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2024-05-18

新疆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精选十篇)

新疆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篇1

1 新疆棉田白色污染现状

1.1 地膜使用量大幅增长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 全疆约50%的农户从事棉花生产,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来自棉花种植, 而新疆棉花产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 笔者根据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 作物播种总面积和棉花播种面积, 测算了1993~2014 年新疆棉田地膜使用量, 其中1993 年为8361.07t, 2014 年为79284.01t ( 约占同年地膜使用总量18.5 万t的43%) , 增长了70922.94t, 年均增速高达13.67% , 棉田地膜使用量呈现快速增加趋势。

1.2 地膜回收率低

据调查显示, 目前新疆大部分地区土壤耕作层地膜残留量逐年递增, 其中在棉花主产区, 土壤耕作层地膜残留量达16.88kg/667m2,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 倍, 其主要原因是农户大量使用超薄地膜所致。 这些超薄地膜老化快、易破碎、难回收, 加上回收机械少、回收时间不充裕、人工捡拾的成本高、回收再利用系统不健全等因素, 造成全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不到10%。

1.3 地膜残留已影响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中残膜的聚集会阻碍水分的渗透, 土壤孔隙度下降和通透性降低, 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田土壤空气的正常循环, 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 因此, 残膜影响对土壤理化性状的破坏, 势必造成棉花种子发芽困难, 根系生长发育受到阻碍, 棉花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同时, 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膜也会对棉花的产量产生影响。 大量调查结果显示, 当土壤中地膜的残留量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影响棉花正常吸收养分, 影响肥料利用效率, 进而影响到棉花的产量。 据专家测算, 当土壤地膜残留量达到58.5kg/hm2时, 棉田产量减产幅度为10%~22%, 且随覆膜时间的推移, 地膜残留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更为明显。

2 新疆棉田白色污染难以治理的成因分析

2.1 超薄地膜广泛使用, 回收难度大

长期以来, 国家规定地膜生产企业按照 (GB 13735-1992 标准) 生产, 农用地膜厚度最低标准为0.008±0.003mm。 而在市场中, 地膜按重量进行销售, 这就造成了企业为了迎合农户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渴求, 而大量生产和销售厚度在0.008mm及其以下的超薄地膜。 超薄地膜易破碎、韧度差、受风吹日晒、人工铺膜的撕损等因素的影响, 残膜人工和机械回收均极为困难, 回收回来的地膜混杂着残根、土块, 重新利用的价值也较低。

2.2 棉花收益波动较大, 造成植棉户地膜回收积极性低

2000 年以来, 植棉户生产成本逐年上升, 棉花收益波动幅度较大。 2000 年, 新疆每667m2棉花种植成本为557.33 元, 2014 年上升到2193.06 元, 增幅达44.74% 。 同期, 新疆农户每667m2棉花的利润从282.17 元, 下降到-345.04 元 (如图2 所示) , 振幅达到84.40%。 多年农户的收益不佳, 造成农户不愿意在棉田白色污染的治理上花费更多的投入, 甚至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的超薄地膜来降低生产成本, 这使得棉田白色污染问题更加严峻。

2.3 地膜回收期短, 回收机械严重不足

新疆尤其是北疆地区, 棉花采收期短。 农户在11 月中旬之前必须采收完毕, 部分地区甚至更早, 棉花采收后, 随即进入漫长的冬季, 留给农户秋耕的时间极为短暂, 残膜只能等到来年春耕时处理。 而在新疆的春耕春播时间同样很短暂, 农户为了抢墒播种, 没有足够的时间将残留在耕地中的地膜进行有效回收。 与此同时, 回收机械严重不足, 更是加剧了这一矛盾。 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几个村子在回收地膜时共用一台回收机械, 部分村庄甚至没有专业地膜回收机械, 使得农户想要依靠机械回收地膜成了一大难题。

2.4 土地承包期短, 农地保护意识淡薄

随着棉花种植收益的下降, 农户对耕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弱,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 耕地流转在新疆农村也日益盛行。 据统计, 2014 年新疆耕地流转面积为37.9 万hm2, 在这些流转的耕地中, 绝大多数为一年或三到五年签约一次。 由于土地使用期短, 就土地流入方而言, 对耕地利用缺乏长期规划, 短期行为异常明显。 兵团作为新疆最大的棉花生产单位, 耕地为国家所有, 连队职工一年一承包, 农工的短期行为也相当严重。 而对于未进行耕地流转的农户而言, 其经营规模普遍较小, 农业不再是其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农户也不愿意把过多的精力花费在农业生产经营上。 这两种情况, 均造成农户只愿意使用地膜, 而不愿意回收地膜。

2.5 政府监管不到位, 财政投入不足

虽然新疆近年来在推行厚度为0.01mm的地膜, 但长期以来, 政府监管力度不到位, 缺乏完善的市场管理体系以及市场准入规范, 造成生产、流通和销售超薄地膜的企业大量存在。 基层环境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的严重不足, 直接导致了农村环境监管缺位, 间接加重了农田白色污染程度。 同时, 残膜的回收处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且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 新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各级财政支出相对困难, 利用财政扶持资金回收残膜的力度相对有限且覆盖面小, 地膜污染治理相关工作难以进一步开展。

3 新疆棉田白色污染治理的政策建议

3.1 加强对地膜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监管

首先, 政府应根据农业环境治理的需要, 可参照国外标准将农膜厚度提高到0.012~0.020mm, 对生产不合格地膜的企业进行行政处罚。 其次, 要规范流通环节, 把好农资市场质量关, 对于销售不合格地膜的销售网点和农资连锁经营店等销售商开展专项检查, 对违法经营的销售商给予严格的处罚。 再次, 加强对农户的监管, 建立健全购买登记制度, 要求农户使用标准地膜。 鼓励对地膜进行有效回收, 验收达到相应标准的农户, 在次年购买地膜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以督促农户落实地膜回收的相关责任。

3.2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结合自治区的实际发展情况, 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 设立废旧地膜污染防治专项资金。 首先, 加大对地膜生产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 鼓励企业生产标准地膜;其次, 加大对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的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生产性贷款贴息方面予以优惠, 采取以奖代补的扶持措施以支持地膜回收企业的发展;再次, 对使用标准地膜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鼓励其开展有效的地膜回收;最后, 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研发和生产地膜回收机械, 并给予一定的财税政策优惠, 以完善和提高地膜回收机械的效能。

3.3 完善土地承包和流转制度

深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鼓励农户延长土地流转期限, 以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防止土地流转中的农用地利用短期行为, 切实提高和恢复地力水平。 在土地承包和流转期内, 对承包方或耕地流入方, 应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应将土地地力修复的相关责任落实到土地承包或流转的合同中。

3.4 完善地膜回收和服务功能体系

首先, 应加大宣传力度, 让农户知晓残膜危害性, 发动群众深入开展“残膜回收攻坚战”;其次, 应加大对农村优秀技术人才的培养, 提高农户回收残膜的技术水平与能力;最后, 应建立完善残膜捡拾和验收制度, 兵团和地方应采取机械回收和人工清理相结合的办法, 坚持春秋两季回收不松懈, 并把它列为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覆膜技术的推广, 棉花在天山南北大面积种植, 新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棉花种植基地。然而, 覆膜技术的推广在增强棉花抗风险能力、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 也使得棉田白色污染日趋严重。通过对新疆棉田白色污染相关问题的调研, 提出了完善农地承包制度, 加强政府对地膜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监管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疆棉田,白色污染,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1]何文清, 严昌荣, 赵彩霞, 等.我国地膜应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途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03) :533-538.

[2]周明冬, 秦晓辉, 候洪, 等.新疆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现状及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4 (05) :171-174.

[3]葛继红.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的经济学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1.

[4]李青军, 危常州, 等.白色污染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 2008, 45 (5) .

[5]刘光栋, 吴文良, 彭光华.华北高产农区公众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保护意识及支付意愿调查[J].农村生态环境, 2004 (02) :41-45.

[6]宋克森.地膜污染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02) :85-86.

[7]张江华, 蒋平安, 申玉熙, 等.新疆农田地膜污染现状及对策[J].新疆农业科学, 2010 (08) :1656-1659.

[8]苏海英.新疆农田地膜污染现状及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 2009 (05) :64.

新疆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篇2

对新疆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基于乌鲁木齐公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问题研究为例

者:王凤丽

位: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 职 务 职 称:副教授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箱: 582721495@qq.com 对新疆公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以乌鲁木齐公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问题研究为例

[内容摘要] 当前,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必须强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首府城市,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在社会稳定及民生建设各领域,社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已成为乌鲁木齐社会治理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大量实证调研,对乌鲁木齐市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必要性、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治理能力 社区治理 社会和谐 长治久安

一、当前乌鲁木齐市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必要性

1、社区治理是用治理理论研究和解决社区问题的一种理论思考和行为模式,其目的是让广大各族群众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在共有生活环境空间中,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以此有利于工作和生活的良好精神状态,更有利于各民族群众在这样共有环境中,架构沟通的桥梁,形成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交融的氛围,促进各民族群众情感的加深,增进民族团结的力量水到渠成,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2、在当前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的要求下,乌鲁木齐市维稳工作重点在基层的维稳,在“管、防、控”环节中信息采集工作是重中之重。对信息的采集需要社区基层工作人员通过走访或二维码录入及视频监控进行,但亦离不开群众的举报和配合,只有让社区社会组织及居民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维稳工作的群策群力才能更好的发挥。

3、在乌鲁木齐当前的社区工作中,维稳工作是重点,但服务群众亦是重要任务,但在这两者间,由于人力、物力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社区依赖的行政资源会出现乏成,当倾注于维稳工作时,便会不同程度的削弱了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让社区社会组 织及公民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一方面能使他们补充到为社区居民更好的服务中来,另一方面也能协同社区做好配合工作,在统一思想,理解宽容的基础上营造较好的和谐环境。

4、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求也丰富起来,而辖属社区工作人员从精力、知识、见识及其他方面都是有限的。而社区内居住着各类人群形成极为丰富的社会资源,通过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社区治理结构的多元化,一方面能更好的挖掘社区资源,能为居民提供不同程度需求的满足,另一方面更能丰富社区生活,有益社区和谐有序关系及环境的建设。

在我们对全市90个重点社区进行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时,如您认为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的方向应是什么?其中67.1%的基层工作人员选择政府、社区及其它组织、居民共同治理。这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以实践工作者的感悟,对社区治理的多元化参与主体是现实的需要,更应是必要的选择。

二、当前乌鲁木齐市公民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我们对抽样调查的90个社区的问卷中,其中,问到“您认为当前社区治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工作人员待遇偏低、民生问题、居民不积极参与。问到“您经常参加社区活动吗? ”这一选择中每次都参加(6%)、经常参加(19.4%)偶尔参加(48.9%)、没参加过(25.7%),从当前理论与实践对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诉求都说明,当前乌鲁木齐市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状况不容乐观。

1、社区公民参与社区治理数量及规模都很小

在我们对全市重点社区进行抽样调查中,社区工作人员普遍反映,公民参与社区治理还处于萌芽状态。在抽样的问卷调查中也普遍反映了这一问题。在此次抽样调查的90个社区的问卷中,其中志愿者数为0的 7个社区,志愿者数1的为3个社区、志愿者数为2的2个社区。

2、社区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面很窄

据社区调研了解,社区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方面就是文化建设及康体活动及社会服务的参与,对于社区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参与 几乎没有。我们在对90个社区进行问卷调查时问及“你们社区的志愿者都做了些什么”其中赞助占44.3%,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占29.8%,承担社会公益服务16.5%,其它占9.4%。不同类型的社区活动,居民参与意愿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为:社区文化参与、社区社会参与、社区政治参与。从居民实际参与层次来看:大多数居民参加了诸如市容环境整治、文明志愿者服务、小区内的群众活动、社区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等文化和社会类型活动。

3、社区公民参与社区治理方式被动

社区公民参与社区治理人口组成比较单一,从人员职业结构来看,人群还是集中于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员、低保户等。因为上述五类居民的权益需要社区办理来实现,所以他们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或是主动参与社区事务,或是社区要求被动性的参与,这样的参与难以实现社区治理目的。

4、公众参与结构极不均衡

我们在对90个社区进行问卷调查时问及“参与社区活动的居民主要是什么人”其中妇女占33.9%,儿童占15.3%,老年人占50.8%,青壮年几乎没有。即在社区治理参与中中老年人参与人数和次数大于青年的人数和次数,女性参与人数和次数高于男性参与人数和次数;其次从收入和文化水平来对比,收入高、文化水平高的人群参与的人数和次数很少,收入较少、文化程度较低的弱势群体参与的人数和频次较高。这样的参与结构降低了社区治理的效果。

三、当前乌鲁木齐市公民参与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区公众参与缺少了应有的组织保障和平台发展空间 在课题组对社区居民883份调查问卷中,其中“您是否愿意成为社区志愿者?”选择愿意占48.7%,但经常参与的只占6%,这说明从主观上愿意参与社区社会治理的人群,除了有些客观时间上的限制外,现在的治理理念和制度设定没有给他们有相应的平台发展空间,使他们在愿意参与社区治理的愿望被搁浅。与此同时,在我们的调研中还发现,愿意并有一技之长参与社区社会治理的人群对社区的治理 需求处于未知状态,而社区治理的政府工作人员对这部分群体的存在及挖掘也处于未知和茫然状态。无形当中,阻碍了社区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多元化进程。

2、社会资金投入不足,公众参与缺少资金保障

在我们对90个社区进行问卷调查时,问及“您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其中硬件设施问题33.5%,经费问题占27.6%,组织机制问题占19.3%,人员及素质问题占14.9%。城市社区公众参与的频次和广度,需要人力和物力的大力支撑,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社区公众参与有效进行。目前,乌鲁木齐社区治理中存在的公众参与的资金支持投入不足和投入方向太窄的状况,投入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层面的拨款,有限的资金无法支持形式多样的城市社区公众参与,这势必造成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效能低下。

3、社会治理体制滞后,公众参与缺乏归属感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旧有的“单位制”社会管理格局已被打破,“单位人”也已基本转变为“社会人”。但是在我们对乌鲁木齐市社区公众的走访中,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自己与社区关系不大或者根本没有什么关系,他们遇到问题首先会寻求单位来解决, 他们作为“单位人”对于自己所属的单位有着强烈的依附感、认同感、安全感,而对于自己所居住的社区极其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城市社区居委会作为公众参与的主要渠道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基于上述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公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意识淡薄。我们在对社区居民883份调查问卷中,其中问及“您是否愿意成为社区志愿者?”选择不愿意占48.7%,选择没考虑过30.1%,选择没兴趣占5%,而其中被调查对象占多数的是“单位人”,造成目前乌鲁木齐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率和参与效能低下。

4、参与利益导向不全,公众参与缺失动力支持

社区公众参与的源泉,来源于城市社区公众为了维护、实现或发展自身的利益诉求满足。公众利益所包括公众在工作、学习、健康、生活、娱乐以及人生发展等方面的各种基本权益。这些权益诸如提高 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获取优质教育资源、获得公益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等等。只有公众感知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与城市社区建设方面紧密相连,参与其中能够充分使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才能激发他们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促使公众积极自愿参与到城市社区建设当中来。而在乌鲁木齐城市社区现有的活动利益导向不能满足居民现实利益诉求,造成社区公众不想或不愿意参与社区事务。例如:我们在对90个社区进行问卷调查时问及“你们社区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使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其中提供便民服务占44.1%,给予奖励占29.1%,私人关系动员占16.7%,其它占10.1%。这样的选择多数还是由利益驱导,缺乏公众感知的切身利益与城市社区建设方面紧密相连性,导致目前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缺失动力支持。

5、公民意识落后,影响着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和参与效果

乌鲁木齐市近些年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但城市文化、社会进步、公民意识等发展水平不高,这些直接影响着城市社会治理的成果及公民参与的意愿及效果。公民意识的觉醒和提高是公民参与的前提和基础。当前乌鲁木齐市居民的公民意识不强,也直接影响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了公民意识外,公民参与基础能力也决定了未来公民参与的效果。公民参与的基础能力主要有:一是以政治意识为基础的政治能力,居民对政治环境与社会公共政策必须有大致了解和掌握;二是以文化知识能力为基础的思维能力,这是公民参与的重要条件;三是表达能力,勇于和能够及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建议和要求,而无需通过他人或其他中介替代表达,四是必要的社会热情。在乌鲁木齐市现发展阶段,公民参与的基础能力总体不强,且不均衡,这些就影响着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未来发展。

四、当前乌鲁木齐市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战略思考

1、适应新形势,调整政府对社区治理模式

由于我国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政府管理的触角已伸向了 社会的各个角落,社会组织和个人只能被动的接受管理或被动性的参与。从乌鲁木齐市实际情况来看,乌鲁木齐市社区居委会把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承担各级政府下派的行政事务完成上,造成目前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组织发展滞后。政府应该转变现有权力高度集中的“全能型”治理模式,把对社会的干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将不属于自己职能范围的社会事务交由社会来解决,推进和发展多元化治理体系。政府除应加大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外, 在社区服务领域更多采取政府购买等形式,给予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空间和平台,将下移社区的行政事务重新交由政府部门或由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来解决,从而纠正乌鲁木齐市社区居委会的过于行政化倾向,推动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有效开展。

2、健全完善社区公众参与的政策法律制度

从目前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现状调查分析可知,国家在城市社区公众参与的政策和法律制定上明显滞后于城市社区公众参与发展的需要,造成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城市社区公众参与发展的速度和诉求远快于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定及发展的速度。目前,在国家政策法律规定上,对公众参与内容规定较窄,具体来说是没有明确界定公众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这就造成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社区各类公共事务既无法受到政策和法律的保障,也没有相关的机构对其政策和法律进行宣传和咨询。造成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只停留在初级层面。笔者认为,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时候,应将涉及公众参与方面的事项写进条例法规之中。尤其是其政治、经济及社会权力在社区治理中得以体现,从而满足自己的利益诉求和维护乌鲁木齐市社区的公共利益不受损害,才能确保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健康有序发展。

3、提升和丰富社区公众参与方式

现阶段,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公众参与对政府和城市社区居委会的依存度很高,公众自主参 与城市社区各类活动水平较低。目前,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探索适合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方式:如在宏观国家政策指向上,党和政府已经以纲领性的文件提出了宏观指导,以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探索并实践城市社区公众参与方式;从微观社会实践来看,产生了以民情流水线工程、三维数字社区建设、虚拟养老院、社区网站、一站式社区服务大厅、社区报等一系列媒介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社区公众参与率,促进了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发展。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只有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结合目前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发展背景,依托各区县的实际情况,借鉴先进理念和国内外的经验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并积极推广较为成功的示范。例如:乌鲁木齐市旭东社区每月10号的志愿者服务日及爱心100的社会服务工作站等工作的理念及实践值得推广。在建立参与制度和参与信息公开透明基础上,通过丰富公众参与方式,才能促进现阶段城市社区公众的有效参与。

4、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公众参与

任何组织行为都要依靠充足的资本作为支持,从而保障其行为持续而有效。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作为公共组织行为中的一个方面,也需要充足的资金来保障其完成。基于此,乌鲁木齐应该着力采取各种公众参与方式,建立沟通及运营的平台,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到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当中来,以保障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持续有效发展。具体来讲,应将釆用“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将涉及部分单位和个人利益的公共事项放归于社会,将利益相关方纳入到公众参与主体当中,城市社区居委会应从宏观上给予指导,让利益相关方自行决定参与的方式,参与产生的费用由其共同承担。在涉及社会范围的公共事项上,城市社区居委会应发挥群众自治性组织的作用,在社区范围内广泛调动行政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参与的积极性,召集辖区各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居民代表共同商讨参与的方式和参与的内容,以及参与产生费用的来源。只有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才能形成社会合力推动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发展。

5、建立有效的社区公众参与动力机制

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公众的广泛参与,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通过满足公众利益诉求,促使公众积极参与到城市社区各类活动上来。从调查问卷分析可知,对公众有较强吸引力并能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的城市社区活动,绝大部分都是与公众有着极其密切的利益关系。基于此,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活动应以社区实际情况为基点,在创造更好条件的同时,创新理念和方法,以社区公众的共同利益为导向,把解决乌鲁木齐市社区公众普遍利益诉求作为突破口,如: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获取优质教育资源、获得公益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等等内容,建立长效的公众参与动力机制。

6、培育具有归属感的公民意识

培育具有归属感的公民意识,必须首先培育公共参与精神。公共参与精神即公民对具有共同价值的社会事务的认同、规范、维护的参与过程。培育公民的公共参与精神,有利于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归属意识提高,对公众主动参与社区发展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加大家庭教育对公民的公共参与精神培育。作为父母应该从小就让孩子参与社区公益活动,让他们感知社区公众参与的乐趣和意义,使他们从小就能建立起公共参与精神;其次,要拓宽学校对公民的公共参与精神培育。学校作为公民家庭教育之后又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场所,不能仅仅只重视培育公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而更应该注重公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育。学校应该开设并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课程,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性活动,培育其公共参与精神;最后,要强化社会教育对公民的公共参与精神培育。社会教育对公民的公共参与精神培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都有责任和义务培育公民的公共参与精神,积极引导公民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使公民自愿参加到社会公益活动中来,使公民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受到公共参与精神的感染和教育,从而培育出公民的公共参与精神。只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 者的共同教育,才能在社会上广泛培育出公民的公共参与精神,从而也才能促进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中国行政管理 2014年02月28日

2、乌鲁木齐市委党校第61期县级班课题组《创新社区治理体系,打牢长治久安基础》 2013年5月

新疆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篇3

【新疆治理农田白色污染 全面禁止超薄农用地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田地膜管理条例》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违反条例规定,生产、销售、使用不符合标准农田地膜的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都明确了处罚标准,对未履行回收责任的企业也将处以罚款。同时还细化了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

人民日报

【劳动节当天,饭店老板请环卫工免费吃海鲜大餐】

5月1日中午,江苏扬州,一海鲜店老板邀请160名一线环卫工免费吃海鲜大餐,向“城市美容师”致敬。为招待他们,海鲜店婉拒了众多前去就餐的客人。面对一桌子海鲜,不少每天忙于扫马路拖垃圾的环卫工表示还是第一次“尝鲜”。

凤凰周刊

【旱情影响大米产量 亚洲粮食安全受威胁】

严重旱情正冲击亚洲的主要大米生产国,全球大米产量今年预计将下降,亚洲粮食安全正面临威胁。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印度正遭热浪席卷,第二大出口国泰国则连续第二年面临干旱。就连第三大米出口国越南也有大片土地因为久旱不雨而成为焦土。

凤凰周刊

【河北秦皇岛多人食用海虹中毒】

5月1日消息,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医疗机构先后接诊9例疑似因食用海虹造成的中毒病例,当地目前正在采取措施保障市民食品安全。据悉,这9例疑似因食用海虹造成的中毒病例,患者初期症状都是口唇、手脚麻木,后期会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重症患者是呼吸困难、四肢无力......

人民网

【英国一村庄被孔雀占领 居民:这日子没法过了】

英国有个叫Ushaw Moor的村,这里岁月静好鸟语花香…但从6年多前开始,村里出现一群孔雀,不知道哪儿来的而且不怕人,每天大摇大摆在村里晃悠,挠车、到处拉粑粑、制造噪音……忍无可忍的村民控诉孔雀有“蓄意破坏罪”, 政府介入调查。

人民日报

【5月5日,立夏】

①5月5日9时42分,太阳到达黄经45度,立夏。②立,建始也;夏,假也。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③自此,日照渐长,温度升高,雷雨增多。④立夏后,北方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不多;而江南则正式进入雨季。⑤饮食宜以清淡少盐食品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

新京報

【加工厂回收死虾做虾仁 厂方称只是“脑死亡”】

新疆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篇4

1 新疆博斯腾湖的环境污染情况分析

1.1 矿化度增高, 湖水盐污染严重, 水质咸化情况加剧

博斯腾湖流域的盐污染情况比较严重, 特别是中下游的盐污染情况日益严重, 博斯腾湖、黄水沟、孔雀河及其他部分地区的地下潜水都存在明显的盐污染情况, 博斯腾湖也从原来的淡水湖慢慢发展成为微咸水湖, 湖水的矿化程度达到了1.30 g/L~1.52g/L。该地区的其他水体, 如清水河、开都河以及地下承压水等水域的矿化度达到了0.2 g/L~0.4g/L。且由于该流域降水量的减少, 湖水的咸化情况也日益加剧。

1.2 有机污染情况严峻, 局部地区水质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据2009年统计结果显示, 博斯腾湖流域的总人口数达53万人, 种植灌溉面积达14.7×104hm2, 灌溉用水量约为13.66×108m3, 农田用水年排放量达4.8×108m3, 而这些排放水都排入到了博斯腾湖内。焉耆盆地北部4县的生活污水量逐年升高, 而当地建成的新型污水处理厂尚未通过验收, 无法正常运行, 导致生活污水未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博斯腾湖内。另外, 该地区域内的4个县大部分废水处理均为达标, 加之工业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持续上升, 这些因素都对博斯腾湖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致使博斯腾湖富营养化加剧, 整个湖泊都开逐步发展成为中营养状态, 大多数水域都出现了中富营养化, 给博斯腾湖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1.3 内源性污染情况十分严重

近几年来, 随着自治州的经济发展, 旅游开发力度和规模不断扩大, 当前博斯腾湖区域内已开发4个大型景区, 十几个小型旅游景点, 但各景点均存在污水排放达不到标准的现象, 生活垃圾也未规范处理。同时, 各景点建设施工过程中未严格采取防治措施, 致使该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此外, 大量动植物残体都沉积于湖底, 各类营养物质由湖底的沉积物释放到水体中, 导致湖水的营养状态加剧。

2 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2.1 统一管理流域水资源统

当地政府应该针对开-孔河区域和其他独立小河流域的农业用水量进行合理的限制;在库尔勒市、焉耆县、和硕县、博湖县等地区的孔河流域及其他小河流域中, 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进行合理规划取用, 并经各个县市审核后, 再将用水情况详细上报到州水行政主管部门, 交由该部门进行审批。

2.2 积极使用各类清洁能源

为有效改善博斯腾湖区域的生态环境, 当地政府部门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条例》《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 严格要求博斯腾湖流域内的各类机动船只使用清洁能源, 降低船只排放物对湖水的污染。

2.3 退耕还草、还林

要从根本上保护博斯腾湖区的生态环境, 应加强治理开河源头暨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生态环境, 并根据博斯腾湖区内的生态、水质、盐碱化、水生物以及草原等实际情况, 加强天然林的保护, 并实施减少畜围栏、生态移民以及人工增雨等项工程, 以便逐步恢复博斯腾湖草原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 提升博斯腾湖区域的水源涵养能力。

2.4 加大力度推广节水措施

就目前而言, 博斯腾湖区域每年工业、农业、牧业以及居民生活等方面都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而大部分耕地灌溉都以漫灌的方式进行, 每年的灌溉用水量高达12000 m3/hm2~13500m3/hm2, 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因此, 当地政府应该大力推广节水措施灌溉, 可节省60%的用水量, 在生活、牧业以及工业等方面, 开展节水措施, 提升人民的节水意识, 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5 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效益补偿机制

博斯腾湖的中下游生态环境效益补偿是我国典型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 其主要针对的是补偿上游和下游位置上各类草场、水源保护、净化植被以及土壤水文生态服务能力等内容。长期以来, 博斯腾湖上游地区都始终都承载着这一生态服务方面的责任, 而下游地区则一直享受着无偿受益。因此, 当地政府应该针对上游的实际情况, 给予适当的物质补偿或者经济激励, 以免上游位置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博斯腾湖地区的综合承载能力。

3 结语

总之, 要降低博斯腾湖的环境污染情况, 改善其生态环境, 当地政府应制定出有效的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措施, 构建完善的环境保护监测和监管体系, 充分掌握博斯腾湖的污染因子和生态因子动态变化, 确保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由于大规模的水土开发、城镇以及工业的飞速发展, 造成博斯腾湖水体质量急剧恶化, 生态环境失衡, 例如生物种类日益减少, 鱼类产量不断下降, 湖水加速咸化。近年, 博斯腾湖的盐污染情况日益严重, 矿化度升高, 硫酸盐、总硬度以及氯化物严重超标, 同时, 其有机污染情况也非常严重, 加上全湖处于中营养状态, 很多水域都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本文主要就新疆博斯腾湖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分析, 并提出有效治理措施。

新疆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篇5

关键词:环境污染;法治原因;法律解决途径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五家渠市上下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政府而言,是“令人头疼的顽疾”,对五家渠市的居民而言,成为了苦不堪言的“头号问题”。

一、本地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天蓝、地绿、水清”曾经是五家渠市生态环境的优势,而如今受污染影响,这种良好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

1.大气污染

近年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增加,对空气造成了污染。2012年五家渠市空气质量在北疆地区排名倒数第五,排名倒数的城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明显高于北疆其他城市。二氧化硫排放量2082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0400吨;烟(粉)尘排放量4605吨,相比上年度增幅迅猛,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2.土壤污染

工业污水的违法排放造成了土壤污染,并導致大批植被死亡。受污水排放侵入土壤的影响,仅2011年就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缘北沙窝一处上百亩沙枣林实验田里3万棵枣树死亡。

3.水体污染

主要水源地污染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青格达湖水源地占地面积17.5平方公里,是五家渠市饮用水、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五家渠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青格达湖水源地保护的议案》的议案,指出:因受到上游河道排污及自身污染治理不足的影响,青格达湖水源地受到了污染,必须加大治理力度。

二、对本地环境污染问题的法治原因分析

1.执法不严是本地环境污染问题的首要原因

五家渠市建市只有十年,经济基础薄弱,基于企业给当地带来税收、带动就业而受到“地方保护”这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导致了环境行政执法不严的问题。

2.违法企业治污整改落实不积极

对于环境污染问题,违法排污企业总是抱有侥幸心理,故意拖延整改治污。企业认为违法成本不大,之前环保法律规定的针对环境违法的罚款,数额并不大,导致违法成本较低,不少企业因而怠于治污。

3.没有依法公开环保信息

在实践中,无论是环保部门一方,还是重点排污单位这一方,都没有如实向居民公开相关信息。因此,信息不公开直接导致了百姓不满,政府形象受损,企业违法容易严重。

4.受害居民进行法律救济实施困难

目前,法律救济的方式主要有:行政复议、行政裁决、国家赔偿、 民事诉讼。对环境污染问题老百姓通过法律进行救济的可行性不足。

5.对污染环境犯罪的追究不到位

对环境污染行为,绝大部分由行政执法机关追究行政责任,现实中“交了罚款就算不违法”、“以罚代刑”的情况仍然存在,导致了污染环境犯罪根本没有受到严厉追究。

6.人大法律监督有行动但不够完善。通过执法检查、根据代表建议

对相关部门提出询问等方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政府治污的决心,但是对于治污落实效果往往无能无力。

三、师市环境污染问题的法律解决途径分析

1.解决对环境污染执法不严的问题

对行政执法加强监管。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环保局可以直接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实行环境保护与政绩考评挂钩。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环保局及其负责人,本地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惩处地方违法保护及行政干预。本地人民政府及环保局,如存在违反环保法第68条规定的行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关行政处分。

2.解决企业对环境污染整改落实不积极的问题

对违法排污企业实行罚不封顶。严格施行“按日计罚”处罚,罚款数额上不封顶,倒逼违法企业迅速纠正污染行为。实施行政拘留。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严重违反本法第63条规定的行为,应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拘留。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对违法企业依法采取查封、扣押违法排污设备、限制生产等强制措施。

3.解决环保部门、企业不依法公开环保信息的问题

对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政府及环保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关处分。

4.解决居民受到损害进行法律救济的问题

居民针对受害实际情况可以申请环保行政部门做出调解处理。向公安机关举报,公安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对违法排放、倾倒危险物质的违法行为人,以及盗窃、损毁环境监测设施的违法行为人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依据《刑法》等相关规定,对涉嫌构成环境污染犯罪的,要立案侦查。个人因环境污染、破坏生态行为受到人身或者财产损害的,可以搭上公益诉讼的便车提起共同诉讼,进行索赔。

5.解决环境污染犯罪追究不到位的问题

公安机关依法侦办环境污染刑事案件,要借助环境保护部门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提高办案质量。环保部门明确案件移送的职责、程序和监督等要求,积极做好案件调查、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等工作。检察机关要通过走访、受理群众举报等方式,注意发现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的职务犯罪线索,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立案查处,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

6.解决人大法律监督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人大法律监督的主要方式包括:①听取和审议执法工作汇报;②提出询问、质询和罢免案;③执法检查;④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⑤改变或撤销不适当的决议、决定和命令;⑥受理人民群众的申诉和意见。建议加强②、④、⑤这三项法律监督的方式,使人大法律监督贯穿环境保护和惩治污染的整个过程。

作者简介:

新疆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篇6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所称内部控制, 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 保护资产安全完整, 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 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 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要素。控制环境主要包括经济性质和经营类型、管理层的经营理念、管理层倡导的组织文化、法人治理结构、各项职责的分工及相应人员的胜任能力以及人力资源政策及其执行等。COSO报告中对内部环境的表述为“控制环境主要指企业的核心人员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 包括个人诚实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监督委员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与程序。”

本文以内部控制中环境因素下的治理层为研究视角, 与企业的管理创新建立联系, 二者对企业的绩效有正向的影响作用。新疆企业应紧紧抓住“十二五”时期的机遇, 从管理层做起, 严抓管理创新, 提升企业业绩, 促进新疆经济快速发展。

二、管理创新必要性

1. 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企业面对“适者生存”日益激烈的竞争、为了保持自己的战略竞争能力, 需要进行管理创新。企业的永恒主题是管理, 企业在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中, 必须通过管理加快创新过程。管理创新是创新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管理创新的立足点在于“新”, 即努力在思想观念上唯是求新, 在方式方法上着力更新, 在机制体制上改革创新, 在典型引路上推陈出新,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 企业的管理创新能激发治理层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能够让员工意识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2. 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企业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加强企业的管理创新, 不但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也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是由企业等多元素构成的复合体, 企业运营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市场环境, 良好的企业业绩也会对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的作用。新疆市场经济是中国整体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对新疆的援助也旨在对经济的向上拉动, 尽早消除经济发展不对称的现状。新疆企业要在“十二五”时期紧紧抓住机遇, 对企业的传统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等进行创新变革, 利用好国家的支撑援助, 把握市场经济发展所需。

3. 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世界经济一体化下, 虽然新疆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内陆企业的竞争压力较低, 但都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市场经济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对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一化的管理模式已经渐渐退出, 灵活具有弹性的管理模式渐渐显露头角。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 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 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实现共同愿望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蓝图, 是未来理想的企业组织形式。因此,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上下应逐渐形成学习氛围, 治理层带头、引导和激励员工进行知识的系统学习补充, 不断探索更新, 勇于超越自己, 确保企业新鲜血液和活力的注入。

4.“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

“十二五”发展纲要是未来五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纲。文件中两次强调了管理创新问题。一处是在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指导思想一章中, 明确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转变,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另一处是在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九章, 提出要“推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改造升级, 推行先进质量管理, 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把管理创新写入规划, 特别作为指导思想提出, 这还是第一次, 说明国家非常重视管理创新工作。我们要以此为动力, 抓住机遇, 动员群众, 更有成效地开展企业管理创新实践, 把工作做得更好。

三、管理创新与控制环境中治理层关系

1. 管理创新促进控制环境中治理层结构的完善。

一个企业具有很好的管理创新能力, 就能确保企业在市场及行业间的竞争优势。所有的企业都必须在一定的内部环境中活动, 良好的管理创新不仅仅是企业单个方面的管理就能做到的, 这需要各个环节间的管理的相互协作得以完成。管理创新的实现势必需要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为基础, 而良好的环境的组成需要治理层结构的优化, 从而促使治理层对自身结构不断加以完善。

2. 控制环境中治理层影响管理创新的构建。

(1) 治理层与治理层之间的管理创新构建。a.培养创新意识。新疆企业相比较内地企业而言, 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弱, 企业治理层的管理创新意识较浅薄。企业的控制环境 (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决定了企业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实施, 必然会对企业的客观实在产生反作用。作为企业的治理层, 对企业的发展方向起指导作用, 可见治理层的管理创新观念尤为重要。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时, 往往是由于企业面临状况的时候, 有病才选择医治, 而往往忽略了未雨绸缪。新疆企业的治理层应不断提升管理创新意识, 抢占企业竞争前列, 不断推陈出新, 促使企业快速发展以及提升新疆经济的快速飞跃。因此治理层要切实认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战略的高度去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b.获取所需知识。创新观念的形成, 受治理层文化教育程度的影响。强大的创新意识使得治理层经常审视和感知外部环境的影响力度以及企业当前和潜在业绩之间的差异, 这导致了治理层对现状的不满, 由此引发创新来对现状进行改变。c.评价选择阶段。一般来说, 治理层需要对创新提案的潜在风险和未来预计效益进行科学的计算。然而, 管理创新可能潜在的需要对组织管理做出根本性的变化, 它更加实际化和对系统更少的依赖性, 从而使得很难以一个有效的方式进行计算。d.确定创新方案。对方案进行评定选择后, 可以通过方案之间的比较进行选择。 (2) 治理层与下级之间的管理创新构建。虽然企业的治理层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核心的影响作用, 但毕竟不是治理层单方面力量就能确保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的, 它还非常需要企业上下的团结互助, 只有企业被创新环境的氛围包围, 个人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存亡联系在一起, 才对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对于治理层与下级员工之间的管理创新的构建, 更多的可能还是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联系更加密切的治理层和员工之间, 员工更容易对公司的整体现状了解, 也更容易从各自坚守的岗位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 各部门员工都处于创新的控制环境下, 彼此之间也会形成激励作用, 一个良性循环便会不断为企业输送新的养分。当然, 因为每个公司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文化差异, 不同组织的管理创新模型不同。为了面对挑战, 企业必须不断进行创新, 不断获取新知识和市场集中的创新方法。

3. 二者均属于内部控制系统成分。

内部控制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 而治理层又作为控制环境的构成要素, 管理创新是管理的组成成分, 企业的管理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管理创新与治理层的交集部分应引起企业治理层的重视, 治理层应从基础构成成分抓起, 对企业进行细化管理, 这对企业的宏观管理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和推广活动自1990年开展以来, 自2003年起每年举行一届, 截止2012年已审定发布了19届、2020项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 是目前国内高层次和具有权威性的企业管理经验交流会议, 在总结和推广新时期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经验、探讨企业改革和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月31日在北京召开“2013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以“创新驱动:新机遇新挑战”为主题, 就新时期企业如何依靠管理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进行深入分析。新疆企业近几年的管理创新成果并不乐观, 所以对于新疆企业来说, 需要加强企业管理创新的力度。

另外, 以海尔集团为例。海尔集团作为家电第一品牌的缔造者, 其现在的成就与海尔集团的管理创新是分不开的。创业28年来, 张瑞敏始终以用户为中心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每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都抓住时代机遇进行战略创新, 突破传统西方管理的桎梏, 提出并实践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通过搭建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的机制平台, 推进员工自主经营, 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海尔的组织管理创新是超前的, 是探索互联网时代管理模式变革的先锋。

来自国研数据库的数据显示, 新疆2012年2月份企业单位个数1756家, 到2012年12月增加至1829家, 从这个角度来看, 新疆企业现在最主要的是抓住“十二五”时期带来的机遇, 踏上“十二五”时期的节拍, 找准方向, 加大企业管理创新的力度, 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缩小与内陆企业的差距, 提升新疆整体市场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稳步提升。

新疆中小企业公司存在问题与治理 篇7

一、新疆中小企业发展特征

1.发展迅速, 但是区域分布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 新疆中小企业有所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 新疆中小企业发展迅速, 截至2012年, 新疆中型企业2054个, 小型企业61583个。以新疆中小型工业总产值为例, 1985年, 新疆全部中小型工业企业总产值为62.07亿元, 到2008年, 为1984.24亿元, 增加了40倍。

2.行业结构失衡, 区域分布不均。新疆中小企业迅速发展, 伴随着行业结构失衡, 区域分布不均。根据《中国中小企业统计年鉴2013年》, 到2012年, 新疆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传统行业为主, 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行业和工业两大领域。从中小企业数量上看, 批发和零售行业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占新疆中小企业数量的39%。新疆中小企业在行业分布上结构明显失衡, 批发零售行业上占据主导地位, 并没有说明新疆中小企业批发零售业发达, 而是其它行业中, 由于各种原因, 中小企业很难迅速发展。在区域分布上, 新疆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北疆地区, 首府乌鲁木齐无论是在中小企业数量还是资产总额方面, 均排名第一。根据《中国中小企业统计年鉴2013年》, 2012年新疆中小企业合计数为63907, 经济相对发达的北疆地区占75%, 其中首府乌鲁木齐中小企业合计数为25312, 占新疆中小企业的40%。在资产总额方面, 新疆中小企业资产合计14041.4亿元, 北疆地区占81%, 其中乌鲁木齐占40%。

二、新疆中小企业采用家族治理模式的原因

1.企业的成长规律。根据企业的成长规律, 中小企业在创立初期, 规模小, 一般采用家族式治理模式, 经历一段时间后, 企业进入发展阶段, 规模逐渐增大, 但还没有到达采用职业化的管理模式, 兼有家庭式治理与职业化治理的特点, 在企业的成熟阶段, 随着规模越来越大, 必然导致两权分离, 从而在企业的成熟阶段, 一般采用职业化的管理方式。新疆中小企业普遍处于创业初期, 规模小, 因此大部分中小企业采用家族式治理模式。这是企业的成长规律决定的。

2.两权合一, 有效地减少代理成本。在“经济人”的假设下, 当企业的管理者不能完全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时, 必然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 所有者与管理者的信息不对称, 管理者会将企业的经营成果用于提高自身福利, 这部分被管理者占用的经营成果减少了所有者的利益。所有者自然也会意识到委托代理问题, 因此必然会进行监督与控制, 就是增加了企业的代理成本, 包括激励成本, 约束成本。在家族模式下的中小企业, 企业的管理者就是企业主, 企业的其它重要员工都和企业主有着血缘或地缘关系, 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 中小企业采用代理问题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代理成本。

3.提高决策效率。新疆中小企业规模小, 资金少, 面临的经济环境复杂, 机遇稍纵即逝。这要求中小企业在面对机遇时能够提高决策的效率。弗鲁姆认为决策效率的衡量标准包括:决策本身的质量, 下级对决策的接受程度, 决策需要的时间。第一条标准, 采用家族式治理模式, 企业的所有者兼任了管理者的角色, 在进行决策时, 企业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 会召集家族成员一起商量, 决策成员为做出正确决策而获取的信息成本相对于董事会成员要低。第二条标准, 由于中小企业的决策是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 下级对决策的接受程度相对于董事会做出的决策要高。第三条标准, 正所谓“船小好调头”, 中小企业在决策时, 拍板的往往是家族的家长, 决策的决定权集中在一人手中, 能够确保企业在发现机遇时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

三、新疆中小企业家族治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执行不力。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健全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有力保障, 也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新疆中小企业中, 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设立健全的制度, 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 即使有一些企业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 也存在与企业主关系好的员工凌驾于公司制度之上, 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严重阻碍了其生存与发展。具体表现在:新疆的中小企业员工管理方面, 这种家族式治理模式, 员工的任职大都按与企业主的亲疏程度安排, 与企业主关系好的员工, 在重量部门任职。这些家庭成员内部之间经常串通一气, 形成小团体, 损公肥私, 侵蚀企业利益。

2.财务制度不完善。目前, 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融资难、融资贵, 这个问题根本原因就是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完善导致财务信息失真。首先, 财务部门是中小企业重要的部门, 在家族治理模式下, 会计人员一般由企业主重要亲属担任, 即使这亲属对会计专业知识一知半解甚至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 这就使中小企业的财务工作一团糟。其次, 新疆中小企业需要向建设兵团和自治区政府纳税, 面临双重税负, 为了减轻企业负担, 中小企业有很强财务做假的动机。财务做假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增加又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增加, 银行更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 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3.产权不明确。新疆中小企业的创立, 主要由企业主出资, 企业资金来源单一, 在企业成立初期, 产权比较明确。经历一段时间经营, 由于企业账务信息失真, 外部融资困难, 企业只能向家族内部成员借款来筹集资金。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思想, 加之企业主为加强企业凝聚力, 往往没有把从家族内部成员借款这部分资金进行明确区分——是权益资本还是债务资本。另一方面又由于财务制度不健全, 企业的财务管理较为混乱, 资产状况成为一团迷雾。

四、完善新疆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家族治理模式下的新疆中小企业之所以内部控制没有发挥作用, 很大原因是企业主对内部控制没有足够重视。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是要树立企业家意识, 打造企业文化, 家族治理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需要企业主倡导, 家族员工支持, 在企业内形成一种文化。要制定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把家族成员约束在制度的笼子里, 保证内部控制的实施。

2.构建科学的财务制度,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中小型企业而言, 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控制体系, 完善相关的制度是相当重要的。对于新疆中小企业而言,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提高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 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制度, 明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权限划分及人事安排制度。二是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核心目的是为了预防和纠正错误。这在家族治理模式下的中小企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内部审计的实施, 可以有效防止家族成员串通一气, 侵蚀企业利益。三是要建立全面预算制度。预算是考察业绩的标准,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机制, 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就必须建立科学化的预算管理体系。

新疆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篇8

上市公司是经国家证券管理部门批准的其股票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从1994年2月新疆宏源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宏源证券) 第一家上市以来, 新疆上市公司历经近十几年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规模。截至2008年4月20日, 新疆上市公司数量已增至29家, 总股本达100.19亿元, 总市值达1440.58亿元, 比上年度增加2家, 其中上交所21家, 深交所主板6家, 中小板2家。根据目前对29家已披露年报公司的业绩统计, 去年新疆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371亿元, 实现净利润15.6亿元, 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其中三分之一的公司盈利同比大幅增长, 主营业务更加突出, 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天利高新、香梨股份、新疆众和等上市公司围绕主业发展, 积极推进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项目, 通过定向增发等融资方式, 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几年努力, 新疆总体摆脱了德隆集团、啤酒花公司、新疆证券等事件的影响, 加上股权分置改革的有效推进, 目前, 全区资本市场发展势头良好。

二、新疆上市公司发展的基本特征

1. 地域和行业的分布特征。

由于新疆上市公司与全国上市公司水平相比起步较晚, 新疆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和行业具有一些基本特征。首先, 从地域分布看, 新疆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北疆地区, 共25家, 约占新疆上市公司总数的86.21%, 其中这25家中有17家集中在乌鲁木齐, 约占总数29家的58.62%。南疆只有4家上市公司, 约占总数29家的13.79%。其次, 从行业分来看, 目前新疆的29家上市公司相对集中在农业、建材、化工、商业等传统领域, 其中从事农林牧副渔的有7家, 分别是天康生物、新农开发、新中基、新疆天业、新天国际、新疆屯河和啤酒花;而从事建材、化工和商业的共有18家, 约占行业分布总数的62.07%。从事证券的代理买卖、承销只有1家, 是新疆最早上市的宏源证券;从事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的有百花村1家。从事房地产销售和物流的有广汇股份1家, 从事特种变压器和电线电缆的有特变电工1家, 他们分别占新疆上市公司总数行业分布的3.45%。而以电子、生物、信息等高科技为经营主业的上市公司却寥寥无几。

2. 上市公司经营特征。

近两年, 新疆响亮地提出红色产业概念, 开发新疆盛产的番茄、红花、酿酒葡萄、枸杞、胡萝卜、大枣等资源, 构筑红色产业链, 开发新疆得天独厚的区域资源。目前有七家从事农业的上市公司但其中就有五家从事番茄酱的生产, 分别是新疆屯河、新天国际、啤酒花, 国际实业和新中基。

2006年位列净利排名前八的公司中有两家是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 其中新农开发主要经营棉花产业、乳品加工业和甘草制药业;新中基主要经营番茄制品加工业。其余六家是以钢铁、建材、热电、化工、有色金属、电气设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制造类企业。

而2007年盈利前八强公司中, 以农产品加工等第一产业为主导的两家上市公司新农开发和新中基已退出, 同时归属金融服务类的宏源证券近三年来首次夺得头魁, 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6.72%。特变电工、新疆天业、广汇股份, 紧随其后, 分列第二至等四位, 与上年排名相差不大。八一钢铁从近三年稳居第一退至第五。获得第六名的中泰化学, 是2007年末才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 主营氯碱化工产品, 是全国大型氯碱化工企业之一。位居第七的伊力特目前已涉猎煤焦化产业, 虽然目前来看前景并不十分明朗, 但此项目足以撼动该企业一直以第一产业 (白酒酿造) 为主导的盈利模式。重组之后的中粮屯河 (原新疆屯河) 跻身净利排名第八强, 虽然该公司以第一产业为主, 但其2007年盈利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重组因素。由此可见, 2007年新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已开始显现质变, 利润向产业层次较高的企业集中, 这符合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

3. 上市公司资产创利能力特征。

新疆上市公司资产多数创利能力差, 附加值低, 产业链较短, 导致新疆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一般。例如, 棉花是新疆的支柱产业, 但由于技术水平落后, 新疆棉花加工业一直处于低水平加工的层面, 因此丰富的棉花资源没有给新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新疆上市公司中经营棉花的主要是新农开发, 其公司利润经常受棉价影响而波动较大。新农开发棉花种植面积36万亩, 年利润约9000万元, 但其致命的弱点是产品品种单一, 附加值低, 纺出的纱不能满足高档棉布的需要, 因此每年还需要大量进口棉布。

三、新疆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现状及问题

1. 股权结构不合理

从总体上看, 新疆上市公司整体上表现集中的股权结构, 这是由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以下特点决定的:一是一股独大的现象相当普遍。据统计, 2006年, 新疆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份额占公司总股本超过50%的有10家, 占全部公司总数的40%, 其中持股份额占公司总股本超过60%的有5家, 占全部公司总数的20%。而且第一股东持股份额显著高于第二、三股东。二是大股东中国家股东和法人股东占压倒多数, 相当一部分法人股东也是国有控股的。统计表明, 第一股东为国家持股的公司, 占全部公司总数的68%;第一股东为法人股东的, 占全部公司总数的20%。两者之和所占比例高达88%。2007年, 第一大股东持股份额占公司总股本超过50%的有7家, 占全部公司总数的24%, 第一股东持股份额仍然显著高于第二、三股东。第一股东为国家持股的公司, 仅占全部公司总数的17%。

这种国有股一股独大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不容低估。首先, 新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正在探索和建立过程之中, 出资人代表不在位的现象比较普遍, 相当多的上市公司仍然直接或间接受到行政管理部门不恰当的种种干预。所有者的治理和行政性管理常常混为一谈。其次, 相当多的以国有股为大股东的公司是由母公司资产剥离包装后上市的, 母公司原有的优良资产和精良人员构成了上市公司的主体, 而非主业和不良资产以及辅业人员留在了母公司, 这就使得这类上市公司似乎欠有母公司的经济债、感情债, 在人员、业务、利益等诸多方面都与其母公司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再次, 以国有股为第一大股东的公司, 其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的构成往往难以按全体股东的意愿去选择和确定, 对这些人员的激励和约束也难以到位。

新疆上市公司2006年股权结构主要有几个突出特点: (1) 流通股比例低。至2006年底仍然有59.99%的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自由流通。 (2) 非流通股过于集中, 导致“一股独大”。国家股在非流通股中一直占有重要的比重, 至2007年底, 除广汇、国际实业、美克、特变、啤酒花与屯河六家公司外, 其他二十一家上市公司国家股己占非流通股的87.44%, 在二十七家上市公司中, 除新疆屯河、特变电工与新中基三家公司外, 其他二十四家上市公司中, 第一大股东平均股权比率为45.25%, 而这些第一大股东77%以上是国家机构或国有法人。流通股过于分散, 机构投资者比重过小。这样在我区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低和过于分散的情况下更加弱化了股东的治理作用。2007年新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有较大变化, 其特点: (1) 实际流通股比例仍较低, 有限售条件的股份平均占52.99%; (2) 国有股比例大幅下降, 国家股平均5.53%, 国有法人持股28.72%, 在二十九家上市公司中, 除百花村、友好集团、特变电工、新中基与中泰化学五家公司外,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为40.63%, 流通股过于分散、机构投资者比重过小依然存在。

2. 股东大会的监督低效。

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 他们通过股东会行使自己的审议权和投票权,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 股权结构不合理, 中小股东人数多股权比例小, 大股东人数少股权比例大, 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不到有效保护。其次, 从股东会的参与者看, 小股东的参与度很低, 股东大会的参与者多数是国有股及法人股的代表, 个人股参与者很少。许多上市公司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股东大会成了大股东小会。

3. 董事会和独立董事监督制约的低效。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董事人选的提出和表决都具有关键的影响力, 作为公司发起人的政府主管部门, 借助在公司中的控股地位, 往往把公司的董事会作为干部的安排场所。董事会多为国家股及法人股代表, 很少有中小股东代表, 大股东垄断现象比较严重, 这些人员有的不是内行或专家, 只是挂个虚名, 保持某一级待遇。而且选聘人员的主要标准不大可能是管理才能, 常常可能是私人关系的亲密程度, 这样董事会往往被控制成为无效的表决机器。

少数上市公司在人、财、物等方面主要是大股东控制, 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彻底分离, 公司不具有完全独立性。董事会的决策职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使三会制衡的治理结构“形至而神不备”, 新农开发、冠农果茸等公司的管理层任免主要是大股东决定。在财务方面, 这类公司不同程度地出现过资金被大股东占用的情况, 如新农开发、新疆天业、新天国际、*ST天宏等。业务方面, 过多依赖于大股东, 新农开发的棉花销售一直由大股东下属的棉麻公司代销, 没有形成完整的经营管理体系。在资产方面, 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资产权属不清现象, 产权过户法律手续不完备, 影响了公司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如2006年*ST天宏控股子公司新疆天宏新八棉有限公司6967.24万元资产被股东农八师下属132团无偿使用, 损害了公司利益。

当前新疆上市公司均己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 但独立董事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006年新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共92人, 平均独立懂事人数为3.40人, 占董事会人数261人的35.25%;2006年新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共99人, 平均独立懂事人数为3.41人, 占董事会人数277人的35.74%, 满足了证监会的要求。但是独立董事受控股股东影响, 其独立性难以保证, 并且他们对敏感问题更加倾向于规避, 作用发挥并不明显。

近年新疆各上市公司独立懂事缺席董事会情况较为普遍, 2006年及2007年分别有47.83%及39.39%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因各种原因缺席董事会;2006年对董事会各决议提出异议的独立董事仅有4人, 占2006年独董总人数的4.35%, 2006年对董事会各决议提出异议的独立董事也有4人, 占2006年独董总人数的4.04%, 另有3位独立董事对董事会议案表决弃权, 上市公司独立懂事实际发表意见的情况与其独立董事的责任并不相符合。另外, 据年报显示, 个别公司未能保证独立董事的知情权, 如2006年*ST百花因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向独立董事提供会议材料, 该董事声明无法保证年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4. 监事会监督作用薄弱

我国公司法虽然规定了公司设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组织机构。这种看上去相互制约的机制能够为公司带来高效、稳定的发展, 但事实证明, 这样的结构因监事会处于最薄弱的地位, 致使其对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监督流于形式。从新疆上市公司监事会成员的来源看, 四分之三以上的监事是从公司内部提拔上来的, 监事会成员的身份和行政关系不能独立, 其工薪、职位等基本上由管理层决定, 这样的情况导致监事监督董事或总经理成为一句空话。

另外, 各上市公司每年召开监事会会议2次左右, 监事会的会议制度比较松散, 对监事会成员的教育背景要求不高, 一般也不具备特殊的专业素质, 法律、财务、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很少担任监事。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成员由工会主席和职工代表担任, 全部由内部监事组成, 没有建立外部独立监事制度, 监事会成员大多还兼任公司的其他内部职务, 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

5. 信息披露不完善, 财务信息失真

证券市场是一个信息市场, 信息的真实与否关系到市场的前景。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不少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因为, 会计信息是投资者进行合理投资、债权人做出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 反过来, 企业可以利用外部融资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以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如果会计信息失真, 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泡沫”经济现象出现, 从而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目前, 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存在会计资料不真实、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会计监督弱化、滥用关联方交易等现象。

近年来, 新疆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仍然存在着信息披露不规范的情况。一是应披露信息未披露, 有的公司以定期存单为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未在年度报告“担保事项”中披露。二是重大交易事项未按上市规则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有的公司转让子公司股权事项已达到上市规则所规定的必须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和相应审议程序的重大标准, 但公司未对此重大交易事项及时进行信息披露。2006年多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并购重组、定向增发。部分公司因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公平导致股价异常波动, 引起交易所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在新疆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披露过程中, 新农开发在第一次发布年报时披露的有关财务数据出现错报和前后不一的情况, 之后进行了修订;新赛股份因公司工作人员疏忽造成年度报告及摘要出现部分会计数据、对外担保金额及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有关数据披露错误, 之后进行了更正;伊力特出现2204.63万元的巨额亏损, 公司没有进行亏损的预公告。新赛股份因工作人员疏忽及审计报告数据更正造成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变更项目情况及盈余公积出现数据错误先后两次予以更正;天富热电因新旧会计准则差异调节表的部分数据出现错误而更正;新疆城建、友好集团因工作疏忽出现多处数据错误发布修正公告;伊力特年报披露中存在简单的数据勾稽关系错误;啤酒花年报对于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情况没有予以详细披露。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 中国引进公司治理的概念, 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日渐增强, 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监管部门、学术界以及上市公司各方的重视。新疆上市公司既有国内上市公司一些共性的东西, 又有一些自己的特点。近年来在势头强劲区域经济的带动下, 新疆上市公司规模正逐渐扩大, 总体经营业绩攀升、盈利质量稳步提高, 但新疆上市公司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 这些差距无疑与新疆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水平低下密切相关。

新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篇9

(一) 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先后确立了“环保优先、生态立区”战略理念和“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针。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使地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 环境质量也基本保持稳定并略有改善。

一是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近年来, 全区城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 (见表一) , 好于二级的天数由73.9%提高到80.3%,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近5年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分别为:2006年246天, 2007年252天, 2008年261天, 2009年262天, 2010年266天。地表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城市声环境质量良好。

单位 (天)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 (2007-2011)

二是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绩。近年来, 政府或企业多方筹集资金,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入, 近5年新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分别为:2006年31.9亿元, 2007年41.17亿元, 2008年54.98亿元, 2009年73.55亿元, 2010年65.02亿元。全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加快, 污染源监控设施建设取得进展;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达标率有所提高;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及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顺利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

三是各项基础工作取得一定成果。近年来, 加强了地方环境法制建设, 编制数项法规标准, 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等重要工作。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环境监察和监测网络体系, 环境保护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进展 (见表二) , 新疆环保系统机构数由2003年的275个增长到2010年的324个, 新疆环保系统人员数由2003年的2588个增长到2010年的3237个, 环境监管服务水平整体得到提高。

单位 (个)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 (2004-2011)

(二) 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新疆在进行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尽管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新疆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 环境基础薄弱, 发展不平衡, 因此环境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就拿2011年的新疆环境来说, 全区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较2010年没有显著变化, 首府空气质量虽有所好转, 但生态环境整体上呈局部改善与退化并存, 环境遭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尽管2011年全区主要环境污染物控制在目标之内, 但总量也相当的多。

二、新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一) 新疆环境基础脆弱, “三废”排放量大

新疆环境基础脆弱, 植物种类稀少, 覆盖度低, 类型结构简单;土壤很易盐化, 造成土壤品质肥力下降;环境自净能力下降。再加上“三废”排放总量不断增加, 都成为制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不利因素。

(二) 新疆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不全、执法不严和监管不力

近年来, 新疆虽然已经先后制定了多部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 政府规范性文件、政府规章等,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但是在立法上仍然还是重视环境污染防治而轻视对环境资源的有效保护等问题。在环境行政执法上存在执法难, 执法准入机制不严, 环境保护执法队伍薄弱以及资金投入不足, 执法手段与技术欠缺等问题。在环境监督检查上存在有些执法监督检查人员素质不高, 环境执法监督检查人员紧缺, 缺乏必要工具设备等问题。

(三) 招商引资过程中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自治区招商引资工作会议资料整理 (2005-2012)

近年来, 新疆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成效显著 (见表三) , 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后, 政策优势引发全社会对新疆投资的关注度显著提高。

新疆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 由于新疆的招商引资条件优厚, 使得不少内地企业纷纷入驻新疆, 再加上产业转移的客观规律, 污染密集型产业不可避免地成为产业转移的领军行业, 这些污染产业通过投资项目形式进入新疆各地区。

三、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加强部门联动和各行业环境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把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质量改善、环境风险防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落实问责和责任追究制。

(二)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立法,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

修订完善现有地方性法规规章, 建立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衔接的地方环境保护法规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责任, 建立完善排污许可证发放、污染源在线监控、排污权有偿使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境公益诉讼等制度。结合新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实际, 特别是根据新疆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 紧紧围绕环境保护中心工作, 利用民族区域自治的有利条件, 加快民族地方环境立法, 适时修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保产品认定实施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油勘探开发环境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审查管理办法 (试行) 》等。加快制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系水质保护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排污许可监督管理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环境保护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壤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辐射污染防治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应急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更具地方适用性和针对性的专项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为环保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三) 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督检查, 完善环境保护执法监督机制

加强环境治理力度, 建立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管理, 提高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 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 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 对制度执行进行责任分解, 明确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 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行为, 坚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确保制度执行监督有法可依。

加强环境保护队伍执法能力建设。抓住机遇, 加大投入, 以环保机构环境监测、监察、科研和信息化等标准化建设为重点, 加强环保基础能力建设。同时结合环保对口援疆工作, 以地州市、县两级为重点, 加强环境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 加大环保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全面提升全区环保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加强监管基础能力建设, 提升环境监管服务水平。健全县级环境监测站, 大力推进各级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完善污染源监控网络, 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建立自治区环境突发事故应急指挥中心, 全面提升环境应急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响应能力。

(四) 鼓励公众参与,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合理规划, 调整工业格局

鼓励公众参与, 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注重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努力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不仅要加大对各级领导及职能部门负责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而且还要提高排污单位尤其是单位领导和个体以及执法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使其做到人人都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完善各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体系, 不断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科学合理规划, 调整产业结构,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科学合理规划, 积极调整新疆产业布局,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以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为主线, 促进产业之间协调发展。继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提高污染治理投资在GDP中所占的份额, 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能力。

(五) 招商引资提高门槛, 严格环保标准, 严把环境准入关

为了最大限度地使优势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疆在招商引资中, 要严把投资商的资格与实力关头, 从源头上避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 采取一系列工作措施, 加以落实。首先做好招商项目的规划, 要用高科技、高新技术、高新产品推动资源优势转化, 能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和最大程度的利用, 作为对资源开发的门槛。其次以引进大企业、大集团作为招商引资的门槛, 以此确保资源最有效转化, 最优化配置, 实现最大经济利益。最后把建立招商引资目录导引机制作为一道门槛, 坚决避免低速低效, 高耗能源, 甚至掠夺式、危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垃圾”行业, 从发达区域转移、渗透进来。

(六) 加强环保科技产业基础支撑, 大力促进科技创新, 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大力促进科技创新, 增加环保科研经费投入, 大力提升环境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能力,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 环保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为支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环境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和积极发展新疆环保产业, 强化政策驱动, 大力推动以节能环保、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脱硫脱硝等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和市场监管, 促进环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Z].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编.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2012.

[3]罗云方, 黄德霞.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现状、原因与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 2012 (3) .

[4]张庆红.新疆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发展状况分析[J].经济视角, 2009 (12) .

环境问题的风险与治理 篇10

土壤污染具有极高的生态风险、安全风险和社会风险。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复杂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土壤污染的产生与治理都与被污染地块整体的环境状况密切相关。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复合性、外延性、难可逆性和隐蔽性等特征。首先,土壤污染是各种有毒、有害污染物在土壤中长期累积的结果。其次,土壤污染的产生与流经该地区的污染水体和该地区受污染的大气环境密切相关,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流经土地的过程中滞留在土壤中,大气中的污染物也会伴随自然沉降和降雨等形式进入土壤环境中。同理,被污染土壤也会通过地表径流和自然挥发将土壤中的污染物带到该地区的河流和大气中。严重的土壤污染不仅反映了土壤遭受毒害的情况,通常也表明该地区的空气和水等污染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再次,土壤污染主要包括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土壤中的许多有机污染物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降解,而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由于难以降解,一旦造成污染,其污染结果几乎是不可逆的。此外,由于土壤污染的机理复杂,污染物隐藏在土壤之中,不易被大众感知和理解,其危害因此常常被忽视或低估,这也使得土壤污染的风险具有了更大的隐蔽性,客观上给土壤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增加了难度。

土壤污染危害大,影响深远,不仅直接威胁到生活在受污染土地上的人、牲畜、野生动植物的健康和生存状况,而且会对农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各种食品安全事故很多都与种植农产品的土壤受到污染有关。此外,我国从建国之初开始的工业化建设,由于环境意识的缺失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给城市工业用地留下了大量污染。改革开放之后,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推动下,城市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乡镇企业的疯狂扩张不仅使得工业开发的国土面积呈几何级数增长,严重挤压了自然生态空间,而且化工、煤炭、有色金属等产业对工厂所在地的土壤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污染。近年来受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或停或搬,但其造成的土壤污染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很多基层政府在未进行有效土壤污染修复的情况下就将污染地块出让,目前全国各地城镇不少商品住宅、公共空间都建在这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污染土地上,安全风险随时可能爆发。

随着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城乡人群健康受损等问题日益加剧,公众越来越清晰地感知到各种环境风险的威胁。学界和政府多年来对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理论和政策的宣传也初见成效,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得到普遍提升,越来越多的公众能够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各种环境风险的危害。此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持续推进也为公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捍卫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权益受损的行动提供了合法性支持。为了预防各种因环境污染引发的风险,应对环境污染对人们健康、财产和其他权益的侵害,近年来我国城乡频繁爆发了各种形式的环境抗争。环境抗争风起云涌,已经演化为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对我国固有的社会秩序和政府管理体制造成了一定冲击,并对社会结构产生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近期发生的常州毒地事件再次表明,中国的环境风险形势严峻,已经进入了持续高发阶段。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环境污染状况还在继续恶化,已经从水污染、大气污染为主要表征的污染发展到更具复合性特征的土壤污染;第二,污染的高危受害范围已经从农村蔓延到城市,受害的主体人群从传统意义上以农民为主的弱势群体扩散到城市中产阶级;第三,污染的后果已经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发展到对社会安全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环境污染是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严重的环境风险对我国的自然生态、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重大威胁,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尽管我国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之中,但是,由于环境污染的形成是我国长期粗放式发展的结果,环境污染的治理也必须要经历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环境风险的防控将一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常州毒土事件为例,土壤污染的一系列客观特征及其引发的复杂后果都表明,对环境风险的预防和治理必然是一项长期的、高难度的、复杂的技术和社会工程。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是江苏省首批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心本着“致力于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等理论研究,服务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宗旨,一直对我国、特别是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跟踪研究。为了更加深入理解土壤污染及其后果,更好地防控和治理土壤污染引发的生态风险、安全风险、社会风险等一系列环境风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常州毒地事件爆发之后,中心主任王国聘教授第一时间组织中心的青年学者对事件进行了持续跟踪,从环境风险与治理的角度对此次事件展开了多维度的研究。

乔永平、郭辉在详细呈现常州毒地事件过程的基础上,从环境问题建构的角度对事件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在此基础上对环境问题建构的一般性模式和变量因素进行了总结。他们指出,环境问题作为社会问题,不仅表现为一种客观性事实,也是社会对其建构的结果。环境问题的建构通常分为矛盾冲突形成与升级阶段、媒体介入阶段、上级政府关注和环境危害(风险)“问题化”三个阶段。现阶段我国环境问题的建构正在由“政府主导型”模式向“多元主体共构型”模式转变,后者实际上反映了受害群体、政府、媒体、公众、民间环保组织和企业等不同参与主体之间复杂互动和相互博弈的结果。

杨振华强调了技术专家在环境风险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对技术专家在现实的环境风险治理中遭遇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更好地发挥技术专家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他指出,环境风险属于科技力量的非理性扩张带来的现代性风险。技术专家因其对技术的垄断获得了在环境风险治理中的权威地位,并因此承担相应的责任。环境风险客观上的不确定性和“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等现代风险治理难题,使得技术专家在现实的环境风险治理中常常陷入尴尬处境。“科技民主化和生态民主化”为环境风险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而专家主导下的科学决策体制与政府主导下的民主决策体制相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是管控环境风险的发展方向。

上一篇:装饰性形式元素下一篇: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