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

2024-06-30

赏识(精选十篇)

赏识 篇1

一、赏识孩子, 要坚信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赏识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最根本的途径, 是培养、诱导一个孩子走向理想之路的金钥匙。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 赏识它给人带来好的感觉, 使孩子心灵得到舒展, 赏识从本质说就是只看其优点、进步。所以, 在教学活动中, 我把赏识作为引导孩子的座右铭。

我班上有个孩子叫张琪。他脑瓜好用, 但上课不是搞小动作扰乱纪律, 就是看漫画取笑。课后作业很少完成, 即使做了也是寥寥草草, 不尽如人意。于是, 我找他个别谈话, 我先肯定他身上的优点——聪明伶俐, 接受能力强。然后指出他成绩低是因为最近他没有用心听讲。如果稍加用心就能赶上班上的第一名。希望他能遵守纪律, 把学习放在首位, 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后来, 他在纪律上、学习上, 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 我就及时给予肯定鼓励。那一学期测验时他成绩提高了许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他, 他也感到教师在关心他, 学习信心越来越足, 他成了课堂上最表现积极的学生, 课外还主动帮助值日生做卫生, 后来, 他被评为班上的“五好小公民”, 受到了学校的表彰。

二、赏识孩子, 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

作为教师和家长, 我们应相信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无法预测的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宇宙的潜能就隐藏在这些孩子身上。周婷婷这样双耳失聪的残疾儿童都能惊人地变为神童, 这说明什么?说明赏识是成功的教育模式, 也说明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所以, 教师应将爱撒向每个孩子, 不吝啬对孩子的赞许。

曾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实验:他从一个教学班里随意挑选一些学生, 并对这个班的学生和教师说, 他发现这些孩子特别聪明。很快一学期过去了, 这位心理学家又来到这个班, 问那些孩子的情况。教师说:“好极了。你看得真准。这些孩子确实非常优秀。”心理学家说:“其实, 我对他们的情况并不熟悉, 只是我是随便点名的。”教师很惊讶。心理学家说:“如果一个人有自信对自己怀有期望, 他就会朝着期望的方面发展。但你认定你的孩子优秀时, 你也会对他产生期望并暗示给他。孩子因为自信而更加用功。”

这就是说, 信任、期望的力量是巨大的, 当人们坚信一个人“行”的时候, 他就真的“行”了。其实, 不管孩子表面上是多么坚强, 内心还是脆弱的, 弱小的生命常常担心自己不如别人, 落在后面。所以, 我们应多给孩子以“太好了, 你真棒, 真能干”的赞扬, 让孩子吃个定心丸, 从而打开情感的闸门, 让孩子在甜蜜中接受并改正不对的地方, 让他们在欣赏的爱的滋润下在美丽人生世界翩翩起舞、自由翱翔。

三、赏识孩子要专找学生的优点、进行耐心的鼓励赞扬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 “东方不亮西方亮”。即使缺点再多, 学习再差的学生, 也有其闪光点。因此, 作为教师不应该用“有色眼镜”去看他们, 应从为人处事、学习生活等方面发现其细微优点和进步, 及时肯定表扬。从而使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找到自信。

让星星之火慢慢燎原成熊熊大火。周弘的女儿十道题里只做对了一道时, 受到的是他爸爸这样的肯定:“简直不可思议, 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 你居然就能做对一道。”而我们身边的有位家长面对着孩子笑眯眯地举着的一百分的试卷却这样打击说:“隔壁的明明得了双百呢, 你才一门一百就骄傲成这样。”两种观念两种方法当然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前者在三年里就完成了小学六年的数学课程, 后者从此不再努力上进。这就是赏识的力量。赏识引向成功, 抱怨导致失败

四、赏识孩子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同一只手上五个指头伸出来都不一样, 三长两短, 有粗有细, 况且在一个班级里五六十个学生来自不同家庭, 怎么能不存在差异呢?赏识教育就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如同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一样, 有的孩子不到一岁就能独立行走, 而有的孩子两岁三岁还走不稳。孩子学走路, 一次次摔跤, 父母一次次扶起, 从不责怪孩子, 而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耐心地关注着、等待着孩子细微进步, 看到孩子摔跤了只是把他扶起来。即使孩子学说话, 说得再差, 再迟, 大人们都很宽容。结果, 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 随着竞争的激烈, 宽容渐渐成了一种奢侈, 父母们越来越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孩子之间的差异, 孩子一有落后或错误, 就会经受父母的抱怨、贬低, 甚至是训斥和打骂。父母们当年教自己孩子说话和走路时的精神都到哪里去了?所以, 如何教好孩子这样一个看似无比复杂的问题, 答案竟然是出乎意料的简单:就在家长和教师自己身上。我们要重拾“承认差异和允许失败”的优良传统, 要遵循“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提醒、宽容”的操作原则, 用足够的爱心、信心和耐心点燃孩子自信的火花, 我坚信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五、赏识孩子不是光表扬、鼓励, 不批评

有一位学生的妈妈说, 她经常表扬她的孩子。孩子主动洗脸、洗脚, 她会夸孩子“真棒”;字写得好, 他会夸孩子“真认真”。只要是能表扬的他都表扬了, 所以, 经常可以看到女儿得意的表情。可是她渐渐发现孩子接受不了批评。只要说孩子的不足, 孩子就不高兴了, 就马上发脾气。

这就是说, 赏识要注意方法, “赏识”只是教育的一种方法, 而不是教育方法的全部。一味地表扬, 放纵不管, 长此下去, 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就会下降……

所以, 不论是赏识还是批评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要因人而异, 要对症下药。批评要注意场合和语言的艺术性。既要给足孩子面子, 不当众批评大声呵斥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又要帮助孩子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 从而纠正错误。赏识要实事求是, 不过分夸大, 既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以激发孩子的成长潜能, 也要诚恳地指出和纠正孩子的不足, 让孩子的成长有一个正确的目标。这样, 孩子才会有真正健康的心理。

被赏识去赏识作文650字 篇2

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中捡到一本《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吸引,作者是一个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他四处打听作者,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更是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作者姑母知道后马上告诉作者: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称赞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知道后,惊喜若狂,他本是信笔打发寂寥。由于屠格涅夫的欣赏,一下子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赏识的力量如此强大,它让自甘堕落的人重拾生活的信心,走上正途,让生命大放光彩。

就拿最平常的仙人掌来说。人人都知道它的身上是令人望而却步的刺,许多人都只看到了这刺,却不知道仙人掌其实也有美容的功效。我们赏识仙人掌,从而发现了它的.长处,仙人掌被我们赏识,因此为他人做出了一份贡献。每一个人都像是仙人掌,而赏识是一种眼光,一种方法。两种不同的眼光前,展现出的,是一个人两个不同的面。只有这样用赏识的眼光看别人,才会发现更多美好。

赏识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赏识教育;教学

一、关爱与尊重并重,赏识的灵魂

关爱、尊重,是小学语文课堂学习评价的本质,更是赏识教育的灵魂。尊重包容学生,就是要从心里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和学生共同建立平等友爱的和谐关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弘德曾说:“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作为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尊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包容学生自身的个性,支持与鼓励学生的创意,理解与帮助学生的苦恼,了解学生的缺点,关注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进而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教师应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他们生活中的悲喜忧愁,及时地捕捉学生们身上的闪光点,并适度地给予赏识,把关爱的力量融入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心田,把教授的每一位学子都视为有尊严、有价值的特殊的生命个体。教师只有对每位学生都抱有善意与宽容,才会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温馨的课堂里倾吐心灵的声音,放开身心地享受生命成长的喜悦。

二、从课堂学习中着手,努力为学生营造被赏识的环境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师应着重从课堂教学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被赏识的大环境,让他们在受到赏识的同时,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那怕学生说的磕磕绊绊,我都会给予肯定的表扬,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例如在学《麻雀》这篇课文时候,我设计了让学生之间进行朗读比赛的环节,让学生朗读相关段落,自我表现出“最可怜的小麻雀”和“最勇敢的老麻雀”,这个时候,同学们就会感到新奇,都会积极参加,那只孤独无助的小麻雀可怜兮兮的样子以及那只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英雄人物”在紧张的比赛中逐渐为同学们所熟悉、牢记,同时节省了背诵的时间。在这表现自我的舞台中,同学们不但提高了自身的朗读水平,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三、赏识学生互动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验成就感

在教学上,教师以引导为主,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互动互助,在赏识中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在《跳水》一课中,我除了让学生体会事物间的联系外,还在课文结束之前提出一个问题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加深理解:船长为了救孩子,急中生智,用枪瞄准站在桅杆上的孩子,迫使他跳下水。如果你是船长,除了这个方法,你还有其他救孩子的方法吗?哪个方法最好?这时我肯定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并因势利导教育他们要实现心中梦想,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奋斗,积极学习。学生们在受到我表扬后,都饶有兴致,开始了他们大家的团队合作自主学习之路。这样,我只是稍微作了正确的引导,学生们的脑子里自己想出了很多好的的点子来,并且是通过一个互动与合作的学习小组来完成他们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求知探索、思考问题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中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知识时的成功与喜悦。

四、教师与家长默契配合,共同实施赏识教育

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工作说到底仅仅是一个方面,只有教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才能完全贯彻落实赏识教育,学生在家里,家长不可因为孩子语文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就过分的指责和批评,以至于动用武力,这不利于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不会有效提高语文成绩,只会激发学生们的厌学情绪,让他们抵触甚至再也不会喜欢上语文课程,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是广大家长不想得到的结果,所以,家长的配合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这样,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家长的鼓励,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一个健康的环境成长,他们的认知和发展空间就会增长很多。

家长和老师沟通的及时性,也是作为赏识教育当中很重要的一环,家长应该时时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知道孩子身上的优缺点,对于优点要继续给予鼓励,缺点则要以鼓励式引导启发,疏导孩子心里的真实想法。比如说,老师发现学生的注意力不高,给予很多鼓励和引导都不能让孩子建立良好的注意力,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家长是学生最亲近的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肯定会比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来的更走心,孩子也会从心里更愿意接受家长的鼓励和帮助。所以,家长和老师及时、经常的沟通是非常有价值和必要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具有非常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主动地去探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肯定,促使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信心,这样的赏识教育也能够使得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为提升全体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覃卜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小学高年级习作素材的途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

[2]曹明海,潘庆元.语文教育思想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3]周弘.《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8月

[4]代良杰.浅析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的意义[J].辽宁教育.2014(12)

[5]李翠萍.在诗歌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2

赏识 篇4

一、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 以强化学生行为

有个老教授曾这样讲他的童年故事:

上学时, 他遇到这样的老师:英语老师把他当成得意门生, 有机会就让他回答问题, 并一再夸他聪明, 学习好;而数学老师却总是看他不顺眼, 就是答对题, 也不表扬, 还常就他学习上的失误进行讽刺。他们两人的不同态度, 令他的自尊每天沉浮不定。英语老师的赏识使他的英语课进入了良性循环, 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而数学老师的偏见使他的数学课学习进入了恶性循环, 学数学的兴趣锐减。这个故事应该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够赏识他的学生的结果——聪明, 学习好, 就必然能强化孩子的行为——努力学习该老师的科目。反之, 结果适得其反。

二、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我在去年接了三 (3) 班, 在上半学期的一次单元考试中, 有一个同学考了56分, 拿到试卷的那一刻, 我感觉他有点失望。我查了他二年级期末的成绩, 于是我把他叫过来, 对他说:“很好啊!某某同学, 你这次成绩比二年级下已经进步很大了!你只要在方式方法上多注意一下, 很快就能冲上及格线。”“能行吗?”他小声地问。

“完全行!相信下一单元你肯定能超越。”我鼓励道。

结果, 该同学在期末考的试卷中考了62分。我让这位同学进步6分只是过程而非结果, 用这个过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首先是他力所能及的, 6分是可能实现的目标, 他才有兴趣去争取, 也就有了学习的动机, 从而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创造环境, 以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

赏识教育的灵魂就是沟通。适当地打破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界限, 让老师成为学生, 学生成为老师, 这样做的前提是学生和老师之间要有很好的情感交流。然而, 当学生作业没好好完成时, 我们做老师的往往是:你又没完成作业, 昨晚又干什么去了?一天到晚只知道玩, 看电视, 一番话, 便将学生和老师之间沟通的心门关闭了。因而,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我们应多关注学生的心情, 创造一个温暖、幸福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生才会把你当作朋友, 愿意与你分享快乐, 分担他们的忧愁, 只有这样, 你才能为学生指明发展方向。

四、适当提醒,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赏识教育不等于不批评学生。对于学生严重违反原则的事情, 教师要学会批评;但要讲究批评艺术, 在批评中赏识学生, 让批评变为鞭策学生的教育方式。

赏识教育的魅力 篇5

所谓赏识教育就是在培养儿童、青少年的过程中,以表扬、鼓励和欣赏为主的教育。职业中学学生生源的组成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他们学习成绩低,又在中考中失利,觉得升学无望,前途渺茫,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另一方面,他们刚经历过紧张的毕业备考,在新的环境,缺乏了竞争意识,存在着得过且过,无所适存的心理,加之青春期的好奇好动,导致行为上出现消沉和不能自控。基于这一特点,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以赏识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1.赏识教育可以让青少年看到自我价值,树立自信心和远大理想。

人需要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建立起对自己的认识。在人的本性中,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尤其是青少年。他们的知识粗浅,意志脆弱,但又极力地像表现自我,想得到别人的承认。他们的一些想法不可避免地带有幼稚性和不成熟性。如果此时老师和家长过分地去求全责备,不支持,不信任,甚至蔑视,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不是成才的料子。反过来,如果我们都以赏识的眼光和态度去对待他们,从积极的方面去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则可使他们看到自我的价值,从而向更高的目标去努力。

2.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

意大利著名绘画大师达?芬奇,他的成功是从画蛋开始的。而他画的第一个鸡蛋虽然说什么也不像,但他拿给他的老师看时,他的老师不是一味地否认,而是像拿到了一件稀世之宝大加赞赏,称赞他画的不错,有画画的天赋,将来定会成大器,尔后又指出了画的不足,让他认真观察鸡蛋的特点,就这样,由于达·芬奇第一次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在他的内心深处埋下了成功的种子,由于他不断地努力,最终成为世界上的著名绘画大师。试想,如果老师看到了达?芬奇的第一幅画时,不是赞赏,而是横加指责,那么会有后来的绘画大师吗?其实很多的天才,都是被人们扼杀在摇篮里了。

3.赏识教育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开拓型人才。

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知识型的,刻板式的人才,而是创新式的,开拓型的人才。如果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一味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教条式的接受知识,这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而要培养有创见的,有个性的有用之才,赏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应大加鼓励,大加赞赏;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养成积极思维,努力创新的优良品质,逐步成长为开拓型人才。

赏识学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任何一个学生,哪怕他是被认为最顽劣的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用,而且都善于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身上的每一处哪怕十分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当他们身上有点滴进步时,他们听到的是表扬、鼓励的赞扬声,而不是满耳充斥的抱怨、责骂声,那么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我能行”,他们的潜能就会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浅议赏识教育 篇6

【关键词】 赏识 自信 激励 尊重

新课程倡导赏识教育,成功教育。赏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热爱学习,重新建立新型融洽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信的基础。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喜欢学习,体验成功,获得自信,那么学习就只会变成一种负担,教师任何努力都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有人说:“教育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句话使我们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育最大的技巧在于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天赋和才干,帮助学生取得成功,获得自信。自信心是战胜困难与挫折,激励人不断前进的动力之源。赏识就在于培养孩子的自信,给孩子以永恒的期待。因此赏识在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赏识从尊重学生的差异开始,赏识是为了使孩子获得自信

教师面对孩子的天赋差异和课堂上的种种表现,应多一份理解与尊重,多一份赏识和微笑。最优秀的老师能从最困难的学生身上发现最美好的东西。由此,想到于永正老师让学生第八次读课文的事情:有一次他到外地给老师们上观摩课。在点读课文时他叫了一名欲举手而不敢举的小女孩。没想到的是:这个小女孩读的一小段,读了四五次竟然没有读好。听课的老师着急了,听课的学生也纷纷举手要求读,但于老师并没有“换人”。而是走到小女孩的身边,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别怕,与爷爷一起读,爷爷等你读到第八次。”于老师就这样一个词、一句话的给这个小女孩指导,读到第七遍的时候,这个胆怯不爱发言的小女孩把这一小段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叫人陶醉。课堂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给小女孩的,也是给于老师的。下课后这个小女孩拉着于老师的手说:“于爷爷,我希望你永远教我!”这节课令所有在场的学生和老师们很感动。因为于老师没有采取老师们惯用的方法“换人”,而是在对这个小女孩的指导中让全体同学都在体会和感悟,更重要的是于老师给了这个胆怯的小女孩以勇气和自信。

(二)赏识是一种期待,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师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亲近感。“亲其师,信其道。”第二层次是理解与尊重感。没有对学生深入理解和人格尊重就没有教育。第三层次是期待感。教师最大的成功就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师的期待往往会在学生身上得以实现,给学生以永恒的期待是教育的真谛。期待让成长中的孩子对未来充满梦想与欢笑,对自己充满勇气和力量。“教育的秘诀是真爱”。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先生曾做过一个实验:在从一个小学的18个班级里进行学生发展潜能测验。测验后他提出20%学生的名单,然后告诉校长老师:“经过我们测验,这些学生是最优秀的。”老师和校长研究名单后发现:这些名单有一些学生各发面确实很优秀,有些学生则不然,他们怀疑这个测量的准确性。罗森塔尔先生告诉他们:“我说的是潜能而不是现在。”老师们将信将疑,经过3年的追踪调查,这20%的学生大多各方面进步很大,很优秀。这个时候罗森塔尔先生拿出3年前测试完毕后,由学校装订、加封盖章未启封的材料,仍然完好无损。老师们惊奇了,这是怎么回事?罗森塔尔先生说:“这就是期待的力量。”教学只有充满真诚才能给人以温暖,才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最成功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兴趣,激活人的潜能,激励人的意志的教育。

(三)赏识是具体、真诚的,而不是言过其实、不讲原则的,新课程也不是不要批评

一说赏识教育,老师似乎就不能再批评学生,这是不对的。作为一个幼年的孩子,各方面尚不成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关键是出现了问题和错误,老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去解决是至关重要的。老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学生的过失,以对事不对人的、善意的、谈心式的、期望学生改进的心态,对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同样是一种激励。爱让赏识超越惩罚。

赏识的本质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引发学生向更深的层次思考,发生认识上的飞跃和人格气质的提升。赏识不仅仅是让学生得到一种精神的安慰,而是以赏识促进学生发展。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慧眼。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逐步形成燎原之势。学生没有优差,只要在对他们教育的过程中施以科学合理的方法—赏识,这包括了尊重,信任,提醒和等待,我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取到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并学会拼搏进取从而达到成功。赏识的力量不仅使学生获得成功,同时也让教师学会了宽容和理解,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赏识 篇7

在农村, 留守学生很多, 家庭教育苍白, 孩子没有坚韧的毅力克服不良的习惯, 缺乏自信心和动力。为构建“品质课堂”, 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教育过程不能忽视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通过几年“生本教学”改革实践, 我发现“赏识教育”在培养学生自信心、良好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激发学习兴趣、树立目标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为物理科的深入学习创造了条件, 为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保障。

赏识是教育的基础, 人性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从生命来到人间的第一刻起, “赏识教育”就充满了每一个小家庭。对农村初中物理老师而言, 我们面对一张张稚嫩的脸, 怎样进行赏识教学呢?我们必须学会赏识, 学会关爱,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让他们感受到像父母一样的爱, 像朋友一样的爱, 像哥哥姐姐一样的爱。

1 了解、关爱每一个学生

学生有共同点, 也有个性差异。了解学情, 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 可以“因势利导”开展“赏识教育”, 使赏识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适时的激励、表扬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自己的“能干”。同时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 通过与学生谈心, 交流对客观事件的态度、对新闻的评价以及人与人的相处等等,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以博大的胸怀去容纳百川, 形成良好的处世心态和健全人格。

2 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理想是目标, 理想是希望, 理想是航标。人生如果没有理想, 就没有努力的方向。初中学生这方面的意识淡漠。我们经常利用教材内容中涉及的科学家的故事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在作业评讲小结时, 对优秀的学生进行适度的表扬, 树立平时的学习榜样。还利用一些时间让每个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 告诉学生实现人生的目标是需要努力奋斗、不懈追求的, 激励学生为了实现人生的目标而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地学习。

3 约束每一个学生

初中学生的自觉性是有限度的。在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大环境下, 作为教师有责任缩小这方面的差异。规章制度是学习的保证, 是日常行为的规范, 是每一个学生都应当遵守的准则。教师在进行教学前需要明确制度要求, 执行的时候要“公平、公正、公开”, 体现尊重的原则。充分利用班级体和小组的教育功能, 发挥学生的管理潜能, 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通过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激励学生大胆实践, 树立追求远大理想、实现个人价值的强烈愿望。还要做好思想疏导工作, 因为只有当学生认识、理解教育过程的时候, 我们的工作才能“见效”, 教育才能达到目的。

4 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方法是一种习惯, 讲究科学, 讲究实践。教师在每一节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时候都应认真研究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物理复习课上更应当体现归纳法, 让学生学会将知识浓缩, 并注意联系实际问题加深理解和迁移。在计算题复习时, 多鼓励学生多角度审视题目的意图,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 多角度思考、解答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密度的应用的教学中, 判断物体是否是空心的时候, 给予学生充分的启示, 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 要尽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 大胆发言, 对学生的发言要多做表扬, 特别是学生答到经典的时候要让大家来判断, 果断地给予评价。通过多角度的思考方法, 启发学生完成三种解答的方法。这样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发散思维也得到锻炼, 还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5 重视概念和基础知识教学

物理概念、规律都是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和前提。概念规律必须清晰准确, 答题的时候才会果断正确。在每节课结束前一定要对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梳理, 使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在每一章教学完成之后要让学生进行章节知识清理, 不断完善知识的缺陷;在平时要求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 并且要建立学科错题本, 收集易错题进行重点复习;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让同层次学生结对相互检查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 相互督促、取长补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式”的教学活动和阶段性的测试及时地收集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促使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6 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的基础, 良好的实验教学可以“激趣”、“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是建立、理解、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原理的重要途径, 也是培养观察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各种技能、世界观和学习方法的形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开足开齐各种演示、分组实验, 通过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突出创造性、民主化、主体性、开放性等特点, 体现“以实验为主线的双主体互动”的教学原则,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赏识 篇8

一、投一丝情感———让学生感受关怀

长期以来,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瓶颈, 使语文教学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教学中, 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 而缺少人文关怀, 这样是不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的。因此, 我们对学生的习作评价时, 要投一丝情感, 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 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真正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

例如, 前几年, 我班新转来一位男同学, 因为来自外省, 生活简朴, 使他在新学校里十分自卑。有一次在写作文《一位印象深刻的人》时, 他写到:“我是一只丑小鸭, 与这里的同学一起学习和生活, 觉得自己有点儿不合群, 觉得自己不适合在这里……”我读后感触很大, 于是真诚地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一只不合群的丑小鸭, 来到了我的丛林中, 我怜惜他的自卑和娇弱, 我欣赏他的勇敢和坦诚。你信吗?这样一只丑小鸭, 今后一定会成为一只骄傲洁白的天鹅。从此, 这位同学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并且佳作纷呈。

就是这样一句真诚的话语, 将学生和我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实现了学生和我的零距离交流。从而, 让我认识到:在习作评语中, 只要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评语, 学生的自尊心就能得到保护并被点燃。

二、多一些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

众所周知, 学生的认知方式、个性、特征、学习习惯都是千差万别的, 如果搞“一刀切”, 必然会使部分学生心理受挫, 丧失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新课程提倡发展性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克服对学生学习“对与错”、“是与不是”的简单化评价。因此, 我们在写习作评语时要给学生提供机会, 从学生的个性出发, 尊重学生的差异, 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评价学生的习作, 不管是哪一位学生只要发现他的习作当中有一点点的进步, 哪怕是写了一句通顺的话, 都要在评语中给他们鼓励、赞扬, 增强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 实现“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例如, 在批改学生的习作时, 我从他们的角度出发, 毕竟这一篇篇的习作也是他们智慧的结晶。遇到精彩部分, 优美的句子时, 我会写下真诚的赞美。如:“文章语言平淡朴实, 叙述当中详略分明, 情节生动有趣, 结构紧凑, 字里行间中都充满了小作者真挚的感情, 深深地打动了老师的心。老师期待着你的下一篇佳作。”对于习作上有困难的学生, 我尽量挖掘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 哪怕一个生动的句子, 甚至一个优美的词语, 也不容忽视。如:“这句话很生动, 继续努力, 相信不久的将来你的作文定能登上班级的‘每周一栏’。”“用上‘妙趣横生’这个成语后, 你的句子显得有意思多了。”“这个动词用的非常恰当, 充分的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次的书写比上次工整多了, 说明你是个有上进心的好孩子。”……

教师激励性的评语犹如扬帆的劲风, 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外在动力。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 外在的刺激能直接影响儿童的写作情感, 积极的习作情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习作水平。不管是哪个学生的习作, 总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

三、来一点幽默———让学生感受快乐

德国著名演讲学家海茵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幽默风趣的评价, 能让学生进入一个轻松的写作境界, 丰富他们的内心情感, 产生愉悦的心情, 乐于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未完善, 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也尚未熟练, 因此作文时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毛病。这时教师批改并进行批评指点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评价学生, 如“语句不通顺”或“中心不明确”等, 这只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如换一些幽默含蓄的语句, 寓批评指点于风趣幽默中, 那学生肯定是乐于接受的。

当我看到学生的习作中错别字太多的时候, 我会这样写评语:“差点被你的别字忽悠了!”, 句子中反复出现一些词语的时候, 我会写:“这段话急需‘减肥’了!”, 班里的几个男孩子, 习作的时候总会出现一大段的话, 我便会在边上写下:“标点符号失踪了!”……

当我发现我的学生习作没办法修改, 是因为字太潦草, 或者语句根本不通顺, 无法读懂的时候, 我通常会在习作边上写下:“你都快成了养牛专业户了, 不用再去割草了。”、“你能告诉我破译你文章的密码吗?”、“你的字东倒西歪, 是不是今天风太大, 才刮成这样的?要站稳呀!”……

当我遇到学生的习作是抄袭的时候, 我会在先肯定他们会选材的前提下, 将他抄来的习作当作例子, 帮忙分析好词, 好句, 好片段。然后, 有意识地在旁边写上:“相信你慧眼识珠, 你还能从里面划出这样的精彩点吗?”, 或者写上“这文章写的真好, 我给它评上‘优☆☆’, 额外再加一个苹果, 请将这消息转告给他 (她) , 好吗?”……

课堂上, 夸张、直白的表扬方式往往能让学生心情舒畅, 而习作中, 风趣、幽默的评价语常会聚积起孩子对下次习作评语的期待, 对于“给文章‘减肥’, 标点符号‘失踪’了。”之类的事学生是十分乐意做的。幽默的评语之中带有寄予, 既能点出学生作文的不足及长处, 又能保护学生的自尊, 使孩子们都能在会意的微笑中, 及时并准确了解自己作文的真实情况, 从而爱上作文。

赏识 篇9

一、新课改形势下赏识教育的具体措施

赏识教育法就是要通过不断地热情的赏识, 把教师、家长、社会对孩子的爱源源不断地注入孩子的心灵, 使他们爱的需要经常保持充分的满足状态。

语言赏识。教师口头赏识个人或集体时, 可以采取点名表扬方式, 也可以只赞赏具体事例, 不点学生姓名。赏识集体时, 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确定“集体”:班级、小组、男生、女生、大组、同排等等。口头表扬是表扬的基本方法, 课上、课下、公开场合等都可以进行, 易操作, 具有时效性和灵活性。

文字赏识。教师利用批改作业、板报宣传形式贯彻赏识教育。批改作业, 要对学生予以赏识时, 可在作业本上写赏识性的语句, 如“有进步”、“很有新意”等言简意赅的评价短语;出板报时, 利用板报将学生先进事迹、荣誉、“闪光点”等予以公布。作业评语, 几乎像口头赏识一样灵活, 既不占用集体时间又不影响课堂教学;板报表扬, 由于被表扬人数少, 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

情感赏识。教师运用微笑、目光、动作等体态语对学生进行肯定。对于学生发言或做一些活动时, 教师可以微笑看着学生投以关爱的目光;可以身体前倾表示聆听关注;或竖起大拇指表示满意祝贺;或很有分寸地轻轻拍拍学生肩膀表示亲近慰问。运用体态语不用说话、写字, 是最简单、实惠的表达方式。只要教师真心关爱学生, 总能时时发现他们身上的可爱之处, 总能运用体态语言传递赏识情感。

奖励赏识。教师可以通过发奖品或给予丰富多彩的精神奖励等方式进行。教师在活动中为表现突出的同学鼓掌或让其他同学主动为勤于学习的同学献歌等, 这就是一种精神奖励。物质奖品学生会爱不释手, 精神奖品学生会深藏心中, 这些奖励对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自我与相互赏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自我表扬与相互表扬。自我表扬是要学生展示自身“闪光点”, 展示自己近期取得的成绩, 如召开班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在作业本上或其他书面上写自己的“闪光点”, 每周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做几分钟集会, 让他们说说近期取得的成绩。相互表扬, 是要学生相互观察寻找“闪光点”, 并运用多种形式诚恳地予以赞扬, 如当面称赞或出表扬小报, 提倡合作, 发现合作伙伴身上的优点, 尊重合作伙伴等, 能看到别人的优点, 才能学习别人的优点。

家校沟通。教师通过和家长沟通对学生进行赏识。通过家长会、家访或电话联系, 老师将学生的“闪光点”告知家长, 有时家长将学生的“闪光点”告知老师, 并让学生知道家长、老师在表扬自己。与家长谈孩子的优点, 家长最乐意, 对学生这种“背后”形式的赏识, 有时比当面赏识收效更大。以此为切入点, 主动与家长在更多方面联手抓教育, 定能取得突出成绩。

二、新课改形势下赏识教育的尺度

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 赏识教育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教学手段, 但是不能过度、不能失时、不能太片面。赏识教育要把握一定的尺度———既要让学生得到足够的赏识, 也要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滋长。因此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时, 一定要注意技巧, 千万不能随便给予, 要抓住时机、准确到位、入情入理、因人而异, 从而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三、结语

新课改形势下的赏识教育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 它更多依赖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业务素养。新课改形势下成功的赏识教育, 是要结合教师、家长和学生, 联系学校和家庭, 形成合力, 共同奏响爱的旋律!

摘要:新课改形势下赏识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 本文就赏识教育的措施和尺度等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赏识教育,新课改,素质教育,尺度

参考文献

[1]何永红.感悟赏识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1) .

[2]仪淑萍, 仪淑霞.赏识教育须有“度”[J].山西教育, 2008, (10) .

赏识 篇10

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成人有很大差距, 而且同一个班级学生之间差异也很大, 如果教师居高临下, 用成人的眼光和语言习惯去看儿童的作文, 或者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这会让很多学生感受到压力, 产生挫败感, 没有成功的体验, 更何谈写作的兴趣了, 这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以及作文水平的提高都是不利的。下面是学生作文《我们班的男子汉》中的一个片段:

“我在班里学习成绩不好, 虽说最近也在努力, 但也不会一口吃成个胖子。每次看见得高分的同学乐滋滋地把试卷捧回, 我就嫉妒地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我旁边坐了阮宇灏, 他学习成绩很好, 一有空就复习做作业, 我也以他为榜样在勤奋学习。他在上课时认真听课、记笔记, 自习课上不会的就问班长。虽然他一直瞧不起我, 虽然他有时还骂我, 虽然我心不甘情不愿, 但还是给他“男子汉”这个称号了。第二个男子汉。”

显然, 这位学生写作水平一般, 语言很平淡, 心理也较为稚嫩, 然而, 我在评语中对这篇作文大大赞扬了一番, 还给了高分。因为这是一篇真实的作文, 作者写的完全是“自己所想”, 而且立意也很好。更难得的是, 这位学生平时作文常常只能写三四百字, 还是东拼西凑而来的, 而这篇文章他写了三位“男子汉”, 结构和谐, 层次清楚, 表达清晰。当学生想要表达的时候, 教师需要给予的就是赞赏和鼓励, 如果老师批改和指导的时候仅仅是细数其缺点, 那么学生这点可贵的表达需求也许就这样熄灭了。其次, 写作首先是情感表达的需求, 而人的表达习惯千差万别, 教师要用心体会学生的真实表达, 肯定学生各种表达方式, 使学生乐于写、敢于写。

二、用心批阅, 善用评语来激励学生

大多数学生的作文, 也许在教师眼中是平淡无奇, 甚至是文理不通的, 可圈可点之处甚少, 需要修改之处极多, 因此, 老师在批阅的时候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加以指导。然而笔者认为, 在指导之前, 老师必须首先要用心阅读、认真体会, 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 才能敏锐感受文中精彩之处, 在这个基础上的评语才能真正触动学生, 才能有针对性的激励学生,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一个学生在一次班级征稿中写了一篇题为《卑微中的光芒》的习作, 整篇文章更多的是内心独白, 她忆起了让自己信心有一点增长的几件事。作为一篇记叙文, 文章议论抒情太多, 叙事过于粗略, 然而, 我在批阅的时候, 没有直接指出其写作技巧上的问题。我从她的文章中读出了她的不自信, 一位美丽清秀的女孩, 却盛赞好友的容貌气质, 并流露出望尘莫及的失落;自己数学学科稍稍薄弱, 就让她每一次考试都患得患失, 在羡慕其他同学的同时, 抱憾自己的不够聪慧。因此, 每一个小小的肯定, 都能瞬间照亮她的内心。其实, 我早已感知到她内心的不自信, 于是, 我首先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还记得初一军训的那几天, 你的清秀、端庄, 还有沉静的气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认真的态度, 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扬。每一个降临人间的天使都不是卑微的, 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 你更是一位优秀的女孩, 我已感受到了。”

所以教师往往更多的在评语中提出修改意见, 希望学生的作文能写得更好些, 然而, 在撰写评语的时候, 肯定和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 那些作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总也不能体会到成就感和认同感, 写作积极性也就必然消失殆尽。

三、分享交流, 让赏识成为讲评的重要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 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反之, 如果一个学生的作文被老师赞赏, 甚至在讲评课上读出来, 对他而言, 该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有了成就感, 写作的兴趣就会被进一步激发, 也会乐意接受教师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因此, 笔者认为, 作文讲评课上的“赏识”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而不仅仅是班上作文写得好那几个学生;要肯定学生作文语言、构思、选材等任何一个方面的优点, 哪怕只有一个好段落、一个好句子, 甚至只是一个精致的词语, 也要不吝赞扬, 即使对待较差的作文, 也应坚持以欣赏的眼光来寻找“亮点”。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赏识】相关文章:

赏识反思05-27

赏识作文07-04

赏识教育心得04-07

《蝉》唐诗赏识04-15

论赏识教育04-29

经典赏识教育05-09

真正赏识孩子05-14

感悟赏识教育05-31

激励和赏识06-08

赏识激励策略06-21

上一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下一篇:实施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