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青少年教育

2024-07-03

法国的青少年教育(精选十篇)

法国的青少年教育 篇1

关键词:法国,音乐教育,自由平等,博爱

法国大革命随着巴士底狱的攻克让整个欧洲的民主浪潮不断高涨。可以说“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1]此次大革命所展现出来的思想根源即:自由(liberté)、平等(egalité)、博爱(Fraternité)。

一、法国音乐教育的平等精神

法国大革命和英美的革命都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创制试验,但法国人的革命和盎格鲁-萨克森人的革命在取向上有明显的差异:后者侧重于追求自由,前者则侧重于追求平等。[2]平等是多个主体之间和谐共存的关系。英国思想家洛克认为人们在自然权利中,平等是最重要的,所有人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人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活动一切权利和管辖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理应排斥特权,排斥以强凌弱,秉持平等的理念。法国的音乐教育体制与音乐教育活动强烈体现出这种平等精神。

法国现有音乐教育机构的设置情况如下:全法有两所高级音乐学院,34所公立地区音乐学院(CNR),105所公立音乐学校(ENM),225所市级音乐学校(EMMA)。两所高级音乐学院,一是巴黎音乐学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erieurde Musique,即CNSMP),一是里昂音乐学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supeirieurde Musique,即CNSMD),它们是法国最高级的音乐学府,其中巴黎音乐学院是全球最著名的四大音乐学院之一。CNR通常有1000-2000个学生。EMMA和ENM不仅级别低于CNR,规模也小于CNR,如ENM通常只有500-1000个学生,而EMMA也只有100-200个学生。EMMA和ENM的主要任务是向CNR输送人才,而CNR的学生只有通过极其严格的考试才能进入巴黎音乐学院(CNSMP)和里昂音乐学院(CNSMD)。

为了能够在师资配置上体现平等原则。法国音乐学院的专业老师自主的流动性非常大。一个老师可以在不同的学校担任教学工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资源共享,而对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也是享有平等接受教育权利的体现。在梅兹国立音乐学院我的中提琴老师,就同时在斯特拉斯堡国立音乐学院担任教学工作。这与中国的情况不同,教师被允许跨学校任教。由此可见这种制度不仅说明了法国人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平等精神,而且更加体现出法国人对艺术的追求。

二、法国音乐教育的自由精神

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人的个性、思维、言行、世界观、生活方式等,都应该是自由的。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认为放弃自由就是放弃做人的资格。孟德斯鸠则把自由看作是一个人的“无价之宝”,认为自由权利是“不能出卖的”。

首先,入学年龄上体现的自由精神。在公立CNR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第二两个阶段分别为4年,第三阶段为3年。第三阶段毕业就相当于国内的研究生毕业。不过,这些阶段没有年龄限制(巴黎音乐学院和里昂音乐学院除外),也不必从第一阶段开始依次往上读,只要在每年5、6月份的考试中通过等级考试,就能直接进入相应的等级去学习和深造。法国国立音乐学院(CNR)只开设音乐课,没有文化课,音乐学院仅仅是学习音乐的地方,只要是热爱音乐的学生,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不管你多大年纪,都可以根据你的专业水平考入相应等级的学校。很多在综合大学读书的学生或者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同时还可以在国立音乐学院(CNR)学习音乐。在这种学制下,法国音乐学校经常出现10岁、18岁和40岁的人同在一班上课的情况,也没有人会议论年纪大的人还来学低等级的音乐课。直至今天,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在法国上视唱练耳课时发现自己和十几岁的小孩、四十几岁的中年人同桌学习并讨论问题的情景。我作为来自中国的学生,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让我形成了严重的“老幼尊卑”观念,所以看到这种情景就无法掩饰自己的惊讶和羞涩,而周围的同学,无论中年人还是小孩子,都在一丝不苟地学习,整个场面显得自然和谐。随着在法国学习时间的增长,我也逐渐对此习以为常。当然,入学年龄方面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学习要求的降低。法国国立音乐学院每个阶段的考试都是非常严格的。先要参加每年的阶段考试,顺利通过后方可参加晋级考试,而晋级考试中只有拿金牌以上的考生才能晋级。如果阶段考试没有通过,经补考又不及格的,只有一次重读这一阶段的机会。如果之后考试仍没通过的,必须更换专业,并要重读这一阶段。在这种严格的教育体系下学习,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会脱颖而出,像维尼亚夫斯基、圣桑、拉罗等一代代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音乐家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其次,专业选择方面体现的自由精神。在法国音乐学院就读的学生,可以同时或先后选择三个专业。比如学小提琴专业的学生,可选择声乐专业为第二专业,再选钢琴为第三专业。也就是说,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第一专业外,选择第二、第三专业完全是由学生本人的兴趣与爱好来决定的,而不是“规定”与“必须”。而且选修第二或第三专业课,学生不需多付学费,只是在使用乐器时交纳一定的乐器使用租金。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自由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再次,教师的选择及聘用方面体现的自由精神。法国音乐学院对老师教学工作的要求非常严格。管理者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来监督老师的教学工作:一是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度,二是每学期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如果这位老师的学生都不愿意跟其学习,或学生对他的教学方法争议较大,或每学期学生的考试通过率没有达到一定要求,合同期满后校方就不会续聘他/她。所以在法国,学生不需要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老师教得好可以一直跟着他学下去,如果觉得教得不好可以更换老师,如果更换老师后还是觉得不好,则可以换一所学校。这是音乐学院赋予每个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法国现代音乐教育的体制与方式充分体现了自由理念,不论长幼,不管出身,只以能力衡量等级。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这种自由的思想与体制充分的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掘他们的最大潜能,让他们摆脱思想上的限制在音乐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三、博爱精神与法国音乐教育

1793年4月24日,罗伯斯比尔在国民工会上的报告主张将“博爱”加进人权宣言:“……委员会还完全忘记了博爱的义务,这种义务把所有人,所有国家,把他们的权利和相互援助联系在一起……”3博爱,是人类善良秉性的升华,是伦理道德的根基,也是真诚慷慨的奉献。它不仅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实践;它不仅仅是爱,更是海纳百川式的包容和接纳。自由和平等是法国人通过革命要争取的“权利”和“天赋”的人权,而博爱则是革命所赋予的一种“义务”或“使命”。并且激励着法国人和全世界人民以兄弟友爱般的情谊联合起来,团结互助。这种思想同样在法国音乐教育的体制与活动中得以延续。

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经常会有各种音乐会,如每年都有老师举行的学生个人专场专业汇报,每个老师的学生不管是低阶段的,还是高阶段的,都有演出的机会,每个人都享有自己的舞台。在这里,高水平的音乐作品与表演固然会得到观众的欣赏,而水平较低的学生的表演同样会得到支持和鼓励。法国音乐教育在这里充分展示了她的博爱精神——无论年龄长幼,无论水平高低,都得到支持鼓励。

法国音乐教育的博爱精神,还体现在对任何一种表现方式都采取接纳的态度上。法国音乐教育活动中,无论何种乐器,无论是否科班出身,从不厚此薄彼,唯以音乐的表达与传播为目的。这里没有民族音乐与古典音乐的互相排斥,没有正规乐团对乡村音乐的打压,也没有论资排辈,不分三六九等。不管主流与非主流,音乐都是神圣的、美好的,音乐教育都是使其发扬光大,广泛流传。

法国音乐界对外国留学生也展现出法国音乐教育的博爱精神。据统计,目前在法国的留学生有26.5万人,占全法注册大学生的14.7%。法国对留学生与本国学生一样实行免费教育,在生活方面也同样给予一定的补贴,而且还允许留学生勤工俭学。对比英美等国的留学生政策,法国的留学生待遇是令人羡慕的。在法国,学习音乐的人都能体会到,音乐是无国界的、无种族的。对此,我作为一名来自中国的留法学生,是深有体会的。国家的政策、学校的制度、老师的孜孜教诲、同学的友善帮助,无不让我感受到备受关爱。比如在法国读音乐学院的留学生不需要读一年的语言预科,可以直接进入音乐学院读书,因为他们认为学音乐的学生主要是在专业上的追求,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单纯的语言学习当中。这个政策对于我们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我刚到法国时,法语水平虽然比起在综合大学读书的留学生来说不算好,但是足够上专业课和视唱练耳、合奏课之用,便无需再花时间专门学习法语,所以在专业上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倾其全力学好专业。对外国留学生而言,没有那么多的限制,本国人享有的所有待遇外国留学生一样都有。这就充分展现了法国整个国家的博爱精神。

法国的音乐教育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基础之上。整个法国社会的音乐教育以之为准绳践行着自己的使命。同样这种相对科学的教育资源配置思路对于现阶段我国音乐教育有着很好的借鉴。音乐是无国界的,对于音乐的追求也是无国界的,然而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历史渊源的不同所形成的音乐教育机制就会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表现为显性的现象,更多的是客观社会之上的价值判断。某种特定的现实会产生特定的价值观念的,相反这种特定的价值观念会对现实社会产生反作用。法国的历史与现实选择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指导思想。在这个思想下形成了具体的音乐教育机制。相比在我国在很多机制并不完善,特别是音乐教育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音乐教育还有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参考本国实际。另一方面学习与借鉴好的文明成果也是很有裨益的。面对自由、平等、博爱的音乐教育环境,中国是否可以建立一种“大同”思想为基础的借鉴他国优秀成果的新的音乐教育机制呢?希望本文可以抛砖引玉,为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提供某些参考,并引发关心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深入思考良策。

参考文献

[1]菊芳.浅谈法国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及其当今教育体系的特点.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01.

法国青少年图书多样化出版 篇2

1.文献类图书畅销

青少年在成长时期需要学习各种大量的知识,文献类图书受到青睐。2012年法国青少年文献类图书编辑工作紧张繁忙,不知道失业的滋味。南方行动出版社(Actes Sud)为丛书(《小步伐》(A petit pas)中增添了两种图书名为《可持续发展》(Led-6veloppement durable)和((发明与动物世界》(Les inventions et les soci4t6sanimales)。玛蒂尼埃出版社青少年部(Martiniere Jeunesse)出版了两位作家伊丽莎白·德朗比伊(Elisaberth deLambilly)和瑞米·塞拉德(R6mySaillard)联手为丛书《小珍奇物百科全书》(Encyclo des petits curieux)撰写的两本书((在通往史前的路上》(En routevers la pr4histoire)和((在可循环国家旅游》(Voyage au pays du recyclage)。

2.文学需要幽默诙谐

青年人成长的过程有许多故事可写。如何把年轻人喜欢的文学图书编写得更加生动,可读性更强,法国作家认为文学图书创造需要幽默诙谐。法国作家安娜·佩桑(Anile Percin)撰写的《怎样成为摇滚明星》(Comment devenir une rock star)尝试在写作时加入许多幽默诙谐的描写,使该书在讲述摇滚明星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引起热爱摇滚乐年青人的兴趣,促进了图书的销售量。迪迪埃出版社(Didier jeuilesse)出版了由作家巴斯卡尔·吕塔(Pascal Ruter)撰写的《心似盲文》(Le coeur en braiUe),书中讲述了一个大提琴手在逐渐失明时励志的故事,该书使许多年轻眼疾患者感动不已。

3.图书与电影合作

搞好青少年纸介图书的同时,法国出版社采取新的措施与电影制作公司联合起来,把青少年喜欢的一些故事搬上银幕。两种媒体的强强联合促进图书销售和票方收入双丰收。由作家米歇尔·奥塞罗(MichelOcelot)撰写的《里科奇遇》(Aventuresde Kirkou)拍成电影后引起小读者的兴趣。围绕着基里科,电影制作公司拍摄了一系列影片,使2012年末许多小观众走进电影院。加利玛尔出版社青少年部(Gallimard Jeunesse)把已经出版的纸介质图书《丢失的东西》(La chose perdue)与电影制作公司合作拍成了电影。2012年圣诞节这部电影作为献给年青人的礼物公开上演,受到年轻观众的好评。

如同往年,目前法国青少年图书出版继续呈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满足年轻读者的需求,多样化出版成为法国各出版社的共识,新的编辑理念层出不穷:少儿画册与教学结合;纸介书与影视结合;电子书与网络结合等。读者期待有更多更好的青少年读物。

法国的青少年教育 篇3

一、法国大学的学生方向指导制度

(一) 法国学生“方向指导”理念的产生及发展

在法国, 学生发展指导被称为“方向指导”, 主要包括学业、就业、生活、心理辅导等方面。“方向指导”的提出与法国工业革命进程和职业发展有关, 其发展得到民间和政府以及学术界三方面力量的推动。自1850年工业革命之后, 法国心理学领域出现了对学生进行方向指导的研究和应用。1912年巴黎出现了一些为青年选择职业提供资料和建议的民间机构, 1922年法国政府开始介入此项工作, 规定由国家职业教育总司统管全国的学生方向指导工作。1928年, 一个由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等组建的“全国职业方向指导研究所”在巴黎成立, 从理论上对学生方向指导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培养专业的方向指导人员。在此基础上, 1938年法国颁布了《职业方向指导和职业义务教育法》, 代表着学生方向指导制度的正式确立。之后, 法国政府成立了专门指导机构, 不断加强对学生方向指导工作的支持与资助力度, 学生方向指导的对象和内容逐渐扩大, 参与学生方向指导的人员逐渐专业化。

(二) 法国大学学生方向指导的制度与法律基础

大学作为与就业直接对接的高等教育机构, 法国政府从制度和政策层面规定了大学在学生方向指导方面的责任。1968年法国《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第一编第一条明确提出, “大学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定向和选择理想职业的条件”[1]152, 第四编第二十一条提出, “在认为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时, 大学可通过其所属教学与科研单位为新注册的学生组织方向指导短训班……‘大学之间可签署合同, 共同组织方向指导短训班, 并接受那些按短训班建议在其注册大学无法进行学习的学生’……大学可通过各种适当手段, 不断地为学生进行方向指导, 尤其是在每个阶段结束时要这样做”[1]162。第二十二条提出, “国民教育部长和各大学都要采取措施与全国、地区和当地有资格的机构联系, 就其专业的就业和职业出路的可能性, 向学生提供情报和建议。大学与这些机构都要采取措施, 在尊重各自根本任务的同时, 使职业出路与大学提供的教学相互适应”[1]162。政府不仅规定了大学对学生的责任, 明确了政府对大学这一职能进行监督的合法性, 并且肯定了学生在能力和兴趣方面的自主权。

1984年《高等教育法》第一编第五条提出, 公立高等教育同时具有科学性、文化性和职业性, 承担“接受学生, 指导他们选择学业和职业方向……对学生的方向指导, 包括向他们提供关于学习安排、出路和转换专业的信息”[2]414。该法案第二编关于“国民教育部管辖的高等教育的实施原则”部分, 规定高等教育分阶段组织实施, 每个阶段都根据特定的目标安排学业方向指导, 培养学生的个性、责任感和独立或集体工作的能力。其中, 大学第一阶段①应尊重学生个人选择自由, 指导他们准备进入所选专业第二阶段继续学习, 或者在得到文凭后就业。该法案设立了高等教育前景与方向部际委员会, 由教育部长领导, 负责提供国家各部门关于科研发展、就业趋势和职业资格变化的所有信息。

以上这些法案都强调学生方向指导, 为大学对学生进行方向指导确立了制度依据和法律基础, 但仍缺乏具体实施细节, 且局限于对本阶段学生的指导, 未普及高中阶段, 缺乏系统性规划。而对于学生方向指导必须进行系统性规划的考虑, 究其原因有两点:

第一, 来自法国大学系统内部的原因。从法国大学系统内部看, 与中等教育保持着明显的连续性是法国大学系统的一大特点。这与法国的教师制度有关, 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互通性。法国中学和大学教师入职必须经过各种严格的教师会考才能被录用, 教师被视为国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 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因此, 优秀的中学教师通过教师会考可成为大学教师, 如巴黎大学和法兰西学院的贝格松 (Bergson) 、阿隆 (Aron) 和梅洛-蓬蒂 (Merleau Ponty) 等教授都曾在中学执教多年。这个制度一方面确保了中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另一方面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这种相对一致性预设了改革的联动性, 即一个层次的教育改革必定触动另一层次的教育改革, 大学第一阶段的改革必须观照高中阶段的相应改革。尤其是二战后, 法国中学生人数剧增, 来自社会弱势群体的学生所占比例迅速增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为充分发挥法国人口数量多的优势, 法国政府提出使完成高中学业者占每一代学生总数的80%的目标, 法国中学毕业会考证书既标志着中学学业的成功, 也是进入大学的通行证, 这就意味着将有大量的学生涌入大学。中世纪以来, 法国重文轻理、重学轻术的传统一直影响至今,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不顺利。而在所有学院中, 文学院等人文学科的学生人数增加最多,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出于兴趣而选择, 只是因为他们要么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学院, 要么认为人文学科容易毕业, 所以大量高中毕业生涌入大学, 却因未认真学习而不得不中途辍学, 或者延长学习期限, 从而造成极大的教育浪费。

第二, 法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据统计, 在法国每年进入大学学习的28万名学生中, 只有48%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第二学年学习, 52%的学生学业失败, 其中30%的学生重修, 16%的学生重新定向并转学另外一个专业, 而6%的学生则完全放弃[3]。如何避免大学第一阶段学业失败, 不仅关系到法国青年的个人发展, 还危及社会安定与经济繁荣, 也影响到法国硕士、博士教育的整体质量与声誉。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 自1998年法国加入博洛尼亚进程、创建欧洲高等教育与研究区以来, 2002年开始的LMD (学士-硕士-博士) 三级学位制度改革, 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学生国际学分互认、国际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法国LMD学位制度改革后, 欧洲学分制的实施, 职业学士和普通学士、职业硕士和普通硕士并存的现象使得教育的“分流”作用更加凸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职业划分越来越细, 以及青年就业难、失业率高的问题, 面对学校和专业的多样性, 专业的选择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更大。如何将这些人群进行科学分流, 如何让适合的学生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专业, 成为法国大学第一阶段降低失败率的重要挑战。因此, 法国大学第一阶段成为法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点。对学生进行方向指导成为法国大学首要的任务。

2008年, 在拿破仑关于设立综合大学和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政令颁布200周年之际, 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与国民教育部部长经过与各级教育行政领导的商议, 围绕“促进所有大学生学业成功”这一核心, 试图在高中与大学学士教育两个阶段, 通过调整法国高等教育招生方式, 加强学生个性化学业与职业指导, 解决学生学业失败率高和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两大难题, 给大学校长和教师更多的教学与科研的自主权, 从而提高高等教育效率, 促进所有学生学业成功, 这就是所谓的“学士助成” (La Réussite en Licence) 计划。这一计划为法国大学对学生进行方向指导提供了有效路径, 对这一计划的内容、实施细则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法国大学进行学生方向指导的有效路径

人才培养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包括多方面内容。据法国官方统计, 最具代表性的81所高校共采取了202项行动来贯彻落实这一计划, 具体方式有接收新生 (32所)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71所) 、援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或帮助他们重新定向 (63所) 、职业化 (30所) 、教学评估 (6所) 等。其中前四项内容都与学生方向指导有关。大学对学生定向指导从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三个阶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选择能力, 同时观照教育目标、教育常规、社会传统和学生心态等多个方面。

(一) 提升学士学位质量, 追求教育质量平等

学士学位作为整个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的基础, 是国际学位的重要参考。如同法国高教部长所言, “大学最引以自豪的应该是对其文凭价值的信心, 这首先应该从第一个学位———学士学位开始。学士学位的更新就是对整个大学的重建”[4]。根据2002年4月23日颁布的《关于学士学习的相关组织法令》规定, “学士助成”计划所致力发展的新学士学位“是一个参考性学位, 是为学生提供一套学科性的和跨专业所要求的技能的保证, 它是一种标签, 意味着对学业连贯性和专业性标准的存在与尊重。学习的内容、路径和频率可能不同, 但对所有人而言, 质量是相同的”[5]。

法国自20世纪60年代末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 到20世纪80年代时, 大学第一阶段学业失败率高以及就业问题成为法国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高中与大学衔接薄弱、信息沟通少、信息不对称是其主要原因。高中生缺乏明确的自我认知、对大学专业的了解不足, 缺乏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再加上大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对社会、对学生的适切性, 职业性不明显。“学士助成”计划力求“扭转这种趋势, 重新恢复人们质疑的大学, 唤醒其能力与创新性”[4]。因此, 法国政府在高中与大学衔接的薄弱环节上, 加强对学生方向指导, 从实际出发, 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育管理、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适应等方面进行指导, 提高学生对大学的适应性, 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自然过渡, 力争实现法国大学“能够接收所有学生、使所接收的所有学生获得成功、为其提供与他们学历水平相一致的机会”的目标。

(二) 建立高中升学指导制度, 实现大学与高中的良好衔接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连续不断的进程。美国高等教育专家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早就指出, 中等教育是决定大学发展前景和质量的基本因素, 要建立高水准的大学, 就必须与中等教育达成一致, 注意两者的衔接。“为使大学最有效地履行其独特职能, 大学的改造只有和教育系统的其他部分的改造结合起来, 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6]21

为打破不同层次教育之间的隔阂, 并统筹协作, 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法国自2009年开始采用全国统一招生录取门户网站 (www.admissionpostbac.fr) 的升学指导服务平台“Monorientation en ligne” (我的在线升学指导) , 由国民教育部全国教育与职业资讯署 (ONISEP) 的专家和义务心理–升学指导顾问 (conseiller d’orientation-psychologue) 组成的工作团队, 面向全国广大学生和家长提供免费的升学指导服务。学生从高中一年级起就可通过这个服务获得有关高等教育的公正客观的相关咨询信息。到高三第二学期时, 学生可以在国家统一的官方网站创建“预注册文档”, 专家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学习成绩和未来规划, 为其提供有关专业选择的个性化建议与指导。到高三第三学期, 学生综合各种信息能够理性地注册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从而成功地进入大学。这是一项个性化的“有效升学指导” (orientation active) , 学生在这个网站上可以得到法国高等教育课程的最新的、完整的信息。截至2013年, 可在法国高等院校统一报名注册网站办理预注册的高等教育专业已达到10611个, 涵盖的院校与专业领域比往年更宽广。据2012年年底至2013年年初的一项调查显示, 80%以上的法国大学生都获得过录取建议, 并成功地注册进入自己第一志愿的专业课程。这种在大学入口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指导服务, 对学生的学业成败影响很大。尤其对于那些不了解法国高等教育状况的中产阶级以及贫困阶层家庭来说, 在复杂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找到适合他们孩子的学业方向将对学生乃至他们全家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也是现代教育体系的根本要求。高校作为直接与社会对接的高层次教育, 随着学士学位教育越来越普及, 学生在这一阶段面临着就业和进一步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选择, 高校必须在升学指导、专业定向以及职业规划方面发挥积极、主动引导作用, 以降低学生在大学阶段乃至人生的失败率。这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挖掘人才潜力、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基础。

(三) 指导新生做好学业指导及人生发展规划

美国相关统计发现, 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时期的学习生活情况 (特别是适应期的情况) 对学生大学四年当中的学习、工作成就及今后差异分化的贡献率, 占到了整体的53%。新生入学伊始, 法国大学通过与学生签订学业成功合同的方式, 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学校在网页上公布每个专业的考试成功率和就业率的相关信息, 阐明该专业的教育要求, 以有利于学生理智地、负责任地制定自己的学习规划。同时, 大学设立教师开放日, 公布指导教师名单, 举办师生面对面活动, 通过师生互动、毕业生榜样示范等指导学生认识大学, 认识自我, 能够在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规定中及时调整, 进行全人生发展规划。LMD三级学位制度的建立与欧洲学分转换制度的实施, 使法国实现了大学校与大学以及医学健康教育之间、普通教育与短期职业教育之间、大学内不同专业之间以及国内与国外学校之间的相互衔接与融通, 这为学生及时调整、改变专业提供了可能, 避免了因选择失误而导致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有助于学生在多样化选择中开发自己的多种潜能和发展机会, 提高学生与所受教育 (专业) 之间的契合度, 优化教育结构和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结构。正如弗莱克斯纳所说, “大学是一个组织。一方面, 它不能混乱不堪;另一方面, 其繁荣取决于它是否具有足够的灵活性, 是否能够为不同的具有创造性的个人提供独特的、适宜的环境”。虽然这种环境可能仍使部分学生难以适应而昏昏欲睡, 但可以使其他人“醒着”并全力以赴地取得成功, 尤其是像“赫兹 (Hertz) 、麦克斯韦 (Maxwell) 、蒙森 (Mommsen) 等这样的人能在大学里找到各自的合适环境———这种环境既有利于他们自己的发展, 也有利于包括各种人在内的合作小组的发展。”[6]20

这种相互融通、开放的教育改革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 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包括学生学业成功和整个人生的规划。据调查, 2008-2012年间, 法国政府在对学生积极指导方面累积投资55亿欧元, 到2009年时, 已有将近三分之一的高中生得到了方向指导委员会的建议。60%的大学支持学生进行专业选择, 25%的学生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选择, 其中15%的学生设置了其他课程规划[7]。实践证明, 这种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特征的指导制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遏制了学生学业的失败。

(四) 以学生为中心, 调整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强调职业化

从教育的内涵看, 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而进行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高中与大学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两个互相毗邻层次的教育, 学生方向指导既确保了两个层次的教育无缝连接、互相交融, 又保证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体力没有浪费。另外, 在学生找到方向之后, 大学的教学内容要确保大学文凭作为一个国家资格证书的职业价值, 能够确保学生就业或继续学习。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多学科性与专业化、学士学位职业化与积极的专业指导以及信息化课程等。教学内容方面调整如下[8]187-188:

第一年为奠定基础阶段, 主要加强科学、法律、经济等基础知识教学和多学科教育, 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 为学生后续选择与发展打下广博、深厚的基础。在教学方法上, 针对学生由于社会出身不同而造成的文化资本的差异, 政府规定采用小组教学、导师辅导制、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 并且规定这一阶段学生应掌握就业或继续学习所应具备的能力。

第二年为巩固阶段, 巩固一年级所获得的基础知识, 加强学科的专业化, 强化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并通过研讨会、论坛、企业辅导制等方式向职业界开放, 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第三年是专业化阶段。这包括深化学科专业化和强化教学的职业性倾向两个方面。这一阶段的教学重视实践环节, 强调大学向社会开放, 将学生实习领域拓宽到企业、公共行政机构、教育机构等领域, 实习单位不仅要支付实习生报酬, 还必须担负起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责任, 根据现代化的标准对学位质量进行评估, 担负起一部分教育责任, 实现大学教学与企业的对接。这一阶段还要加强“学生就业援助办公室”的职能, 促进教育与就业市场的联系, 并通过各种资格证书考试,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五) 提供了相关的经费与政策保障

“学士助成”计划得到了法国政府的大量财政投入。根据法国高教部统计, 从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 法国大学内生师比降低了15%, 经费资助增长了35%[9]。2006年后法国大学学生平均费用大幅上升。在法国高教部的预算中, 2007-2011年间学生费用增长37%, 2007年后每生1000欧元, 2009年每生费用增加了450欧元[9]。“学士助成”计划是2009-2011年法国政府高等教育预算的一个优先重点, 为顺利推行这一计划, 国家共累计投资7.3亿欧元[7]。其中, 对处境不利的学生提供个人辅导, 在大学本科三年时间内, 政府拨出专项津贴, 用于每周增加5课时的教学辅导, 以保证学生成功地完成学业。此外, 为了使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法国大力发展以奖学金和社会补助为基础的经济援助制度。2005-2006学年法国享有奖学金人数占大学生人口总数的30.2%[10]。2007年和2008年, 法国高教部将助学金连续提高了两个2.5%, 特困生助学金大幅提高到3921欧元/年, 加大关注中等收入家庭出身的学生, 助学金受益者达55万人, 奖学金也从400欧元/月提高到678欧元/月[11]。针对残疾学生, 政府与大学签订了“大学与残疾人协议”, 要求大学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培育方案, 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三、法国大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学生方向指导的效果分析

“成功”和“质量”都是相对的、多元的概念, 而人们追求“成功”和“卓越”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实现个人最好的成长。“学士助成”计划通过学生方向指导, 标志着解决法国大学第一阶段学业失败问题进入了一个决定性阶段。该计划不仅完善了招生制度、学校教学及其运行环境, 还改善了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学士助成”计划的实施犹如一种“新动力”, 促进大学创新并给整个法国高等教育制度带来新动力, 奠定一个高质量的“新学士”学位质量的基础, 从而迈出了“深入修订学士学位乃至对整个大学重新修订的第一步”[4]。诚如法国高教部长所言, 在一定意义上讲, 这是一场“真正的文化革命”[4]。

首先, 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和学会选择、判断的能力。大学学生方向指导通过将大学第一年延伸至高中阶段, 通过新生指导、预注册、全人生发展规划等措施, 促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分流, 在经过理性选择的路径上做最好的自己, 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不在起点, 而在每一个转折点的选择。这种选择能力本质上是一种决策能力, 也是一种自我领导的能力。学生方向指导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成功的可能, 这是学业成功的前提, 也是法国大学培养合格社会公民的目的所在。

其次, 真正促进了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法国“学士助成”计划秉持的原则是“只有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学才是真正的高等教育民主化”[4]。法国大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大学内不同类型学位之间的相互融通———学士二年级可通向专业学士、大学技术文凭可通向普通学士学位或其他领域, 消除了不同科际路径之间的隔阂, 为学生提供了数次否定自我、重新选择的机会, 最终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确保学生不管学习何种专业均有一个明确的出路, 毕业时能够找到一份工作或者在他们本专业或其他专业继续攻读学业, 这是证明知识价值的最好方法。尤其是对哲学、文学和社会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学生而言。学生不论他们出身与潜力水平如何, 在这多元化路径中经过引导, 逐渐成长、成熟实现自主管理, 获得既符合个人要求也适应社会需要、既符合学术标准又有可持续发展基础的知识与能力。

第三, 促进了学士学位质量的提高, 提高了法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 提升了法国大学国际竞争力。据最近法国高教部调查显示, 在学士阶段一年级的27%的学生在三年后获得他们的学士学位, 12%的学士需要额外的一年来获得他们的文凭。获得会考证书的年龄以及他们会考的序列是影响他们学士成功的最主要的变量。学士第三年的成功率高表现为:注册普通本科的成功率约74%, 注册职业本科的成功率为88%。在注册普通本科的学生中, 将近四分之三的学生注册了大学的硕士学位, 而其中22%的学生没有注册大学文凭。硕士第一年和第二年的通过率为59%, 在第一次注册硕士二年级的学生中, 78%的学生在一年内获得了学位[12]。如同法国教育部长所指出, “学士改革将伴随着学士阶段循环创建而走向成功。教学法的创新, 尤其是在学士阶段数字化和专业化的进展, 可选择性的逐步倍增, 课程框架的发展, 普通学士和职业学士之间强调路径和方向指导, 有助于学生个性成长和重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是公共服务、社会公正和竞争力的一个关键”[12]。

第四, 为大学乃至整个法国高等教育制度带来创新的新动力。在对学生方向指导过程中, 法国大学进行了更多针对自身发展和应对学生期待所亟需的实实在在的创新, 教师-研究者、教学负责人、学术生活和学习委员会的主席与副主席以及学生本人, 均需正确思考大学生活的各种现实状况、认知层次, 并构建实施既适合学校规划, 又适合每个学生个人发展道路, 同时也不失学术标准的、最富有吸引力的、多样化的教学与培养路径。如卓越路径、双学士学位、预注册 (准备阶段) 指导等。这种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是法国大学自治改革的结果。

最后, 学生方向指导是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精神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在法国, 教育是一种国家职能。法国历届统治者都高度重视教育在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中的作用。1977年法国教育部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中重申了法国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由社会的公民, 给每个青年以个性和职业的双重教育, “为保证每个青年具有真正的独立性, 这首先要使之具有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及有可能改变周围环境的能力。但还要他具有特定的能力, 这种能力既使他能够看到自身价值的不断提高, 又使他将来能积极参与国家的经济生活”[2]227。对社会而言, 每个年轻人的学业成功和顺利就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及其凝聚力, 促进社会发展。学生方向指导制度使得法国“学士助成”计划落到了实处, 使高等教育惠及到每个学生、每个家庭, 为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从而成为社会和谐的决定因素。同时, 也有利于法国将人力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 提高了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

四、经验与启示

法国大学学生方向指导是在政府推动下统筹大学、高中和社会多方力量, 自上而下实施的。其实施过程中有些经验值得借鉴。

1.符合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原则。大学学生方向指导是法国“学士助成”计划的主要内容, 也是2007年法国《大学自主与责任法案》和LMD学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政府通过教育立法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奠定了法律与制度基础, 同时通过大量财政拨款为改革的实施提供物质基础。政府做好主导与保障工作, 大学应发挥积极主动作用。人才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成败得失与各阶段都有直接关系。只有抓好各阶段的衔接, 做好铺垫, 彼此之间形成教育合力, 统筹协作, 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接力赛”, 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价值。

2.符合人才培养的科学性,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 培养学生个性, 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 设置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升学指导和学业、职业规划。让学生在不断的选择中认识自己、了解专业, 在辩证的否定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长处, 克服其不足。

3.符合法国教育的社会目的。社会发展需要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法国通过学生方向指导对学生进行合理化分流教育, 通过与学生签署合同, 让学生在履行自己的“成功合同”过程中, 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总结, 实现对自己的清晰的认识, 培养个人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4.学生方向指导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体现了发展的、灵活的和渐进的特征, 不断做好学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大学与高中的衔接可以整体设计与统筹规划人才培养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在保证学生受到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水平的教育的同时, 也为日后就业时的人职匹配打好基础, 体现了人才培养的系统性、个性化和可持续性。

升学指导、专业定性指导和学习指导都属于职业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我国普通高中仍缺乏科学有效的升学指导, 学生在选择专业时, 既缺乏对自己专业兴趣和专业能力的了解, 也缺乏对相关专业的了解, 比如专业要求、在该专业成功的条件以及毕业后的出路等, 往往凭着主观想象在没有充足论据的情况下做出判断, 从而导致选择的偶然性和盲目性。同时, 我国大学自身缺乏对专业的明确说明, 加之学校管理本位占优势, 学生转专业难度很大。大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大学生活缺乏与高中的衔接。如果大学生在升学、学业和职业发展中得不到有效指导, 未能进入真正符合个人兴趣和能力的专业, 不仅影响学习质量, 对学生毕业后就业也将产生直接影响。由此造成的人职错位对个人、对社会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我们的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为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应借鉴法国大学学生方向指导的经验, 在知识经济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时代,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从而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出彩的机会。

摘要:法国大学第一阶段学生学业失败率高成为大学和政府普遍关心的问题。导致这一结果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法国缺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方向指导。因此, 2008年法国提出了促进大学生成功的“学士助成”计划, 国家提供制度与财力支持, 大学通过对高中生进行升学指导, 对大学新生进行有效的入学教育、专业定向指导等措施, 在尊重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和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实现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学生方向指导,教育质量,“学士助成”计划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 (1968年11月12日第68-978号法) [C]//瞿保奎主编, 张人杰选编.法国教育改革.邢克超, 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2]高等教育法 (1984年1月26日第84-52号法) [C]//瞿保奎主编, 张人杰选编.法国教育改革.邢克超, 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3]Ministère de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et de la Recherche.Chiffres clefs sur la réussite en Licence[EB/OL].[2009-10-30]http://www.nouvelleuniversite.gouv.fr.

[4]Valérie Pécresse.La nouvelle Licence, un dipl me pour l'emploi[EB/OL].[2011-07-19]http://www. enseignementsup-recherche.gouv.fr/cid54280/la-nouvellelicence-un-diplome-pour-l-emploi.html.

[5]Arrêtédu 23 avril 2002 relatif au Etudes UniversitesEtudes universitaires conduisant au grade de licence[EB/OL].[2011-05-26]http://www.enseignementsup-recherche gouv.fr.

[6][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徐辉, 陈晓菲, 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7]Ministère de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et de la Recherche.Plan pluriannuel pour la réussite en licence[EB/OL].[2009-10-30]http://www.nouvelleuniversite.gouv.fr.

[8]高迎爽.法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历史研究 (20世纪80年代至今) ——基于政府层面的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0.

[9]Le ministère de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et de la Recherche:budget 2009-2011[EB/OL].[2010-01-30]http://enseignementsup-recherche.gouv.fr.

[10]法国享受奖学金的大学生人数演变[EB/OL].[2008-04-10]www.falanxi360.com

[11]成婷.法国高等教育和研究部公布大学助学金改革要点[J].世界教育信息, 2008 (03) .

法国的素质教育 篇4

法国的教师和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很善于使用对话的方式。每当孩子犯了错误,总是让他们讲述事情的经过,问清楚原因,然后耐心加以帮助和启发,而不是疾言厉色指责训斥一番,甚至搞体罚。教育工作者一致认为,让孩子理解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所以他们从来不逼迫孩子做这个做那个,或者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而是使其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然后主动去做。

法国的教育十分强调对青少年自由和个性的培养。教师和家长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让孩子们懂得自我独立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是人性教育的基础。例如,怎么装饰自己的房间?如何玩?这些都是孩子自己说了算。

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外出旅行,在亲身的体验中感受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无条件地为孩子排除,而是要他们自己去面对,想办法靠自己去处理,从而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热爱艺术的法国,青少年从小就受到有创意性的感性教育,重点开设音乐和美术课程。以幼儿园为例,和美术教育有关的课程占了80%。家长也密切配合,家中用于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材料多于其他玩具,墙上贴着可以绘画的纸张,以便让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动手。正因为如此,法国青少年对音乐、美术、建筑物等的认识和理解要早于其他国家的同龄人。有的孩子在看到一幅画时,可以较为准确地说出它的配色、素材、明暗、构图等,并能发表评论和感想;有的在认真阅读了书本上的内容之后,能够将其画出来;有的在学习地理、音乐时,可以通过联想找到感觉。

在欧美国家中,法国的基础教育由于内容庞杂,学生的负担较重。然而,这一点并没有影响到综合素质的发展。

首先,中小学加强了体育课的教学,将其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在全国,专职的体育教师有3万多人。对体育教师任教有严格的条件,首先要求在大学本科学习3年,接着再经过为期两年的专业培养,取得考试合格证书之后才能上岗。

法国教育部的有关文件明确规定,高中生考大学,体育是其中的一门主科,必须经过考试才能升入大学。在高考的200分总分中,体育成绩以20分计入总分,占了10%。那么,法国中学生的体育成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它以高中最后一个学年的平时成绩为主要依据,包括有体育课的成绩、竞赛的成绩和上体育课的出勤率等。学校特别强调以认真的态度上好体育课,因此那些即使在运动竞赛中冒尖但平时锻炼不积极的学生,也有可能体育课的成绩不及格。学校的体育考试项目分为田径、体操和游泳三大类,学生可以从中任选一类。正因为决心大,措施过硬,所以学校体育不论在教育部门还是在社会上都得到了关注和重视。

每星期三的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会关闭校内的小课堂,组织孩子们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的活跃在体育场上,踢足球、打篮球……有的则走进“大课堂”,参观博物馆。根据规定,法国所有的博物馆一律对教师和18岁以下的青少年免费开放。

在全球名闻遐迩的卢浮宫博物馆,每年的参观者多达600万,为世界之最,其中学生便占了50%。为了满足青少年的需要,卢浮宫还开设了一些专门的服务项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艺术车间”,备受学生们的青睐。这是一个将参观、讲解和学生自己动手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活动场所,可以极大地增加孩子们的艺术体验。它占地50平方米,中间摆着工作台,四周的大壁架上摆放着各种用具。

例如,园林课的教师先带领学生们参观卢浮宫里的杜伊勒里花园,详细讲解它的构成和风格。然后将他们带回“艺术车间”,要求用模具搭建一个“花园”。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饶有兴趣地动手设计制作,十分开心。前往“艺术车间”的青少年络绎不绝,一般要提前两周预订。

另外一个活动中心名叫“维莱特科学与工业城”,位于巴黎的东北部。这个由花岗岩、钢铁、玻璃等构筑成的密特朗时代的建筑物,气势恢宏,集展览、实验和资料调阅于一体,堪称欧洲最大的科普中心。它详尽介绍了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什么克隆技术、转基因农业……真是应有尽有。最受欢迎的是里面的“儿童馆”,面积4000平方米,专为12岁以下的孩子开设。由于用儿童的思维方式进行设计,引导他们去观看和触摸展品,体验自然界和宇宙空间,因此在幼小的心灵里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

不少中小学校甚至安排整个班到“维莱特科学与工业城”去上课,时间为一至两周。学生们充分利用活动中心里的设备和展览提供的知识,在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动手完成一些科学小实验,受益匪浅。

在法国,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有的家长让孩子学工程、农业、法律,或从事学术、政治等,有的家长希望培养小孩经商,有的家长希望子女将来当农场主。然而不论小孩长大后干什么,都少不了一个善于经营的头脑,必须从小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调查表明,法国的青少年从父母那儿得到的零用钱要比美国和英国的同龄人多得多。6岁儿童的零用钱平均每年为600法郎,14岁的孩子可以得到1500法郎,而高中生获得的年零用钱则达到6000法郎。为了让孩子逐渐学会用智理财,科学花钱,避免机械化和盲目性,家长在他们升入小学高年级时,都会给他们设立一个个人的独立的银行账户,并且划入一笔钱。事实上,这种做法在西方发达国家并不多见。“对孩子的财务状况,负责的是他们自己。”一位家长指出,“只有通过如何量入为出,孩子才能学到一种宝贵的责任心,领悟出一种辩证的得失观。”

面对着拥有大量零用钱的青少年,教师和家长平日十分注意,并及时加以指导。有的孩子由于控制能力较差,胡乱购买不需要或不合算的物品。父母发现后大都很少横加指责,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孩子学习理财时必须交的“学费”。他们所要做的,首先是告诉孩子独立账户的金额底线保留多少更为适宜,然后与孩子一起商议短期内的储蓄和消费目标。刚开始时的目标可以定得小一些,像买一件火车模型或一把瑞士军刀什么的,只需存钱几周便可以如愿。随后制订较大的目标,这就需要积攒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才能大功告成。倘若在需要耐心储蓄的期间,孩子经不起诱惑而乱花钱,那么他们就得为自己不合理的花销负责。

法国人生性浪漫,不主张只知积攒钱财而不懂得享受人生的消费观念,很少有人去当“守财奴”。对于那些生性吝啬,把自己账上的钱财格外看重而尽量减少开支的孩子,父母会想办法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大胆消费,进行耐心的启发和帮助,做出消费计划。如买几张电影票邀请小伙伴们一起去看大片,或购置一双运动鞋,或给长辈送上一束鲜花。

法国的青少年教育 篇5

1947年“郎之万—瓦隆”计划首次提出了教育民主化思想[1]。其最初是指受教育机会平等。

上世纪60年代法国一些社会学家开始关注教育事业, 教育民主化理论大量涌现。在这种理论影响下, 教育民主化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 由受教育机会平等扩展到学业成功机会平等。1982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宪法性文件《权力下放法案》, 法国教育民主化又扩展到参与教育管理的平等。

随着社会民主化程度的提高,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不断扩展, 逐渐从受教育机会平等, 学业成功机会平等, 参与教育管理的平等以及个性、爱好、能力发展的机会平等四个方面展开。

二、法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1. 受教育机会平等———建立统一学校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法国的双轨制教育体系作为阶级不平等的重要表现形式受到强烈抨击。1919年法国出现了一个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组织———新大学同志会, 主张建立统一学校, 以实现教育平等。以新大学同志会的活动为契机, 法国很快形成了统一学校运动。1923年, 法国政府决定所有的初等学校按照同样的教育计划实施教学。19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哈比改革》。改革试图通过机会均等的学校缩小社会的不平等, 决定建立单一的初中。所谓单一的初中, 就是说不仅招收所有适龄青年 (这在1959年教育改革中已实现) , 四年内还要实施统一的教育。此次改革是义务教育由双轨制向单轨制过渡的决定性一步, 提高了教育民主化程度。

2. 学业成功机会平等——克服学业失败

(1) 教育优先区计划

1981年法国政府提出了“教育优先区”计划。教育优先区定义如下:一个教育优先区就是通过共同行动计划联系起来的一个小学及公立中等教育机构的整体, 接纳生活在弱势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下的学生[2]。教育优先区是根据学校的社会环境、学生家长的职业状况、中小学留级率、移民学生比例等指标确定的。对被确定为教育优先区的地区, 国家采取强化早期教育、重视个别化教学、追加专门经费、增加教师补贴、加强教师进修、更新教学设备等措施, 以提高教育质量。另外, 在管理方面国家也予以特别支持, 在教育优先区更多地依靠学校发展计划和地方分权的行政管理, 以获得教育优先区内部行动者更广泛的支持, 一旦达到要求教育优先区便取消。

(2) 方向指导体系

1989年《教育指导法》规定:“学生有权利获得有关学业、职业方向的指导与信息, 这是受教育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和方向指导人员应帮助学生确定其学业和职业方向, 并为学生完成学业和就业提供方便。”上世纪90年代法国加强了对学生的方向指导。在法国将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学业方向和职业出路的指导工作称为“方向指导”。法国方向指导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组织严密的网络系统。其中, 国家教育与职业信息局负责搜集、整理以及发布信息;信息与方向指导中心负责传递信息以及指导学生;学校指导人员从不同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方向指导贯穿法国各级各类教育, 因为每个阶段甚至每个学年结束以后学生都要面临多种选择。

(3) 进行课程改革, 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法国从1995年颁布新的初等教育教学大纲开始, 逐步颁布了新的初中和高中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要求小学课程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分享的学校文化”。掌握法语和公民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法语是掌握所有知识所不可或缺的, 公民教育则培养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在小学阶段逐渐引入不同的学科领域, 以利于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知识的共同基石”, 包括三个学科组:语言掌握、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1998年由梅里教授领导的组织委员会向教育部提交了一份题为“高中教授什么”的调查报告, 报告提出了“共同文化”这一新概念, 指学生将来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法语、历史和地理、公民与法律和政治教育、体育、艺术表达和基础科学文化, 此外, 还有高中毕业班开设的哲学思考课。2005年4月法国颁布了《学校未来的导向与纲要法》, 该法案提出了“必不可少的共同基础”这一核心概念, 指学生16岁完成义务教育时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生存态度, 包括:法语、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与民主社会中共同生活的教育。此外, 该法案的附加报告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所有学生成功。

3. 参与教育管理的平等———教育权力下放与公众参与教育管理

1982年法国《权力下放法案》规定:大区、省、市镇分别负责高中、初中、小学的管理、建设、重建、扩建、大规模修缮、装备、运行;某些教学方面的开支和12所机构还在国家的控制之下, 人员管理和制定教育规章方面的权能仍完全属于国家。由此可见, 这次职能转移主要体现在物质管理方面, 教育内容和组织及人员和机构的管理仍是国家的职责。此后, 法国教育部又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权力下放的法令, 权力下放的范围不断扩大。1990年11月9日的法令将雇佣小学教师的权力赋予学区督学;根据2003年通告框架下的权力分散计划, 在中等教育层次把教学人员除名的决定权、批准退休、因职业能力不足而解雇、高级教师排名以及派遣权下放。教育部还掌握极少的大学校预科班和一些欧洲国际课程班的教师的分配权。

参与教育管理的平等不仅指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 还指公众参与管理。1992年法国国家课程委员会公布的《课程宪章》, 一方面强调课程大纲由国家课程委员会制定并指导全国的课程, 另一方面提出由家长协会、教育学派组织、职业部门代表、工会组织、教育出版社、学生家长联合会、学生代表组织参与课程大纲的讨论。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2003年法国总理组织了“学校未来的全国讨论委员会”, 开展全国性的讨论, 收集所有关于学校问题的思考与建议。委员会建立了专门网站, 并提出了22个问题供全社会讨论。参与讨论的不仅有教育专家、学生、家长、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 还有政府行政人员、企业界人士和各团体代表人员等。他们依据委员会提交的报告政府起草了教育系统指导法案, 并于2004年经议会讨论后通过[3]。

4. 个性发展机会平等———个别化教学和自由的选课制

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 “学生中心主义”在法国倍受关注。1989年《教育方针法》附加报告明确指出“学生处于教育系统的中心”。1992年《课程宪章》规定了法国今后课程编制以学生为中心。上世纪90年代法国中小学普遍重视个别化教学, 各种个别化教学法大量涌现, 如个别辅导、小组活动、有专人指导的个人学习、同学科同水平小组教学等。2007年法国开始进行“新高中”改革, 主张设置丰富的、开放的、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兴趣的课程, 实行更自由的选课制。因此, 学校除通识课程和补充课程外还设置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辅导课程[4]。

三、法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评价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 法国教育民主化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受教育机会平等方面, 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到初中逐渐实现了统一。在学业成功机会平等方面, 首先, 教育优先区的数目不断增加, 教育优先区的教育条件获得明显改善, 学生成绩较以前有所提高, 2003年第2003-133号通报肯定了这一机制的总体运转;其次, 法国方向指导系统旨在帮助每位学生找到适合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学业和就业方向, 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谋生的能力和生活的乐趣;再次, 为使学生获得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1995年法国开始了教学大纲改革, 2005年《学校未来的导向与纲要法》又提出了“必不可少的共同基础”, 与生活、生产、个人发展关系更密切, 而且还采取了促进所有学生成功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在参与教育管理平等方面, 首先, 法国国家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范围逐渐扩大, 进程不断加快, 不仅限于物质管理领域, 而且扩大到教学人员管理方面;其次, 参与教育管理的人越来越多, 由一些组织、协会扩展到所有与教育有关的公众, 教育事业真正成为了一种由绝大多数人参与的公共事业。在学生个性、爱好、能力发展的机会平等方面, 个性化教学被中小学教师普遍认同, 并在众多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法国教育民主化改革在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时, 也面临着许多困难。据法国教育部评估与发展司2002年的评估结果显示, 教育优先区学生的学习成绩与非教育优先区学生相比, 差距依然明显。教育优先区内小学三年级数学成绩合格率为60.7%, 法语为58.8%, 而非教育优先区小学三年级数学成绩合格率为67.7%, 法语为69.4%[5]。教育优先区内移民数量较大, 他们经常讲自己的母语而不是法语, 受语言环境的影响, 移民学生难以在学校取得良好的法语成绩。另外, 教育优先区的设立又使一些条件优越的家庭从教育优先区中搬离, 社会分离现象进一步加剧。

参考文献

[1]吴文侃, 杨汉清.比较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法]雅基·西蒙, 热拉尔·勒萨热.法国国民教育的组织与管理.安延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王晓辉.法国新世纪教育改革目标:为了全体学生成功.比较教育研究, 2006 (5) .

[4]刘敏.法国高中分科定向及会考制度发展解析.比较教育研究, 2009 (10) .

法国中等教育改革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篇6

一法国中等教育改革

(一) 法国中等教育状况

1初中教育

初中教育学制为四年, 为义务教育阶段, 设“单一初中”, 即为普通教育类型的初级中学。所有完成小学学业的学生均可进入初中阶段学习, 但入学年龄不得超过12岁, 初中分4个年级, 称为六年级、五年级、四年级、三年级, 相当于我国的初一、初二、初三和高一。法国的初中按全国统一的计划和大纲组织教学:六年级为适应阶段, 是让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能很好的衔接。四五年级为深入观察阶段, 在实施个别化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修课程。在此过程中观察学生, 为其以后的方向指导做准备。三年级是导向阶段, 主要是帮助学生完成初中学业, 并为高中的分流做准备, 分为普通班和技术班。初中只记平时成绩, 没有学期和学年考试。初中三、四年级平时成绩和初中毕业会考综合考评成绩达标者, 可被授予初中毕业证书。初中毕业会考与升学没有必然联系, 因为高中一年级仍为义务教育阶段。

2高中教育

高中教育接受年龄为15~18岁的初中毕业生。高中阶段的教育机构包括普通高中、技术高中和职业高中, 这阶段实行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的结合。

高中教育分为基础和定向两个阶段, 一年级为基础阶段, 专业的分科从二年级开始, 这种专业的选择会延续到高等教育阶段。高中三个年级, 分别是二年级、一年级和结业班, 相当于我国的高一、高二、高三。在结业班结束后会在六月份进行一次会考, 合格者可获得中学会考毕业证书。未能通过的学生在九月份还可以进行补考。普通高中学制三年, 第一年级时进行统一教学, 不分科, 设必修、必选和自选课, 后两年实行较细的分科教学。

技术高中学制三年, 第一年和普通高中一样, 后两年分为第三产业科技、工业科技、实验室科技和社会医疗科学四科。完成技术高中学业可获取“专业技能合格证书” (BT) , 进入职场工作。或者学生在会考合格后可据此申请接受高等教育。

职业高中实施全日制教学, 分为二年制职业高中和三年制职业高中。二年制职业高中招收初中毕业生, 以培养具体职业能力为目的, 毕业后颁发“职业学习证书 (BEP) ”, 持此证书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继续注册学习。三年制职业高中招收完成初中五年级学业的学生, 毕业后颁发“职业能力证书 (CAP) ”, 标志着具有从事某一具体职业的技能。

(二) 改革

法国中等教育的历史渊远流长, 它起源于中世纪创办的“公学”。第一所具有中学性质的公学建于1180年。到十五世纪以后, 公学逐渐演变成具有中等教育性质的学校, 一般以学习古典语言、数学为主。但在18世纪以前, 中等教育机构都控制在教会手中, 体制极不完善, 且又是贵族和富人子弟才能问津的地方。资产阶级大革命促进了中等教育的发展, 拿破仑确定了初中和高中在内的中等教育结构。

到19世纪后期, 逐步形成了人文科学为主的古典中等教育系统。第三共和国费里教育改革后, 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中等教育从学校机构到教学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理科教育得到加强。

20世纪上半期, 法国的教育改革政策主要集中于“统一学校”, 集中于如何实现使每一个儿童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的理想。这个时期的改革主要集中于学制体系的统一, 逐渐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免费和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政策, 以促进义务教育普及。

二战后, 法国的中等教育有了根本性的一些变化。如1947年的“郎之万—华伦教育改革方案”提出了法国教育改革的“公正”、“平等”、“多样化”等六条原则。虽然法案最终未能推行, 但它对法国战后的教育改革影响很大。1959年的改革, 改组了中等教育机构。此次改革开始普及中等教育, 也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纳入正规中等教育的范畴。1963年的改革统一了初中学制, 学制为4年, 包括2年的观察阶段和2年的方向指导阶段。1975年的哈比法案, 奠定了法国现行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模式。该法案通过法律真正促进了法国教育的民主化, 彻底改变中等教育的性质, 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措施包括:改革教育行政管理制度, 实行权利下放,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实现教育现代化;调整教育结构,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20世纪进入21世纪以来, 法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水平和成效不断提高并向纵深发展。但教育中依旧长期存在着两个问题, 即“民主化危机”和“学业失败”。[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学校未来的全国讨论委员会”向国民教育部提交了名为《为了全体学生成功》的报告。依据这份报告, 政府起草了系统的教育指导法案, 议会于2004年3月24日通过了《学校未来的导向与纲要法》。

法国教育部长弗朗索瓦·费隆在2004年底陈述《导向法》时声称:“通过确定教育的优先问题, 自小学起给那些没能掌握基础知识的学生以支持, 加强外语教育, 明确高中的各专业系列, 替换空缺的教师, 改革教师教育, 它将深刻改变共和国学校的面貌。”为此, 他提出了一个宏伟的目标:100%的学生能从学校教育中获得一种文凭或证书;80%的学生获得业士文凭;50%的学生获得高等教教育文凭。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新“导向法”围绕三个方面实施了具体的战略:追求更公正的学校, 具有信任感的学校;追求更高效的学校, 具有质量的学校;追求更开放的学校, 符合社会需求的学校。[3]此法案于2005年4月23日由总统正式发布。

二启示

法国极具特色的教育, 对于我国中等教育发展, 具有借鉴价值。

(一) 教育投入

法国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 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经费。在众多发达国家政府财政预算中, 仅有法国政府的中学生均预算超过大学生均预算, 这一财政制度有效保证了法国基础教育稳定均衡发展。

我国政府在教育投资上大力倾斜于高等教育, 基础教育资金较为短缺。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往往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紧密联系, 导致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对于教育经费也缺乏科学管理, 学校乱收费现象层出不穷。对此, 我国应完善教育投资分配, 加强教育经费监管, 促进各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 重视教育平等和民主

法国在改革的进程中一直很重视教育的平等和民主, 以建立更加公正的学校为目标。比如“教育优先区”政策, 这是一项向弱势群体倾斜的政策。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学生家长的社会职业状况、学前教育入学率、小学及初中的留级率、外籍学生比例等综合指标, 确定资助区域。给处于不利社区的学校在教学、师资、政策等方面予以特殊支持, 缩小不同社区教育发展的差距。[4]“优先教育区”的设立有效地解决了法国处境不利的社区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儿童失学问题。我们应提高教育平等与民主化意识, 打破地方保护政策, 缩小教育区域差异, 深化教育公平, 提高教育质量。

(三) 重视语言文化教育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承载着文化的积淀, 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为了有效地传承民族意识和人类精神, 需要保证语言的连续性和纯洁性。长期以来以语言文化为基础的人文教育作为法国教育的一个基本立足点, 以主旋律的符号形式贯穿于法国教育的各个阶段。

我国忽视了语言文化教育。语言文字承载着我国的民族文化,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失去民族性何以彰显特色。

(四) 重视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也被称为国民教育或公共教育, 它的现代含义是指由国家组织的, 以培养公民形成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的能力的教育。[5]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 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 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法国的青少年公民教育是在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孕育而生的。就目前法国中等教育体系来看, 初一年级的公民教育从人的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出发来构建, 初二和初三年级围绕着构成民主社会的价值观念来展开, 初四年级则突出法兰西共和国、欧洲和当今世界中的公民资格维度。2000年颁布的公民资格教育大纲规定, 高中三个年级的学习主题依次为:“从社会的生活到公民的资格”、“制度和公民资格实践”、“经受当今世界变革考验的公民资格”。从某种意义上说, 法国高中公民教育课程目标反映了法国整个公民教育的最高追求。[6]

相较而言, 我国缺乏一个成熟的公民教育体系。中学的教育大纲并没有对各个阶段、各个层次的公民教育提出明确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安排缺乏科学性, 各学科之间缺乏渗透性, 公民教育过程缺乏实践性。这样不仅使学生们无法深刻理解公民教育的内涵, 甚至可能导致青少年对教条式的教育方式产生抵抗心理。因此, 我们应该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征, 科学编排合理有序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充分考虑涉及公民教育内容的课程之间的横向渗透和纵向衔接, 提高公民教育中的实践性。

(五) 构建方向指导体系, 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

法国方向指导机构建立了从国家到学区到学校的层层网络, 保证了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利用多种资源, 构建学生指导合作网络, 使指导专职人员、学校、教师、家长与学生更好地沟通和合作, 为学生发展方向的选择减少失误。这种方式更加关注每个人的差异, 对不同的对象给予不同的教育, 形成不同的发展规划, 避免国家人力资源浪费。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分配, 建立方向指导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并规划未来, 更早的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 让每个学生人尽其才。

(六)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待遇

法国的教师属于公务员, 每三年可以增加一次工资, 优秀者不满三年就可调整。法国政府坚持中央直接统一管理的教师政策, 这种政策更利于教师的调动, 可以平衡全国不同地区之间的教师资源, 更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我国应制定严格的教师选拔任用制度,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此外, 更要注重教师的调配, 只有均衡各地教师资源, 才能更好的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师待遇, 良好的待遇是建设优质师资队伍的基础。

(七) 重视“个性化教学”

法国拥有人文主义教育传统, 通过坚持教学的连续性、适应性和多样性, 给予中小学生兼顾平等和自由的成长空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法国学校将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加强“个性化教学”。[7]让法国中小学生在公平的学校教育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成长道路。

我国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 缺乏创新意识。教育应发掘每个学生的个性与优点, 切实提高学生能力, 为个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雅基·西蒙, 热拉尔·勒萨热.法国国民教育的组织与管理[M].安延,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372-373.

[2][3]马健生.比较基础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145-149.

[4]朱华山.传统与变革的抉择——细读法国教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1:211-212.

[5]刘大明.民族再生的期望——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公民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 2005:10.

[6]郝倩怡.中法两国青少年公民教育之比较对外经济贸易法学[D].2007.

[7]朱华山.传统与变革的抉择——细读法国教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1:47.

[8]张保庆, 高如峰.今日法国教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6.

法国的青少年教育 篇7

2012年1月4日,法国总统对外宣布了一系列教改措施。在经济危机足以动摇法国社会这一特殊时期,这些措施也将在近年来法国教育改革的全景中得到验证。

一、法国教育:现状、传统及衰退

截至2011年秋季开学,全法(含海外省)65,000所公私立基础教育机构中,共有中小学生12,051,100人。其中,53,798所小学约有学生660万人,7,018所初中约有学生320万人,4,277所高中约有学生210万人,1,637所职业高中约有学生70万人,普通学校接纳有障碍学生共201,400名,而该学年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人数为859,294人。

我们谈法国的教育改革就必须了解这些数字。2011年,法国基础教育阶段人数较往年略有下降(-0.1%),但部分类别学生人数却有所上升。比如,学前教育阶段增加了约6,000名学生,这一现象得益于近几年来法国出生率的回升,目前法国以2.01‰的出生率排在欧洲国家第二位,仅次于爱尔兰。但小学阶段则减少了约13,000名学生。

数百年来,法国的教育一直以优质和高效备受赞誉,是法兰西民族引以为豪的领域之一。法国公共教育的计划发轫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并在大革命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1802年,拿破仑一世创立了高中,目的是为政府培养精英的核心官员。第三共和国时期,中学和会考(1808)向女性开放。

随着受教育年龄延长至16岁(1959),在戴高乐统治的第五共和国时期,法国的教育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变得更为公平。1975年,教育部长勒内·哈比(RenéHaby)制定法律,确定设立“中等教育的初中”,在义务教育的框架下,统一初中接收所有学生。

长时间来法国的教育都在孤芳自赏。国家的评价体系是建立在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和指标基础之上的,并由政府的官员和教师来执行,事实上我们很难得到非常科学的结论。然而即便是这样一套内部评价系统也可以让我们看到教学,特别是写作教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2010年,OECD发布了新一期的PISA测试成绩。结果法国在65个接受测试的国家中排名第27位,再次证实了法国教育质量的下滑。从法国在2000年和2009年PISA测试中的表现看,一方面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数量明显增加,另外还有不少成绩较差的学生;另一方面,优秀生的数量也有所增加,但在总体中仍占少数。

它暴露了法国教育体系的弱点:为数不多的优秀生(未来社会的精英),大部分“被无视”的学生,在未来,他们很可能会面临失业或其他社会问题。OECD的报告提醒我们:“在法国,获得中学文凭在今天仍是最基本的,因为这一文凭比其他文凭更可以让人免于失业,那些20~24岁没有达到中等教育水平的年轻人就业的困难就足以证明这一点。”[1]每年大约递增12万青年加入到已有260万人的失业大军中(2012年1月统计数字),约占法国劳动人口总数的10%,据预测2012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1%。

各项国际指标均指出法国教育水平的整体下滑。而学业失败的原因则表明这种下滑更深层地表现在社会指标上。一个工人的孩子要比一个富裕家庭的孩子达到优秀成绩的机会小5倍。学校也无力减少或者消除这种不公平。从某些方面来讲,由于学校教育更倾向于一种更适合条件优越的家庭而非普通家庭的校园文化模式,反而有扩大教育不公平的趋势。而目前教育预算的降低更是强化了这一趋势。

这种退步与法国的教育传统割裂开来。法国的学校不再履行社会调节器的职能,不再奉行平等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共和国理念。毫无疑问这种情况需要深层次的改革才能重新赋予教育塑造公民的角色,并保证公平先于质量。

二、当前法国教育改革

近期法国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教育部长根据掌握的各项指标确定方针,并保证在那些被认为薄弱的环节进行必要的改革。然而,法国教育需要的应该是深层次的结构调整,能跟当年建立统一中学相媲美的改革。事实上,预算的拮据、整体规划的缺失,使得姑且进行的部分改革完全不能触动教育系统的整体———除了一项涉及公共经费的改革,这一点在下文中再叙———因此,就现有的中小学改革来讲,只不过是改革了小学的教学内容,调整了一下高中的几个班级。

2008年,法国小学还是执行新的教学大纲。所有小学生的周课时调整为24课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得到2个课时的个性化辅导(截至目前法国大约有100万学生接受过此类辅导)。初等教育被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基础学习阶段(cycle des apprentissages fondamentaux),包括幼儿园的最后1年(5岁)和小学的最初两年(6岁和7岁)。这一阶段主要学习6门课程,共864个课时,法语和数学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75%。法语主要学习阅读和写作,数学课的主要内容是算术和数字的表达。

紧接着是深入学习阶段,学生约为8~11岁。同样6门课程,同样的课时数,但法语和数学的课时减少为总课时数的一半。信息和交流技术被引入这一阶段的学习。除非有特殊安排,否则整个学年中学生只与1名教师打交道,后者承担全部科目的教学。

从理论上说,初等教育的大纲在“知识和能力的通识课程”上与初中阶段的大纲应该有衔接性。这一点在2005年法国“学校未来导向及纲要法”中早已确认。“通识课程”指的就是“学生在结束义务教育之后能够继续学习,确立其未来职业愿景,并能够保证其在社会中生存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整体。

初中阶段的最新大纲于2002年开始推行,2006年普及。国家重新定义了初中生应该学会并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教师在新的国家框架下组织教育的同时还应考虑每个学生学习进度的不同。自初中入学起(11岁),学生就要学习12门不同的课程,每门课程都由不同的老师承担。课程包括法语、数学、外语、古代语言与文化、历史—地理、公民教育、生命及地球科学、物理、化学、技术、音乐和雕塑、体育、艺术、信息与互联网。

课程设置被突然打破,许多学生都不能适应这种突然的变化而出现了学习困难。当然,大纲会考虑到教学的循序渐进,比如整个初中阶段根据周课时的逐渐递增被划分为三个阶段:适应阶段(第六级/11岁/周课时25);中心阶段(第五级-第四级/12~13岁/周课时28);导向阶段(第三级/14岁/周课时30)。(1)尽管法国教育部宣称要出台补习措施特别是针对法语课程,但近10年来总体的课时数仍然减少了。

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学习与不少初中教师追捧的微型“大学课程”之间往往缺乏衔接。贫困家庭或移民家庭的学生中间存在的文化割裂也是非常敏感的问题。总之,初中一直是法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法国总统萨科奇认为,“正如大家公认的那样,应该彻底改变统一初中的各种弊端”。他以激进改革者的姿态希望能够取消目前初中所设置的面向所有学生均千篇一律的“通识课程”。他认为可以在进入第四级的时候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从而学生在日后可以更好地接受职业化的教育。总统还把这项改革定义为一项“首要”任务。然而教育学研究则指出:“成绩上反映的社会不公的范围与过早地进行分科有明显的关系:分科越早,不公平的程度就越高,而通识课程开设的时间越长,不公正的现象就越为缓和。”[2]

近些年法国的高中经历了重大的改革。仅以高一年级为例(第二级/15岁),被称为传统的“通识课程”再次出现了,比如历史-地理、外语、物理和化学、生命和地球科学、体育、数学。

革新则在于“探索课程”的设置,由此有利于进入新的学科领域,比如经济与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基本原理、健康与社会、生物技术、实验室科学、文学与社会、工程科学、科学方法与实践、技术发明与创新、创造与艺术活动(包括视觉艺术、声音艺术、场景艺术),第三外语、发明与设计文化。除此之外还有艺术类的“选修课程”(造型艺术、电影-视听、舞蹈、艺术史、音乐、戏剧)。

这些明显具有百科全书意味的新大纲试图能够通过引入那些本不在课程体系之内的领域从而实现革新。另外,学校有一定课时的支配权,用以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这也是教师少有的自主支配时间,特别是这段课时还被计入工作量。现实中教师常常利用这段时间继续完成课程或者讲授一些补充内容。大部分专家都认为这项于2011年9月2日开始执行的改革虽称不上雄心壮志,但应该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已经开展的高中分科导向改革则应该更长远地影响中等教育的发展。高中阶段将实行一种循序渐进的导向分科,而非通过一次考试或不顾学生未来而进行的评价。这同时意味着教师要更好地了解学生未来的职业领域。事实上,学生在初中阶段就会考虑不同的方向,在高一结束时确定分科。高中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成功的大小把握决定选择哪一类会考。法国普通高中和技术高中共提供11类不同的会考。会考类别的选择将决定学生日后在高等教育机构中可以进入哪些专业。这里我们不说是进入哪些行业,因为教育中的专业与未来从事的职业未必相关。唯一确定的是“在法国,15~19岁青少年的入学率从1995年的89%下降到2009年的84%”。[3]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掌握了较多的未来职业信息,因此他们的入学率高,且专业选择更为理性。

总统提议在职业高中最后一年推行强制性企业实习以减少失业率。学校与企业可以签订合同来实现这一做法。

法国国家教育总督学处(Inspection générale)的多份报告都描述了此次高中改革。国家教育总督学处最早由拿破仑设立,负责监督国家教育发展。但从学校层面,目前尚缺乏评价已开展的改革和计划的效果以及成绩的措施和程序。当然,我们建立了新的组织模式,但其有效性尚未建立。这种缺失在从学校到教育部的各级行政中都真实存在。报告反映出改革所面临的困难:改善学生学习的目标看似可以实现,但如果考虑到需要投入的经费,目标就变得遥远了。另外,教师尚未掌握新的分科导向模式,更不用提在现实中的应用。总起来说,就是新的教学方法和有限经费结合的困难。

我们看到改革的成绩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藉“探索课程”和个性化辅导,教学实践更好地关注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反映了以学生学业成功为中心的改革目标;二是新的集体组织模式有利于在时间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发展教学的弹性。

但在这一肯定描述中有三个需要区别的要素。

一是学生的分科导向和整体课程。学校目前很少推出导师计划,因此个性化辅导中很难体现出分科导向的意图。学生仍认为现实教学中对其学习的需求考虑不足。探索课程在整体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有的时候明显表现为一种“预先决定”。这类课程不应该在所有高中泛滥发展,否则会将学校引向竞争。

二则涉及到教学改革中的薄弱环节,比如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学大纲和考试的压力之间的矛盾,经费的短缺带来的各种困难,面临多重任务的改革团队可能产生的疲惫等,总之我们不能希望改革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实现。

第三点涉及如何辅助学校发展。教师队伍和管理团队都要求对新改革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而目前尚未出台能够评价改革目标是否实现的指标。改革者也没有接受过评估技术的相关培训,当然培训经费不足是主要的障碍。现有改革很可能导致心理疲惫并很快遭到抛弃,甚至可以预期,到2012年9月改革会出现整体的妥协。

三、教师教育改革

自1989年取消师范学校(école normale),到2010年教师培训学院(IUFM)被并入综合大学,法国的教师教育经历了一场倒春寒。要承认的是招聘的教师水平提高了(教师的职业准入资格提高为硕士Bac+5),但提高的准入标准却删除了有关教育体系的知识和实践教学部分。教师培训学院并入大学强化了学科专业的培训,同时也放弃了实践和教学法的培训。

除了教师教育的不足之外,所有的新教师还感觉到面临着层出不穷的困难,而改革和拮据的预算都不能解决这些难题,同时他们还感觉从收入方面自己也被排除在外。在OECD做的10国排名中,法国教师工资收入水平排在最后一位。法国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低于OECD国家教师收入的平均值,并且这种状况在“新教师和具有10~15年工龄的教师中间同样普遍”。[4]在2000年~2009年间,除法国之外大部分欧洲国家的教师工资(实际工资)都有所增长。“法国教师法定工资标准15年没变,在1995年~2009年间还出现了下降(实际工资)”。[5]法国教师生活水平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并带来了严峻的人员招聘危机。

可是,教师的工作却日益复杂化。总统提议,“重新评价教师的职业,其职能应该回归到社会规划的中心位置”,事实上,总统就是建议教师能够“接受新的工作方式,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在学校里”,也就是说,要打破1950年规定的课时数(具有中学教师资格的教师,周课时数为18节,有大学和高中教师资格的教师周课时数为15节)。(1)同时总统还指出,为“教师职业新定义”而多做出投入,作为补偿,教师的收入“应该得到大幅度提高”。然而考虑到当前法国公共财政的赤字状况,很难想象这些措施如何能够实现。

四、教育治理改革

法国教育体系具有中央集权的传统,等级制度是其基本原则。然而,1982~1983年和2003~2004年两部地方分权的法律使得权力逐渐向省和大区(2)地方一级下放。

近些年来,伴随行政的地方分权运动,教育机构似乎也逐渐走向自治。但现实中自治权仅限于学校负责人和管理层根据自身教学需要调整课时。这种情况在上文讲到高中进行的个性化辅导中曾经提到。尽管如此,2006年开始实施的“有关财政法的组织法”(LOLF)仍为法国整体公共职能确立了一个新的统一的财务管理模式,深层次地变革了政府的管理,使其更为有效而合理。比如,法律要求学校对其教育计划和实现目标的战略进行论证。在自治这一点上,萨科奇曾经提出过更为激进的措施。他在要求固定实行“常备预算”的同时,却也提醒各位,“在现有财政状况下,教育部门和其他政府职能部门一样,应该并且能够用同样的经费做到更好,这不是不可能的”。

总统还建议基础教育机构可以以大学为榜样实现自治,包括由校长对教师进行评估,从而大大增强机构负责人的职权。目前法国基础教育教师的评估都是由教育督导团执行的,督导团分为小学和中学两组。机构负责人对教师进行评估的改革提案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强烈抗议。

同时,改革还涉及到管理层的等级。改革(2012年1月6日政令)要求取消省的教育行政权,将过去的学区督学(IA)改为国家教育服务学区主任(DA-SEN)。政令还计划由大区区长,根据教育部的指导方针,确定学区的功能和地域组织,并负责分配学区内的工作及其管辖范围内的省一级的教育工作。由此,大区区长在大区内的职权得到了加强,这似乎与走向自治的发展蓝图背道而驰。总之,这项改革还会在优柔寡断的政府政策下曲折反复。

管理改革政策中有一项是规定由退休产生的公务员岗位空缺只能缺二补一,换句话说就是要逐渐削减一半岗位。(1)由此预计2012年教师岗位将减少16,000个。事实上,2011年,全法已经有1,500个小学的班级停课,特别是一些乡村小学,这一状况加剧了乡村人口的流失。而同时,出生率上升带来的入学人口增长在短期内造成了班级平均人数的大幅增加。2011年,向来不论世事的天主教私立学校的教师也加入了公立学校教师反对政府改革的队伍。

在法国“公共政策整体修正”(RGPP)框架下确定的较少教师岗位的措施自2008年开始实行。但是,似乎并没有实现预计的效果。虽然缩减了教师的队伍,节约的开支实则有限(比预期节约少于1/4),[6]整体工资支出仍在增长。相反地,教师工作条件出现恶化,乡村教育资源流失,或者说其潜力教育资源在不断减少。政府职能的弱化给教育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根据议会的报告,“早晚应该论证政府需要放弃哪些职能,这就是‘公共政策整体修正’接下来的逻辑”。那么,是否应该减少国家提供的教育呢?

法国经济的低迷也带来了教育领域的整体衰落。2012年1月14日,就在总统发表新年致辞不久,法国在新的世界经济排名中的位次再度下滑。近些年法国国家的政策重点在于解决经济和管理上的问题,改革效果不明显,却剥夺了教育的补充经费和削弱了教育创新的力量。尤其是目前一些细枝末节上的改革政策缺乏魄力,没有一个教育计划能够激发青年一代和广大群众紧紧团结在学校周围保证社会的发展,而法国历史上真的不乏此例。

摘要: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法国教育也出现了质量下滑的状况。传统的教育体系及其组织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国内外局势,为了实现公平、提高质量、应对国际竞争,近些年来法国政府不断出台教育改革政策。文章回顾了法国教育的发展路径,以批评的视角解析了新的教育改革政策。

关键词:法国,教育改革,教育政策

参考文献

[1][3][4][5]2011教育概览——OECD指标,http://dx.doi.org/10.1787/eag-2011-fr.

[2]M.Duru-Bellat,L.Bydanova,Revueinternationale d’éduca-tion.2009.4(52).2011年教育概览——OECD指标,http://dx.doi.org/10.1787/eag-2011-fr.

法国的青少年教育 篇8

法国成人职业继续教育的发展

法国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有很长的历史。在现代学校制度建立以前, 法国的职业培训主要通过学徒制进行, 各类手工业行会在学徒培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880年, 法国制定了《艺徒劳作学校法》, 要求各市镇均要设立此类学校, 使“有志于工业的青年得以发展并掌握必要的技能与技术知识”。但是, 法国现代意义上的职业培训制度真正形成的标志是1919年《阿斯蒂埃法》的制定。该法规定, 未满18岁的青年工人必须接受免费义务职业教育, 雇主必须保证学徒和青年工人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培训在职业学校和进修学校进行, 前者三年, 授予相应的职业能力证书, 后者专为成年工人提高职业资格水平而设, 学习均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该法出台的背景是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 特别是20世纪初泰勒和福特采用现代大机器生产方式, 对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技能要求不断提高, 传统的手工业劳动的学徒培训方式已不能适应, 需要以新的技能培训制度取而代之。《阿斯蒂埃法》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创立了职业能力证书制度, 即由公共机构对经过一定的教育和培训而获得的劳动技能进行鉴定, 并将通过鉴定的职业资格作为就业的必要条件, 用来衡量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技能水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法国社会经济发展及技术进步对成人的职业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对大量复员士兵和被俘人员再教育、再培训的环节, 同时为了满足不断高涨的妇女劳动力的就业要求, 成人职业培训得到大力加强。为了向那些缺乏职业培训机会的成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 法国战后成立了大量公立的职业速成培训中心和学徒中心, 并将提高从业人员的劳动能力作为公共部门的一项义务加以规定。从1947年的第一次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开始, 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就被纳入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1958年, 在当时的总理德伯雷 (M.Debre) 的主持下, 法国制定了“社会升级培训计划”, 并于1959年通过了《社会升级培训法》, 以帮助青年及成人获得不同层次的文化与职业资格, 以保证经济及社会的进步。

上世纪70年代以来, 法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 强化企业内的职业继续教育。1971年7月, 法国议会通过了《职业继续教育法案》, 并于1978、1984年两次予以修改补充。该法不仅对劳动者的带薪教育休假制度做出规定, 而且提出了对整个继续职业培训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的框架。该法被称之为“继续职业培训的法典”, 对法国成人职业继续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法国成人职业继续教育的管理

管理机构的设置法国的成人职业继续教育几乎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中央一级, 1981年以前设有职业教育部, 负责全国继续教育的立法、规划、经费分配, 并组织对重大计划的实施。1981年, 法国社会党执政后, 在内阁设立了职业培训部负责此项工作。1983年, 政府进行了重大改组, 继续教育改由国民教育部、青年体育部、职业培训与就业部共同负责。在三个部之间, 又设了一个直属政府总理的部际委员会, 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国的继续教育。部际委员会主席必须由总理任命, 副主席则由国民教育部部长担任。这一做法充分显示了政府对继续教育的重视。部际委员会在地方上分设地区和省级职业继续教育委员会, 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本地区的继续教育工作。此外, 国民教育部还专门设有全国终身教育发展总署, 负责分析培训需求, 确定继续教育目标, 制定有关教学大纲, 研究教学方法, 提供技术帮助并评审教学结果。

经费的管理法国成人职业继续教育的经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对职业继续教育的资助。国家财政资助款项主要用于日常开支补助和专业团体的补助津贴, 也可以用于培训中心的设备开支, 同时也可资助带薪长期进修者。二是工厂企业缴纳的“继续教育税”。法律规定企业应给予继续教育以投资。继1971年7月职业继续教育立法之后, 法国议会又于1984年2月24日通过了新的《职业继续教育法》。该法规定:凡10人以上的企业每年必须拿出相当于其工资总额的1.1%的经费作为继续职业教育税, 用于对企业人员进行职业继续教育。其中的0.2%交地方用于职工教育, 0.1%交专门机构用于求职者培训, 0.8%由该企业经理用于本单位职工培训。经费由国家认可的机构负责筹集, 并根据参加培训的人数、时间、培训内容、水平等标准分配。企业主应为职业继续教育提供经费, 企业要缴纳职工教育税, 但如果自身实施国家规定的继续教育, 或对公、私立继续教育机构提供一定的资助, 可以全部或部分免交税金。

除此之外, 为保障企业职工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 实行“带薪教育休假”制度。国家立法规定:凡在职职工如果愿意接受国家认可的职业培训, 有权向雇主要求带薪培训假期;在同一行业工作两年以上, 而且在本企业工作时间满6个月的职工都可以享有带薪培训假期的权利。但对学习假的时间也作了限制性规定:连续性全日制培训或学习, 假期不得超过1年;不脱产培训和学习, 假期不得超过1200小时。职工参加培训期间, 工资由企业发放或由培训机构从培训经费中支出。

法国成人职业继续教育的实施

法国成人职业继续教育是一项专门培训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工厂企业共同参与的社会化了的教育事业, 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满足企业对各级各类职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为目标, 直接为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

全国成人教育协会是一个承担职业继续教育的全国性专门机构, 负责对18~21岁的无业青年提供就业培训, 对熟练工人、中级和高级技术员提供在职培训。该协会把全国分成七个继续教育区, 并设立了七个分会、125个培训中心。此外, 还负责指导全国其他部门700多个培训单位的工作。该协会有9000名工作人员, 开设350个专业, 可同时接受4.5万名学员, 每年的经费为14~15亿法郎。通过举办时间不一的各种培训班, 每年可培训30余万人。另外, 该协会还通过组织职业入门适应班、职业预备班等方式, 每年对l万名16~18岁的无业青年进行培训。

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继续教育已成为法国高校和中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高校和部分中学在师资和设备方面占有优势, 所以对发展继续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一些中等学校, 尤其是艺术培训中心和技术高中, 与地方有关机构合作, 每年对大量的青年进行大致相当于中级水平的职业培训。各类高校组织了数千个夜校班、短训班, 每年为17万中级以上的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提供进修性质的培训。例如, 由高等商业学院和高等贸易学院协助的管理干部继续教育中心, 以组织为期3天至1个月的短期专题讲习班为主要形式, 多年来已对数万名法国和外国企业领导干部实施了旨在晋级的进修培训。巴黎国立技艺学院是法国一所最重要的承担工程继续教育的学校。该校主要利用晚上和星期六上课, 专门培训在职的没有正式文凭的工程技术人员。教学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相当于短期技术学院的水平;第二阶段相当于学士水平;第三阶段相当于文凭工程师以上的水平。学员入校无需考试, 没有学历和年龄的限制, 免费注册, 自由选课。该院设有四百多个专业, 成绩考核采用学分累积制, 每个学分包括授课50学时, 课外辅导50学时, 自学200学时。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阶段, 经过3~5年、甚至8~10年的学习, 学满规定的学分, 可获得相应的证书或文凭, 成绩优秀者亦可攻读博士学位。一般在该院获取工程师文凭需学习8年左右。另外, 根据企业的需求, 这个学院每年还要举办一百二十多个以工程师和高级技术员为对象的各种短训班。

工厂企业除工厂企业每年送部分职工去各类学校或专门培训中心代培进修外, 结合本企业生产实际, 组织企业内部培训是法国发展继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手段。目前, 法国有一半以上的企业组织了内部培训。在2000人以上的大企业中, 几乎全部组织内部培训。很多大企业, 如法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罗纳—布朗克公司、煤炭化学公司、罗纳河国家水电公司等, 都建有自己的培训中心, 对本公司内的职工进行在职培训, 这些公司每年用于职业继续教育的经费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法国成人职业继续教育的特点

政府重视成人职业继续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 法国政府深刻认识到, 激烈竞争是以经济的高度发展为后盾的。要发展经济、提高生产率, 必须发展成人职业继续教育, 提高工人素质。首先, 法国政府通过立法对成人职业继续教育进行干预, 实行保护与监督。1971年, 法国在以往有关法令的基础上, 颁布了《继续职业教育法》, 对法国成人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978、1984年又两度对其进行修改补充。现行法律规定, 继续职业教育是国民的义务和权利, 从法律上确定了继续职业教育的地位并给予一定的保障, 使成人职业继续教育的发展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法国是在成人教育中实行立法较早的国家, 实践证明, 成人教育立法对法国成人继续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 法国政府设立专门机构, 加强管理和组织教育的实施。1977年, 政府成立了职业教育部, 与国民教育部平行, 下设继续教育局, 主管全国的职业培训, 负责立法和分配经营。同时, 国民教育部高教司下设继续教育处, 负责教育部所属大学的成人教育工作。此外, 其他各部也要参与各部门的成人教育工作。1983年, 政府进行改组, 继续教育由国民教育部、青年体育部和职业培训与就业部共同负责。法国政府通过设置国家机构干预成人职业继续教育的发展, 将成人职业继续教育纳入国家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再次, 通过国家投资或税收政策推动成人教育的发展。法国将成人职业继续教育投资看作一项重要的生产性投资, 不断增加对成人职业继续教育的投资, 并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 将成人职业继续教育列入经济计划之中, 从财力上给予支持。同时通过拨款、税收对成人职业继续教育进行间接控制与必要的监督。

公司、企业积极关注成人职业继续教育成人职业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 经济效益更直接、更明显。公司、企业是成人职业继续教育的直接受益者, 所以公司、企业对成人职业继续教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支持, 甚至把成人职业继续教育视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在法国, 由企业劳资双方组成的企业委员会负责职工的继续职业教育, 制定企业的教育预算, 审批职工提出的培训申请, 参与培训班的组织与教育实施工作, 就培训活动进行咨询。大企业有自己的培训中心或跨企业联合主办的培训中心, 还有行业培训中心。中小企业往往把培训工作委托给地区或行业培训中心, 并把每年法定的培训费交给中心。各种企业培训机构密切结合生产, 机动灵活, 既有快、新、实用的短训班, 又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提高水平的长期培训班, 使继续教育充满活力。另外, 企业对继续教育的投资远远超出国家的投资。

对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启示

应重视成人职业继续教育职业继续教育是成人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满足企业对各级各类专业人员的需求为主要目标, 直接为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的。因此, 职业继续教育将是今后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将对科学、技术、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法国政府较早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并采取了有力措施发展职业继续教育事业。自上世纪70年代始, 先后以立法和财政支持为主要手段, 切实保证了职业继续教育的逐步发展, 迄今已经成为一种由专门培训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工厂企业共同参与的社会化了的教育事业, 必将对法国今后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国的成人职业继续教育虽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常被看作是成人学历教育的补充或辅助, 其重要性并没有被全面认可。新环境、新形势、新需求要求成人职业继续教育必须由边缘走向中心, 国家应重视成人职业继续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应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法国通过立法的方式对有关职业继续教育与职工培训的时间、经费、员工的权利义务、雇主的权利义务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使大家有法可依。不仅如此, 还十分重视执法, 法国是一个崇尚法律的国家, 法律第一重要, 凡是法律规定了的必须执行, 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我国对职业继续教育与职工培训虽然制定了一定的政策法规, 但不够完善, 不够明确, 而且对已有的政策法规执行不力, 检查监督不到位, 各单位的继续教育与职工培训工作做好做差一个样, 既无奖, 也无罚, 这样不利于继续教育与职工培训工作的开展。因此, 应进一步完善职业继续教育与职工培训的制度建设, 特别是要将职业继续教育与职工培训开展的情况与业绩考核、评先表彰、晋升评聘等挂钩, 努力使职业继续教育与职工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应分工协作, 更好地整合与利用教育培训资源法国成人职业继续教育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法国人均占有的教育资源比我国丰富得多, 但在开展教育培训方面却十分注意合理分工, 强调有效利用整个社会的教育资源, 提高教育投资效益。我国应借鉴法国的经验, 合理分工, 发挥教育部门各自的优势, 因地制宜、因事制宜, 既可采取单位与部门自主办学的形式, 也可采取校企合作办学、委托学校办学或选派职工分散外出到学校培训的形式, 还可采取行业办学与区域办学相结合的形式。总之, 要扬长避短,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充分利用自身和社会的教育培训资源, 采取多样化的培训办学方式, 力争取得最好的效果, 使我国成人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毕淑芝, 司荫贞.比较成人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353-361.

[2]张维.世界成人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9:127.

[3]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7:645-693.

[4]袁媛.法国终身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成人教育, 2007, (1) :90-92.

[5]陈跃.法国的继续教育及其借鉴意义[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3) :156-158.

[6]姬睿铭.法国成人教育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 2007, (4) :89-91.

法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 篇9

法国小学入学率已达100%,并且95%以上的小学生能够进入初中。从数量上看,法国初等教育可以说已经完全普及,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小学生的留级率多年来居高不下,1/3以上的小学生不能按期完成5年学业进入初中。这就是长期困扰初等教育的学业失败问题。因此满足不同群体的特殊需要,特别是那些没有被触及到的处境不利群体的特殊教育需要,必然成为新世纪法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已有的经验表明,常规的教育方式往往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特殊教育需要,只有扩大教育手段、实行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切合被服务群体的特殊教育要求,才能真正实现基础教育的普及。从广义上说,基础教育是人人有能力掌握自身命运的基础,是人人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因此,只有“量体裁衣”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学习潜能。

2.继续提高教育质量将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

法国历来重视基础教育建设,21世纪初,法国政府便提出基础教育必须树立新的质量观念,即基础教育数量上的增加必须与质量上的提高相适应。学校或其他教育形式所提供的教育和教学是否切合学习者的需要,是否保证学有所用,是否具有相关性与针对性,都是衡量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法国教育改革中,鼓励多种形式办学,吸收当地社区参与学校教育,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强化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的协调功能等做法普遍受到重视,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法国将逐步打破传统的学科划分,简化繁重的学科内容,注重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兼顾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3.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方面,知识的快速增长使知识的更新和新知识的传播成为必然;另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使法国政府逐渐认识到教育有责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如何在不增加课程负担的前提下,保证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和相关性;如何在不损失课程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和价值观的长远目标下,保证课程对当前新的重大社会问题做出积极回应;如何在保证内容连贯性和重点突出的前提下,保证课程满足不同学习者多样化的兴趣需求;如何在科学技术日益深入社会生活的现实环境中,定义核心课程并保证所定义的那些基本能力能够确实有效地运用于日后的职业生活。所有这些问题是当前法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面临的和必须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4.保证师资质量是确保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

法国国民教育部在其实施的现代化进程战略中特别将“教师培养”作为工作的重点。当今社会已步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水平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对于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互联网介入教育带来了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只有教师对新技术表现出兴趣和应有的批判精神,才能引导学生在如潮的信息面前学会选择和取舍,而不至于囫囵吞枣。因此,加强新技术培训将作为今后法国师资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

5.加强道德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法国高等工程师教育解析 篇10

一、法国“工程师”教育的历史

“工程师”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在法国, “工程师”既是一种文凭, 也是一个头衔, 可以从事各类领域的工作。人们可以给其他许多职业做出定义, 虽然有的时候这些定义并不十分确切, 比如教师、农民、律师、飞行员, 但却很难对“工程师”做出确切定义。

法语中“工程师” (ingénieur) 这个词的词源与军事有关, 它的词根是génie。Génie这个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建筑军事地面工程, 比如防御工事、道路桥梁等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二是指“天才”、“才能”。总之, 从这个词源我们可以发现工程师的工作常常都是要求很高的。英语的工程师 (engineer) 一词与法语的发音非常相似, 但其词源却是engine, 也就是发动机、引擎, 对应的工作常常是技术性比较强, 要求并不是特别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 法语“工程师”一词开始从军事领域扩展到民间, 但基本含义并没有偏离太远。1747年法国创立了第一所工程师大学校———巴黎路桥学院, 1783年巴黎矿业学院成立。这两所大学校都诞生在法国大革命之前, 主要是为满足国家路桥交通的发展和煤矿等资源的开发。法国的第一批预科班 (classe préparatoire) 也出现在18世纪, 专门培养那些愿意进入陆军、炮兵、海军开发“技术型武器”的年轻人。这类技术领域对数学和物理知识的要求很高, 最初只在贵族中选拔人才, 后来招生对象的范围才逐渐扩大。

1794年法国大革命时期, 国家又创立了巴黎综合理工学院, 它不仅为军队培养人才, 而且肩负着为各类技术管理机关培养工程师的使命。自此, 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法国工程师培养体系。它包括第一阶段的预科教育以及第二个阶段的工程师教育, 而进入工程师教育阶段需要经过选拔考试。这种模式作为法国唯一的工程师培养模式一直存至20世纪60年代。

1802年拿破仑创建“高中”, 目的同预科教育相似, 都是要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优秀人才, 因此预科逐渐被纳入高中。最初, 预科生只参加进入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考试, 后来随着19世纪各类军事/非军事的、公立/私立的大学校纷纷建立, 考试开始面向其他大学校。到19世纪中叶, 全法国已经有50多所提供预科教育的高中。值得一提的是, 那个时期最优秀的科学家, 特别是一些知名的数学家都曾在预科班中授课或组织过大学校的入学考试。

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 国家亟需大量的工程师来满足技术和经济的发展。1829年法国又创立了巴黎中央理工大学, 1857年成立了里昂中央理工大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 新的技术领域的发展又催生了电力高等学院 (1894年) 和航空高等学院 (1909年) 等大学校。

当时, 人们对这种独立于大学之外的教育模式并非没有质疑, 那时候的大学也没有在意大学校的存在、看不起这类“技术教育”, 所以任其在大学墙外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工程师教育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以至于大学不得不开始寻求向预科教育和大学校靠拢。至今在法国, 关于两种教育模式的争论仍然十分激烈。上世纪70-80年代曾经有过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尝试:当时法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工程师, 而每年从工程师大学校毕业的1.2万名学生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于是政府决定在大学校内创立预科班, 之后又在一些综合大学内设立了工程师学院。事实上, 今天法国的工程师教育有3种模式:一是传统的设立在高中的预科教育+考试+大学校;一是设立在大学校内部的预科+大学校;还有就是大学中的工程师学院, 这3类模式每年共同为国家培养3万名工程师 (其中有大约1/4是女性) 。虽然在大学中毕业的工程师数量最多, 然而那些具有一两百年历史的传统工程师大学校所保持的优秀教育质量及独特的吸引力仍是其他两类学校所不能比拟的。

二、法国高等工程师教育的特点

传统的法国大学校之所以长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主要是由于其培养模式所具有的几大特点:

1. 严格的入学选拔制度。

传统模式培养的工程师, 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大学校培养的工程师都必须经历严格的选拔考试。这种选拔制度与大学的入学制度有很大不同:在法国, 凡是通过高中毕业会考的年轻人都可以上大学, 毕业会考并不是筛选考试, 而只是资格考试。目前法国毕业会考通过率大约为80%, 进入大学校却要难得多。首先要通过选拔性考试进入预科, 预科班的学习强度非常大, 很多学生因为不堪重负在学习过程中会被淘汰掉, 最后还要经过严格的大学校入学考试。选拔淘汰现在主要由前两个环节完成, 大学校入学考试筛掉的学生反而不多, 但这次考试要对学生进行排名, 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能进入好的大学校, 这一机制与中国的高考类似。

2. 教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同其他国家一样, 法国的工程师培养也有一个教授科技基础知识的过程, 但除此之外, 法国的工程师教育还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求学生具备分析、抽象、把握概念的能力。如在预科学习中的小测验, 题目都是学生从没有见过的问题, 都是一些很复杂的新问题。这种教育方式之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着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技术生存空间不断缩小的今天, 这种教育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3. 培养通用工程师。

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培养通用工程师, 在法国, 只有那些知名的传统大学校才培养通用人才。它们要求学生学习几乎全部的工程类学科, 从机械到信息、从电子到材料、从量子物理到热力学, 等等。这种教育方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各门基础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逻辑, 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根据项目的要求快速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或者在项目中能够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对话并协调他们的工作。在现代社会中通用工程师的概念特别重要, 因为今天的产品, 小到手机大到核电站, 都是跨学科、跨专业合作的结果。

4. 重视人文和管理科学的学习。

工程师不仅掌握扎实的科技知识而且具有敏捷的推理能力, 他们在企业中常常承担着管理工作。因此工程师的培养必须包含管理知识:宏观/微观经济学、金融、组织管理, 等等。除此之外, 他们还要学习如何从哲学的、人类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能够深刻地理解什么是责任, 什么是决定。因为工程师在企业的项目中将扮演“决策者”的角色。他们必须要分析、预测自己的决策会给企业、员工以及环境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他们必须懂得承担责任。

5. 与企业密切结合。

法国工程师大都在工业或服务领域工作, 也就是在企业工作。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 企业便出现在工程师教育中的各个维度:首先, 企业直接参与工程师教育。法国工程师文凭认证委员会 (CTI) 要求工程师阶段的教学必须有20%由“职业人员”承担, 也就是校外的执业工程师来承担。一般情况下, 大学校按照自己的教学大纲邀请企业中的知名工程师来承担技术类课程的教学, 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理论和方法而且可以到项目现场实地观摩。其次, 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工程师文凭认证委员会要求工程师培养中必须包括至少28周的实习。一些学生会选择在工程师阶段的最后一学期去国外实习。再次, 企业参与校委会。法国大学校的校内管理主要由三个委员会承担:行政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研究委员会, 这三个委员会中都有企业代表参加。其中行政委员会负责学校的重大战略决策。有些大学校还设有改进委员会, 主要是讨论培养工作并交换意见, 其成员中也包括企业代表。通过这些委员会, 企业可以直接参与确定教学内容、讨论学校的发展方向并制定学生培养和研究政策。

三、法国工程师教育的教学组织

法国工程师教育学制一般为5年, 最终取得的工程师文凭相当于大学的硕士文凭。

知名的大学校沿袭传统的工程师培养模式, 由2年高中所承担的预科教育和3年大学校教育组成, 两个阶段之间要经过选拔考试。为配合欧盟358学制改革 (1) , 2年的预科教育在欧洲学分转换体系中相当于120个学分。预科阶段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解决各类理科问题的数学方法、了解物理和化学的一般知识、熟悉一些抽象分析的概念、养成高强度的工作习惯。预科生每周要上30多个小时的课程, 包括习题课和实验课, 除此之外每周还有2-3个小时的口试 (Colle) , 教师会给每个学生或一小组学生现场出题。工程师阶段的课程也很重, 工程师大学校平均周课时是25-30小时, 知名的大学校, 如中央理工大学每周则有30个小时以上的课程, 学生课下还要完成很多作业。工程师阶段特别强调概念和方法的学习,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 考试也是对学生能力的检验, 既有笔试也有口试, 内容常常是系列性的问题, 答案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工程师阶段的最后一学期是实习, 这是工程师生涯的第一步。大部分在企业实习的学生毕业后都能留在这家企业工作, 另每年大约有10%-15%的学生会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他们一般选择实验室或研究所作为实习单位。

不管在预科阶段还是工程师培养阶段, 教师都完全掌握并全权负责他所承担的课程, 这一点与中国大学有些区别。法国的教师没有指定的教材, 需要按照教学大纲自己编写教学内容、练习题和考试试卷;预科阶段的大纲由国家编订, 工程师阶段的教学大纲则由各个学校自行制定并接受工程师文凭认证委员会和校行政委员会的双重监督。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的统一性, 但优点却是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体现出对教师的信任。

四、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的发展走向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高等教育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 法国高等工程师教育也出现了一些调整和新的发展方向,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工程师大学校逐渐增加了与大学之间的对话。首先, 欧洲学分转换体系的设立为大学的学生向大学校流动提供了更多可能, 当然知名的工程师大学校对于学分的认证是非常严格的, 一般情况下只有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才有可能通过严格的审核转入大学校工程师阶段的一年级;其次, 工程师大学校为了克服自身规模小、基础学科研究不足等问题, 与大学在研究生培养以及研究领域展开了更多合作。

2006年4月法国议会通过一部高教规划法案决议, 设立“高等教育与研究中心” (PRES) (2) , 目的就是为了将各类高等教育机构聚集在一起, 共享资源、推进改革, 增强法国高校的效率及国际吸引力, 力争建立像哈佛、剑桥、麻省理工那样由颇具实力的小型学院组成的国际知名大学, 提高法国高等教育机构在世界高校中的排名。高等教育与研究中心负责的工作包括: (1) 制定和实施研究政策:选择研究方向、划拨经费、促进实验室之间的互助合作、监管博士校 (1) ; (2) 针对教育的合理化改革:填补教育空白、减少重复办学, 让教育适应社会需求; (3) 制定和实施有关大学生生活的政策:学生住宿、大学食堂、文化服务、接待留学生, 等等; (4) 各类交流项目等。中心的建立为大学校与大学之间的合作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另外, 同法国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一样, 工程师大学校也受到政府教育经费有限的影响转而寻求新的资金来源。法国大学校协会 (CGE) 主席克里斯蒂安·玛卡里亚指出, 增加与企业之间的研究项目合作、为企业提供职业培训等途径都切实可行, 除此之外, 他认为在未来工程师学院可能会通过提高学费的方式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当然, 为了避免出现教育不公平的情况, 学校会适当增加奖学金和助学贷款[1]。

“高等教育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尽快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水平, 直接促进国家高科技发展, 提高我们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能力;二是逐步地全面提高中华民族成员的文化水平和基本素质……, 这两大历史任务决定了我们的高等教育理念应当是精英和大众并举的”[2]。追踪法国高等工程师教育的历史和发展, 可以看到在法国, 大学校和大学分别承担了不同的培养任务。两百多年来, 大学校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培养了无数在历史上留名的精英, 特别是那些活跃在科技和经济领域的工程师。即使高等工程教育的模式会随着时间有所变化, 但是这种成熟的教育模式及其所具有的严格的选拔制度、小规模授课、与经济领域密切合作等传统特点仍在世界工程师培养中展现着特殊的光彩, 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下来。

中国目前有210多万工程师, 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然而相比之下创新力却不足。钱学森先生在去世前的最后一次讲话中指出, 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就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 而目前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办学。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的创立将法国高等工程师培养模式所具有的严格的选拔制度、小规模授课、与经济领域密切合作等特征与中国大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 取长补短, 成为高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窗口, 这种合作将为中国高等工程师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启示。

参考文献

[1]http://www.boivigny.com/Cinq-defis-majeurs-pour-l-avenir-des-ecoles-d-ingenieurs_a301.html.[2009-05-10].

上一篇: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下一篇: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