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

2024-06-06

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精选十篇)

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 篇1

(一) 职业倦怠概述

1974年, Freudenberger首次在应用心理学领域提出“职业倦怠”一词, 并用其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随后“职业倦怠”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 并在近年受到广泛关注。对职业倦怠的理论解释中, 著名的有Maslach的三维模型、Pine等人的倦怠模型和Shirom-Melamed模型。Maslach等认为倦怠由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无效能感三个维度构成, 以情感衰竭为核心成分的一种心理状态;员工与工作环境的匹配程度是影响职业倦怠的环境因素。Pine等认为倦怠是长期处于需要情感的情境中所引起的生理、情感和智力的耗竭状态, 并认为在非工作领域中同样存在倦怠。Shirom和Melamed以资源保护理论为基础, 认为倦怠是个体由于生理、情感和认知能量被耗竭以后的一种情感状态。

对职业倦怠的研究, 早期集中于教师、医生、警察等服务行业人员, 并取得了较多成果。但研究显示, 注册会计师工作压力大、执业风险高、与人打交道多、执业要求严谨, 属于职业倦怠易发人群。其职业倦怠症状并不亚于上述职业。因此, 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是会计执业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也是审计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笔者尝试将职业倦怠理论引入注册会计师领域, 拟在借鉴西方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通过实证分析, 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的根源、危害等进行研究, 寻求缓解、消除职业倦怠的对策, 期望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的本土化研究与实务应对提供基础和借鉴。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数据, 调查问卷在河北省注协组织全省注册会计师培训时进行发放。研究工具为自译并进行本土化修编的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 回答用5点量表, “完全不同意”、“同意”到“完全同意”, 分别记1~5分, 以项目总分为各维度得分。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98份, 收回问卷226份, 剔除无效问卷36份, 共收回有效问卷190份。回收率为56.8%, 有效率为84.1%, 符合数理分析的基本要求, 可以建立模型。本研究中整个问卷的CronbachA系数为0.72, 情感衰竭维度为0.78, 讥诮态度维度为0.54, 降低自我能效维度为0.70。情感衰竭与讥诮态度间的相关为0.806, 情感衰竭和降低自我能效间的相关为-0.252, 降低自我能效与讥诮态度间的相关为-0.404, 达到量表法对各因子间相关的要求。

问卷数据用SPSS14.0 for Windows和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 职业倦怠总体分析

本测验利用修订的MBI-GS量表, 将测出的结果分为五个水平, 具体划分情况如下:

1级:三个维度总分都小于30分, 即各维度都不存在倦怠的情况;2级:有一个维度总分大于等于30分, 但总分小于90分, 即存在遭受职业倦怠困扰的隐患;3级:有一个维度总分大于等于30分, 且总分大于等于90分;或是有两个维度总分大于等于30分, 但总分小于90分, 即已经存在职业倦怠;4级:有两个维度的总分大于等于30分, 且总分大于等于90分, 即已经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倦怠;5级:三个维度总分都大于等于30分, 即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

由表1可以看出, 三个维度都没出现倦怠的人群占61.6%, 有38.4%的人群出现不同程度的倦怠。严重倦怠的人群占5.3%。2, 3, 4级的百分比分别为22.1%, 4.2%, 6.8%。总体来看, 河北省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的水平较高, 行业整体形式不容乐观。

各个维度的倦怠水平参见表2, 得分为30分及30分以上的在此维度上出现倦怠水平。三个维度出现倦怠的百分比分别为情感耗竭20%, 讥诮态度为24.2%, 个人效能感降低为15.3%。由此可见情感衰竭和讥诮态度两个维度都达到了倦怠的水平, 但相对成就感较高 (即降低自我能效维度) , 处于倦怠的偏低水平。

(二) 职业倦怠的T检验分析

按各种背景信息分别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平均数是倦怠级数的平均数, 其值越大则倦怠水平越高) 。

由表3可知, 男性的职业倦怠平均数为1.6429, 女性的倦怠平均数为1.8043, 女性的倦怠水平更高, 但二者差异并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女性肩负了更多的家庭责任, 将部分精力放在孩子与家庭上, 而不是审计工作上。由于社会审计工作繁忙, 有限的精力难以将工作做好, 所以一旦觉得工作不如意, 就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萌生放弃的念头或是感觉心情沉闷。

由表4可知, 各年龄层的倦怠水平有很大差异, 其中倦怠水平最高的是50岁以上的阶段, 31~40岁、41~50岁次之, 而21~30岁的倦怠水平最低。其原因可能是50岁以上的注册会计师长期从事审计工作, 更易产生厌烦。且由于年纪增长, 接受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较年轻人偏低, 无法应付审计的巨大变化, 易产生职业倦怠。21~30岁的注册会计师参加审计工作时间较短, 正处于事业的发展阶段, 对工作有极大的动力与热情。且易于接受审计新方法, 可以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变化, 故倦怠水平较低。

调查对象中没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故仅对本科和专科及以下进行分析。由表5可知, 各学历人群倦怠水平有一定差异, 其中本科学历的注册会计师较之专科及以下学历的注册会计师倦怠水平偏低。其原因可能是现代社会人才竞争激烈, 较高学历的注册会计师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自信心更加充足, 同时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所以不易形成职业倦怠。而学历相对较低的注册会计师虽然对自己的期望、要求较高, 但由于知识体系不完善, 在工作中困难较多, 故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由表6可知, 不同职称的人群倦怠水平有一定差异, 其中倦怠水平最高的为初级会计师, 中级会计师与助理会计师的倦怠水平次之, 高级会计师的倦怠水平最低。但中级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三者倦怠水平相近。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取得初级会计师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基本上为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 对审计工作还不熟悉。刚参加工作岗位, 还没有适应工作环境, 因而相对工作压力较大, 易产生职业倦怠。而中级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由于已有工作经验, 适应了工作环境, 加之都是注册会计师, 职称的大小对其业务水平影响不大, 因此三者倦怠水平没有明显差异。

由表7可知, 不同职位的人群倦怠水平有一定差异, 其中倦怠水平最高的为主任会计师, 助理人员与合伙人的倦怠水平次之。而注册会计师、项目经理、部门经理的倦怠水平较低, 但三者倦怠水平相近。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主任会计师、合伙人不仅要管理事务所的日常事务, 还需要对事务所的发展方向、对事务所重大事项进行分析、决策, 同时对审计质量也承担着主要责任, 因而其压力较大, 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助理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以执行为主, 自主性差, 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工作, 同时工作量大且内容枯燥、单一, 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且升迁的职位有限, 易形成职业倦怠。而注册会计师、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在审计中虽然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但相对于主任会计师、合伙人压力较小;其较之助理人员在工作中自主性大, 常需要利用个人的职业判断去分析、解决问题, 工作更富于创造性与挑战性, 且升职前景明朗, 故不易产生职业倦怠。

由表8可知, 倦怠水平最高的是工作11~15年的注册会计师, 工作16~20年的倦怠水平次之, 工作0~5年、6~10年的倦怠水平较低, 且与倦怠水平最高的工作11~15年的倦怠水平有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工作年限较长的注册会计师年龄较大, 面临着退休、家庭、子女等一系列问题, 焦虑、抑郁等情绪就会随之产生。且由于长时间进行审计工作, 对审计流程、审计方法比较熟悉, 即长期重复性的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刚参加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 对工作存在新鲜感, 乐于迎接工作中的挑战, 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困难, 所以倦怠水平较低。

三、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的根源分析

(一) 社会根源

一是公众期望。随着经济的发展, 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甚至社会公众越来越多地关注公司财务报告, 他们需要通过分析财务报告据以做出经济决策, 因此关心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这些财务报告使用者对注册会计师持有很高的期望, 他们甚至希望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的公司财务报告没有一点错误, 这就加重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与压力。二是法律责任。由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旨在提高所审计的公司财务报告的可信赖程度, 一旦由于审计的失误而使财务报告使用者蒙受损失, 注册会计师就有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尤其是近年来,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逐步扩展, 对其的法律诉讼大量增加。由于企业经营失败或者管理当局舞弊造成破产倒闭而使投资者和贷款人蒙受损失, 进而指控注册会计师未能及时揭示与报告这些问题, 并要求其赔偿有关损失的事件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 注册会计师长期处于极大心理压力下, 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 组织根源

(1) 工作负荷。近年来, 随着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和公司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增多, 会计师事务所承揽了大量的业务, 并不断开拓新的审计市场和业务, 这就使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负荷加大。同时由于我国审计方法与技术正与国际接轨, 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在平时投入更多精力学习大量的新知识与新方法。长期的超负荷学习与工作, 身心的极大投入也使注册会计师更易产生职业倦怠。 (2) 公平感。由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可知, 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自己所得的绝对报酬影响, 而且还受相对报酬的影响, 人们会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与所得的报酬进行自我历史的纵向比较和与他人的横向比较。只有在感到付出与所得相符时, 才会产生极大的工作热情。但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 制度还不完善, 许多注册会计师付出的劳动与所得到的报酬不相匹配, 这就导致了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3) 职业特征。由于职业倦怠的高发职业是助人行业, 而注册会计师职业是典型的助人职业, 其工作任务重, 社会责任大, 承受压力大, 执业风险高, 加上对执业环境的认识不正确所导致的自我期望值过高, 往往易导致注册会计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中的一些压力。这必然会损害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热情, 职业倦怠心理的产生就不可避免了。

(三) 个人根源

(1) 人格特征。那些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 目标不切实际, 有强烈自我实现愿望的注册会计师由于急于实现自己的抱负, 常常会产生职业倦怠。相反, 那些持较低的自我评价和判断、自信心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的认识的注册会计师由于意志消沉, 工作没有动力, 也易产生职业倦怠。 (2) 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注册会计师如果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能力素养, 则在审计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与压力会相对较小, 即使遇到困难, 也能妥善解决或缓解, 从而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但如果注册会计师知识结构不完善, 能力素养也较差, 就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四、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的缓解对策

(一)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专业素质

会计师事务所要注重注册会计师审计专长的提高, 使其掌握最新的审计观念、理论以及最新的审计方法和手段, 并将新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去。因为在审计工作中新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自我效能, 减少因怀疑自身工作能力而产生的职业倦怠。另一方面, 专业素质的提高可以减少审计工作量, 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的消除。会计师事务所还可以通过建立各种学习型组织、兴趣型组织, 加强注册会计师个体与同事之间、领导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 共同探讨和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另外, 还可以在审计业务淡季组织学习班、讲座, 给注册会计师提供较多的学习先进审计理念的机会,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

(二)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注册会计师自身发展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专业发展给自己所带来的损失和利益的权衡。因利益的分配而产生的职业倦怠在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中占了很大比重。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在从业人员制度设计建设中, 通过让注册会计师参与制定利益分配制度, 明确其可以获得一定物质奖励作为利益回报, 如设立注册会计师退休养老金、培训基金、责任保险、提高业务分红比率和提高基本工资等制度。只有注册会计师付出的劳动与所得到的报酬相匹配, 才能减少注册会计师由于利益分配而带来的职业倦怠感, 同时也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 主动应对职业倦怠

注册会计师个人可以从两个方面应对职业倦怠。一是改变认识。要求注册会计师更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机会, 不会因为恰当的期望和努力失败而产生职业倦怠;用积极、有建设性的应对方式来对待问题, 而不是逃避。二是归因训练。使注册会计师成为更加内控的人, 把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 如能力和努力;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尽最大可能改变环境;培养一些工作以外的爱好和创造性活动。

参考文献

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 篇2

注册会计师考试是重要的执业资格考试。取得这一资格的人,一旦从事注册会计师职业,就要直接或间接地面对社会,承担着较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执行上市公司审计时,他(她)不仅要鉴证一个公司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规和制度,而且要判定其会计报表是否遵循了真实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原则,并出具审计报告。这一审计报告,不仅政府和企业管理者关注,而且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也关注。注册会计师的鉴证作用决定了他的社会责任,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入门标准需要与其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吻合,起到测试选拔后备队伍的作用。因此,入门考试会有一个标准要求,比起其他职称考试,难度会大些,然而,注册会计师考试毕竟是“入门”考试,其难度定位在注册会计师应掌握的基本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上。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测试的标准是客观的和相对稳定的,不会大起大落。

浅析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审计风险 篇3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注册会计师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由来

(一)注册会计师的整体能力与素质偏低

基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起步较晚,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业务时所能参照的只有很少的经验,缺乏完备的系统知识体系。而整个行业内专业高水平的培训还不能全面普及现有的全职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会计事务所也不能及时增加与更新基础的审计业务,这样使得注册会计师不能全方位地了解市场环境、经济发展,从而无法在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方面有所突破。

(二)审计方法与审计模式落伍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之产生的业务也随之增加,报表所呈现的项目也更加复杂,但是我们的审计模式还停留在系统导向审计模式基础上,并且缺乏与之配套的高效合理的审计方法。現阶段我国仍然较大部分采用抽样审计方法,然而由于其本身不可避免的缺陷和经济的日新月异,抽样审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审计工作的高准确度完成。

(三)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制约力度

现阶段相对宽松的法律制裁不能威慑、制约到一些违法违规的注册会计师,从而加剧了审计风险,这个结果,不论作为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社会公众等都是不愿意看到的。当然这也是我们的法律制度中的疏漏导致了相继被揭露的“丑闻”,法律监管监督的缺失是促进审计行业发展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所以,从社会各界的角度来看,都是在期待更科学、公平、合理、有效的有高制约力度的法律面世。

(四)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纵观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隐患与不足,组成人员素质更是参差不齐,导致企业结构“畸形”。自重要的是当下企业的“捆绑经营”——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家,无法明确区别管理层与决策层。这就无形中滋生了大量问题,这就会加剧注册会计师最看重的公司运营风险。

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运而生

(一)关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建立在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开展的审计,也可以理解为在充分考虑了被审计主体的经营风险因素而使用的一种审计模式。在经历了审计模式的四个阶段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整合优化了传统审计模式。但是如果不恰当地结合利用,凭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无法达到较高的审计目标,无法适应新兴的市场环境。所以,我们要在优化的基础上去理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二)新模式保证并兼顾了质量与效率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合理调控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上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这样就能以一个客观、理性的角度去对被审计主体进行审计风险的分析、评估。因此,这种审计模式做到了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又实现了审计资源的效用最大化。并且这种模式以调查错误和舞弊为核心,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审计工作量,又能找出审计环节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现在国际上已经普遍接受并接受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并开启这种模式的主流时代。

(三)新模式有利于规范审计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法律法规的不断发展,审计业务不再只是单纯地防弊差错、单方面的重点关注表、账、单的核算。过去三种传统审计模式在开展审计风险控制的工作中,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风险,但是新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放”了这个主动权。新的模式建立在分析性程序实施的基础上,能够实时实地对审计工作进行规范,不仅指导了我们的注册会计师该以什么标准评估审计风险,更给了整个行业一个“灯塔”般的指示,使得审计工作与行业更加标准化、合理化。

三、针对审计风险的建议与对策

(一)提高执业人员的整体审计能力

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人员队伍良莠不齐,职业道德的树立也对执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提高注册会计师准入门槛,从初步的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到入职,都应该对这些人员实行严格甚至“苛刻”的考核,在“起跑线”上把好关。其次,会计事务所也应该在业务培训与电算化技术上加大培训与更新。最后但最重要的是作为执业人员个人应该及时进行知识储备,执业人员不仅应该在本相关专业的学习上有所突破,更应该在金融、数理、法律上加以深造。

(二)审计方法与模式亟待规范与更新

建立在传统审计模式基础上的审计方法,已不能再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这时候应该充分利用新的审计模式与方法,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指导下,探索出适合自身的方法,加大电算化在审计工作的使用率。方法或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应该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盲目地选择一些不适合的方法,而是寻求能够在审计风险的判断和控制上规范合理的方法与模式。

(三)监管当局完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

为了确保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实行并起作用,监管当局必须在遵循母法的前提下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补充、修正与完善。务必使监管手段能在法律的保护下实行、审计工作能够合法高效地运转、审计人员能规范自身行为。例如在《审计法》中对于重大过失的定义就不能准确具体的去衡量这种行为。而法律法规的制订也必须立足于现实情况,与时俱进。发挥其强大的监督约束力,使审计工作能够在阳光下运行。

(四)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改革迫在眉睫

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与管理结构是影响注册会计师职业审计风险的一大重要因素。所以要集中针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结构实施有效的改革,完善其运营体系,要“分权”不要“集权”。一方面,要形成董事会和监事会之间的制约体系,使决策更加合理。加重企业舞弊行为的惩罚。另一方面,在单位内部控制上要下重功夫,大力整顿单位管理混乱、个人主义盛行的风气。更重要的是,要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提高整体素质和信誉度。按照标准流程进行财务报表的汇总,杜绝篡改、隐瞒的行为。(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龙平.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295-300

[2]徐光辉.审计风险及其控制问题的初步探讨[J].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

[3]乔世震.审计案例[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181-186

[4]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85-90

[5]刘华.审计理论与案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48-253

[6]林刚、李相志.论制度基础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转型[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

[7]何磊.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

[8]陈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L大学基建审计中应用研究[D].2009,大连理工大学

会计人员职业倦怠的研究评述 篇4

一、会计人员职业倦怠定义

职业倦怠源于英文单词“Job burnout”,也常被译成工作倦怠、工作耗竭等。通常被认为是工作压力和工作应激的特殊表现形式。其操作性的定义是:工作倦怠是由情感耗竭(emotiona exhaustion)、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以及个人成就感的降低(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等构成的一种生理上、心理上多维度的综合性症状。

会计人员职业倦怠是指会计人员在长期的压力和工作疲劳的体验下所产生的,通过情绪和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衰竭状态,是个体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依附性的形式发生改变的缓慢的发展过程。主要症状有消极怠工;个人成就感降低;厌倦、无助、冷淡等消极情绪增多等。

二、会计人员职业倦怠研究的主要观点

(一)会计职业倦怠研究的范围

目前,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注册会计师这个群体的研究上,并主要集中在对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的概念结构、前因、后果等几个方面。Fogarty et al.2000年第一次明确引入了与其他职业相类似的职业倦怠与维度,并将其纳入角色压力模型之中,成功将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与角色压力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超越压力模型。该模型将角色压力作为原因,行为与态度作为结果,职业倦怠则作为关键的中介变量。

(二)会计职业倦怠的评价标准

从已有的文献查阅中可以看到,职业倦怠评价标准可分为定性研究的主观现象描述和定量研究的客观数字量化两种。定性的主观现象描述的评价标准主要分为关注外部环境和个体内部。此外还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个体疲劳程度指标等。这种方法主要是以被试者的自我陈述报告或临床观察资料作为依据。虽然全面性、直观性较强,但是可靠性却无法保证,尤其是在我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往往会隐藏一部分的心理活动,自我暴露程度相对于国外较低,因此,在我国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客观上要求深入、具体的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在国际上主要有两种趋势:一种是依据得分范围来评价的形式,另一种是依据得分排序来评价的形式。我国学者赵玉芳等2003年采用中数(在4分两表中,中数位2.5)作为评价标准得到的是情感耗竭比较严重、人格接替并不严重、个人成就感也较高的结论。李超平等2003年修改了国际通用的MBI-GS(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验证了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并已在国内形成一定的影响。

虽然,我国有学者在总结国外研究文献主要观点基础上,结合注册会计师职业特点,初步建立了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的理论结构,但会计职业倦怠的研究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定性的主观现象描述层次上。

(三)会计人员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与干预策略

1. 外部因素

(1)社会角色期望。会计工作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管理环节,关系到所在单位的经济效益与决策,关系到社会有限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关系到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会计角色期望是真实、尽责、公正、公平,甚至是锱铢必较。

(2)法律责任。诚如上面所说,会计工作肩负的责任重大,一旦出现失误或是差错,就可能会承担民事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这给会计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3)工作特征。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重,社会责任大,承受压力大,执业风险相对较高。以注册会计师为例,Collins1989年曾调查了大约1200位注册会计师,结果表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工作时间长,特别是执业忙季时,由于缺乏娱乐与家庭活动的时间而造成工作与家庭的冲突。

(4)工作负荷。我国正处于会计理论与方法、制度的大变革时期,审计方法与技术也与国际化接轨,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在平时投入更多精力学习大量的新知识与新方法。长期的超负荷学习与工作,使会计人员更易发生职业倦怠。最近,ACCA与中国会计视野网站合作,针对会计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在全国三十多个主要城市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结果显示,会计人员工作压力约50%左右来自知识更新。

(5)不匹配的报酬。由于会计的地位、作用的增强和对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会计具体任务和工作变为对内加强管理;同时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工作量之大、工作任务繁重使得会计人员觉得劳动所得与报酬时有不匹配。

2. 内部因素

(1)人口统计学因素。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及工作经验都与倦怠有关。(Barber,1986;Beck,1987;Lee&Ashforth,1996Maslach&Jackson,1981;Mc Dermott,1984)在一般性的调查中发现,年龄与倦怠的相关最为稳定一致。但是,针对会计人员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职称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还未有研究定论。

(2)个性特征类型。就个体而言,既往研究发现,对工作的期望值高而成功的可能性低(工作态度)、个体低努力程度、低自信、外控、使用逃避的应对策略、A型行为、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个体特质)都将影响职业倦怠的产生和发展。比如性格外向与低神经质的会计人员更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高度神经质与性格内向的则相对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外控的人由于习惯将事件归因于外力或机遇,因而比内控的人更多的体验到倦怠。

此外,价值冲突、组织归属感缺失、公平感消失等也对职业倦怠的产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众多学者在谈到职业倦怠干预策略时也是针对这些方面提出了个人干预策略和组织干预策略,比如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行为矫正等;如实施员工援助计划和改善健康计划、进行压力管理培训等。遗憾的是后期的跟踪调查数据并不多见,效果如何不得而知。

三、评述与展望

纵观文献对职业倦怠的研究经历了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的过渡,目前普遍使用的是李超平等改编的MBI-GS量表,以及李永鑫等2006年运用工作倦怠问卷、一般健康问卷和自尊量表对4个样本的834名被试者进行调查初步制定的职业倦怠的评价标准。

虽然20世纪80年代之后,各种职业范围内的角色压力与职业倦怠问题引起了不同职业的关注,但是对于不同职业群体职业倦怠的研究却仅是局限在比较好取样调查的人群当中,如教师、医护人员。对于会计人员职业倦怠的研究,理论关注的还只是集中在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定性研究。对普通会计人员的职业倦怠以及大学生会计专业教育还尚未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认为会计是一个拥有上千万人的庞大职业群体,既包括实际工作人员、管理人员也包括在校学生,会计职业既是一个封闭式的经济核算系统,又是一个全开放性的社会管理系统。对这个既分散又庞大的职业群体的职业倦怠进行研究、优化心理状态,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其次,分析会计职业倦怠不仅要观察现象即个体的行为表现,而且还要分析隐藏在个体行为背后的内在的生理、心理机制;不仅要有主观描述性的评价也要有客观数量化的评价。针对会计人员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职称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增强引导,提高效率与效果。第三,要想更好了解我国会计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就需要考虑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平衡和不同性质单位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如大型国企或上市公司、外资、民营企业、政府或下属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的差异。第四,考虑到我国文化背景下,人际关系的特殊性、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会计职业倦怠的研究应该更具体,如进行实际调查与对比分析等。研究表明,很多人实际是缺乏压力与行为管理技能的,而学习管理技能需要若干年的时间。因此,有必要对职业倦怠实施干预策略以及适时的教育引导,并考虑结合变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从长期的支持援助策略入手,效果可能更理想。

参考文献

[1]唐昕辉,等.国外工作倦怠观的理论探索[J].心理科学,2005,28(5).

[2]Maslach C,Schaufeli W B,Leiter M[J]P.Job Burnout.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52.

[3]崔宏.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研究[J].理论研究,2007(5).

[4]张晓露.职业倦怠评价标准研究评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6,28(5).

[5]张东,史勇宏.谈会计工作的内涵特点及改革[J].农场经济管理,2006,(2):52-53.

[6]李永鑫.工作倦怠及其测量[J].心理科学,2003,26(3):556-557.

[7]郭思,等.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27(4):931-933.

注册会计师职业规划发展 篇5

2010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工作将于3月中下旬陆续展开,网校届时将在第一时间提供各省市的报名信息,敬请期待。

目前已经有不少学员开始在网校报名参加2010年注会考试,对您们的勤奋向上的学习精神我们表示赞赏并加以鼓励!

同时,近期也有少数学员对注会证书的作用产生了迷茫,甚至出现了极个别学员对注会证书的作用进行故意轻视甚至藐视的言论,对此,我想通过本贴,对注会证书的作用,效力做一个全面的阐述,同时,对同学们的未来财税职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这些阐述及建议对大家规划未来有所帮助。

1、注会证书的作用:可以给你一个成为财税精英的机会!

根据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先生2009年10月9日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第四期联合集中培训上提做演讲时提供的官方数据,全国已有会计人员约1350万人,其中初级会计人员243万人、中级会计师122万人,注册会计师约 15万人,高级会计师8万多人;

http:///topnews/200910/t20091010_19025.htm

现实生活中,我们财税行业的工资差异是比较大的。我们的人员组成结构与工资薪金分布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位于最高层次的10%财税精英,他们1个月的工资收入可能是1名普通财务工作人员几个月甚至1年的收入;而如果是上市公司,这个差距将会更大:一位首席财务官或者首席会计长,首席财务长一年的收入,可能是某些普通财务人员一辈子都赚不到的;而大家可以去看看居于这些高端位置的财务官们的学历背景及资质证书背景,都是非常雄厚的,很多财

务官拥有中国注册会计师或者国际权威会计师证书;或许有人说,这些人太少了,我也没想过要做到这一层;好的,我们就退一步,把目光从首席财务官转移到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级的任职资质上,大家可以到权威的招聘网站,如智联招聘网,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网搜索一下年薪在10万以上的财务中、高层管理职位,看看里面对学历与资质证书的要求,70-80%的职位会注明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优先的。

假如没有这些证,对不起,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就这么简单!

2、要想获得成功,只有一本注册会计师证书,没有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背景也是不行的!

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本身就属于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管理本身是非常强调实践性的,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您就只能从基层做起。我们上面提到的首席财务官,首席会计长,财务长,很多都是一步一步从基层做起的(甚至现在在很多子承父业的民营企业,有长远眼光的私人老板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从基层做起,这样,他以后坐到企业高层才能把企业管理的更好);因此,对论坛中近期出现的少数已经考出证书,但职业发展不是很理想的同学,我想给你们提以下几个问题,请认真思考后,再对您现在该如何工作,如何定位做出一个合理的规划:

1、您是否拥有财务管理或企业管理工作经验(含税务管理,经贸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经验等)?多长时间?如果有3年以上相关管理

经验,那您在北京第一年的月薪可定位在6000-8000元;如果没有,或者只有核算经验,没有财务管理经验,那在北京月薪定位在3500-4500元会比较合适,以后请在财务管理上多加改进,才会有更好的机会。

2、您计划工作的地点是哪里?是在首都北京,还是省会城市,或者地级市,县级市?不同的工作地点,生活水平是不一样的,工资收入也是不一样的,对刚入行的新人,一般参照本地平均工资水平定位会比较好;对于已经有熟练工作经验的同学,且有注会证,那您的收入定位在当地平均工资的3-5倍也不为过,遇到好的发展机会的同学,还会更高。

3、对于没有任何财税工作经验的同学,请一切从零开始。因为你现在只是一位学徒工,还没有任何本钱去跟老板讨价还价;未来的职业发展会怎样?一切还要看你的勤奋和悟性:愿意主动干活,有悟性,能够在工作中多看、多想、多问的同学,3年内可以出师,届时在北京获得一份年薪10万的工作没有太大问题;不愿意干活的,悟性非常差的,或者领导叫你干什么就只做什么,不懂得去思考的同学,那老板给多少你就得多少吧,因为你的潜力也就这样了;

行与不行,其实是由你自己的努力所决定的,好好把握自己的命运吧!!

好的,今天就说到这,有些话可能直白了一些,或者说的也比较重,希望学员们能够体谅。同时也欢迎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或者将你的未来职业规划说出来,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和调整;好好努力,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好的职业发展,加油!!

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 篇6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对独立第三方审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虽然我国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有明确规定,但还是有少数注册会计师一味追逐经济利益,无视职业道德准则的规定,不按准则要求进行执行审计程序,甚至更有甚者与被审计单位串通,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并不长,但造假事件却层出不穷,甚至愈演愈烈。从2002年主板造假的“银广夏”,到2010年中小板首例欺诈发行股票“绿大地”,再到2013年创业板造假的“万福生科”,都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上市公司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与之相关联的审计失败更是暴露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缺失,也动摇了人们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心。从2002年的安然事件开始,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职业道德问题就成为各界批评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频繁出现的上市公司造假事件让公众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注册会计师行业。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重塑注册会计师在公众心目中独立、客观、公正的形象,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2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社会环境——法律监管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管

2.1.1 法律监管体系不完善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较晚,虽然也出台了一些配套的法律法规,但是并不完善,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近年来我国颁布的不少经济法律,如《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公司法》和《刑法》,都有专门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条款,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对于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内容规定几近空白。反观西方国家成熟的证券市场,相关的处罚制度非常严厉,且以民事诉讼最具震撼力。但我国现有的法规中对处理会计信息的纠纷中,有关民事责任的规定是最不完善和最为缺乏的。现有法律法规对注册会计师的处罚以承担行政责任为主,因此不能很好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虽然近几年,证监会已经加大了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力度,开出的罚单金额也愈来愈高。2014年5月,对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处罚132万元。但处罚力度还是不足,有些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在经营压力大的情况下,不惜违法违规,在一定程度上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

2.1.2 缺乏有效监管

按照我国法律法规规定,注册会计师行业同时受到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注册会计师协会等部门的行政监管,注册会计师协会具有自律管理权。来自各方面的监管虽多,但却不能形成合力。监管部门之间职责权限界定不清楚,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导致注册会计师行业出现“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并存的现状。注册会计师行业缺乏有效有力的监管,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注册会计师对职业道德不重视,不遵守职业道德。而且我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主要集中在事后检查,对事前的预防不够重视,只注重执业质量检查,但对注册会计师资格取得及后续教育的监管不够重视。

2.2 行业环境——行业内过度竞争,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下降

随着经济日益发展,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数量日益增多,事务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也随之加大,呈现出过度竞争势态。截至2014年底,全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达到8295家,其中具有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资格的内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11家,有些大型事务所的规模已经可以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媲美。但其中许多大型事务所的规模是靠兼并形成的,规模上去了,审计质量却没有相应提高,尤其是在内部控制和诚信建设等方面仍然有所欠缺。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质量控制对审计质量至关重要,诚信更是审计职业道德的基础。在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能抵御来自资本市场造假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在执业中不顾法律和法规的约束,以经济利益至上,无视审计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在承接业务时置审计质量控制要求不顾,完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和管理层的诚信。在执行业务的过程中,明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有重大错报仍出具无保留意见,甚至协助上市公司造假。从中国证监会近十几年出具的处罚公告可以看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频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公众,尤其是广大投资者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任,影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

同时,各大事务所进行兼并后,中小型会计师事务的生存处境更为艰难。在抢占市场份额的过程中,一些事务所不惜以低价来吸引客户,严重扰乱了市场环境,处于行业中的国内大型事务所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也不能幸免,形成恶性竞争。审计的成本主要来自于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会计师事务所如果一味降低审计收费,必然会导致在执行审计项目时压缩成本,一方面大量可能大量使用缺乏经验的实习生或者缺乏胜任能力的审计员执行审计程序,一方面为了压缩时间,可能会减少一些必要审计程序的执行,这样做必然导致审计质量严重下降,审计风险大大增加。

鉴于注册会计师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执业责任日渐加重,执业违规问题经常发生的现实状况,强化对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监管,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3 注册会计师自身——缺乏专业胜任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是国内声誉最高的执业资格考试之一,是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建设和诚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我国执业注册会计师的人数已突破10万人。面对当今日趋变化的市场环境,注册会计师应不断学习新技能、新知识,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积累更多的经验,才能更经济有效地完成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队伍不断壮大,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含金量却没有随之提高。一方面,一部分资历较浅的注册会计师只是通过了考试,但欠缺实践经验,在承接业务时无视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承接不能胜任的业务,另外一方面,一部分注册会计师在通过考试后不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会计知识和审计技能都停留在以前,面对新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新兴行业的审计时缺乏专业胜任能力,不能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缺乏应有的关注,在没有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条件下就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最终导致审计失败。

另外,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有些注册会计师自身品德有所欠缺,责任心不够。部分注册会计师完全无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规定,为了眼前利益,就算注意到被审计单位有违规行为也不做出说明、不采取行动,甚至不惜配合上市公司造假,出具错误的审计报告,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声誉。

3 加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3.1 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律体系建设、加强行业监管

3.1.1 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律体系建设

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追究制度,并在法律条文中对造成注册会计师违法行为的动因进行明晰的区分,重点是对欺诈、重大过失、一般过失行为等要有清晰的判断标准。同时,对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处罚标准也应尽可能量化,并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沉疴用猛药,乱世需重典。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责任的追究力度和处罚力度,违法成本大大增加,违法行为自然就会相应减少。

3.1.2 加强行业监管

在行业监管方面,要改善现在多头监管的局面,明确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其他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责划分,各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协作机制,提高监管效率。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性组织,应当进一步加强自律性监管。在注册会计师执业方面,要加强执业标准建设,强化业务指导,并加大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检查力度,督促注册会计师公正执业和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执业水平。

3.2 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健全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重视职业道德方面的质量控制,确保事务所成员在执业过程中都能遵守职业道德,如果有成员出现不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能及时发现并做出处理。在承接业务时,不能一味追求业务数量,而应注重业务质量,保持谨慎。按审计准则要求进行风险评估,并考虑管理层的诚信状况,不承接不诚信的客户业务,从源头上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在执业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和充分的关注,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审计工作,在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发表审计意见。另外,会计师事务所还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复核制度,加强对各项目的指导、监督和复核,尤其是一些风险较高的审计项目。

3.3 提高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在于注册会计师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建设。注册会计师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建设要从源头抓起。在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方面,可以提高准入门槛,例如通过考试后还需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才可取得签字资格。在后续教育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后续教育制度。社会不断进步,行业不断发展,注册会计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才能更好地识别和应对审计风险。虽然目前注册会计师按照规定,每年都要进行继续教育,但却有点流于形式,而且大部分内容是针对新政策解读,针对其道德水平的教育几乎没有。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继续教育的方式和考核方式,例如把网络学习改为面授,网上测试改为集中测试,并有针对性地添加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以使注册会计师在提高自身的能力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强化职业道德观念,促进注册会计师服务质量提升

4 结论

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既有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小环境的影响,更主要的还是来自于注册会计师自身职业道德的缺失。要解决问题,首先要从源头把握,即强化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如果每个注册会计师都能严格遵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那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情况都会得到根本的改善。当然,注册会计师自身职业道德的建设也要有好的环境支持,因此也要积极改善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构建诚信的氛围。

[1] 刘福清.浅析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J].财会通讯,2011,(25).

[2] 叶陈刚.推行职业道德守则提升注册会计师公信力[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06).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研究 篇7

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职业,注册会计师与信息使用人的利益高度相关。公众投资人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来源于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查验后才披露的财务信息。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公众对于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社会期望较高的现象。但据调查,目前许多社会公众并不信任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的财务报告。

2001年美国上市公司的破产数量创历史新高,安然公司的轰然倒下,最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因为其业绩报告一直处于赢利状态。安达信国际会计公司在安然破产案中,它失真的会计信息帮助安然欺骗了所有的投资者。无独有偶,中国的会计行业近几年也出现了郑百文等典型的造假案例,使得会计行业一时间内陷入了全球信任危机之中。

为此笔者认为会计人员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应该坚定做到以下两点。

一、会计诚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生命所在,对注册会计师尤其重要

简单地说,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诺,具体表现就是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

注册会计师在职业生涯中,放纵职业道德,出卖信用,必将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后果。失真的会计信息,将会导致国家宏观调控的失控,严重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序流动;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投资信心,影响资本市场等正常的健康发展,破坏了投资环境;影响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首先,作为注册会计师要做到诚信,就必须有公正平等的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注册会计师具备公正、公平、公开的平等意识,对会计诚信有着强烈的要求,有做到会计诚信的强烈愿望,才有对诚信道德的严格遵从。

其次,注册会计师要做到诚信,必须有独立的人格。只有具有独立的人格,注册会计师才会在面临抉择时去选择诚信而不受企业领导和其他相关利益的影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出具真实准确的会计报告。

再者,对于诚信道德的遵从,注册会计师还必须有笃信虔诚的态度。注册会计师如果能诚心诚意地怀着笃信虔诚的态度对待会计工作,会计工作就会更有效率、更有成果,更有社会信誉。

当然,还需要良好的会计执业判断能力为基础。会计执业判断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指会计人员负责地执行会计业务的判断能力。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注册会计师只有敬业精神而没有执业判断能力还是零。

只有兼备了以上素质,注册会计师才有可能真正做到“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在岗注册会计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要以诚信教育为切入点,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依法办事、爱岗敬业、搞好服务,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不唯上,不唯情,做好“内当家”,坚决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以重塑会计诚信。

二、不做假帐----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自然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谓“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这也就是说,会计行业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是什么原因导致做假帐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

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调查显示,当前普遍发生的做假问题,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缺欠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郑百文”案就是在企业负责人直接指使和策划下造假的。这个曾号称是中国绩优股的企业,“全国商业批发行业龙头老大”、“国企改革一面红旗”的先进典型,竟然是个十足的造假大王。从表面上看是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其实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

(二)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部分会计人员,甚至注册会计师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不顾一切地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最终以身试法,甚至走向断头台。

(三)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

有的注册会计师,默守陈规,不求上进,他们业务知识贫乏、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

三、避免会计做假的治理

(一)宏观方面

1、搞好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建设。

一是要对会计道德内容进行明确、科学的界定,制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不同职业均有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我国相关法律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分总则、一般原则、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和附则几个方面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二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测评系统,定期对会计人员履行职业道德情况进行测评,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并将测评结果与会计人员从业审验、技术职务的晋升结合起来。

2、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当前,造假等违法行为多是会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的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实施的。当会计人员受到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做假帐时,将面临来自法律和单位负责人的双重压力,如不服从,可能遭致报复,如果服从,就是实施违法行为。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等都是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挂钩,会计人员为了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对造假行为,往往不加抵制,甚至还会帮助出谋划策。所以,如果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得不到提高,那么就会上顶不住压力,下挡不住诱惑,从而导致造假的发生。

(2)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那些因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告,等违法行为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通过法律的约束,促使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

(二)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1、抓原始凭证,从源头上防止造假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在经济活动中,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或变造原始凭证以骗取收入,会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结果导致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

2、加强内部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必须纳入管理制度,为了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切实执行、效果良好,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

3、职务分离

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要求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相容的经济业务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和部门参加,只要这些人员和部门不互相勾结,差错和不轨行为就很容易被发现,通过职务分离不但能提高作业效率,而且也使内部会计控制得到实施,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4、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把核心人员及其员工的短期行为长期化,重要的是在具体化操作过程中要掌握好激励和约束的度,使激励和约束相适应。通过这种激励和约束,使公司核心人员更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从根源上消除制造虚假信息的动机,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公司有关培训、待遇、业绩及晋升等政策的台理程度。

5、提高人员素质,进行岗位轮换

企业成就的大小取决于职工素质的高低。任何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成败取决于其设计水平和高素质人员的贯彻执行。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重视业务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减少会计业务的技术错误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同时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违法违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对职工实行休假和轮岗制度,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履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

(三)会计人员自身应注意的问题

1、增强会计职业修养,树立崇高的会计职业理想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自从会计一产生,它就成为经济活动中的一部分,更是经济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会计工作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会计职业也成为人们崇尚的职业之一。会计人员要正确认识会计职业的重要性,自觉增强职业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现和崇高的会计职业理想,把所从事的这一职业,不仅看成是维持生计所必须,更要看成是自己的事业。

2、提高自身学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期,特别是我国正处于不断深化改革,与世界经济逐步融为一体的阶段,会计也正在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各项新制度、新准则以及各种科学管理方法、先进经营理念不断推出和创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注册会计师就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水平,而是要不断提高学识水平、专业能力,有了这一基础,才能很好地履行会计职业道德。

3、提高自身的政策法律水平

政策、法规不仅是注册会计师执行职业道德的依据和保障,而且是会计职业道德中带有强制性的最基本的部分。会计工作本身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政策性强的工作,这都要求会计人员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政策法律水平和运用法律手段处理会计事务的能力,只有这样,道德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正如“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全体会计从业人员、企业管理层、国家政策法规等多方主体共同努力,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注册会计师也才能在健康的大环境下真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要: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人受是会计工作的主体,会计人员,特别是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国家和企业利益。因此,会计人员,尤其是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必须加强。本文从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会计诚信和不做假帐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避免会计做假作了简单的概述。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诚信,不做假帐

参考文献

[1]、郎晶伟《有效利用内部会计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福建岩土勘察研究院2003、5

[2]、潘军《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经济研究2004.11

[3]、王立彦《会计师职业道德与责任》北京大学出版社

[4]、谈争平,陈萍《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措施》湖州市财政局

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篇8

(一)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 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 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从一般意义上讲,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所应遵守的行为标准的道德规范, 包括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所实际体现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等。良好的职业品德反映出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的正直、诚实、客观和公正等品质和德行;良好的职业纪律反映出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合理的行为约束;良好的职业责任反映出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恰当地处理了与社会、客户和同业的关系。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才能做出恰当与准确的职业判断。

(二)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独立、客观、公正。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 既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 又包括形式上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时, 必须以“独立、客观、公正”为原则, 站在中立者的立场, 对所审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2、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

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 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专业胜任能力”既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 又要求其经济、有效地完成客户委托的业务。

3、保密。

只有在注册会计师与客户双方自愿而又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不掩盖任何重要的事实和情况下, 注册会计师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对客户的信息给予保密。

4、职业行为。

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应符合本职业的良好声誉, 不得有任何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这一义务要求注册会计师履行对社会公众、客户和同行的责任。

5、技术准则。

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相关的技术准则提供专业服务。注册会计师有责任在执业时保持应有的关注和专业胜任能力, 并在遵守公正性、客观性要求的范围内提供优质服务;在执行审计时, 还应当遵守独立性要求。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一)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理论界、企业界以及政府的监管部门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 即要建设健康的、有活力的, 能够反映社会特色, 表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市场经济, 必须尊崇道德原则。缺乏道德, 经济运行的成本会极其高昂, 甚至根本无法运行。在一个欺诈和舞弊盛行的社会里, 弱者得不到公平, 坦诚者最易受到伤害。正常的经济次序受到巨大破坏, 更不用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市场经济管理的高效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离不开高效的科学管理, 而科学管理需要有效的规章制度。发挥规章制度的应有作用, 则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一方面, 良好道德精神是规章制度运行并发挥作用的润滑剂。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但它所作用的程度多少还取决于人们的道德觉悟, 倘若缺乏道德力量, 规章制度就难以顺利运行从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 进步的道德观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这一点集中体现在进步道德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社会舆论进行评价, 考察改革及其相应行为的正义性和合理性。

(三)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负面效应

职业道德作为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与管理、行政、法律、经济手段相比, 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一般而言, 管理、行政、法律是一种强制性手段, 它通过国家行政部门强制推行一些政策法令, 尽管可以收到明显效果, 但对处于市场经济活动的人来说, 终究是一种外在力量, 若不能被心悦诚服地接受, 往往只能造成一种暂时效应, 一旦市场经济运行出现“障碍”, 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仍有被冲垮的危险。

三、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

(一) 偏离专业发展方向, 对经济利益过分追求

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强调适者生存, 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对于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要求是具有一定的专业胜任能力, 否则在不胜任的情况下接受委托, 则被视为不具备职业道德。但是, 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将执业能力一再边缘化, 不注重人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漠视后续教育, 更不用说专业研究, 甚至对一些业务敷衍了事, 未能达到基本的专业要求。为了眼前利益不惜降低专业标准或是不加掩饰的进行交易, 助理人员也得不到必要的指导与监督, 工作质量下降, 所审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隐患很多。对于企业提出的“目标”要求或是当地政府的指示, 某些事务所更是“积极配合”, 为求生存与发展, 置职业道德而不顾。

(二) 漠视专业责任, 出卖信息原则

许多会计师大谈职业道德责任, 可是行动往往悖离了这一准则, 存在侥幸心理, 奉行“捞一把”就走, 将职业道德抛之脑后。“黎明股份案”足以说明这一现象的广泛。信用被一些会计师看作是利益的扭曲杠杆, 大作为企业利益服务的文章, 可谓“收人钱财, 为人消灾”, 信用准则的内涵被完全置换, 会计师只看到了企业手中的钱, 而忘记了广大报表使用者。共性约束被淡化, 个性发展欠缺制约。“独立、客观、公正”只是一纸空谈。

(三) 处理机制不健全, 肇事者有机可乘

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至今, 中注协对执业人员实行“市场禁入”处罚的仅有一小部分人, 相对众多的造假事实, 这种处罚根本起不到震慑违规和犯罪的作用。由于民事赔偿机制的缺失, 受虚假信息误导损失惨重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无法得到经济赔偿, 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而造假的巨大收益和较低成本往往使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进行了利益和成本的对比后, 置诚信于不顾去追逐利益。

四、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建议

(一) 加强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 提供审计和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保持实质上与形式上的独立。在实践中, 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 如果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 那么他的意见就毫无价值。所谓实质的独立, 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关系, 本质上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一种公正无偏的态度, 一种在履行专业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服于外界的压力的精神状态。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的超然独立性, 不能偏袒任何当事人, 尤其不应该使自己的结论依附或屈从于持反对意见的利益集团或人士的影响与压力。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性, 是对第三者而言的, 即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一种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简言之, 就是注册会计师、委托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是各自独立的, 三者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如果注册会计师具备了实质上的独立, 但是报表使用者却认为他们是客户的辩护人, 审计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是毫无价值。因此, 报表使用者对这种实质上的独立性的信任也很重要。这种信任使得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形式上的独立。一旦发现可能威胁到独立性的情形包括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 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一定要采取防范措施将威胁降到可接受的低水平, 甚至消除。所以说审计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业务多元化的态势面前, 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敏锐地把握各种现实或可能的利益冲突, 建立注册会计师的信誉, 塑造超然独立的职业形象, 向社会亮出真正具有公信力的审计意见。

(二) 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加大执法力度

解决目前我国有效委托者缺乏和外部监督不力带来的诚信缺失问题, 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完善有关法规制度, 同时加大对注册会计师不诚信行为的惩罚力度。首先, 针对有效委托者的缺乏, 使得对注册会计师诚信原则履行的监督乏力, 应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 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等, 防止有关人员钻法规的空子, 对有关处罚条款的规定应尽可能少留余地, 以防违规者和执法者对处罚权的非善意操纵, 减少经济租金的产生。其次, 加大对注册会计师不诚信的处罚力度, 应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 将责任落实人, 从而对注册会计师造假行为起到震慑作用。我国现有的《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等有关法规对注册会计师的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威慑力不够, 在对经济赔偿的处罚规定较少、不全面;对刑事处罚的规定不够明确;再加上执法的力度不大, 不诚信的违法成本远远大于其所得, 并使不诚信者永远不能重回注会计师行业, 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追究刑事责任, 对不诚信会计师事务所应实行退出机制。再次, 民事赔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可以有效地防止管理者和注册会计师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有利于公民合法财产权利的保护和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最后, 加大执法的力度, 执法部门对注册会计师不诚信行为需承担的民事和刑事责任应严格依法进行追究, 不徇私情。只有这样, 才能对失信行为进行有效的惩罚, 使注册会计师自觉地遵守诚信的职业道德。

(三) 建立民事赔偿, 提高注册会计师非诚信行为法律成本

就惩戒注册会计师非诚信行为而言, 目前最重要的是建立民事赔偿制度。民事赔偿制度是一种成本很低但效果显著的防范措施, 降低注册会计师非诚信行为的发生概率。事实说明, 我国注册会计师非诚信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前我国民事赔偿和刑事处罚制度不完善, 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违信成本极低, 行政处罚起不到有效的威慑作用。为制止注册会计师的非诚信行为, 应改变目前对违信注册会计师进行单一行政处罚的做法, 要视情节轻重, 适时追究违信注册会计师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为了保护弱者和提高注册会计师非诚信行为的法律成本, 可以参照西方国家, 将注册会计师的重大过失解释为“推定欺诈”, 即把主观上的“过错”推定为主观的“故意”。

总之, 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渗透于社会经济活动各个方面, 注册会计师人员在经济活动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我国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成为经济生活中亟待克服的顽症, 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国政府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是极其英明的, 但要真正达到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目标还必须采取种种有效的措施。

摘要: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中, 是国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运作的重要手段, 是社会引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注册会计师职业而言, 既要监督别人, 也需要别人的监督, 职业责任和风险重大, 而减少乃至避免风险的措施就是严格守法, 遵守职业道德。因此, 加强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必要性,现状分析,建议

参考文献

[1]、赵超.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思考[J].财会研究, 2006 (3) .

[2]、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Z].

[3]、陈汉文.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 2006 (4) .

[4]、刘宇航.关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几点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6 (9) .

注册会计师素质与职业发展思考 篇9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 会计人员应该是学无止境的, 因为与工作相关的财会、税务类知识是在不断变化中的, 所以应该继续学习, 并且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要不断深化对专业的理解, 不断充实专业知识, 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持续提高胜任能力的过程。注册会计师考试也应当充分体现不断提高、不断积累的规律, 并使不同阶段的要求有所差异。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以后可以继续参加国内的其他执业类考试, 比如注册税务师考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等。会计是经济活动的语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国际化程度的加剧, 以及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巨大进步, 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提出新要求, 国际趋同将是大势所趋。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 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实现了国际趋同, 并在内地与香港间实现等效认同, 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注册会计师更应通晓国际事务, 从这点来考虑也可以考虑参加国外类似证书的考试, 国外证书在国内认可程度比较高的包括: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 (CIA) , 不仅是国际内部审计领域专家的标志, 也是目前国际审计界唯一公认的职业资格。CIA需经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简称IIA) 组织的考试取得;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 (ACCA) , ACCA成立于1904年, 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国际会计师组织。ACCA的国际地位举足轻重, 联合国确定其环球课程时, 亦是以ACCA的课程作为蓝本;美国注册会计师 (AICPA) , AICPA全球最大, 约40万会员;国内懂美国准则且具备AICPA资格的人才缺口约为25万, 且AICPA执业资格的从业人员人均年薪超过40万;AICPA资格被亚洲国家视为荣誉及权威的象征。另外, 对于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员来说也可以考虑继续学习职称的内容, 在企业工作对于职称有比较高的认可度, 中级职称的考试对于注会人员来说难度不大, 取得中级会计师职称并且具有高级会计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后, 就可以报考高级会计师。

提高英语能力

2009年注册制度进行了改革, 培养与国际接轨的注册会计师成为新的目标。但客观地讲, 中国注册会计师水平与国际水准相比, 还是不高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 会计职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当前,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越来越紧密, 在吸引世界各地投资者的同时, 中国的优秀企业也走出国门, 在国际资本市场进行投融资活动, 这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提供国际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这也需要在人才选拔的考试中, 逐步体现这方面的要求, 英语水平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英语测试水平及国际认可度, 以注册会计师在英语环境下应有的职业胜任能力为标准, 通过测试, 重点选拔能够在英语环境中从事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国际化人才, 将英语水平测试打造成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走向国际“通行证”的重要标志

重视审计与税法

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需要审计人员拥有丰富的审计知识和审计经验, 长期以来, 我国审计受管理体制、职能定位、单位领导、人员素质、法律法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足够的权威性, 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从审计自身分析, 很多企业存在审计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许多人误认为审计在工作目标上没有特定要求, 审计无所谓“风险”可言;或者认为审计, 即使出现工作上的误差或疏漏, 也无须承担“风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审计必然陷入一种被动和无所作为的困境, 内部审计工作更无从谈起。这对参入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来说, 审计风险加大, 对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从1990年代初的深圳原野、长城机电、海南新华等案件到近年来的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等系列造假案, 无不与注册会计师串通舞弊、合谋造假, 致使独立审计不仅未尽到客观、公正的监督鉴证职责, 反而充当了公司违规造假欺骗投资者的帮凶有关。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 作为注册会计师更应严格要求自己, 并进一步提高风险导向审计的执业素质。风险导向审计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风险评估的各种分析方法要求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行业知识 (包括市场、研发、生产等方面) , 这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该是复合型人才, 不但要掌握一般常用分析工具, 还要接受现代管理知识和行业专业知识训练。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审计理论和实践经验, 还要具备必需的管理学知识和经济学知识, 能够运用系统的、战略的观点充分了解、分析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状况, 对有可能导致企业会计报表错报风险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与评价。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要求相关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等专业方面的知识, 而且还要懂得法律、市场、管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这对注册会计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2010年1至12月累计, 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 其中, 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73202亿元, 增长23%;据此计算, 税收收入仍占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 2010年占比为88%,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但对企业而言, 税金则是一种负担, 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企业要降低纳税成本, 就要求会计人员精通税法。所谓精通, 不仅是看了税法政策, 而且要看懂, 更重要的是会活学活用。

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素质与职业道德

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的构建 篇10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职业会计师资格要求国际指南》将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分为组织经营和商业经营知识 (主要包括经济学、数量方法和统计方法、一般经营政策和基本组织结构、管理功能和实务、组织行为、营销功能、国际商业原则、经营管理和战略等方面的内容) 、信息技术 (主要包括经营系统中信息技术的概念、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商务系统的内部控制、商务系统的开发标准与实务、信息技术运用及其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与模糊逻辑以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内容) 、会计及相关知识 (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报表的编制、国际会计准则、高级财务会计实务、高级财务报告原则、管理会计——基本概念、管理会计——进行计划和决策及控制的信息、税务、公司法和商法、审计基础、审计——高级概念和企业财务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

《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在借鉴《职业会计师资格要求国际指南》的基础上, 将我国注册会计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概括为核心知识、组织和企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三个方面, 具体内容见表1。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

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的研究方法一般包括功能分析法和投入法。本文采用CBE理论中的职业分析方法, 首先从会计师事务所邀请9位工作在第一线、富有丰富经验、优秀的注册会计师利用两天时间进行注册会计师职业分析, 列举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能力和专项技能, 确定注册会计师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然后结合《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 经过整理和反复征求相关人员意见, 最终确定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具体见表2。表2中, 能力领域是相关专项技能的任意组合;专项技能是指注册会计师利用其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去有效地从事某一具体工作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可被观察到。

三、对我国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的评价与建议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需求,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选择部分具有一定办学实力和经验的高校专门培养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自1994年起, 财政部、教育部先后在清华大学等22所高校的会计学院或经管学院、商学院中开设了会计学专业 (注册会计师方向) , 随后很多高校也开设了审计或会计学专业 (注册会计师方向) 。但我国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现做出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

资料来源:相关学校的招生信息。

1. 正确设置课程和选用教材。

由表3可以看出, 高校的核心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差异, 表明高校之间在教学方面的沟通较少, 各行其是。22所高校选用的教材大致分为全英文教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指定教材、注册会计师考试用教材、国内优秀教材和各院校自编教材五类, 这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异。同时, 组织和企业管理能力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越来越重要, 注册会计师需要具有广阔的商业眼界、较强的政治意识和全球观念。与《职业会计师资格要求国际指南》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中的专业知识涵盖的学科领域或要求相比, 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道德、商业环境与道德、公司治理、金融市场、组织行为、国际商务与全球化、财务会计与报告信息系统的控制和评价以及风险评估框架等方面的课程或知识需要补充或强化, 以培养出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的专业人才。

2. 注册会计师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

鉴于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 用一般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并不符合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的特点。从长远来看, 灌输终身学习的思想远比灌输其他任何知识都重要, 终身学习能力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能, 一种需要开发的思想态度和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观。除传授相关审计知识和技能外, 高校教育应当着重使学生掌握自我导向型的学习方法。笔者认为, 应采用一种广泛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具体包括案例教学、研究计划和模拟工作环境、小组学习、角色扮演、口头测试、开设会计学和审计学课程、反思、职业怀疑和职业判断能力训练等, 将不同主题和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以及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融合起来, 以解决多方面的复杂问题。

3.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遵守职业道德和保持谨慎的职业态度。

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影响着所有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职业道德同技术能力一样重要。学生需要明确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贯穿于注册会计师的整个职业生涯, 同时也是推动注册会计师诚信框架构建的积极因素。通过多维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对相关资料的讨论, 加深学生对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道德困境 (表面的道德暗示和冲突) 、利益冲突、信息的保密性 (保密性的限制) 、不适当的支持和收益管理、惩戒公告和调查结果等方面的理解, 使学生对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做出正确选择。

4. 成立专业教育委员会。

在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研讨成员的基础上再吸收部分高校的专家、教授, 组成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教育委员会, 根据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与变化, 及时对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与考核要求进行调整, 以确保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教育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使注册会计师适应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

摘要:本文运用CBE理论中的职业分析方法, 同时结合《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构建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 并对我国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专业教育委员会

参考文献

[1].陈小悦, 刘霄仑.构建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的目的与方法.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4;3

[2].邓泽民.CBE理论在中国职教中的实践.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5

上一篇:肉鸡腹水综合症防治下一篇:生态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