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2024-06-24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精选十篇)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87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明确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表现:浅前房、窄房角、并有不同程度的房角粘连、眼压高、视野缺损、视神经萎缩等。男52例,女35例,共计92眼,年龄39~73岁,87例患者术前眼内压均大于30 mm Hg,房角关闭大于2个象限,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8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共计49眼,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47.4±2.7)岁;病灶位于左眼患者23例,位于右眼患者20例,双眼患者3例;眼内压32~59 mm Hg,平均(48.27±3.34)mm Hg;入院前病程7~21个月,平均(16.5±1.7)个月。对照组41例,共计43眼,男25例,女16例,平均(48.2±2.5)岁;病灶位于左眼患者20例,位于右眼患者19例,双眼患者2例;眼内压35~57 mm Hg,平均(46.49±3.15)mm Hg;入院前病程8~19个月,平均(16.1±1.8)个月。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依据患者的眼压情况,采取不同降眼压方式将眼压尽量控制在28 mm Hg以下,若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眼压,加行前房穿刺以协助控制眼压。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前进行球周及结膜下浸润麻醉,麻醉剂为0.75%布比卡因与2%利多卡因的1∶1混合液[2],上直肌牵引缝线,做穹隆部基底结膜瓣,暴露的巩膜采用烧灼止血法,做大小为3 mm×4 mm左右的长方形巩膜瓣,厚度为巩膜全层的45%左右,向前分离至透明角膜缘内约1.5 mm,将瓣下1 mm×2 mm左右的小梁组织切除,并将虹膜周边做相应切除,恢复虹膜并缝合巩膜瓣两角各一针,观察前房形成情况,并根据需要适当调整缝线松紧度,待前房形成良好后将球结膜缝合于角巩膜缘[3,4,5]。

1.2.2 观察组

给予改良复合小梁切除术,麻醉、视野暴露、止血及作巩膜瓣方式同对照组,但切口改以角膜缘为基底,做高位结膜瓣,且长方形巩膜瓣做好后将丝裂霉素棉片置于巩膜瓣和结膜瓣下3 min,采用平衡液250 ml反复冲洗手术区,并选取3点或9点角膜缘内1 mm处行前房穿刺放出少量房水,穿刺角度为15°,小梁组织切除、虹膜周边切除及虹膜恢复同对照组,虹膜恢复完成后从前房穿刺口再次注入平衡液,并在巩膜瓣两侧用10-0尼龙线各置一根可调节缝线(术后根据眼压控制情况2周内拆除可调节缝线),观察前房形成良好后,进行眼球筋膜囊及球结膜缝合和固定,缝合完成后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结膜囊内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6,7,8]。术后两组均常规给予局部点用氧氟沙星眼药水及醋酸泼尼松龙眼药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术后滤泡形成情况、早期前房形成情况及眼内压控制情况,以及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术后采用Spaeth分类法进行判断前房形成情况,浅Ⅰ度: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或中央部前房比术前浅;浅Ⅱ度:除瞳孔区晶状体或玻璃体与角膜内皮之间存在裂隙样的前房外,其他区域的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浅Ⅲ度:虹膜、晶状体或玻璃体与角膜内皮完全接触,前房消失[9,10]。滤过泡形成情况采用Kronfeld分型法进行判断,该分型法将滤过泡形成分为四型,其中Ⅰ型为微小囊状型滤过泡,Ⅱ型为弥散扁平型滤过泡,Ⅲ型为包裹型滤过泡,Ⅳ型为缺如型滤过泡[11,12,13]。术后2周,比较两组视力改善情况,患者视力表检查结果分为提高2行及以上、无变化及下降三类[14]。术后分别于1、4、12、24周检测患者眼内压,眼内压降低幅度越大表明手术效果及术后预后越好[1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前房分级及滤过泡分型比较

观察组术后前房形成分级浅Ⅱ度、浅Ⅰ度及正常均优于对照组,滤过泡形成分型Ⅰ、Ⅱ、Ⅲ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表2。

2.2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内压比较

观察组术后1、4、12、24周眼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比较

术后2周,观察组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无视力下降者,而对照组术后视力下降者有2例,观察组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17,P<0.05),见表4。

3讨论

本文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弥散扁平型滤过泡患者比例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周眼内压降低较为显著,但随着时间推移眼内压有所增高,在12周左右基本稳定在17 mm Hg左右,虽然术后随着时间失衡眼内压有所增高,但各时间点眼内压仍低于对照组。术后2周,观察组视力提高2行以上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术后视力下降者,而对照组术后视力下降者有2例。改良小梁切除术之所以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首先源于该术式以角膜缘为基底做结膜瓣,避免结膜瓣移位和渗漏导致的前房形成不佳[16],其次,前房穿刺放出适量房水可避免眼内压突然降低导致的眼压波动,眼压波动幅度过大会导致虹膜膨出,术中虹膜难以恢复,再是在结膜瓣及长方形巩膜瓣下垫置的丝裂霉素棉片可减少切口处纤维母细胞增生[17],防止术后滤过口及周围产生过多的胶原物质而瘢痕化,进而阻塞房水流出通路,导致眼压控制不良,最后在于巩膜瓣两侧设置了可调节缝线,用来控制房水流出的速度及数量,避免房水流出过畅而导致浅前房的发生,达到促进前房形成、提高临床满意度的目的。

浅谈闭角型青光眼的术后护理 篇2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77-01

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临床以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以及视力下降为主要特征,该病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除应用药物以降眼压及激光治疗外,通过手术控制眼内压仍是青光眼治疗中的主要手段,而青光眼手术后的观察和护理至关重要,本人就多年对青光眼病人术后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了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我科共收治青光眼者128例,男52例,女76例,年龄最大者81岁,最小者35岁,平均年龄58岁,住院日最长13天,最短者6天,平均住院日为9天。

2.术后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此类病人有思想负担重,睡眠不好及情绪易激动等特点,这些负面情绪直接影响了手术效果,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解释和安慰,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情,对他们的陈述耐心倾听,让病人宣泄不快,了解他们的真正的需要,并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解释青光眼急性发作与情绪有密切关系,使其保持情绪稳定,从而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术眼护理。首先术后注意术眼有无渗出,及时换药,并遵医嘱正确使用眼药水,注意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包扎着的术眼,嘱咐家属不可随意松解加压绷带,以及用力揉眼,并保护术眼,避免碰撞。

2.3并发症观察及护理。(1)术眼前房有无出血,如有出血,首先给予半卧位或高枕卧位,并与医生联系采用止血消炎药物(2)术眼异物感及疼痛,异物感多因为眼内缝线所致,无须特殊处理。而术眼疼痛,一般于术后3-4小时多见,应详细了解疼痛原因是眼壓升高还是前房积血,并根据情况给予病人合理解释和精神鼓励,必要时遵医嘱予止痛剂使用。

2.4饮食护理。告知病人饮食要有规律,营养均衡,清淡易消化,含有粗纤维,多食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忌烟酒浓茶和咖啡,饮水量一次最多不超过300毫升。

2.5一般护理。患者因术眼包扎及眼部不适,生活能力下降,因此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同情、帮助和关怀,护理人员应在生活上给予细心照料,特别是要避免跌伤等意外的发生。

2.6出院指导,定期复查。告知患者出院后仍要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不能过度疲劳,不要长时间看书、看电视,以及长时间低头活动,不戴墨镜以及不在黑暗的地方久留,平时穿衣衣领、腰带不宜过紧,睡眠时枕头宜垫高,并嘱患者定期来院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视野及房角情况等,如突发眼睛疼痛,畏光,流泪,视力减退,眼睛红肿等应立即复诊。

护理体会:青光眼术后仍有一定比例复发,因此,严密观察青光眼患者的术后情况,并加强护理和健康宣教,防止其眼压再次升高,使视功能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姜丽杰.青光眼手术患者临床护理几及健康教育万方医学网.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年第10期

[2]曹郑霞.青光眼手术前后护理及健康教育万方医学网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年6卷第10期

[3]尹爱晚健康教育对青光眼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万方医学网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年第7期

[4]孙英青光眼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万方医学网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22卷第21期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06月~2013年06月本院收治的60例(65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5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45±2.46)岁,平均病程为(20.45±4.67)个月。总眼数65只,左眼36只,右眼29只。收集同期治疗的42例(47只眼)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56~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45±2.09)岁,平均病程为(21.52±4.32)个月。总眼数47只,左眼27只,右眼20只。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在手术之前,对患者眼部、全身进行检查,术前采取药物控制眼压。对照组单纯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进行常规手术处理。

研究组在手术前20 min,采取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实施常规球后神经阻滞麻醉,确定结膜瓣厚度,在10:00与11:00位置采取穿刺刀经周边透明角膜穿刺进入前房内,撕囊水分离后,采取超声乳化操作,将晶状体核、皮质进行吸除,在囊袋中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卡巴胆碱缩瞳。最后切除1 mm×3 mm小梁网、周边虹膜,进行缝合巩膜瓣,冲洗前房,在患处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并覆盖术眼,进行术后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视力情况、眼压对比

随访6个月,研究组矫正视力提高二行者51例(85.00%),对照组矫正视力提高二行者26例(61.90%),两组患者视力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眼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注:aP<0.05,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出现低眼压浅前房0例、黄斑水肿1例、人工晶体表面渗出膜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出现低眼压浅前房3例、黄斑水肿2例、人工晶体表面渗出膜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由于眼内房水流出受阻导致眼内压升高所导致的,临床症状大多表现为眼部不适、发作性视朦、虹视等[2]。轻度患者经过充分休息,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后,即可恢复正常的眼压。但是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采取及时的治疗,才能防止出现视力不可逆受损情况。单纯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可能会加速白内障的病情恶化,提高浅前房等并发症发生率。超声乳化吸除术手术切口小,损伤小,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治疗,可保持前房深度及眼压的稳定,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通过以上研究表明,研究组视力情况、眼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综上所述,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治疗中采取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降压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视力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nbsp;分析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nbsp;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65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采取三联手术治疗方法&nbsp;;收集同期治疗的42例(47只眼)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nbsp;研究组视力情况、眼压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sp;三联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改善患者眼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参考文献

[1]秦晶晶,宋愈,黄黎黎.三联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国际眼科杂志,2013,11(4):732-734.

[2]洪卫.小切口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0例.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760-176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体会 篇4

【关键词】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属于常见眼科疾病,主要是患者眼系房角呈关闭状态,房水难以排出,导致眼压急剧上身而引发的病变现象。当其发作时,眼球会出现剧烈的刺痛感,视力也会所有下降,如果不能及时诊治,将对患者视力功能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可能出现失明现象。临床上主要通过物理降压结合手术进行治疗,并要求医护人员做好每个治疗阶段护理工作。本文就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8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8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20例;患者年龄在41至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8岁;住院时间在5至28d;单眼发病有27例,双眼发病有21例;眼部压力在30至60mmHg之前的有32例,大于60mmHg的有16例,所有患者均通过择期手术进行治疗。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心理护理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属于一种急性发作疾病,病情较为严重,导致患者容易出现紧张、不安、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对疾病治疗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依据患者心理情绪,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式,并主动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及成功案例,以消除患者内心顾虑,取得患者信任,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1]。

1.2.2发作期护理

在急性发作期间,指导患者必须卧床休息,并保持病房内安静,使患者能够有充足睡眠时间,饮食以清淡且容易消化食物为主,禁止进食辛辣且刺激的食物,不可饮用咖啡、浓茶。按照医嘱给予患者眼部点滴适量1% 匹罗卡品眼药水,每隔15分钟滴注点滴,待患者眼压有所降低,瞳孔得以恢复后,则适当减少点滴次数,每天只需点滴3次,并对患者病情及眼压进行严密监测;静脉滴注20% 甘露醇,药剂量为250ml。每天两次,疗程在5d内。在患者眼部前方点滴0.5%噻吗心安眼药水,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窦缓或者哮喘病史,并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口服250mg醋氮酰胺,每天服用2至3次,并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并对患者不良反应、尿液进行严密观察;对于存在头痛症状患者,医护人员必须配合主治医师在患者眼部注射2mL的2%利多卡因,以使患者头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1.2.3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在术前将眼压降至正常范围;用含有抗生素成分眼药水对结膜囊进行有效清理,每天3至4次;术前将眼睫毛剪除,对眼周皮肤进行清洗和消毒;指导患者进行固视和转动训练,并配合手术观察需要;每次饮水量不能过大,避免患者眼压上升;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室情况及注意事项,以稳定患者情绪,术前叮嘱患者保持充足睡眠,必要时可采用镇静药物[2]。(2)术中护理。手术主要在局部麻醉前提下进行的,当患者恢复意识时,医护人员需给予患者安稳和鼓励,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同时告知患者不可任意转动眼球,保持正确眼位,不可咳嗽或者打喷嚏,若不能应对,需及时告知医生,避免手术误伤意外的产生。(3)术后护理。术后叮嘱患者不能挤压眼球,并每天更换1次药物;术后给予皮质性固醇、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注射适量睫状肌麻痹剂,能够有效避免炎症刺激而引发的虹膜粘连症状。在点滴眼药水之后,必须对泪囊部进行轻轻压迫,以避免眼药水进入鼻腔内,而产生中毒反应。依据患者眼压情况,看是否继续使用青光眼抵抗药物,同时在手术切口涂抹抗生素眼药膏,避免缝线处受到感染[3]。当患者出现眼胀或眼疼症状时,需及时采用止痛药物进行缓解,并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要求患者保持充足睡眠时间。

1.2.4健康教育

通过手术治疗后,虽然眼压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仍会存在复发现象,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后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保持稳定情绪,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眼压再次升高;进行适当运动,促進血液循环,保持房水通畅;避免过度疲劳,控制好自身情绪;定期到院进行复查,若出现异常现象,需及时到院就诊。

2 结果

48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护理后,38例治愈,9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9%。

3 讨论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受到小角膜、窄房角及浅前房等内部因素的诱发,并在情绪波动、过度劳累及气候变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血管神经紊乱,使得患者睫状体出现前移或者水肿等症状,将房角阻塞,使得房水无法排除,眼压急剧升高而形成的。在其发作期,则容易受到患者情绪影响,导致药物难以进入瞳孔内,眼压降低失效,并加重患者病情。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48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了心理护理、发作期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护理措施:通过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消除患者内心鼓励,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通过发作期护理,能够及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和护理,使得患者发作时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通过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通过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并使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及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有效避免眼压升高现象的产生。研究结果显示,38例治愈,9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9%。

总之,给予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值得在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晓群,杜群奕,万姝含.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7(02):89-90.

[2] 蔡淑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 12(28):76-78.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0例 (50眼) , 全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25例 (25眼) , 其中研究组11例, 女14例, 年龄 (71.3±8.0) 岁, 左眼10例, 右眼15例, 对照组男10例, 女15例, 年龄 (70.6±7.5) 岁, 左眼12例, 右眼13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 球周麻醉, 距角膜缘后2mm做6mm的弧形巩膜切口, 隧道分离至透明角膜内1mm, 9点钟方向作透明角膜辅助切口, 常规做内口, 3.5mm尖刀刺入前房, 注黏弹剂, 连续环形撕囊, 充分水分离。超声乳化原位碎核, 吸净皮质。咬切小梁组织, 切除虹膜周边。冲洗前房并注入卡巴胆碱0.2m L缩瞳, 注入BSS溶液形成前房, 无需缝线即达水密。结膜瓣烧灼固定, 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2.5mg, 包盖术眼。对照组患者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治疗, 超声乳化摘除方法同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术前、术后均测量眼压情况, 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眼压情况, 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并进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术前眼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显示1个月、3个月研究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术后研究组2例患者2只术眼进展为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 对照组1例患者术眼部分视野缺损, 2例患者需行再次小梁切除治疗,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IOP升高时前房角关闭, 发作时眼前部没有充血, 自觉症状不明显, 没有急性发作症状与体征。临床诊断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判定: (1) 前房轴深正常, 虹膜平坦, 周边前房极浅; (2) 房角改变, 房角窄, 粘连从房角隐窝开始, 同一眼内粘连程度不等; (3) IOP升高。

临床研究显示晶状体靠前或增厚是引起前房角狭窄的主要因素, 晶状体切除后可以直接增加前房深度, 进而降低眼压[2]。有学者研究证实,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晶状体摘除后, 眼压可显著降低[3]。但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极浅, 房角大部或全部关闭, 反复发作后房角逐渐发生粘连, 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治疗患者眼压控制效果不佳, 术后短期内还需要配合多种眼压控制药物, 长期内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行小梁切除术[4]。本文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治疗, 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 随访显示术后1、3个月眼压均高于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的研究组, 证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眼压的控制效果优于单纯白内障摘除术。

目前随着眼科诊疗技术的进步, 临床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多采用联合手术治疗[5,6]。但是联合手术治疗的并发症情况可能是患者或医师选择单一治疗的一个影响因素, 本文笔者总结治疗经验显示, 联合手术在理论上会造成并发症一定程度的增加[7], 但是临床实践发现, 该类并发症多数可控并不会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 如视力严重下降或青光眼加重等。本文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2只术眼进展为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 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 对照组1例患者术眼部分视野缺损, 2例患者需行再次小梁切除治疗,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手术治疗在控制眼压方面带来的优势显著, 而并发症情况并无实质性加重。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有效控制眼压, 且并发症无明显增多, 安全有效, 值得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0例 (50眼)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 观察两组术前术后眼内压改变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眼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显示研究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有效控制眼压, 且并发症无明显增多, 安全有效, 值得应用。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小梁切除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参考文献

[1]魏冰玉, 赵峰, 李秋生.白内障摘除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 :85-86.

[2]Foster PJ.The epdiemiology of primary angle closure and associate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J].Semin Ophthalmol, 2002, 17 (2) :50-58.

[3]Huang YQ, WangN, Wang J.Eficacy of combned phacotrabeculectomy in the control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 with coexisting cataract[J].Jiangsu Med J, 2012, 38 (9) :1073-1075.

[4]刘励, 林胤, 陈本安, 等.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高眼压下单纯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 2012, 14 (4) :314-316.

[5]Hu K D.Cataract extraction combi ned with intraocu larlensimpl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ngle closure glaucoma with cataract clinical observation[J].Sichuan Med J, 2012, 33 (9) :1610-1611.

[6]王赞春, 俞兴元, 宋立, 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4, 14 (3) :159.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篇6

关键词:晶状体,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白内障,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和白内障是目前造成失明的重要眼科疾病, 我国青光眼的发生率为0.21%~1.64%[1], 对患者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青光眼眼压上升为主要表现, 而前房角和虹膜发生粘连、房水的循环不畅为主要原因, 因此, 通过分离粘连的前房角、控制眼压对于治疗青光眼具有一定的作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是目前应用广泛的青光眼手术, 本院在此基础上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 获得很好的成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42例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42眼) , 所有患者均通过裂隙灯显微镜、前房角镜、眼底检查等方式确诊, 其中男18例, 女24例;年龄59~83岁, 平均年龄 (71.5±8.4) 岁;所有患者均无眼部外伤史或其他并发症, 排除心肺与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排除全身高血压患者、免疫性疾病的患者等。

1.2方法

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散瞳, 进入手术室之后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 消毒铺巾之后使用开睑器予以开睑处理, 局部应用盐酸丙美卡因进行表面麻醉;随后与3点位行角膜透明缘辅助切口, 右上象限中行透明角膜切口, 长度控制在2.8 mm, 随后在患者前房中注入适量的粘弹剂, 使用撕囊镊进行环形撕囊, 将晶状体皮质与核进行分离, 通过超声乳化仪将晶状体核吸出之后抽吸皮质;随后于虹膜根部注射粘弹剂将前房角撑开, 一边缓慢推注一边向下对虹膜根部进行下压, 确保前房角粘连的位置完全分离开来;然后在囊袋中植入亲水性的丙烯酸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使用注吸头进入前房并靠近前房角, 利用灌注液对前房角进行冲刷, 价差粘连较为严重的的区域, 吸引向心性牵拉以实现前房角分离, 分离完成之后对残留的粘弹剂进行清理。手术结束之后应用地塞米松眼膏对术眼进行抗感染治疗, 常规包扎。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 分析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前房角、眼压以及前房深度等指标, 并观察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前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 (0.27±0.08) , 手术后3个月提高到 (0.70±0.09) (P<0.05) 。治疗前患者眼压为 (44.89±5.26) mm Hg, 治疗后降低为 (15.38±4.73) mm Hg (P<0.05) 。其中有10例患者的眼压>21 mm Hg, 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进行改善, 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联合布林佐胺滴眼液治疗, 均维持到正常的眼压。治疗前, 42例患者通过前房角镜检查诊断为窄Ⅱ的有2例 (4.76%) 、窄Ⅲ的30例 (71.43%) 、窄Ⅳ的10例 (23.81%) ;通过治疗, 随访3个月发现前房角镜检查诊断为窄Ⅰ的有37例 (88.10%) 、窄Ⅱ的5例 (11.90%) , 无一例窄Ⅲ和窄Ⅳ患者,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治疗前前房深度为 (1.42±0.27) mm, 治疗后3个月增加到 (3.55±0.31) mm (P<0.05) 。

2.2 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42例患者手术后第1天出现角膜水肿10例, 发现症状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进行治疗, 给药3~4次/d, 水肿症状明显消退;42例患者均未出现前房积血、脉络膜脱离以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 恢复情况良好。

3 讨论

青光眼的发病愿意按主要在于原发性前房闭锁造成眼压上升, 可能伴随有青光眼性视盘改变或者视野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 可能出现前房角粘连现象, 小梁损伤也逐渐发展病加重。晶状体因素在青光眼发病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 集装提的厚度逐渐增加、位置也发生前移, 晶状体虹膜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加导致瞳孔阻滞, 而房水的流出受到阻碍进而导致眼压上升。基于这一发病机制, 通过解除晶状体的发病因素能够缓解瞳孔阻滞, 进而加深前房的深度、增加前房角的宽度, 有助于改善病情, 促进小梁恢复, 防止对视力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现象也非常常见, 二者相互作用可能进一步加中病理损伤, 对视力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是改善病情的重要手段, 目前治疗伴随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手术方案有三种。 (1) 青光眼滤过手术, 病情稳定之后再应用白内障手术治疗, 但是分次治疗耗费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均较高, 且病程进展会进一步加重对视力的损伤, 等到行白内障手术的时候可能以及无法改善视力[2]。 (2) 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 该方案的治疗效果好、能够显著控制眼压、促进视力康复。但是该手术方案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低眼压、滤过泡消失等并发症, 不利于病情改善。 (3) 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 本组患者选择该术式治疗能够将患者自身较厚的晶状体摘除, 置入人工晶状体从而增加前房的深度, 从根本上解决瞳孔阻滞和房水循环不畅的问题, 降低眼压的同时提高患者的视力[3]。同时还能够改善前房角结构, 防止单纯手术后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手术中的超声波震荡还能够改变血-房水屏障, 有助于房水的顺利排出。本组42例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由手术前的 (0.27±0.08) 上升为 (0.70±0.09) ;同时, 眼压明显下降、前房深度加深、前房角显著改善 (P<0.05) 。

综上所述, 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好、安全性高,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朱靖, 赵伟, 邵珺, 等.单纯房角分离术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远期疗效比较.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3, 31 (10) :964-967.

[2]赵俊颖, 陆国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1, 33 (8) :603-605.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5例护理体会 篇7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心理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患25例。其中男性7例, 女性18例, 年龄50岁以上20例。30~40岁5例。以其中1例为分析资料:62岁女性患者, 因突发性右眼胀痛、视力显著减退。伴同侧头痛、恶心、呕吐4h急诊求治。根据患者主诉和病史, 本病例考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能性大。收诊入院后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 护理方法

青光眼主要表现是眼压增高, 伴有视功能和眼组织损害的眼病, 是致盲主要原因之一。闭角型青光眼发病前, 患者多有情绪波动、精神受创伤等诱因, 我科收治25例青光眼患者由于加强了心理护理, 使患者眼压稳定, 视功能逐渐恢复, 出院后复发者较少。

2.1 临床观察护理

2.1.1 临床前期

患者右眼曾有过青光眼急性发作, 左眼虽无发作史, 但具有浅房角和窄房角等解剖特点, 有发作的可能性, 故预防发作非常重要。 (1) 避免劳累过度、情绪激动、血管神经调节中枢功能失调, 使毛细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加而造成睫状体水肿、前移而堵塞房角, 还可引起房水形成过多, 后房压力增加。本组病例病人系更年期妇女和性情忧郁的老人, 因家中琐事发脾气或哭闹后感觉眼胀痛。 (2) 大多数老人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 故常用血管扩张药物。还有些病人患有眼底病, 但看病时未告诉医生有青光眼病史, 以致误用阿托品等散瞳剂, 造成瞳孔散大, 青光眼急性发作。 (3) 长时间在暗室里工作或连续数个晚上看电影、电视都可能诱使瞳孔扩大、前房变浅, 堵塞前房角, 引起眼压升高。 (4) 注意饮食卫生:忌烟、酒、浓茶, 吃易消化的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少吃刺激性食物。减少饮水量, 因一次饮水过多, 可造成血液稀释, 血浆渗透压降低, 使房水产生相对增多, 导致眼压升高。

2.1.2 发作期护理

患者有眼胀痛伴同侧头痛, 视物呈雾状, 恶心、呕吐、虹视, 严重者结膜充血、水肿, 角膜雾状混浊, 视力急剧下降, 发病凶险, 对视功能损坏极大。 (1) 立即频繁滴缩瞳剂。应用2%匹罗卡品, 每10~15分钟1次。 (2) 静脉滴注高渗脱水剂。选用20%甘露醇250m L静脉快速滴入 (20~30min滴完) 。 (3) 球后麻醉法。降压、阻断恶性循环。 (4) 口服醋氮酰胺, 减少房水分泌。如眼压仍不下降, 应采取急诊手术治疗, 以挽救视功能。

2.1.3 间歇期护理

为发作后的相对静止阶段, 由于瞳孔阻滞等病理改变并未解除, 以后还会复发。早期行虹膜周边切除术可获得根治。如因其它原因不宜手术, 可滴2%匹罗卡品液, 严密追踪观察。

2.1.4 慢性进展期护理多为急性发作阶段未能及时治疗造成房角永久性粘连, 眼压持续升高, 应行滤过手术[1]。

2.2 术前护理

(1)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稳定情绪, 注意休息, 保持心情舒畅, 耐心向病人宣传更年期生理、心理卫生知识, 指导病人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 合理安排生活工作, 保持乐观情绪和良好的心态。 (2) 精神放松, 消除顾虑。考虑到患者既担心手术疗效又考虑经济问题, 应加强卫生宣教, 使病人了解青光眼的发病过程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 (3) 细心做好患者家属思想工作, 让病人得到更多的安慰和支持。 (4) 要按时给病人滴缩瞳眼液、按时服药、按时复查眼压, 一定避免长时间低头, 以防头部充血。

2.3 术后护理

(1) 术后卧床休息, 稳定患者情绪。 (2) 眼部按摩, 给患者每日按摩2次~3次, 可促进滤过泡形成, 降低眼压。 (3) 未手术眼要坚持按时滴缩瞳眼液。 (4) 嘱术后定期复诊, 以免耽误病情, 失去治疗时机。

3 结果

患者入院后得到精心的护理。按时用药, 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治疗, 给患者信心和安慰, 术后恢复较快, 康复出院。

4 结语

通过对2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观察护理, 作者认为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尽量减少诱发因素以减少其发病率十分重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减少病患复发的比例[2]。

5 讨论

青光眼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二大致盲眼病, 约有670万患者因青光眼致盲。对5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进行定期筛查, 将使用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能早期诊断, 及时得到预防性治疗, 有助于预防其急性的大发作, 减少或避免眼组织损伤, 有效保护视功能, 减少盲目的发生。近年来, 医院加强护理工作, 对前来就诊的病人进行术前护理, 术后跟踪护理, 注重病患的心理护理, 有效控制术后青光眼的复发比例[3]。

参考文献

[1]张士元.全国盲及低视力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眼科杂志, 2005, 28 (5) :260~264.

[2]李群年, 杨文东.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治疗及心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疗杂志, 2007, 2 (7) :67.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护理分析 篇8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房角关闭,阻碍防水排除,造成眼压升高,视神经受损与视野缺损的一种眼科疾病,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头痛、视物不清、眼球胀痛。过度疲劳、用眼过度、情绪波动、暗室环境与社会心理因素均可能引起该病发生,老年人群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多发人群,而且通常是双眼发病,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我院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7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系统的临床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7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男性1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8.41±2.97)岁,平均病程(3.24±1.03)d;对照组38例,男性21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7.63±2.58)岁,平均病程(3.16±1.22)d。入院最低眼压20.28 mm Hg,最高眼压41.71 mm Hg,平均(35.91±10.14)mm Hg。两组患者病程、年龄与眼压等一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系统的临床护理,方法如下。

1.2.1 术前有专家指出,青光眼是一种身心疾病,情绪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因素。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情危重,起病急骤,患者通常担忧视力能否恢复与手术效果,烦躁易怒,因此,做好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需要进行全面沟通,掌握患者心理特征、具体病情与性格特点,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况针对性的给予心理干预,详细介绍青光眼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护理、预后、注意事项等,并介绍成功病例,鼓励患者消除悲观心理,树立积极乐观心态,主动配合手术;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向患者及时告知手术期间的注意事项、治疗方法、预后,帮助患者增强治疗信心;术前3 d,采用抗生素眼药水向结膜囊滴入,清洗结膜囊。术前1 d,停止匹罗卡品的使用,以免发生虹膜紧张。彻底冲洗泪道,眼部备皮,冲洗术眼,并且训练患者转动眼球与注视四周;术前给予心电图、眼压、肝肾功能、胸透与视野检查,叮嘱患者禁止饮用浓茶咖啡,禁止吸烟饮酒。

1.2.2 术中:

因手术采用的是局部麻醉,因此患者意识相对清楚,告知患者尽量放松,避免咳嗽或打喷嚏,不要随意更换体位与转动眼球,最大程度的配合临床中的各项操作。

1.2.3 术后:

叮嘱患者保证休息与饮食,保持卧床休息至少1~2 d,选择易消化的温和饮食,确保大便通畅;叮嘱患者尽量避免揉搓眼球或者挤压眼球,坚持每天换药;采用抗生素眼药水滴术眼,晚上临睡前,于结膜囊外涂药膏,以免因手术缝线使患者产生不适感,根据术后眼压状况,适当采用降眼压类药物治疗;眼睛滴入滴眼液后,及时按压泪囊,预防不良反应发生。按摩眼球,指导患者向下注视,控制按摩位置与力道,以免意外现象发生;眼压恢复正常后,叮嘱患者不要长时间阅读书刊或看电视,保证睡眠时间充足;光线暗的室内不宜读书看报与久居,饮食尽量选择高营养、温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禁烟酒,避免进食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每次饮水量低于500 m L,术前不宜饮水。大便应保持通畅,避免眼压升高,发生溃疡穿孔[1]。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与临床护理,两组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术后1年随访发现,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6.06%;对照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15.7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97%(32/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21%(32/38),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者在急性发病之前与正常人没有任何差别,很难为患者觉察。发病时,患者眼压急骤升高,引起患者剧烈眼痛、头痛,视力显著下降,并常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导致误诊误治。剧烈的眼痛还会导致患者血压升高;患者常常急于控制高血压,忽略了青光眼的存在,导致延误治疗。(1)临床前期:当一眼急性发作确诊后,另一眼即使没有任何发作症状也可诊断为临床前期;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家族史、浅前房、窄房角和虹膜膨隆等表现,在激发试验后眼压明显升高者也属临床前期。(2)前驱期(先兆期):患者有轻度一过性或反复出现眼胀眼、眼痛、视力减退、同侧鼻根或眼眶发酸、恶心、虹视,发作时间短,间隔时间长,休息后可缓解,多在傍晚或夜间、疲劳或情绪激动后发作。多次发作后,症状逐渐加重,持续时间逐渐延长最终发展为急性大发作。(3)急性发作期:表现为突然出现患眼剧烈的胀疼、严重视物不清、虹视、同侧偏头疼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同时还可出现畏光、流泪。(4)缓解期(间歇期):经过降眼压药物治疗或自然恢复,自觉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房角重新开放,眼压恢复正常,小梁网未受到严重的损害,病情暂时得到缓解即为缓解期。(5)慢性期:急性期症状没有完全缓解,慢性期早期,急性发作的临床表现仍然存在,只是程度减轻,到了慢性期的晚期,自觉症状消退。(6)绝对期:高眼压持续时间过久,视力完全消失,常没有自觉症状,少数可由于眼压过高或角膜变形而伴有剧烈疼痛。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若没有得到及时抢救或系统护理,容易导致失明,患者的治疗效果除了与临床治疗、患者全身条件、眼部情况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护理效果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给予系统的临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满意度高,安全有效,与王宝霞[2]报道基本一致。总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系统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复发,行之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Lv Y.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J].China medical guide,2013,11(2):313-314.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篇9

资料与方法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6例(78眼),男21例,女45例,年龄46~81岁,平均56.2±10.3岁。全部患眼中,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9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9例,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晶体混浊。术前视力<0.1者12眼,0.1~0.3者44眼,0.3~0.5者22眼。房角粘连程度1/3~全部。根据Emery及Little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晶状体核硬度Ⅰ~Ⅳ级。全部患者术前眼压19~39mmHg,平均眼压28.3±6.1mmHg。

术前准备:术前予以降眼压药物如2%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口服醋氮酰胺和(或)静滴20%甘露醇,尽量使眼压降至正常,术前3天予以患者滴抗生素眼药水,6次/日,眼压较高的患者予以术前1小时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以使眼压下降。复方托品酰胺术前30分钟散瞳。

手术方法:患者予以爱尔凯因表面麻醉,做上方角膜缘隧道切口,穿刺入前房,缓慢释放房水。前房内注入黏弹剂(进口透明质酸钠),连续环形撕囊直径约5~6mm。水分离。采用超声乳化仪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晶状体核和皮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虹膜恢复器钝性分离房角。吸出黏弹剂,经辅助切口注入林格氏液恢复前房,切口完全自闭或水闭,无渗漏发生。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氟美松注射液,对术眼进行包扎。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前后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视力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术后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7.9±1.2个月,在随访期间内,术后患者的眼压11~17mmHg,平均眼压14.8±4.1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大部分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随访中,视力<0.1 3眼,0.1~0.3 15眼,0.3~0.5 32眼,0.5~1.0 28眼。与术前比较视力明显提高(P<0.05)。术后有3例患者视力检查未提高,予以眼底检查发现视神经萎缩。中央前房深度术前1.59±0.29mm,术后增至2.39±0.31mm,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12眼术后轻度角膜水肿,2~8天全部恢复透明。8眼出现少许渗出,予以典必殊后全部吸收。

讨论

传统认为治疗比较性青光眼的方法为虹膜周边切除术及小梁成形术。虹膜周边切除能够形成前后房交通,使瞳孔阻滞得到解除。而已出现视功能损害的患者需予以滤过性手术。但滤过手术术后存在浅前房、滤过泡局限瘢痕、滤过泡渗漏、黄斑囊样水肿、眼压控制效果不佳、脉络膜渗漏等并发症。与之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前房稳定、虹膜刺激少;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较快;术中基本无痛,术后并发癥少等优点。

本研究中房角粘连程度1/3至全部,患者术中未予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患者眼压控制效果较好,以超声乳化仪行闭合式前房冲洗,压力冲击房角粘连区能够有效分离虹膜与角膜内皮,使房角重新开放。针对房角粘连严重的患者,采取术中仔细进行房角分离,治疗效果亦可满意。由于闭角型青光眼的小梁网功能正常,使术后房角变窄情况得到改善,瞳孔阻滞解除后眼压下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时眼压突然升高加,同时因为交感神经兴奋,瞳孔出现散大、强直。而瞳孔直径常大于人工晶状体直径,当术后无法恢复时,会出现术后炫光或人工晶体脱位。本文中8眼瞳孔直径6~7mm。行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不会因为缺少虹膜阻挡出现脱位。另外术后前囊膜迅速混浊,于人工晶状体赤道部至前囊缘部产生遮挡,未出现术后炫光。所以针对术前瞳孔散大的患者,仍能进行人工晶体植入。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行隧道切口。因隧道切口有自闭作用,有效防止虹膜脱出和切口嵌顿,使白内障术后周边虹膜前黏连减少,同时使功能性小梁网的正常滤过功能得到保护,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大大降低。

综上所述,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具有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越性,并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眼压和提高患者的视力。

参考文献

1 吴勇,陈银,黄振平,等.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眼科新进展,2005,25(4):353-354.

2 李谊,李上,吴菊英,等.透明角膜反眉形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7,7(2):522-523.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术前护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7例, 其中男性17例, 女性30例;右眼12例, 左眼15例, 双眼20例。年龄最大82岁, 最小22岁, 平均年龄53.5岁。住院期间均作了抗青光眼手术。

2 护理要点

2.1心理护理

青光眼患者常与情绪有关, 过度兴奋、忧郁、劳累均可诱发青光眼的急性发作[2]。

2.1.2嘱患者生活宜有规律, 心情舒畅, 保持情绪稳定, 注意劳逸结合。

少看电影, 不要在暗室久留, 以免瞳孔散大, 眼压升高。衣领不要过紧, 睡眠时枕头宜垫高, 避免长时间低头, 以防因头部冲血后上巩膜静脉压增高而导致眼压升高。

2.1.2大多数患者入院后对手术常抱有恐惧心理, 担心术后会不会致盲、术中有否危险等。

要尽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针对患者年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方式与患者交谈, 语言亲切和蔼,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 介绍手术方法和成功的病例, 尽快让患者了解手术的有关情况及应注意的问题, 解除其思想顾虑, 关心、安慰、体贴患者, 耐心解释, 以增加患者信心和安全感,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检查和治疗。本组7例患者, 入院后给予加压20%甘露醇250mL、1%毛果云香碱、噻吗心安眼液滴眼、甘油盐水口服等降眼压处理, 眼压难以控制在可手术水平, 患者流露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焦虑、恐惧心理, 对生活缺乏信心。针对患者复杂的心理活动, 做到深入了解、同情、关心患者, 多给患者安慰和鼓励, 态度诚恳, 语言亲切和蔼。对患者的各种疑难问题, 有耐心细致作好解释工作, 说明术前患者配合的重要性, 多介绍一些手术成功的患者与之交谈,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依赖感, 对手术充满信心。经过上述心理护理, 7例患者能够保持情绪稳定, 以最佳心里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2术前缩瞳剂应用

缩瞳剂能缩小瞳孔, 使前房角间隙变大, 虹膜变薄, 房水易于外流。本组应用1%毛果芸香碱眼液滴眼, 降低眼压, 每15min观察眼压及病情变化。当连续多次滴用缩瞳剂后, 偶尔出现眩晕、气喘、脉快、流涎、多汗等应考虑可能是毛果芸香碱中毒症状。此时应注意保暖, 及时擦汗更衣, 防止受凉, 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为了避免上述症状的发生, 故滴眼液后压迫泪囊区2~3min以减少毛果芸香碱在鼻黏膜的吸收, 本组无不良反应发生。

2.3术前准备

术前1d做好全身清洁, 泪道冲洗、冲洗结膜囊, 训练患者眼球向各方面运动, 尤其向下方固视, 使患者能配合手术, 消毒皮肤后, 用眼包包封术眼。

2.4日常生活指导

青光眼患者勿暴饮暴食, 饮食宜清淡, 宜消化、多吃蔬菜, 忌吸烟、饮酒、勿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一次饮水量不宜超过300mL, 因为饮水太多, 血液被稀释, 血液渗透压降低, 使眼内房水增多, 使眼压升高[2]。指导患者适当活动, 本组7例患者入院前患老年性便秘, 每周解大便一次, 便后有大汗, 全身乏力等不适感。眼压难以控制在手术水平, 出现烦躁不安, 经护士指导患者每天多吃蔬菜, 到户外适当活动, 培养早上排便良好习惯, 每日腹部按摩2次, 必要时使用缓泻剂。采用以上有效措施1周后, 患者无便秘现象, 顺利完成手术。

3 小结

本文对47例病例的术前护理, 深深体会到, 不良的精神状态及便秘, 严重干扰青光眼的手术治疗。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日常生活指导十分重要, 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护理

参考文献

[1]孙芳娥, 张希兰, 卞晓云, 等.晚期青光眼视网膜超微结构的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 1996, 32 (1) :35-37.

上一篇:动脉血栓形成下一篇:可拓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