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2024-06-12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精选十篇)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篇1

1 安徽大学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现状

1.1 文献传递渠道

本馆自2005年开展文献传递服务以来, 相继推出了CASHL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NSTL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读秀检索平台、安徽省高校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以下简称“省数图”) 以及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

1.2 文献传递服务方式

文献传递有两种服务方式:中介式文献传递服务和非中介式文献传递服务。目前本馆开展的文献传递服务均采用的是非中介式文献传递服务, 即图书馆用户无需通过图书馆的文献传递员, 直接向图书馆的合作文献供应机构发出传递请求, 文献供应机构直接将文献传递给用户, 图书馆只负责参与服务的后台管理工作, 如账号确认、经费管理、服务监控、解决问题等。虽然本馆均采用非中介式的服务, 但是读者在使用不同文献系统进行文献传递时, 流程却不尽相同。其中, 在使用CASHL和NSTL进行文献传递时, 需用户先在使用平台上注册账号, 账号注册成功后, 读者持有相关有效证件到图书馆文献传递工作人员处进行身份验证, 验证后, 方可享用文献传递服务。而使用读秀检索平台、“省数图”平台以及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时, 是无需注册用户的, 但限制读者在校园IP范围内使用。

1.3 费用及额度补贴

目前读者在校园IP内使用读秀检索平台、“省数图”平台以及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进行文献传递时, 是无需付费的。而在使用CASHL和NSTL时, 读者需缴纳一定的费用, 收费标准完全按照借出馆的规定, 本馆不附加任何费用。本馆为了调动广大师生对文献传递服务的兴趣, 为更好地满足用户对馆外文献的需求, 特设立了专项经费以用于补贴文献传递, 如CASHL用户仅需支付最终费用的20%, NSTL用户支付最终费用的15%。

2 安徽大学图书馆文献传递开展情况

图书馆文献传递的基本情况包括:用户申请文献传递数量、实际满足文献传递数量以及文献满足率。现将CASHL、省数图平台的2010—2012年文献传递申请情况作一简单统计, 从2010年到2012年我校读者通过CASHL分别提交185篇、76篇、221篇文献请求, 文献满足数量分别为172篇、74篇、219篇, 文献满足率分别为93%, 97%, 99%;通过省数图平台分别提交2461篇、4949篇, 3410篇文献请求, 文献满足数量分别为2116篇、4919篇、3410篇, 满足率分别为86%, 99%, 100%。而NSTL自从开展以来, 用户极少, 全校仅几个用户, 且文献传递量几乎为零。

3 开展文献传递服务中的几点思考

3.1 更新观念, 深刻认识文献传递服务的重要性, 此外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个人的能力素质和业务素质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藏书量”“生均借书量”“年进书量”在图书馆及其工作评估指标中占重要比重, 而“文献利用率”“读者需求满足率”等却不被人们所重视, 没能在“拥有”和“索取”之间做到办馆效益的最大化, 导致在文献传递设备和人员建设方面投入较少。

其次, 文献传递服务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服务, 不同于图书馆其他类型的服务, 它更倾向于一种个性化的服务, 现该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中的一种新型而又十分有效的服务手段。在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料需求的基础上, 如果工作人员能定期对文献传递的用户、申请数量、文献类型、学科范围等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了解用户对文献的需求, 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文献资源建设与经费配置策略, 最终为图书馆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 文献传递员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 能够与读者及各协作馆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以保证满足读者的需求。当然工作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 熟悉互联网上各种检索技巧, 挖掘出更多信息资源, 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3.2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对部分师生的口头调研发现, 绝大多数师生还不知道本馆开展了文献传递服务, 即使知道文献传递服务, 也没有使用过, 只有很少一部分师生表示知道并使用了该服务。也就是说, 文献传递服务的宣传工作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 而非某一单一的形式, 如利用校园网和图书馆网站进行宣传, 在每年的新生入馆教育时介绍此项服务, 根据不同院系的需求制作宣传册并发放至每位师生的手中, 不定期地或应读者要求开展培训讲座等, 以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师生了解文献传递, 并使文献传递服务为师生的学习、科研提供帮助。

3.3 提高补贴额度, 采取多重优惠方式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虽然“省数图”开展文献传递服务的时间晚于CASHL和NSTL, 但是文献传递的提交量却远远大于它们。另外, 通过查阅CASHL每条申请的提交日期发现, 绝大部分文献请求是在CASHL免费活动期间提交的。因此, 我们得出结论, 在本馆资源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时, 读者更倾向于使用免费的方式来获取文献, 文献传递的收费举措明显制约了文献传递业务的开展。

为了吸引读者了解并使用文献传递服务, 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多种形式的优惠活动:如增加文献的免费获取次数, 对于初次使用文献传递的用户给予一定数量文献补贴, 对于多次使用文献传递的读者给予奖励等。

摘要:本文介绍了安徽大学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现状, 简单统计了近几年文献传递申请量, 最后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文献传递服务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文献传递,CASHL

参考文献

[1]杨薇, 付敏.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认识与思考——以西北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杂志, 2009, 28:212-214

[2]肖红.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发展现状研究——以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为例[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2, 25 (5) :83-85

[3]房文革.馆际互借员开展文献传递服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7, 27 (1) :84-85

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介绍 篇2

本馆主要分为一校区主馆、逸夫楼分馆、二校区文理学院分、三校区体育学院分馆四部分。’〃

一校区主馆

●行政办公区:位于天井院内东楼一层和三层。包括:图书馆办公室 各馆领导办公室。

图书馆办公室 在东楼三层。馆办是辅助馆长完成图书馆行政和业务工作的执行部门,负责全馆工作的组织实施、馆务协调、统计汇总、后勤保障、图书借阅证办理等,以及音像视听室、学术报告厅、自习室的管理使用。

馆长室 在东楼三层。馆长全面主持图书馆的行政、业务工作,制定图书馆的发展规划等。

副馆长室

在东楼一层。副馆长分别协助馆长负责各自分馆的行政和业务工作。●文献采编部:位于天井院内东楼二层。由采访室、分编室组成。

采访室和图书资产登记室 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教学科研的需要,进行图书文献的采访、选购、登帐等,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藏书体系。同时,开呢新书通报、读者荐购 和图书捐赠业务,还负责本馆、学校各单位及个人公款购买图书资产的登记和报帐。

分编室 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所购图书分类、加工、验收、典藏等,并准确上传编目数据,建立完善的馆藏文献书目系统,以供读者检索。

●文献流通部:由主库借还书处、文学分库借还书处

(一)、文学分库借还书处

(二)组成。全部实行开架借阅,为读者提供图书的查询、借还、挂失等服务。

主库借还书处

在主楼二层半中间。主库分为四层,典藏除了文学类以外的所有类别图书。

文学分库借还书处

(一)在主楼二层西。典藏的文学类图书为文学理论、世界文学、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部分的文学评论、文学史、作品集、诗歌韵文、戏剧文学。

文学分库借还书处

(二)在主楼一层西。典藏的文学类图书为中国文学部分的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民间文学、儿童文学、少数民族文学。

●文献阅览部:由文科库本阅览室

(一)、文科库本阅览室

(二)、理科库本阅览室、工具书和艺术图书阅览室、报纸阅览室组成。各阅览室均为半开架阅览,所藏图书以本馆全部图书的样本为主,仅供室内阅读,概不外借。

文科库本阅览室

(一)在主楼四层东。典藏的图书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宗教,社会科学总论,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共七类。

文科库本阅览室

(二)在主楼三层西。典藏的图书为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共三类。

理科库本阅览室

在主楼二层东。典藏的图书为自然科学总论,娄理科学和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安全科学共十类。

工具书和艺术图书阅览室

在主楼一层东。典藏的图书为丛书、百科全书、类书、辞典、年鉴、目录、索引等和艺术类图书。

报纸阅览室

在主楼地下室西侧。该室收藏近现代以来各种类型报纸合订本。●数字资源和系统技术部:由主机房、电子阅览室组成。

主机房 在天井院内北楼二层。服务器存储空间 TB,目前储存有二十多个数据库。负责全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管理,全程监控镜像和远程数据库的运行,做好所有数据的整理、传送、更新、备份以确保数据安全,及时维护图书馆主页,解答读者在使用数据库时遇到的各种问题等。

电子阅览室 在主楼三层东。该室有电脑一百余台,可为读者提供馆藏图书期刊检索、数据库使用、学习软件利用、Internet网络服务,读者凭手机一卡通刷卡计费上机。

●信息咨询部和论文检测中心:在天井院内东楼一层。该部门为读者提供代查代检、文献传递、学科服务、读者咨询与培训、博硕论文检测等服务。编辑出版《图书馆馆讯》、《信息导航》两种电子刊物。

●古籍部:在天井院内北楼、东楼四层。由线装古籍库、古籍阅览室、古籍丛书阅览室组成。该部承担古籍的收藏、鉴定、登录、编目、阅览、开发、修复等工作。

线装古籍库 现藏线装古籍10万余册,其中善本773部10855册,入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210种,进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种。在藏书总量和善本数量上,位居全国高校图书馆前列。2009年,被授予首批“山西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3年入选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目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共审批通过167家,本馆为其中之一。

古籍阅览室 该室为本馆线装古籍阅览的场所。读者对象为高年级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和全校老师,此类图书仅限室内查阅,一概不准复印、照相、扫描、外借。

古籍丛书阅览室 典藏大型系列精装、平装古籍丛书,如《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续修四库全书》、《国立北平图书馆藏甲库善本丛刊》、《古今图书集成》、《民国丛书》以及山西地方志等,品种齐全,积储颇富。

逸夫楼分馆

逸夫楼分馆包括期刊部、外文部两个部门。

期刊部 在逸夫楼一层、二层、三层。由登到室、分编室、现刊阅览室、过刊阅览室、汝信赠书阅览室、博硕论文库组成。

外文部 在逸夫楼四层。由外文图书阅览室、外文期刊阅览室组成。

二校区文理学院分馆

二校区文理学院分馆,设有借还书处、现刊阅览室、过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

三校区体育学院分馆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篇3

一、大学图书馆职能概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教育的不断注重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空前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有着“学校心脏”之称得图书馆是大学中最重要的教学设施。它是学校中图书、资料的情报中心,是教学和学术科研服务的中心机构,是学校中使用比较频繁的重要场所之一。目前各式大学的各种学科的发展日臻完善,相应的对图书馆的要求也在不断的上升。所以设计大学图书馆既要满足当前的使用需求又要给其留有足够的发展延伸空间。大学图书馆的特点是专业性强,读者的文化水平层次高而且它的读者群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大学的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有其相关的设要求。

二、大学图书馆的职能特性

在设计图书馆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大学图书馆的职能特点以及读者特点。在它的职能方面:(1)通过各种流通方式提供专业参考图书及各种媒介,还提供一部分与专业无关的知识性、文娱性的图书。(2)主要是为研究生教学以及科研工作服务,为这些读者提供资源。(3)统筹全校的文献、情报,图书资料建设。(4)组织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它是图书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读者方面可以为四部分:本(专)科生、研究生、教师和职工。

了解了图书馆的大概职能特性后,接下来就是关于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了。首先我们知道建筑设计它是功能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形式要服从功能”这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始终要重视的一句话。即功能是核心,没有功能的建筑,它的形式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对于图书馆的设计我是从平面布局开始着手的,明确划分功能分区,安排合理的空间结合,当然要结合分析人的行为路线考虑。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1887-1965)曾提出过三个现代设计的要点:体量、外观和平面布局。柯布西埃还解释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体量与外观是建筑表现的要素,体量与外观是有平面布局决定的,平面布局是根本,这一点对没有想象力的人就无法理解”(《走向新建筑》)这种主张和观点对于处于初学建筑阶段的我们——这些对于建筑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者,是有很高指导意义的。

三、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布局建筑设计规范要求

像以前老式的图书馆都是按借、藏、阅三者分开的这种旧式图书馆流程,甚至有的书库是专门采用底层高的设计,像这样的传统图书馆一旦设计施工好了,改建和扩建就非常的有约束性。尤其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老式的图书馆也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所以我的新校区图书馆设计采用的是“统一柱面、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的模式设计。统一柱面可使图书馆根据发展需要和功能要求实行相对任意分割,不至于因建筑柱面不同而在改变使用功能上受到制约;统一层高可使图书馆采光效果好,空气流通新鲜,读者来往便利,布局安排合理,水平运输畅通无阻,有利于使用功能的相互替代;统一荷载,打破了书库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明显界限。“三统一”的结构设计,有利于标准化设施的布设和使用功能的灵活转换。在确定图书馆各空间的柱网、层高和荷载时,设计应从灵活性方面多加考虑,综合分析,慎重确定。建筑规范里面还规定:书库、阅览室藏书区净高不得小于2.40m。当有梁或管线时,其底面净高不宜小于2.30m;采用积层书架的书库结构梁(或管线)底面之净高不得小于4.70m。在建筑设计中尺寸应用一般都采用3的模数。因此,在我的图书馆设计方案中建筑的层高是4.8m。图书馆在新校区的地理位置正对着学校的大门口,作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必须要庄重,有威严感,但是又不能太古板,所以它的整体建筑采用的是中心对称的形式法则,绝对均衡对称,左右均分对峙,这种建筑原则是中国建筑的特征,起源于原始的宗教思想和形式、社会制度、人民习俗,并不是说别的形式法则应用到图书馆的设计中来就不行。这也是结合一定的场所环境,地理位置而言。鉴于我们新校区图书馆地理方位,我觉得应该采用此方法,会使得图书馆的整体造型庄重典雅、严正。

四、新馆的设计方案说明

从它的功能出发,综合考虑,采用的平面布局方式是以“工”字形为基础,在它的上面稍微作了一些变化,想让它与工整的“工”字有所区别,而这些也是以功能为基础的,考虑到了人在其中的活动行为轨迹,一切以方便读者使用为前提,修改后的平面布局,它的使用空间便显得合理了,人得行动路线也变得通畅了较以前而言,人进入一座建筑空间时,首先想得是从哪进,从哪出,进去的目的,是否容易达成,如果进去的时间长,它的卫生间在哪,是否方便找到,在紧急状态下是否有备用出口。这便是对合理的功能划分的要求,这些问题都可以从平面布局中反映出来。而建筑本身的外立面也是它的内部空间的反映,功能合理后,随之外立面形态也产生了。在外立面的设计中也要由功能上的使用考虑为其基础,图书馆的外部形态设计就要考虑图书馆各处不同功能的需要了。新校区的图书馆因为合并了多个校区,所给的基底面积是3600平米,它的建筑面积大概有2万多平米,因此新建的图书馆有8层之高,含一层半地下的。每层的层高为4.8m,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里规定:“图书馆的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时,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两用电梯。”该图书馆设有两座乘客电梯,电梯房与侧楼梯相邻,并且临近大厅,方便读者使用。如果图书馆的主要使用空间实行全面开架,书库与阅览空间的概念就完全不同了,那样阅览室应该是按专业设置的,根据专业的特点而定,按专业划分的设置就非常人性化了。将图书馆的期刊及书的库藏、外借、阅览、文献查询等活动统一合并在一个大的空间里,使书库既是图书馆的借书处,又是阅览室、咨询室,把收藏、外借、咨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直接在出口办理借书手续。这样既方便了读者,又减少了工作人员的需求量和工作强度。这就需要有先进的信息技术配备来支持。这属于图书馆的管理职能了,在此就不赘述了。

五、结语

对于一个完善的图书馆设计来说,要探讨的方面还很多,作为一项建筑它的功能性是重要的,没有功能这个建筑也将失去存在的必要。对于现代大学图书馆建设来说,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新建的图书馆能适应新的信息社会的发展,能符合现代大学的发展需要。起到它在大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建筑美学纲要》熊明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2]《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刘云月 编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3]《林徽因建筑文萃》林徽因 著 上海三怜书店出版发行2006年8月第一版.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篇4

一、微时代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的内涵与特质

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 是图书馆发展的核心动力。面对微时代读者的“微”需求, 如何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更完善的“微”服务, 需要图书馆同仁探究微时代读者服务的“微”理念, 探究微时代读者服务方法和技巧, 注重与读者的“微”交流, 提供彰显细节的个性化服务, 利用信息资源优势开创新的读者服务空间。

(一) “微”服务的内涵。

相对于图书馆目前开展的服务而言, 微服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是在微博、微信、微小说、微需要等一系列“微”事物层出不穷的微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 是图书馆依托各种现代媒体技术, 通过便捷的移动通信设备, 发挥自身特有的文献资源优势, 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细微化、个性化的服务。与传统服务不同, “微”服务可借助互联网优势完成全天候、无障碍服务, 构建图书馆和读者沟通、互动的桥梁, 使“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因此, 图书馆“微”服务的内涵意味着图书馆服务将更加倾向于个性化与多元化;更贴近读者;更代表图书馆的未来。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图书馆都在尝试开展“微”服务, 注重提升用户体验, 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微”需求。

(二) “微”服务的特质。

“微”服务关注用户“微”需求, 使“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得以充分体现和贯彻实施, 走出了传统图书馆“书本位”服务的窠臼, 对促进传统图书馆服务改革与创新, 实现图书馆的未来职能、角色的定位与转变有重要意义。

1. 个性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学生群体, 他们思维活跃, 是“微”媒体的爱好者和使用者。因此, 想要赢得他们的信赖就必须创新服务模式, 深入大学生个体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满足大学生个性“微”需求。

2. 专门化服务。

面对互联网铺天盖地的信息冲击, 图书馆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信息资源优势, 通过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等级划分, 尤其是对各类专题信息进行深入的二次整理、加工、筛选、整序, 推出专门化的固定专题“微”定制服务, 方便读者随时获取和应用。

3. 差异化服务。

图书馆面对不同读者群———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群体, 满足其差异化的需求乃“微”服务的初衷, “微”服务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能够为各种类型的读者提供不同的服务, 这种专门针对差异化实施的“微”定制服务是未来图书馆服务的主流。

4. 增值化服务。

图书馆提供“微”服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利用独特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深入挖掘、加工、整理, 形成具有较高价值的二次产品, 帮助用户解决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实现信息本身的增值和服务的增值。

二、微时代图书馆“微”服务理念阐微

微时代的到来, 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方法、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书馆应摒弃以往“宏”而“大”的传统服务模式, 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细节化的“微”服务。微时代图书馆“微”服务理念可以概括为6s:即微小的服务 (small) ;微笑的服务 (smile) ;微行的服务 (softly) ;精深的服务 (super) ;灵活的服务 (smart) ;细节的服务 (specifics) 。

(一) 微小的服务 (small) :

点滴出发, 事无大小。“泰山不拒细壤, 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3]正是一些点滴、细微、平凡的小事, 体现着图书馆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甚至决定着事业的成败。图书馆日常工作细节应做到体贴入“微”, 执著于“致”, 多一些温馨的小提示, 如“手机静音, 阅读静心”;节假日利用微信给读者送去节日的祝福等, 把读者、书和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切实让读者感到真诚、贴心、温暖。

(二) 微笑的服务 (smile) :

相由心生, 周到热情。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 是服务行业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微笑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往往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 微笑能赢得读者, 微笑能缩短服务的距离, 微笑能提高服务质量, 微笑是乐业敬业的一种表现。[3]在希尔顿饭店, 微笑是最珍贵的交流, 是最动人的“语句”, 是永远属于顾客的阳光。

(三) 微行的服务 (softly) :

不求速效, 微风化雨。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是图书馆组织文化的核心, 微风化雨, 润物无声。服务过程一个用心的小改变, 会让读者如沐春风。如在对外服务部门入口处设置温馨提示语;在各楼层设置无线网点, 为读者快速获取网络资源提供便利;在总服务台放置一些纸、笔、环保袋等, 以备读者不时之需。简单的付出, 终生的回味。

(四) 精深的服务 (super) :

永无止境, 精益求精。微时代图书馆读者个性化、差异化、专业化的服务需求, 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图书馆情报检索专业知识, 更要熟悉网络资源的检索与利用, 熟悉新型媒体的操作与应用, 终身学习, 精益求精, 以适应读者个性化、专业化的“微”需求。

(五) 灵活的服务 (smart) :

推陈出新, 不拘一格。4G时代的到来, 智能手机、i Pad和各种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 带来了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 人们可以通过手持式移动通讯工具随时随地登录网络, 获取信息。上下班途中、茶余饭后, 移动获取信息的方式成为主流。图书馆应积极开发服务软件和客户端, 积极开展手机移动资讯服务, 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

(六) 细节的服务 (specifics) :

体贴入“微”, 执著于“致”。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说过:“小事成就大事, 细节成就完美”, 做好细节服务, 就是要体贴入“微”, ———为顾客着想, 博得顾客的惊喜与感动;做好细节服务, 就是要着执著于“致”, ———始终保持一种认真的态度, 追求精益求精的服务态度。细节服务可以用两个公式生动表述其特点:“100-1=0”, “0+1=100”, 这个权重的“1”, 表明了细节决定服务的成败。[3]

三、微时代图书馆“微”服务策略探索———以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微”服务实践个案为例

(一) 创新“微”服务理念, 互动双赢。

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师范生, 教参、教辅类图书需求量大。图书馆率先贯彻实施“微”服务理念, 通过与读者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 引导读者发现阅读资源, 吸纳读者的智慧来补充、改进图书馆资源及服务。图书馆于2014年4月举办第三届新书展, 组织了海内外300余家出版社, 2, 000余种外文原版书、6万余种中文图书呈献给全校读者, 师生选荐图书一万余种。图书馆现场为师生加工、借阅图书, 不仅开创了全国高校书展现选、现编、现借的一条龙服务新模式, 同时也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赞誉, 读者成为文献资源建设的决策者和最大受益者。

(二) 创建“微”阅读氛围, 拓展“微”服务功能。

4G时代的到来, 智能手机、i Pad和各种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 给了微阅读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了满足读者微阅读需要, 图书馆将购买的电子资源突破时空障碍, 在暑期与读者相伴, 开展了“乐享书香, 悦读暑假”———书香暑假活动。“书香河北师大”包括经典名著、名家小说、畅销书籍等各类图书及有声读物10余万种, 可读、可听;电脑上读, 手机上读;学校读、居家读;“扫一扫, 你就能读书———图书馆二维码之旅”活动, 注重用户体验, 引导读者感受二维码的方便与快捷, 将图书装到手机里, 便捷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

(三) 关注“微”需求, 注重专业化、个性化。

不同读者群有不同的“微”需求。为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利用馆藏资源撰写毕业论文, 图书馆为全校毕业生举办“如何利用馆藏资源搜集论文资料”的培训讲座和外文数据库培训周活动。还专门邀请了ASC&SCIENCE、SPRINGER、SCI三大数据库的培训讲师以具体的课题为例, 介绍如何使用外文数据库解决同学们在科研及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依托馆藏资源, 开展特色服务, 嵌入到学院重大科研课题中, 跟踪学校国家级课题《近千年来畿辅文化形态与文学研究》, 利用馆藏纸质、电子资源以及网络搜索引擎、国图资源等途径, 为课题查找了基本典籍、历史文献、目录文献、学术论著等共计277篇相关资料, 提升了图书馆服务形象。

为配合学校教学改革, 提高师范生教育素养, 图书馆以Learning Commons为平台, 搭建了以培养教育理念及教育技能为目的的集成化学习共享空间, 借助馆藏优势, 整合了与教育相关的各种资源, 包括课堂教学案例、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案例、教育家文集、教育家传记、师范生读书网、泛在学习资源平台、中小学教材教参库等, 为读者提供了丰富资源保障;为读者提供黑板、电子白板、ipad、笔记本电脑、投影等设备, 将读者学习、讨论、研究所需各类资源整合在一起, 并由馆员随时解答读者阅读、检索、讨论过程中的问题, 实现一站式服务。通过组织“微课”讨论小组, 把不同学科、专业或不同年级对于教育教学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读者联合在一起, 组织读者就某一知识点或问题进行3~5分钟的“微课”讲、评、说, 在实践中丰富教育理念, 让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读者之间取长补短, 相互借鉴, 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掌握教学技巧, 提高教学能力, 分享读者体验, 同时邀请教师参与, 对读者的教学体验进行点评和指导, 有力配合了学校的教学改革, 培养和提升了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学素质。

(四) 拓展“微”方式, 服务多元化。

IT技术的日新月异, 手机、电脑与网络的无缝链接, 微信、微博的快速发展, 为图书馆服务的多元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图书馆开展了针对留学生和外教的多元文化服务, 建立针对留学生和外教的汉语教学博客网站———“梓林汉语教学信息平台”, 将图书馆介绍的相关视频、图书馆资源、中英文汉语学习网站、BSK考试网、中国文化网等资源整合到博客网站中, 根据留学生需求在博文中推荐纸本、电子图书、期刊论文等;为留学生开设图书馆利用讲座, 以中英文双语形式对留学生进行馆藏资源获取、书刊检索借阅、数据库使用等培训。多元化的服务, 实现了虚拟服务与实体服务的对接与互补, 加强了国际交流, 拓宽了服务领域。

(五) 全力“微”服务, 全民动员, 专职专能。

微时代读者阅读方式、阅读内容的转变, 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微”服务6s理念的实现需要全体图书馆人的努力, 更需要专职技术服务人员的技术支持, 熟悉新的网络技术, 熟悉移动终端的应用和操作。唯此, 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微”服务才指日可待。图书馆“微”服务队伍既有全民参与, 更有专业的微信团队、学科馆员和技术部人员专职负责。

综上所述, 在“微风”漫卷世界的今天, 图书馆人唯有紧跟微时代脚步, 高擎“读者第一”的大旗, 多渠道、多角度、创新“微”服务, [4]图书馆“微”服务的明天会更加绚烂夺目。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s://www.baidu.com, 2015-7-23

[2]刘丽萍, 庞彩云.图书馆微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 2013, 4:60~62

[3]蔡冰编.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艺术[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09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篇5

为了促进我校各学院师生有效利用图书馆所订购的电子资源,提高信息检索效率,我校图书馆、教务处、研究生部、人事处、校学生工作部、团委和中国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首届吉林师范大学书香杯——“我与图书馆”》暨中国知网CNKI数字资源信息检索竞赛活动。这次竞赛主要面向我校各学院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和学生,同时也欢迎我校其他科研单位感兴趣的读者参加。

为配合这次竞赛,在中国知网CNKI数字资源信息检索竞赛活动期间,图书馆将邀请中国知网培训讲师,安排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的使用培训。具体介绍该数据库的各种检索方式,以及如何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进而掌握所检索课题的发展状况。具体培训时间见图书馆主页通知。

一、竞赛规则

1、请参加竞赛的老师和学生在图书馆主页上下载“中国知网CNKI数字资源信息检索竞赛试题”,访问图书馆首页上“期刊/多媒体”栏目下的“CNKI电子期刊库”,然后再点击网页中的KI数字资源信息检索竞赛活动时间为:2011年10月15日至2011年11月30日。12月28日公布获奖名单,并举行颁奖大会。

四、奖项设立 为鼓励各学院青年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本次活动,特设立如下奖项: 集体奖:

优秀组织奖3名:颁发水晶奖杯 个人奖:

特等奖1名:颁发荣誉证书及笔记本一台; 一等奖2名:颁发荣誉证书及数码相机一台; 二等奖3名:颁发荣誉证书及500G移动硬盘一台; 三等奖5名:颁发荣誉证书及OPPOMP3一部; 优秀奖100名:颁发荣誉证书。

五、联系咨询

参与本次活动的教师或学生,如有不明事宜,请与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联系,联系电话:3292097

六、本次活动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图书馆、教务处、研究生部、人事处、学生工作部、团委

支持单位:中国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CNKI)承办单位:图书馆、教务处

七、活动组委会:本次活动设组织委员会和评选委员会。组织委员会:

主 任:祖国华(吉林师范大学副校长)副主任:姜文龙(图书馆馆长)

王国君(教务处处长)

张作岭(研究生处处长)

刘树仁(人事处处长)张保君(学生工作处处长)王 晶(团委书记)

评选委员会:

主 席:祖国华(吉林师范大学副校长)副主席:姜文龙(图书馆馆长)委 员:

张立彬(图书馆副馆长)王立峰(图书馆技术部主任)王海燕(图书馆,馆员)杨晓丹(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赵 旭(图书馆,馆员)范凤霞(图书馆,馆员)

竭诚欢迎校内各学院师生积极参与!

竞赛组织委员会 中国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大学精神与图书馆信息服务 篇6

〔关键词〕大学精神;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4-0120-03

University Spirit and Library ServicesHuang Jing Du Jingshuang Guan Fuying

(Librar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Abstract〕The paper clarified the meaning of university spirit and content of library services in different areas,analyzed their relationship,and proved effect of library services to university spirit by experiences of building digital library.

〔Key words〕university spirit;university library;information services

大学精神代表着一所大学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前校长、著名教育家亚伯拉罕•弗莱斯克纳曾说过:“在保障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有效。”“图书馆则是大学的地标,它是大学的象征,它是大学精神的重要守护者”[1]。而图书馆对于大学精神的守护正是通过其为读者提供的服务来实现的。服务是图书馆守护一所大学内在精神的重要途径。在现代化网络与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图书馆已日益趋向数字图书馆,但是无论发生何种转变,信息服务始终作为图书馆所有业务的核心内容密切联系着馆员与读者。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对于构建一所大学的精神文化,并引导大学和谐健康发展更为至关重要。因此,探索大学精神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密切关系,深入研究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在这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影响,不仅对于图书馆同时对于大学的发展与创新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大学精神的科学内涵

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的动力,是大学生命的灵魂。大学精神对大学的发展具有激励、聚合、导向、涵化作用。一所大学就如同一个人一样,拥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精神风貌。大学精神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是无形的,更是无处不在的。在校园里,在课堂上,在做学问时,在谈笑风生时,师生们的言谈举止无不挥洒着大学精神的元素。大学精神本源于文化,弥漫于校园,存在于学生、学者、学会及学术之间。它是在一代代人的长期奋斗中积累形成的思想品格特征,是为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追求与群体意识,这种精神可以浸润到师生们的灵魂深处。现代大学已经走过了数百年的历史,其自身充满了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不仅与政治、经济、文化、国家利益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市场发展息息相关。尽管“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学生”,但是大学精神却可以被各奔前程的毕业生们带到社会中,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大学精神也由此散播开来,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闪烁独特的光芒。可以说大学应是在社会发展中最具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团体或机构,大学精神是引领社会的重要内容。

具体来分析大学精神的科学内涵,可以包含两个部分:其一是人文精神;其二就是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蕴含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2]。大学精神中的人文精神,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时代感、使命感,尊重人和体现人的尊严与价值,它要求大学拥有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一向注重面对面考察学生的香港中文大学,2006年在内地招生取消面试,理由是家境贫寒的学生可能承担不起面试成本,面试会造成机会不平等。这种对人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这样的胸怀和气度,正是其大学人文精神的真实体现。大学人文精神所弘扬的是在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以达到保持整个社会和谐为目的的价值观,以及建立在这种价值观基础上人们的行为规范。

大学精神中的科学精神,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提炼出来的对有关科学本质属性和科学方法论的概括,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综合。求实严谨,探索未知,执着专注[3],谋求人类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是科学精神的真谛所在。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之间的关系具有依存性和包容性。“科学精神追求的是认识的真理性,并不决定人的行为价值取向。……这需要有人文精神的统驭。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对人的幸福的关怀……有了这一条,科学精神的发扬才有正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当然,离开了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也只能产生出善良的愿望,很难给人民带来实际的福利。因此,应当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起来,这也正是大学精神的最高境界。

2 大学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是大学图书馆所有业务的核心所在。对于传统的图书馆来说,由于科技手段的局限,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极为有限,因此信息服务主要存在于人与人直接交流的过程中,即馆员直接面对读者进行的各种服务活动,如流通借阅部门的图书资料借阅服务,参考咨询部门的信息咨询服务以及复印打印等辅助性服务。由于读者对于信息的需求主要依赖于图书馆,因此此时的传统信息服务是以馆为中心展开的,在服务过程中,图书馆的主体意识更为突出,对于读者的关怀却没有过多的强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读者的信息获取途径逐渐丰富,其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信息量的高速增长使得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日益提高,图书馆也逐步开始了对读者需求的关注与探索,并根据读者的一些新的信息需求进一步对图书资源等信息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拓展信息服务的活动内容,如开展以培养信息获取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讲座,提供科技查新及定题检索等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活动。

现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已在图书馆领域得以逐步渗透,科技手段得以大规模应用,大学图书馆也开始了向数字化方向的迈进,在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变过程中,信息服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化。如今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不仅包含着馆员与读者直接进行的传统服务,更包含着现代化技术层面上的系统与读者之间的服务。具体来说,数字图书馆中的信息服务已经加入了电子文献或图书的在线阅读与获取、专题数据库的开发与服务、学术资源导航建设甚至在线出版等等。

这些新的信息服务与传统信息服务存在着重要的差别,即它们主要是通过读者利用网络终端对数字化资源及相关系统平台的使用与反馈来实现的。尽管在这一服务过程中图书馆员并不会经常接触读者,但是技术与服务手段却将读者与馆员的距离拉得更近,读者对于数字化资源与平台的利用和反馈将图书馆很多内部部门与读者比已往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数字化部、图书采访与编目部门等。可以说这些新的信息服务相对传统信息服务,科技手段更为先进,其对读者的关怀也更为关键,只有为读者提供其所需的服务,才能真正称得上是科学的服务。

可以说,如今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就是要求图书馆员们用科技手段来为读者提供具有人文精神的信息服务。

3 图书馆信息服务对于大学精神的诠释与守护

图书馆是大学精神的重要守护者,它对于大学精神的诠释与守护正是通过其为读者提供的信息服务来实现的。可以说,图书馆利用日益发展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为师生从事科学研究提供满足需求的人性化信息服务,不仅是对大学科学精神的崇高追求,是对大学人文精神的充分体现,同时更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融合的表现。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来看图书馆信息服务对于大学精神的作用。

3.1 从图书馆服务的传统价值来看

不论是传统图书馆还是现代的数字化图书馆,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独立学习研究能力始终具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图书馆拥有得天独厚的物理环境与条件,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不同载体的信息资源,利用网络、讲座等形式,用科学健康的内容熏陶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养成遵纪守法的观念,爱护公物的习惯,讲求公德的品格,乐于助人的胸怀,这也正是对大学精神很好的诠释与守护。在某高校图书馆开展的“读者宣传月”活动中,为全校的广大师生读者开展了一次残书展览,将馆藏中诸多被残受损的图书拟人化,从书籍自身的角度以非常活泼生动的展览形式,教育读者惜书、爱书,爱护公共财物,在师生中产生了非常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充分体现图书馆对于读者的影响力。

3.2 从现代信息服务的价值来看

一方面,图书馆中收藏着各类图书资料与非书资料,图书馆员们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可以为读者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资源,这些资源是学校师生了解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并深入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这正是大学追求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图书馆要真正实现更为科学有效的信息服务效果,也必须密切关注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其对服务对象的关怀与重视对最终的服务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实践

信息技术的发达,保证了图书馆信息服务手段的科学性,但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人与人之间的服务始终是最基本的,因此大学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高度融合是图书馆信息服务所必须的。大学图书馆作为诠释与守护大学精神的重要阵地,就要求馆员们无论是在何种信息服务过程中,都能充分利用科学的手段竭尽所能为读者服务。在传统信息服务的领域内,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服务部门,馆员遇到读者的咨询都应尽量给予积极的解答,尽量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在数字图书馆现代化的信息服务领域内,读者更多地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平台与图书馆打交道,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各种资源系统逐渐成为连接读者与图书馆的重要纽带,这就要求图书馆在对资源以及读者需求进行精心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相关信息科学技术充分挖掘读者需求与信息资源深层价值的契合点,想读者所想,提供读者之所需,为读者提供深层次、个性化的网络信息服务。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网络时代各大图书馆都非常重视的建设项目,要实现最大限度的数字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相关服务的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并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从图书馆网站到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从各种电子资源数据库到跨库检索平台的本地化应用,从各类型数字资源到相应各种数字化服务的整合,没有一个过程甚至细节不与读者需求紧密相联,因此各大学图书馆在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变过程中也充分意识到了读者的重要性,并积极深入地对读者的信息需求开展调查以了解读者所想,提供读者所需。

例如,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正式推出新版主页之前,进行了近一年时间的新主页试用,并在这段时间内对读者访问图书馆的习惯与信息需求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读者对图书馆新旧主页的意见与建议,最后获得的调查结果对其新主页设计的确定和正式推出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更加贴近了学校师生读者对图书馆主页的访问需求,大大提高了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2008年初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在正在进行的电子资源跨库检索平台的本地化开发过程中,馆员们更是将读者需求放在了首位,在每一次确定相关规范制定与功能的实现时,读者角度和读者需求都是考虑问题的一个首要原则。在电子图书数据库的建设中同样如此,如何挖掘读者深层次的信息需求,如何将图书的更多相关信息为读者揭示出来,如何将相关的服务为读者整合起来,如何让读者获得更多的信息关联,都是图书馆员最主要考虑和实现的内容。在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中,为读者营造一个自由获取信息的网络知识环境,始终是图书馆员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总之,图书馆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回顾过去,图书馆服务内涵与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人们所关注。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拥有先进科技手段并突出强调人文精神的大学图书馆以其馆藏、传播知识和服务科研的多元化信息服务功能,不仅很好诠释了大学精神,同时也成为大学精神的重要守护者。大学图书馆只有优化服务手段,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价值,全方位地服务于读者,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使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得到更加充分、全面的发挥,使大学精神得以继承并发扬光大。图书馆人更须尽己所能为读者营造一个科技手段丰富同时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图书馆服务环境,给读者一个亲切、温馨、便利、自由的阅读空间。所有这些不仅是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大学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达人.图书馆是大学精神的守护者——在中山大学图书馆80周年馆庆暨新馆开馆典礼上的讲话[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1):2.

[2]赵豫林.大学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8):1-5.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篇7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通常称之为无线射频技术。它融合了传感器网络技术、网格技术及软件中间件技术,使大量数据在非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识别,实现处理和交互[1],具有快速识别、批量处理、抗干扰性强、穿透力强、无障碍读取、存储量大、反复读写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物流定位跟踪、车辆自动识别、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RFID技术逐渐应用于图书馆。本文从绩效改进视角,分析了RFID技术应用在图书馆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旨在使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效益最大化。

1 RFID技术应用特点

1.1 应用基本情况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就是将RFID技术与图书馆的局域网相结合,营造出一个高效、无缝并不依赖各种操作平台的自助式图书馆环境,实时与图书馆管理系统(LMS)同步更新馆藏资源数据,即使LMS后台停止运行也能够离线更新馆藏数据[2]。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采用南京汇文图书管理系统,此系统有很强的功能模块延展性。结合本馆实际需求,我们有选择地开发了RFID的部分服务功能,主要用于图书的自助借还、定位和盘点。

借助RFID技术的优势,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图书借阅区实施大流通、大阅读、大咨询、分借总还的新服务模式。图书馆内约有100万的RFID图书,按照“借还一体化”原则,在图书借阅区共放置了8台图书自助借还机,读者可以在其上自助借还。

RFID标签将防盗功能与图书信息结合,2010 年后购进的图书都贴有RFID标签,2006—2009 年间的图书通过标签转换制作成RFID图书,虽然这部分图书装有可充消磁的永久磁条,但其与RFID标签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在RFID图书借阅区采用了远望谷公司的RFID安全门禁管理系统,用于安全防护。

1.2 超高频(UHF)RFID技术

RFID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3种工作频率。考虑到图书馆未来对图书的精确定位和标签的安全性及防盗性,高校图书馆大多采用超高频的RFID技术,频段是925~945MHZ,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采用的是935MHZ。这一频段的无线电波穿透力强,可以同时识别出10 个RFID标签。RFID标签呈细条形,尺寸较小,在进行图书加工时,能够将其嵌在图书的书脊处,易隐藏、不易损坏和遗失,安全性强;在扫描图书的过程中,容易识别RFID标签,避免误读错读现象。

RFID系统主要由RFID标签(Tag)、RFID读写器(Reader)和管理系统(中央处理器)3部分组成。RFID标签和阅读器通过UHF电磁波进行无线式通讯。 其中RFID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内置射频天线)实现RFID信号的空间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及防碰撞算法完成数据交换[3]。RFID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3 借助条形码实现RFID信息转换

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采用南京汇文图书管理系统后,专门定制了财产号条形码,在新书入库上架自动分配财产号时,贴上条形码,条形码具有数据输入扫描功能和身份识别功能。RFID管理系统不改变汇文图书管理系统的架构模式、数据传输和存储方式,通过软件系统配置相应的硬件设备,实现与汇文系统及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无缝链接。通过条形码将图书的编目信息或架位信息由馆员工作站转换到RFID电子标签上,完成图书的排架、定位和借还操作,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2 存在的问题

RFID技术引进前,图书馆采用条形码和可充消磁的磁条,这种方式缺点有:(1)图书流通效率低;(2)馆员大部分集中在流通部,信息咨询、读者培训所占比例较小,馆员每天进行机械重复的借还书流程,人力资源得不到优化,劳动环境也无法改善;(3)图书盘点要逐本扫描,盘点后还要人工去统计盘点数据,工作效率低,盘点效果不理想;(4)图书馆无法集中优势资源开展更多的拓展性服务。

随着多媒体资源的日趋增多,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逐渐普及,传统服务模式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

3 绩效改进分析

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nology,简称PT)又称为人类绩效技术(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简称HPT),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程序教学运动。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张祖忻教授[4]认为,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简言之,绩效技术的核心是注重效率、效益和效果,通过对项目或组织的绩效分析后,找出绩效差距,精心设计解决方案,以达到绩效改进的目的。

图书馆实际状况与图书馆期望之间存在一个差距,即绩效差距,如图4所示。

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后,较好地解决了图书馆存在的问题,使图书馆实际状况比较契合于图书馆期望,缩小了绩效差距。图书馆管理、服务及人文环境得到改善,改变了图书馆工作模式,优化了图书馆人力资源,提升了图书馆工作效率,提高了图书馆服务品质,使图书馆的V(价值)=F(功能)/C(成本)达到最大化,实现效益最大化。

RFID技术引进后,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绩效得到了较大改进。

3.1 实现图书的精细化管理

3.1.1 图书盘点高效化

RFID的图书盘点功能深受图书馆界关注,RFID远距离读取标签使盘点变得简单、快捷和高效。在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用手持盘点仪或盘点车在WLAN的工作环境下,可以快速读取多个RFID标签信息,而批处理功能可以快速清点馆藏,保证了图书实物与馆藏信息的高度一致,同步显示图书的馆藏状态(如借出、在馆、错架、乱架等),从而实现图书盘点的精细化、高效化。

3.1.2 典藏防盗三维一体

以前在每本图书上架前,都要做好粘贴条形码和磁条工作,磁条仅仅通过充消磁来防盗;而应用RFID技术后,磁条上的防盗信息以及书目信息、馆藏状态信息都被记录在RFID标签上,RFID标签和条形码结合,实现了典藏防盗三维一体的图书防盗管理理念。

3.1.3 借阅方式与时间变化

RFID技术的使用,建立了以读者为中心的自助借阅方式。多本图书可以一次性完成借阅,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增加了借阅人数,加大了图书借阅量,加快了图书流通速率;自助借阅方式有效保护了读者个人信息,增强了读者的自我服务意识,符合图书馆构建自助服务环境的核心理念。

RFID技术的应用延长了图书馆借还时间[5],开放时间由原来的56小时/周延长至98小时/周,满足了读者借还时间的个性化需求。

3.2 组织结构变化

引进RFID技术后,图书馆的组织部门发生了改变:裁撤了信息咨询部,成立了学科服务部和总服务台,图书馆约90%的图书都通过RFID自助借还机来完成,减少了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求,一部分人员分流到总服务台负责咨询,包括图书馆推介活动、图书馆微信发布、超期书处理、馆藏布局等;另一部分人员分流到学科服务部,这是图书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承担着各院系的信息检索课程讲授、数据库查询、推介以及如何使用和检索数据库,负责为全校师生提供代查代检、文献传递等服务工作。流通部门的馆员不再局限于对图书进行上架、排架,还要负责馆员工作站等知识含量较高的工作项目,提升了馆员的综合信息素养。

3.3 服务模式转变

3.3.1 图书馆服务转型

RFID实现了自助借阅服务,读者可以快速、便捷地借还图书,构筑了图书馆自助服务环境,实现了图书馆服务转型,如图5所示。

3.3.2 服务角色转变

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后,馆员的主体地位弱化,从主导地位转变为协助和引导地位。服务模式从原来的人工服务逐渐转变为自助服务,强化了读者的自我服务意识,使读者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肯定。

馆员不再局限于借还工作,而是有更多精力去参与图书馆拓展性服务。比如:资源利用培训、图书馆微信服务、开发图书馆失物招领平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供自助打印复印服务等。

技术人员参与到一线服务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具出现在图书馆,咨询和技术操作可在“前台”即时完成。

4 结语

RFID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形态及理念,拓展了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图书的精细化管理,营造了一个温馨且个性化的自助图书馆环境。

摘要:RFID技术应用在图书馆,改变了图书馆工作模式,改善了图书馆人文环境,优化了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服务品质。从绩效角度分析了应用RFID技术在图书精细化管理、组织结构优化重组及服务模式改变等方面效果。

关键词:RFID技术,人力资源配置,图书精细化管理,服务模式,绩效改进

参考文献

[1]姚媛.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2]王庆雯.RFID技术在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应用使用实践[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27):36-37.

[3]徐原青,张宁.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管理创新——以东北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3(2):17-18.

[4]绩效技术[EB/OL].http://baike.haosou.com/doc/7865383-8139478,html.2015-09-01

[5]李爱军,刘玉博.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及服务模式探讨——以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8(27):196-198.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篇8

1 为什么要应用VMWARE虚拟机系统

第一,随着图书馆的发展,购置了越来越多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在后台要占据的服务器空间越来越大,同时图书馆的RFID、电子监控系统等都要占据巨大的存储和运行空间,今后图书馆的信息化程度还会越来越高,所需的服务器也会更多。但是,购置每一台服务器的成本非常高,并且服务器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如果单纯以增加服务器的数量来解决上述的问题显示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第二,图书馆要为师生员工提供能观看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计算机,并且电脑数量在140台左右,台式计算机或者是笔记本计算机的更新周期比服务器更短,并且在日常使用中很容易出问题,维护的人力成本很高。因此,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引进了VMWARE虚拟机系统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2 VMWARE简介

VMWARE虚拟机系统能以少数的服务器硬件,虚拟出多台服务器操作系统和PC操作系统,虚拟出来的系统具有真实的操作系统完全一样的功能,在这个虚拟系统里,可以独立安装软件,保存自己的数据,而不会对真正的操作系统产生影响。

虚拟机的服务器结构图如图1所示。目前图书馆在用的整个的VMWARE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组件:ESX,v Center,v Sphere Client,v Convertor。其中,ESX是在通用环境下分区和整合系统的虚拟主机软件,具有高级资源管理功能高效,是非常灵活的虚拟主机平台,是VMARE的最基础的组件。v Center可集中管理VMware v Sphere环境,可从单个控制台统一管理所有主机和虚拟机,该控制台聚合了集群、主机和虚拟机的性能监控功能。v Center具有可扩展的特性,可以通过扩展平台,实现存储监控、容量管理等更多的高级功能。v Sphere Client用于实现客户端的管理。而v Convertor是用于虚拟机的迁移功能的实现,无论是实体的物理机到虚拟机的迁移还是不同厂商的虚拟机文件的转换,都可以通过v Convertor来实现。

3 西华师范大学大学图书馆已有的虚拟机使用

3.1 虚拟服务器方面

技术服务部购置了6台惠普硬件实体服务器,以及包括HP和曙光的几台数据存储硬件,在这些硬件的基础上,虚拟除了30多台服务器,给图书馆的各项服务提供后台支持,包括超星、CNKI等数据库,论文提交系统、古籍制作服务、图书馆的网站、人流量统计、自助打复印系统、读报机系统等。所采用的操作系统版本是Windows sever 2008 R2 Enterprise。为了方便数据库厂商的数据更新以及维护,均使用双网卡架构,一个网卡连通图书馆内网,另一个网卡连通图书馆外网。

3.2 瘦客户机方面

购置了140台瘦客户机,用VMARE虚拟出了140台虚拟系统,其中电子阅览室100台,各个楼层的瘦客户机40台。这140台瘦客户机主要用于来馆师生实时地查阅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资源以及多媒体信息资源,采用的操作系统版本是Windows 7。所以为了方便管理和维护,图书馆在每台瘦客户机的操作系统上预先安装好了师生进行查阅所需资源必备的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CAJ阅读器、超星阅读器、PDF阅读器以及一些特殊的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查阅所需要的客户端软件等。并且在管理平台上设置了禁止读者自行在瘦客户机上安装软件,以及每隔一段时间瘦客户机上的数据自动清零。这样才不会给服务器端造成巨大的数据存储量和尽可能地降低计算机病毒带来的负面影响。

4 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4.1 虚拟机在不同主机之间的漂移

因为VMWARE虚拟出来的操作系统占用的是实体硬件资源,VMARE在多个虚拟机的资源分配在默认状态下不是固定的,所以虚拟出来的系统会根据VMWARE的资源分配策略在不同的实体服务器之间进行漂移。这就带来了下面一个问题:当一台虚拟机从一个主机漂移到另一个主机的时候,由于两个主机在网络规划上处于不同的虚拟子网络VLAN,从而使得原本在当前VLAN下可以使用的服务和应用程序因为虚拟机漂移到另一个VLAN之下而变得不能使用。以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自助打复印系统为例,就曾经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技术服务部经过仔细的问题排查,才发现原来问题出现在虚拟机漂移导致的VLAN转移上。后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自助打复印系统的虚拟机固定在惠普的其中一个实体服务器上,阻止了问题的再次发生。

4.2 由于断电导致的虚拟机重启问题

这个问题出现的概率很低,因为图书馆在平时还安装了UPS备用电源,但一旦出现,解决起来非常麻烦。技术服务部曾经有一次在图书馆因停电时间过长,导致UPS备用电源的电量也被用完。所有服务器全部掉电。后来电源重新接通后发现所有的虚拟机服务器和虚拟机PC全部显示正在启动,但一两天都没启动完毕。后来经过问题排查,才发现是因为服务器资源十有限的,而掉电后来电的时候所有的虚拟机(包括虚拟服务器和虚拟PC)在同一时间同时请求实体服务器分配资源,从而导致服务器卡死。吸取了这个经验教训,我们在后来设置了所有虚拟机在掉电后重新启动的服务优先次序,优先启动核心重要的服务器;同时叉开启动的时间,每5 min启动几台虚拟机。这样的解决方案比较好地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5 结语

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引进的VMWARE虚拟机系统,虚拟出多台的服务器和PC机来支持全馆的数据库和各种电子设备的后台支持,以及为来馆师生提供查阅电子资源的计算机,极大地降低了使用和维护的资金成本,并且方便技术服务部的工作人员在虚拟机管理平台统一进行管理。鉴于这些优势,学校领导已经决定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再次购进一批虚拟机的瘦客户机,给全校师生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庆平.vsphere系列之一:vsphere简介[EB/OL].(2010-06-19).[2011-05-31].http://qingping.blog.sloto.eo.com/335806/335813.

[2]陈思义.VMware在图朽馆数据中心管理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论坛,2010(l):56-58.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篇9

1 智能化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

使用网络化智能管理软件中,将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所有在用的电子设备信息录入到RG-SNC智能化网络管理软件中,这些信息包括设备名称、设备的IP地址、设备类型、设备型号、设备厂商、硬件版本、软件版本、固定资产编号、序列号、MAC地址。对单一的每个设备,以设备名称为lib_core的交换机为例,RG-SNC会对交换机的所有端口进行监控,哪些端口处于工作状态,哪些端口处于闲置状态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同时会对CPU、内存运行状态、风扇工作状态、磁盘空间使用率电源供给信息、网管状态以及温度进行实时监控,一旦某个模块出现问题,系统会给与实时的告警,并给出具体的问题点。这样就使得技术服务部的馆员在平时工作中能够准确快捷地确定网络设备使用中的问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 对整个网络系统的管理

整个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网络系统的管理分为6个部分,有设备管理、系统配置、短信管理、日志管理、管理员管理以及统计报表的管理。

2.1 设备管理

对于已经录入的单个设备,智能化网络管理软件有4种管理类型。

(1)厂商管理。

(2)型号管理。

(3)系列管理。

2.2 系统配置

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的参数管理,包括业务配置执行日志、性能数据的保留时间、批处理日志的保留时间、端口绑定安全地址个数、终端离线删除时间、报表最大显示个数、无线终端上网日志保留时间、出口网关报表数据最大保存天数。

(1)分级网络管理模式的设置。

(2)邮件服务器的设置。

(3)联动服务器注册。

(4)收藏菜单。

2.3 日志管理

(1)登陆日志的记录。

(2)计划执行的日志。

(3)操作日志。

2.4 管理员管理

管理员管理,角色管理,并发控制登陆,允许访问IP段。

2.5 统计报表

设备软件汇总,VLAN汇总报表。

2.6 整个网络拓扑图的使用

在技术服务部的日常工作中,发现智能化网络管理软件最直观的功能模块是整个网络拓扑的显示。到现在为止,在SG-SNC中已经录入的电子设备书目已经超过了200个,就算是有自动告警的功能,如果所有数据信息以列表的形式显示的话,依然需要人工来一页一页地查找,但是配合上大屏LED电视的话,整个网络拓扑以结构图的形式直观地显示在大屏LED电视上,出问题的模块告警会直接以红色闪烁的方式来显示,使得馆员在处理问题上的效率又得以提高。并且整个图书馆在用的电子设备网络结构一目了然,非常清晰。

3 RG-SNC中WLAN模块的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RG-SNC智能网络管理软件中,为了方便图书馆监测所有针对wifi的无线AP的使用情况,将WLAN单独做了一个模块。在这个模块中,可以看到AC和AP的连通状态统计:可达的AC和AP的数量和具体到单个的AC、AP是否可达。以及在日常的使用中,出现退服问题的AP安装位置及其相应的退服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达到的百分比。同时,馆员可以查询到日均和月超闲的AP是哪些,根据这些统计结果,馆员可以调整相应的AP的安装位置,将几个月内都超闲的AP转移到AP退服率高的区域,从而达到优化整个图书馆无线wifi的使用情况,减少读者使用wifi时因为某个区域内人数过多而自动掉线的情况。在WLAN模块中,还可以统计到某一个时间段内,比如:一天、一周或者一个月内的全网用户数。根据这个功能,馆员们可以清楚地了解用户的来馆时间的习惯,从而根据来馆的人数的多少的时间段来调整自己相应的工作时间,比如将全馆政治业务学习大会的时间放置在来馆人数较少的时间段,会更好地开展图书馆的各项工作。这个模块还有一个有用的小功能,就是可以面向所有用户发布简单的通告信息。

4 关于告警信息的处理

由于智能化网络管理软件的告警信息是根据用户设置的告警生成规则进行判定来决定是否告警的。所以告警生成规则的设置判决门限就非常重要。图书馆在这一方面是和网络公司的工程师结合图书馆的信息化设备实际使用情况运行一段时间后才完成最后的设置,包括视频会议质量超阈值、设备端口环路清除、流量预警、AP监测到攻击告警等规则。此外,智能网络管理系统会保留一段较长时间范围内的历史告警记录,馆员可以通过查阅历史告警记录,统计出现问题最多的告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说,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以前常见的告警信息是四楼阅览室的交换机每天早上都掉电。通过排查,才发现是有工作人员在晚上对四楼的电闸全部拉下断电所导致的问题。知道了这个原因,技术服务部的工作人员找到每天晚上下班四楼负责关闭电闸的工作人员,请他保留四楼的交换机供电。这个问题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5 结语

在未来1~2年内,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采购的电子设备会更多,包括很多虚拟化客户机,以及为了满足来馆读者更多电子阅读需要而采购的电子阅读器等一系列信息化设备。所以,在未来的1~2年之中,图书馆会将更多的电子设备的信息录入到RG-SNC智能化网络管理软件之中,来对这些设备进行集中管理。智能化网络管理软件已经成为了西华师范大学大学图书馆技术服务部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技术服务部的每一名员工,都应该熟悉这样的现代化软件的使用及维护,方便工作的顺利展开,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德潘.资产信息的网络化管理[J].宁德师专学报,2005(2):93-95.

[2]吴兵.基于WEB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53-156.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篇10

2005年11月29日, 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以下称“我馆”) 内部工作交流平台——“馆员天地”正式开通。“馆员天地”是我馆计算机室利用免费的开源软件自行开发的图书馆内部工作交流平台, 目的是提高办公效率, 加强职工内部交流。平台实行注册实名制, 凡是我馆职工均可注册为平台用户。有正常和隐身两种登录方式。平台分为行政办公、馆员交流两个子平台, 行政办公子平台主要发布图书馆内部各种通知通告, 只有经管理员授权才能发帖, 不能回帖。馆员交流子平台供图书馆全体职工内部工作、学习交流使用, 自由发帖回帖。有十一种论坛风格可供选择, 控制面板有论坛搜索、修改资料等功能, 论坛展区可提供用户列表、今日新帖、论坛精华等内容。

二、“馆员天地”使用分析与评价

“馆员天地”自开通至今已运行六年多的时间, 它在提高我馆办公效率, 加强职工内部交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从四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 帖子数量

行政办公子平台2005年至今发帖总数为396个, 各年发帖数量分别为:2005年4个、2006年2个、2007年12个、2008年47个、2009年90个、2010年101个、2011年140个。由此可见2008年以前, 此平台每年发帖数量很少, 2008年及以后各年发帖数量明显增加, 2010、2011年发帖数量均在100个以上。究其原因, 行政办公子平台主要发布各种通知通告, “馆员天地”开通之初, 馆员尚不习惯, 馆里的各种通知下达方法仍以传送文件、电话为主。2008年我馆开展无纸化办公活动, 各种文件、通知不再复印并传达到各部门, 而是直接将电子版上传到“馆员天地”, 馆员也逐渐形成随时留意“馆员天地”通知通告的习惯。馆员交流子平台发帖总数为599个, 各年发帖数量分别为:2005年103个、2006年24个、2007年47个、2008年81个、2009年172个、2010年94个、2011年78个。可见2005、2009年此平台发帖数量较大, 2006年较小, 其余各年差别不大。馆员交流子平台主要供全体职工内部工作、学习交流使用, “馆员天地”一开通, 馆员们都兴趣极高, 讨论热烈, 踊跃发帖, 还有部分老师试验发帖功能, 于是在从开通到2005年底仅短短一个月时间, 就发帖103个。2006年, 馆员们经过了当时的“新鲜劲儿”, 发帖数量锐减, 全年发帖仅24个。2009年发帖数量高的原因是该年频繁利用此平台传送数据, 经统计, 属于给阅览室传送典藏数据的帖子就有31个。由于平台的功能有所侧重, 行政办公子平台近两年每年发帖100个以上, 数量已经较高, 说明此平台在服务我馆办公、提高工作效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馆员交流子平台可以自由发帖, 随意交流, 发帖频率理论上应该比行政办公子平台高, 但事实上近两年情况相反, 说明馆员交流子平台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馆员应该利用此平台, 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积极参与学术问题的讨论。两个平台开通以来共发帖995个。

(二) 帖子内容

行政办公子平台帖子内容主要是图书馆办公室、党总支、工会发布的各种通知通告, 如会议通知、征文通知、活动安排等,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培训、讲座课件。通过此平台发布通知具有安全、方便、快捷等优点, 省去复印、传送等环节, 节约了办公开支、提高了工作效率。各种讲座课件可以随时在线观看, 也可以下载保存, 为馆员学习提供了极大方便, 尤其是在我馆2011年集中培训期间, “馆员天地”共上传课件二十余个, 为日后的馆员再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馆员交流子平台主要供馆员工作、学习交流。一开始大家踊跃发言, 出现了很多让人至今回味的好帖, 如杜也力馆长的“嘱咐”、刘宗利副馆长的“诚挚的谢意, 深深的祝福”、黄梓良的“我们的家”、郑辑娟的“感谢儿子——与同龄的母亲们共享”等, 这些帖子让馆员们感到了工作的快乐、集体的温暖, 激发了馆员们的工作热情。还有王云龙的“咬文嚼字”, 提出了借书程序中的一个错字、蒋荣石的“图书馆防火安全”提出西区消防栓上的水袋盘法不对, 这些针对图书馆工作细微之处的问题在此得到了解决。很遗憾,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一类的帖子越来越少。随着平台的使用, 馆员们发现各部门之间用此平台传送各种数据非常方便, 于是便充分利用此项功能。在此之前部门之间传送数据需要打印之后人工传送 (内网计算机不能收发电子邮件, 为防止病毒感染, 也不允许使用U盘) , 不仅浪费, 而且效率低下, 现在可以使用平台传送, 不仅简单快捷, 而且什么时间传送了哪些数据记载得清清楚楚, 方便日后查询。

(三) 回帖率

馆员交流子平台的所有带回帖的帖子数量, 除以所有帖子的数量, 就得到回帖率。每年带回帖的帖子数量, 除以该年所有帖子的数量, 就得到该年帖子的回帖率。馆员交流子平台带回帖的帖子数量为157个, 回帖率为26.2%。每年的回帖数量和回帖率分别为:2005年回帖数量为62个、回帖率为60.2%, 2006年回帖数量为12个、回帖率为50.0%, 2007年回帖数量为13个、回帖率为27.7%, 2008年回帖数量为6个、回帖率为7.4%, 2009年回帖数量为55个、回帖率为32.0%, 2010年回帖数量为9个、回帖率为9.6%, 2011年回帖数量为0个、回帖率为0。几个回帖较多的帖子出现在2005、2006年。回帖最多的两个帖子一个是张丽娟副馆长的“求助”, 这是一个为即将退休的老师买什么样的纪念品更有意义的讨论帖子, 另一个是刘宗利副馆长的“关爱自己, 品味生活”, 这是一个征求全馆老师元旦联欢活动方案的帖子, 当时馆员们展开热烈讨论, 集思广益, 最终使问题得到更圆满的解决, 两个帖子均有20个回帖。回帖率的高低反映了平台讨论、交流的活跃程度, 回帖率基本呈逐年降低的趋势, 说明馆员们只是上传发布, 而对于问题的深层讨论、交流逐渐减少。馆领导、部主任、馆员应该借此平台加强沟通与交流, 有利于全馆上下的协调统一, 有利于创建更和谐的团队[1]。展开对工作、学术甚至生活上的问题的讨论, 你的发言会使别人受益, 别人的发言会使你有所收获。

(四) 发帖较多的用户

发帖最多的前六位用户依次为黄闽322个、张军241个、赵雪云128个、刘绍荣77个、张丽娟63个、李丽萍63个。黄闽为管理员, 本人发帖与代为他人发帖加在一起, 数量排在第一位合情合理。张军、赵雪云、李丽萍为办公室人员, 经常发布通知、消息, 发帖数量自然较多, 分别排在第二、第三、并列第五位。除管理员和办公室人员外, 刘绍荣副馆长、张丽娟副馆长经常在馆员天地为我们提供一些与图书馆专业有关的知识、信息, 如刘绍荣副馆长的“2010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职业满

道德困境下高校图书馆道德教育功能的实现

于欢 (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石家庄050024)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应的是精神生活里道德的发展陷入困境。大学生是具有代表性的现代群体, 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其道德教育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和社会文明风范的形成。本文就“后物欲时代”这一新的背景下图书馆在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优势和途径做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道德教育;道德困境

21世纪初, 科技和知识作为第一生产力, 一日千里的发展, 直接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 道德和精神上却显现出一种困境。“老人摔倒扶不扶”和“小悦悦”等无数的事件引发的社会性讨论和背后潜在的对民众道德底线的隐忧, 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题作为重要工作突出强调, 显示了我国道德教育、信仰重建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而国家未来的脊梁——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特点和成因

(一) 特点

90后出生的大学生是在物质繁荣、科技飞速发展这一历史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 在道德层面上有着其显著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私人生活领域的独立性倾向, 相对于他们对其个体的高度关注和自我满足, 对不涉及自身的他人他事, 持无动于衷的漠然态度;生活态度越来越功利化, 将生活技术化处理, 将精神世界里的思考性和人与人之间的依存性变为对物的依赖性, “物”的得到, “名利”的实现是其生活目标;善恶标准的模糊;感恩意识缺失;责任心淡泊;个体思想受科技尤其是网络的影响逐渐加深等[1]。

意度自测”、张丽娟副馆长的“图书馆学论文写作与投稿全攻略”“《图书馆人资讯》2010年征订信息”等, 很多馆员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受到很多启发, 受益匪浅。此外有的馆员经常将自己看到的信息发布于此, 有的馆员将参会的收获在此与大家分享, 有的馆员由于工作原因经常传送数据文件, 成为发帖较多的用户。发帖数量在20个以上的用户共27位。

三、几点建议

在全馆范围内建立交流平台, 可以实现本馆新闻发布、文件共享、业务通报、业务讨论等。通过平台的建立, 馆领导可以及时与馆员沟通, 部门间可以及时互通信息, 馆员可以及时了解图书馆最新动态、馆员间可以进行业务讨论发掘创新思想[2]。在过去的六年时间, 平台的开通极大促进了我馆各项工作的开展, 但笔者通过使用过程中的切身体会, 感觉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提出如下建议:

(一) 规范帖子主题。帖子主题就像一本书的书名、一篇文章的篇名一样, 每一个帖子都应该有一个言简意赅的主题。在“馆员天地”有一些帖子的主题过于简单, 有一些帖子的主题含义不清, 甚至有的帖子没有主题, 浏览帖子的用户无法从主题直接判断哪些是比较重要的帖子, 哪些是自己感兴趣的帖子, 这样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建议馆员发帖时给帖子取一个恰当的主题, 方便用户浏览, 同时建议上传文件的链接也要取一个恰当的题目, 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点击浏览该文件”。

(二) 正确选择平台。两个平台功能各不相同, 各有侧重, 现

(二) 成因

1. 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

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在《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后物欲时代”的概念。后物欲时代是指:人类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使得长期困扰人们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 这在发达国家已经解决, 发展中国家如中国也基本解决或正在解决。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 人们不用为生存和温饱问题而苦苦挣扎, 人类正进入后物欲时代[2]。物质基础的改变, 上层建筑的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不再适合现实社会, 造成了大学生对传统道德的质疑和摒弃, 而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建立, 就形成了道德上的困境和迷茫期。

2. 传统德育的方式和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文化

传统的德育虽然一般从小学起就开始并延续到大学, 但教条式形而上的教学方式及高标准、相对单一的道德概念, 不能形成被认同的现代多元化社会生活中道德准则。

3. 现代化科技工具尤其是网络的使用

网络信息社会的多元化文化和信息污染, 信息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性使大学生淡化了社会法制和社会道德理念, 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成为后物欲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时代背景和重要内容[3]。

二、图书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责任

高校具有科研、德育、传知的功能, 德育是教育的基础, 先会做人, 才会做事。高校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甚至直接会影响转型时期整个社会风范形成。2011年9月21日出现在网络上的微薄“北大副校长:‘你是北大人, 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 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 要是败诉了, 北大替你赔偿!’”被网友热传, 在

在绝大多数帖子都选择了相应的平台, 但也有少数帖子没有发布在合适的平台, 如“西区样本数据”“看梨花照片”应该发布在馆员交流子平台, 而“关于申报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通知”“2006年——2008年图书馆科研课题项目统计表”显然应该发布在行政办公子平台。

(三) 进一步发挥平台的互动交流作用。近两年平台在通知通告发布、工作文件传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还没有充分发挥平台的互动交流作用。馆员们应该借此平台讨论工作、科研中需要协同解决的问题, 挖掘馆员潜能, 使馆员的隐性知识显性化, 指导工作实践[3]。

摘要:本文对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内部工作交流平台“馆员天地”六年多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交流平台,馆员天地

参考文献

[1]任翠娟.构建职工交流的平台——馆员天地[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7, (6) :36.

[2]王秋, 韩淑红.基于Web2.0的高校图书馆信息交流平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9, (12) :330.

上一篇:高校党内民主下一篇:记忆的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