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改造

2024-06-22

配套改造(精选十篇)

配套改造 篇1

1.1 气象水文

某灌区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2.5℃,最高气温32.6℃,最低气温元月-6.5℃。全年无霜期200 d,多年平均年降雨量650~700 mm,且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其中7、8、9三个月的雨量占全年的70%左右。降水年际变化很大,有周期性的连年干旱和连年丰水的特点。多年平均年径流深150~200 mm,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 986.4 mm,最大风速22 m/s。灌区地理自然条件复杂,降水少,蒸发量大,旱、风、雹、霜、冻与干热风等自然灾害较多。西部山区常因干旱而绝收,据史料统计,干旱年份5~6年一遇,以春季和初夏最严重,十次有九次为重旱。

1.2 地形地貌

某灌区的西部主要为太行山东麓余脉浅山区,在丘陵区以西、林县盆地以东,高部位多为奥陶系灰岩所组成,火成岩呈零星分布。由于长期侵蚀与剥蚀的结果,岩层大面积裸露,高程300~500 m,岩层倾角小构造及风华节理发育,具有地下水径流及岩溶发育的有利条件。灌区东部处于太行山前残丘陵区,主要由陆相沉积的砾岩、红黏土及石灰二叠系煤系低层所组成,地表起伏不平,冲沟发育,高程100~250m。灌区的土壤主要为重粉质壤土、轻粉质壤土和碎石土。灌区地下水为低山区石灰岩裂隙岩溶水和丘陵区砂砾岩裂隙孔隙水,含水层不发育,厚度小于10m,埋藏较深,一般为150~300m。

2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2.1 现场调查

(1)施工场地调查。调查施工现场地形地貌地势、场地拆迁平整及排水设施状况、地表障碍物及架空线路、地下管道等构筑物的分布情况及产权人,掌握现场的第一手资料,施工安排和布置时结合现场调查实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并进行必要的防护。

(2)施工条件调查。对工程施工条件进行调查,掌握当地气象、水文、给水、供电、通讯、排水、道路、施工场地以及交通运输等施工条件,以及水泥砂石料等各种建筑材料和工程物资的供应情况。

(3)周边环境调查。调查工程现场周边建筑设施、当地居民及交通人流等情况,施工安排时充分考虑给沿线群众带来的不便和干扰,把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4)现场核对。组织设计图纸和有关文件的现场核对,掌握水准点和坐标点的位置,设计的工程位置是否与现场地形地质相符。

2.2 现场准备

根据施工总平面图的临时设施规划要求进行临时房屋、施工道路、施工用电、施工及生活用水、混凝土拌和站、钢筋及模板加工厂地建设等临时设施工作。设置好材料堆放场,布置好施工机械停放场,清理施工现场地表等工作。

2.3 资源准备

(1)根据机械设备需用计划,提前进场。进场前检验机械、设备的性能,使其处于最佳状态。

(2)投入本工程的劳动力由具备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作业队伍组成。分级签订劳务合同,进场前进行入场教育,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按时入场后迅速进入状态。

(3)进场后,将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和月进度编制月材料使用计划,报监理人批准。不使用不合格的材料,确保工程质量。

2.4 技术准备

(1)图纸审核。开工之前,组织技术人员审核施工图纸,正确领会设计意图。详细核算标高、尺寸、工程量,审核过程如发现设计有误或设计不明确时,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2)接桩复测及水准点、导线加密。为确保本合同段中线、高程与相邻合同段衔接无误,复测时在本合同段两端向相邻合同段延伸最少3个导线点;水准点复测采用高精度的水准仪。为了施工放样方便,需要对水准点、导线点加密,新增设水准点、导线点测设,要依据较高等级的已知水准点、导线点测设,导线点要精确测量,计算坐标后要进行平差,所有成果由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使用。

(3)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上场后,认真考察工地,结合上场设备、劳力和材料供应能力,按要求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导现场施工。

(4)试验准备。上场后,立即组建工地试验室及时安装、调试试验设备,上报监理工程师检验。按规定对材料抽样试验,检验材料的质量。设计砼、砂浆配合比,上报监理工程师检验。

(5)技术交底。上场后,根据施工任务的划分,对各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包括测量桩交接、施工图纸、技术规范、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要求准确、详细,以指导各施工队伍的施工。

(6)编制月进度计划。开工前由项目总工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编制月进度计划,绘制详细的施工进度网络图,将其进度计划下达到各施工班组,责任到人,并将其递交给发包人和监理人。

3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及措施

3.1 混凝土浇筑

渠道混凝土衬砌采用拌和站集中进行混凝土拌和现场浇筑,施工程序为先行浇筑渠坡混凝土,后浇筑底板混凝土。

混凝土施工集中拌和后,采用6 m3混凝土搅拌车进行水平运输,经渠顶临时道路到达浇筑工作面。采用混凝土输送泵送达施工作业面。砼浇筑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发电机、拌和机就位;运输车辆备齐;衬砌机、磨光机、振机器到位;各种模具准备就绪;供水系统、供电系统、机械系统试运行正常;场地、道路平整;人员到位后才能进行砼现浇施工。

墙体浇筑时,采用同步浇筑方式,以免出现模板整体受力不均偏移;要求墙体均匀受料,保证混凝土面同步上升,上升速度小于1 m3/h,控制混凝土侧压力,避免崩模。

3.2 模板制作安装

端头由专业模板生产厂家按照堵头形状、止水带位置、间距等制作;管身段底板外墙采用组合定型钢模板,下掖角为定制钢模板;墙体内、外模板均采用全钢大模板;管顶和上掖角采用模板台车,顶板外墙为全钢大模板。

模板安装可与相应部位的钢筋、止水带、填封材料安装穿插进行,特别是端头部位。顶板钢筋需在顶板台车就位调整完毕后开始。所有模板间缝隙填塞双面胶或海绵条,防止混凝土浆液外流。安装完后的模板表面光滑、接缝严密,不漏浆。模板内侧浇筑面浇筑前涂刷脱模隔离剂,以保证混凝土外表光滑平顺。

3.3 伸缩缝制作安装

伸缩缝材料按照设计位置固定在端头模板内侧,伸缩缝材料可以按照制作为定型组合式。浇筑前人工清理仓号内杂物,并用高压风水枪冲洗干净,排干积水;全面检查测量钢筋、模板、止水带、填封材料的数量、位置、安装质量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检测无误提交相关资料,由监理进行仓号验收。

3.4 混凝土拆模、养护

在砼浇筑完毕后,由于底板和墙体模板全是不承重的侧模,根据气温的变化及其周围环境情况,拆模时间通常为1~3d。模板拆除时,一定要小心操作,严禁对砼边角造成损坏。模板台车的拆模需根据同步养护试块的抗压强度确定拆模时间。拆模时,同步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必须达到75%设计强度。

同一仓号的模板,本着“先安装的后拆,后安装的先拆”的原则,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不能乱撬。模板应及时清除黏附的灰浆,堆放整齐。根据气温情况,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0~20h,麻袋覆盖后人工洒水养护,立面涂刷混凝土养护剂并挂麻袋洒水养护,一般连续养护28 d。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0~20 h,人工洒水养护,一般连续养护不少于14 d时间;挡墙模板在已浇筑混凝土达到30%设计强度后拆模。

3.5 混凝土温度质量控制

3.5.1 温度控制

对于渠道衬砌、倒虹吸管身等混凝土部位,施工中的温控尤为重要。为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防止温度裂缝出现,混凝土浇筑时必须采取一定的温控防裂措施。

3.5.2 原料质量控制

(1)水泥品种:各种水泥须符合招标文件技术条款指定的国家和行业的现行标准。每批水泥均附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检资料,使用前对水泥质量进行最后的复核,对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水泥不得投入使用。

(2)水:适宜饮用的水方可使用,水的PH值、不溶物、氯化物、硫酸盐、硫化物的含量要满足《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的规定

(3)骨料:本工程粗、细骨料采用人工骨料,骨料的运输、储存及质量技术要求要满足《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的规定。

(4)外加剂:用于混凝土中的各种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加气剂、缓凝剂、速凝剂和早强剂等),应有厂家的质量证明书,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外加剂的掺量通过试验确定,不同品种外加剂分别储存,在运输与储存中不得相互混装,避免交叉污染。

4 几点建议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灌区工程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效改善了灌区水利工程供水运行条件,适当扩大了灌区的灌溉面积,同时有效地改善了灌区的运行管理状况。为了进一步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如下:

(1)应加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进行灌区全面配套建设,使节水改造项目发挥更大的效益。

(2)做好可研与实施方案的衔接,科学做好灌区项目安排,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努力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

(3)加快实施田间工程配套,减少跑冒滴漏,以提高水的利用率,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地盐碱化。

(4)针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完善,田间工程配套差,输配水不畅,水浪费严重,渠系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应加强灌区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和灌溉运行管理,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制度。

煤层压裂改造配套工艺技术 篇2

【摘要】本文提出了适宜煤层压裂改造的配套工艺技术,包括完井、压裂设计、压裂液研制、支撑剂优选、压裂施工、裂缝监测、压裂效果评价等技术。该技术完整、成熟、先进,居国内领先水平,现场应用15口井33层煤,效果良好,可推广应用。

1 引言

苹果密植老果园间伐及配套改造技术 篇3

2006年以来,针对这些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在陕西省白水县开展了间伐及配套改形修剪技术的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采取果园间伐、整形修剪、增施有机肥、行间种草、果实套袋、病虫害综合防冶等技术措施,使老果园面貌迅速改观:腐烂病、早期落叶病等得到有效控制,腐烂病发生率在5%以下,连续3年保叶良好,9月底保叶率90%以上;树体生长健壮,新梢生长量提高到60厘米,叶片大而肥厚;产量逐年提高,万余亩老果园改造前亩产不足500千克、亩收入800~1000元,改造后的第三年亩产达2000千克以上、亩收入5000~8000元;果实品质提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以上,优果率达到85%。以间伐为主的改形修剪技术是乔化密闭苹果园管理的一项重大技术变革,目前已作为苹果园管理的关键技术在当地推广。

一、间伐

1. 判断密闭园的指标

①交接率:指行间、株间枝条交接的程度。一般果园行间枝条不能交接,须留1米左右的通风、作业道;株间交接率不宜超过株距的10%~20%。

②覆盖率:指树冠垂直投影占土地面积的百分率。果园的覆盖率不宜超过75%。目前日本的苹果园覆盖率在60%左右。

③透光率:指光透过树冠的百分率。果园的透光率应达到30%以上。

④亩枝量:指1亩苹果树上1年生枝条的总数量。理想的亩枝量为6万~8万。

2. 间伐 对于树龄8年以上、亩栽55株以上的乔化果园,或亩栽83株以上的矮化或短枝型果园,应进行隔行、隔株间伐或梅花状间伐。对于8年生以下的初果期树,应采取确定永久树和临时树的方式,区别管理。临时树采取控冠促花技术措施,让其大量结果,逐步重落头、疏除有影响的主枝,给永久树让出空间,2~3年内间伐。

二、密闭果园的改形修剪

1. 乔化果园适宜推广的主导树形是开心形

①树体基本结构:干高1~1.8米,树高(落头后)3.5~4米,冠幅4.5~5米,树冠呈半圆形。树高达到一定高度后逐渐落头开心,第一次开心后留5~6个主枝,第二次开心后留3~4个主枝,第三次开心后留2~3个主枝(树势中庸或偏弱品种留2个主枝,树势强旺品种留3个主枝),形成大冠开心形。保留2个主枝的,下位主枝离地面1.5~1.8米,上位主枝离地面1.8~2.1米;保留3主枝的,下位主枝离地面1~1.2米,中位主枝离地面1.5~1.8米,上位主枝离地面2.1~2.4米。主枝基角为60~70度,腰角为80~90度,梢角为40~50度。主枝上着生1~2个侧枝,第一侧枝距主干1.5~2.5米,第二侧枝距第一侧枝0.3~0.5米,侧枝长1~2米。大、中、小结果枝组主要着生在侧枝上,也可根据空间在主枝上插空分布。

②树形特点:树体成形后,生长季叶幕层呈单层平面分布,树冠光照充足,光能利用率高,有利于花芽分化和果实着色。主枝和侧枝上着生的结果枝组为单轴延伸的长放枝组,结果枝组呈珠帘状,在主、侧枝两侧下垂。下位主枝上的珠帘状结果枝组下垂距离为40~60厘米,中位和上位主枝上的结果枝组下垂距离为20~30厘米,层间保持20~30厘米间距。枝干比(主枝粗度与主枝着生处主干粗度之比)为1∶2。永久性主枝数量少,为2~3个。

2. 改形修剪 树体由过去的“三密”(树密、枝密、果密)改为“三稀”(稀植、稀枝、稀果)。修剪时尽量不短截或少短截,以长放、疏枝为主,适当回缩。精细修剪,配备、培养结果枝组,更新复壮。

①提干:通过疏除基部大枝提高主干高度,使干高达到目标树形要求的1~1.5米。可每年有计划地疏除1~2个距地面较近的主枝。对于上强下弱严重的“卡脖”树可以一次性疏除树干50厘米以下的枝。注意不留对口伤和邻接伤。

②疏枝:疏除中干上的对生枝、轮生枝、重叠枝、交叉枝、把门侧枝、过大过强的背上枝。主枝粗度超过中干1/2的应疏除,侧枝粗度超过主枝1/2的疏除。主枝上每隔40~60厘米培养1个大型结果枝组,间隔20~40厘米培养1个中小型结果枝组,小枝间隔10厘米。结果枝组3~5年进行更新。

③落头、控冠:要求树高不超过行距的70%。落头时树顶留15~20厘米的保护桩,以均衡树势、预防腐烂病。对于过长主枝应以侧换主、背下枝换头、以弱换强。

④长放:对主枝上1~2年生的强旺枝,通过长放促进中短枝形成,培养下垂的结果枝组,替换衰老的结果枝组。

⑤开张角度:从春季树液流动开始的整个生长季节都可以进行,这样有利于树冠加速成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使成花,充分利用空间,实现立体结果。可将主枝、主枝上侧生的大中型枝组全部拉至水平状态,将临时性小主枝和大辅养枝全部拉至90~120度。

三、配套措施

密闭园的改形修剪必须与果园的其他管理措施相配套,并保证有充足的水肥条件,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 以肥水一体化为主的果园施肥技术 加大果园肥料的投入,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氮、磷、钾比例为1∶0.75∶1。秋季亩施优质有机肥(腐熟的牛、鸡、羊粪)5立方米,同时混施化肥,施入全年总养分的60%~70%;果实膨大期追施三元复合肥,施入总养分的30%~40%。为解决干旱地区缺水条件下肥料利用率低的突出问题,应重点实施施肥沟覆盖地膜这一肥水一体化果园施肥技术,即施肥后少量灌水,或者灌沼液、沼渣,然后用地膜覆盖施肥区域,发挥增温保墒作用,对促进生长和恢复树势有良好的效果。

2. 以生物物理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贯彻以生物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果园安装杀虫灯,树上挂诱芯、黏虫板,生产绿色无公害苹果。主要抓好2病(腐烂病、早期落叶病)2虫(食心虫、红蜘蛛)等的防治。诱虫带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的专利产品,通过树干上绑缚诱虫带,能有效减轻病虫害基数,减少打药1~2次。腐烂病采取刮治、涂树干预防、桥接挽救的方法,恢复树皮养分的运输。每年仅需要6~7次喷药,就可取得保叶、保果的良好效果。

3. 以果实套袋为主的花果管理技术 高接授粉树,花期采用人工授粉、壁蜂授粉等措施,提高了坐果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果形不正的问题。严格疏花疏果,间隔20~30厘米留单果,保证果实直径达到80毫米以上。选用优质双层果袋,6月上中旬套袋,10月上旬去外袋,适当延迟采收,并采取秋季修剪、摘叶转果、铺设反光膜、果园喷水等措施,促进果实充分成熟和全面着色,提高了糖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风味浓郁、口感好。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技术 篇4

塘料总灌渠灌区位于从化市中部, 南北长约16.79km, 东西长约19.20km。灌区范围包括良口、温泉、城郊、鳌头、江埔等5个镇街共34个乡镇, 总土地面积98.29km2。灌区于1977年建成, 设计灌溉面积8.244万亩。由于灌区经多年使用, 灌溉渠系及附属建筑物老化, 损坏, 灌溉水利用系数降低, 造成灌区水源不足, 部分地势较高的水田退化成旱地;许多耕地被丢荒, 杂草丛生, 导致了灌区有效灌溉面积逐年减少, 到2012年灌区实灌面积仅6.5万亩, 远远低于原设计灌溉面积。因此, 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2 中型灌区工程水供需平衡分析

(1) 灌区灌溉用水量年内分配。利用灌区设计灌水率及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 计算灌区设计水平年需水量, 结果:2020农业灌溉净用水量4252.18万m3, 农业灌溉毛用水量7314.5m3。根据拟定的灌溉制度统计灌区各种作物每个月份的灌溉定额, 再乘以相应的作物种植面积, 即可得灌区农业灌溉用水量年内分配。

(2) 灌区供需水量平衡。流溪河胜利拦河坝断面设计枯水年 (P=90%) 径流量为66246.96万m3, 农业可利用径流量为23060.57万m3;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为90%时, 农业灌溉毛需水量, 基准年 (2011年) 为8677.92万m3;设计水平年为7314.5万m3。在基准年和设计水平年, 全年的总灌溉水量均有剩余, 分别为14382.65万m3和15746.06万m3。但年内分配不均, 1月、2月和10月均出现缺水现象, 最明显是10月, 缺水量分别为1408.88万m3和1075.08万m3

3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3.1 工程等别及标准

(1) 灌区工程等别。根据《灌区改造技术规范》 (GB50599-2010) 及《广东省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 塘料总灌渠灌区设计灌溉面积8.244万亩, 依据《灌区改造技术规范》 (GB50599-2010) , 灌区灌溉面积大于1万亩, 小于30万亩, 为中型灌区, 工程等别为Ⅲ等。

(2) 建筑物级别及洪水标准。灌溉渠道级别: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88-99) 的规定, 引水干渠的级别根据其引水流量确定, 防洪标准根据渠道级别确定。因各引水干渠渠道引水流量不同, 本次工程按各干渠渠段内引水流量确定其级别, 渠道级别分别为4级和5级, 渠道防洪标准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进行确定。渠系建筑物级别: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 的规定, 灌区内、涵洞、分水闸、倒虹吸等灌排建筑物的级别根据其过水流量确定。灌排建筑物与公路、渠道交叉布置时, 其级别按不低于公路、渠道的级别确定。

3.2 工程布置

塘料总灌渠灌区原有灌溉系统布置较合理, 总灌渠经多年运用, 能满足灌区引水需求, 渠线合理, 本次设计基本维持现状, 设计渠轴线按原渠轴线走向布置。

本工程主要由渠道、渡槽进出水口、水闸、渠下涵等建筑物组成。灌区改造渠道主要是总灌渠, 改造长度61.619km, 其渠道按原渠线不变进行改造, 考虑灌渠巡查检修, 沿渠堤修建渠堤路, 路宽≥2m, 总长度39.146km;对原有灌排建筑物的改造, 在能满足过流的条件下, 根据建筑物结构的完整性能保留的就保留、能利用的就利用。

其中总灌渠A段桩号 (A0+000~A11+072) 改造渠道长度6.663km, 修建渠堤路2.12km, 改造渠系建筑物:泄水闸5座, 渠下涵2座, 渡槽进出水口连接段5座, 灌溉及排水圆涵11座, 桥梁2座。总灌渠B段桩号 (B0+000~B18+249) 改造渠道长度1.74km, 修建渠堤路14.13km, 改造渠系建筑物:泄水闸18座, 渡槽进出水口连接段24座, 灌溉及排水圆涵18座, 桥梁19座。总灌渠C段桩号 (C0+000~C16+401) 改造渠道长度3.159km, 修建渠堤路12.823km, 改造渠系建筑物:泄水闸14座, 渠下涵4座, 渡槽进出水口连接段14座, 灌溉及排水圆涵16座, 桥梁14座。

4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综合效益

4.1 经济效益

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后, 巩固了水利基础设施, 提高了农业抗灾能力。续建改造改善了灌区安全运行状况, 减少了护渠劳力, 降低了维修费用, 缓解了上下游用水矛盾, 缩短了灌溉周期, 提高了灌溉保证率和用水效率, 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4.2 社会效益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后, 其经济效益不仅体现粮食产量的增加, 而且林、牧、副、渔的比重将增加, 有助于改善农村二元经济结构, 各类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也将增加, 将出现农业产品多样化、农业结构多元化, 对促进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

4.3 环境效益

中型灌区生态环境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过量引用流域的河川径流而造成河流断流及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过量地抽取地下水导致区域地下水位降低、地面沉降等, 还有涝渍、盐碱、水土流失等其它一些生态环境问题。本次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强调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 进行中低产田改造, 强调对环境的改善作用, 并与水土保持规划相协调, 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产生积极影响。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活用水需要, 同时满足了城区生态用水需要。

结语

综上的述, 中型灌区对于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开展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是必需的, 它的水源有保证, 技术难度小, 经济上合理可行, 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并可改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赵阿丽.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效益评价和灌溉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 2005.

配套改造 篇5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总结报告

民和县水务局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三日

一、灌区基本情况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最东端,是青海省的东大门,东南与甘肃省相邻,西北与乐都县接壤,西南与循化县隔黄河相望,西以拉脊山为界与化隆县为邻。南北两端通过黄河和湟水河,境内以浪塘山为界分为黄河流域和湟水流域。西部最高海拔4220米,东部最低海拔1650米。全县国土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318个行政村。2009年总人口39.7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0%,农业人口35.59万人。国内生产总值22.67亿元,耕地面积70.50.万亩,粮食总产13290.9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701元。

官亭泵站灌区位于民和县县城以南约89km的黄河北岸,东临寺沟峡,西至积石峡,北依公伯山,南与甘肃省积石县隔河相望。海拔高程在1700—1800m之间,地理坐标东经96°40′34〃,北纬31°30′34〃。距省会西宁175km左右,距县府驻地川口镇87km。区内有三级路面的川官公路和官亭—中川四级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灌区水资源除有濒临灌区南部的黄河水可供取用外,还有较大沟道鲍家沟、吕家沟、岗沟、大马家沟等,虽属黄河一级支流,但都因集水面积不大,源短坡陡,径流很小,属季节性河流,灌溉期间,沟内干枯无水,加上上游节节拦截引用,下游可利用水量不大,另据调查,灌区内地下水源也不丰富,且埋藏较深,所以灌区利用地下水灌溉希望不大,黄河水是理想的灌溉水源。

官亭泵站灌区内有官亭、中川2个乡镇18个行政村4495户,人口22050人,各类大小牲畜3.44万头(只),人均耕地2.3亩,平均单产302公斤,人均收入1821.44元,居民以土族为主,间有零星回族、汉族和藏族。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无其它工副业和乡镇企业,农业生产是本地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唯一经济支柱。

项目区灌区水利工程建成于1969年10月,由动力渠引水至水轮泵站,经水轮泵机组提水至支渠后灌溉农田。灌区供水工艺流程为:渠首控制闸输水渠(2.07km,Q=32m3/s)进水、冲砂闸动力渠(10.79km,Q=16m3/s)压力前池水轮泵站支渠田间渠系农田。现工程控制面积为5.84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为5.2万亩,其中动力渠1.42万亩,峡口支渠0.37万亩,为自流灌溉;一支渠0.80万亩,二支渠1.69万亩,三支渠0.88万亩,为提水灌溉。

民和县东垣渠灌区水利工程始建于1951年,1963年全面建成投入运行,属无坝引水自流灌区。工程以湟水河为水源,干渠设计流量为5m3/s,全长30.15 km,支渠5条共24.15 km,斗渠63条共长128 km;沿渠修建电灌站21座,配套电机总容量2650kw;干渠各类渠系建筑物103座,支渠建筑物136座,斗渠建筑物座。设计灌溉面积3.7万亩。区内有民和县松树、核桃庄、川口、马场垣四乡镇23个行政村,61000人,有效灌溉面积3.24万亩,生态面积1.49万亩。

古鄯水库位于民和县古鄯镇境内,距民和县城34公里,离古鄯镇3公里。水库坝址在柴沟和案板沟汇合处,河沟流域面积33平方公里。水库工程于1976年动工修建,1979年下闸蓄水,总库容量780万方,兴利库容650万方,防洪库容100万方,死库容30万方,是一座引隆治沟流域七里寺峡水源为主的半注入式年调节水库。水库枢纽工程有:引水干渠(长11.37公里,比降1/2000,设计流量2.5m3/s,除引水入库蓄水外,控制自流灌溉面积4750亩)、大坝(黄土均质坝、坝高38米,坝顶长371米,坝顶宽8米,坝底宽240米,坝基防渗形式为粘土截水心墙)、放水竖井和输水洞(放水检修闸门为电动启闲,闸门竖井深46米;输水洞前162.3米为圆形有压(钢筋砼)洞,后192米为¢850的 的总土地面积约34平方公里。灌区行政上隶属于巴州、西沟、川口三乡镇,共有22个行政村,居住有汉、回、藏等民族,人口3.08万人。现有耕地43542亩,其中沟岔水地13834亩。这里林草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模数约5000~7000t/km2年,全区内气候干旱,降雨稀少,年蒸发量大,作物前期缺雨干旱,后期多雨常涝,降水不能很好利用,且区内水源紧缺,造成粮食连年歉收,群众生活困难,基础条件薄弱,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土质肥沃,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

民和县米拉沟灌区管理所成立于一九九九年,主要职责是为灌区农田灌溉供水和人畜饮水供水,以及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保证灌区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

本灌区属山区地区,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45万亩,干渠一条长24.25公里(未衬砌),支渠一十八条62.1公里(其中衬砌14.4公里,渠道支渠衬砌率为23%),各类建筑物129座,更新改造15座,更新改造率为11%,灌区基本无配套设施。

2009年底,经人事局核定人员编制8人,现有在编职工8人,其中工程师5人,技术员1人,工人2人,临时工7人。灌区土壤以栗钙土为主,间有少量灰钙土、黑钙土,成土母质为黄土,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够丰富,质地以中壤为主,肥力中等,耕性良好,利于农林业生产。

民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深居内陆,受太平洋与印度洋水气影响不大,所以除降水少、蒸发量大,气候干旱,冷季长,暖季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冬寒夏暑,昼热夜凉,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等内陆高原的气象特性外,还具有气温与雨量垂直变化大,地区间差异明显等山地气候特征。

展;集雨利用工程23项,建水窖8570眼,小涝池125座,解决无水源的8184户饮水问题。新建防洪工程隆治沟、巴州沟防洪堤38KM,保护耕地1710亩,人口0.45万人。非工程项目31项,投资632万元,用于改善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办公条件、制度建设、用水管理方案的制定、节水技术推广等。

青海省民和县农业综合开发官亭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由2007年7月份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水利部,2009年4月份上报了实施计划,由水农(2009)349号《水利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实施计划的批复》、青水农(2009)498号文、青水建(2009)764号《关于民和县农业综合开发官亭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批准下达的。

2009年6月30日,由省财农字[2009]825号文《关于下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民和县官亭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省级财政配套资金的通知》下达2009年建设投资为640万元。

项目自2009年12月5日开工至2010年10月25日完工,共完成防渗支渠4条长19.3公里,完成下达总规模的100%。完成下达总渠系建筑物215座,完成下达总规模的100%。改造衬砌动力渠3.47公里,维修水轮泵机房,建筑面积为356m2,更换上水钢管3条长1500m;维修引水渠渠首控制枢纽和动力渠进水冲砂闸各1座;以上工程共完成土石方7.1万立方米;砼与钢筋砼1.3万立方米;砌(干)石0.2万立方米;耗用水泥3640吨;砂石料20419立方米;木材140.6立方米;钢材40.23吨,累计完成总投资1440万元。完成总达投资的100%。

1、民和县东垣渠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02年)工程 青海省民和县东垣渠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02年)工程,位

民和县东垣渠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08年)工程, 完成砼“U”型渠衬砌干渠2254米、新建斗门1座、便桥3座、退水2座。完成主要工程量土石方2.58万m3、浆砌石0.56万方、砼0.21万 m3,完成投资239.9万元。

东垣渠灌区累计实际完成建设内容为:干渠衬砌13.576KM,支渠6.8KM,斗渠16.76KM,维修加固隧洞430M,渡槽1座,各类建筑物572座。累计完成工程投资1354.4万元,其中:国债资金1273.7万元、地方自筹80.74万元。

工程项目2009年,以青发改农经(2008)397号下达投资计划,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为:干渠衬砌3.85公里(桩号0+106-6+810),改造建筑物35座,改善灌溉面积0.56万亩。工程投资计划387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58万元、地方自筹129万元。由于寒冷天气影响去年冬季未能实施,拟定于2009年8月招投标,本年11底完工。

项目可研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国债4000万元、县级自筹500万元。工程建设工期为三年。截止2010年底累计下达项目建设投资2379万元(其中:国债1561万元,自筹818万元),尚有2121万元未到位。2009年元月对计划未下达部分、计划下达未完成部分、可研漏项部分作了概算修正,概算总投资6810.08万元,并以青水建[2009]160号文件下达概算修正报告审查意见。

三、项目成效

项目实施后,使灌区农作物得到适时灌溉,增加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使灌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官亭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积5.2万亩。新增产量292万kg,新增产值429万元。

项目实施后全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目前的0.55提高到0.65,年

设规模,县水务局每年从设计单位、质监单位技术室中抽调人员对当年完成的工程建设规模进行复核检查,保证了计划建设规模的全面完成。

(二)项目资金管理

在资金使用管理方面,我们做到了:

一是项目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青海省财务管理办法》和《青海省资金会计制度》进行了“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的三专制度。

二是实行了公示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工程建设受益区内,由县水务局对该项工程的建设规模、投资资金、资金来源、工程建成效益及工程资金的使用情况等采取村务公开栏等方式进行了公示。

三是实行了县级报帐制。对于工程进度开支费用,待单项工程完工后,由项目实施单位填报“提款报帐申请单”,经监理工程师核实签字,财务主管批准后,方可进行办理有关报帐手续,保证了项目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

四是实行了各项资金的审计制度。工程建设竣工后,建设单位申请县政府委托审计部门对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详细地审计,防止了挪用、滥支和浪费资金现象,杜绝了资金违规操作,把项目资金全部用到了工程上,确保了工程建设保质保量达到计划规模。

六、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续建配套资金投入不足,建于六十年代的大部分骨干工程特别是动力渠渗漏严重,急待改造。比如民和县东垣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可研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国债4000万元、县级自筹500万元。工程建设工期为三年。截止2010年底累计下达项目建设投资2379万元(其

配套改造 篇6

1 我国现有大型灌区的基本情况

我国现有大型灌区402处, 有效灌溉面积1 580万m2, 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25%左右, 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8, 但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 生产总值占全国农业生产总值的30%, 可见大型灌区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国现有的大型灌区大多建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 由于当时资金缺乏、技术落后, 很多工程没能全部完工, 灌区配套设施落后, 并且缺乏管理和维修, 在长期运行中已经遭到严重破坏, 根本无法满足灌区农业及周边乡镇农村生活及工业的用水需求。

2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必要性

大型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关系到我国农业规模化是否能顺利进行, 更关系到我国大型商品粮、棉、油基地建设以及农民的增收。同时, 大型灌区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在农田灌溉和城乡供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现有的水利工程大部分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修建的, 设计标准低, 建设质量较差, 灌区工程配套不完善, 加之长期以来重建轻管思想尚未从根本上扭转, 管理粗放、手段落后、经费不足, 缺乏工程良性运行机制, 致使许多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 灌溉保证率及灌溉水利用率较低, 效益衰减。这些问题, 已成为影响灌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制约了灌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导致灌区社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由此可见, 为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促进灌区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 是十分必要的。

2.1 解决缺水和利用率低的问题

我国大型灌区大多存在着缺少灌溉用水的情况,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一是灌区周边本身水资源短缺, 更主要的是长期以来, 我国水资源管理比较粗放, 对灌溉水的利用率较低。既缺水又浪费的供需矛盾普遍出现在我国大型灌区内, 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技术的推广, 可有效地解决这个矛盾, 也可有效地缓解缺少灌溉水的情况。节水是中心, 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 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 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 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一种灌溉模式, 目的是提供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节水灌溉不是简单地减少灌溉用水量或限制灌溉用水, 而是更科学地用水, 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节水灌溉是相对的观念, 不同的水源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对节水灌溉的要求也不同。

2.2 改善生态环境

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的进行, 不但可以有效地缓解灌区缺水的现象, 节约水资源, 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率, 还可以有效地改善灌区及周边农村、乡镇的生态环境。提高水的利用率可以减少用水量, 减少用水量便可以控制对地下水和周边河流湖泊的开采, 即可以减少河流断流, 湖泊干涸的情况, 间接地保护地面的植物, 从而防止土地沙漠化, 而灌区续建改造工程便是这个良性反应的源头。可见, 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2.3 提高经济效益

由于技术落后、设施不全、疏于管理等诸多因素, 全国402处大型灌区的骨干建筑物损坏率近40%, 不能满足农业的需求。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完成后, 周边农业区便可拥有更丰富的水量, 充足的灌溉水量为引进优质高产品种和丰富农产品种类提供了保障。提高粮食产量和增加农产品的种类都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更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2.4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我国大型灌区大多分布在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区域, 所以, 我国大型灌区大多身兼数职, 不但要灌溉灌区农田, 还要向灌区周边城镇和农村输送生活和工业用水, 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率既可以满足灌溉水的需求, 也可以满足周边农村乡镇生活以及工业用水的需求。灌区续建和节水改造工程可以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率, 有效地节约用水量, 所以灌区续建和改造工程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也是最有效手段。为国家粮食安全、城乡供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 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管理方案

3.1 工程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为主体思想和原则, 结合各地区不同特点提出具体指导思想和实行方案。以节水为中心, 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的, 进行灌区配套设施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能力,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工程效益。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3.2 具体措施

通过对最新水土资源评价结果的分析, 对《规划》中提到的9大分区的水土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确定了如下分区建设策略:

(1) 东北地区:水土资源较为丰富。主要进行续建灌区配套设施工作,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并按实际情况增大灌溉面积, 从而提高灌区农作物产量, 增加农民收入。

(2) 黄淮海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由于过量引水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 黄淮河流域近几年的情况不容乐观, 部分地区出现断流干涸现象。所以, 对于黄淮河流域, 应以节水为主要目的, 控制过量引水的情况, 从而改善部分区域断流干涸的现象。对于种植品种, 可以引进一些抗旱抗涝的优质品种, 从而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

(3) 长江中下游:水资源较为丰富, 可适当增大耕地面积。应加快灌区老化工程的更新和改进, 加强灌区排水工程建设, 改良中低产田和提高复种指数, 适当发展灌溉面积。

(4) 西南地区:水资源较丰富, 但耕地平均海拔较高, 增加了灌溉难度。由于西南地区特殊的地形及气候, 应该合理地规划灌区的规模, 不宜过量地浪费资源。可以引进适合该地区特点的植物, 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5) 东南沿海地区:水资源很丰富, 但土地资源很少, 工业和人口相对密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节约用水, 保证已有耕地得到充足灌溉的同时, 又要保证灌区及周边区域的生活和工业用水。

4 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不仅会完善修建配套设施, 还会提高渠道输水质量, 缩短输水时间和灌溉周期;改善或增大灌溉面积, 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可以提高灌区抗旱、抗灾能力;保证灌溉用水, 可以有效提高粮食及其他作物的产量, 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工程改造完成后还可以丰富农业种植品种, 引进高产优质的种植品种, 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又可以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 从而推动农业的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

4.2 社会效益

目前看来, 我国大型灌区均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 其他经济作物只占有很小的比例。大型灌区续建改造后, 将根据灌区的灌溉能力增大经济作物的比重, 经济作物带来的收入将会大幅增加。因此, 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要依靠增加粮食产量, 提高各类经济作物的产量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灌区续建改造后可以改善灌区农产品单一的问题, 农产品多元化将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所以, 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目前为止, 我国共有大型灌区402个, 分布在全国各个区域, 灌区灌溉有效总面积1580万m2, 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1/4左右, 灌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 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30%左右。可见大型灌区虽然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但并没有发挥出大型灌区的优势。灌区续建改造工程完成后, 将更加稳定灌区粮食产量, 巩固灌区基础设施, 提高抗灾害能力, 从而将大型灌区进一步建设成为商品粮基地, 增加粮食总产量, 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因此, 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不仅可以增加社会效益, 还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4.3 环境效益

过去由于技术落后和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等原因, 我国大型灌区曾一度过量引用流域内的水资源, 对灌区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过量地从河流湖泊引水导致河流断流, 过量引用地下水导致灌区地下水蓄水量减少、土地干裂、地表植物枯萎, 间接地造成了土地沙漠化, 使得水土流失严重, 耕地面积减少。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完成后, 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控制过量用水的情况, 久而久之, 可以使已经沙漠化的土地重新获得生机。因此, 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环境的重要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

5 大型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预计结果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 水资源需求大幅度增加, 同时对水的质量、供给保证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使得生活、生产、生态之间以及不同行政区域之间争水的矛盾更加尖锐, 导致发生相同等级的旱情, 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远远大于过去。开展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 将显著地减少灌溉水用量, 提高灌区抗灾抗旱能力, 缩短灌溉输水周期, 并显著地增加粮食和其它经济作物的产量, 也将丰富灌区农产品的品种, 有效改善灌区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 缓解用水压力, 大型灌区将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生产基地。由此可见, 进行灌区续建与改建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是非常显著的。同时, 灌区续建与改造工程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摘要:对我国大型灌区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并结合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必要性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效益, 以及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管理,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许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支撑体系及研究重点[J].水利学报, 2007, (7) :806-811.

[2]邓淑珍.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十一五”农村水利开局良好[J].中国水利, 2006, (24) :112-115.

[3]赵阿丽.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效益评价和灌溉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 2005, (6) :34-37.

配套改造 篇7

阀门检验系统共包括4方面内容:阀门压力试验机、压力源系统、阀门压力试验数字化系统、起重搬运系统。

1.1 阀门压力试验机

此次技术监测配套改造项目共定做阀门压力试验机14台,试验阀门通径范围DN6~DN1000,阀门公称压力最大可达42MPa。试验机型号和数量分配(表1)。

阀门压力试验机使用的所有元器件和材料都是正规厂家生产,不易损坏,性能可靠。液压电磁阀、油泵电机、电器、高压水泵、密封件、卸压阀及压力切换阀等关键元器件均采用国外性能稳定产品。

所有试验机为一个系统,外观美观,结构合理,操作台布局合理,体现人性化,水路系统和电器系统设置分离,不会因水路泄漏的水掉落到电气系统而损坏电器系统发生事故。

1.2 压力源系统

整套的压力源系统,包含低压空气系统、一级增压系统、二级增压气密封试验系统、水压试验系统(2套)组成,每部分均按照模块化设计。阀门试验机所需压力源为低压压缩空气系统,低压压缩空气作为驱动力源供给二级增压系统和水压系统,并预留一路接口为气瓶或加压泵使用。

因试压系统的核心部件为气动气体增压泵、气动液体增压泵、高压气动阀门等都是靠压缩空气驱动的,低压空气系统主要用来为系统提供工作动力。

1.3 阀门压力试验数字化系统

阀门压力试验数字化系统指的是阀门试验机自带按要求开发的压力试验数字化系统,并且可与中心数字化平台对接。主要功能是提取检验信息、记录检验数据、提供检验查询等内容。

1.4 起重搬运系统

阀门的搬运与吊装是检验过程中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因此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这一情况。除蝶阀试验机外每台配备悬臂吊,试验机上方配备3台1t起重机,另配备1台2t电动叉车,形成一个无死角三维立体搬运空间,大大降低劳动强度。

2 阀门检验系统先进性

与传统阀门压力试验机相比,此次研究的阀门检验系统先进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数字化程度高

检验系统具有数据导入功能,即阀门的规格、型号、出厂编号、制造厂家、合同号等阀门的基本信息,由另一台电脑通过相应软件输入后采用优盘导入到检验系统。在检验系统输入信息中的某一项如出厂编号即可调出阀门的基本信息,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试验效率。

检验系统应具有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并形成日报、月报、年报等报表。查询条件应设置多项查询,如按规格、型号、类型、出厂编号、制造厂家、合同号、检验时间、检验人员等,其关联应采用“与”和“或”进行。

2.2 自动化程度高

阀门压力试验标准已录入到检验系统之中。试验阀门装夹在阀门试验机上后,当输入阀门出厂编号,调出阀门基本信息时,检验系统会对应提取阀门压力试验标准信息,即试验项目、试验压力、试验时间等内容。操作人员只需按动打压按钮,阀门试验机自动打压。一项试验项目完成后,再根据试验项目打开或关闭阀门,按动打压按钮进行下一项目打压。免去了每个试压项目人工调节试验压力、监控试压时间、观察泄露情况等操作。降低劳动强度,自动化程度高。

2.3 试验数据真实性高

阀门压力试验标准已录入到检验系统之中,因此,每只被检阀门都是按标准进行试验,试验项目、试验压力、试验时间等内容都与标准完全一致。

每个出厂编号对应唯一一只阀门,每只阀门的每条试验压力曲线也是唯一的,通过曲线可观察阀门试验压力变化过程,并可提取打印,未进行压力试验的阀门则无试验数据及压力曲线。

每只阀门保压是否合格都是由检验系统判断,如保压过程压力泄露量高于标准要求,压力曲线就会下落到试验标准压力之下,检验系统就会自动判定为不合格。

2.4 可靠性程度高

顶压式阀门试验机都配有伺服系统,阀门升压过程,阀门试验压力与顶压油缸压力同时增加,保证阀门不被压坏。

压力试验机有自动、手动2种模式。当自动模式软件出现问题时,手动模式下仍能保证正常检验。

压力试验机防护门配有连锁保护装置。当防护门未关闭到相应位置,压力试验机打压系统处于断开状态,无法进行打压。保证阀门试验的安全防护。

2.5 适应性程度高

由于阀门连接形式有多种如丝扣连接、法兰连接、焊接连接、卡箍连接等,法兰密封面又有光滑式、凹凸式、榫槽式、梯形槽式、透镜式等,阀门试验机配备了适用范围内的工装,工装装卸方便,达到试验机无阻碍试验。

专门研制异形阀门试验机,保证异形阀门无阻碍试验。

顶压阀门试验机配有阀门托架,相同规格的一批阀门检验只需调整一次托架高度即可,减少阀门试验机装夹时间。

3 阀门检验系统效率评价

项目改造的最大目的就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检验效率,现就将阀门检验系统与一般阀门试验机检验效率进行对比。

以规格型号Z41H-2.5 DN50闸阀为例,进行对比:

一般阀门试验机试验步骤为:阀门装夹、调压、打压(壳体试验)、卸压、调压、关手轮、打压(上密封试验)、卸压、调压、关手轮、打压(左密封试验)、卸压、打压(右密封试验)、完成原始记录。现将以上步骤时间进行估算,并将一般阀门试验机与阀门检验系统所需检验时间进行对比(表2)。

从提高效率方面来说,通过表格可看出,整个试验过程,时间降低,效率提高,这还未包括平时需进行的检验情况统计、周报月报汇总等未体现的隐形效率的提高。

试验过程中,操作人员不需要对泄露情况、保压时间进行监控;检验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自动生成,减少相应环节;检验情况可直接查询,减少了统计汇总方面的工作。

4 小结

阀门检验系统是中心领导、项目组、相关站室共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技术监测中心发展需要,整个研究从前期考察到设计、制造、调试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系统已具备运行条件。

浅谈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后的运行管理 篇8

1 工程运行管理的现状

辽阳灌区现实际灌溉面积6733hm2, 包含7个乡镇和驻军部队农场, 在辽阳市的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灌区的经济状况基本良好, 但计划经济形成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已严重制约了它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活, 人员相对较多, 效益增幅较慢, 灌区建设和改造资金短缺。

2 工程运行改革管理的基本思路与做法

按照中央关于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灌区必须进行体制改革, 进行自我完善, 达到人力、物力资源配置优化, 实现工程的高效率管理, 高效益运行, 使灌区成为不断增强的新型现代经济实体。具体如下:

2.1 引导农民参与灌溉管理

进一步进行管理体制改革, 明确管理权限, 在灌区逐步推行“灌区管理单位+农民用水协会+用水小组+农户”的管理模式, 支持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灌溉管理。灌区与受益单位分级管理, 灌区管理处负责建设与管理分干渠以上过程, 即总干、分干及渠系建筑物等重点工程。支渠以下渠道工程和建筑物经评估后交由乡村受益单位管理。以支渠为单位结合供水渠系和行政区域成立若干农民用水者协会, 报县 (区) 政府批准, 并由民政部门登记注册, 明确农村农民合作组织社团法人地位。协会负责支渠以下工程管理、用水管理、水费征收。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水价, 将根据向灌区管理单位买水的单方水价、在灌溉用水期内发生的各项费用, 维护用水者协会管辖范围内水利工程的费用分摊, 以及在买水计量点的实际供水量, 通过计算核定。

协会会员组成及产生办法:由受益乡村领导、用水户代表、水利工程技术人员 (可聘用灌区工程技术人员或其他水利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 组成协会, 通过民主协商产生。协会由用水户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并由协会推选执委会成员、会长 (副会长) 。农民用水者协会执委会制定协会章程, 规范管理工作。

辽阳灌区现在大多数受益村均设有专职放水员, 负责本村的水田灌溉管理, 有的经济条件好的受益村在斗渠口设有进水闸, 每年的春季还筹集资金对支斗渠进行清淤扩宽, 在夏季进行割草等维护工作, 已经具备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的雏形。另外, 辽阳市政府在《关于推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 指出:“大中型灌区支渠取水口以下的渠道等工程, 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要形式进行改革, 按水系、渠系范围组建用水者协会, 实行用水户民主管理”。这也为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提供了政策依据。为此, 根据灌区的实际情况, 在工程实施期, 首先选择已初步具备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条件的4个受益村进行试点工作。在积极争取辽阳市政府、市财政、水利、农发、民政、工商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 2007年年末在太子河区及辽阳县已治理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区内分别组建一个农民用水者协会, 进行试点工作。协会以整条支渠的水文边界为界组建, 共涉及灌溉面积630.67hm2, 农户3400多户, 每个协会均下设两个用水小组, 设会长1名, 副会长2名, 财会人员、工程维护人员、小组长等人员若干。同时, 2009年开始在辽阳灌区全面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 2011年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数量达到35个, 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灌溉面积达到6000hm2, 占有效灌溉面积的89%。另外, 对于在太子河区经济条件好, 能做到以工补农的部分受益村, 可暂缓组建用水者协会。

2.2 推进运行机制改革

灌区实行有计划供水、按合同供水。由灌区与用水者协会签订供水合同,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灌区内部实行定岗定员, 分流灌区富余人员, 实施减员增效, 实现低成本运行, 高效率工作。按照中央关于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灌区将分流富余人员13人。灌区管理处鼓励分流人员利用多余的灌溉水发展养殖业、种植业, 在开发水资源时给予适当宽松政策和资金支持。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竞聘上岗, 择优聘用, 打破干部职工界限, 以能论人, 以岗定人, 以岗定薪, 做到工作量、质、值的有机结合。

2.3 引进先进管理经验

引进先进的管理设备和管理经验, 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技术依托, 变管理人员密集型为科技密集型的单位, 实现生产的集约化, 效益的最大化。计划在辽阳灌区管理处设中心控制站, 逐步在各分干进水闸设置自动化控制器, 中心控制站可对各分干闸进行遥控、遥信和流量检测, 实现对灌区的智能化、自动化的统一管理。

2.4 改革水价制度

按照“补偿成本, 合理收费, 优质优价, 公平负担”的原则, 逐步改革现行水费价格制度, 积极推行末级渠道终端水价, 实现成本价格。用2~4a改革现行水价, 达到成本水价, 以促进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改革水费收取方式, 水费由以前委托受益村代收, 改为灌区自收, 要实行“水量、水价、水费”3公开, 并向用水户开具由政府有关部门监制的票据。

2.5 加强有关水资源管理条例

加强水法宣传, 实现依法治水, 依法管水。灌区要经常地向用水户宣传水法和有关水资源管理条例, 使之自觉地管水、用水、保护水。同时, 有关执法部门应健全体制, 严格执法, 对破坏水利灌溉设施, 破坏水资源的行为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摘要: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是一项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造福工程, 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本文以辽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为例, 简要分析了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全面探讨了工程运行改革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配套改造 篇9

嘎河灌区地处中纬度温带半干旱地区, 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6.9℃, 年平均日照数2866h。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2.5℃, 出现在1955 年7 月23 日,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31.4℃, 出现在1953 年1 月16 日和1956 年1 月20 日。土层封冻期一般为6 个月, 每年十月下旬封冻, 翌年四月下旬化通, 最大冻层深度1.97m。本地区多为北风和西北风, 多年平均风速为3.1m/s。本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73.4mm, 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

2 冻胀成因分析及其必要性

本灌区封冻期长且在封冻期气温降到负温, 负温对于渠道防渗衬砌工程有着一定的破坏作用, 破坏形式是渠道基土冻融对防渗工程的破坏。渠道基土冻融是由于渠道水的渗漏、地下水和其它水源补给, 渠道基土中含水量比较高。在冬季负温作用下, 土壤中的水分发生冻结而造成土体膨胀, 使衬砌开裂、隆起而折断。在春季消融时又造成渠床表土层过湿, 使土体失去强度和稳定性, 导致衬砌体的滑塌。因此必须对衬砌渠道采取保温防冻胀措施。

3 实例分析

3.1 渠道冻胀量计算

3.1.1 设计冻深计算

根据《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 (SL23-2006) ,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Zd-渠系工程的设计冻深 (m) ;Zm-历年最大冻深平均值 (m) ;准d-考虑日照及遮阴程度的修正系数;准w-地下水影响系数。

3.1.2 渠道基土的冻胀量计算

本次设计渠道南北走向及东西走向分别按土质进行计算堤坡 (阴、阳坡) 、渠底的设计冻胀量。

由于嘎河灌区冻胀量没有现场实验资料, 衬砌板下冻土层产生的冻胀量, 即:

hf=h Zf/Zd

式中:h-工程地点天然冻土层产生的冻胀量 (cm) ;Zf-基础下的设计冻深 (m) 。

设计冻深及冻胀量计算结果见表1。

根据衬砌渠道冻胀量计算成果, 冻胀量均大于《规范》所规定的:混凝土梯形断面防渗衬砌结构允许法向位移1.0cm, 故对衬砌渠道需采取抗冻胀措施。

3.2 渠道保温防冻胀设计

渠道衬砌采用“预制混凝土板+砂浆过渡层+复合土工膜 (一布一膜) +保温板”的结构形式, 保温材料采用聚苯乙烯硬质泡沫板, 根据《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 其厚度计算为。

式中:δx-为保温材料厚度, m;αw-为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修正系数;λx-为保温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导热系数, [W/ (m·℃) ];R0-为工程保温基础设计热阻, m2·℃/W;δc-为基础材料厚度, m;λc-为基础材料的导热系数, [W/ (m·℃) ]。

经计算, 嘎河灌区衬砌渠段渠道阳面、阴面及底面的聚苯乙烯硬质泡沫板厚度为8cm。所以统一采用8cm厚聚苯乙烯硬质泡沫板作为渠道的保温材料。

4结束语

在寒冷地区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 须重视水工建筑物的冻胀问题, 并从设计着手, 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或避免冻胀问题发生。

参考文献

[1]赤峰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嘎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Ⅱ期) 实施计划[Z].

配套改造 篇10

四老沟矿由于开采时间长, 可采储量不断减少, 煤炭资源回收难度加大, 2012年以来, 为了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 我矿对0.8~1.3m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进行了深入研究,

针对本矿存在的上述问题, 经多方论证后, 果断决策从改革采煤方法入手, 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严峻问题。经过紧张筹备, 薄煤层综采设备于2012年2月在14-3#层301盘区8110工作面投入生产。采煤机采用MG200/448-BWD型双滚筒采煤机, 适应采高0.9~1.6 m, 滚筒直径为1 000 mm, 卧底量150 mm, 截深:630 mm, 装机总功率, 448 k W。液压支架工作面采用ZY4000/08/16型两柱掩护式支架.支撑高度为800~1 600 mm, 工作阻力3 909 k N;操作方式为邻架操作。两端头采用特殊液压支架ZZT4500-15/32型支撑掩护式支架, 支撑高度为1 500~3 200 mm, 工作阻力4 500 k N, 操作方式为本架手动操作。刮板输送机为SGZ630/264型一部, 电机功率132k W, 输送能力为650 t/h, 链速1.07 m/s, 每节溜槽长度为1.5m, 宽度为0.63 m, 高度为0.27 m。这是我矿首次将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用于1.3 m以下薄煤层开采工作面, 实现了薄煤层开采工作面采煤、支护、运输机械化和薄煤层机械化高产高效工作面总体配套优化。

1 研究或革新内容及创新点

1.1 ZZT4500型支撑掩护式端头支架挡矸板

SGZ630/264型刮板输送机机头、机尾电机、减速机安装方向与普通刮板输送机不同, 为平行巷道布置, 电机、减速机总长度为2.5 m, 导致工作面端头ZZT4500支架滞后工作面ZY4000支架达1.8 m, 且由于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上窜、下窜等原因, 工作面头、尾端头支架与工作面支架架间距常保持40 cm以上。

根据我矿多年回采薄煤层的经验分析, 两硬条件下薄煤层工作面端头悬板不易跨落, 但工作面顶板一般都在移架后立即跨落, 因工作面掘进时采用见顶起底方式掘进, 工作面水平高度比巷道高度一般高出30~120 cm, 每次拉完架后都需配专人清理端头支架的架前及立柱柱窝里面浮矸, 跨落下来的矸石很容易砸坏端头支架的压力表、控制阀、截止阀等支架易损部件。

经研究决定采取在端头支架靠工作面侧主梁上吊挂1块长3 m、宽2 m、厚40 cm的钢板作为挡矸板, 厚度<40 cm的钢板容易被大块矸石砸坏。在支架顶梁靠工作面侧和挡矸板上安装2个固定螺丝, 挡矸板和支架用三环链连接, 具体如图1所示。

1.2 ZY4000/08/16型支架平面截止阀固定方块

ZY4000支架平面截止阀由固定在支架底座上的两条螺丝固定, 螺丝上方被截止阀表面胶皮固定, 但ZY4000支架在采完8110工作面、8108工作面后, 因我矿采掘接替紧张, 一直没有出井大修, 固定平面截止阀螺丝的胶皮大部分磨损、失效, 工作面泵站开启时, 截止阀两端高压管路因有压力而颤动, 截止阀的固定螺丝慢慢从截止阀退出来, 固定不住截止阀。

经研究在截止阀外围固定一块内径110 mm、外径130 mm、厚50 mm的固定方块, 固定方块用厚50 cm钢板加工而成, 截止阀固定螺丝退出时, 被固定方块及时拦截, 有效地固定住截止阀, 截止阀安装完固定方块后, 没有出现过从底座脱落的现象。

1.3 MG200/448型采煤机牵引部齿轨轮销固定钢板

MG200/448机组在回采8108工作面的过程中, 牵引部前、后固定齿轨轮销的φ30×320 mm螺丝因母扣严重变形损坏, 失去了固定齿轨轮销的作用, 机组司机在正常割煤过程中, 齿轨轮销因螺丝失效固定不住齿轨轮销而逐渐从机身退出来, 影响工作面原煤产量约20 t, 因螺丝母扣固定在机身上面, 如要更换螺丝母扣必须更换机身, 而更换机身不仅成本昂贵, 而且因工作面采高低, 更换困难。

经研究在齿轨轮销表面固定一块长150 mm、宽20 mm、厚40 mm的钢板, 钢板固定在齿轨轮销的中上部, 避免采煤机割煤过程中, 钢板与电费槽挡煤板卡住, 实践证明, 齿轨轮固定钢板厚度必须>40 cm以上, 以免强度不够变形 (如图2所示) 。

1.4 降低SGZ630/264型刮板输送机尾底座高度

8106工作面平均煤层厚度为1.2 m, 煤层中普遍含一层夹矸, 工作面在掘进过过程中, 采用见顶起底的方式掘进, 距开切眼60 m至工作面结束因夹矸逐渐变薄, 掘进时采用见顶起底的方式掘进, 起底厚度为30 cm左右。

方案一:5106巷进行起底, 优点:每天可利用检修班起底, 不影响生产, 缺点:8106工作面剩余可采长度为300 m, 工程量大, 成本高。

方案二:更换溜尾底座, 降低溜尾高度, 优点:成本较小, 并可重复利用多个工作面;缺点:更换溜尾底座难度较大, 更换时间较长, 至少需要耗时24 h, 影响正常生产。

最后研究决定采取更换溜尾底座、降低溜尾高度的方法, 刮板输送机尾底座原为860 mm, 经改造后底座高度为260 mm, 采煤机下尾时只需割20~40 cm顶板。

2 应用情况及经济社会效益

1) ZZT4500型支撑掩护式端头支架挡矸板的应用, 保障了支架易损零部件, 支架压力表不被损坏, 每3 d为矿节约成本3000元, 安装挡矸板后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保障了端头支架附近工作人员的安全。

2) ZY4000型两柱掩护式支架安装截止阀固定方块后, 支架工拉架时没有再出现挤乱高压管的现象, 以每根1.8 m长的架间高压管300元计算, 每天至少能节省12根高压管, 每天能节省至少3 600元。

3) MG200/448机组牵引部齿轨轮销固定钢板在8106工作面安装使用后, 每完成一个正规作业循环缩短20 min时间, 相当于每天能多完成一个正规作业循环, 多生产原煤120 t。

4) 更换刮板输送机尾底座后, 每天至少能多割2刀煤, 增加原煤产量220 t, 每天至少能节省机组截齿24个, 以每个截齿400元计算, 每天节省截齿消耗9 600元, 每天至少能节省机组柔性轴2根, 节省16 000元。

3 结语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配套改造】相关文章: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06-30

配套改革05-24

公共配套05-05

市政配套05-12

配套分析06-15

配套制度06-23

公共配套设施05-11

地产说辞配套05-21

配套产业体系05-01

空调配套行业05-23

上一篇:康复治疗策略下一篇:教学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