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脂蛋白磷脂酶A2

2024-06-19

人脂蛋白磷脂酶A2(精选七篇)

人脂蛋白磷脂酶A2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6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9例,采用上转发光法检测其血浆Lp-PLA2水平,并完善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动脉超声所检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0.9或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78例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61例。根据患者是否具有心脑血管缺血性卒中史进一步将78例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分为具有缺血性卒中史亚组和无卒中史亚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5版)》中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其中处于心脑血管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

1.2 入选标准

(1)临床表现符合2型糖尿病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且已经确诊的患者;(2)除本病外无其他组织或器官严重器质性疾病,可以进行有效的抽血操作,对抽血有一定耐受性的患者;(3)精神正常,神志清楚,能完整流畅回答出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疾病的相关问题的患者;(4)在研究人员的讲解下,对该研究有一定的熟悉,自愿参与其中,并在书面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的患者;(5)该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进行。

1.3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隔夜禁食8 h以上,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 m L,使用3.8%的柠檬酸钠抗凝后测定Lp-PLA2水平,Lp-PLA2定量测定方法为上转发光法。

1.4 统计方法

分析采用SPSS19软件,Lp-PLA2检测数据呈偏态分布,采用中位数表示,组间差异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Lp-PLA2水平比较

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浆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为183.0,P<0.05)。见表1。

2.2 亚组间Lp-PLA2水平比较

具有心脑血管缺血性卒中史的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亚组血浆Lp-PLA2水平显著高于无卒中史的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为58.0,P<0.05)。见表2。

3 讨论

Lp-PLA2主要由成熟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合成和分泌,并受炎性介质的调节,血液循环中的Lp-PLA2以与脂蛋白颗粒结合的形式存在,其中2/3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1/3与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结合。Lp-PLA2能水解动脉内膜上的LDL中的氧化卵磷脂(ox-PC)[4],产生溶血卵磷脂(LysoPC)和游离的氧化脂肪酸(ox-FA)[5]。而这两种新脂质产物作为强有力的炎性介质,能刺激黏附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导致单核细胞向内膜聚集。单核细胞衍生成巨噬细胞并吞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变成凋亡的泡沫细胞,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聚集从而形成动脉斑块,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此外,Lyso-PC还具有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细胞毒性,诱导局部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MPs能使纤维帽变薄,并使粥样斑块不稳定,增加斑块的破裂倾向[6-8],导致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因此,Lp-PLA2被认为是有别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子和C反应蛋白的一个新的危险因子,参与炎性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9]。糖尿病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的临床表现为(1)多尿: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导致患者24 h尿量最高可达10 000 m L;(2)多饮:水分丢失,导致多饮;(3)多食;(4)体重下降: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摄入的能量不能被完全吸收。

在该研究中,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浆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经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符合既往临床研究结果并进一步证实,在2型糖尿病患者如检测出血浆Lp-PLA2升高,可能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如早期进行干预,预防可能出现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及心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致死致残事件进而影响其生存质量会产生很大帮助。而亚组分析显示,合并心脑血管缺血性卒中史的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亚组血浆Lp-PLA2水平显著高于无卒中史的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提示了,血浆Lp-PLA2升高的程度与动脉硬化可能造成的卒中后果有一定的关系,可借此评估患者发生心脑卒中事件的危险程度,如早期干预可帮助改善患者预后。

有多项研究已经证实血浆Lp-PLA2在缺血性卒中方面的预测作用,随着人们对血浆Lp-PLA2认识程度的提升,常规检测血浆Lp-PLA2水平对2型糖尿病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及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Bae M,Patel N,Xu H,et al.Activation of TRPML1 clears intraneuronal Aβin preclinical models of HIV infection[J].J Neurosci,2014,34(19):11485-11503.

[2]龙璐,王钟明,陈贞,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J].检验医学,2013,28(10):885-889.

[3]刘春燕.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及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4):350-352.

[4]Lipsanen A,Parkkinen S,Khabbal J,et al.KB-R7943,an inhibitor of the reverse Na(+)/Ca(2+)exchanger,dose not modify secondaru pathology in the thalamus following focal cerebral stroke in rats[J].Neurosci Lett,2014,580(111):173-177.

[5]Sudduth TL,Weekman EM,Brothers HM,et al.β-amyloid depositionis shifted to the vasculature and memory impariment is exacerbated when hyperhomocusteinemia is infuced in APP/PS1 transgenic mice[J].Alzheimers Res Ther,2014,6(3):32.

[6]李小刚.老年人脑卒中的抗栓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8):792-794.

[7]Kim M,Kim SO,Lee M,et al.Tetramethylpyrazine,a natural alkaloid,attenuates pro-inflamatory mediators induced by amyloidβand interferon-γin rat brain micriglia[J].Eur J Pharmacol,2014,740(198):504-511.

[8]张广慧,何明利.血压变异性与脑卒中风险的关系[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7):749-752.

人脂蛋白磷脂酶A2 篇2

关键词: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 AMI) 发生的主要机制就是炎性反应、易损斑块破裂伴随急性血栓形成、血管痉挛。传统的危险因素已不能解释所有冠状动脉事件, 脂类调质及其伴发的血管炎性反应历来是动脉粥样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种炎性递质可能是新的危险因素。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Lp-PLA2) 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斑块易损性有关的炎性反应标记物, 被认为是血管炎性反应特异性标志物, 与冠心病的发生关系密切[1,2,3]。本文旨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并探讨血浆Lp-PLA2 水平与这一特殊人群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1 月- 2015 年1 月我科收治的AMI且行冠脉造影患者74 例为AMI组, 男56 例 ( 75. 7% ) , 女18 例 ( 24. 3% ) , 年龄35 ~ 91 ( 64. 5 ± 13. 4 ) 岁, 入院前已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6 例 ( 8. 1% ) 。同期行冠脉造影或冠脉CTA除外冠心病的患者61 例为对照组, 男27 例 ( 44. 3% ) , 女34 例 ( 55. 7% ) ; 年龄35 ~ 89 ( 60. 6 ± 12. 6) 岁, 入院前已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4 例 ( 6. 6% ) 。排除标准: ( 1)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等可引起冠状动脉非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 ( 2) 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1. 2 样本采集与测定按照XD711 酶标仪的操作要求,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Lp-PLA2 浓度, 试剂盒由天津康尔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 3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价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计算每位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积分值: ( 1) 病变狭窄程度积分: 无异常计0 分; ≤25% 狭窄计1 分; 26% ~ 50% 狭窄计2分; 51% ~ 75% 狭窄计4 分; 76% ~ 90% 狭窄计8 分; 91% ~99 % 狭窄计16 分; 100 % 狭窄计32 分; ( 2 ) 病变部位的权重系数:左主干病变×5;左前降支近段×2.5, 中段×1.5, 远段及第一对角支均×1, 第二对角支×0.5;左回旋支近段×2.5, 远段、后降支及钝缘支均×1, 后侧支×0.5;右冠状动脉病变近段、中段、远段和后降支均×1; (3) 计算单处病变评分与权重系数的乘积, 各处积分之和为每位患者的Gensini总积分。

1. 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AMI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2 组在年龄、血糖、尿素氮、肌酐、尿酸、血脂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 , 但AMI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 0. 01 ) 。AMI组患者血浆Lp-PLA2 浓度较高, 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1

2. 2 AMI不同冠脉Gensini积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AMI组74 例患者中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计算冠脉积分, 不同积分患者各生化指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Gensini积分≥90 分组患者的血清TC和LDL-C水平在数值上高于积分较低的各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2. 3 Lp-PLA2 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分析AMI组74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 其中2 例冠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 提示心肌桥; 冠脉造影单支病变34 例, 双支病变10 例, 三支病变28 例, Lp-PLA2 水平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有增高的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3。

2. 4 Lp-PLA2 水平与冠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AMI组血浆Lp-PLA2 浓度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 ( r = 0. 713, P < 0. 01) 。见表4。

3 讨论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Lp-PLA2 与冠心病事件发生密切相关, 测定血浆Lp-PLA2 的含量或活性可作为冠心病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4], 对降低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并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潜在目标靶点。在成人治疗组Ⅲ及美国心脏学会/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 AHA /CDC) 的指南中, Lp-PLA2 被推荐用于辅助传统危险因素的评估, 可作为血管炎性反应的一种特异性诊断指标, 以识别高危或极高危的患者[5], 但关于Lp-PLA2 水平与冠脉病变及冠脉事件的关系存在较大争议[6,7]。

本文AMI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 各生化指标 ( 包括血糖、血脂等) 均无明显差异, 唯独男性比例明显增高, 这种性别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女性雌激素维护血管内皮正常功能, 减少炎性反应, 进而减少冠状动脉急性事件的发生有关。

研究结果显示AMI组Lp-PLA2 水平较对照组增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 1) 样本量不够大; ( 2) 因Lp-PLA2 水平可能与斑块破裂无关; ( 3) 与他汀类药物应用有关, 许多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血浆Lp-PLA2水平[8], 且部分患者在此次发病前已接受规律的他汀类调脂药物治疗。此外, AMI组患者单支病变患者占绝大多数 ( 51. 2% ) , 也可能是AMI组患者Lp-PLA2 水平增高不明显的原因之一。

研究显示, 不同Gensini积分患者血清TC和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但均高于调脂治疗目标值, 提示AMI患者在血脂未达标的前提下, 冠脉事件的发生可能与血脂水平无明显相关性。Gensini积分≥90 分组患者的血清TC和LDL-C在数值上高于积分较低的各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以往的研究认为Gensini积分与血清TC、LDL-C水平呈正相关的结论有所不同[9]。其原因一方面可能在于本文入选患者绝大部分具有明确的严重冠状动脉病变; 另一方面与部分患者在此次发病前已接受规律的他汀类调脂药物治疗有关, 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不同Gensini积分患者间的血脂差异。

Gensini评分是目前公认的能较全面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一种计量方法, 综合评价管腔狭窄程度和弥漫程度, 考虑了冠状动脉病变的数目、部位和狭窄程度, 并根据病变血管的不同节段制定了不同的权重系数。本结果显示, 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 Lp-PLA2 水平逐渐升高, 但血浆Lp-PLA2 的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无明确关系, 却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表明Lp-PLA2 水平与冠脉病变弥漫程度无明显关系, 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管腔狭窄程度, 而Lp-PLA2 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是否存在关系, 仍需进一步的试验评估。

人脂蛋白磷脂酶A2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选取2012年3月至2 01 4年12月我院确诊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9例, 设为APCI组, 均为72小时发作入院, 发病前无服用硬性Lp-PLA2药物史。排除甲状腺、胰腺疾病, 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者;排除手术、烧伤、结缔组织病及恶性肿瘤等病史。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分为重度神经损伤组 (>30分) 15例 (21.7%) , 中度神经损伤组 (16~30分) 20例 (29.0%) , 轻度神经损伤组 (<15分) 34例 (49.3%) 。依据患者发病72小时头部CT计算梗死面积 (Pullicino公式) :>10cm3为大面积梗死组, 13例 (18.8%) ;5~10cm3为中面积梗死组, 26例 (37.7%) ;<5cm3为小面积梗死组, 30例 (43.5%) 。选取同期我院年龄、性别、合并症等接近的健康体检者69例, 设为对照组, 既往无脑血管疾病史, 头颅MRI无脑梗死, 彩超无颈动脉斑块。APCI组男41例, 女28例;年龄 (63.7±7.8) 岁;体重指数 (25.1±2.2) ;伴糖尿病2 7例 (3 9.1%) , 高血压病4 3例 (6 2.3%) ;吸烟1 7例 (24.6%) , 饮酒16例 (23.2%) 。对照组男43例, 女26例;年龄 (62.8±6.9) 岁;体重指数 (24.9±2.3) ;伴糖尿病25例 (36.2%) , 高血压病41例 (59.4%) ;吸烟19例 (27.5%) , 饮酒15例 (21.7%) 。

1.2血浆Lp-P LA2检测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10m l, APCI组于入院后次日清晨、入院第7日清晨采血, 离心, 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Lp-PLA2水平, 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Lp-PLA2试剂盒由美国ADL公司生产。

1.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 r ou se积分评定方法采用P hilips i U 2 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动脉分叉等部位各斑块的最大厚度并且相加为该侧斑块总积分, 双侧颈动脉硬化斑块之和为该例患者斑块总积分。按斑块大小、厚度可分为:0级, 无斑块;Ⅰ级, 1个小斑块, 占管腔<30%;Ⅱ级, 中度斑块, 占管腔30%~50%, 或多个小斑块;Ⅲ级, 1个大斑块, 占管腔>50%, 或多个斑块 (至少1个中度斑块) 。

2结果

血浆Lp-PLA2水平:APCI组入院次日 (235.5±11 7.4) μg/L, 入院第7日 (35 1.2±1 28.3) μg/L;对照组 (146.2±71.6) μg/L。APCI组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者的Lp-PLA2水平:轻度组 (201.2±115.3) μg/L, 中度组 (285.1±104.3) μg/L, 重度组 (378.3±118.5) μg/L。APCI组不同斑块分级者Lp-PLA2水平:Ⅰ级组 (198.5±2 3.5) μg/L, Ⅱ级组 (2 8 0.2±2 1.2) μg/L, Ⅲ级组 (368.8±26.5) μg/L。

3讨论

人血浆Lp-PLA2主要由成熟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合成分泌。人循环Lp-PLA2以与脂蛋白颗粒结合的形式存在, 其中2/3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 1/3与高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 (a) 结合。Lp-PLA2可水解sn-2位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酰基的氧化磷脂, 生成溶血卵磷脂和氧化型游离脂肪酸, 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和稳定性丧失, 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溶血卵磷脂参与巨噬细胞凋亡过程, 促进斑块增大及斑块易损, Lp-PLA2介导产生的细胞因子使得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升高, 斑块易损性增加[2]。颈动脉粥样硬化为脑梗死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发挥重要作用[3]。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是造成易损斑块的主要原因, Lp-PLA2作为新型炎性细胞因子, 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4]。笔者通过检测APCI患者不同神经损伤程度、不同梗死面积、不同斑块分级患者LP-PLA2水平, 探讨A P C I患者L P-P L A 2水平变化特点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

本文结果表明, APCI组患者Lp-PLA2水平入院第7日显著高于入院次日,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重, Lp-PLA2水平越高。表明血Lp-PLA2水平很可能反映APCI的严重程度, 随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增加而升高。由于APCI患者1周内一般是疾病进展期, 血Lp-PLA2升高还表明可能与脑梗死相关的炎症反应程度较强, 从而加速脑梗死半暗带的恶化, 加重脑损伤有关。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的增加, Lp-PLA2水平升高。

综上所述,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与梗死面积、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可能有关。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APCI) 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 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确诊的69例APCI患者设为APCI组, 选取同期来院体检者69例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血清Lp-PLA2水平变化及与梗死面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浆Lp-PLA2水平:APCI组入院次日 (235.5±1 17.4) μg/L, 入院第7日 (3 5 1.2±1 2 8.3) μg/L;对照组 (1 46.2±7 1.6) μg/L。神经功能损伤者的L p-P L A 2水平:轻度组 (201.2±115.3) μg/L, 中度组 (285.1±104.3) μg/L, 重度组 (378.3±118.5) μg/L。不同斑块分级者Lp-PLA2水平:Ⅰ级组 (198.5±23.5) μg/L, Ⅱ级组 (280.2±21.2) μg/L, Ⅲ级组 (368.8±26.5) μg/L。结论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与梗死面积、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可能有关。

关键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颈动脉粥样硬化

参考文献

[1]陈瑞英, 郑清存, 安雅臣, 等.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 15 (7) :1122.

[2]张亮, 刘亚杰, 贺雄军, 等.CD62E+微颗粒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血管危险因素关系[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4, 13 (4) :388.

[3]甄志刚, 高素玲.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1 (1) :107.

人脂蛋白磷脂酶A2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择笔者原工作单位温州市龙湾区状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2012年度参加慢病管理的高血压患者149例, 排除原发肾病、肝病、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及妊娠患者。高血压的诊断及分级和靶器官损害诊断标准, 皆参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A组) 86例, 高血压无靶器官损害 (B组) 63例。A组男48例, 女38例;年龄56~82岁, 平均 (68.5±13.9) 岁;病程3~26年, 平均 (15.3±11.8) 年。B组男34例, 女29例;年龄53~79岁, 平均 (65.5±12.7) 岁;病程3~23年, 平均 (14.8±10.5) 年。选择同期性别、年龄分布与其他两组接近的健康体检者52例 (C组) 。C组男28例, 女24例;年龄50~78岁, 平均 (60.5±18.5) 岁。

1.2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判定

(1) 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肥厚; (2) 颈动脉超声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或内膜中层厚度 (I M T) ≥0.9 m m; (3) 血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μmol/L, 女性>107μmol/L; (4) 白蛋白尿>3 0 m g/2 4 h。

1.3 L p-P L A 2与I L-6检测

用E D T A或肝素作为抗凝剂, E L I S A法定量测定所有对象血浆中的L p-P L A 2、I L-6含量。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注:1为B、C两组比较, 2为A、C两组比较, 3为A、B两组比较

血浆L p-P L A 2、I L-6水平高血压患者无论有无靶器官损害, 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且I L-6水平随病情加重呈上升趋势。但Lp-PLA2水平无靶器官损害的B组与对照组 (C组) 、A组与B组两两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 L-6水平B组、有靶器官损害的A组分别与C组比较, L p-P L A 2水平A组与C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持续的高血压不但损害了靶器官, 而且还促使中、大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 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进而导致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1]。L p-P L A 2是一种不依赖于钙存在的磷脂酶A2, 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 也是一项新的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关的标志物, 直接参与了血管的炎性反应[2]。血浆Lp-PLA2的活性或浓度在高血压合并脑卒中及冠心病患者中升高, 与后来的血管性事件发生密切相关, 作为一种炎症介质可以独立预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3]。IL-6主要由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它可调节多种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具有调节免疫应答, 并在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IL-6在多种疾病时有明显改变。

笔者通过测定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高血压无靶器官损害患者以及正常健康者血浆Lp-PLA2及IL-6的活性水平发现,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组的L p-P L A 2及I 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表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存在较大的心脑血管病变风险, 是心、脑血管事件和病死率强有力的预测因子。因此, 对有靶器官损害的患者要尽早采取措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51.

[2]刘甲兴, 郑兴.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6, 14 (3) :274.

人脂蛋白磷脂酶A2 篇5

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YKL-40的生物学效应

1.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生物学效应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被称作血小板活化因子,属于一种血管炎症蛋白酶,可以使血小板活化因子水解,从而使血小板失去活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血栓和炎症的生成, 有着抗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以及抗炎的功能,与此同时,Lp-PLA2还能够使氧化卵磷脂水解,并生成氧化型非酯化脂肪酸和溶血卵磷脂,所生成的这两种物质对血管内皮起到刺激作用, 使其生成细胞因子,从而使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引起泡沫细胞沉积、单核细胞浸润,加速粥样斑块的形成,因此, Lp-PLA2有着加快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作用。Lp-PLA2通常分布于血浆中,Lp-PLA2的活性和其浓度有一定的关联性,由此可见,Lp-PLA2很有可能和激素分泌水平相关, 女性血浆中的Lp-PLA2活性要比男性血浆中的Lp-PLA2活性要低[1]。

1.2YKL-40的生物学效应

YKL-40的生物学效应尚未明确 ,不过YKL-40的生物功能主要有有三大类,即:有着成纤维生长因子的作用、肝素结合能力以及促进炎性反应等。

2Lp-PLA2、YKL-40和2型糖尿病

2.1Lp-PLA2和2型糖尿病

近几年, 国内外很多的医学专家对2型糖尿病进行研究, 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Lp-PLA2的活性和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具有相关性,胰岛素的抵抗(IR)程度越低, Lp-PLA2的活性也就越大[2]。

IR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机制, 水平较低的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也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起到一定的作用。 细胞膜表面和胰岛素受体相结合,由多种蛋白酶和配体蛋白酶所组成的信号通路可以传递很多种信号, 使细胞受到刺激, 从而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促进胆固醇的合成以及脂肪的储存,使得毛细血管不断的扩张,以此来改善血液循环状况。 机体在处于不断受到炎性因子刺激的状态下, Lp-PLA2在患者血液中的水平会上升、 活性增强, 促使炎性因子被联级释放,胰岛素受体的信号反馈路线受到阻碍,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IR的进程。 IR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害,使凝血系统被激活,从而引起血小板的水平上升, 导致血液中的Lp-PLA2水平也跟着上升。 Lp-PLA2会促使炎性因子积极地参与到炎性反应过程中。 Lp-PLA2水解会释放很多的非酯化脂肪酸 , 从而引起IR机制[3]。

2.2YKL-40和2型糖尿病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和患者血液中的YKL-40水平有着很大的相关性 ,但是具体的致病机制尚未得到明确。 有的研究显示,YKL-40水平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血糖水平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含量升高,YKL-40水平也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含量下降,YKL-40水平也下降, 由此可见, YKL-40水平和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呈正相关 。 YKL-40很有可能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 炎症的主要机制因素, Catalhn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液中的YKL-40水平与IR以及炎性因子有相关性,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经过摄入低卡路里食物轻体后, 患者血液中的YKL-40水平有所降低[4]。 也有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YKL-40水平和患者的体胖无相关性。人体内的YKL-40水平,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譬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因子。 这些炎性因子会对胰岛素分泌组织造成损伤, 从而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使得胰岛素抵抗程度增强,从而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YKL-40水平上升[5]。

3YKL-40、Lp-PLA2和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病变

3.1Lp-PLA2和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病变

商丽娜、李华、杨再刚以及翟倩倩等人,通过对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 大血管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健康人血液中的Lp-PLA2水平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发现, 大血管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Lp-PLA2水平要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Lp-PLA2水平, 而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Lp-PLA2水平又比健康人血液中的Lp-PLA2水平要高, 由此可见,Lp-PLA2水平和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有相关性 ,也就是说,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Lp-PLA2水平和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相关性, 对检测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6]。

Lp-PLA2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致病机制如下:在糖尿病的病理条件下,会有大量的活性氧类物质被释放出来,使得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害, 从而释放出炎性介质, 这些炎性因子会促使脂蛋白被氧化成低密度的脂蛋白, 使得Lp-PLA2的含量和活性得到提高,Lp-PLA2参与到炎性反应过程中,使炎性反应加速,促使动脉粥样硬化[7]。

内膜粒细胞被活化后,会分泌出大量的Lp-PLA2, Lp-PLA2水解血管内皮细胞 ,在此过程中 ,会有大量的非酯化脂肪酸以及溶血卵磷脂产生, 这些物质会加快内膜粒细胞的活化速度,从而分泌出更多的Lp-PLA2, 血液中大量的Lp-PLA2,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严重受损,从而加速形成血管粥样硬化[8]。

Lp-PLA2水平越高 ,血管粥样硬化速度越快 ,Lp-PLA2会使巨噬细胞死亡 , 导致血管中的斑块不再稳定, 使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病变 (血管粥样硬化), 与此同时,Lp-PLA2还促使胶原基质以及平滑肌细胞降解,使得粥样硬化血管的血管壁变薄,变脆弱, 因此很容易导致病变大血管破裂, 从而发生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发生急性内出血事件, 严重的威胁到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的生命安全[9]。

3.2YKL-40和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病变

除了Lp-PLA2之外, 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病变还和YKL-40有关。国内外有很多的专家对这一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大多数研究结果都显示,YKL-40和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病变有着直接的相关性,而且YKL-40水平还能够用直接的将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程度反映出来,因此,除了可以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Lp-PLA2水平之外, 还可以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YKL-40水平,来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尤其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早期病变的诊断中。 许多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YKL-40水平会随着大血管的病变程度逐渐上升, 由此可见,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病变程度和患者血液中的YKL-40水平呈正相关[10]。

YKL-40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致病机制如下:YKL-40是糖尿病患者体内高糖基化食物最终物质, 属于氧化应激类物质,YKL-40会加速脂蛋白转化成低密度脂蛋白, 从而使得血管的内皮受到严重的损坏,导致血管的内皮细胞发生炎性反应。 血液中的巨噬细胞在吞噬被氧化的脂蛋白后, 会分泌出大量的YKL-40,使得血液中的YKL-40水平上升。 血液中大量的YKL-40会直接阻断巨噬细胞的分化,是巨噬细胞大量凋亡,并且使血管的平滑肌发生迁移或者增生, 从而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11]。 已有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和白细胞介素升高有着一定的关联性,白细胞介素水平和YKL-40水平呈正相关,由此可见,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和患者血液中的YKL-40水平有着一定的相关性[12]。

4结语

人脂蛋白磷脂酶A2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符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的住院患者46例, 其中男30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 (59.54±10.86) 岁。对照组选择门诊无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健康成年人16例, 男9例, 女7例, 平均年龄 ( 59.18±11.29) 岁, 均为体检及临床检查 (心电图及生化指标) 正常者。除外严重肝和肾功能不全、急或慢性感染性疾病、肿瘤、风湿性疾病、近期手术患者等。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血脂、HDL、LDL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 。

1.2 方法

各组均于安静平卧状态下抽取病人胸痛发作6h内和48h肘静脉血5mL两管, 并立即以3000r/min离心15min后取上层血清, 标记后置于-20℃冰箱保存。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 (ELISA) 定量测定血清LP-PLA2及NPT水平 (人血清LP-PLA2及Neopterin ELISA试剂盒均购自上海将来生物公司) 。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用undefined表示, 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应用pearson 相关分析分析指标间的关系,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胸痛发作6h的血清 LP-PLA2及NPT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升高, 明显高于UAP组, UAP组则没有明显改变, 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经过药物治疗, 48h内血清LP-PLA2及NPT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均有下降趋势, UAP组里血清LP-PLA2及NPT水平无明显改变, 但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注:与UAP组相比:**P<0.01;与对照组比#P<0.01。

3 讨论

对于ACS的发生, 学术界有着很多种观点, 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斑块易损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 激活的炎症细胞导致粥样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 从而导致ACS的发生。 Lp-PLA2是磷脂酶能超家族中的普通一员[6], 由441个氨基酸组成, 其分子量为45.4Kda。研究表明, 人体中的Lp-PLA2[7]主要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生成分泌。Lp-PLA2能水解氧化甘油磷脂Sn-2位上的短链酰基, 如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cetylhydrolase, PAF) 的乙酰基, 所以又被称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acetylhydrolase acetylhydrolase, PAF-AH) 。目前的普遍研究认为该酶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但是因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的底物特异性并不强, 除了能水解PAF外, 还能水解氧化低密度脂蛋自分子中氧化修饰的磷脂产生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游离氧化脂肪酸, 而这两者均是强烈的致炎因子, 能促进单核细胞聚集并移行入血管内膜, 并进一步分化为巨噬细胞、泡沫细胞, 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8,9], 并可能导致斑块的破裂。Packard[10]等人的研究发现, Lp-PLA2的水平与冠脉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性。新喋吟是一种生物学稳定的低分子化合物, 是生物蝶吟在合成途径中由鸟蝶吟核苷三磷酸形成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新蝶呤主要由单核吞噬细胞在活化的T淋巴细胞所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γ刺激下分泌产生, 是单核吞噬细胞活性增强的一个特异性标志物[3], 可作为单核吞噬细胞激活的标志物[4]。在ACS中, 巨噬细胞和激活的淋巴细胞数量与斑块的易损性相关, 这类细胞越活跃, 则斑块越不稳定, 越容易导致急性冠脉事件发生。新蝶呤作在循环血液中的浓度变化与粥样斑块活动性及数量密切相关[11]。本研究的结果显示, 与正常组相比, 在胸痛发作6h内, 急性心肌梗死组的LP-PLA2及Npt水平均明显升高, 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在胸痛发作48h, 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血清LP-PLA2及Npt水平较发病6h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LP-PLA2及NPT水平虽然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与血清 LP-PLA2及NPT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两者联合检测可以作为ACS的早期诊断指标, 并且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早期鉴别, 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治和鉴别提供依据, 从而可以更好的避免恶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 及新蝶呤 (NPT) 的表达及其含量的变化规律, 以期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患者血清中LP-PLA2及NPT水平, 其中: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组 (NSTEM I) 8例, ST段抬高的心机梗死组 (STEM I) 15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UAP) 23例, 并选取16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 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清LP-PLA2 (28.15±4.36) ng/mL及NPT (2.87±0.43) μg/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LP-PLA2 (13.08±3.08) ng/mL及NPT (1.68±0.53) μg/L (P<0.01) ;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组血清LP-PLA2 (29.86±1.59) ng/mL及Npt (3.15±0.24) μg/L, ST段抬高的心机梗死组血清LP-PLA2 (31.19±3.23) ng/mL及Npt (3.09±0.42) μg/L水平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LP-PLA2 (25.57±4.14) ng/mL及NPT (2.63±0.36) μg/L水平 (P<0.01) 。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中血清LP-PLA2和NPT水平较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鉴别诊断。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新蝶呤,酶联免疫

参考文献

[1]Koerig W.Inflamma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an overview[J].Cardiol Rev, 2001, 9 (1) :31-35

[2]Ross R.Atherosclerosis—an inflammation disease[J].NEngl J Med, 1999, 340:115-126

[3]宋尚明, 刘同宝, 陈良华, 等.新蝶呤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J].临床心血管杂志, 2002, 18 (9) :474-475

[4]Huber C, Batchelor J R, Fuchs D, et al.Immune response-associ-ated production of neopterin:Release from macrophages primarily un-der control of interferon gamma[J].J Exp Med, 1984, 160:310-316

[5]Ross R.Atherosclerosis:an inflammatory disease[J].N Engl J Med, 1999, 340:115-126

[6]Dellnis EA.The growing phospholipase A2 superfamily of signal trans-duction enzymes[J].TIBS, 1997, 22:1-2

[7]Corsetti JP, Rainwater DL, Moss AJ, et al.High lipoprotein-assoei-ated phospholipaseA2 is at a risk factor for recurrent events in postin-farction patients[J].Clin Chem, 2006, 52 (7) :1331-1338

[8]Hakkinen T, Luoma J S, Hiltunen MO, et a1.Lipoprotein-associatedphospholipase A (2) ,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cetylhydrolase, is ex-pressed by macrophages in human and rabbit amerosclerotic 1esion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 1999, 19 (12) :2909-2917

[9]Zalewski A, Macphee C.Role of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in atherosclerosis:biology, epidemiology, and possible thera-peutic target[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5, 25 (5) :923-93

[10]Packard CJ, O Reilly DS, Caslake MJ, et al.Lipoprotein2 associatedphospholipaseA2 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West of Scotland Coronary Prevention Study Group[J].N EnglJ Med, 2000, 343 (16) :148-155

人脂蛋白磷脂酶A2 篇7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磷脂酶A2,神经根性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1]。导致神经根性疼痛的直接原因常认为是腰椎间盘的机械性压迫。但是, 随着目前不断深入研究腰椎间盘, 多数学者[2]认为椎间盘退变不仅是一种生物力学现象, 生物化学机制也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 生物化学的确切机制至今仍存在争议。近年研究表明[3], 磷脂酶A2 (PLA2) 是炎症部位细胞膜产生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限速酶, 与炎症致痛作用密切相关。为了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磷脂酶A2的表达及与神经根性疼痛的关系, 该研究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组织和正常腰椎间盘为研究对象, 检测其中PLA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神经根性疼痛的关系,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神经根性疼痛患者80例。其中男性44例, 女性36例, 年龄25~65岁, 平均年龄 (44.6±16.1) 岁。根据神经根性疼痛程度分为四组[4], 每组20例:轻度疼痛组 (I级) , 休息无疼痛或轻微疼痛, 劳累后疼痛;中度疼痛组 (II级) , 休息时中度疼痛, 劳累后加重, 但不影响睡眠;重度疼痛组 (III级) , 严重疼痛, 需服用止痛药才能入睡;极重组 (IV级) , 持续剧烈疼痛, 不能被止痛药缓解。同时收集20例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正常髓核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 (男女各为10例) 。所有患者均无全身性胶原免疫疾病史和急、慢性感染史;无糖尿病等其他可能影响神经功能的疾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取材方法

所有患者术中均由同一手术经验丰富的医师取材, 取出的髓核组织用PBS缓冲液 (0.1M, p H值=7) 反复冲洗净沾染的血液等, 吸去表面液体, 称重, 超声粉碎后每100 mg组织加1 m L PBS液, 制成匀浆, 以5 000 r/min的速率离心10 min, 吸取上清液滴入试管中, 并做好标记, 储存于-20℃的冰箱中保存。标本检测时在冰上复温,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法对髓核组织上清液检测其中磷脂酶A2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 表示,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五组患者一般情况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各组患者髓核组织中PLA2的比较

(1) 四组LDH患者髓核组织中磷脂酶A2的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 (P<0.05) ; (2) LDH患者髓核组织中磷脂酶A2的表达随着神经根性疼痛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 即表现为IV级>III级>II级>I级 (P<0.05) 。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理表现为髓核突出。传统观点认为导致腰椎间盘神经根性疼痛的直接原因是突出的髓核组织压迫神经根。但是, 随着目前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 骨科临床常常发现腰椎间盘的突出程度及其对神经根造成的压迫程度与病人神经根性疼痛症状并非完全一致[5]。在临床手术中, 笔者也发现神经根常呈现充血水肿, 类似于一种炎性改变。由此可见,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性疼痛的发生不仅是机械压迫神经根引起, 还可能由其它生物化学机制参与, 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目前, 有学者[6]发现椎间盘中化学介质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是LDH患者神经根性疼痛的因素之一。磷脂酶A2可启动花生四烯酸代谢, 产生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后者则具有强烈的致炎、致痛作用。Franson R[6]发现从人椎间盘组织提取的PLA2具有致炎作用。该研究结果表明,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组织PLA2的表达与正常髓核组织比较显著增加, 这提示PLA2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椎间盘退变的发病过程。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I级组比较, ▲P<0 05;与II级组比较, △P<0 05;与III级组比较, #P<0 05。

在该研究中, 我们还观察到, 而且PLA2的表达与神经根性疼痛程度呈明显相关, 即随着神经根性程度的加重, 髓核组织中PLA2的水平也随之升高。进一步分析原因, 可能与以下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时, 由于纤维环的损伤或破裂, 导致局部高浓度的PLA2等炎症物质漏出或微量渗出, 进一步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局部炎症反应可进一步引起神经的炎症和其电生理功能的改变。

综上所述, 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PLA2可能是触发与维持神经源性疼痛过程中一个重要病理因子[7], 与椎间盘退变程度密切相关, 而具体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曾祥宏, 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及其机制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医学卷, 2010, 3:72-73.

[2]林曦, 叶君健.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治疗研究现状和展望[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 (1) :17-19.

[3]Kawakami M, Matsumoto T, Kuribayashi K, et al.mRNA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s, phospholipase A2, and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the nerve root and dorsal root ganglion induced by autologous nucleus pulposus in the rat[J].J Orthop Res, 1999, 17 (6) :941-946.

[4]吴闻文, 侯树勋, 李利.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机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 11 (21) :1459-62.

[5]孙敬宇, 宓士军, 司学军.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机制及微创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医学, 2010, 10 (9) :813-815.

[6]朱干, 张盛强, 黄彪, 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与TNF水平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临床版) , 2010, 17 (4) :8-9.

[7]王明月, 屠冠军.白细胞介素及金属蛋白酶在退变腰椎间盘表达[J].中国公共卫生, 2009, 25 (2) :164-166.

上一篇:自行管理下一篇:智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