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模式构建

2024-06-22

业务模式构建(精选十篇)

业务模式构建 篇1

关键词:自主办理业务模式,住房公积金,业务模式构建

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实施的十几年中, 为解决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是, 在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的过程中, 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住房公积金业务模式、监督管理不到位以及实施环节的繁琐等原因, 致使该项惠民政策不能够完全的发挥出来。

一、现行住房公积金业务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住房公积金的性质决定了其运行的主要目标是保证资金的安全, 并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稳定的收益, 基于这种情况, 我国现行的住房公积金业务模式分为封闭运行模式与各行政区域内循环模式两种。

第一, 封闭运行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封闭运行模式给住房公积金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但是受到增值途径的限制, 致使其收益较低。现行的住房公积金的资金的调整通常都依赖于自我调整, 由于受到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 以及房改的推进, 住房公积金面临职工购房提取的压力也愈来愈大, 这样就导致贷款与提款的需求显著增加, 明显的大于资金回笼与归集的速度, 致使封闭运行模式出现大量的资金缺口, 无法满足当期的需求。

第二, 各行政区域内循环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全国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 致使居民的住房消费取向以及房地产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 致使各地区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受到房改进程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 个人贷款业务发展迅猛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福建、广州、江苏、广东、上海、厦门等市, 而中西部地区的个人贷款发展相对滞后。但是, 如果贷款业务规模过大, 容易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 如果贷款业务过少, 导致归集的资金放贷不出去, 容易造成资金的大量沉淀, 无论是哪一种, 都会给住房公积金的运行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自主办理业务模式的住房公积金业务模式的构建

想要建立完善的自主办理业务模式的住房公积金业务模式, 就应该明确中心的管理主体的地位, 通过科学的划分管理层次, 明确经办层内、管理部、机关处室等相关职责与层次, 合理的安排资金核算与调度, 计算机系统的中心管理, 不断的完善业务中心与代办银行的责任与关系, 通过下面几个方面的改革, 完成自主办理业务模式的住房公积金业务模式的构建。

(一) 提取业务

通过数据接口将提取业务直接与银行的会计核算系统连接起来, 依据付款的清单将资金提取划款至职工的存折、银行储蓄卡龙卡中, 实现账户的资金汇划与该银行的操作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同时, 资金汇划完毕后, 通过将银行存款账户的信息进行登记, 将划款的信息回传至中心资金汇划系统中, 完成对客户账户提取资金流水账的记录。

(二) 缴存业务

中心经办管理者通过对申请资料的审核, 确认无误后, 通过系统审核的中心资金汇划系统, 将汇缴信息与收款清单信息共同传输至集中待收付中心。集中待收付中心通过将提交的收款清单信息传递至收款银行, 并且通过收款银行将已收的款项记录下来, 发送至中心资金汇划系统的同时通知账户, 完成收款。此外, 收款银行及公积金中心应该登记相应的账户存款流水账, 通过集中代收付中心将返回收款信息集中回传至中心资金汇划系统。

收款银行的集中代收付中心资金汇划系统, 应该将收款成功的汇缴信息实时的进行业务明细登记, 将收款数据回传至业务中心, 同时实时的登记业务流水账, 增加个人账户与单位账户的余额。同时, 如果业务登记系统记录收款的汇缴信息失败后, 应该于次日通过中心资金汇划系统向收款银行重新发送收款指令, 直至收款信息业务登记系统成功的记录收款汇缴信息。

(三) 贷款业务

一方面, 贷款回收业务, 通过数据接口将银行会计核算系统与中心直接连接, 通过收款清单信息将贷款回收资金直接划款到中心贷款资金账户, 通过操作该银行内中心账户的资金汇划实现对数据交换的实时控制。个人贷款回收资金划拨完成后, 由贷款银行将存款账户的资金流水账记录下来, 然后将划款信息回传至中心资金汇划系统。资金扣划成功后, 应该由贷款银行中心将账户对应的款项信息的明细进行登记, 并且向账户提供相应的还款票据, 通过实时登记业务流水账, 减少个人贷款余额的同时, 增加还款信息;个人贷款回收资金业务系统记录失败后, 应该于次日通过中心资金汇划系统重新由贷款银行发送收款指令, 直至贷款信息业务登记系统成功的记录贷款清单信息。

另一方面, 贷款发放业务, 通过数据接口将银行会计核算系统与中心直接连接, 通过放款清单信息将贷款发放资金直接还款至收款人账户, 通过操作该银行内中心账户的资金汇划实现对数据交换的实时控制。个人贷款发放资金划拨完成后, 由划款银行将划款账户的资金流水账记录下来, 然后将划款信息回传至中心资金汇划系统。资金划拨成功后, 应该由划款银行中心将账户的业务明细进行登记, 添加个人贷款信息, 然后由划款银行中心向客户出示借据;如果业务系统发放信息记录放款失败后, 应该与次日通过中心资金汇划系统重新由放款银行发送放款指令, 直至放款信息业务登记系统成功的记录贷款清单信息。

(四) 转款业务

申请业务资料由中心经办人员审核齐全无误后, 再将信息传递至信息登记业务中心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 再由转账银行将业务流水账进行实时登记, 完成转款业务。

(五) 职工结息

银行中心的业务系统应该根据职工结息明细, 对业务明细进行实时的登记与记录, 并将原活期积数转换成定期积数, 以此实现个人账户与单位账户余额的增加, 并实时的记录职工结息业务流水账。

三、结束语

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自推出以来, 就一直受到诸多方面的质疑与批判, 主要是来源于住房公积金使用、上缴比例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对于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已经采取了许多的措施, 为了切实利用有效的方法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 我国应该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科学的住房公积金业务办理模式, 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 保障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响.自主办理业务模式的住房公积金业务模式构建[J].现代营销, 2012 (2) ;42.

业务模式构建 篇2

摘要:本文对当前业扩报装工作开展流程所带来的弊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创新性提出打破按职能划分的组织结构,构建以业务流为导向的业扩报装一体化服务平台,真正实现“各专业无缝衔接、客户经理一口对外”的业扩报装新模式。

关键词:业扩流程;构建;新模式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供电服务不再是仅仅满足用电的需求,人们更加追求方便、简洁、高效的消费模式,更为规范、愉悦、优质的消费体验[1]。业扩报装工作作为客户和供电企业建立供用电关系的首要环节,存在业务链条长、手续繁琐、流程复杂、专业协同运作效率等诸多问题,是引起社会关注、客户意见的主要焦点。

因此,供电企业急需对业扩报装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对现有工作模式进行科学调整,构建以客户导向,统一的“一口对外、流程精简、智能互动、协同高效”的业扩报装新模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流程,进一步提高业扩报装运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1“一口对外”服务机制

“一口对外”服务机制是指:由客户服务中心统一受理用电申请,承办业扩报装具体业务,并统一对外答复客户;同时组织供电企业营销、发展策划、生产、农电、基建、调度等部门按职责分工和流程要求,完成业扩报装流程相应工作内容。简言之,客户经理根据业务分类对各部门工作进行全过程督办,协助客户办理、完善各类送电手续,达到客户只找客户经理即可办完所有用电业务的目标。

2 问题分析

业扩报装业务工作办理过程中涉及到与供电企业多个部门的横向协同工作[2],如生产部门需对用户工程接入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行技术把关、调度部门需对保护定值测算等环节进行技术把关、发策部门需结合整个电网的规划对用户工程接入方式进行审核等。客户往往需要前往供电企业的多个部门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详细阐述如下:

2.1 分支流程多,审批环节多,手续复杂。

业扩报装工作包括了从受理客户用电申请,现场勘查、供电方案下达、图纸审查、中间检查、竣工验收、装表接电等客户接入系统的多个环节。各环节涉及的支线流程近10个,如保护定值办理流程、调度命名编号办理流程、电缆网间隔接入用户新投异动流程、专线间隔审批流程、电缆网新投异动流程、电力通道审批流程、带电作业流程等,由于分支流程多,且多数流程只能串行办理,不能并行办理,涉及部门不尽相同,各部门又有多个审批环节……最终导致业务办理时间长、业务链条长、效率低。

2.2 供电企业各专业办公地点不集中,客户需要辗转多个地点办理相应手续。

缺乏统一协作机制。目前,客户在供电营业窗口提交申请后,需要与多个专业和单位办理委托、审批、签约、付款手续。作为基层的一名客户经理,无法有效协调企业内部其他专业的业务,只好指点客户往返在各个部门之间。而公司下属各专业车间并未集中办公,客户需要辗转多个地点办理相应手续,若遇资料不全或审批签字人员不在岗等情况,还需多次往复“跑动”,耗费时间长,花费精力大,优质服务无从谈起。

2.3 优质服务水平各不相同

由于客户需要往返往返在各个部门办理相应手续,不可避免地要与多个专业人员打交道。而各个部门对优质服务重视程度与执行力度不一样,优质服务水平务技能技巧也较薄弱,存在较大的优质服务风险。

2.4 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渠道

业扩报装业务办理的相关单位如业营销、发展策划、生产、农电、调度等部门之间并未建立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渠道,缺乏统一管控协调,导致用户需分别向不同部门了解信息,导致业务办理周期长,时间不可控。

3 改进措施

3.1组建业扩报装一体化平台

按照“强化业务流、弱化行政流”的理念,打破按职能划分的组织结构,抽调相关单位和部门人员,完成了业扩报装一体化服务平台的组建工作。该平台的运作模式是:

1)客户经理一口对外,负责业扩报装流程全程组织、跟踪和督办,协调解决客户办理业扩报装业务出现的困难。即在业扩报装过程中的现场勘查、供电方案的确定、接入系统和受电工程的设计资料审查、开工相关手续的办理、工程竣工前相关合同和协议的签订、工程启动送电前手续的办理及送电后的资料移交等环节中,均由客户经理和各相关部门进行内部协调,客户不再与各相关部室直接联系,满足客户只找客户经理即可办理全部用电业务的需求。

2)各专业无缝衔接,做到面向流程的一体化。应面向业扩报装全流程,整合配网与调度资源,合理分工,全权负责业务手续及技术审核,实现业扩报装的“内转外不转”。

3)组織机构扁平化。减少管理层级,下放业务审核权限,赋予业务人员更大的自主决策权,有效减少审批环节,大幅提高运转效率。

3.2 健全各专业部门业扩报装信息共享机制。

可从两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一是管理方面。建立信息共享常态机制,定期发布客户用电需求、电网建设规划、电网可开放容量、线路停电计划等信息。客户经理可通过该途径及时了解各专业相关信息,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二是利用信息手段。建立统一的调度、生产、营销信息共享平台。解决营销系统与调度、配网信息系统的接口问题,整合配网与调度资源。业扩人员可在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中,查询年度配电网规划方案、线路可开放容量情况、线路技术参数、客户已有的用电情况等信息。

3.3 推广电子档案系统应用。

客户提交申请时,将各个分支流程需要审核的资料进行“一次性告知”,在客户提交完毕所有资料后,利用图像采集技术,将客户资料同步转化为数字档案,实行档案分级、分类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给对应的各专业部门分配查询权限,各专业部门在办理本部分手续时,可进入电子档案室,提取审核需要的资料,避免客户往返各个部门递交资料,提升客户感知,为“一口对外”工作夯实基础。

3.4 建立协同会签平台,实现电子化审批。

由客户经理统一发起各分支流程,各部门负责人通过协同会签平台,在规定实限内对所属业务进行审核。客户经理根据审批结果进行后续业务的办理,避免客户往返各个部门进行签字手续办理,且有效缩短签字审批环节的等待时间。

3.5建立“网络化”查询平台。

在营业窗口设置自动查询终端,客户可根据需要随时查询业务办理进度,包括各专业部门的分支流程推进进度,彻底改变以往通过电话或纸质资料查询来获知业务办理进度,增加客户的参与感。

3.6建立“自助式”打印系统。

客户可按需求打印需要的业务资料,不需要再前往各个部门打印相应的资料,从细节处提升优质服务水平。

4 小结

本文对当前业扩报装工作开展流程所带来的弊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创新性提出打破按职能划分的组织结构,构建以业务流为导向的业扩报装一体化服务平台,真正实现“各专业无缝衔接、客户经理一口对外”的业扩报装新模式。此外,文章还提出健全各专业部门业扩报装信息共享机制、推广电子档案系统应用、建立协同会签平台、建立“网络化”查询平台、建立“自助式”打印系统共5中强有力的提高工作质效的技术手段,支撑“一口对外”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牛志强,周文伟.供电企业业扩流程优化的实践.农村电工.2013年8期.

[2] 张惠,王晋江.浅议业扩报装现状及改进措施.科学之友.2012年11期.

业务模式构建 篇3

一、传统企业的信息化现状

1. 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

传统企业的信息化更加关注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应用, 企业引入的信息化系统更多地是以满足部门级的生产、信息管理的功能单一的孤岛管理系统, 虽然能够解决一时的功能需求和效率提升问题, 但从长远来看, 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缺乏立足企业全局运营的战略性思考, 不能将企业整体运营能力的提升作为企业完整信息化规划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2. 信息孤岛

当前企业各个信息化业务应用系统均包括一套独立的底层框架及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等, “信息孤岛”的隐患已经初露端倪, 虽然目前还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 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 信息化程序的继续深入, 如果没有整体的信息规划, 这种现象必将愈演愈烈, 最终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瓶颈。

3. IT黑洞

传统的软件系统缺乏好的维护接口, 维护过程比较复杂, 维护成本极高。一般都是在低层的技术平台上直接构建业务系统, 并且也只能采用面向技术的、与业务无关的“原始”编程工具来开发管理系统。这种低层次的软件开发模式, 使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扩展困难重重, 导致“IT黑洞”现象的普遍发生。

4. 系统移植困难

企业现有系统虽然有些还勉强可以满足业务的正常运行, 但是随着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数据资源的不断积累膨胀, 原先的业务系统将越来越无法满足业务的不断增长, 这时很可能需要对底层技术支撑平台 (如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 进行升级, 而传统方式开发的业务系统完全与原先选定的技术架构是一种紧密耦合的关系, 一旦需要升级底层架构, 将只能从头做起, 浪费了大量的投资。

5. 缺乏工作流程管理

企业管理流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 现有系统缺乏有效的工作流支持, 企业管理流程极不规范, 且无法进行有效的流程分析和监控, 工作效率低下,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 在将来的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对企业的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再造, 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 并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 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 决策分析能力薄弱

企业现有系统缺乏一个完善的分析决策平台, 无法获得有效的统计数据, 无法满足企业管理层根据市场的变化灵活快速地做出决策分析。尤其是许多统计数据的来源分布在各种不同的业务系统之中, 现在的方法更加无法实现有效的决策分析。

7. 无法快速响应业务需求的变更

处于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 为了以最快速度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企业内容的运行机制、组织机构、人员岗位等都必将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状态之中, 而传统企业现有系统通常需要响应这种变化是非常困难的, 一方面修改的工作量极大, 一方面很多统计模块的修改严重滞后, 根本不能为领导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分析数据。

二、平台化构架下的信息系统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目前市场上广泛提及的协同软件、协同平台、协同通信工具等系统更多地侧重在即时信息沟通、信息协同关联以及办公、资源等业务流程协作的管理和效率提升上, 虽然具备一定的业务关联广度和平台配置灵活性, 但却缺乏整体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深度, 缺乏一个强大的集成管理软件的应用构架, 无法适应企业大规模的信息化部署和未来持续构建的需要。另外传统ERP也正在面临挑战, 一直以来许多传统企业认为只要做好并维护好ERP系统, 企业信息化工作就会高枕无忧。然而, ERP更多地体现企业生产执行层面的资源管理和过程控制管理, 虽然具有相当的业务控制复杂度及经营决策分析深度, 但却缺乏企业全面精细管理的业务覆盖广度, 企业在由“生产聚焦”向“运营聚焦”转变的大趋势背景下, ERP纵使也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 不断进行“补丁式”的扩展和更新, 但其先天的面向生产管理平台的定位决定了其后续发展的不足。

那么什么样的信息系统更适合企业呢?这个问题让很多信息工作者大为头痛, 众多软件产品大都是围绕自身情况设计完成的, 它要求用户去适应它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 而不是主动地去适应用户, 这与国内企业的管理流程经常变化、个性化非常强的特点极其不适应, 如果选择一个功能封闭的软件会极大的限制企业的发展, 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 企业所需要的是不但能够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而且还能够跟随企业的管理变化的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步投入、因地制宜、分布发展的过程, 企业必须要根据自身的能力、特点来决定采取何种发展策略, 优先开发适用的应用系统, 稳定灵活的构架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利保障, 建立一个基于统一集成业务平台构架下的管理信息系统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现在越来越多的IT管理者正在不断反思企业传统IT架构的基础上, 力求实现一种全新模式的构建和维护方法, 快速提升企业业务的部署和支撑能力, 提高企业IT综合的战略规划和运维水平。企业完整的IT管控框架将面向业务执行、管理控制、决策规划等不同经营层面的应用纳入到一个完整的运营管理体系当中, 实现横向应用及纵向应用之间的运营协作及互联互通, 充分体现企业整体的“人人之间、团队之间、部门之间、过程之间、流程之间、信息数据之间”全面的信息共享关联和业务协同, 如下图所示:

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应立足于企业运营管理的全局, 能够对诸如客户、市场、品牌、销售、服务、决策、执行、组织、团队、绩效、协同、知识和创新等企业关键要素实现全面的精益规划和管理, 并基于此实现灵活快捷的业务设计和重组以及软件应用系统的构建和协作, 最终实现一种“以客户为导向、以协同为特征、以运营为聚焦”的全新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

三、平台化信息系统在沧州大化的应用

沧州大化基于上述平台化理念下建立了基于统一集成业务平台构架下的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涵盖企业所有核心业务和管理系统, 并且各应用间实现了无缝连接, 系统主要划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 业务执行层面应用

提供面向企业核心生产过程支撑及业务过程控制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该层面立足于企业生产效率、经营能力提升、实现企业开源节流能力的提高。

(2) 管理控制层面应用

主要是面向企业内部管理的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实现企业对内部人、财、物、活动、过程、流程等要素进行精细化、系统化地控制。

(3) 决策规划层面应用

主要实现企业经营层面及战略层面的决策分析, KPI核心指标控制, 财务控制、各类辅助企业决策的统计报表生成等方面提供信息化方面的应用支撑。

沧州大化将原有的应用系统通过数据字典、业务建模等技术全部划到平台的三个层面中, 在业务层面保留了原有软件的所有应用, 在平台层面集成了所有业务系统的信息, 可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自主进行开发。沧州大化平台化的构架是立足于企业的整体运营管理全局和发展的角度, 建立在统一的协同业务框架平台之上的完整企业运营管理系统, 其包含统一工作环境、协同业务基础构建平台、业务设计及建模工具以及运营管理应用等部分。建立了统一的工作环境和业务门户, 用户可以在统一的环境里利用平台强大的OA功能进行高效的沟通和协作, 并展开所有的业务和管理工作。建立统一的公用基础设施平台, 采用“主板+插件”的模式来构建和扩展业务系统, 各类业务系统直接构架或连接到统一的协同业务平台上, 并以其为基础和枢纽, 将分散的企业应用管理系统整合起来, 形成一个有机的、紧密联系的整体。软件开发和维护模式以业务描述、而非代码为核心来完成, 开发效率高, 能及时满足管理的需求, 业务建模能够真正实现“快速开发、灵活调整、业务驱动、技术无关”, 充分满足“整体规划, 分步实施, 自我掌控, 随需而变”的信息化长远战略规划要求, 各应用模块建立在统一的平台之下, 模块相互之间独立, 可以针对单一的管理需求进行模块设计, 应用系统可随时进行更改, 无须考虑对其他应用的影响, 整个应用系统完全是按照企业管理需求定制的, 没有冗余的功能, 便于推广和应用。

构建面向关键业务保障的教育城域网 篇4

当业务应用系统和资源建设不断发展之时,教育城域网的建设与升级已经不是网络设备的简单搭建。如何构建一个能够保障业务应用服务开展的教育城域网已经成为各教育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关注热点。

根据对教育城域网的业务应用系统的分析,锐捷网络提出了“面向关键业务保障的教育城域网”技术框架,并在此技术框架基础上推出了“面向关键业务保障的教育城域网整体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

根据目前教育城域网面临的新挑战,教育城域网的建设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骨干网升级

根据区域教育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地区提出了“学区化”的概念,即“以重点中小学为核心,带动周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从而实现教育均衡化及相关教育资源的共享”。从教育城域网骨干架构的规划来看,也需要配合该发展趋势。

为此,锐捷网络提出了万兆RERP自愈环网方案。该方案中,教育城域网中心及重点中小学核心组成一个万兆环网的核心骨干平台。该平台不仅从网络架构上实现了高速和稳定,同时从数据流量上,也实现了与区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完美对接,为区域教育均衡化及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出口安全改造

教育城域网的出口是整个教育城域网的“咽喉”,所以城域网出口的安全设计对全网的安全至关重要。如何解决教育城域网出口的安全问题,是每一个城域网规划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教育城域网出口流量的特点,锐捷网络推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城域网出口部署应用控制引擎RG-ACE、网络出口引擎NPE。该方案能保证出口网络容纳万人在线,精确识别上千种应用的流量,能对有限的出口带宽进行精细管理。还能为关键用户/应用建立独立通道,有效保障其带宽不受影响;同时提供出口运行状况的图形化监控,有助于带宽策略的优化调整。另外,还可以对各种网络攻击和安全威胁进行日志记录,为用户事后分析、审计提供重要信息。

三、运维与管理系统建设

关键业务应用系统的大规模使用,对教育城域网的运维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网络应用越复杂,涉及层面越多,整个网络也就越脆弱。如何保障关键应用和关键业务的顺畅运行就成为突出的问题。

为此,锐捷网络提出了面向关键业务保障的教育城域网运维管理系统,对关键应用、用户、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网络终端的管理统一考虑,整体规划。部署该系统后,区域将建设一个跨教育信息中心和各个校园网的整体安全防护体系和管理体系,以自动化、分布式、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手段实现全面的城域网安全防护和管理维护。

四、教育城域网的数据中心及容灾中心

教育城域网的重要角色之一是区域教育的数据中心,其数据系统主要包括教育资源IDC、数字图书馆等。几乎所有的应用系统都离不开数据的保存、备份、容灾及数据恢复。

基于业务架构的能力素质模型构建 篇5

一、能力素质模型分析

能力素质模型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大卫.麦克里兰 (David Mc Clelland) 提

出来的管理方法。其核心要素是动机、特质、自我意识、技能和知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于技能和知识这两类属于能力范畴的因素, 对动机、特质和自我意识的关注比较少。近几年来随着心理学的发展, 使上述三种因素的测量和评价成为可能, 人力资源管理的视野也逐渐延伸到动机、特质、自我意识这三个因素。

从分析的角度看, 能力素质模型的5个核心因素都可以通过借鉴或应用相关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继续细分为多个子因素, 例如特质或特征可以继续细分为依附性、独立性、自律性、自制性、好奇性、倾向性、自然性、社会性、稳定性、可塑性等多个方面, 甚至可以继续细分到多个层次, 使从底层对各个因素对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 提取出积极性的因素, 构成具有清晰层次结构的能力素质模型。事实上, 从5个核心因素细分出的诸多子因素并非都是积极因素, 或者说在不同的环境下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这些子因素的影响都是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素质模型所关注和追求的因素是诸多因素中那些影响绩效的积极因素。自然, 也不排除从消极因素的角度来评价人力资源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

那么, 从诸多子因素中选择积极因素构成能力素质模型的依据是什么呢?创造性人才能力素质模型的选择准则显然与事务性人才能力素质模型的选择准则不同, 即使在诸如动机和特质这样的层次上也是如此, 更何况在技能和知识这样的层次上,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两者的绩效目标不同。绩效目标应该是能力素质模型建模过程中从诸多因素中选择积极因素的依据。而在一个企业组织中, 不同的业务甚至同一业务的不同环节其绩效目标是不同的, 因此能力素质模型建模甚至行为指标量化都与业务架构紧密相关。从能力素质模型的层次而言, 通用能力素质模型造就通用能力人才, 基于业务的精细能力素质模型造就专业人才。

二、能力素质模型构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既可以从绩效角度在已有的实体对象提炼出能力素质特征要素

或指标构建能力素质模型, 也可以按如下的过程基于企业的业务架构通过因素分解和选择构建能力素质模型:

1. 首先借鉴或应用心理学及其它学科成果将麦克里兰能力素质模型 (元模型) 的核心因素细分为具有指标意义的子因素集合。

2. 从业务架构构造业务集合。

3. 为每个具体业务确定绩效目标 (指标或要求集合) 。

4. 针对逐项业务, 对其绩效目标与能力素质模型的子因素集合从底层逐项进行相关性分析, 筛选出紧密相关的积极性因素。

5. 从底层到顶层由筛选出的积极性因素构建面向业务的精细能力素质模型。

6. 从精细能力素质模型集合中提取共性因素, 构建通用能力素质模型。

上述过程的第1步和第4步都有借鉴和应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成果的空间, 而且也可以借鉴和应用已有的能力素质模型成果按上述过程来构建新的、代表更高绩效水平的能力素质模型, 这样就自然形成了具有引导意义的能力素质模型螺旋式上升的持续改进过程, 持续改进的能力素质模型如果有效应用在人力资源评价、培训教育等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 必然不断地优化组织的人力资源结构, 持续促进组织绩效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另外, 根据企业组织的业务架构和能力素质模型的应用水平,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能力素质模型粒度, 或对能力素质模型的因素组合进行裁剪, 得到分别适合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使用的能力素质模型和业务部门使用的能力素质模型, 实现能力素质模型的应用于业务的紧密结合, 使能力素质模型不仅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科学工具, 也使其成为业务部门的管理工具, 甚至成为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能力建设的有效工具, 真正发挥能力素质模型这一科学工具的效力。

三、结论

从绩效角度在已有的实体对象上提炼出能力素质特征要素或指标构建能力素质模型的

方法是一种属于实证范畴的方法, 而本文提出的方法则是应用分析的方法来构建能力素质模型, 这种方法基于企业组织的业务架构, 以绩效目标为导向, 借鉴心理学及相关学科成果运用相关分析方法从一般能力素质因素集合构建面向业务的能力素质模型, 再从面向业务的能力素质模型中提炼出企业的通用能力素质模型。循环往复、不断地借鉴和应用已有的能力素质模型成果来运用这个方法构建新的、代表更高绩效水平的能力素质模型, 就可以自然形成具有引导意义的能力素质模型螺旋式上升的持续改进过程, 从而持续不断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

摘要:能力素质模型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个全新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具, 其常用的方法是行为事件访谈法, 核心思想是从绩效角度在已有的实体对象提炼出能力素质特征要素或指标, 用于人力资源评价、引进、配置和培训等人力资源过程。本人从能力素质的基本要素出发, 基于企业的业务架构, 就构建能力素质模型进行分析探讨, 以便找到能够切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便于操作和实施的程序性构建方法。

PTN构建广电多业务承载网络 篇6

如图1所示, 各种业务及技术驱动承载网络向着统一融合的方向发展, 同时, 多种制式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存, 这就要求一张承载网实现多种业务的统一接入和传送, 从而保护运营商投资。另外, 随着各种业务的IP化进程加速, 对承载网的带宽、调度、灵活性、成本、质量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广电运营商对于承载网络的关键需求主要体现在:多业务统一接入和传送、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基于分组的精确同步能力、高效率灵活的带宽利用、网络精细化管理和控制。

1 方案整体概述

烽火通信顺应广电业务IP化发展趋势, 推出多业务承载网络解决方案, 使用基于全分组内核的融合型PTN设备, 实现多业务承载, 为广电运营商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 并致力于为降低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 助力运营商实现网络平滑演进及业务高速发展。

多业务IP承载网络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1) 一张网络, 适应各种业务架构, 包括IPTV、Internet Access、VoIP。

(2) 一张网络, 适应多种业务类型, 包括TDM、ATM、Ethernet、IP。

(3) 一张网络, 适应多种传输介质, 包括Fiber、Copper、Microwave。

2 方案亮点和优势

2.1 多业务IP承载网方案有利于降低广电运营商CAPEX

(1) 丰富的多业务接入和统一传送能力

丰富的接口类型 (E1、STM-N、FE、GE、10GE) 对多种业务进行统一接入, 采用PWE3封装技术实现TDM/ATM/Ethernet/IP业务的统一传送。

(2) 融合型架构设计

相同硬件架构下, 同时支持IP/MPLS与MPLS-TP, 提供更加灵活组网方案的同时, 大大降低运营商因技术选择所带来的风险。

(3) 100%分组交换核心

采用纯分组核心设计, 提供带宽统计复用能力, 从容应对大带宽冲击。

(4) 精确灵活的同步机制

提供同步以太、IEEE 1588v2同步方案, 提供网络时钟/时间同步需求;支持带外1PPS+TOD接口和带内以太网同步接口, 满足网络长期演进的需求;采用SSM和BMC的协议, 实现时钟和时间链路的自动保护倒换, 保证同步的可靠传送。

2.2 多业务IP承载网方案有利于降低运营商OPEX

(1) SDH-like层次化OAM

通过基于硬件机制的层次化OAM支持 (MPLS-TP OAM, MPLS OAM, Ethernet OAM) , 实现了电信级的网络故障自动检测、保护倒换、性能监控、故障定位等功能。

(2) 多级可靠性保障

具备完善的设备级、网络级以及客户侧保护功能, 保证50ms保护倒换、电信级99.999%可靠性。

(3) 端到端QoS

充分保证不同业务对延迟、抖动、带宽的要求。支持流量分类、拥塞控制、拥塞管理、流量监管、和流量整形等, 满足用户级多业务的带宽控制, 实现业务接入的SLA, 为运营商精细化运营提供保障。

(4) 统一网管系统

OTNM系统实现对承载网所有网络设备 (包括PTN, SDH/MSTP, WDM/OTN) 的统一管理, 覆盖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网络, 有效降低运营商建网成本和维护成本。

3 分组传送技术概况

(1) 标准现状

MPLS-TP已成为分组传送主流标准, CCSA《分组传送网总体技术要求》指出PTN核心层可选支持L3。

(2) 分组传送技术对比

就MPLS与MPLS-TP的OAM, 网络保护、QOS、时钟同步、控制平面等技术属性, 以及运维和互通等性能方面进行对比优势劣势情况。

(3) 分组传送演进趋势

MPLS-TP&MPLS在传统应用领域未来技术走向是趋同的, MPLS-TP要增强L3VPN功能, IP/MPLS需要增强OAM、NMS, 保护技术等。

(4) 烽火通信分组传送产品

为顺应技术远期发展、降低运营商面临的选型风险, 烽火通信CiTRANS系列PTN设备全面支持MPLS-TP、IP/MPLS融合技术方案, 见图2。

4 总结

经过几十年在通信网络产品研发和工程应用的摸索, 烽火通信产业发展迅速, 产业领域包括数据网络通信、宽带接入、软件技术、增值业务、信息集成等;烽火通信高度关注广电运营商的业务发展和转型需求, 具有端到端的全业务承载网解决方案、完善的产品组合及丰富的网络部署经验, 全方位助力运营商迎接光网络转型挑战, 共享网络之美。

广电三网融合中带宽需求急剧增加, PTN技术将是广电承载网的最佳选择。承载网络不仅需要承载主流的IP业务同时也要兼顾对传统TDM业务的承载。随着PTN标准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 随着高带宽多媒体业务的迅猛发展以及技术的不断成熟, PTN部署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会迎难而解。

业务模式构建 篇7

因此, 针对单项专业行业领域的这种大数据量的语音文本信息, 如何设计一个通用且合理的业务模型, 对于相关领域的有效数据挖掘显得至关重要。

1 业务模型组件分析

整个模型分析模块分成三个部分:构建文本索引、进行规则分析匹配以及进行热点趋势分析。

第一部分:文本索引, 将语音数据根据不同维度分别保存, 例如语音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语音类型、声道等, 然后根据不同文本信息进行索引构建, 以缩短后期大数据量查询的耗时。同时文本存储在数据库后, 用户需构建关键词, 关键词的定义标准由用户自己决定, 用户可按照自己的需求定义关键词表, 例如手机套餐、优惠、投诉等词汇。

第二部分:规则分析, 将识别后的语音文本内容与系统内的规则模型进行匹配, 并将匹配成功的语音提取出来单独保存, 这些数据将为用户提供业务趋势分析结果的真实性数据。

第三部分:热点趋势分析, 在匹配上模型规则的语音基础上, 将文本内容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提取出来, 存入数据库, 这些数据将作为每日的实时热点词汇, 为用户提供热点趋势分析结果的实时性数据。

2 通用业务模型的构建思路

不同类型的行业, 其语音文本所包含的数据信息也大不相同, 找到一种相对而言较通用的规则来识别文本, 使得用户能够最直观地从统计数据中获取想要的信息, 从而进行数据挖掘, 这是一个针对用户需求进行数据映射的技术难点。

构建通用的业务模型 (即分类规则) 来识别文本, 规定好模型规则的规范格式, 根据不同的目标类别 (即模型规则) 构建不同的业务模型。

3 通用业务模型的构建流程

从业务模型概述、业务模型表现形式、业务模型的编写规定、业务模型的格式与优化、存在问题及应对方案五个方面, 详细阐述如何构建一个合格的业务模型。

3.1 业务模型概述

在语音分析中, 对通话内容进行归类非常重要, 但在归类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情况:

(1) 随录信息不完整;

(2) 随录信息不严谨, 存在敷衍应付和主观出错的情况;

(3) 自定义类别 (如专项调查中的类别) 无法在系统中事先记录。

本文描述的业务模型方法提供了一种可以通过识别文本自动给出类别的手段, 在存在上述问题和其他技术无法解决的情况下适用。

3.2 业务模型表示形式

目标类别是指期望通过本条模型规则识别出一条通话的某种属性, 该属性可以是业务名称、操作类型以及自定义专题属性 (如:投诉预警、校园优惠活动等) 。

由于业务需求中仅仅通过一、两个关键词无法准确定位用户所需业务, 因此, 在模型关键词中引入了逻辑部分, 目前初步定下的模型逻辑关系包含以下4种:

(1) “与”关系 (规则符号“&”) :指相关的关键词必须在文本中同时出现;

(2) “或”关系 (规则符号“|”) :指在文本中只要出现其中任何一个模型中的关键词即可;

(3) “非”关系 (规则符号“!”) :指在文本中不能出现某个特定的关键词;

(4) “邻接”关系 (规则符号“#”) :指相继出现的两个部分必须同时存在且具有前后顺序及较近距离则认为符合邻接关系, 较近距离定义为两个部分距离5个汉字以内 (含5个) , 如“我想办一张卡”符合“办#卡”规则。

例如:移动公司新推出一项流量业务套餐, 并想针对该套餐的销售进行数据跟踪, 就可以针对该项流量套餐业务构建一个简单的业务模型:

流量套餐: ( (GPRS&手机套餐) |手机流量)

该模型的含义就是从文本中识别出某个时间段内, 所有语音中同时含有“GPRS”和“手机套餐”这两个词, 或者只含有“手机流量”这个词的语音, 并将统计出来的语音存入对应数据库中。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简单的从识别文本到针对流量套餐业务的数据分类和整理的映射。

3.2 业务模型格式规定

(1) 关系符号均为半角字符。

(2) 一条规则以半角符号“ (”开始, 以“) ”结束。

(3) 除了“非”和“邻接”关系, 其他关系也可以连续链接, 如“ (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 ”。

(4) 除了“邻接”关系, 其他关系也可以互相嵌套, 如“ (全球通| (动感&地带) |神州行) ”。

(5) 除了“非”关系, 其他关系的优先级必须显示以内部括号“ () ”标记, 如“ (品牌互转| (转#全球通) ) ”。

(6) “ (”和“) ”必须成对出现, 具有一样的个数, 否则认为语法错误。

(7) 关系符号前后可以存在若干空格以增强可读性。

(8) 可以插入无实际逻辑意义的“ (”“) ”以增强可读性。

(9) 任意两个相邻关键词之间必须存在关系符号。

3.3 业务模型的编写及优化

(1) 明确业务目标列表, 如10086服务业务名称。

(2) 搜集与每一个业务目标相关联的关键词。

(3) 结合关键词和编写人员的自身业务知识编写业务模型初型。

(4) 使用“单条模主观验证工具”对10万条以上录音识别文本进行单条模型的验证, 获得筛选结果。

(5) 对筛选结果进行仔细排查, 对于不符合主观判断的文本进行分析并补全模型规则。

(6) 完成单条业务模型的二型。

(7) 对识别文本进行所有模型的验证, 筛选出未识别的文本和同时符合多条模型规则的文本。

(8) 对筛选结果进行仔细排查, 从未识别文本中发现符合某个业务目标的关键词及其逻辑, 补全该模型规则;从同时符合多条模型规则的文本中发现易混淆的关键词及其逻辑, 修订有问题的模型规则。

(9) 重复排查直至未识别文本和同时符合多条模型规则的文本数量不再减少, 业务模型编写规则完成。

3.4 存在问题及应对方案

在规则优化过程中发现业务分类问题会对最终效果造成影响。

业务间存在包含关系:如“当前话费查询”和“话费余额” (“当前话费查询”业务包含了当前花了多少钱和当前还剩多少钱的含义, 包含了“话费余额”业务的含义) , 这种业务的存在会对效果造成一定影响。此类问题可以通过规整业务 (重新定义业务, 降低业务之间混淆度) 来解决。

业务间含义相近:如详单和账单, 两者间的业务含义并没有明显区别, 此类问题可以通过规整业务来解决。

泛意业务的存在:如已开通业务查询、个人资费、手机状态查询等, 在基于分类规则的来电原因分析策略下, 此类业务会造成大量虚警, 对效果影响较大。可以通过业务优先级策略 (优分析泛意业务, 如果没有得到结果, 再分析其他的业务) 来解决。

先分析泛意业务, 如果没有得到结果, 再分析其他业务) 来解决。

4 结语

本文通过立足于语音识别和文本分析引擎, 结合各个行业领域特征, 详细描述了如何有行业针对性地构建一个通用的行业业务模型。通过构建业务模型, 将语音识别技术和模型分析技术有效衔接起来, 构筑从语音数据到文本数据, 从文本数据到业务数据的多级高速通道, 有效解决传统意义上人工语音数据分析时效低、人员投入大、覆盖率低等问题, 降低客户投入成本, 提高业务效率。

参考文献

[1]宋伟, 金畅, 盛四辈.中国智能语音行业专利战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1) .

[2]易中华.一种基于语音分析技术的智能语音评测系统[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

[3]姜晓娟, 郭一娜.基于改进聚类的电信客户流失预测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报, 2014 (4) .

[4]王仁彦.数据挖掘与网站运营管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0.

[5]周强, 黄昌分.基于局部优先的汉语句法分析方法[J].软件学报, 1999:1-7.

[6]岳雪.基于海量数据挖掘关联测度工具的设计[D].西安:西安财经学院, 2014.

[7]侯云龙.企业抱团语音产业迎战IT三巨头[J].经济参考报, 2012 (8) .

[8]陈小荷.现代汉语自动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9]朱克斌, 唐菁, 杨炳儒.Web文本挖掘系统及聚类分析算法[J].计算机工程, 2004 (13) .

企业信息化业务平台的模型构建研究 篇8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飞速发展, 虽然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是在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弊端, 系统在支持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企业管理层的科学决策的功能方面相对薄弱, 不同软件系统、不同地理位置、不同部门科室之间的业务数据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交流。由此, 本文提出了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的构建方案, 平台构建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统一管理石油化工企业的业务信息, 对数据信息加以经营分析, 为石油化工企业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信息和统计报表, 同时作为企业领导层科学决策的科学依据。

2 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总体设计

2.1 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功能设计

本文对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的构建目标和背景进行详细分析之后, 将平台功能定位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石油化工企业的业务数据管理中心, 以采集业务数据、整合业务数据为目标, 将石油化工企业的业务数据进行统一管理、集中存储, 保证业务数据的交流共享。将业务数据采集、整理、存储和传输贯穿于整个平台业务处理链中, 整合零散的业务数据, 对数据进行经营分析之后再统一汇总整理。

(2) 建立业务服务平台, 负责对使用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的用户进行管理和授权, 收集并整理石油化工企业业务部门提出的具体需求, 部署相应的业务逻辑和网络架构, 从而统一接入平台中, 使每个具体业务部门都能实现平台功能, 还需要实现业务认证和业务注册功能。

(3) 开发建立平台商业逻辑模块, 在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的业务实现层与支持平台层采用模块连接结构, 业务逻辑层则作为单独的模块与整个平台连接, 从而实现业务逻辑层与支持平台层的分层设计, 由此能够提高业务逻辑添加和修改的性能, 也使得在变更和修改过程中对平台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2.2 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体系架构设计

本文设计的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体系架构主要描述了平台框架结构、相关子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

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体系架构体现了分层的结构特点, 该平台按照不同的逻辑功能和不同业务流程划分为多个层次, 将原始复杂的系统进行分层分解, 从而能够将不同组成结构和不同业务流程进行整体整合, 平台的不同层次之间按照接口方式进行连接, 使逻辑功能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降低, 将平台各个层次进行松散耦合, 以此提高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3 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构建实现

3.1 数据采集整理功能

石油化工企业的加油卡储蓄业务数据需要设置较高的安全级别, 因此在完成业务数据统计和分析的过程中, 不能泄露任何加油卡储蓄业务信息。在完成加油卡储蓄业务数据统计过程中, 只对集合类业务数据进行存储, 将敏感的用户信息进行屏蔽, 如果需要对业务流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 则需要在预处理之后才能完成任务。

石油化工企业的中间业务数据属于新型开发的业务, 由于流水量较大, 统计需求也不够明确, 存在较大的变化性。因此, 储存这种中间业务数据应该采取细颗粒度存储模式, 将中间业务数据进行详细分解之后, 在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进行存储, 利用这种存储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业务数据的特征, 虽然业务数据存储较为冗余, 但是在进行统计分析时能够增加其灵活度。

3.2 数据库连接、处理功能实现

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的数据库配置需要非常完善, 不仅要能够保证完整地处理业务数据信息, 还应该对数据库事务处理机制进行合理配置。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的应用是为了能够将底层业务服务全部进行封装, 因此数据库应该满足这个实现原则。平台将数据库操作处理及事务处理进行封装, 由此, 软件开发人员只需要注重业务逻辑处理的代码编写。

3.3 业务注册服务功能实现

业务注册属于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中系统维护的功能, 负责对用户办理的业务名称进行存储, 同时将唯一有效的业务编码分配给用户, 用于对用户办理的业务进行标识。

交易注册是将石油化工企业中的某个业务进行细颗粒度分解之后再存储, 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的每一个交易都会分配到一个专属的交易编码, 交易编码的组成包括三位序列码和四位业务代码, 交易编码是对系统操作人员的最小权限分配, 其管理功能也参与到本平台的授权管理中。

交易集是与交易管理直接相关的, 用户在完成注册某些具体业务时, 进行的组合就构成了交易集, 但是因为交易是系统中授权最低的管理, 交易集则成为了系统中最小权限的组合, 其作为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中的权限标识, 实质上就是分配给每个用户的权限集合。

3.4 用户授权管理功能实现

用户授权管理的目的是对于登录到平台的用户进行操作控制, 防止用户进行跨级别访问、跨权限操作等等, 本文设计的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主要包括菜单授权和页面操作授权。其中, 菜单授权与交易注册的关联极为密切, 在业务注册服务功能中已经描述过了交易集的实现过程, 每个平台用户都能够被分配到一个交易集, 拥有了该交易集就说明该用户具有了调用菜单的权限。当用户登录到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时, 平台通过用于进行的交易得到交易集和编码, 并根据其拥有的权限来对菜单进行操作, 最终显示在系统界面上。由于每个用户的交易集和编码不同, 因此不能够进行交易集中不包括的权限操作, 从而实现了用户访问控制的目的。

3.5 统一认证服务功能实现

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的统一认证服务是针对登录平台的用户开发实现的, 能够支持接入式业务模块的连接, 在对用户合法身份进行验证的同时, 也对用户登录平台得到的权限进行了判定, 按照授权为其提供访问服务。统一认证服务在用户登录平台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对用户输入用户名的合法性进行判断, 对密码口令的合法性进行验证, 根据用户的编码提取交易集和交易代码。

4结语

本文在分析了目前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构建方案, 该设计具有较强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能够满足现代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的需求, 从而达到整合业务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晓玲.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28) .

业务模式构建 篇9

摘 要:本文论述了数字化校园教师业务档案的构建准备、构建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实现数字化校园教师业务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教师业务档案;管理

目前,科技飞速发展。现代科技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让我们的工作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业务档案由原来错综复杂的票子和单据以及手写稿变成了现如今的数字化资料,虽然数字化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相比之前,确实提高了一个层次,这也表明我国科技水平的进一步发展,给我国人民带来更加方便轻松的工作方式。如何更加高效合理地促进数字化校园下教师业务档案的构建和管理,成为新时代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其中又要做到哪些?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数字化校园教师业务档案的构建准备

1.数字化的专业设施

在科技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怎样才能真正达到数字化的专业水平呢?那就是教师们由曾经的手写变成现如今的电脑化备课。所以,我们在数字化校园教师业务档案的构建中必须要做到的是,把电脑、打印机以及相关的数字化设施都配备齐全,将我们的工作进行细致化、具体化的提升,不仅是从速度上,更是从科技上,从我们每个教师对于数字化设备的使用上进行进一步的构建。

2.教师数字化技能的培训

作为数字化校园的主体人物,教师们必须首先熟悉数字化的电脑设备,所以在数字化工作之前,一定要对教师进行数字化电脑的概念和使用方法的培训。虽然现在年轻的教师都对电脑非常熟悉,但是从侧面来讲,数字化的技能培训将会成为教师自己终身受用的一种技能,它对于高效处理教学事务和进行档案分析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业务档案的合理分类和规划

对于传统的学校来说,整理档案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因为时间的长久性和种类的繁杂,加上大量的数据,整理起来会耗费很多时间。所以建议学校在将业务档案数字化之前将档案进行详细的分类统计,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地加速档案的可利用率,同时也会极大地减少数字化过程中的麻烦与烦恼。教师要提前将学校的业务档案准备好,在数字化的过程中直接输入电脑保存,这是教师数字化档案业务的一个最佳选择。

二、数字化校园教师业务档案的构建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数据资料统计耗费时间长及解决方案

由于学校的档案过多,在统计的过程中会出现耗费时间长的情况。这就要求学校加强管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督促其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

2.教师业务不熟练造成的数据错误及解决方案

教师业务不熟练造成数据错误,这是很多学校在实现数字化进程中都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因为第一次接触数字化的业务,有不熟练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那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最小化失误,最大化效率。

3.数字化校园教师业务档案的构建中出现遗漏及补救措施

对于校园数字化的过程来说,由于大量的数据存在,出现遗漏和错误的情况也情有可原。那么,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和补救这些失误呢?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个错误惩罚机制,也就是对于效率高的进行奖励,效率低的不奖不罚,出现错误的进行扣分。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纰漏和不负责任的现象。

三、数字化校园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

1.学校建立专门的业务数据管理部门

对于庞大的数字化数据来说,学校一定要建立一个管理部门,一是不断地对数据进行更新和检查,同时也是使教师业务档案数字化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保障。在现代网络环境下,一个专业的数字化管理部门是十分重要的,担负着对学校内部数据资料进行监督的重任。而这个专业部门的人选一定要从本文上述整理档案的这些工作人员中选取。一方面,他们熟悉这些数据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他们可以高效地开展后续工作。

2.杜绝学校数据资源的滥用

这些数据对于学校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其中包含着学校近年来的心血和值得珍惜的心路历程,必须要经过学校领导的认可和批准,才能进行查看和使用。这是对校园数字化工作的尊重和支持。

但是现如今,很多学校的数字化资源被随意调动,这种行为会影响到学校数字化的进程,使很多教师的资料被共享,侵犯了他人的劳动成果。这种行为应该得到制止。数字化资源的滥用,成为我国学校数字化进程的一个新的阻碍。

3.对学生和教师的个人资料要保密

许多学校在数字化的进程中,疏于对学生和教师资料的保密,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侵犯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人权。学校作为教师工作的港湾和学生求知的平台,其重要意义不必多说。但是由于数字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利用数字化档案的便利性,将学生和教师的资料卖给商家,换取利益。这其中可能是由于学校管理的疏忽,也可能是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等原因,但是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把这类问题合理化。学校一定要以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利益为重,做好学生和教师信息的保密工作。这种做法既是对自己学生的负责,也是对广大师生的进一步保护。

4.学校数字化档案管理要不断升级

如今,科技的日新月异成为时代的主题。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让我国学校数字化的进程也随之加快。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的就是跟紧时代的脚步,不断地对学校自身数字化的管理进行创造性的改进和革新。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不断升级,不仅有助于学校数字化工作的进行,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性格分析和指导,从而使教师能更加细致地引导和帮助他们。

总之,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资源数字化的进程逐步加快,这也标志着我国的教育突破了传统糟粕的束缚。所以,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努力提升学校的现代化进程,也要对教师进行数字化的分析,来决定其适合什么岗位。对学生也应该进行细致合理的分析,来决定其适合什么教育方法。虽然学校的现代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每一个教师都应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教师要认真配合学校的发展,然后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这既是对自身梦想的追求,也是对学校的负责。一个成熟的学校不仅应该体现在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现代化科技教育水平。数字化校园下教师业务档案的构建和管理,作为21世纪教育的新课题,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积极主动地融入其中,作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赵爱嫒,白利华.计算机安全监察档案管理系统[A].第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5.

[2]麻碧华,吴昊旻,高萍.丽水气象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基于创新素质培养为目标的物理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湘教通[2012]401号),怀化学院教改课题“基于创新素质培养为目标的物理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201202)。

作者简介:郑彩云(1971- ),女,怀化学院助理馆员,主要从事高校资产、教学档案管理。

业务模式构建 篇10

国内贸易融资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分层管理原则。选定核心企业分层次、分区域试点, 即二级分行组织选定在本区域内的核心企业, 省分行选定在全行范围的核心企业。二是交易风险和客户风险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从以企业资信为核心的主体准入控制转变为对交易风险和客户风险控制相结合, 注重对第一还款来源 (贸易所衍生的未来现金流) 的分析和对交易过程中物流、资金流的有效监控。三是效率原则。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简化流程, 提高效率。

一、国内贸易融资产品介绍

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包括国内保理、发票融资、国内信用证和国内信用证项下打包贷款、卖方融资、买方融资、国内订单融资、商品融资、应受租赁款保理、退税应收款融资等10类产品。

(一) 国内保理业务

国内保理业务是指境内销货方 (债权人) 将其因向境内购货方 (债务人) 销售商品、提供服务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某银行, 由某银行为销货方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及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二) 国内发票融资

国内发票融资是指境内销货方 (借款人) 在不让渡应收账款债权情况下, 以其在国内商品交易中所产生的发票为凭证, 并以发票所对应的应收账款为第一还款来源, 由银行为其提供的短期贷款。

(三) 国内信用证

国内信用证是指开证行依照申请人的申请开出的, 凭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支付的付款承诺。国内信用证为不可撤销、不可转让的跟单信用证。

(四) 国内信用证项下打包贷款

国内信用证项下打包贷款指银行应卖方 (国内信用证受益人) 的申请, 以其收到的信用证项下的预期销货款作为还款来源, 为解决卖方在货物发运前, 因支付采购款、组织生产、货物运输等资金需要而向其发放的短期贷款。

(五) 国内信用证项下卖方融资

国内信用证项下卖方融资是指银行有追索权地对延期付款国内信用证项下应收账款进行的融资。卖方融资业务分为议付和非议付两种类型。卖方融资 (议付) 是指银行在单证一致、单单一致的条件下, 扣除议付利息和手续费后有追索权地向受益人给付对价的行为。卖方融资 (非议付) 是指在信用证及其项下单据存在不符点或不能确认单证一致的情况下, 在受到开证行 (保兑行, 下同) 的到期付款确认书后, 有追索权地对国内信用证项下单据进行的融资。

(六) 国内信用证项下买方融资

国内信用证项下买方融资指银行应开证申请人要求, 与其达成国内信用证项下单据及货物所有权归我行所有的协议后, 银行以信托收据的方式向其释放单据并先行对外付款的行为。

(七) 国内订单融资

国内订单融资是指银行为支持客户 (卖方) 按期履行订单项下业务, 向符合条件的客户发放短期融资, 用于满足其在货物发运前支付原材料采购款、组织生产、货物运输等的资金需求。

(八) 商品融资

商品融资是指基于银行委托第三方监管人对借款人合法拥有的储备物、存货或交易应收的商品进行监管, 以商品价值作为首要还款保障而进行的结构性短期融资业务 (不包括期交所标准仓单质押融资) 。

(九) 应收租赁款保理

应收租赁款保理是客户 (出租人) 与承租人形成融资租赁关系的前提下, 客户将融资租赁合同项下未到期的应收租赁款债权转让给银行, 由银行收取租金并向客户提供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及应收租赁款管理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十) 退税应收款融资

退税应收款融资是指银行为满足客户因出口贸易或国内贸易中产生的退税款未能及时到账而出现的短期融资需求, 以退税应收款为还款来源, 向符合条件客户发放的短期融资。

二、国内贸易融资与传统流动资金对比分析

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区别于传统信贷管理的三个转变:一是从客户层面深入到交易层面。二是将贷前风险控制延伸到对贷款操作环节及单据的控制、贷款发放后对物流、资金流的跟踪监控。三是从对单个企业的考察转向对上下游交易对手、整个交易链的考察, 更加全面地、动态地把握和控制风险。

国内贸易融资与传统流动资金对比分析

三、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市场分析

国内贸易快速增长为银行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据商务部统计, 201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45万亿元, 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为36.1万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8.4%、19.6%。随着传统信贷市场竞争日趋饱和, 贸易融资成为中外资银行争相切入的市场热点, 谁能尽快抢占这一新兴市场, 就能取得未来业务发展的竞争优势。

四、国内贸易融资业务竞争对手分析

国内主要银行均开办了国内贸易融资业务, 各行各有特色, 有相同的产品也有不同的产品。

(一) 中国建设银行

供应链业务 (国内贸易融资业务) 产品:金银仓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国内保理、法人账户透支、动产质押融资、订单融资、电子商务融资 (e贷通) 、仓单融资、保兑仓融资、保单融资。

(二) 中国农业银行

贸易融资业务产品:仓单质押短期信用、应收账款融资、提货担保、订单融资、国际保理、打包放款等。

(三) 中国银行

国内贸易金融产品:授信开立国内信用证、国内信用证议付、国内信用证买方押汇、国内信用证卖方押汇、国内商业发票贴现、国内综合保理、国内信用证打包贷款、国内信用证等。

(四) 深圳发展银行

国内贸易融资产品:商票贴现、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保理、动产抵 (质) 押、代理贴现、经销商融资产品、未来提货权质押、先票后货等。

(五) 招商银行

贸易链融资产品:保兑仓业务、仓单质押担保信贷业务、动产抵押 (质押) 贷款、国内保理业务、鉴证贷款和鉴证承诺、买方付息票据贴现提前兑付、买方信贷卖方付息业务、卖方信贷买方付息业务、汽车销售商融资业务、商品提货权融资业务、他方代偿业务等。

(六) 民生银行

贸易金融产品:应收账款融资、物流融资、信保融资、国际保理、国内信用证、应收账款池融资、国内保理等。

五、国内贸易融资业务SWOT分析

SWOT分析即强弱危机综合分析法, 是一种企业竞争态势分析方法, 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分析方法之一, 通过评价企业的优势 (St rengt hs) 、劣势 (Weaknesses) 、竞争市场上的机会 (Opport uni t i es) 和威胁 (Thr eat s) , 用以在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前对企业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以及竞争优势的定位。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 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 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其中, s代表st rengt h (优势) , w代表weakness (弱势) , o代表opport unit y (机会) , t代表t hreat (威胁) , 其中, s、w是内部因素, 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 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 (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 和“可能做的” (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 之间的有机组合。

国内贸易融资SWOT分析

优势 (St rengt hs) :

结算基础:最大的结算银行 (人民币结算市场占比40%以上) 。

客户资源:最大的人民币贷款行 (6万户公司信贷客户, 其中小企业客户3.3万户) 。

存量优势:改造传统流动资金贷款, 存量替代潜力巨大 (一般流动资金贷款约1.2万亿元) 。

渠道优势:机构网点分布广, 可随供应链延伸提供全过程、一体化配套服务。

科技优势:信息科技领先, 贸易融资电子化服务和管理具有较好基础。

产品优势:基础产品体系日渐形成。

弱势 (Weaknesses) :

认知度:企业对国内贸易融资认知度不高, 认为与传统流动资金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相比, 需提供的资料多, 手续繁琐, 不可背书转让, 不实用、便捷, 主观上不接受国内信用证结算。

价格:各行的核心竞争客户, 企业询价, 例如去年底对云铜股份营销我行:开证0.5‰, 融资利率2.35‰ (总行设定) ;光大:开证1‰, 融资利率1.3‰ (还有议价空间) 我行无价格优势

产品:国内贸易融资是一项新业务, 遇到的问题较多。

机会 (Opport unit ies) :

全国有2300户国内贸易融资客户, 6万户公司信贷客户, 300万公司客户, 超过1500万户工商企业。

威胁 (Threat s) :

交易风险:交易不能实现, 导致贸易融资出现风险。

企业资信风险:融资主体不愿意和不能偿还融资的风险。

单证风险: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融资面临信用证下单证的风险。

法律风险:属于新兴业务, 面临较多尚待明确的法律问题。

市场风险:市场环境变化, 商品价格波动导致交易履约意愿下降。

关联风险:利用内部的关联交易, 虚构贸易背景套曲银行融资。

六、国内贸易融资产品的核心价值

从以企业资信为核心的主体准入控制转向交易风险和企业信用风险控制相结合, 注重对第一还款来源 (贸易所衍生的未来现金流) 的分析和对交易过程中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

区别于传统信贷管理的三个转变:

(一) 从客户层面深入到交易层面;

(二) 将贷前风险控制延伸到对贷款操作环节及单据的控制、贷款发放后对物流、资金流的跟踪监控;

(三) 从对单个企业的考察转向对上下游交易对手、整个交易链的考察, 更加全面地、动态地把握和控制风险。

银行的营销、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监控要适应贸易融资业务的要求, 实现由关注客户信用风险为主的风险控制到关注操作风险管理为主的转变。

对于银行:1.开拓新的信贷市场。2.逐步替代一般流动资金贷款。3.深化信贷结构调整, 减少经济资本占用。4.丰富融资产品, 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收益水平。5.依托交易链拓展客户群。6.与企业交易过程结合紧密, 有利于及时进入和退出。

对于客户:1.克服资信准入门槛的约束。2.利用银行信用支持的杠杆效应, 小企业可做大生意。3.减少资金占用, 节约资金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可向交易对手提供更优惠的交易条件, 有利于竞争客户和业务5.依托供应链关系帮助核心企业稳定上下游客户关系。6.流程简化, 业务办理效率较高。

七、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品牌定位及延伸策略

品牌定位:打造国内第一贸易融资银行。

延伸策略:

(一) 加大激励考核力度:纳入分行绩效考核、灵活的规模管理、继续降低经济资本占用系数、让利和优惠。

(二) 明确贸易融资的政策:将试点政策、加快发展意见、项目供应链等政策进行整合;改变业务不均衡的现状。

(三) 加大传统流动资金的分流改造力度:营运资金贷款10%、周转限额贷款20%、临时贷款30%、小企业周转贷款的30%的转化比例要求。

(四) 加快业务创新:基础产品、子产品、组合管理、第三方合作、联动机制的建立。

(五) 加强风险控制: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督检查、单证集中管理、系统功能开发等。

上一篇:ANSYS仿真分析下一篇:参与课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