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理论

2024-06-12

篮球理论(精选十篇)

篮球理论 篇1

关键词:篮球运动,本质,研究

长期以来在篮球运动训练的实践过程中, 人们对篮球运动的本质的研究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学术界对它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本文结合篮球运动技术特点分析, 通过对篮球运动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进行阐述, 为篮球运动的新本质理论提供依据。并从我国篮球运动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 对篮球运动新本质理论提供逻辑依据, 提出自己的观点, 希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引发对篮球运动本质的思考。

1 现代篮球运动新本质理论的提出

篮球运动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很多次变革, 每一次变革都会带来新的技术和新的战术。虽然经历了很多变化, 而它的比赛形式一直没有改变, 那就是一方进攻另一方在防守, 进攻的一方在被防守的情况下将球攻入篮筐是最终的目的。

1.1 进攻者和防守者位置互换假设实验

篮球比赛中防守者的位置是在篮筐与被防守人之间的位置, 进攻者为了实现得分目的, 通过快速的移动来摆脱防守者, 防守者也通过移动从新找到防守位置。我们假设5名进攻者占据了5名防守者的位置进行进攻, 那么实际结果是进攻者可以非常容易的完成这次进攻。在假设的过程中防守者出现的情况是积极迅速的从新占据正确的防守位置, 来弥补位置上的不利局面。在进攻者和防守者位置互换后, 进攻者扮演防守者的角色站在防守位置上, 防守者为了占据正确的防守位置拼命的和进攻者进行身体对抗, 同时进攻者为了占据防守位置也和防守者进行着对抗, 最终的结果是由于防守者失去了防守位置, 不能有效的阻挡进攻者的得分。

1.2 攻防双方对抗性身体接触的产生

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篮球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缺乏高强度的身体对抗, 我们一直追求的身体对抗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产生身体对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以孙民治为代表的认为:篮球运动本质是一种游戏, 是一种以特定的器具, 在特定条件限制下, 围绕高空的目标而展开集体攻守对抗的活动性游戏。[1]既然篮球运动是一种游戏, 那么它的游戏过程会很容易被人们掌握, 那就是有球的一方为进攻者, 在无球一方的防守下将球攻入篮筐为目的的一种游戏。投篮是这项游戏得分的手段, 得分是这项游戏的最终目的, 那么攻防双方对抗性身体接触就会发生在得球后到投篮前这一过程之间。进攻者和防守者位置互换假设实验告诉我们, 如果让防守者失去了正确的防守位置, 进攻者得分将变得非常容易, 那么篮球运动的主要过程就是进攻者要占据防守位置, 防守者要通过移动重新建立正确的防守位置。攻防双发在对防守位置的争夺中出现了制约与反制约, 这种争夺是双方身体出现对抗性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 篮球运动的本质是人作为运动的主体, 在攻防两种形式不断交替进行下, 双方争夺占据防守位置为过程 (被占据防守者防守占据进攻者为前提) , 投篮为手段, 得分为目的一种游戏项目。

2 分析与讨论

篮球运动发展与新本质理论的内在联系。

2.1 核心后卫的培养与新本质理论的联系

中国男子篮球队在2011亚洲锦标赛和斯坦科维奇杯上, 我们经常会看到场上核心后卫在有限的24s进攻中, 毫无作为的磨掉十七八秒后, 再不负责任的将球扔给没有进攻威胁, 同时又无进攻或得分机会的同伴, 使场上队员没有方向感和位置感, 不知所措, 前锋拿不到球, 中锋在后卫位置盲目远投, 战术要求无法执行。[3]后卫这个让无数中国篮球迷一致诟病的位置很长时间以来一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学者们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例如, 核心后卫在选材时, 应当注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要注重那些具有潜在领袖气质的队员, 青少年中尤其要注重娃娃头, 这样的人才具有号召力和组织力和团结队员的能力, 是篮球这类集体项目的核心队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 要注重选拔具有拼搏精神、头脑清醒、敢于向教练提问和挑战的优秀队员, 这是有身体直接对抗的球类项目场上组织者所必须具备的潜在素质; (3) 要注重选拔对篮球运动具有良好天赋, 对篮球有很好的控制和传接球意识的队员, 这样的队员才具有发展潜力; (4) 要注重选拔具有良好的身体灵活性, 良好的速度和爆发力的队员, 这是选才时必须考查的重要专项素质。这些建议的提出说明一个好的核心后卫对一直篮球队的影响很大, 对篮球队的成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些建议甚至达到选择领导人的地步。但是如果我们再次观看比赛录像, 了解一下在比赛的过程中除了核心后卫以外的4个运动员都做了些什么, 他们是否符合本文中提出的新本质理论, 中国队在场上比赛的过程中最明显的特点是:进攻和防守站位特别鲜明, 防守的时候5个人都站到三分线以内, 进攻的时候都站在三分线以外。这种站位的方式形成习惯后, 很多战术配合很容易放弃争夺防守者的防守位置, 把篮球运动最激烈的部分直接过度掉, 直接进入得分手段上, 除了核心后卫以外, 其他4个人失去了对防守者的威胁, 违背了新本质理论中的争夺防守位置的过程, 如果长期以这种方式进行训练, 结果就是进攻队员缺乏位置上的优势, 防守人可以不做调整的干扰进攻人, 后卫没有传威胁球的训练经历, 不能在大赛中表现出色就是很正常的了。

2.2 基础战术训练与新本质理论的联系

基础战术是篮球比赛攻守较量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 是在2~3名运动员之间在局部范围内展开的有意识的小组协作行为。其中包括无球掩护、有球掩护、策应等等多种配合战术。基础战术配合是我们了解篮球运动本质的窗口, 它是篮球比赛中介于个人攻守行为和全队整体攻守行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比赛形态, 可以帮助进攻方实施投篮手段, 达到提高得分效率的一种办法。

基础战术训练的普及程度非常高, 各级各类篮球队训练的必修课程, 那么篮球基础战术的训练与本文新本质理论是否存在本质性的联系, 本文提出:篮球运动是双方争夺占据防守位置的过程, 就是说进攻者如果占据了防守他的防守者和篮筐之间的位置, 而且在这段占据的时间里是有球状态, 那么防守他的防守者就失去了防守的作用, 进攻者可以比较容易的实施投篮手段, 达到得分的目的。在篮球比赛中要想达到占据防守者的防守位置这一目的, 我们可以通过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个人单独完成, 方法是通过快速的移动破坏防守者正确的防守位置进而达到占据防守者防守位置的目的。第二种是协作完成, 方法是占据同伴防守者的防守位置, 前提是被占据防守者防守占据进攻者。基础战术配合中的无球掩护或有球掩护在比赛过程中会被大量运用, 但是配合出来的效果却不一样, 通过对全国8所高校篮球专项班500名同学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基础配合中的有球掩护和无球掩护在进行过程中, 实施给同伴做掩护的同学65%不具备占据防守人防守位置的心理准备, 他做掩护的目的是让同伴有直接或空切进攻的机会, 至于自己能否占据防守人的防守位置完全没有考虑过。被访问的同学中有35%具有在给别人做掩护后自己接球进攻的心理准备。通过上述调查结果表明, 占据防守人的防守位置的心理准备严重不足, 没有占据有利的位置所带来的后果是:缺乏与防守队员的对抗, 接球后的威胁性大大降低。

3 结语

篮球本质的探讨进行了多年。篮球运动本身规律的认识是篮球本质的核心。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 技术的有限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篮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但篮球运动的本质将弥补篮球技术发展的这一缺陷, 并将不断推动篮球运动发展所派生出来的更加广泛的运动形式。因此, 研究篮球本质并加以科学定义, 对于指导篮球运动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民治.从篮球运动本质及发展进程论国际强队的格局与形成要素[J].体育学刊, 2003, 10 (6) :109-112.

[2]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篮球考试理论 篇2

2、判断题:A4掷界外球,球触及了场内的A2后落在地板上,5秒钟后A2才获得控制活球,此刻24秒钟装置才开动。正确吗?(1分)A.正确 B.不正确

3、判断题:B队请求暂停,记时员表示该半时没有剩余时间了,可是,比赛时间结束的信号并没有发出, 只要有机会,必须给予B队暂停的请求。(1分)A.正确 B.不正确

4、判断题:比赛休息时间内,裁判员能宣判侵人犯规。(1分)A.正确 B.不正确

5、判断题:场上比赛时间只剩下35秒时,比分是80比79,A队领先;此刻A队控制活球,消耗了20秒后,A受伤,为保护受伤队员,裁判员停止了比赛,继续比赛时重新计算24秒钟。(1分)A.正确 B.不正确

6、判断题:队员A2投篮球碰篮圈和在篮圈上滚动,A1拍球入篮。不违例。(1分)A.正确 B.不正确

7、判断题:队员跳起投篮,球出手后,他落在前面没有移动的防守队员身上,谁犯规?投中算不算?如果第5次犯规如何处理?投篮队员犯规。球中有效。球出手后,失去对球的控制,再发生犯规,就不是控制球队的犯规,如达到受处罚状态,要罚球。(1分)A.正确 B.不正确

8、判断题:队员在场外掷界外球,他的同队队员在对方限制区内对防守队员犯规。判控制球队犯规,由对方掷界外球继续比赛。(1分)A.正确 B.不正确

9、判断题:防守战术基础配合包括挤过、穿过、绕过、策应、关门、补防和夹击。()(1分)A.正确 B.不正确

10、判断题:如球经过对方队员轻微接触,并未影响该队控制球,24秒不重新计算。(1分)A.正确 B.不正确

11、单选题: 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由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运动竞赛二司实行职能转变,将中国篮球协会与篮球处合一改为国家体委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是在()。(1分)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12、单选题: 我国篮球试行CBA职业化主客场联赛是在()。(1分)A.1995年 B.1996年上半年 C.1996年下半年

D.1997年

13、单选题: 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成立于()。(1分)A.1985年 B.1990年 C.1995年

14、单选题: 中国篮球协会试行全国性的职业篮球联赛是在()。(1分)A.1995年CNBA联赛 B.1996年CBA职业联赛 C.1995年全国甲A联赛

15、单选题:10秒违例是指(1分)A.10秒中内没有将控制的球运至前场 B.发球队员10秒中内没有将球发出 C.队员在对方限制区停留的时间 D.超过暂停时间10秒没有进入场地

16、单选题:比赛结束时,两队积分相等,以()决定名次。(1分)A.两队间比赛胜负 B.胜负场数多少 C.两队间得失分率 D.以上三项

17、单选题:标准篮球场地长宽的尺寸是多少米(1分)A.28/14?? B.28/15 C.26/15 D.26/14

18、单选题:罚球线距离本方端线距离为___M(1分)A.5.2 B.5.5 C.5.8 D.6.1

19、单选题:江泽民同志授予“八一”男子篮球队“团结拼搏的体坛劲旅”荣誉称号是在()。(1分)A.1998年 B.1999年 C.2000年

20、单选题:进攻队员踏着限制区并未进入限制区内,超过“3秒”时,应判()。(1分)A.3秒”违例 B.不是“3秒” C.正常行动

21、单选题:篮球技术包括()、()两部分。(1分)A.运球技术/防守技术 B.防守技术/ 抢断球技术 C.抢断球技术/进攻技术 D.防守技术/ 进攻技术

22、单选题:篮球运动教学是形成篮球运动技能、能力的()阶段。(1分)A.初级阶段 B.中级阶段 C.高级阶段 D.终极阶段

23、单选题:篮球运动最早传入的亚洲国家是()。(1分)A.中国 B.菲律宾 C.韩国 D.日本

24、单选题:某队投篮时,球触及篮板的侧面,应判()。(1分)A.球出界 B.球未出界比赛继续 C.球出界,由对方掷界外球

25、单选题:任何战术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力争掌握比赛的主动权,争取比赛的胜利。(1分)A.发挥本方技术特点、瓦解对方 B.发挥本方技术特长、控制对方 C.发挥本方技术特点和特长,制约对方 D.发挥本方优势、攻击对方

26、单选题:三分线()三分区内(1分)A.在 B.不在 C.在中间 D.未确定

27、单选题:我国篮球运动员姚明目前效力于美国nba那支球队()(1分)A.湖人队 B.黄蜂队 C.火箭队

28、单选题:在下面的突破当中,哪一种属于持球突破()(1分)A.跨下运球 B.背后运球 C.交叉步突破

29、单选题:战术基础配合是()有目的、有组织、协调行动的方法(1分)A.两人之间 B.四人之间 C.四五人之间 D.两三人之间

30、单选题:自1953~1998年间举行的13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中,获得冠军次数最多的国家是()。(1分)A.美国 B.苏联 C.巴西 D.南斯拉夫 试题卷二(小部分题重复)

(一)试题

101.篮球运动创始人奈史密斯出生于(B)。(A)美国;(B)加拿大;(C)英国 102.篮球运动创始于(B)年。(A)1681;(B)1891;(C)1781 103.篮球运动传入中国的时间是(B)。(A)1894年;(B)1895年;(C)1897年 104.篮球运动最早传入的亚洲国家是(A)。(A)中国;(B)菲律宾;(C)韩国;(D)日本 105.篮球运动从美国最早传入的国家(B)。

(A)巴西;(B)法国;(C)中国;(D)捷克斯洛伐克 106.现代篮球运动的本质是(A)。(A)一种增智、娱乐、健身、强心的游戏;

(B)特殊形式下围绕全局的目标,在空间与地面展开竞技的运动;(C)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

(D)现代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社会现象

107.现代篮球运动是由一位叫(A)的美国人介绍到中国的。(A)来会里;(B)蔡尔乐;(C)马约翰

108.篮球运动区别于其他球类项目的最大特征是(A)。(A)对抗的高空性;(B)快速性;(C)对抗性;(D)智慧性

109.自1950~1999年间举行的13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获得冠军次数最多的国家是(C)。(A)美国;(B)苏联;(C)南斯拉夫;(D)巴西

110.自1953~1998年间举行的13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中,获得冠军次数最多的国家是(B)。(A)美国;(B)苏联;(C)巴西;(D)南斯拉夫

111.自1936~2000年间举行的15届奥运会男子篮球赛中,获得冠军最多的国家是(B)。(A)苏联;(B)美国;(C)南斯拉夫

112.自1976~2000年间举行的7届奥运会女子篮球赛中,获得冠军最多的国家是(A)。(A)美国;(B)苏联;(C)澳大利亚

113.中国男子篮球队参加历届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中最好成绩是(B)。(A)第7名;(B)第8名;(C)第9名;(D)第10名

114.中国女子篮球队参加历届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中最好成绩是(A)。(A)第2名;(B)第3名;(C)第4名

115.篮球运动列为现代奥运会的表演项目是在(A)。(A)1904年;(B)1908年;(C)1910年;(D)1912年 116.篮球运动列为现代奥运会的正式项目是在(D)。(A)1924年;(B)1928年;(C)1932年;(D)1936年

117.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后,在大型全国性比赛中列为表演项目是在(A)。(A)1910年;(B)1912年;(C)1914年;(D)1915年

118.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后,在大型全国性比赛中列为正式项目是在(C)。(A)1914年;(B)1916年;(C)1920年;(D)1924年

119.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篮球协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联合举行的第一次篮球学术论文报告会是(C)。

(A)1972年在上海;(B)1978年在北京;(C)1982年在郑州;(D)1984年在北京

120.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体委组织编写的全国体育院系篮球统编教材是(A)。(A)1961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B)1963年由商务印馆出版;(C)1962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21.中国篮球协会试行全国性的职业篮球联赛是在(A)。(A)1995年CNBA联赛;(B)1996年CBA职业联赛;(C)1995年全国甲A联赛

122.北京体育大学最早招收篮球博士研究生是在(D)年。(A)1987;(B)1992;(C)1995;(D)1997 123.我国开始篮球竞赛制度改革,实行职业篮球联赛是在(B)年。(A)1994;(B)1995;(C)1996;(D)1997 124.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由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运动竞赛二司实行职能转变,将中国篮球协会与篮球处合一改为国家体委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是在(B)。(A)1995年;(B)1996年;(C)1997年

125.1999年中国篮球协会在上海召开全国篮球工作会议,研讨了十多个篮球职业化文件,并表彰了新中国建国以来为中国篮球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员总共(C)。(A)100名;(B)80名;(C)50名;(D)30名

126.江泽民同志授予“八一”男子篮球队“团结拼搏的体坛劲旅”荣誉称号是在(C)。(A)1998年;(B)1999年;(C)2000年 127.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成立于(C)。(A)1985年;(B)1990年;(C)1995年

128.1993年国家体委批准成立“中国篮球学校”挂牌在(B)。(A)北京体育大学;(B)北京体育师范学院;

(C)国家体委篮球运动管理中心;(D)中国篮球学校

129.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推行CUBA联赛是在(C)。(A)1992年;(B)1995年;(C)1996年;(D)1998年

130.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篮球教材中,内容较全、反映现代篮球前沿知识较广、体系较新、参加编写工作的知名专家最多的篮球教材是(C)。(A)1961年版《篮球》;(B)1990年版《篮球》;

(C)2000年版《篮球运动高级教程》;(D)2001年版《篮球运动教程》

131.当前我国篮球竞技整体水平不高的最主要原因是(C)。(A)经费不足;(B)篮球普及面不广;

(C)缺乏敬业的、科学化训练水平高的教练员;(D)高水平球队和球星的数量不多、质量不高

132.国际篮联规定供国际比赛用的标准场地为(B)。(A)长26米,宽14米;(B)长28米,宽15米;(C)长30米,宽16米 133.我国篮球试行CBA职业化主客场联赛是在(C)。

(A)1995年;(B)1996年上半年;(C)1996年下半年;(D)1997年 134.国家体育总局所属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属于(C)性质的机构。(A)政府职能部门;(B)社会团体;

(C)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事业性管理机关;(D)专项运动经营实体

135.中国篮球协会与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是(D)。(A)领导与被领导关系;(B)两个平行的独立部分;

(C)两套人马一块牌子统一整体管理;

(D)一个综合的专项运动管理部门,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统一管理

136.国际篮球联合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单项运动协会,至2001年成员国已达(B)。(A)150个左右;(B)210个以上;(C)已超过240个

篮球教学中整合激励理论的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篮球教学;整合激励理论;应用研究

21世纪的今天,篮球教学作为一项特殊性的技巧性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同时国家对于篮球教学更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进而大力地推广发展体育强国的概念教育,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一、当前篮球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体育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体育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体育素质的培养。但是就目前而言,当前篮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中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和谐高效发展。

1.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相对较低

近年来,体育作为中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其教学往往存在一定的技巧性,以至于体育教学的效果不容乐观。尤其是篮球的教学这门高技巧性的教学,部分学生对于篮球的学习有着较低的学习热情,同时目前中学的学生虽然开设有篮球课程,但是其篮球课程的学生多为男生,在课程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其学习的兴趣相对低下。

2.篮球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在篮球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的设计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篮球教学作为一项相对有技巧性的教学,更应该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共同培养,同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忽视,同时教师在对教学任务进行安排的过程中,并没有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的学习情况,对于篮球运动的整体角度把握得讲解相对不够,仅仅局限于部分的动作要领,以至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着乏味和沉闷的感觉。

3.教学过程缺乏激励和一定的评价体系

教师在篮球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学习和考试独立分开的形式进行采用,但是这一过程的实现,往往将学生学习过程的激励直接忽略掉。同时,在对学生篮球体育课程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其衡量标准仅仅局限于期末测试和平常的考勤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将教学的过程直接忽略,并将学生的某些天赋也就这样遮藏起来,不利于学生整合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当前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篮球教学中整合激励理论的应用

本文主要基于工作设计理论篮球教学课程的设计、期望理论篮球教学课程的设计以及强化理论篮球教学课程的设计三个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

1.基于工作设计理论篮球教学课程的设计

传统的篮球教学其教学过程主要是过分细分教学,分阶段地教学、分步骤地教学以及分动作地教学,这一过程实现的教学以至于学生对篮球课程学习的兴趣逐渐丧失,其学习的效果不佳,而基于工作设计理论,篮球教学课程设计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并对技能的多样性、任务的完整性以及任务的重要性进行合理地设计,同时在每节课的设计过程中,在对动作进行细分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动作的连续性和整合性。对于篮球体育课程内容的系统性有着直接性的注重,不断地对学生的自由发挥进行适当的鼓励,使学生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并进行适当的课堂反馈。总之,基于工作设计理论篮球教学课程的设计,在对传统精细化以及技术化的教学进行保持的前提下,依据于工作设计理论,对

学生的兴趣以及实际的接受需求进行考虑,对多种篮球技能加以培养,并及时地和课程内容进行联系。

2.基于期望理论篮球教学课程的设计

基于期望理论下的篮球教学课程设计,其评定结果主要是借助于教师的成绩进行表现,同时其教学评价的时间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时点,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考核目标,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考核目标的设定更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

最终使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锻炼身体的目的实现。

3.基于强化理论篮球教学课程的设计

基于强化理论下的篮球教学课程设计,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控,在篮球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的行为进行密切的关注,一旦学生的某些行为处于努力的状态,就及时地给予适当的嘉奖,并将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增加。同时在篮球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旦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或者是懈怠行为,应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指责。

总而言之,当前篮球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提高学生篮球学习的效果,并合理地对课程进行设计,对学生的努力进行强化,并对危机行为提高惩罚的力度,着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云龙.黑龙江省普通篮球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作者简介:周清红,女,1976年6月出生,就职于江苏省阜宁县陈良初级中学,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

一元训练理论应用于篮球训练研究 篇4

通过对篮球一元训练理论的研究使更过的教练员认识到一元训练理论对篮球运动的重要性,通过对以前认识的纠正与对新理论的认识重新确立目标,开始新的训练方法,使我国篮球运动朝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2 研究方法

2 .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总结,以期为本文的写作提供理论支持。

2 . 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能、篮球教研室的专家进行访谈,以期为本文撰写过程中指明方向,为本文的写作理清思路。

2 . 3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语言进行分析,并通过语言分析来解决一元训练理论的问题。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传统的体育运动训练理论是把技术与体能两个元素作为研究的理论进行分别研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然后将这两个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这样的训练理论称之为二元训练理论,但是随着体育运动理论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这一理论提出质疑,为什么很多球员百米的成绩非常好,但是一旦到了篮球场上速度却不是十分的明显,有的球员平时测试的时候跳得非常高但是在篮球场上抢篮板的能力不够强,相反有些球员百米成绩不是非常突出但是一到篮球赛场上速度素质相对较明显,在篮球场上突破能力强,过人速度快,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练员在训练中把体能和技术单独出来进行训练,导致的结果是体能素质不能很好地融入到技术训练中。针对这一现象有的学者提出了一元训练理论,即在体能训练中很好地结合技术训练,使二者融为一体。

3 . 1 一元训练理论的内涵

高水平的篮球运动员体能与技术是一元的关系,不存在只有体能没有技术的单一形式,也不存在只有技术没有体能的单一,体能与技术的关系是两者相互融合互为整体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方面的发展促进另一方面的发展,一方面的提高促进另一方面的提高。在篮球运动中很多人认为体能是制约技术发展的瓶颈,因此高水平的篮球运动员的选拔往往注重肤色,认为黑人运动员比白人运动员的发展空间更大,白人运动员比黑人运动员的发展更具有潜力,这是世界篮球赛场的主旋律,但是在研究篮球运动员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有许多特例,比如说后卫线上纳什是白人运动员,但是他的技术突出、体能较好,为什么能在美职篮的赛场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林书豪黄种人也能在美职篮赛场上突破游刃有余;姚明作为内线球员在赛场上面对黑种人的防守得分也能够如探囊取物,这些特例现象说明体能和技术在是一体的,不存在单一的体能和技术的分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体能和技术之间是相互转换的,体能可以促进技术的改善,技术可以促进体能的进一步提高。

3 . 2 篮球运动中体能与技术训练的顺序

至于篮球运动中先发展体能还是先发展技术的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先发展体能,因为体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技术更具有发展的优势,他们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像是很多低级的联赛,甚至是业余比赛中,往往体能素质好的球员比技术好的运动员更具有优势,身体素质好的球员在比赛中可以更好地拼抢篮板球、防守,即使在进攻端也可以跳的更高更具有优势,他们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这种球员如果技术掌握不够很难在以后的赛场上有更好的表现,像是国内的球员都是在体校成长,体校在训练过程中更注重的是短期的效益,于是在球员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加大力量训练,导致运动员在开始阶段成绩提高很快,但是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瓶颈,很难提高,像是很多活跃在职业联赛的球员很多基本功很差,在比赛强度大的比赛中往往失误不断。

篮球训练中首先应该开始练的是技术,在技术提高了后再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效果较好,因为在技术提高后身体素质不高,如果达不到技术的要求,就会促使球员的身体素质加强、不断提高,而技术训练提高后在这过程中体能的提高是不断加强的,这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承受的负荷会越来越大,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出现良性循环,当球员达到成人水平后技术较为扎实,身体素质还可以不断提高,像是我们观察美职篮的球员很多在刚进入职业赛场的时候身体比较单薄,经过几个赛季的磨练后身体素质明显提高,技术水平也有所提高,这种才是正常的过程,而不是等身体素质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技术训练。

3 . 3 一元训练理论应用于篮球训练的一些方法

在篮球训练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练习上肢力量的时候采用一些单纯的训练上肢力量的手段,而不结合篮球,这样导致的现象是篮球训练是篮球训练,体能训练是体能训练,两者还是不能很好地结合,在练习上肢力量的时候不能够单纯的练习上肢力量,而是全身的协调用力,比如投篮中不可能是单纯的用上肢或者用下肢进行训练,必须是上下肢乃至全身协调用力,在训练中可以采用投篮姿势的哑铃练习,准备动作同投篮前的准备动作相同,屈膝,将哑铃置于胸前,下肢用力蹬伸上肢协调用力将哑铃推出,就像是投篮一样,如此反复进行练习,对这一运动负荷适应后可以适当增加负荷使之超过原有负荷,使运动能力继续增长。

在练习下肢力量的过程中不是单纯的跳跃,可以采用双手拿球进行跳台阶的练习,在此过程中跳的高度是拿着球的,这样就避免了在训练中无球情况下跳的很高而一旦拿球的时候就跳不起来的情况出现。使得在训练中的状态可以完全转化成比赛能力。

在对抗过程中也可以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球员在平时的时候力量素质很强,力量素质高,但是一旦在比赛中对抗能力体现不出来,在比赛中进攻的时候一旦出现对抗动作变形,不能正常发挥出水平,导致比赛中命中率下降,在训练中可以通过模拟比赛的情形进行训练,当球员开始投篮或者抢篮板的时候助教推拉球员使其完成投篮,这样在比赛的时候可以使球员更好地发挥出平时训练的水平,体现一元训练的理论。

3 . 4 一元训练理论出现的问题

在一元训练过程中经常出现训练与比赛脱节的情况,现在篮球运动的发展是攻守全面兼顾,高度与速度结合,个体与群体统一的方向发展,我国运动员在篮球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是平时训练命中率高,但是在比赛中命中率却很低,这种现象就是二元训练理论所致,在训练中必须注重体能与技术的相结合,实现一元训练理论,教练员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使自己在对一元训练理论的认识上有所提高,使我国篮球运动更好地、更科学地发展。

4 结语

正确认识一元训练理论的内涵,并在训练中使正确运用一元训练理论,实现篮球训练科学化、实用化。运用一元训练理论加强篮球运动员上下肢的训练,使运动员的训练与实际比赛更贴近,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训练成绩。加强运动员在对抗情况下的投篮练习,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命中率。

摘要:篮球运动的本质是在运动对抗中得分,由于存在对抗,很多教练就把篮球运动定义为体能与技术的结合,于是便有了体能教练,有了技术教练,但是更多的教练是把篮球运动的体能和技术两个概念分开,形成了二元训练理论,其实篮球运动是体能和技术的相结合的一元训练理论,即不存在先技术后体能的训练也不存在先体能后技术的训练,篮球运动是体能和技术相结合的一元训练理论。

篮球理论课教案 篇5

课的内容:

一、篮球运动的起源及我国篮球运动发展概况

二、篮球运动的特点及健身意义

三、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四、篮球运动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预防处理

课的任务:

一、通过本讲使学生一般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篮球运动的特点及健身意义。

二、使学生充分认识篮球运动常见运动损伤的重要性、预防的必要性、掌握出现运动损伤后简单的处理方法。

一、篮球概况

1、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在1891年美国的马萨诸塞州(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由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他看见学生、儿童经常用球向桃筐内做投准练习的游戏而受到启发。于是,他就设计将两只桃筐分别钉在健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筐上沿距离地面3.05M,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搓,球进入篮筐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员。以后逐步将竹篮筐改为活底的铁质球篮并挂上线网。1892

年奈·史密斯博士制订了13条规则,比赛人数从开始的10人、9人、7人,最后定为5人,时间为上、下半场各15分钟。1893年,这种掷准游戏因为是使用桃篮和球,史密斯博士把它取名为“篮球”比赛的器材也发展近似现代的篮球、篮板、篮圈和篮网。

2、我国篮球运动发展概况

篮球运动于1894年传入我国天津,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

2014年执业医师考试指导临床执业医师、口腔执业医师、中医执业医师、医科大考查课试题《篮球运动在我国开展较为普及》(三大球之最),特别是在学校、机关、工厂。

(1)我国篮球运动水平在世界上先进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美国、俄罗

斯、克罗地亚、立陶宛、南联盟等国家篮球运动水平较高,而众所周知的美国NBA职业联赛代表看世界最高水平,一年一度的总决赛全球都要进行现场直播。

(2)在亚洲我国篮球水平属一流,男、女篮的主要对手来自韩国、日本。中国

男、女篮多次在亚锦赛亚运会上获男、女冠军。

(3)国内有每年一度的职业俱乐部联赛(CBA),通过联赛我国已经将王治郅、姚明、易建联、巴特尔、孙悦等球员输送到NBA。

(4)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举办的(CUBA)联赛,在全国各高校反响强烈,分

为南、北区进行,参赛运动员,必须是注册在籍的大学生。另外还有大超联赛等高校篮球比赛。

二、篮球运动特点及健身意义

1、篮球运动具有严格的规则限制(十章六十一条),每四年修改一次。是以球为工具,争夺球权为手段,把球投进对方篮圈为而进行的一项运动。

2、篮球运动是集体项目,要求同队队员齐心协力、密切配合,集体的力量去战胜对方,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和战术纪律性。

3、篮球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具有复杂性,紧张激烈的对抗性,可以培养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意志品质。

4、篮球运动是由各种各样的跑、跳、投基本技能组成,经常参加能促进力量、速度、耐力、弹跳、灵敏等水平素质的提高,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5、有较大的吸引力,参加者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既能增强体质,又能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1、技、战术更高超、全面、准确。

2、速度越来越快。

3、高空优势更加明显。

4、对抗越来越激烈。

四、篮球运动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预防与处理

1、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运动损伤的发生并非偶然,有一定的规律,思想上要重视,潜在因素:运动项目不同,技术特点也不同,对机体活动都有特殊的要求。这种特殊要求就会成为一个潜在的致伤因素,如:篮球运动经常是跑动、急停、转身、起跑,落地缓冲等动作,膝关节处于半蹲,处于受伤位置(发生韧带撕裂、骨髓劳损)、踝关节落地不稳或被别人踩等而造成韧带撕裂(排球同样如此)。直接因素:认识不足、准备活动不充分、忽视自我保护。

2、预防措施:

①重视准备活动。

②加强易受伤部位的锻炼。

③加强自我保护。

3、处理方法:

①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擦伤、刺伤、裂伤其特点是均有创口和出血,初步处理时要注意保护伤口,以免发生伤口感染。用干净纱布和毛巾包扎,迅速到医院作进一步处理。

②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挫伤、扭伤、拉伤、包括肌肉、韧带撕裂、表皮不出血(内出血)。主要症状:受伤部位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处理方法:损伤后均有内出血发生,应尽快止血,减少血肿。

A、立即冷敷、抬高伤部位,目的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达到止血目的。

B、活血去瘀、消肿止痛:24-48小时后进行,热敷(毛巾)活血,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C、加强功能锻炼,使受伤部位尽快恢复功能,活动幅度应循序渐进,不造成再度损伤为原则。

③关节脱臼、骨折

易脱臼关节:肩关节、肘关节。

篮球理论 篇6

关键词: 高职篮球教学 互动教学 教学实验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育思想是以文化和技能学习为中心,在高职院校中也是如此。因高职体育教学一直被忽略,外加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树立科学的体育意识。高职院校要改变现状,必须构成科学锻炼的体育认知,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学校、师生的共同合作,形成良好的高职统一体育教育形式。

一、实验研究的基本内容

1.测试相关项目

(1)测试对象:我院篮球选项班的2个班级学生。(2)测试内容:1分钟罚球线外投篮与半场来回运球上篮。(3)测试地点、时间:我院篮球场,从2015年10月~2016年1月,共20节课。每节课共45分钟。(4)测试方式:随机抽取笔者所执教的一班及二班各15名,共30名男生,作为测试班与比较班。并对相关数字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下结论。(5)测试基本步骤:访问专家,并结合前人的研究与本研究的需要设置学生的篮球教学调查表。

2.实验控制

(1)1班(实验班)笔者执教,而2班(对照班)由其他与笔者水平相等的教师执教,进而减少误差。两个班在上课时数、进度。内容等相关方面均相同。(2)为防止被实验的两个班级学生自己是实验对象而造成一系列影响,因此隐瞒情况。(3)为避免测试时间相隔长而致使可信度降低,那么两个班级的测试时间差被调制在一两天内。

二、互动理论下高职篮球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研究且熟透教材,并相应增加或删减内容,制订可行性的教学方案。另外,教师也要向学生说明课程的基本要求、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有明确的问题认知。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并找到问题。

2.课中互动阶段

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留提问时间,并总结出问题的主要方面[1],在传授知识时,可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着重回答。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比较重要或者是延伸问题,教师就要适当补充。在对基本理论掌握之后,可在场地上进行技术方面的演练。教师要做出正确的动作示范,及时指出不规范的动作。对于膝下运球、3分钟外投篮等高难度动物要让学生多进行联系,亲身体会,也可让技术水准高的学生帮助基础弱的学生。在结束课程之前,教师要对本堂课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从而留出部分时间给学生提问。总而言之,课中是属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最佳互动时机,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思索、提问,进而更深层次地交流。

3.课后总结阶段

课程结束后,教师要进行适度的反馈[2]。记录哪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而遗留了哪些问题,可在下一次课程前回忆一遍。对全班学生给予分组,选取一个负责人对比较有难度的问题进行汇总。组员之间在课后练习篮球技术动作,强化记忆,并提高动作规范与投篮得分率。测试时,实验班用互动教学法,对照班则使用传统教学法。

三、分析实验结果

1.实验前测试结果和相关分析

从表1、表2可得出,在实验之前,实验班和对照组学生在体能、学习动机、篮球基本技术等相关方面无明显差异。

2.实验后测试结果和相关分析

通过表3足以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组班产生显著性差异,可得出互动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还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彼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另外,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反馈消息,并进行归纳,实现教学内容等相关方面的不断改善提升,提高学生体育课的学习质量。

通过表4可看出,经师生互动教学以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差距显著。这足以表明互动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篮球技能效果显著。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当学生对篮球产生兴趣,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下,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的学习行为。他们不仅会在课中认真投入,课余之时也会练习篮球技术,享受篮球运动带来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提高篮球技术。

综上所述,互动教学法拉近了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展现了自身的学习潜力,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例如帮助、鼓励等都能让师生之间产生共鸣,从整体上提高了篮球教学效率。与此同时,互动教学让学生的情绪自控力、品质、自尊心均有了改善,逐渐克服了紧张、焦虑等相关不良心理。另外,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培养与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篮球运动认知,从而呈现精彩纷呈的高职篮球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新爱.高职院校体育理论教学中互动教学的运用研究[J].高职体育,2015,123:124-125.

篮球理论 篇7

1我国竞技篮球训练的基本方针

现阶段, 在继承创新和借鉴提升的基础上, 我国竞技篮球训练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训练基本方针, 即:“以我为主”、“三大一从”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三大基本方针, 这三大基本方针对于我国竞技篮球运动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1) “以我为主”的训练方针。“以我为主”的训练方针, 简单来说, 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开展我国竞技篮球训练活动的过程中, 要始终立足于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实际情况, 要注意根据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特点, 积极的进行技术创新和战术创新, 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和探索, 总结归纳我国竞技篮球训练的经验, 形成我国竞技篮球训练的风格, 走有特色的自我发展之路。但是, 在实践中贯彻“以我为主”的训练方针时, 要注意两个具体的问题:一是, 以我为主, 洋为中用的问题。一系列的事实证明, 积极吸取和借鉴国外强队的经验为我所用, 是促进我国竞技篮球运动水平提升的一个有效途径。例如: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职业化改革, CBA联赛的组织和开展等等, 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与提升。但是, 在借鉴他人经验的过程中, 要注意国外强队的经验是在他们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发展阶段中形成的,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如果在借鉴的过程中生搬硬套, 而不考虑我国竞技篮球训练的实际, 无疑是削足适履。因此,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在借鉴国外经验时, 一定要注意根据我国竞技篮球训练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参考, 并注意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变与完善, 确保“以我为主”训练方针的贯彻落实;二是, 以我为主, 古为今用的问题。也就是说, 在开展我国竞技篮球训练活动时, 要重视和发扬我国已有的技战术特点和打法风格, 以此来促进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快速发展。例如:早在1956—1965年这个阶段, 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就确立了“快攻、跳投和全场紧逼”的打法。如今, 随着现代竞技篮球攻守对抗激烈程度的提升, 全场紧逼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防守战术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世界篮球强队的重视, 然而我国男女篮近些年在参加国际性的篮球比赛时却依然还少采用这一战术, 在训练中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关注, 这无疑是违背了以我为主, 古为今用的基本方针, 不利于我国竞技篮球训练水平提升的。

(2) “三大一从”的训练方针。“三大一从”的训练方针, 实际上就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体育界针对体育训练提出的“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 科学的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基本原则。在这一训练方针中, 不仅强调了竞技体育训练需要大运动负荷, 同时还强调了训练的科学性。竞技篮球作为我国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开展运动训练的过程中, 同样也要重视“三大一从”的训练方针, 切实将“三大一从”的训练方针贯彻落实到竞技篮球训练之中, 切忌出现淡化或是忽视这一训练方针, 因为“难”不到位、“严”不到点, 抓不住从实战出发的核心或者是训练的量不足等问题, 影响训练的成效。

(3)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训练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训练方针, 实际上指的就是在组织开展我国竞技篮球训练活动的过程中, 要在继承我国传统竞技篮球训练风格和优势的基础上, 鼓励创新, 以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态势和发展局面。

2我国竞技篮球训练的控制理论

竞技篮球训练的基本方针, 是确保我国竞技篮球训练活动科学化开展的导向, 而训练控制则是确保我国竞技篮球训练活动科学化开展的重要举措。竞技篮球训练, 从本质上来说, 实际就是针对竞技篮球运动员开展的, 一种有着明确目标和明确方向的身体机能、篮球专项运动技能、篮球专项战术以及精神品质的综合培养过程。也可以说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以及途径来提高竞技篮球运动员和运动队综合运动能力的控制过程。离开了训练控制, 竞技篮球训练将成为一种无序的、盲目的、随意的行为, 要提高训练的成效更是无从谈起, 由此可见, 训练控制在竞技篮球训练中的重要性。以下就针对我国竞技篮球训练的控制理论进行简要的分析。

(1) 在开展竞技篮球训练活动的过程中, 要发挥训练控制的作用, 实现对竞技篮球训练活动的有效控制, 必须要构建一个严谨、系统、科学的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的构建来确保训练控制行为的贯彻落实。而在构建控制系统的过程中, 要注意控制系统是建立在信息传递、信息交流以及信息转换和信息调节的基础之上的, 竞技篮球训练控制系统运用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训练信息传递、交流、转化和调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所有的训练内容、训练计划以及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 都是作为控制信息存在的, 这些控制信息在组合之后, 最终传递输出到运动员身上, 从而实现对运动训练活动的控制。影响竞技篮球训练控制系统功能最为直接的两点:一是, 构成训练控制系统的要素, 如:教练员、管理人员、训练目标、训练指导思想、训练计划、训练手段方法体系以及训练保障体系等等;二是, 控制系统的结构, 也就是说, 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2) 竞技篮球训练控制系统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除了与训练控制系统构成要素本身的资质以及系统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着直接的关系之外, 还与能否根据训练实践的开展情况及时地对系统进行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针对竞技篮球训练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时, 一般来说,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 针对竞技篮球训练控制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优化。训练控制系统的构成要素是竞技篮球训练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 其自身的资质情况对于训练控制系统的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构成训练控制系统的要素资质低下, 即使系统控制结构再科学、再合理, 也难以具备强大的系统整体功能。所以, 在开展竞技篮球训练活动的过程中, 为了确保训练控制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和训练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定要重视竞技篮球训练控制系统构成要素的优化, 例如:提高教练员的综合能力、提高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完善训练管理体制以及改革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等等, 均属于这一层次的优化。 (2) 针对竞技篮球训练控制系统的系统结构进行优化。训练控制系统结构的优化, 主要指的是科学合理地调整系统构成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构成要素与局部之间、系统构成要素与整体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以及系统结构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完善。例如:训练计划与训练目标之间是否统一、训练计划与训练内容是否协调、运动量与训练强度的安排是否合理等等, 均属于系统结构优化应考虑的范畴。

摘要:竞技篮球训练的基本方针, 是确保我国竞技篮球训练活动科学化开展的导向, 而训练控制则是确保我国竞技篮球训练活动科学化开展的重要举措。为了加深对于我国竞技篮球训练的理性认识, 促进我国竞技篮球训练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该文针对我国竞技篮球训练的基本方针和控制理论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竞技篮球训练所要遵循的三大方针, 即:“以我为主”“三大一从”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 探讨了竞技篮球训练中的控制理论, 希望对我国竞技篮球训练活动的开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竞技篮球,训练方针,训练控制理论

参考文献

[1]刘玉林.现代篮球运动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2]王艳丽.我国竞技篮球训练指导思想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12.

篮球理论 篇8

1 体能“软素质”的提出

对于体能“软素质”一词,至今仍未有准确的定义,它只是在某一特定的情况下,相对出现的概念。体能“软素质”即体能辅助素质,是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衔接三大基本体能的核心枢纽,能提高对身体重心控制的能力,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篮球技战术的发挥水平,是促进篮球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因当今体能训练过多地偏重力量、速度、耐力这三大基本体能的发展,却没有意识到体能“软素质”训练对体能三大基本素质和篮球水平的影响和促进意义,因此在体能“软素质”理论知识和训练方法上尚没有深入的研究,成为我国篮球训练的薄弱环节,造成了我国篮球运动员在体能“软素质”训练方面明显滞后。

2 篮球体能软素质的相关理论

柔韧素质又称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活动以及关节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即关节和关节系统的活动范围。影响柔韧性即关节活动范围的因素有:关节骨结构,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其中,最后一项对提高柔韧性关系最大。柔韧不仅决定于结构的改变,也决定于神经对骨骼肌的调节,特别是对抗肌放松、紧张的协调。协调性改善可以保证动作幅度加大。提高柔韧性可采用拉长肌肉、肌腱及韧带等组织的方法,有爆发式(急剧的拉长)和渐进式两种。其中,渐进式可以放松肌肉,使筋腱缓慢地拉长,不易引起损伤。

协调性(coordination)指身体作用肌群之时机(timeing)正确、动作方向及速度恰当,平衡稳定且有韵律性谓。在各项体能中,协调性训练可说最困难,因影响协调性除了遗传、运动员心理个性外,尚有肌力与肌耐力、技术动作纯熟度、速度与速耐力关系、身体重心平衡(关系肌力与肌耐力)、动作韵律性(技术动作要纯熟方可)、肌肉放松与收缩,甚至还有柔软度等。协调素质是在进行身体运动过程中,调节与综合身体各个部分动作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集灵敏度、速度、平衡能力、柔韧性等多种身体素质为一体,充分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功能。

灵敏素质是指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能够迅速、准确、协调、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是人各种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及分析综合能力,是灵敏素质的重要生理基础,因此可通过训练改善和提高各感受器官功能,以增强灵敏素质。此外,在体育锻炼的实践中,掌握的运动技能愈多就愈熟练,大脑皮层中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就愈迅速、准确,动作也愈灵巧。灵敏素质是运动技能、神经反应和各种素质的综合表现。在对抗性体育活动中(如篮球、足球等),灵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灵敏是人体各种运动能力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体现,良好的灵敏性不但有助于更快、更多、更准确、更协调地掌握技术和练习手段,使已有的身体素质充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而且可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灵敏素质分为一般灵敏素质和专项灵敏素质,前者指适应一般活动的灵敏素质,后者指符合专项需求的特殊灵敏素质。

3 篮球体能软素质的训练手段和方法

体能是指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综合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身体能力。通常情况下,灵敏素质与协调素质是一同训练的。

3.1 柔韧素质的训练

柔韧素质中,肌肉的伸展性对提高关节柔韧性影响最大,因此,运动实践中,主要通过伸展运动来提高柔韧性。伸展运动一般分为两种:静态伸展和动态伸展。静态伸展练习主要是将某关节肌肉慢慢伸展至所能拉长的最大幅度,然后保持一段时间,重复1~2次。这种伸展方式危险性较小,同时对肌肉伸展性和关节活动幅度帮助最明显;动态伸展练习主要是在伸展过程中,肌肉的拉长速度是较快的,同时关节也不会固定在某一位置较长时间,对提高肌肉兴奋性和关节灵活性作用较明显。

从伸展后局部关节活动度来看,静态伸展的效果要明显好于动态伸展;从安全性来看,静态伸展也强于动态伸展;但是从整体运动模式来分析,动态伸展的优点就凸显出来。已有研究显示,正式训练或比赛前进行静态伸展既不能提高运动水平,也不能减少运动损伤,运动前静态伸展甚至会降低人体的力量、速度和爆发力素质。动态拉伸练习与静态拉伸练习最大的区别就是,动态拉伸过程中,肌肉突然被拉长就会引起牵张反射效应,肌肉、关节、肌腱和韧带均会在这种牵拉状态下反射性收缩,从而在增加动作幅度的同时提高神经系统支配身体的能力。

因此,针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运动水平,过分依赖一种伸展方式都是不科学的,应该结合项目特点和水平,将动静态伸展部分融合进准备活动中才能体现伸展活动的最大化作用。

3.2 协调、灵敏素质的训练

协调、灵敏素质通常是一同训练的,可以采用绳梯训练的方法。绳梯训练起源于欧洲,中国最早在19世纪末由北洋水师学堂从欧洲引进,起初是作为一种锻炼士兵身体素质的方法。绳梯训练又称软体训练,简单的来说是利用绳索和布条做成梯子状,练习者可以在上面进行以步法练习为主的灵敏性和协调性的锻炼,它摆脱了传统身体素质训练中枯燥而乏味的内容,使之具有趣味性、灵活多变性。现代竞技体适能训练体系中,软梯训练作为发展灵敏和协调素质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足球、篮球、田径、网球等项目,20世纪末,国家体育总局正式从美国引进软梯训练系统。

绳梯训练要求参与者在动态移动中保持身体平衡,不断强化动态移动中对身体重心的控制[1]。对运动者的本体感觉和身体稳定性达到了强化的作用。从神经对肌肉的调控角度来看,通过绳梯训练可以提升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迫使神经系统以较高的速率向肌肉传送募集信息,激活更多的运动单位,对参与者的爆发力表达、速度提升、灵敏和协调等素质提高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绳梯训练不但可以应用到篮球训练的准备活动中,也能应用于篮球体能训练阶段。

4 篮球体能软素质的应用

4.1 动静态伸展训练

以交叉步突破技术为例,蹬地力量向上经过核心区和上肢,主要靠踝关节、膝关节蹬伸、髋关节和肩关节的转动提供速度。 实施动静态伸展时,应遵循先腿部、后上肢、最后腰腹核心的顺序(大肌肉群在前,小肌肉群在后)。静态伸展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动作速度的控制,以正压腿为例:正压腿主要是对股后肌群的伸展,伸展时要注意保持核心区的稳定(躯干保持竖直),要强调躯干笔直地向前下方靠拢被拉伸的大腿,而不是拼命地用手去触摸脚尖,这样会容易导致“弓背”现象。在下压的过程中,注意速度的控制,速度越慢,股后肌群产生的牵张反射效果就越小,对抗的阻力就越小,下压的幅度就可能更大。在到达下压的最大幅度时,用双手压住膝盖保持腿部伸直,停留15~30 s的时间,重复1~2次。

实施动态伸展时,需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幅度控制。动作不规范,练习效果就不会达到最佳;动作幅度过大,肌肉韧带容易拉伤,动作幅度过小,对肌肉的刺激不够,很难兴奋。以“弓步行走”为例,弓步行走主要是对髂腰肌进行动态伸展,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身体的稳定性,不要出现身体晃动,上体略前倾,膝关节和脚尖的方向保持向前,胯步的幅度要保持在前脚落地后膝盖呈90°、小腿与地面垂直为宜,整个过程中身体重心保持尽量不起伏。

静态伸展主要遵循的原则是规范性和稳定性。静态伸展动作简单易学,适用于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动作的规范,到达最大伸展幅度后一定要保持足够的时间,但是停留太久或幅度过大也会引起肌肉拉伤,因此时间上以15~30 s左右为宜,幅度上以肌肉有轻微“撕裂感”为最大幅度。

动态伸展主要遵循的原则是安全有效。很多体能较差的运动员进行各种热身时态度并不认真,不愿意从基础做起,敷衍了事,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已经为伤病埋下了隐患。另外,正确的技术动作也很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准确伸展运动部位,并且可以强化运动模式,增强机体在运动中的表现,同时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体能水平较差的运动员,应从运动幅度较小、感觉轻松、速度较慢的动作开始练习,需要系统地、逐步地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在做动态伸展之前,需要做5 min左右的低强度有氧,使心率缓慢增加,肌肉和体温逐步升高。慢跑和跳绳是不错的热身方式。随着对运动强度的不断适应,几周之后强度可以逐渐增加。对于体能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从运动幅度较大、感觉较为强烈、速度较快的动作开始练习,练习之前做8~10 min的中等强度有氧,使心率增加,肌肉和体温升高速度加快。

4.2 绳梯训练

由于绳梯训练具有简单易操作、能改善移动能力和步法运用的优点,同时也是理想的热身手段,因此绳梯训练应用于灵敏、协调素质训练是切实可行的,可以作为篮球训练的准备活动和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特别是在步法学习的时候,由于绳梯训练方法新颖、独特,对训练者的吸引力很大,做起来轻松愉快,练习的积极性能得到较好的调动。

绳梯训练动作的设计和内容安排需要体现出篮球专项特点。在设计动作时,需要把培养练习者的“腿功”作为训练的核心内容:根据篮球技术的步法特点,选择滑步、上步、后撤步、交叉步等步法;根据篮球技术的移动特点,主要选择横向移动的训练为主;根据移动距离特点,选择6~8 m的软梯的长度。以垫步为例:垫步类似于小跳,是持球突破的准备动作。通过移动前的垫步,可以快速调整身体位置,让肌肉和神经兴奋起来,有利于身体的快速反应。在设计垫步训练时,可以采取绳梯横向或纵向的移动方式,结合双脚交替前行、交叉步、跳步等动作,既可以刺激到小腿三头肌和跟腱的牵张反射能力,也能锻炼臀中肌、臀小肌、股四头肌等肌肉的快速收缩能力。

进行绳梯训练时,对于不同的练习形式、训练组数和重复次数要根据运动员的体能状况合理分组安排。练习形式的安排主要有跑、小跳、滑步、大跳等,具体练习时由于小跳的双脚离地距离较小,滞空时间短,对踝关节和膝关节的冲击力小,适合在练习的前半段;大跳的离地距离大,同时滞空时间长,对下肢和核心肌群的力量要求高,对踝关节和膝关节的冲击力也较大,适合安排在训练的中段;训练组数以单个动作不产生明显局部疲劳为宜,2~4组之间。练习的组数,以每个动作2组为宜,这样在训练时不会对局部肌肉、韧带和关节产生过大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身体各部分组织对初期的运动量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训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动作组数可以慢慢增加到3~4组。在训练中,教练员不仅要教正确的步法动作,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为什么要做这些动作,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这些动作,经过不断的实践,最终提高运动员运用技术的能力,提升训练效果。

绳梯训练主要遵循训练难度和训练量循序渐进的原则,学习新动作时,主要以较慢的、有控制的速度开始,强调动作的规范性与节奏感,当动作熟练掌握后,再慢慢地提高动作速率;训练内容的安排,主要遵循由普通动作逐步过渡到难度动作,由简单练习过渡到组合练习的原则。同时,针对不同身体素质,锻炼的先后顺序也有要求。比如爆发力训练和灵敏素质训练应选在身体状态好和神经兴奋性高的状态下进行,一般安排在网球课的准备活动阶段。练习时要根据训练要求,不断变化动作的速度、节奏和方向,整体实践严格控制在10 min之内。时间过长,身体持续保持兴奋性容易引起疲劳,时间过短,身体肌肉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训练效果无法保证。

5 结语

体能“软素质”是目前体能训练领域的新名词,将运动素质中力量、速度、耐力这三大基本素质之外的辅助素质称之为“软素质”,即柔韧、灵敏、协调素质。在篮球专项体能中“软素质”是专项体能的集结点,起着衔接配合的枢纽作用,它能提高对身体重心控制的能力,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篮球技战术的发挥水平。

摘要:体能“软素质”是目前体能训练领域的新名词,将运动素质中力量、速度、耐力这三大基本素质之外的辅助素质称之为“软素质”,即柔韧、灵敏、协调素质。该文对篮球体能软素质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讨论了篮球体能软素质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以及篮球体能软素质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篮球,体能训练,软素质

参考文献

[1]翁荔.在篮球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体能[J].当代体育科技,2016,6(6):19.

[2]邵帅.浅谈青少年女子篮球体能训练策略[J].科技资讯,2015,13(26):128-129.

构建篮球职业化评价体系的理论探讨 篇9

1 构建篮球职业化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

1.1 人力资本理论

以舒尔茨等为代表的人力资本专家认为,和体现于物质产品上的物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是体现于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成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所构成的资本。它是现在社会中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在篮球职业化进程中只有在遵循篮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篮球职业化的发展。

1.2 社会学基础

篮球职业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研究必须密切结合社会发展状况,任何脱离社会现状对篮球职业化的研究都是空洞的、没有说服力的,因此,我国篮球职业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以社会学为基础。

1.3 系统工程理论

篮球职业化进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协调与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篮球职业化进程中要以系统工程相关理论为基础,以不断促进篮球职业化的发展。

1.4 体育学基础

篮球职业化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形式,属于体育的综合范畴,它的发展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我国竞技篮球总体发展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篮球职业化的发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篮球职业化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以体育学为基础。

1.5 经济学基础

篮球职业化是体育产业化的产物,是篮球运动与经济结合的必然结果,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篮球职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篮球职业化对体育经济的带动情况是反映我国篮球职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篮球职业化评价体系要以经济学为基础。

2 构建篮球职业化评价体系的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篮球职业化评价指标要具准确性和客观性,指标应客观地反映我国篮球职业化发展状况,从本质上反映我国篮球职业化发展实际。此外,评价体系要能客观和真实地反映篮球职业化这个大系统发展的状态以及各个子系统和指标间的相互联系,并能较好地量度篮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主要目标实现的程度。

2.2 可操作性原则

篮球职业化评价体系要体现简易性和复杂性,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因此,要充分考虑数据取得和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既能全面反映篮球职业化发展的各种内涵,又要利于推广。

2.3 动态性原则

篮球职业化评价体系是一组随时空变动的参数的有效组合,科学的评级体系要反映动态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因此,指标体系选取要较好地刻画动态发展,以反映篮球职业化发展水平的变化

2.4 以人为本原则

篮球职业化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篮球职业化的发展,而在篮球职业化进程中人是最具积极性和活力的因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篮球职业化的发展,因此,篮球职业化评价体系的构建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2.5 系统性原则

篮球职业化评价体系必须充分反映篮球职业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又要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叠性,使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6 导向性原则

构建篮球职业化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篮球职业化的发展,因此,它要系统的反映当前我国篮球职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方向与重点,为其操作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计划与目标。

3 篮球职业化评价体系的内容

当前,学术界尚未有关于篮球职业化评价体系研究,我们认为篮球职业化评价体系应当包括职业联赛水平、参与主体、文化氛围、产业化水平以及基础设施、法规建设等内容,具体表现为:

3.1 职业联赛水平

衡量篮球职业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便是职业联赛的水平。一方面,在篮球职业化程度高的联赛中,球队之间的事例极为接近,篮球比赛水平较高,因此,篮球比赛竞争激励,比赛充满激情、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能够吸引大批球迷进入现场看球。例如,美国的NBA作为世界上职业化程度最好、水平最高的职业联赛就吸引了全世界篮球迷的目光。另一方面,高水平篮球职业联赛有助于吸引高水平的教练员、运动员的加入。研究表明,外籍教练员、运动员外援的加盟在世界范围内提高了CBA的知名度,增加了CBA观众的上座率,给CBA带来了欧、美先进的篮球理念,起到了促进CBA职业化进程的作用。[2]

3.2 联赛参与主体

作为职业篮球参与主体的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以及球迷他们素养的高低在一定层面上放映出篮球职业化水平。首先,篮球教练员、运动员与裁判员的职业水平与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比赛水平高低,进而直接关系联赛整体发展水平;其次,球迷对于联赛的程度间接反映了他们对于职业联赛的认可程度。因此,作为职业联赛参与主体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以及球迷是衡量篮球职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3.3 职业联赛文化氛围

篮球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3]。篮球文化是一个国家篮球发展的产物,良好的篮球文化氛围是高水平职业联赛发展的不竭动力。正如李元伟在《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开创中国篮球新局面》讲话中指出:“没有文化的篮球是缺少底蕴及没有内涵和品位的篮球;没有文化的篮球也一定是缺乏动力、魅力、竞争力的篮球。不从文化高度上认识篮球,我们就不能真正认清篮球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就不是一个清醒的篮球工作者。一句话,篮球文化就是篮球运动的魂”[4]。

3.4 篮球产业化水平

篮球职业化就是把篮球作为一种产业推向市场,它的实质篮球与市场相结合,走市场化的道路,它提供的是体育无形产品,以此来满足人们对于篮球文化的需要,因此,篮球产业化程度是篮球职业化的重要体现。例如,在篮球职业化高度发达美国,NBA已远远超出了体育竞赛本身的范畴,从知名度和经营收入两方面看,NBA已经成为最成功的职业体育组织。五十年来,NBA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发展成为年收入40多亿美元的巨大体育产业,成为一个完善的商业体系[5]。

3.5 联赛基础设施状况

事物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做保障,篮球职业化的发展同样如此,因此,篮球职业化程度越高与之相应的基础设施水平就越高。比如,美国的NBA,每只球队的都有自己专用的篮球馆,每个球馆能容纳近两万名观众,场馆内配有现在化转播设施等等。因此,联赛基础设施状况可以从侧面体现篮球职业化发展状况。

3.6 联赛法规建设情况

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是篮球职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体育立法不断完善篮球职业化的法律政策,为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提供法律保障,为篮球职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例如,NBA在组织管理、竞赛、市场营销等方面必然遇到大到劳资纠纷、电视转播权,小到队员比赛场上的冲突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都有政策法规可循、可依。高薪制和合同制,它保证了球员的收入和俱乐部球队的稳定;选秀制和转会制调控了NBA各队的实力,反垄断豁免使NBA联盟获得了更大的整体利益,保证了各俱乐部的发展等等[6]。

4 结束语

篮球职业化评价体系要系统反应篮球职业化发展的实际,它的构建需要考虑职业联赛水平及其参与主体、文化氛围、产业化水平和基础设施、法规建设等因素,因此,篮球职业化评价体系的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其评价体系内容中的各个指标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以要协调所有指标使之相互协调、相互适应;此外,篮球职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因此,篮球职业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钧,孙民治.“篮球职业化”概念的界定[J].体育学刊,2002,9(4):110.

[2]郭永东,曹永英.CBA职业化进程中外援的作用及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3):93.

[3]刘玉林.现代篮球运动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4]李元伟.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开创中国篮球新局面[R].2005.

[5]吴凯雷.从NBA看体育产业化的巨大潜力[J].企业经济,2000,(1):42.

篮球理论 篇10

篮球运动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之中,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各高校每年都会举办校内院、系间的比赛,其形式多样,内容繁多,比赛场次较为频繁,已经成为高校校园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学校体育经费有限,体育赛事开展过程中例如开幕式表演精彩度、比赛间隙的互动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难以调动或满足参与学生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培育高校篮球运动赛事的品牌发展,并把它推向市场,有利于实现学校体育资金渠道的多元化,同时扩展到其他项目,并深化高校体育体制改革。

1 相关概念

品牌,对于品牌的概念学术界还没有定论,有学者把所有品牌的概念分成四种类型:符号说、综合说、关系说和资源说。本研究采用具有代表性的综合说定义。认为品牌更是一种综合的象征,需要赋予形象、个性、生命[1]。高校体育品牌是指各个高校在发展体育项目中逐步形成的适合于自己学校的传统体育特色项目。通过赛事品牌的建立提升感召力和吸引力,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通过品牌效应,扩大一些特色项目的影响力,同时很大程度地促进了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如华侨大学、太原理工、天津财经大学等都是通过篮球带动了校园体育文化,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得到更多企事业单位、学生和家长的青睐。

体育赛事,一般指比较有规模、有级别、参赛方都遵守相同规则的有组织的正规比赛。部分学者从项目管理和社会文化的角度,认为体育赛事是一种具有项目管理性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和形式受规则、习俗和传统影响,具有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迎合不同参与分享经历的需要,达到多种目的。对社会和文化、自然和环境、政治、旅游和经济各领域产生冲击影响。包括超大型、大型和一般赛事。认为体育赛事有如下特点:(1)竞赛性;(2)文化性;(3)项目性;(4)复杂性;(5)目的和目标多样性;(6)市场产品性等[2]。高校校园体育赛事是指学校组织的全校性具有一定规模的比赛。据研究显示高校体育赛事的项目多以传统项目为主,尤其以篮球最具代表性。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例,从2009年开始至今该校组织,由下沙移动公司赞助的“动感地带杯”篮球赛,同时邀请了浙江省教育厅、赞助商和校有关领导参加,比赛参与的人次达到2万之多,赛事规模近似于省大学生篮球联赛。可见该赛事在学校已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2 高校篮球赛事品牌化创建分析

2.1 高校篮球赛事品牌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CUBA是我国大学较早的具有一定品牌的全国性赛事,随着她的改革与发展,参赛数量由最初的35所参赛学校发展到今年的111所(见表1),占了全国本科院校近1/7的比例,且各省为了选拔CUBA分赛区参赛队,还举办了省高校的大学生篮球锦标赛暨CUBA赛区选拔赛,可以说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的本、专科院校。另外在对浙江省下沙高校篮球运动展开的调查显示,各高校每年还举办自己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篮球比赛。篮球运动在中国高校开展的如火如荼,以成为高校第一大运动,参与人数最多,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如表2)。篮球运动在高校校园里经过多年的成长,占据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重要位置,对校园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见在中国大学校园中建立一个具有品牌化的篮球赛事是可行性。

CUBA育人的内涵已经深深吸引了大批的大学生,可毕竟只有部分由资质的高校参与其中,大部分学校还游离在外。通过CUBA的经验发展高校校园篮球赛事,打造一个普及性的,具有品牌化的校园篮球赛事,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并参与该赛事,使其获得更多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同时在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学生裁判骨干、运动骨干和体育干部。另外通过品牌化的建立吸引企业的加入,据赵青对我国高校学生体育赛事市场化现状的分析与研究发现,商家赞助高校体育赛事的项目偏好,篮球占了40.7%,位居第一(如图)。赞助商为赛事提供资金保障,营建赛事的社会化效应,为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可见,篮球赛事的社会性功能突出了建立大学校园赛事的品牌化的必要性。

2.2 高校篮球赛事品牌化的创建基础

基于高校校园赛事和品牌的特有内涵,结合企业宣传受众相对集中的特点等进行分析,本文认为,高校校园篮球赛事是一个有着生动活泼生命的产品,它有着规范的组织、鲜明的赛事特点、活跃的市场潜力,同时还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通过几年的发展,赛事已初具一定的品牌化基础与规模,但是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品牌的创建离不开赛事的市场化运作。由于高校校园篮球赛事的市场化发展起步较晚,篮球赛事的竞技水平不高等,制约了高校体育赛事市场化发展,因此,赛事的市场化运作还尚待改进与完善。

2.2.1 赛事举办的优越基础设施条件保障以及后续对社会的回报

我国高校扩招近十年,高教园区的建立,在校人数不断增加,相应的体育场馆等设施也不断更新满足学生正常需求。在对浙江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内高校的篮球场馆及设备的调查显示,各高校都具备举办正式篮球比赛的软硬件设施。赛事的组织、管理、裁判等人员经过几年体育教学部篮球专业教师的培训和篮球比赛的实践操作经验积累,已经具有较好的工作能力。高校篮球赛事举办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篮球运动爱好者、篮球裁判和赛事组织等方面的人才,为学生毕业后回馈社会,推动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运动的有序展开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2.2 高校校园篮球赛事有着较好的整体形象

高校篮球赛事在赛场上突显出良好的精神和文化追求,向社会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大学生在比赛中尊重裁判、尊重对手、积极进取、顽强拼搏、文明比赛。在赛事开赛前有着经过大学生自己精心设计,能够给人一种进人某种情感的状态的赛前仪式,在比赛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例如啦啦操、街舞、乐队等社团的表演,拉近球迷与球队的距离,建立和加强各联系。比赛间隙利用互动性的游戏,提供赞助商与潜在消费者互动沟通的机会,让参与的学生满意,赞助商满意,以达到双赢的效果。同时还能把整个比赛的氛围调动到最佳状态。各个方面都突显出高校自己的篮球赛事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激情四射的魅力,吸引广大的学生参与到其中。

2.2.3 团队化、专业化的篮球赛事运作

篮球赛事的机构成员设置多以校级层面人员构成。以浙江财经学院大学生竞赛管理试行办法为例,大学生竞赛委员会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级单位分工明确。赛事的联络、组织、协调、经费管理、奖励、宣传等,对赛前、赛中、赛后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充分准备。赛事的整个运作在体育部的协作下共同完成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在校期间的实践,最后运用到社会之中。

2.2.4 高校篮球赛事社会化功效带来的商业性价值

我国有1000多所高校,在校生已超过1000万人,对于商家来说,这一群体可能就是他们产品的主要目标顾客或潜在顾客,如果商家致力于投资这一市场或争夺未来市场,那么与在校大学生积极进行沟通并博得他们的好感就显得至关重要。企业赞助高校校园篮球赛事,可以通过广告、校内横幅和标语、赛事秩序册等多种渠道加强对赛事及自身产品的宣传,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赛事活动中来。在赛事过程中,可通过冠名、广告、提供服务等形式来推广企业自身,使赞助企业的形象和品牌得到很好的宣传,使校园赛事成为其广告的载体[3]。

2.3 校园篮球赛事品牌化创建的难点

2.3.1 赛事的市场化推广难度

首先,由于受学校体质的约束和行政的干预,高校校园体育赛事没有充分按市场化运作赛事,市场开发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校内赛事也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和商业价值,如何更好地将其推向市场,是赛事品牌化创建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篮球赛事的竞技水平参差不齐。校园篮球赛事的参赛运动员都是各学院选拔出来自认为具有较高篮球水平的学生运动员,由于各学院的学生情况不一样,产生各队的水平层次差别较大,导致部分场次比赛精彩度不够,吸引力不够,直接影响赞助企业文化的宣传、全方位的企业展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后续的再合作产生很大影响,继而影响赛事市场化的发展。

2.3.2 赞助企业的宣传时效性较短

赞助商对高校校园体育赛事赞助获得的赛事冠名权、广告发布权、商标的特许使用权等。都是在特定时限,一旦超过这个时限,就算在有商业价值的存在。这就要求高校学生体育赛事的管理者及早的对赛事的开发进行周密的推广策划和准备,最大限度地挖掘高校学生体育赛事的商业价值。

3 结语

大学是传承文化、创新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它具有十分复杂的特征。每一所大学都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精神体现。而校园体育文化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与时代的特征。校园体育文化通过大学体育运动直接传播,而校园体育运动的品牌化建设可促进体育运动社会化、推进大学品牌化建设进程、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是体现在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形成,提升大学知名度方面。

创建高校篮球运动的品牌化开发,通过相应的赛事展示学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竞技风采,提高高校知名度,也使高校无形资产增值。同时创立其精品赛事吸引更多体育爱好者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最大程度上保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并能通过精品赛事获得更多商业赞助,保证校园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实现良性循环运作。

摘要:本研究基于高校校园赛事和品牌的特有内涵,结合企业宣传受众相对集中的特点等进行分析,构建校园篮球赛事品牌化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她提升了篮球运动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中,并从运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同时,通过校园篮球赛事品牌化的建立获得更多商业赞助,保证校园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带动校园相关体育赛事的推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校园篮球,赛事,品牌化,创建

参考文献

[1]王茂.大学体育文化品牌创建成功路径之探析[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叶庆晖.体育赛事运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15-16.

[3]霍炎.高校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0).

[4]刘建刚.打造高校体育品牌赛事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4,1:49-50.

[5]孙广伟,薛存波.论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J].和川师范专科学校校报(汉文综合版),2006,7.

[6]白耀东,杨笑天.关于中国体育赛事品牌开发的探索与思考[J].产业论坛,2011,11:18-24.

[7]柯西.高等院校篮球赛事经营与推广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

[8]丛湖平等.大型体育赛事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研究[C].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汇编(体育产业卷)2001-2006:447-458.

[9]陈健,张国林.结合体育赞助开发地区性学校体育赛事资源[J].体育学刊,2003,(9):39-41.

[10]湛凯,刘勇.对我国高校体育赞助制约因素的分析及策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21(1):29-30.

[11]赵青.我国高校学生体育赛事市场化现状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2005.

上一篇:缺失现状下一篇:一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