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

2024-06-23

会计诚信(精选十篇)

会计诚信 篇1

(一) 会计诚信的内涵

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何谓“会计”, 孔子曰“会计当而已矣”。其中的“当”即会计必须按照财制的要求办事, 当收则收, 既不可少收, 也不可超过规定的标准多收;当用则用, 既不可少用, 也不能滥用。又《说文解字》里说“计, 会也, 算也, 从言从十”。又释“言”字“直言曰言”, 就是实话实说。又讲“十”, “十乃数之具也”, 就是真实记录、真实核算。所以, 就会计的历史而言, 其本质乃是对经济行为的客观真实反映, 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真实, 数字准确, 资料可靠。

(二) 会计诚信建设的意义

(1) 会计诚信建设, 就是要在会计行业着重开展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内容的诚信教育, 培育“信以立志, 信以守身, 信以处世, 信以待人, 毋忘立信, 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 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行业诚信文化。 (2)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 没有了信用, 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 (3)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适应加入WTO新形势的现实要求。会计信息是按照一定的会计政策或会计标准编制出来的。

二、当前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表现

(1) 原始凭证失真。当团体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在某种场合占了上风, 再加上单位领导人的地位、权力的影响, 一些自制原始凭证往往便成了单位上下“通力合作”的结果。至于外来原始凭证, 既有违法印制的逼真票据, 又有公司、企业、商场为推销商品、迎合特殊报销需要而不得不开出的“头大尾小”、名为购办公用品实为购买家庭用品之类表里不一的发票。 (2) 会计凭证失真。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人员被动地使用失真的原始凭证, 在记账、算账、报账过程中因未发现而导致的无意失真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利益驱动, 单位领导指使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自行造假而导致的人为因素失真也较为普遍。 (3) 假账真算与真账假算。一是不按规定进行收入确认, 利润虚假。二是会计当期的成本、费用结转不真实。 (4) 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缺失严重。由于浮躁心态和逐利心理, 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的财务舞弊者串通一气, 通谋作弊。

三、导致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现阶段, 中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 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以规范的财务分析为评价标准的理性投资观念远未形成;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并不太多, 相比之下, 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却大有人在, 投机炒作之风盛行。委托方的高度自由流动, 使得他们只关心“今天”的利益, 因为“明天”他们可能不再是委托方了。他们对会计诚信的履行持冷漠态度, 有时甚至希望会计诚信丧失, 从而博取个人的利益。在股权分散和流动的情况下, 能够行使委托方权利的只能是其代表机构———股东大会。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 使得公司的实际最终控制权往往要么被形式上代表国有产权的法人股股东和管理当局共同掌握, 要么完全被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所控制, 股东大会形同虚设。

(一) 会计从业人员与会计执业机构缺少独立性, 导致监管机制失灵

1. 会计人员缺少独立性地位。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 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 会计人员应本着特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谨慎, 勤勉地发挥自己的技能, 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做到客观公正、廉洁自律、诚实守信。

从企业的管理关系上来看, 会计活动属于企业的管理活动, 会计人员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 他们必须接受企业管理当局的直接领导;从会计信息的传递程序来看, 信息的对外提供是一种企业行为, 会计人员是代表管理当局向委托人报告业绩。

2. 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缺少独立性地位。股份制的出现,

使得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因此需要有一个独立的中介机构以超然的立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会计师事务所就是这样一个中介机构。在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的过程中, 审计的作用至关重要, 委托人对于会计信息的判断和使用,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意见。

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现行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制度存在缺陷。二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恶性竞争现象。三是审计服务与会计服务一肩挑。事实上, 在同一家事务所对上市公司既提供咨询又进行审计时, 与其说事务所在审计上市公司, 不如说事务所是在自己审计自己。

(二) 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 会计造假成本低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 上市公司欺诈性的信息披露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其中就包括高额的民事赔偿, 往往令违法者赔得血本无归。

(三) 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为会计操纵提供了空间

1. 会计原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操作空间。

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基础, 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 会计信息提供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 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 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 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得来操纵利润;另外, 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2. 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 会计信息

提供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如美国的安然公司就是利用“特别目的实体” (SPE) 符合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政策, 将本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三个SPE排除在合并报表范围外, 导致1997—2000年期间高估4.99亿美元的利润, 低估数亿美元的负债, 向投资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3. 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 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

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 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 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4. 会计准则的滞后性, 为会计操纵提供了契机。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 如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 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 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定及颁布。特别是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金融衍生工具, 这就有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

四、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 股东到位。

使所有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到位, 真正使所有者能够有效地行使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为此, 需要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独立的国有股权行使机构。同时, 要逐步减持竞争领域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 解决一股独大的

2. 强化董事会功能。

为避免大股东任命的董事长在履行职责时忽视甚至侵害中小股东利益, 应引进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 还可允许管理公司、咨询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向上市公司委派阶段性的全职董事或兼职董事。减少董事与高层管理人员的交叉任职, 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

3. 落实监事会监督权。目前, 公司中设立的监事会往往只有对经营者的监督之责, 而缺乏监督之权, 无法实施真正意义

(二) 加强会计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机制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而社会监督、政府监督是为了督促企业

会计行为的严肃性靠会计法规来保证。新的《会计法》就会计违法行为明确了应由单位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当然, 还应在刑法、公司法、民法等相关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同时, 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制度, 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和对于利用职权强迫指使会计人员作假账的单位负责人要依法惩治。

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变动因素, 制定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 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空间, 要求适当增加会计的附注说明, 完善和规范关联交易的透明度。

(五) 加大对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

会计信息失信屡禁不止, 主要是由于对其处罚力度不够, 与失信带来的巨大利益相比处罚成本过低。

(1) 提高诚信教育。诚信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中的一项基础性行为规范。加强会计诚信教育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2) 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净化社会从业环境, 让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 (3) 打造信用政府。政府诚信成为社会诚信的重要力量和楷模, 能够增强社会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4) 建立会计信用档案。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及其他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

总之, 只有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提高整个会计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 在全社会重塑会计行业诚实守信的新形象, 才能在中国加入WTO的今后, 建立一支适应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从业队伍, 保证中国会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近年来, 国内外一些大公司会计造假丑闻频频曝光, 全球会计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提供诚信、可靠的会计信息成为我们研究的焦点。从会计诚信所包含的内容、当前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现象、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挽救途径进行探索, 以期推进当前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重塑会计行业诚信。

关键词:会计,诚信,缺实

参考文献

[1]芦振基, 安晓飞.诚信建设是会计工作的永久主题[J].会计之友, 2003, (12) :4.

[2]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 2002, (3) :6.

[3]蒋玉娟, 刘斌.独立性缺失:影响会计诚信的根源[J].上海会计, 2003, (3) :12.

[4]张英明.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四川会计, 2003, (8) :16.

[5]杨士儒.诚信建设是会计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之本[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4, (6) :8.

会计工作环境与会计诚信 篇2

摘要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客观环境,同样,会计人员的观念和行为的养成与变化也离不开其所处的工作环境,会计诚信缺失事实上是会计人员不良会计行为的结果,而会计工作环境是影响和决定会计人员具体行为的内、外诸因素的总和,通过对我国会计工作环境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洞悉目前会计诚信缺失的多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会计环境诚信

会计环境是会计工作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客观条件,它是由会计外环境和会计内环境组成的。会计外环境主要是指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法律中与会计工作相关联的部分,主要包括会计行为主体的各种功能、外部相关利益集团及其活动、经济展水平和状况、社会文化背景、相关的法律制度等因素;会计内环境是会计发展历史及其实践活动的产物,它具体体现为会计的各个发展阶段里会计人员的价值道德观念、会计工作所应运用的各种方法、理念、对象、手段、内容等会计自身的因素集合。会计的工作环境与会计的诚信紧密联系,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促进会计诚信的建立,不良的会计工作环境使会计诚信越来越恶化。

1环境因素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1.1外部环境因素对会计的影响

政治环境因素。目前政府对企业不适当的行政干预,角色“越位”和“错位”现象并存,使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难以理顺,政府直接插手企业事务,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有行政级别,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影响官员的政绩。会计诚信缺失,我们不排除会计人员利欲熏心主动造假,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可以找到会计造假的幕后操纵者。

经济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不仅直接对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影响,而且还通过对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间接地对会计产生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关系越复杂,整个社会对会计的要求也就越高。不同的利益主体从不同的动机出发,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来逐利就有了可能。

法律环境因素。这主要表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和协调不够,相关规定不够细化和明晰,还需立法部门根据会计工作及其从业人员现状,予以具体化、明朗化。另外在行为调整手段上威慑力度有待加强,目前的制裁重行政及刑事处罚,轻民事责任追究,而民事责任索赔机制有利于调集民间资源,提高违规者被发现和受到惩处的可能性。

文化教育环境因素。会计的社会文化环境主要包括:会计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价值取向、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道德水准,各国不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这些将制约着会计人员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信念。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强调经济效益,分配方式开始多样化,人们的观念开始从“重义轻利”转为“利义兼顾”,在各项改革尚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一部分会计人员私欲膨胀,用造假账等行为谋取一已私利。

1.2内部环境因素对会计的影响

会计模式对会计诚信的影响。目前我国对会计模式的多头监督体制使企业疲于应付,财政、工商、审计、物价等部门都有权来查企业的账目,且审查的侧重点不同,致使企业的会计人员每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应付检查,各监督部门之间又缺乏协调,没有实现审查结果的共享,一些企业往往设置几套账,分别应付不同的检查;另外社会审计监督和行业自律不力助长了企业造假的可能性,就会计模式在现有条件下所催生的会计诚信缺失而言,会计人员大多是迫于企业领导者的压力而造假。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影响。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起步较晚,已出台的相关规范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并且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零散、不系统,有些单位虽然订立了一些内控制度,但只是挂在墙上,印在纸上,说在嘴上,或者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未能真正执行而流于形式,致使单位内部管理低效,控制弱化。内部控制的失效一方面造成企业管理上的漏洞,给会计人员的不法行为以可乘之机,导致会计人员在金钱的诱惑下主动造假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造成企业管理者得不到应有的约束,管理者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强迫和授意会计人员造假,这会导致会计人员的被迫造假。

2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2.1会计从业人员自身道德素质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就目前而言,这是非常缺失的东西。因为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也是经过高等教育以及经过资格考试取得从业资格,在道德方面并没有过于突出的教育,这也就导致了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良莠不齐,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仍有待提高。导致假账和私设小金库现象盛行,加之极少有具体的单位负责任或者会计从业人员收到实质追究。这样,部分道德缺失的会计从业人员就从“侥幸”变得坦然,以至不会感到有良心的谴责和道德的约束。

2.2利益驱动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条件下,造假者对利益的渴望非常强烈。这个利益包含有三个层次,首先是单位的管理者,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少交多留”的直接利益或者是为了得到的更多的贷款或者经费,要求会计“会做账”。第二层次是单位的工作人员,单位的“收益”越好,从业者能拿到的物质汇报就越多。第三层次便是会计从业人员,按照领导授意“会做账”的从业者,必然会给领导留下易于管理,服从“指挥”的印象,并且和领导成为利益的共同体,可以获得更多的升迁机会以及物质回报。并且,在分析利益驱动的因素时,还有一个方面不可忽略,那便是有些主管部门,对造假采取的“绥靖”甚至是“纵容”的态度,也是出于为了有更好的政绩,获得更高的政治地位以及政治荣誉的考量,也是利益的驱动。

2.3处罚不力

由于真正的调查取证困难,违反相关规定好如何处理较为模糊,即使是处理,也多是罚款了事,导致当事者的违法成本轻,不足以有威慑力。这个也是会计造假的一个重要因素。

2.4制度原因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前没有的经济现象、经济业务大量出现,但是相关的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即使随之修改,也有一个滞后性。所以,当没有新的可靠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来保证信息的客观公开真实的传递时,则会计失信上就

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间。制度的盲点便成了部分不法会计从业人员造假钻营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会计诚信缺失的一些行为,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治理。3综合治理会计工作环境的对策

3.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严肃财经法纪,严格执法

各种会计法律、法规都需要与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因此这就需要立法机构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全面地总结当前会计工作具体情况与各会计法律、法规存在的矛盾,并根据我国特殊国情进行必要的修改,以缓和当前这种复杂的局面。如果会计法规范模棱两可,操作性不强,其贯彻执行就会大打折扣,不法分子就会乘虚而入。我们在制定和修订会计准则及其他会计法律法规时,应充分参考借鉴国际会计组织和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内容,使我国新出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保持一致,避免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发生。

3.2加大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减少对会计的行政干预

个别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应放弃功利思想,摈弃所谓的“政绩”,全心全意为人民和经济建设服务。不要向企业多摊派工作任务,这会迫使企业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相反地,也不能放松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对会计信息造假现象更不能不闻不问。如果不根除腐败现象,虚假会计信息也就难以彻底治理。因此,就需要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

3.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强化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财务约束,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根治会计信息失真。还必须强化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加强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督促会计人员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在对会计工作的建设上,不能只把目标局限在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上,应把这项工作提升到整个企业管理上来认识,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消除会计违法现象。并要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若干问题的规定”和“进一步规范会计人员工作秩序的意见”,控制内部人员在职消费,规范内部人的财务会计行为,强化财务公开,并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完善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

3.4加强科技进步,改进会计教育工作

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推动着会计的发展。教育是会计环境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着其会计工作水平的高低。会计教育也要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人才。我国的会计教育落后于时代发展,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解决方法主要有:扩大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改进知识结构,加强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客观环境的需要。

3.5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关于会计建立诚信会计的探讨 篇3

【关键词】建立会计诚信;评价体系;制度保障

作为会计,在工作的过程中,就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政策以及法规,应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会计必须要诚信地履行自己的义务,承担自己的责任。诚信会计对诚信社会的建设发展很重要,所以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强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会计建立诚信体系的必要性

(一)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性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行业出现了许多会计造假的现象。会计造假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利益的驱使。当前社会许多人都开始追求个人的利益,会计信息工作人员也不例外。会计信息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时会因为自身的利益关系,对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有一定的主观性操作,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在提供信息的利益以及成本之间进行比较分析,所提供的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失真的情况。因此,应该建立会计诚信体系,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提供真实可信的会计信息,并且对提供真实信息的工作人员进行实质性的奖励,对提供虚假信息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一定的惩罚,这样不仅会使虚假的会计信息有效的减少,而且也会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大众的认可。

如果会计诚信体系对提供真实信息的工作人员不进行奖励,对提供虚假信息的工作人员不进行惩罚,或者当会计人员通过造假获得高额利益的时候,政府不进行有效的监管,就会使会计信息虚假的现象一直持续下去,并且有可能更加猖獗。近几年,我国的会计信息存在虚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建立全面有效的诚信体系。因此,如果要解决会计信息虚假以及造假的问题,最基本的措施应该是完善会计诚信体系,以此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

(二)建立社会诚信体制的基础

会计信息诚信体系的建设,可以促进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经济利益之间存在着的信用关系,能够从会计诚信的关系中认识到。诸多的信用危机事件,都向我们表明了会计失信对社会的危害。由于近几年会计信用程度不断的下降,所以很多人对股市已经失去了信心,同时整个社会的信用程度也受到了影响,人们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失望,将会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发展。例如:美国出现过的“安然”失信事件后,不仅对美国整个社会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损失,而且对全球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损失。据专家统计,2002年的安然事件使美国的经济损失了370多亿美元。因此,应该建立会计诚信体系,并且政府要重视会计诚信体系的建立,加强对会计诚信体制的监管,促使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经济发展中,诚信体系的建立很重要,如果没有诚信就不会有市场经济的建设。规范会计诚信,对现代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不建立会计诚信体系,整个社会经济会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社会信用体系将无法持续下去。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会计信用体制还不够完善,市场化程度比较低,信用体系很混乱,导致信用程度很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经济的混乱。而市场经济混乱导致商品的成本提高,商品交易率下降,这样不仅会使市场经济的发展走向歧途,而且也会制约市场资源的配置。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所以应该建立良好的会计诚信体制,促使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如果会计诚信长期的缺失,不仅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将会对企业以及国家产生恶劣的影响。会计诚信体系的建立就是要促使会计诚信加快建设,通过企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奖惩情况,加强引导会计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市场的诚信体制,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一定要尽快完善会计诚信体制,积极引导市场走诚信道路,促进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体制。

(四)适应全球化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会计诚信体系的建立越来越重要。中国会计诚信问题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经济实现全球化以后,诚信也会被要求实现全球化。如果会计诚信体系不健全,将会导致企业无法参加与全球化的合作。自从中国加入到世贸组织以后,就不断地在加快诚信体系的建设,以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就代表着中国接受了世贸制定的一切规章制度,同时也表示中国企业对世贸做出了诚信的承诺。跨国公司的信用度比较高,对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十分重视。中国是由计划经济转变成为市场经济,所以在一定时期内会计诚信体制很难建立,而会计诚信体制的不完善,导致许多企业不能迅速融入世贸组织,并且有些企业的会计诚信度较低,不仅影响到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且使得企业的竞争力也在不断的降低。因此,加快建设会计诚信体系,可以使我国迅速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

二、建立会计诚信体系的原则

会计诚信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是评价企业诚信的重要依据,而且对检测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非常重要。如果国家不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诚信体制,就会使会计信息的评价结果失去客观性以及公正性。依据会计诚信体系的主要特征以及会计信息采集的特殊性,会计诚信体系的建立应该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主要是指,会计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诚信评价体系在建立的过程中,对采集的会计信息一定要真实客观地进行评价,真实地将企业的诚信情况展现出来。在设计会计诚信指标的时候,要考虑会计诚信理论是否具有完备性,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具有正确性,一定要使会计诚信指标建立的概念非常明确。在建设会计诚信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提供的信息数据进行合理的确认,然后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有效的选取,最后以科学为主要依托,促使会计诚信体系能够对一个企业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会计诚信体制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地进行建立指标,避免出现重复罗列以及简单罗列的情况。

(二)全面性以及系统性原则

全面性以及系统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建设会计诚信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直观地反映企业诚信的具体情况,要从不同方面进行对企业的诚信体制进行管理,会计诚信体系可以表现为一系列的数值,需要从各个方面对诚信进行描述。因此,在选取诚信数值进行分析时,应该从多方面评价企业的诚信状况。在对会计诚信体系进行建立时,一定要考虑诚信体系的系统性,一定要合理地进行设计指标,争取可以让诚信体系在建立时,应用恰当的方法。

(三)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指的是会计诚信体系的建立,在采集信息时,一定是可以进行统计操作的,这样就使企业的诚信情况可以在不同阶段进行比较,同时也可以让诚信评价体系设计指标的概念更趋向于清晰化。会计信息的采集,有利于会计诚信体系更便捷地进行一般的操作。

(四)动静态相结合原则

静态以及动态二者相结合的原则,指的是会计诚信机构不可能一直持续关注被评价单位的诚信情况,所以诚信机构应该采取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企业诚信的监督以及管理。如果一旦发现企业的诚信有所下降,应该及时降低企业的信用等级,通过实行动态监理,对各个企业的诚信状况进行管理。

(五)咨询性原则

咨询性原则主要是由会计诚信评价体系的性质所决定的,诚信机构对企业的诚信评价主要是对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分析与对企业未来诚信发展的预测,同时这也是诚信机构对诚信状况的判断以及意见。因为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在会计诚信体系的建立的过程中会计信息将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诚信评价体系的建立并不是完全地对企业的诚信质疑,而是为会计信息提供真实信息的督导。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公司的情况进行自由的选择诚信咨询服务。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政府部门对失信的打击力度不够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会计诚信建立的法律,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中却难以实施,所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依然存在。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会计信息虚假现象,主要原因是企业出现失信现象后,政府部门没有及时的处理,从而使企业的失信的行为越来越严重。会计诚信评价机构在对企业失信进行处理时,掌握不好法律的度,所以在处理时虽然会对严重失信的企业作以一定的处分,但是当具体惩罚是,处罚的金额和力度都由会计监督部门自行确定,自主成分太大,没有统一的标准。

会计机构进行检查时,往往受到私利影响,对企业的惩罚大多只是走一下形式,使得处罚力度过于小,从而不能对造假者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许多人都因为自己的利益,导致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属实。目前,我国对造假者的经济处罚,一般都是由造假者的工作单位进行承担赔偿,所以对造假者本身并没有造成一定的惩罚效果,没有影响造假者的本身利益。造假者对信息的伪造导致许多投资人对企业的信息不了解,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可以看出,会计信息造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是对造假者的打击力度不够。

(二)原有会计体制的影响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会计信息造成一定经济后果的现象日益明显,这样就使得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开始冒险利用会计信息获取个人利益。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企业的许多相关制度都比较松散,这样就使许多会计工作人员很快速地开始信息造假行为。会计信息的不公正以及虚假性,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不良现象。政府在转变管理方式上,没有直接走出计划经济,企业也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对计划经济进行改革,虽然在许多方面改善了旧有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但是仍没有脱离旧的经济体制。许多企业由于经济体制刚刚转变,没有实力去竞争,所以只有发布虚假的信息来维持公司的诚信。

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就是,政府与企业的发展相互结合、产权的分配不明确。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政府与企业也在逐步的分开,但是依然还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政府部门监督要求企业一定要发展好经济,但是对企业进行审核的时候,政策相对比较宽松,这就为会计工作人员的造假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当前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制度不健全,导致造假现象时有发生。企业的工作人员违背诚信,制造假的会计信息,不仅危害了国家的利益,而且也影响了人们的经济利益。

(三)相关部门监督不够

我国的许多监管部门,在实际中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监督部门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在一般企业,会计的人数并不是很多,通常一个公司都是一位会计,既掌管着现金,同时又掌管着银行的存款,这样就大大增加了会计造假的风险。而企业内部对会计的审核几乎是一个虚设的职位,对会计信息的监督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很多企业都是领导与政府在控制监管,如果领导让会计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造假,内部监管为了自身利益肯定对这些有意忽视,就会造成严重的失信行为。由此可以知道,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不完善,并不能对企业财务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许多企业监督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对财务信息的失真都不会进行有效的追究,也不会加以制止。近年来,政府部门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没有应用强硬的手段进行制止,造成许多企业的会计信息都是虚假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客户的利益。

(四)会计人员自身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出现,新的贸易也不断的增多,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地更新,这样就使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会计知识理论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当前社会知识更新比较快,那么就需要会计工作人员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会计人员应该有很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对自己从事的职务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目前许多会计工作人员对于新的会计知识不认可,依然采取旧的方式来处理企业财务,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造假,大多是由于会计人员的道德低下,法制观念比较淡,有的会计工作人员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对企业存在信息失真现象不重视,并且有时还会参与制造虚假信息,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

四、会计诚信体系建立的措施

(一)加强会计诚信观念以及诚信意识

诚信是经济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下,企业应该是讲诚信的。所以国家应该加强树立会计诚信的观念以及诚信意识。诚信意识的发展是促进信用体系进步的基础。许多发达国家目前都建立了会计诚信体系,大多数企业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都不会与信用程度低的公司合作。这样就会形成一定的诚信氛围,促使经营者会对违背诚信感到一定的压力。如果市场经济要持续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建立会计诚信体制,要以诚信为基本准则,建立起一套评价会计的标准。在诚信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讲求规范诚信体系,以各种规章制度为准,规范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促使企业自觉遵守会计法则,诚实守信。企业要自觉建立起诚信的道德规范,促使财务内部的一些问题自己解决。学会诚实守信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个人的道德修养,会计工作人员一定要自觉的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工作的准则。

(二)建立会计诚信公示制度

法制法规的建设可以保障会计诚信体系的建立,如果没有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就很难对会计的虚假信息采取措施解决,同时也很难阻止会计造假的行为。国家应该不断地完善会计管理的法律以及制度,对企业失信的行为,要有一定监督和惩处。建立诚信公示制度,对于所要公示的内容一定要客观真实并且科学合理,应该给失信企业一些解释的权利,以便企业能够及时补救,而相关部门也能及时纠正企业的错误,有利于企业之间公平的竞争。企业在坚持公示诚信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对信息进行分类公示。企业应该将自身的基本情况对外进行公开查询或者选择查询,使投资者对企业的基本情况有一些大致的了解。

(三)加强诚信的立法以及执法

完善诚信立法制度,有利于保障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处于发展中阶段,建立完善的诚信立法执法制度,主要是为了维护信用体系的正常运行。信用程度对于企业来讲相对比较敏感,所以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规范诚信体系的正常运行。法律以及规章制度并没有对企业的诚信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样就使会计信息在采集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并且信息在使用范围内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会计诚信立法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不断的去实践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应该加快脚步对诚信体制的建设,加快完善诚信的法律法规,从而保证经济的发展。

(四)严格会计诚信的激励制度

企业以及政府应该建立积极的诚信奖惩制度,诚信激励在诚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对于失信以及守信的奖惩制度还没有完善,所以守信者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得到保证,反而失信者能够获取更多的利益。如果没有完善的奖惩制度,或者是对失信者的惩罚力度不够,不仅会使守信者的利益受到伤害,还会影响整个企业的信誉。因此,必须要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我国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诚信奖惩理论,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到公司的诚信奖惩制度上,对于守信者,在政策上给于一定的支持,促使诚信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将诚信的评价等级与企业相结合,发挥诚信的优势。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诚信体制的建立,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企业与政府一定要重视会计诚信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由振杰.关于如何恢复和建立电力会计诚信的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3,(13):201-202.

[2]高建敏.论企业会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之建立[J].时代金融(下旬),2013,(8):12、14.

会计诚信 篇4

关键词:会计诚信,成本,原因,途经

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要求。近年来会计诚信问题成了社会热点, 各界议论纷纷, “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假账泛滥”、“会计道德失范”等字眼充斥报章杂志, 会计诚信问题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会计诚信缺失增加了交易成本, 加大了企业生存的隐形危机, 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会计诚信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

1 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1.1 会计自身的特点及缺陷是会计失信的条件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漏洞与执行的伸缩性等, 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首先, 会计原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操作空间。如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 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费用, 会计信息提供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 (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 ;又如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 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 会计信息提供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益来操纵利润。其次, 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 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 针对同一经济事项, 会计人员可能有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做出“利己”的估计。还有, 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 会计信息提供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目的会计政策。最后, 会计人员没有独立地位, 他们的工作行为都是处在经营者的控制之下, 有时做假账也是无奈。由于经营者的授意、强令和指使而造成的会计造假不在少数, 会计人员独立地位的缺失无疑是导致会计诚信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非诚信行为的收益超过成本是影响会计诚信水平的经济原

因非诚信行为的成本, 包括受法律惩罚的成本、受舆论批评的成本和受良心谴责的成本。在市场经济体制时期, 市场发育还不完善, 计划经济时期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已不再适用, 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尚未健全, 这就给不讲诚信的人有空子可钻。不诚信的利益大于其成本, 导致了非诚信行为。具有诚信品质的人, 也会做非诚信的事。防止发生欺骗行为的办法, 就是让欺骗的成本超过欺骗的收益。而我们对于非诚信行为的法律惩罚, 总体上力度不够, 《会计法》第45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 可以处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 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还有不少条文只是罗列“不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 却没有给出“违反了怎么处理”的后文。这类条文的规定, 明示了造假行为预期“成本”的上限, 但威慑力不足, 使得失信者难以受到应有的惩罚, 即使受到惩罚, 其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小于其因失信而得到的利益。这种失信的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性就使得失信从可能转化为现实, 也极大地挫伤了诚信者遵循诚信原则的积极性, 纷纷追逐仿效, 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恶性循环, 导致整个社会陷入信用危机。

2 维持和提高会计诚信的途径

诚信不只是理论问题, 更是实践问题;不只是一个行业的问题, 也是一项紧密联系的社会系统工程。

2.1 完善会计法规。

会计行为的严肃性靠会计法规来保证。新的《会计法》就会计违法行为明确了应由单位负责人负主要责任, 这将给造假的单位负责人以一定的制约, 但这还不够, 还应在刑法、公司法、民法等相关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

2.2 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 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首先, 协调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使各方的利益都能在有关准则及制度中得到充分体现, 消除或减少对准则及制度的抵触和抵制行为, 增加各方对准则及制度的认同。其次, 尽量减少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缩小会计选择的范围;合理确定“重要性”的范围。

2.3 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完善会计监督机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首先, 做好企业内部监督工作。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 (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这要求明确会计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 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 进行财产清查, 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查, 明确本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规程、要求和职责, 做到按章办事, 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2) 要实行内部监督责任制, 提高内部会计监督的有效性。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会计核算质量就难以保证, 会计信息的失真也就不可避免。 (3) 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日常与全过程控制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才能把一些违纪、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才能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也才能经得起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的检查。其次, 强化政府监督。政府监督包括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财政部门要认真完成新《会计法》赋予其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权和行政处罚权;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税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 根据有关规定对纳税人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进行税务检查;其他部门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授权和职责分工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 但应避免职责交叉和重复检查。执法人员应更新观念, 提高政策水平, 改进工作方法, 深入了解企业的特点, 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监督。最后,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2.4 提高会计失信成本。

(1) 加大对会计造假的惩罚力度, 提高会计失信成本, 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 以此消除利益驱使而造假的可能。对于造假的会计不单要进行行政处罚而且要给予经济上的惩罚, 且惩罚的数目要远远超过他造假的所得;对于唆使会计人员作假账的经营者同样进行处罚, 严重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要加重处罚。 (2) 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对参与造假, 无论是投资者或经营者、律师, 还是评估师、会计师, 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要求赔偿。 (3) 构建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对不遵守行业操守、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 出现失信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如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 对会计造假的单位责任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不允许继续从事相关职业等。

2.5 实施诚信工程。

会计诚信建设必须纳入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之中。实施诚信工程, 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 加强诚信教育。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不诚信的危害性, 形成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2) 打造信用政府。政府作为掌握公共权力者, 享用和支配着纳税人的钱, 实质上和纳税人之间就是一种契约关系, 要守契约、讲诚信, 切实为纳税人谋取利益, 通过制度建设, 规范和保护诚信, 严厉打击各类造假等不诚信行为, 提高政府信誉度。 (3) 建立信用档案。建立单位和个人的信用档案, 发展信用中介机构, 提高信用评估行业整体水平, 建立起一个完整、科学的、社会化的信用管理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叶陈刚.会计诚信及会计诚信教育.《财会通讯》2002 (4) .

会计诚信(定稿) 篇5

摘 要:阐述了会计诚信的涵义,分析了会计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加强诚信教育、加强外部监管、实行“会计委派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体系的作用等增强会计诚信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诚信;会计监督;会计制度;会计素质

第一会计诚信的涵义及意义

1会计诚信的涵义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即忠诚老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忠诚地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职业品质。

诚信最初只是一种道德上的要求,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它已成为一条法律规则。我国《民法通则》第四条也明确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在民法中,诚信原则要求人们在民事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无欺,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本质是利益平衡机制,基本构成要素是公开、公平和公

正。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诚信原则更是至高无上。因为,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会计作为应用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应遵循诚信原则。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突出,丑闻不断。据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全国很多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在视察上海会计学院时,曾题词“不做假账”。的确,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可以为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决策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可以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服务。而会计信息的失真必将引起国家经济秩序的混乱,引发全社会对会计信息的不信任,导致会计诚信危机

2会计诚信的意义(1)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保证。诚信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重要保证,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切实体现。会计诚信建设,就是要在会计行业着重开展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内容的诚信教育,培育“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行业诚信文化

(2)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如果市场主体采取不诚信的手段,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将直接影响国家的财税收入,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从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导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损害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加剧信用危机。因此,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诚实守信。为此,我们必须切实抓紧抓好诚信建设,以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发展。

(3)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适应“入世”新形势的现实要求。会计信息是按照一定的会计政策或会计标准编制出来的。世界

贸易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一套完备成熟的运行规则,加入WTO后,意味着我们必须遵循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会计信息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促进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真实、客观、透明、公允等的要求更加严格,对会计人员诚信的要求会更高。可见,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我们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取得双赢结果的重要基础条件。

第二 会计诚信危机产生的根源。

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诚信危机的根源。

(1)按领导意志办事,被动做假。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是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关键在于单位负责人,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一些经济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会计人员在领导的指使、强令下被动做假账,否则会使会计人员的个人利益受到很严重的损害甚至丢了饭碗,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缺乏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厦”案、“蓝田股份”案等等,都是在企业负责人直接指使和策划下造假的。这些案例从表面上看是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其实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而会计人员是处于被动的地位。

(2)关于公司会计造假的案例早在1720年的英国南海事件就已发生,为什么在现在还有不少公司铤而走险,屡禁不止,甚至在美国一个拥有成熟市场经济体系、法制健全的国家,都有公司进行会计造假。其主要原因就是: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对于企业而言,它的目的是利润,只有当诚信能带来利润,不诚信会带来损失时,它才会讲诚信;对于个人而言,他们的目的是自己价值的实现,只有当诚信与自己的最终价值相符合时,他们才会诚信。在利益的驱使下,关键时刻就出现了诚信问题。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避免因违反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而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的困境下,为了占有一席之地,也迎合上市公司的要求,出具虚假报告。虚假会计信息能实现“多赢”,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3)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法律意识不强。会计人员整天跟“钱”打交道,必须清正廉洁,不为金钱所动,然而少数会计人员因为道德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比较淡漠,为了谋取个人的经济利益,从而做出了一些触犯法律的事情,比如挪用公款等。有的会计人员墨守成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

(4)政府监管不力。目前,我国政府对会计工作缺乏经常有效的监督,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对单位财务的监督与检查不够严格,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制止,使造假者不断尝到甜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个别单位年年造假,政府部门年年考核,领导人年年拿奖,甚至被提拔。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在检查与审计过程中,即使发现一些问题,往往也能通过沟通、教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伤筋骨的惩处,起不到应有的制约作用。可以说,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力在某种程度上怂恿了会计造假现象。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通过对

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单位领导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其实这种内部审计机构,往往不能被企业真正所接纳,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当然,会计做假账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如财经制度的不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等,都为假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造假问题的存在,不仅扰乱了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干扰了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助长了腐败行为,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会计行业诚信形象,动摇了我国经济市场的诚信基础。

(5)处罚不力是造成会计失信的重要原因

由于我国对公司造假的处罚力度轻,执法不严,也是我国会计造假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减弱了法律的效力。因为经济处罚是需要由造假公司的权益来承担,即用本应属于股东的利益来偿还股东的损失,由投资者来为公司的造假行为承担责任,从而转嫁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责任人应负的责任,极少影响到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利益。

第三 增强会计诚信的对策

(1)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会计行为,是防止会计造假的一个重要措施。会计监管部门应督促单位认真贯彻会计法规、法令,在日常会计工作中严格执行有关会计制度。对单位有关会计制度与准则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监督,加大监管稽查力度,发现问题,处罚要到位,使造假者得不偿失,不敢再冒风险,用制度来维护诚信。

(2)加强诚信教育。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会计行业发展的生命线。全面加强行业诚信建设,重塑行业诚信形象,提升行业公信力,必须加强行业道德规范,制定从业人员在职业观念、态度、技能、纪律和作风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作为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具体讲,一要开设会计道德伦理课,强化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二要推行职业道德年检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道德的监督和检查工作。每一个会计师事务所还应贯彻《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行业诚信教育建设纲要》,教育和监督全体业务人员,提高执业质量,遵守职业道德并使其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一种生存准则。

(3)加强外部监管。在外部监管方面,中国的审计监督和市场监管还都不完善,所以必须从法律上对审计行为做出规定。比如,为了防止公司与会计事务所互相勾结,可以要求会计事务所内部对某一公司的审计小组定期轮岗;单个小组不能建立与客户过于密切的关系,原则上还可以要求公司相邻的审计报告不能有同一事务所出具。

(4)实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会计委派制”。在现行的体制下,一方面,企业管理当局委托会计人员,会计人员要受托企业管理当局从事会计工作,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要依据《会计法》赋予的权力,对经营中的多种违纪问题进行监督,由于会计人员管理工作的事权和人权不统一,使会计监督流于形式。同时,企业会计人员的人事和经济利益直接受企业管理当局支配,企业会计人员受托于企业管理当局,这就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土壤。如果使企业会计人员与企业管理当局脱离这种依附关系,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因此,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通过体制创新,建立科学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委派制应运而生,会计委派制实际上是委派会计和委派者之间的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委派制的目的是让执行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的企业分离,不存在人事与经济利益关系,保证了会计人员执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5)发挥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的作用。现代企业制度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控服务体系,注册会计师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警察”,应该发挥着越来越来重要的监督作用。在世界各国,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支持。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会计报表的质量,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披露的充分性等审计是十分必要的。而由企业的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的内外双重监督也会使监督更加有效。(6)加强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等政府监督部门对企业法律法规及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事后检查也是十分必

要的。

会计诚信刍议 篇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了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目前国内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假凭证、假账、假报表屡见不鲜,已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使会计行业的公信力遭到质疑,会计行业正面临一场严峻的“诚信危机”。因此,如何重建会计行业的诚信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分析;危害;对策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就业压力大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以及国有企业改制剩余人员流入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使得部分会计人员为了不下岗失业,不得不屈从于单位领导的威逼利诱,从而失去了应有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原则。个别单位领导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者为了自身利益向会计人员施加压力,会计人员为了保证稳定的工作只能铤而走险,违背现有的会计法规,在工作中弄虚作假,失去了应有的道德观念。

2.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享有不同的信息。一般来讲,会计信息制造者即企业的经营者,控制着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一般来说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能依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由于信息不对称,经营者为了自身的需要,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3.利益的驱使

由于我国经济仍然处于粗犷式增长,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各种制度尚未建立健全。有些企业趁机混水摸鱼,他们往往为了一己私利,不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会计事项,尤其是在收入、成本等相关业务上不完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要么推迟确认收入和支出,要么提前确认收入和支出;人为地操纵利润,掩盖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尤其对于那些准备上市或者已上市的公司来讲,编制一份符合上市条件的会计报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的资金。

4.政治体制尚不健全

一些政府和管理部门为了自身的政绩,盲目下达经济增长指标,如产值、GDP等,并据此作为考核单位负责人的依据,并且考核时只看数字、不看实际,就数据论数据,随之虚假数字应运而生;作为从属关系的会计人员,在下岗失业和违反原则做假账的两难选择中,多数会计人员选择了追求最基本的经济利益和自我生存,会计信息服从了所谓的政治需要。

5.审计缺乏独立性

在我国,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所有者一般不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企业的经营者决定着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审计收费等事项,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必然下降;另外,有些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进行不正当干预,强制注册会计师做出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审计报告,大大削弱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1.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应该讲诚信,守信用,诚实守信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如果失去了信用,市场经济体系将无法维系。如果市场中出现大量的虚假会计资料,那么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不但影响国家的财税收入,而且会对国家决策层造成误导,最终导致国家的经济政策偏离实际。影响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从而影响市场经济秩序。

2.导致国家税收和资产的大量流失

会计诚信的缺失,导致会计人员作假账,进而人为虚增成本、少计收入,从而虚减利润,偷逃税款。在国有资产出售与转让过程中,企业负责人授意评估机构大幅度压低企业资产评估价值,以从受让方获得差额利益或人为改变国有资产和个人资产的比例关系,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3.会计诚信的缺失引发会计行业的信任危机

由于企业经营者的舞弊和会计从业人员的造假,使得企业破产倒闭,致使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人们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更为深重的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如从蓝田股份到亿安科技,从银广夏到科龙等案件,成为笼罩证券市场的浓重阴影,挥之不去。

4.危害会计人员自身

2001年的安然事件、银广厦事件东窗事发后,相关的会计人员以及为其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签字注册会计师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重社会舆论导向

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要提高企业高管人员的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使其带头遵纪守法,合规经营,不干涉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其次,要对从业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够运用正确的会计方法真实地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提供真实的会计资料;第三,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宣传作用,利用各种媒体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不讲诚信,人人喊打”的环境。

2.强化惩罚机制,加大造假成本

一是改变轻惩薄罚的传统惩罚模式,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远远大于其造假的效益,使造假者无利可图;二是实行市场退出机制。把不遵守行业操守、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驱逐出相关行业;对造假的上市公司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坚决予以取缔。

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其关键是执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所谓不相容职务分离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即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又可掩盖其错误和弊端的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另外,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防止经营决策失误和舞弊行为,通过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系列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4.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机制,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隶属于财政部,会计师事务所虽然是自主经营的独立法人,但不时的受到政府部门的影响,缺少完全的独立性。所以政府应下放权利,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是由各会员自己选举产生的自律性组织;人、财、物与财政脱钩,形成行业内部的自我约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做好行业内部的自律监管工作,防止低价恶意竞争,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保持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强化以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为中心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建设,提倡诚实守信的美德。

5.完善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强化法律制裁力度及范围

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解决处罚弹性问题,认定具体的违法问题度量标准,操作有章可循的民事赔偿制度,加重刑事处罚、行政处罚的力度,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特别是对企事业单位、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要追究由于会计舞弊而应承担的责任,斩断隐藏在会计背后的“权利干预”之手。

四、结论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诚信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有会计人员只要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社会诚信环境一定会大有改观。

参考文献:

[1]王焕霞.对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2009年第1期733

[2]郜林平,张军毅.刍议会计诚信缺失与再塑造[J].商场现代化,2007(7)

[3]李兰兰.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S1)

[4]索俊颖.会计诚信缺失问题探析[J].现代商业,2008(3)

作者简介:

会计建立诚信会计的主要方法 篇7

一、完善公司治理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 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 能有效起到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的作用。没有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 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不可能的。只有建立健全一个包含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严密的, 较为完整的企业内控系统, 建立会计诚信问题才具备了必要的条件。

努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会计从业者是直接参加会计工作环节的人员, 他们的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最终结果具有直接影响能力, 能够左右会计诚信。所以,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不断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让他们学会更多的新知识, 把握住国家发展道路方向, 了解国家的新政策新条款, 理论联系实际去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在对会计人员进行录用招聘的时候, 要做好录用审核工作, 不能将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录用, 在对录用对象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审查方面, 也应该认真的审核, 招收业务能力强、自身素质高的年轻会计人员作为培养对象,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的诚信程度,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二、完善法律制度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现实中纯粹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原因和道德风险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并不多见, 而更多的是人为的授意主动造假。希望通过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办法就可以达到治理核算不规范、账外经营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目的往往是徒劳的。因此要进一步在立法上完善制度建设, 切实加大对会计人员的保护力度, 使会计人员能挺直腰干坚决抵制会计不讲诚信行为, 坚持对做假账说”不”, 从而保持良好的会计职业操守, 真正做到以”诚信”为安身立命之本, 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

加强法制是用非市场力量抑制市场制度的弊端:

1. 从有关会计的法制建设来看, 目前需要解决惩治造假的“精确制导”问题。

所谓会计法治的“精确制导”是指:明确由什么人启动对会计欺骗的诉讼程序, 改变“民不举、官不纠”的局面, 使违法企业浮出水面;明确规定会计真实性的具体法律标准, 降低名义上的要求, 锁定少数违法企业和最恶劣的行为;明确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 瓦解两者的欺骗联盟。此外, 为了改进会计的法制建设, 还需要研究司法会计, 提高立法和执法的科学性。

2. 加大对会计不讲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

我国之所以屡屡出现会计不诚信行为就是因为法律的处罚力度不大, 以至于有人一再的触犯法律。在国外一些比较成熟的国家, 他们在法律处罚力度上是比较大的, 取得的效果也比较好, 虽然我们国家有我们国家的国情, 但是对国外的经验进行借鉴也未尝不可, 结合自身的情况来进行法律处罚力度的调控, 强化法律约束能力, 这样造假者自然就会有所顾忌, 对于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这样能从根源上阻止非法会计信息操纵行为。

在对会计行业进行整治的时候, 我们不能单一的对会计人员进行整治和约束, 还应该对会计人员所在单位进行整治, 在针对个人和领导的审查和惩治以外, 对会计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惩治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方面。并且对因不负责任的会计信息造成损失的使用者进行补偿, 这样会计人员和其所在单位在开展会计业务的时候, 就不会那么的随意了, 能够更加的认真和尽责。

三、加强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

1. 加强社会监督。

除了依靠执法部门进行监督之外, 还可以借助社会的力量来进行共同监督, 强化社会监督和评判制度, 透过社会的力量来判定会计部门是否触犯了道德底线, 这部分不能单一的通过法院和政府来认定, 社会的舆论和评价更加具有真实性。道德不同于法律, 是需要社会舆论来支持的。因此, 要在法律上明确, 根据公开的财务报表对上市公司所作的分析, 属于言论自由, 不构成名誉侵权。应当建立和培植揭露虚假会计信息的市场力量, 以改变目前造假力量大于抑制力量的失衡状态。

从有关会计诚信现状来看, 加快建立社会信用监督体系, 是我国目前迫切要完成的大事。规模先进的信息数据库将记录着大量企业与个人的资金往来与商品交易的种种资料, 可以提供客户查询, 一旦有不良信用的记录, 在工商注册、银行贷款、消费贷款、个人信用卡服务以及人才聘用等, 将受到制约。相反, 为鼓励获得守信等级高的企业将可优先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 或为其提供高额度的贷款。一些专家还建议, 借鉴国外经验, 结合本国现实情况, 制订可实际操作的《信用法》。尽管这需要时间, 但是势在必行。就现阶段而言, 要很抓行业监管, 查处虚假行为, 增加失信者的成本。

2. 加强社会教育机制, 启发行为人的良知。

人们对诚信的认识需要通过宣传和教育来实现, 什么样的做法才是诚信的做法, 非诚信的做法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都应该通过教育和宣传来进行普及。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放弃了未来, 不能为了缓解当前的困难而触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这些做法都是自杀式的行为。

会计诚信的教育对象不是单一的会计人员, 他们不是会计工作的最终决定者, 只是会计工作的实施者, 企业领导、集团负责人、能够控制企业负责人的官员他们才是真正的决策者, 加强对他们的诚信教育能够从根源上解决会计诚信问题, 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往往收效甚微, 这也是过往我们针对会计人员进行教育得出的结论。

教育要求以事实为基础。纠正人们的行为将有赖于有效的奖惩措施的建立和实施。即通过奖惩措施的实施使不诚实者付出巨大的成本, 诚实者获得奖励, 从而使得选择诚信成为一种理性行为。从经济学角度而言, 当理性人衡量了诚信行为带来的收益———光明的职业前景、融洽的同事关系、良好的社会信誉;与不诚实将付出的成本———晋升无望、时刻面临失去工作的威胁、受到同事的鄙视和冷淡;那么, 理性人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从而, 诚信教育将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说教, 它将成为一种自觉的、理性的选择。

3. 加强政府监管。

政府部门仍然是监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因此监管责任就需要明确。政府监管工作应该有相应的责任, 对于造假行为的惩处、执法行为都应该负相应责任。监管部门工作出现纰漏要担待什么责任, 必须明确, 还有就是不能只管执法而没有预防性的监管行为, 执法和监管应该都要具备, 不能等到违法事情出现了才开始进行执法, 那么前期工作是否就没有做到位呢, 责任的明确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执法监督工作。政府部门的监管队伍建设是为了杜绝不诚信的会计行为, 那么明确监管部门的责任也是为了更加规范的执法。

摘要:会计是在诚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会计诚信不仅是职业道德的体现, 还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本文就结合自身经验对于会计的诚信做一简要分析。

会计信息诚信问题 篇8

一、会计信息失真运作及其危害性

会计信息虚假发布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具有欺骗性和破坏性,它会导致整个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丧失有效性。它一般由企业经营层、会计人员和会计中介机构组成,特殊情况下还包括各级地方政府。它借以经济利益或权利为纽带,发挥不同角色作用,保证会计信息失真系统的运作。

(一)企业经营者承担“导假”角色.企业经营者为了塑造自身形象粉色利润、实行包装上市伪造领导政绩的目的,提出造假要求或命令、指挥和“导演”整个造假行业的全过程,账上生花,使财务报表丧失其客观真实性,从而达到获取本无法获得的自身利益的目的.

(二)会计人员承担了技术上的“制假”角色。会计人员作为经营者的下属,必须服从上级的安排,无条件的执行命令。这就决定了会计人员本身不具备独立客观的地位,不具备对经营者的监督职能。同时,由于会计人员的奖惩、升职等均受制于经营层的意志,为了自身的生存,会计人员不得不承担技术上的“制假”角色。

(三)会计中介承担了“护假”角色。会计中介机构作为独立、公正的第三方,本身具有超然、独立的地位,但由于中介机构、行业管理不规范,加上同行之间恶意竞争,为了生存,不得不牺牲诚信、独立性原则,违心承担“护假”的角色。

会计信息失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危害,主要表现在;

会计的虚假行为首先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源,使有限的经济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信用是维持市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系统赖以运行的主要润滑剂。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如果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将直接影响国家税收,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其次,危害投资者。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并且影响招商引资的工作。而作为最大投资者——国家,损失更为惨重。再次,危害会计人员自身。会计人员不诚信,轻者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2001年银广厦通过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和巨额利润,为其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深圳中天勤会计事务所东窗事发,其执业资格及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被吊销,签字的两名注册会计师被严惩就是例子。因此,提高会计的诚信水平已成为整个行业的当务之急。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不良的社会政治体制环境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土壤。一些政府和管理部门为了出政绩、搞花架子,盲目下达经济增长指标,如产值、GDP等,或其他任务,并据此作为考核单位负责人的依据,并且考核时只看数字、不看实际,就数据论数据,为了保住官位和地区部门的所谓本地区形象,虚假数字应运而生;作为从属关系的会计人员,在下岗失业转岗和违反原则做假账的两难选择中,多数会计人员选择了追求最基本的经济利益和自我生存,会计信息服从了所谓的政治需要。

(二)利益追逐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动力.公司管理当局受利益驱使,违背会计核算的真实性,编制严重失实甚至虚假的财务报告。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目的有的是担心经营业绩不好而面临退市的危险,有的是想从股市中获得配股的巨额资金。就拿10%的配股生命线来说,由于监管部门把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财务报告中,这使不少上市公司尽力达到净资产收益10%的“结果”。证券法还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证券交易所可暂停其上市,公司在其暂停上市的宽限期内的第一个会计年度连续亏损,中国证监会可以终止其上市。面临公司利益的压力,会计作为经纪人和个体利益者都陷入了博弈论所描述的“囚徒困境”,最终博弈的结果是选择做假账。

(三)会计原则和政策的缺陷是会计诚信危机产生的潜在原因。现代财务会计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实行应计制,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费用,会计人员可以通过操纵这些项目来粉饰业绩或隐瞒财务成果。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必须贯彻稳健性原则,这给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带来很大的主观性,他们可以高估(或低估)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等。另外,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资本补偿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下资本的补偿,在很多领域,前期研发费用和固定资产投资已经不能用过长的十几年来摊销,因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的迅速诞生而导致目前的技术、产品过时,甚至一文不值。而传统的折旧方式的确适应机器工业时代,但是,在新经济时代,这种资本补偿方式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技术进步速度不断加快,带来极其迅速的无形损耗。因此,资本面临无法补偿的危机,于是就“饮鸩止渴”,不讲诚信,靠造假来吸引投资者,刺激新经济的发展。

(四)低廉的违规成本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另一根源。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会计造假违规成本低廉表现有二:一是被揭露的概率很小;二是即使被揭露出来,处罚力度也不够大,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现行法律制度下,公司管理当局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几近于零,不必为公司上市后利润的下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充其量发表一纸道歉声明而己。除非事后该公司在股票市场上引起巨大反应,比如类似琼民源的市场舞弊行为。另外,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处罚主要为罚款和要求撤换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宣布其为资本市场禁入者,但这些并未使他们受到实质性的处罚。而政府鼓励或默认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直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追究当事者的责任,况且他们是打着发展地方经济、为民造福的招牌,只要不发生贪污、受贿之类的事情,就不会承担任何责任。对中介机构来说,主要处罚为罚款、暂停执业、吊销资格或刑事处罚,但由于现在还没有严格的民事赔偿制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中介机构继续参与造假的冒险性。

(五)信息不对称为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主观可能。我国证券市场一般只对过去的价格信息和过去的市场变化做出反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买卖双方信息掌控的程度是有差异的,通常信息供给方掌握信息比较全面,而信息需求方对信息的把握是不充分的。因此,公司的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及手中掌握的内幕信息进行财务报告粉饰或利用市场的不完备对信息披露有所保留。同时,由于缺少一个真正的委托人制度,会计诚信就失去了动力和压力,会计造假就成为可能。因此,公司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会利用这些不对称的信息造假。

此外,会计职业道德沦丧、公司法人治理不完善、监督机制弱化等也是导致会计诚信丧失的重要原因。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矫治对策

(一)注重改善社会环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重社会舆论导向.会计人员作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人,其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会随着社会变化发生同样的变化,会计造假只是众多非诚信行为的一个方面,不可孤立地看待。可见,社会环境和职业道德对会计诚信有着重要影响。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要提高企业高管人员的道德伦理修养和法制观念,加强对单位负责人财经法纪教育,使其带头遵纪守法,合规经营,不干涉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與论的监督、宣传作用,利用各种媒体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不讲诚信,人人喊打”的环境。我国的会计监督环境应构建国家监督、社会监督、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国家监督由财政、税务、银行、工商、证券监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监督,社会监督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为导向,司法监督为保证,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环境和监控体系。

(二)实现会计人员投资委派制,提高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会计法》虽然赋予会计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监督权,但由于会计人员的地位缺乏独立性,在经济上存在着对企业经营者的依赖性,要会计人员监督经营者乃是“纸上谈兵”。因此,只有实现会计、内部审计人员由投资人直接委派制才会使会计人员拥有地位上的独立性,摆脱经济上的依赖性,才能切断他们之间的地位从属和利益依附关系。

(三)完善公司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及时防范会计诚信的缺失。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发生企业造假的概率相对较低,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有较强的内部监督与约束机制。我国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降低会计诚信缺失的内部概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主要措施有: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互相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以及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不断的检查和监督,使内部监督制度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公司管理阶层之所以可以大胆粉饰财务报告,就是由于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制度.

(四)加强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建立科学的管理、监督机制。财政、审计、税务、证监会和注册协会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对会计中介机构进行严格的外部监督;同时,对“客户”必须定期更换,打破与上市公司的“蜜月”关系;其次,引入淘汰机制,使信用等级下降和违纪的中介机构列入“黑名单”,实现重点监控,进行整顿规范,对参与财务造假的“害群之马”坚决、彻底的逐出会计业;再次,加重对会计师和事务所违规执业行为的处罚。乱世用重典,要让造假者为其行为付出沉重代价,使他们感到造假行为的成本高昂,做到“收不抵支”而不敢铤而走险.

(五)完善契约关系,建立真正的委托人制度.契约是现代社会各种关系维系的基础。会计在现代社会成为维系投资者和经营者、市场与企业、管理者与公司职员,甚至包括企业与政府、客户与消费者之间契约关系的基础。会计诚信原则的产生,源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契约关系,经济信息的纵向(企业上下)与横向(人与人,企业与外界)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建立真正的委托人制度就可以消除委托方的信息劣势,满足委托方监管代理方的会计信息要求,会计诚信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六)完善会计原则和会计政策,研究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资本补偿制度。对会计原则要进行细化,明确其内涵、应用条件和范围,适当增加财务报告的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规范会计政策的应用,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从而减少会计造假的施展空间。同时,由于资本补偿在传统会计学中已有规范的方法,如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等,而技术飞速发展导致的无形损耗使各利益集团资本面临无法补偿的危机,财务丑闻源于资本补偿危机,相形之下,会计诚信势单力薄。所以,研究实行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资本补偿制度势在必行。

(七)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强化有关的法律制裁内容,特别是对单位负责人的制裁。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解决处罚弹性问题,认定具体的违法问题度量标准,操作有章可循的民事赔偿制度,实行民事赔偿无限额制,加重刑事处罚、行政处罚的力度,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修订《会计法》,让企事业单位、政府及部门负责人承担会计作弊的全部责任,斩断隐藏在会计背后的“权利干预”之手。当然,会计人员做假行为是擅自做出的,若触犯法律亦应追究法律责任,但单位领导还不能溜之大吉,必须承担用人失察、平时监督不力的责任。

(八)设立公安经侦驻财政部门办公室,实行举报追究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亦可看作是会计信息的消费者,会计打假不仅要靠财政部门及中介机构的检查监督,还要借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力量。各地公安部门经侦队应设立驻财政部门办公室,对“消费者”举报的作假情况,由公安部门进行侦查核实,对因使用虚假会计信息所造成的损失要最大限度的赔偿,公安部门按赔偿金额的一定比例予以罚款,同时给予造假者行政、刑事处罚。

会计诚信探讨 篇9

会计精神是会计行业繁荣与发展的动力, 深刻影响着会计事业的发展。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曾提出:中国会计精神应当是诚实守信的品格、客观公正的意识、开放广阔的胸襟和进取创新的追求。其中诚实守信是灵魂, 客观公正是根本, 开放胸襟是关键, 进取创新是动力, 四者构成了中国会计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核。

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 也是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我国《会计法》要求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真实, 但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现实状况恰恰是把这种承诺置之不顾。近年来, 国内外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普遍关注, 如众所周知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其中就涉及了会计诚信问题。这些会计假案的出现充分证明了“诚信”是会计工作的“至上原则”, 是会计行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立身之本, 是会计工作的命脉。

2 会计诚信问题存在的原因

2.1 利益驱动, 诱发造假行为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 各种制度尚未理顺, 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仍较普遍。某些企业趁机混水摸鱼, 他们往往为了小团体的利益, 根本不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会计事项, 特别是在收入、成本等相关业务上根本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或谨慎性原则进行处理;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或支出;人为地操纵成本费用的计算标准和利润分配方法, 从而掩盖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对于那些准备上市或者已上市的公司来讲, 只要按照融资条件做出一份漂亮的报表, 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资金。

2.2 监管不力, 宣传教育缺乏

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 虽然受社会风气的影响, 但是具体来说与职业道德教育不够全面有很大关系。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 较长时期片面注重智育, 忽视德育。而在参加工作后,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虽有职业道德内容, 但实际上从未见到职业道德培训。此外, 造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还有很多, 如会计职业纪律松弛, 惩治违法行为不力, 对道德优劣表现赏罚不明等, 特别是在独立审计人违规认定和处罚上, 我国的监管力度还明显不够, 甚至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其的法律。

2.3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我国现阶段, 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不能实事求是, 恪守会计职业道德, 不能坚持依法办事, 有的利用职务之便, 侵吞公款中饱私囊; 有的会计人员为了追求金钱利益、个人享乐, 经不起物质、权利的诱惑, 在道德观念上出现偏差、蜕化甚至沦丧;还有的会计人员对领导人伪造、篡改会计数据敢怒不敢言, 对会计工作缺乏信心, 认为反正不是自己的事, 避之甚远, 从而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 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不少见, 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质量, 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另外,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还在于,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财务监督失控, 内部管理混乱。如有些企业对财产物资缺乏严格控制, 从而导致很多财物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

3 重建会计诚信的建议

3.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诚信教育要从大学在校学生入手, 使诚信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列入教材, 进入大学教程, 使诚信深入人心。同时, 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 特别是会计领域更应以此做为“立身之本”和“处世之宝”。

在岗会计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要以诚信教育为切入点, 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做到以法办事、爱岗敬业、搞好服务, 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 不唯上, 不唯情, 做好“内当家”, 坚决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以重塑会计诚信。

3.2 不断提高自身学识水平和专业能力、政策法律水平

(1) 我国处于不断深化改革, 与世界经济逐步融为一体的阶段, 会计也正在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 各项新制度、新准则以及各种科学管理方法、先进经营理念不断推出和创新。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各种新技术及新会计软件应用日益广泛,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 就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水平, 而是要不断加强对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学习, 不断提高学识水平、专业能力。

(2) 政策、法规不仅是会计人员执行职业道德的依据和保障, 而且是会计职业道德中带有强制性的最基本的部分。会计工作本身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政策性强的工作, 这都要求会计人员加强对如《公司法》、《证券法》、《经济法》等法规的学习, 不断提高政策法律水平和运用法律手段处理会计事务的能力。

3.3 净化会计行为环境

会计人员不仅工作在会计领域, 而且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 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净化会计职业环境, 不是光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所能做到的, 而要依托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 尤其是应与法律、法规以及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同步, 才能建设好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质上是向社会提出了提高道德觉悟、重视道德修养、净化环境的基本要求。在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今天, 各行各业都应自觉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从而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 使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氛围。

3.4 坚持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近年来,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国会计法规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继发布实施一系列的会计核算制度等会计法规、规章、制度, 基本保证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同时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还在不断增补、完善、修订会计法规、规章、制度。近年来, 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秩序混乱、信息失真等问题, 虽然与法律约束力不够有一定关系, 但执法力度不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必须切实贯彻实施《会计法》, 加大会计工作执法力度, 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 必须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构成犯罪的, 要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3.5 健全监督机制, 将职业道德与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相结合

监督机制有会计监督、社会监督以及法律制裁等。工作中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将执法检查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聘用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建立激励机制;实行会计人员表彰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激励机制相结合。

总之, 诚信是会计工作的命脉和灵魂, 也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操守和立身之本, 诚信更是每位会计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只要会计人员心中有诚信, 工作中严格遵守法律规范, 会计信息造假就会失去市场, 会计行业就能重塑诚信形象, 好的诚信形象能赢得更广泛的信任和支持, 可以促进会计事业进一步兴旺发达。

摘要:“诚信”是立国之基, 也是会计行业的立身之本, 是会计工作的命脉和灵魂。会计工作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晴雨表, 是把守“钱袋子”的重要一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会计改革不断地深入, 会计行业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因此, 讲求会计诚信尤为重要。

关键词:会计工作,诚信

参考文献

[1]袁梦博.重塑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J].现代商业, 2008, (1) .

[2]何庆娴.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 2006, (5) .

[3]白旭东.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J].中国集体经济, 2008, (7) .

会计诚信谈 篇10

一、产生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

1. 制度不健全。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知识更新步伐加快, 法规体系逐渐完善, 需要会计人员更新观念、学习新法规、掌握新知识、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塑造会计行业诚信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 信息量空前增大, 且瞬息万变。加上我国目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 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 这就使得市场交易主体及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给不诚信和欺诈行为提供了可能。同时, 我国会计人员的实际水平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职业判断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这也给会计造假提供了可能。

2. 经济利益的驱使。

经济利益的驱使是最常见的造假动机, 造假者通过造假旨在得到直接的或间接的、现实的或潜在的经济利益, 另外对政治利益的追逐也使造假者铤而走险, 不顾后果。造假者的逐利心理突出地表现在他们对物质财富和富足生活的羡慕, 对保官升官平步青云的企盼, 对出人头地的向往。而当这一切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时, 就不得不依靠做假账来改变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格局和分配关系, 改变衡量其政绩的各项经济指标。会计造假的受益人很多, 单位的领导和高级管理人员、主管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可以因为业绩优秀而谋取更高的职位, 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甚至职工也可以因为单位“效益好”而多拿工资奖金……。相比而言, 非诚信行为的收益高而成本低, 风险小, 因此非诚信行为就会增加。两者的差距越大, 社会平均的诚信水平越低, 而整个市场诚信水平的下降必然导致会计诚信水平的下降。

3. 处罚不力, 执法不严。

《公司法》第212条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出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的, 对直接负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 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 还应当由其所在或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还有不少条文只是罗列“不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 却没有做出“违反了怎么处理”的后文。这类条文的规定, 明示了造假行为预期“成本”的上限, 不仅威慑力不足, 反倒起了“鼓动”作用。目前我国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 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 重内部处理, 轻外部公开处理, 减弱了法律的效力。

二、加强会计诚信建设的措施

1. 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

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最重要的是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 强化市场主体和会计人员的会计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一个缺乏诚信的会计人员, 是很难做到依法办事、客观公正等会计职业道德的。在会计诚信教育体制建设中, 要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目前, 我国各类会计教育内容尽管很多, 但注重会计诚信教育的专题内容并不多,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对此, 我们必须意识到会计教育不仅要有必需的技巧和知识, 更要注重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的灌输。针对会计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弱化的现状, 把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 强调会计诚信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 教育重点放在培养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方面。确立会计人员的会计诚信观念, 把会计诚信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准则和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力争使所有会计人员要真正做到“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遵循准则, 不做假帐”,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 市场经济愈发达, 愈要求诚实信用, 愈要求以强有力的道德标准来维护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 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会计工作同样也需要道德基础, 否则就会假账遍地, 进而扰乱市场秩序, 危及经济安全, 助长消极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 教育是基础, 要紧紧抓住影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加强对《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 通过资格准入、义务考核、职称考评、业务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渠道, 坚持不懈地在会计人员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把法制观念和道德要求, 不断灌输到全体会计人员的头脑之中, 使诚实信用、不做假账这一观念深入人心。

3.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要明确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 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并就共性、核心的问题进行规范。既要有强制性的约束内容, 又要有内部控制制度范例, 从而使内控制度有广泛的适应性。经济组织内部也要根据《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 建立和完善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具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从而保证经营管理决策的顺利实施, 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有效, 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完整和所提供财务信息的及时可靠。要重视理财透明度。增强企业内部牵制力, 达到“一毫财赋之出入, 数人耳目之通焉”的效果。

4. 建立监督制约制度。

完善会计监督制约机制, 既是《会计法》的要求, 也是杜绝假账行为、建立规范的会计秩序、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客观需要。要逐步形成和完善政府监督、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对会计行为的监督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5. 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上一篇:价值链的治理下一篇:陶瓷材料“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