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产品发展

2024-06-08

数字化产品发展(精选十篇)

数字化产品发展 篇1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和科技的快速发展, 现代制造业的环境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越来越成为企业的主导, 这为制造业提供了一种新的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 即通过计算机实现对产品的虚拟设计和加工一体化的先进设计技术。所以, 应基于机械产品数字化的创新与发展而改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和管理模式, 以便在未来为我国的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

1 机械数字化设计的创新

1.1 产品建模

一般来说, 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的过程应首先完成对产品的建模, 然后通过采用机械数据化技术和数据管理的手段, 应用机械设计软件最终完成对产品的优化设计。机械数字化设计的重点内容是对所建立的三维模型进行相应的仿真与验证, 以便于及时的发现设计当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效率完成对产品的设计。

1.2 建模和仿真

建模与仿真的设计工具早在2010年便作为优先发展的四种重点能力之一列入美国的国防制造业计划中。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将贯穿企业产品发展的全过程, 如产品的创新设计、数据管理、开发流程与产品的优化等。通过对CAM和CAD集成技术与机械工具的研究解决产品加工方面的问题和全面数字化控制等关键技术的难题。

1.3 综合信息化和数字化

和传统企业的设计和制造方法相比较, 机械数字化设计是一种综合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新型设计模式, 机械数字化设计是从产品的建模到产品结构的优化分析, 再到产品的数控加工制造和数据项目管理等实现了全数字化, 这不仅提高了效率, 缩短了周期, 更增强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而不被时代所淘汰。

2 机械数字化的创新型成果

2.1 数字化仿真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迅速成熟起来的数字化仿真实验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机械系统实物样机试验。数字化设计技术也将从实现单项技术不断的向完善化发展, 例如实现数字化设计与虚拟制造的完美链接、协同产品商务CPC等。现代飞机制造, 载人航天等工程项目基于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的模拟仿真, 数字化建模等技术解决了实物验证周期长, 费用高等问题。

2.2 真正并行和协同的实现

MBD/MBI技术提供了自然而准确的方法解决了工程当中的难题从而为真正的并行协同奠定了基础。美国的波音公司是世界上最早推行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的企业, 它实现了MBD技术的全程应用。波音787全面采用了MBI技术实现了产品结构设计、工装设计和零件加工等的高度集成, 实现了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的一体化, 从而确保了787科技的高质量。

3 数字化设计人才培养的措施

3.1 数字化设计亟需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动力,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创新, 那么它就一定会在大国的竞争当中落伍。21世纪的竞争不仅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 而且更是各国创新能力的竞争。所以, 培养数字化设计人才应以课程实际、毕业设计和课外创新活动为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

3.2 基于数字化设计的高校新型教学体系

要想构建基于数字化设计的新型教学体系, 最关键的就是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字化设计、制造及其分析的理念, 通过不断的进行作品创新设计训练和参加国家型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比赛的形式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以及强化其数字化设计的能力。总而言之, 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学校充分的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 通过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字化设计团队, 从而可以把现代制造业中的构思、理念、设计带进学校和课堂, 以便能帮助学生快速地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的能力。

4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产品数字化的设计已成为产品设计和加工制造的核心。数字化的设计一经面世便受到各个国家、科研机构、大学以及众多知名公司的重视和欢迎。机械制造商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到自己的产品中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而推动整个制造行业向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这也会进一步影响高校机械专业的数字化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 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 人们的需求更加多样, 这些都要求企业的制造技术向着信息化、科学化和服务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在未来, 以成本低、质量高、柔性好为特点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将会取代传统的制造业, 从而为整个世界的制造业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摘要:现在企业和加工制造业的竞争核心是机械数字化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而机械产品数字化也将会成为企业研制变革的突破口, 这表明了机械产品数字化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为此, 将论述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及其制造技术的内涵以及数字化的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及之后的发展趋势, 并提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阎楚良, 杨方飞.农业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技术及展望[J].中国工程科学, 2006, (09) :13-18.

[2]段小东, 顾立志.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特点与技术进展[J].机械工程师, 2007, (12) :37-40.

[3]方子帆, 舒文辉, 陈少平等.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J].三峡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06) :69-72.

[4]范玉青.机械产品数字化定义的数据内容及其组织[J].航空制造技术, 2002, (03) :41-43.

数字化产品发展 篇2

惠普同时宣布HP Indigo 10000数字印刷机在全球范围内上市,目前已有16台设备安装于世界各地。

作为第一台具有胶印品质的B2规格数字印刷机,HP Indigo 10000数字印刷机帮助印刷服务提供商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广泛的数字印刷应用拓展业务。

惠普Indigo数字印刷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Alon Bar-Shany表示:“印刷服务供应商正不断寻求能提高生产力、扩展功能,提供多样化应用的方案,从而为客户带来更高品质的产品,实现更高价值。通过帮助客户提供能提升盈利的广泛应用,HP Indigo 10000正履行着帮助客户节省成本的承诺。”

B2规格为HP Indigo 10000数字印刷机带来更多可能

HP Indigo 10000数字印刷机保留了宽幅HP Indigo产品组合所具有的扩大数字印刷能力的所有功能,同时可以满足传统胶印市场的需求。

HP Indigo 10000数字印刷机在2012年Drupa国际印刷与纸业展览会上首次亮相,并自2012年9月起接受了全球各地10家印刷服务供应商的Beta测试。包括Courier公司,Pureprint集团、桑迪亚历山大公司和永洪印务有限公司在内的许多测试用户,正在考虑添加第2台设备。

永洪公司是一家位于香港的领先的专业包装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其中国东莞的厂房内安装了测试版HP Indigo 10000数字印刷机,加上这台机器,永洪已安装了9台HP Indigo数字印刷机。

“全新的HP Indigo 10000数字印刷机显著提升了运行效率,该机型满足B2尺寸规格,这让在一个印张上能容纳的纸张数量变为原来的3倍。该机型与现有的工作流完美兼容,确保了我们可以快速采用数字印刷完成短期任务,并取代传统胶印方式。”永洪集团主席John Lau表示。

Courtnev Colour Graphics是一家多样性打印公司,是首个安装HP Indigo 10000数字印刷机的澳大利亚印刷服务供应商,它充分利用了数字印刷的高速和个性化设置功能。

“我们非常高兴找到了这样一款值得信赖的数字印刷机,它不但保持了胶印品质,更带来了更多特性。”Courtney总监Aldo Burcheri表示,“可变的数据能力,最大可达400gsm的介质性能,以及更快的生产准备时间和运行速度,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我们引以为豪的高品质印刷标准,并打开新市场,推动业务发展。”

惠普公司亚太区图形印艺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Gido Van Praag表示:“2012年我们的新型Indigo数字印刷机在Drupa国际印刷与纸业展览会上亮相后,我们见证了新机型在区域內的快速发展。这是因为Indigo的创新性,把数字化技术带入了新市场并为印刷服务供应商创造了巨大而直接的市场机会。它将数字印刷技术从短版和按需印刷进一步延伸到主流的胶印市场,如包装,一般性商业印刷和出版等领域。”

借助HP Indigo 10000数字印刷机,Precision Printing可以印刷原来B2规格胶印印刷机所不能实现的包装和营销类应用,并实现了个性化,本地化和按需定制的相册服务。Precision Printing还在B2规格的印张上对更小尺寸的定位进行了优化,令印刷机一次打印的产量最大化。

“作为一家印刷公司,我们不但要保证大订单,同时按照订单本地化和按需印刷的趋势,我们还要满足日常的上千个小订单的需求。”Precision Printing公司总经理Gary Peeling表示,“HP Indigo 10000数字印刷机让我们能够简化大规模印刷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它还让我们能够满足小规模的个性化产品需求,如风景画册,6页的卷筒纸打印或口袋文档等,而这些是过去在窄幅数字印刷机上不能实现的。”

通过添加新应用,HP Indigo 10000数字印刷机也帮助测试用户Zazzle提升了利润,该公司是一家个性化的物品制造商。

“HP Indigo 10000数字印刷机让我们可以把原先的数字化工作流程用于新的更大规格的应用中。”Zazzle公司运营技术副总裁Charles Ohiaeri表示,“除了一些SmartStream产品组合外,我们还可以将打印工作随时整合并启动印刷程序,为市场带来各类新品。”

使用HP Indigo系列提高产量,提升利润

全球客户尤其是亚太客户都在使用HP Indigo5600和7600数字印刷机创造高价值的应用,这些印刷机还具有数字水印和浮凸印刷等特殊效果。客户还可以通过扩大产能模式(EPM)获得竞争优势,EPM只配备在最新款的HP Indigo数字印刷机上,能够极大地缩短周转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印速提高33%以上。

亚太客户中总部位于印度尼西亚的PT Paragonatama Jaya公司,是一家传统的胶印印刷及出版商,它通过采用HP Indigo 7600数字印刷机将其业务扩展至数字印刷领域。在泰国的Wongtawan公司则借助安装HP Indigo 5600数字印刷机,使其从一个传统的包装印刷商转变成一个包装和商业印刷领域的优质服务供应商。HP Indigo印刷机帮助Wongtawan增加了其产品的附加价值,为他们带来了额外的利润。

整合式营销服务提供商墨西哥国际业务解决方案公司日前安装了HP Indigo W7250数字印刷机,用于印刷个性化的活动材料。在EPM的帮助下,该公司能够打印出胶印品质的产品,缩短了周转时间,降低了成本以及印刷宕机和养护的费用。

“通过电子数据和HP Indigo的数字印刷技术我们为客户提供更广泛的高价值产品,并希望借此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墨西哥国际业务解决方案公司高级经理Salvador Anaya表示,“扩大产能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同时降低运行成本,这让我们更自信地满足客户的截止日期要求,也免去了传统胶印生产时的备份生产要求。”

另一个用户Bridgeport National Bindery公司安装了HP Indigo W7250数字印刷机,用于生产书的封皮及黑白、彩色的小本图书,这是该公司使用的第4台HP Indigo数字印刷机。这台新的卷筒印刷机为其带来了更多业务机会,Bridgeport计划再更换一台新的HP印刷机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

“我们生产很多高端的相册和艺术画副本,这些都要求胶印级别的印刷质量以及百分百的色彩一致性。”Bridgeport National Bindery公司执行副总裁Bruce Jacobsen表示,“HP Indigo数字印刷机能够实现我们期待的印刷需求,我们很多客户都指名要求使用HP Indigo输出作品。”

数字化产品发展 篇3

1 数字媒体技术与工业产品设计的关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逐年增加, 消费者对工业产品的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 正是因为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 设计师才能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出更加符合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现阶段产品设计在渐已成熟的软件技术帮助下, 产品的表现力、造型的真实度、视觉效果等方面, 与传统工业设计相比, 都呈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现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然而工业产品设计需要, 也促使数字媒体技术不断满足产品设计的需要[2]。

2 现阶段数字媒体技术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 在工业产品设计前期阶段的应用

工业产品设计前期, 必要的准备工作, 将为工业产品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数字媒体技术介入使工业设计师节约了前期准备时间, 提高了准备效率。与以往早期的传统动画电影不同的是, 在进行动画创作的过程中, 我们除了进行必要的策划、纸上绘图创作之外, 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支撑, 可以通过Ps、Sai等二维图形绘画软件进行绘制, 便于进行二次调整和修改, 避免了纸质手稿的局限性, 提高工作效率。

2.2 在工业产品设计中期制作阶段的具体应用

工业产品中期制作阶段是整个产品制作的中心环节。数字媒体技术中三维制作软件具有真实性、精确性和无限可操作性的特点。在工业产品设计中期, 我们可以将之前的创意图利用数字媒体三维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 制作出立体效果, 使产品设计更加直观、更加生动逼真。由此可见,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工业产品设计的表现形式, 更适合工业设计产品的定型和后续改进。

2.3 在工业产品设计后期制作阶段的具体应用

在工业设计后期的处理阶段, 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显现出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数字媒体技术通过三维建模、贴膜、灯光及渲染, 使产品效果更具有生动的表现力, 避免了单纯手绘中难以实现的真实效果;设计师还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给产品附加动画效果, 使产品更具有表现力, 真正使得数字媒体技术服务于工业产品设计[3]。

3 数字媒体技术在未来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3.1 工业产品设计更加体现以人为本

未来的工业设计中, 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和全面。它将深刻地影响着工业设计的创作观念和表现形式, 同时也为工业产品设计的情感的表达、感情的抒发及影片的思考, 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设计者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 让消费者体验设计产品, 做到身临其境, 与产品的内容进行情感互动, 实现“所及即所得”。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大大加强了电影的创作空间, 使工业产品设计不再受限于技术的制约, 工业产品将会产生新的变革。

3.2 制作平台更加便捷

以犀牛、3D等为代表的三维产品制作软件将会推动工业产品设计不断前进;大量的跨平台交互设计软件的推出和更新, 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到全方位, 全时段的沉浸式设备的应用, 都将促使工业产品更具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5];设计师和工程师之间将不断加强交流与沟通, 简化操作程序, 设计出更加便捷、迅速、人性化的数字软件, 简洁的操作及制作将在大众面前得以推广, 甚至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的需要。

4 结束语

以数字媒体技术特别是三维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应用, 已经使工业产品设计的创作发生了质的飞跃。数字媒体技术赋予了工业产品设计越来越多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媒介, 从而触发了工业产品创作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创作空间及其表现空间。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2][美]刘易斯, [美]卢西娅娜, 郭畅·译.数字媒体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邵健伟.产品设计新纪元[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01) .

[4]吴兵, 苗健.影视数字制作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2.

教辅产品数字化,我们能做什么? 篇4

解决好互联网价值观与传统出版价值观的冲突

互联网时代诞生了与其相应的价值观。以今天的眼光看,所有获得巨大成功的互联网企业,不管是中国的百度,国外的脸书,仍然在坚持着关于免费这条互联网的黄金价值观,如果出版业不能在这个层面上改变,很难诞生令人瞩目的明星企业。

有观点认为:在数字产品开发之初可以专注于为图书提供增值服务,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多形态产品内容。这也是业界验证的规律:没有用户价值就没有商业价值。北教控股、世纪金榜、世纪天鸿等出版企业一直在探索数字出版,经过多年的摸索,数字内容也仅以二维码形式在图书中提供免费增值服务。而一起作业网、题谷、阿凡提等在线教育企业也放下姿态,走向与传统出版企业合作,以提供免费内容来实现曲线救赎。

有许多出版企业蠢蠢欲动,总感觉只要选准定位,就可以和这些网络界的先驱者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可以跨越他们曾经经历的起点。但要知道,传统出版业的价值观是版权,而免费的本质却要忽略版权,如果所有的产品都实现免费,对于出版业来说,其存在的利益点也就无法存续。

互联网的价值观决定了出版业很难诞生第二个阿里巴巴。

内容为王一直是中国出版业的核心准则,而作为更特殊的出版形态,教辅产品对于内容的偏重性更突显,围绕这一思路,各个出版机构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内容体系和数据库,并希望通过内容在未来的数字化领域占据足够的话语权。但,互联网时代的内容为王却是另外一种玩法!

首先,互联网平台在内容领域的要素之一是开放性,必须有足够的网络用户的参与才能将平台做大。此时,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是贡献者。只有这样,内容才能无限大,平台也会无限大。但相对于我国的基础教育来说,却是一种封闭的模式,这种封闭性不仅是来源于中国基础教育的南北差异、出版社差异等诸多因素,甚至基础教育的这种由上自下的管属性教育模式决定了它必须是封闭的,也就是一方必须是教育者,而另一方必须是被教育者。一旦违背了这种封闭性,原有的教育模式将被彻底颠覆,而教辅产品恰恰挣的就是封闭所产生的价值,一旦开放了,盈利从哪里产生呢?

其次,在互联网时代所建立的内容体系是一种快消式和碎片化的内容,其特点是快和新,正是因为有了足够数量的作者参与,内容能够保持每时每刻的更新,用户也是在这种急速增加的信息量中获得有用信息。反观教辅产品,可以发现:第一,基础教育的内容不可能做到这么快的更新,这违背了基础教育的原则;第二,教辅产品作者无法适应这种变化,不管是教师或者其他作者,都属于传统的作者,跟互联网作者根本没有可比性;第三,教辅出版企业也无法实现作者、使用者的时时关联。

打通教辅产品线上线下的通道

因此,即使面对如此诱惑的市场,作为基础教育出版机构一味去追求大而全的目标,将希望寄托于风投是没有出路的。相反,通过深刻市场分析,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打造小众平台,以小做大反而能另辟出一条新路来。

当然,这种小众平台的建立,并不是简单的将原先的产品搬到网络平台上来,那样的话,所谓的数字出版也就是一句空话。真正的数字出版则意味着要呈现一种线上和线下的突破,打造全新的OTO属性。

因为教辅产品最核心的环节在于线下,因此,教辅产品必须将线上线下的通道彻底打通,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例如出版机构确定优势学科和品种,整合地方教育资源,可以使用拿来主义,得资源者得天下。在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教学研讨、教学展示活动很多,比如翻转课堂、微课评比,各地都有大量现成的资源可供利用,能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并充分利用,就找到了立足点。

在功能模块化方面,教辅产品设计完全可以借鉴职业教育模式,以开发微课、微视频、优秀课件、互动课堂、题库、考试测评系统等为主。如果要使教学与互联网结合产生实质价值,还需要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教育的社区化,当教育产品成为学生学习、参与所必须的内容,这样的产品将会变得无可取代。

试论数字化产品的会计属性 篇5

关键词:数字化产品,会计属性

数字化产品的会计属性,是指数字化产品在会计系统中的属性。研究数字化产品的会计属性,就是要厘清数字化产品属于哪种会计要素。随着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数字化产品越来越普及,研究数字化产品的会计属性,有利于健全数字化产品生产企业的会计核算,加强数字化产品生产企业的管理,也有利于国家制定更合理的促进数字化产品发展的财税政策。

现有文献表明,对数字化产品会计属性的认识分歧较大。有的学者认为数字化产品属于“库存商品”,有的认为属于“无形资产”;有的认为数字化产品既不是库存商品,也不是无形资产,而是一种全新的资产形式,主张设立新的资产科目“数字资产”核算它。数字化产品的会计属性到底是什么?物理属性决定经济属性,经济属性决定会计属性。厘清数字化产品的会计属性,必须明确数字化产品的物理属性和经济属性。

一、数字化产品的内涵

数字化产品,是指可以数字化,能够通过计算机处理和存贮,能通过因特网等数字网络传输的产品。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的过程。产品的数字化就是将实物形式的产品转化为数字形式的产品,产品数字化的结果就是数字化产品。很显然只有信息产品才能够被数字化,因此数字化产品一定是信息产品。现有文献中,数字化产品这一概念除了上述含义外,还有两种含义。一是指采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以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库为平台,在产品采办——研制——设计——制造——交付——培训——维护——报废的全寿命周期中,以三维CAD设计为核心,全面应用CAE、CAT、CAPP、CAM、CALS、PDM等技术所形成的用户需要的产品。它是并行工程的技术基础之一,从本质上说,他不是一个最终的产品,而只是一种生产技术,是产品的数字化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数据管理数字化工具,是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内容。二是指基于数字技术的电子产品,如数字电视、数码相机等。前者从本质上说也是真正的数字化产品。与一般数字化产品不同的是,它不是一种最终的用于消费的产品,而是生产中使用的一种设计技术,是一个中间产品,因此市场上较为少见。后者不是真正意义的数字化产品,只是“数字技术产品”的简称,其本身是以实物形式存在,不能被数字化的。本文所研究的数字化产品不包括这两种含义的“数字化产品”。真正意义的数字化产品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工具和实用产品、在线服务、基于内容的数字化产品。工具和实用产品是帮助用户完成一定的目标和工作的数字产品,主要有商业软件、数字机票等;基于内容的数字化产品的价值都是基于它的信息内容,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子报纸、研究报告和数据库,还有在线的娱乐产品,如音乐、杂志和视频等。在线服务类产品是指通过网络互动来协助用户完成特定的任务,典型的代表是网络咨询、远程教育和网络游戏等。

二、数字化产品的物理特征

数字化产品作为特殊的产品,其物理特点总结起来大致有六个方面。一是无形性。数字化产品以数字的形式存在于计算机及其网络中,本身没有可见的实物形态。人们必须通过计算机等设备才能使用、处理数字化产品。二是非消耗性。消费后,数字化产品不会立即消失,还能永久保持其存在形式。三是易复制性。所有数字化产品可以被方便地共享、复制、储存或传输,从而达到共享的目的。数字化产品的易复制性还特指复制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可复制性。四是易改变性。数字化产品的内容随时可变。数字化产品是通过一定的计算机语言编制的,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随时可以改变其内容。数字化产品的这个物理特征允许厂商对产品进行定制化和个性化,也导致了生产厂商不能控制产品的完整性。五是储存便利性。大量的数字化产品可以轻松的放到物质载体或数据库中。六是速度优势。数字化产品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全球不同时区的机构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处理和交换,具有非数字化产品无法比拟的速度优势。

三、数字化产品的经济特征

数字化产品的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非排他性。数字化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并不消耗自身,具有非消耗性。因此不会因为一个人的使用而影响其他人的使用,且其传递不受时空限制。二是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是指当消费同样产品的消费者人数增加时,某个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的效用增加。消费者使用数字化产品的价值,部分依赖于使用数字化产品的用户数量。数字化产品市场普遍存在着网络外部性。三是易被定制和个性化。数字化产品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相同的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外在形式来表现出来。数字化产品易被个性化和定制化的特性,导致了数字化产品市场容易出现范围经济。四是高附加值。数字化产品开发生产消耗的物质资源很少,但其价值很高。增值来自通过技术创新而创造的科技附加值。五是质量不确定性。消费者在消费之前不能确定数字化产品的质量和价值,消费者如果不放弃消费,只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消费。六是特殊的成本结构。数字化产品的生产固定成本很高,且绝大部分是沉没成本,必须在生产开始之前预付,生产一旦停止就无法收回。但其复制的可变成本几乎为零,并且生产拷贝的数量不受自然能力的限制。

四、数字化产品的会计属性

分析数字化产品的物理特征和经济特征,可以判定数字化产品应属于无形资产。首先,数字化产品具有无形资产的物理特征。在物理上数字化产品具有无形性、非消耗性和易复制性,这些都是一般无形资产的显著特征。在特定的条件下,如为了安全,企业可能不通过网络传输数字化产品,而是通过磁盘等工具存贮传输,但这并不影响数字化产品无形资产的性质。磁盘等工具从功能上说仅是存贮介质,数字化产品不是磁盘等工具的必须组成部分,是可以与磁盘等工具分离出来的,因此不能因与磁盘等工具在一起就认定数字化产品是有形的商品或固定资产。在数字化产品价格中磁盘等载体的价值很低,可以忽略不计,从价值的角度也不能说存贮于磁盘等介质中的数字化产品就是有形的商品或固定资产。其次,数字化产品具有无形资产的经济特征。表现在:一是数字化产品具有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数字化产品与其他无形资产一样具有高附加值,它的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物质资源非常少,而科技的含量非常高。二是数字化产品具有无形资产的质量特征。数字产品与其他无形资产一样具有质量不确定的特征。数字产品的无形性、可改变性等物理特征,使消费者在消费前无法评判其质量,只有在消费后,才能根据自己体验给出质量评价。三是数字化产品具有无形资产的成本特征。数字化产品特别的成本结构——高固定成本低复制成本,也与其他无形资产的成本结构一致。四是数字化产品具有无形资产的获利特征。无形资产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产品,为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企业以转让使用权而非所有权的方式获利,其获利数额也往往较高;同时无形资产的获利也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因为科技的迅猛发展,技术随时面临淘汰的可能性。数字化产品与其他无形资产一样,具有这些获利特征。数字化产品与其他无形资产具有这些相同的经济特征,不是巧合,而是因为数字化产品与其他无形资产一样,本质都是无形资产。再次,在库存商品和无形资产之间,数字化产品更具有无形资产的特征。《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三条规定: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第四条规定: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是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数字化产品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商品,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字化产品属于存货的范围。但是,数字化产品很难满足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数字化产品前期开发成本很高,而后期复制成本几乎为零,且可无限地复制,其数量是无法确定的。这样,如果认定数字化产品是存货,只能计算出一种数字化产品的总成本,而不能计算出单件产品成品。因此就单件数字化产品而言,其成本是不能可靠地计量的。既不能确定数量,也不能确定单位成本,数字化产品当然不能作为存货核算。最后,从法理的角度来看,数字化产品具有无形资产的性质。数字化产品一旦生产形成,将以软件、报告、影视、图片、图像等作品的形式存在,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保护法》的保护,生产者享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下转第47页)(上接第37页)权、汇编权等法定权利。这些权利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使数字化产品转让,生产者的部分权利仍能保留,如署名权等。因此,将数字化产品确认为无形资产更能体现数字化产品的性质和特征。虽然数字化产品与一般意义上的无形资产具有差异。一般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主要是为本企业生产经营服务而不用于出售。数字化产品主要用于出售,而不是为生产经营其他产品服务的。这个区别正体现了现代服务业与传统工业不同的生产模式,不能因为这个差别就否认数字化产品的无形资产属性。

参考文献

〔1〕俞明南,鲍明明.数字产品的经济特征分析〔J〕.情报杂志,2008(7).

〔2〕桂学文,陈雪.我国数字产品研究综述〔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宁振波.数字化产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飞机工程,2003(4).

关于数字化实验产品的一些思考 篇6

一、数字化实验系统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对于同一个事物的价值, 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立场、角度和关联程度的差异往往导致很大的分歧。既然数字化实验系统是用于理科定量检测与分析的实验平台, 那么我们就剔除其它非核心因素, 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

1. 显性教学功用

科学教育的水平与教学模式、方式、手段和仪器是紧密关联的。数字化实验系统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显性的教学功用。

(1) 有利于全面推进实验教学现代化。正是有了这么一套独特的实验系统, 才使得数据实时采集、实时传输、实时记录、实时绘图、实时分析和实时分享等, 使人类科学实验的梦想成为现实, 而且从科学家的实验室应用走进了普通的教学课堂, 从此电脑的功用不再局限于上网、电子办公、游戏或娱乐, 而是增添了实验探究的崭新领域, 很多第一次接触这个系统的人感觉眼前一亮既而兴趣盎然也就不足为怪了。另外, 教学实验模版、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报告的电子化, 使得教学评价和教学指导的模式更加现代化, 从而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学、优化教学。

(2) 有利于克服传统实验的不足或困境。以前一些效果不好的、没有办法定量的、没有办法显示的、没有办法分析的实验迎刃而解了, 教学效果大大提升。比如螺线管内部磁场强度的测定、动量定理的验证、变力做功的探究、光合作用的探究、物质放射性研究、冰醋酸稀释过程离子浓度的变化等一大批理科实验都可以通过该套系统获得满意的实验效果, 这无论对于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是大有裨益的。

(3)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原理的理解。由于数字化实验的结果非常直观、精确, 学生对许多实验现象的直接观察和定量记录得以实现, 对实验结果的认可度和把握性大大提高, 从传统的死记硬背、“照方抓药”式的机械性学习转变为有意义的理解性、探究性学习, 学习效率和效果也将随之提高。

2. 潜在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是教学功用的内化和提升, 是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深远而持久的教育影响。数字化实验系统除了能够让学生体验并实践现代化的实验技术外, 还有助于开发以及培养他们的其它诸多素质和能力, 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长久有益的影响。

(1) 数字化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定量思维习惯。定性——半定量——定量是科学实验的基本途径, 也是研究逐步深入的必然规程, 传统实验手段的落后性制约了实验方法, 也制约了学生的定量思维发展, 不利于他们思维的缜密性养成和发展, 而采集高频化、记录自动化、数据精确化、分析智能化、存储便捷化的数字化实验完全可以弥补此类缺失。

(2) 数字化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经常听到一线师生抱怨自己缺少好的实验仪器或者软件平台, 导致自己的好创意或者设计没有办法实现或验证, 这样的痛苦是深刻的、普遍的也是无奈的,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的古训是有道理的。教育推动科技发展, 但科技成果需要及时返哺教育, 否则教育会越来越落后于科技发展。当一个学生学会用二氧化碳、氧气、湿度、温度等传感器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时, 其思维的宽度和深度将远远超越机械的识记水平, 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获得锻炼的机会。

(3) 数字化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面临问题困境——提出科学假设——设计验证步骤——实施探究过程——重新假设——校正步骤——重新探究……直到解决问题, 这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 探究教学的精髓就是教会学生模拟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由于科学探究过程的难点在于实证, 数字化实验系统的出现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实证的机会和手段。

(4) 数字化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现代科技的能力。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 当代学生需要体验并实践各种先进的实验理念和实验技术, 数字化实验室建设为学生个体发展现代科技素养提供了契机, 学生可以运用各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以及必要的实验配件等硬件通过开放性的软件进行各类实验操作, 实验的综合性和现代化是空前的。

(5) 数字化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数字化实验中会得到不断地强化。由于数字化实验过程需要用到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 硬件及软件的操作往往一个人难以实现, 需要2人1组或者多人合作才能圆满完成, 这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二、如何鉴别数字化实验产品的质量

根据对几家世界顶级品牌的长期学习、研究以及对国内各家知名品牌的比较, 笔者认为数字化实验产品考察点应该包括硬件、软件、配套器材和技术服务等几个方面。

1. 硬件技术水平

建议考察建设方的技术实力, 硬件产品种类应该齐全, 可扩展性强, 确保学校采购的产品保持10年以上不落伍。

(1) 元件的选择。采用Samsung、ADI、MAXIM、TI等半导体国际知名企业原装进口元件为佳, 以保证产品稳定、精确。当然在集成电路方面, 国内近年来的发展也比较快速。

(2) 焊接工艺。手工接插焊接误差大、一致性差且不牢固, 建议选择现代机器贴片焊接和回流焊接技术的产品。

(3) 电极的选择。生化传感器的核心是电极 (也称探头) , 判断电极质量的指标应该包括稳定性、精确性、灵敏度和一致性。电极材料的选择是关键, 例如溶解氧传感器最好选择银阳极和铂阴极, 而不采用银阳极和金阴极, 这样使得电性能更加稳定, 反应时间更加快, 同时使体积更加小, 精度更加高。

(4) 电路设计。电路设计虽然外观看不出来, 但是直接影响产品性能。在此仅以量程设计和选择为例作个探讨。众所周知, 量程和分辨率是反相关的, 即量程越大、分辨率越小。而教学需求是多样的, 有时需要大量程, 有时需要高分辨率。因此作为现代测量仪器的数字化实验产品应该给予充分考虑, 多量程电路设计和选择是最基本的, 一些公司设计的双量程甚至三量程传感器是比较符合实际要求的。

另外, 在软件上选择量程的模拟开关杜绝了拨码开关在长期频繁应用后的接触电阻和接触电容变化的问题。拨码开关长期应用后接触点氧化和可靠性降低而造成了接触电阻和接触电容的增大, 从而使放大电路前端的电阻增加而使放大倍数减小从而使测到的数据不准确, 明显表现在电压、电流、磁感应、色度和电导率等多量程传感器中, 而这些传感器也是用得最频繁的。而模拟开关是通过软件在芯片内部实现的控制, 不会改变这些参数。

(5) 带屏采集器。带屏采集器目前在国内市场叫法没有统一, 硬件架构也花样繁多。笔者认为, 此类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便携性、多功能性和低成本。

(1) 便携性。随着探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深入, 随着科学教育对环境指数和污染系数的关注增多, 理科户外采集实验将越来越频繁。台式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显然不利于四处走动的户外采集活动, 而嵌入式开发的带屏采集器是比较好的形式。至于屏的大小, PASCO目前是5.7寸的, VERNIER是3.5寸的, 考虑到人体工学以及显示清晰度问题, 笔者认为5寸~7寸为宜, 屏幕不是越大越好。另外触碰式、真彩屏应该是主流的。

(2) 多功能性。教育部对教学设备开发的指导意见之一就是朝复合型方向发展。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多功能学习机, 但没有一款可以做数字化实验的。伴随数字化实验产品发展而产生的带屏采集器完全可以考虑朝复合型方向演化, 为此需要具备完全可以替代电脑的多种常用功能, 如强大的多媒体功能、文件编辑功能、VGA传输功能、网络功能等等。最好具备丰富的接口, 可以用鼠标控制、可以触控、可以扩展U盘和SD卡存储等等。

(3) 低成本。带屏采集器的出现省略了电脑购置, 还可以在不改变传统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前提下直接嫁接数字化实验产品, 即有些用户形象比喻的“拎箱入住”, 可以有效降低实验室配置成本。可见, 采用上网本等高成本模式显然是不经济的 (也是不便携的) 。

2. 软件技术水平

软件是人机交互的窗口和平台, 软件与教学实际融合水平的高低直接导致数字化实验推广应用的难易。笔者比较了10家以上国内、外同类软件, 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是必须的。

(1) 界面是否简洁、友好, 是否操作简便、便于掌握?目前中国学校用户最熟悉的就是Office办公软件了, 下拉式的菜单设计、清晰的功能区划分是其它一些花哨的、烦琐的软件难以比拟的。

(2) 功能是否强大, 可拓展性是否强, 使用自由度是否高?比如是否可以自动识别传感器、智能配置采集参数 (采样频率、采样时间等) 、智能配置坐标轴和记录表格 (对应变量名称、符号、单位、坐标系参数等) 、自由设置表格参数和坐标参数、自由添加图表、自由显示和分析、自由选择颜色、自由查看数据点、自由插入符号、自由比较实验结果、自由保存图表及实验结果等等, 只有具备这样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用户才不至于被软件束缚住手脚和思维, 才可以进行灵活多变的探究活动。

(3) 是否有利于形成资料库并共享?研究性课程的推出使得校本教材建设提上工作日程, 其本质是要求学校内部同一个教研组的备课资料实现交流、积累和共享。鉴于各地现行理科教材收录或推荐的数字化实验内容还很缺失, 数字化实验模板和案例的形成性建设非常重要。模板存在的意义是简化而非僵化实验配置, 因此模板应该是可以自由添加、自由修改的, 最好是用户可以添加实验指导, 方便教学。

3. 配套器材水平

数字化实验是对传统实验的革新和发展, 需要开发一些崭新的配套器材才可以更好地满足其实验要求。但是对于配套器材的类型、数量以及功能定位各地存在很大争议, 一线教师的意见也相当不统一。笔者觉得从满足实际需求以及节约资金的角度看, 首先, 应该充分利用或者组合传统实验器材, 如铁架台、滴定管、摩擦力实验仪、电阻定律实验器、阿基米德实验器、自由落体实验器和气电导轨系统等等, 否则不仅导致经济浪费, 还会误导用户产生数字化实验和传统实验是完全脱节的认识。其次, 应该开发一些传统实验室没有的新配套器材, 如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器、向心力实验器 (定量) 、机械能守恒实验器、平抛运动实验器、安培力实验器、斜面上力的分解与合成实验器、光合作用实验器、中和滴定实验器等等。但是一个不良倾向应该引起重视并及时纠正:少数厂家推出了一些不常用、不实用、不科学甚至搞怪的配套器材推荐给学校、误导用户, 除了暴露出不懂教学实际的认知缺陷, 也暴露了片面扩大销售额的不良商业动机。

4. 技术服务水平

对绝大多数中国教师和学生来说, 数字化探究实验产品是个新鲜事物, 其技术含量高、系统性强、操作细节多、升级空间大, 因此产品提供厂家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的及时性非常重要, 建议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 厂家技术服务地点的远近。最好是总部能够2小时快速响应学校需求, 高效地本地化服务是增添教师信心、最终提高数字化实验室使用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2) 免费质保的期限。国家对电子产品的免费质保期限要求一般为1年, 此类产品最好应该在3年以上, 并承诺软件免费升级、硬件终生维修。

(3) 培训计划和质量。最好有详细的产品培训计划, 内容应该包括教学价值、硬件使用、软件使用、配套器材使用、学科典型实验和产品维护等, 时间可以结合各校实际和要求进行。

(4) 对公开课、研究课、竞赛等教研活动的支持。数字化探究实验教学已经成为教研活动的新亮点, 教师对技术支持的要求应该及时得到响应。即使对于学校暂时没有采购的产品, 厂家最好也可以提供应急性支持。

(5) 详细的学科应用指导书和产品使用手册。目前国内有关厂家物理类指导书已经有几本比较详实, 但是生化类则明显滞后。

(6) 详细周到的网络资料下载和在线服务。对比国外几家网站和国内几个主要厂家网站后, 笔者对此很是忧虑。各厂家的专业水准和专心程度完全可以从网站提供的技术信息和服务看出来。一些厂家连起码的产品技术参数都没有公布, 是不严肃的, 也是对用户需求冷漠的表现。

三、几个需要重点检验的产品

数字化探究实验产品种类繁多, 各家技术参数参差不齐, 在目前暂时没有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前提下, 笔者建议重点检测几个代表性的产品, 具体种类可根据情况选择。

1. 无屏数据采集器:

重点看稳定性以及采样频率, 至少应该在80KSPS (即8万次/秒) , 可以通过拉开声音高频波形查看相邻数据点时间间隔检验。

2. 带屏数据采集器:

应该具有5寸以上彩色触碰屏 (此尺寸以下太小, 也不适宜过大) , 具有网络接口、USB接口、VGA接口, 可以直接连接到大屏幕上展示实验过程与结果, 采样率达到80KSPS以上。

3. 声音传感器:

最好能够同时测定声音的波形和声强级 (分贝值) , 可以拟合得到声音的频率。可以通过音叉实验检验。

4. 位移传感器:

最好有分体式和单体式两种, 以满足不同运动学实验需求。灵敏度、精确度和稳定性必须良好, 可以通过研究匀速或匀变速直线运动检测。

5. 光电门传感器:

应该有多种计时模式, 尤其是可以完成多种双光电门联合实验, 以满足教学实际要求。可以通过双光电门法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检验。

6. 氧气传感器:应该灵敏、准确, 可以通过吹气实验或者双氧水分解实验检验。

7. 溶解氧传感器:

最好使用优质白金电极 (金或者银电极效果比较差) , 自带温度补偿功能, 稳定、准确。可以通过测定不同水体DO值检验。

8. 色度计:

应该提供国际标准四色光源, 可以快速校准, 可以同时测定透光率T和吸光度A。可以通过测定高锰酸钾等有色试剂的有关数据检验。

9. 二氧化碳传感器:

应该是采用自由扩散模式测量, 红外测定技术优先考虑 (电化学方法比较迟滞) , 可以通过吹气实验快速检验。

1 0. 心率传感器:

采用安全简捷的指脉式为佳, 可以选择显示心跳波形以及心率数据, 可以通过检测不同状态下心率状态检验。

1 1. P H传感器:具有校准功能, 电极灵敏、准确, 可以通过中和滴定实验检验。

1 2. 力传感器:

此传感器应该高度灵敏, 改变力钩方向读数应该及时变化, 但是停顿在一个位置时数据应该稳定, 另外最好能够实现软件调零。

四、谁来评判数字化实验产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实验是检验仪器的惟一标准, 广大一线师生是数字化实验产品的真正使用者, 因而也必然是判断并评价此类产品的最终裁判。好的数字化实验产品将给使用者带来高科技的便利和享受, 平庸乃至伪劣的数字化产品将打击他们的兴趣和信心, 将导致他们不敢用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这是与国家教育设备投入目标相背离的, 也是与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出发点相背离的。

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没有比较就不辨优劣。考虑到“前摄抑制”和“一叶障目”误区的客观存在, 同时考虑到针对数字化实验产品的专家库的建立有个过程, 笔者建议有关领导和部门应该创造机会让一线教师接触更多品牌数字化实验产品, 要求他们根据教学实际和学校实际认真比较、仔细筛选, 充分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要求。只有让一线教师真正参与进来并在采购过程有话语权, 数字化实验室建设才可以科学化、民主化, 才可以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才可以真正改变以往“配而不用、用而不学、学而不教、教而不精”的不良局面, 让数字化实验产品发挥它本该拥有的功用和光彩!

汽车产品协同数字化设计和制造分析 篇7

所谓的计算机支持的协同数字化设计实际上就是一种在网络用户界面支持下的信息交换技术, 主要的研究是如何利用网络尽可能的提供便捷高效的人人交互问题, 其概念的提出是在美国建立的一种团队合作模式下出现的, 其工作的重点因团队的需求而存在差异, 具体的工作目标有以下三个:电脑辅助团队工作, 就是从团队的观点出发, 目标是辅助其他团队进行工作, 提供技术支持;其次为电脑辅助合作工作, 即工作的重点是合作, 帮助整个团队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最后是电脑辅助有系统的活动, 这个观点是强调解决一个任务, 通常需要兼顾合作与个人工作的要素, 强调一个协作工作的具体解释, 不能完全忽视个人工作的内容, 否则整个系统将失去意义。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全面发展与融合, 为设计人员和工作小组之间提供了协调设计的可能, 参与设计的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措施以及第三方通信软件和设备完成与其他跨区域的工作人员的沟通, 交换意见、共享文献、数据整合等, 并及时对设计的模型进行修正, 但是在这里存在一个实质性问题, 即对于协同设计过程, 可能存在诸多不同的厂家的不同标准或者软件工具完成合作, 如果这样一一配合则效率将十分低下, 则数据的兼容性很难得到保障。为此, 构建一个集成化的虚拟协调设计环境就成为了协同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协调设计的环境构建应考虑到以下问题, 并加以解决。各个不同软件接口、数据模型兼容标准、数据文件统一管理、整体协同设计的任务集中管理、系统设计环境的网络结构和安全、协同设计人员之间的实时交互方式、用户权限的管理与控制策略、良好顺畅人机界面等。

2 汽车产品协同数字化设计

2.1 汽车协同数字化设计需求

首先, 个性化需求导致了汽车设计的复杂性增加。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人们对产品的功能性、质量、价格要求日益提高, 同时也对产品的外观和耐久性和个性化等因素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满足客户的需求已经成为了产品开发的重要需求。尤其是汽车产品市场需求日益多元化, 许多企业已经尝试利用网络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定制服务, 提供不同型号不同配置的产品, 所以设计人员必须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更加个性化的产品设计, 这样才能保证快速开发与个性化服务。

其次,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需求。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 其产品精度的要求也就随之提高, 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已经替代了传统的制造工艺, 实现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在汽车产品开发的流程中, 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即吸收和采用数字化装置, 通过计算机对设计、制造进行控制已经成为了设计与制造的主流。汽车产品的数字化定义和数字化装配、产品管理等已经向无图纸化的数字化虚拟制造发展。

第三, 网络化设计的需求。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利用网络针对性获得不同区域中的用户需要, 并以此将上下游可以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动态化的服务网络, 利用各种分布式和异构的设计资源与制造资源, 异地化的设计与生产。为了实现汽车产品的协调设计, 必须突出网络的优势, 构建不同的网络环境, 并提供网络通信与资源的共享。

第四, 产品分解细化设计与开发的需求。汽车产品随着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一个多元化供应链模式, 此时功能模块也随之被分解, 参与这些模块设计的也来自不同的设计团队, 即设计细化为多个模块与团队。此时团队之间就必须进行合作与交流才能保证产品开发的一致性。就同一个模块设计而言, 当设计人员并行工作的时候, 不同环节的人员需要相互之间的频繁交流, 而多个模块设计者之间的交互将更加频繁, 这样才能保证汽车产品的开发效率。

第五, 产品开发周期的客观需求。汽车产品的开发随着需求的个性化需求突出, 其品种进入了即为丰富的时期, 这给设计与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 必须在开发的初期就考虑到产品的多样性需求, 设计、制造、营销、维护等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设计中必须针对生命周期建立一个全面的设计模式, 研制相应的封装组件, 力求在设计过程中就满足产品生命周期的各种需求, 即综合并优化设计与制造, 已到达设计一次性成功的效果。

最后, 数据的交互与共享的需求。汽车产品开发的过程中, 随着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数字化设计已经成为了设计过程中的主要方式, 其产生的大量的设计数据、分析数据、制造数据等都存在相互的关联与动态变化, 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为了处理异构数据和三维图形等, 就必须研究基于网络技术的汽车产品的数字化交互共享体制, 以此保证数据的准确与关联性。

2.2 汽车产品协同设计流程

汽车产品的数字化协同开发, 其具体的流程如下, 客户与协调核心、加盟团队首先应利用网络端口登陆到主页上, 并在动态化的网络界面上完成工作。针对某些具体的开发项目而言, 协调核心团队负责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并接受任务, 设计任务规划, 将设计分解为多个任务, 并发布到网络上形成投标信息;根据合作伙伴的投标情况组件设计联盟, 确定有能力参与的加盟团队。这些团队的设计负责人进行任务投标、任务分解、发布设计授权、审核与批准、任务协调等统筹与联络工作;团队中的设计人员则接受分配的任务并完成, 对重要的零部件进行设计, 还可以在设计中申请同团队或者其他团队的设计人员帮助其完成某些设计, 或者资源共享, 以此共同完成设计。对于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则需要团队负责人牵头召开内部会议进行协调, 对于自身无法解决的则需要其他加盟团队给予帮助, 此时协调核心团队就负责对此进行协调, 此过程在协同设计中不断循环就可以完成设计任务, 达到数字化设计的目标。

3 结语

协调设计的应用在汽车行业中还是初级阶段, 尤其是数字化设计和制造还有许多的关键技术需要解决。包括了异地协调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虚拟产品开发的完善、异地数据的交互与安全管理、异地制造过程中的数据实时性等, 对于汽车产品的协同开发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成熟这些技术也将日益成熟并很好地服务与协同设计。

摘要:协同设计利用不同地点和领域的人员完成同步或者异步的产品开发, 利用网络信息共享和集体智慧来完成大型复杂项目, 这就是协同设计的核心思想。汽车产品的复杂性使之设计与制造将不断向协同数字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协同设计,网络支持,协同设计需求,流程分析

参考文献

[1]包海涛.虚拟现实技术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汽车, 2009.

[2]余力凡.虚拟现实技术在车辆生产领域的应用[J].车辆控制, 2009.

工业产品设计数字化表现的前景探析 篇8

引用权威的“维基百科”的阐述:“工业设计是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的设计,它是20世纪初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其设计理念从产生之初的‘形式随机能’发展到现今的‘在符合各方面需求的基础上兼具特色’。随着以机械化为特征的工业社会向以信息化为特色的知识社会迈进,工业设计也正由专业设计师的工作向更广泛的用户参与演变,用户参与、以用户为中心成为设计的关键词,并展现出未来设计的创新2.0趋势。”

2006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给工业设计作了如下定义:“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其目的是确立产品多向度的品质、过程、服务及其整个生命周期系统,因此,设计是科技人性化创新的核心因素,也是文化与经济交流至关重要的因素。”

工业设计真正为人们所认识和发挥作用是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出于对机械化产品美学质量下降的担忧和不满,人们反对工业化大机器生产特征,工业设计作为改变当时状况的必然手段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业设计可分为广义和狭义2个层面。狭义工业设计(Narrow Industrials Design)与传统工业设计的定义是一致的,核心都是产品设计,即“针对人与自然的关联中产生的工具装备的需求所作的响应,包括为了使生存与生活得以维持与发展所需的诸如工具、器械与产品等物质性装备所进行的设计,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产品对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与匹配”。

2 工业产品设计数字化的内涵

工业产品设计数字化本身就是一个大命题,拥有着无比宽泛的区域和维度。正是因为数字化设计内涵和外延的无限性,才造就了数字化设计艺术的强大功能和丰富魅力,也正是因为其内涵和外延的无限性,也成就了其涵盖范围的广阔和概念界定的困难。总的来说,我们可以认定,利用一切数字化技术和思维,以及一切数字化设备进行的工业产品设计行为都可以称之为数字化工业产品设计。

工业产品设计的表现形式有着复杂性和多样性的体现。不同的背景和目的需要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且具体而微。总的来说,工业产品设计表现形式分为手绘效果图表现方式、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方式以及上述2种方式结合相辅相成的表现方式。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传统的手绘效果图表现一直是工业设计的基本表现方式,这是由科技发展和现实中社会经济背景等诸多原因决定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电脑软件的迅猛开发推广,数字化计算机辅助设计渐渐被设计界所接受并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具有传统手绘所难以企及的优越性和高效性,对传统的设计表现形式,乃至整个工业设计链条产生了巨大冲击。进入21世纪,人性化设计和自然绿色设计理念愈发深入人心,设计界也开始反思工业产品设计的表现形式,即如何才能更有效、更自然地将设计师的理念和灵感付诸于实现。在我国,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逐渐沦为了电脑的奴隶,丧失了基本的徒手表现能力,设计作品机械而又冰冷,缺乏人文和人性精神。伴随着对我国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的反思和批判,重视手绘效果图表现形式的呐喊声愈发响亮。但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是时代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巨大的优越性和不断的发展姿态已经使其成为设计表现形式当仁不让、无可争议的主流。飞机、汽车、手机和电脑等众多企业产品的研发都脱离不了计算机数字化表现方式。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对产品更精准复杂的性能要求也决定了产品的研发不可能脱离数字信息手段。目前,将传统手绘效果图表现形式与数字化计算机表现形式相结合的工业产品表现形式是比较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和更加人性化的设计表现形式。

毋庸置疑,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工业产品设计的冲击是巨大的,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的表现形式上,而且带来全方位的革命性的影响。比如说,设计意念的提出,工业设计流程,产品展示和评估,产品的研发生产下线,以及最终的产品形态,甚至设计批评和设计艺术教育都因为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而产生了与传统不同的巨大变化。站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维度来看,这一切都是文明进步的象征和正常的表现。工业产品设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区域,是透视经济发展的观察镜和切入社会文明的重要维度之一。具体而言,数字化时代工业产品设计呈现出了更加精彩和丰富的面容,其设计流程和理念特征的革新都令传统保守人士感到惊讶和不可思议。设计师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与客户讨论之后,往往在手绘模板上绘出自己的灵感和理念,这也是产品的雏形,然后通过计算机三维建模和渲染将产品形象化的表现出来,西方很多设计师称之为“快速成型技术”。与传统的手绘效果图相比,电脑效果图的视觉冲击和可持续修改变化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而且,经过不断修改和斟酌,完善后的三维模型导出并直接与数字生产线连接,于是样品被物质化显现出来。首批下线的样品可以帮助设计师揣摩是否真正体现了设计意图,具有实验性和观测性价值,可用于检验CAD图纸、小范围受众体验和最终控制零件的人机尺寸,对未来的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打下了基础。当获得了相对稳定和满意的产品检测之后,最终的模型数据将通过数字机床生产出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产品。整个过程透露着强烈的工业生产气息和现代科技感。总之,数字化信息技术促进了工业产品设计表现的发展,这是相较于传统时代的设计形式不可想象的表现形式和表达面貌,但是数字化时代对工业设计也提出了更高、更前卫的要求,对工业产品设计师提出了更尖锐、更前瞻性的思考挑战。因为在这个更加渴望人性化、互动体验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时代,如何合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巨大优势,如何将数字化技术更合理地为日益发展变化的人类商品需求服务,已经成为工业产品设计现在和未来的中心课题。

3 工业产品设计数字化表现的前景窥探

数字化的出现已经革新了世界,它功能强大、魅力非凡且前途无限,世界已经变成了信息世界、数字世界。在现在和未来的日子里,数字化技术怎样帮助我们去设计出更好的产品?市场被推倒洗牌,商品被更新换代的速频将越来越快,工业产品设计也应加快建立新的思维和新技术更迭的步伐。产品是组成市场的因子,一切都将开始重新架构,甚至包括民生和人文。

诚然,未来的产品设计离不开数字化技术,更多的产品设计理念被推出,越来越多的社会学说影响着产品市场和产品设计,未来的产品形态也反映着未来的产品设计新程序、产品制造业状况和数字化技术水准。总之,用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思维去设计具有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思维的产品,已经是一种既定的设计风景。

既有的工业产品设计面貌已经是卓有风姿和令人类骄傲的,客观化设计,批量大生产,标准化,还有人机体验都是经典的设计智慧的累积,同时带给设计者最大的观念财富就是:设计要有追求和精神原则,尊重用户反应,要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改善人类的心灵。我们这个时代对优秀产品设计应具备的品格已经做出了初步总结:

(1)优秀的设计应该是创新的;

(2)优秀的设计应该是实用的;

(3)优秀的设计应该是具备美学功能的;

(4)优秀的设计应该是容易理解的;

(5)优秀的设计应该是诚实的;

(6)优秀的设计应该是无妨碍的;

(7)优秀的设计应该是耐用的;

(8)优秀的设计应该是注重细节的;

(9)优秀的设计应该是生态化的;

(10)优秀的设计应该是简约的。

描述这些优秀的产品设计特征主要是想说明它们在当下依然是成立,在未来也依然是可能成立的,因为产品设计的初衷是统一的,就是要把用户的体验始终放在第一位。但历史告诉我们,时代需要我们在更广阔的情境里研究设计语义,研究人与对象的关系,寻找更多的设计形式和产品形态。我们认同设计是为了批量生产,通过制造业生产去序列化商品的行为,但是我们也更认同设计是情感能量的反映,是传递更强烈信息的工具,好的设计是社会和时代进步的象征,设计最大的意义应该是其产生的影响和改变。

从目前的行业动态我们已经能够窥探出更多令人惊奇的内容。2010年1月“苹果公司”推出了一款叫做ipad的平板电脑,通体只有4个按键,与iPhone布局一样,提供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播放音频或视频等功能。苹果iPad是由英国出生的设计主管乔纳森·伊夫(Jonathan Ive)领导的团队设计的,这个圆滑、超薄的产品反映出了伊夫对德国天才设计师Dieter Ram的崇敬之情。iPad的内核是一个反应灵敏的处理晶片,是多点触控技术的又一集大成者,使用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操纵和把控产品(包括心情和肢体语言)。这款大号的“ipod+iphone+kindle”,将人类的本能性和直觉性放纵到了又一境界,定义了对未来的感受和方向,预示了未来产品的宽阔域度。作为苹果家族的又一前沿产品,iPad特征鲜明,产品魅力无限,依旧是高智慧的晶片和软体设计,而且赏心悦目的外观造型成为苹果产品在电子消费市场上无坚不摧的法宝。荷兰有一对设计师夫妇推出了一款概念产品,也很好地诠释了未来数字产品设计的人机互动形态。他们在设计概念性产品的时候,首先想象产品对生活会产生的影响。人类很闵柔和纤细的心思实际上是最关乎生活本质的。这是一个拥有荧屏的盒状物,设计师夫妇需要看电视和听广播的时候,须要将自己的眼睛对准屏幕,用那种“带有命令的凝视”去获取和机器的默契,当一份具有浪漫色彩的对号成功信息引导机器去运行的时候,你在感觉幽默且愉悦的同时是不是还会有一丝不可多得的人文主义感伤呢?当然,你或许还会担忧机器会否过于精明,缺失依赖性,未来阻碍机器学的产生也许并非说梦。所有智能化和科幻性的设计探索都是具有前瞻性、引导性乃至文艺性价值的。

继往开来,我们完全有信心对下一代产品设计作出一番描摹。数字化时代一切皆有可能,但也请注意,这些并不是空穴来风,揣摩未来的产品设计数字化表现有如下趋势:

(1)情感化设计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设计师比人们更了解他们的需求;

(2)交互设计和UI设计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程度和顽固阶段,人机互动的再诠释;

(3)多点触控技术迅速普及,且扩展到了更多载体;

(4)软体设计重要性超越硬件设计;

(5)有形的、物质的向无形的、非物质的转变;

(6)属性感设计感,向应该的天然的感觉转变;

(7)低碳产品,生态设计、绿色设计和可持续性设计已经广泛深入开展;

(8)智能化设计和第六感应研究,无限地扩大了数字载体,把资讯融入日常生活用品之中,消除了数位世界的隔阂,这是最令人兴奋的;

(9)设计民主化真正被实践;

(10)产品就是本能和直觉,人与产品的距离无限缩近。

从硬件到软件,从需求到体验,从科技到生活,由设计革命和产品革命带来的社会区域变革已经形成,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非物质社会即将来临。在这个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频繁的时代,相较于社会变革,产品革命还要更深刻和更有时代意义。因为产品是商品经济构成的基因,而工业设计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的前锋部队,甚至引导着人类的本能和价值观的变迁,完善和引导人类的生活习性和精神面貌,革新和斧正社会形态,关乎人性自省。同样,我们对工业产品设计数字化的研究也应该置入整个社会和大文明系统中去看待和探析,不断寻找和探索数字化时代设计艺术的规律与特征,为了现在的定位,也为将来的发展。我们需要达成共识,设计师应该给消费者带来更引以为傲的东西,而不仅停留在概念设计的范畴,令生活更加本能和主观,令人丝毫不觉刻意的产品设计才是更性感、更优秀的设计。再前卫的数字化手段只有走出实验室,普惠于民,才能真正令大众鼓舞和具有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超,滕东兴,戴国忠.基于手绘草图的概念设计工具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1).

[2]钟期荣.经济全球化与跨地区文化传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教育社布局数字化资源的四类产品 篇9

电子课件类资源的逐步丰富以及数字教材的更多出版,为教育打造专属于本社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奠定了基础。现在出版的一些纸质教材上,常见二维码或增值服务码,读者购买教材后,通过这些数字标识便可实现课堂学习资料与课外资源的下载、试题库内容的提取以及延伸阅读的电子书试读。此类延伸服务资源的建设便是出版社在数字化出版布局上更进一步的标志。

时下在社会舆论和资本圈都炙手可热的教育话题,非在线教育莫属。在K12领域,已经有诸多在线教育产品开始了群雄逐鹿;高等教育领域内,也有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高频使用的产品。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大社等专业社亦参与了在线教育平台的运作,开始探索发展之路。

教育资源数字化 优势与短板并存

教育出版社做教育与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内容。内容,是包括在线教育产品在内的所有数字化产品得以开发、运营并实现盈利的基石。

(一)四大优势

优势一: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曾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便是教育出版社做教育产品数字化的动力来源。对教育出版社来说,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出版社不能原地踏步,死守传统纸质教材出版。

在2012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教育部提出了“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鼓励多方投入、加强项目与资金管理”三项在经费投入方面的落实意见。这意味着教育出版社在今后开展教学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中,只要项目优秀,便能够得到来自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

优势二:自有版权的内容资源

以纸版教材的标准化、精准化内容为核心,出版社便可设计出各种适用的立体而多维的数字化资源产品。通过纸版教材与数字化资源的一体化设计,新形态的教材产品既能发挥出纸质教材体系完整的特色,又能呈现出多样化及个性化的数字产品的特点,形成相互支撑的知识与教学体系,提高教材服务教学的能力。

优势三:庞大的作者资源

出版社在教材出版中积累的不只有内容,还有庞大的作者资源。这些来自各学科领域的作者,多数为高校的优秀教师,而教师的人脉资源是出版社在开发数字产品及开展在线培训业务时最为宝贵的资源。

优势四:渠道优势

教材出版社借助纸质教材的发行网络,能够将营销网络覆盖到全国各地的院校和经销商,这为数字化产品的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院校,将成为数字化产品营销中的重要资源。从纸质教材到数字化教学整体解决方案的升级过程中,教育出版社除了是内容提供商外,还承担着服务商的角色。如何为每个院校、每个专业,甚至每个课程订制符合需求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均需要出版社利用院校资源,深入学校、课堂,进行个性化服务。

(二)两大短板

短板一:技术和专业人才不足

对从事内容生产的教育出版社而言,即便较早地参与了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对比互联网公司、技术提供商仍有很大不足。特别是在新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上,没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出版社很难在技术上有所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技术层面的缺陷,说到底也是由于专业人才储备的不足。和高新技术企业相比,传统出版社在吸引人才方面普遍缺乏竞争力,难以招揽到一批技术领军人才。原有人才队伍在短时间内也很难通过短期培训和学习实现对出版社数字出版业务产生跨越式推动。

短板二:短期难以盈利

数字化教育资源主要是销售产品和服务。就产品来说,对比巨额的投入,单一的数字教材和数字资源对出版社来说短期内很难获得收益;而服务,目前仍主打纸质教材的增值服务。包括在线教育在内,盈利模式仍然并不成熟,读者为教学内容消费的习惯仍没有形成,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市场仍需要一个很长的培育期与成熟期。

优质资源+最新技术 布局四大产品

发挥自身优势,用外部力量以补足短板,是教育出版社参与资源数字化生产与运营时采用的运作思路。资本、技术、人才的全面引入,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引进来”“招进来”,还面临出版社在体制机制以及企业制度上的全面改革,以及思想意识上对数字出版、互联网思维的透彻理解。

做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出版社需要有技术人才,更需要有懂内容的技术人才。由出版社发起成立的独立数字出版公司能够更好地调配懂内容和懂技术的人才,利用好在纸质教材出版中所积累的资源,发挥自身在内容领域的特长。

而出版社在寻找“外援”时,如果仅简单地将技术外包,而忽略技术与内容的融合是不够的。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如何表现内容、如何做精细化产品、如何为产品提供延伸服务等等问题,都是需要出版社来策划的内容。优秀的数字化教育产品既搭载有最新、最适合产品表现的技术,又将出版社的优质内容资源进行了深度开发。

纵观本次新华智库1937监测的24家出版社,涉及的高等教育重点数字资源共计46个。由于各家出版社在数字出版战略路径、资源分布的认识程度有所不同,出版社的数字资源在呈现形式上,边界较为模糊,内容有所交叉。既有针对某本教材开发的电子教材、有配套纸质教材的教学资源库,也有时下较为热门的在线教育平台,更有包含数字教材、教育资源库、技术解决方案的综合平台等等。

根据数字资源的适用对象以及具体用途将它们主要细分为六类,分别为:①在线教育平台,是出版社聚集自身优势,并且联合知名讲师,开发在线课堂、翻转课堂等平台型产品。②数字教材,既包括纸质教材数字化,即将出版社原有的教材进行数字化呈现,不仅包括单一的纸质转电子,还有教材多媒体开发;又包括出版社彻底脱离纸质教材,全新出版的纯数字教材。③教学资源平台,这是配套于纸质教材的教学资源库或教学平台的搭建,是服务于教师教学的综合解决方案。④教育资源数据库,是出版社依托数字化教材而产生的专业数据库,具有强大知识发现、语义分析、内容重组等功能。⑤技术平台,出版社通过搭建技术平台,利用新技术完成从出版到发行的升级。⑥综合服务平台,在大型出版社的战略规划中,全方位的综合平台必不可少,其中既有数字资源,也有教学资源库,还有在线教育等等,以此构建智慧综合服务型平台,形成多层次的内容产品,实现跨越式发展。

nlc202309091045

1.大学社聚焦优势学科,重点布局在线教育平台

互联网的发展,给包括出版业在内的内容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变化,只有将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有机融合发展,能够真正用互联网思维重构企业的出版社,才能够真正赢得未来。如前文所述,近年来,在高等教育阶段,在线教育平台虽不如K12、职业教育、语言教育等阶段教育火热,但随着用户对于在线教育形式的接受度越发提升,以及在线教育产品的愈发增多,在线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必提话题,利用在线教育,我们可以让教学更生动、让学习更有效、让成长更全面。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出版社纷纷以此契机,借助教材切入在线教育领域,如表2所示,近年来各出版社成功推出的在线教育产品更是标志着出版社在主动应对出版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数字出版的道路上与学校优势学科合作迈出了重要的步伐,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 数字教材建设受关注,呈现多媒体融合趋势

纵观表1,紧随在线教育平台之后的是数字教材,占比为19.57%。这与目前数字教材的建设情况相符合。数字教材这一概念被提及多年,随着近年来各相关部门的日趋重视,数字化已成为各出版社企业战略中必不可少之项,近年来出现不少精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从单一的纸质化转电子化,升级为更多样式,呈现出多媒体融合的趋势。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自主研发的“M+Book移动学习平台”别具特色,M+Book即Mobile Multi-MediaBook,是一种新型的出版形态,通过图像识别与增强现实技术将纸质出版物与移动终端中的多媒体素材有机融合,使学生实现泛在学习(U-Learning),是一种传统纸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创新型出版物类型。该在线学习平台通过四项技术让读者可对图书内容进行立体化的阅读。技术一,全能阅读器,不仅可以阅读图文和影音,也可读取带有材质、灯光、动画、物理属性的原生三维格式并实现交互。技术二,兼容技术,Flash动画在Android和iOS系统兼容技术。技术三,双重防盗版技术,除了对数字资源采取DRM保护,M+还在数字资源采取DRM保护,M+还在纸质书上采用了“一书一码,扫后即毁”的保护机制。技术四,图像识别与AR技术,基于ISLI编码规则,自动研发图像识别算法并完成图像识别模块,打造出适合出版界的轻量化三位引擎。

3.重视用户需求,服务平台成出版社新关注方向

随着互联网思维愈发深入人心,寻找用户需求、做好服务等理念也越来越被出版社所接纳,在拥有了大量的专家、院校、教师和读者资源后,出版社也在摸索如何用好资源,如何让用户满意,在本次统计中服务平台的产品数量颇多,充分体现了出版社对于服务平台建设的高关注度。清华大学出版社较为重视服务平台建设,本次新华智库监测的48个产品中有2个服务平台产品入选。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共享,清华大学出版社参与控股了兆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教学平台的开发和教学资源的制作,创新研发了集数字内容和资源库的采集、出版、数字化互动教学和三维仿真训练为一体的智慧出版教学平台。2014年更是推出了书问平台,成为出版业领先的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平台,走的是一种“互联网(搜索)+图书信息”模式,以此来逐步搭建服务型云平台。

4.布局教育资源数据库,走好差异化道路

教育资源数据库以17.39%的占比排名第四位,在本次监测中所涉及的教育资源数据库是出版社依托数字化教材而产生的专业数据库,具有强大知识发现、语义分析、内容重组等功能,各大出版社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分布在各个领域,如何将这些资源用活、用好,如何走好差异化道路,成为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时重点考虑的。从本次监测的产品中可见一斑,有建筑类的、历史地理类的,有机械制造类的,也有综合类的。

从电子课件到在线教育平台,教育出版社在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尝试中为自身拓宽了更多的发展之路。过去出版图书、以提供线下教学服务为主的出版社,正在转型为以促进线上与线下融合为目标的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内容提供商,成为一个提供“资源建设-教学过程-教学评测”教育与教学全程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数字化产品发展 篇10

关键词:文物数字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1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LifecycleManagement,PLM)是现代制造企业中一项重要的信息化发展战略。PLM将产品需求、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和回收等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内与产品相关的数据、过程和资源集成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管理。通过这个平台,企业各部门的员工、最终用户和合作伙伴实现高效的协同工作[1]。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信息管理是指管理产品从需求、规划、设计、生产、经销、运行、直到回收再用处理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数据信息与过程信息的管理[2]。

2 文物数字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定义

广东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辉煌的历史积淀了丰富而富有特色的文化,辖内众多的文物古迹承载了岭南地区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岭南传统文化的发展,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机遇。作为岭南传统文化最忠实的承载者—岭南文物从默默无闻的角落,走向历史的前台。众多的基于岭南文物的数字产品应运而出,诠释着岭南人民的勤劳智慧,表白着岭南社会、经济、文化源远流长的变迁。而面向文物数字化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系统,借助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论,整合依托文物内涵而创意的数字文化产品从文物信息采集、衍生创意、产品生产、市场销售与反馈的全过程,为中小博物馆、文化创意生产单位、最终消费者提供一个综合平台,使得相关的文物文化的创意生产单位可以全面分析判断数字化文物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阶段,推测产品今后发展的趋势,正确把握产品的市场寿命,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既可以推动文物文化的普及,同时也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面向文物数字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模型及功能

3.1

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3.2 功能说明如下

3.2.1 基础信息采集整理

(1)完成文物基本数据的采集,即文物现存文字资料如文物历史记载收集整理;

(2)文物有关图片照片资料的收集整理;

(3)对于文物三维模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需要进行几何模型与图像之间的纹理映射,并根据几何模型与各幅图像之间的纹理映射进一步合成全局纹理图。设计有效的算法,能够基于几何模型和彩色图像上的某些线索,半自动或者自动的建立几何模型和彩色图像之间的纹理映射。几何模型与图像之间的纹理映射即建立几何模型上各顶点与图像像素之间的对应关系,从一些图像与网格模型之间手工标记的特征对应出发,利用透视投影模型来进行图像和网格模型的配准。通过以上技术获得重建各种文物的三维数字化档案,取得彩色数字正射影像图,传统的平、立、剖面图等,为完成文物修复、文物重建提供重要依据。

3.2.2 衍产品开发。根据已获得的文物基础信息,进行文物衍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文物资料如历史记载、典故或传说等编写剧本;

(2)根据文字与图片资料对剧本中的角色形象、场景等进行二维设计,制作二维影片;

(3)根据文字与图片资料对剧本中的角色形象、场景等进行三维设计,制作三维影片;

(4)对文物仿制品与纪念品进行数字化产品设计及生产工艺的开发。

3.2.3 产品开发项目管理

(1)项目管理计划与资源管理

建立项目,根据项目任务制定项目计划,配置资源,安排时间,组织人员,分解并分配任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其计划、组织、人员、资源及相关数据进行管理与调度,对项目的运行过程及状态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处理。项目管理模块通过新建项目、任务分解和项目浏览实现对一个项目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新建项目可以创建一个新的项目,并记录项目的基本属性通过任务分解可以制定项目计划把整个项目分成若干任务,为每个任务配置各种资源,从而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项目浏览功能为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监控项目各个步骤的进行状态提供了方便的手段,结合方便的邮件功能可使项目管理人员及时协调项目进展情况。

(2)文档管理

文档管理模块它通过为文物数字化产品数据分类建立统一的电子仓库,可以安全有效地对图文档进行创建、导入、存储、版本更改、借用和访问权限控制,提供对各种图文档科学有效的查询和快速浏览功能,并可对图文档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针对企业数据量不断增加的特点,还提供光盘存储和备份功能。

3.2.4 电子商务系统

(1)虚拟博物馆

虚拟博物馆将利用基础信息采集阶段建立的文物三维模型构建网上博物馆,可使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中实现博物馆、展厅、地宫的异地浏览、行走、体验,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可将文物放大、旋转,近距离鉴赏,还可实现某些系统的自动动作,如门的开关,文物讲解声音控制等。操作者通过键盘或鼠标进入法门寺虚拟博物馆,穿行于各展厅之间,不仅可以看到文物的说明、听到讲解员的解说,同时通过与文物三维模型数据互动,对文物进行放大、缩小、旋转的观赏,实现在实体博物馆展厅所不能做到的效果。还可针对佛家文物如佛制指舍利展厅,可以在网上进行点灯、叩拜、上香、施功德,许愿等佛事活动,以满足佛教徒及居士、信众瞻礼舍利,进行网上虚拟体验的要求。

运用数据库技术统一管理藏品信息、模型信息以及各种发布信息,建立三维藏品数据库系统,并依照国家文物局文物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规范设置藏品目录、编号、名称等各项规则,实现藏品管理的基本功能,并提供对国家局藏品管理系统数据集成接口。

(2)互动信息发布门户网站

采用元数据及XML技术研究实现博物馆文化产业标准体系规范模型,采用BPM技术和工作流技术实现基于馆藏文物文化研究—文化产品开发—有偿服务提供—社会经济文化互动的螺旋型服务过程的实现,使用Portal技术建立基于创新服务融和平台的互动信息发布门户网站,支持博物馆在网站发布展览、宣传、收集反馈信息;采用Wap技术实现手机网上预定、浏览、手机短信、手机图片下载等服务;采用电子商务技术实现网上博物馆商店服务,支持博物馆书籍及音像制品等网络销售;采用论坛、BBS等技术实现网上交易撮合服务。所有服务通过SOA及WebServices整合到整个平台中,实现系统动态扩展。

(3)网上交易平台

其业务功能包括:名录:主要是介绍各家博物馆的文化特色,个性服务,推荐产品;兼营:兼营是指既作B 2B,又作B 2C。平台提供基于馆藏文物的纪念品及衍生产品供游客购买,也提供特色文化资源给各家动漫和影视企业进行二次创作及开发,还提供文化产品如书籍、绘画、音像制品等的产供销的整条产业链的交易的服务;中介服务:—信息中介。提供全国3000家博物馆信息及各博物馆特色文化资源与产品服务。—CA中介服务。为博物馆提供安全电子交易认证。—网络服务。为博物馆提供开展电子商务的技术支持,为落实文化产业发展计划提供整套的网络服务,网络服务自助餐等。

(4)文物数字化衍产品设计综合评价系统

主要包括功能如下:

(a)指标体系设置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或修改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指标权值以便动态生成评价指标方案;

(b)指标采集模块,用于根据指标所需数据采集指定数字化文物衍产品的各项指标;

(c)指标评价模块,用于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生成衍产品的评价报告。

4 结束语

面向文物数字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将推进文物文化研究—文化产品开发—有偿服务提供—社会经济文化互动的螺旋型服务体系形成,为文物文化的传播推广提供互联网的载体平台,为动漫、动画等数字内容创意产业提供优秀素材有偿服务,也为文化遗产资源共享打下坚实基础。这将不仅使文物快速实现在网上进行文化教育展览的公益职能,同时促进了文物融入文化教育产业链中,为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添加了新的推进器,促进文物行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QI GUONING,QIAO LIHONG.The design report on PLMsystemkeytechnology study[R].PLM System Key Technology Group,2005(in Chinese).[祁国宁,乔立红.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方案设计报告[R].PLM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组,2005.

上一篇:卓越工程师毕业设计下一篇:中小石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