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业务信息采集

2024-06-29

多业务信息采集(精选三篇)

多业务信息采集 篇1

近与过去传统的上报方式相比, 网络化的发展使得高校统计信息工作的数据信息源由封闭变的更为开放, 统计信息采集、信息清洗加工、信息存储以及信息获取和传播的手段也更为多样化, 统计信息的信宿特征也由确定性向不确定性转变, 信息的反馈机制也更加灵活快捷。总之, 在互联网时代, 高校统计信息工作的各个环节均在发生着重大而显著的变化, 这就要求统计信息工作者去创新工作模式, 借助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开拓出更宽广的信息工作渠道。本文在对高校统计信息工作现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 以华北电力大学统计信息采集上报工作为试点, 借助于计算机技术, 梳理了多数据源条件下的统计数据指标体系, 开发了多种信息系统集成工作下的分步式统计数据信息采集模型, 优化了统计数据信息采集上报流程, 并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1高校统计数据信息采集上报现状分析

高校统计工作是国家教育部、省市区教委为了掌握各高等院校综合办学条件而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该项工作可以准确的反映高校的办学条件和规模, 体现一所学校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 为国家和学校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宏观的科学决策。本文经过文献整理分析, 挖掘出高校统计工作现状如下。

(1) 常态化统计工作意识淡薄。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教育统计工作基本上处于按时完成对口上级部门布置的报表任务, 集中于某个时间段搜集、整理本校的相关指标数据, 统计汇总后上报。这就导致该项工作变成了“任务式”的一次性统计, 工作模式死板, 不能把统计工作实时的与学校的内涵式发展相结合。

(2) 统计员队伍专业性欠缺。高校的统计工作一般都由学校的党政办公室或信息部门归口负责, 并设立专兼职统计员, 各职能部门设立兼职统计人员, 向归口管理部门上报统计数据, 由此构成了学校的整个统计数据采集上报网络系统。但具体从事该项工作的统计人员一般仅仅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 大多是非统计专业毕业, 统计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较弱, 很难把统计学知识运用到数据的分析处理上, 无法充分发挥统计数据的科学决策支持作用。

(3) 统计手段现代化程度滞后。在高校统计上级主管部门的积极努力下, 大多数高校虽然均采用了计算机系统报送统计数据, 但学校内部的统计数据流转仍然以手工采集上报为主。统计手段单一使得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仅仅停留在单机版系统录入、数据预处理阶段, 很少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这就导致统计数据信息滞后、利用率偏低, 不利于深度挖掘统计数据的内在联动特征。

(4) 统计指标发展延伸性不够。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迅速发展, 现行统计指标体系的更新速度已不能反映高校在教育结构调整、人才战略变革等方面的新问题、新情况。任何领域的统计评价指标体系都应是开放发展、实时反馈的, 高校统计数据指标体系也不例外, 对于那些不能反映学校发展状况的指标应摒除, 要积极挖掘更好的反映学校各领域发展状况的新指标。

2华北电力大学统计数据指标体系和解释体系

网络技术的大发展、传统教育行为的改革, 迫使高校统计工作走向现代化和信息化, 高校统计信息化的基础性支撑是统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统计数据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系统开发实现的首要工作, 本文按照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 构建了指标间独立、内部结构良好、指标关系一致的统计数据指标体系, 如图1所示。图1可以看出, 指标体系包括六大类, 其中学生类、教职工类、学科类、科研类和资产类是一元指标, 办学类指标包括一元和二元指标, 共计145个 (图1中限于篇幅只给出了部分指标) 。统计数据指标体系是开放的, 经实践证明可信程度高和有效反映学校实际情况的监测和评价指标, 可以实时添加, 逐步扩展统计数据指标体系。

在确立了科学、客观、动态和有效的统计数据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构建科学合理的统计数据指标解释体系也是一项必须的工作。该项工作可以避免统计表出处不一、逻辑关系混乱、指标含义模糊等情况的发生, 本文在构建了华北电力大学统计数据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同时构建了统计数据指标解释体系, 如表1所示 (限于篇幅只给出了部分指标的解释) 。

多信息系统集成环境下的分步式统计数据信息采集模型

系统论观点认为, 一个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 其表现能力大于内部各组分的简单加和, 因为其内部各要素间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和形式。高校统计信息工作涉及部门多、领域广, 已逐步渗透到了学校管理决策的各个方面。统计信息采集即是将这些庞大的、零散无规律的统计数据资源收集整合, 挖掘其内在的价值, 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统计数据的作用。

高校统计数据采集工作从不同的侧面可以进行不同的切分, 按统计组织层次可以分为学校、院系、部门、科室;按指标的性质可以分为教学、科研、后勤等序列。高校统计工作现行体制是若干部门各自建立了网络和业务分支系统, 各自采集自己需要的数据, 自给自足, 但部门之间存在森严的信息流通壁垒, 这与系统论指导下的统计数据采集工作的整体性相违背。本文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 在多种统计信息系统各自为政的环境下, 开发了分步式统计数据信息采集模型, 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高校统计数据指标体系庞大复杂, 数据信息量大, 指标体系的扩展性强, 本文给出的分步式统计数据信息采集模型基于目前的多信息系统互联的环境, 按照数据处理的标准步骤和大学信息标准, 对各部门自身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抽取, 经清洗转换后, 存储于统计数据仓库中, 同时将数据同步发布到大学信息门户中, 保证数据的一致准确性, 实现了统计数据采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步骤, 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 较好的满足了大学统计信息采集工作的需要。

依据优化后的统计数据采集上报流程, 各高校可基于自身的数据标准和应用系统接口, 开发能适用于自身的统计数据采集上报系统, 解决各自的统计工作需要。通过线上系统的应用, 在极大减轻统计工作者工作量的同时, 也较好地落实了统计数据责任制。

统计信息工作对策和建议

统计是认识社会现象的工具, 高校统计是实现科学决策管理的重要手段, 应当积极充当校领导的助手和参谋, 因此, 高校统计信息工作的开展应进一步创新工作模式, 开拓工作思路, 运用先进技术手段, 为学校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服务。

(1) 积极适应教育体制改革, 多方位提供决策支持。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使得教育决策的功能由原来单一型和集中型, 向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和分散型转变。高教统计作为教育决策的一把尖刀, 应积极适应这种变化, 多层次、多维度的提供有内涵、有分析、有建议和有措施的统计咨询服务。

(2) 建立统计数据分析预警机制, 提供统计预测支持。高校统计在信息化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 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条件, 挖掘潜在的统计数据信源, 丰富统计数据指标体系, 对高校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和监督, 及时发现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颇状态, 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通过科学合理的统计数据分析预警, 可以引导学校合理的分配人力、资源和师资力量, 实现人财物的集约化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3) 形成高校统计工作质量评估长效机制。无论高校统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如何改变, 高校统计工作的基本功能不会变, 向下采集指标数据, 向上传递, 为不同层级的领导决策提供决策支持。因此, 高校统计信息工作应着眼于全局, 建立健全统计工作质量评估长效机制, 引入并借助网络和计算机技术, 不断整合资源, 持续推进高校统计工作。

多业务信息采集 篇2

广州市国家税务局文件

穗国税发〔2009〕85号

关于调整车辆购置税价格信息

采集业务范围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国家税务局,广州市国家税务局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公室:

多业务信息采集 篇3

当今世界,追求智能发展正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和潮流,所谓智能发展,就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市场、新的就业形态,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智能处理、协同工作。智能电网是智能发展潮流在能源领域的体现,也是能源系统技术升级的内在需要,是全球范围内智能发展趋势深入推进的突出标志,同时也是正在孕育发展的新一轮能源变革的主要特征[1]。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在我国率先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经过几年的深入建设,目前已实现绝大部分用户智能电能表用电信息采集。目前国内用电信息采集自动化程度较高,得益于完整的电力信息通信网络支撑[2]。

目前国内水、气、热行业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广度和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效果参差不齐,各单位使用的通信方式差异性较大,系统功能实用化效果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为了保证信息采集的实时性,节约成本,四表行业的自动抄表系统可以借助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目前用电信息采集应用现状,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自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电力线宽带载波芯片,提出了基于四表抄收的试点方案。应用效果表明,四表抄收系统对水、气、热、电表进行统一抄读,效果良好,验证了系统鲁棒性,提高了系统的承载能力。

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组成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综合的准实时电力信息采集与分析处理系统,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现代数字通信技术、电力负荷管理技术、电能计量技术和电力营销技术为一体,主要由主站层、通信信道层、采集设备层和电能表层4层组成,见图1。

采集系统主站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核心,可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相关信息发布、分布式能源监控、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互等功能。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一方面采集、存储数字电能表以串行通信形式输出的电能数据;另一方面将采集到的电能数据通过上行通信传输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主站中,是电能量数据的通信中枢。按应用场所分为专用变压器(专变)采集终端、集中抄表终端(包括集中器、采集器)等类型。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的采集设备实现了型式规范、标准统一,专变采集终端主要有3种型式(I型、II型、III型),集中器有2种型式(I型、II型),采集器有2种型式(I型、II型),采集系统主站通过通信信道和采集终端实现电能表数据的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双向传输、转发或控制命令的执行等功能。

智能电能表是对用户用电信息、电压、电流等进行记录的计量设备。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技术统计及分析

采集系统通信信道包括远程通信信道和本地通信信道两部分。远程通信通道是指各类采集终端与采集系统主站之间的通信接入信道。远程通信技术包括GPRS/CDMA无线公网、光纤专网、230MHz无线专网、有线电视通信网、中压电力线载波等。本地通信信道是指采集终端之间、采集终端与电能表之间的通信接入信道。本地通信技术包括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RS-485总线、微功率无线、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等。四表抄收业务是针对已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本地信道方式进行改造,因此本文仅分析已有的电力线窄带载波、RS-485总线、微功率无线、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等技术。

根据统计,本地信道中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技术应用比例较大,其次为RS-485通信方式,国家电网范围内2种通信方式应用占比合计超过90%;微功率无线和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应用较少。但是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未来用电信息采集将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双向互动,业务对通信实时性、可靠性要求逐步提高,也就是对通信技术带宽、速率、可靠性要求更高。不同的本地通信技术在性能指标方面差异化较大,在技术原理实现、工程实施、运行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具体性能比较见表1。

由表1具体分析如下:

1)电力线窄带载波方式安装方便,可满足当前基本业务需求,但局限性较多,不能很好承载下一代用电信息采集业务。

2)RS-485通信方式从实时性、可靠性方面均优于其他通信方式,更利于下一代采集业务的拓展。

3)电力线宽带载波方式支持并发,业务承载能力强,可承载双向互动业务,但其受频率限制传输距离较短。

4)微功率无线通信方式业务承载能力较强,但可靠性受其他无线网络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在用电信息采集本地信道方面,电力线宽带载波在速率、时延、业务承载能力方面均较为优秀,是用电信息采集本地信道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微功率无线技术由于采用无线介质,避免了电力线上的噪声、谐波干扰,可作为其他载波方案的补充。

3 四表合一采集对用电信息采集主站及本地通信技术的需求

水、气、热、电四表集抄系统主要由表计、数据采集器、集中器、数据管理中心等部分组成。远传表计是指具备远传功能的水表、电能表、燃气表、热量表;数据采集器对每一户的四表数据进行采集、处理、控制,然后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的远程抄表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用电信息采集主站,从而实现对四表的抄收、核算。

目前水、气、热三表因为没有电力线接入,因此在制定方案过程中需要考虑降低功耗,节约成本的因素,可以仅针对水、气、热三表的计量数据进行采集,而智能电能表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对多个数据项自定义采集。目前智能电能表的主要业务包括用电信息采集业务、费控业务、线损业务、事件上报业务等。

根据DL/T 698.41—2010《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信》统计,可计算出各用户所需数据量的总数,具体数额见表2。

目前四表抄收改造仅涉及E类用户,即居民用户,抄读一次是1 345字节,若按照一个集中器带200只智能电能表、每15min频度进行抄读,1h将抄读1050k B数据。目前智能电能表尚未达到此要求进行抄读,仅对部分规约项,部分事件信息进行抄读,但随着业务需求的增长,互动化、需求侧管理、实时费控等业务是未来采集系统的主要方向,需要抄读的数据将呈线性增长,数据流量将达到表2所示的字节数。

水、气、热表仅需对基本数据和事件进行召测,主要包含以下几项:

1)基本数据:终端地址、终端规约、表计通信地址、测量点序号、召测数据项、数据值、召测成功项数。

2)事件:终端地址、采集点编号、事件发生时间、事件编码、事件名称、事件内容。

根据以上分析,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完全能满足现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要求,但是未来若实现互动化、需求侧管理等业务并对水、气、热表同时进行采集,势必挑战电力线窄带载波技术的瓶颈;采用OFDM调制方式的宽带载波技术速率大于1Mbit/s,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本地通信方案。

4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主站及电力线宽带载波的四表抄收系统

四表抄收系统改造,将涉及3个方面:主站层面的功能改造、制定本地采集方案及开发水、气、热表抄读设备或模块、协议扩充。

4.1 主站功能

主要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扩充档案管理、终端管理、数据采集管理3个功能模块。同时在统计查询功能中加入综合查询、采集建设情况、工单查询等功能模块。最终实现营销系统与水、气、热公司的计费系统对接,完成四表自动化抄收的全过程。

4.2 制定本地采集方案及开发水、气、热表抄读设备

各地用电信息采集方案架构差异性较大,因此基于不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架构的四表合一改造方案也截然不同。为保证技术方案的客观性、合理性、全面性,以最低的成本和改造量实现四表合一数据采集应用,提出了3种四表合一典型技术方案。下面针对不同的现场情况对四表合一的方案进行分析。

4.2.1 案例1

现场情况:为无线电能表+无线水、气、热表的场景,此场景要求电能表与水、气、热表之间的距离较近;RS-485电能表+无线水、气、热表的场景,此场景要求I型采集器(无线)与水、气、热表之间的距离较近。

改造方式:更换电能表模块(I型采集器模块或II型采集器)、集中器模块。电能表(I型采集器、II型采集器)上行仅通过电力线宽带载波或微功率无线方式与I型集中器通信,下行仅通过微功率无线与水、气、热表通信,电力线载波或RS-485与电能表通信,上、下行通道独立运行。具体改造方式见图2。

4.2.2 案例2

现场情况:I型集中器通过电力线载波或微功率无线与采集器通信,采集器通过RS-485与电能表通信。

改造方式:集中器通过协议转换器抄收电、水、气、热表,协议转换器通过RS-485抄收电能表信息,MBUS方式或微功率无线方式抄收水、气、热表信息,上行通过宽带载波或者微功率无线方式与集中器交互,上、下行通道独立运行。具体改造方式见图3。

4.2.3 案例3

现场情况:II型集中器通过RS-485与电能表通信,水、气、热表采用MBUS总线方式通信。

改造方式:II型集中器通过RS-485总线连接协议转换器与电能表,协议转换器利用MBUS总线或者微功率无线方式连接水、气、热表。具体改造方式见图4。

4.3 协议扩充

根据目前电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企业标准Q/GDW 1376.1—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1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的规定,将用电信息采集的实时数据(一类数据)、冻结数据(二类数据)规约项分别扩充,将远程抄表参数中增加表序号、模块地址、示值等消息。

在目前实行的行业标准DL/T 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规约中加入水、气、热表记数据读取和事件上报等协议。

5 应用效果分析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的四表抄收系统保证了水、气、热、电四表的数据采集。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技术保证了表记信息采集的时效性和可靠性。改造后应用效果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业务承载力强,高速传输;

2)系统可靠性高,避免人工重复检查,节约运维成本;

3)系统大幅度提升用户的家庭使用体验,并为行业应用的拓展和演进提供更宽阔的空间;

4)环境适应性强,通过多种四表合一采集方案覆盖了绝大部分四表抄收场景。

6 结语

本文通过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用电信息采集通信技术、家庭能源表记现状的分析,提出采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技术的四表抄收方案,完成了家庭能源表记统一采集,复用了电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通信信道,进一步节约了成本,提高了采集效率,完成了表记抄收各环节智能化,提高了居民用户家庭能源的可靠供应,对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振亚.全球能源互联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2]刘振亚.中国电力与能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3]刘庆扬,林大朋,何业慎,等.中频电力线宽带通信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研究[J].供用电,2014,31(8):28-33.LIU Qingyang,LIN Dapeng,HE Yeshen,et al.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medium-frequency power line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in electricity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ystem[J].Distribution&Utilization,2014,31(8):28-33.

[4]丁道奇.复杂大电网安全性分析:智能电网的概念与实现[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5]DL/T 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S].

[6]DL/T 698.41—2010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信[S].

[7]王航.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技术应用分析[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4,12(9):72-76.WANG Hang.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power consumption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ystem in smartgrid[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4,12(9):72-76.

[8]毛永泉,周子冠,宋彦斌,等.基于LTE-230MHz无线专网的用电信息采集技术研究[J].供用电,2015,32(12):1-7.MAO Yongquan,ZHOU Ziguan,SONG Yanbin,et al.Study on power consumption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LTE-230MHz wireless private[J].Distribution&Utilization,2015,32(12):1-7.

[9]王兴念,秦贺,房牧.配电自动化大规模无线公网通信运维技术研究与应用[J].供用电,2016,33(9):56-60.WANG Xingnian,QIN He,FANG Mu.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large-scale wireless public network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in distribution automation[J].Distribution&Utilization,2016,33(9):56-60.

上一篇:AECOPD呼吸衰竭下一篇:实验实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