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营销环境

2024-06-16

国际营销环境(精选十篇)

国际营销环境 篇1

(一) 语言

语言是文化要素中最具特征、区别最为明显的一个要素, 有人将她形容为文化的镜子。企业进行跨国界经营活动, 必须与外国的政府、顾客、中间商、雇员等当面进行沟通, 了解顾客的需求, 向顾客介绍企业及产品, 达到说服顾客购买产品的目的。成功的国际市场营销企业往往能灵活地运用当地的语言, 因此对目标市场的语言文字研究是市场营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语言对国际市场营销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沟通的效果, 如果能够熟练地使用顾客的母语就会增加对顾客的吸引力, 同时能够更好地了解顾客对企业和产品的反应。其次, 语言为便捷了解当地情况提供通道, 虽然英语可以说是公司正式的公司语言, 有些国家仍然排斥在商务活动中用英语, 能够讲当地语言情况会更加有利。再次, 语言在公司沟通方面显得更重要, 这不仅是公司内部的沟通也是公司之间的沟通。对语言的掌握不仅是能够说, 还有充分了解其中文化的差异带来的语言的歧义和禁忌。

(二)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文化中最敏感的要素, 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不可低估。宗教信仰与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 对人们的生活习惯、需求偏好及购物方式等都有重要影响。宗教节日具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禁忌, 宗教节日是否是法定节日, 商店是否可以开张, 需要何种商品, 不同的教派和教区有何不同的特殊规定。国际营销者要熟悉这样的情况, 安排好销售日程和计划, 抓住开拓市场的机遇。另外, 在一些比较保守的国家如果广告过多的涉及裸露的部分, 就被认为是不道德的, 这种产品自然也会被拒之门外。不同的宗教环境会带来不同的机遇和限制, 需要国际市场营销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三) 价值观念

在时间观上, 美国人崇尚“时间就是金钱”, 因而他们谈生意的安排得紧, 常常是一见面就谈, 然而这在阿拉伯国家却能视为傲慢无礼。日本由于日本疆域小, 自然资源缺乏, 所以一致性、服从组织成为衡量个人和公司成功的标准。世界各国在美学上有很大的差异, 如产品的款式, 颜色等。西方的一些国家以新奇、独特、表现个性为他们的审美观, 东方人讲究端庄、典雅。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过程中, 尤其在产品设计、制作、包装、颜色挑选等方面应准确理解和把握各国的美学观。在各国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 尊重各国的价值观是营销活动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

(四) 社会组织

国际市场营销者感兴趣的社会组织包括家庭、社会阶层、特殊利益团体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认真研究家庭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的营销信息。首先是家庭的构成, 发达国家的小家庭, 只包括父母和子女, 甚至有时候只有父母, 发展中国家的大家庭, 几代同堂;其次是家庭的等级, 即谁是家庭的决策者。在一个男性主宰的社会中, 市场营销的活动围绕男性开展。在亚洲购买决策主要是以协调为主, 男性意见起主要作用。欧美国家男女同样可以身居要职, 所以购买决策单独做出, 这种文化中, 国际市场营销者需要考虑商品的质量和个性化需求。在国际市场营销中, 应根据不同社会阶层有差异地进行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 从而采取不同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迎接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二、在国际市场营销中, 我国企业应当积极的分析和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一) 深入了解目标市场国的文化

调研是指企业应用科学的方法, 有目的、系统地搜集、记录一切与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有关的信息, 对所搜集到的进行整理和分析, 从而把握目标市场的变化规律, 为国际市场上的营销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没有完整和准确的市场信息, 跨国经营的决策便无从谈起。因为文化往往不是用语言能表达出来的, 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必须要亲身去体会。企业一般会选择在目标市场文化熏陶下的管理者来进行国际市场营销, 可以减去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二) 培养适应文化环境的国际市场营销专门人才

国际市场营销专门人才, 不仅要具备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还应该熟悉他国文化。根据企业推出产品、服务与国际市场的文化要求, 不断建立和加强对跨文化营销知识的调查与研究, 组织跨文化营销知识培训, 培养和造就大量的跨文化高级人才, 完善他国文化的相关知识体系, 形成有效的跨文化知识学习与管理有机结合的机制。

(三) 设计满足文化需求的产品给目标市场国。

文化对购买需求的影响最终是通过产品表现出来的, 这就是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往往是通过购买产品的差异表现出其所属的文化群体。因此设计产品时将他们所属文化的特性设计到产品中去。适应消费者的文化个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 其需求与审美观不完全相同。体现在产品设计中的个性化要求特别强。比如伞, 在中国大多数女性将它作为一种遮风挡雨的用品, 而在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妇女将它用作与服装搭配的饰物, 她们在和款式上的设计就讲究得多。非洲人常常喜欢喜欢醒目的颜色, 因而包装选择鲜艳亮丽的颜色更能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还有产品的质量, 更多的出口厂商逐渐认识到想要参与国际竞争并赢得跨国公司的订单, 在质量上得过得了国际标准这一关。

(四) 加强文化适应理念并实施跨文化管理

文化上的差异性还要求企业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要有适应性, 尤其要做到企业文化和当地文化兼容, 使企业文化扎根在当地文化的土壤上。例如美国人没有午睡的习惯, 但是美国企业在招收中国的员工的时候就要按照中国人的作息习惯, 规定公司的午睡时间。海尔在美国的工厂除一名财务总监外, 完全由美国当地人管理的公司, 实行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 这是避免文化冲突的方法。在国际市场营销文化管理中, 以充分理解文化丰富内涵为出发点, 承认本土文化与他文化存在差异的事实是保证跨文化营销有效沟通的前提, 同时应发扬中国跨文化营销的传统, 结合成功的跨文化营销经验, 采取符合跨文化营销市场环境的策略, 以深厚的跨文化底蕴和功底促进企业在跨文化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龚苹.浅析文化环境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J].黑龙江对外经贸;1998, (02) .

[2]谭爱平.国际市场营销的禁忌[J].经营管理者;1997, (Z1) .

国际营销环境论文 篇2

【摘 要】国际贸易的发展,无论是在自由贸易时期、垄断时期,还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在每一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都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发展本国的经济。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使之不断的进步。

这体现了国际贸易的全球化范围与历史实现作用。

展现出了国际贸易在历史方面的积极化要求。

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现实,并为未来做好现实基础。

为我国更好的发展经济做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影响

本文主要总结了国际贸易发展的各个方面,分析了国际贸易产的现实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国际贸易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状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剖析了我国在国际贸易方面发展的情况,最后提出我国经济在国际贸易方面的策略,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经济做准备。

一、国际贸易

1.什么是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的货物、服务以及知识产权交换的一种联系形式,是各国之间不同分工的一种体现方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相互联系。

国际营销环境 篇3

[关键词] 文化 国际营销 影响

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营销的最大区别就是,要与不同文化环境的人打交道。处于不同文化环境的人,在语言、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不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同,而且对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往往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也就是说,在某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有效的营销方法在另一个文化里可能就没有效果,甚至产生误解、摩擦和冲突。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我国企业必须重视各种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并适应这些不同的文化环境。

一、文化环境因素在国际营销中的体现

1.语言

语言是思想、文化和信息交流的工具,要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了解各国的语言文字,并掌握它,这对于沟通思想、掌握市场信息、做好产品介绍和广告宣传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外市场做广告时,语言方面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因为几乎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国家还使用多种语言,如在泰国做广告,要使用英语、汉语和泰国语。由于广告语言要求简洁、精炼,这也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应尽量选用当地的语言做广告,或请当地的经销商、代理商协助把本国的广告信息以当地顾客可以理解和愿意接受的语言传达出去。

2.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不可低估。因为宗教信仰与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对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需求偏好及购物方式等都有重要影响。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宗教已经渗透到个人、家庭、社会群体的各个方面,甚至对某种食物、衣物的接受,对于某种消费行为的认可,都会受到宗教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决定了产品促销的成败与否。比如,在一些国家如果广告过多的涉及到人体表演,就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这种产品自然也会被拒之门外。

3.审美观和偏好

由于各国消费者的民族习惯、文化背景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观和格调偏好,如中国人喜欢红色,认为蓝、黑、白色与死亡、悲痛有关,而泰国人视红、白、蓝色为国色;印度人认为黄色表示光辉和壮丽,而巴西人则认为黄色表示绝望;在法国,红、黄、蓝等鲜艳的色彩代表时髦、高贵和华丽,墨绿色因像纳粹军服颜色而被忌讳,而在埃及绿色为国色,蓝色代表惡魔。由于不同的国家对产品的颜色和造型都有不同的要求,在进入国际市场之前,应在这些方面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以适应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爱好。

4.风俗习惯和禁忌

风俗习惯是人类社会代代相传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也是消费者的一种消费形式。禁忌是风俗习惯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成功的营销活动总是与对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风俗习惯的了解、分析、研究相联系的。例如,不同国家的商人有不同的商业习惯和礼节,谈判的风格和礼节也各不相同。比如,美国人喜欢边吃边谈,所以与美国人谈生意多在餐桌上,德国人很注意体面,注意形式,但比较缺乏灵活性。在日本和新加坡,商业名片是通向商业交易的头等重要的人场券。递交名片时,应双手呈上,微微鞠躬,并怀着感激的样子欣赏一番。只有懂得了这些,才能带来商业交往上的方便。

总之,只有充分了解这些社会文化因素,才能制定出适宜的营销策略。如对本公司的外派人员,不仅要在语言、产品性质、推销技巧方面进行培训,更要重点进行进口国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一商业习俗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适应国外的生活和工作。

二、文化因素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传统观念认为,市场营销是一种经济活动,经济因素是决定市场营销环境的唯一主要因素。但是随着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人们的经济收人普遍提高,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消费者的购买力投向有更强选择性的商品,单纯用经济因素已经不足以说明消费者行为的特点。它不能解释为什么两个收人完全相同的人或者人均收人相近的两个国家消费模式迥然不同。近年来,经济发达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有增加的趋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收人水平和经济技术水平的接近可能导致需求的趋同性,而实际上各个国家消费者的需求爱好、经济模式也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在消费品的市场营销方面,非经济的因素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市场营销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而且也是一种文化活动。

因为随着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消费者既是企业营销活动作用的客体,同时又是市场的主体。所以,国际市场营销除了受目标市场的经济技术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外,非经济的因素特别是文化的因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80年代的一项调查发现,欧共体国家中荷兰的真空吸尘器的家庭拥有率为95%,而意大利则仅有7%,这个差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造成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可归因于经济的原因。因为在荷兰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地毯,而在意大利使用地毯的家庭则相当稀少。又比如收人水平虽然是耐用品消费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可见,面临众多的社会变迁与截然不同的文化习俗,企业必须突破文化环境的障碍,积极寻找有利的市场机会,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营销中有所作为。

文化环境因素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还表现在不同的文化往往决定了不同的消费行为。消费行为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已经深深打上了文化的烙印。文化影响了消费者的生活态度,对商品的价值取向,对广告促销的反应,购买行为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消费方式。在消费品市场上,食品的消费对文化因素最为敏感,文化的作用已经超越了经济收人水平的影响。 由此可见,文化因素往往也决定着某些商品的国际市场营销。

三、我国企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对目标市场国的文化进行市场调研

企业进行跨国调研的费用是十分高的,但如果企业不进行调研有可能付出更高的代价。没有充分、完整和准确的市场信息,跨国经营的决策便无从谈起,即使决策也是盲目的,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在跨国文化调研时,我们应注意调研的内容应全面,要考虑到目标市场的民族、宗教、地理位置条件、教育背景等特点。另外,调研应尽量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实地调研是相对案头调研而言的,案头调研是经他人收集、整理的,并以某种方式公开发表的某国的文化背景,习俗和惯常行为。

这种方式虽然比较省时、省费用,但对文化的调研却不太实用,因为文化这东西往往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出来的,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必须要亲身去体会、去感悟,这个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企业进行国际市场的文化调研时,要尽可能地找到一个在目标市场国长时间生活过的本国人,或者是在本国找到一个目标市场国的外来人来参与这项工作。就是说必须要有一个双重文化影响下的人,这样,调研起来省时、省力而且相对准确和完整。

2.按照目标市场国的文化进行产品的设计

文化对人的影响最终是通过行为流露出来的,这就是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往往是通过购买行为的差异表现出其所属的文化群体。因此,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时,一定要把他们所属文化的特性设计到产品中去。适应他们的文化个性。大家知道,产品是由品牌、包装、式样、色彩,质地等一系列因素组合而成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其需求与审美观是不完全相同的。体现在产品设计中的个性化要求特别强。比如,一种法国头发油的牌子叫“TARTEX”,其发音在巴尔的摩听上去很像鞋油。牌子是这样,包装也是如此,如非洲人常常喜欢喜欢醒目的颜色,因而包装可以选择国旗的颜色。还有式样也是这样,中国生产的“老板杯”由于口太小,使大鼻子的老外倍感不适。还有产品的质地问题也是如此,现今越来越多的出口厂商逐渐认识到必须符合ISO9000标准的重要性,可以由此参与国际竞争并赢得跨国公司的订单。国外购买者,尤其是欧洲购买者要求达到ISO9000质量标准。

3.尊重与包容文化差异,建立共同的经营观和公司文化

为了在全球化环境中卓有成效地工作,跨国公司的领导人必须提高对异族、异地文化的敏感性和包容精神,要学会尊重文化差异,允许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一位跨国公司的美国经理说得直截了当:你不得不把自己的文化弃之一边,时刻准备接受你将面对的另一种观念,这是将母公司文化与本土子公司文化相融合的组织保证。

企业要经常对领导和职工进行文化差异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的鉴别和适应能力。在对文化共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环境的要求和公司战略发展的原则建立起公司的共同经营观和强有力的公司文化。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文化环境因素溶入到企业经营中去,极大地减少因文化因素而带来的营销风险。

参考文献:

[1]黎伟:跨文化管理初探[J].四川大学学报,2001(6)

国际营销环境 篇4

关键词:经济危机,国际营销,策略

从2007年下半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到如今的全球金融危机, 现在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 国内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正面临严峻考验。受国际市场萎缩、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影响, 不少企业出口下降, 生产经营面临严重困难, 这就要求出口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和生产方式, 开拓新的市场, 制定有效的国际营销策略, 才能有效化解眼前危机的影响, 谋划未来的长远发展。

一、出口企业在过剩经济时期的营销策略

高通货膨胀要采取反通货膨胀的措施来缩减需求。政府的紧缩政策奏效时, 许多工厂就会解雇工人, 失业率便因之上升, 整个经济就会陷入衰退。实际收入进一步下跌, 经济增长速度减慢, 订单减少库存增加, 失业率上升, 生产相对过剩, 这种现象也叫经济衰退或萧条。经济衰退时期, 销售量下降, 如果售价下跌, 成本上升, 盈利也会大幅度下降。出口企业需要对其营销策略进行一定的调整。

(一) 客户组合

经济衰退时期, 企业必须重新研究他们的市场, 从正在萎缩的市场中转移力量投入到有前途的市场。还可以用网络营销, 出口企业借专业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商之力进行网络营销。有些专业的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商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同时, 还进行个性化网络营销支持, 使出口企业少花钱多办事。出口企业若成为它们的会员, 普通会员可在网上发布信息, 高级会员可得到域名注册、虚拟主机和网上商店, 出口企业还可把这个网址印在名片上。

(二) 产品组合与设计

经济繁荣时期只有在各个细分市场都被占满的情况下, 企业才会去增加新产品。经济开始出现下降的时候, 正是分析产品盈利率, 淘汰疲弱产品从而加强盈利产品优势的最好时机。

(三) 订价

经济衰退时期, 价格是经营者竞争的焦点, 经营者必须决定在其营销策略中, 究竟是强调价格, 还是强调价值, 形象良好, 产品质优的企业, 实行优质优价, 如果出口企业产品品种覆盖面广, 其产品可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 那么就得决定选择哪些型号的产品作为广告的宣传内容。有些营销人员选择便宜型号产品作为广告的宣传内容, 这样就可以吸引顾客去注意他们的产品, 希望顾客那时会选购价格更高的产品;有些营销人员则希望着重宣传价格较高的产品型号, 那样会有助于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形象。

(四) 广告与促销

面对经济萧条的状况, 出口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们的广告策划, 1 973年至1 975年经济衰退时期, 许多企业大量削减广告费用支出, 削减广告费用成了企业缩减商品成本时的首要措施, 美国的迈尔德伦·弗尤斯密斯公司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 1 43家企业中有一半以上在经济衰退初期就将这项开支削减了15%至23%。调查还发现, 削减广告费用支出的企业, 一般都发生了销售下降和市场份额减少的情况, 而且这些企业恢复原先经营水平所花的时间更长。没有削减广告费用的企业。在1974年到1976年期间, 年平均利润增长率为27%, 而那些削减了广告费用的企业同期的利润增长率仅为8%至16%。可见, 经济危机时期持续进行广告宣传, 其效果是相当明显的。因为一方面危机时期广告价位会比以前更低, 而艰难度日的媒体为了保住自己的客户, 往往会给企业提供较以前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 危机时期竞争对手的广告量减少, 而且客户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获取信息, 因而会更加容易被客户注意和接受。企业此时在进行广告宣传时, 应该注意适时地改变广告诉求的核心和方式, 经济危机时期客户更加看重广告所传递的产品性能方面的信息, 那么企业的广告应该更加侧重于产品利益的传递和诉求上。而且因为此时的客户关注的信息较以前不一样, 企业必须找准其目标客户所关注的内容、节目, 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广告媒体, 使广告效果最大化。比如, 危机时期很多人关注工作方面的形势, 因而适当地加大这类版面的广告投放会取得较好效果的。在经济衰退时期, 有效的促销方法主要有给客户折扣, 使得他们能够在困难时期仍然保持积极性。

(五) 营销人员与客户服务

经济衰退时期, 销售工作困难重重, 企业就得想办法鼓励营销人员更加努力工作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并对营销人员进一步进行培训。为了节省开支, 还可以采用电话营销。电话营销以其成本小、效率高、门槛低的优势, 发展如雨后春笋般, 但对电话营销人员的要求相对要高, 不但要求电话营销人员具备电话销售技能, 同时还要具备电话营销人员专业素质, 了解电话营销的模式。另外, 对客户服务也常常取消某些服务项目, 不过在这方面必须谨慎。也许把服务项目收费同产品订价分开计算, 会比取消这些服务项目上更为妥当。任何一个企业都要注意在服务项目上维护他们的形象, 在困难的时候要跟顺利的时候一样重视这一方面, 不然, 他们的竞争劣势就会马上显现出来。

二、出口企业在短缺经济时期的营销策略

有些特定行业常常会遇到需求过度, 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 当许多行业同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时, 我们则说出现了一个短缺经济环境。在这种情况下, 出口企业应该对营销策略做出必要的调整。

(一) 客户组合

通常大多数企业都把自己的客户根据其销售额, 销售增长状况, 盈利状况和业务往来所花的费用, 分为A、B、C、D四类。对A类客户, 只要他们的需求量不是大幅度超过原先的订货水平, 就满足他们的全部需求;对B类客户, 按原来订货水平, 供应80%的货源;对C类客户, 只供应原先订货水平的50%的货源;对D类客户, 只供应原先订货水平的20%的货源;此外, 第五位的就是新的A类客户, 向他们供应订货量的50%。

(二) 产品组合与设计

资源短缺和投入成本上升都会使企业产品组合中各产品的盈利率发生变化, 企业就得把稀有的原料和燃料, 都用于生产获利较多的产品。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一次检查, 找出不值得再经营的产品, 淘汰盈利较差的产品, 同时, 对新产品和现有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价格和营销额、费用等对每一个产品的需求进行优化, 运用线性分析方法, 就可以得出产品的最佳组合和最佳盈利方式。

(三) 订价

供不应求的出口企业会碰到如何在客户中分配产品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很有效的方法是提高价格, 那些对产品有强烈需求的客户, 能够承受较高的价格, 这样也就使供与求很快达到平衡。企业对供不应求的产品价格提高多少, 必须小心谨慎, 至少需考虑二个方面:一是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的价格措施限制了企业运用价格手段的效果, 企业提价幅度不能远远超过竞争对手的提价幅度;二是顾客, 顾客对企业重新定的价格是否公开或者太高会留下印象, 短缺时期过后, 顾客就会不再理会那些他们认为有价格欺诈行为的供应商。

(四) 广告与促销

在供应短缺时期, 企业通常都减少广告宣传, 对于这个问题, 有三种可供选择的削减广告支出的方法。

1. 企业可以把广告开支转用于促进对供过于求的产品的需求上。

2. 企业可以把广告开支转用于刺激对刚推出的新产品的需求, 等到货源供应恢复正常时, 这些新产品正好进入成长期。

3. 重新设计广告内容, 帮助消费者了解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些供应不足的产品。

(五) 营销人员与客户服务

出口企业不能满足顾客需求的时候, 营销队伍也不会变得多余, 营销人员在短缺时期仍然可以继续发挥作用, 企业的其他供应充裕的产品, 还需要他们去推销, 他们能够给消费者提供产品介绍、售后服务、同类其它产品的价格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三、出口企业在通货膨胀经济时期的营销策略

短缺时期过后往往会出现通货膨胀, 这种情况下物价总水平、反映原料价格和最终产品价格的综合指数———上涨幅度, 远远超过以往数值。当通货膨胀率在4%~9%之间称为“爬行式通货膨胀”, 当通货膨胀上升到两位数, 称为“猛烈的通货膨胀”。上世纪70年代后期, 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3%, 这样的通货膨胀率, 同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和以色列等曾出现过的100%的“脱缰式通货膨胀”相比, 当然还算是低的, 即使在这些出现“脱缰式通货膨胀”的国家里, 企业和消费者也都通过包括制定工资指数和价格指数方法在内的各种措施来进行调整。在通货膨胀经济时期, 由于各种原料、能源、机器设备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 出口企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其营销策略。

(一) 客户组合

急剧通货膨胀时期, 出口企业不得不将成本上涨部分转嫁到顾客头上。然而, 消费者承受涨价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因此, 企业就有可能失去一部分客户。出口企业应当对主要市场和客户注意观察, 企业在对主要市场和客户提价时, 必须十分谨慎, 必须考虑到竞争对手对这些市场的营销方式, 必须考虑到替代商品的供货情况, 并且考虑到提价给公司的信誉带来的影响。价格上涨时期, 企业可以有机会去寻找一些在供应正常时期接触不到的客户。

(二) 产品组合与设计

出口企业应该注意观察通货膨胀给企业的各种产品盈利带来的困难。受通货膨胀影响较大的产品, 盈利将下跌, 倘使不能对这些产品进行提价, 那么这些产品就不是产品组合里必不可少的部分, 企业就应当考虑淘汰其中的某些产品或企业必须找到降低各个产品成本的办法, 这些办法如:

1.缩小产品的体积或减轻产品的份量, 价格维持不变。

2.用较便宜的材料代替原来价格较贵的材料。

3.减少或者去掉产品的某些性能、用途以降低成本。

4.采用成本较低的包装材料或改用大包装, 降低包装成本。

5.设计新的产品品牌。

(三) 订价

对通货膨胀最常见的反应是调整价格。价格调整可以紧随着通货膨胀的变化立即进行, 如果奏效, 就能够保持住企业的净利润率。除了确定提价的方法外, 企业还要选择提价的最佳方式, 最常用的调价方式有:

1. 推迟报价订价法。出口企业推迟报价直至产品制造完毕或交货时, 才确定最终价格。

2. 按比例调价。出口企业要求客户按现行价支付货款, 负担货物交货之前由于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物价上涨的全部或部分费用, 合同里的按比例调价, 以某些特定的价格指数, 如生活费用指数, 作为计算的基础。

3. 商品与劳务分别计价。出口企业维持原定价格不变, 但裁减某些项目或另行计价。

(四) 广告与促销

急剧通货膨胀期间, 企业仍然应该重视广告费用开支。

(五) 营销人员与客户服务

当客户对产品提价反应强烈时, 营销人员应接受本产品价格上涨原因的咨询, 并能提供更多的同类产品供客户选用。

从经济社会长期发展角度而言,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一次优胜劣汰的选择过程, 经济危机中往往有新的机遇。善于应变的出口企业, 不仅能够及时根据市场形势变化调整营销策略, 而且在应对经济危机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求得新的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国庆:《国际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

[2].李昊:“市场营销理论的微观经济学渊源”.《现代商贸工业》.2008 (1) ;

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篇5

当下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但贫富差距仍然较为明显。

所以在对待经济存在差异的地域,一定要尊重其差异性,必须要对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实施针对性较强的英雄策略。

要对不同消费水平的人群提供层次不同的产品,同时还要在国际贸易中通过降价营销的方式进行,巩固当地市场,让市场的产业链稳定[5]。

4.2 注重地区文化差异问题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习俗都是经过历时沿革衍生出来的,而国际贸易市场营销需要接触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习俗,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必须要对当地的文化风俗进行分析,尊重当地的地区文化,如语言、宗教、风俗以及审美等。

就像麦当劳,其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店,其在不同分店提供的产品也不同,由于印度人喜爱咖喱,麦当劳就为其推行了咖喱汉堡,而马来西亚水果较为丰富,麦当劳就相应的推行水果汉堡。

这种市场营销方式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的习俗,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5 总结

当下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正处于发展阶段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必须要对市场营销的策略进行合理的改革,要以国际贸易利益最大化为核心,不断通过市场调研、优化市场等多个方向进行策略的方案优化,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获得的最大利益,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效率的整体提高做出巨大努力。

参 考 文 献

[1] 曹朝辉.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21):291-291.

[2] 姚博林.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0):264-270.

[3] 刘舒云.论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发展与创新[J].中国市场,2015(23):17-18.

[4] 刘娜娜.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9):43-44.

国际营销文化风险与策略探析 篇6

【关键词】 国际营销 文化风险 策略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开展,跨国公司日益发展,国际间的协助增加,企业的国际化营销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在国际新营销中,文化风险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很多企业由于受到文化冲突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然而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不可避免,因此,加大研究国际营销文化风险的成因、现状等问题,以及分析应对国际文化风险的策略,有利于降低和规避国际营销文化风险,并且对于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制定合理的文化战略、增加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 国际营销文化风险的概述

1.1国际营销中文化风险的含义

在国际化背景中,文化环境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国际营销文化风险具体来说指的是在国际化经营中,因为文化环境因素引起的企业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经营活动失败。

1.2国际营销文化风险的特征

国际营销文化风险具有客观性、复杂性、双效性以及可控性。具体表现在:

第一,国际营销文化风险的客观性。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造成企业在国际经营中,目标市场顾客的消费观念不同、公司员工之间的文化观念不同。

第二,国际营销文化风险的复杂性。文化差异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复杂多变,因此企业在国际营销中要准确的分析目标市场的文化差别,然后在经营中采取多种针对性强的营销方案。

第三,国际营销文化风险的双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文化差异来促进企业的经营。如果文化差异可以得到正确的分析和利用,那么文化差异就成为了企业营销的有力武器,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效益。

第四,国际营销文化风险的可控性。虽然文化差异不可改变,但是可以被控制和利用。企业在经营中可以通过采取措施规避和控制文化风险,降低损失。

1.3国际营销文化风险的主要形成原因

第一,精神文化冲突。价值观是精神文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行为选择。国际营销中,不同的精神文化之间出现强烈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企业不可以把本国、本民族的文化硬性的加诸于目标市场中,而是要根据当地的文化来制定企业的营销战略。

第二,制度文化冲突。西方的制度文化要求在企业的管理中重视法制,强调的是一种公平;而中国则更加注重人治,中西方制度文化差异很明显。因此中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面临的风险,适当的调整企业制度文化,以更好地融入到当地的市场中去。

第三,行为文化冲突。在国际营销的具体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行为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企业的非语言文化营销策略中,企业在制作宣传口号、营销广告的时,要充分从当地居民的角度来考虑,尊重他们的文化,增强可理解性以及宣传性,通过引起当地人精神上的共鸣达到宣传的效果。

第四,宗教信仰差异,宗教信仰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而且对于禁忌、仪式、思想具有严格的规定。如果忽视宗教信仰的力量,引发和当地宗教的文化冲突,会严重的影响企业在哪个地区的发展,甚至会被赶出当地市场。

2. 我国国际营销中主要面临的文化风险问题

2.1缺乏文化风险意识

文化风险意识的缺乏,直接加剧国际营销文化风险的危害。由于文化风险意识不够高,造成企业制定战略时,对于文化差异不重视,没有把文化风险控制和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中去,直接造成防范文化风险的能力降低。

2.2对文化差异认识不足

在国际营销中,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观念,具有一定的困难,这样就形成了认知上的差距和偏差,直接影响了营销策略的制定。而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也很难理解企业的文化,这样不利于吸引和保留顾客。

2.3民族文化差异

民族之间分歧严重,尤其存在严重的民族的优越感,这种现象不利于在国际营销中,准确的理解当地的文化、快速的融入到当地的社会群体中,不利于开拓目标市场,加剧了文化风险。

2.4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差异

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差异主要包括管理制度文化差异和跨文化沟通困难。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企业制度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困难,分歧比较严重,如果造成严重的误解,甚至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国家化合作关系。

3. 应对国际营销文化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3.1加强员工的跨文化培训

企业要对国际营销中的员工进行跨文化培训,例如语言训练、文化学习、以及冲突管理等。此外,语言作为大众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的文化因素,从某种角度上讲,其实语言是文化的镜子,使员工更好的了解和理解当地的文化观念,一方面使企业的员工可以快速的适应当地的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和当地人民的交流和沟通,语言上的顺利交流对于化解文化冲突具有重要的意义。

3.2文化本地化策略

在国际营销中,企业可以引进一部分当地的人才。这样使员工在交流的时候,可以更快的理解当地的习俗、文化、宗教等。另一方面,当地的员工熟悉本地的文化,对于公司的战略、广告等文化宣传方案,可以提出实际性的建议。这样有利于企业员工切实感受和加深理解当地的本土文化。

3.3文化规避策略

国际营销中的文化差异不可避免,但是可以有效的规避。重点对于文化中的敏感问题进行回避,以减少一些冲突。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当地的文化中的禁忌,尤其是宗教禁忌事项,对于规避文化风险具有突出作用。对于宗教势力强大的国家和地区,规避宗教文化风险就显得更为重要。

3.4加强对于国际文化差异认知

在国际营销中要把文化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战略地位。首先针对文化环境做好市场调研工作,然后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文化差异,做到全面细致的了解当地的文化以及和本国文化的区别,然后根据这一结果制定风险管理的策略,以降低文化冲突、增加文化共鸣为目标。更好的融入到当地的文化氛围中去,吸引和目标消费市场的顾客。

3.5建立良好的企业营销管理文化制度

企业内部文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内部文化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相应的作出调整。在国际营销中,通过优化和完善适合当地文化环境的企业管理制度,有利于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指导,有效的降低文化风险。制度的设置要充分企业本土员工的文化和当地员工的文化的不同需求,努力减少企业内部的文化差异,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3.6利用文化营销树立国际品牌

创建国际品牌是企业国际营销中的重要目标,然而国际品牌必须具备满足大多数的不同文化需求的能力。因此企业要考虑文化的差异,可以大打文化牌,通过文化营销的手段,使消费者乐于和易于接受公司的产品。而且品牌建立起来以后,会形成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忠诚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文化风险。

结论

综上所述,国际营销文化风险具有客观性、复杂性、双效性以及可控性。精神文化冲突、制度文化冲突、行为文化冲突以及宗教信仰差异是国际营销文化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针对我国企业国际营销文化风险主要存在的缺乏文化风险意识、对文化差异认识不足、民族文化差异、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差异等问题,提出采取加强员工的跨文化培训、文化本地化策略、文化规避策略、加强对于国际文化差异认知、建立良好的企业营销管理文化制度、利用文化营销树立国际品牌等措施,防范、规避和管理国际营销文化风险,以降低其造成的企业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李宏涛.试析文化因素对国际营销的影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2] 马微.国际营销中文化风险的规避研究.人力资源管理.2010(05).

[3] 吴险峰.浅析文化差异对国际营销的影响.当代经济.2009(15).

国际营销环境 篇7

微博营销是网络营销的一种新形式。微博, 即微博客 (Micro BLOG) 的简称, 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 用户以140字左右的文字随时随地分享所见所闻, 无需标题和文章构思, 瞬间的灵感即可便捷地发布, 并被病毒传播似的分享, 也可以浏览、回复或评论别人的微博信息。微博自2006年3月推出, 就成为了网民关注的热点。美国的推特 (Twitter) 是最早形式的微博, 据相关数据统计, 到2010年1月份, 推特的注册用户达到了7500万, 日访问量已近2000万人次, 拥有着众多的铁杆粉丝。以校内网起家的王兴于2007年5月建立了饭否网, 开启了中国的微博时代。拥有数亿用户的腾讯也于2007年8月13日推出了腾讯微博。2009年8月, 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 并迅速成为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微博网站。2010年微博用户迅猛增长, 被称为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暴涨到2.45亿, 年增长率达296%, 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8.8%。到目前为止, 在各个行业微博的相关应用所起到的作用也越加明显。

二、微博营销主要存在的问题

1. 微博信任度低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频频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让人们对网络的信赖度越来越低。微博无法进行精确实名认证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微博营销的发展。同时信息繁杂、不实信息、信息度低等问题, 导致用户对微博营销行为产生抵触情绪, 间接影响企业通过微博进行品牌和形象的建立, 无法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造成企业无法利用微博实现营销的最终目的。

2. 微博平台不够完善

随着微博的火热, 各类专业性的网站也开始进军微博领域。与国外微博平台不同, 我国的微博平台大多数都是封闭式的, 也就是说几乎所有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都不公开自己的API, 这让不同微博平台的用户不能相互访问。当企业选择了微博平台之后, 营销对象也就随之确定, 企业将损失一部分潜在客户。

其次, 国内微博平台用户的粘性不够。只有腾讯微博可以利用自身QQ用户资源, 通过微博好友找到QQ好友或者通过微博好友找QQ好友, 而其他平台的用户都很难利用已有关系进行微博信息传递, 不利于微博信息的交互。

3. 微博监管体制不够完善

微博的监管体制不足, 将无法适应微博发展的新形式。全国政协委员胡旭晟认为:“目前由于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条件不够、监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导致我国对于微博运营商及微博用户缺乏有效的监管。具体包括注册信息不够透明, 管理措施不够健全, 责任主体不明确等诸多问题。现有的监管力量难以适应微博用户和微博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因此, 完善法律法规、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和制裁是微博营销发展的前决条件。

三、面对微博营销带来的问题所应采取的策略

1. 建立良好的微博形象

针对网络信任度不高这一问题, 企业要通过微博建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获取用户的信任。准确的定位自身的营销方向和营销目标客户, 根据企业自身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确定潜在消费者, 根据目标客户来设计微博信息内容、制定微博营销计划。同时信息发布要生活化, 避免生硬的产品信息, 从而增强目标用户的忠诚度。

2. 完善微博营销平台

微博营销平台是企业与用户沟通的桥梁, 完善的微博营销平台才能保证微博营销的正常运行、保证企业微博营销的成功经营。在进行微博平台建设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企业提供微博服务的供应商应加强平台对企业客户的支持, 为企业微博提供更多的功能, 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二是让各个微博平台开放API, 使国内的微博能够相互访问, 增加相关顾客群;三是微博平台应分析微博用户的行为, 准确地对微博用户进行细分, 使企业能更容易找到目标用户, 节省时间和精力, 为企业更好地服务。

3. 完善微博营销监管体制

西方国家对微博的监管是通过立法进行维护, 其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乃至商业秘密保护的相关法律都比较完善。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微博行为。由于微博营销的飞速发展, 新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已有的法律不能适用现有模式下的监管。对于在微博中恶意侵犯等行为, 可以依照相关的法律, 比如《刑法》、《侵权责任法》、《民事诉讼法》和《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依法追究微博中相关侵权人的侵权责任。同时建立健全微博营销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迫在眉睫。

作为新兴的网络营销方式, 微博营销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要充分利用微博的特色, 将其营销理念合理地融入到微博营销中, 掌握发布信息的技巧, 注重和客户的互动, 扬长避短。唯有如此, 微博营销才能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王健.电子商务.上海:海天出版社, 2003年

[2]屈云波.网络营销.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1年

[3]姚国章.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国际营销环境 篇8

国际市场营销, 即跨越国界的营销活动, 企业要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向新的客户群推广其产品。国际营销与国内营销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营销环境的差别。因此, 企业的营销决策就要依照营销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达到占取市场份额、赢得利润的目的。影响国际市场营销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国际文化环境、国际经济环境、国际政治法律环境、国际金融与外汇环境、国际技术环境以及国际物质自然环境。

(一) 国际文化环境

在国际市场营销中, 每个外国市场都有一种与本国市场不同的文化和行为。每个国家不仅有独特的文化, 而且大多数国家还存在着各种亚文化, 如道德、宗教和种族等。成功的国际市场营销者一定要适应一种变幻莫测、难以驾努, 没有经历过, 而且又往往是不可思议的环境, 尤其是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影响国际营销的核心, 因为: (1) 文化渗透于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 (2) 国际营销者的活动又构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活动推动着文化的发展; (3) 市场营销成果的好坏受文化的裁判。

文化的组成因素很多, 对国际市场营销影响较大的文化因素主要包括物质文化、语言、美学、教育、宗教、传统习惯、价值取向、社会组织等。

(二) 国际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国际营销者面临的重要营销环境之一, 它也给国际营销带来威胁及提供机会、影响企业对国际目标市场的选择。国际经济环境主要分为:本国经济和环境、区域经济环境和全球经济环境, 这些因素对企业决定以何种产品进入市场、在哪个市场销售这些产品、如何进行产品定价、如何促销及分销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三) 国际政治法律环境

在现代各国的经济生活中, 政府是企业活动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着各个政府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体系及政策, 面临着国内法律及东道国法律、还面临着如何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问题。

一国的政治环境主要包括:政府与政党体制, 政府政策的稳定性, 以及政治风险等。国际市场营销的法律环境是由企业本国法律、国际法律和东道国法律组合而成的。

(四) 国际金融与外汇环境

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 其资金流动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经营会面临汇率变化、通货膨胀、货币转换等的影响而产生的风险, 因此企业必须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

(五) 国际技术环境

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实施国际营销战略, 如果不了解技术发展的动态, 把握技术发展的脉搏, 企业可能被竞争日益激烈的技术革命所淘汰。

(六) 国际物质环境

物质自然环境是不可控制的宏观环境, 它对是社会经济、市场结构、消费者态度和行为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从而影响企业的营销活动。因此, 重视并研究自然环境对企业的国际营销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案例分析

雀巢集团总部位于瑞士, 在世界各地开办了489家工厂, 其中有8家生产工厂设在菲律宾境内。在过去的10年里, 雀巢公司的销售十分兴旺。总体上, 雀巢 (菲律宾) 公司的销售额在雀巢集团遍布全球各地的分公司中名列第10位, 在亚洲名列第三。雀巢公司在当地市场的销售份额从52%上升到66%。这些令人羡慕的经营业绩都归功于雀巢公司对营销环境的变化做出的正确决策。

(一) 菲律宾自然环境分析

背景:在气候干燥的欧洲, 大部分咖啡饮品都是用玻璃瓶子盛放包装的, 而且, 欧洲人喜好用咖啡机煮碎咖啡豆的方式来饮用咖啡。而在菲律宾, 气温和湿度都很高, 大部分的咖啡并不是通过瓶装来出售, 而是用一个容量仅1.7克的锡箔纸小包装出售, 顾客可以单独购买一包咖啡。

分析:雀巢公司通过了解菲律宾的特殊自然环境, 也改变了往常的包装出售模式, 采用防潮的包装材料和工艺。确保产品的品质不变, 这是雀巢公司在菲律宾市场站稳脚跟的第一步, 也是后来在菲律宾扩大市场的基础。

(二) 菲律宾饮用习惯分析

背景:许多菲律宾人习惯在每天早上到附近的商店里购买一袋小包装的咖啡。早年在菲律宾, 咖啡饮用时常加入少许的糖, 而不加任何牛奶或无奶咖啡调色剂, 并且, 与欧洲人不同的是, 菲律宾人日常消费的咖啡产品几乎全部是速溶咖啡产品。

分析:故而雀巢公司在菲律宾生产得更多的是锡箔纸小包装的咖啡, 并且按照当地人的习惯配入了少许的糖。抓住当地的饮用习惯, 是雀巢公司迈出的关键一步, 这一步, 使之在菲律宾得到消费者的接受, 为其随后在菲律宾的发展开启了一扇门。

(三) 菲律宾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背景:早在1996年以前, 咖啡豆的进口、大批量咖啡产品、成品咖啡的进口均受到菲律宾政府有关进出口贸易法律限制, 不得进口。所有在菲律宾生产的咖啡产品必须使用菲律宾本地种植的咖啡豆为原料。

1996年1月, 菲律宾市场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菲律宾政府在关贸总协定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敦促下, 下令废除产品进口限制法规中的大多数条款——特别是与农产品进口相关的许多法规条款。在新的进口法规规定中, 政府对商品进口实行最低进口配额制。进口配额 (50%) 之内的咖啡原豆、烤制豆原料和经过加工的产品、包装成品咖啡的进口将被课以30%的进口关税, 进口配额以外的咖啡课以100%的关税。

面对这个政治法律背景的变化, 雀巢集团 (菲律宾) 公司速溶饮料部搜集并研究了与之相关资料。由于菲律宾本土种植的咖啡大多数都属于豆质上乘的浓香型的拉巴塔咖啡豆, 雀巢公司在菲律宾销售的咖啡产品均是100%的拉巴塔咖啡豆加工制作的 (而在美国或欧洲各地市场销售的是拉巴塔豆和另一种咖啡豆搭配加工而成) 。在新法规出台后, 雀巢公司在菲律宾各大城市大中型综合商场开办了一批咖啡专卖店, 在这些专卖店中, 消费者可自己当场磨制自己喜爱的咖啡;而这些咖啡, 就来自雀巢公司在菲律宾政府规定的进口配额内, 进口的部分咖啡豆原材料。

分析:雀巢公司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这些客人可以参与的咖啡专卖店, 既达到了最低进口配额的要求, 也缓解了最低进口配额制度对其速溶咖啡生产与销售的冲击。同时, 也巧妙地引进了新的咖啡文化 (菲律宾人大多数是偏好速溶咖啡的) , 让消费者在店铺中劳动并享受咖啡带来的生活乐趣, 既不唐突, 也没有影响菲律宾速溶咖啡的销售及市场份额。这样, 雀巢 (菲律宾) 公司仍旧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保持了兴旺的业绩。更值得一提的是, 菲律宾政府会根据各咖啡生产商和各大进口商上年产品销售额, 分配发放最低进口配额之内进口特许证。雀巢公司的良好业绩为之获得特许证提供了条件, 并进入营销的良性循环。可见, 有关进口最低配额的法定并没有冲击雀巢公司速溶咖啡的生产和销售, 反而被雀巢公司所合理利用, 保持了原有的状态, 引进了新的商机, 获得了新的权力, 进入一个新的国际市场营销的良性循环。

(四) 案例分析总结

雀巢公司在菲律宾的成功发展, 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雀巢公司有良好的品牌形象, 但是在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时, 仅有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不够的, 只有洞察了营销目的地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因素, 才能找到进入该市场的切入点;在营销进行的过程中, 只有熟悉、巧妙地适当地的政治法律环境, 才能实现“适者生存”, 并在新的市场创造良好的业绩。雀巢公司做到了以上两点, 找到了立足点, 在变化中寻求稳定, 在关键时刻将政治法律的变革带来的威胁转化为了有利因素, 成功地把握了国际市场营销中的营销环境因素。

三、相关案例简析

(一) 语言因素

当一个品牌要打入外国市场的时候, 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沟通作用。一个好的品牌名称的翻译, 广告所采用的语言, 都对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印象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如, 可口可乐 (Cocacola) , 标马 (Puma) , 夏普 (Sharp在中文中理解为:华夏普及) 都是品牌名称翻译的成功典范, 既保持了类似原来语言的发音, 又在汉语中赋予了与品牌相关的意义。

(二) 音乐因素

对于音乐, 不同国家、民族对音乐的喜好, 体现了不同文化的差异。而音乐在广告和推销活动中, 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心情和选择。如, 在新年的时候, 中国人喜好喜庆的音乐, 家乐福这类大型超市在新年期间, 都会循环播放喜庆的音乐。而在法国, 人们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购物, 因此, 即使是在圣诞节期间, 任何超市都不会播放音乐, 只有在寻人的时候, 大喇叭才会发挥作用。

(三) 色彩因素

色彩是人的视觉和感受, 色彩的审美倾向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之间可能相同, 也可能不一致。如, 艾格等服装公司, 在亚洲销售的服装以活泼明朗的色调为主, 在欧洲, 热情奔放的西班牙, 也是以各类明亮的颜色搭配为主。而在法国, 一个极度崇尚黑色的国家里, 艾格的色彩战略就进行了调整:黑色, 几乎是所有款式服装的主调, 而且是最畅销的颜色;即使是有其他的颜色的选择, 也是以褐色、墨绿色、深紫色等这类深色系为主。

四、结论与启示

社会、区域文化具有共享性, 生活在同一社会文化圈内的成员都遵循着同一生活方式, 也保持着类似的习惯和偏好, 正因为如此, 不同社会、不同民族的人才得以相互区别。当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方式与该社会、该民族的习惯、偏好相冲突的时候, 就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 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必须针对不同社会文化环境的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 必须对该社会该民族的文化习俗有详细认真的理解, 才能寻找进入该市场的切入点和立足点, 从而制定进入不同的市场营销战略。

任何企业的营销活动总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 环境的变化是营销企业无法人为改变的, 不利的变化会影响甚至制约企业的营销活动的进行。但是, 如果企业能够了解这种变化, 分析它, 预测它并且迅速地做出合适的反应, 也许能够化险为夷, 化威胁为有利因素, 寻求新的、甚至更优的推广模式。正如雀巢公司 (菲律宾) 就是在新的形势变化中, 找到了新的营销策略, 又形成了自己的“小气候”, 进入了良性循环的经营。

对于中国企业, 在进军国际市场的时候, 也要十分重视环境因素, 了解国外的民族文化习惯, 以及了解政治法律金融体系。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各个地区的风俗习惯和喜好大不相同, 中国企业在制定国内营销战略的时候, 也可以借鉴国际市场营销中环境因素分析的方法。

摘要:参与国际竞争, 是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企业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时候, 环境因素是一大关键。本文以雀巢公司 (菲律宾) 为例, 详细分析了国际市场营销中环境因素对营销战略的影响及重要性。而后又列举了多个企业的例子并加以简要点评。最后概括总结, 并为中国公司的国际营销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小企业营销计划管理案例》, 光明日报出版社。

国际营销环境 篇9

一、国际营销课程的启发式教学法

当前国内外大学课程教改的核心问题是探索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 而“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则是当代大学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其实质在于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 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 更是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观, 可以说当代世界大学的教改无一不与启发式教学相关。随着当代科技进步加速, 尤其是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催生了全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 启发式教学受到大学空前重视并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国际营销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 以学生为主体,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通过启发、诱导、提示及点拨等方式传授国际营销专门知识、培养相关技能, 并促进学生举一反三, 积极主动学习, 不断增强学习意志品质, 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技能,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及科学探索精神, 促成学生学科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启发式教学法中, 教师主导作用——“导学”主要体现在两大转化环节, 先通过教学引导将学生的已有知识转化为具体知识, 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内化为专业知识及技能 (已有知识→学生具体知识→专业知识及技能) 。引导环节无疑是转化的关键, 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爱学、会学。启发教学的心理学机理是学习的“动机→行为”作用机制, 即教师通过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欠缺, 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进而力求通过掌握知识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在国际营销教学中, 笔者按照积极引导学生思维、“少而精”的教学原则, 设计、实施和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主要以实例、直观、对比、联想等具体方式展开教学。如通过前置设问:“为什么苹果手机率先在美国上市? (实例启发) ”, 启发学生进入知识学习预备情景, 随后再进行“国际产品生命周期”内容的教学。这易于引起学生兴奋, 保持注意力, 进行持续分析思考, 并可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于解释现实现象。启发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跃课题气氛, 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二、国际营销研讨式教学法

研讨教学是西方大学广为采用的国际营销教学法, 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师生共同学习、研究、讨论、实践来解决问题, 使学生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法是近年我国大学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影响广泛的国际营销课程教学方法, 主要包括阅读自讲式、互动讨论式、专题研讨式等诸多具体方式。从教育学角度分析, 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考和讨论问题的机会, 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一种有助于协同探索研究的开放情景和路径, 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动地搜寻、选择、加工处理信息, 并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其不仅使学生学习知识、开阔视野, 而且有利于发扬教学民主, 师生共同探索、发现和研究问题, 密切师生关系, 教学相长,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讨式教学法的心理学机理是通过“认知过程”去掌握“认知结构”, 即通过问题解决导向的场景建构,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 形成具有独立研讨问题的心理动机、抱负、学习迁移、意志和心理承载力, 逐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 从“学会”走向“会学”。研讨式教学以“导”为主, 要求教师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水平能力, 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 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 加工处理相关信息, 研究讨论解决问题。此外, 要求教师自身要全面收集资料, 对研讨专题有全面、深刻、独到的见解, 适时适应多重角色转换, 加强教学组织引导, 变讲授为讨论点评, 应推行赏识教育, 鼓励学生利用所获相关信息, 清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还宜平等参与多方研讨, 使教学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从而达成有效学习。

教师可就国际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 按国际营销理念、环境、调研、战略、策略组合、管理 (计划、组织、控制、审计) 进行研讨式一体化整合教学, 也可单独就某一个知识点, 如“国际、国内营销的环境异同”等设计开发较为深入的教学主题及研讨任务。整个教学过程包括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制定研讨计划、收集加工处理相关资料信息、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成果交流讨论与评价等环节。这些主题及任务以小组为单位, 成员分工协作, 收集处理相关信息, 按需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开展头脑风暴, 充分商讨争论, 由此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灵感, 达成基本共识, 并以报告、论文、角色扮演或口头汇报等形式展示成果。

三、国际营销案例分析教学法

在国际营销案例分析教学法中, 先呈现特定的案例, 通过学习、重现、讲解和分析真实的典型国际营销决策问题, 引导学生以专业思维分析、研究、讨论案例所涉及的国际营销策略, 环境, 使学生更直观的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由于案例的典型性,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案例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成就感, 刺激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问题观察——分析——解决能力”得到培养, 批判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教学有效性增强。如在国际营销课程教学中, 通过选择可口可乐公司“酷儿”果汁案例来分析市场调研——细分——选择——定位理论, 阐明世界第一饮料巨头是如何通过创造性的以“儿童果汁”人口年龄变量标准来进行概念化的市场细分创新, 在“刺刀见红”的果汁饮品竞争市场中, 硬是开辟出了巨大的儿童果汁“蓝海”市场。

四、国际营销现场教学法

国际营销现场教学法, 是指根据教学内容, 将学生们带到与之相关的场所,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以便于学生在实地更深刻、更直观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在讲解产品线及国际产品组合时, 笔者会将学生们带到校园附近的麦德龙、沃尔玛、家乐福等大超市, 结合号称“品牌教父”的保洁公司的多元化产品在超市的清洁用品、食品、母婴用品等上架商品实况, 现场实地讲解什么是产品线、产品组合以及该超市的产品组合优化、宽度、深度和关联性等, 让学生摆脱沉闷乏味的理论灌输, 在现场直观地主动学习、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

五、结语及展望

探索、创新国际营销教学方法是复杂的教育系统工程, 不应只关注课堂教学环节, 更应扩展到备、导、教、改、考、评等教学全程, 在信息网络化学习环境中, 教师更多充当的是“导学”角色, 要结合学生实际, 善于从时空上为学生营造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技能“自主习得”环境,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 激发保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开发培养强化学生的创造力。国际营销教学既是科学, 更是艺术, “教为不教, 学为创造, 教学相长”则是教学成功的不二法则!

摘要:随着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成为市场常态, 社会、企业迫切需要大学培养既掌握国际营销理论, 又能娴熟运用相关技能的人才。国际营销作为我国大学商科教育国际化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本土化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云南财经大学国际营销课程的10年教学探索, 对教学实践中的启发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 以完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本土化、复合型、高素质的综合性国际营销人才。

关键词:国际营销,课程,教学法,实践

参考文献

[1]Kafai Y.&Resnik M.Constructivism in Practice:De-signing, Thinking and Learning in a Digital World[M].Mahwah, NJ:Lawrence ErlbaumAssociations, 1996.

[2]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刘克兰.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

[4]许海清.提高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案例教学质量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10 (, 3) .

[5]聂元昆, 李正雄等.国际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国际营销环境 篇10

双语教学是教育国际化的需要, 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国际营销课程的双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和利用国际化的信息资源, 但增加了教学难度。推广双语专业课教学有两个关键前提:首先教师必须具备具备专业、外语、教育心理学3方面复合的知识结构;其次是管理部门要有科学的评估手较, 并能够及时提供先进的教材。

美国威斯康新州大学的教师曾表示, 希望能和中国的学生同堂学习, 因为他们认为封闭式的留学生教学方式不利于他们的学生了解中国真实的营销环境。而这种国际化的教学氛围, 只有双语教学才有可能办到。

双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推行双语有两个现实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 一是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 二是双语教材的选择与编写, 需要管理部门和英语教学两个方面积极努力配合。

2 教材建设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 我院国际营销课程迫切需要应用型教材建设。通过课程整合、校企合作、双师”参与、建立科学合理的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立体化的教材等具体措施规范教材, 在此基础上确定教材编写的内容和范围, 体现课程特色, 保证国际营销课程教材建设的科学性。

美国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的经济学教材之所以风靡全球, 重要原因是他写的教材深入浅出和通俗易懂。这正是编写国际营销教材的根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所以, 真正适合我院学生实际的课程教材, 要以营销原理为主线, 以营销观念-国际营销环境-国际市场-国际营销战略-国际营销策略-国际营销管理为路径, 以理论结合实际为主导, 构建教材统一的纲要框架, 每部分内容选择时效性强, 针对性强的案例分析, 课后针对本章内容和重难点精选大量客观题供学生自测和复习总结。一本高质量的应用型国际营销课程教材, 应该以基础知识内容为主, 融入自然科学课程教材的逻辑思路, 每一个知识点都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测试, 案例分析的比例不仅仅体现在4PS理论当中, 国际营销观念, 国际营销环境、国际市场分析以及国际营销管理都辅以案例分析, 结合哈佛管理学院MBA课程教学经验, 案例分析题目都附有完整的参考答案, 这样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形式把国际营销理论和实践有机联系起来。

3 立体化课堂

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指导下, 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以“学-导多元立体化互动”的开放教学模式为基础, 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总结出多元立体化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主动化、资源整合多元化、课程讲授多样化、学习支持立体化”。

课堂讲授以老师为主,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鼓励学生参与话题讨论, 课堂教学手段除了讲授外, 案例分析, 企业家到课堂座谈, 视频欣赏等方式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解程度。

课堂上教师理论精讲, 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握该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只讲授核心的知识点, 留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给学生自学研究, 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理解基本原理。同时, 讲授内容不断更新。追踪学科最新发展动态, 重视学科前沿即“新点”的讲授。注重学生课堂上主体地位的发挥, 通过启发、暗示.引导学生进人角色, 自觉参与课堂分析与讨论, 真正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和谐课堂。开设营销论坛, 结合每章教学要求, 邀请企家及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专家、学者及走进课堂了解实战中的营销,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 强调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调动学生听、视、写等多种思维活动, 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组织学生进行基于市场调研的专题案例的课堂研讨, 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碰撞中体验营销的乐趣, 使营销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

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营销学实践基地, 使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活动更贴近市场营销的实际。比较可行的办法是:1)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具体业务为纽带的“学生营销公司”。在公司制度下, 组织和开展有领导、有责任、有权利, 有奖励、有惩罚的实际的商品营销活动, 以强化和修正在课堂上掌握的营销知识和技能。2)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在企业建立实践基地。既可以检验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与企业营销实践脱节, 也可以检验学生掌握的技能是否与企业营销实践的要求相符。3) 采取。请进来, 走出去”等形式, 请社会上成功的企业营销经理和杰出的营销管理人员到学校讲专题.作报告、谈经验、分析营销案例, 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市场营销运作过程, 增强对市场营销的感性认识, 丰富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在企业进行短期实习, 亲身经历和感受企业的营销运作过程, 了解企业营销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运作方式, 强化和修正在课堂上学会的营销知识与技能。

4 教学团队建建设

国际营销是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在立体化教学模式下, 教师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 这就要求专职教师在掌握营销理论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可邀请社会实战派专家进行专门的师资培训, 同时鼓励教师主动与企业联合, 承担横向课题。为企业进行营销策划和咨询。也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些有社会实践经验的MBA来充实师资队伍。

组建创新型教学团队。创新型教团队应是:l) 知识结构, 学历结构、职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团队;2) 在教师中树立科研与教学并重的思想, 以科研、教改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3) 具有较强的习能力, 既要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又要有能力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 跟前沿理论, 同时, 更应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 把学生素质, 能力的开发当作一个大课题来研究;4) 注重开发创新型教。根据能力培养模块的要求, 教材的开发也应体现模块化, 层次化的特点;5)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合理开发利用计算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等, 为学生创建一个现代化的教学环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市场化, 国际营销教学也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本文从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国际营销课程教学目标出发, 探讨建设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双语教学;推进教材建设;立体化课堂;教学团队建设等几个方面, 旨在提高我院国际营销课程的教学水平, 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关键词:国际营销,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韩凤晶.高校市场营销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7 (04) .

[2]王肖竹.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路与方法[J].职业教育, 2012 (07) .

[3]蒋开明.双语“国际营销”教学初探[J].上海大学学报, 2002.09, 9 (05) .

上一篇:等待出来的美丽下一篇:城网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