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趣味性教学

2024-06-25

初中语文趣味性教学(精选十篇)

初中语文趣味性教学 篇1

一、渲染气氛

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象, 他们容易凭感觉来决定自己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渲染课堂气氛, 增加课堂活跃的浓度, 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进而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 形成亢奋的思维状态, 迅速自然地进入教材所揭示的情感世界。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名作《春》一文时, 我切实注意教学语言与音乐、视频语言结合对学生的正效应, 伴着优美的轻音乐明媚新春风光片, 同步范读课文, 尽力使语言显得抑扬顿挫、变化有致。我饱含深情的语言与活泼欢乐的音乐节奏, 鹅黄柳绿、桃红李白的春景, 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艺术美感的整体;化抽象为形象, 变枯涩为生动, 渲染了课堂的气氛, 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春天氛围之中。学生为之所动, 为之所感, 情绪高涨, 陶醉于语文课堂,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精力集中神情专注, 在盎然的兴致中很快就掌握了要学的内容。

二、创设疑问

俗话说:“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和解疑的过程。创设疑问可以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 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 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全面掌握教材和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疑, 善于设疑, 巧于设疑, 于无疑之处布疑, 让学生的思维活动由疑问的产生开始, 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 发展能力, 充分感受释疑过程中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 对于“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 我没有直释其义, 而是提出疑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顿生疑惑, 急于想知道答案, 我借此指导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明了“且”为“将近”之义, 愚公还没到九十岁, 只是将近九十。对于“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 我也没有直解其义, 而是问学生:“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 他爸爸干什么去了?”学生看了课文都高兴得笑了起来, 说:“他没有爸爸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他妈妈是孀妻, 他是遗男呀!”这样“孀”、“遗”二字之义便迎刃而解。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 那么疑问便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棒。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兴趣

1. 情景熏陶法。

教师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 弄清课文包含的科技、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诸多材料, 围绕教育教学目的的要求, 加以梳理设计, 使之与课文内容水乳交融, 给学生及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情景, 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得到教育, 受到熏陶。

2. 设疑刺激法。

即对课文内部“资源”进行挖掘整理, 采用技术加工, 以“新、巧、奇”的形式来刺激兴趣。如在教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时, 可设计谜面为“丘”, 猜课文一句 (调头格。谜底:山岳潜形) 。在讲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时, 可设置谜面“蜜蜂”, 打曲中句子 (亥豕格。谜底:峰峦如聚) 。这样可以使学生豁然开朗, 妙趣横生,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3. 双关类比法。

对课文的外部有关“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 巧妙地引导学生联想或合理推理, 创造性挖掘学生思维的空间, 进而产生神韵无穷的兴趣。若运用得好就会产生神奇的教学艺术张力, 从而开拓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如教《孔乙己》一文时, 教师用沉痛悲凉声情并茂的声调说:“孔乙己这个封建科举造就的畸形人, 不仅灵魂受到了摧残, 而且身体也受到了摧残, 他是用自己的手走出了咸亨酒店, 离开了社会舞台。”一边轻缓地擦去醒目的题目———孔乙己。这样不仅创造性地构成了学生视觉上的“空白”效应, 而且更能启发学生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联想和补白。

4. 角色意境法。

通过演唱、对白、采访等方法, 创设意境, 模拟情景, 使学生进入一定角色, 身临其境, 受到感染从而增加兴趣。

5. 行为激励法。

通过设疑、设题等手段, 以小活动形式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 引发兴趣。

四、开展实践活动和延伸课外阅读, 促进兴趣发展

1. 开展实践活动。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 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讲故事, 古诗诵读, 查字典比赛, 作文评比, “我与好书交朋友”演讲比赛, 出板报, 办手抄报, 讲民间故事, 成语接龙等系列活动。活动过程中, 要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和优势。

2. 延伸课外阅读。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法初探 篇2

该方法是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趣味学习,结合自身的经历,轻松学习语文。趣味教学法是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形象化,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趣味教学法的类型

趣味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有多种教学类型。

1.情景法

情景法,即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通过具体的图片和影音使得学生及早理解掌握所学内容。该方法能够使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原本抽象的语文知识,使学生逐步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

2.激趣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任课教师不仅发挥了带动课堂、指引学生思考的作用,还对学生起着激励作用。该激励作用来自于老师的人格魅力,即任课老师用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带来的人格吸引。该吸引力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文科目的浓厚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激趣法对整体初中语文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提出了要求。

3.角色意境法

角色意境法,即语文教师设置一定的情景和角色,创造机会让学生融入该角色中,初中语文的具体知识真正融会贯穿脑海中,这使得学生头脑中形成对该知识的固有体系。对于语文知识,相比普通教学方法的死记硬背,学生会有更加具体系统的`知识储备。

三、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的作用

1.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方法中情景法、激趣法以及角色意境法对学生的启迪,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建立创新意识的能力。这不仅对于学生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教育也意义重大。

2.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通过趣味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在这种氛围下教学和学习,势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结:通过对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的初探,可以看出该类方法具有极其重要且积极的意义。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增强了老师的自身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语文的趣味性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64

课改之后,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老师讲,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无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层次。而趣味性教学对这些方面就能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建议,下面与大家一同探讨。

一、明确趣味性教学的意义

新课改提倡趣味性教学,那么它具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呢?语文教学对学生、教师的影响都十分明显。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从小学起学生就开始系统的学习语文知识了,进入初中阶段,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非常重要。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思维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因为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本没有创新思维,而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一般都是跟着教师走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会怎么学。这样的教学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无法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对语文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一件事,趣味性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有趣生动;要求在课堂中教师的讲学能带动课堂气氛;能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趣味性教学表现在不同的方面,教师可以准备有趣的教案,在课堂中采用有趣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准备与课堂相关的模型,和学生形成互动。在这样的互动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在这样轻松的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包袱也不重,也就能够记住更多的知识。另外,趣味性教学可以形成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习的情绪就会被带动起来,这样对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也是很有帮助的。所以,趣味性教学的意义是非比寻常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趣味教学的实践

只有明白了趣味性教学的意义,教师才有动力去探索如何采用趣味教学。初中语文知识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古诗词、写作等几个板块,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都有不同的地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到每个知识点的独特之处,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

第一,对古诗词趣味的教学。每一个单元结束的时候,都会有两篇古诗需要学生背诵,老师讲完古诗后需要学生背诵,虽然知识已经讲过了,但很多学生还是不理解它们的意思,学生只知道这是老师要求背诵的,所以每当老师布置下来的时候,学生就会规规矩矩的背诵要求的古诗文,因为记忆是一个遗忘的过程,在不理解其意思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忘记背过的课文,这样的学习效果并不好。现如今很多优美的古诗文都被编写成了优美的歌曲,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把相应的古诗词播放出来,让学生欣赏其中的美妙之处。因为音乐本身就有陶冶情操的作用,所以对学生融入到文章所要渲染的气氛是非常有帮助的,音乐也可以帮助学生放松情绪,让他们在课堂中保持一种轻松的心情,这样对学生记住知识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二,对阅读理解的趣味性教学。阅读理解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较难的知识点,阅读理解的提高除了需要学生多加练习以外,也需要讲究技巧。在阅读理解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很多,而如何把閱读讲得生动有趣,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阅读一般分为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等,小说相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简单,掌握其知识也容易;因为散文的语言比较难懂,所以掌握散文较为困难。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些类别的文章的时候,因为好奇心的驱动,他们的兴趣是很高的,但随着知识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就会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下降,继而影响学生的成绩。

阅读的基础教学不可少,如何区别不同的文体,如何判断文中所采用的各种手法,如何解答课后的习题等这些问题,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和一定的练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可以采用问题提问、音乐导入等教学方法,如在教学《背影》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把适合这篇文章的音乐找出来,还可以把有关背影的图片展现给学生观看,还可以让学生想想在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背影的是谁,通过有效的提问让学生的思维集中在课堂中来,让他们体会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让他们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第三,写作的趣味性教学。写作同样是一个教学难点,在小学期间学生就要求被写作文,在初中的时候对写作的字数要求更多,对文章写作的总体要求也都提高了,所以学生会感觉作文很难写,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作文的时候要改变学生的畏难情绪,加强对作文的练习。作文教学可以结合素材来教学,每天的新闻还有身边的趣事,都可以结合到作文中来,因为写作来源于生活,只有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影响深刻的事情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才能抒发出真切的情感,这样的作文才是真实的、感人的。不同类型的作文需要不同类型的素材,比如要求学生写关于自强不息方面的内容,就可以把张海迪、千手观音等素材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在进行作文讲学时,教师就应该把各方面不同的素材融合到各种文体的作文中去。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讲述一些名人名事、新闻等,学生对这些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所以这对集中学生注意力是有很大帮助的,这样学生也能积累更多有用的素材。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那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大大降低。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点,让他们重视对语文的学习,在改变学生的思维后,教师再摸索有用的教学方式。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必须加以重视才能学好语文。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篇4

一.教学语言要具有趣味性, 营造学生乐于学习的氛围

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交流互动的载体是教学语言, 有些教师教学语言平淡, 无法有效营造跌宕的氛围, 也无法让学生内心充满浓厚的兴趣, 这就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学吸引力首先要在语言上增强趣味性, 教师要从教学语言的内容、语气、表达方式等方面综合着手, 提高教学语言的趣味性程度, 为学生营造乐于学习的氛围。例如在《国宝———大熊猫》的教学中, 笔者在教学开始充满激情地向学生提问:同学们, 我国的国宝是大熊猫, 那么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大熊猫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充满启发引导性的语言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理, 学生纷纷表示想看。接下来, 笔者向学生演示了一段大熊猫从一丁点大直到长大成年的全过程图片。学生的兴趣被有效调动起来, 顺利过渡到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之中。由此可见, 生动风趣和幽默的教学语言, 能够有效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 让他们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

二.教学演示要具有趣味性, 补充学生更感兴趣的信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如果仅仅依靠教材而不进行拓展延伸, 教学课堂必然显得枯燥乏味。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演示中借助于信息手段的帮助, 提高学生学习信息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从而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提高思想教育效果发挥促进作用。例如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一课的教学中,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笔者专门播放了一段97香港回归时紫荆花旗与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场景, 这一刻是世界为之瞩目的一刻, 也是全世界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的时刻。同时, 笔者还向学生播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进驻香港的英姿场景, 这样的教学场景补充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具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 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整个课堂洋溢着浓浓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过程要具有趣味性,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

初中生在课堂上具有更强的参与愿望, 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加以利用, 将教学过程设置为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启发为促进的自主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具有更为广泛的参与空间,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例如在《枣核》一课的教学中, 为了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海外华人思乡的心态和对民族、故乡的热爱之情, 领悟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笔者专门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了一组思考题, 要求学生寻找同窗后花园中哪些景色富有家乡特色?同窗还想增加哪一个景色?小小的枣核寄托了怎样的浓厚情感?从哪里能够感悟出同窗的这一情感?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同窗如此思念祖国与家乡, 又具备这样好的条件, 为什么不回国寻根?几颗枣核所包含的情感非常浓厚, 课文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主题的感悟。在这样一组逐层深入环环紧扣的思考题引导下, 学生对于小小枣核所蕴含的思念家乡、热爱民族的浓厚情感, 以及教材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具有了更为深刻直观形象的认识, 不仅掌握了教学内容, 受到了思想教育, 同时还学习到了写作的技巧技法。

四.教学拓展要具有趣味性, 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拓展活动, 使语文课堂实现有效延伸。在这些拓展活动中一定要讲究趣味性, 既要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同时也要提高趣味性, 让学生开动脑筋、拓展思维进行相应的活动。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后, 为了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文章的续写, 以“我的叔叔于勒又发财了”为题, 发挥充分的想象来描写于勒重新发财之后回来面对的一群嘴脸, 以这种对比的讽刺手法来让学生进一步深刻领会文章的主题, 同时提高了学生创作能力、想象能力。再比如在《在烈日和暴雨下》 (老舍) 教学后, 笔者要求学生读一读老舍的《骆驼祥子》这一部作品, 站在整篇作品的角度更加全面生动地了解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 感悟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背景, 从而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这样的拓展活动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增强了教学效果。

语文趣味性教学 篇5

语文趣味性教学,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对社会充满着无限的希望和好奇。语文趣味性教学的内容面向变化中的整个生活世界,因此,趣味性的语文教学方式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初中生语文兴趣的激发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它能刺激学生积极去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参与实践的能力。其次,语文新课程改革必须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语文趣味性教学,可以为当今的语文教学和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互动    趣味性     作业       生活

要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就要考虑初中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在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要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掌握初中学生的真实内心感受,给学生提供更贴合他们期待的教学活动。趣味性的课堂,需要教师调动多种教学资源,启动多种教学模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一、利用课堂互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趣味性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一直按照教师的教学思想被动地进行学习,没有发表个人观点的时间与权利。要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趣味性的提高,教师可以组织丰富的课堂互动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思维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对一个事物感兴趣,很有可能一直喜爱这个事物。教师要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课堂互动活动。

比如在讲解《人民公仆孔繁森》的时候,许多初中学生会感到十分无聊。为了促进初中学生正确地认识人民公仆这个严肃的话题,也为了让学生可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获得乐趣,教师可以以“我眼中的人民公仆”或者“我认为的人民公仆”作为讨论的主题,开展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一反人民公仆的传统意义,说一说自己心中的人民公仆。“我认为现在社会中的人民公仆不应该仅仅是为国家奉献,为人民服务,更应当是人们的朋友,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人,而不单单是国家领导或者科学家。”教师说出这样的看法,会让初中学生具有新鲜感,他也会积极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在激烈的课堂互动中,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乐趣,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提升。

二、利用现代技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趣味性

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也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利用去促进教学趣味性的提高。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课外内容,扩展课堂知识,让初中学生的眼界得到开放。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不用再引导学生对课本进行逐字逐句地学习,而是给学生提供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

比如在讲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时候,许多教师会先领着学生去读内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之后给学生一点一点地翻译或者解释句子,让学生了解句子的内容,最后让学生进行机械化的记忆,将内容背下来。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无法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也体会不到乐趣。要促进教学趣味性的提高,教师可以为每一个句子在网络平台上找一张对应的图片,在课堂教学中,将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或者合作交流将句子与图片进行对应,在这样的活动中理解文章内容。创新且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往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

三、利用作业形式,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趣味性

传统的初中语文作业,对于许多初中学生来讲都是一种负担。在教学创新的今天,教师需要对初中语文作业形式进行创新,以此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趣味性水平。初中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探究精神,教师可以利用开放性与实践性并存的语文作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动起来,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应当学习的语文知识。

比如在学习《螳螂》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养一只螳螂,在一个星期之内,对它的生活习惯与形态特点进行观察,利用文字形式或者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这样的一个家庭实践作业,会调动起学生的作业积极性。趣味性的作业,对于学生不仅不是负担,还有可能是一项娱乐性的课下活动。在实践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的专注度较高,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促进语文教学质量提升。

四、利用生活实际,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趣味性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加强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无疑会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语文知识在初中学生的生活中十分常见,每一个有汉字的地方,都有语文知识的存在。语文教师应当将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初中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出发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发现语文学科的魅力。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经常写错别字,那么教师就可以开展一次“生活中的错别字”的活动,让学生于生活中发现错别字,并说一说自己对于这些错别字出现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对错别字的关注度,提高其书写质量。这不仅让课堂更有趣,也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需求。改变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能够促进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开发,活跃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学生打造趣味性的初中语文课堂,会让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书容. 新课改背景下关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探索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6):211-212.

[2]牛立民.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阅读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4(27):88.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教学

一相关概念

趣味教学法是以人的心理情趣为主导, 以全面发展人的心理素质和提高人的学习乐趣为目的, 以受教育者的个体心理特征为基础, 在教育者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下, 让受教育者自主性地、创造性地、有规律性地、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理论和真理, 从而最充分地满足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创造欲和幸福欲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和学习方式。趣味教学法以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为基础, 特别强调寓教于乐, 寓教于情, 因材施教, 分类教育, 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

趣味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有趣味性、自主性、实用性、创造性等。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现在, 许多初中学生竟然连一篇合乎逻辑、意思完整的文章都写不出来, 上课不认真听讲, 更有甚者将语文课作为调整学习状态的休息时间。由于初中生处于基础知识与高等教育衔接的中间阶段, 英语、化学、物理、地理、历史、政治等科目都占用了学生的学习精力。由于学习难度和学校的偏重, 学生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其他科目。在初中学生眼中, 语文只剩下了重复、枯燥、乏味, 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事实。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

1. 初中应试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虽然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多年, 但大多学校依然是重应试、轻素养的教育模式。在家长方面, 更多的是用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学校则更多的是用分数来考核一个教师。在这种情形下, 教师难免更多地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考试的知识点的讲解上, 考试不考的内容不会要求学生去掌握。这种大环境下, 课堂趣味性被放到一个完全不重要的地位, 通过趣味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是无从谈起。以应试为目的的语文课堂上千篇一律的授课方式完全不能激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因此教育体制是课堂缺乏趣味性的根本原因。

2. 相关课外活动的缺乏

对于充满活力、好奇心强的初中生来讲, 学校除教学任务外的课外实践活动是他们最渴望的。但是在应试的紧张氛围下, 所有学校都在加班加点地补课, 生怕学习时间比其他学校短。自然地, 与应试无关的课外活动, 如课外阅读、朗诵比赛、郊游等都被学校搁置, 学生的学习情趣被扼杀, 只能被禁锢在枯燥的语文课堂上望梅止渴。这就构成了教学双方的矛盾, 也就抑制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

3.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其对语文重视不足

初中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喜新、求趣求乐和争强好胜等心理特点。在应试环境下, 语文课既不能和大学还要用到的英语相提并论, 又无法像政治历史那样靠突击快速提高成绩。在课业负担越来越重的情况下, 他们不可能在语文课的学习中投入太多的精力、花费过多的时间, 学生对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关注度也就无从谈起。

三提高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性的途径

针对以上原因的分析, 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提出几点建议:

1. 采用趣味教学法提升课堂效率

语文的趣味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深奥难懂的知识。为了更好地引入课文开启高效率的课堂, 教师应注意每堂课的引入语言的幽默感。一个与课程相关又通俗幽默的话题, 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掌握原本佶屈聱牙的内容。作为课堂的主导者, 教师应主动改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注意课堂氛围的活跃, 还要能引导学生真正进入主题, 认真进行思考, 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独立自主地深入学习中获得知识。提升课堂趣味性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需要的知识, 引导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 从而促进学生多样性的、有差异性的发展。课堂上可以采取的趣味教学主要是“激趣”“轻负”“博学”“自主”四大板块的内容。用激趣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堂主题, 用轻松的课业放松学生的心情, 用语文博大精深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俗话说,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有经验的老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重要的教学目的, 浓厚的兴趣能让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组织课内外趣味活动

鉴于初中生活泼好动的青春期特点, 教育的趣味性和课外活动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应注意开展和教学相关的趣味性活动。例如, 初中教材中有一篇课文是朱自清的《春》, 当将要学到这篇课文时, 老师可以利用上课或自习等空闲时间组织郊游, 让学生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亲身体会春天的美丽, 这样一来, 相信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类似的课外活动若能经常举办, 能够大大提升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若能辅以课后的随笔写作等作业来巩固学生的课外体验, 则能收到一举多得的功效。

除户外活动以外, 教师还应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以语文能力和素养培养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如话剧表演、演讲比赛、辩论会、模拟新闻发布会、书法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与语文课程相关的活动, 提升学生的语文兴趣, 从而提高语文学科对初中生的吸引力。

3. 改进考试评价体系, 引入语文素养考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实施评价, 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可是,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 学生的语文水平高低只能用一张试卷一个分数来衡量。这种考查方式是制约教学趣味和课堂效率的一大桎梏。

为达到提升课堂趣味性的目的, 改革考试方式应采取多元化考核项目, 综合测评与能力小项考核相结合, 师生共同参与, 配合趣味教学的要求, 开展多种形式的考查。尤其应注重对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考查及培养, 激励和引导学生语文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新型考查方式下, 教师才有动力去构建有趣味的课堂, 学生才有动力去投入语文的学习中。除了考试方式外, 在课堂提问、师生谈话等环节, 教师应注意实行“鼓励教育”, 照顾到初中学生自尊心的需要和心理特点, 针对每个学生的长处进行鼓励, 温和地提出学习建议, 同时关注学生的动态, 对具有创造性的见解和小小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 用一切适宜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四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学生奠定坚实基础和接受高中阶段繁杂学习任务的铺垫。兴趣爱好的培养, 对于初中生未来的学习生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构建趣味课堂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需要, 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它需要教师、学生双向互动, 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个性上的不同, 因材施教制订教学方案, 尽量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要求, 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达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这样, 才能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获得语言应用能力和语言审美、自学能力, 并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其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运涛.运用趣味教学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J].成才之路, 2013 (20) :51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初探 篇8

1 故事引入, 让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

学生都爱听故事, 在新课之前讲一个小故事, 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如学习《竞选州长》一文, 有老师就用故事导入:马克·吐温发表《竞选州长》后, 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长霍夫曼, 霍夫曼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小说家, 便恶意攻击说:“马克·吐温, 你知道世界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 我的防弹轿车的钢板最坚固, 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马克·吐温笑着回击说:“我以为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 而最锐利的还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么厚, 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够刺破它长出来, 还不锐利吗?”故事引起了同学们的笑声, 老师乘兴提出:“马克·吐温的语言特色就是幽默、辛辣, 你能从《竞选州长》中说说这种特点吗?”好, 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这篇课文。

2 巧用社会重点热点新闻

语文的趣味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深奥难懂的知识。为了更好地引入课文开启高效率的课堂, 教师应注意每堂课的引入语言的幽默感。一个与课程相关又通俗幽默的话题, 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掌握原本佶屈聱牙的内容。作为课堂的主导者, 教师应主动改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注意课堂氛围的活跃, 还要能引导学生真正进入主题, 认真进行思考, 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独立自主地深入学习中获得知识。提升课堂趣味性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需要的知识, 引导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 从而促进学生多样性的、有差异性的发展。课堂上可以采取的趣味教学主要是“激趣”“轻负”“博学”“自主”四大板块的内容。用激趣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堂主题, 用轻松的课业放松学生的心情, 用语文博大精深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俗话说,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有经验的老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重要的教学目的, 浓厚的兴趣能让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闻或消息由于它的时效性、真实性特别强, 很容易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 从而较快进入学习的角色。如《斑羚飞渡》这篇文章体现的是斑羚种族的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 把它与一个消息结合起来, 那是“2003年11月3日衡阳发生重大火灾, 牺牲了20多名消防官兵, 而居民与现场群众无一人伤亡。”我把这则消息作为导入语, 学生听这则消息时瞪得大大的眼睛, 不时发出阵阵的叹息声———我感受到了这则消息真的像“磁石”, 把学生吸引了, 接着我抓住机会问同学们“衡阳官兵们有怎样的精神”, 学生们毫不犹豫地异口同声地回答:“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接着我很顺利地引出所要学的《斑羚飞渡》这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衡阳官兵们无私奉献精神”与文中斑羚种族的“奉献精神”联系起来。这时要领悟课文的主题对于学生来说显然容易多了。事后这则消息也成了学生课后闲聊时的热点, 课文的主题和消息所体现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也在同学们饶有兴趣地闲聊中得到更深的理解和体会。这样, 教学目的也就轻轻松松的达到了。

3 音乐的熏陶与感染

悠扬动听的音乐往往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熏陶, 从而深深感染学生, 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之前, 我请同学们欣赏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演唱的《儿行千里》。那歌词中“衣裳再添几件, 饭菜多吃几口, 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 一会儿看看脸, 一会儿摸摸手, 一会儿又把嘱咐的话装进儿的兜……”, 很形象地描述了即将要远行时, 母亲的唠叨, 千叮万嘱以及复杂的心情。欣赏完歌曲后我就让同学们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千里的路, 我还一步没走, 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流”, 学生很快得出结论“那是母亲的爱的体现”。接着我顺着歌词和同学们的思路导入课文。“母亲较善于从自己的言行中表达对孩子的爱, 而父亲对孩子的爱又是怎样的呢?”这样, 《背影》中父爱子的深情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同学们关注的对象。再如《黄河颂》是选自《黄河大合唱》, 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在抗日战争时的作品。调动学生的情感是上好这篇课文的首要条件。为了激发并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 我们也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 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上此课时, 我先请同学们唱《国歌》作为情感铺垫, 接着播放录音带中的《黄河颂》配乐示范朗读, 其中充满感情的朗读以及激昂的音乐旋律深深震撼了学生们的心灵, 接下来要学生体会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也就不难了。

4 在教学中积极开展竞赛活动

争强好胜是初中生共有的心理特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活动,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也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在周期性举办知识竞赛、作文竞赛、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的基础上, 由学生在班级后面的墙壁上设计了颇具特色的“青苹果园地”, 园地中设立了习字、演讲、作文、周记、古诗, 活动等栏目,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参与不同的栏目评比, 每次各项各设若干名优秀奖, 逐步积累, 到期末时评选最终的优胜者, 并适当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竞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也因此更为高涨。

总之, 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学生奠定坚实基础和接受高中阶段繁杂学习任务的铺垫。兴趣爱好的培养, 对于初中生未来的学习生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趣味课堂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需要, 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它需要教师、学生双向互动, 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个性上的不同, 因材施教制订教学方案, 尽量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要求, 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达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这样, 才能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获得语言应用能力和语言审美、自学能力, 并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其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语文,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学好了它, 能让我们更好地阅读理解, 与他人交流沟通, 表情达意, 陶冶情操……生活中处处不离语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师, 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趣味教学。

关键词:语文,趣味,课堂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趣味性教学 篇9

一、新颖别致的新课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课伊始, 如何使学生从热闹的课间快速回到安静的课堂, 然后静心学习, 是教师非常关注的。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 无疑可以作为首选, 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眼球, 使学生振奋精神、精力集中, 而且可以诱发兴趣, 产生学习动机, 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具体教学活动中, 有多种课堂导入方法都可以激趣。

1.讲述故事。生动的故事因其内容的趣味性, 可以吸引注意力, 熏陶学生、感染学生。学生都喜欢听故事, 我在教学中, 经常为学生讲解精彩的故事, 一方面可以展示个人的渊博知识, 增添教师的魅力;另一方面可以亲近学生, 心灵相通, 亲密师生关系。如, 《冰心诗三首》的教学, 开课介绍作者时, 我就巧妙穿插冰心交友的趣事、冰心与五个孩子、冰心最后的日子等故事, 这就丰富了冰心的形象, 诱发了学生听课的兴趣, 为学生学习诗歌奠定了基础。

2.设置悬念。悬念可以勾起人们无限的好奇心, 大家急于知道事件的发生、发展以及结局, 或是主人公的命运如何。语文课堂上, 教师若能在开课时就设置悬念, 肯定可以抓住学生的心,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课, 可以这样设置悬念:当我们在人山人海、车流穿梭的夜市上闲逛时, 偶尔仰望浩渺的星空, 你可以想象, 在那遥不可及的太空会有人烟吗?天上的街市是什么样的呢?那里的人家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这样, 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兴趣, 学习这篇课文。

还有图片展示、短片或是精美课件的播放等教学手段, 只要能够吸引学生视线, 都可以使用, 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推波助澜。

二、直观形象的情景表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表演, 就是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理解, 用表演的形式再现文字。学生大多爱在众人面前表现, 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同时体现教学的趣味性。语文教材中, 有很多课文适合用作表演, 用其直观形象的优势, 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

1.编演课本剧。如《皇帝的新装》一课的学习, 在了解了写作背景, 理清了课文的故事情节, 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后, 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考虑到剧情多、场次多、演员多, 可以分组, 一组演一场。因为看过了很多古代宫廷剧, 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尤其是骗子投诱饵哄骗皇帝上钩和皇帝穿新衣参加游行大典两个场面, 形象逼真, 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等小说都可以设计编排课本剧, 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体会。

2.表演片段。课文中那些精彩的人物对话、经典的动作描写, 都可以引导学生试着演一演, 加深印象, 让感悟厚重起来。如《最后一课》的结尾段, 韩麦尔先生的动作、神态描写, 可以让学生充分朗读, 理解人物内心无比的沉痛、悲愤等复杂情感之后, 让学生分组在班里试演, 着重把韩麦尔先生崇高的爱国情感表露出来。此外, 《范进中举》中, 范进中举以后喜极而疯的经典片段, 胡屠户前倨后恭的各种丑态描写都可以引领学生表演。

三、赏心悦目的课件展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以其容量大、信息丰富, 深受学生喜爱。中小学生活泼好动, 控制力弱, 不可能整堂课都集中精力、精神振奋。如果在课中抓住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后极度疲劳的时机, 给学生播放视频短片或是展示图片, 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 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学习兴趣大增。

如《苏州园林》一文。这是一篇非常著名的说明文, 但是相对于小说、记叙文来说, 就显得枯燥、无味。课上教师要带领学生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明确说明顺序。多个环节之后, 学生自然有些疲劳, 此时, 用多媒体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苏州园林图片, 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等, 可以缓解学生的疲劳, 使之振作精神, 开始后面语言特色的学习。

又如《观潮》一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文言文。课文较长, 需要多遍通读, 逐字逐句翻译, 这时学生一定会感到疲惫, 表现出力不从心。此刻适时播放直播钱江潮的视频, 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场景, 充分体会观潮人之多, 场面之壮观。那么, 接下来的学习就会水到渠成了。

四、匠心独运的板书设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是一线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语文学科, 尤其要精心设计。语文板书是课文的高倍浓缩器, 也可以说是解读课文的导航仪。精美的板书设计, 不仅有助于把握课文的主要知识点、学习的重难点, 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变色龙》一课。教学参考书上有多种设计, 我在教学时采用的是一字板书, 即抓住文眼“变”字。一字千金, 既体现课文的思想内容, 又突出了人物多重的性格特点。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能太抽象, 在讲解分析的过程中, 我又在“变”字的上下左右枝杈上面用彩色笔做了旁注, 这样的板书就更加醒目、明了而又直观了。

又如《故乡》一文, 也可以采用这个“变”字板书。在黑板正中大大书写一个“变”字, 用彩色笔以“变”字为中心画一个十字架, 然后引领学生分析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像十字架, 旧社会劳动人民苦难深重, 像钉在十字架上, 这就把小说的学习重点体现了出来。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板书是教师通过“见”的方式传递教学信息, 是最简易的视觉交流渠道, 是教师口头讲述的辅助手段, 是知识的高度凝聚。好的板书设计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能够体现课文的重难点,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令学生过目不忘。我们执教者可以借鉴参考书上的方法, 考虑自己学生的学情, 大胆取舍删减, 选择体现最佳效果的板书设计。

当然,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增加语文教学趣味性的方法很多, 如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别具一格的教学设计等。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法探析 篇10

一、用母语来刺激学生, 培养其学习兴趣

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 有的教师认为中学生已经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不需要再向他们传授热爱祖国母语的思想。但是很多学生在平时的答题作业中会出现很多的错别字、语病等, 这就恰好说明了语文教育在这方面的缺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感悟能力的训练, 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游戏的方式, 比如, 开展找错别字比赛, 给学生一组词语, 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错别字, 看谁找的又对又快,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让他们学到了知识。还可以组织小型演讲比赛或者故事会的形式, 这样在日常的教学中将文字知识渗透进去, 时间长了就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游戏中就可以学到知识, 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 激发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求知、探索的欲望。最后, 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帮助,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设置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 首先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 所提出的问题要新奇、巧妙, 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首先考虑到学生会不会对这个问题有兴趣, 能不能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在备课时要远离教案, 不要让自己的思想被教案所禁锢, 这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创新思维的机会, 比如, 在学习当代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时,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诵读文章中的几句,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学生听了这样的内容可能会觉得好笑或者有错误, 这时教师就应该向学生提问, 既然这样的句子不符合自然规律为什么作者还要这样写, 作者写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通过探讨找出答案, 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文章, 积极性会比较高, 这样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又传授了知识。

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深化语文知识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了基本知识以后, 可以组织学生对语文课文知识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延伸, 让学生展开想象, 对文章的后续内容以及人物命运的发展进行合理的推测, 因为初中生在这个阶段的思维比较活跃,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让他们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比如, 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节课时, 在完成了整节课的教学之后, 让学生展开想象, 对故事的发展进行联想。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在听了小男孩的话之后会有什么反应呢, 故事的结局又会是什么呢,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 皇帝把小男孩杀了, 还有的学生说皇帝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没有穿衣服, 狼狈的跑回皇宫, 最后把那两个人杀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推理对文章进行设计,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理解的更加深刻, 能够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感受角色特色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构建角色的方式来创设符合文章内容的情境, 比如, 演唱诗词、采访回答、对白文章等, 让学生进入到角色中去, 真实的感受角色情感的变化, 提升学习兴趣。比如, 在学习《水调歌头》这首诗歌时, 让会唱的学生教给全班同学唱或者根据音乐伴奏将这首诗词进行演唱, 细细品味诗词的意思, 慢慢体会诗词的意境。再比如, 在学习《变色龙》这节课时, 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通过奥丘梅洛夫与众人的对话, 我们可以总结出他的性格是阿谀奉承、欺下媚上、见风使舵, 所以学生在阅读时也要将其这些特点表现出来, 学生对于这样的方式记忆更加深刻, 并且学习的欲望也更加强烈。

五、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简单, 没有新意, 往往是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形式, 对教材照本宣科, 这种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对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初中教学过程中,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 如果不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更直观地呈现出来。语文教学中, 大多数学生对古文不感兴趣, 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的古文知识通过动漫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感性材料, 比如, 在讲到《荷花淀》这篇课文时, 可以先给学生讲嫦娥奔月的传说, 演示荷花淀的由来, 用实景照片向学生展示荷花淀的美丽景色, 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时, 可以采用人物对话的方式, 给他们播放示范朗读, 不仅让他们获得了视觉上的享受, 也给他们的朗读提供了范本, 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集中起来, 积极性也提高了, 学习兴趣自然就培养起来了。

六、结语

实践证明,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所以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之下,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 但是不管使用任何方法, 其最终目的还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终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 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学科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有重要意义,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方法探析

参考文献

[1]陈延玲.关于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趣味教法[J].青少年日记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06) .

[2]田丽霞.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趣味教法[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2011 (20) .

[3]俞慧琴.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之我见.中华活页文选, 2011 (04) .

上一篇:快乐的意义下一篇:历史文化与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