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配置

2024-06-18

实验室配置(精选十篇)

实验室配置 篇1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投入问题一直困扰着实验室建设, 虽然经过实验室评估、办学水平评估等外部政策性推动, 实验室投入问题得到极大的改善, 但由于投入机制不健全, 实验室投入常陷入“忽冷忽热”的局面。集中“还债”式的投入方式虽然带来实验室建设投入经费总量的增加, 但也造成了实验室建设的新的困扰, 即由“吃不饱”到“消化不良”。问题的根源在于在政策上缺少保障实验室投入的常态化机制, 因而影响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持续性, 特别是主要依靠学校内部投入的教学型大学。

一、仪器设备配置的依据

实验室建设是个系统工程, 它围绕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展开, 涉及人、财、物、实验教学任务以及相应的管理方式。一般应根据实验教学任务、实验教学内容要求、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等, 制订周密的设备配置标准和设备更新计划, 并依据配置标准制订中长期的实验室建设规划, 从而保证实验教学任务和实验教学改革按步骤实施。因此, 仪器设备的计划与购置应依据二个基础性的要素, 即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室承担的实验任务预测。实验教学大纲规定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要求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等内容, 它是仪器设备配备种类和技术指标的重要依据;实验教学任务即实验室承担的实验教学人数 (时数) 、专业类别 (新专业建设) 、教学要求等, 这二个指标共同决定了仪器设备配备的种类和数量。能否按此标准配备仪器设备, 是衡量实验教学能否正常开展以及教学质量能否达到要求的重要依据。在达不到基本配置要求的情况下, 就会造成实验开出率不高、实验分组过大、学生动手机会不多等, 实验教学质量达不到培养目标要求。也就是说, 实验仪器设备条件存在一个最基本的配备标准, 制订科学的仪器设备购置计划是有依据的。

仪器设备配置的依据只是解决实验室投入应该不应该的问题, 它最终取决于投入的可能性。投入的可能性受经费以及办学者重视程度的双重影响。以往, 在办学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 长期投入不足造成实验开出率不高, 使“重视实验教学”成了一句空谈, 目前这种状况在新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时有发生。经费问题与认识问题是相互关联的, 这在近几年本科院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有所体现, 当实验室条件建设被纳入到实验室评估和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之中, 通过评估的推动确保了实验室的最基本的投入, 也推动了实验室面貌有较大的改善, 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 当办学者对实验室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足的情况下, 上级政策的强力推动也导致了实验仪器设备“间歇性”投资过于集中与正常经费投入不足之间矛盾。这反映出在学校经费分配中, 实验室投入成了“弹性”较大的一块, 有钱多投, 没钱少投, 造成实验室建设欠账过多。当面对评估中硬性指标规定时, 为了达到合格或优良标准, 不得不进行集中的、大规模的投入, 这一方面造成设备的同期老化, 另一方面造成投入的粗放性。实验室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缺少对实验建设的长期的规划, 过度的集中投入,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缺乏可行性论证的短期行为, 造成设备投入的结构性闲置, 也埋下了设备同期老化的隐患。因缺少长期建设规划, 经费投入没有保障, 使得“实验室建设没有特色、没专长、盲目性强;重投入, 轻产出”, 这不仅是经费问题, 更重要的是认识和管理的问题。

二、实践能力培养与仪器设备配置的选择性

“国际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 从第一届主任麦克斯韦 (电磁理论奠基人) 起, 112年来一直保持着自己设计学生实验用装备的传统, 他们认为‘实验的教育价值, 往往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 学生用自己制造的仪器, 虽然常出毛病, 但他却会学到更多的东西’”。但从现在的实验室建设来说, 实验室越建越“漂亮”, 仪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学生使用起来越来越方便, 但对于实际动手能力培养, 特别是训练过程来说, 可能忽略了某些重要的训练环节和心理过程。有学者指出“通过学术交流, 我发现我们的大学实验室并不比国外的差。我们的设备很先进, 都是新的, 而他们的设备可能已用了20年, 人家对设备本身的研究比较深, 使用率也比较高”。这里涉及到仪器设备配备与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的问题。动手能力培养与仪器设备的先进性不是呈正相关关系, 重视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 重视自制仪器设备的开发, 重视废旧仪器的利用不仅有利于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 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当然, 我们强调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 形成良性互动, 适度保持仪器设备的先进性, 与社会实际需要接轨, 是非常必要的。但技术更新所带来的成本与学校投入的承受能力之间也应保持一定的均衡, 因而, 应积极开拓利用社会资源办学, 适度减少技术进步造成的设备更新过快所加剧的实验室更新成本过高的问题。

三、在用仪器设备的管理与仪器设备配置的相关性

使用仪器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利用率和完好率。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重使用、不重管理, 重投入、不重产出, 有钱买、没钱修”的状况。这涉及二个方面的问题, 即设备投入与在用设备利用率、完好率的关系。由于缺少在用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 如何解决加大投入与减少闲置的问题缺少有说服力的统计数据。实际上, 仪器设备不足问题不单纯是投入问题, 如管理水平不高、共享程度低, 实验用房紧张, 实验教师配备不足, 仪器维护费用不足等都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当缺少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 各实验室上报的计划只能反映表面上的设备短缺, 而不能反映出深层次的原因, 这不利于提高实验室投入的科学性。如, 完好率对投入的影响问题。因为维修不及时或实验室内部不能进行常规维修, 部分仪器因为小的故障而不能使用, 导致只买不修, 这就会产生是一种“不真实”的需求, 在缺少对在用仪器状况分析的情况下, 仪器设备重复投入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设备的利用率低和使用率低的问题也反映了实验技术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需要、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在管理上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缺少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重使用轻管理”, 导致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只是帐、卡、物管理, 缺少对仪器使用情况的管理, 形成了当前投入不足与浪费现象并存的局面。为此, 应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重点是建立设备电子档案, 使管理者能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 并制订相应的仪器设备利用效率的评价机制, 为科学规划、提高利用率提供依据, 也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实验室对外开放提供支持。例如, 重视仪器设备利用率的统计, 从利用率中分析设备的利用情况和需求情况, 一方面可以确定下一年度投入的重点, 另一方面尽可能地挖掘潜力;完好率的统计数据, 可以反映仪器设备的维护情况, 由此分析出是维护经费的投入问题, 还是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问题, 为加强投入及实验队伍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这里重点强调的是“人”与投入的关系问题。在实验室建设中往往重视资金的投入, 忽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目前, 实验室工作人员选聘由原来的低端即以工人为主, 到现在逐步趋于高端, 学校进人标准提高了, 基本上要求硕士以上人员担任, 但由于实验室岗位的地位不高 (这是现实问题) , 很难保证这些人员长期坚持在实验室工作, 因而缺少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实验技术水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实验室整体功能的发挥来说, 实验技术人员的不稳定, 使得实验室缺少实验技术上的传承, 缺少对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和利用, 造成设备“功能性”闲置。同样, 也可能因为人员问题, 造成损环的设备无人维修, 形成“坏了再买”的恶性循环。用人机制问题实际制约了投资效益的提高以及实验室服务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实验设备投入科学性的问题涉及因素比较多, 如投入机制问题, 管理问题和技术队伍问题。传统上投入不足的问题完全归结为经费问题, 而不注重内涵的建设及科学投入机制的建立, 粗放型的管理导致投入计划的“弹性很大”, 成为“要钱计划”, 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 有效地建立以需求为导向, 探索构建“计划编制-论证-经费预算-采购-使用管理-效益评估-需求分析”的良性循环机制, 是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彭永臻.教授谈实验室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 11

实验室的设计和设施配置 篇2

在设计实验室和安排某些类型的实验工作时,对于那些可能造成安全问题的情况要加以特别关注,这些情况包括:

1、未经允许人员进入实验室

2、工作流程:一些特殊标本和试剂的使用。

3、仪器设备过度拥挤和过多

4、气溶胶的形成5、处理大容量和∕或高浓度微生物

6、啮齿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侵扰

实验室设计特征

1、必须为实验室安全运行、清洁和维护提供足够的空间。

2、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当光滑、易清洁、防渗漏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板应当防滑。

3、实验台面应是防水的,并可耐消毒剂、酸、碱、有机溶剂和中等热度的作用。

4、应保证实验室内所有活动的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闪光。

5、实验室器具应当坚固耐用,在实验台、生物安全柜和其他设备之间及其下面要保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进行清洁。

6、应当有足够的储存空间来摆放随时使用的物品,以免实验台和走廊内混乱。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还应当提供另外的可长期使用的储存间。

7、应当为安全操作及储存溶剂、放射性物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设施。

8、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存放外衣和私人物品的设施。

9、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进食、饮水和休息的场所。

10、每个实验室都应有洗手池,并最好安装在出口处,尽可能用自来水。

11、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达到适当的防火等级,最好能自动关闭。

12、二级生物安全水平时,应在靠近实验室的位置配备高压灭菌器或其他清除污染的工具。

13、安全系统应当包括消防、应急供电、应急淋浴以及洗眼设施。

14、应当配备具有适当装备并易于进入的急救区或急救室(见附录1)。

15、在设计新的设施时,应当考虑设置机械通风系统,以使空气向内单向流动。如果没有机械通风系统,那么实验室窗户应当能够打开,同时应安装防虫纱窗。

16、必须为实验室提供可靠和高质量的水。要保证实验室水源和饮用水源的供应管道之间没有交叉连接。应当安装防止逆流装置来保护公共饮水系统。

17、要有可靠和充足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以保证人员安全离开实验室。备用发电机对于保证重要设备的正常运转(如培养箱、干燥箱、生物安全柜、低温生化培养箱等)以及动物笼具的通风都是必要的。

18、要有可靠和充足的燃气供应。供气设施必须得到良好维护。

实验室配置 篇3

分散因为风险

陈鹏的“十面埋伏阵”,很容易被归因于建信基金强调均衡配置和风险控制的传统。同属建信旗下、由吴剑飞挂帅的建信恒久价值基金,持股集中度也仅在30%上下,同样几乎覆盖所有行业。陈鹏说他也是建信这一理念的忠实贯彻者:

“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是相互关联的;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势必将惠及几乎所有行业,所以任何一个行业都拥有极强的活力,市场热点也在不断转换。如果投资买的是中国经济的全面成长,拿持有人的钱去赌某些行业显然是不合适的。”

问陈鹏为什么在个股上配这么低?“因为风险,”陈鹏严肃地说,“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真正地理解风险。”陈鹏读硕士时曾在中国人民银行实习,负责收集国际金融市场信息,却因为当时没有把泰铢贬值的信息收录进去,受到领导的特意“提醒”。“你知道吗?看起来货币贬值或升值每时每刻都在上演,但就是这次看似希松平常不起眼的泰铢贬值却逐步演变为引爆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这次教训让陈鹏首度感受到,风险远比教科书上写的难以捉摸。后来陈鹏进人证券行业,先后在老君安证券任策略分析师和化工,IT研究员,在鹏华基金担任基金普华、普润的经理助理,在华林证券主抓资产管理业务,在宝盈基金担任晨星5星基金宝盈鸿利的基金经理。牛熊市的风雨,让陈鹏那根风险的弦时刻绷紧,也奠定了他日后的坚实步伐。

“敬畏风险,才能规避风险。”陈鹏的拇指和中指并到一起,像在触摸风险的脉络。“你对上市公司的把握,程度,决定你能给它配多大比例。从中长期看,中国再好的公司也可能存在变数。曾名列美国财富500强第7名的安然,一夜之间像遭恐怖袭击的世贸大厦一般坍塌了,股价从80美元跌至0.26美元,大多数投资者都难以接受这一事实,但它确实发生了。”

“投资的悲哀在于,只有风险来的时候,你才能确认它是风险,很少有人能预知。至少我知道自己无法预知,只好配得分散一些,这样错了还有改正的机会。”

风格不宜拘泥

配置如此分散,难免在短期内跑得不如重仓捕捉热点的基金快,问陈鹏怎么看待来自市场的压力?“没有哪只基金的运作风格,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正如好的上市公司会选择稳定、长期持有的战略投资者,我们的基金主要适合那些追求资产长期稳定增值的投资者;追求短、平、快的投资者,买我们的基金可能会失望。”陈鹏信心十足,他的基金资产规模从2季度到3季度不仅没有萎缩,反有所增长。

现在舆论对某些基金高换手率的批评不绝于耳,问陈鹏怎样看待积极换手和长期持股这两种投资风格的差异?“首先你要尊重市场本身,尊重别的投资者,不要强求别人的风格和你一样;反过来,如果你的投资风格和别人没有差异,你永远也不可能走在别人前面。”陈鹏认为应尊重投资风格的多元化,“我运作宝盈鸿利时,基金规模比较小,集中持股不存在流动性问题,买错了也能跑掉;但优化配置规模近200亿元,我不可能把10%都配到一只股票上,否则像最近的大跌就根本跑不掉。基金的投资风格是因公司理念、市场形势、基金规模等因素而异的,只要不违背监管法规,形式上的争议意义不大。”

实验室配置 篇4

一、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特征与发展定位

近年来,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影响和示范带动下,省科技厅、教育厅和地方高校共同投资,相继组建了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这类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有益补充,是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载体,尤其地方高校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活动,培养业务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展示地方综合科技能力的标志与开放窗口,为地方经济结构性调整、高新技术和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由于地方高校具有所在地政府投资的特殊性,学校发展的定位主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主要为地方培养适用的人才,虽然在申请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时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困难,但是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典型特色的地方高校申请建设主要由地方主管部门投资的重点实验室,还是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必要性。

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也秉承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可以借鉴一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功经验,但省级重点实验室在运行模式、科技力量和投资力度等方面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明显差异,从而导致了实验室在原始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率、学术带头人业务水平、仪器设备先进性和实验室开放程度等方面有些差距。因此,不能简单地完全照搬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模式。

由此可见,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主要通过地方政府部门和依托高校共同投资,致力于深入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至于如何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地方高校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强化其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功能,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和创新动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认真研究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在其后的建设过程中,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和使用将会直接影响到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资导向和综合效果。

二、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在申报重点实验室时就确定了研究方向,获批后的建设初期也可能根据评审专家的反馈意见进行相应的局部调整。因此,制定研究方向是重点实验室初期建设的第一要务,是实验室建设和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将会影响到实验室后续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科研梯队的构建、学术带头人的遴选和培养、建设经费的投入和科研仪器设备的配置,等等。当然,研究方向的凝炼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经历长期的探索与沉淀。

研究方向应该以传统特色的优势学科为后盾、瞄准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确定研究的主打方向,同时设立探索性的前沿研究课题作为补充,前沿研究的成功将不断促进主打方向的发展,逐步派生出强有力的新分支。

先进数控技术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是由南京工程学院在对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等学科专业、中德现代制造中心、江苏省数控技术教学实验中心、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江苏省轨道车辆现代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进行整合、凝炼和集成的基础上,组建成代表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和显著特色的、具有创新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开放式科学研究基地。

先进数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定位于数字化制造单元的应用基础研究(如图1所示)。即以数控机床作为典型对象,紧紧围绕计算机数控装置、伺服装置(也称运动控制系统)、数控检测以及数控技术的工程应用等4个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工作。

为此,确定的相应4个研究方向为:网络化智能数控系统、先进电机伺服驱动技术、制造过程检测技术和数控技术工程应用。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先进数控理念、体系结构、标准规范、关键技术和相关行业的数字化装备技术等。

三、设备配置原则与指导思想

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与设施的先进性程度和档次高低,代表着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的领域及理论前沿的层次,是衡量实验室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重点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要开拓新思路,探讨新模式,建立新机制,走研、学、产一体化的道路,积极主动争取多方面的资金支持,通过产学研合作或共建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和企业资金的介入,从而形成地方财政、高校、企业、社会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在基本确定了相对稳定的科研方向,完成了重点实验室基本科研硬件平台建设以后,就要转入科研仪器设备规划论证和实施阶段。由于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经费投入不是很大,并且设备利用率与学术梯队科研项目的需求、整体科研实力等因素有关。为此,建议遵循以下4个基本原则:

1. 坚持“有所为、有所缓为、有所不为”的基本原则。

对于主要研究方向必须置备的仪器设备应当优先采购,例如ANCT重点实验室第一轮采购了一批嵌入式控制系统通用开发平台,可以用于数控装置、伺服装置和检测装置的原型样机研制,并且经费投入也不是太大。对于预研类课题所涉及的仪器设备可以安排在第二轮购置,例如ANCT重点实验室计划开展的废旧机床再制造课题,目前处于预研的起步阶段,其相关的仪器设备就安排在明年采购。对于特别贵重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如果通过对外协作或共享方式能够得以解决时,就暂时不列入采购计划,例如ANCT重点实验室在研究过程中一定会使用到的高档精密数控机床等。

2. 坚持“科研和教学共享仪器设备资源”的原则。

由于地方高校主要侧重于本科层次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本科学生的常规教学任务和压力很大,但这是其根本任务,必须首先确保。为此,将会利用国家财政经费的投入购买大量的教学仪器设备,并且台套数很多,品种比较齐全,只是设备档次不是特别高。尽管如此,在采购过程中也可以兼顾少量关键的科研仪器设备,尽量为高年级学生和部分教师科研工作提供支撑服务。

3. 坚持“不过分追求高精尖,更加注重工程适用”的原则。

如果过分地追求采购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可能为了购买一套设备,将会耗尽实验室多年的建设经费,大伤元气,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发展进度。这时,建议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或付费等方式租赁其他研究机构拥有的高精尖关键仪器设备,而合理地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去购买应用基础研究目前急需的设备,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设备对外合作的机会获取一定的费用,用于仪器设备的日常运行和维护。

4. 坚持“适度自行研制或联合研制仪器设备”的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一些专用研究设备的需求,但购买现成的通用设备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功能不一定完全对应,或者有的功能暂时使用不上。在技术成熟的前提条件下,经过咨询和论证可以组织科研小组自行研制或委托合作单位联合研制专用设备。因为通过自制或联合研制的模式可以提高综合性价比,功能针对性强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同时,设备研制的过程也可以培养学术团队的综合科研能力。例如,ANCT重点实验室就通过详细深入调研联合专业公司自行研制成功了数控机床直驱用直线电动机综合试验台,目前已经投入使用,效果很好。

四、设备管理模式分析

仪器设备是重点实验室的固定资产,是实验室的主要技术装备,科学管理和充分使用这些设备对于提高科研效益和科研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由专门人员统管设备的粗略管理模式容易造成职责不明、管理单一、相互推诿、效率不高等问题,长期下去,会严重制约重点实验室的正常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应根据仪器设备价值和主要用途的不同,将仪器设备分为小型通用仪器和大型精密仪器。小型通用仪器仍由专门人员统一管理,对大型精密仪器的管理实行责任人制度,从仪器的购置、安装调试、维护和操作均由责任人负责。小型通用仪器即时领用,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归还。大型设备仪器的使用应提出使用计划、填写使用记录,保证设备的完好无损,以提高设备综合利用率。

重点实验室一般都应当具备仪器设备使用率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和共享程度高等显著特征。特别对于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由于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和科研项目经费比较少,部分昂贵的精密仪器设备很难采购到位,而设备资源共享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途径之一,并且“共享”包括自身拥有的设备与别人共享,还包括到外面去共享别人的设备资源。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最有可能实现共享的是国有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和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信息资源共享。重点实验室可以实行有偿共享等利益驱动机制,采用“协议制”或者“合同制”来规范实验室不同研究方向、学校内部各二级学院和实验(研究)中心、大学城范围、江苏省内外以及国内外研究机构之间硬、软件资源充分共享。相应的共享架构示意如图2所示。

基于上述设备共享途径与模式,充分利用江苏省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络平台、行业协会、科技和教育主管部门等机构对外进行定期发布科研仪器设备信息和共享指南,进行及时的联系和沟通,并对资源共享绩效进行实时统计和跟踪考核,特别对于设备共享情况较好的课题组或研究方向予以表彰和奖励,还可以按照适当的比例切块相应的经费用于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形成良性运行的态势。

除上述硬件资源共享以外,重点实验室还需要建立科学数据资料分时、分级、分类共享制度,以形成全方位的科技信息资源体系,甚至建立网上合作的虚拟或实体研究机制,构建重大仪器设备的远程操控平台,以满足科研项目的需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重点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科研设备配置问题,尤其对于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更应根据自身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定位,科学规划,合理使用有限的建设经费,集中力量优先办好关键的大事,将有限的资源使用在刀刃上,充分利用好内部和外部的有效资源,通过不懈地努力将重点实验室建设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极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现代化应用基础研发基地。

摘要:针对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特点、发展定位和研究方向,详细阐述了科研设备配置的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并从重点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设备管理和资源共享的架构和模式,为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快速发展和良好运行提供了借鉴和有力保障。

关键词: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设备配置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吴晓东,左健民,朱晓春.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41~44

[2]陈建华,阎斌伦,高焕.教学型本科院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127~129

[3]刘怡,张戡.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34~136,139

[4]谢小风,应敏.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的特点与发展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5):5~7,11

[5]蒋红花,王焕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4):130~132

[6]刘嘉,刘壮.浅谈高校重点实验室初期建设问题[J].科技信息,2008,6:196~197

网络配置实验心得 篇5

掌握模拟软件的使用,理解路由的概念,掌握静态路由语句的写法,掌握网络连通性测试。

2、实验内容

1. 静态路由需要管理员配置,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网络环境。

默认路由是一种特殊的静态路由,指的是当路由表中与包的目的地址之间没有匹配的表项时路由器能够做出的选择。

R1(config)#iproute 0.0.0.0 0.0.0.0 f0/1

2.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有两种:带下一跳路由器的静态路由和带送出接口的静态路由。命令如下:

R1(config)#ip route 192.168.3.0 255.255.255.0 f0/1

(目标网段IP地址、目标子网掩码和送接口)

或者

R1(config)#ip route 192.168.3.0 255.255.255.0 192.168.2.2

(目标网段IP地址、目标子网掩码和下一路由器接口IP地址)

实验室配置 篇6

众多数砖厂的化验人员是经过临时培训的技术工人, 专业化程度不高, 无法完成研发性的工作, 但是能够利用试验设备测定本厂生产所需要的数据。结合实验室利用现状, 本文简要介绍砖厂实验室的配置和实验操作方法。

1 设备组成

隧道窑烧结砖厂化验室所需实验设备主要包括:小型粉碎机、标准筛、干燥箱、高温炉、量热仪、塑性仪、压力试验机、抗折试验机、翘曲检查尺、石灰爆裂蒸煮箱、砖瓦泛霜箱等, 其他一些辅助工具如天平、坩埚、搪瓷盘等也要配备齐全。

2 实验方法

设备的操作方法在各自的使用说明书中都有介绍, 这里所指的实验方法主要是如何利用现有设备准确完成测试工作, 使测定结果更具有科学性。

2.1 粒度分析

合理的颗粒级配是烧砖的基本保证。同时, 原料粒度的控制也关系到破碎成本。内燃料粒度每班检验一次, 若发现变化要及时检验。化验人员的工作就是要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的测试, 结合成品砖的质量情况分析数据, 找出一个适合本厂生产条件的合理的颗粒级配方案。

有指导意义的粒度分析, 要做好以下几步工作:

2.1.1 选择取样范围

比如, 要测定某台破碎设备的破碎效率, 就要选择破碎前入料和破碎后出料两个取样区;要分析陈化仓里面的料就要根据生产试的取料方式选择断面, 多点取料。

2.1.2 取样

在皮带上取料时最好选择在机头落料处, 不能在皮带上乱铲料, 因为在同一个切向断面上原料的粒度是不同的, 在机头落料处取料就能把不同粒度的料都取得, 取得的样品代表性强。在料堆上取料就相对简单一些, 当然, 堆料方式的不同, 也会造成分层现象, 但影响不大。

2.1.3 干燥

粒度分析是针对干料进行的工作, 所取试样要置于干燥箱中干燥, 脱水后再进行筛分。

2.1.4 筛分

筛分用料量不必太多, 每次取300 g~500 g, 平行实验3~5次。分料时采用二分法或四分法。筛网目数与筛孔尺寸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

e.记录数据

计算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即以该号筛上的筛余量与总试料质量的百分比 (ai) 表示, 按下式计算 (精确到0.1%) :

式中ai—分计筛余百分率, %;

gi—该号筛上筛余量, g;

G——总试样质量, g。

计算各筛号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即该号筛的筛余量百分率之和 (Ai) 。

累计筛余量百分率按下式计算 (精确到0.1%) :

式中a1……an—从设定毫米开始至该号筛的分计筛余量, %。

筛分后, 如果各筛筛余量与底盘中细料质量之和与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 需重做实验。

对筛分数据进行整理, 记录。表格如表2。

2.1.5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粒度分析最重要的一步, 这里简单举例分析两种破碎机的破碎性能。选锤式破碎机A和笼式破碎机B, 假定对A、B的供料量是稳定的, 粒度是相对统一的, 那么在设备运转中取料可以看成是合理的、可比的。取进入A、B的原料M进行筛分, 筛网选择6、10、20、40目。筛余用符号Ma、Mb记录。取A、B破碎后的原料N进行筛分, 筛网选择6、10、20、40目。筛余用符号Na、Nb记录。

M不变, 那么Ma、Mb相同, 只要对比Na、Nb在各目范围内的含量就能发现哪台设备破碎的效果更适合。当要求制砖原料粒度0.5 mm以下不小于60%时, 根据筛分结果计算出Nb20+Nb40>60%>Na20+Na40, 那么就要合理分配A、B的喂料量, 使最终的出料粒度尽量符合要求。

由于工厂生产设计时既要考虑原料性能和产量, 又要考虑生产成本, 所以会选用不同厂家的设备, 各个厂家的破碎系统的破碎性能不同, 这就要求根据实验室的实验结果合理分配设备的产量。通过粒度分析试验能够找到最合适的破碎制度, 确定各设备的班时产量, 实现经济有效的生产目标。

2.2 塑性分析

塑性指数是表示原料可塑性高低的一种指标。测定塑性指数, 一般先测定出原料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 即原料的液限;再测出原料可塑状态下的下限含水量, 即原料塑限。液限与塑限之差即为原料的塑性指数。塑性指数大表明可塑性就高, 反之就低。

砖厂一般都配备了塑性指数仪, 根据说明书很快就能掌握。取料要求不是非常严格, 选取正常使用中的原料即可。原料和生产制度不变的情况下, 其塑性也应该是相对固定的。

2.3 发热量分析

多数砖厂采用量热仪测定原料发热量, 量热仪操作比较复杂, 测定低发热量的煤矸石时发热量数据偏差较大。这里介绍一下如何用工业分析的方法测定煤矸石发热量, 供大家参考。

2.3.1 水分的测定

精确称取试样 (1 g~2 g) , 记录试样重量G, 放入烘箱中 (设定温度102℃~105℃) 。烘2 h后, 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 称量。将试样再次放入烘箱中烘30 min, 冷却、称量, 如此重复, 直至恒重, 记录质量G1。水分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水分 (%) = (G-G1) /G×100

式中G—干燥前试样质量, g;

G1—干燥后试样质量, g。

2.3.2 灰分的测定

精确称取试样约1 g放入已灼烧的瓷坩埚中, 敞开坩埚盖, 置于冷却的高温炉中, 炉门打开小缝隙, 然后逐渐升高温度, 待试样大部分烧尽后, 升高温度至800℃, 闭上炉门, 并保持2 h。取出坩埚, 于空气中稍冷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如此将坩埚再放到高温炉中, 在同样温度下继续灼烧半小时, 取出, 并以同样方法冷却称重, 反复灼烧、称量, 直至恒重。

灰分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灰分%=G1/G×100

式中G—试样质量, g;

G1—灼烧后剩余灰的质量, g。

2.3.3 挥发分的测定

精确称取试样约1 g放入己灼烧恒重的瓷坩埚中, 将盖子盖好, 迅速地移入已升温到850℃±20℃温度稳定的高温炉中, 在保持这样温度下灼烧7 min后取出 (坩埚盖及坩埚上部不应有黑色的烟渣, 否则需重新测定) , 在空气中稍冷 (不超过5 min) , 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称重。挥发分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挥发分 (%) = (G-G1) /G×100-水分 (%)

式中G—试样质量, g;

G1—灼烧后的残渣重, g。

2.3.4 固定碳的计算

固定碳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固定碳 (%) =100%- (水分+灰分+挥发分) %

2.3.5 热值的计算

当测得水分、灰分、挥发分及固定碳后, 即可按公式计算发热量:

式中Q—每单位重量煤燃烧时的发热量, kcal/kg;

C—固定碳, %;

V—挥发分, %;

a—计算因数, 由下式求得后再由表3中查得a值。

内燃砖生产过程中, 原料发热量是影响烧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 实际生产中发热量可用工业分析法每批料检验一次, 并根据检验结果调整掺配量, 发现有变化时要及时检验。

2.4 产品质量检验

国标规定砖瓦产品必须按砖瓦产品标准规定的批量时间、项目由企业质检机构抽样检查合格, 发放合格证后方能出厂。大多数企业的质检工作都由化验室完成。产品质量检验主要是按照国标规定对成品外观的裂纹、变形、尺寸偏差和内在的抗压、抗折强度进行质量检测。检测数量可按照批量抽样进行:

批量:检测批的构成和批量的大小按照JC/T 466规定, 3.5万块~15万块按一批计。

抽样:外观质量检验的试样采用随机抽样法, 在每一检测批的产品堆垛中抽取, 其他检测项目的样品用随机抽样法从外观质量检验后的样品中抽取, 抽样数量按表4进行。

3 总结

实验室配置 篇7

规划设计与硬件配置

实验室的建设目的是满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日常实践教学以及教师科研需求, 能够提供桌面版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服务、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二次开发服务和网络型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服务。实验室的建设规模以最大同时上机实践的学生数为标准。实验室内部按服务器和客户机模式组成, 其硬件主要由服务器、交换机、计算机终端、计算机保护卡和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组成。其中服务器用于提供WEB服务、数据库服务和地图服务等功能, 交换机提供数据中转服务, 计算机终端分为教师机和学生机两类, 教师机用于远程操作服务器, 以及连接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进行教学示范, 学生机向学生提供上机服务[2], 计算机保护卡安装在每台计算机上, 用于在计算机软件安装完成后对系统进行备份, 在系统被更改后能够自动回复初始正确状态。

服务器与客户机的网络环境设置

服务器的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 2003, 教师机和学生机均可采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

服务器的网络环境分为外网和内网两部分[3]。外网的配置使得服务器可以连接Internet, 将服务器上第一块网卡对应的网络连接配置上网络中心提供的IP地址、网关和DNS等信息, 即可使服务器连接上Internet。而内网的配置使得服务器能为客户机提供网络服务, 将服务器上的第二块网卡对应的网络连接的IP地址配置成192.168.0.0, 子网掩码配置为默认的255.255.255.0, 其它选项保持空白。然后进入服务器操作系统中的路由管理功能, 启动路由器服务, 并将路由服务的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分配协议) 服务启动, 此时服务器上就创建了一个软件路由器, 并且通过DHCP服务自动的为教师机和学生机分配IP地址, 使得教师机和学生机能够与服务器相互通信, 并且能够通过服务器自动连接Internet实现上网功能, 而不需要进行单独的IP地址等选项的设置。在实际应用中, 通过开启和暂停第二块网卡对应的网络连接就可以管理客户机的上网服务。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配置

安装好服务器和客户机的操作系统, 以及配置好了相应的网络环境后, 就可以安装和配置包含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在内的专业软件了。在这里, 我们以超图SuperMap5系列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例说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配置过程, 超图SuperMap5系列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的三个组成模块SuperMap Deskpro、SuperMap Object、SuperMap IS.NET分别提供桌面版地理信息系统、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工具和网络版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工具的功能。

首先通过保护卡的网络复制功能在服务器和客户机上都安装SuperMap5系列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相关文件, 以及安装Visual Studio2005等开发工具和Microsoft Office等常用的辅助软件, 然后在服务器上插入硬件网络加密锁, 安装加密锁驱动程序, 启动SuperMap5的许可配置工具, 选择网络加密锁方式, 这样就通过网络加密的方式使所有的机器都具备了SuperMap5软件的使用许可, SuperMap Deskpro和SuperMap Object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接下来配置SuperMap IS.NET的地图网络服务。启动服务器上的SuperMap IS.NET的地图服务管理工具, 在该工具中配置服务器的地址为实验室中的服务器, 服务器名称可以使用默认的Mapserver1, 在地图设置中, 将工作空间地址设置为需要网络发布的地图数据所在的SuperMap工作空间, 地图名称设置为所要发布的地图名称, 保存设置后在地图服务管理工具中启动地图服务, 此时地图服务器配置完成并已经启动开始工作, 它通过网络提供地图空间数据的发布服务[4]。

在服务器上安装SQL Server 2005, 将一些没有集成到地图数据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属性数据存储在SQL Server 2005中, 并启动SQL Server服务, 此时服务器能够提供以数据库方式存储的属性数据的网络发布服务。

通过以上的配置, 实验室中的服务器就能提供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中包含地图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全部服务。在实际应用中, 若要进一步的开发新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既可以在服务器上进行, 也可以在客户机上进行, 在VS2005等网络开发工具中利用SuperMap IS.NET的控件开发完成后, 生成网站, 然后将网站发布到服务器上设置好的IIS虚拟目录上, 即可通过网络访问新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网站。

至此,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安装与配置完毕, 实验室能够提供桌面型地理信息系统工具、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和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三种功能。

相关教学功能模块的配置

实验室的硬件以及专业软件安装配置完毕后, 还应该配置相对应的教学功能模块, 以提供更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增强教学效果。这里简要介绍教学功能模块的配置方法:在服务器上打开IIS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 Internet信息服务) , 建立一个虚拟目录, 命名为“教学辅助”。在服务器上或教师机上利用Visual Studio2005创建一个网站, 将实验指导书、教案、实验数据等文件复制到该网站, 并利用控件在网站上建立这些文件的下载功能以及学生的实验成果和实验报告的上传功能, 然后生成网站并发布到“教学辅助”的IIS目录上。这样, 学生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就能通过访问服务器上的该网站进行实验文件的下载和实验成果以及实验报告的上传, 避免了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复制的不方便。

实验室建设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对于地理信息系统这样的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极强的专业, 实验室的建设更是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要不断结合产业的发展动态, 完善和更新实验室的设备和环境,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况颐.GIS实验室系统组成和管理模式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3, 4.

[2]邹艳红等.从GIS专业人才的培养谈创新型GIS实验室建设[J].地理信息世界, 2007, 4.

[3]伍兆强等.GIS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维护[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5.

虚拟环境下网络配置实验的设计 篇8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 实验教学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习的热情。但是, 受物质和技术条件的限制 (交换机和路由器等设备价格昂贵) , 有许多的实验项目难于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 需要靠虚拟实验来完成。虚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及仿真软件来模拟实验环境及过程, 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操作来做实验。虚拟实验一般为图形界面, 其操作方便, 交互性强, 直观形象, 真实准确。

Cisco环境模拟器Boson Netsim是较为出色的网络实验模拟器, 是目前最流行的, 操作最接近真实环境的模拟工具。它能够由用户自行设计网络拓扑, 模拟网络中的各种协议, 能对Cisco网络设备进行大量的近乎所有的配置, 跟踪查看, 实现大部分命令。它的命令和最新的Cisco的IOS保持一致, 可以模拟出Cisco的中端产品35系列交换机和45系列路由器。介绍了使用Boson Netsim 5.31设计和实现交换机虚拟局域网VLAN的配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配置。

1 交换机的VLAN配置

1.1 实验内容

本实验通过介绍按端口划分VLAN的配置方法, 让学生们了解交换机与PC间的连接, 掌握交换机和PC终端的配置操作。

实验的目的是通过2台交换机将4台PC机划分为两个虚拟局域网, 网络干部分采用2台Catalyst 1900网管型交换机, 分别命名为Switch1和Switch2, 4台PC机分别命名为PC1-1、PC1-2、PC2-1和PC2-2。将PC1-1和PC1-2连接到Switch1, PC2-1和PC2-2连接到Switch2, 并使PC1-1和PC2-1划分为虚拟局域网一, 而使PC1-2和PC2-2划分为虚拟局域网二。这样PC1-1和PC2-1能互相连通, PC1-2和PC2-2能互相连通, 而虚拟局域网一和虚拟局域网二却不能互相连通。

1.2 实验步骤

步骤一:组建拓扑网络

假设2台交换机和4台PC机已经定义, 将PC1-1连接到Switch1的0号以太网模块的第1个端口 (表示为"Ethernet 0/1") , 依此类推, 将PC1-2连接到Switch1的Ethernet 0/2, PC2-1和PC2-2分别连接到Switch2的Ethernet 0/1和Ethernet 0/2。分别选择Switch1和Switch2的"Fast Ethernet 0/26"端口, 将两台交换机连接起来。

步骤二:配置交换机

以Switch1的配置进行说明 ("//"表示注释, 下同) :

步骤三:测试网络

这个步骤用于测试VLAN的配置是否正确, 即用ping命令测试PC机之间的连通情况。正确的情况应该是:PC1-1与PC2-1连通, 与PC1-2、PC2-2不连通;PC1-2与PC2-2连通, 与PC1-1、PC2-1不连通。

2 路由器配置

2.1 实验内容

实验要求是:有网段1"192.168.1.n"和网段2"192.168.2.n"两个网段, 分别连接到两个交换机上, 要让两个网段之间能够通过路由器互连。假设两个网段上分别有PC终端p1和p2;交换机采用Catalyst 1912, 分别为s1和s2;两台交换机之间通过3台型号为Cisco 2621 (有两个Fast Ethernet端口) 的路由器连接, 三台路由器分别为r1、r2和r3。

2.2 实验步骤

步骤一:组建拓扑网络

将p1的Ethernet 0连接到s1的Etherne0/1;s1的Ethernet 0/2连接到r1的Fast Etherne0/0;r1的Fast Ethernet 0/1连接到r2的Fast Ethernet 0/0;r2的Fast Ethernet 0/1连接到r3的Fast Ethernet 0/0;r3的Fast Ethernet 0/1连接到s2的Eth2ernet 0/1;s2的Ethernet 0/2连接到p2的Ethernet0。

步骤二:配置PC机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p1的IP:192.168.1.2子网掩码:255.255.255.0默认网关:192.168.1.1

p2的IP:192.168.4.2子网掩码:255.255.255.0默认网关:192.168.4.1

步骤三:配置路由器

首先设计路由表:

对r1进行配置的命令如下:

与此类似, 根据表1对r2和r3进行配置。

步骤四:测试网络

当配置完成后, 就可以分别在p1和p2上ping对方IP地址, 如果可以连通则说明配置正确。

3 总结

虚拟环境下的实验教学使实际中难以实现的实验内容成为现实, 丰富了实验教学的内容, 是对真实实验的模拟、延伸和强化, 是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具有显著的优势。

通过使用Cisco的Boson Netsim 5.31网络环境模拟器实现交换机虚拟局域网VLAN的配置实验和路由器的静态路由配置实验, 对于实验步骤和命令行的说明十分详细, 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摘要:计算机网络课程要求较多的实践操作, 而真实的实验环境往往难以实现, 虚拟环境提供了模拟真实条件的途径。探讨了使用Cisco模拟器设计虚拟实验的方法, 介绍了交换机虚拟局域网VLAN的配置实验和路由器的静态路由配置实验, 对创建网络拓朴结构、配置步骤和命令行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重点、难点分析。

关键词:Cisco模拟器,VLAN配置,静态路由,动态路由

参考文献

[1]魏大新, 李育龙.Cisco网络技术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171-213.

[2]骆耀祖, 刘永初, 李强等.Cisco路由器实用技术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1.

[3]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9.

实验室配置 篇9

1 实验室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地方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实验、实训教学模式的推广,各院校对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而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实验室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以及管理的不规范。现已内江师范学院为例,实验室资源配置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1 各实验室分散建设,封闭管理

实验室一般按照专业进行建设,各专业、各二级学院根据教学大纲开设实验,这就造成了实验室的管理相对独立、规模小、数量多,各实验室之间的横向交叉使用较少,部分教师根本不清楚实验资源的分布情况,出现设备闲置和需求紧张的怪象,资源利用率不高,形成了“隐形浪费”。这些都不利于发挥设备和场地的潜力,也不利于承担大型实验任务和科研项目的开发。

1. 2 实验资源配置缺乏计划

在教学方面,实验室仪器设备没有根据教学体系形成一个科学规范的配置标准。设备申报时教师只凭印象或某门课程的设计要求决定申购方案,且采购设备时往往是“应急采购”,每次实验仪器采购的申报均在3 ~ 5 d内完成,申报人员没有充分考虑所购设备的实用性,更没有考虑替代方案,只考虑了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经常出现随着实验项目的结束设备开始被闲置的现象。另外,各实验室在采购设备时由于缺乏购前论证和全局观念,各自为政,重复投资,资源优化配置意识淡薄,造成实验室整体设备资源丰富但种类单一,也进一步加剧了设备经费的紧张,增加了办学成本。

1. 3 实验室在整个教学周期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目前,实验室建设一般都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课程只是根据理论教学的需要进行设置,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没有完全发挥实验室在学生实践、科研、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这就导致每个教学周期实验室只是在开学后4 ~ 5周才开始使用,而其他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同时,由于使用时间相对集中,又会出现资源和场地相对紧张的局面。这些既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实验设备的维护保养。

1. 4 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低

所购置的仪器设备分散在各个实验室,自管自用,从而使很多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很低。资源共享程度低又会导致实验室重复建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和实验室用房的紧张,对科学、合理地配置实验教学资源存在一定的障碍。

1. 5 实验室设备的维护、维修不够

实验室的仪器管理维护没有具体落实到人,导致设备使用完后缺乏必要的维护,造成设备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而一旦设备出现问题,由于使用者缺乏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一般均是联系厂家上门维护或直接报废,无形中加大了设备的使用成本。另外,教师对使用的设备缺乏必要的了解,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导致设备人为损坏现象比较突出。

2 优化配置实验室资源的举措

针对以上问题,内江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教师资源等具体情况,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实验室资源合理配置,规范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2. 1建立健全实验仪器设备申报采购制度

在实验设备采购的过程中,加强源头管理,成立二级学院教学实验室管理委员会,由二级学院院长、书记、分管实验教学领导、各教研室主任、实验室管理人员组成。在尊重教师意见的同时,对现有同类资源的数量、使用率进行充分考量,从实验内容与课时、课程规划、生源等方面论证设备采购的必要性和数量的合理性。实验仪器设备的采购应遵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的原则,形成“教师申报、现状调查、远景分析、专家论证”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投资。

2. 2 做好实验室资源的合理配置

摒弃根据专业设置实验室的狭隘观念,将一些相关专业的小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建成以学科类别为划分依据的综合性实验室,且每间实验室配备基本的仪器设备,例如天平、水浴锅、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培养箱等。同时,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统筹考虑,避免出现“拥挤、扎堆”的现象,这样既提高了资源和场地的使用率,也避免了重复投资。

2. 3 建立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

将学院现有的实验室、仪器情况登记,实施在线管理。通过登录网站,学生可以完成实验项目申报( 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自选实验及毕业设计等项目) 、指导教师及设备选择、相关实验室预约等。同时,学生还可以提前调出所用设备及其说明书、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进行预习,有疑问的地方提前向实验教师咨询。同时,实行实验室专人管理,这样管理人员根据学生申请情况、实验室使用情况及课程进度合理调配资源,这样既能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同时, 也避免了个别实验室过度拥挤的情况。

2. 4 积极开展各项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之对其负责的设备做到“懂原理、懂构造、会使用、会维护”,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同时对任课教师也开展操作技能培训,使用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对于一些精密仪器,购置后要严把验收关,采取专人操作、责任明确、制度完善等保障措施。只有做好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才能保证仪器的精确,最大程度地延长其使用寿命。

3 结语

初中数学差异化练习配置实验研究 篇10

一、研究目的和方法

1. 实验目的

旨在通过作业练习效果对比实验,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配置不同认知层次的差异化练习与常规的练习作业,检测两者在学习效果上的差异,以此验证因材施练的实践效果。

2. 被试对象

被试学生来自上海市宝山区三所初中的六年级十个班级。三所学校的教学水平、学生学业成绩、家庭状况等条件基本一致,都在区平均水平左右。男女生近各半,有效被试学生386名。经过筛选,按照被试学生最近一次数学期中考试成绩将他们分成高、中、低三组,对各组进行编号,保证三组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练习组。

3. 实验方法

我们采用3 (学业情况)×10 (练习配置类型)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法。根据学生学业情况分成高(期中成绩80分以上)、中(期中成绩60~80分)和低(期中成绩60分以下)三组。作业配置类别包括10组:

①完整配置型组:作业是实验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学习内容将本实验研究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一次方程与一次不等式”按照布卢姆最新目标分类的两个维度分类制定出作业目标编制表,然后通过课题组三次会议讨论,编制出完整的一套标准性作业。②常规练习组:作业采用非实验教师设计的10份作业进行随机组合后,让3位区学科专家进行鉴定、调整,编制出一份代表性的常规作业。③常规一计算型组:作业是在传统型作业上增加完整型配置组作业中的计算一操作性作业部分;④常规一概念型组:作业是在传统型作业上增加完整型配置组作业中的概念性知识一理解性作业部分;⑤常规一领会型组:作业是在传统型作业上增加完整型配置组作业中的程序性知识一领会运用作业部分;⑥常规一探究型组:作业是在传统型作业上增加完整型配置组作业中的分析一探究性理解作业部分。⑦配置一计算型组:作业是在完整配置型作业上增加常规组作业中的计算一操作性作业部分;⑧配置一概念型组:是在完整配置型作业上增加常规组作业中的概念性知识一理解性作业部分;⑨配置一领会型组:是在完整配置型作业上增加常规组作业中的程序性知识一领会运用作业部分;⑩配置一探究型组:是在完整配置型作业上增加常规组作业中的分析一探究性理解作业部分。

学生根据学号尾数做对应的练习配置组,保证整体分层抽样,控制教师、班级、家长等无关因素的作用。

作为比较的练习配置为六年级(下)数学教材中的《一次方程与一次不等式》一单元。配置的练习作业为30道习题,用时约30分钟。题型为填空(10道左右)、选择(8道左右)、简答(7道左右)和解答题(5道左右)。

4. 实验过程

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论学习与培训。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如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制定练习配置目标,如何用二维分类学表分析规划作业配置标准,如何用分类学表设计配置相应试题,如何用分类学表考核所配置的练习作业。第二阶段是作业配置研修阶段。在实验前先指导实验教师尝试性地开展作业配置的探索,总结作业配置的问题和改进意见。第三阶段是作业配置与常规作业实验比较研究。正式实验在正常教学后,根据学生学号分别进行完成不同类型的配置练习。由部分区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联合编制单元测验,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的第二天对学生进行测验,测试时间为一节课,学生当堂提交试卷。试卷由其他非实验学校资深教师批改,学生成绩作为实验后测的结果。

二、实验结果和反思

从总体水平看,学生在不同类型练习配置的主观判断(四个分指标:练习效能的自我满意度,练习的即时作用,练习的持续作用,练习的趣味性)上的5等级量表上的得分都超过中间值3分,在完整配置型组与常规练习型组的练习效果上,学生在四个分指标的主观判断上都更满意完整配置型组的练习。在练习的即时作用和练习的持续作用上,学生对完整配置型组的主观评价得分最高;在练习效能的满意度上,学生对常规一概念型组和配置一领会型组的主观评价得分最高;在练习的趣味性上,学生对配置一概念型组和配置一领会性型组的主观评价得分最高。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对练习的主观判断上的评分也不同。除了在练习效能的满意度上,高层次组学生主观评价分最高外,在练习的即时作用、练习的持续作用和练习的趣味性上,中间层次的学生主观评价得分最高。在对练习主观判断的四个分指标上,低层次的学生的主观评价得分都最低。

为了检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进行了不同类型练习配置后学习效果上差异,采用3×10 (学习水平×练习类型)进行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常规一概念型组的练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均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在检验差异化练习配置后,学生对作业效果的自我评价时发现:在作业完成情况的自我的满意度上,进行了不同类型练习配置的主效应显著;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主效应显著;不同类型练习配置与不同类型学习层次学生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

实验的假设是给不同学业层次的学生配置有不同认知维度的作业能增强学生的学业效果,实验结果发现,这两者并没有体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反而是在突出概念性知识一理解性作业部分配置而成概念型组起到了最佳的练习效果。不管是对学业成绩处于哪种状态的学生,加强中间认知水平的练习似乎是最佳选择。

实验结果发现,根据不同学生数学学业成绩进行不同认知层次搭配的练习配置后,学生对自己作业完成的情况,自我学习效能、作业本身的质量都产生积极的评价。同学业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不同配置下的作业,那些完成与自己学业层次相匹配练习的学生能产生最好的主观感受。

研究发现,学生在完成不同认知维度的作业时,给予了不同的主观评价。从实验结果看,简单的计算型作业最不受学生欢迎,而且在客观测试成绩上没有任何效果。这一结果表明,单纯机械性的操练没有什么教学价值。

不同学业层次的学生对作业也有不同的评价。高学业层次的学生对作业完成效能评价高,低学业层次学生对作业主观评价低,中间层次学生对作业的主观评价高于客观现实。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恰当的作业,提升学生学业效能感,然后促进学生学业成绩提升,这还是有极大可能性的。

上一篇:交通预测下一篇:教材建设医用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