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发展方向

2024-07-03

财会发展方向(精选十篇)

财会发展方向 篇1

一、影响财会管理的主要因素

(一) 内部方面

首先, 财会管理没有统一性、规范性等基础教育。我国很多财会管理方面的教材在方法、词语、结构体系等方面都不够统一, 并且, 与各个文化层次相适应的教材基本没有, 从而大大降低财会管理人员学习、应用的效果, 最终无法很好的满足企业财会管理工作需求。其次, 知识不及时更新, 理论和实际结合不紧密, 实践经验得不到有效推广。最后, 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市场经济秩序不够稳定, 致使财会管理缺乏可靠保障机制。

(二) 外部方面

首先, 资金不足, 筹融资能力不强。在财会管理中, 如果资金不够充足, 则其无法进一步发展, 并且, 筹融资能力不够强, 也会影响其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 从而制约财会管理发展。其次, 财会管理水平继续提升。当前, 财会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记账手段、信息披露手段, 但其管理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 并且, 财会管理水平不够高, 从而出现财会信息不完整、不准确等多种问题, 最终影响财会管理发展。最后, 财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究其原因, 是财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从而影响财会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二、财会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 协调化方向

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 构建比较完善的财会管理体系, 并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加强协调管理, 才能真正掌握企业的财会管理情况。所以, 财会管理的协调化发展, 是其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实践过程中, 首先, 需要在年末时期对当年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比较详细分总结和分析, 才能确保各部门制定的下年度发展目标具有一定可行性;其次, 在结合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来对上述发展目标进行修正的情况下, 合理编制财务预算报表, 以避免财会管理出现较多其它方面的问题;最后, 由最高管理人员确认, 并将其发放到相关部门, 以确保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与此同时, 财务预算管理此案有的管理方法是重要项目报告制度、权限管理相结合的形式, 以在全面预算管理基础上对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严格审核与管理:第一, 项目投资;第二;费用开支;第三, 商品采购;第四, 经营活动策划, 等等, 而重要项目报告在连锁机构中应用较多, 主要是对费用开支、收入情况等进行全面控制。由此可见, 财会管理的协调化发展, 不但有利于上级部门全面了解下属单位、部门等的各种情况, 还可以使相关部门的财会管理意识进一步加强, 对于促进各行业更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 统一化方向

首先, 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在合理应用集中管理模式的情况下, 分散的资金可以更快得到周转, 从而使其有效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 企业总部需要设置资金管理中心, 以完成如下职能:第一, 资金调度;第二, 资金使用;第三, 资金管理。同时, 在遵循独立核算原则的基础上, 合理开设两个账户, 一个用于管理预算中的资金开支情况, 即基本账户, 主要通过资金管理中心来进行资金划拨;第二个是用于管理其他项目的资金收付情况, 如支付进货款、收取销货款等, 企业总部可以采用网上银行、远程查询的方式实现实时监控, 对于促进财会管理统一化发展有着极大作用。其次, 根据相关研究和分析来看, 财会管理主要指的是一系列的经济管理工作, 有一个明确的整体目标, 可以促进财务活动有序开展, 并使财会关系更加协调。因此, 进货款一般通过信用方式结算, 在分析商品的周转率、保本点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 采用最恰当的付款方式、确定最合适的账期, 并尽可能的通过信用方式进行结算, 可以大大降低利息支出, 最终促进资金有效率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最后, 注重资金运作, 如连锁企业在短时间内的资金会大量增加, 因此, 采用如下几种方式加强资金运作:第一, 短期证券投资;第二, 协定存款率;第三, 资金托管;第四, 委托贷款, 等等, 可以大大提高总体收益, 是财会管理统一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三) 信息化方向

首先, 加强会计电算化的联网管理, 是信息技术不断推广的重要体现, 也是财会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便企业最高层实时进行财会信息的查询和监控。其次, 加强财会信息互换中心的创建。通过建立双向的财会信息互换中心, 企业最高管理层、重要部门可以快速的掌握各方面的信息, 并及时进行交流和沟通, 对于高效解决财会管理出现的问题有着极大作用。最后, 加强财会自己电子审核系统的构建。在上述系统有限运行的情况下, 审批人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相关信息的审批, 并通过电子签名的方式下达相关通知, 从而实现资金的统一化安排, 对于提升资金运用、管理效用有着极大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新形势下, 想要真正发挥财会管理的作用, 必须注重市场经济环境具有一定公平性、竞争性、灵敏性等, 并加强法律体系完善, 才能真正促进财会管理协调化、统一化、信息化发展。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 财会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是金融时代会计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体现。因此, 在新经济时代下, 财会管理面临着各种挑战, 需要注重信息化、现代化发展, 加强财会管理创新, 才能更好的满足各行业的发展需求。本文就财会管理发展方向进行全面探讨, 以促进我国财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关键词:财会管理,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田路.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 05:106-107.

财会管理改革与发展 篇2

因此,财会管理应该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地对自身的财会管理进行改革、发展和创新,使我国财会管理能够很好地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一、我国财会管理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是大大小小的单位和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单位与企业,这是因为中小型企业和单位都具有规模小、成本低、经营方式灵活的特点。

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发展中,我国许多单位也受到诸多的制约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经济、规章制度和法律等,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目前众多单位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缺少技术管理人员,缺少先进的技术设备,在融资上也有不少的困难,这些都会影响到单位的`可持续的发展。

此外,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不被单位管理者的重视,他们仅仅追随短期的经济利润,没有发挥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重要作用,许多单位的财务信息还是混乱状态,这对企业领导者做出正确有效的经济决策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二、我国财会管理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财会管理水平低

目前我国一些单位出现所有权和经营集约管理上的严重集权的现象,单位在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方面比较差,因此出现一些单位的财会管理信息混乱、财会监控不严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这些因素导致单位财会管理职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而且,影响我国单位财会管理改革因素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单位财会管理的水平比较低。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单位财会人员的业务不精通,财会管理知识比较缺乏;单位内部的财会管理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和完善;单位资金管理上不科学,单位资金的投资和资金的融资没有得到合理的规划,缺少必要的科学论证,因而导致了单位财会管理出现混乱。

(二)资金不足,难融资

在我国的财会管理改革与发展中,许多企业和单位都存在资金的严重不足,融资也比较困难的局面。

我国一些单位或是企业为了本身的发展和利益所趋,都有着很强烈的发展愿望,因此,一些单位与企业会不顾自身技术的开发能力和管理能力而急于和盲目的去扩展企业规模,并造成单位或企业运营资金的周转出现困难。

如果新的投资项目没有给单位与企业带来预定的利益,则原来有的经营项目就会受到资金不足带来的影响。

我国一些单位及企业的融资体系还不健全,多渠道融资体系还在初级阶段,企业与单位本身经营规模较小,国家在优惠政策上对这些企业和单位的不偏爱,导致我国一些企业与单位出现较难融资的现象,这会严重影响着我国一些企业的正常营运和加速发展,对企业的财会管理改革的也不利。

所以,我国许多企业和单位快速发展最突出的制约因素仍然是资金不足、融资较难。

(三)投资管理能力弱

如今,我国很多单位都存在着投资能力不足,投资缺乏科学性并且存在较高的投资失误率的问题,这些因素大大影响到我国一些单位的正常营运和加快发展。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单位和企业面临在巨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由于我国一些企业和单位在财会管理上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应用先进的财会管理技术和方法,从而不可以很好并准确的对财会管理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因而导致了出现多次的投资失误。

此外,投资失误率高还存在许多的影响因素,比如,许多领导者的视野不宽阔,没有及时而准确地获得各种聚到的信息,导致了经营活动受到限制和投资的失策。

我国一些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会计信息质量也较差,使得领导者不能及时了解到企业真实的财会信息,从而不能对一些经营项目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投资。

没有化足关的会计管理法规制度实施以来,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

三、关于财会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一)确定财务管理在企业单位管理中的地位

针对当前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笔者认为,要改变当前的现状,必须是要明确财务管理在企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地位,应该将财务管理放在企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尽可能将财务管理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应把财务管理工作纳入到企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计划中,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引起企业单位全体职工的关注,进而使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意识的规范自身行为,从而促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更新财务管理理念与提高财务管理的认识

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应该从根本上来彻底转变自身落后的管理模式,及时发现传统模式的管理弊端所在,必须要及时更新财务管理的观念。

第一,各企事业单位应该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为促使本单位经营发展最基本的前提之一,不但要高度的重视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要从更深层次去的更新财务管理的理念,应该要切实遵照自主经营和、字符盈亏以及自担风险的经营管理理念来发展。

第二,要尤其重视全体职员的效益激励,要将以前大锅饭局面彻底转变过来,将个人收入以及个人实际业绩相挂钩,只有这样,方可充分的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主动性,不断增强相关财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整个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的财务管理队伍

任何一个企业或者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全都是要通过有关的财务管理人员来展开的,为了能够全方位的调动全体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各企事业单位单位应该要加大对相关财务人员队伍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力度。

企业单位还应该要强化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

唯有通过培训,才能进一步拓展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面,才能促使财务管理人员丰富自身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

再有,企业单位还应该强化财务管理人员对国家有关财务的政策法规的学习以及掌握,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的政策水平。

此外,企业单位要为财务管理人员创设一个具有激励性质的、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总之,只有加强各方面的培训,才能够确保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知法规、明政策、熟管理以及精业务,进而才能确保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做到有章法可循。

(四)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

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组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企业单位可以在内部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部门的主要职能主要是根据国家法律及自身的实际情况,规范制定出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与财务政策。

要特别重视建立健全资金财务流动的预测制度、控制制度以及加强对流动资金的监管力度,应该将资金的入账以及支出的实际时间、数额以及使用的情况详细登记在册等。

应该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预测本单位在今后发展所需的资金财务情况,以及时准备所需资金,进而满足企业单位发展只需。

此外要加强完善客户账款的收取制度,必须要照章办事以及依法收款,减少或避免客户随意拖延账款的现象出现,以确保企业单位资金财务管理的工作正常进行。

再有就是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制度。

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必须要进一步明确目标的经营利润,在确保能够实现目标利润前提下,结合企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预算计划。

参考文献:

[1]陈惠妮.刍议财务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J].中国城市经济.

[2]贾宗武,郭西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财会发展方向 篇3

关键词:财经;国际;证书;培养

201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首次将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内的财会人才作为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纳入总体规划,并明确提出要在今后培养具有“国际资质”的注册会计师的战略目标。根据国家财政部预测,我国未来5年将急需50-100万名中、高级国际会计人才,而目前具备相应资格的会计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陈毓圭秘书长表示:中国财政部一直十分支持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在当前中国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我们需要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在境外实习、考试培训、准则国际趋同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

一、学校当前现状分析

西安**财经学院是一所国家统计局与陕西省共建的高校,建校6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和统计学科为主干,文、法、理、工、艺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现有11个二级学院和3个教学部,在校学生18000余人。其中,商学院主要是工商管理学科专业学生,经济学院主要是应用经济学科专业学生,这两个主要二级学院在校生8000余人,占全校学生的44.44%。目前该校本科各专业,还主要以教学、传授知识为主,在个别专业以业余班形式开设了执业资格证书培训,与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五通三同”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方面缺少专门人才的培养。

二、开设财经人才培养国际班的必要性

(一)适应国家政策发展需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内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一面理论旗帜,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作为陕西唯一一所财经门类最为齐全的高校,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才需要的新变化、对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新需求,努力为陕西“一带一路”建设注入财经元素。其中获得国际企业认可的证书人才,自然成为了提升企业国际化管理核心竞争力的最大王牌。

(二)高端人才培养需求。根据国家财政部预测,未来5年内,我国将至少需要50万-100万高级国际会计管理人才,而目前具备相应资格的人才数量却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而国内普通会计、财务管理人才却严重过剩,会计上岗证更是财会专业学生人手一份,没有任何独特的含金量和竞争力,该校工商管理类和经济学类专业学生课程一样,要求一样,没有体现出差异性培养,特色培养特点,因此,有必要开设特色专业,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提高就业层次。

(三)吸引更多优质生源。随着各省市将二本、三本合并录取,甚至本科合并录取的政策逐步落地,西安**财经学院作为一所地方财经类高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财会类和金融类作为该校传统优势专业历来受到家长和考生的青睐,历来是家长和学生的报考热门,但是该校作为一所二本高校,每年只能参加第二批次录取,一些学生受到人为设置的等级划分而放弃报告该校。如果该校特色会计、金融等专业能将“国际资格证书+学历证书+专业英语”三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在国家将本科批次合并录取的情况下,必将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该校。

(四)已取得较好的办学社会影响。 特色专业是近年来课

程改革热点,全国很多高校都很重视特色专业建设,主要是因为特色专业在以优化人才模式为前提的情况下,能将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水准的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目前西安地区开办ACA实验班的院校只有两所,该校是第一所,西安地区开办CMA 实验班的院校只有该校,无论从经验、目前取得的成果看,该校的办学都是非常成功的。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

三、开设财经人才培养国际班的可能性

目前,国际上非常著名的财经资格证书有ACA、CMA、

AIA、CFA。ACA是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Chartered Accountant)称号,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是全球领先的会计职业组织,拥有136,000多名会员,分布在160多个国家的事务所、商业和政府部门。CMA是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Manage

ment Accountants,IMA)创立的专业资格,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是从美国国家会计协会(NAA)派生出来的,已有103年的历史,是美国最大的会计师协会之一。AIA是国际会计师公会( The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ants )简称,于1994年获得英国审计资格(RQB),意味着一证双师的会员资格彰显出

AIA 证书更高的含金量,AIA 有近30万执业会员,分布于全球140多个国家。CFA(特许注册金融分析师)全称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是全球投资业里最为严格与含金量最高的资格认证,被称为金融第一考的考试,为全球投资业在道德操守、专业标准及知识体系等方面设立了规范与标准。自1962年设立CFA课程以来,对投资知识、准则及道德设立了全球性的标准,被广泛认知与认可。《金融时报》杂志于2006年将CFA专业资格比喻成投资专才的“黄金标准”。截止2014年10月,CFA协会统计全球已经有123836人持证,中国3521人,香港6508人。会员遍布全球150个国家。

(一)有授课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做保障。目前业余班师资均具有国际留学背景和多年企业财务工作经验,而且他们也学习并且获得了国际资格证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能发挥出高水平的英语优势,更能将财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包括专业课程实践环节、校外专业实习环节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效果显著,目前业余班同学的通过率到达了60%。

(二)本科教育和国外研究生教育相结合。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教育理念的改变,大学毕业后出国读研究生的同学越来越多,从大三一开学,校外合作机构就会对有计划出国的学生给予在择校、申请、雅思考试等留学咨询问题上给予协助和指导。除此之外,该学院还与校外著名留学机构,以及众多欧美知名大学建立了紧密联系,可以直接为学生办理硕士申请、签证等事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开设财经人才培养国际班的特色

(一)国外高端执业证书能力素养教育与本科教育相结合。该校计划将ACA、CMA、AIA、CFA执业教育融入到本科教育体系之中,将国家教育部对本科教育的要求和规定与ACA、

CMA、AIA、CFA专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课程相结合。每名

ACA、CMA、AIA、CFA学生除完成相应的全球统考,也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考试.经过四年的努力学习,如果能顺利通过所有科目的考试,学习ACA、CMA、AIA学生不仅可以被授予学士学位,还能得到ACA、CMA、AIA、CFA国际专业资格证书。

(二)引入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模式。ACA、CMA、AIA、

CFA学生全面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核心课程均采用国际同步的最新英文原版教材,充分体现职业界最新思想和最先进技术。在国内率先推行了学历教育与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相融合的培养模式;首次实施了独具特色的ACA、CMA、AIA、CFA本科生培养计划,将英文课程融入其中;利用与国际综合素质培养和执业资格能力培养相融合的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新生入学第一学年将发挥外语教学特点,强化英语,从第二学期起,用英语或双语开始ACA、CMA、AIA、CFA核心课程的教学。

(三)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及西安建设自贸区的战略。西部大开发以及一带一路战略,近年来西安市积极发展核心辐射战略——扩大开放,以各类保税区设立为契机,积极促进自由贸易区及外事领馆区的建设,构筑“一带一路”内陆开放新高地,强化金融、商贸、信息、物流等区域功能,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及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强外资利用和海外投资以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核心课程与国际完全接轨,还开设了与其相关的经济、管理、法律等一系列课程,形成一套完整的国际会计知识体系,充分体现其国际性的特点。

五、开设财经人才培养国际班的思路

(一)申请将国际班招生纳入教育厅高招计划。当前在辽宁省的东北财经大学、湖北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江西省的江西财经大学、上海市的津桥学院等省市实行专业+括号方向模式,将一个专业涉及的具体方向在括号里标明,然后在具体的备注或者在招生章程里面注明具体的收费标准。在陕西省内有西安交通大学采用这种模式。学校招生办将会计学

ACA、CMA、AIA、CFA方向国际班招生计划采用“专业+括号方向”模式纳入到2016年陕西省高校招生计划中。

(二)进一步加大师资培养力度。要高度重视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注重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人才。要加大干部能力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要通过游学、合作办学、招收留学生、联合科研攻关等措施,提升国际化水平。要鼓励二级学院(教学部)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开展项目合作,不断拓展国际合作渠道。

(三)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高校二级学院是学校办学的重要机构,最了解学生需求和市场需要,因此二级学院有权根据市场结构的变化和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自主设置和调整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能力培养的需要,自主设置核心课程和辅助课程,自主调整和增删有关课程的内容,自主选择各种就业导向型、能力导向型的“模块型”课程教学。各学院可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提出招生计划,经学校批准后自主组织实施,也可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发展,自行招收部分学生。

财会提案谋行业发展 篇4

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顶层设计中强化资产评估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通诚资产评估公司董事长刘公勤

为使资产评估在国企改革与国资监管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特建议:

一、在以管资本为主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 继续强化并提升国有资产评估的地位和作用, 在有关顶层设计时将资产评估镶嵌在有关法规制度中, 使资产评估专业服务成为国有企业涉及重大产权交易与经营决策的必要依据, 充分发挥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基础作用。

二、进一步挖掘资产评估在价值管理和价值顾问方面的专业功能和作用, 建议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企业价值评估, 帮助国资监管机关及时掌握资本价值的真实动态, 为经营管理者提供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信息和绩效考核的客观依据, 促进经营决策的有效改善和优化。

三、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 国资“走出去”的步伐将明显加快, 建议在国企海外并购的相关政策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发挥资产评估产业分析、尽职调查、并购咨询、交易定价等等方面的的作用, 使之更好地承担起降低交易成本和保障国家利益的重要任务。

四、目前, 国有企业资产评估专业服务招投标程序及评审制度不够科学和完善, 价格孰低往往成为唯一或最重要的评审标准。为在资产评估服务中建立良性竞争机制, 杜绝低价恶性竞争影响服务质量, 切实维护国有资产权益, 避免公共利益遭受损害, 建议根据资产评估等行业的专业技术性服务特点, 修订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从制度上明确对专业技术性服务采用竞争性谈判或其他合理方式进行比选, 避免低价竞标。在招投标评审环节, 建议采用综合评价法, 评分因素集中于执业水平或服务素质, 不将价格作为名义上或事实上的唯一重大评判指标。

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依法治企中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油财务公司总经理兰云升

为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依法治企中的重要作用, 应进一步强化总会计师的职能定位, 赋予其相应权利, 不断完善企业治理机制。

明确总会计师的法律地位和管理职能。可以借鉴国际惯例, 在《公司法》、《国有资产管理法》等重要经济组织法规方面明确总会计师的法律地位, 规定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必须设立总会计师, 并明确总会计师是企业最高决策层人员之一, 由出资人聘任和解聘, 对出资人负责, 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和责任。

明确总会计师的职责定位与考核机制。尽快改变长期以来将总会计师定位在会计核算、筹集资金、应付审计等具体业务上的做法, 转变到包括企业战略规划、投资决策、业绩管理、财务监督、内部控制、团队建设等重大领域, 特别是对于企业的重大投资、资产处置和项目并购, 总会计师应当具有“一票否决权”。通过进一步健全考核与责任追究机制, 真正落实总会计师履行企业核心领导成员的职责。

赋予总会计师在财务高管与重要岗位人员任用、晋升、调动和奖惩方面足够的话语权, 使总会计师的财权与人事权更加匹配, 以减少其全面履行总会计师职责的困难, 从而真正形成对企业经营者的制衡结构。

注册制, 不能忘记整合会计审计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

证券监管部门与市场各方要集思广益, 积极论证, 系统设计并制定出切实有效、放管结合的注册制制度框架。

第一, 加快推出严格的退市制度, 为注册制改革铺平道路。证券监管部门要督促严守有关交易和财务的强制退市标准, 统筹推进与之匹配的投资者保护制度和司法保障安排。

第二, 证监会和交易所要围绕注册制制定“三张清单”, 即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 一一明晰边界。

第三, 整合会计审计资源, 设立“证券市场会计审计小组”, 旨在增强证券市场的权威性、认受性、透明性, 弥补行政效能缺失, 推动证监会的监管职能转型。

第四, 建立资本市场后端监管机制, 变静态的“一次性认可”为动态的全过程监管。

第五, 防止选择性监管, 提升监管的公正性, 不给市场主体带来错误信号。

司法会计鉴定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全国政协委员、众环海华会计师事务所

首席合伙人 石文先

司法会计鉴定工作主要缺乏两方面内容, 一是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二是缺乏统一的准入和考核标准。

建议由司法部门牵头, 在财政部门和司法会计鉴定协会的协助配合下, 制定国家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准则》。一是要制定司法会计鉴定人考核标准, 规范司法会计鉴定人管理。二是要建立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实施程序和技术标准规范, 便于司法会计鉴定工作开展中严格执行程序和标准, 确保鉴定的科学性, 提高鉴定质量。

而明确由哪个部门管理司法会计鉴定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司法部、财政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会计鉴定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有关政府部门和机构, 应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协商, 确定一个政府部门或机构作为行业管理机构。建议行政管理上由司法部门统一管理, 具体业务标准制定由财政部负责。关于司法会计鉴定从业人员的称谓, 目前司法系统称为“司法鉴定人”, 法院系统称为“专家辅助人”, 检察院系统称为“司法会计师”。称谓不统一容易造成管理障碍, 建议统一称为“司法会计鉴定人”。

构建金字塔型信息披露规则架构

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

首席合伙人 杨绍信

我国资本市场的挑战之一在于如何增强市场各方真实、充分披露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真正做到“以信息披露为核心”。这是关系到注册制改革成败的重要问题。国内推进注册制, 应该以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为切入点, 增强市场参与各方主动充分披露的意识及责任心, 推动资本市场参与各方的责任归位, 即:发行人是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中介机构承担对发行人信息披露把关的责任;监管机构负责制定透明的规则并将监管过程予以透明化, 加强事中和事后的监管, 严惩违法违规, 依法追究相关义务人的责任,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投资者依据公开披露信息自行作出投资决策并自担投资风险。

应将证监会累积的审核实务经验制定为操作层面的具体信息披露规则, 如信息披露、准则执行、审核业务、承销业务、中介机构尽职调查业务等具体指引, 构建出一套金字塔型的信息披露规则架构。这套金字塔型的信息披露规则架构, 顶层为《证券法》, 中间有《首发管理办法》等原则性规定, 底层由大量关于信息披露方面的权威性解释公告以及监管函等构成。

真实性是信息披露最根本的要求, 加大对发行人披露虚假信息的处罚力度。在修订《证劵法》时, 应该强化发行人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 加大对发行人提供虚假信息的处罚力度, 完善法制环境, 落实依法治国的方针, 用法治的严肃性对提供虚假信息披露的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 为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注册制改革保驾护航。

内外调理推进独立的第三方政府评估机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审计局副局长丁时勇

独立的第三方政策评估机构还处于发展初期, 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自身的专业性不够, 二是政府的支持不够, 三是第三方评估机制不完善。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三方评估机构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一方面为保证其专业性和独立性, 第三方评估人员应主要由专家、学者, 且不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专业人才组成;另一方面应不断完善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 如应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评估方法, 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和科学。

与此同时, 政府应加大对独立评估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 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 明确各地在设立条件上予以放宽、税收上予以减免、给予第三方评估机构经费支持以弥补自筹资金的不足、完善信息公开等制度, 并为其提供全面、真实、及时的信息和其他相关服务, 促进其发展。各级政府还应加强对评估专业人才的培训, 特别是要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集中的优势, 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培养能掌握评估公共政策技术和方法的实用型人才, 以此提高评估质量。

财会发展方向 篇5

财会历来是人才市场的热门专业,在人们印象中,财会从业者的职业发展意味着稳定、高薪。然而,随着国际金融环境这几年越发严峻,对财会人才的要求日渐严苛。面对就业形势的转变,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职业规划专家指出,对于众多的财会从业者来说,唯一的对策就是通过学习充电迅速提升自我价值,走专业发展的精深之路。

财会行业给人留下的传统印象多半是简单做账,平衡收支。对财会从业者来说,要摆脱账房先生的角色,提升自己的职位是个关键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能够在哪个工作领域中长久任职并能实现职场晋升。目前,从事财会工作的职业人群,主要分布在三个领域中:会计师事务所、大公司的财务部门或是考公务员进入政府机关。

对财会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是极好的锻炼机会,可以从会计师助理做起,边工作边考国际会计师证书这类国际资格证书。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为客户提供会计、审计、税务等咨询服务,如果要有进一步的发展,就还要取得注册评估师或审计师资格,同时最好还具有注册税务师资格。

财会发展方向 篇6

关键词:会计服务外包 人才培养模式 知识 能力 素质

1 苏州会计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概述

会计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财务工作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者来完成的经济活动。会计服务外包的发展可以帮助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核心业务上,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会计服务企业的发展,也能推动会计服务的进步、增加就业,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

苏州作为服务外包的示范城市,服务外包的规模日益增大,水平也日益提高。2005年苏州开始大力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2007年苏州工业园区被认定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2010年12月17日,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揭牌仪式举行,此后,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基地先后推出了多项创新业务。2012年财政部王军副部长视察了示范基地,在充分肯定了示范基地建设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王军副部长提出了“四步走”发展战略。

苏州目前中小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很大比例,苏州的外向型经济主导发展模式,对会计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苏州政府对会计服务外包发展高度重视,这些都充分说明会计服务外包发展是苏州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必然需求。同时,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基地的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推动了苏州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2 人才培养与苏州会计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矛盾

2.1 培养的人才数量不能满足苏州会计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需求。苏州会计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因为会计服务外包产业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产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目前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中小企业增长最快,最为活跃的地区,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居全国第一。这些中小企业正是会计服务的需求主体。根据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会计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到2020年,财会人才规模的总量要增长50%。其中高中初级人才的需求比例为5%,35%,69%。苏州现有的财会人才需求为16.68万人,至2020年苏州财会人才的需求要达到25万人,苏州现有的财会人才规模和目标人才规模的差距为11000人/年,其中初级人才需求为6600人/年。也就是说财会人才培养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苏州会计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需求。

2.2 培养的人才质量不能满足苏州会计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需求。《江苏省注册会计师2011-2015规划》中指出要引导中小事务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中小企业公司秘书、财务总监外包、信贷资信证明、代理公司注册、代理记账、代理报关、市场调查、尽职调查、社会责任调查、职工社会保障调查、共性技术转移、人力资源咨询、农村财务公开等咨询业务领域。这些服务的开发和提供对相关会计服务从业人员的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现在很多高校的财会专业教育与实际工作还是有一些的脱节,虽然很多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改进,但是还是不能有效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眼高手低,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所以很多服务外包企业只能依靠短期的岗前培训或者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解燃眉之急,但是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不能很好地解决人才瓶颈问题。

3 如何构建适应苏州会计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的文件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可见,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关键是知识结构的构建、能力结构的构建和素质结构的构建。

3.1 构建适应苏州会计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知识传授体系。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课程的设置。我们主要通过课程来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因此必须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而什么是合理的课程体系,需要哪些课程资源则应取决于目标的设置。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苏州会计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首先确定提供会计服务外包的企业对财会专业知识需求。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方法,即通过邀企业专家到学校与专业教师进行相关的研讨以及派遣专业教师前往企业进行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广泛的校企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即先针对会计服务外包的专业岗位进行区分,然后对每个岗位的典型任务进行分解,推导每个任务需要的知识结构,然后进行相关的分析,设置相应的课程,配置充足的课程资源。

3.2 构建适应苏州会计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能力培养体系。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力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实训的设置。通过对会计服务企业实际业务的模拟实训来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因此必须设计完善的实训体系。同样,完善的实训也同样取决于实际的需求。就会计服务外包企业而言,其所需要的专业能力除了财会方面的专业能力以外,还有对常用办公软件及现代化办公工具的熟练使用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可以对会计服务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进行了精心的调研,对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的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通过对会计服务企业实际工作情境的模拟,构建起了分岗位、分任务、全仿真的“实境耦合”式的实训体系。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模拟会计服务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从而能够真正掌握这些专业的技能。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专业技能大赛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3.3 构建适应苏州会计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素质提高体系。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素质的提高一直是一个软肋。因为职业素质不像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一样,是显而易见的,职业素质体现的是一种软实力。而正是这种软实力却是用人单位最为重视的,也是学生以后职业发展最重要的,同时也是在学校教育中最为缺失的。就面向会计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财会专业而言,这种软实力培养的重点应该包括会计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现代礼仪素质的培养、商务沟通能力的培养以及专业服务意识的培养。

对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来加强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首先,可以设置专门的课程来讲授想关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构建完整的职业发展规划。其次,可以在授课和实训教学过程中,推动学生采用小组讨论,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学生的相关职业素质的养成。再次,可以邀请企业在职人员到学校进行现身说法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与在职的沟通进一步了解职业素养的含义及重要性。最后,可以推动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其职业素质。

4 小结

总之,苏州会计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是苏州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产物,同时也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苏州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苏州会计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给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很多新问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对此,我们需要对原有的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包括对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对专业技能体系的调整,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苏州会计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昳昊.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发展展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9).

[2]杨亚西,刘跃,余杰.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财会通讯,2010(8).

[3]王京芳.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的路径选择—基于职业能力的需求与协同效应[J].大学教育,2013(1).

[4]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

[5]屈涛.苏州:合力锻造会计服务外包“智库基地”[N].中国会计报,2012年5月4日第001版.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职业大学2012年校级教改项目“基于苏州会计服务外包发展的财会专业建设设想”阶段成果。(项目编号:SZDJG-12037)

中职财会专业现状及发展思考 篇7

(一) 传统中职财会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科学。职业中学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 实行分流教育的新生事物。职业中学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以其教学对象的广泛性、培养目标的直接性和专业设置的市场性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但职业中学某些课程存在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倾向, 教材建设跟不上专业发展步伐以及在教学上简单模仿高等职业教育或中专教育模式的问题, 在职业中学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中这一现象尤为明显。职业中学的财会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必要进行调整, 不然, 我们有可能在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失去自己的市场定位, 进而影响学生在毕业后的择业竞争能力, 并最终将影响职业中学财会专业的生存能力。

(二) 在现行的教材体系下, 财会专业教师只教会学生理论知识, 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目前, 财会专业课教学主要仍沿袭传统的“一言堂”, “满堂灌”的单向传输式教学方法, 虽然间或也有一些师生双边交流, 但很不到位。在以前生源质量较好的时候。学生接受能力较强, 他们尽管是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 但因老师讲得“透彻”、“到位”, 也基本能够掌握, 因而确实也收到不错的效果。可如今, 生源质量今非昔比, 面对这种枯燥、沉闷的“填鸭式”教学, 学生会因学习能力差而学不进、或因学习积极性低而不愿学, 导致跟不上教学进度, 倍感学习困难, 从而对会计学习产生畏惧、厌倦心理, 甚至自暴自弃。教学, 理应包含“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但是长期以来, 相当多的教师往往只重视“教什么”、“怎么教”, 却不管学生“如何学”、“如何学得好”。传统单向式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重“教”轻“学”。在中等职业学校, 绝大多数感到学习困难的学生并非智力低下, 而恰恰是“学不得法”, 导致学习效率低, 效果差。

(三)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经历缺乏, 导致中职财会教学效果不佳。教学重在教学质量。要抓好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除教学内容外, 最重要的是会计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 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都是每年从高校分配到学校的。这部分教师由学校到学校, 缺乏对会计实务的全面了解, 不熟悉社会所需的最新业务知识, 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所以在授课时也只能以本为本, 使得学生也只能是通过会考、通过技能考试, 而毕业就业时却连一张支票都不会开。这样的教育效果是我们所不愿意见到的。

目前, 中职会计教育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然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事业单位对会计这一职业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现在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下降的现状却与这样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 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不足, 迎接挑战, 更新教学理念, 改革课程设置, 改进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模式, 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财会专业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实用型中等财会人员服务。

二、创新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设想

(一) 改革中职会计课程设置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必备条件

1、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明确以下目标要求。第一, 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会计理论是指导会计工作、制定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行为的理论依据。作为职业中学财会专业毕业的学生必须了解一定的经济理论、理解掌握会计应遵循的基本法规, 懂得会计的基本原理, 在会计原理方面按中职的标准, 不但要知其然, 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所以, 中职学校不仅要开好《基础会计》诸如此类的课程, 而且还要上好这些课程;第二, 要培养学生的熟练技能。职业中学培养目标的主体是初级会计核算人员, 是第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 不但能用手工做简单的日常账务处理, 还应具备其他方面的一些技能以适应办公自动化的要求, 如电脑打字、会计电算化、打算盘、点钞、能熟练地写财经日常应用文等, 在技能要求方面, 不但要开设课程, 而且要切实安排相当比例的操作时间和考核。

2、中职会计课程设置的原则

第一, 阶段性原则。中职会计专业的学习必须按照循序渐进, 由易至难的要求, 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会计的教学活动, 坚持边学习、边实习, 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后, 即进行阶段性模拟实习。要针对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逐步对学生进行教学。

第二, 实践性原则。根据中职学校的办学特点和毕业生走向, 财会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实践性原则, 必须安排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进行模拟会计操作, 通过一系列的凭证、报表的编制, 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从事会计实习。

第三, 时代性原则。中职会计的教学设置必须体现时代的特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依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设置相关的会计课程。如, 开设会计电算化和一些基础性电脑入门知识, 以适应办公自动化的要求;还应开设一些具有当地经济特征的专业课程。

(二) 树立教学创新观念是进行中职会计教学模式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所谓教学创新, 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计划、新的大纲、新的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 结合新的教学理念, 进行实验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这里应说明的是, 对于中等专业教学的创新, 只有首先树立了这种创新的教学观念, 教师才能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 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否则, 以陈旧的、传统的观念来指导教学, 就如汪洋大海中的一条船, 失去了灯塔的指引, 又怎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呢。因此, 若要在教学中实行创新, 教师的头脑中必须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 它是进行教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三) 教学内容、方法的创新是教学创新的关键。传统课堂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 从性质上, 教科书只是使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材料, 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去完善和创新教学内容, 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要实现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 其教学内容应在学生掌握书本理论的基础上, 增加书本没有的常识和技能。这样, 学生就业后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 就可以马上进行实务操作, 提高就业素质, 增强竞争能力。

(四) 教师知识的创新是改革会计教学模式创新的保证。师资的良莠, 影响着会计教育的质量, 加强教师的培训是当务之急, 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派教师轮流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参加会计实践, 教师可以从实践中改善和充实教学内容, 用从收集过来的实践案例来启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 还应定期或不定期派教师参加理论学习。当今世界会计学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 合格的会计教师必须不断地吸收新观点, 学习新知识, 及时传递给学生最新的会计知识和信息, 使学生能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 创新中职会计教学模式。让学生上讲台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上讲台这一形式的本身, 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陈旧教学模式, 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才可能真正取得主动,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我们都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上讲台, 势必促使教师将原来的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可以促使教师彻底改变教学内容, 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主动、有效地学习, 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 发展自我调控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让学生上讲台使教学方法发生适合于素质教育的质的变化。

浅析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篇8

一、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1. 向电子商务领域靠拢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相关的电子系统作为平台而从事商业活动;电子商务为商家的贸易活动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它不需要企业或者商家有多大的门槛, 基于这一点, 对许多开拓业务活动的企业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并且电子商务具有方便、快捷、效率高的优势, 不需要动用企业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就可以完成交易和洽谈合作;现代企业都看到了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 因此都很注意自己企业网站的构建和维护工作, 利用网上银行进行业务的结算, 并充分宣传自己的企业品牌, 期望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和贸易机遇,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财会电算化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的,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电算化的必备条件, 企业的经营和贸易活动的过程中, 财务部门都会详细地记录每一笔开支, 并做好档案存储工作;因此这一系列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财务数据和说明资料, 如果是人工处理会相当地繁琐, 而且出错率也较高;财会电算化能够高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可以借助多个不同的途径进行数据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并按照相关的政策和规定将这些信息进行存档和进一步加工, 形成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 并传达给企业相关部门, 让他们对企业的收益情况有一个详细的掌握, 让他们根据这些信息作出科学的决策, 进行有价值的经济活动。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财会电算化逐渐向电子商务领域“靠拢”, 财会电算化的相关目标和要求逐渐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为主, 当然, 这是在保证财会电算化实现基本职能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在发展趋势上, 财会电算化在网络技术领域逐步完善, 首先, 建立了财会的数据库系统, 能够使收集的会计信息和数据在网络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第二, 加强财会管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融合, 使业务数据能够进行自由、顺畅的交流;第三, 建立与电子银行之间的联系, 连接财会核算系统和银行的账务系统, 使网上的财务交易更加安全, 使电子签证提高保密性;第四, 制定财会电算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参数标准, 使财会电算化系统能够具有高效率地监督经济业务的功能。

2. 财会电算化向管理会计的趋势演进

财会电算化系统是由不同的版块组成的, 不同版块的数据信息的交流和联系才使这个系统发挥着整体性的作用, 供应链由不同的环节连缀而成, 不同的环节都具有着企业生产和经营发展的特定信息, 方便企业管理者通过这些信息作出科学合理的有效决策, 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这个综合性的系统对于货币信息和非货币信息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提供的信息是真实而具有时效性的;财会电算化系统提供的信息是齐全多样的, 对管理会计思想有很明确的体现, 兼有成本管理思想, 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类别的需要;这一套系统具有预测功能、计划功能、并辅助决策和对经营活动的过程加以控制和监督, 并作出评价和分析;在成本管理的环节中, 包括成本核算、项目会计和利润会计分析等, 都体现了管理会计的理念;财会电算化系统的考核管理方式也有所完善,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任务, 比如, 在事前要加强计划的制定, 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控制和监督, 在事后注重评价和反馈;这三个方面在供应链系统中已经有明确的反映;一方面, 能够保证资金和产品流通的一致性, 能够达到同步记录, 因此反映交易情况的时效性是很强的, 产品卖出, 资金回笼, 会及时生成财务资料, 这是通过会计电算化核算方式完成的;企业通过资金的流入和流出状况可以获得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 使以前的资金信息晚于产品交易信息的情况发生了本质性的逆转, 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根据失效信息及时作出有益于企业经营发展的决策;另一方面, 管理的一般流程在供应链中体现得很明显。

二、财会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安全问题

如今网络信息的安全受到多方面的挑战, 在会计电算化领域同样面临安全性的问题, 电算化系统会受到病毒和黑客的非法入侵, 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并且信息可能会泄露, 给企业的信息保密和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 完善电算化系统的安全设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算化应用的软件要定期更新和杀毒, 及时修复相关的漏洞。

2. 缺乏财会电算化的专业人员

目前, 高校和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中, 包含了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以及计算机专业, 但并没有将计算机专业和财会专业相结合, 因此, 并没有直接的财会电算化人才;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要加强岗前培训, 并且, 高校和职校应该开设财会电算化课程, 培养专业人才。

3. 电算化管理制度没有得到落实

财会实现电算化管理, 必然需要一套与之匹配的制度来支持, 现阶段, 企业内部都有一套电算化管理的制度, 但问题是没有落实到实处, 引起这方面的原因, 一是制度不够现实, 不符合实际情况;二是监督不够, 没有切实执行。因此, 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电算化管理制度, 并加强监督, 保证制度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总结

以上探析了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希望能够给财会行业一定的启发, 财会电算化正在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之中, 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各个领域应该积极完善财会电算化系统, 使财务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领域, 给企业部门的财务核算带来便利。

参考文献

[1]钟子亮, 王方亮, 杨军.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的全方位创新[J].中国会计电算化, 2010 (9) [1]钟子亮, 王方亮, 杨军.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的全方位创新[J].中国会计电算化, 2010 (9)

[2]张济涛.应当加强对电子商务的涉税问题研究[N].中国税务报, 2010 (9) [2]张济涛.应当加强对电子商务的涉税问题研究[N].中国税务报, 2010 (9)

[3]罗毅.物流:被提升的感觉[J].信息与电脑, 2010 (6) [3]罗毅.物流:被提升的感觉[J].信息与电脑, 2010 (6)

网络信息环境中的财会人员发展 篇9

关键词:网络信息,财会人员,发展

一、信息环境财会工作及工作人员的影响

(一)财会工作影响

首先,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及普及对会计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观察当下财会工作实践工作流程不难发现,从信息采集存储到信息处理检索,再到信息反馈、统计分析乃至决策制定等都存在着信息技术的身影。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帮助下会计事物工作环境与以往手工工作环境相比较产生了质的改变,无论是在工作效率质量,还是在信息反映能力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飞跃性进展。

其次,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及普及对会计职能带来了巨大影响。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极大地减少了计量工作,诸如计算、报告、记录等工作都可在系统帮助下自动完成,会计日常职能重点转移到了审核确认上。以往人工处理的数据收集和加工已经能通过系统自动进行,传统会计核算工作已经开始由各部门管理层分担,而会计控制方面的职能愈加凸显,会计工作中的事物管理属性被削弱甚至消失,其职能范围也由本部门延伸转移到了业务流程整体上。

最后,网路信息技术的出现及普及对会计实务带来了巨大影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及信息提供与以往截然不同,电子凭证、账簿及报表的出现节省了中间结果保存工作,只要求基本凭证数据;数据处理及内部掌握策略也产生了巨大变化,会计信息的数据处理按照输入—处理—输出的方式由人机交互完成,表现出全新的程序自动化特征,信息控制对象变为人、机双方,信息控制内容也增加了诸如计算机硬件维护等。

信息环境给财会工作带来了全新变化,也为会计行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巨大挑战。

(二)财会工作人员影响

首先,网络信息环境中财会人员的工作岗位受到了较大冲击。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和推广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手工工作方式,并使工作效率得到了质的飞升,数据处理事务在既定流程下自动运行,以往众多不同会计科目、层次下的会计工作被机器劳动取代,从业人员的需求数量大大降低。

其次,财会人员的岗位定义有所转变。如前文提及,网络信息环境中财务软件的普及简化了核算工作,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逐渐转向了控制分析、预测决策等管制方向。其岗位定义不再是日常账务处理和信息提供,而在于依靠数据信息和自身知识经验对内联合其他管理人员提出工作建议,对外向诸如政府管理单位、投资者等提供高质量、专业性的咨询服务,财会人员工作的意义也不再局限于财会信息制造和反映,而在于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信息增值和效能创造。

二、信息环境中财会人员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适应意识缺乏

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环境中,依旧有部分会计从业人员未能对环境变化有充分明确的认识,工作过程中“为工作而工作”,将岗位工作视为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并未重视到自身业务知识的补充拓展学习及业务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意义上,忽视了现代人才市场、财会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渴求。同时,也未能敏锐感触到社会大环境及行业发展趋势、工作环境的变化,对与工作相关信息接受不足,即使感知到了社会及行业的飞速发展,也未与自身职业发展结合考虑,意识不到行业需求、工作需求与自身利益的密切相关,不能做到根据现实差距发现自身职业能力不足,并做出弥补和提高。必须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在工作和管理方面的要求势必会更加严格,不具备环境适应意识的财会工作人员将落后于行业需求,也难免会遇到更多的职业发展困境。

(二)传统观念限制

网络信息技术在会计行业中的普及应用对于行业整体而言是一场给从业人员、组织机构带来了巨大冲击的变革。对人类行为的分析研究表明,社会环境中的组织或个人偏向稳定的环境而不希望不确定因素的出现。然而,变革使已知转变为未知,这种转变必然会带来或多或少的不确定因素,学习是适应未知取得发展的唯一途径,无论是在行为方式,还是在工作态度、工作程序甚至人际关系等方面,都需要一步步地实验、调整。网络信息环境客观上将财会人员强行置于上述境况之中,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正面冲击,很大一部分财会人员如若不想遭受行业的淘汰,就必须放弃多年积累下的知识与工作经验,从基础开始学习有网络技术参与的财会行业新知识、新技能。受历史、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多年来一直从事会计行业的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受传统观念影响十分深刻,很难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掌握,为财会人员的适应和发展带来了较大困难。

(三)职业定位不准

前文提及,网络信息环境下的财会工作有了很大程度的简化,财会系统出现和普及应用使财会人员陷入无事可做、无事能做的尴尬境地。

一方面,网络信息环境中相关财务规章开始由企事业单位统一设置,财会人员变为执行者,工作量较之以往骤然间大大消减;另一方面,财会人员未能认知到这种改变带来的职业岗位定位上的变化,财会职业定位不再局限于烦琐复杂的财务工作,而更多地拓展到了信息利用分析、预测决策制定等更具价值、更要求创造性的诸多层面。失落心态、迷茫心理及其引发的职业定位不明确,必然会阻碍财会人员的职业发展。

三、信息环境中的财会人员发展建议

(一)信息技术应用的正确认识

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事业单位管理信息系统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对管理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财会人员要在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中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可以首先从对系统的应用把握入手。

当下部分企事业单位将会计信息系统使用作为计算机代替算盘工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将减轻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当作信息技术应用于财会工作中的全部意义。由此,会计电算化相关工作未能得到应用的重视,财会系统的真正价值也未能得到有效实现。

财会人员应认识到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基本意义之一就是为本单位服务,现代化的会计工作应建立在如何利用财会信息实现预测、决策基础上,财会人员对信息的掌握不能一如既往地局限在业务流程、数据流程等方面,而需要站在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全局角度针对需求的信息做出更深层次的分析,为管理阶层提供更多、更重要的决策参考信息。可见,只有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财会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方式,财会人员才能在网络信息环境中发挥出更大价值。

(二)职业定位的正确认识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信息系统的组成包括人与计算机两部分,且二者各有价值缺一不可。必须承认的是,计算机有着数据存储量大、速度快、复杂计算能力强等优势,然而也需要认识到人在搜集信息、整理鉴别等方面的优势及随机应变等计算机所不具备的能力,缺乏人的参与,计算机系统无法独立完成工作。

财会人员应在认识到人具有的无可取代的作用的前提下正确认识财会职业的全新定位,扬长避短,做好系统管理维护及信息开发利用等工作,发挥人的主体优势并建立同计算机的良性协同关系。

受技术、意识等因素影响,当前有部分财会软件的开发存在一定缺陷,未能充分考虑到人在其中的作用,而常常导致面对意外状况无法实现人机沟通的问题出现。由此可见,认为电脑能够在财会工作中完全取代人工的意识是错误的。财会人员只有意识到这一问题,对新环境下自身职业定位有正确认识,才能在岗位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处理问题,展现出机器无可取代的聪明才智,谋求更高一层的职业发展。

(三)相关技能培养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无可避免的客观现实,能够充分利用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有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通过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观察不难发现,其开始趋向于针对化定制的方向,使用适合单位特色的管理系统是其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财会人员作为了解、熟知单位发展状况及细节的个体有必要培养财务软件开发能力,成为具有专业财会知识和掌握过硬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符合人才。此外,财会人员也有学习掌握系统维护知识能力的必要性,根据本单位发展现状对系统进行调整和二次开发,尤其需要能够解决突发问题、例外问题,打破信息技术普及带来的财会工作局限性。

四、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环境对财会行业、财会人员带来的各种变化和影响,侧面阐述了在此环境中财会人员谋求发展的必要意义,继而对当下网络信息环境中财会人员发展的制约因素做出了简要探讨,最后以此为出发点就财会人员的发展问题提出了部分建议,以期能够为帮助财会人员适应网络信息环境并促进财会行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戴立新,胡洁.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人员的角色转变[J].职业时空,2012,(37):31.

[2]余绪缨.关于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会计学科体系[J].会计研究,2012,(2):3-7.

[3]周宏,张巍,宗文龙,杨霁.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14,(4):83-84.

[4]潘风广,贾宪威,安琳.信息化对会计职业的影响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5,(22):12.

财会发展方向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财会人员,转型发展

2015年3月,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互联网+”, 并指出要把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企业相结合, 这标志着中国政府在信息经济全面发展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互联网+”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各行各业, 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 在“互联网+”下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冲击。近年来, 中石化财务工作与“互联网+”的融合一直走在行业前列, E R P系统、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等不断得到深化应用, 中石化层面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逐渐成熟, 财会人员既从繁重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 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转型发展的新挑战。在“互联网+”下企业财会人员如何进行重新定位, 如何实现自身转型发展?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一、“互联网+”下财会人员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一) “互联网+”时代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

近年来,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 联网管理、在线受理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管理模式成为财务管理的新手段, 会计信息处理更实时、集中、规范、高效、便捷。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中石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05年, 中国石化通过推进E R P系统成功上线, 搭建了人、财、物集约高效管理的平台, 也为中国石化带来了精益化、标准化的管理理念, 促进了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2009年, 中国石化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上线, 对于中国石化统筹运作内部资金、提升竞争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 中国石化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上线, 为中石化建立了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和信息化体系, 有效提升了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2 0 1 5年, 中国石化进一步扩大了财务共享服务试点, 一个总部集中管控、内部市场化运营、高效率、低成本的财务共享服务运营模式正在形成。这些信息系统的上线运行和深化应用, 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加快转型步伐, 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二) “互联网+”下财务职能的转换要求财会人员必须转型

以往的财务管理, 重实物管理、轻价值管理;重生产成本管理、轻资金成本管理;重事后分析、轻事前预防等, 导致财务管理事前预算不力, 事中跟踪指导不够, 事后分析不到位, 成本核算粗放, 成本控制不严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融合的辅助下, 企业通过加快推进“互联网+”, 构建涵盖财务分析与预测、财务战略规划、全面预算管理、风险控制和绩效管理等较为完备的财务管理体系, 会计核算正向价值管理转型, 财务职能正从传统的“信息处理和提供”转向“信息的分析使用和辅助决策”, 从“事后算账”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在“互联网+”下, 一些重复度高、工作量大、与决策相关性较低的工作被集中起来, 有效提升了财务管理效率, 财会人员应将工作重心转到决策支持等价值管理上来, 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预测、控制、分析、监督等功能, 推动财务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为企业创造价值、加强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三) “互联网+”下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财会人员必须转型

“互联网+”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工业化、智能化的融合, 并推动企业各项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体制创新, 促进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简化、优化及标准的统一, 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 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可以说, “互联网+”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近年来, 中国石化正加快与“互联网+”融合的步伐, 从加油卡到微信支付, 从便利店到O2O送货上门, 从单一的油品销售到销售医药、保险、生鲜, 提供汽服、快递服务, 企业经营活力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财会人员只有在两化融合中找准工作切入点, 加强生产经营预算、分析、管控、资本投资项目和资产运作效率等财务管理工作, 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实施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支持。财会人员要适应“互联网+”转型发展的要求, 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有力支持, 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互联网+”下财会人员转型发展的主要途径

在“互联网+”时代, 颠覆性、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层出不穷, 支付宝已经把银行逼入了创新变革的死角, 微信使传统通信行业坐收利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淘宝、天猫等使各大商场不得不转变经营理念和营销策略。对企业财务工作来讲, 财务共享的实施, 将使财务管理效率大幅提高, 财会人员逐步减少将成为大趋势, 如何转型发展成为每一个财会人员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当前, 财会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转型发展的准备, 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一) 做好“三个融合”, 实现财务职能转型

中国石化要求财会人员要积极转变职能, 要“当好战略的执行者、企业的管家、发展的银行和领导的参谋”, 这对财会人员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而明确的要求。

(1) 要将财务管理与生产管理相融合。实现转型后, 财会人员的工作重点将不再是生产经营业务的事后核算和监督, 而是从价值角度对生产经营业务进行事前预测和分析, 因此, 财会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生产经营决策, 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使企业的决策管理工作落实到生产经营业务层面。财会人员在做好日常财务工作的同时, 还要主动参加企业各类生产经营会议, 及时掌握生产经营动态, 在对生产经营业务实施管控的同时, 为生产经营部门搞好服务, 否则, 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生产要素、成本费用、市场变化等信息就不能及时准确反映, 企业资源就不能高效配置和利用, 财会人员的价值分析和监督控制职能就不能得到很好发挥。

(2) 将财务管理与投资管理相融合。财会人员要积极主动参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计划制订和投资管理, 在投资规划阶段, 财会人员要分析该投资对企业收入、成本利润、E V A等指标的影响, 协助优化投资方案和规模。在项目立项及设计阶段, 参与重大项目投资效益分析, 并提供财务专业意见。在项目实施后, 跟踪分析重大项目实施效果, 开展投资效益后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在资产使用维护阶段, 对资产进行动态管理, 及时识别闲置资产, 协助业务部门制订并实施资产盘活方案、做好各类成本定额及维护外包定价等工作。在资产退出阶段, 分析拟退出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合理安排资产退出时机, 优化资产结构, 协助业务部门做好资产处置。

(3) 要将财务业务与生产技术相融合。“互联网+”时代, 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要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财会人员必须逐渐完善知识结构, 特别是要主动了解采油工程、石油地质、炼油化工、钻井测井等各类工艺技术情况, 熟悉生产管理流程, 积极与企业生产经营部门沟通互动, 互相学习、互相融合, 发挥引领支撑作用。同时, 在财务共享全面实施后, 财会人员既可以到共享中心从事高端财务管理工作, 还可以根据个人理想的需求, 顺利地从财务管理行业转换到人力资源、企业管理、计划统计以及审计管理等行业工作。

(二) 提升“四种能力”, 实现综合素质转型

“互联网+”下的财务共享服务, 其本质是由信息网络技术推动的企业管理变革与创新, 对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 不断提升个人能力成为财会人员转型发展的关键。

(1) 要注重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要通过深化财务转型,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计划、预算、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方面来, 着重关注业务方面更有附加值的活动, 充分发挥财务在决策支撑、资源保障、价值创造、风险防范等作用, 引领企业资源配置, 带动企业管理变革, 为企业创造价值服务。

(2) 要注重决策支撑能力的提升。财会人员要依靠“互联网+”各项技术, 将财务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扩展到最小的业务单元, 打通自上而下的管控渠道, 提升分析评价水平和效果, 找出制约生产经营的瓶颈, 挖掘企业管理的潜力, 有效发挥对生产经营决策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3) 要注重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要通过深化应用“互联网+”系统, 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的识别、预测、衡量, 完善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通过风险预警、风险应对、管理报告, 以及审计、税务、资金管理等手段来管理流程, 并把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4) 要注重统筹协同能力的提升。通过深化应用资金集中管理、会计集中核算等财务信息系统, 促使财务管理在企业信息链中的位置从幕后转向前台, 从“汇总过去”转向“谋划未来”, 从而发挥财务工作对规范企业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防范财务风险、提升经营绩效的促进作用。

(三) 增强“五种意识”, 实现思想观念转型

在“互联网+”时代, 财会人员要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应该强化五种意识。

(1) 增强效率意识。高效率是“互联网+”时代的突出特点, 各级财会人员要充分认识“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思维模式及数据处理模式的大变革, 在自身定位等方面做出调整与准备, 使自身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分析决策, 进行内部控制。要通过深化应用财务共享服务, 提升管理技能, 提升工作效率, 更好地投入到管理会计和战略支持工作之中。

(2) 增强学习意识。在“互联网+”时代,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和互联互通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 信息化、智能化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大趋势, 财务管理软件不断更新升级, 财会人员要增强学习意识, 主动加强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与时俱进, 提高业务能力, 练就过硬本领, 以适应财务管理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

(3) 增强责任意识。财会人员要把本职工作纳入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全局中来谋划和运作, 不仅要立足本职当好财务管家, 确保经济活动中的资金安全, 而且要为企业经营管理出谋划策, 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4) 强化规范意识。财会人员在利用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合同查验、单据审核、资金流转、报表统计、财务档案管理等工作时, 要做到信息真实、流程清楚、程序规范、手续齐全、资料完整, 坚决杜绝假资料、假信息、假账目等违纪违规现象的出现。

(5) 增强服务意识。“互联网+”时代, 财会人员要善于利用大数据技术, 把财务工作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变事后算账为超前预算和过程控制, 把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都融入到财务管理系统中来, 加工形成财务分析报告, 支持经营决策。要积极参与经济运行过程监督, 帮助指导服务对象加强财务管理、经济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工作, 为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绩效提供财务支撑。

三、结语

上一篇:认识活动下一篇:剂量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