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恶性肿瘤

2024-06-17

消化道恶性肿瘤(精选十篇)

消化道恶性肿瘤 篇1

我科收治1例晚期恶性肿瘤并发长期慢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经积极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62岁, “主因右肾癌术后8年余, 发现胰腺癌转移18个月, 便血5 d”, 于2013年1月9日入院。患者2004年10月单位体检发现右肾占位, 2004年11月23日在友谊医院行腹腔镜右肾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右肾中下极肾细胞癌。术后甘乐能300万U, 欣吉尔100万U, 3次/周, 生物治疗1个月余, 因反应较大停药。定期复查未见异常。于2011年5月12日查腹部CT及其周围、脾门内侧及十二指肠多发结节, 考虑恶性可能性大, 转移瘤不除外。2011年5月30日腹部MRI示:胰腺恶性占位, 转移瘤。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病理报:结合免疫组化及病史考虑肾透明细胞癌转移。2011年7月15日入解放军302医院行射波刀放射治疗, 期间Ⅱ度骨髓抑制。于2011年11月26日复查CT示:胰腺恶性肿瘤放疗后改变, 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就诊我科行中医药综合治疗2个疗程。2013年1月4日患者出现便血, 质稀色暗红, 每日3次, 量约100 m L, 急查血红蛋白76 g/L, 无明显头晕、乏力及心慌症状。2013年1月7日排便为柏油样, 复查血红蛋白50 g/L, 出现乏力、头晕症状, 进一步治疗门诊轮椅入住我科。入院后患者精神差, 情绪低落, 贫血貌。入院检查:血压70/50 mm Hg、便隐血试验回报阳性、血红蛋白35 g/L;腹部B超及CT示胰腺多发转移, 肝右叶囊肿, 十二指肠降部小弯可见菜花样肿物, 易出血, 局部喷洒止血。患者诉腹痛、恶心呕吐、全身乏力, 黑便6~7次/d, 遵医嘱绝对卧床、禁食水, 心电监护、低流量鼻导管吸氧。自理能力评估65分, 坠床及跌倒风险评估3分, 压疮风险评估12分。分别予患者2013年1月10, 12, 20日, 2013年2月5, 8, 13, 14, 15, 16日静脉输入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 于2月18日行胃及十二指肠栓塞介入治疗, 联合升压、静脉营养、止血及口服止血治疗、止吐抑酸、善宁皮下注射、中医治疗。现患者流食、精神好、情绪稳定、面色转红润、诉偶有恶心、血红蛋白69~82 g/L之间, 伴黑便1~2次/d。可自行床边活动, 自理能力评估80分, 坠床及跌倒风险评估2分, 压疮风险评估10分。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因晚期恶性肿瘤经过多种方式的治疗, 饱受治疗后副反应的痛苦。又因长期不定时便血, 情绪低落、恐惧, 因活动无耐力, 长期卧床致生活不能自理, 患者精神上陷于崩溃、无助、无望, 完全被死亡的恐惧所压倒, 以及失去治疗的信心。入院后护士在患者愿意诉说时认真当一名倾听者, 保持病房清洁安静, 合理使用灯光, 工作中做到四轻, 同一时间集中治疗, 限制家属探视, 在病房工作和病情允许情况下安排家属陪伴避免情绪焦虑及激动。给予患者精神鼓励, 增加信心配合治疗, 及时提供治疗及护理信心。经家属了解患者平时喜好音乐及阅读, 在病情及环境允许时放柔和的音乐。告诉患者遇到问题及时与护士沟通, 共同参与积极解决问题, 允许患者采取一些不伤害自己及他人的方式来发泄不良情绪。做病情及体力允许范围内力所能及的活动, 以提高自信心, 实现自我价值。

2.2 病情观察

入院后患者卧床休息, 半卧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 建立静脉通路, 行中心静脉置管 (锁骨下静脉) , 注意监测输液速度, 避免引起急性肺水肿, 保持敷料干燥, 严格无菌操作, 2次/周导管维护, 导管固定良好, 防止感染及静脉血栓。予心电监护及低流量氧气吸入, 监测生命体征, 定时及随时巡视病房, 认真听取患者主诉, 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变化, 测血压6次/d, 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湿冷等, 立即报告医生。每班次认真观察黑便次数、记录性状及量、根据医嘱正确留取标本及时送检;遵医嘱监测血常规及电解质、血生化情况, 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保持鼻腔及口唇湿润。遵医嘱完成各项治疗。

2.3 营养支持

患者频繁恶心呕吐, 不能进食, 又因恶性肿瘤原因, 营养消耗量大, 遵医嘱禁食水, 予患者静脉高营养治疗, 静脉营养液配制时护士在层流台中严格无菌操作。输入过程中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 4 h生理盐水冲管1次。为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请营养师每周对患者进行详细营养评估, 了解患者对营养支持的反应, 如每周体重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皮肤状况等, 并记录。遵医嘱患者改流食后, 指导患者订餐并协助患者进餐。宜给予易消化的流食, 避免进食粗糙、辛辣、生、冷、硬、凉拌饮食, 禁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以免加重消化道出血。

2.4 输血护理

遵医嘱予患者多次静脉输血治疗, 每次输血前必须做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 取血用专用容器, 过程中避免过度震荡造成血液未输前已溶血, 输血前双人核对无误后并签字方可输入, 严格三查八对, 严格无菌操作原则, 观察体温是否正常, 遵医嘱使用抗过敏治疗。输血前后输入少量生理盐水, 严格输血速度50~100 m L/min, 先慢后快, 输入2袋以上血液时, 2袋血液之间间隔生理盐水。输血过程中严格听取患者主诉, 观察输血反应, 一经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

2.5 安全护理

患者卧床期间避免发生坠床, 正确使用床挡, 护士随时巡视病房, 床头卡粘贴防坠床标识, 教会患者使用呼叫器, 协助患者床上使用便器, 保证患者住院期间安全。患者离床活动后, 防止跌倒, 保证患者穿防滑鞋, 活动时有人陪伴。

2.6 皮肤护理

床头建立翻身卡, 每班严格交接皮肤情况, 协助患者舒适卧位, 每2 h翻身1次, 翻身时避免生拉硬拽, 保持衣服及床单位干燥整洁, 衣服为纯棉无刺激性。定时适度皮肤按摩, 予皮肤受压处贴保护性敷料, 提前做到皮肤减压。保持肛周皮肤护理, 排便后及时清洗, 每周三床上洗头, 每周四协助剪指甲。

3 小结

恶性肿瘤是进行性发展的疾病[2], 晚期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中医治疗, 患者的状况往往每况愈下, 治疗亦无过多的余地。消化道出血是恶性肿瘤的并发症之一, 一旦发生消化道出血后果严重, 可威胁患者生命。护理人员应重视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予心理、营养、安全、皮肤、输血以及基础的必要护理, 更应该掌握消化道出血的相关表现及病情观察, 及时报告异常症状和体征, 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长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49.

消化道恶性肿瘤 篇2

【关键词】中医综合护理;耳穴压豆;化疗;消化道毒性;肺癌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13-0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的改变,癌症已逐渐成为“第一杀手”,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等发病率逐渐上升[1]。目前,对于癌症的治疗,无论手术与否,均离不开放疗或化疗,放化疗所带来的消化道毒性(如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减退)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60%-80%),尽管应用止吐药物,效果仍不明显(40%-60%)[2],如何通过各种手段降低消化道毒性反应,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笔者将我院60例进行化疗的肺癌晚期患者,随机均衡分为2组,每组30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胃治疗,治疗组在护胃基础上予以耳穴压豆、灸法、心理疏导等中医综合护理,观察两组化疗患者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毒性反应情况,并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癌症化疗患者,根据癌症类别、性别、年龄等随机分为2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为常规护胃治疗,治疗组为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化疗方案60例患者均采用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化疗,每28天为1个周期,2个化疗周期为1个总疗程。

2.2常规护胃治疗所有患者均使用奥美拉唑40mg静滴QD护胃治(统一由常德市第一中医院药剂科提供)。

2.3中医综合护理治疗组在化疗及常规护胃治疗基础上,予以耳穴压豆、灸法、心理疏导等中医综合护理,其操作方法如下:(1)耳穴压豆: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用探棒选取神门、脾穴、胃穴、交感穴,局部使用75%酒精消毒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0.5*0.5cm)贴于上述耳穴,(对侧耳穴压豆方法同前),然后用拇指食指同时对双侧耳穴进行适当揉捏按压,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等反应,每次按压5分钟,每天3次,3d换一次药豆;(2)灸法:患者取仰卧位,选取中脘、足三里(双侧)、内关(双侧),使用温灸盒进行温灸治疗,每天2次,每次15分钟;(3)心理疏导:安慰并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介绍成功治疗的病例和治疗前后效果,消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疑虑,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的性质,从而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重获康复的信心。

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来完成对所得数据的处理,所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x2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恶心呕吐程度按WHO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分级标准分级:0级:无呕吐;Ⅰ级:恶心;Ⅱ级:呕吐可控制;Ⅲ级:频繁呕吐需治疗;Ⅳ级:频繁呕吐难以控制[3]。根据以上分级标准,制定疗效评定标准为:0级、Ⅰ级为显效,Ⅱ级为有效,Ⅲ级、Ⅳ级为无效。

3.2恶心呕吐情况所有患者治疗1个疗程(2个周期),每周期后记录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改善情况(表2),并进行疗效比较(表3),经秩和检验,治疗1个周期后,两组患者恶心呕吐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具体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中医综合护理,能有效患者化疗患者恶心呕吐反应。

4.讨论

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是癌症患者除疼痛之外的另一大痛苦,其机制十分复杂,可能为化疗时受到化学、物理刺激,产生多种递质(如毒蕈胆碱、多巴胺、5-HT等)作用于胃肠道的受体并传入神经,传入大脑呕吐中枢,通过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等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

中医认为,化疗能导致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引起恶心呕吐,多属虚寒之证。《灵枢·口问》篇说:“耳为宗脉之所聚”。耳穴能和胃降逆止呕,能抑制膈肌痉挛、抑制大脑皮层的呕吐中枢,舒缓迷走神经,抑制其兴奋性,从而起到镇静解痉止呕的功效[2]。耳穴压豆是指将药豆粘贴于耳穴处,并适当揉捏按压,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等反应,已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大量文献表明耳穴压豆能有效缓解化疗患者恶心呕吐情况[2]。灸法具有温阳散寒、温通经脉的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虚寒导致的虚弱、疼痛、痉挛等患者,足三里为保健要穴,循行于脾经,具有理气除湿、通降胃气、扶助正气,起到补虚泻实的作用,中脘能温中补虚,内关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但灸法具有较强的温补散寒作用,适合用于虚寒者,而有热像者不宜使用,且有皮肤过敏者慎用。

笔者通过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对肺癌晚期患者化疗引起恶心呕吐反应的疗效,表明加强中医综合护理能明显缓解化疗后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耳穴压豆、灸法操作簡便,经济实用,疗效独特持久,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耐受性较高,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曾红梅,陈万青.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J].化学进展,2013,25(9):1414-1419.

[2]徐妍,董勤,朱伟坚.耳穴在肿瘤诊治中临床应用述要[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205-207.

消化道恶性肿瘤 篇3

关键词:消化道恶性肿瘤,消化道良性疾病,CA199,意义

CA199为一种肿瘤相关性抗原,一般可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之中,并非肿瘤细胞所特有的一种抗原,在患有某些肿瘤的患者人群中,体液中的CA199水平则处于较高的水平。有研究表明血清CA199对胰腺癌、胆管癌等恶性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1~3]。本组对82例消化道良性疾病和9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CA199含量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住院和门诊的9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男47例,女43例;年龄为(40~79)岁,平均年龄为64.1岁;其中胃癌22例、肠癌18例、胆管癌16例、肝癌15例,胰腺癌19例;选择同期82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并设为对照组A,男43例,女39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2.7岁;其中消化性溃疡14例,结肠息肉12例,肝硬化18例,胆道结石17例,胰腺炎2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另选取5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B,男28例,女22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63.9岁;三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4]

所有研究对象均清晨采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CA199试剂盒瑞士(CANAG),MULTISKAN MK2酶标仪(英国THERMO)。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结果判断:CA199>37U/m L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由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及分析,统计资料采用t检验的方法,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99与消化道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的对比(见表1)

注:与对照组A、B相比,*P<0.01

2.2 消化道恶性肿瘤不同疾病的CA199检测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在胰腺癌和胆管癌中CA199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肝癌,再次是肠癌和胃癌。

3 讨论

肿瘤标志物检测是诊断恶性肿瘤及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由于其经济简便,在临床上运用较广泛,肿瘤标志物的筛选和检测正逐步成为肿瘤诊治的重要依据[5,6],然而肿瘤标志物不仅可以在肿瘤患者体内检测到,而且也可以在部分良性疾病中出现,甚至在正常人体内亦可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具有100%灵敏度及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7,8]。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A、B血清CA199均值分别为(33.38±15.41)U/m L与(14.30±8.74)U/m L,两组间虽存在差异,但其A组CA199的浓度值是低浓度增高。可能是CA199在一些消化道良性疾病中可一过性增高或低浓度表达。观察组血清CA199均值为(247.32±156.95)U/m L,显著高于对照组A、B,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CA199的浓度检测对消化道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由表2可以看出,CA199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总阳性率达54.44%,尤其在胰腺癌和胆管癌中阳性检出率和浓度表达水平最高,可能由于正常人的这些部位存在微量CAl99在这些组织发生病变时,尤其患恶性肿瘤时分泌增加或亢进,形成高CAl99血症[9,10]。综上所述,血清CA199作为一种检测指标,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尤其是胰腺癌和胆管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卿,张顺.肝胆胰恶性肿瘤病人血清CA199的测定及其意义[J].齐鲁医学杂志,2008;23(3):217~218

[2]石艳芬,苏文芳,李耿祥,等.3项指标检测在肝脏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141

[3]陆玮婷,赵建学,郭海,等.CAl99及CAl25在不同程度的肝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4):34~35

[4]吴斌,李彩东.血清AFP、CEA、CA199和β2-MG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6):704~705

[5]刘少锋,袁鹤鸣.血清CAl99检测对肝胆胰疾病诊断价值的再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2):1417

[6]田满福,韩波.检测CAl99、CAl25、CAl53及CEA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7):483~485

[7]陶岚.血清AFP、CEA、CA-199、CA-50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查价值[J].海南医学,2011;22(23):12~14

[8]涂少华,沈江帆,离渫,等.联合检测血清AFP、CEA、CAl9.9和CA72-4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查价值叨.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8;15(4):245,247

[9]黄玉凯,周进,徐斌.联合检测CAl9-9、CEA、AFP和Fer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203~2205

消化道肿瘤微创手术就可治? 篇4

一月前的一次体检,吴老太太被查出食道中段有个病变范围3厘米的隆起病灶,经活检证实为早癌。因为发现早,而且老人已经80高龄,本人和家属都不想做传统的开腹手术,在医生建议下,使用了一种叫“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方法进行治疗。

无需开腹的ESD

ESD是一种高精尖的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技术,指利用各种电刀对病变进行黏膜下剥离的内镜微创技术。该技术可实现较大病变的整块切除并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分期,达到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效果。对患者而言类似做胃镜或肠镜,操作过程在全麻下进行,医生可通过胃肠镜及相关器械直接从食道、胃腔或肠腔内进行内镜下病变组织切除,无需开腹进行手术。

ESD治疗的优点在于,患者不用开腹、创口较小,并能较完整地保留生理通道,这有利于患者保持体力,术后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以胃癌为例,以往的外科手术,通常是将肿瘤病灶连同胃大部分切除,同时进行淋巴清扫,手术后大部分病人的生活质量较低。如果采用内镜下切除方法,对病人的身体损伤可以大大减小。

当然,内镜下切除消化道肿瘤也受条件限制。ESD的适应范围病变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早期癌、癌前病变、胃肠道间质瘤、平滑肌瘤等良性肿瘤、较大的息肉、有症状的异位胰腺等。早期食管癌、胃癌或结肠癌的病人在治疗前需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浸润深度,CT检查排除局部淋巴结转移。

关键在于早期筛查

通常,消化道早癌基本上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间接”被发现者占多数。当出现呕血、黑便、消瘦才来医院进行检查确诊治疗时,很多病人其实已经到了疾病的中晚期阶段。因此,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查很重要。医生特别提醒有肿瘤家族史、息肉病史或4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对于有症状的人群,更应随时进行检查,以免错过早期的最佳治疗机会。

消化道恶性肿瘤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29例消化道而行肿瘤患者中有59例合并糖尿病,其中食管癌19例,胃癌11例,结直肠癌13例,肝癌12例,胰腺癌4例,年龄介于35~74岁之间,其中住院前确诊糖尿病患者28例,住院后确诊为糖尿病患者31例。恶性肿瘤通过影像学、实验室相关检查、病理活检等方式确诊。糖尿病的确诊采用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大于7.0 mmol/L,餐后2 h血糖大于11.1 mmol/L。对于处于临界值患者,隔3 d再次采血化验以确诊。

1.2方法

回顾分析选取的59例患者的病例特点,排除年龄、性别等相关因素,计算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分析糖尿病与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间存在关系。

1.3治疗方法

1.3.1消化道肿瘤治疗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将患者血糖控制在6~9 mmol/L之间。根据患者并请选择相应术式,全程监测血糖,必要时给予胰岛素以控制血糖平稳。对于符合化疗适应症患者进行化疗,肝癌患者,主要用多柔比星、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等化疗药物,食道癌患者主要采用丝裂霉素、多西紫杉醇、5-氟尿嘧啶;结直肠癌患者主要采用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胃癌患者主要采用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根据病人病情个体化选择化疗方案。治疗同时应用泮托拉唑、甲氧氯普胺等,预防患者消化道不适症状。总疗程在2~6个周期之间,应用紫杉醇病人在治疗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糖水平、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

1.3.2糖尿病治疗治疗前控制控制空腹血糖处于6~8mmol/L之间,餐后2 h血糖8~10 mmol/L之间,尿酮体阴性。病人饮食采用糖尿病饮食,以瘦肉、鱼、虾、蛋为主,控制病人糖类摄入量,如患者有进食障碍可通过静脉营养的方式给患者供能,如加入葡萄糖需每3 g葡萄糖加入1μ胰岛素,并且8 h监测病人血糖水平,调节加入胰岛素量。治疗药物采用磺脲酰类、二甲双胍类降糖药物口服,如果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控制病人血糖。在治疗前将病人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每日监测患者空腹及三餐后血糖。

2结果

2.1发病率

所有患者均完成相关治疗,在42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为59例,其中食管癌患者19例,胃癌患者11例,肝癌患者12例,胰腺癌患者4例,结直肠癌患者13例.在所有病例中糖尿病总发病率为13.75%,食管癌患者中糖尿病发病率13.48%,胃癌15.28%,肝癌18.46%,胰腺癌9.76%,结直肠癌11.82%.详见表1。

2.2对血糖影响

入组59例恶性消化道合并糖尿病病人中,院前诊断为糖尿病病人28例,入院后确诊为糖尿病患者31例。统计59例患者每日空腹血糖进行对比,发现在患者化疗的过程中,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均有升高,其中首日化疗血糖上升最高平均上升0.88 mmol/L(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化疗结束后病人空腹血糖水平逐日下降,到第5日患者血糖水平趋于平稳。见表2。

3讨论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1],目前我国糖尿病总发病率为9.7%.在该次研究中,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3.75%,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所以表明,糖尿病与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糖尿病可以继发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二者联系可以归结为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疾病本身之间的因素,另一方面是,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化疗药物能够对血糖产生影响,造成糖尿病。其中疾病本身原因可以总结为:①与胰岛素分泌不足相关,糖尿病患者中大多数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分泌不足,阻碍人体组织对糖类的利用,加重脂肪蛋白质的消耗,加重病人血糖升高。②年龄,在两种疾病中,年龄都可以作为独立危险因素。相关研究发现[2],30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1.3%。③胰岛素抵抗,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在其分裂增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能够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影响机体利用胰岛素,从而早场胰岛素水平的升高,造成糖尿病。④肿瘤细胞的生长能够造成高糖状态,而且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而高糖状态又会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形成恶性循环。

化疗药物也会造成血糖的升高,从该研究的结果中可以发现,化疗药物的应用能够升高病人血糖。其中可能的原因有:①胰岛素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相对敏感,化疗药物能够损伤一道B细胞。从而造成胰岛素细胞的凋亡,胰岛素水平降低。相关研究[3]表明长春新碱类药物能够一直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其作用靶点在微管微丝系统。在应用此类药物的同时,会造成胰岛细胞损伤。②化疗药物对肝细胞、肾细胞的损伤。研究发现[4],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造成肝细胞损伤。而肝细胞在糖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降低肝糖原水平,从而造成肝病相关糖尿病。保肝治疗通常应用高糖药物,而高糖药物加重胰岛B细胞负担,使患者糖耐量减低,进而造成糖尿病。研究显示[5],抗肿瘤药物能够直接造成肾脏细胞损伤,从而影响肾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加重糖尿病。③在应用紫杉类药物的同时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而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常见的升血糖药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会造成血糖的急剧升高,引起继发性糖尿病。④应激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健康细胞也是一种损伤。机体能够产生应激性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该次研究中,对比抗肿瘤治疗前后入组患者血糖变化,发现所有患者在化疗期间血糖水平均有生高,其中首日血糖上升水平较化疗前大(P<0.05),化疗结束后5 d患者血糖水平趋于平稳。说明化疗药物代谢之后,胰腺细胞开始修复,从而能够正常分泌胰岛素。

总的来说,在疾病的发生以及相关治疗过程中消化道恶性肿瘤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在临床中,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消化道肿瘤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避免糖尿病病情加重。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在其化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血糖,并通过饮食、药物治疗积极控制患者血糖,预防糖尿病的产生。

摘要:目的 分析恶性消化道肿瘤与糖尿病之间的临床联系。方法 统计分析59例消化道恶性肿并发糖尿病患者资料,计算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发病率,同健康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进行对比。探索化疗前后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 42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共有59例患者确诊糖尿病,患病率为13.75%。化疗药物能够明显造成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并发糖尿病的几率随着与患者年龄成正比,同时抗肿瘤药物能够造成患者血糖上升。

关键词:恶性肿瘤,糖尿病,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夏丽,肖谦,向娟,等.CA19-9在2型糖尿病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阳性界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1970-1971.

[2]马靖,冯洁,吕泽平,等.北京地区8280名正常人群和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年龄相关糖尿病患病风险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3):241-244.

[3]戴宏宇,李苏宜,马国栋,等.7种β-微管蛋白同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和紫杉类药物敏感性的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5(3):394-398.

[4]孙元珏,祁伟祥,姚阳.还原型谷胱甘肽与肿瘤化疗相关性肝损伤的防治[J].中国肿瘤,2015(1):57-60.

消化道恶性肿瘤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195例消化道疾病患者, 经确诊, 95例为恶性肿瘤患者, 100例为良性消化道疾病患者。9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男61例, 女34例, 年龄为22~79岁, 平均年龄为55岁, 其中胃癌35例, 肝癌18例, 胆管癌16例, 直结肠癌15例, 胰腺癌11例。同时100例良性消化道疾病患者中男68例, 女32例, 年龄23~81岁, 平均年龄54岁。

1.2 方法

1.2.1 肿瘤标记物检测 血清CEA、CA199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CENTAUR XP和西门子DPC 2000进行检测, 其正常值范围为CEA<10 μg/L、CAl99<37 U/ml。

1.2.2 统计学方法 数据表达采用 (x¯±s) ,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专用软件, 对实验组数据应用方差检测进行分析。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肿瘤标记物含量水平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单项肿瘤标志物的含量检测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肿瘤标记物CEA、CA199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含量均高于良性消化道疾病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单独CEA、CA199检测及CEA与CA199联合检测结果

95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经联合检测的结果比单一使用CEA检测或CA199检测的结果更准确,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检测结果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单项肿瘤标记物对消化道恶性肿瘤进行筛查时其特异性与灵敏度都不理想, 采用联合检测则可有效提高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查的灵敏度与准确性, 同时也可有效降低其特异性。

3 讨论

对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 但仅凭借单项标志物进行检测其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度都将有很大误差, 致使检测结果不理想。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由肿瘤标志物其本身特性所决定。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的相关抗原而不是肿瘤的特异性抗原, 有的甚至只是肿瘤的某些相关物质[2]。

不同肿瘤中也可出现同一项的标志物, 反之同种类型的肿瘤, 也可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标志物的表达[3]。通过对本组95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的联合检测结果来看, 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较为1∶2、特异性为40%, 明显低于CEA检测或者CAl99检测, 数据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知明显提升诊断的灵敏性及准确性, 同时也可减少检测特异性。

在本组检测的结果中可以发现, 在胃癌与直结肠癌的单项肿瘤标志物含量检测中, CEA检测要优于CAl99检测;而在肝癌、胆囊癌、胰腺癌与良性消化道疾病的单项肿瘤标志物含量检测中, CAl99检测则优于CEA检测。其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单一检测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肿瘤诊断当中是不可取的。而联合检测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筛查中, 可以将消化道肿瘤的检出率最大化[4]。本次选取的95例病例中包括了胃癌、直结肠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与良性消化道疾病几种不同类型的肿瘤, 可以有力的印证联合检测在不同类型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199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诊断效率, 并对其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CENTAUR XP和西门子DPC2000来对经临床确诊的100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及9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CEA、CA199含量进行测定, 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EA与CA199联合检测其特异性为40.0%, 而其单检特异性分别为80.0%与60.0%;联合检测其敏感性为86.7%, 而单检敏感性分别为30.5%与44.2%;联合检测其准确性为81.1%, 而单检准确性均为50.5%, 该测定方法重复性好, 其变异系数<3%。结论 联合检测可提高准确性与敏感性, 可有效协助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记物,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

参考文献

[1]Yamamoto H, Miyake Y, Noura S, et al.Tumor marker for color-ectal cancer.Gan To Kagaku Ryoho, 2001, 28 (9) :1299-1305.

[2]陈红宇, 鲍扬漪, 朱婷.CEA、CA242、CA199、AFP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安徽医学, 2009, 30 (5) :517-518.

[3]庄珊珊, 陈炯玉, 方裕森, 等.血清CA199与CEA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陕西省医学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抗癌协会, 2010, 18 (7) :1359-1361.

消化道恶性肿瘤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当地卫生人口数据和社会经济状况作为参照, 选择当地县城和较发达乡镇的女性人口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有关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生活行为(是否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癌症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对癌症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对癌症早期症状的认知情况)、知识的获取途径等内容(获取渠道、希望获取渠道)。随机抽取仙游县鲤城街道、鲤南街道以及榜头镇等地的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并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433份,回收率96.2%,有效问卷433份,有效率为100.0%。对于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读写能力,能独立完成问卷者采用自填方式;对于文化水平低或读写困难者,由调查员进行交流指导填写。其中:1在问卷的健康知识与态度中,第2-9小题为对肿瘤危险因素的认知度的测试,文章设定答对0-3题者定义为对肿瘤危险因素“不了解”、4-6题者定义为“部分了解”、7-8题定义为“了解”。2在居民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症状的认知度测试一题中(多选题),共10个选项,其中定义为选中0-3个选项者定义为对癌症早期症状“不了解”、选中4-7选项者定义为“部分了解”、选中810选项者定义为“了解”。

1.2.2资料处理与分析方法应用Epidata软件包进行双机录入,采用SPSS、Microsoft Office Excel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根据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得出,年龄:0~17岁4人 (0.9%),18~40岁299人(69.1%),41~65岁118人 (27.3%),66岁以上12人(2.7%);职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 人员85人 (19.6%),工矿企业 职员6人 (1.4%),商业和服务业人员84人(19.4%),农民94人(21.7%),军人1人(0.2%),学生55人(12.7%), 无业/待业人员44人 (10.2%),离退休人 员13人 (3.0%),其他51人(11.8%);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49人 (11.3% ),小学42人 (9.7%),初中113人 (26.1%),高中/职高/中专117人(27.0%),大专/本科及以上112人(25.9%);婚姻情况:无婚姻生活(未婚、离异、丧偶、其他)120人(27.7%),有婚姻生活(已婚)313人(72.3%)。

2.2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

从女性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各危险因素的了解中发现,绝大多数女性 对消化道 恶性肿瘤 各危险因 素都有一定的认识,其中认知度最高的危险因素为“吸烟”,认知度较低的 为 “缺乏运动”和 “幽门螺杆 菌” (见表1)。

可以判别在 被调查的 女性居民 中,了解肿瘤 危险因素的有153人(153/433,35.33%),部分了解的有170人 (153/433,39.26%),不了解的 有110人 (110/433,25.40%)。不同年龄 段、职业、文化程度 的调查对象对肿瘤 知识认知 度不同,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症状的知晓情况

在对问卷第三部分健康知识与态度中,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症状认知度较高的为“瘦的很快”和“经常疼痛”,而对“发烧”“肚子胀”、“大便变细”、“声音嘶哑” 的认知度不高,均不超过20%(见表3)。

在被调查的女性居民中,了解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表现的有21人(21/433,4.85%),部分了解的有130人 (130/433,30.02%),不了解的282人 (282/433, 65.13%)。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的调查对象对肿瘤知识认知度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调查中可以看出,女性居民对癌症早期症状表现都有一定的认识,而年龄在0~17岁和66岁及以上的、文化程度较低的和无婚姻生活的女性认知度较低。

3讨论

3.1规整仙游县女性消化道恶性肿瘤一级预防干预模式

目前国际上一致认为癌症致病的主要外部原因是饮食营养因素、烟草、感染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病因也不例外[3],这都与不良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有四成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至少有1/3的癌症是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治愈的[4]。如果人们能够做到饮食合理、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远离烟酒,则有30%~4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发生[5]。而对于农村女性消化道恶性肿瘤一级预防的干预上,应因地制宜,在形式和内容上有目的、有计划、针对性、多样化开展一级预防干预(如下图1),还应注意的是,这一模式的改变需时甚长,相关部门在进行一级预防工作时应遵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原则,切忌将健康干预工作流于形式[6]。

3.2采用多样化的宣传加大消化道恶性肿瘤知识的普及力度

首先,宣传形式的多样化。在社区、单位通过宣传栏、LED屏等形式制作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内容的大型图文进行宣传,以此引起人群关注;也可在水笔、扇子、垫板等方便随时携带、读取和保存的载体上进行宣传;还可搭建开通专家咨询电话、微信、微博,随时解答健康问题[7]。

其次,宣传途径的多样化。继续保持报纸、杂志与广播、电视等相对 效率较高 的途径,并不断改 进, 使其内容更易于 被接受。另外,可以多开 展各种形 式的专家咨询、知识讲座 (诸如妇女 之友、健康小家 等),让女性自愿地、主动地接受健康知识教育,增强对癌症的防治意 识,提高对消 化道恶性 肿瘤的认 知度。譬如,可以将专家咨询、知识讲座与健康体检结合起来。 利用进行 消化道恶 性肿瘤筛 查工作的 同时,根据体检对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发放宣传手册[8]。以集体形式参加体检时,根据受检者性别、 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 等要求选 择体检项 目。由专家根据 以往的体 检结果开 展专题健 康讲座,有的放矢地讲解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不良的生活方式及 其对身体 的危害、防治方法 及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等。

3.3对女性不同群体开展不同内容的有针对性相关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健康教育

消化道恶性肿瘤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经内窥镜(电子胃镜及电子结肠镜)诊断的1 816名消化道恶性肿瘤(胃癌、食道癌、结肠癌、直肠癌)患者。

1.2 方法

课题组在分析临床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调查法和座谈法,以不同乡镇消化道恶性肿瘤检出率为依据,具体研究4种肿瘤高发的15个乡镇居民的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从中找出其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关系。

2 结果

本研究将4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乡镇检出率,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取前15个乡镇,进行研究。15个乡镇4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共382人。

2.1 胃癌的检出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胃癌检出率前15位的乡镇中属张川、清水县辖区的最多,而检出率最高的秦安县叶堡乡只有7千多人,却检出胃癌11人。其他乡镇大多分布于张川、清水县的山区,这些地区海拔较高、缺水,居民多饮用水窖内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硒、铁等)的天然雨水。

张川县大部分居民为回族,喜食烟熏和烘烤食品(如牛、羊肉)及辛辣、热烫、干硬食品。

2.2 食道癌的检出情况(见表2)

从表2可知,食道癌检出率前15位的乡镇中属清水县辖区的最多(8个),而秦安县2个,麦积区2个,秦州区、张川县和甘谷县各1个,清水县松树乡的检出率最高。

2.3 结肠癌的检出情况(见表3)

从表3可见,结肠癌检出率较高的15个乡镇中,秦州区有5个,清水县有4个,张川县有3个,秦安县有2个,麦积区有1个,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乡镇为秦安县兴国镇。

注:*为七里墩街道、西关街道、石马坪街道、天水郡街道、东关街道、大城街道、中城街道合称,因7街道所处环境、生活及饮食各方面相似,故合并统计,但不算乡镇

从地形特征来看,秦州区牡丹镇、秦岭乡、杨家寺乡、麦积区三岔乡均为林区,而张川县张棉乡、龙山镇,清水县松树乡、王河乡、远门乡和贾川乡呈带状分布,推断该地区居民饮食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钼、硒等)。

2.4 直肠癌的检出情况(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直肠癌检出率以清水县最高。15个乡镇中属清水县辖区的占6个,其中草川铺乡检出率最高,而张川县、秦安县、武山县和秦州区的乡镇数依次为4个、2个、2个、1个。

3 讨论

天水地区乡镇居民多饮水困难,以水窖内的天然雨水为主。天然雨水多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这些因素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关系密切。故建议常年饮用水窖内天然雨水的居民定期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水的乡镇往往蔬菜种植困难,居民夏季还可以吃自己种植的蔬菜,冬季只能吃腌制的萝卜、辣椒和白菜,而腌制食品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要尽量限制控制腌制食品的摄入。

胃癌检出率较高乡镇多为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当地居民长期处于低蛋白、低脂肪饮食状态,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物种类少,常年食用发酵酸菜和腌制萝卜、辣椒及白菜,喜食烟熏和烘烤及辛辣、热烫、干硬食品,且常年饮用窖内的天然雨水,易缺乏微量元素(如硒、铁等)。建议尽量减少食用烟熏、烘烤和辛辣、热烫、干硬食品,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限制腌制食品的摄入量。因为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硝酸盐,在胃内被还原菌转变为亚硝酸盐,然后与食物中的胺结合成亚硝酸胺,具有极强的致癌性。

食道癌高发乡镇多为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当地居民对玉米面相对摄入较多,多食用腌制萝卜、发酵的酸菜及干硬食品,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相对较少,饮水中缺乏微量元素(如锌、钼、铂等)和维生素(如Vit A、Vit C、Vit B2等)。由于腌制食品形成的亚硝酸胺是强致癌物,辛辣、刺激食物过量食用会损伤食管黏膜,引起局部上皮细胞增生,促使癌症发生。因此,建议少食腌制和辛辣、刺激食品,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结肠癌多发乡镇位于天水经济较发达地区,当地居民饮食相对精细,多为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类,但食物纤维素摄入不足[1],同时缺乏一定微量元素(如钼、硒等)。建议可适当提高杂粮和蔬菜的摄入量。

直肠癌高发乡镇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饮食结构中对蔬菜的摄入量相对较少,食物中维生素(Vit A、Vit C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低。建议适当增加蔬菜的摄入量,补充维生素(Vit A、Vit C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4 结论

经分析可知,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患者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因此,应普及健康教育和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预防知识,使肿瘤高发地区的居民对该病有一定认识,并指导他们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在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去医院进行内窥镜检查,以便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此降低发病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消化道恶性肿瘤 篇9

关键词 化疗相关性腹泻 洛哌丁胺 奥曲肽 培菲康

中图分类号:R735;R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07)11-0523-03

化疗相关性腹泻(chemotherapy-induced diarrhea,CID) 是肿瘤患者化疗中常见的并发症。CID可引起机体血容量减少,导致电解质失衡,增加感染的发生率,影响患者的体质和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并且增加住院费用,加重患者心理负担,降低肿瘤的治疗效果。CI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1,2]。笔者应用奥曲肽和三联活菌制剂培菲康治疗CID,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在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住院行辅助化疗并发生CID的胃癌和大肠癌患者62例,随机分成3组,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方式、入院时KPS评分、化疗方案、腹泻分级、营养支持治疗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18例,B组23例,C组21例。全部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其中胃癌患者24例,均为进展期胃癌和病理类型高度恶性,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大肠癌38例,均为Dukes B、C期的患者。化疗前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做Karnofsky体力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严格控制化疗的适应证[3]。

1.2 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分级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3次/d,或每日总量>200 g,粪质稀薄,含水量>80%,或带有黏液、脓血便或未消化的食物。CID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化疗期间出现无痛性腹泻或伴轻度腹痛,喷射性水样便,一天数次或数十次,持续5~7 d;可出现在化疗当天或化疗后。

CID患者的大便标本用无菌容器盛放,进行革兰染色,对菌群分布情况进行百分比测定,革兰染色阳性球菌≥50%界定为菌群失调。

腹泻的分级标准按照NCI CTC V3.0关于CID的分级[4]:1级——大便次数增加<4次/d,排出物量轻度增加;2级——大便次数增加4~6次/d,排出物量中度增加,不影响日常生活;3级——大便次数增加≥7次/d,失禁,需24 h静脉补液,并需住院治疗,排出物量重度增加,影响日常生活;4级——危及生命(如血液动力学衰竭);5级——死亡。

1.3 治疗方法

胃癌患者接受FAM方案化疗,大肠癌患者接受5-Fu+CF方案化疗,4 wk重复[5]。3组患者均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预防感染等基础治疗。A组口服洛哌丁胺(易蒙停),首次4 mg,其后每4 h口服2 mg,每日总量不超过16 mg,5 d为一疗程。B组皮下注射奥曲肽(善宁),0.1 mg/次,3次/d,5 d为一疗程。C组皮下注射奥曲肽(用法、用量与B组相同)的同时口服培菲康(上海医药集团信谊制药总厂生产),2粒/次,2次/d,2 wk为一疗程。

1.4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6]。

1.5 统计学处理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并作治疗效果的比较。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方法为χ2检验和均数之间比较的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菌群情况

62例患者中有43例发生菌群失调,发生率为70.5%。

2.2 KPS评分

3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KPS评分见表1。治疗前3组患者的KP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B组和C组患者KP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的KP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B组KPS评分高于A组,低于C组,说明奥曲肽对CID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奥曲肽和培菲康共同应用时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2.3 腹泻的治疗效果

3组患者腹泻的治疗效果见表2。B组与A组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奥曲肽对CID有较好的治疗效果。B组与C组的治疗效果也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奥曲肽和培菲康对CID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3 讨论

CID是化疗的常见并发症,可限制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最终影响临床治疗效果[7]。常规化疗患者的CID发生率为20%~30%[8],依立替康方案化疗的CID发生率甚至高达82%[9]。探索新的CID治疗方法,将会为肿瘤化疗患者提供更广阔的治疗空间。

CID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化疗相关性黏膜炎的理论占主导地位[10,11]。化疗相关性黏膜炎可以影响整个胃肠道的微生物系统[12,13],引起菌群失调,导致胃肠道黏膜层破坏和肠上皮脱落,杯状细胞和隐窝细胞不成比例增加和非典型增生,破坏微绒毛细胞的重吸收功能,导致肠腔液体增加。有关研究表明,化疗相关性黏膜炎是由环氧化酶2(COX-2)介导的炎症反应, COX-2抑制剂在动物模型中能够减轻化疗药物导致的肠道黏膜损伤,缓解化疗引起的腹泻、体重减轻,降低致死率[14]。

CID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减轻痛苦,加速黏膜修复并预防继发性感染;一般治疗包括应用止泻药物、黏膜保护药物和抗菌药物[15],必要时可大剂量使用洛哌丁胺[16]。本研究通过大量临床及基础研究,制定了CID的治疗方案:洛哌丁胺作为CID急性期治疗的一线用药;皮下注射奥曲肽治疗顽固性的2级腹泻,或者大剂量洛哌丁胺治疗不能缓解的1级腹泻;3级和4级腹泻需要住院治疗,包括补充水分、预防感染和奥曲肽治疗。既往发生3级和4级腹泻的患者再次化疗时要求减少药物剂量;如果减少剂量后效果仍不理想,可以考虑使用长效奥曲肽肌内注射[17]。

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天然生长抑素的八肽衍生物,可以减少肠系膜血管的血流,抑制胰腺和胃肠激素分泌,延长大肠排空时间,并直接作用于黏膜上皮细胞,促进电解质吸收和减少液体分泌,对CID有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18],这在本研究中也得到证实。微囊包裹的长效奥曲肽制剂是肌肉内注射,每月1次,不但可以治疗严重的CID,还能够预防CID的发生,可减轻患者痛苦,保证化疗顺利进行[19]。

正常大便菌谱中,常住菌占90%以上,主要是大肠杆菌和肠球菌,过路菌(如产气杆菌、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不超过10%。各菌群间按一定比例组合,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定的生态平衡。正常肠道菌群不仅有消化和营养作用,而且对肠道的渗透作用有明显影响。若机体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则会出现菌群失调症状,临床上表现为腹泻。研究表明,CID患者大部分存在菌群失调的情况。培菲康是由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组成的生物制剂,对人体具有营养、免疫、调整和生物拮抗等生理活性,直接补充肠道正常生理性细菌,促进机体对营养物的分解、吸收,合成机体所需维生素;通过黏附肠黏膜和刺激局部免疫应答来激活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肠道免疫力,与其它厌氧菌一起在肠黏膜表面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物学屏障,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和吸收,改善腹泻及肠功能紊乱症状[20]。

奥曲肽是普遍认可的治疗CID的常用药物。奥曲肽抑制胃酸分泌药,有利于提高培菲康的稳定性;抑制肠道平滑肌收缩,减少肠蠕动,有利于培菲康充分发挥作用。奥曲肽与培菲康共同应用时,两种药物相互促进和补充,做到标本兼治、作用持久,能够取得更加满意的治疗效果,是一种疗效满意、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Saltz LB. Managing chemotherapy-induced diarrhea[J]. Clin Adv Hematol Oncol, 2006, 4(3): 203-204.

2 Gibson RJ, Keefe DM. Cancer chemotherapy-induced diarrhoea and constipation: mechanisms of damage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J]. Support Care Cancer, 2006, 14(9): 890-900.

3 Zhang Y, Dang C, Ma Q, et al. Predictors of systemic chemotherapy contraindication in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with distant metastasis[J].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07, 54(73): 254-259.

4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online]. Ver. 3.0. December 12, 2003.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riteria for severity of chemotherapy-induced diarrhea.

5 周际昌. 实用肿瘤内科学(第二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1-486.

6 19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委会. 19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 中华儿科杂志,1999,37(4):239.

7 Arnold RJ, Gabrail N, Raut M, et al.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chemotherapy-induced diarrhea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 J Support Oncol, 2005, 3(3): 227-232.

8 Dranitsaris G, Maroun J, Shah A. Estimating the cost of illness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for severe chemotherapy-induced diarrhea[J]. Can J Gastroenterol, 2005, 19(2): 83-87.

9 Saliba F, Hagipantelli R, Misset JL, et al. 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y of irinotecan-induced delayed-onset diarrhea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a prospective assessment[J]. J Clin Oncol, 1998, 16(8): 2745-2751.

10 Derikx JP, van Waardenburg DA, Granzen B, et al. Detection of chemotherapy-induced enterocyte toxicity with circulating 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J]. J Pediatr Hematol Oncol, 2006, 28(4): 267-269.

11 de Koning BA, Philipsen-Geerling B, Hoijer M, et al. Protection against chemotherapy induced mucositis by TGF-beta(2) in childhood cancer patients: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J]. Pediatr Blood Cancer, 2007, 48(5): 532-539.

12 Wisinski K, Benson A. Chemotherapy-induced mucositis: focusing on diarrhea[J]. J Support Oncol, 2007, 5(6): 270-271.

13 Stringer AM, Gibson RJ, Bowen JM, et al. Chemotherapy-induced mucositis: the role of gastro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mucins in the luminal environment[J]. J Support Oncol, 2007, 5(6): 259-267.

14 Javle MM, Cao S, Durrani FA, et al. Celecoxib and mucosal protection: translation from an animal model to a phase I clinical trial of celecoxib, irinotecan, and 5-fluorouracil[J]. Clin Cancer Res, 2007, 13(3): 965-971.

15 Kandabashi K, Sasaki T. 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mucositis and diarrhea[J]. Gan To Kagaku Ryoho, 2006, 33(1): 24-28.

16 Sharma R, Tobin P, Clarke SJ. 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vomiting, oral mucositis, and diarrhoea[J]. Lancet Oncol, 2005, 6(2): 93-102.

17 Maroun JA, Anthony LB, Blais N, et al.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diarrhea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 consensus statement by the Canadian Working Group on Chemotherapy-Induced Diarrhea[J]. Curr Oncol, 2007, 14(1): 13-20.

18 Rosenoff SH, Gabrail NY, Conklin R, et al.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 of long-acting octreotide for the optimum prevention of chemotherapy-induced diarrhea: results of the STOP trial[J]. J Support Oncol, 2006, 4(6): 289-294.

19 Rosenoff S. Resolution of refractory chemotherapy-induced diarrhea (CID) with octreotide long-acting formulation in cancer patients: 11 case studies[J]. Support Care Cancer, 2004, 12(8): 561-570.

20 Cui HH, Chen CL, Wang JD, et al. Effects of probiotic on intestinal mucosa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4, 10(10): 1521-1525.

消化道恶性肿瘤 篇10

1 治疗带瘤生存患者经验

对于癌肿,刘师认为主要是瘀毒聚积,至于为什么会聚积,原因各有不同,但正虚与体质是基本因素,可以说这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脾胃之气关系密切,脾气易虚,胃气易滞,气机运行不畅,瘀血内停,日积月累,渐成瘀毒。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扶正袪邪,从临床实践看,刘师更注重袪邪,邪去正安,袪邪即以扶正,当然要根据肿瘤的不同时期、不同治疗阶段而具体辨证。袪邪的治法也有多种,刘师认为化瘀散结最为紧要,而在治疗中虫类药的灵活运用则是老师临证治疗中的一大特色。虫类药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散结、搜剔络中宿邪、解毒攻毒的作用,是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常用药物,如能准确应用,能起到消癌止痛,软坚散结之效。刘师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常使用壁虎粉、蜣螂虫可以明显缓解食管疼痛和吞咽不畅的症状;对于肝癌、胰腺癌患者使用全蝎、蜈蚣、地鳖虫、炮山甲不仅能镇痛.对部分病人还能延长带瘤生存时间;对于骨转移、脑转移的顽固疼痛,使用全蝎、蜈蚣、炙水蛭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在使用虫类药时常配合三棱、莪术、石见穿、当归、红花、川芎等活血化瘀药以提高疗效。当然.在具体用药过程中,刘师提出虫类药应根据证候虚实,慎重选用,不可过于攻伐。

案一:马某,女.66岁,食道癌未行手术,放化疗结束,刻下:吞咽仍有梗噎感,头昏.夜不安寐,二便尚调,舌淡,苔薄白.脉细,证属痰湿中阻,气机壅滞。治以降逆和胃,化痰散结。拟方如下:旋复花15 g.代赭石30 g.威灵仙15g.急性子15 g,陈皮6 g.法半夏10g,苏梗10g,枳壳10g,南沙参15 g,天花粉15 g.石见穿15g,半枝莲15 g。14剂,1剂/d,水煎服。另三七粉60 g,守宫粉60 g,各2g,2次/d。

复诊患者吞咽梗噎感有所改善,诸症减而未已,后守方化裁服药.坚持服用三七粉及守宫粉,目前症情尚平稳。

按语:案中患者食道癌未行手术,放化疗后梗噎感仍较明显,刘师辩证后取方旋覆代赭汤化裁,另予患者守宫粉吞服,吞服后半小时内不予饮水及进食,尽量延长药物覆于食道的时间。刘师认为守宫乃民间所说“五毒”之一,中医用其乃取“以毒攻毒”之意,近代在食道癌患者中使用守宫,临床疗效显著,刘师临证多用三七粉及守宫粉,用量轻取,一般1-2g,并嘱患者注意服用方法。

案二:汪某.女,70岁,肝癌未行治疗,刻下:右上腹胀痛不适,纳呆,小便尚可,大便时溏,夜不安寐,证属肝脾两伤,癌毒内聚。治以扶正祛邪。拟方如下:潞党参15 g,炒白术10g.淮山药15g,当归10g,白芍10g,三棱10g,莪术10 g,炮山甲10g,石见穿15g,酸枣仁12 g,炒本瓜15g,郁金10 g.玄胡索10 g.炙鸡内金10g,香橼皮10 g.大腹皮15g。41剂,1剂/d.水煎服。后患者自行服药28剂。

复诊患者症情改善明显,加用全蝎10g,蜈蚣10g,继服28剂,后守方化裁半年.现仍于门诊就诊,病情时有反复,但癌肿未见明显增大及转移。

按语:患者高龄,带瘤生存,初诊正气不足,邪毒内炽,刘师拟方以扶正为主,并加以炮山甲通络为主,辅以三棱、莪术.攻伐之力稍缓,药后患者正气渐盛,可耐攻伐,遂加用全蝎、蜈蚣化瘀散结,之后病程患者正邪交战,刘师不断调整攻伐力量,注意药物毒性.延长患者带瘤生存时间,

案三:李某,男,58岁,胰腺尾部占位,腹腔积液,目前缺乏手术机会,刻下:腹部胀满,下腹阵发疼痛,口干纳呆,小便短赤,大便不畅,夜不安寐,舌淡,苔薄黄腻,脉弦,证属脾虚湿滞,癌毒内聚。治以健脾利水,化瘀解毒。拟方如下:生黄芪30g,太子参15g,炒白术10 g,猪茯苓各15 g,泽兰泻各10g,芫花3 g,三棱15g,莪术15 g,炮山甲15g,炙水蛭15g,大腹皮15g,枳壳10g,川朴10 g,木香10g,白花蛇舌草15 g,大生地30g。14剂,1剂/d,水煎服。

复诊患者服药后症状有所改善.继服28剂,后至北京行外科干预。

按语:此案中患者正盛邪实,刘师辩证后以攻伐为主,取实脾饮、猪苓汤,十枣汤、抵当汤之方义,加以三棱、莪术、炮山甲,利水为主.兼化瘀解毒。方中所用水蛭,俗称蚂蟥,神龙本草经:“水蛭味咸平。主逐恶血瘀血、破血瘕积聚……生池泽。”著名医学家吴鞠通曾言:“无微不入,无坚不破,……久病癞结不散者,非此不可”。刘师在肿瘤伴腹腔积液患者中多用此药,疗效确切。

2 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经验

刘师认为.从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的临床表现看,大多是脾胃虚弱,气阴两虚,肝胃不和之证,治疗拟健脾和胃,气阴两补为原则.能有效稳定病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同时老师提出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脾健胃和,主要观察指标是饮食是否正常,大便是否顺畅,如果正常则是病情向好的表现,治疗要时刻考虑于此;二是养心疏肝,可以是药物,也可以是心理辅导,目的是保持心情疏畅,生活规律,睡眠良好,这对病情的预后与发展至关重要;三是仍要兼顾化瘀解毒,能防止病情进展或复发,即扶正不忘袪邪,根据不同的病理阶段而有所兼顾,根据临床表现而调整补虚与解毒的不同比例,如此则相得益彰。现举例说明之。

案四:刘某.男.64岁,食道癌根治术后近四个月,食入有梗噎感,头晕,乏力,夜寐欠安,二便尚可.舌淡白,苔薄白腻,脉细缓。证属气血两亏,痰瘀互阻,治拟扶正祛邪.化痰通瘀。拟方如下:太子参15 g.炒白术10g,使苓15 g.法半夏10g,制南星10 g,威灵仙15 g,急性子15 g.山豆根6 g,苏梗10 g,积壳10g.白芥子10g.莱菔子10 g,石见穿15 g蛇舌草15 g枸杞子15 g.炒谷麦芽各15g。14剂.1剂/d.水煎服。

复诊药后梗阻感已缓解。苔薄白腻,脉细。原方调治。原方14剂.1剂/d,水煎服。

按语:案中食道癌根治术后近四个月,食入有哽噎感,刘师考虑仍有瘀毒内结,故用化痰祛瘀解毒之品与益气健脾和胃之品相互配合,扶正不忘袪邪,祛邪亦不伤正,两者兼顾,缓缓图治,而症状缓解。能进饮食则正气来复,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案五:汪某,女,45岁,胃癌手术三年,口服替吉奥,刻下:面包少华,色素沉着,汗出不畅,二便尚调。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证属脾肾两虚,气血不足。治拟补益脾肾,益气养血。拟方如下:炙黄芪15 g,潞党参15 g.炒白术10g,全当归10g,白芍10 g,熟地黄15 g.淮山药20 g.山萸肉10 g.制附片5 g,肉桂3 g.菟丝子15 g,酸枣仁15 g,三棱6g,莪术6 g,石见穿30g.炙甘草3 g,红枣30 g,木香10 g,14剂,1剂/d,水煎服。

复诊患症状好转明显,原法调治,去附片、肉桂,继服14剂,后守方化裁服药。

按语:此案辨证拟方用左归丸合六味地黄丸去三泻之意,但刘师认为肿瘤术后3年内为肿瘤复发的高发期.放加入三棱、莪术、石见穿兼顾化瘀解毒,预防肿瘤复发。

总之,刘沈林教授辨证论治,临证四诊合参、望甲辨舌,擅用经方、圆机活法.多方组合、精心配伍,精研普济、寒温并用.病证结合、消瘤散结,异病同治、一方多用,临床某些疑难杂症,现代医学可能已有明确诊断,而无治疗手段,或疗效不尽如人意.而刘教授灵活运用中医传统理论诊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多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摘要:刘沈林教授长期从事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刘师在对带瘤生存及肿瘤术后患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提出根据肿瘤的不同时期、不同治疗阶段而具体辨证,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刘师注重祛邪,认为化瘀散结最为紧要,并善于运用虫类药,并兼顾术后患者征型特点,提出三点注意:一是脾健胃和,二是养心疏肝,三是仍要兼顾化瘀解毒。

上一篇: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下一篇:工业厂房通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