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兴趣

2024-06-10

增强兴趣(精选十篇)

增强兴趣 篇1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布鲁纳认为,学习之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教学中一个巧妙问题的引入往往能激起学生感情的涟漪或思考的兴趣.例如,在“为什么是0.618?”一节的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提出问题:“人的鼻子为什么在脸中间偏下一点就好看?”“报幕员为什么不站在舞台中央报幕?”以此来引入“黄金分割”、“黄金分割点”的内容.又如,在学习“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时,可以设问:“从上海到广州,一般可以坐轮船还可以乘飞机,为什么坐飞机路程最短?”再如,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应用题教学中,设问:“你能否不过河测得河宽,不上山测得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得敌我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问题不仅能诱发学生思考,而且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利用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孩子是凭形态、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索事物,假设有人强逼他凭其他方法来思考事物,那么他便是无理地、有害地胁迫孩子的天性.初中生接受知识、思考问题是离不开具体形象的,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形象思维越丰富,抽象思维也越发达,这是普遍的认识规律.因此,形象、直观的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很多,如图片、影视、自制直观的教具等.北师大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可能性”一章教学时,可以事先设计自由转动的转盘;在讲解“平方差公式”时,可以赋予一个形象直观的图片模式:(□+▲)(□-▲)=□2-▲2,在“探索规律”一节教学时,可以用火柴棒进行拼图探索.又如,九年级教材中学习“视图与投影”时,可以制作“直三棱柱”、“直四棱柱”等模型;在讲解“中心投影”时,可以用小台灯、小玩具来演示灯光下影子的变化情况.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坚持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图片、直观教具、多媒体等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对抽象问题的理解中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

三、注重情感交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感人心莫先乎于情”,学生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将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作为教师还应关注课堂上学生学习时的情感态度.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负责教,学生只负责学,教学成了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这一状况已被现代教学理论所抨击和摒弃.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彼此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分享彼此的思考,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例如,课间可以多与学生谈心,不一定只谈教学,可以谈生活中的事,谈与学生紧密相关的事;课堂上,通过眼神和动作对学生表示赞许和鼓励;作业本上多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对学困生多给予一些关怀和帮助等.我认为多与学生交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是师生“心智共舞”的群体工程,让学生当“小先生”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创举.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要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根据初中生好奇心、好胜心强的特点,我认为课堂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帮助”教师处理一些问题,师生合作、探究问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采用多元化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相信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存在,每名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作为教师应具有积极乐观的“学生观”,从多个角度评价一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乐于接受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均衡,要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一些评价方法:

(1)选择适当的场合与学生面谈;

(2)课堂观察常被忽视的学生;

(3)让学生自我评价;

(4)让学生坚持写数学学习心得体会,教师批阅.

总之,多元评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真实信息,有利于师生沟通,有利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五、通过减轻负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已被现代教学理论所摒弃.魏书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加班加点地补课和大量的作业训练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只能让学生对学习感到疲惫,甚至产生厌倦心理.我们更应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教学中应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愿意学数学、自觉地学数学,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有效.教师在教学中要“精讲精练”,不搞“题海战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所学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的情境,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经历主动探索,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例如,为了根治学生解题时犯这类错误,可以创设幽默的语言,轻松地解决这一问题.要化简,必须先将a从根号这个“屋子”里走出来,至于如何出“屋子”,这主要看a的“本质”是“非正”还是“非负”,体质健壮的(非正)出“屋子”,体质虚弱(负数)的必须戴上“一条围巾(负号)”才能出“屋子”,这种讲法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迪,轻松地接受知识,大大减少了学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的错误,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利用数学史料、典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味事例最具有吸引力,它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有关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引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故事进行教学,能使课堂产生十分愉悦的气氛,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讲述一棵树的故事和邮票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以及勾股定理的来历,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和求知欲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趣”,以“趣”激学,把学生从苦学的深渊带到乐学的天堂.引发学生兴趣的途径有多种,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必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仅仅有高涨的热情、一时的兴趣还远远不够,因为热情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兴趣可以随着情感的转移而降低,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时,不失时机地将学生的兴趣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热爱数学,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高涨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初中生学习有时目的性还不明确,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不能让他们对所学知识感觉乏味.因此,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法.教学实践表明,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凡是受到教师关心和信任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学习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用满腔热情去爱学生,用自己对学生深切的爱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兴趣氛围 增强课堂活力 篇2

营造兴趣氛围 增强课堂活力

水鸟郭内容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上,教师只有善于营造兴趣氛围,才能增强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本文从导入、质疑、比较、演示、操作、小结等六方面浅谈了如何营造兴趣氛围,增强课堂活力。关 键 词: 课堂   兴趣   活力  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是一种“活”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主渠道是课堂。“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课堂上,教师只有善于营造兴趣氛围,学生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那么,如何营造兴趣氛围,增强课堂活力呢?下面浅谈其策略。一、导入诱趣课堂的导入如同整台戏的序幕,仿佛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教师能巧妙地组织教材,精心地设计导入,诱发学习兴趣,就能增强课堂活力。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会被燃起,学生思维的闸门就会被开启,学生蕴藏的潜能就会被挖掘,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教学“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时,课一开始,师生先合唱一支歌(《世上只有妈妈好》),然后围绕“孩子与妈妈的关系”展开讨论,引出“相互依存”的概念并板书。这样富有艺术性的导入,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可以说“课伊始,趣顿生”。二、质疑激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新的源头。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到疑难的问题,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要引导学生在课始进行预习后质疑,课中进行深入性的质疑,课后进行延伸性的质疑。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活力,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要。如教学“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时,我在课始进行预习后的质疑,有学生提出“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必须符合什么条件?”“为什么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等问题。再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教完新课后进行延伸性质疑,有位同学提出“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都是分母相同或者分子相同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如果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能不能比较大小呢?”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证明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思维状态,求知欲望强烈。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直接给予答案,要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思考,自主探索,激活思维,唤起兴趣。三、比较生趣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购物如是,教学亦然。课堂上,如果加强了数与数、形与形、体与体、运算方法与运算方法……的比较,那么教学效果则事半功倍。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课本中的算法是用短除法:2  18    30        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得到:18和30的       3  9    15        最小公倍数是  2×3×3×5 = 90    3

[1] [2]

培养兴趣增强自信 篇3

心理辅导中职语文教学学习兴趣自信心

教育部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心理辅导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根据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达到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发展的目的。语文学科以其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强烈的情感感召力以及灵动的教学方式具有得天独厚的塑造人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注意把心理辅导渗透到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职学生在学习上、行为上、生活上、人际交往上存在着厌学、自卑、适应不良等问题。进一步研究表明,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中职学生的人格、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素质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学习动力缺乏和自信心的缺失。因此,为使中职生学好语文和心理健康,需要教育者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们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譬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都是因为兴趣的指引。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积极探索的心理倾向,是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它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心情。对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看做是处理教师与学生、学习与知识的关系,让学生把学习体验成趣味的源泉,把课本体验成知识的源泉。对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动力的重要心理成分,也是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的一个标志,理解产生兴趣;兴趣反过来又帮助理解。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并不是每个人对每个学习内容都充满兴趣,也不允许仅凭个人兴趣去选择学习内容,因此,培养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1.营造和谐氛围——引导兴趣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具有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以平等的人格对待每一个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和帮助者。例如,在课堂提问时,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择人而问,学生各答其所能答。

2.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皮亚杰认为,青少年的好奇心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东西的物理特性,而要看它和主体的过去经验的关系如何。学生对新颖又和原有经验联系上的经验最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中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要以提高语文应用能力为教学重点,加强语文实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练中自动与互动、感受与探索、领悟与提高,形成“我要学”“学有得”“还想学”的良性循环。

3.为理想而乐学——升华兴趣

乐趣是稳定的高层次的兴趣,是由理想等内在驱动力引发的兴趣经较长期的实践升华而成,它使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例如,在《项脊轩志》中,青年主人公归有光将不堪人居的陈年旧屋稍为修葺,借书满架,偃仰啸歌,扬眉瞬目,潇洒风神,得以读书成长,以远大的襟怀抱负立身于天地之间,终成一代大家。

此外,培养兴趣的手段还有很多。例如,控制信息交流的速度和节奏,使之符合班级教学群体的兴奋节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个人爱好并支持他;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等。

二、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情绪体验,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估计。它作为中职生成长与成才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不仅对学科成绩直接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结果,他人态度及自我评价对自信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体验成功、体验信任和体验成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突出优势,体验成功

所谓优势,是指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表现超出一般人。如有的人记忆力超强;有的人想象力特丰富;有的人擅长慷慨陈词;有的人擅长书面表达。教师在教学中应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人都能较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给所有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即使对学科成绩较差的同学也应经常肯定其进步。学习中成功的体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良好的自我感觉增强的自信,又使学生获得了巨大的学习动力。

2.善用暗示,体验信任

所谓暗示,是在无对抗的情况下,通过议论、行动表情、服饰或环境气氛,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有暗示作用的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方向去行动。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是众所周知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学习上信心不足的学生想象成罗森塔尔讲的将来会有优异发展的学生,在与其交往中通过语调、表情等向他们信任和暗含的期待,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即感觉到教师始终认为他是聪明的、能干的,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强,其学习行为随之变得积极向上,

3.掌控情绪,体验成长

当代的中职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大多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经验,当他们面临不可避免的种种压力时,必然会有些人产生挫折感,并可能因此导致自信心的丧失。因而,教师应在教学中教会学生通过认知调节、态度调节及行为调节等手段,掌控自己的情绪。使他们可以将风雨看成是彩虹的前兆,将抱负水平调整到最佳状态,用正面的暗示成就积极的心态,以充分的自信清扫自卑的瓦砾,在挫折后总结人生的经验和教训,在成功中体验成长的愉快与满足。例如,教师可以依据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的理性情绪ABC理论,通过古今中外的许多人在克服重重困难后才获得成功的例子,使学生真正提高认知水平。唯有正视挫折,掌控情绪,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如孔子、司马迁、摩西、林肯、海伦·凯勒、居里夫人等,这些不胜枚举的例子,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结论

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情感教育 篇4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 其学习兴趣也不同。幼儿每节课30分钟, 都是以“玩耍”为主, 主要是引导怎样从“玩”中来认识事物。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儿童的兴趣, 活跃气氛, 调动儿童思维活动, 畅所欲言。小朋友们发言很积极, 会提出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来。重点突出“乐学”。然而, 与幼儿园相隔一墙的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 就变得其然不同了。教师把传授知识作为重点, 课堂上板起面孔, 显得很严肃, 第一堂课就宣布:“你们从今天起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 不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 要懂得做学生的规矩, 上课胸膛要挺得直直的, 双手背在后面, 举手高度也要一致。”做作业不许有一点儿响声, 得一道一道的做, 多多一善。这样的老师实在是过于“严”了点儿, 简直把七、八岁的小朋友当成“军人”训练了。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 产生一种畏惧, 厌学情绪, 怕读书, 怕做作业。

有的教师甚至把社会上盛行的“罚款”, 市场上“短两罚斤”的行为也用到学生身上。实行“错一罚五” (错一个字罚抄五遍) , “错一罚十” (听写错一个词罚抄十遍) , 这种无效劳动把学生“整”苦了。对小学生就这么施压, 各科作业都多, 有时学生从下午六点钟要做到晚上十点多钟。是不是作业做得越多, 效果就越好, 学生成绩越好学习兴趣就越高呢?显然, 老师的心是好的。其盲目性也太大了。殊不知“错一罚十”要花多少时间?对学生的心里压力有多大。通过“罚”真能达到“对”的效果吗?教师应心平气和地对所工作的对像——学生想一想, 当被罚做作业时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是乐事呢, 还是苦差事?学生不感兴趣的事, 能有好的收效吗?

人们口口声声喊要对学生减负, 要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乐”中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情景, 通过活动产生兴趣。在兴趣的活动中增长知识, 陶冶情操, 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篇5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_英语教学论文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科学文化迅速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而翻译新的科技资料、参加国际会议、与各国交流文化艺术以及从事外事、外贸、旅游工作等都需要大量懂得英语的企业管理人员,新世纪对人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21世纪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搞好外语教学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备条件,传统的英语教学侧重于语法的讲解和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培养。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中学英语教学将从偏重单句理解和偏重语法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上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听、说、读写的训练。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新教材把情感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在强调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英语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

心理学告诉我们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表现为一个人渴望深入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说明兴趣在推动人出色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操作方式来发挥学生的智力和潜力,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起来也就轻松、无负担。因此,教师应设计一些幽默、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及时给予鼓励或表扬,这样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此同时,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英语墙报、黑板报,开阔学生的视野,结合各类学生的特点进行听力、口语、阅读等方面的训练,通过开展单词拼写比赛、课文复述比赛、自编短剧表演赛、课文朗读比赛等活动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索创造精神,促进其心智机能的发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组织、交际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呢?

一、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双差生”学英语是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这些学生在其它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可见,巧妙地迁移学生的兴趣,正如“四两拨千斤”。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很多“双差生”对电脑比较感兴趣,而电脑里的英语单词有很多不认识。笔者告诉他们:学好电脑将来也能找一份好工作,而学好电脑的前提是学好英语。英语学不好,电脑里常用的单词都不认识,想学好电脑是天方夜谈。因此,“双差生”上课也比以前认真多了。

二、用各种有趣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生学英语的热情。

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有鉴于此,教师可编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对初一学生讲“be”的用法,记口诀:I用am,you用are;Is跟着他,她,它。要问复数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又如,DoubleO的长短音,编“三字经”如下:煮毛木,看了书,脚送[u],立后屋。除之外,读长u:。

前面7个单词是:cook,wool,word,look,good,book,foot;接着是2个动词过去式:took(take),stood(stand)并带出另两个过去式mistook,understood;然后是一些“后屋”,classroom,bedroom,meetingroom等等。教师只要常收纳,多积累,勤总结,有趣口诀就会源源不断,教学也定会趣味横生。

三、创设情境,Grouptask等手段激励学生说英语,体会成就感。

情境的创设努力再现了现实生活,实践证明学生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交流。在上JEFCBook1BLesson74我在讲台上开了一个foodshop,有bread,coffee,tea,orangejuice,applejuice,coke,Sprite,water,milk,cake,hamburger,apple等事物或卡片。这个场景,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符合了他们的心理,学生跃跃欲试想上来露一手,当售货员的文明礼貌,扮演顾客的精心挑选喜爱的食品。这样的英语交流真实有意义。

Grouptask是我使用的最多的一种教学形式,因为它符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心理,而且能给每个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Grouptask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做Grouptask时能获得独立运用语言的机会,此时他们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意思,他们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活动中,使内在的语言潜力得以挖掘与发展。每当学生进行Grouptask时,我穿梭于他们之间,回答学生的提问,不时给学生以鼓励和帮助,促使Grouptask得以顺利进行。主要以表演对话;编写类似的对话或讨论问题为主。为了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信息,在Grouptask的基础上,我还邀请一些小组上讲台来表演,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学生在表演的同时使用了英语,一种自豪感,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四、表演自编短剧,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要会开口说英语。为此,每节课,笔者都花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课本剧。具体做法如下:上课前,小组表演他们课前已编排好的短剧,剧情可依照上一节课的课文的情景,也可自己创设情景,但是台词必需要运用已学过的句型。之所以这样做,为了复习旧课,而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一种创造,是语言的活用,从而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自编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在笑声中复习,巩固旧知识,避免了让学生紧张得窒息的提问复习法,而收效却远远超过后者,这点,笔者深有体会,一些学生毕业后,仍恋恋不忘他们英语课上的五分钟表演。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五、教学中穿插多种多样的竞赛,调动学习英语的兴趣。

初中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在教学中穿插单词拼写比赛;课文复述比赛;自编短剧表演赛;课文朗读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赛。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样最大限度的将学生潜意识和显意识协调起来,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理解运用知识,鼓励发挥,更鼓励创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因地制宜,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近年来,萧山出国经商或打工的人增多。出了国的人,更是深刻地体会到懂英语的好处,由于这些申请出国的人或已经出了国的人,就是学生所熟悉的人。因此,他们觉得可信,对英语也有了兴趣,当然笔者也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告诉他们学英语并不只是为了出国经商或打工,真正的用途是为了让中国走向世界。

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篇6

足球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谓“快乐体育”,就是指在体育活动中把内在乐趣作为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思想,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体育知识。

二、“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小学足球教学中的运用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的重要意义已是不言而喻,而在当前小学足球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老师在课堂上过于重视技能的传授,对于基础较好的尖子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忽视大部分普通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得原本活泼的课堂氛围变得死气沉沉,再加上单一教学方式的选择,使得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学习缺乏兴趣。因此,如何采取措施,做到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足球教学中的有效利用,成了当前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对其具体措施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展开营造良好的氛围

足球是一项讲究互助合作的活动。小学足球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很重要,甚至对于教学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足球教学中运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老师要采取措施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教学的效果。比如,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交流沟通,关心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分享学生的快乐,分担学生的忧愁。在学生的生活中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从而有利于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足球教学过程中的开展。同时,在足球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课堂教学,营造轻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展开营造良好氛围。

2.以游戏的方式开展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小学足球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都是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即老师讲解各种动作和技巧,然后由学生自由训练,不仅不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且容易使课堂氛围变得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老师可以借助游戏设置开展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寓教于乐,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传球技巧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设置传球和接球的游戏来展开教学。老师在讲完传球的有关技巧之后,将学生以每组三五人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以不同距离站成一个圈开展传球游戏。这样,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积极参与到游戏过程中。此外,为了在课堂上让学生增强对球性的了解,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队进行“s形带球跑”的比赛。老师先划定跑的区域,给每队一个球,一个学生带球跑到终点之后再返回来,将球传给本队中的另一个队友,看看哪个队的队员最先跑完。这样具有比赛性质的简单游戏,符合小学生较强的好胜心理,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欢乐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寓教于乐,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感的同时,又收获知识,增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3.借助影视手段开展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增强足球教学效果

小学足球教学还处于足球入门阶段,对于一些动作和技巧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影视设备具有直观清晰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观察每一个动作的生成,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借助影视手段展开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增加足球教学的效果。比如,在课堂中老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足球比赛的视频让学生观看,欣赏足球队员们在比赛场上的精神和一些足球技巧。如观看贝克汉姆踢足球的视频,老师让学生欣赏和学习小贝如何射门,如何传球,同时在一旁对该动作进行讲解,也能够利用多媒体的慢动作回放功能,让学生强化对该动作的体会。这样开展教学,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模仿兴趣。老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练习,老师在一旁指导,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三、结语

增强兴趣 篇7

一、设计导语环节来激趣

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课堂教学就要抓好导入环节。“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语就是一节课的开头,它的好坏、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一个好的导语,就如一块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又像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我们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导入要有趣味性,例如谜语导入、故事导入、游戏活动导入、实验演示导入新课等。我在上第二册《乌鸦喝水》时,是用实验演示导入的:上课时,先出示自制的教具“乌鸦”与装着半瓶水的小口瓶,依照课文内容一边演示,一边讲述:“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突然,它看见了一个装着半瓶水的小口瓶,连忙跑过去想喝水,但瓶口太小了,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后来乌鸦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就知道了。”通过这样的演示,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又为其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的微笑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老师要想让学生感到亲切,这就要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学生看成和自己一样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不小看他们,更不要轻视他们,把获取知识能力培养的优先权主动交给学生,而把自己看成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充满人情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大方的态度、诚恳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鼓励学生。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学艺术在于用真情去感染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对老师没有感情,就极易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用“微笑教学”来对待学生,用真情来感染学生,对后进生多加关怀和帮助。对他们也是多表扬少批语,用一些鼓励的语言来要求他们,这样使后进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用这样的方法来教学,学生对学习不但不感到压抑,反而觉得是一件乐事。

三、通过情境创设来唤起兴趣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利用游戏、故事等手段创造趣味的学习情境,可以增添气氛,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于是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课始教师就要努力创设情境,在形式上吸引学生,在情感上震撼学生,在心灵上呼唤学生,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感人的故事,如果单纯地进行字、词、句、篇的教学,师生游离于情感之外,文章就显得形散神离,枯燥无味。因此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用环境去渲染,以情激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全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我以一曲《送别》贯穿全文,让学生在一种临别依依的音乐氛围中感受志愿军与朝鲜人们依依惜别的心情,由于情感得以调动,许多同学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因此创设情境、以情激情是教学情感性较强的文章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此外,我们可以在课堂中穿插生动活泼的游戏演示活动,让学生演一演、做一做,这能使学生学得更有趣。或者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表演性的训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利用有趣的顺口溜、儿歌、口诀,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

四、设计质疑环节来诱导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新的源头。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到疑难的问题,爱因斯坦语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课始进行预习后质疑,课中进行深入性的质疑,课后进行延伸性的质疑,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活力,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要。

五、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来调动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感官参与,就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促进建立暂时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能力,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让学生在动手或辩论中激发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充分的张扬。

六、热爱学生,寓教于乐

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让学生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如何增强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篇8

一,很多学生在初中没有打好基础,英语底子相对薄弱;

二,学生的自信心不足。不少学生是想学英语的,但是由于基础差,答题正确率较低,因此就逐渐丧失了对学习英语的信心,从而产生了对学习英语的恐惧或逃避心理。

三,学习英语的方法不当。如:读单词用汉语来注音,背生词靠死记硬背,写句子逐词翻译,等等。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英语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习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学习动力,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才会积极开动脑筋去认真思考,才能真正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由学习的被动者转为主动者,对于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积极摸索和实践,经过几年的教学,我心中有一些教学感悟与大家一起磋商共同学习。

一、多给予鼓励性的语言,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做事的信心,那么他对什么都不会感兴趣,在课堂上会表现出胆小、紧张,进而注意力不集中而走神。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放弃他们,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如: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答对了给予表扬,错了也要用鼓励性的语言表扬他们能回答的勇气,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促使他们能体验到学英语、说英语是一种兴趣,积极发言,大胆说,逐步完善自己的“自我意识”,从而树立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喜欢你,他就会很关注你,很想与你敞开心扉,我们的学生也是这样,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优秀。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的长处与爱好,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温暖、诚意和平等待人。

三、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活动

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转为辅助者。教师不能像以前一样只管自己“教”教材,不能“满堂灌”,而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要让学生在一堂课上有充分的练习时间。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运用主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开展有趣的课上活动,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及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里高效掌握知识。

课堂上可用一些幽默进行教学,调节课堂气氛,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例如在教Body language时,可以让学生和自己一起做一些肢体语言的动作和面部表情,这样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蔼,使他们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合理运用各种教具和教学手段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认知过程分为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等具体过程。感觉、知觉、表象是记忆的基础。实验研究证明,只听能记住60%;只看能记住70%;看、听、说结合能记住86%。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投影、简笔画等)或电化手段(如录音机、投影、多媒体等)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其对所学语言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学者,直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电教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视觉、听觉;艳丽生动的画面可以刺激学生的感观,能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把教学内容变抽象为直观,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适当开展课外活动,保持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引导和激发其学习兴趣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维护已培养起来的兴趣,使其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一步步地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首先,本着创设和谐宽松的语言环境和减少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这一原则,教师在教学中须重视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为学生的语言习得创设条件,指导学生广泛接触英语素材(如教唱歌曲、朗诵英文诗歌、名言等)。可开展记英语单词竞赛、出英语手抄报、阅读英语辅导报刊、表演英语短剧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竞争意识,以达到维护学习兴趣的目的。轻松又有竞争性的课外活动必然会使每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挖掘自身潜能,最大限度地再现旧知识。

我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们在课外开展以英语为主题的活动。如每周阅读欣赏一篇好文章,从中汲取精华为我所用,并把它融会贯通,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堂课前组织学生表演Free talk,或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课本剧,剧情可依照已学过的课文的情境,也可自己创设情境,这样做是为了复习旧课。这种复习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一种创造,是语言的活用,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自编自演课本剧,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笑声中复习、巩固旧知识,避免了让学生紧张得窒息的提问复习法,而收效却远远超过后者。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同时更大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何增强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兴趣 篇9

关键词:增强,学生,初中,生物,兴趣

一、在课堂上增加动手和动脑的环节

在讲授《叶的光合作用》一节时, 为了验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我在讲授新知识之前, 先让学生观察并动手剥一剥买来的几种蔬菜——卷心白菜 (包心白) 、大头菜、菠菜, 要求每位学生带着问题做好观察记录, 哪些叶子是绿色的, 哪些叶子是黄白色?它们的位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如蒜苗正常的颜色是绿色的, 而市场上还有一种蒜苗是黄色的, 引导学生研究他们的生活环境究竟有什么不同。看到日常蔬菜走进了课堂, 学生的眼睛都是发亮的。通过动手并亲自观察实验, 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大大提高了, 探索生物学奥秘的潜能也被激发了出来。这时再讲基础知识, 学生有现象、有理论, 接受起来自然水到渠成。教师在讲解完课程任务时, 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动脑思考, 以实现动手动脑的有机结合。例如可以向学生提问, 被砖块压住的草和露天生长的草的颜色有何不同?让学生动脑思考, 说出原因, 并举一反三。再如, 在讲花的结构时, 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些新鲜的花朵, 按照书上的样子作出标本, 对照实际的例子, 让每个人指出花的各部分结构。看到新鲜的花草, 加上教师所给予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学生往往表现得异常兴奋, 这比单纯记忆课本上的死知识要好得多。让学生在课上既动手又动脑, 不仅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提高学习效率。

二、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

所谓面向生活的生物教学, 是指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为基础, 从生活中提取素材, 体现出知识从生活中来。教学活动中所指的“生活”, 并非琐碎的日常生活, 而是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净化、引领、提炼和超越。以往的生物教学, 曾让许多学生生厌。这是因为我们往往把学生当作了一个单纯的认知体来对待, 完成认知性任务就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唯一任务, 导致教学与生活脱节, 学生仅在书本里插秧、黑板上种田, 使学生成为了被囚禁于书本世界的知识人、工具人。生活是教学的源头活水, 是教学的根基。教学要面向生活, 教科书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依托, 生活才是我们真正的教科书。如在教学中, 我会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引进来, 让学生运用生物知识加以分析解决。例如一篇新闻报道说有个地方的一条狗在同一个地方连续咬了很多人, 我就在班里运用生物理论讲解了病毒的生成与传播的原理, 让学生明白狂犬病毒只所以可怕的科学原理。总之, 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 你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如基因、克隆人、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人体奥秘等, 将这些穿插在生物教学中, 就为生物教学活动的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社会意义, 让他们把学习与自己将来的发展、国家建设等联系起来,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生物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 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 会自觉不自觉地同自己的生活所需联系起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 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讲清、讲透生物学知识会对他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使他们充分理解生物科学知识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及其重要性, 从而明确学习生物知识有利于提高将来的生活质量。通过以上教育使学生懂得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而明确学习目的, 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构建探究式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可通过提出问题、诱导观察、引导辨析、归纳升华等环节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以教材章节为序, 对应各知识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以激发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观察生物现象, 将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认知, 进而解读教材, 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例如, 美国击毙本拉登后, 为什么在对其DNA测序后, 奥巴马才向外界公布?再如, 涉嫌拐卖儿童的某夫妇都长着单眼皮, 而被称之为其子的幼童却是双眼皮, 你能判断他们是否为亲子关系?又如, 如何通过羽毛辨别生态园里鸡的雌雄?不法商贩在假奶粉中添加废旧皮革, 能通过鉴定蛋白质含量来判断其真假吗?除此之外, 还包括怎么判断更科学, 如何设计动物对照实验, 怎么确定变量等。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在学校建立“生物实践园”, 例如将闲置的教学楼顶层露天平台改建成生物园, 分为生物技术、植物组培、生态园和标本展厅四部分, 学生可以利用生物课、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来此做生物实验。在这里, 学生不仅可以完成植株培植, 还能自制对霉菌要求较高的泡菜与酱豆腐, 并能利用先进的实验仪器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果醋发酵、对不同品种的葡萄酿酒加以区别等的高水平实验, 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范同利.初中生物学习兴趣的激发[J].科技信息, 2012 (33) .

[2]余锦秀.初中生物趣味化教学[J].祖国:教育版, 2013 (4) .

[3]吴楠.初中生物课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初探[J].重庆师范大学, 2012.

[4]翟桂芳.浅析初中生物教学及学生学习兴趣培养[J].小作家选刊, 2013 (6) .

[5]蒋海涛.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生物兴趣[J].青年文学家, 2011 (15) .

增强兴趣 篇10

一、乐读是完成阅读任务的前提

结合教学实践和《语文课程标准》, 笔者认为让学生乐读, 就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个学生充分地读, 真正地读。在《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中, 笔者让全体学生“站起来读, 读完的坐下”, 当学生们陆续坐下后, 有一个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站在那里自己结结巴巴又读了五分钟。笔者并没显示出不耐烦, 而是认认真真地让其读完坐下, 并给予了表扬。那个学生显得很兴奋, 从来不回答问题的他一节课发了三次言, 最后一次还非常正确。这名学生即使知道自己是差生, 却能勇敢地站着坚持读完, 这本身就是好学和诚实的优秀品质。只有让他充分地读、认真地读完课文, 才能让他感觉老师对他的尊重, 帮助这个学生树立了信心。正因为他注意到老师的信任和鼓励, 才信心倍增, 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去。笔者想, 每个学生的发展都需要“这个”, 老师不要打断他, 不要以讲代读, 不要停留在浅层次的、形式的读上。这样不仅读不好, 读不进, 还使语文教学仍停留在“高耗时, 低效率”怪圈里。所以,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读, 只有读进去了, 才能为真正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掌握阅读的主动权, 就能乐读

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 让学生真正理解, 系统领悟, 真正感受出其真、其妙、其美是笔者们的教学目的。笔者在讲授《拿来主义》的时候, 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 再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进行“质疑问难”。对学生提出的难词难句, 并没有简单地处理 (自己解释或让其他同学解释或自查资料解释) , 而是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 直到四遍过去, 感到时机成熟了, 才找了部分同学根据读书时自己理解的意思去和老师一块分析。原来明白的此时更深刻地领会了, 不明白的也豁然开朗。在“读进去”“有所悟”的基础上稍加引导, 就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更明白了词语所在句子在文中表现的情感。

三、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因势利导, 使其自悟

笔者认为学生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的适当指点, 就可以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参与、指导、引导、评价上, “放手”并非不管不问, 教师参与进来, 就要指导、引导、疏导, 再加上适当评价, 就会成为“读进”和“悟出”的桥梁。如在《项链》一课中, “收”的时候, 老师不去直接说怎么读, 重在让学生从老师的示范中去感悟、去领会。“放”的时候, 经常说这么一句话:“你觉得应该怎么读你就怎么读”。一句极普通的话对学生有多么神奇的作用, 他深知“感有万端之异, 言有万态之殊”。只有让他按自己的想法读, 他才能融入文章之中, 揣摩调整自己的朗读, 使自己的感情流露与文章所蕴涵之情融为一体。在讲授《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时, 当学生初读感知之后, 笔者范读, 然后就让学生评价。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可模仿的榜样 (独特感受并非都正确) , “模仿”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范读是朗读指导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这样既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具有示范性, 也巩固、提高学生的认识, 让学生主动进步;同时学生评价后, 总想模仿教师, 积极性非常高。教师实现了自己要“教”的东西让学生“主动学过去”的目的, 这实质上就是对学生乐读自悟的过程指导。

上一篇:后桥受力分析下一篇:评价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