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部控制现状

2024-05-05

医院内部控制现状(精选十篇)

医院内部控制现状 篇1

1.1 医院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医院内部控制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为医院合理配置资源、统筹安排资金、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合理保证。目前多数医院领导是医疗专业学科代头人、领军人、业务骨干, 整天忙于学术交流、临床手术、疑难杂症的处理, 对医院的发展只关心业务收入、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奖金分配、职工福利等, 认为医生是医院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医疗业务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 有了医疗技术, 医院生存就有了保障, 完全忽视了内部控制的作用。医院重大经济决策乃至日常业务开支都是院长“一支笔”签字, 致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人人负责、相互制约、识别风险的作用。严重影响了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有效实施。

1.2 忽视了财务部门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医院财务部门是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和实施者, 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院管理者忽视了财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 一些重大经济会议 (如重大基建项目的投资、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固定资产的报废、药品、卫生材料、试剂的采购) 财务部门负责人不参加, 致使内部控制制度仅写在纸上, 挂在墙上, 流于形式, 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财务部门不参与重大经济合同的签订, 也没有工程概算, 只能依据院领导的签字盲目付款, 其后果是:基建项目预付工程款额度付到全部工程款的90%~95%, 工程承包方对工程进度款开收据而不开正式发票, 逃避税款, 不主动进行工程决算, 导致“在建工程”账越积越多, 不能及时交付固定资产;非药剂科室大量领用药品, 形成第二药房, 一些科室如CT、核医学、手术室、麻醉科, 为了方便患者, 将检查中患者必用的药品直接从药剂科领用, 并以药品费用项目记到患者住院费中, 这些科室成了医院的第二药房, 积压药品、浪费药品、丢失药品的现象司空见惯, 药品成本重复结转时有发生, 药品总账与明细账不符、账实不符, 医院内部控制失效, 会计提供的信息失去科学性、真实性。

1.3 内部审计部门防护性差

内部审计部门在评价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 多数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只设置相应机构, 配备了一两个审计人员, 不具备相对独立性, 院领导也不赋予其相应权力, 更谈不上追查异常情况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评价、防护的作用。

2 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2.1 更新医院领导的管理理念,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医院的高级管理层应当适应医改政策的要求, 改变旧的“重医疗、轻管理”的管理理念, 更新知识, 加强对会计专业理论的学习, 认真学习《会计法》、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等有关法规和制度, 制订一整套由医院各个阶层共同实施 (从医院院长, 到医院科室负责人, 直至医院每一个职工) 、共同负责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共同识别风险, 应对风险, 提高经营效率, 促进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2.2 重视财务部门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医院管理者是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主体, 财务部门则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执行者和实施者, 医院管理者赋予财务部门一定的职责, 配备相应的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医院财务部门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 管理要求的需要, 编制医院财务收支计划, 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科学合理地组织收入、安排支出, 医院的卫生资源就能得到有效的、合理的配置, 资产就不会流失, 成本费用就会得到有效控制。

2.2.1 建立岗位分工和岗位责任制度。

岗位分工是依据部门经济业务流程特点划分为若干个具体工作岗位, 对容易舞弊的岗位实行人员轮换办法, 以达到相互制约, 预防风险之目的。岗位责任制就是明确每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职责和权限, 实现定岗、定人、定责, 使他们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分工协作, 互相监督。这是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要求, 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对重要岗位如: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审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采购与保管、银行支票与印签, 都要严格分开, 相互监督, 相互制约, 避免舞弊。

2.2.2 预算控制。

医院要加强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过程。编制预算要遵循收支统管原则、统筹兼顾原则、积极稳妥原则、依法理财原则。合理合法组织收入, 科学合理安排支出, 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对未完成的预算应分析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 确保预算的严格执行。

2.2.3 会计电算化控制。

在网络信息时代, 防止计算机犯罪已成为当务之急。计算机技术的复杂性及其犯罪的隐蔽性和危害性, 使对其的防范较手工系统的难度更大。因此在操作系统中要建立数据保护功能, 应设置系统数据管理员、系统维护员、操作员、审核、记账、会计档案管理等岗位, 各岗位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授权, 并加密予以控制, 未经授权的人不得操作系统软件, 对其操作中出现的错误不得随意改动, 必要时可冲正或经授权人员认可方能改正。

2.3 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预警功能

内部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具有一定独立性。其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规范财务行为、减少损失浪费, 提高经济效益。医院管理者应赋予其一定的权力, 配备内审专职人员, 同时积极吸收经济、会计、法律等相关专业人才或复合人才加入到审计队伍, 促进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有条件的单位可派内审人员去社会审计事务所学习, 提高专业实践, 为有效开展内审业务提供保障。内审部门对财务部门、制剂室、设备科、药剂科、总务科、物资供应科、基建科、食堂等部门的日常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评价, 及时识别风险, 应对风险, 对医院未来发展存在的市场风险进行防范, 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发挥内部审计的预警功能。

2.4 加强财产物资控制

财产物资控制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也是内部控制最薄弱的环节。医院财产物资包括: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药品等。医院的财产物资应实行“定额治理、计划采购、合理储备、归口负责”的原则。

2.4.1 固定资产控制。

对固定资产的采购要严格执行集中招标形式, 以提高采购效率, 堵塞管理漏洞, 降低成本和费用, 减少损失和闲置浪费。医院应当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业务, 对超预算或预算外的采购项目要经院务会讨论、相关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采购。对固定资产的报废也要依据相关的规定程序报批, 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 报院财务部门;财务部分查对有关明细账和有效凭证, 进行分析, 提出处置意见;经专业技术部门对资产的安全性、可用性、损耗程度等方面进行技术测评, 依据测评结果上报院领导审批;再上报卫生主管部门, 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后, 才能上报财政部门申请报废。任何医院不得擅自处理国有资产。

2.4.2 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的控制。

对常用的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可以采用订单采购或合同订货方式;对大宗的药品、卫材必须采用招投标方式;对小额零星的物品可采用直接购买方式, 但应依据市场行情制定最高采购价格。对采购数量、采购时间、存库量要严格控制, 防止压库, 影响资金周转。对采购药品、卫生材料、低耗品的质量要严格把关, 由医院纪检、审计、财务、物资使用部门组成检查小组, 通过临床、医技、职能、后勤等使用部门的信息反馈, 决定退货或支付货款, 对价格高、质量次的物品不予付款, 并查明原因, 对直接责任人予以经济处罚, 换岗。

基层医院感染控制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2

摘要:目的 了解分析基层医院感染控制现状,加强基层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提高基层医院管理水平,增强基层医院预防和控制感染水平探讨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我国一级综合医院45所,二级综合医院5所。根据我国卫生办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基层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等有关法律法规对50所医院进行现场评估。结果 随机选取的50家医院,5所二级综合医院整体控制感染状况良好,但是剩下45所一级综合医院控制管理相对不容乐观,感染控制合格只有25家,限期需要调整的有15家,不合格有5家,合格率只有56%。从此可以看出一级综合医院仍存在不少医源性感染隐患。结论 通过以上现场调查结果来看,基层医院感染几率较大,我国基础医院感染管理机制初具规模,其管理机能不能有效发挥。因此需要重视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加强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关键词:基层医院;感染现状;对策

基层医院是直接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的综合初级医院。基层医院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最为直接,但也是我国感染的高发场所。基层医院感染的需要明确感染多数都是在医院发生的,也是在医院发病,包括医院的一切活动人群等,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基层医院感染不及时控制会容易呈散发,暴发发展,因此基层医院感染控制是迫在眉睫,现对抽取基层医院评估调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县所在50医院,被检查一级医院45所,二级医院5所,按照卫生计委办公厅的关于基层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对选取医院进行专项调查。

1.2调查方法 参与调查评估的人员都是二级,三级医院控制感染管理人员,都是经过培训有着一定控制医院感染经验人员,按检查填写评估表。对所选取的45所一级医院,5所二级医院进行评估检查内容包括:重点措施管理,如消毒供应室管理、重点部门,手术室感染控制、病区消毒隔离工,重点环节如医疗废物的处理,这四方面42个项目。通过查阅以往感染病例史,实地观察,现场考核较为容易引起感染部门等。在总体评估过程中对于不足地方提出改进意见,每个项目标准按考核标准扣分,达到或者超过60分为合格,低于60分为不合格。

2结果

基层医院感染现状比较见表1。

3分析

现今,医院感染已成为严重威胁患者的一大隐患,严重影响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健康水平,降低了患者对于基层医院的信任。据有关统计我国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大约是8%,患者在医院期间发现感染,一般会延长住院时间长达14d,在我国医院感染导致额直接损失达到100亿~150亿[1]。还有25%~30%患者死于医院感染。从上面基层医院感染现状来看,我国基层医院在感染控制方面主要有以下不足存在.3.1原因

3.1.1感染管理组织的不健全,我国在80年代初期才开始接触感染管理工作,在2000年才颁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实行)》,感染管理工作才正式纳入到卫生法规,这样医院感染管理才正式归于国家统一监控,但是由于卫生经济条件的甚限制,我国对于感染管理的普及率很低,只有10%~15%。相对于处于经济卫生医疗设备人员更加匮乏的基层医院来说,感染管理体制更加欠缺。

3.1.2在消毒灭菌方面质量问题突出,基层医院都只是简单消毒杀菌,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办事。

3.1.3医疗机械设备落后,相对于二级或者三级医院来说,基层医院经济能力有限,国家政策优惠度有限,落后折旧率高的医疗器械就增加了感染发生的几率,防治感染的设备匮乏更是让感染患者鞭长莫及。

3.1.4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感染管理方面知识有限,也缺乏相对应的培训,对于《医疗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处理办法》等一些有关法律法规都掌握不清更别说规范操作了。

3.1.5基层医院相对于二级或者三级医院来说,人员管理制度也比较混乱,有时一人身兼数职,常常就忽视了感染管理工作。而且基层医院缺乏监督管理机制,也会导致一些感染病例不真实情况。

3.1.6医疗废物处理不当也是严重制约基层医院感染率增高一大因素。现在基层医院对于医疗废物区分不明确,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堆放在一起,对于一次性消毒,焚烧还是填埋的处理方式不清楚,导致细菌病毒滋生,不仅增加患者感染的几率也会破坏生态环境。

3.2对策

3.2.1建立基层医院感染管理机制,强化监测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的医院感染组织是开展感染防治工作的前提。随着患者感染人数的增加,医院领导及相关政府部门也引起了重视,但是还需要加大感染管理力度。医院认为管理感染是只投入不产出的错误观点,据报道,只要降低1%的感染率,就可以支付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及进行医院管理研究所需的一切的费用[2]。因此只有基层医院领导能够高度重视,制定医院内部的感染管理制度,配置新型设备器材,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也是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不仅在更正对感染的管理观点,还要形成一套监测机制,细化监测环节及时找出原因及时解决。

3.2.2强化消毒系统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制度。在消毒方面还要加强日常管理制度,特别是医务人员手卫生,实行无菌操作及隔离制度。改善消毒设备,控制医院内细菌传播。

3.2.3持续开展感染管理培训,提高感染管理的意识。医院管理感染者是监督、指导,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直接责任人。因此优秀负责的医护人员对感染管理尤为重要。基层医院部门应该及时更新医护人员关于感染管理的知识,加强对感染管理各方面培训,也要提高医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3.2.4制定严格废物管理制度,把废物分类,按照包装,标示和运送,建立废物登记,对于医疗废物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归类处理。

4结论

基层医院感染防治的工作刻不容缓,近年来我国医院感染人数在不断增加,更有甚者死于医院感染。不仅降低了患者对基层医院的信任,还会导致不比较的医患矛盾,更加会导致患者只相信二级三级医院,而增加二级三级医院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基层医院对于感染管理提高重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管理,优化感染管理。

参考文献:

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及完善措施 篇3

关键词:医院;内部会计控制 ;会计人员;问题;完善措施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为了规范医院内部各个会计流程,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纠正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漏洞与错误,保证医院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医院资产不受侵害,按照国家有观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而对医院经营活动采取和建立的各种措施和办法的总称[1]。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活动效率,促进医院的快速发展以及实现医院又快又好的发展战略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医院内部实现内部会计控制,并达到预期的效果,是目前大部分医院亟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当前,相当一部分医疗单位缺乏科学先进的管理办法,行政命令高于内部控制制度,医院的领导和员工普遍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1)认为内部控制是一种静态机制,就是将业务过程过程中的各类规章制度汇集起来,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是一种动态机制,在业务运行过程中个环节会环环相扣并且相互监督。当在工作中遇到具体问题时,个别领导及员工随意性很强,不按照规章制度认真执行,使会计内控制度形同虚设;(2)以为医院内部控制应由审计部门或者管理部门负责,会计在内部控制中作用微弱,可以忽略不计[2]。(3)以为内部控制就是设置不相容岗位,部门之间相互制约,对内部控制的作用机制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以上几点都导致了目前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实施效果不理想。

(二) 会计控制制度设计不合理。由于我国对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统一完善的界定标准,有些医院尽管也建立了会计控制制度,但制度不够严谨与合理,对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只能采取事后处罚和更正,导致内控成本较高,会计控制效果不理想[3]。有些医院内控制度不够全面,只重视管理控制医院的有形资产,例如大型机器设备、房屋等,而对无形资产,则缺乏必要的控制,制度的不全面使会计控制的作用难以完全发挥出来。另一方面,会计控制制度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导致问题出现后不能有效及时地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从而使内部控制停留在纸上,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最终影响会计控制的执行效果。

(三)会计控制监督执行力度不够。有些医院没有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即使为了上等级医院需要,已建立内审机构,其内部控制的效力也没有完全显现出来[4]。有些医院的内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往往只检查账面上的财务数据,而未将内部控制情况纳入检查范围,稽核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而上级主管部门对医院内控监管的缺失,使得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很难得到上级部门的重视和帮助。

(四)医院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人员素质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的会计人员与一般的会计人员不同,医院的会计人员不仅应掌握过硬的会计知识,还应知晓基本的医学知识[5]。但有些会计人员对医疗知识不了解,有些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加之会计人员日常工作繁琐,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新的知识,导致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能及时提高。有些会计人员不重视财务管理,认为会计就是简单机械记账、算账、报账的工具,或者是一味按照领导的意图处理经济业务,造成会计信息扭曲,财务报表失真。

二、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完善措施

(一)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效果的首要一点就是要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会计控制作为一个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在不同的环境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管理层和员工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程度越深,重视程度越大,会计控制的效果就会越好。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环境,管理层和医院内部职工要重视和了解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及要求,将控制意识贯穿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各个职工身上,使控制意识真正的深入人心。

(二)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医院应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具体包括:一是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实行严格的职务分工,不相容职责分离,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账,会计记账与财物保管,财物保管与稽核之间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6]。二是要建立多级审核制度。发生开支业务时,按支出金额由经办人,负责人、上级领导按规定在报销单据上签字审核。三是加强对票据的管理,尤其是支票的管理。四是强化复核核对控制。会计部门须定期复查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包括发票、收据的购入领用,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总账和明细账、总分账和日记账的核对。

(三)加强内部审计监督。除了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外,还应加强内部审计监督。首先是要建立相对独立和专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精通审计和会计业务的内审人员。其次是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的执行。内审部门通过审计分析财务部门日常的业务活动,检查分析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以此来发现医院内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进而规范医院的行为。

(四)加强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1)要加强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使会计人员能及时吸收新知识,掌握新《会计法》中的各项规定,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2)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能力考核,实行优胜劣汰,对财务管理工作做得好的,要予以奖励,不能胜任会计工作的,要及时进行岗位调整。(3)会计人员必须持会计证上岗,对没有从业资格证的人员,在规定的期限内,若仍无法取得,要及时予以清退。

综上所述,科学全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针对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各种控制策略,形成完善的内部监督和牵制机制。只有通过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才能实现医院又快又好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文娟.浅谈医院内部会计控制[J].财会通讯,2010(14):21-22

[2]宋庆福.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之我见[J].中国商界,2009(6):82-83

[3]刘孟飞. 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1(7):54-57

[4]焦叶萍.浅谈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措施和建议[J].中国商界,2009(188):25-26

[5]李大力. 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和目前要做的工作[J] 科技创新导报,2009 ( 12) : 233-233

论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4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一、医院内部控制现状

1、人员素质不高, 制度更新滞后.

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需要人来实现, 因而会计人员的水平以及执行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 都会影响实施效果。就目前单位情况, 有相当一部分的会计人员没有专业文凭和专业职称, 有的甚至没有会计证,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还有单位会计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 甚至没有, 不学习, 不交流, 会计控制松懈, 职责操作意识不强, 精通业务、懂会计电算化知识人才匮乏, 工作中缺乏主动性, 思想上缺乏责任性, 甚至有的无视财经法规, 弄虚作假, 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因此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另一方面, 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 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没有适时做出应有的补充和调整, 墨守成规, 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方法, 也给实行内部控制带来了影响。

2、医院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医院内部控制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为医院合理配置资源、统筹安排资金、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合理保证。目前多数医院领导是医疗专业学科代头人、领军人、业务骨干, 整天忙于学术交流、临床手术、疑难杂症的处理, 对医院的发展只关心业务收入、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奖金分配、职工福利等, 认为医生是医院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医疗业务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 有了医疗技术, 医院生存就有了保障, 完全忽视了内部控制的作用。医院重大经济决策乃至日常业务开支都是院长“一支笔”签字, 致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人人负责、相互制约、识别风险的作用。严重影响了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有效实施。

3、权责划分不清。

在很多医院, 存在着各科室之间权责不清的现象。由于没有明确的职务说明书, 各岗位人员责任不清, 日常工作不是唯上司之命是从, 就是跟着感觉走, 规划性不强。而各级主管向下多采取口头授权的方式, 并且主管对于所授予下级的工作, 缺乏监督和评价。

4、职业操守以及价值观的偏离。

有的医院过分重视经济利益和个人利益, 内部会计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等现象屡见不鲜;很少对员工进行价值观教育, 缺乏书面的行为守则, 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不能及时予以惩戒。

5、人力资源政策存在弊端。

有些医院不实行公开招聘, 人员进入凭关系, 导致人员素质低, 结构失调;没有建立员工绩效考评系统, 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注重员工培训, 不鼓励员工学习与发展, 没有建立完备的用人机制。

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现状的对策

1、医院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要进行有效的评价。

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健全性。评价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全面建立, 是否符合基本原则, 具体内容主要有:在各个需要控制的环节是否采取了控制措施, 而且是否紧密衔接, 并建立了必要的检查监督机制。二是实用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是否得到遵循, 不切实际的照搬照抄, 一套模式, 必然会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三是协调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与本单位的总体目标是否一致, 各个控制环节是否紧密协作, 各项控制措施是否相互配套。四是经济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如果控制措施所带来的效益大于其实施成本, 可认为该措施是可行的, 但要注意的是, 不能只考虑经济性而不顾及健全性, 两者应兼顾。

2、加强医院领导对医院内部控制的认识, 促使医院内控制度有效实施。

医院领导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因素。首先, 医院领导应加强对会计法律和法规的学习, 加强领导层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同时, 明确财务负责人参与医院重大决策的职责, 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总会计师, 协助加强对医院财务工作的管理, 以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其次, 医院领导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内部控制大检查活动, 以监督、考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 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

3、充分利用信息, 完善沟通渠道。

首先就是要建立畅通开放的正式沟通渠道, 尽量用有形的载体来传递信息。同时, 高层主管要有虚心听取员工提供的讯息的意识, 因为单位员工只有在相信上司有接纳讯息的诚意, 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时, 才愿意提供问题发生的资讯。单位负责人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接待员工的来访或是进入员工中间了解情况, 掌握必要的信息, 培养一种员工可以畅所欲言的反映问题和消除疑虑的氛围。

4、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确保医院内部控制有效的关键环节。医院一方面可以建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 由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其指定专职人员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 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另一方面, 由中介机构 (会计师事务所等) 或其上级主管部门 (卫生局) 实施监督。医疗机构可聘请中介机构或相关专业人员或者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动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进行评价, 并对内部控制中的重大缺陷提出书面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要采取有效措施, 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仙忠: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其对策[J],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3 (3) .

[2]、宋云侠:浅谈医疗机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及管理[J], 卫生经济研究, 2004 (10) .

公立医院科普现状 篇5

【健康点】这两日的朋友圈,只要标题中有“疫苗”二字,阅读数基本不会太差。新榜对这些微信公众号做了一次统计,最大的影响力都来自企业机构、自媒体与媒体。现实就是,与医疗科普有关的传播网络中,掌握着最专业医疗知识的公立医院虽也纷纷尝试包括微信公众号在内的各种新媒体,它们的声音几乎完全缺失。

而就在不久前的3月19日,健康报社邀请全国100余家知名医院的宣传部门负责人,举办了“科技科普传播影响力论坛”。健康报社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中极有影响力。此次论坛,聚集了大批卫生行业及公立医院宣传部门的领导干部。健康报社主要领导在论坛上提出,今后健康报将通过设立排行榜等形式,引导医院使用新媒体,强大科普传播力度。

公立医院纷纷表达了尝试新媒体的意愿,实践中却仍差强人意,原因在哪里?

新媒体科普势在必行

科普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举个例子,观察近十年来的疾病谱系,原先在我国居民常见死因当中居首的心脏病,已经让位给了脑卒中。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近年来科普力度加大,高血压控制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降低了心血管意外导致的死亡率。

不过,通过科普促进疾病防控的空间还很大。以前文提到的高血压为例,现在我国只有一半的患者知晓自己患有高血压并进行控制,只有不到20%的患者高血压得到控制,还有大量的患者需要专业知识的帮助。但是,掌握了专业知识的机构和专家,与媒体特别是网络新媒体之间没有建立起通畅的沟通机制。大量谬论假借科普之名在社会上传播,业界专业人士却束手无策。

2015年中国心脏大会上,国家心血管中心主任胡盛寿院士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我国“急性心梗诊疗不规范普遍存在,十年无改善”。但在急诊室的医疗现场,几乎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见识过这种场面:急性心梗病人的病情急需支架手术,病人家属却因为种种“揭露过度医疗黑幕”或“医学界隐瞒多年的养生秘密”的微博、朋友圈谣言段子误导,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时间就是心肌”。可在抢救室外,大量的宝贵时间被能够决定病人命运的家属们,用来联系每一位能联系到的亲友,用来询问这些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无法准确了解病人当前情况、更不曾有过相关经验,唯一的长处就是因为“熟人”所以“信任”的人。大量病人因此错失治疗时机。缺乏正确的医学知识,对医务人员的工作缺少了解导致的不信任,已经成为了人们寻求健康的阻碍。

面对公众对健康知识的如饥似渴、饥不择食;面对互联网环境下复杂多变的舆情情境和超过普通人处理能力的过量信息(包括谬论和谣言),现在的医学科普,已经不仅仅是专家单方面的向公众提供医学知识。顺应社会热点,尽早干预谣言,必须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交互手段才能实现,有时候甚至还要活泼卖萌。

例如,在本次“科技科普传播影响力论坛”上,一些建院以来始终保持观念领先的医院管理者,带来了公立医院适应新媒体的经验。

上图来自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内科的公众号。针对发病人群年轻化的轻型卒中,作者在科普文章采取了英文缩写口诀“FAST”,帮助读者记忆疾病症状。这一系列症状同样适用于老年卒中患者,但是针对老年人的宣传考虑到受众的知识结构,应当采取中国出版量最大的医学科普读物《赤脚医生手册》 将“巴氏征”称为“刮脚底反射” 的理念,避免读者接触难以理解的外来语词汇。

互联网新媒体+公立医院,差强人意 网络新媒体既是科普的平台,更是实现医患沟通的桥梁。北医三院的医务工作者在网上看到《儿科医生:不吃饭谁会在意?》的文章,不久即推出了微信“儿科医生的一周”回应,引起了极大反响,换取了全社会对儿科的理解和支持。

然而,公立医院既具备权威性,又拥有所需的人才,同时作为医疗现场可以及时获取社会关注的一手素材,却没有将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运用在新媒体宣传平台上。

新榜,是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提供技术支持的微信公众号内容数据价值评估第三方机构。近期新榜的健康类公众号排名,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广为人知的科普网站,但是却见不到一家医疗机构。

纵观新榜,唯一上榜的医疗机构公众号,尴尬的混迹在政务公众号排行榜中,发布量、阅读量和点赞量均不能跟信息来源主要是给专业机构的医疗专家们当“二传手”的科普网站相比。

与此对比,目前比较红火的由医生开设的科普公众号,基本上都是脱离公立医院执业的医务工作者设立的。他们对于新媒体宣传效果和路径都十分熟稔,对于科普、患者教育都十分热心,面对公众和媒体的互动,积极性几乎可以用“一拍就蹦”来形容。社会资本主办的医疗机构,对媒体和新媒体的积极性也远高于公立医疗机构。

公立医院踌躇涉网

造成这一反差的原因是公立医院的管理机制。权责不分是制约公立医院利用新媒体的第一因素。长期以来,公立医院的管理把宣传定义为宣传部门的工作,很多医务人员对科普与公众互动缺少自觉。同时,权责不清也导致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有时难以从义务科普中获益,毕竟很多人做科普的时候多少有点私心,希望借此增加自己的名气。

笔者曾与一位医务人员沟通,他所在的科室为了做好科普工作,以科室的名义申请了一个微博账号,主要介绍科室新开展的诊疗技术。起初,作为少壮派副主任医师的他对此很热心,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在线为患者答疑解惑。后来他发现,很多由他咨询的病人慕名来院,都是直奔名气更大的科主任,或者即使由他首诊,但手术被科主任安排给了别的高年资医生,他的热情就消退了。

公立医院上下多少受到“好酒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影响,“架子”比较大。笔者刚刚提到的那位医生,向笔者讲述自己为科室开设微博账号的时候,最不平的事情不是被人抢功,而是“新浪居然不晓得我们百年老号,我们科室在复旦榜和北大榜的学科排名比北京协和医院都高!他们让我在申请企业认证„蓝V‟的时候,花了一星期反复给他们传真文件,证明医院是三级甲等!微博上那么多没啥作品的大V作家,那么多不知道干了啥事的大V律师,都有证明文件么?”

此外,公立医院在传播科普的过程中,对传统方式存在路径依赖,不重视新媒体平台。一些医院的宣传,主要是宣传部组稿,院报、官网选登;以通讯员、记者站的名义向传统媒体投稿,最高成就是稿件入选街头报摊上罕见、普通人很少接触的卫生行业机关报。有的公立医院已经开始试水新媒体,建立了公众号,但是很多医院公众号的内容没有针对性、缺少互动性,只是转发官网新闻栏的“好人好事”,缺少公众渴求的科普类文件。

也有一些医务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公众号撰写科普文章,为自己搭建了更大的舞台,有人借此投身到新的工作岗位。于是,医生热衷网络科普,在一些公立医院的管理者的眼中变得“瓜田李下”。一些地区在打击“号贩子”的过程中,片面禁止医生与第三方平台的互动。这一切,都打击了医务人员在线进行科普和健康宣教的热情。

医院内部控制现状 篇6

关键词:专科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医改的进一步深入,为我国的专科医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环境。专科医院不同于其他公立医院,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医院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尤其是内部审计方面,要引起重视。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专科医院在内部审计工作方面还面临着一些困境,导致审计工作不能在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切实发挥效用,需要医院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一、专科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一)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在专科医院当中,由于医院各级领导和管理者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医院的医疗卫生管理和各项医疗业务方面,对于内部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部分领导对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医院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因而也就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或审计机构,导致专科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切实发挥作用。

由于专科医院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在内部管理的规范性方面比不上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很多专科医院当中,审计人员大多都是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虽然具备基本的财务、会计和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内部审计工作这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的要求。

(二)审计工作缺乏专业性和权威性

如前文所述,由于专科医院各级领导对审计工作的不重视,导致医院审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缺乏足够的处理权限,这就使得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再加上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来组织开展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导致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下降,审计结果可信度低,尤其是遇到重大问题时,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就难以真正的发挥作用。由此可见,在新时期加强专科医院内部审计建设势在必行。

二、专科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改进对策

(一)完善医院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针对目前专科医院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不完善,审计职能难以得到发挥的现状,需要医院各级领导提起重视,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充分尊重审计部门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审计部门能够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另外,医院要在内部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医院全体职工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医院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不受其他人员和部门的限制,从而使内部审计机构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才能使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1]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专科医院来说,内部审计工作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因此,在新时期专科医院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为审计部门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并加强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审计、财会、管理、统计、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满足新时期医院审计工作的需要。另外,还要同时要注重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备与工作相适应的政治素质,严格按照国家政策的有关规定进行各类经济管理信息的把控,积极地参与监督活动,提升自身的判断力,为专科医院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与审计管理工作

对于专科医院的内部管理工作而言,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和审计是新时期专科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中内部审计是医院强化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医院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这一优势,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强化医院内部管控,为各项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审计制度是确保专科医院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工作,所以健全和制定完善的审计制度,建立有效的审计评价和监督制度,这能够极大地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制定科学化的审计制度必须要做好内部调研工作,分析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运行机制,明确内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建立覆盖内审工作各个方面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2]

(四)加强审计监督,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医院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是审计工作高效开展的保障,有助于提升专科医院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审计监督贯穿于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当中,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比如在医院的招投标过程中对开标、评标、定标的程序及评标标准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有助于保证招投标的质量,维护医院的经济利益。再如,进行合同签订时要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对合同的各项条款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审计,进而从源头上规范医院的经济行为,帮助企业有效的规避和防范风险。

综上,专科医院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在内部审计工作方面还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针对这一现状,需要医院更新观念,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建立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并配备专业的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同时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管理,进而使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性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苏昱霖.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0:9-10.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审视及对策 篇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医改不断深化, 医疗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生存与发展, 必须考虑两个基本问题, 即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如何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医院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必须建立在内部协调性的基础之上, 因此加强医院内部控制, 成为医院最基础性的工作。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 在医院内部管理中处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 一是能够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在医院内部的贯彻和实施;二是有利于提高医院会计信息的质量, 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为医院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三是能有效监督物资采购、计量和验收等环节, 有利于维护医院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和完整性, 避免损失或浪费现象发生;四是通过对医院风险的评估, 加强对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 有利于防范医院的经营风险。因此, 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是强化医院内部管理, 确保医院稳健运行的必由之路。

二、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审视

近年来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变, 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 但整体现状并不容乐观。现阶段部分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并且由于控制方面的缺陷, 导致医院内部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归纳如下。

(一) 医院管理层缺乏现代管理素质, 内控意识淡薄

医院管理者的理念和思路决定着医院发展的路径。管理者对内控制度所持的态度, 是否愿意建立有效的控制, 能否遵守已建立的控制, 直接影响医院员工的内控意识, 最终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现实中, 许多医院管理者多重视医疗技术建设, 而对法律和财务方面的控制缺乏足够的经验, 对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没有深入的了解, 没有将其上升到医院整体管理的角度来考虑, 从而使内部会计控制不能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 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深入, 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医疗服务市场运行的风险也在加大, 而目前不少医院只重视医院规模的扩大、就诊人次的增加、基本建设的投入, 对各类风险却没有充分的认识, 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

(三) 缺乏严格的控制活动

有的医院没有对各岗位和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必要地限制, 内部授权批准把关不严, 资产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有的医院内控制度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稽核范围过于狭窄, 职责划分和奖惩标准不明确, 影响执行效果。

(四) 信息交流与沟通系统不畅

由于医院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不够, 各职能部门间缺少必要的交流, 内部信息流通不灵敏, 各人员间的协调性不佳, 从而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的成效。

(五) 内部审计虚设

内部审计负有检查与评价内部会计控制的职能, 在某种程度上可理解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控制。但目前不少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未受到重视, 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主动性欠缺, 几成虚设。

三、改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现状的相关措施

(一) 增强领导的内控意识, 把内控作为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一方面

医院的高层管理者应适应医疗改革形势的要求, 改变过去重医疗业务建设、轻财务管理的思想, 主动更新管理理念, 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强化管理者的责任意识, 为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和发展提供保障。同时, 也要加强员工这方面的教育, 提高员工素质, 这将直接决定医院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

(二) 强化控制活动,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医院应结合自身实际, 依据相互牵制、协调配合、程式定位、成本效益、整体结构原则, 建立各项控制活动的控制制度。如预算管理控制系统建立医院预算管理制度, 收入、支出、投资和薪酬预算管理制度;信息处理控制系统建立信息安全与维护制度, 信息传递制度, 信息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等;资金控制系统建立货币资金结算制度, 货币资金管理报告制度, 费用报销制度, 货币资金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固定资产系统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等。

(三)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

每个医院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 这些风险都必须加以评估。一个有效的会计内控体系, 必须对影响医院内控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连续的评估, 以便及时地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通过事前的风险评估, 为医院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通过事后的连续评估和跟踪监测, 可以采取各种必要的有效控制程序来减少风险。

(四) 建立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

围绕在控制活动周围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 信息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使医院及时掌握经营状况, 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内容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 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因此, 应建立开放畅通的正式沟通渠道, 管理层要树立虚心听取员工提供讯息的意识, 并给予员工参与外部沟通的机会, 以便外部有价值的信息及时传递至医院。信息与沟通制度的完善, 可帮助医院从多方面及时掌握内部会计控制运行情况。

(五) 构建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 充分发挥监管作用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篇8

(一) 医疗收入项目多、货币资金流量大

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是医疗收费。患者支付预收医疗款、结算医疗费采用银行卡或现金支付, 收款员退预收医疗款长款全部是现金支付, 导致医院每天有大量的货币资金流入流出。现金因其流动性强、涉及面广、应用广泛极易发生丢失、短缺、被盗窃等现象, 最容易被挤占和挪用, 甚至产生舞弊行为。

(二) 医院资产价值高, 财务风险大

公立医院的资产往往科技含量高, 金额大, 运行和维护费用高, 更新速度快。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 医院趋向于购买技术最前沿而价格昂贵的先进设备。而国家财政拨款逐年趋减, 医院内部资金积累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 只能向银行借款, 甚至以资产抵押、质押向投资公司贷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医院资产负债率急剧攀升, 财务风险越来越大。同时, 公立医院还面临应收医疗款医保管理部门不足额、不按时支付, 医疗欠费和医疗服务政策性亏损等财务风险。

(三) 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先天不足, 面临重大经营风险

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先天不足, 行政调控和市场运作并行。伴随着市场经济逐步深化, 国家鼓励并扶持社会资本积极创办医疗机构政策落实, 公立医院为抢占市场, 创设分院、合作办学等越来越广泛, 使得公立医院的发展面临重大经营风险。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 医保总额管理的稳步推进和“药品零差率”的施行, 公立医院迫切需要调整收支结构, 完善内部控制, 以应对机遇和挑战。我国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起步较晚,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2014年1月1日才施行,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环境不佳

1. 公立医院外部监督不到位, 内部制衡缺失

公立医院产权归国家所有, 政府、医院、管理者之间权责不分, 外部监督管理不到位。内部管理层领导大多来自医疗专家, 管理知识相对匮乏, 部门、岗位设置不合理, 职责不清, 内部无法形成制衡监督机制。

2. 医院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灵活有余, 规范不足

公立医院管理者普遍重收入轻支出, 重医疗业务管理, 轻财务管理。员工核心价值观缺失, 逐利现象明显, 风险意识淡薄, 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医疗纠纷、责任事故频发。职能部门的领导不坚持原则, 有章不循的现象非常突出, 内部控制的关键点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二)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集体决策机制缺失

公立医院缺乏一套集中、有用的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内部控制仅仅局限于与财务、资产相关的经济活动, 医院经营方针、长远发展规划、领导干部任免、医疗业务、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开发等重大经济决策控制活动缺失。

(三)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无法保持独立性, 未起到相应的监督管理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从属于财务部门或纪检部门, 无法形成自身的独立性。内审人员配备不足, 学历偏低, 对内控知识、会计政策及相关法规不甚掌握, 总体综合素质低下, 不能正确评价监督医院财务信息及各组织机构的绩效, 无法起到相应的监督管理作用。

(四) 公立医院信息资源有待整合

公立医院内部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的规划与设计, HIS、财务核算系统、管理支持系统各自为政, 数据不能有效衔接, 信息无法共享, 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反馈平台, 影响了医院内部控制效果。

(五)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还存在其他问题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还存在其他问题。如, 对外部监督部门提出的建议不重视, 不整改;没有内部控制责任奖惩制度;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等。

三、针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 提高认识, 改善内控环境, 构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整体框架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 公立医院院长要对医院内部控制建设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 对医院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并直接参与内部控制建设过程, 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 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1. 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

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关系到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 涉及医院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医院应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 由院长亲自领导、各部门广泛参与, 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实施的效率效果。内控领导小组下设内控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由医院总会计师担任, 成员包括来自院办、纪检、医务、护理、财务、审计、信息、质控、人力资源、临床、医技等部门的经过培训的内控测评员。内控办公室具体办理内控日常工作, 协调医院内部跨部门的重大风险评估工作, 提出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 负责风险日常监控, 定期向内控领导小组报告内控执行情况。

2. 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及集体决策机制

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形成医院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决策机制, 明确重大经济事项的范围, 对议事成员构成, 投票表决规则, 决策纪要撰写、流转和保存, 决策事项的贯彻落实和考核监督等事项做出严格规定, 使医院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 形成制衡。

一是要明确重大经济事项范畴。公立医院重大经济事项应包括医院经营方针、长远发展规划, 如兼并、联合办院、成立医疗集团等重大决策;50万元以上的设备采购或处置, 以医院资产抵押、质押向银行或投资公司贷款等重大事项;医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任免及奖惩;对外投资、借款等大额资金使用。

二是要明确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程序。重大经济事项应由承办部门提出方案, 交由归口管理部门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形成可行性论证报告, 再提交领导班子会议集体审议, 形成决策意见后, 由承办部门具体负责落实。对集体决策过程中会议列席人员、投票表决方法、有效通过票数、会议主持及记录等形成决策纪要。

三是要有奖惩条款。对未经集体讨论, 个人或少数人擅自决定重大经济事项的;或未经领导班子复议, 个人或少数人擅自改变原决定的, 视情节轻重, 给予通报批评、警告、撤销职务等处罚, 造成重大损失的, 追究相应赔偿及法律责任。

3. 完善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机制, 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财会部门在保证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 确立财务部门的核心地位, 围绕资金链设计内部控制体系。财会人员要摆正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角色定位, 关注医院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在制定发展战略、分析评估风险和做出决策等环节扮演好关键的助手和参谋角色。

(二) 以资金管控为核心, 整合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 以资金管控为核心, 整合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对医院业务事项的规范化、实时化。

1. 将业务流程管理融入OA电子办公系统

将各类经济活动业务流程融入OA电子办公系统, 与医院管理各个方面广泛联系, 使经济活动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 通过内在控制逻辑实现工作协同。利用OA电子办公平台, 让员工能够及时了解内部控制的内容, 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 随时获取、交换控制活动中的信息, 使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执行。

2. 建立标准化物资处理程序

使用金算盘财务管理系统, 建立标准化物资处理程序, 并与HIS衔接。将药品、库存物资、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植入系统程序, 从使用科室的请购、到归口管理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后制定的采购计划、再到审计部门询价后的定价、分管领导审批采购、采购部门执行采购、相关部门验收入库、使用部门领用出库、直到财务部门付款等, 均通过信息系统流转。这样不仅有利于实际业务措施按照事先规定的轨道进行, 而且实现了对实际业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3. 实现医疗收入内部控制信息化

一是在HIS电子病历系统植入医疗收费项目, 使医嘱与收费无缝对接, 医护人员执行医嘱的同时就完成了收费。这样物价管理员负责的医疗价格管理在事前就可通过与医嘱的对接得到准确执行, 最大限度保证医疗费收取的合法合规。

二是设置专职岗位对挂号、门诊、住院的收款员进行管理, 每日核对收款员的医疗收入和预收医疗款结账单, 检查现金是否及时足额交存银行, 防止挪用公款、营私舞弊行为的发生, 保证资金安全完整。

(三) 发挥审计部门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是确保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完善并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医院审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施主体, 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尤其重要。医院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 配备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俱全的工作人员, 让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独立的对内部控制监督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对徇私舞弊的行为进行有效的防范, 指出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提出整改建议, 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内部监督。

(四) 重视外部监督

一是卫计委、财政、物价管理部门、医保管理机构对公立医院定期上报的财务报表、成本报表进行审计, 并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医院应充分利用这些外部监督检查机会, 对检查组提出针对性的检查意见和建议落实整改, 优化业务流程,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二是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医院的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揭示内部控制的缺陷及时整改完善。

(五) 建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责任奖惩机制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责任奖惩机制是绩效管理和评价结果应用的重要环节, 有了明确的责任奖惩机制, 才能更好的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医院根据自我评价报告结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意见, 对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人员, 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违规人员严肃处理, 情节严重者, 予以开除并追究其法律责任。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威慑作用。

(六) 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如根据医保拒付收入金额的大小或比率评价收入合法性控制是否有效;定期或不定期对大型设备使用效益测算分析, 与预期效益对比, 找出未达或超出预期的原因;用医疗责任事故、医疗纠纷、违纪涉及人员处理率来衡量制度执行的追踪问责等。维护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威性。

建成完善的、科学的、可行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机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医院管理的所有事项和全体员工, 问题、难题层出不穷, 对公立医院的管理可以说是一次变革, 需要群策群力, 发挥聪明才智,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为公立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4.

[2]朱倩, 李恒.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综合, 2012 (08) .

[3]朱宇, 尚高岭.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 2011 (01) .

[4]尼燕.基于风险导向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10) .

医院内部控制现状 篇9

关键词: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完善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 现阶段医院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这就对医院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内部会计控制就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 强化医院的内控机制, 可以提高医院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控制经营风险, 规范经营行为, 促进医院的良性运行。由此可见, 研究现阶段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凸显的问题, 探讨有效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途径和手段, 对于医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1、医院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完整的内部控制框架包括五个要素, 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 其中控制环境是内控制度能否得以有效执行的基础, 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健全内控框架的重要基础。

现阶段, 国内的医院大多数都是国有医院, 国家是医院的所有者, 院领导通常由卫生行政主管机关委派, 这样的体制客观上导致医院经营者对加强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益缺乏切身利益的相关性。另一方面, 很多医院的院长都来自临床医学领域, 普遍存在重医疗轻管理的思想, 因为医疗业务的扩张对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是显性的, 而医院内部控制的良性运行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不能在财务报表上明显揭示, 所以很多医院管理层的内控意识较薄弱, 认为它只是辅助性工作, 对于内控的理解往往停留在书面制订各项制度并上墙公示这一阶段, 并不真正关心这些上墙的制度是否贯彻执行。管理层的忽视必然导致整个医院内控氛围淡薄, 造成大量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 客观上为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滋生犯罪的温床。

2、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起步比较晚, 相关的法律规范出台较迟, 财政部在2001年6月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试行) 》, 界定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定义、涵盖范畴和基本作用。卫生部在2006年6月发布《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 从预算控制、收入控制、支出控制、货币资金控制、药品及库存物资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工程项目控制等11个方面对医疗机构的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了规范, 对实际工作起了指导性作用, 促进了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但是由于执行时间不长, 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还有待完善, 有不少条款给出了原则性意见, 但是没有制定具体的措施来保证其实现。如果一项法律规范能否有效执行不是建立在严密的措施控制上, 而是建立在职业道德操守的诉求上, 其有效性程度是不容乐观的。

纵观国内医疗机构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普遍缺乏系统性、针对性, 能全面涵盖医院整个经济业务活动的内控制度体系。一套完整的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应该既能满足纵向管理的需要, 又能满足横向管理的需要。满足纵向管理的需要即医院内部不同管理层次都是该体系的可控主体, 上至院长, 下至基层职工无一例外。满足横向管理的需要即医院内部不同业务科室之间, 不同岗位之间既沟通顺畅又互相牵制, 不同性质的经济活动都被纳入该体系的范畴。不过在现实中医院的内控制度的制定普遍都是针对基层职工的, 而针对医院管理层的措施除了卫生行政主管机关的监督以外几乎是空白, 即使有, 往往也只是原则上的是非界定, 不具备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反观近年来医疗机构的违法违纪事件, 例如在浙江省检察院2006年公布的商业贿赂案例中, 诸如宁波市第一医院院长陈某受贿案, 以及温州瑞安市人民医院院长助理蔡某、药剂科主任钟某受贿案, 犯罪主体无一例外都是院领导或科主任这一管理层次。缺乏对医院高层的监督管理机制, 是现阶段内控体系的一大薄弱环节。

3、内控监督评价机制乏力。

监督评价机制的缺乏是内控框架的一大软肋, 现阶段不少医院普遍没有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 有部分医院为了上等级医院的需要设立了内审机构, 却往往与财务科合并在一起, 内审人员则由财务科的科员兼职担任, 直接影响到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还有部分医院的确设立了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内审机构, 但其职能和权力并未真正落实到位, 致使审计意见执行力不强, 应有的作用难以发挥, 对一些违法内控制度的行为未能及时作出处理, 而这又会导致其它人员的从众效应, 使违规行为的覆盖面扩大。

总之, 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 任何制度严密的内控制度都难以达到控制目标, 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4、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任何制度的运行归根结底都是靠人来实现的, 执行人员的素质高低, 决定了制度执行的效率和效果。所以会计人员、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的高低对于内控制度的良性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国有医院属于事业单位, 在现阶段属于比较热门的职业。所以不乏部分会计人员并非通过严格考核持证上岗, 而是通过各种关系从其它单位甚至其它岗位调入医院从事会计工作, 其中不免有业务素质不过关的人员。另一方面, 会计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 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 会有大量新的经济业务出现, 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及时参加培训, 扩展知识面,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业务需要。现阶段大多数大型医院每年都会组织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但仍有部分基层医院不重视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 不注重会计新知识的培训, 客观上造成了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老化, 业务水平停留在“吃老本”阶段, 不能适应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自然难以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固然重要, 但其职业道德素质更不容忽视,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在履行职务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现实中由于从业人员责任心不强, 导致记账错误, 差错频出的现象比比皆是。比较典型的案例如2005年经媒体披露轰动全国的哈医大二院“天价医药费”事件, 在此事件中重复收费现象严重到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如患者翁某一个月的输液量居然达到一千多公斤, 27张肾功能报告单收费达一百多次。可见记账人员毫无责任心, 随意收费, 当然不排除恶意重复记账的可能, 因为这些差错只要有核对程序就应该事先被发现。

此外, 还有少数会计人员丧失原则, 在领导的授意下做假账, 或为了满足人员的私欲违反纪律, 利用财务管理上的漏洞, 大肆挪用、贪污公款。如2001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会计程某利用职务之便, 将其管理的基建资金共计850万元挪用他处, 至案发后追回一百多万元, 其余款项无从追回, 给医院造成了巨大损失。上述事件充分暴露出当事医院的内控制度执行存在严重的漏洞, 有章不循的现象普遍存在。

综上所述, 现阶段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既有客观原因如体制上的缺陷、法规不健全等, 也有主观原因如监督不力、人员素质低下等。针对现状, 只有进一步完善医院内控体系, 加强管理, 才能使医院提升战略竞争力, 步上良性运行的轨道。

二、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途径

1、改善医院内部控制环境。

医院的管理层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态度和认知是影响内控环境的关键因素, 只有医院的管理层把内部会计控制视为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 改变旧有观念, 切实把有效执行内控制度纳入职工考核体系, 从而由上至下增强医院职工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培养全院范围内严格遵守内控制度的风气, 才能改善医院现阶段内部会计控制环境较薄弱的现状。

加强医院管理者和全院职工的认知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例如邀请知名管理专家开设讲座, 向管理层及中层干部讲授先进和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开展专题讨论, 针对本领域的一些反面事例来进行典型案例的教育等等。这些措施都可以提高全院职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因为任何内控制度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对人的控制, 只要提升人这一主体的职业素质, 充分调动起这一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就为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提供了良好的制度运行环境。

2、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

卫生部2006年发布了 (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 给医疗机构建立内控制度体系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各医疗机构应该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涵盖人、财、物的全面内控制度体系。

首先要对医院的内部环境、各业务部门的运营结构、行业的相关标准等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 其次通过调查结果, 明确内控制度的关键环节, 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每一个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方法和标准操作流程。具体的控制途径有不相容职务分离, 授权审批制度, 内部稽核制度、岗位轮换制度等。再次要抽调即懂内控, 又善表达的人员将内部控制制度用文字表述或流程图的方式归纳成书面文本状态, 从而形成一套成型的制度体系。最后要根据内控制度实际运行的效果来查漏补缺, 查找内控制度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缺陷和薄弱点, 不断补充修正, 从而促使内控制度日益完善。

一套全面的内控制度对医院各部门在内控体系中的职责要明确划分, 使纵向管理即不同于管理层次的主体都各司其职, 分工明确, 使横向管理即不同业务部门之间在相互独立的基础上又相互制约。其中要特别关注对于医院管理层的有效控制, 因为许多案例表明这是现阶段内控工作的薄弱环节, 特别是药品、医疗器械、大型设备的购买环节是近年来违法违纪事件的重灾区, 应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 不能搞“一言堂”, 要让财务部门也参与到决策中来, 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来确定合理的购买价格, 从而有效控制医药购销领域的违法案件。

3、加强医院内控监督力度。

首先要充分发挥内审机构在监督机制中的作用, 因为内审机构了解医院内部个经济业务的操作流程, 熟悉其薄弱点, 能更快更准确地发现执行中存在的漏洞。内审机构能否有效发挥监督职责取决于其是否具备独立性和权威性。医院必须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 给予其高于其它业务部门的地位, 内审人员必须由业务素质过硬, 具备高度责任心和丰富经验的人员担任, 对于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意见要落实到位, 确保有章可循、违规必究。

其次医疗机构还应重视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受外部监督。如建立与财政局、审计局良好畅通的沟通渠道, 定期上报相关数据, 并接受各项专项检查和审计。另外每年应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医院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 根据性质的不同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分, 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

首先要重视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不断完善人员招聘制度, 开展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 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讲座, 让从业人员接受会计领域的新知识, 同时要重视年度业绩考核, 对不称职的从业人员要坚决撤换, 从而确保会计工作的质量。

其次要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可以通过开展讨论, 针对本领域的反面典型案例来开展警示教育。从而加强从业人员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道德素质, 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内控制度, 及时纠正相关业务部门的违规行为, 成为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两手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 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途径是全方位、多角度的, 即立足于财务管理, 又不局限于财务管理, 需要财务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紧密联系, 互相沟通, 在医院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下, 采取多种控制手段, 利用多种方式在实践中一步步探索, 不断积累先进的管理经验, 从而构建并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 提高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提升在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

[2]、彭志国《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

[3]、宋建波《企业内部控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

医院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 篇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医疗行业的竞争不断激化, 如何加强医院内部管理, 使医院既能较好的服务社会, 又能使自身健康有序地发展, 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内设的审计机构, 从内部对其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现阶段, 虽然许多医院都设立了审计部门, 但是由于机构设置不独立、相关审计制度不完善、认识不到位等原因, 内部审计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医院内部审计现状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独立。

目前, 许多医院内审机构的设置不是出于医院管理的需要, 而是迫于某些因素, 如医院创建升级等, 是“你要我建, 我不得不建”的情况还较为普遍。有些医院没有单独设置相应的内审机构, 而是将内审机构设为财务科室下属机构, 或者将内审机构置于纪检、监察之下, 使内审机构失去独立性, 内审的监督、服务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2、审计规章制度不健全。

现行国家颁布的关于医院内审工作的法律中, 只有卫生部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 国家没有根据医院内部审计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具体准则和实施细则。这种法规的滞后性, 不仅导致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审计工作时, 显得无章可循, 而且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也缺少法律的强制性, 执行过程中, 常常遭遇被执行部门的抵制, 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落到实处。

3、对医院内部审计认识不够。

许多医院职工认为, 内审是自找矛盾、自挑毛病, 有些医院领导不了解或很少了解内审的职能和作用, 对已建立的内审机构闲置不用或不知该怎样使用, 认为是:“我让你审, 你才审”, 使内审工作很难开展。同时, 内审人员也存在“审查本单位问题, 情面难撕开, 工作开展难, 不好下结论 (得罪人) ”等这样那样的后顾之忧。部分医院从领导到职工都认为, 内审工作不重要, 只是为应付相关检查过关的设置机构, 这些因素都导致内审部门缺乏应有的地位, 使内审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4、人员配备不足, 不能有效开展工作。

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要求内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 一名称职的内审人员必须是个复合型人才。目前, 内审队伍的自身质量还难以适应医院内审工作的需要。从数量上看, 还缺少足够的内审人员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院审计需求;从年龄结构上看, 内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 呈现老龄化;从知识结构上看, 内审人员大都是财会出身, 缺少不仅懂审计、财务知识, 而且懂经营管理、工程技术、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这种知识结构难以满足不断扩展的内审职能。同时, 随着医院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 账务处理上的差错将会越来越少, 这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内审人员的素质与内审要求不一致的矛盾在加剧。

5、审计内容单一, 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目前, 许多医院的内审工作仍局限于单纯的财务收支或医院收费等方面的审计, 没有或很少开展医院内控制度评价、经济合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加剧, 医院内部的管理和运行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 各种潜在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因此, 这种纠正违纪违规, 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监督的事后的、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和现代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医院内部审计改进对策

1、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

随着我国医疗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内部审计的地位越来越高, 作用越来越显著, 这个趋势是不容置疑的。内审工作的经验说明, 内审的发展, 完全是医院管理的需要, 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此, 从行政隶属关系上来说, 内审机构必须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 并与单位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别设立, 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才能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 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从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职能和范围上看, 要发挥内部审计规范内控管理、评价经营业绩、严格会计核算、预测潜在风险等方面的作用, 也需要内审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只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鉴证、管理等职能。但内审机构在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时, 也要积极转变传统观念, 加强和纪检监察部门联系, 实行监督与服务并举, 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 寓于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2、转变观念, 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得如何, 与医院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 如果没有管理层的支持, 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不起来, 因此转变管理层对内审工作的观念, 提高对内审工作的重视, 积极支持医院内审部门开展工作, 对内审工作提出工作任务, 帮助内审部门排除工作中遇到的障碍、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使内审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内审部门也要提高工作主动性, 发挥内部审计监督服务职能, 协助管理层搞好医院管理和决策。

3、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为适应当前医院发展形势的需要, 医院内审人员在数量上要扩充, 在素质上要提高。单位领导应将内审部门的队伍建设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在内审人才选拔上, 要将那些作风正、懂业务、知识面广、能力强的人选拔进来;将懂网络信息技术、基建工程、投资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吸引进来, 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对内审人员业绩评价上, 要严格考核机制, 对内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促使内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在内审人员业务上, 要为内审工作在审计视野、技术方法上创新提供条件;另外, 内审人员也应注意更新知识, 努力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教育等方法不断拓宽知识面, 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4、加强内审制度建设, 为内审工作提供工作依据。

法律法规是审计人员的依据, 现阶段, 卫生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国家《审计法》、《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 借鉴其他行业的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 制定符合医院情况的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操作指南。医院也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制定出符合本医院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审计人员岗位职责》等内部规章制度, 完善内审机制, 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权限和工作标准, 使内部审计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从制度上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避免审计意见和建议在执行过程中人为意志的干扰, 真正发挥审计的作用, 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5、拓宽审计范围, 实现内审战略转型。

目前, 审计作用仅局限于事后监督方面, 随着医院对内部审计要求的不断提高, 内审必须扩大自身的审计范围, 内部审计要履行对医院经济工作的综合监督职能, 需要逐步向内部控制、价值增值、风险管理、效益评价、责任分析延伸, 为单位内部经济管理及外部经济行为的公开、公平、公正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实现内审战略转型, 在审计目标上, 要由单纯的事后发现型、复核型转向事前预防型、效益评价型;在审计角色上, 由“经济警察”向“决策参谋”、“咨询顾问”转型;在审计内容上, 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内部控制、管理和效益审计转型;在审计手段上, 由手工操作现场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审计、联网审计和非现场审计转型;在审计监督方式上, 由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事中及全过程审计转型;在审计行为上逐渐从随意性为主向程序化、规范化转型。

三、结论

随着医院内审工作重要性的提升, 各方面对内审工作认识的提高, 内审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进程的加快, 内部审计在服务医院卫生事业的发展, 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 减少浪费, 堵塞漏洞, 促进医院的经济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杜绝违规违纪行为, 降低医院的各种风险, 确保医院各项服务、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促进医院两个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必将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内部审计是医院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内部审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转变观念, 重视审计工作, 对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杨平礼, 李学锋, 李芳.59家二级医院内部审计情况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 2011.11.1.

[2]愈斯海.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 2010.29.1.

上一篇:煤矿砷污染防治下一篇:国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