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研讨

2024-07-03

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研讨(精选十篇)

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研讨 篇1

2015年12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深化“先照后证”改革开展“证照分离”试点,着力缓解办证难,选取一批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审批频次较高的许可事项,在上海浦东新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一是对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有效实现自律管理的许可事项,包括设立旧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审批、户外广告登记等,取消办证审批,允许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后按规定直接开展相关经营活动。二是对加工贸易合同审批等许可事项,将办证审批改为备案,企业按规定将材料报送行政部门后即可开展相关经营活动。三是对一批暂时不能取消审批,但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许可事项,包括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等,以告知承诺制简化办证审批。在企业承诺符合政府告知的审批条件并提交有关材料后,即可当场取得相关许可。此外,对暂时不能取消审批,也不适合采取告知承诺制的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等事项,推进流程标准化和网上公开办理。

2016年1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推出一批简政放权改革措施,一是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清理中央指定地方实施审批事项的要求,在去年已取消一批审批事项基础上,再取消纳税人申报方式核准、地方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部门预审等150多项审批事项,便利企业投资和生产经营、促进就业、方便群众办事。二是再取消10余项束缚创业创新的部门行政许可。三是采取取消或改由审批部门委托开展技术服务并承担费用等方式,再清理规范192项中介服务事项。此次清理后,原作为审批必要条件的中介服务事项已取消70%。对保留的中介服务事项,有关部门将制定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四是整合饭馆、咖啡馆、酒吧、茶座4类餐饮服务公共场所的卫生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一家许可、统一监管,并承担相应行政责任,完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五是在此前已取消4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基础上,再取消汽车营销师、咖啡师、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等61个事项。尽快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目录之外不得开展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同时,会议决定对66部行政法规相关条款进行一揽子修改,并增加厘清部门监管职责、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的规定。以更有力有效的“放”与“管”释放企业发展和创新潜能。

行政管理思想史研讨会评分标准 篇2

主题:阅读的有关原著,阐述读后感悟、应用以及启示; 时间:按课表安排进行;

地点:主教508;

出场顺序:由学习委员按学号编排顺序,点到出场(1、4、7;2、5、8;3、6、9;0);

讲演方式:讲述,可借助板书;

评委人数:5—7人,由班级同学选出;

评分标准:

(1)满分10分;

(2)基础分7分;

(3)表达较为清楚,能围绕主题阐明原著观点,应用及启示,得7—8分;

(4)观点明确,表达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阐述清晰,得8—9分;

(5)紧扣主题,结合实际,能积极与观众互动者,得9—10分; 点评加分标准:阐述着阐述结束后,进入观众点评环节,获得一人点评加0.1分,每增加一位点评者获得0.1分,最多不超过0.3分;无人点评扣0.2分;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浅析 篇3

摘要: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是指高等学校依凭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通过组织、计划、实施等行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发挥学校现有资源,有效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行政管理质量在高等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高等学校 行政管理 改革

0 引言

高校管理本质上是高等教育的一个衍生性的行为。这种“衍生性”表现在:一方面,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先,而高等学校的管理行为在后,高等学校的管理是服务于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管理行为也是发生在教育制度化之后的事,教育制度化使得教育教学行为有了某种规范,因而产生了管理。高校管理行为应服从于高等教育行为,而高等教育无论是从历史维度上还是从逻辑维度上,也无论是在高等教育的“学术性”上还是在“育人性”上,都要求高等学校管理具有科学性。中国的高等教育将要进入大众化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公民占全人口比例不断上升,而高等教育质量却受到了大众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尤其前一段时间我国进行了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许多院校从中等专科学校、高等专科学校、电视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升格到大学本科行列中,这类新增院校更需要加强管理的科学性。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存在众多弊端,如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机构臃肿,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淡薄等,这些都导致高校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大量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严重阻碍了高校各项工作的良性运行。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亟待改革与创新。高校必须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健全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队伍建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求,保障学校各项事业稳步进行。

1 树立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制度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本身是一份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工作,但多数行政管理人员缺乏这种管理理念,轻视自己的本职工作,认为行政管理无非是为他人打杂、跑腿之类的粗活,无须

用心和动脑;还有的认为学校本身就重教师和教学,轻行政人员和管理工作。由于种种不正确的思想,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在为教师服务的工作中不积极主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甚至过于看重权力,以为担任一品高官,便可高人一等,呼风唤雨,从而出现滥用权力、工作作风败坏等不良现象。

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之后,还应进行管理制度的改革与落实,因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学校高效率运转的基本条件。要健全管理制度,一是要落实决策层的负责制。由校领导、各部门的处级领导组成的决策层在重大事项上,如在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等方面,起领导和决策作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如果决策层人云亦云,不对形势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那就很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而影响大局。所以决策层的每个人一定要有责任意识和全局观念,要克服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民主和公正性。二是要落实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制。每个职能部门虽然分工不同,但共同目标都是为学校师生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在某些方面可谓是息息相关,所以应有整体意识和全局意识,不能各自为营,各自为战。在涉及学校的整体利益和发展规划时,各职能部门应团结协作,共谋计策,共促学校各项事业的进步与繁荣。出现问题时,各部门不能互相推诿,应协商解决。三是要改革人事聘用制度,缩减庞杂的行政队伍。在人事选用上,要坚决抵制“拉关系”、“走后门”现象,实行公开、公平、竞聘上岗,任人唯贤唯能,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另外,合理设岗设编,能者重任,不能胜任者转岗或淘汰,不断增强行政队伍的活力。四是要改革考核分配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在对行政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上,要进行思想品德、管理能力、工作积极性和工作业绩等方面全方位的考察,同时,还要收集单位领导与同事对该行政人员平日表现的反馈意见,进行综合考评。在效益分配上,要克服以往的“大锅饭”或“一碗水端平”等思想,适当拉开收入分配差距,使物质利益与绩效挂钩,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对于表现优秀者除提供一定额度的物质奖励外,还可为其提供在国内外进修和学习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挖掘行政人员的潜力,有效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提高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

2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管理素质

当前,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尤其是一些中层管理干部经受不住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丧失职业道德,利欲熏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享受,利用特权谋取私利,利用公款铺张浪费,私拉关系。对待工作,缺乏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因循守旧,随波逐流。这些不良思想和行为导致许多行政工作处于消极低迷状态,对营造学校的和谐发展氛围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由此,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对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是至关重要的。

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要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行政管理人员应端正思想,重视自身的工作,具有超前服务意识,应该以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而自豪,对自己的服务对象应热情相迎,以礼相待。对于外来的指责,要以宽广的胸怀容纳,并进行自我反省,力求上进。只有为师生服好务,才能彰显自己的工作价值,这也是对自我奉献价值的一种肯定。行政管理人员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效率意识。无论是对于上级领导指派的任务还是师生交付的工作,都要认真负责,尽可能快速办理,不拖拉。

其次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在知识经济时代,在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的同时,行政管理人员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丰富知识。除了学习岗位理论和专业管理知识,还应学习其它相关知识,做到博学多通。定期的政治理论学习也是必要的,这有利于行政管理人员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不受外界不良风气的侵袭。此外,职能部门可根据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的表现和部门需求,给行政管理人员提供高级进修机会或鼓励他们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以提升知识文化水平。

再次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一项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高低。行政管理人员应善于将理论付诸实践,勤于钻研业务。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公文写作和口头表述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广泛捕捉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电子政务在行政管理中的效果逐渐凸显,这也对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须熟悉电子政务,做好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擅长运用现代技术处理日常工作。

总而言之,高校行政管理是一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它的改革需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及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素质等多方面入手。只有不断推进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才能促进高校教育、科研等方方面面工作的顺利开展,使高校的发展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轶琼,查俊峰.关于高校行政管理角色定位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7,(05).

[2]梁超雄.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探讨[J]内江科技,2008,(02).

[3]曾金仙.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07).

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研讨 篇4

为推动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12月5日,教育部在南京大学举办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与研讨会。教育部副部长李晓红出席并讲话。

李晓红指出,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就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下一步,各地各高校要在认真学习领会《指导意见》主要精神和内涵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制订符合地方和学校实际的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准确把握高校教师考核评价的改革重点,做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一要遵循三条总体要求,坚持考核评价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考核评价的基本原则,坚持解决考核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二要把握六项改革要点,严把教师选聘考核师德关,切实扭转对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重视不够的现象,强化课堂教学纪律考核,调整完善科研评价导向,综合考评教师社会服务工作,将教师专业发展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三要抓住四个关键环节,抓评价主体,抓评价标准,抓评价方式,抓评价效果。

李晓红特别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中国特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要进一步转变理念,做到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李晓红还指示教育部相关部门改进针对大学的各种评价指标,从源头上做出合理设计。

行政管理与行政体制改革 篇5

摘 要:提高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政治文明的重要一环。我国行政管理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和困惑,也提出了现实挑战。必须重点致力于几个环节和步骤,即要着力于探寻行政管理的规律和方法,树立科学的效率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降低组织与管理成本。

关键词:管理效果;现实意义;管理创新措施

行政管理及其有效性主要以科学、效率、效果、效益为基本着眼点,立足于改革和创新,重在实效。它涵盖着不同的层面,涉及到方方面面,是当前我国整个改革进程中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改革总体推进中一个至为重要的环节。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深入展开,对日常行政的指挥、监督、控制成为强烈的必需,科学化管理的需求日益上升。实践证明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务效率与质量。对新时期行政管理科学化问题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行政管理要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管理是一个历史范畴,其作为实践是历经无数人的努力,步步演变,才走向科学化。从最初的经验管理发展到工业化时期的泰罗制和福特制管理,管理开始进入科学管理时期,科学管理是由组织、协调、合作、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等多种要素结合而成的。现代行政管理正在发生一系列的趋势性变化,行政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入。首先是从流行程序管理变为倡导目标管理。其次,是从单一管理发展为分层管理。再次,是从刚性管理发展为柔性管理。刚性管理强调硬性行政命令约束,管理思维是非此即彼,容不得权变。而柔性管理认为管理存在弹性,管理者往往根据不同的被管理者和不同的情境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第四,从无风险管理发展为危机管理。

不仅仅是管理模式在变,管理的指导思想也在变。如“鲶鱼效应”和“木桶原理”,面对被管理者的差异与管理环节问题的差异,最薄弱的那一个环节,可能会导致管理上的麻烦与致命伤。因此,一名优秀管理者应从最薄弱环节改进入手,去提升整体的管理绩效。只有经常性检查,经常性抓落实,抓责任制的贯彻才会获得满意的管理效果。现代科学还告诉管理者,如何将自己所管理的组织发展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已是十分迫切的问题。传统的管理认为,被管理者一次充电,受益终生,知识、才能运用只须储备一次,便可应付全部的挑战。

二、现行行政管理存在的误区

当前,一些人戏称流行的行政管理模式为“领导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一些管理人士并将其作为管理上的金科玉律。这其实是行政管理庸俗化的表现,是一认识误区,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进行管理将贻害无穷。首先,将开会布置任务,理解为科学决策的替代,这首先是管理者的悲哀。这种错误的认识容易造成“会海”连绵,管理者开了会就等于事情完成了,长此以往,落实工作成为顽症。而没有落实的政策一切都是空的.,管理的效能无从体现。其次,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什么,把管理权限混同于单项财权行使、赚钱的行为,这是极端简单化的表现。的确,好的管理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管理不是为了收费了事。这是管理导向的错误,会造成管理可有可无,机构形同虚设,人浮于事,最终断送了事业。再次,协调就是喝醉,这是将管理极端庸俗化的表现。当然,协调是需要将方方面面的利益进行平衡,对各方倾向、意见进行妥协,但绝对不是一喝了事。还有一种管理误区就是多定制度,认为有了制度就有了管理。从而导致规章多如牛毛,有否贯彻执行则无人问津。

这种错误的认识容易造成“文山”现象,管理者须签阅大量的文件,哪有时间、精力去真正管理呢?其实,有了制度不等于就有管理,有了制度,只是为管理准备了一些基本前提、准备了一些条件,这只是管理的开始,实际上,被管理者是否自觉执行这些规章,这需要监控、需要调研,这都是管理题中之义。制订过多的规章等于没有规章,因此,规章过滥也会影响管理的效能。

三、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是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措施

1.推进政府职能的转换,推进行政层次和行政机构改革

政府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一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二是良好社会环境的刨造者;三是人民群众公共利益的维护者。而不应该受某些利益集团的左右。

在这个前提下。改革和完善政府职能要突出理顺“四个关系”;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理顺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不能“缺位”。针对当前政府工作存在的“错位”现象。要强凋由“经济管制型”转变为“公共服务型”,即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来。

2.推进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与之相关的宏观管理体制,如财政税收改革、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等。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根据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应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科学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责任,并相应调整收支关系。

3.推进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相关的社会管理和政治体制改革

随着市场化以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并正在继续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在这场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迁面前。应该说社会体制改革是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如何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协调多元力量之间的关系,以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成为制度创新的新课题,在探索社会运转和社会服务新机制,形成一套与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方面做出努力。此外,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和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娄成武.行政管理学[M].东北大学出版社,.

[2]夏尔·德巴什.行政科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

探析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篇6

关键词:旅游行业;行政管理;体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0-38-2

0 引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通过发展、深化和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于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市场经济的确立,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诸多问题和弊端,不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对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程度的制约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对现行旅游管理体制大力改革创新,从制度上保障我国旅游强国的建设。

1 现阶段我国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规范设置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名称

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在政府旅游管理机构设置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地方设置不符合于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职责,这样旅游发展需求及依法行政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虽然国家、地方的旅游管理部门都得到了设置,但是却没有统一名称、级别与职责等;首先是名称不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为国际级的旅游管理机构,而各个省市、自治区的旅游管理机构却有不同名字,如旅游管理委员会、旅游局等,下级单位则是旅游办。这是因为我国各个地区旅游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有较为优越的地理位置、较强经济实力和较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旅游业发展迅速;而我国中西部地区虽然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不够开放,制约到了旅游业的发展;这样各个地区结合当地旅游业发展情况,对机构部门制定时,采取了五花八门的名称。其次,没有统一级别与职能,国家旅游局属于副部级,各省旅游局有些为正厅级,有些则为副厅级;市级则包括正处和副处两种。在职能方面,部分地区旅游局有明确职能,而旅游委具有单一职能,还有一些地区则合并了外办、侨办等单位,无法明确职能。

1.2 机构设置网络不够完善

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初步创新完善了旅游管理体制,旅游管理机构层级分明,各个省市、县等都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但是管理机构网络体系还不够规范与完善,旅游管理的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扩大。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国家层面上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权力较小、级别较低;地方层面上旅游管理机构因为权力不够,影响到协调功能的发挥,甚至部分地区没有将旅游管理机构独立开设出来。民间管理机构环节需要进一步强化,还没有充分重视公民参与的价值和意义;我国旅游大市场还没有统一,政府在管理旅游企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采取科学方式,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投融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统一开展部门管理、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等,旅游企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需要增强,否则就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旅游管理机构没有足够的职权范围,就无法对相应的旅游政策及法律法规等科学制定,难以贯彻和执行。

1.3 宏观管理需要进一步强化

部门分割管理是我国现行旅游管理体制的一大特点,也就是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旅游资源和旅游企业;如建设、林业、环保、文化等各个部门都可以管理旅游景区资源、文物资源等,纵向角度又划分为多个层级,涵盖了省级、市级等。这些管理部门有不统一的职责权力,旅游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难以有效协调和组织。同时,上下级旅游部门没有将相应的交流沟通機制给完善构建起来,上级旅游管理部门可以垂直管理下级,但是下级却不能够有效反馈监督上级部门。再加上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分割了旅游产品与景区,加剧了旅游行业之间的冲突,无法整体设计旅游产品及统一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降低了我国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2 我国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指导

2.1 贯彻为人民服务宗旨,追求公平正义价值

结合先进马列主义的指导和我国具体国情,我国逐步将为人民服务理论体系构建了起来,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基础,也指导了我国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现阶段,虽然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但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并没有改变,依然追求公平正义,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要求。只有深层次的改革旅游行政体制,方可以更好的追求公平正义;积极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对产业结构大力调整,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在政治民主化不断发展过程中,传统政府治理模式逐渐暴露出来诸多的问题,与新世纪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需要积极构建新公共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将市场激励机制引入到政府中,通过企业管理技术、方法的运用,促使公共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政府成本开支得到减少,政府形象得到改善,积极克服了传统公共行政弊端。此外,也引导了政府改革,包括绩效导向、效率原则等。将这些内容广泛运用到旅游行政管理中,必然可以促使旅游管理效率、管理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3 我国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

3.1 遵循旅游业发展规律

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旅游业是重要组成,要充分依据市场规律、旅游业发展规律来创新管理体制。首先,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将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科学配置旅游资源,促使市场效益得到提升;其次,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除了要对旅游业大力发展之外,还需要科学保护旅游资源,有机处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2 重视管理部门的责权划分与职能转变

旅游业涵盖了多种职能部门,如旅游、工商、消防、交通等,在新时期下,需要对不同职能部门的协调问题有机解决,对管理责权明确划分,积极转变管理职能,改革部门统一配合,发挥职能,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4 我国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4.1 对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有机完善

将具有较高级别和较大权力的全国性旅游管理机构给构建起来,其涵盖了多个部门的主要业务机构,如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等,对全国旅游工作统一管理。旅游局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统筹管理,对旅游事业发展方针、政策等科学拟定,对各项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严格监督检查,对我国旅游供求矛盾有机调节等;交通运输部则对我国旅游交通行业规划、规章制度科学拟定,对旅游发展与交通运输供给科学协调,对交通运输价格等有效了解等。而国家文物局则主要是监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监督保护历史文化名称,建设文物与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等。

4.2 积极发展旅游企业

在市场经济体制模式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需要将其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首先,政府需要向市场全面推出旅游企业,仅仅从宏观角度科学调控,对企业微观经营不加干预;政府发挥监督、协调作用,对旅游业的发展有机规范和指导,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可以正常发挥。此外,旅游企业的开发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时,都需要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将自主经营、政企分开实施下去,努力构建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同时,积极实施集约化经营理念,对企业结构科学调整,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对国际资金、社会资本等积极吸引,将多元化的市场运作机制构建起来,促使旅游企业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

4.3 完善旅游行业协会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需要将旅游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国家政府部门需要鼓励旅游行业部门,结合具体情况,将相应行业协会设立出来,构建独立的管理体制,实现自收自支,以便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旅游行业协会首先要将龙头作用发挥出来,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对旅游行业协会的影响充分拓展与扩大;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国内外市场大力开拓,将本行业的相关信息资料等及时提供给会员企业;结合行业发展状况,对相应的规定规范等科学制定,且将其严格执行下去,监督督促各个企业的落实成效;结合发展需求,定期组织相应的研讨会、交流会等活动,促使会员企业的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对地方各级协会职能有机强化,地方各级协会需要将本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等及时宣传下去,将会员单位的需求及存在反映给上级协会,开展一系列的业务培训活动等。

4.4 对公众参与制度有机构建和完善

在旅游管理实践中,需要对公众管理主体地位充分保障。公众知情权方面,需要能够事前了解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制定的各项决策及发展规划、规章制度等,提出个人意见与看法,事中则要监督各项政策法规的执行效果,事后发挥评估作用。公众参与不能够简单的流于形式,不单单表达意见和了解信息,还需要实质性的参与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多个环节。从制度化和非制度化两个方面保证公众的参与,前者涵盖诉讼、信访等形式,后者则是借助于传媒手段,争做志愿者。政府采取一系列途径,对群众的各项意见、建议等积极听取,及时找出现阶段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革完善措施。

4.5 大力建设电子政务

在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需要积极推进电子政务。首先,对旅游行政信息管理系统大力构建和完善,特别是现阶段普及运用移动互联网,需要积极建设旅游信息网,对旅游信息及时更新,对旅游信息形式不断丰富,严格控制网站广告出现率;要重视旅游信息的正确率,不能将虚假信息公布于网上;要大力宣传旅游信息,增强人们的信任感,促使人们旅游信息搜索需求得到满足,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整体进步。也可以将旅游爱好者旅游信息联盟构建起来,通过定期经常的组织和讨论,促使人们安全意识得到提升,参与者的信息安全得到保障。此外,还需要大力建设导游人员队伍,政府需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对导游管理制度有机规范,发觉优秀人才;对保障激励机制大力完善,维护导游人员的合法权益;对监督制约机制有机完善,对旅游公共机构人员权力的行使有机规范。积极运用先进网络技术,大力培训和管理导游人员,统一培训考核导游,促使导游能够自觉努力学习,提升整体素质。

5 结语

综上所述,进入新时期之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为了促进我国旅游业能夠更加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对我国现行旅游管理体制深入改革和完善。要贯彻马列主义的指导,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促使旅游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与企业主体作用,健全公众参与制度,政府部门积极发挥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方努力,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进步。

参 考 文 献

[1] 吕丽.我国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6(10):123-125.

[2] 秦岩,代志鹏.云南省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研究[J].特区经济,2015,7(18):66-68.

[3] 张媛利.由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J].旅游纵览月刊,2016,7(18):77-79.

[4] 冯标山.中国行政管理的改革进程探析[J].旅游纵览月刊,2014,9(19):244-245.

[5] 宋瑞.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与重点[J].旅游学刊,2014,4(10):244-247.

高校行政机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探索 篇7

为了改善我国这种落后的、不公平的劳动关系, 平衡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的力量, 我国在2008年1月1日颁布出台了《劳动合同法》, 这部法律总体上来说是偏向于保护弱势的劳动者利益的, 而2006年出台的《公务员法》也正是为了稳定和调整公务员机构的人事关系的, 这两部法律从根本上奠定了我国劳动关系和人事关系的总体格局。但是在我国还存在着事业单位这一社会角色, 事业单位的员工应该怎样去维护自己的劳动权利或者人事权利呢?很显然, 这一点我国尚欠缺直接的法律规范予以调整。仅仅存在国务院相关条例的规定, 且位阶比较低, 调整的力度自然不强。因而出现了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上面的混乱以及暗箱操作行为, 表现的比较严重的就是高等院校行政机构的人事管理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逐步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用人机制, 是高校当前共同面临的一项现实任务。

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2008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 按照中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 在教育部党组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 全国高等教育系统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正在向纵深发展, 人才工作组织领导体制不断完善, 人才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高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 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 迫切需要进一步转换高校用人分配机制, 不断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据了解, 近几年来, 各高校都在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引入竞争机制,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但长期建立在“单位人”基础上的用人方式造成高校教职工和学校形成用人终身制。在这种机制下, 高校想要的大量优秀人才由于编制所限进不来, 不想要的人流不走, 内部竞争机制难以形成, 很多高等院校的行政机构在用人方面主要的还是行政审批制, 也就是要用谁就得领导说了算, 人浮于事的情形很严重。因此很多教育资源被这样消耗掉了。法律的缺位是这个问题难以解决的瓶颈之一。对照公务员相关规定, 我国公务员法里面明文规定国家公务员的条件必须符合: (一)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 年满十八周岁; (三)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 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 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 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七) 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而且绝大部分非领导职位的公务员都必须经过统一的录用考试才能任职, 《公务员法》若干条文还规定了公务员的录用和管理的相关原则, 如第五条:“公务员的管理,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第六条:“公务员的管理, 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第七条:“公务员的任用, 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 注重工作实绩。”《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录用进行了原则性以及具体性的规定, 从而减少了暗箱操作。公务员的录用引入了竞争机制, 很大程度上会促使公务员队伍越来越趋向于高素质、高品位。

二、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提出

笔者认为, 在有关事业单位直接立法缺位的情况下, 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和完善人事代理制度来促进高校行政机构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可以结合参照《公务员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来共同制定;可以将高等院校用人制度的特殊情形与这两部法律中相关的规定相联系, 从而制定出比较适合高等院校自然公平合理发展的人事管理制度。从很多学校推行的经验来看, 人事代理制度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改革方向, 他解放了高等院校的社会责任、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精简了学校的人事规模、减少了腐败的产生、减少了吃大锅饭的做法和思想, 增强了职工的竞争意识, 从而间接和直接地促进了高等院校行政机构的高效率。

高校人事代理制度是指高校按照法律和人事政策的要求, 对教职工的人事、档案关系由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代为管理, 高校与个人建立聘用关系的一种人事制度。实行人事代理的人员在聘期内, 高校依照聘用合同有关规定对其进行管理, 解聘或不再续聘的转回人才服务机构, 脱离与学校的关系。人事代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实现人事关系管理与人员使用分离, 高校在聘用合同的约定下享有人才的使用权, 承担相应的因使用人才而产生的按劳付酬、考核奖惩等义务, 逐步使人才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 把原来由单位承担的社会责任从本单位中分离出去, 走向社会化管理。对人才个体来说, 则是实现从“国家人”向“单位人”, 最终向“社会人”的历史性转变。1999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后,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各高校积极展开。其中高校人事代理制度正应符合这一潮流和趋势, 结合《劳动合同法》的出台, 高等院校在人事代理制度方面应该做先行官。

三、高校人事代理制度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要强化宣传, 努力提升职工对人事代理制度的认识水平。

人事代理制是一种全新的人事管理方式, 很多人对这项制度还不够了解。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各种方式宣传人事代理工作的意义和目标, 使大家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让广大教职工明白人事代理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也是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 早接受, 早实施, 早受益。同时, 在高等院校的行政机构中, 很多人那种吃大锅饭的心理, 以及整天无所事事的状态也应该得到彻底的清理, 使广大的职工都应该各司其职, 提高其责任心。

(二) 要有步骤的逐步实施, 而不能“斩立决”。

历史造成高等院校用人的终身制, 使高校教职工缺乏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如果一开始就强制实行人事代理会使教职工思想观念一时难以接受, 触发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行为, 给改革增加难度。因此, 可以考虑循序渐进的方式, 对新接收的应届毕业生和新调入的教职工统一实行人事代理制。学校一方面与人事代理机构签订协议;一方面与代理人员签订劳动合同, 明确三方的权利与义务, 使学校与代理人员形成劳动法上的人事代理法律关系, 真正的劳动关系发生在人事代理机构与劳动者之间。学校仅仅对劳动者享有使用权、调配权。聘用期满经双方协商, 代理人员可续订聘用合同;也可解除聘用合同退回人事代理机构。这样一来, 势必会引入竞争上岗机制, 解决了“内定”、内部选拔等不公平情形, 减少了腐败因素和人浮于事的弊端。

(三) 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教师的人事制度。

由于在高等院校, 教师与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与性质不同, 同时他们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有所区别, 那么对于教师的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应该有别于行政机构的用人制度。而且相关工资、福利待遇等也应该在一定范围内有所区别, 教育资源主要应该用来增强师资力量, 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改良教育教学的软、硬件资源等, 而行政机构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采取人事代理制度来运作。因此, 高等院校内部实际上应该建立两套人事管理制度, 一套是针对教师的, 另一套则是针对行政机构职工的。而人事代理制度的实施能很好的适应高等院校行政机构人事管理的需要。其制度目标是:建立高校内部人才竞争机制, 提高用人效益, 逐步推行全员聘任制, 从而实现人事管理工作的三个转变, 即从固定用工向合同用工转变, 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从计划管理向市场体制化管理转变。相信人事代理制度的引入与完善必将大大的推动高等院校行政机构人事管理制度的改观, 使得高等院校行政机构的人事管理更加适应教育事业的高度发展需要。

摘要:高等院校行政机构人事管理制度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界关注, 很多学校都已经采取了人事代理的用人新机制, 这一机制在客观上能够很好地抑制高校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状, 从而使高等院校有限的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到最需要的领域中去。

关键词:人事管理,管理制度,人事代理,行政机构

参考文献

[1].李万山.对高校人事代理的思考.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1, 12

[2].胡林龙.论高校人事代理关系——一种新的法律现象的思考[J].教育科学, 2006, 6

[3].包伟平.地方高校人事代理制刍议[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5, 2

行政单位财务报销制度改革思考 篇8

第一, 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 加强管理。

一是随着高端电子科技的应用, 银行业获得巨大的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同一家银行不同网点的通存通兑、不同家银行银联卡的通存通兑等新的银行服务形式越来越普及, 安全度也越来越高,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可以利用银行高科技的电子货币产品, 改革现行的财务报销制度, 加强对现金的管理, 从而加强对预算实施情况的监督, 杜绝利用职务便利虚报销, 假报销的不良现象, 实现对预算编报情况的评估, 进一步确保预算编报的科学合理, 确保预算的认真施行。现行的财务报销制度是由出纳将现金从银行取出进行分发, 新的报销制度可以不用去银行取现, 直接将报销金额打入报销人的银行存折或卡。可以开设专门为在行政机关工作的人员报销使用的银行存折或卡。

二是具体实行措施。与银行签定代发协议, 确保卡的使用性能, 并约定将卡的利息由银行自动转存入相应单位账户。按报销制度的规定完成相关财务审批手续, 由出纳向银行申请财政用款额度, 再将录有报销人姓名, 卡账号, 报销用途, 报销金额的盘拷给银行, 由银行代发, 取得代发的回执作为会计凭证与报销单一起装订保存。开卡的人员。如果是市一级的行政机关, 机关工作人员需每人开一张卡, 二层机构的机关领导成员需每人开一第卡, 此外二层机构报账员开一张卡, 基层机构报账人员开一张卡。报销。市一级机关的会计将需要提现报销的会计赁证交由出纳, 出纳根据会计递交的会计赁证, 制作包含开卡人姓名、卡号、用途、金额的电子表格交由银行, 将报销金额打入相应报销人的公务员卡。二层机构的报销是由报销员将报销用的会计赁证按级别上报审批完成后, 交由上一级机关报账, 再统一由市一级机关的出纳将报销金额打入报账员的卡。加强核对, 分清职责。会计负责审核用途及金额是否与报销单一致, 出纳负责审核报盘是否与代发回执一致。财务主管定期不定期限进行审计检查, 并对不符负总责。加强监督。每一季度要求银行打印所有公务员卡的入账情况, 报账员的卡还应打印出账情况, 并要求有电子版应该注意保存, 一年的数据还应刻录成光盘作为会计档案。由会计核对二层机构报账员及基层机构报账员的公务员卡使用情况, 如是否及时将报账款项进行分发, 二层机构的报账总额是否与基层机构的总额一致, 并抽取一些报销单据进行检查, 有瞒报, 虚报, 乱报现象应立即向财务主管领导汇报。规范款项用途的编写, 便于日后的查询与核对, 同时有利于对报销款项的分类与汇总。通过对卡对账单的分类排序, 将各类现金款项分类汇总, 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当年度预算编报情况的评估以及作为下一年度编报预算的依据。

第二, 规范财务报销程序。

一是规范发票报销行为与手续。列入政府集中核算的单位凡报支金额在100元以上的一律要使用税务发票或省财政部门监制的票据。个别特殊情况的, 要经单位监督小组负责人审核签名、主要负责人签报后会计核算中心每月集中一次提交监察室核准。规范公款报销凭证, 确保发票内容真实, 报销手续完备。会议费报销要按规定编制, 按审批权限报批, 并附会议通知文件、参加会议人员名单、会议结算清单和会议费发票;接待费报销要实行相关制度, 附正式发票和接待费用结算清单, 且每张发票都要有经手人、审核人的签名;车辆维修要有审批单;房屋修缮要有具体的造价、审核、依据、验收手续等。发票票面金额超1000元的, 应有经手人、财务人员签字, 交由单位监督小组审核, 且报支时要实行转账, 不能用现金直接支付。

二是规范单位物品采购行为, 加强监管。针对有的单位一年中购买办公用品次数较多、随意性较大的要进行集中采购。同时要加强会计监督, 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要坚决予以退回,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 每月汇总报监察室。县会计核算中心监察室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定时或不定时对各单位的发票报支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检查中发现不符合报销手续进行公款报销的现象, 属单位责任的, 要追究单位及其人员的责任。

高校行政管理模式改革初探 篇9

1、高校行政管理改革是现代高等学校行政发展的新趋势

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 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高校行政管理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在现代社会中, 高等院校承载着创造知识和培养人才的艰巨任务。高校规模庞大, 功能繁多, 职责多元化, 组织结构复杂, 各种观念, 新旧体制和外来因素的影响加大。随着教育的普及化,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从内容, 职能, 地位, 作用等各个方面发生变化。因此, 如何构建一个工作效率高效, 管理水平先进的现代化行政综合管理平台, 提高整个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水平, 已经成为现代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新趋势。

2、行政管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局性, 根本性和政治性的问题, 是行政管理的思想基础。而行政管理是思想政治工作载体, 它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实施途径。高校承担着执行者的角色, 行政管理工作为整个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服务, 为广大师生教学, 科研, 学习, 生活各个方面服务。而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都是统一于高校教育。只有两者配合协调, 才能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认识误区

高校突出教学工作, 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造成许多高校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管理水平, 管理效率不高。高校中层管理层的领导, 教学单位的领导, 除党政工作外, 还有教学, 科研任务。在学术上有造诣, 业务型的专家因工作需要走上党政工作岗位。而很多从事高校管理工作的人员, 有着各种不同的专业背景, 很多人没有管理学, 教育学的专门培训。缺乏有现代方法思考和管理。高校的特殊性, 使得高校的行政管理队伍存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待遇, 学历, 职称偏低。行政管理人员很少机会进行脱产进修或攻读学位。

2、机构庞大、科层治理结构导致效率低下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 与政府机关和人员编制相似。各学院, 各部门形成小而全的局面。由于在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 一个问题常常需要由几个部门分管或需要几个部门共同协作解决。这不仅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 而且降低了行政效率。为了保障高校管理工作的平稳运行, 每个组织机构和成员有着不同的权限和责任。学校行政管理的最高层以行政权力为载体, 学校的各种资源, 包括学术资源都在各个组织和部门下。

三、高校行政管理模式改革思路

1、精简管理模式, 减少层级

科层组织的管理层级相对较多, 而压缩职能机构, 减少管理层次可以使组织提高管理效率。更精简, 有效能, 使院系的自主权扩大。每个学院的规模, 机构设置, 对人员的要求不尽相同。如果把一定的资源分配权, 部门机构的设置权, 人事权等下放到院系, 会提高工作的效率, 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健全行政管理规章制度, 健全各个部门的职责, 是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步入法制化, 规范化的轨道, 使各种矛盾利益的主体得以化解, 最终促进高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2、增强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工作中。增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 充分合理利用资源, 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趋势。作为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 一定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 熟练的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数据库和网络技术, 建立学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使其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互动交流平台。让学生, 家长和社会用人单位能及时了解到学校各个方面的最新信息, 在此同时, 也可以收集各个方面的反馈意见。现代网络技术应用到学校具体管理中, 以网络充当信息载体, 可以及时收发, 处理发布和传递信息, 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相应的办公信息资源库, 可以减轻工作负担, 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避免重复收集数据。

3、完善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

现有的考核标准过于粗略和模糊, 考评关系唯一, 考核缺乏反馈制度, 赏罚不明, 过度依赖奖惩制度, 职位高低影响考绩。所以绩效考核的完善要全面有效, 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使用行。明确考核标准, 不能含糊不清, 抽象深奥, 更不能有歧义和误解。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客观的考察, 多角度, 全面的考核才能有效的减少考评者的主观性。绩效考核不应将与工作无关的因素带入, 而更应当注重管理人员个人的工作相关问题。考核要对考核期内全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 而不能以偏概全, 或者用之前或最近比较突出的成果取代整个考核计划进行评估。在最终考核后, 要把结果反馈给被考评者, 同时听取相应的意见等。

4、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素质

行政管理效率, 管理水平的高低, 与行政管理队伍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提高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素质是管理的社会化, 现代化程度的要求。也只有高校行政管理者不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更好地适应高校改革需要。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根本素质, 要求其要坚持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具备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管理知识。行政管理人员应该精通国家教育政策, 对教育理论系统, 管理规律等熟悉了解, 同时具备应用计算机管理软件, 公文写作等能力。要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 保持行政队伍的稳定性。要提高懂得法律, 管理, 境界等知识人员的比重, 积极推进社会公开考试, 把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吸收到管理队伍中。

参考文献

[1]朱灿焕:《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 《韶关学院学报》, 2003 (20) 。

[2]汪洋、张继革:《当前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建议》, 《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4) 。

[3]张奇:《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 3。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研究 篇10

一、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作为我国高效管理的重要环节的行政机关, 承载着高校的协调、宣传、组织监督检查以及后勤服务等综合性职能。但是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 高校的行政机关的管理范围也逐渐增加、管理事务更加的复杂, 难度更大。高校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 行政管理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很多高校并没有重视行政管理工作, 高校的管理人员认为行政管理工作仅是简单的事务, 只需要按照领导的安排去执行就可以, 而没有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 不利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在独立学院内部由于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相对复杂, 而且很多行政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任何的培训就直接进入到行政管理岗位, 再加上平时这些人员的事务很繁忙, 很难有空余的时间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导致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仅凭自身的经验去处理问题, 不利于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 二) 没有明确行政管人员的职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校已经越来越注意办学的成本, 尤其是独立学院更注重自身规模的发展以及更加注重节约办学成本, 在设置行政管理机构时, 一般都设置的比较简单。很多独立学院甚至是按照政府机构设置的, 从而使高校行政管理都带上了鲜明的复制色彩, 而且由于机构人员相对较少, 往往一名工作人员要同时兼任多种岗位, 从而导致行政工作人员的事务比较繁重, 经过长期的工作, 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逐渐减弱, 从而导致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不能得到提升, 甚至影响了高校的长远发展, 因此需要对行政管理机构进行改革, 从而促使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 三) 学术权力不能发挥作用。目前在很多高校,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两者不能达到平衡发展的状态, 行政权力甚至超越了学术权力之上, 在高校内学术资源等内容都是受行政管理机构组织的控制, 也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行政机关的支持, 学术活动就没有办法进行, 而行政权力不断的膨胀又会导致学术权利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以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来看, 大多独立学院采用的行政管理体制具有严格等级机制特点, 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干涉的过多, 比如说: 学术问题、资源配置问题以及教育问题等都是由行政管理机关领导直接决定, 从而影响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不利于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

( 四) 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高校设置行政管理机关的主要目的是为全体师生服务的, 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科研活动都能够顺利开展。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可以看成是高校教育的辅助工作, 但是在高校中尤其是独立学院中, 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地位相对较低, 很多高学历以及综合能力较强的人员不能安心本职工作, 再加之很多行政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 不具备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技能, 因此, 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有待加强。

二、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措施

高校行政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的提高能够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 进而使高校的办学质量以及办学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尤其是独立学院,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改革,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 一) 更新行政管理观念, 实现规范化管理。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校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 尤其是独立学院作为非国家财政经费支持的院校, 所面临的压力更大, 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摒弃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 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 采用科学的管理理念, 借鉴国内外高校行政管理的先进行为, 不断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另外高校要重视提升行政管管理工作的成效, 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 规范行政管理的程序, 促使行政管理效率不断提升的同时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进而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 二) 平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都是高校管理结构的组成部分, 都是为实现高校的发展目标而服务的, 因此行政管理与学生管理要相互补充协调, 才能有效解决高校建设中的各项问题, 从而推动高校的健康顺利发展, 尽快实现目标。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要科学设置行政管理部门, 最好既降低了办学成本又能够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成效。二是要完善相关的行政管理制度, 促使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更加的规范, 同时要明确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 细化行政管理的工作内容, 从而使行政管理的工作流程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执行。三是不断提升高校专家、学者的地位, 避免高校管理重心向着行政系统发生偏移。充分发挥教师的管理作用, 对于教学方面的安排, 比如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 从而使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比例达到平衡。四是高校要保证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最终目标要与高校的发展目标一致, 不管是行政管理还是学术管理都是为高校最终实现目标而服务的, 因此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最终目标与高校发展目标一致, 才能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 三) 加强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与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有很直接的关系。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事务比较复杂且非常繁琐, 这就给行政管理人员提高了要求。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兢兢业业, 不能不计得失就无法胜任此项工作, 甚至会影响高校的整体发展速度。因此高校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采取措施, 使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以及服务意识得到提升, 从而能够面对高校复杂的管理环境, 能够及时调整好情绪, 积极投入到行政管理工作。另外, 行政管理人员还需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 能够运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被并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 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的管理, 因此高校可以对行政管理人员加大培训的力度, 促使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为高校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 四) 行政管理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 高校行政管理也要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努力, 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实现长效发展。高校的行政管理与先进的信息科技相互结合才能促使行政管理的手段方式取得很大改变, 在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同时能够不断提升高校的竞争实力。高校可以采取建立信息资源平台, 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高校利用平台可以及时把相关的信息传递给相关的部门机构, 不但使信息传播更加准确快速, 而且大大降低了管理的成本, 增强了高校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总之,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是非常艰巨且又非常复杂的任务, 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长期坚持不懈进行, 由于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一旦进行改革势必会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高校需要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 不断努力与探索, 从而有效提升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推动高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办学水平与办学层次的提升,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复杂, 而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校市场竞争实力的高低, 然而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中出现一系列问题, 影响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采取手段对高校行政管理进行改革, 提高高校市场竞争实力, 推动高校快速成长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并提出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陈远.互联网时代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创新[J].经营管理者, 2016, 3

上一篇:法国的青少年教育下一篇:心理预防与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