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胆囊术

2024-05-05

开腹胆囊术(精选十篇)

开腹胆囊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到本院治疗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124例患者, 将他们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 两组人数均为62例。在研究组中, 男性患者25例, 女性患者37例, 患者年龄范围在23~81岁, 平均年龄 (51.5±3.6) 岁;在对照组中, 男性患者27例, 女性患者35例, 患者年龄范围在21~79岁, 平均年龄 (52.3±2.8)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62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使用抗生素, 以此预防感染。让患者平卧在床, 进行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 然后进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对患者采取经腹直肌切口, 切口的长度大概在9~15 cm, 从而顺利将胆结石切除。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无菌要求进行, 若有必要, 可对患者留置引流管。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3~5 d的抗生素治疗。

1.2.2 研究组:

62例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 并进行留置导尿管及胃管。让患者仰卧在床, 保持进行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复合全麻, 选取患者脐下部位作为穿刺位置, 创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 使用三孔法在患者脐下缘穿刺十毫米, 然后将腹腔镜镜头置入患者体内。让患者取头高脚低位, 镜下靠紧患者胆囊, 并将患者胆囊周边的结缔组织、脂肪、十二指肠等分离, 使其胆囊三角露出, 进而对胆囊三角进行解剖, 将患者的胆囊管于胆囊动脉暴露出来之后, 再对胆囊进行切除, 切除结束后将生物蛋白胶喷射在患者胆囊床上, 以此帮助伤口止血, 如若患者腹腔内污染、粘连情况较为严重, 必须要对患者置入腹腔引流管。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3~5 d的常规抗生疏治疗。

1.3 观察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间, 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患者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例数及评价数据等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进行对比, 运用t检验对比计量数据, 若两组数据对比有差异 (P<0.05) , 则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对照组中, 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 (118.5±21.8) min,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出血量为 (108.6±11.5) m L, 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11.8±2.4) d。在研究组中, 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 (43.8±15.4) min,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出血量为 (38.6±17.8) m L, 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4.8±1.4) d。根据两组数据对比, 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 大多数患者是由于受化学刺激以及细菌感染的影响, 致使胆囊发生急性炎症病变。按结石类型可分为混合性胆囊结石、纯胆固醇结石以及纯胆红素结石, 大概有70%以上的患者是胆固醇性结石。在所有的胆结石患者中, 大概有60%的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由于急性胆囊炎病情变化较快, 给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危害, 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 因此必须要对该疾病给予足够的关注, 并对其进行积极治疗[3]。目前, 治疗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主要方法是进行手术切除, 而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术。

在本文的研究中,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明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术之后,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术。

综上所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术都是切除胆结石的有效方法, 但比起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能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患者对该治疗方法满意度高, 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常学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24 (8) :354-355.

[2]陈志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疗美容, 2014 (6) :1241-1243.

开腹胆囊术 篇2

[关键词] 开腹手术;腹腔镜;微创;胆囊结石

[中图分类号] R65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183-02

胆囊结石在腹部疾病中较为常见,该病症状反复发作导致胆囊壁发生纤维化、增厚的病理改变。随着结石体积变大、数量增多,最终使胆囊生理功能完全丧失。在人体内因为长期存在结石刺激极易导致胆囊内黏膜上皮的过度增生,部分患者进展为癌变,故胆囊结石患者中大部分需行手术取石治疗[1]。观察笔者所医院收治的140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1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微创组及传统组各70例。微创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34~66岁,平均(45.6±5.2)岁;病程1~4年,平均(1.9±1.2)年。传统组:男45例,女25例;年龄31~69岁,平均(48.4±4.92)岁;病程1~3年,平均(2.2±1.1)年。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在入院时积极行疾病相关辅助检查,争取早期明确诊断,制定患者个性化治疗计划。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签署手术治疗同意书,不强迫患者行开腹或腹腔镜手术。予气管插管全身静脉麻醉,平卧体位。

1.2.1 传统组 取右侧肋缘下方行5 cm切口,逐层分离组织入腹,明确胆囊底位置,上提胆囊底部至切口处行妥善固定,据结石大小予电刀分切胆囊底1~2 cm切口,吸除胆汁,生理盐水灌洗胆囊,行胆道镜胆囊内彻底取净结石,并检查是否有清亮胆汁储入胆囊。可吸收细线全层、间断缝合胆囊,吸净腹腔中积液,逐层关腹。

1.2.2 微创组 取脐下行弧形1 cm切口,建立人工气腹,维持腹压14 mm Hg,然后置入1 cm 0°腹腔镜,镜下直视剑突安置1 cm trocar,肋缘下右锁骨中线处置0.5 cm trocar。据胆囊底所在位置行体表投影处置入带线直细针,线尾外露体表,细针贯穿胆囊底再由腹壁进针处穿出腹壁,拉紧缝线使胆囊固定于腹前壁位置。于胆囊体、底交界处电切2.0 cm切口。胆道镜经肋缘下右锁骨中线trocar插入,清除胆汁,生理盐水灌洗胆囊,观察囊内情况。由取石网清理结石,做到彻底、洁净并见清亮胆汁流入胆囊,可吸收细线全层、间断缝合胆囊切开。结石标本置入标本袋后经脐孔取出,吸除腹腔积液,消除气腹,拔出trocar,缝合皮肤。

1.3 评价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止痛药物使用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研究涉及数据录入SPSS13.0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止痛、排气时间比较,微创组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100多年中的治疗,其对胆囊结石是一个经典术式治疗,缓解胆囊结石患者的痛苦[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外科学者对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有新的看法。笔者结合本组研究及临床经念有如下几点胆囊切除术后产生不良后果的看法:(1)导致碱性反流性胃炎;(2)部分患者易出现消化不良症状;(3)行胆囊切除后再发胆总管结石的几率较高;(4)部分患者行术后肝功能检查提示肝功能异常,经护肝等对症治疗后可缓解;(5)胆囊切除后该器官消化功能丧失,肝肠循环、脂肪代谢生理性变化改变,胆囊所具有的免疫功能丧失;(6)在行胆囊切除过程中,出现医源性损伤几率较高。故在胆囊切除治疗的众多不良后果中行保胆取石术理念随之出现。

在国内行微创保胆囊取石术大部分经开腹行胆道镜取石,胆道镜、腹腔镜联合微创取石术为在腹腔镜指导下行右肋缘下离胆囊底距离最短处约4 cm切口入腹,该研究方式属于腹腔镜微创手术[3]。笔者结合本研究,对比微创组及传统组临床资料,结果提示微创镜组具如下优点。

术后疼痛度轻,损伤程度小,恢复胃肠功能快,尤其在肥胖患者中行开腹小切口行保胆取石术困难度较高,术中行腹腔清洗操作对肠道刺激作用重,而行腹腔镜术式,腹腔内脏器不与空气接触,肠道刺激减轻,腹部生理微环境得到最大保护。本组研究中微创组术后应用止痛药10例,较传统组少22例;微创组术后开始排气平均(26.5±3.1)h,传统组需(37.7±4.5)h;微创组术中出血约(30.5±10.3)mL,传统组为(71.4±13.5)mL。微创组术后排气时间短,术中出血、应用止痛少。

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医疗效率。较为常见的开腹手术后并发症为切口感染、切口出血、腹盆腔感染、粘连肠梗阻。开腹手术较易受到手术野、麻醉效果限制,如果切口取肋缘下小范围切口,更难行肠间、盆腔隐匿隐窝中积液清除。微创组并发症较少原因为腔镜入口小,且存在trocar隔离,取石时依靠标本袋隔离切除胆囊,充分避免戳孔、结石充分接触,保护了切口皮肤洁净度[4]。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视野较为开阔,器械有细、长特征,方便行隐匿位置积液清除,且对腹部器官损伤少,切口及腹腔不易感染,肠粘连性梗阻发生率低。结合本组研究,微创组术后并发症2例,占2.86%,较传统组低5.71%。微创组无一例并发感染,术后门诊跟踪随访未发现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住院平均日是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考核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新疗法、新技术的应用可较直接的缩短住院日。

笔者结合临床工作,发现限制微创保胆取石临床推广的主要障碍为医生主观认为术式难度大,腔内缝合技术要求高,手术费用高等。但本研究提示,腹腔镜对切口行切开、缝合,只需强化腹腔内打结、缝合技术,可大大缩短术程、住院时间,绝大多数患者仅需1次术前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术后不需换药及拆线,术后康复快。所以在注重医疗满意度的今天,腹腔镜保胆取石为胆囊结石患者的理想手术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伍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的临床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1,40(18):1787-1788.

[2] Kyoko M,Setsuko K,Minoru O,et al.Age-associated gallstone formation in male and female CCK-1(A) receptor-deficient mice[J].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7,42(6):113.

[3] 李全福.腹腔镜辅助与小切口微创保胆手术的对照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3):205-207.

[4] Norikazu S,Kyoko M,Shinji S,et al.Lack of cholecystokinin-A receptor enhanced gallstone formation: a study in CCK-A receptor gene knockout mice[J].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2003,48(10):102.

开腹胆囊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胆总管结石患者102例, 其中男58例, 女44例, 年龄22~67岁, 平均年龄 (45.7±11.9) 岁。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科科学会制定的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标准[3];经相关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结石数 (3.1±1.3) 枚;结石直径0.7~2.4cm, 平均直径 (1.3±0.4) cm;临床症状:黄疸20例, 发热36例, 腹痛44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腔镜组腔镜组47例, 开腹组55例, 所有患者均排除胆管恶性肿瘤、重度萎缩性胆囊炎、腹部手术史等疾病。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结石数、结石大小、临床特征等基本情况大体一致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腔镜组:进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 (LCHTD) , 予以四孔法 (剑突下、肋下平锁骨中线、腋前线平脐、脐上缘) , 腹腔镜下游离胆囊、胆囊管, 应用Hemolock夹闭胆囊管, 充分显露胆总管, 在胆总管前方血管缺失部位切开1.2~2.4 cm, 电凝止血, 剑突下主操作孔置入纤维胆道镜, 探查左右胆管、胆总管有无残余结石, 应用胆道镜网篮取尽结石, 胆道镜网篮可顺利通过Oddis括约肌;2~3次进行胆道冲洗, 通畅胆道后, 由主操作孔置入T管引流管直至腹腔内, 置于胆总管中, 3-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胆总管切口, 将切除胆囊由剑突下取出, 腹腔冲洗, 由右肋下锁骨中线穿刺孔处将T管引出, 双重固定, 腹腔引流管置入Windows孔于腋前线穿刺孔处引出并予以固定, 腹腔引流管术后2~3 d时拔出;开腹组:进行常规开腹手术 (Open Cholecystecystectomy, OC) +Choledochoiberscopic T-tube Drainage, OCHTD。

1.3 仪器:德国Storz电视腹腔镜。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评估比较

腔镜组的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开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评估比较

腔镜组、开腹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是指胆道系统 (包括胆囊和胆管) 部位发生的结石。由于肝脏代谢障碍或胆道运动功能失常, 导致胆汁中的固体成分沉淀, 在胆汁流速缓慢、胆汁浓度较高的胆囊里或胆总管下段, 形成结石。当胆管阻塞并继发感染, 临床典型特征是Charcot三联症, 即黄疸、高热寒战及腹痛。目前, 对于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案选择已成为医学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探析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 (LCHTD) 与开腹手术 (OCHTD) 的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腔镜组的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开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腔镜组、开腹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冉华嵌等[5]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 对胆石症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 腹腔镜视野更清晰, 超声刀等器械止血效果好, 手术后创伤小反应轻, 高度微创, 术后更早期下床活动, 肠道功能恢复快, 降低患者痛苦, 住院时间短, 疗效确切, 腹腔镜下探查结石情况, 降低了术后发生结石残余、切口感染、胆瘘等不良反应, 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 胆总管结石进行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 高度微创, 术后康复迅速, 可靠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析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开腹手术及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胆总管结石患者102例, 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腔镜组47例、开腹组55例, 腔镜组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ystectomy, LC) +Laparoscopic video Choledochoiberscopic Hepatocholangiolithotomy T-tube Drainage, LCHTD, 开腹组进行常规传统开腹手术, 即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 (Open Cholecystecystectomy, OC) +Choledochoiberscopic T-tube Drainage, OCHTD, 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腔镜组的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开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腔镜组、开腹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胆总管结石进行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 高度微创, 术后康复迅速, 可靠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临床研究,腹腔镜,开腹,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

参考文献

[1]唐亨力, 区奕猛, 余炯标.纤维胆道镜对肝胆管结石取石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7) :173-174.

[2]傅侃达, 秦长江, 任学群.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0, 19 (2) :702-703.

[3]夏中平, 谢英园.纤维胆道镜联合腹腔镜行胆管探查取石加一期缝合术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8:668-670.

[4]郭晓华, 李守红, 李云.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161例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 12 (4) :56-58.

开腹胆囊术 篇4

【關键词】传统开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90-01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蛋白以及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也越来越多,因此胆囊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通常针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以及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为主[1]。本研究将对比以上两种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需要做胆囊切除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胆囊结石的患者为40例,患胆囊炎的患者为20例,患胆囊息肉的患者为10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4.8±1.3)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进行胆囊切除,具体操作:让患者平卧,并给予硬膜外麻醉,取患者上腹肋缘下为切口,切口长度为8cm左右,切开腹壁之后,采用纱布将胆囊下方以及患者左侧的脏器进行隔离,同时将其显露出来,对胆囊管游离之后,将胆囊切除。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进行胆囊切除,具体操作:让患者仰卧,并给予气管插管以及静脉复合麻醉,之后采用Veress针将患者腹部穿刺,将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患者腹部的穿刺孔置入腹腔内,同时腹内压控制在1.5KPa~2.0KPa之间,并置入腹腔镜,通过腹腔镜的监视作2孔以及3孔,之后置入手术器械,采用钛夹将患者胆囊管以及胆囊动脉进行钳夹与切断,之后再进行游离,使得胆囊三角处显露出来,再采用电钩以及超声刀做腔囊分离,最后进行胆囊切断。

1.3观察指标

观察组两组患者手术的相关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16.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并以(%)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一:

3讨论

胆囊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可引起患者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穿孔、坏疽性胆囊炎、以及弥漫性胆囊炎,病情加重时甚至可能转变为胆囊癌,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保守治疗胆囊疾病其疗效并不明显。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以胆囊切除术为主,临床治疗中常用的胆囊切除术分为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以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相关资料显示,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以及完善,且具备了较多的适应证与安全性,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2]。但随着我国医疗技术进一步发展,医学上对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作了新的阐明,认为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任具有较多的缺陷,例如带给患者的创伤较大,愈合较慢,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机率较大等[3]。据相关者研究表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可有效的避免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缺点,该手术方法是通过特制的导管置入患者腹腔内,在将二氧化碳注入,当压力适当时再取患者腹部做3个0.5~1.5cm左右的小孔,同时将手术器械置入体内,对胆囊三角区进行解剖,并将胆囊管以及胆囊动脉进行离断与钳夹,采用腹腔镜检测进行胆囊切除[4]。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明显疼痛感、术中出血量减少以及住院时间段等优点。

本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机率也低于对照组。因此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恢复较快,带给患者的创伤较小,已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刁国宣.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护理配合回顾性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6):694-695.

[2]胡荣生,于伟,李秋波等.不同方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3):2003-2005.

[3]江弢,孙晶,岑刚等.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应用体会(附80例报告)[J].临床外科杂志,2011,19(6):388-390.

开腹胆囊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92例胆囊炎患者,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的52例患者为腹腔镜组, 其中, 男24例, 女28例;年龄29~60岁, 平均年龄 (36.5±23.5) 岁;采用开腹手术的胆囊炎患者40例为开腹组, 其中, 男19例, 女21例;年龄31~62岁, 平均年龄 (38.5±21.5) 岁, 炎症类型为水肿型71例, 占77.17%, 坏疽型13例, 占14.13%, 化脓型8例, 8.90%。两组患者在炎症类型、性别、年龄等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均为急性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确诊后行急期手术或择期手术的患者, 同时排除胆囊癌患者、伴严重内脏器官疾病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1.3 手术方法

1.3.1 腹腔镜组手术方法

本组52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 术前常规准备腔镜套管及视管, 根据术前超声诊断的炎症程度分别采取三孔法与四孔法行腹腔镜手术。插入气腹针CO2常规造气腹, 首先分离胆囊周围粘连组织, 胆囊张力较大的予以胆囊减压, 助手利用腹腔镜杆充分暴露胆囊三角, 将胆囊轻柔牵引, 术者左手持吸引器, 右手持电凝钩, 采用顺行法钳夹切断和切除胆囊。本组52例患者中有7例术中三管 (胆总管、肝总管、胆囊管) 关系暴露不佳, 因此采用逆行胆囊切除术, 先从胆囊底部开始, 逐步分离胆囊床, 最后处理胆囊管。胆囊床止血时用小纱条紧贴创面, 胆囊用分离钳送至脐孔, 边送胆囊边退镜, 检查确认创面无出血后放出CO2后关腹。

1.3.2 开腹组手术方法

本组40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 行传统开腹手术, 采用肋缘斜切口对胆囊进行切除。后术后常规抗生素防感染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 (CRP) 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见表1。

注:和开腹组比较, *表示P<0.05

2.2 手术前后CRP变化

见表2。

注:和腹腔镜组比较, *表示P<0.05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腹腔镜组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胆漏及术后出血, 1例患者因胆囊三角粘连无法解剖而中转开腹手术。开腹组共出现并发症3例, 发生率为7.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腔镜自问世以来, 以其微创、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而成为临床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3]。但在腹腔镜使用早期, 一般未使用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上, 其原因是早期使用腹腔镜治疗中, 由于胆囊炎急性炎症发作时, 胆囊壁易发生粘连和充血水肿[4], 手术中出生出血与不能顺利完成手术而中转开腹的病例较多, 因此, 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绝对或相对禁忌的。进入21世纪后, 医疗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5], 医疗器械也不断的改进与更新, 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也相对放宽。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示,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腹腔镜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 开腹组共出现并发症3例, 发生率为7.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果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极人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损伤小的情况下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CRP前后变化进行了比较,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 CRP值升高提示患者出现炎性反应, 从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RP变化情况显示, 腹腔镜组手术后CRP较术前略有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而开腹组升高明显, 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果提示腹腔镜手术可有效保护患者机体的内环境, 手术后患者无明显的炎性反应, 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 手术时间及手术操作技巧及医师的熟练程度均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 胆囊炎患者应在发病72 h内手术, 因为在急性炎症早期更易于分离, 随着时间的延长, 胆囊壁随之增厚, 胆囊三角粘连处分离时易发生出血。腹腔镜手术虽然具有开腹手术所不具备的种种优点, 但也要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该术式, 还应根据术前超声检查情况确定采取适合的手术方式, 方能提高治愈率, 降低并发症及中转开腹手术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与开腹胆囊切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92例胆囊炎患者,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的52例患者为腹腔镜组, 采用开腹手术的胆囊炎患者40例为开腹组, 对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 (CRP) 变化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 手术后开腹组CRP显著升高, 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腹腔镜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 开腹组共出现并发症3例, 发生率为7.5% (P<0.05)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对机体内环境损伤小、患者恢复快、瘢痕小等优点, 只要操作医师具备熟练的手术技巧及操作水平, 可确保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开腹胆囊切除,胆囊炎

参考文献

[1]何铁军, 邹晓平.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0, 14 (1) :15-16.

[2]乔培宇.胆囊结石和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及方式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 2009, 19 (8) :632-633.

[3]陈建尧, 蔡秀军.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9例临床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4, 4 (1) :70-71.

[4]张小红, 黄秋林, 贾晓巍, 等.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 2002, 8 (8) :86.

开腹胆囊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9年2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300例需要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中男78例, 女72例, 平均年龄45.5岁;观察组中男82例, 女68例, 平均年龄44.8岁。两组患者均排除患有合并恶性肿瘤以及其他严重的内脏器官疾病, 无血液系统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观察组使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后建立气腹, 手术室后的腹内压要保持在8~12mmHg, 使用四孔法完成手术。首先应该确认好胆囊管, 然后沿着胆囊管向上向前进行牵引, 等确认好了解剖关系之后, 要完全的分离胆囊管, 在靠近肝总管侧0.5cm外要与胆囊管呈90钳钛夹2枚, 在靠近胆囊颈部钳夹钛夹1枚, 在远近端钛夹之间要切断胆囊管。胆囊动脉钛夹要夹闭并且要把电源切断, 之后要电凝分离完整剥离胆囊并且要灼凝胆囊管床。手术完成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照组的患者在全麻之后使用肋缘斜切口行传统的手术方法对胆囊进行切除, 手术完成后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血清中的CRP进行观察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观察组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为30.2±5.6ml, 对照组的患者为51.3±8.9ml;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下床时间为21.21±3.45d, 对照组的患者下床时间为32.2±6.45d;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4.12±1.23d, 对照组的患者住院时间为6.02±2.1d。见附表。

对患者的手术后的止痛药的使用率尽心个了比较观察组为20%, 对照组为66.67%;两组患者进行了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血清中的CRP进行了比较, 对照组患者手术后两天的CRP为2.02±0.50mg/L, 观察组的患者手术后两天的血清中的CRP为1.13±0.41mg/L;两组患者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本组的研究中可以知道观察组在手术中的出血量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手术后的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要明显的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止痛药的使用率也明显的少于对照组。所以腹腔镜手术能够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 并且改善手术后患者的术后情况, 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后血清的CRP没有明显的变化, 所以手术对患者的机体损伤小, 内环境的变化小。使用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并且分散隐蔽, 版很小, 也符合美学的需要[2,3,4,5]。在手术中应该注意做好预防胆漏, 在使用电钩进行分离胆囊三角时应该离胆管远一些, 防止热损伤。由于急性的胆囊炎存在着水肿, 所以在手术中创面渗液以及渗血较多, 在手术后放置引流管充分的引流能够预防膈下间隙的感染, 这也是必要的措施。如果胆囊床面积较大而且胆囊的周围存在着明显的粘连应该常规的放置引流管。

总之, 腹腔镜行胆囊手术效果较好, 手术中以及手术后对患者的影响较小。对血清中的CRP的影响也比较小, 临床上是可以推广使用的。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与开腹胆囊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09年2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300例需要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观察组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手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的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等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的出血量、术后患者下床的活动时间以及手术后止痛药物应用和住院时间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手术后2d血清的CRP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使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在临床上有很好的疗效, 手术后的炎性反应轻, 值得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段绍斌, 居来提, 艾力, 等.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例分[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 (2) :178-179.

[2]潘茂华.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微创医学, 2010, 5 (1) :40-41.

[3]姚斌, 罗来斌, 叶祥燕.三孔、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 2009, 48 (47) :35-36.

[4]刘自明, 贾乾斌, 程南生.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附18例报道) [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0, 17 (3) :270-271.

开腹胆囊术 篇7

关键词:胆囊炎,开腹,胆囊切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自20世纪80年代腹腔镜技术出现后, 胆囊炎的治疗已经不再局限于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较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1]。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6月将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各40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中男46例, 女34例, 年龄l8~63岁, 病程0.5h-3d, 疾病类型:其中胆囊炎、胆囊结石56例、胆囊息肉24例。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各40例, 两组患者均无心肺疾病, 无肝肾功能异常及溃疡史, 无异常出血史及凝血功能障碍。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 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取平卧位, 采用硬膜外麻醉, 取经腹直肌切口, 切口长度月9~14cm, 以顺行切除为主, 必要时放置引流管。1.2.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持续硬模外麻醉加静脉复合麻醉。患者取仰卧位, 于脐下取切口长1cm左右, 建立CO2人工气腹。常规采用三孔法, 紧靠脐下缘弧形切开10 mm小口, 分别穿入Trocar, 用Veress气腹针穿刺造气腹术。在剑突下右侧肝圆韧带右侧方、在腋前线与肋弓交界处稍下缘分别次入穿刺管。患者头高脚低斜位, 镜下先剥离胆囊管前壁脂肪结缔组织, 探查胆囊、胆囊三角、胆总管解剖等。根据术野情况进行冲洗, 对于腹腔粘连较重, 渗出较多的放腹腔引流管。

1.3 观察内容

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方法

以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应用t检验, 计量资料应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 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者。两组手术效果比较显示,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肛门排气时间早, 住院时间短, 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与开腹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整个腹腔镜外科的标志性手术, 是世界上开展最成熟的也是最多的腹腔镜手术, 几乎所有胆囊良性疾病的胆囊切除术都可以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来完成, 包括急性或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随着临床微创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外科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大、手术时间相对长、对腹腔干扰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慢、住院天数较长等不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也要注意掌握适应证, 可同时将传统胆囊切除术作为微创手术必要的补充[3,4]。本次研究中, 微创技术的应用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均较传统开腹手术一定程度的减少, 证实了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肛门排气时间早, 住院时间短, 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与开腹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有效、可行,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笔者认为,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以及患者的要求,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将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并不能完成代替开腹手术。

参考文献

[1]胡三元, 主译.腹腔镜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21.

[2]伍家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几点体会[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8, 5 (5) :369-370.

[3]蒋东霞.腹腔镜、传统开腹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5 (7) :1244-1245.

开腹胆囊术 篇8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手术是近年重要的外科技术之一, 在急性胆囊炎的治疗领域中也不例外。腹腔镜普及后, 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 然而也随之出现了对其疗效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质疑[1], 因此将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进行对照观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在腹腔镜手术尚无法完全取代开腹手术的当下, 进行对照研究掌握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 可使患者更加安全,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急性胆囊炎患者160例, 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腹腔镜组和传统组, 腹腔镜组80例, 男36例, 女44例, 年龄27~73岁, 平均 (48.9±7.5) 岁;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0例,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3例, 急性单纯性胆囊炎57例。传统组80例, 男38例, 女42例, 年龄26~71岁, 平均 (48.6±7.4) 岁;急性化脓性胆囊炎9例,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2例, 急性单纯性胆囊炎5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 (1) 腹腔镜组:患者选择仰卧位, 采取气管插管全麻及连续硬膜外麻醉。建立气腹, 将内镜置入, 探查腹腔, 分离胆囊周围的粘连, 充分暴露胆囊三角。若患者的胆囊张力过大的时候, 行胆囊底部穿刺, 直至减压, 再进行分离。沿着壶腹部内外侧向胆囊三角进行解剖, 暴露胆囊管及胆囊动脉, 顺行切除胆囊。若无法分离, 则顺逆结合, 或者逆行切除胆囊。采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留置引流管, 3~4 d后将引流管拔除, 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2) 传统组:患者选择仰卧位, 采取气管插管全麻及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患者右上腹向下腹直肌做切口, 充分暴露胆囊, 顺行切除剥离胆囊, 或者顺逆结合切除剥离胆囊, 将血管结扎止血。采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留置引流管, 3~4 d后将引流管拔除, 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术中引流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腹腔出血、胆汁渗漏、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手术效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均少于传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传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腹腔镜组疼痛评分低于传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并发症: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 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 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急性胆囊炎多发于40岁以上的女性患者中, 患者胆囊反复炎性浸润, 导致胆囊的厚度明显增加且伴有积脓、积液, 也有胆管梗阻出现, 若不及时地进行手术清除, 会发展至胆囊黏膜充血、水肿, 甚至可能引发胆囊穿孔或者腹膜炎, 危及患者生命[2,3]。

尽管腹腔镜手术具有上述明显优势, 但该术式应用时间尚短, 因此在疗效以及安全性上存在质疑。本研究进行了对照观察, 发现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远远小于开腹手术, 因此治疗急性胆囊炎各项观察指标优于开腹手术, 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 证实了其优势所在, 也认为其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和安全性较高, 可以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成为该疾病的首选术式。但腹腔镜手术也不能完全替代开腹手术, 若出现紧密三角水肿粘连或术中有胆管损伤、胆瘘、无法控制的出血等严重症状时, 仍然需要中转开腹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恒春, 范东, 姜浩,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60例体会[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3, 16 (2) :145-146.

[2]章富良, 沈玲燕, 陈爱国, 等.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85例[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2, 15 (5) :528-529.

开腹胆囊术 篇9

[关键词]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7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1-176-02

急性胆囊炎内科保守治疗易缓解,但病情易反复发作,若在恰当时机行胆囊切除术,可获得良好效果。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近年来已经广泛应用胆囊炎的治疗[1]。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5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胆囊炎患者100例,临床症状、体征、B超检查均符合胆囊炎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25~67岁,平均(47.5±2.6)岁。病程4 h~10年。慢性结石性胆囊炎92例,胆囊息肉8例。有腹部手术者20例,合并高血压26例,冠心病13例,糖尿病7例。100例胆囊炎患者根据适应证及手术方法选择情况分为观察组52例(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48例(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全麻,平卧。于脐孔内下缘做一10 mm切口,插入气腹针,建立CO2气腹;成功后置入腹腔镜,并分别在剑突下、右锁骨中线肋緣下做10 mm、5 mm切口作为操作窗口。穿刺完后,取头高脚低位,向左倾斜30°,探查胆囊三角区。显露胆囊三角后,游离出胆囊管、胆囊动脉,辨认胆囊管、胆总管、胆囊动脉三者解剖关系无误后在靠近胆囊壶腹用钛夹夹闭胆囊管3次,然后用钛夹夹闭胆囊动脉,电钩离断胆囊动脉,用组织剪于1、2钛夹之间剪断胆囊管,再逆顺结合分离胆囊床,若胆囊三角解剖不清,先游离胆囊床后确认胆囊管及其胆总管汇入处,3个钛夹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逆行切除胆囊,胆囊用分离钳送至剑突下操作孔取出。再次检查创面无出血后放出CO2,关腹。

1.2.2 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麻醉方法同前,自右腹直肌外缘8~15 cm切口顺行或者逆顺结合切除胆囊,必要时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胆漏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術效果比较

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死亡病例。其中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手术用时也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

组别n切口长度

(cm)手术时间

(h)术中出血量

(mL)住院时间

(d)

观察组522.76±0.600.63±0.1343.62±21.313.22±0.71

对照组489.10±1.481.25±0.5594.85±25.047.34±2.15

2.2 两组患者发症比较

两组无一例发生胆漏。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3例,并发症发生率5.77%;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7例,1例发生感染,其并发症发生率达16.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LC以微创、恢复快速已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方法。LC由于受到器械等因素的局限,其手术适应证临床多选择68岁以下、病程较短、症状较轻、B超显示胆囊清楚、考虑胆囊周围无粘连或粘连少、无明显充血水肿、无胆囊积液或有积液但张力不大、胆囊三角解剖清楚、基础疾病不多、能耐受全麻的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或胆囊息肉的患者。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大、手术时间相对长、住院时间长等缺点[4]。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LC手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①对组织的创伤小。②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③手术并发症少。④术后不留明显瘢痕,美观。⑤方法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赵健民[5]、罗坤等[6]研究结果相一致。

LC术后恶心呕吐是常见的不良反应,目前原因尚未明确。本研究显示,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7例,1例发生感染,其并发症发生率达16.67%;观察组52例行LC术患者中仅有3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经对症治疗均可缓解,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其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黎稽,张肇详.外科手术学[M].笫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69-671.

[2] 余铖.急性胆囊炎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诊治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5):888-890.

[3] 陆振军,耿骁,王善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体会[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 7(8):693.

[4] 任恒宽,李建忠.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6):527.

[5] 赵健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00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5):441-442.

[6] 罗坤,陈本华,李明军,等.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与传统手术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0):90-91.

开腹胆囊术 篇10

关键词:开腹胆囊切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并发症,满意度

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切口小、疼痛轻、微创性和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1],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有明显优势。本研究探讨了开腹胆囊切除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7月在我院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各25例,其中开腹手术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19~72岁,平均52.12±2.36岁;疾病类型:胆囊结石6例、胆囊息肉19例。腹腔镜手术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19~73岁,平均52.67±2.31岁;疾病类型:胆囊结石7例、胆囊息肉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开腹手术组行开放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手术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心理护理,说明手术治疗过程、配合要点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缓解患者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术后则给予如下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术后可存在疼痛、不适感,应及时给予患者安慰和关心,说明这是手术正常现象,并安抚患者情绪,使其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术后康复护理;同时,在患者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均贯穿心理护理,尤其是术前对患者病情的分析和焦虑、紧张情绪的缓解,为手术顺利开展提供基础;开腹患者术后心理护理难度大于腹腔镜患者,因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较轻、心理应激较少。②疼痛护理。术后因患者存在疼痛,应及时给予镇静剂、镇痛剂,并根据患者特点,给予注意力转移、深呼吸、听轻音乐等形式减轻其疼痛感[2];因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因此术后镇静剂使用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且术后疼痛护理效果更佳。③饮食护理。对开腹手术患者来说,排气一般在术后50小时左右,饮食应从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腹腔镜术患者术后10小时左右排气,在无腹胀且出现肠鸣音后即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以刺激胃肠道蠕动,补充营养,促进机体康复。④伤口护理。腹腔镜手术伤口小、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开腹手术切口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若无渗血或渗液,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予常规抗生素治疗,术后4~5天病情稳定后即可出院。⑤早期离床活动护理。腹腔镜手术为微创手术,可为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提供基础,一般术后24小时内即可离床活动;而开腹手术则多在术后48小时后离床活动,早期活动可促进患者肺活量的增加,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3]。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胆漏、肠梗阻)发生情况,并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包括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操作技能、环境等项目的评定,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分以上为满意、低于79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15.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开腹手术组比较,①P<0.05

2.2 并发症

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和胆漏各1例,发生率为8.00%;开腹手术组术后则发生切口感染3例、胆漏2例、肠梗阻1例,发生率为24.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见表2。

注:与开腹手术组比较,①P<0.05

2.3 护理满意度

腹腔镜手术组非常满意17例、满意8例,满意率为100.00%;开腹手术组非常满意12例、满意8例、不满意5例,满意率为80.00%。两组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显著高于开腹手术组。见表3。

注:与开腹手术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广泛推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逐渐代替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临床主流,其创伤轻、患者痛苦小,可缩短术后康复疗程,促进患者机体康复,多数患者接受度高,但术后康复也与术后护理息息相关[4]。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多数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为患者提供舒适、优质的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主要目标[5]。对于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来说,因手术方式不同,术后护理措施也不尽相同。开腹手术创伤大,因此术后疼痛较严重,切口感染率高,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胃肠道恢复时间较长,不适感重,因此术后心理护理难度更大,镇痛剂使用剂量更高,饮食上也需待患者排气后才可给予流质饮食;而腹腔镜手术因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切口感染率低,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胃肠道恢复时间短,不适感轻,术后各方面恢复更快,护理难度降低[6]。

结合本研究结果可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辅以良好的术后护理可加速肠道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琴芳.开腹胆囊切除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4,13(27):384.

[2]韦金秋.开腹胆囊切除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护理对比[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2):483.

[3]何颜碧.开腹胆囊切除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24(7):234.

[4]王世云.开腹胆囊切除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4,13(24):520-521.

[5]李亮.开腹胆囊切除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4,32(26):324.

上一篇:质量管理策略下一篇: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