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物价水平

2024-06-28

城镇物价水平(精选三篇)

城镇物价水平 篇1

一、2007—2008年物价上涨的原因

1.美元贬值诱发全球性通货膨胀。随着次级债务危机的扩散和恶化,美国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美元持续贬值。美元汇率下降所导致的全球能源价格和初级产品价格上升,对中国2007—2008年这轮物价上涨形成外部推动压力的渠道是:进口能源价格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首先造成原材料和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其次造成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最终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

2.石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上涨带动了物价上涨。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导致对原材料、燃料的需求持续增加,致使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抬高企业经营成本。生产成本的增加,将使产品的价格不断提升。特别是以石油为代表的水、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其价格的不断攀升,是中国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3.货币流动性过剩。虽然近几年来中国一直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社会上流动性过剩的程度有所减轻,但仍没有根本扭转过剩局面。流动性过剩会直接导致过度竞争,特别是恶性竞争,同时也必然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和利率风险。

4.以股市、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持续上涨。中国近期的资产价格上涨主要表现在股市和房地产两个方面。一般而言,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会通过各种渠道导致物价上涨,进而转化为通货膨胀的压力。

二、物价上涨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影响

(一)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

1. 食品类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最大。

从当前物价上涨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此轮物价上涨中,食品类价格上涨速度最快。又由于城镇低收入群体在食品消费上的比重较高,几乎占到50%,而食品类中的多数商品又是消费缺乏弹性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其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居民生活影响更加显著。这里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此轮物价上涨中食品类价格上涨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影响程度。

表1显示了2007年上半年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食品和居住的影响程度。食品类价格上涨影响低收入户人均多支出78.49元,占其全部多支出部分的78.9%,其中因粮油价格上涨人均多支出13.45元,肉禽蛋价格上涨人均多支出50.47元;居住类支出增加幅度也不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表的文章《河南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补贴机制研究》。

2. 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也相对较大。

资源性价格的上涨是推动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迫于国际原油等价格的迅速上涨,国家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面步伐加快,一些相关行业产品价格涨价压力加大。电价、水价、管道燃气价格、液化气价格、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等稳步提高,不但推动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也进一步加大了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

(二)价格上涨给低收入群体带来的后果

1. 直接后果:

生活质量降低。物价上涨使得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恶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居民对消费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减少。二是消费结构层次进一步变低。2007年食品类价格上涨后,低收入者只能选择更加便宜的替代商品和服务,有时只能选择劣质甚至不合格的产品,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三是生活方式改变。为了赚取更多的收入弥补因价格上涨导致的实际生活水平的下降,很多低收入者常常采用增加工作量、改变职业或外出务工等方式,生活方式迫于物价上涨压力发生改变。四是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据测算,城镇低收入家庭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可支配收入相比,2007年名义收入差距扩大为2.83∶1(低收入家庭为1),(1)而扣除物价上涨的影响后,实际差距比名义差距要更大。

2. 物价预期偏高不利于社会稳定。

当前物价上涨增加了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居民存款的活期化以及向股市的持续转移。居民存款的活期化使得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期限不匹配的矛盾更加突出,加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三、缓解物价上涨对城镇低收入群体影响的相关对策

1.稳定物价预期。国家应引导公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全面客观分析物价形势,及时发布信息,避免因信息谣传而导致抢购、混乱出现,造成市场恐慌。像一条“汽油要涨价,赶紧去加油”的短信而产生深圳车辆为加柴油排长龙现象,都是因为信息误传,人们错误估计物价预期所导致的。

2.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应该根据CPI的涨幅及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不会因物价上涨而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时,政府也应该加强执法力度,对不落实最低工资标准的企业给予严惩。

3.加大社会补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国家应适当提高城镇低保标准,建立完善城镇低保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低保标准。物价部门也可以在食品和重要能源价格持续高涨时,对低收入群体实行临时性物价补贴,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2)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加快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职工群众的基本医疗,使低收入群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4.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帮助下岗职工转变观念,搞好技能培训,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切实制定鼓励用人单位录用下岗职工的优惠政策和有利于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的减免政策。此外,政府应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有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就能有稳定的收入,这是解决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的着力点所在。

参考文献

[1]齐红卫,欧阳建新,靖铭,托福星.物价上涨对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的影响[J].中国统计,2007,(12).

[2]陈宇红.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对兰州市城镇低收入群体影响及对策[J].发展,2007,(12).

[3]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补贴机制研究[EB/OL].中国统计信息网,2007-11-13.

[4]刘冰,马岩,王金萍.全球食品价格走势及对中国影响的初步判断[EB/OL].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fx/grgd/t20070619_402415125.html.

城镇物价水平 篇2

水平

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工作。我汇报的题目是:从落实“两从”原则入手,努力提高物价工作水平。汇报共分三个部分:

一、部分国家和国内其它地区价格监管的先进做法

1、欧盟国家在价格监管方面的先进经验欧盟是一个地区性的国家联合组织,现有国家25个,总人口亿,总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在发挥价格

监管职能部门的作用方面,欧盟国家实行的是“有规则控制下的开放市场管理”模式,一方面在能源、交通、通信等传统垄断产业方面,实行的是政府管制政策。另一方面对开放的商品价格,制定有完善的规则,赋予监管部门相应的职权,企业和经营者能够自觉遵循各项规则,使“信誉第一,诚信至上”落到了实处,市场价格行为井然有序。一是具有健全、完善的价格法规体系。具有代表性的是比利时,他们的价格监管主要是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障。比利时市场经济十分发达,首都布鲁塞尔是欧盟总部所在地,号称“欧洲首都”。在价格监管方面,他们设有职权相对独立的专门机构,使市场价格经济行为具有良好的政策保障。二是从微观入手,注重抓好提升服务质量。具有代表性的是意大利。在欧盟国家中,意大利是一个市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但在价格监管方面,却有他们独特的做法。在掌握市场动态,了解经营者和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的各项措施,以此引导、维护和保障价格市场的公平竞争。三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强化职能干预。具有代表性的是瑞士。利用因特网接受投

诉和举报;实施行政命令和价格干预;依靠行政处罚和司法部门的法律惩治。欧盟国家的价格监管对我们的启示:第一,要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干预。政府职能部门对价格进行监管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无论是从价格监管的范围、领域看,还是从价格市场发展的趋势看,政府职能部门对价格监管实施行政干预是必不可少的。第二,要拓展现有价格监管工作领域。欧盟国家在价格监管方面,大大地超越了我们许多,已将价格监督的触角拓展到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领域,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第三,要综合运用各种价格监管手段。从欧盟国家的价格监管的实践来看,综合运用审计、准许和检查等各种价格监管手段是强化价格市场管理的有效途径。而从我们的价格检查实践来看,只允许检查与价格违法行为有关的财物。这是造成价格行政执法检查弱化的根本所在。

2、国内部分省、市在价格监管方面的先进经验我们国家的

部分省、市也借鉴了欧盟国家的一些做法,从完善价格监督检查的相关法律建设入手,并结合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在强化价格监管和实施有效制裁等方面既有借鉴,更有创新和发展。如上海闵行区建立了价格监测警示和信用公示制度。利用广大消费者对政府“权威部门”的信赖,建立企业价格诚信信誉证制度,对持有价格诚信信誉证的企业,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示,以扩大企业在广大消费者和社会中的影响,而对“信誉证”制度不搞终身制,若企业出现缺失诚信的不良行为,就要吊销信誉证,同时也将“吊证”企业予以公示。黑龙江省海伦市建立了市场快速反应处理机制,通过“三快”实现了对市场价格的有效监督。一是快速捕捉市场热点,通过举报中心12358专线、媒体报道、组织调查等及时获知市场价格变动信息;二是快速配置行政管理资源,根据市场普遍关心的问题,迅速调整市场监管工作导向和力度,有的放矢地组织调查、检查;

三是快速处理价格违法行为,对于违法事实清楚、法律依据充分的价格违法行为实行简易行政处罚,提高执法效率。山西省各城区通过依法设定岗位、规范岗位职责、建立绩效考评体系,以强化责任,奖优罚劣为主线,研究制定了价格行政处罚责任规定和价格行政处罚违法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并将价格行政法规的职权进行细化分解,做到以法定责,责权相当,收到较好效果。

二、近年来我们西岗区物价监管工作情况西岗区物价局是西岗区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相关价格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具体负责辖区的价格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组织实施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并承办人大政协有关物价工作的建议、提案和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近年来,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贯彻国家的物价方针、政策和法规,积

加强政策调控,稳定物价水平 篇3

“从去年到现在, 感觉什么都在涨。十块钱买不到几样菜, 水果、鸡蛋、大米、油, 没一样不涨。”家住北京市通州的杨大姐说, 她现在热衷于每天晚上8点多去超市“扫货”, 一些当天没卖完的蔬菜会打包降价销售。物价不断高涨, 生活成本不断增加, 这给很多中低收入的家庭带来了不小影响。

从2011年年初开始, CPI便不断走高, 2011年7月份更是达到了6.5%, 创下了近3年以来的历史最高记录。为了稳定物价总水平, 各地展开了一轮轮的“物价保卫战”。

2012年, 对于我国宏观经济来说, 是稳中求进的一年, 物价总水平将在宏观调控基调总体不变的情况下, 继续保持下行趋势, 但上行压力不容忽视。为防止价格反弹, 财政政策将继续结构性减税, 加大民生领域投入, 货币政策将注重微调预调。

物价上涨导致城市生活成本增加

从数据上看, 2012年3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 季调后环比上涨1.9%, 是CPI超预期的主要原因。从商务部公布的3月食用农产品价格看, 3月前两周食品价格小幅反弹, 而后两周则出现小幅回落。统计局公布的食品价格涨幅高于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涨幅, 是造成市场预期普遍较低的原因。

对此, 平安证券称, 食品在中国CPI中的权重约为30%, 食品价格依然是推动CPI高企的重要因素。3月CPI同比上涨3.6%,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5%, 鲜菜价格的涨幅更是达到了20.5%。从食品细项数据看, 猪肉、鲜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11.3%、20.5%和11.4%, 三者合计对CPI的贡献达到1.3个百分点。此外, 粮食价格上涨4.3%, 对CPI的贡献也达到0.12个百分点。肉类、蔬菜、水产品价格同比增速的大幅反弹, 是导致CPI超预期的主要原因。

统计局公开的数据显示, 除了食品价格上涨, 3月非食品价格也环比上涨0.2%, 同样高于市场预期, 显示本轮通胀周期中非食品价格具有非常强的趋势性。平安证券认为3月CPI的超预期反弹值得警惕。一方面, 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呈现普涨态势, 3月环比均上涨0.2%;另一方面, 从食品细项看, 权重较大的品种也出现了普涨局面, 肉类、蔬菜、水产品和粮食价格涨幅均较大, 特别是鲜菜和水产品3月同比增速分别反弹了14和3.9个百分点。

除了食品价格上涨, 跟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化用品也再现涨价潮。在一些大型超市, 宝洁旗下海飞丝和沙宣品牌的产品已提价, 平均涨幅超过10%。200毫升的海飞丝洗发水从之前的21.9元涨至25.9元, 涨幅为18%, 是提价幅度最高的单品之一;400毫升的沙宣从之前的47.9元涨到52元, 涨幅为8%。据深圳另一家大型超市岁宝百货称, 今年春节后, 联合利华旗下的多芬沐浴露、强生婴幼儿护肤品已经有过不同程度的涨价, 涨幅从5%到10%不等。

与此相对应的是, 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这四大日化巨头去年纷纷要在4月1日提价的消息, 引起国家发改委的注意。发改委随即约谈企业负责人, 相关企业的涨价计划由此搁浅。

除了基本生活保障, 油价及房价的上涨也给人们增加了不少生活压力。3月20日发改委再次上调成品油价格, 且上调幅度较大。此次除了农产品上涨幅度较大外, 油价上涨也成为关注焦点。

数据显示, 本月发改委上调了成品油价格6%—7%, 创下2008年6月以来成品油价的最高涨幅。业内人士分析, 油价上涨后导致运输成本增加, 进而带动商品价格上涨。如一吨成品油价格上涨600元, 中国国内的不少蔬菜、肉禽都是通过公路运输, 运输成本上涨, 最后涨价就成为必然, 终端消费者成为最后的买单人。

关于油价对CPI的影响, 有市场人士担心, 随着成品油价格上涨“蝴蝶效应”的显现以及酝酿之中的资源类价格改革, 物价上行压力仍然较大。

4月CPI涨幅回落符合市场预期

面对不断上涨的数据, 国家开始实施一些列调控政策。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 4月CPI同比上涨3.4%, 较3月份的同比增幅3.6%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分析认为, 成本推动作用增强, 通胀压力依然长期存在, 预计中央今年将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流通环节成本稳定物价, 全年有望完成4%目标。

根据统计局数据, 在4月份3.4%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 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8个百分点, 新涨价因素约为1.6个百分点。其中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分别较3月缩小0.1个百分点, 整体拉动4月CPI较3月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

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农业部监测的农产品批发价格和国家统计局监测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的数据都显示, 4月份以来食品价格总体处于持续回落过程。

4月食品价格同比和环比涨幅出现“双降”。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0%, 涨幅较3月缩小0.5个百分点, 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2.2个百分点。

分细项看, 4降3升, 其中鲜菜价格涨幅较大。4月鲜菜价格同比上涨27.8%, 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77个百分点, 涨幅较3月扩大7.3个百分点。蔬菜价格在4月前三周持续回落, 最后一周受前期全国部分地区降雨天气影响, 蔬菜上市量略有减少, 商务部重点监测的18种蔬菜批发价格出现回升。而油脂价格为上涨, 4月涨幅扩大0.3个百分点。

降幅比较明显的是肉禽价格, 4月肉禽价格同比上涨8.2%, 涨幅较3月缩小3.1个百分点, 其中猪肉价格涨幅较3月回落6.1个百分点。根据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 猪肉价格自春节后持续下跌, 与1月下旬比下降14.1%。

4月份食品价格环比数据降幅较为明显, 较3月涨幅回落1.1个百分点。分析认为, 环比数据大幅下降显示当前食品价格较为稳定, 5月还将保持下行趋势, 预示着未来CPI上涨压力较去年明显缓解。

非食品价格方面同比涨幅也出现回落, 幅度为0.1个百分点。分细项看, 只有文化娱乐项同比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 其余3项下降, 3项涨幅为0;其中CPI权重中占比较大的居住价格同比上涨1.8%, 涨幅缩小0.2个百分点。

成本推动作用增强, 通胀压力长期存在

4月25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12年春季报告》指出, 2012年CPI涨幅趋降, 全年有望回落至4%以下, 但通胀压力依然长期存在。

报告指出, 当前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上升, 农产品价格上涨, 垄断产生的低效率、高价格, 资产价格上涨和泡沫, 以及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等。

各界人士普遍认为, 与此前信贷激增、游资炒作引发的价格上涨不同, 近期涨价压力主要来自成本价格上涨, 成本推动作用增强, 当然也不排除部分行业跟风涨价。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执行报告指出, 当前影响物价上涨因素较多, 特别是全球流动性充裕, 土地、劳动力、环保成本上升会持续一段时间。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报告也指出, 当前成本油等基础原材料价格仍在上行通道, 会进一步推高生产、物流成本, 进而增加通胀压力。这与他们此前判断3月成品油提价将会对物价带来“推涨效应”的结论一致。

当前已有部分企业表示在用工、土地等成本都不断攀高的情况下, 只有转嫁成本来保证企业利润。近期部分超市包括食用油、奶粉在内的居民日常消费品涨价, 加剧了市场对于新一轮成本拉动型上涨的担忧。

多措并举降低流通环节成本, 全年物价目标有望实现

专家认为, 当前控制流通环节成本是稳定物价的重点。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要求, 完善流通政策和居民必需品储备制度, 促进市场价格平稳运行。

流通环节多和成本高一直是推高终端消费品价格的重要原因, 去年商务部就会同几大部委出台政策降低流通成本。近期成品油提价后, 物流企业压力加大, 流通环节再次面临涨价压力, 商务部再次把降低流通环节成本提到了重要位置。据悉, 近期已有商务部相关人士表示, 今年将进一步出台政策打通流通环节, 促进产销对接, 稳定农产品价格。

专家指出, 当前控物价除了保障供需, 减少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等措施外, 财税、金融等领域政策共同发力才能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对此, 国务院日前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 继续贯彻去年以来出台的财税、金融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各项优惠政策。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张斌认为, 重申政策导向, 有利于企业减负, 尤其是“营改增”等政策重点针对流通领域企业减负。“随着今年继续深入实行结构性减税, 将有更多企业受益。”

在一系列控物价措施下, 各界普遍对未来物价形势持乐观态度。4月26日,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 如果国际油价、食品价格两个不确定因素能够得到控制, 今年完成4%的CPI预期调控目标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预计2012年前三季度CPI同比持续下行, 第四季度同比有所回升, 预计全年CPI同比涨幅在2.7%至3.3%之间, 较上年明显回落。

摩根大通报告认为, 即使将输入性通胀、人力成本上升以及资源价格改革等影响考虑在内, 中国今年仍有望实现将全年通胀控制在4%以内的目标。

物价与经济增长往往是一对矛盾。物价涨幅下来了固然令人欣慰, 但经济增速的持续回落, 值得警惕。

由于月度没有GDP数据,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成为中国经济月度主要代表性指标。4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至9.3%, 比上月回落了2.6个百分点, 比去年同期回落了4.1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在4月份速度继续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从前三月的20.9%回落到前四月的20.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3月份的15.2%回落到4月份的14.1%, 出口增速从3月份的8.9%回落到4月份的4.9%。

王军认为, 4月份的工业增速还是处于比较疲弱的状况。出口增速的回落, 有些超出市场预期。应当说, 4月份中国经济还处在寻找底部的过程中, 很难说已经成功探底或企稳反弹。

4月份金融数据也低于市场预期。4月末, 全国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2.8%, 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新增6818亿元, 同比少增612亿元。王军认为, 目前流动性偏紧, 形势不容乐观。

“对稳增长, 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张立群强调, 考虑到经济的惯性和政策的滞后性, 应当尽快“筑底”稳住经济增长。目前看来, 出口不确定因素太多很难把握, 扩大消费的政策见效需要长期努力, 稳定投资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最新投资数据中, 已经能够看出一些端倪。在投资整体走低的情况下, 前四月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28.7%, 增幅比前三月提高3.8个百分点;中央项目投资虽然同比下降4.1%, 但降幅比前三月缩小5.6个百分点。

“现在稳住投资, 不是再像一揽子计划那样做, 而是重点保证‘十二五’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的投资。现在正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时期, 保持适度的政府投资规模还是非常必要的。”张立群说。

王军指出, 去年10月底宏观政策开始预调微调, 但出于物价涨幅较高的顾虑, 以及政策的滞后性, 预调微调力度和效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未来应当加大预调微调力度, 在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方面要适当加大力度, 还要通过减税等办法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 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稳住投资, 中国经济就不至于失速。但中国经济的未来, 在于消费。对于提振居民消费, 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

专家们认为, 随着刺激消费政策的退出, 以及经济增速的回落, 居民消费自然会出现放缓。但中国消费的潜力是巨大的, 要从根本上提振消费, 要靠收入分配改革, 以及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希望收入分配改革的总体方案能够尽快出台, 尽快采取措施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 降低他们的负担, 这是长久之策。

5月12日, 央行宣布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这是继2月18日之后的年内第二次下调。观察两次下调存准率,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都是在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发布后的第二天公布的。这可能说明, 货币政策决策与社会融资规模及其结构关系密切。社会融资规模或信贷增长应该低于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之和, 而不能超过。未来应着力提高资金的效率, 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开关, 坚持稳健政策不动摇, 货币政策不能放松。

存准下调与社会融资规模关系密切

据2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2年1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9559亿元, 比上年同期少8001亿元。5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9596亿元, 比上年同期少4077亿元, 因此有必要下调存准率。而2月、3月的融资数据规模比同期分别多3912亿元、355亿元。尤其是3月, 环比多增加了8136亿元, 因此下调存准率显然没有必要。

从结构来看, 1月以来, 我国外汇存款持续增加, 4月余额达到3645亿美元, 比去年12月底的2751亿美元增加894亿美元, 同比增加53.2%。而4月外汇贷款余额比去年底5387亿美元只增加223亿美元。这就是说, 4月份增持了671亿美元外汇, 改变了2011年10月以前外汇存款相对外汇贷款增加较少的状况。市场增持外汇, 投放的人民币流动性相对减少, 因此成为下调存准率的另外一个理由。

应该说, 第一次下调存准率以后, 2月、3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同比增加了4267亿元, 有利于商业银行放贷, 并稳定经济增长。但4月的数据显示, 这个效应很快消失。因此4月份下调存准率, 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再次扩大信贷规模, 可缓解银行放贷的资金缺口压力, 以实现全年的信贷计划。

当然,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的理由并非只是社会融资数据。本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还有其他考虑。

从国内看, 出口、财政收入和投资等情况是影响货币政策决策的因素。首先, 4月出口增速从3月份的8.9%下降到4.9%, 远低于市场预期的8%以上。其次, 4月份, 全国财政收入10774亿元, 同比增加692亿元, 增长6.9%, 其中税收收入为9428亿元, 同比增长2.6%, 如此一位数的增长, 在最近两年的税收史上少见, 让市场感到经济速度下降可能成为现实。再次,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从1-3月的20.9%继续回落到4月的20.2%, 而前几年都在25%以上。以上几个因素显示经济增速放缓。为保经济增长,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信贷是必然选择。

从国际看, 全球形势并未有实质性好转, 尤其是欧洲形势更加不确定, 也是影响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美国2012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2.2%, 而去年第四季度增长3.0%。其中出口增长5.4%, 高于去年四季度的2.7%, 这对我国海外市场竞争产生压力。事实上, 最近两年, 我国出口到美国、欧洲市场的份额在下降。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和汇率升值因素, 我国对欧美出口实际没有增长, 企业对欧美出口的盈利增加不多。此外, 美国存在着继续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 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一旦出台, 可能更大幅度刺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对我国稳定物价的目标构成压力。因此,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了下调存准率而不是降息。

此外, 奥朗德就任法国总统, 提出要修改已达成的紧缩财政开支契约, 这意味着欧洲紧缩开支的政策难以持续。不仅如此, 他还提出要增加富人税收, 甚至赞成适度的通货膨胀, 这对德国和欧元区政策都构成了新的挑战。

奥朗德的上台, 在希腊也产生了影响, 在5月6日的议会选举中, 希腊两大政党的支持率都大幅下降, 希腊民众乃至公务员都反对紧缩。德国总理日前也警告称, 希腊应坚持国际承诺的改革计划和预算目标。欧洲前景的不确定, 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烦躁不安, 欧元持续下跌。市场担心欧洲很难走出债务危机, 甚至会产生新危机。

世界经济前景不确定的情况下, 我国货币政策保增长是首要的, 而抑制通货膨胀位居第二位。因此, 首选降低存准率而维持利率不动, 保持贷款的高成本, 有利于抑制企业的贷款冲动。

把握货币政策开关

总体来说, 市场正逐步改变人民币升值预期, 我国出口速度下降, 境外投资增加, 外汇储备增加可能相对减少, 因此外汇占款增加导致流动性增加预期在降低, 未来2-3个月左右存在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的可能。但就我国实际情况和外部因素来看, 人民币兑美元可能仍保持升值态势, 外汇储备将继续增加, 这将导致外汇占款继续增加, 只是增加的幅度比去年小些, 这一情况下, 货币政策不会选择继续下调存准率。

今年1—4月, 我国信贷增长为15.1%, 这个速度不算很低, 甚至超过去年的速度, 这不利于控制和消化2009-2010年信贷扩张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按照今年经济增长7.5%和物价上涨4%的计划, 信贷增长保持12%左右就可以了, 过多的超增长将带来后续物价上涨压力。因此, 继续下调存准率, 不利于控制物价, 除非外汇占款大幅下降。我们已经习惯于经济增速保持在9%以上, 降低到7.5%乃至以下, 不少人不能接受, 这并不正常。高速度成为政绩和习惯思维是非常危险的。在制定2000年我国经济翻两番目标时, 考虑到基数扩大, 计划前高后低。但实际结果不仅前十年经济增速高, 后十年增速更高, 2000年后我国经济增长加速。这说明我们对经济增长的规律认识不足。但是, 如果今天依然按照年均7%—9%的速度规划 (实际执行的) , 来衡量未来十年乃至当下的经济增长, 可能同样不当。

过去的二十年, 经济增速规律不起作用, 未来十年内则一定发挥作用。我国资源、发展方式、技术创新和品牌乃至汇率变化等, 都不会支持未来十年年均增速保持在7%-9%以上。如果我们依然要保持如此高的增速, 代价必然是继续以高信贷、高投资刺激粗放式经济增长, 我国将成为全球物价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此前进行价格改革时, 不少人认为放开价格就可以实现国际接轨, 但最近几年的情况表明, 住房、烟酒、服装乃至耐用消费品等的物价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 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衡量, 价格倒挂更厉害。如果继续高增长, 产你业创造性和品牌性很难发展, 只配给全球跨国公司打工, 转变发展方式可能成为空话。

上一篇: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下一篇:主要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