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高公共艺术教育

2024-06-11

普高公共艺术教育(精选三篇)

普高公共艺术教育 篇1

在普高的公共体育改革过程当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对公共体育认识不到位,课程设置不合理,改革思想不明确,评价方案不科学等等。

1 . 1将公共体育错误的理解为一门学科

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改革过程当中,经常有人将公共体育称作一门学科,其实这种称呼是错误的,从学科的含义及解释,我们就能清楚地明白,公共体育只是属于一个多学科研究的领域。

一般来讲,学科需要包含最基础的三层内容:教学科目、学问分支、学术组织。根据国家对学科的标准定义来看,学科还需要满足以下5个条件:理论体系、科学家群体、研究或教学机构、学术团队、出版物或专著等。从这些学科的定义或者范围来看,公共体育并不属于学科。然而很多人都将公共体育视作一门学科,这种错误的认知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共体育在普通高校当中的地位和价值,也推动了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因为人们开始重视,大量的关于公共体育改革的文献和论文问世,但因学科归属问题,导致这些有价值的资料难以进行归属,这就容易挫伤普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应该尽快为公共体育进行归属。

1 . 2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不科学

普高公共体育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着很多弊端,课程结构层次简单,课程内容缺乏整合创新,公共体育课程缺乏人文性科学性等。

1.2.1公共体育课程结构简单,缺乏深度

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属于自主选项,根据学生的意愿来进行分门别类地选择,这就容易造成很多学生在选择体育课程的时候,往往会选择自己擅长的,忽略自己不擅长的,这就造成了学生在某一个方面特别强,但在其他方面就很弱,难以实现综合发展。尤其是很多体育课程在初小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到了大学,仍然再继续接触,公共体育课程结构过于简单,课程缺乏深度。

1.2.2公共体育课程内容创新不多

课程内容的改革与更新一直是近20年来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着眼点,虽然普高的体育课程内容已经在不断地尝试与实践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但整体上,还是缺乏足够的创新,课程的内容与初小体育课程重复过多,且简单排列,针对性不够强。在体育课程的安排与搭配上,缺乏创新缺乏科学论证。另外,普高公共体育课程的内容太多硬,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方面脱钩太多。

1.2.3公共体育课程缺乏人文性科学性

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设置,缺乏人文性和科学性。尤其是课程的设置,应该为学生提高开放式、自主式学习氛围,应该充分体现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充分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然而目前来看,公共体育的内容仍然停留在重复机械传统上,改革的过程也一直也重复进行。

1 . 3公共体育改革的思路不明确

我国的教育理念一直在改革当中,在明确教师的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公共体育教学也不例外,然后在实践过程当中,这种“以人为本”的改革思路出现了偏差,在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矫枉过正,过多得给予学生自主权,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体育课程变成了自由活动的场所,整个课程气氛几乎是松散的,这种教学环境虽然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但对教学效果却没有明显的提升,对学生的体质的提高也没有效果。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并非一味追求学生的自主性,还是应该平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好地促动课堂效果的提升。

另一方面在公共体育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目标盲目扩大的问题。在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过程当中,部分学校将体育课与健康课合二为一,全校学生的健康问题交给体育老师来负责,这种盲目的搭配,不仅不利于体育课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对健康课程的实施,也是非常不利的。体育教师毕竟是体育竞技、体育锻炼专业的人才,对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懂得不多,很难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

1 . 4教学内容的核心素材被忽视

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因为教学目标的盲目性和扩大化,导致公共体育的教育内容过于宽泛,在重视教育性、娱乐性、健康性的教学目标下,磨练学生意志、激烈性质的教学内容被忽视,然而这才是公共体育课程的核心素材。在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有那些比较激烈、比较困难的体育内容,才能对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意志,才能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对未来大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在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中,忽略核心素材,这也是我国学生体质差、进入大学后连800 m短跑都无法坚持下来的原因之一。

2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改革的对策

2 . 1将公共体育尽快归属分类

公共体育不是一门学科,尽快将公共体育进行归属分类,有助于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下,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对公共体育进行分类,还能提升体育方面的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不断地深化研究所属领域。当然对公共体育分类,并不是普通高校的职责,因此国家教育部门,应该尽快根据教学实践、教学体系等,将公共体育明确划分。

2 . 2加强课程的合理配置

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改革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将体育课与健康课分开进行,各司其职,分别由相关专业的教师来担纲。只有这样合理配置课程内容,才能将体育课与健康课的内容细化处理,教学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呈现。体育课程应该突出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心理、顽强意志、勇敢无畏等身体和心理的积极性,而健康课程应该突出卫生保健、疾病预防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习惯。只有将课程进行合理配置,才能实现这两方面课程的相互促进,最终提升两者的教学效果。

2 . 3加强课程的深化创新

在普高公共体育改革过程中,应该加强课程的深化,并不断结合实际,参考国外先进经验,进行创新。在课程的深化方面,因为很多传统的体育项目,在初小的时候,学生就接触过,如果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仍然以这些项目为基础,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置一些团体配合的项目,比如排球、足球等大球项目,当然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将这些项目进行娱乐化地处理,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传统项目的教学上,也应该进行深化,从单纯的技巧教学,演变成背景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传统项目的魅力,同时也应该紧紧抓住这些传统项目的新变化,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教学课程的改革过程中,还需要借鉴一些国内外先进的经验,进行创新改革,创新教学课程的设置与搭配,创新课程内容。

2 . 4明确教学思路制定可行性目标

在公共体育改革过程中,还应该明确教学思路,明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学生的自主性地位增强,然而这并非要求教师完全将课程交给学生,而是教师的指导性与学生的自主性有机结合,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课堂内容的创新,教师应该与学生交朋友,鼓励他们积极从事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

另外,在公共体育改革中,还应该制定可行性的目标,将目标进行细化,根据学校的实际和体育课程的安排,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

2 . 5重视公共体育的核心素材

公共体育的核心素材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顽强拼搏的意志力,才能有助于他们尽快地适应社会,提高自身能力,因此在公共体育的改革过程中,要重视核心素材。

3结语

普高公共体育的改革问题百出,只有将这些问题分析出来,然后针锋相对地进行研究对策,才能最终实现公共体育的有效改革。

摘要:在普高公共体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既有对公共体育认识不清,归属不到位,也有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当然还有公共体育改革思路不明,改革方向错误等诸多问题。该文将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定的对策。

宁夏普高艺术类专业招生分数线划定 篇2

一、美术类专业课总分满分为300分,美术类专业课合格线为165分。

二、音乐类专业课总分满分为100分,音乐类专业课合格线为41分。

三、舞蹈类专业课总分满分为100分,舞蹈类专业课合格线为50分。

艺术类专业课本(专)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将根据艺术类院校招生计划划定,与高考分数线一并向社会公布。

普高教育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一、 现行评价存在的问题

现行评价在实施中过于重视结果,忽视历史起点,易使人们把更多精力投向优势学校,使两类学校间的差距拉大,使我国高中教育质量难以整体提高,教育资源浪费严重。

1.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于重视结果,对学校起点和努力重视不够

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重点中学的建设,是在当时的社会转型时期发展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目的是在当时我国教育资源总体极度短缺的情况下,集中财力、物力,优秀师资和生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大批量高水平的中学生,为大学提供优质生源,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解决我国人才紧缺的问题。因而可以说两类学校间的差别主要是政府的政策倾斜所致,这种倾斜使生源在不同学校间形成分层,学校间的生源质量存在很大差别,最终引起学校管理难度不同,高考成绩不同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些都不能归结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因而只以最终结果,尤其是高考成绩为标准的评价结果难以令人信服。

在当前公民对教育需求增加的情况下,高中仍存在重点与非重点、示范与非示范之分的条件下,这样的评价进一步拉大了两类学校间的差距,打击了非重点、非示范高中管理人员,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骨干教师严重流失,学生向纵深层次发展受较大影响。同时,示范性(重点)高中因大量学生涌入,教育资源告急,师资力量跟不上,学校不得不大量补充教师,优秀教师不断从非示范性(非重点)学校流入示范性(重点)学校,一些不合格教师钻空子找关系借机进入示范性(重点)高中,真正优质的教育资源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目前,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已成为政府的主要责任之一,政府只有通过科学合理评价引导社会评价,才易于促进学校间的均衡发展,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提供更多更好的高中入学机会。

2.把学生学业成绩等同于学校教育质量

学生学业成绩与学生个体素质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学业成绩优劣不仅取决于学校教育,还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学生所处社会环境。有大量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业成绩只是学生智力水平的表现之一,智力也只是人素质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事实也证明,在学校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不一定就会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不一定就是对社会最有价值的人,十几年前的留美博士卢刚拭师杀友事件,大学生不顾家庭承受能力一味追求享受和追求个人需要的满足逼父母拿钱现象的层出不穷,邪教组织几乎都有高学历者的参与……因而学业成绩不能代替教育质量。

另有研究表明,在高考成绩和中考成绩增加值方面,在示范性高中就学学生成绩增加值并不显著高于非示范性高中,两类学校中中考成绩低于该校入学分数线的学生的成绩增加值均低于达到学校入学分数线的学生,即虽然这些学生在示范高中就学,但并未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示范性(重点)高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对高中生的成绩提高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3.评价的评定等级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督促功能被忽视

它忽视了不同学校的起点、特色、周边环境的不同,难以体现评价结果的导向激励功能,客观上引导家长的批评指向学校,助长了择校风,对社会上的片面评价推波助澜,使学校与家长关系紧张,学校所处社会环境恶化,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公平的实现受阻。虽然各地政府对普通高中实行“三限”政策(即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但实际上仍是“用钱买分数”。在这一政策的刺激下,示范性(重点)学校在获得公共资源重点倾斜的同时,又通过教育市场获取大量的民间资源,靠收取择校费加大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而非示范性学校则只能获得十分有限的公共资源,产生“马太效应”。示范性高中和非示范性高中因资源配置失衡所导致的经费、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使得这两类学校在办学理念、追求目标、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心理期望等方面迥然不同,在它们之间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沟通,阻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鉴于上述情况,要使我们的评价真正起到促进整体教育质量提高的作用,就必须在平衡政府对两类高中的投入前提下,重视评价的一致性与差别性相结合原则,即在对学校的现有教育设施、师资、生源状况(包括学生考试成绩、特长、性格特征、家庭教育状况、家长学历与职业)的正确综合评估基础上,在不违背国家的教育政策、教育评价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差别性评价标准对学校进行评价,即本着促进学校共同发展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将学校的各项工作内容分配权重,评定等级,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学校制定相应评价标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发挥评价的应有作用。

二、 实施差别性评价促进普通高中均衡发展

为了达到教育评价促进学校均衡健康发展和整体教育水平提高的效果,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促进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完善现有的评价标准,既要发挥评价评的功能,也要发挥评价的督导服务的功能。

1.分类评价学校

确定分类评价的依据,采取评价有效期制度,全程跟踪评价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学校设施、师资、生源情况不同,导致学校的发展起点不同,唯高考成绩论成败忽视了薄弱学校师生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忽视了学业不良学生的优点,不利于对薄弱学校师生的激励。

正确运用差别性评价原则,使薄弱学校看到发展的契机,激励学校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采用分类评价方法利于学校自我定位,社会跟踪监督学校教育质量,确定合理发展目标,也有利于政府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家长社会正确评价学校,降低评估成本。

2.政府做好导向工作,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多样化

政府需要高屋建瓴,从全局出发制定评价标准,不能一味迎合社会一段时间内的需求,这样才能将评价引导到健康的道路上。借鉴国外设立非政府专业评估机构的做法,吸引多主体积极主动为学校均衡发展出谋献策。

学校对自己的优劣有比较清楚的把握,能比较深入地分析本校特点,评估机构则与学校没有直接利害关系,能比较客观地评价,而且评价机构专业性强,评价结果比较有说服力,更能督促学校尽力发扬优点和避免不足。所以,可以学校自评、评估机构(与学校无直接利害关系、以便公正客观评价)评价相结合,社会评价作为参考。把学校自评的准确程度和学校自定目标的可行性及实现程度也列入评价项目中。

参考文献

[1] 安雪慧.示范性高中与农村高中学校教育的发展.中国教育学刊,2006(11).

[2] 杨晓江.普通高中评价标准初探及分等评价设计.现代教育科学,2002(10).

上一篇:办公建筑的照明节能下一篇:中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