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移动医疗分析

2024-06-01

糖尿病的移动医疗分析(精选五篇)

糖尿病的移动医疗分析 篇1

移动医疗, 即:Mobile Health, 常常缩写为Mhealth.直译过来是医疗健康, 在很多文章或者报道中更多是称为移动医疗。移动医疗是指通过利用移动通信技术, 如:PDA (personaldigitalassistants, 个人数码助理) 、移动电话、卫星及其他无线设备等通信方式来为医疗行业提供信息或服务。

研究方法:本文研究主要是通过各种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 翻阅相关图书资料, 并对其进行分析对比研究, 再结合如今移动医疗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移动医疗运用到糖尿病领域的重大意义以及当中遇到的问题和糖尿病慢性病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组合分析, 运用对比分析法分析。

1 糖尿病医疗的现状和糖尿病移动医疗概念的提出

1.1 糖尿病医疗的现状和问题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发表在JAMA杂志上的数据:至2013年九月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增至11.6%, 总人数达了1.139亿。中国正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这种年轻化的趋势不仅包括了青少年, 不少妇女患者的数量也在直线增多。加之糖尿病本身又具有病程长, 恢复慢, 预后差, 并发症率高的特点, 患者常常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 在家坚持测血糖、血压等生命体征。

1.2 糖尿病移动医疗的优势

传统的糖尿病诊治方法相比, 糖尿病移动医疗最突出最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解决糖尿病患者长期定时入院检查难题:有了移动医疗在糖尿病领域的应用, 患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对糖尿病进行管理。例如:利用移动医疗互联网的便利, 糖尿病患者可以网上预约挂号, 缴费, 在家监测血糖等, 而无需再成天往医院跑。

构建患者个人自动化数据库:糖尿病患者由于要长期反复监测血糖, 血压等数值, 这样就会有大量的数值单据或者医疗数据。移动医疗在这方面的运用, 让患者可以不用再手动保存这些实质的单据, 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例如:基于移动医疗开发的云计算技术, 就为糖尿病患者开发出了一个个人的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可以储存海量的数据, 并自动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得出一定的结论。

搭建平台, 改善医患关系:在传统的糖尿病管理模式中, 医生与患者之间多数是单方向传达, 患者于患者之间很多都是没有很多交流的, 这就造成了医疗信息的障碍与狭隘。而移动医疗则可以为医生与患者之间, 患者于患者之间搭建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 让医院内部的医生、营养师、护士三者以一个团队的形式来为患者提供糖尿病管理服务, 患者与患者之间也可通过移动医疗服务平台互相交流和分享。

促进糖尿病新药研发, 趋势分析, 为科研提供依据:有了移动医疗糖尿病患者的一切资料与数据都可以储存在系统中, 而且医生的处方及治疗方案也记录在其中。这个系统里的数据, 还可为临床医护专业人员提供完整的病例记录资料。不仅如此,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 还可以了解到糖尿病患病人群的主要生理特征, 预测相关患病风险趋势, 以便提前对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做出充足的准备。

实现糖尿病病人掌控自身健康:糖尿病患者通过移动医疗应用, 可以完全掌握自己的生命体征数据, 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 运用手中的移动智能终端以语音、图文、列表等方式全权管理自己的医疗健康信息, 患者可从移动医疗应用中获取大量的关于糖尿病的相关资源。从而, 糖尿病移动医疗有力的促进了糖尿病医疗服务模式从以往的“五驾马车、有病看病”的被动式诊疗服务, 向“以自主掌握健康为中心”的主动式糖尿病管理模式转变。

完善医院糖尿病诊治模式:如今的糖尿病诊治方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住院治疗, 发展为了“院内治疗+院外自主管理”的诊治方式, 护士也是通过移动医疗无线查房, 系统查询储存和查询病人信息等, 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总体工作效率。移动医疗增加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同时增加了患者的就医选择, 在双向意愿情况下, 使得患者更容易信任医生, 医生也能更安心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整合医疗资源:移动医疗依赖于无线通讯和信息技术, 由于其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优点, 整合了中国当前社会的糖尿病医疗资源, 最大化了享受医疗健康服务的糖尿病患者。中国大部分偏远山区的糖尿病病人享受到了优质、及时、有效的糖尿病医疗服务, 也让医疗资源得到了一个质的的提升和充分合理地利用, 发挥了其最大的功效。

2 糖尿病移动医疗的发展现状和运用模式

2.1 目前国内外糖尿病移动医疗的发展状况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 美国是最早开始运用移动医疗技术的国家, 随着移动医疗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2012年6月, 美国一家名为withings的公司推出了一款糖尿病血压计, 这是移动医疗运用到糖尿病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2014年5月, 美国一家名为Welldoc的个人健康管理移动医疗公司又研发出了专门针对糖尿病综合治疗的糖尿病管理平台, 这款软件成为了全球首个可帮助医生优化开具处方的手机应用。

近几年来, 中国糖尿病移动医疗的发展就相当迅速。2013年11月, 大连就在当地社区医院和养老机构等地方建立了糖尿病关爱家园公益项目, 它依赖于国际移动医疗糖尿病管理云平台。2014年6月, 新疆首个移动医疗监测系统也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自治区人民医院建成并投入运行。更有甚者, 2015年, 与国内三大糖尿病健康管理平台 (掌上糖医、微糖、血糖高管) 合作的首款线上糖尿病保险也在全国开始推行, 专门针对糖尿病用户推出糖尿病综合管理服务。

2.2 目前国内糖尿病移动医疗的运用模式

现在的糖尿病患者从挂号、门诊、住院登记、配发药品、打点滴、配液/配药中心、数据收集及处理、急救室/手术室, 到出院结帐, 都可以用移动医疗技术予以优化。具体的运用模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预约就诊运用模式:有了移动医疗在糖尿病领域的运用, 如今糖尿病患者在家里就可以预约挂号, 在移动医疗系统里还可以看到相关医生的信息介绍, 根据自己的喜好, 自主选择主治医师, 还可以跟医生约定自行决定就诊时间。

数据储存运用模式:而移动医疗如云计算系统、糖医生APP、微糖管家等糖尿病应用都可以储存大量的数据。有了这些应用, 患者从开始患病到最终恢复的所有个人数据都可以完整的储存在系统里, 以便医生更加科学全面的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在就诊之后, 医生的就诊方案也会继续记录在挡, 以便以后查询。

个性化档案运用模式:糖尿病移动医疗的很多软件都可以为患者制定专属于个人的健康档案, 移动医疗系统根据患者录入的个人基本情况、生理数据、用药情况、既往病史等信息, 形成个人的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 然后系统会自动化生成简单易懂的图表, 以便医生和患者自身了解分析。医院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

自主血糖监测运用模式:糖尿病病人可以借助这穿戴式的款移动医疗应用, 随时随地测量自己的血糖值, 而智慧血糖仪会结合云计算大数据进行分析, 然后病人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移动手机设备将分析后的数据发送给医生, 医生通过平板电脑或者手机终端可以接收到患者的血糖数据, 在通过系统对其作出判断, 将意见或者治疗方案发送到患者手上。

用药提醒运用模式:系统用户可以在移动医疗系统或者手机终端自行设定用药及测血糖提醒, 提醒的时间、地点、频率都可以由病人自主决定, 不仅如此, 提醒的方式用户也可以自己设定, 如果设置为是铃声提醒, 那患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铃声, 如果设置为信息提醒, 则系统会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患者手机上, 提醒患者进行相应的活动。

运动及饮食健康管理运用模式:糖尿病移动医疗相关应用可以为患者制定专门的运动计划和饮食计划, 许多糖尿病手机APP也会时常给患者推送健康饮食的相关文章和建议, 以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 增强他们对饮食控制疗法和运动锻炼疗法的依从性。例如:患者可以穿戴这款设备, 运动血糖仪会把患者的运动消耗量、运动频率、血糖值及其他健康数值记录下来并保存在个人电子档案中, 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输送给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接收到数据后通过无线通讯设备给予患者相应的指导。

远程糖尿病教育运用模式:在患者教育方面, 医生再也不需要像传统患教方式那样, 必须要求患者在确切的时间、固定的场所到场, 然后进行患教, 而是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语音、远程视频、图文等方式进行沟通, 对患者进行糖尿病防护知识的远程教育, 提高患者的防治意识。如今, 移动医疗和患者在远程即可进行诊疗服务, 对有需求的客户还可以进行视频、手术示教、医疗观摩和远程医疗等服务。

医患平台及医疗信息共享管理运用模式:移动医疗可以作为医生与患者之间、患者于患者之间的一个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里, 患者可以通过手机, 平板电脑, APP等随时向医生咨询糖尿病相关问题, 医生收到问题后, 也会通过这些移动终端回答患者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使得患者可以获得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

3 糖尿病移动医疗面临的问题

尽管目前移动医疗在糖尿病领域的运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但是如何更好运用糖尿病移动医疗并将其广泛推广开来, 还面临着许多的限制条件和问题挑战。

糖网络覆盖不全:目前中国的网络信息技术远远不如发达国家, 所以目前中国移动医疗的网络覆盖面还很狭隘, 主要集中在一线二线大城市, 许多中小城市还没有办法覆盖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糖尿病移动医疗的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缺乏国家统一标准政策:如果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遵循同一个标准, 糖尿病患者就不用因为换医院而重复做检查, 那将会为整个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加上糖尿病移动医疗现在还没有相关明确的法律法规, 尤其是关于移动医疗服务的许可证发放、认证和注册以及人员资质、法律责任、费用收取和管辖权, 都没有一个明确严格的统一标准。

安全隐私和医嘱合法性问题:在移动医疗系统, 会生成和保存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情况、血糖值、用药情况、用药周期、医嘱和医疗报告等个人隐私信息;移动医疗产品如果没有很强大的隐私保护系统或者坚不可攻的网络防护墙, 则信息很容易就会泄漏。

医护人员与患者接受度问题:移动医疗的多种技术及其相关APP应用, 目前还没有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开来, 许多人对其并不熟悉, 并且特别是对于年龄偏大的病人群体, 传统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已经根深蒂固, 加之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 医护人员是否能改变他们以往传统的工作模式, 来接受全新的现代化移动医疗模式, 也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

移动医疗自身技术挑战:要想让糖尿病移动医疗真正发挥其作用, 必须保证自身相关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例如:信息技术是否先进、网络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系统设置是否科学、移动医疗设备是否有效安全、信号传输是否有保障, 这些都是相关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员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4 糖尿病移动医疗的对策分析

4.1 加快完善网络覆盖系统

要解决目前糖尿病移动医疗网络覆盖面狭窄的问题, 就必须将现代无线信息技术引入到医院信息化的建设中来, 加快脚步完善全面网络覆盖系统。网络系统的覆盖在网络系统硬件方面, 相关技术人员应该致力于建设完善的全面的网络基础设施, 保障网信号传播的宽广性、流畅性和稳定性, 努力实现稳定可靠, 无处不在的无线覆盖;软件方面, 相关技术人员还应该给网络系统设计一个科学合理且强大的数据库。

4.2 出台支持政策, 促进行业规范化

在糖尿病领域推广使用移动医疗这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 就需要中国在法律、法规、政策以及资金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国科技部在《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将移动医疗定为重点技术发展领域和重点产品开发领域;卫生部也在《国家重大专项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中把移动医疗列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发起并赞助了一批医疗示范项目。政府应该积极主动的出台或完善支持糖尿病移动医疗发展的相关政策, 制定明确严格的法律法规, 大力扶持糖尿病移动医疗的发展。

4.3 不断突破和创新信息技术

糖尿病移动医疗的长期发展归根结底是依赖于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是糖尿病移动医疗得以继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要想糖尿病移动医疗继续发展, 就必须不断创新和突破相关互联网信息技术。想真正实现糖尿病移动医疗的意义, 就必须不断突破和创新现有信息技术, 因为只有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 才会有可能打破目前糖尿病移动医疗发展的瓶颈。

4.4 促进糖尿病移动医疗商业化

医疗服务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强强联手, 科学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为移动医疗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还可以为移动医疗开辟一条商业化的经济道路。例如, 目前中国国内一些知名的互联网巨头, 如小米, 腾讯、阿里巴巴等已经开始不惜重金地布局移动医疗, 促进中国糖尿病移动医疗产品尝试走向商业化路径,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糖尿病移动医疗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经济基础。并且, 将糖尿病移动医疗商业化, 给国内外药企迎来了进军移动互联网的良好契机;对互联网企业的而进一步发展试一次转折点。

4.5 简易化相关APP应用, 加大推广力度

移动医疗产品制造开发商在开发自己的诊疗品牌时, 应该把用户的真实体验放在第一位, 争取在产品研发和用户体验中获得双赢从而提高多方的满意度。设计人员应该尽量简易化APP, 使应用更简单易懂, 生动便捷。同时, 政府、医药企业、医药等也可以加大宣传的力度, 通过新闻、广播、网络信息、宣传栏以及视频短片等不同媒介加强舆论引导, 使其普及化、大众化。

5 结语

糖尿病移动医疗的到来, 让患者得到了更及时优质、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让医生的工作更加简洁高效, 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领域的限制, 随时开展相关医疗诊治工作;让医院的糖尿病管理系统更加完善, 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均衡, 医疗数据更加详实直接;同时促进了信息技术行业和医疗行业的共同发展。本文通过对糖尿病、移动医疗的简单解释;针对目前糖尿病所产生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详细阐述了研究与分析糖尿病移动医疗的背景与重大意义;介绍了糖尿病移动医疗的发展现状;在对糖尿病移动医疗在国内外的具体运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的基础上, 分析了移动医疗运用在糖尿病领域的过程中已经发挥的积极作用与面临的挑战问题, 最后对糖尿病移动医疗的运用前景进行了分析阐述。

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分析意义, 阐述内容, 及前景分析可以得出, 移动医疗在糖尿病领域将会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移动医疗具有很大的空间与潜力。

摘要:首先介绍糖尿病和移动医疗的概念, 然后分析糖尿病的医疗现状和问题, 从而引出糖尿病的移动医疗。进而分析糖尿病移动医疗的重大意义、发展现状、具体运用模式以及遇到的问题挑战, 接着归纳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最后提出糖尿病移动医疗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糖尿病,移动医疗,综合管理,问题挑战,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健艾特.移动医疗凸显大数据商业价值[J].人民邮电信息化, 2014, (005) :1-2.

[2]贾岩.移动医疗改变糖尿病管理模式[N].医药经济报, 2014, (011) :1-2.

[3]林敏, 乔自知.移动医疗的需求与发展思考.移动互联网专题, 2010:31-35.

[4]余勇海, 戚黄燕, 张劲松.血糖检测类手机应用的体验创新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 2016, (01) :136-137.

糖尿病的移动医疗分析 篇2

目录

一、理想改变现实 在线问诊改变医疗..............................................................................3

1、干干净净赚钱:医生们在春雨上共获得2077万元收入.........................................4

2、年轻改变未来:主治医师成为在线问诊的主力,人数与收入均在前列..................5

3、单病种的重度垂直:妇科、儿科、皮肤科、泌尿科需求活跃................................6

二、春雨护城河有多深 收入前20医生数据揭秘..............................................................7

1、医生活跃度20%...................................................................................................8

2、占领春雨:三甲医院的医生占主导地位..............................................................10

3、定价策略:好医生更值钱,普通医生靠数量和服务............................................11

4、医生的竞争:不仅比拼专业名声,更比拼服务...................................................12

5、争夺医生的资金消耗战:近四成医生收入来自春雨............................................13

三、互联网医疗面临诸多挑战 入驻过百人医院仅8家...................................................15

1、环境胜负手:在线问诊的发展期待政策松绑.......................................................16

2、购买偏好:电话<图文<私人医生........................................................................17

3、付费习惯待养成:平均收入偏低........................................................................19

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在其年度报告中提出一个有趣的论断:

有关一切的最大的重新想象就是人们使用移动设备和传感器上传海量可以寻找和分享的数据,事物之间的即时分享/通讯有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安全。同时,更多的数据和更高的透明度,将带来更多模式和复杂性,未来数据/形态驱动的问题解决方式初步崛起。

互联技术已经革新了诸如销售、通信、支付等多个行业,而现在,最保守的医疗领域在技术的冲击下也开始发生巨变。各类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

/ 20

优化就诊流程、便捷挂号、快捷支付、医患社区/医患远程便捷沟通、患者社区、远程医疗、慢病管理。而国内最热的无疑是8月份融资5000万美元的春雨医生、9月份融资7000万美元的丁香园以及10月份融资1亿美元的挂号网。

资本无疑是最为敏锐的。今年上半年,Rock Health对143家数字医疗公司的调研发现,互联网医疗领域今年以来的融资额已达24亿美元,远超2013年全年19亿美元金额,而这一数字也较2007年的2.4亿美元翻了近10倍。

根据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投融资数据库统计,2013-2014近两年国内互联网医疗创业投资事件66起,关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投资机构共58家,投资机构活跃次数总计91次,披露融资额5.8亿美元。

国内互联网巨头BAT、360、小米也都瞄准医疗健康产业,腾讯向丁香园、挂号网分别砸了7000万美元和1亿美元,阿里大健康计划推进的如火如荼,小米注资2500万美元占九安医疗旗下iHealth股份20%。

但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张锐认为,即便不与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合作,春雨医生也将成为移动医疗行业最牛的公司之一。从外部观察,成长为第一梯队的春雨医生走入了自我生长的轨道,百度指数显示,从今年年初其搜索指数已经翻了一倍,春雨对外宣传今年的目标是有10万名医生注册。

不站队的春雨医生,其底气究竟来自何处?

互联网医疗研究院动用了近10人花费了一个月时间,将春雨医生平台上的数据全部整理了下来,共涉及18个科室20196名医生,每位医生录入了包括名字、科室、医院及医院等级、性别、职级、免费咨询次数、私人医生单价、私人医生购买人数、图文咨询单价、图文咨询购买人数、电话咨询单价、电话咨询人数、门诊预约单价、门诊预约人数在内的15个数据,总计录入30多万条数据。

以上述原始数据为基础,经过近两个月的时间对数据进行清洗、核对、分析,最终形成了近百页的分析报告,该报告从两个大的维度、9个二级项、50个小项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剖析,全方位的展示春雨上的医生与用户的生态图谱。

两个大的维度为综合分析、单项分析,其中,综合分析维度下又分成了医生、性别、收入、医院四个二级项,单项分析维度则是对空中医院和免费咨询两大类五小项展开。两个维度共包含49个小项。第50个小项是对春雨医生APP上数据瑕疵的分析。

/ 20

试图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1、有哪些医生注册了帐号,他们来自什么医院,来自哪些地区,又提供了哪些服务,春雨医生是否如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被大量的非三甲医院医生所占领?

2、在各类平台激烈争夺医生资源时,春雨医生平台上的医生的粘性如何,即活跃度或者流失率如何?

3、春雨巨额融资加大补贴医生的力度,那么医生在其平台上所获得收入的大体结构如何,春雨支付占医生收入的比例如何?

知名商业财经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摘编了报告里的部分内容,并在12月8日版的23版整版刊发,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在线问诊对传统医疗行业带来的冲击、春雨医生所形成的护城河、未来的挑战等。

一、理想改变现实 在线问诊改变医疗

Brain Arthur认为,技术的演进塑造了人们的世界观,同时也塑造了符合技术特征的社会形态与社会制度。看似无解的难题,往往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变得不再困难。

互联网医疗研究院认为,在线问诊平台如春雨医生、紫色医疗等创业项目利用如淘宝上的好评机制等其他领域成熟的规则构建了一个理想中的医患国:在这里,医生的的经验与知识价值、服务能力与获得的收入是正相关的,而与其推荐的药品销售则没有任何关联。

春雨等类似的创业公司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好评机制等其他领域成熟的技术、方法引入医疗领域,有效的降低现有的医患之间存在的巨大沟通成本。在线问诊平台的诸多创业项目中,究竟哪家真正蕴含了成长为伟大企业的基因,还尚需观察,但互联网医疗公司已经开始在改变某些事情,他们的战略选择、战术动作都在对传统的医患沟通模式带来更多的革新。

/ 20

1、干干净净赚钱:医生们在春雨上共获得2077万元收入

春雨医生上各科室的收入来源情况,这些收入均得益于医生们的专业技能和热情服务。

数据证明,春雨医生上构建了一个良好的生态圈,医生可以通过专业技术和服务水平获得公平的报酬,优秀的医生和良好的态度,可以得到市场的欢迎并认可。根据公开报道,春雨上已经出现一批月收入过万的医生。

春雨医生上,医生的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医生回答的用户的免费咨询所获得收入,该部分收入由春雨医生支付,按照一条回复春雨支付医生1.5元来

/ 20

统一计算;第二部分是空中医院的医生自我定价部分,该部分设定为医生获得全部的收入由用户支付,不考虑定价折扣、春雨分成等因素。

2、年轻改变未来:主治医师成为在线问诊的主力,人数与收入均在前列

未来随着年轻医生逐步成长,他们将会把新的诊疗模式、医患沟通模式快速的普及开。年轻医生的线上收入一旦达到临界点,譬如说线上收入超过了线下的主任医师收入,那将对医疗行业职级制度、收入制度形成挑战。

年轻医生成为在线问诊平台的主力。

医生的四个职称从低到高分别是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按照一般的情况,大学毕业的医学院学生最快要到33岁才能获得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一般年龄在45岁左右。

副主任医师以后多数都成为各个科室的骨干力量,而主任医师则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累积,多数是类似领域或科室的领头人,业务繁忙,同时,主任级医师由于年龄较大,往往对新技术的掌握并不是第一波。

而主治医师则是年轻人为主,在成为副主任医师之前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这

/ 20

也意味着他们对新的手段、技术更容易抱有开放的心态。

从上述医师的分布情况也能看出类似的状态,主治医师的数量达到了9730位,占全部医生数量的49%,而级别最高的主任医师数量仅有1349位,仅占7%。

3、单病种的重度垂直:妇科、儿科、皮肤科、泌尿科需求活跃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在线轻问诊最适合的科室是妇产科、儿科、皮肤性病科、男性泌尿科、整形美容科。从春雨离职创业的卢杰所创办的紫色医疗即是从皮肤科切入。

春雨最初是从单病种切入,然后过渡到全科问诊,随着用户数量达到数千万的级别,他们转头重新推出优势科室,强化单科的竞争优势。从数据看,上述几个科室在人数、总收入、个人最高收入、活跃度上均居前列。

而未来,上述这些科室将有可能诞生一批拥有巨量粉丝群体的网络医生,而他们的出现将有希望对传统带来巨大的冲击。

妇科、儿科和皮肤科是在线问诊的明星科室

在全部20196名医生中,有7个科室的医生超过1000名,分别是内科、外

/ 20

科、心血管、骨科、妇产科、脑神经科、儿科。

春雨医生上各科室的总收入情况。

按照科室排序,收入超过百万的大科室分别是内科384万元、妇产科299万元、儿科248万元、外科230万元、男性泌尿科156万元、皮肤科148万元。

二、春雨护城河有多深 收入前20医生数据揭秘

作为在线问诊的先行者,春雨医生已经凭借自身的先发优势积累起足够的品牌知名度,并且在上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圈,并且逐步形成了其平台的个性或气质。在上面,医生的活跃度可以达到20%、不同级别的医生形成了各自群体的定价策略、年轻医生主导着平台的方向、医生之间的竞争开始从专业向“专业+服务”层面演进。

医库软件CEO Dr.2认为,春雨在获得巨额融资后,继续扩大医生的数量和质量,用各种手段抬高全行业获取普通用户的成本(全面下沉式地推+小区海报+分众传媒+网络营销)。春雨同时利用手中的现金与竞争者们打起一场争夺医生的现金消耗战。

/ 20

同时,由于春雨的先发优势及对医生的补贴,使得春雨的医生活跃度较高,对用户也形成较大粘性。

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数据统计,通常认为的春雨医生大多是非三级甲等医院医生的印象事实上并不成立。换句话说,春雨医生已经网络了相当多的优质医生资源。

而春雨医生的产品除了健康咨询和自查的各种检索外,同时还加入了春雨计步器等健康工具和微信支付等,新用户注册后赠送的金币可以顺向为收费模式带了部分的引流。

对于春雨而言,护城河虽然足够深,但未来仍然并不确定。据一些三甲医院的大夫爆料,部分医院明确要求医生上班期间不得使用移动端在线问诊平台,这无疑是所有在线问诊项目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1、医生活跃度20% 相较于其他平台一年数次的打开率,春雨医生平台的打开率较高,据媒体报道,每天产生的问题已经达到4万条以上。随着春雨向可穿戴设备开放接口、与药店、保险公司对接等运作模式的开展,春雨已经开始通过各种上下游的合作增加用户黏性。

作为核心资源的医生,其使用频率或者活跃度代表的是医生对该平台的认可程度。春雨医生的活跃度在业内同类产品中表现相对较好。

研究员采用了宽窄两种统计口径来计算医生活跃度:

一是窄口径,仅统计空中医院中四项服务,只要任一项有单价及购买人数,即为活跃。此项统计将如下情况的医生排除在活跃度之外,即曾经提供过“私人医生、电话咨询、图文咨询、门诊预约”的服务但在统计数据时将服务取消的医生定义为非活跃医生。

二是宽口径,空中医院四项服务、免费咨询,上述五项中只要有一项有收入即为活跃。宽口径考虑了部分医生注册春雨医生的服务后,尝试性使用春雨的情况。

/ 20

春雨医生的活跃度为两成,相对较好,但也还有很大空间。

上图可以看出,宽口径下,医生活跃度最高的是二级丙等和一级乙等,均超过了66%,活跃度最低的则是三级丙等医院的医生,活跃的仅有20%,而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活跃度择接近38%。窄口径下,各个等级的医院的医生活跃度基本保持在20%左右,一级乙等医院的医生活跃度仍然有33%,但较宽口径下的活跃度下降了50%。(说明:标注为一级、二级、三级的医院,是通过各种信源无法最终确认具体级别的医院。)

任何一款工具类软件,从知晓、下载、打开到重度使用这四个环节上都有大量的漏出或流失,对于春雨医生而言,医生注册春雨到尝试提供服务,这个阶段的转化率可以用宽口径的医生活跃度来估算,统计的活跃医生数量7512位,对应的活跃度为37.2%,即每100位注册春雨的医生里,有超过37位的医生尝试使用春雨为用户提供服务。

而从尝试提供服务成为重度使用,即第二个阶段的转化率则会更低,这个转化率可以用窄口径的医生活跃度来估算,统计的活跃医生数量为4169位,活跃度数据为20.6%,即每100位注册春雨的医生里,有接近21位医生成为相对重度的使用者。

/ 20

2、占领春雨:三甲医院的医生占主导地位

研究过程中发现,人们对春雨最多的直觉判断是:非三甲医院的医生数量占据了主导。但数据统计显示,春雨医生上最活跃的、数量最多的群体恰恰来自三甲医院。

开通空中医院四项服务的医生,来自三甲医院的更多。

如上图所示,开通空中医院中四项服务的医生人数分布中,来自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数量远远高于非三甲医院的医生。春雨医生中的空中医院共分为四项,分别是私人医生、图文咨询、电话咨询、门诊预约。

/ 20

和很多人想象不一样,三甲医院的医生正是春雨的主流。

三甲医院的绝对数量占比为42.6%,来自三甲医院的医生数量则居于绝对的多数。宽口径下,来自三甲医院的活跃医生数量为4680,占全部活跃医生数量7511的62.3%;窄口径下,三甲医院医生数量为2599,占全部4169的62.3%。

3、定价策略:好医生更值钱,普通医生靠数量和服务

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在春雨平台上数量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活跃度较其他医院的医生活跃度偏低,这也与三甲医院的医生工作节奏较快有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好的医生没时间,普通医生的时间相对富裕,平台参与度高。

对于这两类医生,其在春雨平台上也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三甲医生更倾向于设定较高的单价,而普通医生更乐意于花费时间回答用户免费咨询来获得收入,通过便宜的收费和更好的服务来赢得用户。如私人医生定价最高的是协和的刘炳岩,为9999元。

/ 20

三甲医院医生定价更高,非三甲医生服务更活跃。

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们通过空中医院所获得收入是其免费回答问题获得收入的2.28倍,而二级甲等的医生则只有0.8倍。也就是说,三甲医生更倾向于设定较高的单价,而普通医生更乐意于花费时间回答用户免费咨询来获得收入,通过便宜的收费和更好的服务来赢得用户。

4、医生的竞争:不仅比拼专业名声,更比拼服务

名医院、名医生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在线问诊领域,良好的形象、口才、甚至幽默感,都可能让你超越专家、教授成为明星医生,获得更高的收入。这里不按职称收费,而是按医生的受欢迎度来获得收入。

在春雨医生上收入排名前20的医生中,既有国内顶级医院的医生,也有来自地方性医院的普通医生,他们凭借好的服务也获得了用户的认可。

/ 20

春雨医生收入前20名的医生,最高收入超过40万元。

如上图所示,收入最高的为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刘炳岩,为461754元,分析收入结构可以发现,主要的收入来自于私人医生一项,刘医生的私人医生单价定为了9999元,是春雨医生上面最高的定价,仅此一项就获得了459954收入。

春雨医生上的明星医生,来自广州的儿科大夫欧茜共获得120906.5元的收入。收入最低的是来自河北的妇产科大夫尹建新,共获得67852元。这20名医生总计获得了2743668元,占所有医生收入的13.2%。

5、争夺医生的资金消耗战:近四成医生收入来自春雨

各个医患沟通、在线问诊平台都在争夺医生,给予医生补贴是一个不二的选择。这将是一场资金消耗战役,小的玩家将无法参与游戏。

根据公开资料,春雨通过对医生的补贴来获得更多医生入驻并转化为活跃医生,尤其是在其获得C轮的5000万美元之后,会加大补贴力度。

我们将医生收入分为两部分,医生回答的免费咨询部分设定为春雨补贴,空

/ 20

中医院部分为医生从用户获得的收入,这部分我们不考虑会员折扣和春雨的可能的分成因素,仅按医生定价进行计算。那么,春雨在历次融资中有多少用于支付补贴医生的费用,我们统计如下:

近四成的医生来自于春雨医生的贴补,这是一场消耗战。

截至9月底,春雨支付的总金额为784.4万元,占医生总收入的37.77%。按支付总金额排序,妇产科、儿科超过了100万元,具体金额分别是195.65万、137.3万元。支付金额超过10万低于100万的科室有12个,其中内科、皮肤科、男性泌尿科的支付金额分别是88.2万、77.2万、52.2万。低于10万的有4个科室,最低的支付科室是肿瘤科7.2万元与营养科的7.5万元。

在支付比例上,低于30%的有9个科室,耳鼻喉、脑神经、整形美容、内科、内分泌、心血管、外科、心理科与肿瘤科,最低的支付比例为肿瘤科的15.79%。剩余的9个科室,春雨支付比例高于30%,妇产、儿科等6个科室支付比例超过50%。适合做在线问诊的几个科室中,春雨支付比例都比较高,如儿科、皮肤科、男性泌尿科,支付比例分别是55.32%、52.31%、33.51%。

/ 20

按照支付金额来计算,支付金额超过100万的地区有2个,分别是山东207万元、河北145万元,支付金额低于100万高于20万的地区有8个,最低的是福建104.3万元,高于50万的地区有6个,低于10万的地区有15个,其中云南、宁夏、西藏、青海支付金额不足万元。

从支付比例上看,超过50%的地区有西藏90%、河北70.77%、贵州55%、山东53%、内蒙50.3%,在30-50%之间的地区有14个,最低的支付比例分别是云南17.88%、福建16.97%、青海5.64%。

这就是护城河,小玩家慎入。

三、互联网医疗面临诸多挑战 入驻过百人医院仅8家

市场人士预估春雨医生今年的营收将达到3000万,成本消耗接近4000万。对于春雨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巩固护城河,尽快找到盈利模式。

DR.2认为,春雨试图重构医患关系,把春雨用户分成不同的社群后,反向跟药企等企业议价,也就是反向定制模式,通过对定价权的争夺,实现在客户

/ 20

群里做长尾和环形收割。这种做法将会引起渠道的对立。这是对春雨执行能力和战略抉择能力的考验。

现在,据称春雨有激活用户3300万,注册认证医师4万多名,每日提问超过4万条。未来,如何争取更多的医生、更高的活跃度都将是摆在春雨面前的挑战。

1、环境胜负手:在线问诊的发展期待政策松绑

在政策明朗之前,在线问诊平台和医院、医生达成协调非常重要,也是现在各家在线问诊平台重点攻克的对象。而医院如何应对这个强劲的趋势,自我开放与被动适应未来将是两种局面。我们已经看到了有些医院在拥抱新技术上的努力,如阜外心血管医院、潍坊市的两家三甲医院。

一半医院只有一个医生入驻春雨,政策环境极大影响着在线问诊的前景。

各医院的医生在春雨上注册的人数,从上图可以看出,仅有一位医生注册的医院有1690家,有2位医生注册的医院数量有593家,有5-10位医生的医院数量为420家,10-20位医生的医院有358家,超过100位医生的医院仅有8家,这8家医院分别为阜外心血管医院324名医生、福建省立医院132名医生、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119名医生、武警总医院118名、河南省人民医院107名、潍坊

/ 20

医学院附属医院106名、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104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2名。

里环是各地三甲医院数量,对应外环是该地区三级医院数量。根据统计的数据则显示,在所有的三级医院中,三甲医院的占比超过70%的地区有22个,仅有一个地区三甲医院的占比低于50%。春雨医生等在线平台如何规避政策红线,并获得医院的认可,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虽然没有医院明确抵制春雨医生,但我们接到反馈称,有医院禁止医生上班时间使用春雨医生。

2、购买偏好:电话<图文<私人医生

从大数据来看,电话问诊的使用频率几乎降到了冰点,更多的使用是私人医生和图文咨询。早期部分医生将电话问诊价格定的过高,而将包含了电话问诊的私人医生一项价格定的偏低,也使得电话问诊业务变成了鸡肋。

/ 20

在实际的数据统计中也发现许多医生的价格制定变化很大,甚至有超过十倍变化的情况出现。

医生的定价还没有比较明确的规律。

从上图可以看出,用户最愿意购买的是包含图文咨询和电话咨询的私人医生服务,三甲医院医生的私人医生购买数量是后两者的6.5倍。

/ 20

3、付费习惯待养成:平均收入偏低

整体来说,医生的在线收入还是偏低,这主要源于用户付费的数量和习惯都没达到一定高度,在线问诊行业还需要更多投入来把整体规模做大,光凭春雨医生一家显然是不现实的。

即使是看病,免费享受服务的人群依然占据着绝对主流。

春雨之前曾经尝试过向用户收取会员费,后发现几乎行不通。从上图可以看出,免费咨询次数几乎是私人医生购买人数的10倍。从平均收入来看,活跃医生的平均收入并不高。

/ 20

如果将全部医生计算在内,男性医生的平均收入为1858元,女性医生的平均收入为1811元,所有医生的平均收入为1028元。如果仅考虑到活跃医生的比例(宽口径定义),男性医生的平均收入为3594元,女性医生的平均收入为3806元,所有活跃医生的平均收入为2765元。

注:文中所使用的数据时间截止2014年9月底。

糖尿病的移动医疗分析 篇3

在中国,从资本市场看,互联网巨头忙着抢占移动医疗市场的高地,传统医疗产业链也忙于投身大数据。而从业态模式上看,未来互联网医疗将颠覆医疗服务提供模式与接受模式,其对医疗资源配置方式的巨大影响自不必多言。此外,在新医改的政策大环境下,互联网医疗所带来的医保、医疗、医药电商及整个大健康领域的“触网”探索,将为医改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与模式。

虽然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被视为下一座“金矿”,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可以支持、提升、促进整个医疗体系的效率,方便患者就医,但因体系的复杂性,其运作模式并不容易“落地”。

1 移动医疗创新模式出现

1.1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成为发展的关键性导向因素

(1)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2014年:《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允许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互联网平台网售处方药,可以由第三方物流配送平台进行药品或医疗器械的配送;(3)2014年:国家卫计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4)201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明确推动移动医疗发展。

1.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探索低成本医疗服务模式

(1)医保基金赤字严重。2000—2013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年均增幅33.20%,支出年增幅34.39%。基于该趋势,预测2017年基金当期收不抵支。(2)移动医疗厂商、产品数量激增,用户认知度提升。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健康医疗APP数量超过3000款,其中提供移动问诊服务的占比超过15%。

1.3 社会因素—医疗资源供需失衡推动移动医疗市场发展

(1)慢性病患者众多,诊疗服务需求量大。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人,而移动医疗是辅助慢性病治疗的重要手段。(2)医疗资源总量不足。2014年每千人口(助理)医师数量2.06人,且连续多年不变;中国卫生总费用仅占GDP的5.57%,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国家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平均为9.3%。(3)移动医疗模式满足用户及时性、便利性诊疗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终端相对PC端更具备优势。因为手机端方便快捷而且操作简单,大大地提高企业的转化率。移动医疗可以更方便地填充用户的碎片时间,让用户购买医疗产品和服务更便利。

1.4 技术因素—技术进步推动诊疗渠道多样化发展

(1)移动视频技术提升医患交流效率;(2)移动智能云服务技术可长期存储用户体征数据;(3)4G移动通信技术大幅度降低网络使用费用。

2 移动医疗创新模式的发展

2.1 探索期(20世纪90年代至2013年)

20世纪90年代医疗保险的出现,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互联网医疗也由此成为政府的重点扶持行业。进入21世纪以来,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互联网技术在获得长足发展后也走日益成熟,一些初创互联网医疗企业进入市场。早期的互联网医疗产品以医疗健康门户网站为主,自2010年起,线上咨询服务出现。同期,一些移动医疗服务随之兴起。2013年,互联网医疗企业数量逐渐规模化,产品、服务趋向多样化,各企业不断进行创新商业模式的探索。

2.2 市场启动期(2014—2017年)

2014年,互联网医疗进入启动期。资本市场关注到互联网医疗,各巨头企业借势纷纷进入市场,腾讯入股挂号网、丁香园为代表的投融资事件成为全年互联网医疗领域的焦点。同时,互联网医疗呈现出多个垂直细分领域共同发展的形势。2015年,以春雨医生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将业务拓展至线下,通过投资并购、自建或合作的方式开展线下诊所业务,与线上业务形成无缝对接,逐步建立起医疗生态闭环。平安好医生等互联网医疗企业还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打通“医疗+药品+保险支付”的服务通道,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获得盈利。预计到2017年,互联网医疗市场将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产生飞跃式变革,资源丰厚、模式创新的企业将脱颖而出,成为不同细分领域的领先者,市场竞争格局将逐渐形成。

2.3 高速发展期(2018年—)

预计从2018年开始,互联网医疗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互联网医疗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大,用户渗透率逐渐增加,产业链上游的医疗机构、药品流通企业、软硬件方案商等纷纷在市场立足。其中,互联网医疗企业加速发展线上到线下(Online to Offline,O2O)医疗业务刺激了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并进一步促进市场规模增长。

2.4 应用成熟期

在应用成熟期,互联网医疗市场进入门槛提高,市场竞争也逐渐加剧。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互联网医疗产业链的完善,实现了O2O医疗服务在PC与移动端上的无缝对接。商业模式方面,大数据应用、数据变现能力提升,成为互联网医疗的核心竞争力;用户付费意愿提升,促使行业商业模式成熟化。

3 移动医疗四大服务模式及五大产业链

移动医疗改变了人们只能去医院看病的传统就医模式,“随时随地轻松问诊”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目前来看,它还不能替代医院的业务,其商业本质是以用户为中心,在高效信息流基础上,解决真实所需。

目前,国内相对比较出名的移动医疗应用有以下几个类型:

(1)医患交互类。这类应用整合了医疗数据库以及医生资源,可以为用户提供远程医疗咨询或私人医生服务,比较出名的应用有春雨掌上医生、5U家庭医生等。

(2)专业辅助类。这类应用一般基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内容涵盖了临床评估、医学计算、药物、手术、医学检测等方面,帮助专业医生查询信息和进行决策,提高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其中全科医生应用较为出名。

(3)面向患者的用药指导类。为普通家庭提供药物信息查询、药物真假鉴定、药店查询等,比较出名的软件有家庭用药助手等。

(4)综合服务类。这类应用一般由医疗机构合作开发,为用户提供移动导诊、预约挂号、病情查询、健康档案查询等综合医疗服务,比较出名的应用有移动医院、医事通等。

在传统医疗生态圈中,以医院为主体衍生出16个生态链,分别为医疗服务应用供应商、手机和可穿戴设备、智能设备供应商、通信运营商、医疗设备供应商(远程医疗)、医生、药品渠道商、医药生产商、医药生物、连锁药房、社会医保、保险公司、银行、支付公司、大数据服务商、云服务商、系统集成商。互联网的介入将冲击传统产业链,重构医疗过程各个环节,其重构及优化作用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智慧医院以医院服务为主,同时向院前及院后延伸的一种服务。患者可在线预约挂号,并通过移动终端支付和获取检验报告,无需排队,院外可与主治医师在线沟通及问诊。同时,医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跟踪、了解患者病情,给予患者专业就医指导,且可及时阅读临床资讯,与其他医生在线进行交流学习。与此同时,医院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不仅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也使患者能更方便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2)互联网+硬件:智能可穿戴设备。当前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由大健康管理类及医疗服务类组成。人们可通过穿戴设备将体征变化导入私人健康数据平台,并在移动平台中看到自己每天消耗的卡路里数、睡眠时间等健康数据,健康管理平台将整合各种可穿戴设备中的数据,全面检测用户的身体状况,用户可在智能终端中实时查看相关信息。同时,可穿戴设备及相应的APP既可以监测血压、心率等人体健康指标,也可以通过移动平台,将用户的数据同步至医疗机构数据库,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通。

(3)互联网+医药:医药电商。传统医疗行业在医药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购药环节存在处方用药不透明、医患信息严重不对称等,且传统的购药方式多为医院看病购药和实体零售药店购药,患者取药时间长。通过互联网+医药下的医药电商的发展,在为患者提供透明的药品信息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时间成本,让患者更方便、更快捷、购买便宜药品。

(4)互联网+保险:个性化商保服务。传统医疗保险主要面临两个困境,其一是传统销售渠道佣金过高,相关数据显示,对于保障功能强的重疾险,需付给中介机构的首年保费佣金比例为20%~40%,意外险佣金比例在15%左右:其二是难以监测用户身体状况,赔付成本高。商业医保与大数据平台进行合作,将帮助险企实现及时监管,降低赔付率。

(5)互联网+基因:精准医疗。传统诊断中,医生个人为患者对症下药,但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及个体体征的不一,医生难以及时帮助患者找到不同的治疗方案。在移动医疗的发展中,基因大数据的检测、分析与对比,正成为解决临床诊断问题的新手段。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医生可在药品选择、剂量控制及联合用药等方面提出适合每个患者的个性化用药方案,从而提高疗效并降低毒副作用。不同基因型的患者在应用该药物时的疗效和毒性都不同,基因检测可帮助医生为个别患者定制剂量,增强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移动医疗市场发展现状

国内移动医疗应用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豌豆荚、91助手等一些知名的手机应用平台上检索“医疗”这一关键词,能够找到上千个应用,包括求医问诊、预约挂号、医学宝典、健康指导等方面,一些优质应用的下载量已达到百万级别。由此可见,移动医疗应用行业正在蓬勃兴起。但从整体来看,移动医疗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障碍:

(1)行业标准缺失,市场监管空位。一方面,目前各类移动医疗设备未形成统一的数据接口,既影响个人健康信息的整合,也不利于健康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另一方面,在我国,目前仅有2009年卫生部颁布的《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该办法属于部门法规,效力有限,可以说我国互联网医疗的监管尚处于准真空状态。

(2)信息反馈困难,闭环回路失效。远程诊疗的过程中,医患之间基本只有下行的数据通路,这些数据通过智能终端传到医生工作站。这就造成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诊疗初期,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来做出诊疗结论,这在传统模式中很容易,但在移动医疗体系中并没有有效的渠道;二是,在诊疗的过程中,医生仅凭智能终端传过来的生理参数并不能立即做出准确的诊断,还需配合病人当前身体状况来诊断,从而对后续治疗做调整。

(3)商业导向性强,硬性广告植入。以盈利为导向的移动医疗APP淡化了服务社会公众的责任。据统计,绝大部分信息链接是商业导向的,专业医疗团队提供的信息占比极少。部分商家甚至利用传播健康养生知识的手段发布虚假信息,裹挟广告,误导大众。

(4)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倾向严重。互联网医疗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商机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前来“抢滩”,竞争激烈。

(5)医疗体系森严,诊疗资源分散。尚普咨询发布的《2014—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和设备行业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移动医疗APP前景广阔,移动医疗投资热情节节攀高。从2010年至2014年3月份,移动医疗行业共发生投资事件58起,涉及企业33家,披露金额超过1亿美元。未来的移动医疗发展的一大趋势是,企业要将线上APP应用与线下服务和产品结合起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5 结语

为促进我国移动医疗健康有序发展,文章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是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明确国家卫生计生委作为移动医疗的监管主体机构;明确监管范围;对移动医疗涉及的监管对象进行合理分类;对设备和应用,制定发布前审查机制;对在线服务也建立监管规范,明晰服务界限;对在平台工作的医生,制定监管细则,完善多点执业政策及医疗纠纷保险;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建立社会监督反馈渠道。

二是尽快建立相关行业标准和审批标准。建立移动医疗产业的标准化联盟,鼓励行业中的龙头企业针对移动医疗设备、服务、流程制定企业标准。探索移动医疗审批标准体系建设。借鉴欧盟移动医疗审批体系建设经验,建立我国的移动医疗准入审批标准体系,同时,将审批权合理下放,避免因审批权过分集中而导致审批效率低下。

三是明确医疗行为责任主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医生医疗行为的主体责任。通过推行医疗纠纷保险来保障医生权益。明确问题事件的举报投诉机制,为问题事件的日常受理查办提供操作依据。加强个人健康信息隐私保护。

四是积极探索移动医疗集成解决方案。结合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等相关机构,建立创新移动医疗临床应用研究中心,以全程健康管理管理和个性诊疗为目标,探索移动医疗集成解决方案,实现安全、可靠、全面的移动医疗服务模式和移动健康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何家双,梁铭会,雷健波.国外移动医疗研究方法与成果的系统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6(2):22-26.

[2]杜欣,曾伟杰,李承炜,等.基于移动医疗的孕产妇健康监护系统[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6(1):2-7.

[3]孔祥军.皮肤病移动医疗APP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6(1):20-24,3.

[4]吴勇毅.移动医疗需做长跑准备[J].通信企业管理,2015(1):65-67.

[5]孙一平,孙亮,高寅欣.运营商移动医疗市场发展策略分析[J].通信企业管理,2015(8):74-77.

[6]牛启润.移动医疗APP建设方向[J].中国数字医学,2014(4):26-28.

糖尿病的移动医疗分析 篇4

医院要想提供质量更高的医疗服务, 就需要获得更多的医疗信息,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医院须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的作用, 减少医疗失误, 而计算机系统的充分使用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框架。现有的标准还存在裂缝, 无法解决医疗信息集成中遇到的部分问题, 不足以支撑这个框架的完美建立, 难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医疗服务内容。IHF是由医疗机构和企业共同发起的一种活动, 其目的是为了构建更为合理的医疗计算机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框架。在IHF技术框架下, 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使医疗系统的可实施性得到有效提高, 提升了医疗服务人员使用相关信息的效率[1]。IHE在合作的各部门之间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交流过程, 经过问题确定、整合模型规格、实行和测试、整合报告和RFPS这四个阶段。用户可以将提议与整合模型结合起来,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减少信息获取的程序, 简化系统的获得过程。IHF技术框架包括角色和事务两大要素, 实际上是一个文档, 这些文档指导特定系统的整合[2]。目前, IHF技术框架已经成为国际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医疗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框架。

二、以IHF为基础的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分析

(一) 基于PIX的病人身份识别。

PIX不仅是实现MPI的一种方法, 也是IHE中有关病人标识交叉引用的集成规范。PIX管理器可以对病人ID进行注册与管理, 当病人在IHF中注册后, IHF中的住院号即为病人的主ID, 这个ID信息可以同步到LIS、PACS、HIS和移动医生工作站中, 方便工作人员实时实地查询。同时, 当一个病人在各系统中注册了不同的ID以后, 依然可以通过交叉索引查询到病人的基本信息, 比如检验报告单信息、医嘱信息、影像报告单信息等。PIX过程主要有以下六个步骤:设立病人标识信息源, 将病人的标识信息输入到PIX管理器中进行注册;通过PIX管理器管理病人ID, 并建立交叉索引;发送PIX查询信息到PIX管理器, 检查病人标识信息;将病人标识信息发送到相关的管理器, 同时, PIX管理器要对病人标识进行建立与维护;PIX用户通过对PIX管理器查询, 得到病人标识;当病人标识信息发生变化时, PIX可以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二) 基于PIX和XDS临床文档信息共享。

XDS是IHE集成框架中的一个子框架之一, 此集成规范形成的基础是SOAP协议、eb XML Registry标准、HTTP协议和SMTP标准。XDS将文档注册库与文档存储库引入到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当中, 使系统可以完成病人标识信息的注册与管理, 为不同临床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了一种途径。在这种存储方式中, 文档源是LIS、PACS和移动医生工作站, 同时, 这些文档源具备信息存储与建立信息文档的功能。基于PIX和XDS的文档共享服务有以下四个步骤:将病人的标识信息发送到PIX管理器, 完成病人ID的注册工作;通过PIX发布临床文档, 并利用XDS实现文档在文档注册库中的注册;根据移动医生工作站的查询要求使用PIX执行文档查询操作, 将结果返回给移动医生工作站;移动医生工作站根据结果从文档存储库里提取文档。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以IHE为基础的移动医疗信息集成是一种的信息集成方式, 通过IHE技术框架的构建, 其中的PIX与XDS可以成为连接HIS、LIS、PACS与移动医生工作站之间的媒介, 促进信息集成, 防止信息孤岛现象[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在各大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移动医疗服务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 要想应用到医疗服务当中, 必须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支撑, 而移动医疗服务平台的一个重要系统就是移动医生工作站。移动医生工作站在运行的时候, 需要与HIS、LIS、PACS等系统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 这一过程必须以计算机作为媒介, 由于系统本身与计算机存在的问题, 无法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本文简单地介绍了IHF技术框架, 分析了基于PIX的病人识别过程与IHF中PIX和XDS的临床文档信息共享过程。

关键词:移动医疗信息集成,IHF技术框架

参考文献

[1]刘翰腾, 周毅, 李小华, 等.移动医疗信息集成平台的构建[J].中国数字医学, 2014, 04:19-22.

[2]马彪.移动医疗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 2013.

糖尿病的移动医疗分析 篇5

关键词:糖尿病,家庭医生,移动互联网,血糖控制

糖尿病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估计全球的糖尿病患病人数由1.53亿增至3.47亿[1]。2010年中国国家疾控中心调查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9.7%,证实中国可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2]。该研究以全科家庭医生为管理主体,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观察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旨在探索社区糖尿病管理的新模式,为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效率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上海市联洋社区新建档Ⅱ型糖尿病患者410人。经知情同意后,按照建档序号,单数编号纳入对照组,双数编号纳入干预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5名。

1.2 患者入选标准

根据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Ⅱ型糖尿病患者;至少1年病程,年龄≤75岁;有自主行为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正常、知情同意;拥有及愿意使用移动网络平台参与管理的。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干预方法

由预防保健科公共卫生医师,按照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管理,即每季度实施一次糖尿病患者管理随访,随访时记录患者每月血糖、用药等相关信息。干预周期为1年。

1.2.2 干预组干预方法

(1)建立移动互联网平台。为研究对象和家庭医生分别建立患者账户和管理账户。患者和家庭医生可通过智能手机、ipad及其他PDA设备登录使用和管理。由全科家庭医师结合全科家庭医生责任制工作,运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实施管理。(2)家庭医生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与糖尿病患者保持实时联系。(3)家庭医生每月与管理对象保持至少一次的沟通和联系,了解患者健康、血糖、用药等状况并记录相关信息。(4)家庭医生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解答患者提问、指导患者用药、血糖监测等。(5)家庭医生通过专设管理账户,运用“有问必答”、“短信互动”等方式提醒、监督、指导患者实施疾病健康管理。干预周期为1年。

1.2.3 血糖控制评价

参照《上海市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指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一年以内血糖水平控制在理想的频次达75%以上视为血糖控制理想,低于75%为控制不佳。静脉血浆血糖控制标准:餐前血糖4.4~6.1mmol为控制理想,6.1~7.0mmol为控制良好,≥7.0mmol为控制不良;餐后血糖4.4~8.0mmol为控制理想,<8.0mmol为控制良好,>10.0mmol为控制不良。

血糖控制良好率(%)=血糖控制理想人数+控制良好人数/糖尿病人数×100%。

1.2.4 糖尿病相关知识评估

采用经专家认可的糖尿病知识问卷对患者进行认知评估,问卷在患者干预前和干预结束后进行。问卷内容涉及糖尿病诊断标准、血糖控制目标、饮食控制原则、BMI指数、合理用药、体育锻炼等方面内容。

1.2.5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 Data 3.1进行数据输入,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实际完成全程管理392人。干预组197人,其中男性104人,女性93人;年龄最小51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6.20±5.843岁;对照组195人,其中男性99人,女性96人,年龄最小50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6.27±5.979岁。两组在性别(χ2=0.161,P=0.689)和年龄(t=0.107,P=0.915)比较均无差异性。2.2干预组在由家庭医生实施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GLU)、餐后2小时血糖(2h 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控制情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1。

2.3 干预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其中空腹血糖控制范围、血糖控制范围、饮食治疗原则等认知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2。

2.4 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

患者空腹血糖(GLU)、餐后2小时血糖(2h 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控制情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终身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除治疗的方法。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呈快速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若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容易导致患者神经、血管出现病变,严重时会导致糖尿病足、失明、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3]。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科家庭医生责任制工作逐步得到推广,家庭医生将成为社区慢性病的管理主体和健康的“守门人”[4]。该研究以全科家庭医生为管理主体,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疾病管理,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血糖控制良好率。

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医生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干预,提高了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率,且成效明显优于公共卫生医生的管理效果。移动互联网技术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保障了全科医师与患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在糖尿病管理中存在一定的优势。这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管理方式,为慢性病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方式,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5]。近两年来,移动应用程序APP(Application)的使用得到了快速推广,移动网络覆盖率的不断提高,以及智能手机使用率的普及运用移动物联网技术开展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家庭医生参与糖尿病患者管理,增进了医患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实现糖尿病持续健康管理[6],在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稳定性及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7,8]。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家庭医生辅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在慢性病防治领域中,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9,10]。

参考文献

[1]Danaei G,Finucane MM,Lu Y,et al.National,regional,and global trends in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diabetes prevalence since 1980:systematic analysis of health examination surveys an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with 370 country-years and 2.7 million participants[J].Lancet,2011,378(9785):31-40.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1.

[3]刘付东,孙晓凯,许晓庆,等.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效能评价[J].中国慢性预防与控制,2015.23(11):879-881.

[4]韦莉君,金岚,鲍勇.家庭医生制度在糖尿病管理中的路径及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资源,2014,17(5):288-390.

[5]李,刘香弟,王春红.互联网用于国外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21(1):180-182.

[6]刘波,张剑敏,王博,等.社区Ⅱ型糖尿病自我管理三位一体模式探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3):4034-4038.

[7]黄映准,罗彩清,黄梅珍,等.家庭医生责任制对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的控制效果及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8):1270-1271.

[8]高秀芹,肖建彪,曲利园,等.家庭医生式服务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4):121-123.

[9]刘新龙,谭献海.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糖尿病医疗辅助系统设计与实现[J].物联网技术,2015.5:92-94.

上一篇:活性酵母下一篇:电力设计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