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管控信息系统

2024-06-09

物料管控信息系统(精选八篇)

物料管控信息系统 篇1

科学技术的进步催生了很多的新兴产业,比如:IT生产制造产业。IT生产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物料错料;另外,供应商原材料质量不稳定性也对企业产品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避免物料错料,建立产成品质量追踪机制是每个制造企业很关注的问题。利用物联网RFID技术进行企业内部物料的数据信息采集,通过建立物料的管控信息系统对采集数据进行存储判断,并把结果输出到最终的结果信息反馈到终端。

2 IT制造企业面临的物料管理困境

2.1 IT制造企业简单介绍

IT制造企业目前进行生产采用的都是SMT技术,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是新一代电子组装技术,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1]。IT制造企业采用的均是SMT技术组建生产线进行电子类产品的生产。IT制造企业的仓库采用的是无尘、温控和湿度控制高标准仓库,采用人工作业方式进行物料与产成品的出入库。仓库对物料进行ABC分类,区分管理,仓库内部设有温控和适度控制报警系统。

2.2 IT制造企业出现的物料问题

通过对浙江省某一家具有3条SMT生产线的手机主板贴装生产企业调查研发现,每月生产错料的事故平均会发生3起,产品质量很不稳定,在同类市场中竞争的地位较低,每月因错料而产生机会成本的增加高达6万人民币。从工厂内部环境上看,错料之后工厂进行返工维修处理,造成生产订单交期延误和产品质量风险,企业经常性收到客户投诉,客户流失的风险隐患较大;从工厂外部环境上看,供应商供应物料品质不稳定,成品质量责任确立存在一定难度,不良产品数量难以把握,供应商和企业之间往往在该类物料的数量和产品的损失上不能达成一致意见,造成纠纷。

在加工制造业中物料成本占据总加工制造成本的50%,在《制造业物料管理事务》中提到的一项资料显示,物料成本甚至高达60%以上[2],对一些加工制造企业来说,物料对利润的影响比设备、人力、资金等因素影响要大。在企业中,企业高层管理者也在不断督促,加强管理,改善效果并不明显,管理力度过大给生产效率带来负面影响,生产效率下降意味着新产品不能及时抢占市场,造成市场的丢失,失去竞争能力。物料管理在于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在计划、实施、查核与行动的管理过程中,使物料能在符合适当时间、适当地点、适当价格、适当数量、适当品质的五大原则下,供应组织生产所需要的物料[3]。

2.3 IT制造企业物料的管控系统研究综述

一些学者研究以追溯数据管理为核心,以实现质量控制、流程控制和产品服务的生产追溯管理系统(Manufacture Traceable System,MTS),该系统能够实现生产流水线上的每个工序的生产状态以及生产过程中数据操作的准确化和系统化,建立产品生产控制跟踪,实现从成品到半成品再到部品(物料)的可监控、可追溯,从而完成产品生产的内部流程追溯管理以及外部源头追溯和数据管理[4];贵州大学武彤副教授针对IT生产制造(SMT工艺)提出SMT工艺物料上站辅助系统,该系统在SMT上料过程中有效预防上错物料的状况,该套系统在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投入使用,创造了一定的效益,这种技术主要是在SMT上料端口增加条码信息确认过程[5]。进而获得生产线上料数据与后台BOM(bill of material)中进行匹配而进行物料错料预防;对于仓库的物联网RFID技术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很多的企业也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立体仓库,比如:海尔集团、昆烟集团等等。在我国产业界,物料管理仍然是薄弱的一环,尤其是适用于SMT行业中的物料管理系统更为缺少[6]。

MTS系统主要针对制造业生产过程中使用RFID技术进行监控,而没有起到预警的作用,处理机制为事后处理,没有体现预防的能力;SMT辅助上料系统时主要针对生产线上单个环节物料控制的一种方式,整体性管控能力不够;针对仓库管理系统能够与生产结合在一起的生产物料的管控信息系统也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存在一种系统性物料错料预警及物料的管控机制能很好解决上述问题,同时这种机制能准确跟踪生产物料的使用数据情况。

为此,论文中提出通过采用物联网RFID技术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建立物料的管控信息系统进行物料的管控,介绍通过利用RFID技术进行数据收集设计的物料的管控信息系统如何对IT加工制造企业生产物料进行管控,如何控制这两种物料与生产订单中要求使用的物料的准确匹配,进而预防生产物料错料及进行供应商低劣品质物料所生产的产品追踪。

3 物联网RFID技术介绍

物联网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无线射频技术,它是一种利用磁场空间耦合原理实现非接触式自动化识别的技术,它具备非接触识别速度快、准确速度高、环保特点,能够及时准确的采集各种信息并传输到后台[7]。RFID工作的原理可以见下图所示。RFID技术与传统的信息识别过程相比具有穿透能力强、识别速度快、电子标签容纳的信息多等优势。针对物联网RFID技术的应用产业可分为:物流、金融、零售、物品防伪等等很多方面,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普及,RFID应用范围会更加广阔。目前,物联网RFID技术在制造业普及度还不是很高。

电子标签的具体构成原理可见图2,在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电子物料较小,所以在对电子物料电子标签粘贴的过程中,粘贴在物料的料盘上,论文中设定把电子标签粘贴在物料的料盘上,如图3所示。

4 传统信息标示方式与RFID技术对比

传统的采用在物料料盘外部粘贴手写纸质信息,通过人工方式对信息的辨认,出错率较高,另外信息更新不及时,对于物料的准确性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的信息标示方式采用的纸质信息或者二维码记忆信息的方式,RFID技术进行信息标示是采用电子标的方式,RFID技术具有传统信息标示方式不具备的特点,采用RFID进行物料信息收集,进而采用物料的管控信息系统进行物料的管控。采用RFID技术进行物料管控的效果比人为干预进行物料管控的效果更为直接有效。

RFID技术主要具备以下几种优势:(1)准确性。RFID能够对标签信息进行准确快速识别,RFID技术穿透能力比较强,允许对电子标签信息的多次更改,电子标签同时可以被多次使用,重复进行信息的读出与写入。(2)高效性。电子芯片体积很小,但是能够实现大容量信息的存储,电子标签中能够包含与该物料相关的所有信息。(3)便于生产跟踪。采用RFID技术对标签信息采集能够及时掌握物料信息,及时对物料进行管理和控制。

5 物料的管控流程及系统需求分析

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规模及经济实力达不到建立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水平,所以仓库基本上采用人工方式进行物料的出库入库管理;企业根据自己的物料编码规则对物料进行编码,把该类物料的信息写入到电子标签中,在信息采集中使用RFID对电子标签进行扫描传输到后台数据库中。电子物料的拼装有行业的特点,排除个别特殊情况,在未拆封包装的物料数量均为3K。论文中主要针对仓库物料中的A类物料中的芯片和B类物料中的电阻进行物料跟踪。

5.1 物料来料入库

(1)物料入库。电子物料来料后进入仓库以后,首先质检人员对物料进行随机抽查质检,质检通过,仓库工作人员把物料的料号、供应商、物料规格、物料数量、物料保质期等信息写入到料盘外部电子标签中,利用RFID对电子标签进行扫描,利用RFID技术对入库货物的电子标签身份进行验证,并将货物的信息传送到数据中心进行货物登记[8]。

(2)物料查询。通过电脑终端进行物料编号输入进行查询时,电脑终端能够根据电子标签所在的位置,自动显示物料处于仓库的具体位置、该物料现存数量、供应商信息等一系列与该物料相关的信息。另外系统能够根据物料保质期信息提前进行物料预警,当物料临近保质期,系统会预警该物料状况,提醒尽快消耗该物料。

(3)物料调取。企业PMC(Production Material Control)生产与计划控制部门安排生产计划,仓库会收到由PMC部门发出的物料调拨指令单。在满足物料调拨数量的情况下,工作人员手持终端在仓库中找到该物料并取出,RFID扫描该物料,系统显示该物料出库,物料满足工单的数量需求时,仓库人员可以安排物料进行出库。物料在出库过程中,系统会自动录入该物料由哪位仓库人员在什么时间安排何种物料出库以及该物料用于某工单进行生产的信息。

(4)月末盘点。

月末盘点是生产企业每月末的固定工作,传统的盘点方式是人工的进行统计盘点计算,耗费时间较长,盘点的准确度并不高。采用RFID技术设计的物料管控信息系统对物料进行盘点,只需要人工使用RFID设备对料盘电子标签进行扫描,采集数据自动进行系统并进行汇总统计,工作效率高,耗费的成本较低。

系统需要能够对入库的物料信息进行存入,系统能够满足物料的调取过程中对物料信息的采集,仓库人员能够利用系统功能进行物料的信息查询、使用状况、物料余量等功能;

当某供应商供应物料出现质量问题后,可以及时追查到该种物料出库流向哪个部门;利用系统的物料追踪作用,获得物料的出入库信息能够判断物料出现差异的具体原因;对于物料的月末盘点,系统能够准确统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统计出数据,并能够按照不同的统计计算方式将统计结果显示。

5.2 物料投料生产

借助于SMT物料上站辅助系统来进行物料上站,在物料上料口增加RFID信息采集设备,在物料上站过程中,RFID对进入SMT生产设备中每一个上料口Feeder中料盘上电子标签信息进行收集并传输后台,当出现对应SMT上料口Feeder进入物料的信息与数据库中生产工艺文艺提供的信息不一致时,系统便发出警告,重新上料,确保了物料上料的准确性。通过借助于RFID技术进行信息采集进入物料的管控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够严格控制物料在生产中的错料风险。

5.3 物料下线及产成品入库

采用SMT工艺进行电子元器件大批量贴装生产完成,生产线余下物料下线入库,仓库人员对生产线下线物料进行清点,并对料盘上电子标签信息进行更改,电子标签中要包含“该物料为产线退料”的所有信息,比如:物料退料时间、该物料参与生产的机型、剩余物料数量、供应商等等。更改电子标签后的剩余物料,仓库人员对电子标签信息进行扫描之后进行入库处理;对于生产线余下的未经拆封的完整料盘物料,电子标签信息不进行更改。

6 物料的管控信息系统实施效果

(1)管理透明化。通过RFID技术进行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信息采集,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益化管理,借用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控制水平。同时,通过RFID进行数据采集可以节省人工成本,生产事故责任更容易划分。

(2)自动化生产。自动采集生产数据资料,较少人工录入过程,工人薪资将通过系统自动生成,彻底淘汰纸质版的工票,大大的节约了成本[9]。电子标签可是多次进行数据的读入写出,重复使用,RFID技术进行数据采集,物料管控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并按照工作人员要求把需要的数据在终端显示。

(3)信息智能化。采用物料管控信息系统,能够及时掌握物料情况,保证上层决策的针对性;物料信息准确性保证生产计划的按时完成以及生产进度的及时跟进,及时交付产品,保证企业的市场信誉;系统的实施同时降低了生产的隐形生产成本,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生产中错物料的生产事故。

7 结语

本论文的研究来源于生产实际,针对中小型IT加工制造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需求推动工厂内物料的管控信息系统建设,物料的管控信息系统的建设帮助企业实现精益化管理,更好的控制物料信息,降低物料的管控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能够实现企业内部整个生产过程中物料错料的预警、生产中物料监控、产成品质量的追踪的目的。

在配置RFID、电子标签、传输设备等硬件之后,物料的管控信息系统中管理软件是决定最终目标实现的决定性因素,软件的开发是论文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对象;同时,在满足社会效益的情况下,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物料的管控系统的整个建设中的成本、会带来的实际收入增加具体数据性量化分析是论文中没有提到的,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威.SMT生产线防错料改善分析[J].企业导报,2012,(17):265-266.

[2]傅武熊.制造业物料管理事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凡,毕明路,郭瑞刚.SMT车间物料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1,(34):182-185.

[4]周彬,郭树军,成永红.全视觉贴片机数据库的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17,(6):206-209.

[5]武彤.SMT工艺物料上站辅助系统[J].制造业自动化,2011,33,(2),150-153.

[6]张飞舟,杨东凯.物联网应用与解决方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7]黄玉兰.射频识别(RFID)核心技术详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2.

[8]黄志雨,嵇启春,陈登峰.物联网中的智能化物流仓储系统研究[J].自动化仪表,2011,32,(3):12-15.

物料管控信息系统 篇2

物料配送管控的主要内容

施行物料配送管控不仅可以帮助烟包印刷企业实现低成本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减少库存资金,提高企业竞争力。物料配送管控主要由物料配送组完成。作为供应部和生产车间的连接部门,物料配送组主要包含6种岗位,其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物料配送组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实现物料配送管控。

(1)及时、准确地配送生产中所需的主要物料,避免机台停机待料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交货周期。

(2)跟踪和记录生产车间物料的实际使用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料单耗标准,为生产定额发料和供应按需采购提供准确数据,减少物料的库存量,降低仓库管理风险,使生产成本受控。

(3)详细记录生产车间的物料使用性能,利用物料单耗标准监控物料的异常使用情况,及时提供供应商资质考评依据,通过协议索赔方式,降低物料成本风险。

(4)将返库的可用物料直接或通过技术处理后配送使用,防止物料因存放时间过长而变质,减少物料损耗,降低物料采购成本。

物料配送管控的实施方案

物料配送管控的实施方案由烟包印刷企业的企管部成立专门的文件编制工作小组进行制定,实施方案中必须明确制定物料配送组各岗位的工作标准,并编制物料配送流程图,以建立合理的物料配送制度。烟包印刷企业可以分两个阶段实施完整的物料配送管控方案,即物料配送初级管控阶段和物料配送高级管控阶段。

1.物料配送初级管控阶段

物料配送初级管控阶段主要包括建立物料单耗标准和实现配送两个部分。

(1)建立物料单耗标准

烟包印刷企业应根据产品生产工艺的难易程度,先确定几个成熟的长线产品,再建立基础的物料单耗标准。以油墨单耗标准的建立为例,需结合以往的油墨单耗数据,再对重点油墨进行多批次用量记录,然后进行汇总分析,并组织专题会议进行讨论,最终确定油墨单耗标准。随后,物料配送组要针对物料单耗标准引入PDCA(P:Plan,计划;D:Do,设施;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改进机制,以确保物料单耗标准具备自我修正能力,最终形成精准的物料单耗标准。

对于物料单耗标准的落实与调整,烟包印刷企业必须做出详细规定,充分保障标准数据能够及时更新,切实发挥其对物料采购和生产配送的指导作用。

(2)实现配送

一旦建立了物料单耗标准,烟包印刷企业便可以借助信息化生产系统实现物料的配送,具体配送流程包括以下3步。

①物料配送组组长接到供应部下达的产品物料配送要求(生产计划单和生产工艺单)后,需立即制定《物料配送计划》和《物料配送时间安排表》,然后通知各相关物料管理员。

②物料管理员按照《物料配送计划》和《物料配送时间安排表》,将指定数量物料在规定时间内由物料配送员配送至相应机台。

③机台接到物料后,应仔细清点配送的物料,并核对物料的类型、日期、名称、适用的产品名称、配送数量等信息。相关信息核对完毕后,机台工作人员若对配送内容无异议,应在《物料配送单》上签字确认。

烟包印刷企业如果按照上述流程执行物料配送,一般可在10分钟内完成物料至机台的定额、定时配送,可有效避免生产停机待料现象。

2.物料配送高级管控阶段

完成物料配送初级管控阶段后,进入物料配送高级管控阶段。该阶段需要物料配送组的每个成员相互协作,也需要企业多个部门的配合与支持。

(1)加强物料配送组管理

物料配送组不仅要对物料进行定额配送,加强对物料退库(包括不合格、剩余以及滞存物料的处理)和异常情况下物料增补的管理,还要仔细梳理物料退库和异常情况下物料增补的范围,确定退库和增补工作流程,通过仓库预警机制加强对物资的有效管理,降低滞存物料产生的质量风险、安全风险和成本风险。

物料配送管理员在每个配送工单结束后,需要将物料的实际使用情况与标准进行比对分析。此外,还要在月末结合《物料配送单》和当月生产计划单,计算出节约和损耗的百分比数据。如果结果超出设定值,则需分析原因,并以书面形式报送至物料配送组组长。物料配送组组长要以《物料配送工作汇总表》的形式进行月度汇总。对于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必要的话需上报企管部组织相关人员召开分析会议。

需要注意的是,在所有原辅材料中,油墨的使用与管理最为复杂,因此物料配送组需对其加强管控。调墨中心管理员要定期对生产车间的油墨使用情况进行现场监控、写实,将生产车间使用油墨的写实数据以《物料单耗及使用情况记录表》的形式提交给物料配送组组长。物料配送组可通过已经建立的调墨中心,积极消化滞存油墨,优化油墨配比,通过油墨调配技术来降低油墨的使用量,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建立原辅材料检验标准

烟包印刷企业在全面推行物料配送工作过程中,应当建立企业内部原辅材料检验标准,防止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影响物料定额配送的精准度。比如,针对油墨,应建立黏度、固含量等检验指标,加强数据比对分析,针对油墨的异常使用现象,及时将信息反馈至相关部门,通过评审分析,理清责任关系,必要时应启动供应商索赔程序,以降低物料的使用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监督与考核,物料配送管控也不例外。企管部要对物料配送管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责任问题,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考核机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关系,才能保证物料配送管控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

烟包印刷企业的市场化已成为行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如果企业还没有做好迎接市场化竞争的准备,就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因此,“向管理要效益”已不再是一句口号,烟包印刷企业要积极转变思路,将改变的目光转向企业内部管控,通过物料配送管控完成物料的精细化管理,进而升级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这样才能在发展的“浪潮”中越走越远。

物料管控信息系统 篇3

首钢总公司2008年12月组织了“首秦大宗物料管控系统的自主研发与应用”科技成果验收评估会并顺利通过验收评估。这是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坚持科技创新推进信息化科技创新的又一成果。

该项目成功实现了冶金大宗物料的供应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组织、库存管理等全程的跟踪与优化控制, 系统具备可组态和模块化的特点, 支持业务流程的可持续优化。系统构建了可扩展的工厂模型和核心数据库, 适应局部业务模块的个性化扩展需求;建立了大宗物料从采购进厂到生产耗用过程的物流跟踪及质量管理, 实现了大宗物料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协同的管控一体化;具有完备的大宗物料采购自动结算功能, 加强了对大宗物料采购业务流程的管理和监控, 项目整体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物料管控信息系统 篇4

随着产品多品种中小批量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能够进行多品种混合生产的柔性生产线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些产品族在功能上和作业方式上基本相同,仅仅在规格、颜色、材料、配置以及型号上有所区别。所谓混流装配线MMAL(Mixed Model Assembly line)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出多种不同型号的产品(同一产品族),产品的品种可以随顾客需求的变化而变化[1]。混流装配生产线可根据市场客户对产品的需求进行不同变形产品的变流装配,增强了生产线的灵活性及适应性。

汽车在混流生产的情况下,由于不同车型共线生产,各种车型需要装配的零部件不同,所以物料的准确及时供应对于不同车型共线生产成为汽车生产企业重点要考虑的问题。总装线上物料配送把所需的物料送及时准确地送到所需的装配工位上,包括供货方进货到位于总装厂附近的物流配送中心LDC(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s)储存、配送到总装配线工位整个物流的运作过程。一个好的物流系统应该能够“在正确的条件下,将正确的物料按正确的数量在正确的时刻运送到正确的地点”[2]。

1 混流汽车总装过程的物料流分析及分类

每种型号的汽车由上千种零部件组装而成,这些零部件又在几十个工位上完成装配任务。汽车总装过程主要由内饰线、底盘线、合装线及分装线等组成。装配物流系统的主要设备分为是运输类和存储类,运输类有:叉车、AGV、单轨小车、传输滚道、吊车、手推车等。存储类物流设备有立体化仓库、料架和物料盒等。总装线上的基本单元是工位(Station),工位地址提供物料运送的位置,安排人员并提供服务,同时安排工具和设备。流水线传动装置是以一定速度移动的,各工位上的作业时间应满足一定的节拍要求(Cycle Time,记为C),以免某些工位的任务堆积而某些工位又形成工时流失的现象。作业分配量按工位同期化,即要求工位能力均衡,作业时间均衡;产品按一定的速度移动,在移动中装配;线上全体员工同时作业;产品按合理化路径向完成方向移动。

由于总装线旁库存空间有限,只能保存少量的零件,所以需要经常性地及时补充库存才能保证高速装配线的顺利进行[3]。汽车装配线上大约要用到1500多种不同的零部件,通常是将其放在装配线工位旁或两侧的物料架上。物料架上配备了一些物料盒,放置装配该工位所需的零件。根据物料在生产中的需求不同以及库存状态的不同,总装线上物料大致分为以下3类:(1)直接供货零件:即零件直接从供应商直接送到使用点,物料操作员根据供应商直接供料的窗口时间接受物料。一般大件物料属于该类型;(2)排序零件:由于柔性化生产,车型颜色众多。故对某些特殊零件先进先排序后送至生产线,适用范围为各种选装件,各种颜色件以及轮胎、保险杠及座椅等占有大量空间的零件。在关键工位确定车辆扫描顺序,及时打印排序清单;排序人员及时根据排序清单正确及时地将零件放至排序特殊料架,直接上线送料;(3)捆扎零件(Bundle Parts)/(挂件):软条形状的零件(如密封条、门饰条等)采取捆(扎)的方式悬挂至工位线旁料架,采用看板拉动方式物料配送。一般小件是通用性很强,使用数量多,体积小,库存状态不是以单件位单位的,比如螺钉等,这类零部件不是按照订单的数量配送,一般是按照一天的使用数量一次配送完成,这里称之为非配送件;相反体积较大的零部件,库存状态以件为单位,这类零部件往往受到工位库存面积的限制,不可能一次配送太多,对于一份订单往往需要配送多次,这类零部件称为主动配送件。在实时物料配送中主要对该类物料进行管理。汽车总装线物流系统的工作流程为:(1)当工位缓冲区自动计数装置显示剩余库存达到安全补料库存时,发出请求补料信号给物流管理系统;(2)物流管理系统将需要补充的物流种类和数量发送到物料工段。如果请求的物料是分装总成,则物流管理系统将需要补充的物流种类和数量发送到分装工位管理系统;(3)物料工段(或分装工位管理系统)根据其出货时间将请求配送物料的信息发送到叉车/拖车的调度系统;(4)拖车调度系统将根据各车的状态及剩余完成时间,确定为此请求服务的车辆及搬运工;(5)拖车到临时仓库出货口(或分装工位)装载物料并送至请求工位的缓冲区;(6)如果该拖车没有其它任务,则回拖车等待区。如果需要到某一工位取走空料架,则其将空料架送到指定位置后,回拖车缓冲站。汽车装配厂的总体物料流如图1所示。

2 汽车总装过程的物料拉动及看板控制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特别是在汽车行业里,已广泛地应用看板管理技术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汽车总装零部件种类多且数量大,物料上线方式以拖车/电瓶车为主,少部分采取铲车上线。为实现混流装配线生产节拍一致,协同控制主要表现在如何解决生产计划和调度问题,即产品品种与客户需求的协同、装配线间的物料配送协同及多种性能指标的协同等。

2.1 物料拉动系统

物料拉动系统MPS(Material Pull Systems)是一种先进的看板生产控制方法,在整个生产控制系统中体现了一个思想,即一切生产活动,包括制造,搬运,交货和供应,只在需要时来触发供应商送料或从后道工序向前道工序发布生产指令[4]。拉动生产是以看板管理为手段,采用“取料制”即后道工序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对本工序在制品短缺的量从前道工序取相同的在制品量,从而形成全过程的拉动控制系统。在这个过程中,物流通过对生产线上生产过程的信息采集以及计划部门的计划指导来完成生产配送任务。物料拉动生产方式如图2所示。物料拉动系统的原则是由使用者拉动、只提供用户需求的数量、确定零件位置的地址代码以及零件需100%良好。支持物料拉动的物料搬运系统类型主要有:(1)物料拉动卡系统:一种信号,允许根据消耗量进行内部或外部物料的搬运操作,提供一种基本物料补充系统,通过使用小型、轻便和人工搬运的料箱来实现;(2)电子拉动系统(灯板):一种通过使用信号来进行的物料补充需求的拉动系统,借助叉车搬运的大型料箱、推车或配料盘来完成;(3)料箱/推车交换系统:一种物理信号,允许供应商补充已消耗的物料,在操作点无足够的空间放置一个料箱式推车的情况下使用;(4)料箱拉动信号系统:一种以实际生产数量作为补充拉动信号的系统,在预先设定的一套零件配送或零件号码可以按照特定路径运输时使用。

物料拉动系统的物料配送流程为:(1)在对供应商交付的物料件进行拆包分类并重新装入物料配送容器的同时放人物料看板卡片。每一箱(或其它容器单位)物料均有相应的物料卡片;(2)物料被送到装配工位后,操作工在使用该容器中的第一件物料前,先将物料卡片放到工位旁的物料看板收集箱内;(3)在监控系统音乐和报警的提示下,物料部门周期性地对车间现场的各物料看板收集箱进行巡视,如发现某一看板收集箱内的物料看板已经达到规定数量(代表该种物料已经接近或达到最低物料保有量),则将该物料看板卡片收集回物流区,并根据卡片上的信息进行送料;(4)对于比较大的物料,如:挡风玻璃、座椅、轮胎等,由于在车间现场的工位旁无法被大量存储,需要频繁配送,就需要使用物料按钮或物料呼叫触模屏,通过在物流区内设置物料呼叫报警显示屏来实现物料的实时配送。

2.2 汽车物料看板控制

看板是一种用作补充轻小及徒手搬运物料的通讯工具,辅助目视化管理。看板管理是准时制生产控制的一种特定方法,主要目的是准时满足生产现场材料的及时补充,可适用于原材料的配送及最终产品的装配[4~5]。物料看板其实就是塑料或纸质的物料卡片,卡片上记录着物料的名称、编号、每包(盒)物料的数量以及配送的工位号等信息,有时也在物料看板上打印能识别该种物料的唯一条码。看板上的信息通过物料管理员、仓库供应员传递到零部件供应商的运输处,以便供应商及时将零件送到提出申请的工位。物料看板一般由汽车厂家的物流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物料种类和工位数量情况自行设计和制作。实施看板管理的先决条件:生产均衡化、工序一体化(作业的标准化)和生产的同步化。其特点是在总装线旁只保留1~1.5小时的总成贮备量,总装厂看板员根据总成贮备的消耗情况,通过看板向各总成供货厂实时发出要货指令,总成供货厂严格按看板发货,如此循环往复。实施混流生产的另一举措是零件集配上线,其要点是:预先将大部分标准件、配套件以及部分小基本件在线外按辆份预先集配在特定的集配器具内,上线后随线流动,装配工人定位取拿所要装的零件,当一辆份装配任务完成时,集配器具内的零件也正好用完回到集配点,如此周而复始。汽车物料看板连续拉动的详细作业要素为:物料管理员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到生产线上收集看板卡,如8、9、10点等;将收集来的看板卡按照大、小件分开;扫描看板卡,形成拉动单;将拉动单以E-mail形式传给LDC;将本次拉动单所有号码及要求到货时间以传真形式发给LDC;将处理后的看板卡按照路径及时段分好,用对应的拉动单包好;将包好的看板卡放入看板卡目视板上“第一时段”中;将看板卡目视板上各个时段中原来的看板卡依次下移一个时段;根据拉动单计算出各个路径在各个时段的拉动零件数量;根据LDC送货单计算出各个路径在各个时段的实际接受零件数量;按固定时间把配好的物料送到线旁。汽车总装线旁大件物料看板拉动流程如图3所示。

3 基于现场总线的可视化汽车物料信息采集与管理信息系统

混流汽车总装配车间的物料信息采集与管理信息系统依据投产计划负责零部件从仓库到工位的物料信息传送及发布。在现场总线的网络信息环境下,实时采集各装配工位及仓库的物料信息,在混流共线生产的情况下满足各种车型的供料需求,将各种物料快速准确地提供给各装配线工位。

3.1 系统功能设计

汽车总装车间物料配送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基于条形码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对于轿车总装配线物料配送管理信息集成系统,其总的功能要求包括:(1)电子化装配工艺卡:在关键工位上均装有一台带有人机界面的监控器,以便给操作人员提供指导,如需要用什么零件以及如何去装配这些零件等。这些详细信息来自装配工艺的数据库,它在网页界面上提供详细的操作说明,指导工人的装配操作;(2)在线装配质量控制:装配信息集成系统需要直接与装配工艺相结合。要能提供一种手段,来验证在每一个装配工位上被装配的零件是否正确,以及每个零件是否在正确的工艺参数范围内。从而保证产品装配质量的一致性;(3)记录历史数据:装配信息集成系统要能跟踪每个工位上的装配操作的效果,记录装配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这些信息将伴随该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4)具有与远程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讯的能力:装配集成系统能通过远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确认当前被装配产品个体的身份信息。并能根据按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要求进行生产。这是实现异地协同制造的条件之一。

物料管理系统主要用数字化手段来实现车间/工段的运行管理,包括生产管理、计划调度、车间在制品管理、综合查询与统计、例外管理等功能。该系统能够对厂内物料和各零部件供应商的生产进行实时拉动,同时对厂内的物料消耗进行统计,对主要零部件进行随车追踪。物料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功能:(1)物料报表功能主要包括:物料消耗报告;供应商评估报告(包括交付准时性、准确率以及质量情况等);通过记录、分析再现整个拉动过程,为进一步优化作业提供决策数据(所记录的拉动过程中的详细信息包括:物料请求时间、请求确认时间、送到时间、物料请求信息等);线旁物料库存实时查询和报表:车间物料缓冲区到线旁库的移库记录查询,产生车间物料缓冲区库到线旁库移库报表;盘点报表;线旁库库存记录查询和报表;(2)整车追踪功能;(3)库存管理功能;(4)库存盘点功能;(5)车辆调度及路径规划功能等。

3.2 网络体系结构

混流装配线线物料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采用基于多总线集成的LED、声音、灯光等多媒体信息发布与物料看板。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采用开放的现场总线网络Profibus体系为核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由计算机、PLC、现场分布式I/O组成的多级的、开放的、模块化的实时多任务的集散型数据采集的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具有以下3个主要方面的功能:(1)采用条形码技术的现场生产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动态追踪、工艺控制等前台生产现场检测与控制;(2)采用RFID技术的车型数据、设备故障信息、安装工位管理等后台信息管理;(3)车间运行监控与计划调度指挥,内部电话监控、LED等多媒体系统。控制系统采用三层网络架构实现系统的控制、监控与管理,即设备网、控制网以及以太网三网一体。

物料管理层采用车间内部和同厂区其他部门进行数据交换采用标准TCP/IP以太网结构;监控层采用采用PROFIBUS-FMS现场总线,用于车间各控制单元的网络连接,实现控制层设备的统一管理、网络控制、设备监视、生产数据下达,完成整个系统的协调作业;设备层采用Profibus-DP网络连接分布于车间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将变频器、现场分布式I/O、具有总线接口的工艺设备等直接采用总线电缆连接,实现了数字和模拟输入/输出信号、智能信号装置和过程调节装置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之间的数据数字化传输,把I/O信号通道分散到实际需要的现场设备附近,实现了底层设备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集成模式。

3.3 软件开发平台

为了开发装配信息集成系统,需要选择合适的开发平台。目前主流的平台技术有2种,分别是Sun Microsystems所提供的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J2EE)以及Microsoft所提供的.NET平台。系统采用了J2EE技术设计的基于B/S结构的Web分布式信息交互系统,实现物料服务中心、生产控制室、物料工段、物料仓库配送中心等的物料连续拉动。J2EE平台由一整套服务(service)、应用程序接口(API)和协议构成,它对开发基于Web的多层应用提供了功能支持[6]。J2EE平台用于向开发企业级的多层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器端和客户机端的支持,在这样的多层应用程序中有一个客户机层,可提供用户接口;还有一个或多个中间层模块,可提供客户机服务和商业逻辑;最后是后台企业信息系统(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EIS)提供对数据的管理。在使用上分为服务器、客户端和应用软件工具3个层次,应用服务器采用了Web-logic Server 8.0,后台数据库系统采用了SOL Server 2000,前台开发工具采用了J-builder 9.0和J-view 5.5可视化组件开发环境,包括工程浏览器、代码编辑器和JAVA编译器,内置了JSP容器,并且在JB里面可以配置Web-Logic服务器。该系统实现了流水装配生产线生产企业装配作业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采用JIT思想解决了装配生产过程经常出现的由于计划不准确、物料积压或短缺造成的现场管理混乱,大幅度地提高了装配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记录了每一件产品全生产过程涉及到的人员、物流、设备、质量检查等方面的信息,为日后的产品质量跟踪和售后服务提供了保证。

4 结论

为满足市场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混流汽车总装配线上物料配送与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着柔性化的挑战。在分析汽车总装配线车间物料流的基础上,依据汽车零部件物料的不同形状及需求将物料划分为3种类型,并建立了物料拉动方法及大件物料的看板运作流程。为实现可视化物流监控,采用基于现场总线的信息融合技术,建立了物料信息采集及发布系统。对装配信息集成系统功能要求进行分解,构建装配信息集成系统的体系结构,实现了流水装配生产线生产企业装配过程的精细化作业管理。

摘要:文章在分析汽车生产过程的物料流的基础上,根据物料的不同形状和需求将物料划分为直接供货件、排序件及捆扎件,并建立了不同的配送方法。为实现混流汽车总装配线上物料及时准确地配送,建立了汽车装配过程的的物料拉动方法及大件物料的看板控制流程。采用基于现场总线信息融合技术,建立3层网络结构的物料信息采集与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汽车混流装配过程的物料协同配送与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混流装配线,物料配送,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B.Reckiek,D.L.Pierre.Designing mixed-product assembly lines[J].IEEE Transactions and Automation.2000,16(3):268-280.

[2]曹振新,朱云龙.混流汽车总装配线上物料配送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2(2):285-291.

[3]CHOI W.,Lee Y.A dynamic part-feeding system for an auto-mobileassembly line[J].Computer&Industrial Engineering,2002,43,123-134.

[4]MATTA A,DALLERY Y.Analysis of assembly systems co-ntrolled with kanban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Research,2004(3):1-27.

[5]E.F.Arruda,J.B.R.Val.Stability and optimality of a multi-product production and storage system under demanduncertainty.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8,188(2):406-427.

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管控 篇5

关键词: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管控

一、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相关分析

(一)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信息系统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对于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来说, 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它可以指导整个信息系统正确运作, 保证其安全性。 (2) 企业的网络安全意识不到位, 需要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是非常快速的, 在技术与安全策略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是, 很多员工对于网络技术各方面的认识还不够, 尤其是对很多新的信息安全认识不到位。 (3) 需要建立一个与信息系统相匹配的信息安全体系。信息系统的类别是比较多的, 只有与不同的类别特点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另外, 在企业的内网与外网之间建立一定的隔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密码保护措施。

当开始进行网络交易的时候, 我们最应该担心的就是怎样才能使交易更加安全, 数据信息不会受到侵袭、篡改以及切取等。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 (1) DES快速加密。在数据的加密和解密方面, DES资料加密的速度是非常快速的, 我们从AES候选算法的测试结果可知, 软件加密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十兆或十兆以上。由于该算法是公开的, 因此, 制造商可以降低很多成本就能实现加密, 因此, 这种芯片被大量生产和运用在信息系统中。 (2) RSA数字签名。DES加密的一个最大缺点就是密匙分发与管理通常比较困难, 价格也比较高。而RSA加密系统的特点就是加密的钥匙与解码是不一样的。在密匙的分发与管理上尤其简单, 可以实现数字签名, 从而使信息数据可以更加完整, 因此, 这一加密系统在电子商务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三) 安全防范措施。

(1) 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处于内网与外网之间的系统, 主要目的是保证内网可以安全有效地运行。防火墙可以提供可以进行控制的网络通信, 一般只会允许得到授权的通讯进入。通常, 防火墙主要包括滤油器、网关等等。 (2) 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技术主要是针对主机和终端用户的一种技术。为了确保网络安全, 网络资源一定要得到授权以后才能使用, 另外, 如果没有得到授权则是没有办法进入网络的, 也没有办法使用相关的网络资源。在认证过程中主要采用口令、密匙等方法确认身份。

二、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管控措施

(一) 加强技术手段的防控措施。

(1) 设置安全的密码保护。在网络安全中, 密码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密码不小心被泄漏, 网络系统很有可能遭到入侵。因为穷举软件的广泛使用, Root的密码要求相当高, 最少的密码设置也要十位数, 而一般的用户密码设置也至少是八位数, 另外还要求具有英文字母、数字、符号等加入其中。另一方面, 要求用户不能将自己的姓名、生日等简单的信息作为密码。 (2) 提高职员的网络安全意识。由于思想上面放松警惕, 很有可能给网络安全带来重大隐患。另外, 设置一些不恰当的密码、把密码写下来、将密码存在电脑中、长时间不换密码等都是错误的行为, 很可能让一些非法用户进入到企业的信息系统中。 (3) 对于网络的端口和节点进行实时监控, 严密检测信息的流向。同时, 要定期、不定期地检查信息网络、对日志进行审计, 进行病毒扫描、重要数据备份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对于企业的信息网络安全来讲,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二) 加强管理手段的管控措施。

(1) 信息系统主要可以通过内部的局域网和其他的监控系统联系在一起。通过信息数据的调度可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信息数据互联。信息监控系统与其他的一些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的时候, 一定要根据相关部门的认证进行, 并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 (2) 建立比较完善的信息调度数据网络, 可以在专用的内部网络上建立组网, 使用专线、准同步数字序列以及同步数字序列等等方式使内部网络与公用信息网络建立起物理隔离。 (3) 信息监控系统以及信息调度数据网络不能接入网络, 此外, 不能使用电子邮件。

信息系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网络系统, 它的网络安全性也比较重要。其中的关键技术运用对于安全保障是一个重要措施。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手段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完整, 例如防火墙、密码设置等等, 这些方法只要使用恰当便可以有效保障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殷小贡, 刘涤尘.电力系统通信工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浅谈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控 篇6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 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目前, 公司主要业务 (ERP、营销、安全生产、综合) 依托信息系统完成, 与此同时, 国网公司安全调查规程对供电公司发生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定级涵盖内容主要如下:

(1) 因信息系统原因导致国家秘密信息、系统敏感信息外泄, 或信息系统数据遭恶意篡改;

(2) 营销、财务、电力市场交易、安全生产管理等重要业务数据丢失;

(3) 公司各单位本地信息网络完全瘫痪;

(4) 全部信息系统与总部纵向贯通中断;

(5) 全部用户不能使用计算机终端设备超过1小时, 或超过80%用户影响时间超过2小时。

2 信息系统安全管控必要性分析

目前, 公司系统内部正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诸如趋势杀毒软件、北信源桌面终端注册系统、内网优盘加密系统和桌面终端接入系统, 来从技术上杜绝计算机病毒在系统网络内的传播, 以避免信息系统安全事件的发生。但就这些系统的应用情况来看, 情形不容乐观。一方面, 新型信息系统管控软件上线, 会与现存大量计算机终端相冲突, 导致计算机终端设备无法连入网络, 徒增大量计算机维护工作量, 也带来较大断网隐患;其次, 信息系统安全管控无法通过纯技术手段得到解决, 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往往是与人、与社会有关的, 而只要是与人有关的问题都会永远存在下去[1], 只要信息系统上有人存在, 总会有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发生。所以, 对付安全问题不是把他彻底消灭, 而是把它控制在一个可管理的范围内。

3 信息系统安全管控模型

公司目前的信息安全管理主要受技术措施优先的思想指导, 信息安全技术措施与信息安全事件实行串行上报, 无法准确判定事件影响, 致使重复工作多, 工作组织难度大, 易造成不同程度延误发生, 进而导致信息安全事件发生。

公司信息安全事件相应是由信息安全专责与计算机专责、通信专责、网络专责频繁督导中完成的, 尤其当公司与营业场所地理位置跨度大, 管理的协同效应难以有效发挥, 会造成安全事件信息收集与事件消除时机延误, 从而给信息安全工作带来隐患, 由此可知, 这种一对多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在的信息安全管控要求。

本文提出的新信息安全管控流程图如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 新信息系统安全管控流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弱化信息安全专责对技术维护人员的管理, 从管理指挥者角色转变为协调者;

(2) 强化了信息安全对公司整体影响的风险评估;

(3) 整合技术维护人员重复工作流程, 提高技术故障处理效率;

(4) 使信息安全事件调查与技术处理并行开展, 提高对信息安全事件的宏观管控, 便于制定相应应急措施。

通过新信息系统安全管控流程的导入, 从技术角度上, 使得计算机终端病毒防护和互联网接入得到统一管控, 通信设备得到专业管理;从管理角度上, 信息安全事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和管控, 使信息安全在一个能控、可控、在控的状态下运行。

4 结语

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涉及到企业安全和国家安全[2]。目前, 各企业和机构纷纷推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各种计划和管理措施。要实现网络信息系统安全, 在重视技术措施与手段的同时, 必须重视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关于通过网络攻击信息系统, 造成经济损失的报道已有多起。而企业在这方面的技术防护力量更是相当薄弱, 相关安全管理措施、制度与法律法规都有待完善。当然, 我们还应看到, 像其他技术一样, 入侵者的手段也在不断提高。在安全防范方面没有一个一劳永逸的措施, 只有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安全手段, 才能保证不出现漏洞, 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3]。

参考文献

[1]孙杰贤.Bruce Schneier.网络安全是人的问题[J].通信世界, 2008

[2]韩明.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建设浅议[J].管理科学.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2

浅谈酒店信息系统的管控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效率,酒店信息系统,管控,信息化

随着IT业的发展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酒店管理系统也越来越信息化。通过前台操作系统管理宾客预定及消费过程, 通过0A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后台操作流程, 通过会员卡系统管理酒店会员客户, 通过PDA掌中宝点菜系统实现即时点菜, 通过门锁系统制作和管理客房电子房卡等。

酒店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改革, 实现流程的优化和再造, 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信息化的发展, 给酒店带来了管理技术的变化、管理流程的变化、组织架构的变化, 以及服务理念的变化等。越是高星级酒店, 信息化的程度就越高。

然而,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使用不当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甚至影响到酒店正常经营活动。任何一个软件系统出现瘫痪, 都会使酒店的经营活动发生网难, 甚至寸步难行。试想酒店前台系统出现问题, 无法查看预定, 显示房态, 宾客无法结帐等都会对酒店的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就连小小的员工就餐考勤系统发生问题, 都会影响到所有员工的就餐及考勤管理。因此, 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加强酒店信息系统的管控, 可以有效预防和降低工作风险, 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具体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考虑:

一、预防性管控

酒店应预先考虑信息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 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包括系统备份、防火墙和加密设置;对接触或访问的各种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建立分级授权机制;对操作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和定期的程序化检查, 控制软件授权开发范围等。通过预防性控制, 再问题发生之前及时预防和调整, 避免发生错误、疏漏。

二、检查性管控

酒店通过对各岗点操作日志检查、权限审核、离职清理、流程化等手段, 定期检查和汇总分析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和可能出现的异常, 达成对信息系统的日常使用管控。

三、纠正性管控

当确认信息系统出现异常后, 要追溯产生问题的原因, 对发现的问题迅即实施补救, 修正已经引发的错误, 降低威胁影响。最重要的是针对问题及时修改处理系统, 杜绝将来再次发生问题的可能性。

四、共享性管控

酒店信息系统中, 各操作点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离不开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例如, 客人在结帐时离不开入住时间、餐饮、消费、娱乐、房费、帐单的相互关系等多种信息的检索和综合。表面上看, 每个操作点的信息处理量都不是很大, 都是些简单的录入, 计算, 修改和查询等, 但对各类信息实施灵活而有序的实时管理, 关键在于系统应用平台对信息共享的支持程度。

多操作点的快速并行工作, 要求各操作点对相关信息的处理基本上能同时进行。虽然多用户或网络管理软件在操作系统支持这种需求, 但在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和程序开发过程中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避免引起冲突, 这一点十分重要。另外, 必须在提供多点并行处理的同时, 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实是性。例如, 当客房部门因故修改房间状后, 为客人办理入住用房手续的前台就应当及时得到或探知最新的房间信息, 避免在同一时刻对同一房间采取不同的信息处理过程而产生业务上的误导。总台结帐时, 发现该帐户仍然有消费项目正在点单, 则由系统提示收银员展缓进行结帐操作。

五、连续性管控

酒店中客人的往来是随机的, 因此酒店必须24小时提供不间断的服务。这对系统的要求包含两个方面:第一, 系统设计要面向连续性。系统要满足客人随时点单、查询和结帐的要求, 需考虑在汇总报表及每日交接班时支持对其他业务的并行处理, 避免对酒店正常业务的影响。在程序设计中要充分考虑24小时连续工作中对数据处理的实时性要求, 采取措施自动进行数据的存储、整理一致性校验。第二, 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要面向连续性。软件开发时必须考虑系统在连续工作条件下的可维护性, 出现局部故障后系统总体的强壮性, 需要对重要信息进行动态监管, 并建立有效的事后安全恢复机制。当然, 为了保证系统的连续正常运行, 在系统试运行期间进行完全彻底的测试必不可少。开发者要在系统建立初期就为酒店代培网络管理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的系统管理员, 并支持其自行开展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 同时开发者也要安排专业维护人员对系统运行中的特殊要求随时响应。

六、安全性与保密性管控

酒店的各种账目包括客人服务的消费资料和个人资料都由计算机进行处理, 为了避免出现如硬件故障等不可挽回的损失, 及时对数据进行备份和后备计算机是必需的, 决不能为了省事和省钱而减少以上环节的工作。另外经营情况和部分客人的资料属于商业性秘密, 必要的保密措施是应该的, 同时, 也应该防治病毒的侵入, 特别是应用局域网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这是网络安全管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物料管控信息系统 篇8

十五末期、十一五初期, 在发改委工业企业节能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 国内钢铁企业能源中心建设形成了一波小高潮,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新建或改造能源中心。能管中心的建设为企业的建设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但是, 现存的一些能管系统还存在一些缺陷。首先, 企业对能源管理中心实施效果的认识还不够, 尤其是对采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水平的认知度还不高。其次, 相当部分钢铁企业能源系统的装备水平, 尤其是数据采集仪表和基础自动化水平还较低, 难于达到能源管理中心系统需要的配置水平。当前, 钢铁企业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 各工序之间物流量不相匹配, 相互衔接在时空上出现误差, 影响了企业整体节能效果[1]。

2 能源管控信息系统建设目标和内容

按照先进的运行管理和能源管理的理念, 对能源管理系统模式进行改进, 并在应用系统的设计中得到切实的贯彻, 确保设计的系统与管理思想紧密集成, 以实现为节能、减排和环保服务, 实现钢铁能源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生产服务[3、4]。

3 能源管控信息系统构架

3.1 系统总体构架

钢铁能源管控信息系统主要由主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采集站系统、能源调度软件系统、基础能源管控信息系统等组成。

钢铁能源管控信息系统, 从功能层次上分为三个部分即:基础能源管控信息系统、能源监控与调度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

基础能源管理层主要实现能源数据管理、统计、分析、预测等功能, 包含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以及操作站、工程师站、打印机等设备。能源监控与调度层主要是收集底层数据采集层传送的信息, 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显示、统计分析、趋势记录和报警, 实现对全厂各种能源介质的生产、输送、消耗流程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实现现场能源数据的采集, 并把采集到的数据上传给能源监控与调度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环网和现场的数据采集站组成。

3.2 系统硬件建设方案

能源管控信息系统服务器主要包括实时数据库服务器、历史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根据系统功能的不同, 考虑到系统容量, 系统负荷以及实时性的要求, 系统共配置一组 (2台) SCADA实时数据库服务器, 1台历史数据库服务器、1台应用服务, 1台WEB服务器。

实时数据库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现场所有系统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 并为MOSAIC系统应用程序提供数据服务。

历史数据库服务器完成数据的长时归档、数据压缩、数据备份、与公司信息化系统 (如ERP) 的数据交换, 并与公司ERP的数据同步。

在应用服务器上运行基础能源管理应用软件, 实现系统能源管理功能, 包括能源实绩, 能源预测, 能源计划以及能源分析等等。

WEB服务器主要用于远程数据发布, 系统提供WEB服务功能, 可与远程计算机上完成能源管理控制系统的监视功能。

3.3 能源网络系统方案

总体网络层次结构采用工业以太网、中央核心交换网络和标准客户以太网的三层结构, 拓扑结构采用环形结构和星型结构的混合形式。工业以太网设计采用1000M光纤环网构成。工业环网交换机布置在现场各采集系统附近, 各采集系统通过双绞线或光纤连接到工业环网的各个子站交换机, 形成星型网络结构。按照这种方式, 最终工艺区域的所有采集系统的数据都接入到环网中, 形成区域工业以太网数据的共享。中央核心交换网络上连接实时数据库服务器、历史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GPS时钟对时装置等。交换机还用于管理整个网络系统中的VLAN及路由等。

3.4 能源数据采集方案

根据钢铁能源管控信息系统对能源数据的需求, 结合钢铁自动化规划设计情况, 能源数据采集采用网关通讯和直接I/O采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集。

3.4.1 网管通信采集方式

根据管控一体化的要求, 为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数据采集系统将采用直接从现场PLC系统通讯采集数据的方案。通讯方式需要采用网关进行能源系统网络与现场生产控制系统网络的有效隔离, 因为现场生产控制系统与能源管理监控系统分属于不同的业务流程部门, 其责任界面非常清楚。因此必须要将两个系统的软硬件系统严格的隔离开。

网关方式可实现数据本地存储和回填功能。当能源系统的网络出现故障后网关可实现数据的本地长时间存储, 待通讯恢复后网关自动实现历史数据的回填, 即自动将通讯中断时间内的能源数据自动上传给能源系统的实时数据库系统, 实现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回填, 供报表系统和故障后的分析等使用。

3.4.2 直接IO采集方式

对于没有基础自动化系统的能源数据, 需要 (下转第20页) (上接第17页) 增加MOX Unity数据采集装置, 将现场仪表的信号接入到数据采集装置中, MOX Unity再通过DNP 3.0国际标准通讯规约把数据上送到MOSAIC实时数据库。

3.5 能源管控信息系统应用功能

钢铁能源管理系统是钢铁信息化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能源数据进行采集、分析, 处理以实现对能源生产, 能源转换, 能源计划、能源耗用、能源平衡、能源预测、能源设备、能源质量等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功能, 应用系统包括能源综合监控系统和基础能源管理系统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3.5.1 能源综合监控系统

能源综合监控系统对钢铁的能源介质和能源设备进行监控, 实现对能源介质的发生量与耗用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显示和报警等, 对重要工艺数据、关键能源设备和重要能耗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采集和显示、报警等。对系统异常和事故进行应急处理等。

能源综合监控系统通过对能源数据进行分析、模型设计、计算和统计, 实现实时能源动态平衡预测, 生成预控结果, 进行能源介质实时动态平衡分配, 达到优化用能、节约用能的目的。基于对能源系统进行调度的方案, 对具备条件的站点实行远程操作。

3.5.2 基础能源管理系统

础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各监控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采集功能的优化改善, 提高能源消耗管理评价系统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通过能源管理系统的计划过程、平衡预测、各主要工序的能源生产和消耗情况的监控与分析, 建立客观的以数据为依据的能源消耗评价体系。

通过对能源基础数据的挖掘分析, 以成本中心的模式, 向ERP系统提供完整的、真实快捷的能源系统分析数据和核算结果, 为公司生产运营、成本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真实、实时的能源统计分析数据可以自动上报公司决策者, 并生成领导查询报表。

4 总结

本系统建设具有以下诸多优点:1、数据采集采用网关设备、保证能源网络与生产控制网络的有效隔离。2、UNIX平台的分布式系统架构、保证整个能源管控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3、增加事故历史回放功能、有利于分析生产故障的发生原因等。该系统能监控钢铁企业的能源管理状况, 并能做到智能提供决策方案的效果, 对钢铁企业的生产运营和节能减排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宋健焜.能源管理系统设计及节能分析[J].有色金属设计, 2012, (2) :88-89.

[2]王中毅, 叶瑞海.能源管理系统在钢铁企业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 (21) :18-19.

[3]胡燕.面向中小企业的能源管理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2012, (4) :38-40.

上一篇:设计师与客户下一篇:获得性凝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