出来前一时期安全保卫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工作中的漏洞,为了提高安全保卫的水平和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学校和相关主管部门要严格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处理工作,特别是要注意从事故发生的原因上下大力气解决根本问题,起到警示、提醒、教育的作用。

4   结语

面对着近来公共安全事件多发的态势,政府在2016年新年伊始便提出了“公共安全绝非小事”的警示。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校园安全问题,我们更是不能有半点马虎。及时发现高校校园安全中的主要问题,做到标本兼治,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为社会建设输入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立新 王丽芳.论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

[2]张 君 钱娅艳.高校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30)

[3]黄 乐.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基本对策.院校管理

[4]任国友.治理校园安全事件的长效对策.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8(6)

关于高校校园网络安全问题探究 篇4

随着互联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在我国固定和移动互联网正在迅速发展,网民的规模和互联网的覆盖率等各项指标都在快速增长,同时也能够反应出我国网络呈现出的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 由此可以预见,未来网络将会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更加重大与深远的影响。

作为在信息化资源和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高等学校,始终处于我国网络时代发展的最前沿。 尤其是随着高校校园网络信息化的建设发展与普及,网络无形中已经成为校园与社会各方面相互沟通的重要媒介,也为校园文化建设、信息传播构建了更为广阔崭新的平台。 此外,网络也逐渐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大学学生、研究者之间获取知识、传递信息、交流学习的重要渠道,并逐渐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 随着校园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网络数据与信息量也急剧增加,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变的日益突出。 因此,如何确保高校校园网络安全是加强学校管理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必然需要,是进一步丰富高校校园网络文明工程实践的具体举措。

2 校园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计算机网络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高校网络的大规模普及与飞速发展,使得校园网络的计算机终端接入量急剧增加,网络拓扑结构也随之变的复杂, 从而产生了结构设计与网络节点之间矛盾,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网络自身架构主要是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而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漏洞及隐患,需要不定期的对其进行漏洞修复或升级。 与此同时,很多计算机病毒也伴随着系统漏洞产生,使得不法分子利用系统中所存在的部分漏洞进行入侵,这些问题都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高校校园网络需要多种设备进行支持,一般情况下设备会分布在不同的地方,管理维护存在困难。 尤其是一些室外通信光缆、电缆等,分布范围广,不能集中封闭式管理。 一旦网络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校园网络无法正常运转工作。

2.2 网络病毒攻击

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加快捷、丰富的网络资源,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病毒、 木马及黑客等恶意软件的层出不穷。 除网络内部威胁与系统漏洞威胁之外,计算机病毒威胁与攻击威胁已经成为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的突出问题。 目前全球已发现的网络病毒已达数万种,如CIH、梅利莎、红色代码、冲击波、蠕虫等都是传播速度极快、破坏力极强的病毒。 借助日益多样化的传播方式,病毒也逐渐发展的更加具有隐蔽性、攻击性,对计算机资源造成了巨大危害,同时也降低了校园网络的安全性,甚至可能会导致高校内部的重要信息泄露。

校园网络中的病毒防御主要是依靠独立电脑进行检测,无法从根本上避免整个网络的病毒入侵。 网络外部入侵是利用网络协议、 服务器和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以及管理方面的疏漏非法访问网络资源、 修改或删除数据、破坏系统。 若拒绝服务攻击在网络上活动较为频繁, 则会产生利用网络主机在管理上的漏洞来发起攻击,同时也有利于隐藏自身真实身份。 这些外部入侵给校园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同时也影响了高校声誉。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信息内容非常丰富, 网络用户往往在很多网站上都能获得黑客入侵的软件下载链接, 校园网络用户在获取知识和网络软件工具之后很有可能无意中就会对内部网络进行入侵, 通过这种方式对校园网络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比病毒的外部入侵更大。

2.3 网络重要性与安全意识

高校校园网络的用户绝大部分是教师和学生,这部分人对计算机的安全防护也不是很熟悉,因此他们往往很少能够做到对机器和网络的基本保护,对于计算机所存储的文档等信息也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而这样的机器是最易被入侵攻击的,从而造成高校信息的流失。 对于校园网络而言,只要有少数的计算机对校园网络进行拒绝服务攻击,就能够造成整个校园网络的瘫痪。 比如学生发现在校园网使用的机器中了病毒又不会进行处理,会导致整个校园网络运行速度变慢,甚至是一些网络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2.4 网络安全专业技术问题

就目前全国高校的网络情况来看,许多高校都没有对校园网络建设有足够的重视,存在资金和人员投入不足的情况,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校园网络中心只有少数网络维护人员,但要保障整个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 其工作量之大是无法预估的:一方面是高校对网络设备的投入有限,使用的很大部分都是老设备,网络的负荷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对于一些新型的网络攻击或复杂的网络安全问题,网络部门人员也缺乏应对的经验、解决方案和维护技术。

3 校园网络安全具体方案和策略

校园网络的安全需要针对网络的实际情况,保持一定条件下的运行成本与效率的平衡,对所采取的安全措施进行取舍。 针对校园网络的用户群庞大和网络行为突发性较高等特点,网络安全问题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严格管理。

3.1 计算机设备性能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是网络通信线路和计算机硬件设施,需要充分考虑网络系统中物理硬件的性能和设备安全。 如各种服务器、主干交换机、路由器等需要进行集中管理,定期保养,保证硬件系统的运行环境条件达标。 同时,网络通信线路也需要分类标记、定期检查,防治自然灾害等意外损坏。 从整体技术架构上来说,校园网络属于局域网的范畴,在与外部网络接口处配置网络安全监控设备能够杜绝大多数网络攻击。 目前高校校园网络是高速网络,对于配置的网络安全设备既要考虑到设备的功能,也必须考虑计算机硬件的性能,保证配置之后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

3.2 网络攻击防御策略

面对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网络攻击,目前网络安全的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 访问控制与数据加密技术、过滤器和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内容。 对于校园网络来说,最主要需要采取几项防御策略。

(1)服务器操作系统必须及时更新修复漏洞,杀毒软件病毒库也需要及时同步更新;系统密码设置要求有一定安全合理的访问策略和复杂程度,并更改文件共享的默认权限;服务器端口开放要严格控制,远程管理端口及系统密码要不定期变更,同时需要有相应的监控记录。 除此之外,系统需要把重要的用户数据或文件存放到另外的文件服务器中,并经常备份给它们。

(2)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主要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 主要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控制以及属性控制等方法。 数据加密是将系统的所有重要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将其真实信息隐藏屏蔽,防止信息数据被监听或窃取,从而达到保护网络数据安全的目的。

(3)目前高校网络信息量非常丰富,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良信息,校园用户有可能会无意中打开这些信息的链接在校园网上传播,造成恶劣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用过滤器技术,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或网站进行拦截屏蔽。 防火墙就是一道位于计算机与其连接网络之间的屏障,能够对计算机流入流出的所有网络通信进行扫描,从而过滤掉某些网络攻击,严格禁止来着外部网络对校园内部网络的不必要的、非法的访问。 通过防火墙的控制设置,可以制定多种防御策略,保证网络服务的正常运行,不受未经授权的第三方侵入。

(4)入侵检测技术是对防火墙的合理补充,使用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进行监测, 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它能够从校园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查看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攻击的迹象。 入侵检测系统在发现网络被入侵之后会及时做出响应,包括切断网络连接、记录事件和报警等。 由此看见, 入侵检测是继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实时保护。

3.3 加强用户网络安全意识

高校网络信息化的直接使用者就是学校工作人员与学生,因此他们每个人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共同维护校园网络的安全,加强培养网络安全的意识。 校园网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开展网络安全巡回展、培训讲座、安全知识小课堂等形式对用户进行网络安全的法律、规章制度及安全策略的宣传教育,从而提高广大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3.4 提高网络安全专业技术性

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问题,高校对于专业的计算机安全管理技术人员的储备和引进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提高现有网络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参加定期网络技术培训、高校之间的网络管理互动交流等都能够不断提高整体技术能力,进而能更好的保障高校网络运行的环境安全。 同时,校园网络管理部门应逐步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分工职责,促使其能够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提升网络管理人员操作的标准性和规范性。 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要变被动为主动,定期对校园内部的网络环境进行清理,对师生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做好后续维护工作,从而保证校园网络能够正常高效的运行。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目前高校校园网络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问题,涉及到网络安全专业技术、物理设备、运行系统管理等多种因素。 同时,针对校园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各种情况也都可能出现,同样也很复杂,需要从网络设备、 安全技术和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着手,建立相对协调、完善和科学的高校网络安全体系。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和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网络安全也会面临着未知的威胁,从而需要校园网络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网络安全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力,确保校园网络高效安全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刘远生,辛一.计算机网络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杨学祥,郭琛,关爱华.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的思考[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7.8:84-85.

[3]舒杨.浅谈高校校园网络安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19):5188-5190.

[4]贾翠英.浅谈高校校园网络的维护与管理[J].甘肃科技,2013,29(1):96-97.

[5]陈波,于泠.计算机系统安全原理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及对策 篇5

摘 要:针对社会大环境对我国高校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防范高等学校潜在的安全问题,从而建立相应的校园安全管理预警机制。

关键字:高校安全;管理;对策

新时期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着重于技防和物防硬实力的完善,同时需要人防的软意识做支撑。要不断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对安保工作理念上的更新,加强队伍建设,为高校”平安校园”创建打好基础。当前高校校园安全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目前高校校园安全,主要可以归纳为几类:

1.1 安全领域意识的滞后性

首先,学院领导在安保问题上不是不重视,而是没有办法将安保放到重要的意识日程中来考虑,另外大多都存在侥幸心理。日常工作如果没有意外事件发生基本不研究校园安全问题,研究校园安全问题则是要迎接上级的检查。

其次,现在高校和社会互动的越来越多,但是全员安保的理念越来越弱,师生间未能积极参与安全活动,安全主体意识薄弱。

还有,现在大学在读的多为“90”后本科生、“85”后研究生,独生子女很多,他们主体意识强,但自理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弱,社会阅历少,想法单纯,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并且自我保护意识不够,遇到困难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1.2 安全防控体系的挑战性

首先,由于校园建设、校园活动日益增多,安全隐患随之增多,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没有及时增加与更换。

其次,校园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校园及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私人车辆急剧膨胀、出入校园的流动人口日益增加,治安形势、交通安全随之严峻。

此外,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而硬件建设相对滞后,形成了学校与教师的利益发生冲突的局面,学生也未能得到应有的师资力量和学习环境。

1.3 校园安保队伍职能及发展的约束性

首先,安保对象的改变和流动与学校户籍管理之间存在的矛盾。由于生源的日益复杂和广泛,还有日益增加的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学生。加之目前学校安保部门和学校户籍管理属地派出所系统不联网的状态,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双方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具体信息,无法及时的针对性强的做出应急预案,这样就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办法做到消失在萌芽状态。

其次,高校注重教学科研,对安保部门的工作不足以重视,加之高校安保部门的体制有很强的延续性,导致人员素质始终偏低,经费不足,很少投入安保设备,所以新时期高校的安保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还有,安保工作职能的改变,由原来主管校园内到校园内外小社会的转变,校内包括科研单位还有民营企业商业网点等等,情况复杂很多,尤其对校园外周边没有相应的执法权,所以,要确保整个校园的安全,形势是非常的严峻的。

最后,校园安保队伍日渐萎缩,高校管辖的派出所在校内设立的警务室形同虚设,并未发挥相应的作用。另外,目前校园内的安保人员许多是校园周边农民,因为其土地被学校征用而失业,当地政府、学校优先录用这些人来解决农民失地问题。但是他们都年龄偏大,素质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高校的安保执行力下降,故校园安保队伍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构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对策

首先,要提高高校领导安全管理的责任,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高校领导要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放到日常议程上,要经常研究,始终坚持把高校的安全工作作为高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切实抓好高校校园的安全工作。高校安保部门要不断的加强各项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覆盖校园安全的管理制度、公共设施的管理制度、实验室和危险品安全的管理制度、学生公寓的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大型活动管理的管理制度、交通安全的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的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全面的系统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而规范校园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使得行政管理程序化。另外,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以及后勤保障等部门也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各尽其责,辅导员队伍、物业管理队伍应该直接面对学生做好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安全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联动相关部门各处,不留安全管理的死角。使其不管发生任何安全问题,都有人问,有人管,而且做到及时管,及时解决,从而形成高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其次,要加强校园的安全宣传,提高师生自身的安全意识。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宣传提高高校师生安全意识的活动,比如安全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并且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知识及日常生活安全急救措施,可以以开展法律讲座、上安全教育课以及入学安全教育等多种形式,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传输安全知识,增强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自我防范及自我保护的能力,增强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遵纪守法的观念,进而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大家更加关注校园治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中来,主动成为改善校园治安环境、治安秩序的主人翁。此外,高校安全管理部门还要定期组织教职工和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演练、应急疏散演练及火场逃生自救演练等方面的应急疏散演练和教育培训。总之要通过多层面和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宣传工作且配合相应的实战演练使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树立其主人翁的姿态,这是确保高校校园安全工作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还有,学院管理者加大校园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切实的落实人防、技防、物防“三防”体系。人防方面:高校安全管理人要多进行兄弟院校之间的学习考察工作、座谈会交流工作,同时多听取专家的讲座以及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而打造出一支综合素质高和业务能力强的专职校园安全保卫队伍。高校安保管理人,还要根据现时期校园安全管理的新特点,对学校的安全情况做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充分了解和掌握校园安全情况,明确校园安全的重点部位,制定有效的科学的安全保障措施。定期要对校园内发生的案件进行分析统计,归纳出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段的发案特点,然后及时调试安保方案,加强重点区域的巡逻力度。建立健全的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处理的制度,从而及时调解校园矛盾,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物防方面与技防方面:高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一定要有一些传统的安全措施,比如高校围墙、学生公寓低层的防护窗以及道路交通标识、减速装置等等,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大技防的投入,校园内重点部位以及偏僻角落都要安装红外线监控系统,学生公寓的智能限电系统,图书信息楼、实验中心等重要楼宇的门禁系统,学生公寓的防盗网等等,这些都是保障高校安全必备的物质基础。

最后,是要加强关注高校教职工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问题以及大学生心理的健康问题。近些年来,从高校的实际情况看来,多数发生的非正常死亡事件,甚至一些恶性案件,很大的一部分都和教职工学生的心理疾病有关。所以高校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了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群,并给予特别的关注,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特殊人群分析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适时做好心理调试,以便其能走出心理误区,达到减轻心理负担的效果。要帮助他们“减压”、消除心理挫折,使其重获自信,真正达到心态的平和。在日常的教学中,辅导员老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困惑问题,并且定期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解,然后给予积极健康的引导,注重培养与学生的亲和力,使校园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荣辱与共的精神和以人为本、团结协作的和谐氛围。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深化改革,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所以加强高校安全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人这一主体在高校安全管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职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每一名教职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一个都不能少的”全员参与到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来。于此同时,我们更要加强对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及周边安全形势的预判,及时把握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而把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晓波,谢卫正.关于高校危机管理的研究[J].文教资料.2009(19):164―165.[2]韩红根.加强安全管理理论研究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学校安全管理.2011(6):27―3O.[3]王俊拴.高校稳定与和谐社会建设[J].高教探索,2006(5):5

作者简介

芦佳(1984-),唐山师范大学换语言文学。

王秀炜,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

高校安全校园建设因应策略探析 篇6

关键词:高校;安全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93-01

高校校园具有人员密集、群体性移动的特征,基于这一系列特征引发的校园安全问题,对建设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探析如何通过加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高校大学生安全观,促进安全教育举措的落实,是建设具有较高安全特征高校的重要举措。这将有助于确保高校校园环境在和谐、有序的状态下平稳运转。

一、校园主要安全隐患

1.盗窃案件:校园盗窃案件频发多集中于安保工作不力、学生防范意识不强、建筑特征易于攀爬等因素造成的具有安全隐患的环境中。做好校园盗窃事项的安防工作,就是要立足防范意识培养、办公场所管理严格等角度,做好整个安全防范工作的整合。如何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校园安全事件中,特别是对盗窃事件的成因进行抽象划分,提高防范和震慑效果,使行窃环境得到有效控制,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是构建无盗窃校园的重要依据。

2.刑事案件:刑事案件在校园发生的概率较低,这与大学生素质和校园人员组成有较大关联。同时,高校刑事案件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即来自外部因素的学生侵害事件,由于学生自身防范意识不强,或者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年轻冲动的特征,都是构成校园刑事案件发生的土壤。发生在大学校园的刑事案例诸如:打架、杀人、诈骗、强奸、抢劫等等。

3.交通安全事故。校园车辆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这给校园交通安全埋下隐患。特别是校园秩序处于上下课高峰期,车辆行驶存在诸多障碍,不走人行道、车辆行驶速度过快等因素,都容易引发校园交通事故。疏堵这一问题,源于良好的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4.火灾事故:高校学生而言,吸烟成为一些学生彰显自我成人意识的一种手段。大功率的电器如电热器、电热毯等的使用,都存在较高的火灾隐患。整栋实验楼火灾可能不大,但来自宿舍、食堂、礼堂等环境的火灾事故,仍存在较高的发生率。打造一整套的火灾防范意识,保障学校生命财产安全,尤为重要。

5.意外伤害事故:校园环境主要是给学生打造的,这一环境中的意外事故频发主要集中在游泳、登山意外,体育运动意外几个方面,有些高校食堂还存在一些诸如食物中毒、群体事件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困扰。有效管理,强化校园意外事故伤害常识培训,将有助于校园稳定环境构建。

二、校园安全隐患的对应策略

1.基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应对策略。

作为校园环境文化构建的重要组成,校园安全环境主要从硬件建设、软件培育和系统规范的规章制度三个方面体现。通过系统化的发展理念,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打造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安全运行平台,追求校园环境的协调成长,将最终有助于校园环境安全目标的实现。一系列具有较高可行性的防范手段,将最终实现校园环境的安全性长效机制的实现。

2.依托高效的科学技术手段,通过校园监控无死角工程、校园安全员随机性项目和校园安全职责自担措施,来建设三位一体的校园安全防范工事,最终起到有效控制或减少校园安全隐患,提升校园安全建设中的人员素质水平。

①建立完善的监控和指挥系统。现代技术手段为这一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可行性和可能性,较低频率的校园安全事项发生时实现有效监管校园安全系统的重要手段。如何通过及时报警处置、校园安全巡逻队伍建设和学生自发的安全事故及隐患汇报制度,都是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控和安全指挥因应举措的基石。

②依托校园“110”,为高校建设一支体系完备的报警处理系统,实现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工作队伍。为主要形式的接报警系统和迅速反应机制。校园110平台的建设将有助于缓解校园隐患产生和威慑校园安全事件中不可控化发展态势。校园报警平台的建设,应做好随时接受全校师生员工求助信息,并根据报警的内容迅速做出处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备的校园报警系统平台,更是实现24小时无安全隐患目标的重要手段。

3.高校开设安全公共课。

大学生安全教育应进课堂。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往各高校一般都采用开专题讲座,利用广播、网络、橱窗、版报等形式来进行宣传。毫无疑问,这些做法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系统地在大学生中开设安全知识课显得十分必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订相应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中。各高校应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列入教育计划,安排教学课时,提供师资、教材保证。高校的安全保卫部门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适用不同的方式,给大家提供学习的环境。借助集体纳言等手段,取得一致性的事件处置效果是团结安保工作队伍、争取时间处置效果的重要手段。

4.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安全疏导。

心理安全问题是造成校园安全事件产生的又一隐患。以美国为例,已发生多起枪毙在校生的集体犯罪案例,引起社会公愤,这一校园犯罪的典型特征是缺乏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导致在校生的心理变化堪忧。实现对学生心理安全的有效干预,疏导学生本人情绪的不良因素,打造属于校园环境和谐、安全化发展态势的心理机制,是实现大学生校园心理活动干预机制目标的有效手段。

结论

加强校园治安安全管理,一套合理的高校管理模式,有助于整个学校在校园运行、事件处置和善后问题上,给出具有依托性的政策依据,确保安保工作能够顺利实施下去。依托于有效的高校规章制度,高校安保工作的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才能得到最有效保障。建立一套具有普适特征的校园安全因应策略,使之最大化校园环境安全构建依据,促进校园和谐发展,才是实现学校在教育管理目标上的重要手段。

高校校园网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篇7

近年来随着Internet高速发展, 许多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络并投入使用, 这无疑对加快信息处理, 提高工作效率, 减轻劳动强度, 实现资源共享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发展办公自动化、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 人们对校园网络的安全也越加重视。

正如人们所说的:网络的生命在于其安全性。因此, 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搞好网络的安全, 就成了网络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高校信息化重要基础设施的校园网, 担当着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对外交流等重要角色, 它增强了学校从外部获取信息的能力, 而另一方面校园网安全状况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活动, 使得校园网的管理要直面由Internet的开放性所带来的新挑战和新危险。

许多校园网是从局域网发展来的, 由于意识与资金方面的原因, 它们在安全方面往往没有太多的设置, 在网络建成的初期, 安全问题可能还不突出, 随着应用的深人, 校园网上各种数据的急剧增加, 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开始困扰网络管理人员。由于网络不安全状态的存在, 校园网数据丢失、系统被修改或瘫痪的事情时有发生。

因此对建立一个安全、稳定、高效的校园网系统, 网络安全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 校园网面临的安全问题

对校园网络来说, 遇到的攻击主要有黑客攻击、内部攻击和病毒攻击三种形式。

黑客攻击是利用网络众多的黑客工具如拒绝服务类、缓冲区溢出类、口令猜解等黑客工具对主机或网络进行扫描和攻击。软件漏洞给黑客攻击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校园网络中被广泛使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 网络服务软件如IIS等, 一旦被公布发现有漏洞, 中文版的漏洞补丁一般会比英文版的补丁停滞后, 这就给校园网的安全埋下隐患。

来自内部的攻击。校园网网内有众多主机及用户, 并且用户的整体技术水平相对于其他网络用户普遍较高, 相比来自外部的攻击, 来自网内的攻击更为可怕, 威胁更大, 防不胜防。而现有的校园网常用安全技术如防火墙等往往只强调对来自外部的攻击进行防范。同时从普遍范围来看, 造成损失的网络攻击有75%来自内部。

计算机病毒是一组通过复制自身来感染其它软件的程序。当程序运行时, 嵌入的病毒也随之运行并感染其它程序。一些病毒不带有恶意攻击性编码, 但更多的病毒携带毒码, 一旦被事先设定好的环境激发, 即可感染和破坏。网络病毒的威胁, 一是来自文件下载;二是网络化趋势。

网络传递的病毒, 传播速度极快, 对网络服务构成严重威胁, 部分网络病毒会导致系统崩溃, 网络瘫痪, 造成巨大损失。

另外, 网络系统本身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也存在安全隐患。校园网络涉及的设备分布极为广泛, 任何个人或部门都不可能时刻对这些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目前的校园网络大都是利用Internet技术构建的, 同时又与Internet相连。Internet网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 因为其赖以生存的TCP/IP协议, 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 而且Internet最初的设计基本没有考虑安全问题, 因此它在安全可靠、服务质量、带宽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性。

3. 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面对日益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 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制度管理, 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另一方面也要使用各种技术手段以提高校园网的安全性。

校园网络的安全, 并不只是安装一个防火墙或几个补丁程序就可以保障的, 我们必须要考虑从整体上建立安全可靠的防御体系结构, 为校园网的安全提供坚强后盾。

针对我校校园网络的实际情况, 我们采用如下措施, 以保证网络安全。

3.1 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是自动检测远端或本地主机安全脆弱点的技术。它对计算机系统或者其他网络设备进行安全相关的检测, 以找出安全隐患和可被黑客利用的漏洞。它查询TCP/IP端口, 并记录目标的响应, 收集关于某些特定项目的有用信息。它从一个攻击者的角度, 来发现安全问题, 通过对重要的主机和网络设备进行安全扫描, 便尽可能早找出安全漏洞, 并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可以说漏洞扫描是主动安全问题发现工具, 能最大限度地阻止入侵事件的发生。

3.2 入侵监测技术

入侵监测技术是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 利用审计记录, 监测主机和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识别出任何不希望有的活动, 从而达到限制这些活动, 以保护系统主机和网络的安全的目的。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入侵监测和基于主机的入侵监测。

由于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一般只针对它直接连接网段的通信, 不检侧在不同网段的网络包, 故在校园网比较重要的网段中放置签于网络的入侵检测产品。我们设计使得网络不停地监视网段中的各种数据包, 对每个数据包或可疑的数据包进行特征分析。

如果数据包与入侵检测系统中的某些规则吻合, 则入侵检测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或者直接切断网络的连接。在Web服务器, FTP服务器安装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对该主机的网络实时连接进行分析和判断。如果其中主体活动十分可疑, 入侵检测系统就会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构成一套完整立体的主动防御体系。

3.3. 划分内部VLAN

正确的VLAN划分和管理, 直接影响到校园网的安全性。我们所采用的内部VLAN的划分原则是基于端口+IP地址的VLAN划分, 主要将所有未被使用的交换机端口构成一个VLAN。由于不对该VLAN分配IP地址, 可避免通过未使用端口对网络关键设备的非法访问。

另外, 将所有交换设备的访问控制端口构成一个VLAN。该VLAN中的访问控制端口分配IP地址, 阻塞该VLAN的路由, 使校园网内部一般用户和Internet上的外部用户不能从其它VLAN访问到交换机设备。

3.4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目前为确保网络安全而使用的一种最为普及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在信息技术领域内, 防火墙则是在两个具有不同信任度的网络 (如内网、外网) 之间构建的一种由计算机软硬件组成的信息防护体系, 该防护体系通过对两个网络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来强制实施一些安全策略, 以防止对重要信息的非法访问, 从而保护数据的安全性。目前广泛使用的防火墙分为包过滤、应用级网关、状态监视器、带有虚拟专用网的防火墙等几种。

实际配置时, 对于进来的信息, 外部路由器用于防范通常的外部攻击, 它只允许外部系统访问应用级网关和Web服务器, Telnet、ftp等应用必须经过ftp应用级网关服务代理。内部路由器提供第二层防御, 只接受源于应用级网关的数据包。对于去往Internet的数据包, 内部路由器允许内部系统只访问堡垒主机和有Web服务器, Telnet、ftp等应用必须经过应用级网关服务代理。外部路由器只接受来自应用级网关的去往Internet的数据包。这样, 入侵者必须突破三层设备才有可能侵袭内部网络, 保证内部网络对外的不可见性。

另外, 病毒防治数据加密、备份和镜像等也是常用的提高网络系统数据的保密性和数据完整性的主要技术手段。对于校园网的安全问题, 不仅要做好技术方面的工作, 还要加强配套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 做到及时进行漏洞修补和定期检查, 保证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

4. 结束语

随着高校校园网应用的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开放, 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网络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 涉及技术、管理、使用等许多方面, 既包括网络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 也有物理的和逻辑的技术措施。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防范措施都有一定的限度, 任何一种技术都不能一成不变地防备新的网络安全问题。

因此, 建立一套完整安全的防御体系, 利用各种技术, 并配套上相应安全管理制度, 才能为校园网的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琴.浅析校园网络安全[J], 福建电脑, 2007.05.

高校校园安全问题 篇8

关键词:校园消防安全,高校火灾,校园火灾的防范措施

据公安部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校园火灾发生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加强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和校园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关系到国家教育教学秩序的顺利开展和国家教育的大政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

一、校园火灾频发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电器故障引发火灾

由于部分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校园电器防火制度, 又或者没有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因而没有把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部分高校的教师、学生、员工私接电源取暖或者学生在寝室违规用电热棒烧水、做饭等现象, 导致电线因短路而发生火灾。学生没有经济收人, 又缺乏专业知识, 往往购买低廉的电器, 这种电器在长期使用后往往容易引发火灾。大学宿舍中电脑等科技产品的大量使用导致用电功率过大, 导致电源短路为学校宿舍的消防安全带来潜在的隐患。

2、用火不小心、在易燃地吸烟导致火灾发生

由于很多学生缺乏消防安全知识, 防灾减灾意识淡薄, 乱用明火导致火灾频繁发生。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由于考试迫近, 许多同学点灯攻读到深夜, 常常疲劳过度而一不小心睡着, 甚而碰翻蜡烛, 引起火灾。还要教育同学们不要吸烟醉酒。大学生在不当地区篝火, 或者焚烧, 烧烤也很容易引发火灾。

二、校园内火灾频发的根源分析

分析我国校园火灾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教育部门、学校等管理部门对消防安全工作管理不力, 没有对学生进行深入广泛的消费安全知识教育。没有对广大的教师、学生进行防火、灭火和火场逃生知识的培训。有的学校的建筑材料不符合消防安全标准和没有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 有的建筑物没有设计发生火灾后的逃生通道。

1、建筑物自身火灾隐患多

早期建的学校, 由于当时建筑设计防火方面的规范不完善, 法制不健全, 导致消防布局不合理, 消防通道不畅通, 易燃建筑之间间距小, 建筑材料耐火等级太低, 内部装修大量使用易燃材料等许多火灾隐患。

2、未按规定数量配备消防器材

很多校园建筑没有按规范的要求配置消防设施器材, 随着学校用火用电等方面火灾危险性的日益增加, 学校的消防安全设施越来越不能满足防火灭火的需要。

3、学校对其出租房管理上存在混乱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追求经济效益有的将部分房屋改建为商品房, 出租给别人经营管理, 有的则将内部食堂承包出去。这些出租房和承包房的独立经营, 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双方都忽略了消防安全管理, 最终致使大小火灾频繁发生。

4、校园防火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消防安全教育起步较晚, 很多师生没有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 不懂如何预防火灾, 发生火灾时惊慌失措, 既不会逃生, 也忘记报火警, 更有甚者不知道火警电话。

三、如何有效地规避校园火灾

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地方, 一旦发生火灾, 极易造成大量死伤。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改善消防安全环境, 是学校当下最重要的责任和工作。目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均应进一步提高认识, 端正办学思想, 正确处理好学校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精心安排、认真组织、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1、各高校应建立健全校园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消防法》明确规定各教育主管部门要将消防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应建立健全各项防火安全措施, 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各院系的消防安全检查、落实、评比工作。建立“消防安全校长负责制”把消防安全保卫工作列入院校党委、行政的议事日程。党委、行政“一把手”要亲自抓, 校长要做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校长办公会议定期研究消防安全工作;并定期不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在保卫部门设立消防科或专兼职消防干部, 专门负责防火巡查, 切实落实各项防火规章制度, 监督整改火灾隐患, 使消防工作有章可循、有人负责。

2、加强消防安全教育, 提高消防安全素质

消防教育实质上也是一项国民素质教育, 学校应将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纳人日常教学内容, 并在有关制度中予以明确, 使学校的消防教育实现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教育部门、学校、消防三方要建立长效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合作机制和协作机制、密切配合, 组织合作开展各种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促进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深人开展, 让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到消防安全中来、共同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火灾防范意识甚至于发生火灾时的自救能力。

3、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建立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学校应定期对本校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水源、电器线路以及用火用电等情况进行彻底检查。对师生住宅区、家属楼、礼堂、食堂、实验室、综合教学楼等人员相对集中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要重点排查, 对消防器材数量、性能、类型、完好情况逐一进行登记造册, 建立消防器材档案并指定专人管理, 保证消防设施设备完整好用。

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法律问题研究 篇9

一、探讨高校校园道路交通的主体

目前我国高校校园内车辆主要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校园内机动车主要是汽车、摩托车;校园内非机动车主要包括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车、自行车。根据使用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校车、教职工车辆、社会车辆。高校交通主体以学生和教职工为主, 以及外来人员。其中学生群体使用车辆的类型相对单一, 交通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时间性, 主要的日常活动是学习和食宿。主要频繁往返于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 在校园内的主要交通方式为步行与非机动车。校园内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选择步行和自行车作为出行方式。

二、我国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法律问题的研究现状

罗某曾经在对国内外校园规划布局以及校园道路交通规划进行总结的基础上, 提出过校园道路交通系统优化。[1]北京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组成员梁永明也曾针对校园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加强安全教育、完善立法、健全管理制度等方面改善校园交通环境, 保障校园安全。[2]扈熠琼则是从功能实现和性能指标等方面对车辆管理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研究, 以求改善高校校园内车辆管理, 提高高校的工作效率与安全性。[3]最后文达从设立校园警察, 强化校园安全立法的角度出发, 提倡学习现代各国应对校园安全形势的普遍做法, 主张国家有必要迅速制订《校园安全法》, 建立完整有效的校园安全法律保障制度, 包括提供校园安全标准、安全经费法律保障, 设立校园公安派出所以强化校园安全保障力量。[4]

我国的《道路交通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 参照本法有关规定办理。”根据该条文我们可以看出, 报案的高校校园交通安全事故的管辖权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若未报案的校园交通安全事故管辖权属于谁?我国高校校园安全保卫部门担负着校园交通安全的职责, 但在法律上的法律依据却非常薄弱, 没有管辖校园交通安全事故的管辖权。1988年国务院批准发了《关于在部分高等学校设立派出所实施办法的通知》, 根据该文件, 全国重点高校保卫组织开始组建公安派出机构, 这些学校的道路交通安全由公安部门统一负责管辖。但在1994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转批公安部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公安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 将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公安派出机构, 原则上予以撤销, 例外遗留下来的公安派驻高校安全管理机构没有执法权, 这就意味着出现了校园交通事故派出机构仍然束手无策。

2014年, 孟津县某人民法院判决了一起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的案件, 这起事故就是发生在高校校园道路上。2013年9月19日16时30分左右, 被告驾驶小型轿车, 在进入孟津县某高校区东大门时, 将原告挤在校区大门柱子上, 致原告受伤住院治疗。本次事故经孟津县某交警大队认定, 被告负事故全部责任。法院认为, 公民的健康权受法律保护。被告驾驶机动车上道行驶, 发生交通事故致原告受伤, 且负事故全部责任, 故应当对原告的各项合理损失依照法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这起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交通事故审判结果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之相关规定。

无独有偶, 2014年, 淅川县某人民法院也审理了一起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交通事故。2013年10月17日7时40分, 被告驾驶小型汽车行至淅川县某高校内将原告撞伤。该事故经淅川县某交警大队认定, 被告负该事故的全部责任。这起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交通事故审判结果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十六条、第四十八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之规定。

对比两个案件, 我们不难发现, 高校学生在校园交通事故中通常属于劣势, 审判的结果也大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目前并没有出台专门针对中国高校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 高校学子的切身利益在发生于校园内的交通事故中并没有得到更近一步的保障。

三、影响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因素

随着高校校园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高校校园内车辆也急剧增多, 学生在校园内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增大。校园内交通事故的多发有各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 学校对学生的校内交通安全不够重视, 对校园内车辆管理不够规范、完善;另一方面, 高校大学生虽然是高素质人才, 但是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不够强, 不了解交通法规以及一些不良的习惯。校园内道路安全法规的空白也是影响高校校园通行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 不容忽视。以下是对校园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一) 高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构没有执法权

“高校安全管理机构特别是道路交通管理机构仍停滞在没有执法权管理无依据或依据弱的状态难以适应高校日益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目前我国高校安全保卫部门承担着校园交通安全的职责, 但是履行职责的法律依据却十分薄弱。当高校校园中出现不合规停车妨碍校园交通、造成安全隐患时, 高校作为管理者对违反校园管理停车规定的行为没有处罚权。正由于高校校园校内道路交通管理的执法还没有纳入社会道路交通执法的范围, 高校校园车辆通行的给高校学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紧迫的危险。

(二) 高校道路安全规定不合理

《扬州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 严禁在校园内道路上学骑车;自行车不得承载超高、超长、超宽货物。该规定片面禁止在校园道路上骑车, 限制了学生使用自行车的自由权, 违背高校自由、开放的精神。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对高校校园进行管理, 掌握管理自主权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违背上位法的规定肆意损害学生的切身利益。2005年教育部修订实施的《高等教育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十一条明确赋予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权利, 即“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 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该规定为大学生行使参与管理权提供了法律上的直接依据。高校大学生针对高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可以通过各种民主的方式和途径参与, 以促进高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透明化。

(三) 高校校园道路设计不完善

我国高校大多存在校内道路传统设计上的缺陷比如道路狭窄、岔路口多且密集。高校校园土地资源的短缺, 因此设计的停车场较小甚至没有停车场, 这导致了当校园车辆增多时, 校园道路上车辆较多, 校园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常有发生。“道路网分割校园空间, 不注意避免教学区内部的车行交通。校园内道路一般以连接各个功能分区为主, 以南北或东西主干道为骨架呈网状结构”。高校的教学楼分布在整齐的道路网中, 为了方便教学, 增加了教学区内的机动车数量, 增加了学生、教职工的学习生活和日常上下课的安全隐患。高校道路组织照搬了城市道路的方式, 以车行道为主, 人行道在其外缘, 依附于车行道, 忽视了高校校园的特殊性。高校校园道路以步行与非机动车使用者为主, 但是在道路使用上却处于劣势地位。

(四) 高校基础设施设施欠缺

“在今天现代化、国际化的社会生活中, 在建筑内外空间中, 形形色色、不同功用的指示标志到处可见, 为不同环境起着分流、指导、咨讯、警示等作用”。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 对外交流增多、社会车辆增加、教职工生活水平提高, 校内车辆保有量增加, 高校校园相对简单的交通设施如交通标识已经无法适应高校的发展。暴露了高校校园规划的缺陷, 校园交通设施滞后比如高校交通标牌法律效力的难题、门禁系统不完善、交通信号灯缺失、交通通行划线不明确。对于校内设置的交通标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目前我国交通管理部门认为高校设置的校内的禁停、禁鸣、限速等标志是由高校设计的, 不符合国家标准, 因此我国法律并不认可其效力。

四、从法律的角度提出解决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 制定校园安全法规, 设置高校公安派出机构

美国某总统在1990年9月19日签署并公布了联邦校园安全法使校园保卫有了联邦法律依据。该法对校园警察的任职、条件、权力及对校园保卫的要求作了详细的规定, 使校园警察制度逐步趋于完善。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校园安全立法的成功范例, 首先制定高校校园安全法, 明确高校园区交通的法律归属及校园交通的管理者与参与者的权利与义务等。其次, 公安机关在高校设立派出机构, 确立校园警察的法律地位, 给予其执法权。经过法律法规的授权, 校园警察可以拥有权、名、责。权是指独立的拥有并行使校园交通管理职权;名是指能够以自己的名义采取校园交通管理行为;责是指承担由其采取的交通管理活动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二) 赋予学生参与校园道路交通规章制度的制定与修改权

“部分高校制定或者修改内部规章制度会涉及大学生重要权益, 对于这类内部规章制度的起草工作和起草完成后的审查工作, 都应当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高校校园车辆通行安全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合理的校园车辆通行安全制度, 制度的制定者的规则制定权必须受到约束, 否则就容易发生缩减或者侵害大学生依法享有的权利。高校根据校园安全法制定相关规定时, 必须把大学生纳入法规制定的主体中, 监督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明确学生参与校园交通相关规定制定的主要形式, 比如座谈会、听证会、学生问卷调查、学生代表会议;规定在一些情况下排除大学生参与制定管理高校校园规定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三) 贯彻“行人优先”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 合理规划校园道路

“步行通道是大学校园内不可缺少的交通通道。大学校园内的步行流线将校园内各功能区有机联系起来。为保证校园内步行流线的连续性, 改善步行环境, 大学对步行通道进行一系列的详细设计”。对此, 高校校园应当合理布局校园道路, 将教学区与生活区分开, 教学区核心化, 设立行人专用道, 禁止机动车进入教学区。在教学区外围设置环形道路专门给机动车通行, 实现人车分道, 减少机动车对校园通行安全的影响。应对高校车辆较多的车辆, 还可以建造地下停车场, 减少对校园交通的阻碍, 缓解校园环境拥挤不堪的现状。

(四) 制定督促高校完善校园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法律法规, 提高校园车辆通行的安全性

1.采取公安机关与高校合作的方式, 由公安机关直接设计、设置高校内的交通标志, 由高校负担经费, 以实现高校校园内的交通标志具备法律效力, 发挥其实质作用。

2.针对高校传统的依靠人力管理车辆进入通行的制度, 引入现代化的车辆管理系统。“车辆管理主要负责车辆的常规管理, 主要包括对车辆信息录入, 根据一定条件查询车辆, 修改车辆信息, 增加车辆和删除车辆信息等。管理员通过登陆后进入到主页面, 再点击车辆管理界面, 车辆管理下属四个功能模块:车辆信息添加模块, 车辆信息修改模块, 车辆信息删除模块和车辆信息查询模块”。使用现代高科技的智能化的车辆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车辆通行的效率, 而且对校园内车辆合理通行进行数据分析, 控制进校管理、控制停车管理, 提高校园车辆通行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3.限制发放校园通行证。扬州大学关于开展2014年度《扬州大学通行证》办理工作的通知, 针对学校公务车辆、学校教职工 (含人事代理人员) 车辆、在校园内工作、居住和经营的非本校人员车辆、临时来校办事人员车辆 (仅供在校门口换证时使用) 这四种类别给予办理校园通行证, 有效的控制了校园的车流量, 提高了校园通行的安全性。

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 需要学校作为管理主体的重视, 需要学生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需要学校各方面的配合与相互沟通, 增加对校园基础交通设施的投入, 科学合理的规划校园道路, 完善校园车辆管理系统, 共同创建一个秩序井然、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罗丙军.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优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 2009.50.

[2]梁永明.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Z].北京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论文, 2007, 1:13.

[3]扈熠琼.高校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 2013.24.

高校校园安全问题 篇10

依据我国现今高校的教育状况, 安全教育仍处在起步阶段, 缺乏相关成熟的经验。部分高校有了一些安全教育的意识, 但总体而言, 安全教育依然处于边缘化的教育地带。而面对更加严格的教育形式, 高校必须要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校的安全教育, 这一方面有助于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 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构建和谐校园。因此, 高校管理者要全面正确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视度, 同时也要明白目前高校安全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以及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对安全教育进行改进, 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一、当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 高校对安全教育认识不足。

安全教育不仅仅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 更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但在实际中, 我国高校领导更加重视高校专业教育, 而对安全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 而不是付出实际行动, 如在高校中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课, 往往都是形式主义, 其形式往往大于实质, 使得很多的学生对安全问题都缺乏基本的警惕性。因此, 高校对安全教育认识不足是当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2. 教育的内容不完善, 欠缺时效性。

针对这点, 笔者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 到目前为止, 我国高校缺乏安全教育课程, 依然有很多高校没有开设安全课程, 致使安全教育缺少了主渠道。另外, 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开设了安全教育, 但是一般都只是通过讲座或者是报告等形式来宣传, 也就是说没有将其视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 也没有取得良好效果。第二, 安全课程内容过时, 虽然大部分高校开始安全课堂, 其教育内容主要是集中于学生的财产安全、人身安全以及交通安全等等, 其内容过于成就, 没有体现出时代感。现阶段影响教育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且越来越复杂, 但是社交安全、就业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一系列相关内容却并没有被列入教育事业。除此之外, 国家安全以及文化安全等新内容也有待完善。

3. 过于侧重知识的传输, 忽视了技能的培养。

可以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来传输以及灌输安全理论知识, 不能仅依靠简单的纸上谈兵, 这样的话, 必将导致知行背离, 因而减弱了教育效果。当前, 除了要向大学生灌输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其如何处理安全事故的方法、技能以及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技能。而目前, 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只注重对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 而将技能忽视。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措施

1. 提高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 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也是高校安全工作得以全面实施的重要前提, 更是建立和谐校园以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必要条件。所以, 高校必须要有效加强安全教育组织领导工作, 建立健全安全教育领导机构, 不断扩大教育范围, 以进一步满足安全教育软硬件的要求。不断地在实践过程当中寻求新的教学防范, 合理有效完善高校安全教育机制。

2. 建立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

从组织机构的建立、配套措施的完善, 教学计划的落实, 教学组织的实施, 以及组织形式多样性、针对性、实践性、灵活性, 组织考试以及形式, 教材的落实,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 教师报酬的落实, 教学考核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等等, 都要形成学校相关部门重点负责, 全校师生员工齐抓共管的局面。

3.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想要安全教育可以顺利得以实施, 则必须要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在校内建立一支以辅导员、保卫人员、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相关课程教师为主的高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除此之外, 还需要调动一些能够利用的社会资源, 聘请消防官兵、公安民警及其他各方面的专家加入队伍。另一方面, 加强对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 确保在岗教师熟练地掌握安全教育的技能和知识。使其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 有效进行教育工作。另外, 高校还要密切关注教学骨干以及学术带头人的培养, 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能力, 使之可以成为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高素质安全教育专家。

4.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在校内, 我们要学会利用学生组织和参加活动的热情, 使安全教育可以进宿舍、进社团、进网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醒, 相互教育, 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 尽量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引导学生主动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各项社团活动, 将安全教育同学生的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联系起来, 将安全教育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当中, 安全教育应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目的。

5. 注重建设校园安全环境, 努力营造高校安全文化。

大学生自我安全保护能力的强弱、大小,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取决于自己对安全知识掌握的多少和能否正确运用。因此, 大学生要提高自我安全保护能力, 就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渠道尽可能地多掌握安全知识。这样, 在遇到不法侵害或意外伤害时, 才能做出正确分析和判断。安全教育除了要注重对教师师资队伍的培养之外, 还要更多地关注文化和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安全文化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安全观念的形成, 促使学生对安全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在安全教育当中, 要特别注意将潜移默化的环境文化熏陶同直接活跃的教育理论相协调, 以获取最好教学效果, 如高校可以举办一些安全知识竞赛, 来提升大学生对安全的重视, 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安全文化的营造。

摘要:高校的稳定安全是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大学的安全教育则是目前我国高校稳定安全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起步较晚, 因此存在经验不熟、对其认识不到位以及内容不完善和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 各个高校必须不断加强对重视安全教育工作,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安全机制,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有效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堂教育, 只有这样, 才能保障安全教育取得效果, 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校园。

关键词:和谐校园,安全教育,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梁姗姗.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失及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09) .

[2]裴劲松, 等.着力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立体新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13) .

[3]罗进强, 朱建国, 理阳阳.大学生安全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上一篇:防疫效果下一篇:中国画意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