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问题小议

2024-06-07

高中语文阅读问题小议(精选五篇)

高中语文阅读问题小议 篇1

一、影响阅读速度的因素

1. 阅读停顿的次数过多, 停顿时间长。据心理测验, 阅读快的人每5-8行才停一次。每次停的时间为0.3-0.5秒。

2. 倒看。有些读者因为阅读留下的印象浅, 不得不倒回来看。有经验的读者眼光是很清楚地集中在那些关键词句上的。

3. 念词阅读。在阅读时眼睛往前看而口也在无声地念 (小舌在动) , 限制了阅读速度。

4. 缺乏强制性的速度锻炼。抓紧一切业余时间, 以尽快把书看完, 他的阅读速度就是在这一过程提高的。

5. 不善于运用跳读。在阅读时有一种不能忽略一切的情感——在心理学上叫做“求全态度”。这自然影响速度……

6. 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是学习的大敌, 也是影响阅读最主要的“敌人”。

7. 情绪的两级分化。过于忧伤或过于高兴都不利于阅读, 应该在稳定的、舒畅的、随便的精神状态下阅读。

阅读时间的选择不当。睡眠后不接着阅读。因为这时大脑神经系统尚处于抑制状态, 还未兴奋起来, 建立关系。诸如这样违背生理规律, 在与“生物种”违时的状况下读书, 速度也不会快。

二、提高阅读速度措施方法

1. 默读法, 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与阅读过程有直接关系, 人们的阅读过程有两种:一种是“朗读”, 一种是“默读”。由于默读不必经过发音阶段, 而直接由文字认识意义, 所以速度要比朗读快。就一般的阅读者来说, 汉语朗读每分钟是150-200字, 默读每分钟可达400-600字, 默读的速度是朗读的3倍。因此, 要想读书快, 就应该重视默读, 养成一看到文字直接就想到意思的习惯。练习默读要注意控制自己的口, 不发音, 也不要动嘴唇, 眼睛加快扫视页面的速度, 吸收文字所要表示的意思, 时间长了阅读速度就会大大加快。

2. 整体认知法, 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和认知方式也有关系。阅读的认知方式也有两种, 一种是“合成式认知”, 即逐个辨识每一个汉字, 再循序合成词和句子, 逐步理解它的意思, 一种是“整体式认知”, 即一次辨认一个词, 一个短语, 甚至一个句子, 整体地理解它的意思:很显然, 整体式认知一次辨认的字数较多, 因此, 比合成式认知的速度要快得多。

整体认知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 可以先把一段话分解成许多短语, 再用竖线隔开, 阅读时把目光投在短语上, 反复几次, 就可以培养自己以句为单位理解意思的习惯;也可以把一句句的话写在卡片上, 每张卡片写一个句子, 在极短的时间内在眼前闪示, 然后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可以逐渐加长卡片上的句子, 缩短出示卡片的时间, 这样可以扩大眼睛看字的范围, 增加认知的字数, 这类练习做得多了, 整体认知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阅读速度也就加快了。

3. 遮盖文字速读法, 提高阅读速度

视觉心理学告诉我们, 阅读时, 并不是眼球沿着每个字连续不断移动, 而是经常“眼停”时才能感知字句, 阅读的大部分时间都属于眼停。每次眼停, 视觉广度的范围为4至8个字。阅读主要是靠眼停作“正移动”来完成。但有时因字句费解, 眼停还会作“负移动”, 重新感知和理解。这样, 势必减慢了阅读的速度。为了减少回视次数, 阅读前准备一张和书页差不多大小的白纸, 放在书的上端。读完一行文字就把白纸往下拉一行, 使眼睛不能回读遮盖住的文字。这样就可以减少“负移动”, 增加眼停的视觉广度。

4. 限时限量速读法, 提高阅读速度

人们往往有过这样的体会, 当借到一本脍炙人口的书, 而且还期迫近时, 为了不失手中宝物, 以撷书中之玉, 会以超常的阅读速度, 甚至一鼓作气把书看完。这种感知字句的潜能发掘, 是由于通过感受器接收到“时间紧迫”的信号后, 刺激大脑的视觉神经, 逼使你集中精力, 使被感知的字句传至大脑皮层枕叶的视觉过程加快, 反应出来便是眼停的移动速度增快。根据这种心理现象, 在阅读前确定一定数量的材料, 限定多少时间读完, 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 这种凑书方法会使你的速读技能纯熟起来, 达到自然、迅速和准确确。

5. 提纲挈领速读法, 提高阅读速度

从字面上理解, 就是把问题简明扼要地提出来, 善于抓住精髓。强烈的目的意识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前提。我们在开卷阅读之始, 应根据书的种类和性质, 列出相应的“索难卡片”, 进行有目的, 有重点地摘读, 就可提高阅读速度。特别在阅读一般性的书籍时, 这种速读方法更可以使阅读者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6. 知识交流速读法, 提高阅读速度

就是在知识总量不变的前提下, 将整体分解成部分, 由几个人在一起同步阅读部分, 各自猎取知识的分支。而后通过知识交流这条途径, 使每个阅读者都能完整地获取知识的全体。这种速读方法要求有两人以上组成的学习小组。阅读前, 将需要阅读的书籍根据备人的阅读能力, 量力分读, 做出卡片。阅读完后, 互相交流, 就能使每个阅读者尽快掌握需读书籍的全貌, 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

7. 记忆法, 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语言材料时, 熟记文中的重要事实, 情节是提高阅读理解速度的重要手段。边读边忘, 便无法深入全面理解材料。回视, 重读等不良阅读习惯会随之出现。加强记忆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背诵重点句型、段落主题句、课文主要段落、结论, 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要求学生阅读一段文章, 然后复述该段文章的主要内容。

8. 浏览法, 提高阅读速度

所谓浏览, 就是在阅读时, 快速移动视线, 扫视读物上的每一行字, 但只注意每一行中少数几个重要的字。阅读浏览, 实际上是读者没把所有字词一一看完, 而是根据他已有的经验, 在阅读中省略了一些次要的文字。但这部分文字, 读者是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它进行了理解补充。所以, 要提高阅读速度, 眼要看得快, 由眼入脑想得快。理解基础上的浏览, 不仅使人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快速得到一个总的印象, 节省很多阅读时间, 还可以博览群书, 扩大知识面, 及时了解最新信息。

要提高阅读速度, 一方面要求学生眼脑直映阅读材料, 克服不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要掌握快速阅读技巧。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柳菊兴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素质教育指要》崔相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毕天章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小议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 教学方法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交流的时代,而阅读是每个人获取信息来源的主要方式。通过阅读,学生清楚地了解了国际上的时政大事,国内的社会动态走向;通过阅读,学生获取了更多的知识,扩宽了自己的视野;通过阅读,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传达出的讯息并准确掌握有关的内容。

阅读,是一种能力。高中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就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高中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使得学生接触到我国、世界的优秀现当代的散文、小说、诗歌、戏剧。通过接触这些经典的文本,使得学生能够得到文化的熏陶,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深入阅读,进行自主探究的阅读学习。所以,高中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旨在教授学生以“渔”,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该如何进行高中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呢?笔者总结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方法仅供参考。

一、心态是基础

对某门科目学习的心态决定了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度。因此,教师在正式进行现代文阅读的教学之前,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心态。首先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心态,这样学生就能够正确认识到阅读,清楚地知道阅读其实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为了迎接高考或者是在考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

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心态,主要可以采取鼓励的方法,即多鼓励学生,多肯定学生,不要讲任何一篇现代文阅读的某些问题的探讨束缚为某一个特定的答案,应该多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勇于、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心态就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学,而是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如果教师能够使得学生在现代文阅读的教学中感受到快乐和愉悦,那么教师的教学就是成功的。而学生在其中感受到了快乐和愉悦,那么学生就自然会对该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也会积极地进行自主的探究性的阅读学习,而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也将得到提高。

二、讲好每一篇现代文

教材所选录的现代文篇目都是名家手笔,每一篇文章不论是艺术方法的运用还是艺术成就和艺术思想都达到非常高的程度。这些名家名作,这些作品中所蕴涵的不仅仅是文学的知识,更有这些名家的人品、文品。因此,从这些经典的现代文选录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现代文的阅读技巧。而教师也要积极运用好这些选录的目录,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好阅读理解的技巧。让学生在大师的文字里,获得愉悦的学习体会,也获得阅读的窍门和诀窍。

对待课文中选录的这些现代文,教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每一篇都精讲。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备课,力争将进行讲解的每一篇文章都讲好、讲透,使得学生在这样的精细的讲授中有所得有所获。

鲁迅的《祝福》是必讲篇目,下面笔者就联系这篇小说的课堂教学具体论述如何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

1.情景导入新内容的教学

学生在以前就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有所了解,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讲述一些鲁迅先生的做学问、做人的故事来引入教学。并将鲁迅先生的《呐喊》和《彷徨》的有关内容来导入教学。通过这样的一些情景来导入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也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新的教学内容。

2.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某一小段时间内,将课文进行全文通读,然后请学生对《祝福》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概括。例如:

小说是以“祥林嫂的既然死去”开始全文的,然后采取倒叙的手法分别写了“祥林嫂出道鲁镇”、“祥林嫂被卖改嫁”、“祥林嫂又一次出现在鲁镇”,最后以祥林嫂的死和祝福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而结尾。

就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很轻松地总结并概括出小说的发展脉络和线索,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好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3.深入分析

鲁迅的《祝福》是一篇怎样的小说?小说表达了什么?作者旨在借祥林嫂控诉什么?这些问题都是这篇小说需要重点进行关注的地方,所以,教师要在对全文进行了深入的把握和透析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隐藏在文字背后那些艺术光环。

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得学生逐渐学会了自己慢慢的深入阅读,进行探究性的阅读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本文所论述的方法只是两个基本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当然,教师进行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还可以多鼓励学生阅读经典的文章和作品。鼓励学生多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使得学生收获语言感觉。这样就使得学生在面对阅读的时候能够轻松地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弄清楚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这样,逐渐地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高中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也得到提高。

小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篇3

小阅提读高创阅造读力鉴这赏力些、高层阅次读的迁阅移读力能和议承力, ”教它学能模使式教得学以中根固本有性的的师生改造“传, 高学让习学中生解从放令出人来几, 近时窒刻息保的持接较受好性中儋州分○的融学入习自动我机, 、张让扬学个生性在、阅读读活中作充语族语市民品、品一出、文阅境学读界科。的不重像要自然学科那样文中学变严的密, 过程它, 始正终所离谓不开“读书由破量万变卷到质, 阅洁现王下代笔著如名有作神”家, 巴也金就对是于这背个诵道记理忆。读“的现积在有累作2用00多谈篇得文更章为储直蓄接, 在他我说的:教篇脑都海没里了有。很好虽地然研我究对过其, 中但任这何么一学多所谓的具‘文章体’东究西竟最是少怎可么以回使事我。明”这白

便是积累的很好体现, 学生的阅读积累也是同样的道理:读得多了, 自然就会从各个方面得到提

高, 诸如对社会现象的分析, 对自然科学的理解。“读”与“背”是学习语文的最直接, 最有效的方法, 认认真真地读, 本身就是一种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增强语言文字的感染力, 靠读;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纯熟度, 也主要靠熟读和多背诵。有些文章, 它的好处、妙处, 它的弦外之音与韵外之致不容易分析出来, 讲解也难以深透, 只能靠反复地有感情地诵读吟咏, 然后才能悠然有所意会。如新教材第二册中的阅读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对于托尔斯泰坟墓的基本特征作者用了哪两个字来形容?其实这道题在1991年的语文高考题中便出现过。刚接触, 确实有些难, 很容易便误解为是“最美”两字。假如学生不能把握全文和对托尔斯泰墓描写的基本内容 (包括位置、形状、环境气氛等) , 就不会理解作者用在标题中“最美”一词同内容的内在关系, 那么“朴素”这个词就难以发现, 也不能体会到托尔斯泰墓是由于朴素、由于庄严才体现出“最美”。而通过熟读, 这个问题是不难得到正确理解的。

二、兴趣的培养

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 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为活跃的因素, 要产生这种内驱力, 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满足;第三是入迷。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首先提出有关问题, 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然后在师生共同活动中让学生阐发自己的观点, 使他们获得满足之后的快乐。在教学中, 可适当鼓励语文基础薄弱的同学回答较为容易的问题, 让他们在阅读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就与满足感。经过多次练习以后, 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便提高了。当阅读的兴趣成为一种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时, 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便会从内心产生学好语文的自我要求, 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并自觉地去提高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使学生养成这样的一种能力, 不待老师教, 自己能阅读。”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可以多搞一些课内外的阅读竞赛, 教师在平时教学以及竞赛中要注意发现、培养阅读能力强的苗子, 鼓励并公开表扬他们, 让他们经常在班上朗读, 在校会上发言, 推荐他们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诗歌朗诵会、演讲会, 使他们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高水平的阅读, 会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 阅读效应也会逐步形成起来。如在近期收视率达到50%以上的香港电视台游戏节目《百万富翁》的巨大成功, 使市民热衷于科普书籍而形成一种效应, 致使香港深圳大大小小的书店出现科普读物供不应求的现象。这便是兴趣的效应。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了, 叶圣陶先生所提倡与追求的“不待老师教”的境界便自然而然地达到了。

三、方法的掌握

阅读方法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阅读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整体性与创造性。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方面教师应首先有整体阅读意识, 谙熟整体阅读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 得到潜移默化, 另一方面, 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体阅读习惯。如:每教一篇课文都不应急于进入分析阶段, 而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主要是材料内容) 和形式 (文体和语言) , 要求学生确定对课文的整体观念, 让课文中的“人”有个整体形象, 让课文中的“事”有个整体概念, 让课文中的“景物”有个整体轮廓, 让课文中的“问题”有个整体思考。那种盲目照抄教参资料, 一开始就肢解课文, 一背景、作者, 二解词, 三分段, 四归纳中心, 五指出写作特色, 让学生一开始在头脑中使留下支离破碎的印象和不少疑问的做法, 不仅是错误的, 而且是有害的。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一) 重应试技巧能力训练, 轻语文素养整体提升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受高考指挥棒影响, 经常有意无意地把平常的阅读课上成高考应试能力和技巧培训课。这样一来, 穿插在各个课堂环节的各种评测和练习会经常打断学生的审美感知, 并使审美愉悦大打折扣。这样的课堂看起来注重抓落实, 实际上偏离了语文课堂提升语文素养这一本真的教学任务, 也败坏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胃口”。

(二) 过于倚重现成学案, 课堂形式千篇一律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们普遍过于倚重学案, 以为一本在手, 包打天下。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审视就不难发现, 过于倚重学案, 就会导致教师导读的作用和意义被大大弱化。一方面, 许多老师对教材的经典名篇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 因为受制于课堂形式的条条框框和教学评价的僵化标准, 生怕说得太多, 被人冠以“满堂灌”而无法自由畅快地表达。另一方面, 没有了教师个性化的深层导读, 学生受限于阅读视野和经验, 只能停留在浅阅读层面上, 无法真正走进文本和作者一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无从获得真知灼见。

(三) 重视培养“集体智慧”, 轻视学生“特立独行”

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 高中语文阅读课一改过去的沉闷单调, 开始逐渐热闹起来。然而, 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表象之下, 很多学生思维惰性在滋长。他们在“合作”中尝到了“甜头”, 悟出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无论碰到什么问题, 他们都把它放到组里讨论、解决, 于是, 他们本应得到加强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始逐渐退化。其实新课程教学不一定非要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不可, 它也倡导学生独立思考、独抒新见。高中语文老师切不可重“集体智慧”, 轻“特立独行”, 不应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表面活跃, 而废掉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策

(一) 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在日常的语文阅读课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欣赏课要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的认识。教师要用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情感, 创设一种和谐美好的课堂氛围, 领着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和感悟美, 牵引学生步入文学殿堂,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教师, 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去欣赏文学经典中的思想和理念、形象和意境、结构与语言, 分析文学形象的社会意义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 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品位。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 适当安排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或辩论会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阅读教学模式应该更灵活自由一点

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 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 因此, 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笔者认为, 高一作为高中初始年段, 阅读教学就不宜袭用“先学后教”模式。因为高一新生对高中教材文本的教学要求不甚了了, 阅读能力尚弱, 而且新的学习理念与方法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若此时教师贸然全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 学习就会流于放羊般的松散随意, 时间一长, 他们慢慢就失去了语文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上好高一开学初的课, 既要通过课堂讲授给子学生知性的美感,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又要注重学法的指导, 使他们慢慢学会并掌握阅读的方法, 在自主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所以课堂教学模式应视教学内容、学情差异而变, 最终的目的是落实教学任务, 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 阅读教学应该更多一点个性尊重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给他们以足够的解读与阐释的空间。比如, 对于经典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的主题蕴含的阐释, 教师在尊重学生的阅读与鉴赏的个性的前提下, 指导学生深入探究, 加以必要的巧妙的点拨 (当然不是请君入瓮的设套钻圈式的预设) , 使之能逐步逼近作者创作此文时一些真实的思想状况与心理情境。教师还可以从服务学生更为深入地探究、发现这一目的出发, 从阅读史的角度, 将有关《荷塘月色》主题阐释的诸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呈现出来, 让学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 通过比较、甄别, 判定其解读之真伪、深浅, 并尝试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或补充或更新)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就是在尊重其个性的宽松氛围中培养起来的。在此基础上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才让学生展开合作探究, 这样的教学才能算是有的放矢, 才能真正取得良好效果。

小议加强语文阅读教学 篇5

加强中学生阅读教学, 最重要的是确立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 摒弃“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实行开放式教学。学生不但可以读散文、童话、寓言、故事, 还可以读新闻、小品、戏剧、诗歌等等。不仅可读中国古代及现代的作品, 还要读世界各国有益的作品, 让学生从最广大的范围内, 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营养。

优化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学生都有学习知识的欲望, 都有潜在的上进意识, 他们都有被肯定的渴望。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些基本心理特点, 充分调动有利于教学的积极因素。赞扬是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有效良方。学生在阅读中的任何进步和收获, 都可以是教师加以赞扬的理由。读了一个故事, 能讲给别人听;读了一段寓言, 写出了心得体会;在读书讨论会上,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 并说明喜欢读这本书的原因等等这些都值得肯定。教师要抓住这些机会, 及时地表扬这些学生, 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将得到加强, 阅读积极性将大大提高, 将大大加快前进的步伐。

上一篇:科学人文性下一篇:企业财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