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集团

2024-06-22

媒介集团(精选八篇)

媒介集团 篇1

在媒介集团化的过程之中, 媒介形象的建立在集团化的过程之中占有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中国现在媒介发展的客观情况下, 要想在媒介集团化过程中取得优势地位, 就必须成功的建立媒介形象。根据汤林森所说的那样, 媒介形象主要包括两层含义:第一, 定义了“形象”本身乃是作为“介质”存在的;第二, 定义了“形象”乃是通过“媒介”而存在的。“形象”本身作为“介质”存在, 意味着媒介形象横亘在人与真实的生活世界之间, 构成对于生活世界的遮蔽。人们不得不透过媒介形象体系来观察世界, 从而取代了人们的生活世界的直观经验。霍尔认为现代文化媒介的首要文化功能是“提供并选择性地建构了‘社会知识’、社会影像, 透过这些知识与影像我们才对于‘种种世界’、‘种种人们曾经生活过的实体’产生认知;透过这些, 我们也才通过想象见过他们的及我们的生活, 使之合并为可资理解的‘整体的世界’”。而根据巴特的认为, “形象”通过“媒介”而存在, 意味着媒介形象成为巨大的社会欲望的变压器, 调节着从个体到群体、从经济到政治、从单一社会细胞到广大社会实体的认知与情感关系。它将社会欲望表征为社会幻象。巴特在《流行体系》中说:“意象系统把欲望当作自己的目标。”各种媒介集团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来组织媒介的运行和发展, 就俨然成为人们思想和感知的代理机构。媒介形象一经被大众接受, 将成为社会关系和价值尺度的参照坐标。成功建构这一标识的媒介集团, 意味着对于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的掌控。

一、媒介集团化过程中塑造媒介形象的必要性

在国外的媒介竞争过程之中, 已经有几个媒介集团开始全球范围的扩张活动。如维亚康母、迪斯尼、新闻集团等, 都已经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中国的媒介集团化的进程的推进, 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媒介集团的出现。自从1996年, 中国的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诞生之后, 我国集团化的进程开始不断的加速。而在媒介集团化的过程中, 着力塑造好媒介的形象是十分必要的。

(1) 成功的塑造媒介形象, 有助于媒介集团在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

媒介集团在媒介集团化的过程中, 对于媒介形象的定位和媒介形象的推广, 有助于人们对于媒介集团的认知和接收, 同其它的媒介进行区别, 并且会让人们对媒介集团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和情感。而这种印象和情感的取得, 能够帮助媒介在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

(2) 成功的塑造媒介形象有助于吸引到特定的受众群, 媒介集团的目标定位也就更加明确

因为媒介形象的塑造目标不同, 所以媒介所针对的目标受众群也是不一样的, 而媒介形象的成功塑造更有利于特定的受众群的确立, 当吸引到一批特定的受众群的时候, 媒介的目标定位也就更加的明确, 这样同时也就能更好的吸引到广告客户, 进一步促进媒介集团的发展。在媒介集团快速发展的情况之下, 媒介集团的目标受众群兴许有所变化或者是有所扩大, 但是其为了吸引到特定的受众群, 必然要去塑造良好的媒介形象。

(3) 成功的塑造媒介形象能够突出媒介集团自身的竞争优势

媒介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并不是局部的、有限的优势突出。媒介形象的成功塑造指的是媒介集团中各个部门都能够有效的协同工作、各种资源能够有效的配置。能够使媒介集团自身的优势凸显, 同其他的媒介集团区别开来。

从世界的其它大国的发展动向来看, 媒介集团的全球化扩张是媒介集团发展的必然面对的道路。在全球性的企业兼并浪潮的大背景下, 从1995年开始, 美国各个传媒, 包括娱乐业、网络公司合并案一个接着一个。这些媒介巨头已经不单纯是美国或者欧洲某国的媒介集团, 而是逐步发展成为跨国、跨行业的全球化信息产业集团。它们通过兼并、购买其他国家的广播电视业或传播产业, 开始进入全球市场。

二、媒介集团化过程中媒介形象的要素

(1) “亲民性”必须在媒介形象的建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亲民性”指的是媒介集团中的各种媒介必须关心人们所关心的事件, 是一个反映大众心声的一个渠道。

在2008年的春节期间, 中国遇到了50年不遇的大雪灾。全国的许多地方的交通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湖南、云南等省出现了大范围停电, 广州站的滞留旅客一度接近了80万。在正值春节的时候, 人们最关心的就是是否能够及时的回家过年, 在这个时候媒体的“亲民性”就开始体现出来了。中央电视台的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开始对雪灾的进展进行全方位的直播, 各个省市的电视台都开始花大量的时间来报道雪灾, 让人们能过及时的了解雪灾的进展。各种报纸, 广播开始了全方位的对于雪灾的报道。自我国南方多省发生罕见雪灾以来, 很多的媒体便不惜版面, 用大量篇幅对雪灾情况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报道, 无论是报道的密度还是力度, 都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在春节期间, 媒体关注雪灾的报道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让人十分感动。媒体对南方雪灾的报道, 及时全面, 处处洋溢着温情与感动, 充分体现了报纸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 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报纸的人文关怀精神。春节期间, 编辑和记者不辞劳苦, 依然坚守工作岗位的责任和奉献精神, 同样令读者感动。在这个时候, “亲民性”在媒介形象的建构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重要, 但一个媒介集团以“亲民性”的姿态层现在人们的眼前时, 人们就会对媒介集团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 而这正是媒介集团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媒介集团的品牌建设主要是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建立一个媒介集团的总体印象的品牌;第二个是根据自身的优势建立不同种的品牌, 而这是有别于媒介集团的总体印象品牌的次级品牌。根据美国品牌资产研究专家大卫.A.艾克的观点, 品牌资产要素指标包括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可感知的质量、品牌联想、品牌差异、品牌个性和品牌增加的金融资本价值等几个方面。按照艾克的观点, 品牌作为一种资产, 其价值衡量和构成要素有5个方面:一是该品牌名称能为价格带来多少额外价值;二是品牌名称对顾客的选择偏好能产生多大的影响;三是品牌被取代所要付出的代价;四是该品牌的股票价格;五是该品牌创造利润的能力大小。

在中国的媒介集团化进程之中, 人们往往忽视掉了媒介集团的总体印象品牌的建立。很多知道《南方周末》, 但是却很少业外的人知道广州报业集团。而在国际性的媒介集团的情形并不是如此, 它们不仅重视总体品牌的建设, 同时也十分重视次级品牌的建设。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为很多人所熟知, 新闻集团拥有的《泰晤士报》、《太阳报》、福克斯电影公司、英国BSKYB、香港星空卫视、日本天空完美卫视、拉美直播卫星平台等, 都是同业中的佼佼者。

(3) 防止媒介集团出现过度的同质化。

媒介集团的发展过程中, 很容易造成的一个现象就是同媒介集团中出现同质化, 媒介集团中的报纸、广播、电视容易出现同质化的声音, 对于事件容易形成比较统一的看法。

人们在认为媒介集团全球化的过程, 某种意义上就是媒介文化的同质化。所谓媒介帝国主义不只是文化帝国主义的一种别称, 它说的不仅仅是第一世界对第三世界的思想和文化渗透, 它还表达人们普通的日常生活趋同性变化。这种日常生活在以往不属于文化的范畴, 但是在消费社会的今天, 文化的概念在迅速扩大和变化, 这一概念的扩充变化与强势跨国集团、传媒集团的营销手段以及媒介策略互为表里, 媒介文化的同质化似乎印证了媒介帝国主义的魔力。

媒介集团的程度越高, 就越容易出现媒介的同质化倾向。以前各种媒介的不同的声音消失在媒介集团的同一种声音里面。防止媒介集团出现过度的同质化也是媒介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的一点。受众需要听到了是不同的声音, 不同的意见, 而不仅仅是要一家之言。从实质上来说, 防止媒介集团出现过度的同质化是媒介吸引到更多受众的一个重要保证。

摘要:中国的媒介集团化正在不断的改革与推进的过程之中, 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 但是这种大的趋势并不会改变。媒介集团化是媒介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媒介集团化的过程中, 媒介形象的塑造问题至关重要。当一个媒介集团能够成功的塑造自身的媒介形象的时候, 标志着中国媒介的发展已经到达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形象的塑造问题一直在广告学中被广泛的使用, 其实同广告推销一样, 一个成功的媒介形象的塑造在媒介集团的成功运作, 为媒介集团的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力。

关键词:媒介集团化,媒介形象,品牌价值,受众定位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赫尔曼, 罗伯特.麦克切斯尼, 《全球媒体———全球资本主义的新传教士》, 甄春亮等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年2月, 第55页

[2]、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 冯建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 第119页

[3]、巴特, 《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 敖军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第4页

[4]、大卫.A.艾克, 《品牌资产管理》,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媒介集团 篇2

关键词:跨媒体 跨地区 跨行业 媒介产业

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就在此之前不久,众多的全球传媒巨头如走马换灯般地来到中国:2001年4月,维亚康姆的总裁雷石东刚刚离开,7月份媒体大王默多克又悄然来华,8月底迪斯尼全球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罗伯特・艾格率旗下要员直奔北京,而全球最大的媒体巨头AOL―时代华纳在2001年初收购香港华娱电视、6月份与联想FM365结盟之后,11月份其CEO李文一行又来到中国……西方媒介巨头对中国传媒市场的虎视眈眈昭然若揭。如果说入世前中国传媒遭遇外来入侵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那麽在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后,这种威胁已经不再是一种风吹草动式的鼓噪,而是已经兵临城下,一场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即将展开。据千龙新闻网和中国新闻网报道,作为中国入关的承诺和传媒领域的部分放开,截止到2001年12月份,已有多档外埠电视获准进军中国内地电视市场,它们是:美国CNN的中文财经频道(即被控股的香港华娱电视)、香港阳光卫视的历史探索频道、默多克参股的凤凰卫视财经资讯频道、凤凰卫视广东话频道、凤凰卫视国际频道、香港无线的TVB8星河频道、澳门卫视旅游台以及默多克的全资子公司STAR集团的一个24小时包括娱乐、音乐和影视剧的综艺频道。它们分别获准在广东落地。

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广东再次扮演了“桥头堡”的角色,然而和以往的任何开放不同,业界有人惊呼:广东电视面临生死考验!在此重大的历史关头,探讨中国媒介集团做大做强的发展道路,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媒介产业的现状

自1996年1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试点以来,以党报为龙头,我国已组建了26家报业集团。这26家报业集团是中国报业改革的先锋,它们无论是在发行量还是在广告经营额上,都占据了中国报业市场的半壁江山。2001年4月份后,上海、北京也先后成立了广播影视集团。这些媒介集团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组织建设上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我国媒介产业在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外来挑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从总体上考察,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媒介产业和集团化运作仍存在着种种先天不足:

1.我国传媒业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散、滥、差,产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重复建设,市场分散,严重影响了综合竞争力。目前我国有报纸2300家,期刊8700家,2000年报刊广告总收入为145亿元。而美国一张《纽约时报》2000年的广告收入为60亿美元,接近我国一万多家报刊广告总收入的4倍。⑴我国报业集团中的佼佼者广州日报报业集团,2001年的广告收入也就14.83亿元。我国的一万多家报刊分属成百上千不同的单位,而美国1500多家报纸由20家大公司所有,绝大部分杂志仅仅属于6家公司。我国目前有电视台3000多座,平均每家电视台都办有两三套节目甚至更多,众多的电视台争节目、争市场、争投资,许多电视台只能在低标准上勉强维持。由于有限的资源不能集中使用,整个广播电视行业技术升级缓慢,只有中央一级及北京、上海、广东等部分经济发达的地区的省级电视台购进了部分数字化设备。这和当今世界广电行业的数字化浪潮相距甚远。中国传媒资源的这种耗损若不迅速改变,实现规模经营,根本就没有资格参与国际竞争。尽管目前不少地方都在组建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广电集团和发行集团,但都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何况有些集团内部并无多少实质性的改变,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提升。可见中国传媒业的集团化重组和全行业的治散治滥同样任重而道远。

2.我国媒介产业结构单一,少有跨行业的投资和经营,缺乏多元化的赢利渠道,单纯依靠自身的滚动发展,因而增长缓慢,抗风险能力弱。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有不少媒介也曾尝试开展多元化的经营,但由于经验不足,介入了一个又一个陌生的领域,结果投资的分散不仅没有收到规模经营的效果,反而陷入多种经营多头亏损的泥潭,累及主业的发展。于是又纷纷收缩战线,广告经营一枝独秀成了基本格局。对许多媒介单位来说,广告收入成了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境内外媒体和业内业外的资金逐鹿广告市场,而广告“蛋糕”不可能无限地做下去。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媒介的经营充满了风险,受宏观政策调整和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太大。据慧聪媒体监测公司提供的媒体广告收入监测报告显示,2001年上半年全国广播电视的广告收入出现负增长,报刊媒体广告收入增长速度由上年同期的33%大幅下降为9%。媒体广告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家政策调整带来的变化(2000年底国家税务局出台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和国家药监局发布处方药不得在媒体上做广告的规定)。⑵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被动的不利形势,媒体除了在降低成本方面作些文章之外,似乎难以有所作为。

★ 说与做的演讲稿

★ 当老师与做学生

★ 我与规则做朋友范文

★ 与缺点做斗争作文

★ 想与做作文700字

★ 班主任的“说”与“做”

★ 我与“热心”做邻居

★ 荆志强的《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

★ 做课件

浅议我国媒介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 篇3

关键词:媒介集团;企业文化;建设

一、我国目前媒介集团发展的近况

(一)内部面临整合。在市场经济竞争中,集团是一个战略集团。在面对外面竞争的时候,内部必须组合成整体,维护成员的经济利益。如果没有利益以及效益来进行维护,各个成员之间会产生离心力,难以维护这种关系。近几年来,从社会效益方面、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组织上来探索了我国媒介集团。目前,我国的媒介集团较多,并且这些媒介集团的总收入达到了145亿元。然而与国外报业集团相比较,我国的报业收入还是比较低的。与此同时我国媒介产业结构具有结构单一等特点,并且这些媒介产业主要是自己的能力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我国媒介集团的抗风险能力是比较弱的。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有一部分媒介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方式,然而由于缺乏经验没有达到相关的效果。长期以来,我国媒介集团受到媒介管理体制的影响,因此媒介集团无法优化配制资源。

(二)外部竞争的压力。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媒介集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国外媒介集团相比较,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到现在为止,美国已经兼并了三大广播公司,美国媒介集团的力量在不断扩大。许多西方国家借助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采取文化先行以及和平的政策,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二、我国媒介集团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可行性

(一)我国媒介集团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首先,企业文化是开展人性化管理的必要途径。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手段,企业文化管理的内容就是来管理组织,并且在设计、提升以及完善企业文化的时候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相比较,企业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企业文化要借助某种形式来将其表现出来。通过企业文化可以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优化配置企业资源。同时媒介改革的必由之路就是建设健康的企业文化。

(二)我国媒介集团建设企业文化的可行性。我国媒介集团管理开始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具备了较多现实条件:(1)我国媒介集团已经具备企业文化基础。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对于我国新闻事业来说,不管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文化,为我国媒介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的报社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管理规章以及制度。媒介集团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尽可能不断提升媒介人才的职业道德观念。当媒介集团成立之后,大部分媒介集团充分结合新市场,进行改革,并且吸收以及处理先前的文化,积累下丰富的经验。(2)新闻事业双重属性的确立,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大众传播媒介具有经济、政治这两种属性。

三、我国媒介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有一部分媒介集团在建设企业文化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制定企业文化的时候过于制度化,从而不利于全体员工了解到企业文化所蕴藏的内涵,并且也不能够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建设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媒介集团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没有引进西方先进的观念,过于注重体制化,没有将先进的文化理念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促使企业文化往往流于形式,而且没有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三)推广力度较弱。近几年来,媒介集团虽然开始建设企业文化,然而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不注重推广企业文化,没有将企业文化深入到每一位员工中,有一些员工也没有认真学习企业文化,没有通过企业来约束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

(四)企业文化的完善力度不够。目前,媒介集团不注重完善力度,在媒介集团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不注重完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与当前媒介集团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这就影响媒介集团企业文化的号召力,最终也不利于媒介集团的企业文化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

四、我国媒介集团建设企业文化的具体措施

(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设企业文化。大部分企业塑造自身的企业文化要以“原有的文化”为基础,并且要充分调查研究,对媒介集团现有的文化状况进行总结。第一,要充分考虑到媒介集团所处的宏观文化环境,并且要充分结合经营情况,改变媒介集团的经营方式。长期以来,我国媒介集团是有级别划分的,媒介管理以及支持力度的不同影响着集团的经营思想以及经营方式,最终改变了职工的价值观念以及支持力度。同时还要明确各个媒介集团之间的主要矛盾,从这些集团的主要矛盾出发,塑造企业文化,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实用价值。另外还要全面调查集团员工的素质,集团员工文化水平的高低以及技术水平的到底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定格。

(二)积极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要将实际情况和创新理念充分结合起来。企业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广大员工的素质以及心态相适应,并且这些企业文化能够被大部分员工所接受。企业文化并不是简单总总结、归纳以及表述现有文化,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创新,确保企业文化具有先进性。企业要从社会文化以及其他文化中吸收有益的成分,促使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吸收精华来提高企业的生命力。企业全体员工要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并且全体员工要参与到自我启发以及自我教育这一过程中,促使企业文化具有人性化。

(三)加强推广力度。在确定企业文化的时候,媒介集团要创造一定的条件,并且将其付诸到实践活动中。企业要将企业文化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从而可以强化员工的价值观念,在实践过程中要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与此同时员工还要不断推广企业文化。媒介集团通过不断深化以及改革,通过完善配置机制,定期培训员工,促使员工的业务水平得以提高。与此同时媒介集团还要充分利用媒介的整体宣传优势,加强推广力度。企业通过宣传刊物,大力开展企业文化活动,促使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媒介集团的领导者要起到带头作用,在塑造新型企业文化中,集团领导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强化企业文化对员工的作用,还需要制度来进行强化,企业将每一项制度、政策深入到实际工作中,促使企业文化发挥其自身的引导作用。

(四)企业要不断完善以及提升企业文化。媒介集团的企业文化在定格之后要将其付诸到实践活动中,然而随着媒介集团的不断发展,此时集团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文化要在不断充实、完善以及发展中成熟起来。集团领导者要依靠广大员工,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紧随时间的改变,企业要及时调整和转变自身价值观念。为了促使媒介集团的健康发展,完善以及提升企业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我国媒介发展壮大的一个必然选择就是媒介的集团化。媒介集团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对自身的资源利用率进行提高,同时要促使自身的内部管理效率得以提高。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要从媒介集团的实际情况出发,确保媒介集团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凤仙,康京涛. 关于媒介集团广告经营发展模式的突破[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3(06)

中国媒介集团化现状浅析 篇4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虽然经历了17年的发展, 但是中国的媒介集团化前程发展仍然不乐观, 现在中国的媒介集团还是以橫向一体化的单一媒介集团为主, 比如各大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等。

目前中国传媒集团化实现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行政权力支配媒介资源。中国新闻媒介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走的垄断竞争道路表面上遵循了市场作用的竞争经济所形成的必然结果, 实际上这种垄断竞争的格局并非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淘汰过程, 而是在政治的干扰下进行的, 媒介集团化的过程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 从而使报业发展偏离了健康的轨道。在政治的干预下, 中国媒介集团化有着某些特殊的表现:

第一, 媒体结构划分 (中央、省、市、县) 。各地媒介集团在集团化之前, 报纸和电视台的分工是很明确的, 比如电视台, 每个省级电视台包括市级电视台都划分有教育台、体育台、新闻台、娱乐台等, 而报纸则是早报、晚报、教育报等, 分工仔细而且明确, 资源交集小, 达不到共享, 所以就算集团化以后也是各自为政, 影响力难以叠加。

第二, 行政隶属于各级党政机关。由政治直接干预经济, 促成集团化的规模经济, 只是空谈, 而且漠视市场规律使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时间过短。这种集团化的形式的作用只是为了行政机关重新找回控制已经呈自由竞争状态散乱分布的各个媒体而建立的空想模式, 这种模式让各个媒体重新整合划分, 从而有利于领导阶层的纵向监控。

第三, 受众定位、功能和风格定位以及指导方针均由上级行政领导机关确定, 媒体自身一般没有自主决定权, 或者是要经过上级行政机关的审核批示才能进行定位。

第四, 媒介产品多样性受到影响。媒介产品和播放权被少数媒体垄断, 各地媒介的播报内容也受到上级媒体的影响, 媒介产品内容单一, 难以满足受众需求。

地方保护主义。中国的媒介集团是按区域划分的, 各自为政, 相互之间并没有交集, 更没有形成各个区域之间的竞争, 地区之间的交流少, 各地区之间的新闻媒介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地区间的媒介市场更是杂乱无章, 难以统一市场格局。这方面的体现主要是:

媒介集团区域性太强, 都有各自的领域。在各自的领域中, 根据局部地域大致形成一报 (党报) 两台 (一家电台、一家电视台) 垄断制, 这样就在媒体内部构成了相当严格的区域壁垒和部门壁垒, 彼此各司其职, 等级分明, 不存在竞争, 各地域之间也少有交集。这种经营模式使企业边界难以延伸, 集团化形同虚设。中国在媒介融合这一块做得比较好的应该是上海文广和广州的媒介集团, 这个情况也有地区的因素, 上海的市场经济是发展得比较完善的地区之一, 而广州由于地域方面的便利, 广州媒介与港台媒体之间的交流相对密切, 开放竞争市场。可是像上海和广州的市场模式受到地域局限, 并不能推广到全国各地, 各地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市场模式, 各地媒介并不愿意与其他地方媒体开放竞争, 地方保护主义意识很强。

对外扩张忽视了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 很难形成全国性传媒集团。要瓦解中国媒介集团化的地方保护主义, 就现在的中国国情来说是不可能的, 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国家, 地方与地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冲突相当明显, 比如说方言、习俗等, 很多地方电视台的主持人就喜欢用方言主持节目, 目的是让观众对节目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 却忽略了跨地域发展的长远发展目标。央视作为唯一特例 (全国性传媒集团) , 受到政府的强势支持, 可是也难以适应世界潮流, 没有包容异国文化的气量, 在世界上没有公信力, 难以成为跨国传媒集团。

“奉命”集团化。中国媒介的集团化都是通过党政部门的批准, 并不能自主地合并收购, 综观当前中国的大型媒介集团, 大部分都是以行政手段组合集团, 本身缺乏集团化的根基和条件。这个方面主要体现在:

盲目遵循规模的大数法则造成的集团化不到位, 集团化不是按照市场规律, 而是“奉命行事”, 有“集”没“团”造成集团化内部各台各自为政, 集团化变成了单纯的资金叠加。中国的媒介在集团化之前并没有打好集团化所应具备的基础和关键要素, 只是盲目的“做大做强”, 这是中国媒介集团发展所面对的重大问题。正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所说:“集团化战略改革没有解决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 结果大多数都成了行政捏合的公司, 翻牌公司, 本质没有什么变化, 不适应当前市场竞争的需要。” (1)

如今国内的大部分媒介集团并不是完全出于市场需求才去组合, 而是一种扩大的行政手段, 目的是便于上级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这种违反了市场经济的模式造成了目前我国媒介集团的市场化运作并不成熟的现状。因此, 建立并完善符合市场规律的市场机制, 是我国传媒集团化回归健康轨道的重要任务。

经营理念的分化。每个独立媒介都会有一套自己的经营理念, 而在媒介与媒介进行合并或收购时, 这些多元的经营理念都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适应, 从而产生最适合集团发展的经营模式。可是中国的集团化模式忽略了磨合阶段, 从单个的独立媒介直接飞跃到集团化经营, 多种经营模式冲突削弱了经营效度, 而且这种横向一体结构的集团更容易出现经营理念的分化。

逆向淘汰。纵观当今中国的报业市场, 经济效益较好的大多是都市报和晚报, 但是报业集团化通常是由党报兼并都市报和晚报的形式进行的, 这就形成了集团内部的权力方效益远不及被兼并方的媒介集团内部的畸形经营状态, 违反了“以强统弱”的集团化原则, 而权力方为了寻求平衡, 往往会采取有利于自身的经营措施来压制其他效益较好的报系, 形成“反激励效应”, 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

横向单一性媒介集团。中国的媒介集团化是以横向一体化的单一媒介集团为主, 这种横向一体的媒介集团没有经历市场经济的整合, 只靠政治的推动让很多没有必要的集团化被推动起来, 集团化变成了名义上的合并, 并没有落到实处, 集团内部并没有充分的合作。这方面主要体现在:

没有合作空间。上面已经说到, 中国现在的媒介集团内部各个媒介在集团化前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定位和受众群, 资源共享并没有发挥1+1>2的作用, 只是单纯的叠加和堆积。

人才叠加, 竞争激烈。媒介集团集团化的目的是与其他媒介集团竞争, 追求的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从而让人才的能力达到有效的发挥。可是中国的媒介集团之间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并没有达到有效的竞争, 使竞争转移到集团内部, 从而使竞争的得益者从集团转变为竞争个体本身。

媒介融合的不可行, 不利于长远发展。纵观世界, 真正的跨国大型媒介集团都是能有效地进行媒介融合的, 媒介融合也将是现在和将来媒介发展的主要路径。可是中国大部分媒介集团的横向一体化结构并不利于媒介融合的实施。

传媒集团化经营的借鉴

对于媒介的集团化经营, 西方很多媒介巨头都是可以作为借鉴的。可是由于政策的差异, “生存在资本主义的游戏规则里……一方面, 它被视为一种社会公器, 具有服务社会的责任;但另一方面, 它又不折不扣的是一种可在市场上自由交易的商品, 如同其他企业一样必须追求利润, 否则便得面临倒闭关门的危机” (2)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 媒介集团的发展受到政策的干预比西方媒体集团要多, 中国这种媒介产业方针虽然违背了媒介企业优胜劣汰的正确发展道路, 让媒介集团化举步维艰, 但是也使媒介产业摆脱追求利润的枷锁, 在媒介企业面临危机的时候可以起到正面的支持作用, 有利于短期发展。

另外, “当今西方各国, 新闻媒介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新闻媒体纯粹是本国的, 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新闻媒体只在本国经营, 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3) 。而中国的媒介集团都是本国国内媒介的叠加, 而且主要在国内发展, 所以我们应该从他们的优点中找出一套适用于本国媒体的发展路径, 而不是盲目跟风。

市场的平衡, 达到媒介产品的优化。在政策减少干预的前提下, 媒介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应该视为一种趋势, 正确的路线应该是:先做强, 后做大。而媒介产业要做强首先要实现的就是媒介产品内容的优化, 这也是媒介产业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条件。媒介的发展应该遵循的是“内容为王”的法则, 以品质吸引受众。

这方面的正面案例是:欧美 (垄断竞争) 。在欧美, 基本每个国家都有一个媒介巨头, 实行垄断竞争, 在市场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媒介才会考虑产品品位, 也就是往精英文化靠拢, 也使这些媒介集团拥有相对较高的公信力, 并在发展外地市场时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而反面案例是:香港 (自由竞争) 。香港由于没有行业巨头, 所以市场呈现自由竞争状体, 这时候媒介为了生存, 只能选择市场优先策略, 产品倾向大众化、庸俗化发展。比如说刘嘉玲事件就是典型的效益为王的香港媒介市场的典型事例。产品庸俗化也是现在香港媒介市场渐渐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效的合并收购, 使得媒介产品利用达到最大化。一方面, 媒介的集团化经营应该是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的, 媒介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 为了顺应发展的需要而合并或收购其他媒介单位, 做到真正彼此“需要”, 做到效率+影响力+低成本。另一方面, 信息的多渠道发布也是媒介在集团化进程中应该考虑到的, 媒介融合是媒介发展的趋势, 在集团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多平台发展才是顺应媒介发展的潮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把媒介行业定位为服务行业, 而服务对象是民众。中国的新闻媒体一直是作为“喉舌”而运作的, 虽然服务对象有所不同 (地方新闻媒介的服务对象是各级行政权力机关, 而国家级新闻媒介的服务对象则是党) , 但是作为“舆论引导”的角色是中国各级新闻媒体的共同点, 这与新闻媒介受众主体为民众的事实是相矛盾的。

中国的媒介应该明确自己服务于民众的立场, 给自己定位为服务业是中国媒介脱离政治的首要任务, 这种立场体现在对受众知情权的维护和对受众思想权利的尊重。无论是反面的还是正面的, 新闻媒体应该给受众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另外, 在对事件的评论上, 应该做到全面且客观的分析, 引导受众自己思考, 而不是怎样去思考。一个服务产业做得好的媒介集团, 他们的受众忠诚度和满意率往往也比较高, 这也是媒介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郑丽勇:《媒介管理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媒介集团 篇5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传媒集团在全球各地攻城略地。全球六大传媒集团——美国时代华纳、迪斯尼、维亚康姆、威望迪、贝塔斯曼、新闻集团的海外扩张从来没有停止过,面对中国这个有着十几亿受众的市场,他们已经按捺不住,寻找政策漏洞,力图进入中国市场。国际传媒集团的每一步动作都会在财经界和媒体界刮起一阵旋风,当然每一步动作都有一个人物被媒体争相报道,进入公众视野的就是他们的决策人。每一个决策人的不同风格也决定了本集团不同的发展扩张策略。充满激情的雷石东带领维亚康姆更多地以收购兼并的模式向前发展,而野心家默多克则更喜欢在世界各地都贴上自己的标签。

维亚康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萨默·雷石东是一位传奇人物,45岁时,一场大火让他险些丧生,在决定购买维亚康姆的时候已经63岁,但这位坚毅的老头如今依然在国际舞台上缔造着自己的神话,并且对大家说,“我觉得我的心态根本没有‘老’。”在他的自传中他强调人要有赢的激情,他每一次收购都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是这种赢的信念会支持他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而最终他往往会取得胜利。

我们对萨默能够使维亚康姆发展成为全球传媒集团的因素进行了总结。首先萨默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有着卓越的天资,他获得哈佛法学院博士学位。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作为一个传媒集团的核心领导人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是决定其他一切的基础;其次是萨默的决策能力和战略眼光。纵观萨默的每一次收购可以看出,他只选择优秀的产业进入,而且只做维亚康姆所擅长的电影、电视,在维亚康姆的发展上他步步为营;第三,提到萨默,所有的媒体从业人员都会提到“内容为王”,萨默的成功来自于对内容的坚持。拿MTV为例,MTV对全球各个市场一网打尽的秘诀在于精确的定位——12到24岁的年轻人和“本土化”策略。第四,萨默的交际能力和用人策略也是助他成功的法宝。萨默对中国政府的公关是他在中国市场取得骄人成绩的重要一环。而在用人上,他多启用本土化人才,在维亚康姆99%的员工不是美国人,MTV中国区总裁李亦非就是北京人,李亦非带领她的MTV团队使得MTV在中国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

新闻集团覆盖了所有的媒体领域,在英国40%的报纸都由他控股,6张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其中包括《泰晤士报》、《每日电讯》、《镜报》、《卫报》等日总发行量达到2500万份;在澳大利亚,新闻集团也控制2/3的报纸。在美国,它拥有21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福克斯网络和35家电视台,占全美电视台总数的40%;在拉美,默多克与3家电视台合作,通过卫星播送150套节目;在欧洲,默多克有天空电视台;在印度,有EETV;在中国,3500万个家庭可以通过卫星收看到默多克的电视节目。默多克是一个野心家,他南征北战,从澳大利亚打到英国再到美国到香港到东京再到中国大陆,他在打造真正的传媒帝国。提到默多克大家也都会说他是一个不择手段扩张版图的人,利用刺激眼球的“星、性、腥”新闻来提高发行量,虽然不是由他首创,但在他旗下媒体的发展中却被运用得炉火纯青。与邓文迪的婚姻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所有的人都认为这场婚姻是默多克在中国扩张的需要,至于真正的原因是爱情还是事业只有默多克和邓文迪知道。

维亚康姆和新闻集团在运作过程中虽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财务危机、版权官司等,但通过采用一些内部调整或改革的措施,都化险为夷,不管是萨默·雷石东还是默多克都依然在大厦的顶端傲视着整个传媒版图。但是对于欧洲两大传媒集团威望迪环球和贝塔斯曼的领导人梅西耶和米德尔霍夫来说,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法国威望迪环球集团包括威望迪环境集团、威望迪传媒通讯。威望迪环境集团是世界第一大环境服务集团,上市于巴黎股市,在水务、垃圾处理、交通及能源四个方面执掌世界之牛耳。集团拥有18万名员工,年销售额260亿美元,向世界100多个国家的市政、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服务。威望迪环球为仅次于时代华纳——美国在线的世界第二大网络集团,固定员工总数8万人,年收入250亿美元。主要分为五大块业务集团:影视、出版、音乐、电讯和网络。

短短几年内,梅西耶把一个传统的水务公司打造成全球第二的传媒集团,确实是了不起的成绩。梅西耶为此获得了拿破仑首创的勋章——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他自己也为此感到骄傲。在事业的顶峰之时,他非常自豪地写了一本名为《j6m.com》的自传。但后来梅西耶和威望迪环球一起从巅峰坠落,威望迪环球涉嫌假账和巨额负债,梅西耶被迫辞职。不得不说梅西耶也是一个有胆识、有谋略的媒介领导人,但是在公司面临严重问题时却失去董事会的支持而被迫辞职,分析其中的原因,大概有几点:

第一、文化的冲突

梅西耶讲究实用主义,在扩张的过程中他借鉴美国式的扩张手法和管理制度,完全采用美式账务会计制度,并实行全盘美国化管理。另外,采取一切措施保护自己的文化产业,防止外国文化的入侵。在梅西耶扩张的初期,法国政府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但是梅西耶后来抛弃了这个根基,他更希望接近华尔街,还公开抨击法国政府的文化政策,在法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第二、用人策略和交际能力值得质疑

梅西耶在法国政府部门工作时是个左右逢源的人,在各种派别中都如鱼得水,但是在威望迪环球梅西耶不仅失去了美国董事会和法国董事会的支持,最后还被迫辞职。在用人方面,梅西耶保留了所兼并产业的原有管理层,对于从其他行业进入媒体业的公司来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用人风险,但是不加任何调整地保留原有管理层的做法显然是不妥的。当梅西耶发现这一点并做出调整之时,引起了威望迪环球内部的强烈震动,这为他在威望迪环球埋下了隐患。他在威望迪环球独断专行,并未铸造一支团结一致的心腹团队。建立一个全球化的无缝衔接的全传媒集团是梅西耶的梦想,但是这个传媒集团建成以后,他却只能黯然离职!

媒介的核心领导人决定着媒介的发展态势,媒介核心领导人的眼界决定了媒介的发展前景。分析媒介领导人的特点和成功经验,会得到一些共性的特征:有胆识、有魄力,作为媒介的领导人要有做大做强的信心。媒介产业是一个生产周期非常短的产业,只有不停地向前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勤奋和激情,似乎每一位媒介领导人都是工作狂,勤奋工作似乎是任何工作都需要的,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具备的素质;优秀的交际能力,作为媒介的领导人日常交际范围非常大,同行、政府官员、下属,没有非常强的交际能力便无法从容应对各种情况;独到的战略眼光和洞察力,这样的素质才能使媒介获得别人没有的发展先机。

媒介集团 篇6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报业作为一个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已经步入了一个媒介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人才作为报业集团的核心资源,必然是报业转变发展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所倚重的焦点。如何优化报业的人力资源结构,推动人才机制创新是现阶段报业集团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1 媒介融合中的“变”与“不变”

从产业延伸的角度看,“媒介融合”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传统的纸质媒介向各类新的媒介载体扩展,包括视频、音频等,有效地丰富和延伸了报业媒介;另一方面由传统的行政支撑式平台向互联网、手机等新的平台转变,开拓了报业集团新的发展领域。

具体来说,媒介融合需注重四方面。其一,“内容为王”这一行业本质没有变。报业与其它行业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报业是靠提供深邃的信息报道和新闻服务来形成竞争力,形成稳定、忠实的受众群。因此不管媒介如何融合,报业的行业本质还是在于提供高质量的“内容”服务。其二,内容创新的来源拓宽。由于信息网络平台的兴起,有价值的新闻来源也变得多渠道和多元化,新内容的产生正由单方面的要求记者采访撰写,转变为通过与受众的互动进行不断深入拓展式的创新。其三,内容传播的途径拓广。媒介融合的发展,拓宽了报业集团的发展领域,由单纯的纸质媒介传播转向网络、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播。这一转变意味着,报业信息服务的专业化、实时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1]其四,经营管理模式面临升级。由于媒介平台的延伸,报业服务将呈现出移动、互动、多媒体等全新形态,传统的组稿、发行和赢利模式必将适应新的趋势要求,支撑这一升级的人才管理模式也亟需新的提升。

2 报业人才面临的“三个转型”

依据报业内部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可以把人才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新闻采编人员,处于新闻产品和服务的直接生产环节,主要从事新闻资源的深入挖掘和生产;二是信息技术人员,处于新闻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技术和平台支撑环节,为新闻生产提供技术服务;三是经营管理人员,要为报业的发展提供系统的、战略的支撑。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这三类人才都要进行相应的转型。其一,新闻采编人员要在采编方式和思维方式上转型。媒介融合所带来的及时性和互动性,要求采编人员的思维模式要符合全媒体的发展方式,具备不同媒体手段的选择判断能力[2],进而由原本的按日发稿向现场发稿和滚动发稿转变,要具备操作多种媒体的基本能力。其二,信息技术人员要进一步拓宽服务职能,媒介融合所带来的多元化运作模式,需要面对大量的数字信息,因而信息技术人员不仅要做好报业各类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工作,更应该进一步担负起信息情报的分析服务职能,要把握整体新闻市场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其三,经营管理人员应进一步提出系统的经营管理方略。报业集团在新领域和市场上的拓展将是一个长期的、全面的战略转型过程,需要持续稳定地推进,这就要求报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更宽的经营视野和更优的管理机制,推动整个报业集团新媒体战略的高效发展。

3 报业人才机制需要进行“四个创新”

媒介融合意味着新闻产品和服务向着更深、更专业的“深度新闻”发展。只有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更加灵活、开放、流动、高效的人才机制,才能适应新形势,有效应对竞争和挑战。

3.1 建立开放式的人才流动平台

面对全媒体报道,要进一步完善报业人才配备,提高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其一,积极与外部传媒、高校建立稳定联系,外聘知名专家学者,打造多学科的专家人才信息库。其二,提高报业集团内部人才的工作效率,组建人才调度中心,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人力资源共享平台。

3.2 建设学习型人才培训机制

充分挖掘报业集团现有人才队伍的潜力,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其一,打造人才配置合理的采编团队。充分发挥采编团队中名记者、名编辑的拉动作用,推动采编业务推动不断上水平、上业绩。其二,构建创新型人才绿色通道,着力培育和打造采编团队中具有良好上升空间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人才学习培训机会,鼓励和破格提拔有能力的人才勇挑重担。其三,依托采编团队,建立良好的知识管理机制。通过团队精英和外聘专家的“传、帮、带”,将各类外部知识不断地积累到团队组织内部,形成既有利于人才流动,又有利于推动团队整体业务水平提高的良好运作机制。

3.3 构建合理的人才竞合机制

依据人才不同的能力特点,建立合理的竞合机制,提高整个机构的工作效率,形成报业组织的竞争优势。其一,鼓励适度的内部竞争。通过完善的薪酬机制、奖惩机制、任用机制等,适度拉开报业集团内部职工的收入水平,促进人才内部的合理竞争,激发集团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其二,鼓励以大项目、大主题为纽带加强人才分工协作。

3.4 健全科学的人才考评机制

不同的媒介和平台,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在人才管理工作中,建立更为科学严谨的评价考核机制。其一,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考评体系。既要设置科学又要量化指标利于操作,既要能体现不同工作岗位特点要求,又要坚持以人为本,综合考虑德能勤绩等要素,还要侧重突出业绩和能力,只有在管理工作中不断探索和研究,才能逐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其二,科学规范运作考评机制。在人才考评过程中,要发扬民主实行监督制,做到公平公正。同时评价考核结果要作为薪酬、晋升、任免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才能充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媒介融合趋势下报业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摘要:报业如何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应对竞争和挑战,人才机制创新是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媒介融合的形势分析,提出人才机制“四个创新”,为报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人才机制创新,媒介融合

参考文献

[1]宋建武.竞争与融合———中国报业必将转型为新媒体机构[J].新闻与传播,2010(1).

[2]彭兰.如何从全媒体化走向媒介融合[J].新闻与传播,2009(10).

媒介集团 篇7

1 实施媒体融合战略

徐州报业传媒旗下的新媒体集群, 经历多次改版, 目前在新闻资讯、摄影社交、亲子社区、美食社区等方面综合发展, 是徐州颇具生活影响力、地面渗透力、品牌传播力的网站, 在技术、投资和社交三个方面多点开花。目前拥有的新媒体项目如下。

报网融合:徐州日报和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和彭客网、都市晨报和快哉网, 结成三个对子, 既各自独立, 又相互呼应, 报纸和网络融合, 线上线下互动, 相得益彰, 相映生辉。

都市晨报微信:超扬子, 压快报, 持续领跑全省纸媒微信。通过优质内容和阳光少年评选、男神女神评选等活动, 微信粉丝从年初的5 万粉, 到年底前突破35 万粉, 实现了7 倍增长。在媒体公众号排行榜上, 连续多个月居江苏第一。对广告经营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2015 刊发经营稿件近400 篇。

彭城晚报微信:粉丝量接近20 万人, 是徐州媒体圈较大的微信平台, 有效配合和支持广告经营。建立晚报微信商城, 初步建起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 举办微商创业大赛, 与各大微商建立良好关系。

2 创建微信、微博、App新媒体矩阵

过去一年, 稳居淮海经济区纸媒发行量第一的徐州报业传媒集团, 资讯、社交、电商三管齐下, “今日徐州”微博、“徐州发布”App、“都市晨报”微信、“彭城晚报”微信等新媒体, 争妍斗艳, 各领风骚, 徐州报业集群新媒体业务量同比增幅200% 以上。值得注意的是2 个重要数据:“200%”和“80%”。前者指新媒体业务量, 后者指传统纸媒阅读量。在传媒融合发展新时代, 徐州报业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 全面拥抱互联网, 构建了一个集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社区文化传媒、城市公众服务平台和电商平台为一体的传媒集群。

徐州发布微博、微信, 今日徐州App :这3 个产品都是受市委宣传部委托运营, 主要领导十分关注, 提出明确发展目标。其中“徐州发布微博”接手时是17 万粉丝, 目前, 粉丝量已超过38 万。徐州发布“双微”目前排名稳定在全国前五十, 地市级发布双微综合排名全国前十, 省内前五名。今日徐州App推出后, 对元旦长跑、今年市两会等多项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影响力和下载量都在不断提升。

3 四大战略实现产业发展新突破

1) 做强传媒主业战略。对广告运营方式进行调整, 采用分报经营的方式实现发展, 对分配机制进行改革, 提高策划水平, 使广告经营不断增加。此外, 要向户外广告方向发展, 构建户外视频联播平台 (配金鹰西关店大屏、银座大屏、彭城壹号大屏和电子阅报屏的镜头) , 吸引黄金客流;针对市场需求, 组建房产网, 出版房产DM杂志, 深耕房地产市场。积极建设数字印刷出版基地, 在首期投入4 000 多万, 从德国引入了先进的印刷生产线, 目前已经生产运营。在第二期, 和国内的一些印刷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向高端包装业、印刷业方向发展, 推动数字数码印刷的发展, 在淮海地区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2) 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集团和上海文新集团、矿业大学建立了淮海传媒研究院, 研究院的建立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学术交流、业务培训的专业场所。积极加快当地艺术馆的建设工作, 开展各类艺术品展示交流活动。当地艺术馆的运营方式是媒体运营, 政府为其提供补贴, 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共享文化成果, 刘云山等人对此表示支持;集团组织开展了形象大使的评选工作, 建立了当地的文化品牌。开展了寻宝到徐州的活动、举办“水墨彭城·全国写意中国画作品展”, 打造具有徐州文化特色的全国美展品牌;组织开展了旅游小姐徐州冠军总决赛、徐州国际动漫艺术节等, 加强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3) 推进多元产业战略。多元化、立体化经营, 是徐州报业传媒集团逆风飞扬、飞速崛起的秘诀之一。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的产业经营, 除传统的报纸印刷、发行、广告之外, 近几年还涉及旅游、文化演艺、酒水代理、艺术品交易、直销惠、各类展会节庆活动, 以及体育健身等领域。新闻国际旅行社抓住荣膺省文明社的机遇, 提高经营水平, 强化服务质量, 引领行业发展。集团还大胆尝试资本运作, 参股淮海农商银行和华泰证券直投基金等项目。

立足徐州, 影响淮海, 放眼全国。继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20 城市报业联盟、网络联盟和旅游业联盟之后, 2014 年10 月, 又一次介入全国传媒界的产业布局。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与成都商报社、杭报集团、南方都市报等一道, 共同牵头发起、组建中国报商联盟, 200 多家报社纷纷响应。引领徐州本土电商。2014 年下半年, 徐州报业集团建立了本市电子商务协会, 举办了中国徐州电商创新高峰论坛, 创设了徐州电商研究院, 引领徐州各领域的众多企业, 在新一轮电子商务发展大潮中打造联合舰队, 为电商时代的徐州经济转型腾飞助一臂之力。

至“十二五”末, 集团资产总额达10.26 亿元 (账面未评估) , 比“十一五”末3.5 亿元 (账面未评估) 增加6.76 亿元, 增长193.14% ;投资总额达5.18 亿元, 比“十一五”末2.08 亿元增加3.1 亿元, 增长149.04% ;员工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增加。集团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先后获得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奖、中国地市报十强、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等荣誉称号。

4) 积极落实走出去发展战略。和其他国家的报业集团建立合作关系, 共同出版有关魅力徐州的特刊, 到目前为止, 已经发行了400 多期特刊, 这些特刊和《人民日报》《国际日报》等刊物在印尼、美国等地发行。和巴西的某家日报建立了合作关系。使集团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发展空间, 有效提升了徐州报业集团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4 培养新型的报业人才

举办名家讲堂活动。集团从外部邀请了一些专家、名人, 包括新闻奖得主、大学教授、专家、中央领导等到徐州做报告, 员工们通过听取报告了解了更多的实践内容。此外, 为员工开设了培训课堂。每年集团会选取一些人参与相关机构的培训班, 当员工接受培训后, 在内部召开座谈会, 员工可发表自己的观点, 将外地经验介绍给集团员工, 使大家共享培训成果;在网络上开设学堂。将江苏新闻奖、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标准整理在一起, 使用集团内部网络进行培训, 帮助员工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还可建立流动课堂。组织开展进入名校, 进入知名企业, 进入知名报社的活动, 帮助员工拓宽学习视野。

全媒体转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完成, 它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经过多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转型, 在转型过程中不存在特有的模式, 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找到发展方向。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传统报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 同时也为报业内容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报业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了发展创新, 拥有了新的发展空间。所以, 传统报业在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时, 要采取措施弥补自身的缺陷, 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 利用新技术和新平台对自身的资源进行整合, 这是传统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有利于加强传统报业的竞争实力和影响力。当媒介融合速度不断加快后, 无论传统媒体是否想参与这项融合活动, 都会受到融合趋势的影响。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在一起后, 传统媒体一定可以重获新生, 实现创新发展。借用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刘明所言“媒体融合, 我们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李人杰.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10) :96-101.

[2]张东明.南方报业:全媒体转型的思考与实践[J].传媒, 2011 (2) :20-22.

[3]张莉, 于雷.“全”的战斗力——关于全媒体的一点思考[J].青年记者, 2010 (23) :12-13.

[4]蔡立, 范以锦.范围经济视角下的全媒体运营及思考[J].中国报业, 2010 (6) :43-45.

[5]罗鑫.什么是“全媒体”[J].中国记者, 2010 (3) :82-83.

媒介集团 篇8

2007年5月最后一场由四川电视台直播的英超比赛 (曼联与西汉姆) 结束后, 在四川地区就再也不能免费看英超了。当年, 英超联盟将中国大陆地区的直播权以60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天盛公司, 天盛公司采用了付费电视的方式对比赛进行直播。对于这样的收费模式, 球迷根本不接受, 导致英超联赛的影响力大大下降。3年的直播权到期后, 天盛没能与英超联盟续约, 新公司取得直播权后, 重新采用了以往的模式, 将地区直播权分销给各地方电视台。

由于目前英超联赛是“世界第一联赛”, 其影响力非常大。之前一直直播英超联赛的四川电视台经过努力, 终于在近期重新获得了四川地区的独家直播权。

二、默多克的英国攻略

当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于1992年2月20日创建之时, 或许没有人想到在短短15年间内, 几乎是在海瑟尔惨案和希尔茨堡惨案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英超联赛, 会以火箭窜升之势光耀欧洲, 这其中电视转播和海外资金扩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随着英超的商业化程度越来越深, 英超的俱乐部慢慢发现, 自己已经离不开电视转播了。统计显示:英超转播已经覆盖了208个国家和地区, 观看英超的球迷已近7亿。

作为现代足球的发源地, 英格兰足球一直享有崇高的声望, 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英格兰足球却慢慢滑落到低谷, 1985年发生的三场球场事故让英格兰远离世界足坛数年, 球场拥挤不堪并且足球流氓到处都是, 一场新的足球变革迫在眉睫。引领这场变革的正是英超联盟的成立及其与天空电视台的合作。从那时起英超便被誉为“为电视而生的二十一世纪足球联赛”。

1992年, 默多克旗下的天空电视台以1.91亿美元击败竞标对手ITV拿到了英超前5年的转播权, 虽然英超转播权的费用此后呈跳跃性增长, 但财大气粗的天空电视台从未让转播权旁落。在用1.91亿英镑买下了头五年的英超转播权后, 他又通过之后的几次合同, 又分别给英超注入了6.7亿英镑 (1997-2001的4年) 、11亿英镑 (2002-2005的3年) 和11.5亿英镑 (2006-2007赛季的3年) , 而在2008到2010赛季转播费用更是高达了27亿英镑。

影响1:英超富了

这样的价格让竞争对手望而却步, 也让英超联盟无法拒绝, 也正是巨资的注入让英超联赛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根据合同, 转播费用的50%由英超20家俱乐部平分, 其他一部分拨给低级别联赛;用于足球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青少年足球, 以保证英格兰足球长期的发展。有了电视转播分红这块大蛋糕, 很多英超俱乐部在承受转会市场巨额交易和高工资的同时, 还能保持很大的利润空间, 以曼联为例, 2007/2008赛季其就从天空电视台支付的转播费中获得了3500万英镑, 在曼联最新的财务报表上, 税前利润达到了7500万英镑。

这样, 英超的俱乐部现对于其他欧洲甚至全球的足球俱乐部来说就拥有了如下优势:

1、更雄厚的资金保证了更优良的训练设施及更科学的青年训练系统

2、极高的工资待遇吸引全世界更多更好的球员加盟

3、良好的经营保证了各个俱乐部在转会市场上一掷千金的能力, 更多球星的加盟对整个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竞技水平和关注度的提升都有很大帮助

这样随着英超实力的不断增强, 再加上英超本来就具有的快节奏, 重进攻, 场面华丽等特点, 使得全世界的英超球迷越来越多, 反过来使新闻集团盈利增加。

影响2:经济的强心针与默多克的强力控制

一方面, 英超就像是炒栗工默多克锅里的栗子, 他买下栗子将其炒熟了以后, 引来了全球更多的, 各种各样的“炒栗”富豪, 让我们来看看英超各家俱乐部背后的老板吧。

切尔西——诺曼·阿布拉莫维奇, 个人资产达55亿美元的俄罗斯富豪

西汉姆——马格努松, 冰岛富翁

富勒姆——埃及富翁法耶兹

曼联——美国格雷泽家族

朴茨茅斯——美籍塞尔维亚富豪曼达里奇

利物浦——美国体育大亨乔治-吉勒特和汤姆-希克斯

英超这个香栗子引来了包括俄罗斯富豪阿布在内的许多全球富豪, 这不仅仅代表着各家俱乐部换了老板, 这些富豪带来的大笔资金, 其背后的经济财团无疑为经济危机中的英国, 甚至是正在寒冬中的欧洲经济都打下了一记强心针。

另一方面, 默多克不是慈善家, 因为他的垄断英超被变成了属于他自己的联赛。

首先默多克可以决定让球迷看什么, 在英国, 论电视转播技术, 最强的无疑是BBC, 但他们只能在每个周末晚上的“英超集锦”节目中播放英超联赛的某些片段;而曼联俱乐部电视台MUTV, 甚至没有权力直播曼联的比赛。

此外, 默多克还可以决定哪些人有资格看英超, 由于收看电视付费, 球票也水涨船高。英国社会学家斯拉特指出, 在今天的英超, 普通产业工人正渐渐被排斥在球场的大门外。英超已经从一项产业工人的游戏, 变成一种中产阶级的休闲方式, 变成一个“小资”联赛。

默多克甚至可以决定英超比赛的时间, 除了美国世界杯, 几乎没有哪里的足球比赛会放在中午12点半开踢。默多克出了钱, 英超就必须照顾他的亚太客户。

影响3:新闻集团的全面胜利

英超作为一项“长期投资的工具”, 其背后的新闻集团为了盈利, 唯一方式就是不断地扩大英超的“受众”。这是新闻集团“吹捧”英超的最为初始的推动力。唯有伴随着“受众”与“收视率”的不断扩大, 才能带来广告、商业赞助等一系列媒体主要收入来源的增加。对于英超的巨额投资, 也只有增加媒体的收入, 方才能够最终“扭亏为盈”。

这对一般的媒体来说似乎很难, 但不要忘了我们的主角:一个在全球“拥有175种报纸、5家杂志和23家电台”的新闻集团。控股电视、电影、书籍、杂志、网络以及报纸等多种产业, 一个覆盖全球, 触角几乎伸到每个人的生活中的“传媒帝国”。

只需稍事想象, 如此庞大的传媒帝国, 联合造势之下, 对于英超的宣传效果将会形成何等几何速度的增长。

收益1:直接收益

当年在天空电视台买下转播权后, 默多克立刻开始推广收费电视, 免费为家庭安装卫星接收器, 发送电影、体育、新闻等节目, 然后收取月租费。

可以说, 是天空电视台加速了英国收费电视的发展, 现在英格兰拥有至少700万收费电视用户, 而整个英格兰只有大约5500万人口, 这意味着用英国1/3的人在掏钱看英超。仅仅月租费, 天空电视台每个月就可以赚2亿多英镑。

收益2:转播权的转让和广告收入

除了收取付费电视用户的月租费, 天空电视台还可以将手中的转播权卖到了海外, 这又是一个天价的子合同, 2003年他们卖出了2.5亿英镑 (2004至2007赛季的转播权) , 其中ESPN用1亿英镑的价格买下了亚太地区的转播权。除了转手出卖转播权的巨额收益, 拥有了英超这档收视率奇高的黄金节目, 天空电视台的广告合同也纷至沓来, 默多克从广告中攫取的利润更是难于计算。

三、总结

体育经济已成一种新的经济动力, 它通过给体育爱好者打上媒介的烙印, 从而形成强大的消费动力。现代足球, 在媒介的参与下已经从单纯的体育赛事转变成为了复杂的经济活动, 其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利益链条, 在这盘棋里面, 似乎所有人都是赢家:默多克赚够了钱;商家通过投放高收视率的广告卖出产品实现盈利;欧洲国家因为众多世界级富豪及其商业活动的到来活跃了经济;足球业球员, 教练的收入愈加丰厚, 设备愈加先进;球迷也应为看到了他们想看的比赛, 支持自己所爱的球队。然而, 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现代媒体, 是媒体的放大镜把远在不列颠的球赛带到了全球。

摘要:体育经济已成一种新的经济动力, 它通过给体育爱好者打上媒介的烙印, 从而形成强大的消费动力。现代足球, 在媒介的参与下已经从单纯的体育赛事转变成为了复杂的经济活动, 其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利益链条。

关键词:媒介参与,体育事业,英超,默多克新闻集团,英国足球

参考文献

[1]甘惜分, 著.新闻理论基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3.[1]甘惜分, 著.新闻理论基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3.

上一篇:光缆自动监测系统下一篇:生物学综合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