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谐进步

2024-06-28

社会和谐进步(精选七篇)

社会和谐进步 篇1

关键词:道德,社会和谐,现状,措施

1 引言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 一个社会处于怎样的状态取决于这个社会中的人, 而人之为人的标志之一又是道德, 因而,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 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 更进一步说即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没有个人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规范, 社会和谐就无从谈起。因而在道德进步的条件下, 我们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从道德建设做起, 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是必然的要求。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初期

2.1 公民道德素质的差距

现在社会的公民道德普遍表现出“道德不在场”的现象, 人们普遍有意识地对道德采取不作为的态度, 从而有着不作为的行为。在职业道德方面, 一些人忘记了自己的职业操守, 比较有名的“范跑跑”事件;为了实际的利益, 人们追求或者本能地去应和非道德的生活, 对他人缺乏道德关怀, 对自己放弃道德责任, 比如有名的“三鹿奶粉事件”;在社会生活中, 社会公德的“不在场”也随处可见, 在城市之中, 到处可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在公共场所吸烟、车辆乱停乱放、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穿越道路, 胡乱涂鸦、乱贴广告, 破坏公共设施等不道德行为;在社会生活中, 传统美德与家庭美德也出现了“不在场”的现象, 我国的传统美德、家庭美德中的提倡夫妇有情, 但现实生活中“婚外情”“包二奶”“小三”屡见不鲜, 家庭美德受到严重冲击。

2.2 诚信的缺失

诚信的本意是指对人诚实守信, 诚信是相通的, 诚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 主要讲的是个人内持品德;信体现在讲信义, 守信用、重承诺, 主要讲的是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诚信合起来讲的是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规章制度, 并按这些规范行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感受市场经济的力量、效率和优势的同时, 却不能不为其间的无序和失信现象而苦恼、困惑甚至愤怒。

2.3 社会公平公正的问题凸现

所谓公正, 就是给人应得, 就是一种应该的回报或交换, 说到底就是等利害交换的善行:等利交换和等害交换的善行是公正的正反两方面。等利交换是正面的、肯定、积极的公正;而等害交换是反面的、否定的、消极的公正。 当前中国是一个金字塔型或者寡头型的社会, 除了处于金字塔顶层的一部分人, 大部分人, 包括所谓的中产阶级, 其生存环境也相当不乐观, 像诸如社会腐败、教育不公平、就业难问题、二元户籍制度、住房问题、医疗问题、房奴、孩奴, 以及养老保障、医疗福利缺失之类的, 使得大多数人都处在一种比较压抑的状态, 缺乏价值感, 活的窝囊。窝囊仿佛是社会常态, 个人价值感的普遍缺失, 中国“特色”确实体现出来了, 只不过是以消极的方面出现, 如不用制度公正, 机会公平, 终结“群体性窝囊”, 必然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4 生态伦理观念的缺失

以粮为纲促使毁林垦荒、毁牧开垦、围湖造田、填海种植, 导致森林和草原等植被破坏, 加剧了水土流失, 湿地减少, 土壤退化和沙化、荒漠化、盐碱化;滥用化肥农药, 导致土地功能衰退, 植物无法生存。在工业方面:废水、废气、废渣不经有效达标治理的大量排放, 破坏了整体环境的自然形态。在资源产业方面:矿业盲目开采, 森林乱采滥伐, 加之灭绝性地捕杀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破坏了生物链, 导致生物多样性无法得到保护, 使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达到了危机的程度, 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3 道德不断进步的情况下,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现状

3.1 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

随着现在社会道德不断提升的进程中, 公民的道德素质在不断的提高, 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废纸的现象在日渐减少;牢记职业操守, 遵守职业道德已成主流;承载着传统美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道德模范屡见报端, 层出不穷;尤其随着新婚姻法的颁布, 让人们更加珍惜夫妻间的感情 , 不再把金钱看的最重要。

3.2 诚信的建立

追随道德的不断进步, 我国已经意识到了诚信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 我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人们从真正意义上意识到了诚信的重要。学校系统更是重视诚信系统, 最简单的考试作弊现象现在已经得到了改善, 从珍惜简单而且小的事情体现出了人们现在的诚信在不断提高。

3.3 社会公平公正日渐得到改善

我国是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群体, 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下, 难免会出现公平缺失的现象, 随着我国政府一直强调缩小贫富差距的口号, 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在日渐缩小, 为了使我国劳动人民得到应有的报酬, 我国的最低工资的底线在不断上升, 使人们的价值得到实现;社会保障体系越发健全, 百姓参政的话语权随着网络的普及, 日渐有分量。社会公平公正得到极大改善。

3.4 生态伦理观念的转变

在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是粗放型经济, 在经济进步的同时却忽略了环境的改造, 随着道德的不断进步, 我们意识到了生态的重要性, 不断的颁布相关环境法规, 投入大量资本来改善环境,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坚持退耕还林, 鼓励人们大量植树造林, 来改善空气。生态伦理观念的转变让我们的素质也在日益增加, 但是如果想要继续保持下去, 必须构建社会和谐的道德体系。

4 在道德进步的进程中, 构建社会和谐道德体系的途径

4.1 注重基础性道德教育, 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 注重基础性道德教育。长期以来, 我国的道德教育目标一直指向认知的层面, 从小学生开始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而这种“上位道德”观念的树立是需要“下位道德”这一基础性道德品质的支撑。正因如此, 有人在谈到信仰教育时曾说过:小学生进行的是共产主义教育、中学生进行的是集体主义教育、大学生进行的是社会公德教育。这种由高层次到底层次的道德教育现实, 导致我国基础道德教育目标体系出现“倒挂”的现象。我们应该意识到, 在基础性教育的沙漠上是不可能建立起社会道德大厦。其次, 通过道德教育, 培养和形成人们的道德品质, 塑造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影响人们的道德活动, 进而强化人们的道德自律意识, 提高道德评价的内心信念, 使道德成为一种在行为中造成正确选择的习惯。只有个体道德素质提高了, 高尚道德的人多了, 违法乱纪的人少了, 社会风气才会得到扭转和改善。道德通过内化人们的心灵, 潜移默化唤起人们的良知、培养人们的道义责任感和善恶判断能力起到长效的功能。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在这个问题上, 必须反对那种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 否认道德教育的重大意义, 企图用物质利益代替道德教育的思想和做法。再次, 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相结合。道德知识应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指导人们在实践中体现道德教化的精神。我们不能只把道德教育当作一种知识体系来传授, 我们应该意识到道德教育本质上是实践教育这一特性。要使道德教育不仅对人们心灵产生触动, 还要对人们的道德行为产生影响。

4.2 通过社会舆论监督, 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准

(1) 要建立有效的道德舆论机制

道德舆论机制代表了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念, 承载和弘扬了社会道德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情感。道德的社会舆论包括口头议论和大众传播媒介两个方面。建立有效的道德舆论机制, 主要是加强大众传播媒介的道德舆论作用。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能够造成一种特殊的善恶分明的氛围, 使不道德的人的行为受到强大的精神压力, 使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的行为得到尊重。强有力的、正确的道德舆论, 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力量, 使不道德行为犹如过街老鼠, 人人喊打, 使道德行为能够得到认可和称赞, 从而对于社会成员产生强烈的召唤作用。不少贪官污吏不怕人说, 但怕被媒体曝光。我们可以看到道德约束方式正逐渐由传统的个人道德约束、组织道德约束为主转化为以媒介舆论道德约束为主的社会道德约束。有效的舆论宣传方式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道德行为、评价他人的道德行为, 促使人们去追求高尚的道德品格, 最终使全社会的道德风尚得到提高。人们也会慑于道德舆论的压力, 将公民道德由外在的强制逐渐变成内在的约束, 进而达到道德自律, 变道德他律为道德自律, 道德行为就会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要求。这样, 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尚就会不断升华。

(2) 要加强舆论导向作用

正确的舆论导向, 有利于培养人们崇高的道德情操, 增加人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意识, 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 对于扬善抑恶、弘扬正气、净化世风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大众传媒、文学艺术以及各类体育活动对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积极地宣传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反映新时期道德要求的新事物、新典型。电视剧、电影、音乐、戏曲、舞蹈、摄影、美术、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应该积极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气象, 热情赞美人民群众的开拓进取精神和良好思想道德风貌, 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魅力给人以鼓舞、启迪和美的享受。

(3) 加强社会监督机制

社会监督机制是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建设的重要保证。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建设, 仅仅依靠制度规范本身的约束还不够, 还要接受社会监督机制的导向和监督的约束。社会监督机制就是通过行业协会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社会组织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等多种监督机制共同对公民道德行为、对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的实施机构进行监督。现实生活中, 有些官员的腐败内幕、不法商贩的违法行为、不法之徒的欺诈行为、有些组织和个人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国家资源行为等, 许多都是通过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等的发现和揭发而受到查处的。可见, 我们的社会监督机制是开放、有效的。但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们更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各种公民道德行为的社会监督机制, 并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合作, 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社会监督网络, 从而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监督机制的作用。

4.3 遵循道德的层次性, 建立多层次的道德体系

要建立多层次的道德体系, 道德教育就要有层次性。从道德的社会功能方面看, 现实中的道德是有常德、美德、圣德层次之分的。诸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属于常德范畴, 诸如仁慈博爱、助人为乐等则属于美德范畴, 而大公无私、勇于献身等则属于圣德范畴。其中, 最具有道德约束功能的便是常德。这是由于道德规范只有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并自觉遵循才有意义, 才能形成道德舆论环境和道德风尚并且形成道德约束力。长期以来, 我们在道德教育或倡导中却恰恰崇尚崇高, 把诸如“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等等一些圣德规范作为常德规范来进行普及。这使我们以往提出的是近乎“完人”的道德教育培养标准。这种不顾社会发展的客观情况, 由权威团体硬性地将这种高水准的道德让人们去接受, 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往往还会造成道德建设的空心化。因此, 道德教育要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道德素质提出不同的道德要求, 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我们只能把公民道德这种基础性的、全民性的道德目标作为基础性道德教育目标, 而不能把部分特殊人物才能达到的道德水准推及未来的全体公民。邓小平曾说:“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 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 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 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前进。”

4.4 加大道德惩处力度, 确立道德调控权威

目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难有长足发展, 主要是因为对道德失范行为和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一些制度规范对于道德失范行为起不到应有的制约作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码的道德规范, 许多人都难以做到, 如随地吐痰、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屡禁不止, 随处可见。许多人明知在公共场所禁止乱张乱贴, 但在许多城市仍然是大街小巷都涂写着各种办假文凭、办假证件的电话和五颜六色的广告。对于这些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甚至违反法律的行为, 查处起来应该是不困难的。但是, 由于我国对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的执行不够严格, 使这样的违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由于处罚得不严、不重, 起不到一定的惩罚作用, 也就体现不出制度规范的威慑力。如果大量的不道德行为不能得到有效制止, 实际上就会成为对恶的鼓励和对善的打击。在赏善罚恶不力、不明, 甚至颠倒错位的情况下, 善举得不到赞扬, 恶行得不到谴责, 其结果必是世风日下, 好人受打击, 坏人逞威风, 任何道德教化都会变得苍白无力, 实现社会道德风貌的根本好转也就无从谈起。

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一方面要通过各种舆论大力宣传、表彰那些体现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人和事;另一方面要对那些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人和行为要加大惩罚力度。例如, 对于在见义勇为行为中遭受重大经济和人身伤害的人, 不仅要制定保障见义勇为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 使见义勇为者功有所奖、失有所补、残有所养, 而且建立健全各级见义勇为基金会组织, 设立各级见义勇为基金, 从法律上明确社会各界、各行各业扶持见义勇为的责任和义务, 由政府制定表彰、奖励的具体规定和措施。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法治与德治, 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者缺一不可, 也不可偏废。”我们要对一切破坏社会公德的行为予以经济和法律制裁, 这样才会起到扬善抑恶、美化社会环境、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

5 结束语

在道德不断进步的状况下, 公民的素质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如果想要继续保持社会主义的和谐, 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在道德进步的过程中, 只有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人们的道德意志、完善人们的道德人格、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 才能使人们明辨是非、坚持正义、扬善抑恶。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建设不仅仅是道德建设自身的问题, 它不仅牵涉民主问题, 还涉及法制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哪个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进程。我们要建立健全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道德体系, 进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 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英]乔治·摩尔.伦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

[2]倪愫襄.伦理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3]王海明.伦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4]黄元山.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问题思考.[J].恩施州党校学报, 2005 (1) .

[5]沈学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J].实事求是, 2006 (5) .

[6]李克敏.试论和谐社会中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意蕴[J].道德与文明, 2006 (4) .

[7]李劲松.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 (4) .

[8]石瑞红.社会责任感——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J].湖北社会科学, 2006 (5) .

[9]丁言.中国传统道德的传承活力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11) .

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 篇2

海南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一班

姓名:潘军

一、道德的重要及作用

1.道德的悠久历史

“道德”这一个被千古年来一直被推崇的词语,在如今这个讲究和谐社会的阶段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处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科学发展的社会,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之上,道德文明更突显出它不可低估的力量。所以说,科学在进步,道德亦不可不进步。

自古以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就一直以讲究和谐为主旋律,作为一个爱好和平,有良好道德熏陶的中国人,我们更理应加强我们的文明建设,让世界看到一个有内在涵养的文明古国。千古年的发展告诉了我们一个不变的定理,社会的和谐只能依靠道德的进步。

道德进步是指人们在自生发展的同时兼顾别人的感受,不做有损于别人正当利益的事情,并且尽力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作为一个普通学生,我们的有道德就体现在平时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认真学习等方面,道德作为一个人们评价自身行为的标尺,虽然无法用实实在在的物质价值来衡量,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却体现的很是重要,试想,若在一个人人不讲道德的社会生活,会是多么得恐怖,正是道德将人们的行为约束,才使得我们生活在这个安定和谐的社会。

古人虽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成长的过程离不开社会的熏陶,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不一定我们能修成正果,所以,成长时,我们离不开道德教育,当道德教育跟上了,我们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作用的人,才会是一个促进社会和谐的人。

作为一个五千年发展的农业大国,也作为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至今我们从不缺乏道德之士的引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是古人在教育我们,孔孟思想的发展也是从不间断的教育我们,所以说,在我国的历史上道德一直是我们谨以为律。

2.道德是一种力量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道德作为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我们理应积极用好这中力量。群体的道德意识往往会变成对他人的指责,在西方,道德观已经回归到个体的自我检视,对他人的批判不叫道德,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才是。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时,学生要他逃走,他在服刑和逃跑之间,选择了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他的死刑是经过民主的投票,他必须遵守这样子的道德

意识,接受这样子的结局。这才是道德,非如今日社会中,从上至下,都在振振有词地指着别人骂:不道德!

只有我们整体的道德得到进步,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

二、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1.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和谐规范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相协调的社会。社会和谐是全面系统的和谐,既要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人是格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又是变革社会的主体力量。要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精神风貌,促进人的思想道德进步,提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关键。这就需要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觉悟,促进人们的思想道德进步。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整个国民道德素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除此,和谐不仅仅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定胜天,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不科学的,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爱护自然,才是爱护自己。只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协调的社会才是和谐社会。

2.和谐社会的主要体现。

和谐的最重要体现就在于人们幼有所养,老有所依,社会安定。就是社会财富分配合理的综合体现。当然和谐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和谐,应为人们之间总是存在差距。每个人处在不同的环境,所以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的价值观,所以我们不能强求一个绝对和谐的社会。当然,只要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能够做到自我和谐,那么至少我们周围大多数时候还是会和谐的。正如口号所说,构建和谐,人人有责。

道德进步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推动力,只有加快我国的道德建设步伐,重振道德信仰,把法制和德治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我国社会的真正和谐。热社会和谐了,人们的道德水平自然而然的就有相应的提高。总之,道德进步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谐社会也烦作用于道德进步,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道德是社会制度的一部分,正确的道德是让人最快乐的道德,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合乎道德的,否则,就意味着我们选择了错误的道德。

四、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的重要联系。

胡锦涛主席曾提出八荣八耻,就是用道德来对我们的生活行为进行规范。我们都知道现在我国正在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但法律总会有不尽完善的地方,这是就需要道德的发挥作用。而且法律也是死板的,甚至有时道德与法律还会相悖,但在治国的同时,两者又缺一不可,即“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结合。因此,“以德治国”是 促进社会和谐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个社会的和谐运转,必须要有秩序和法制作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的和谐直观地表现为良好的秩序,包括良好的公共秩序、生活秩序、经济秩序、政治秩序。这些秩序一旦被打破,社会就会不安,一片混乱,和谐社会也就不可能了。不可否认,“依法治国”确实有着很强的约束力和法律效力,它可以为社会的和谐提供制度保证。“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但一个国家,仅仅依靠法制来治理国家是不够的,它必须还得有道德来约束,也就是“以德治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德治与法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

促进进的,道德与法律一样,也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支柱。道德是软约束,道德规范的作用主要是依靠人的内在的约束作用,它能把客观的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信念、自己的需要,能使人做到在无人监督、无人要求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准则,扬善抑恶,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我国法律还尚未健全,腐败、犯罪、邪恶仍然还在肆无忌惮地上演,造成社会很不和谐。法律不是万能的,针对某些钻法律空子的行为,必须得通过道德的力量来约束。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才是治本之策。次外,法律再缜密,也难免有疏漏之处,进而道德力量再次突显。道德作用极其广阔,几乎涉及到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正如英国某学者说的:我么们都是不可避免的道德存在物。是的,道德渗透于人们的思想、行为甚至人格中,可以解决许多其他规范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有些人职业行为消极,职业态度冷淡,不讲诚信,人与人之间缺少关爱与帮助,缺少宽容和理解等等,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法律肯定无法解决,只有通过道德的约束来化解,社会成员思想道德进步了,社会风气好了,这些现象才会逐渐减少和消失,从而社会和谐才有可能。思想道德越进步,人们的道德水准就越高,违反法律的人则必然少,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扫除了很大一部分障碍。由此可见,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德治的意义同样的非凡与无可取代。在道德层面来讲,只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人的思想道德进步,使“以德治国”得到贯彻落实,社会才会和谐。

五、道德进步与和谐社会的一致性。

和平发展 和谐进步 篇3

以“和平发展、和谐进步”为主题的首届世界大型基金会北京高峰论坛2009年12月9日在北京举行。这次论坛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主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26个中外大型基金会的负责人和代表出席。大家就各自的发展情况、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的作用、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改革开放后,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迅速。一是数量上有了飞跃性的增长。二是种类更加齐全,业务范围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公益、扶贫等诸多方面。三是作用显著增强,承担起相当一部分以往由政府负责的职责,在畅通诉求渠道、协调各方利益、促进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它们的突出表现,更展示了其巨大的能量。这也是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主办此次论坛的目的之一:展示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成果,让世界看到一个正在蓬勃地、和平地、开放地、和谐地发展的中国。换言之,此次高峰论坛的举办,也是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走向世界的起步。

同时,我国非政府组织对外交流与合作也日趋活跃,参与国际事务的领域日益拓展,能力不断增强。这是此次论坛的另一个目的:为世界各基金会搭建一个沟通交流、汇聚共识的平台,为其创造一个相互合作、共谋人类发展的机遇。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由于起步晚、相关法律与规章制度滞后等原因,我国的NGO还不够成熟,还面临许多困难与考验。我们需要向国际同行去学习,这是主办此次论坛的第三个原因。参加论坛的国外基金会,或者历史悠久,或者规模宏大,或者在某些领域作用突出,或者兼而有之。例如,成立于1925年的德国艾伯特基金会,是德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政治基金会,在推动民主进程、强调社会公正、增进国际理解方面意义重大。创建于1964年的印度团结基金会,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家庭”为口号,致力于促进印度与其它各国的相互理解与友好交往。2004年,它为中国驻印大使华君铎颁发“终身外交成就奖”,表彰其为中印友好做出的突出贡献。新加坡华人连瀛洲22岁就投身于教育公益事业,1980年他创建连氏基金,以48%连瀛洲私人有限公司的资产来支援教育事业。2004年他以98岁高龄辞世后,家人继承其事业。2001年,又将爱心扩展到环保、照顾老人等领域。连氏基金会做事求精求实,例如在保护环境方面,主要集中于支援水源和公共卫生两个项目,但做得非常扎实有效。汶川大地震后,它历时6个月,在北川擂鼓镇建设并安装了一套先进的河水净化系统,解决了当地1万人的净水需求。

这些基金会在组织方式、项目及人员管理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例如,在自由提问中,中国代表提出最让人头疼的筹集善款问题,各国代表纷纷支招,有的希望督促政府出台或完善相关法规鼓励个人与企业捐款,有的建议改变思路、完善自我,还有的介绍筹款的具体方式技巧,让中国代表受益匪浅。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世界发展不平衡更加突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显现,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基金会在内的各国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生活中和国际舞台上日益活跃,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社会和谐进步 篇4

陈光标:我的企业是对人类最大的慈善

1998年开始慈善事业,截至2010年10月累计捐献款物约达14亿元人民币。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光标带领120名操作手和60台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队千里救灾,救回131个生命,其中他亲自抱、背、抬出200多人,救活14人,还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温家宝总理称赞他是“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并向他表示致敬。2009年,陈光标又捐资1亿多元在南京建设成立了“黄埔防灾减灾培训中心”,免费向公众提供服务。

“我的企业就是对人类、对地球最大的慈善。企业因为建筑垃圾二次利用而产生的营业收入都应该被视为善款,其理由是我没有对建筑垃圾进行填埋,没有占用耕地,没有造成环境污染。而相比利用垃圾填埋技术的其他公司而言,这种技术是很环保的,这是比捐钱更大的慈善。”陈光标说。

宗庆后:产业报国、泽被社会

“善用社会资源,善尽社会责任”是娃哈哈一贯的经营理念,而宗庆后本人则始终弘扬“产业报国、泽被社会”的社会道义,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为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而不遗余力。宗庆后认为,做善事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因为企业生存于社会,就应当回报社会。宗庆后的社会责任或许最先体现在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娃哈哈现有员工3万多人,来自农村的员工占80%以上,而通过办企业间接带动包装、运输等配套相关行业增加就业则达150多万人。

宗庆后做慈善不仅仅捐助“献血”,更将企业发展与地方发展相结合,改“献血”为“造血”。比较多种扶贫方式,娃哈哈认为捐赠是一种输血式的帮扶形式,贫困地区受益时间短,受益效果不明显,而投资办厂,是一种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开展合作的造血式的帮扶形式,能够使贫困地区长期受益。

23年来,在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累计投资50多亿元,兴建五十多家分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88.78亿元,利税103.84亿元,解决了一万余人的就业。

张瑞敏:让奥运金牌托起孩子的希望

2007年5月28日,海尔奥运希望工程全国启动仪式在青岛市即墨灵山希望小学正式举行。海尔集团不仅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300万海尔奥运希望工程基金,并为全国30所希望小学建立海尔奥运电子图书室,赠送100多台海尔彩电和大量奥运图书,让希望小学的小朋友能够有机会观看奥运节目,学习奥运历史和文化,近距离体验奥运激情,为全国希望小学的小朋友奉献上了一份特别的六一节礼物。

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海尔集团正式启动了“一枚金牌,一所希望小学”计划,即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每获得一枚金牌,海尔就将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建一所希望小学。最终通过健儿们的奋力拼搏,中国以51枚金牌的成绩傲居金牌榜第一。相应的海尔“一枚金牌,一所希望小学”计划也遍地开花——共捐建希望小学51所,捐资1830万元,遍布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就包括四川北川地震灾区的15所。3万多名贫困地区的孩子也因此收获了“希望”,有了新的学校,收获了新的希望。

马云:公益是人人可以参与的

在马云看来,公益不是你捐了多少钱,公益是去唤醒人们的爱心——“慈善是我的事情,公益是我们的事情。”“人们经常在讨论一个问题:人之初是性本善,人之初还是性本恶?从太极来讲,善和恶是各50%。你出生的时候,由于教育、文化、道德各方面的因素,使得我们每个人的善大于了恶。但是今天的社会失去了信仰,信是感恩,仰就是敬畏。失去了感恩和敬畏的时代,使得恶的东西、坏的东西蒙住了我们。每个人都有善心,公益的本质是唤醒爱,公益的职责是把每一个人善良的心唤醒出来。让他们觉得:我也可以做公益。慈善是个人行为,公益是社会行为,慈善是你有钱可以做,公益是每个人的权力。”

王健林:做慈善要有创新

作为知名企业,万达集团在商业领域的举动往往更容易令人瞩目和难忘。事实上,作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者,万达及其董事长王健林在慈善公益界的成就,同样是中国企业界的翘楚——万达是中国民营企业慈善捐款最多的企业之一,累计捐款超过28亿元,同时也是中国最高慈善大奖“中华慈善奖”举办7届以来,唯一获得六次大奖的企业。

社会和谐进步 篇5

背景资料:

2009年9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抓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有效防范各种潜在风险,善于趋利避害,积极化危为机,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了2010年我国经济以及民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以及要着力抓好的八个方面的工作,其中第六个方面的工作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具体内容是: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民生之本:扩大就业

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

2、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

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民生之盾:社会保障

1、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中央财政拟安排3185亿元,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2、2009年6月24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09年起,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09年8月19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这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

民生之源:收入分配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民生之要:住房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一是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2010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二是继续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三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四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民生之急:医疗

1、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2009年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明确规定要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2、近年来,在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基本覆盖城乡居民。

民生之基:教育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本自2010年2月28日至3月28日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自2010年3月29日起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命题思路和角度:

民生是国家的根本,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民生问题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兴奋点,考题一般借助时政热点的切入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通过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探讨“和谐社会”和“社会和谐”这一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民生问题亦是一个长效考点,高考备考中要高度重视。例如2007年上海高考题第35题(实现教育公平)、2008年上海高考题第35题(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2009年上海高考题第33题(基本医疗卫生保障)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民生问题呈现出显性隐性考查相结合的特点。2010年高考命题极有可能继续多角度、多侧面地考查这一长效热点,以民生问题的现状分析、成因意义、对策探究、趋势展望等作为设问切入口,来体现学科要求和创新精神。因此,今年高考命题我们除继续关注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民生热点之外,亦应高度重视收入分配、住房等民生话题。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科知识与热点问题的有机结合,真正把握高考对热点问题考查的精神实质。

考查的角度主要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注重社会公平、转变政府职能、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等等。2010年复习备考时,要特别关注并重点训练以民生内容为载体的主观性试题,破解摆在我们面前的就业、社保、收入、医疗、住房、教育等民生热点问题。涉及到教材知识点最主要的是经济常识中有关国家的宏观调控、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内容,如财政的作用、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意义、劳动者的权利和择业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哲学常识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政治常识中国家的性质和职能、党的性质、宗旨和“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等等。

与教材知识点联系:

一、为什么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1、经济常识: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2)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3)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5)消费反作用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6)劳动权是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

2、政治常识:

(1)民生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2)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决定的。

(3)党的性质、宗旨、执政方式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4)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3、哲学常识: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3)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联系是普遍的和客观的,要求坚持联系的观点。

(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如何实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1、经济常识: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重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3)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完善社会公共财政制度,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对国民财富进行再分配。

(5)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支持创业,不断扩大社会就业。

(6)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7)促进社会公平,将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2、政治常识:

(1)中国共产党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政府职能,不断实践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理念。

3、哲学常识: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矛盾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5)发展的观点,要求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

各区县一、二模试卷中的相关例题:

(金山一模)

33、上海建立健全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是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是上海的一项重要的民生政策。

根据材料用经济常识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市提供这种带有福利性质经济适用房是属于社会保障制度什么内容?

(2)上海推出经济适用房有何意义?

答案:(1)优抚安置

(2)政府健全社会福利性质的经济适用房制度,对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推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特殊的作用。经济适用房制度为生活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了基本的住房保障,调节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悬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分配。这对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具有积极意义。

(四区联考二模)32.2009年全国财政支出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实际支出与上一年增长超过了20%,这三大块加起来占今年全部预算的比例,比上一年实际支出所占的比例增长了0.08%。

(1)上述材料体现了财政的什么重要作用?

(2)运用经济常识简要回答大力发展上述民生工程的意义。

答案:(1)体现了财政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分)

(2)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是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拓宽就业面,增加就业量的主要途径;(2分)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2分)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安定,推进现代化建设。(1分)

(徐汇区二模)37.2010年元旦,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走进河北农村普通农户家中,察农情、问农事、讲政策、谈发展,同基础干部群众共商做好“三农”工作大计。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温家宝还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请运用政治常识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予以分析说明。

答案:党和政府重民生、促和谐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分)

(1)总书记察农情、问农事、讲政策、谈发展,说明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4分)

(2)温家宝提出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说明人民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人民政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做到维护、实现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分)

(3)只有把促进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心同德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从而实现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4分)

(闵行区二模)38.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的支持保障力度,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民生型政府要求政府在维持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保障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方面,承担更多的职责和义务。

运用政治常识论述我国积极构建民生型政府的重要意义。

答案:(1)主要围绕以下观点进行论述:(11分)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必须积极构建民生型政府。(2分)

我们的政府是党领导下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积极构建民生型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可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有助于建设务实高效、廉洁勤政、权责统一的责任政府和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更好地把事关人民切实利益的事情办妥、办好。(3分)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积极构建民生型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履行了国家职能,可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助于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3分)

社会进步与公益慈善 篇6

2012年12月15日下午,“社会进步与公益慈善”论坛在北京举行,这场被称为“慈善界的思想盛宴”的论坛是当日召开的“2012第七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的三场并行分论坛之一,由求是《小康》杂志社副总编张凡主持。

本次论坛的嘉宾主持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这位从民政部走出来的官员,曾多次表示要将自己的余生献给公益慈善事业。水卫士行动总策划兼领导小组秘书长张合军,大公报董事、大公网总裁林学飞,“微校服行动”发起人、诗人潘婷,以及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蒋凌宏,则作为对话嘉宾参与了“社会进步与公益慈善”論坛。

“在国外即使你是一个穷人,你也可以去做公益,公益的理念就是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所以他们公益的模式是非常健康、科学、良性循环的。我觉得公益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潘婷的一番话语引起了现场嘉宾的共鸣。

作为一位知名慈善家,陈光标的社会评价度毁誉参半,甚至有极端者认为他就是一个想出名的疯子,纯属作秀,而在现场的几位嘉宾看来,对于这样一位已经付诸于实际行动的慈善家,不应该过度关注及猜疑他的作秀成分,适度的作秀对慈善事业而言是没有坏处的,林学飞也从媒体的角度呼吁慈善最需要的是包容,只有怀着一颗包容的心,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而在中国特色的慈善行为下,爆炸式的关注往往会让受助者无处躲藏。怎样不打扰受捐者的生活,尊重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又能将公益慈善的积极面传递给他们,林学飞认为中国人骨子里有行善积德的基本良知,但是目前中国欠缺的是系统化的公益平台。一直关注公益慈善的王振耀则坦言自己忽视了“一窝蜂慈善”的现象,嘉宾们的讨论让他触动很大,如何以一种优雅的姿态去宽容地对待慈善,将是他未来研究的课题之一。

张合军为现场嘉宾介绍了水卫士行动,“我们致力于城市建设,在中国每年消耗的水大概有200亿瓶,量很大。在各种会议和活动的场合,可以看到瓶装水的浪费,很让人心痛。”张合军说,他们想了一个很小的方法,为每瓶水都贴上标识,既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又节约了水。水卫士还有另外一个项目,叫一桶水洗一辆车,在张合军看来,公益不仅仅包括人,还包括生态的树木砍伐等等,而公益与慈善则是一种修为。

“我认为慈善从来都是存在的,而且是隐性的,慈善不应该去作为,但是它从来就都存在。”蒋凌宏对于慈善的理解,则给了人们另外一种启发,他说,最近两年慈善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但是他一向认为慈善一直都存在,最近它特别热,是因为又有一些新锐的慈善家涌现出来,包括一些新锐的媒体人都在用自己的影响力去组织一些慈善活动。

“公益慈善是社会变革的助推器。”无论是主持人张凡,还是嘉宾主持王振耀,或者是对话嘉宾张合军、林学飞、潘婷、蒋凌宏,都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从事慈善理论研究的王振耀认为,与他一起参加论坛的4位对话嘉宾都是公益慈善事业的“行动者”,而他从他们身上,不仅看到了中国公益慈善的希望,也看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所在。

精彩观点

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全球化、国际化的梦想,到了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发展格局,到底社会进步与公益慈善有什么联系?公益慈善是什么?在中国社会,我们提出“现代慈善”的理念。随着社会的转型,随着社会体制改革提上日程,公益慈善开始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益慈善可能会逐渐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议题,成为中国公民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

——王振耀

公益和慈善我觉得是一种修为,我觉得一个民族就像一个人一样,一个小孩刚出生的时候是非常纯洁的,然后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就迷失了,那么这就需要修,一个民族也如此。我们现在公益和慈善事业开创的程度、深度、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们要修,要做公益慈善,我觉得这是一种修为。

——张合军

关于慈善,我认为第一要有人才,我们这几年在人才的培养上几乎没有涉及过,要多做一些人才的专业论证;第二是机制,我们现在既然有互联网,我个人建议某些慈善机构年检或信誉论证的时候,能不能到网上晒一晒,让大家来评,这样可能更容易回归到实际;第三,我们在一些贫困山村里,尽量不要去打扰当地人,因为他们需要自己的生活;第四,现在社会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安居,也不是社会现代化,最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乐业。

——林学飞

公益对我个人来说,它只是一种生活习惯,并非一种非常高尚的事物。非常惭愧的是,我是在国外学到的公益,而不是在国内,我一直在想尽办法把国外比较先进的公益理念,包括他们的处事方法运用到我们中国来,能够找到符合中国的公益模式,在贫富差距大的国情下,公益推广是有一定难度的。我每到一个地方首先要做的是支教和助学,这两点我是不会放弃的,我要给孩子们一个公平的未来。

——潘婷

改革开放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还有一个责任的问题,就是说在这个环境下,企业促进社会进步和慈善进步,最大的问题就是保持合乎规范的经营,这就是最大的公益。

——蒋凌宏

社会和谐进步 篇7

上个世纪初美国的社会进步运动,以及揭露社会丑恶的“扒粪运动”(muckraker movement),最终一扫美国的腐败,为三十年代的新政以及二战后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奠定了基础。19世纪后期,美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国家迅速致富。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一。工业化、城市化虽然给社会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并没有消除社会贫困和不满,相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社会骚动频繁发生。当时美国有一本小说《民主》,里面有一句话说:“我七十多岁了,跑遍了全世界,走了这么多国家,还没有见过一个比美国更腐败的国家。”从1900年到1917年,美国兴起了一场社会进步运动——反垄断、反特权、反歧视;争取平等权利、改善工人待遇、缓解劳资矛盾;开展社会慈善运动、安居运动,消除贫困、救济穷人,解决食品安全、环境卫生、贫困人口教育等问题,纾解民生困境;开展“扒粪运动”,揭露社会黑暗与弊端、抑制权贵经济;进行政治改革、重建法治规则、商业道德和社会价值,等等,社会进步运动几乎囊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日后美国的进一步发展和长治久安影响深远。

目前中国的病态非常类似于100年前的美国,中国也正需要一场社会正义运动或社会进步运动,改变是非颠倒、道德堕落、社会危机的现状。

一、开展反垄断、反特权、反歧视运动。拆分垄断企业,推进企业的民营化,保障民营企业的平等权利;取消特权制度,遏制三公消费甚至四公腐败(公款吃喝公款用车公款旅游出国+公款建房公权力占房);废除二元户籍,取缔对农民的种种歧视,在金融、财政、土地、就业、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二、采取措施,帮助工人争取自身的权利、改善工人待遇、缓解劳资矛盾。改革工会体制,由工人选举产生工会领导人,促使工会能够代表工人群体;出台罢工法,制止非法罢工,保护合法罢工,保障劳动者和资方双方的权益;禁止地方政府非理性地弹压一切罢工,避免劳资矛盾转变成官民矛盾。

三、开展社会慈善运动、安居运动,消除贫困、救济穷人、解决食品安全、环境卫生、贫困人口教育等问题、纾解民生困境。改变慈善行为的官方垄断,由社会举办慈善公益事业,支持NGO、公民组织的发展;大力兴建保障性住房、公租房等。

四、开展“扒粪运动”,揭露社会黑暗与弊端、抑制权贵经济。充分发挥媒体“第四权”的监督作用,鼓励批评性和揭露时弊的报道,以媒体自由和新闻民主遏止既得利益集团。

五、进行政治改革、重建法治规则、商业道德和社会价值。1949年至1978年,支撑中国的是三大制度——经济方面的国有计划制度、社会方面的户籍制度、人民公社制度以及封闭的单位制度、司法方面的劳教劳改制度。1978年以后,计划经济制度被抛弃,但国有制度大部分被保留,经济方面的改革任务完成了一半;1978年以来,户籍制度逐渐松动,但没有本质上的改变;人民公社制度被取缔,但乡镇政府依然成为两千多年来皇权不下县、乡镇由乡绅自治之传统的反动;封闭的单位制度有所改变,人民拥有了择业自由。总体上来看,中国在社会方面的改革有所进展,但进步不大。在司法方面,劳改制度早已被比较规范的监狱体制所取代,这是一个进步,但没有法律依据的劳教制度依然存在。从上面可以看出,中国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尽管成就巨大,但最艰难的改革尚未开始,除了经济领域之外的大部分领域都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革。未来,中国必须加快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尤其要坚定地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

上一篇:城市测绘下一篇:故事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