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作业

2024-06-26

优化数学作业(精选十篇)

优化数学作业 篇1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应该想学生所想,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从基础的教学手段入手,改革传统的题海方式,认真研究学生作业规律,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作业“高耗低效”的现象,通过严格控制学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法来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以下是我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具体优化策略。

一、注重分层练习,自主选择

由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先天禀赋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我在作业上设计了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

二、注重题型变化,提高兴趣

富于变化的作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在作业布置中,我注意多种题型的变换,将自学类、复习类、巩固类作业互相穿插,知识类、生活类、史料类作业互相渗透,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

在作业设计时,我注意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没想到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助小兔找到小熊家吗?另外,教师还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

三、注重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应用

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现实生活,同时,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我认为作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在教学前和教学后我通常会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和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价值,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优化措施论文 篇2

1优化题型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老师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在数学测试中,学生一旦遇到没有见过的题目完成的正确率就很低;有很多老师讲过的问题还在测试中依然出错,问题的症结在哪里?问题其实出在老师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认真审视一下今天新课改的教材,就会发现教材中的算法学习均在问题情境中出现,也就是学生在学习算法时候就在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而我们的教学多是把算法学习单列出来,唯算而教,学生只是单一地接受,算法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我们教学应该把题型训练存在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中,这样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升,问题就不会只是孩子见过,而是孩子每天都会看到。比如,学习6+9等于几,我们就可以这样做:引入问题———运动会上,有15个运动员,箱子里有9瓶饮料,箱子外面有6瓶饮料,每个运动员一瓶,够吗?解决问题后进行巩固进行题型训练:7+9、8+9。小明有7支铅笔,8个橡皮,一共有多少个文具?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多少?

2合理控制作业量,要做到减少学生的负担,又要能实现作业的最大效益

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总是在“付出的越多收获就越大”的误区中挣扎,孩子们在题海中无暇抬头,书呆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孩子在偏、难、怪的题型中越走越偏。“减负万里行”成为了现阶段教育的一个焦点、热点,其实要做到“减负万里行”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作业,用质量减轻数量的压力,从而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作业量的减少,又要增加教学效益,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从而孩子的能力得以提升,即使没有作业孩子的能力依然提高。也要求教师精讲多练,联系既要有基础知识的训练,也要有各种题型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拓展。把学生的作业集中在课堂上完成,孩子在共同学习中、共同探讨中完成作业既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尊重个性化差异,落实分层次布置作业有效操作

作为教育者,都不否认一个事实:每一个班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因为这种差异成就了教育的多样和精彩,同时也为教育者提出了一个挑战———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作业也必须分层布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面对这个问题茫然:考试的时候,考卷不会分层,对教师的考核也不会因为学生的差异对教师合理考核。教师为了业绩,就必须选择让所有的学生完成相同难度的作业。教育,期待对教师的考核多方位,对学生的评定多角度,不以一次考试成绩论成败,实行单元考试或模块考试综合评定,才能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创新作业的形式,研究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在多媒体教学发达的时代,作业也应该走进聚声、色、文字为一体的时代,这样也符合不同孩子的认知需要。我们可以多设计一些在电脑上完成的作业,甚至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这样的作业才会富有感召力,让孩子爱作业。这里要说明的是在课件中出示作业,课件的背景图一定不要太过于花哨,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背景最好是色调比较适合儿童就好。同时,题目一定是围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进行,不要太过于偏、难、怪。

5探究作业分段完成时间,把高效课堂与高效作业有机整合

很多教师单一地认为作业就是课后巩固作业,我个人认为作业还包括课前预习作业、课中的巩固作业、课后的拓展延伸。很多教师在有意和无意中都在分段完成作业。但是,要保证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作业,教师的教学必须精讲多练。同时,还要为孩子创造交流和展示的空间。作为教师最不喜欢的就是孩子抄作业,孩子为完成任务而抄作业那是一种机械的劳动,既让孩子疲劳,也毫无意义。但是,孩子不懂的问题请教同学或许比老师讲解更加有效,所以教师必须让孩子有交流和合作,这时教师的有效引导和评价激励是变“抄”为“交流合作”的最有力的保障。

6化作业的批改

作业的批改要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也要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关注教研、关注教育。很多教师都提到了一个问题:老师批阅作文是最费时间、最辛苦的事情,但是很多孩子对于老师精心修改的作文看也不看,反而对其他同学的文章很感兴趣。这就告诉教育者,其实并不是教师批阅作业才是最好的方式,让同学互相批阅作业对孩子的学习更加有效。孩子在批阅别人的作业时,会形成更加清晰的思路,会发现别的同学与众不同的优势策略,会从别的同学的错误中汲取经验。作业的批阅,也需要教师大胆放手,需要教育管理机构给予教师放手的勇气。

7创新批改评级体系

把作业评价与学分制有机结合,让学生的每次作业都记录在学生的学分中。搭建学生作业展示平台,促进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孩子的作业总是一次一次的完成,教师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成绩没有沉淀就不会累积成精彩,所以很多孩子对作业完成得并不够精细,喜欢的就认真完成,有难度的就放弃或者草草了事。然而,运用学分制把孩子的每一次成绩进行累积,就会成就作业的精彩。同时,优秀作业展评也是提高作业整体效益的有效方式。我们学校采用的是学分制,就是每位孩子入学时都是100分,然后根据出勤、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进行加分和减分。其中,学生的作业得到一个优可以加2分,得到一个良加1分。学分一直累积到六年级毕业,进入到学生的成长档案。学生的作业完成得认真了很多,孩子之间的竞争也加强了。

高三数学作业优化策略 篇3

【关键词】高三;数学作业;优化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数学课堂的延伸和补充,特别是高三数学作业的布置,在整个高三复习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谈高三数学作业优化策略。

一、注重大纲要求和作业布置

首先,要重视对《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的研究,并结合对近年全国新课标数学高考试卷的认真分析,深化对高考题的认识。

其次,要重视作业的布置。通过作业,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两轮复习,作业的布置要注意有所侧重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越来越体现出教材的基础作用。回归课本,认真钻研教材,活化课本习题,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摆脱题海战术。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我尝试如下

1.回归课本,注重基础

在第一轮复习开始之前,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课本,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但这绝不是对以前知识的简单重复,而应该是站在更高的高度对旧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行全新的认识。复习的侧重点在于各个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教材中概念、定理、定义、公式等基础知识的梳理;在布置作业时重视教材,狠抓基础,立足中低档题,调整好复习的重心,在做作业过程中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根据数学的高考要求,必须夯实基础,因此必须以简单题、中等难度的题为住,杜绝偏题、怪题,着重突出通性通法。

(1)作业的布置要注意典型性、联系性,课本中经典的习题可以让学生再做一遍,再把题目中的条件略加改变,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并且要求学生规范地完成。

(2)布置作业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要求学生对做过了典型题目有一定的体会和变通,即按“学、练、思、结”程序对待典型的问题,这样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是无论是布置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4)尽管复习时间紧张,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布置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有相当一部分考题出自课本的习题或改装题,所以,学生回归课本习题,既是对基础的巩固,也是对考题的把握。

第二轮复习作业的布置要以纵横交错、建构网络、强化训练为主

第二轮复习,一般安排在3月下旬到4月底.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进入第二轮复习,设计好这一阶段的复习策略及作业优化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作业布置策略上应把握两个量—数量和质量,切忌简单的机械重复,要精心设计,题目要有针对性、系统性,打破知识和技能的固有结构壁垒,让学生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练习要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练习检测等内容科学性、针对性要强,能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练习检测与高考要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度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此阶段的作业多以练习卷和试卷的形式出现。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限时训练和阶段考试,在第一时间批改、讲评,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为学生释疑,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要强调学生解题书写规范性。另外,课后要布置高考各种题型和综合试题作为作业,进行强化训练。

优化作业设计拓展数学思维 篇4

一、立足教材内容, 扎实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小学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其目的在于消化和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因此, 教师在作业设计上首先应当抓住课本, 理解课本,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及《课标》要求, 以扎实基础知识为原则, 巧用课本上的习题, 挖掘习题中的可变因素, 引导学生理解应用, 充分发挥课本习题的最大功效, 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要突出基本题的练习, 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尤其要重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基本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特别是基本能力的训练, 使学生在练习中基础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比如:教学概念时, 教师可以抓住概念的重点词语设计成填空、判断、选择、改错等形式, 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概念的意义;教学运算时, 要注重一定量的基本题型的练习进行设计, 使学生逐步掌握运算技巧, 提高运算速度及准确率;教学平面图形时, 要围绕周长或面积与其他相关的基本数量关系进行设计。如学习完“圆的面积”后, 教师要抓住圆面积与半径的关系进行强化练习, 可以这样设计:

(一) 看图求圆的面积 (单位:cm)

(二) 根据条件, 求圆的面积

(1) 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 (2) 一个圆的直径是12厘米;

(三) 填空

(1) 已知一个圆的半径是2分米, 这个圆的面积是 () 平方分米;

(2) 已知一个圆的直径是8厘米, 这个圆的面积是 () 平方厘米;

通个这样的练习, 为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扣紧生活实际, 拓展数学空间

“在生活中找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数学来源于生活, 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生活与数学是紧密联系的。扣紧生活实际就是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 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机地融合起来,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教学常用的“长度单位”时, 可以让学生课后量一量家里物品的长度, 或者与父母亲互相量一量身高;教学常用的“面积单位”时, 可以让学生回家量一量, 算一算家里房间、地砖、方桌的大小;教学“升、毫升”时, 可以让学生课后收集饮料、矿泉水等物品容量的标记, 让学生感知这些“单位”的大小与应用;教学“利息、利率”时, 可以让学生先到银行观察了解银行存款利率表, 然后假设家里要存款一万元, 帮家里算一算, 用哪种年限的方式存款比较合算。这些活动要求学生记录下来, 然后或课堂上汇报, 或与同学交流。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 不仅巩固了课堂的知识, 而且也使书本知识生活化, 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给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成为数学学习的发现者和创新者。

三、突出趣味特点, 创新作业魅力

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 感兴趣的事物,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这不仅要求课堂教学要富含趣味性, 同时要求作业设计内容也应该富含趣味性。趣味性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有利于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因此, 数学作业设计应当突出趣味性特点,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注意作业的技巧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结合, 体现题型多样, 方式新颖的设计方式。作业设计时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改错题、操作题等题型经常变换, 课本习题、自编习题、计算类题目互相穿插, 同时要克服内容枯燥, 形式单一, 偏难刁钻等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采, 使之情绪高昂, 乐于思考, 从而感受作业的乐趣。比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认识》后, 可布置这样一道课外作业: (1) 做一做:用萝卜做一个长方体; (2)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 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3) 说一说:向家长说一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4) 涂一涂:在它的外表涂上不同的颜色; (5) 记一记:写一篇数学日记, 记下所思所想。这样,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动笔等系列活动, 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认识, 而且激发了积极完成作业的欲望。

四、体现层次要求, 凸显课标理念

由于学生自身素质及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客观存在着个体差异。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 学生的作业应该体现不同的层次要求, 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能力的需要。比如, 就某个知识点, 可以设计成三个层次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作业的题型与内容要突出基础性, 只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可, 让这些较差的学生“吃得了”;对于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 作业的题型、内容要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变化, 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盘活数学知识, 让他们“吃得饱”;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开放, 增加难度, 引导学生走出课本, 自主探索、融会贯通相关知识, 让这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好”。练习时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 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争取完成更高难度层次的作业。如教学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后, 可以设计成以下三个层次的星级作业:

对于有难度的问题还可以放宽时间要求, 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设计,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 都有所获, 都在不同程度上享受着成功的体验。

五、重视思维发展, 培育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按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它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还应当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数学思维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没有数学思维, 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数学学习。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设计好练习作业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 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 但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而且由于班级情况的不同, 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练习作业要在考虑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 更多地考虑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目标来进行设计。比如, 教学解决问题内容时, 可以采用编题、补充条件、补充问题、一题多解等方式进行设计, 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灵活掌握数量关系。如六年级上册教完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数学题:请同学们根据以下素材选择合适的条件, 变一变, 比一比谁的更精彩! (编出所有有关分数的应用题) 。

商店里运来一些水果, 其中运来的苹果120千克, 梨150千克, 苹果比梨少, 梨比苹果多。

如果在课堂上练习时, 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或同学间相互交流, 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通过这样的练习, 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发展。

总之, 小学数学作业要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目标, 以巩固知识, 提高效益, 减轻负担, 促进发展为理念, 精心合理地进行设计。做到内容新颖, 形式多样, 面向全体, 学以致用。让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增长知识, 拓展思维, 丰富生活的向导,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为新课程标准的数学学习增添活力。

摘要:新课标强调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 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 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设计形式多样、具有童心童趣、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数学作业,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优化数学作业 篇5

武进区三河口高级中学高一数学组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高中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在课堂上需要进行一定量操练外, 还需要布置足量的笔头作业, 以巩固所学的内容。批改作业是数学教师的常规工作之一, 是培养学生独立应用所学的知识,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课内所获知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 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消化理解的程度, 这样有利于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通过布置和批改作业,可以及时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补救。由此可见, 数学教师批改作业对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据调查,目前普通高中数学教师批改作业方法多采用“全收全改”。如果一个教师教两个班,每班按5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100本作业;若每次留4个题,一次要批改40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加上上课、管理班级、完成学校临时安排的工作,一天8小时,教师用于备课的时间还余下1个小时左右,别说是年轻教师,就是老教师在1个小时内要备好一节课也难以办到。由于作业批改占去了教师相当多的时间,教师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备课。备课不充分,课堂教学质量势必受到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又使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量增加,无形中又加大了教师作业批改量,从而在作业批改与教学之间出现了恶性循环。最令人伤心的是, 教师们花了很多心血批改的作业一旦分发给学生, 学生经常把作业本往书包里一塞或最多看看自己做对了几道题, 很少留意错在什么地方, 更不会去追究错误的原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发挥。由此可见,目前的这种低效的作业批改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严重障碍,优化作业批改方式是客观现实的需要。

作业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包括完成作业、评价作业。不仅完成作业是学生必须做的,评价作业也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二者不能分开。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以及思维、判断、辨别、评价能力的角度讲,评价作业的教育功能是单纯完成作业不能替代的。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把学生完成作业与评价作业这一完整过

程分割开来,形成了学生做作业,教师批作业,学生完全依赖教师对自己的作业质量做出评价的不正常状态。作业批改退缩为教师检查学生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专项工作。学生对“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怎么避免”的认识需要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传统的作业批改将这一过程由教师替代了。教师改正了学生作业本上的错误,不等于改正了学生头脑中的错误。学生是否真正弄懂错误之处,教师并不清楚。此外,传统批改方式由于工作量大,作业批改周期长,正确的信息得不到及时强化,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失去了信息反馈的最佳时机,同样也失去了作业批改的信息价值。由于纠正措施不力,遗留了很多问题,作业形同虚设。因此,优化作业批改方式是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探索有效的作业批改方式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课题有关概念的界定

1、作业

作业是为完成学习任务由学生独立从事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内、课外两种,课外作业是课堂学习的继续,常用来巩固、消化、理解或迁移课上已学过的知识,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延续,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作业批改

批改作业是实现有效反馈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调节学生学习的行为,也可以调节教师施教的行为。从教的角度看,是教师对作业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消化、整理、挖掘、提炼,据此调整后续的课堂教学计划或进行查漏补缺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而言,作业批改既是一种督促,也是一种外部的评价。

3、作业批改方式

作业批改方式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判断、消化、整理、挖掘、提炼所采取的方式。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通过作业批改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好的作业批改方式恰能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选取何种作业批改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作业的应有功能?

(1)监督功能。教师批改作业对学生完成作业有监督作用,但监督力度的把握很重要,过松形成放任,过严则强化学生的依赖性,弱化自制力的培养,如果作业难度大,又要求学生高质量完成,完不成要受罚,那么抄袭作业在所难免。(2)反馈功能。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减慢。从短期看,作业作为一种及时反馈和评价的方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及时调整有关错误信息,同化和顺应正确信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1、当前高中数学作业批改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2.、构建“合作、互动式”的作业批改新模式

“教师抽改”、“教师面批”、教师指导下的 “学生互批”以及“由课代表向全班学生收集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的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3、新课程背景下作业批改方式与传统批改方式“全批全改”优劣的对比与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意义

“五严”规定的实施对优化高中数学作业批改方式有着更高的要求。

1、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新课程包含以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全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倡导体验参与;关注学生情感;注重过程评价,作业批改是这一评价的主要形式。

2、优化数学学习活动: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标准极不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学活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无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需求,轻学重教,以教代学;单纯重视知识、技能的传递、训练,忽视知识发生过程,忽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独特性和持续性;忽视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对提高教学过程质量、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重要意义,而把“达知识之标”视为唯一的追求,致使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学数学感到厌倦,课堂教学缺乏生命活力。因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讨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在20世纪中期,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一批代表现代教育思想的流派和学说,如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和“发现法”原理,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实验等,这些教育思想和观点虽然在理论基础上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一系列的主体性教育理论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做数学作业是主体的一种探究和回忆过程,而批改作业是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和回忆过程的引导、帮助、纠错的手段和方法,这就学要教师用恰当批改作业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2、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元认知在学习中的作用,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如做作业)时效率不高,往往不是缺乏知识和策略,而是不知如何、何时使用它们;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这同样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恰当的批改,使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再认识和适当的调整。

3、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于1938年用自己设计的“斯金纳箱”对白鼠进行实验。在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中,强化的观点占有主要地位。他把学习定义为“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他还认为,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就是要指明这种反应概率变化的条件。

从斯金纳的理论中我们仍然能看到作业批改的重要性。“强化”是作业批改在斯金纳理论的代名词。白鼠在收到“刺激”后,做出一个“反应”,如果该“反应”是实验者预期的,那么就给予“正强化”,如果不是实验者预期的就给予“负强化”,经过多次重复,白鼠习得了实验者预期的正确反应。这就如同老师上课,传授知识(刺激),学生课后进行练习(反应),然后老师批改作业(强化),正确的打√(正强化),错误的打×(负强化),学生在多次强化,反复练习的情况下习得正确的知识。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检索和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材料,通过学习提升教学理念。

2、调查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对留作业、批改作业的现有方式进行观察、调查,总结优劣,归纳出实用有效的作业批改方式。

3、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展开研究,解决作业批改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开展合作探索实验研究活动,共同探究实用有效的作业批改方式。

4、案例研究法:根据作业批改实践形成案例,进行思考,探索批改作业的最优方式。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不同形式的作业批改方式的作法和效果,用叙事、案例、论文的形式,总结并物化研究中的经验与成果

八、课题研究的实施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1、文献研究;

2、调查分析,确立课题,申请立项。第二阶段 研究实施阶段

1、研究、调查、分析师生现状;

2、调查学生对现在批改作业方式的想法;

3、尝试“合作、互动式”的批改作业方式。

4、建立课题博客,认真阅读书籍,及时上传读书笔记及案例分析。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优化数学作业 实现减负增效 篇6

目前减负增效的顽疾,主要还纠结于过多的作业甚至重复的作业,使小学生只能为完成作业而不停地奋笔作战,最终使学生除了学习之外,只能纸上谈兵。因此思考如何优化数学作业,做到减负增效,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合理优化数学作业,拒绝重复练习

我今年上半年任教四年级数学,现晒一晒我们的配套用书:《口算心算天天练》《数学补充习题》《与课堂同行》《口算心算天天练》《数学AB卷》《数学练习簿》,按要求凡上级发的习题本,我们都要让学生做,凡学生做的教师都要改,学生整天忙于做,教师整天疲于改,碰到需要面批的作业,也只能挤一点时间来面批(面批很少)。我们提倡的减负与增效,要的是精练而不是滥练;我们要的不是书面上的“效”,而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方位的“效”。课改的今天,我们天天在喊减负,但是我们应如何做到真正减负并增效呢?

第一,相关部门应抛弃片面提高升学率的观念。目前中考、高考以分数为主的评价方式得不到改变,减负成为形式和口号,这是我们教育过程中一直没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该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让现行的分数只是众多考量面中的一个点。

第二,有关部门应该淡化相关的利益观,为学校合理化配制教辅用书,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首要,以培养为社会所需的人才为目标,正视素质教育,切实为减负增效创造条件。

第三,教师要合理优化数学作业,拒绝重复练习。学生应有选择权,适合自己的就做,无兴趣可以不做;去做自己感兴趣、喜欢的作业,这样才会使数学学习有效高效。如《口算心算天天练》,顾名思义,里面全是清一色的计算题,一页上面都有约100道计算题,更有甚者,部分配套用书里面的习题还是基于老教材,题目偏难偏繁,每天让学生做这样的练习,学生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不佳。机械地重复数学训练固然可以提高某一方面技能,但却不能保证整体能力的提高,更不能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更与我们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此,教师要大胆地取舍,拒绝重复。

二、设计趣味性数学作业,让学生乐于完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从兴趣开始,由兴趣到探求,由探求到成功,在成功中产生新的兴趣,如此往复循环,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前进。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乐于完成作业。

例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知识”后,课后就不需要布置书面作业了,可让学生回家看一看,找找家里的椅子、凳子、桌子等有没有松动的,如有则可用钉子和木条钉一个三角形,看看它们是不是变牢固了。活儿虽然不多,但是也够小朋友们忙活的了,可以想象得出他们忙得开心。这样的作业有现实意义,趣味性强,学生也乐于完成。

三、设计可操作性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实践数学

对于数学,单纯注重书面上的“纸上谈兵”,有悖于我们的素质教育要求。如果不让学生去实践,那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所形成的结论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案例]实践出真知

在教学苏教数学版第十册第三单元时,待学生学习了倍数、因数、公倍数、公因数的知识后(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包含除”的知识准备,即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想求形如“A里包含了多少个B”可用A÷B的方法去做的思想),我在家庭作业练习纸上,设计了两道题目:1.一张长36cm,宽8cm的长方形纸,剪成边长是4cm的正方形,最多可以剪成多少个?2.一张长36cm,宽8cm的长方形纸,剪成边长是3cm的正方形,最多可以剪成多少个?

作业要求:

(1)算一算:把你的算式写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列出算式。

(2)剪一剪:用剪刀剪一剪,看一看大长方形纸一共可以剪多少个小正方形。(注意用剪刀时不要伤了自己的小手,可以和爸爸、妈妈、同学一起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实践,并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3)通过这次练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写下来,明天和别的小朋友一起来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自我反思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第二天的集体分享,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出:因为4既是36又是8的因数,所以能用“大面积÷小面积”,而3虽然是36的因数,却不是8的因数,所以不能用“大面积÷小面积”。同样的数学问题,只是数据有所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不同,算理也就不同。

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要让学生能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课改的今天,我们要的不是表面上的减负,也不是单纯书面上的“增效”,我们要的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方位的“效”。合理科学的课外作业能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现实问题,从课堂理论走进生活实际,懂得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喜欢做这样的作业,学习效率自然就高,而高效的学习是实现减负增效的必要条件。

优化数学作业 篇7

一、目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形式特点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考升学压力的驱使下,目前高中教师普遍采取的作业布置形式都是以“题海战术”的模式为主。在具体的题目设置上,要么围绕着应付高考的目标来设置,要么在课堂以随口问答的简单形式开展课堂练习;还有的直接采取书本上现成的课后练习来给学生安排作业练习。不管哪种形式的习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功利性,作业训练的宗旨是提高应试能力,而没有很好地照顾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与发展;第二,单调性。作业设计大多是以“数学认知结构的变化”为依据。多数以巩固性练习为主,如检测学生对基本的法则、定义、概念的把握与运用等;内容上有的甚至千篇一律参照教辅,同一知识点的题目缺乏拓展,没有新意很难创新。第三,海量性。尤其是高三阶段,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贯奉行熟能生巧的理念,开展“题海战术”和开启“反复讲练”模式。

二、优化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和实施策略

(一)作业设计的原则

高中数学具有严密的推理性和逻辑性,因此在设置练习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理解程度,关注学生的学情,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有效的作业形式。因此,作业设计要遵循针对性、应用性、探究性、趣味性的原则。

(二)优化设计作业的策略

前面分析了优化作业设计应该要遵循的原则,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高中教学案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呈现优化作业的实施方法。

1. 分层设计,因人而异

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在设计练习的时候不能够“一刀切”。为了让每个学生在积极思考解题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和进步。教师需根据任务内容设计出有层次有梯度的作业,一方面丰富作业的形式,又贴近学生实际水平,落实针对性。

例如在教学高中数学必修一的《函数的应用》一章时,要帮助学生消化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教师可以这样按难度的从低到高设计作业:求出下列各组的值域(试着运用多种解法):

A.y=15/x2(x大于0)

B.y=x+15/x2(x大于0)

C.y=x+15/(x2+1)(x大于0)

这道作业从题目内容上看比较简单,因为没有涉及其他的复杂内容。例如三角函数、几何等。但是仔细分析能发现这是从一个知识点出发,按照解题的难度大小层层深入的。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解答A组的题目,从而巩固基本的知识点,消化课本所学;B组的题是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变形延伸的,难度稍有增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点拨和指导;而最后一组则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解法求出值域,如配方法、还元法、数形结合法。

2. 联系生活,趣味实践

学以致用是知识学习的归宿,数学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生动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作业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不止停留在为了解题而练习的阶段。并且通过问题的合作探究发散自己的开放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课堂作业让学生积极思考:雅安地震期间,有一个小县城的灾民分布在一个类似于矩形的地区,现在政府部门要将救灾物资从市中心的物资集散点F处紧急运往灾区。F点通往灾区有两条道路FA、FB,且FA距离是120公里,FB的距离是160公里,FB之间是50公里。情况紧急,为了使救灾物资尽快送到灾民手里,需要在灾区找到一条界线,使FA和FB两条路线到灾民所在地区都比较近。假如你是决策者或者工作人员,同学们运用所学,看看应该怎么通过列方程和构建坐标的方式找出这个界限的位置呢?你有哪些方案呢?

3. 开放创新,合作探究

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去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打破以往僵化的思维,适当跳出教学大纲的要求,最好能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分配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碰撞智慧的火花,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了“圆锥曲线和方程”这一章后,可以这样设计作业:平面上有两定点F1,、F2,另有一个动点G。这三点间可能构成两种情况:A。当P到两个动点的距离相同时则P的轨迹可能为椭圆、线段或者不存在;B.如果P到两个动点间的距离之差为定值,则P的轨迹可能为双曲线、射线或者不存在。根据以上可能,你能对“关于到两定点间的距离的存在关系的点的轨迹”展开探究吗?请课后自由完成。(教师把学生进行分组,并且在下一次课分享归纳探究的结果)。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设计课堂作业,保证作业的梯度性、针对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将书本知识联系实际,提高解题能力的同时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摘要:作业练习作为帮助学生吸收知识、巩固所学的重要教学环节,优化它的设计能最大限度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促进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以高中数学课程为切入口,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给出几点探讨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布置,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姜长虹.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156-157

优化数学作业 篇8

一、合理的学情分析, 作业设计要求定位准确

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由学生来完成的, 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 例如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与技能, 由此推测出还没有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有哪些;哪些知识是通过努力自己能学会的, 哪些知识是需要在教师点拨和引导下才能学会的;怎样的引导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等等, 只有充分关注学生需求, 才能使教师设计的作业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猗所指出的:学生的情况、特点, 要努力认识, 悉心研究, 知之准, 识之深, 才能教在点子上, 教出好效果.例如, 在学完两点的距离后, 设计这样的作业, (1) 点A, 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1和3, A, B间的距离是多少? (2) 点A, 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m和n (m>0, n<0) , A, B间的距离是多少? (3) 你能设计怎样的问题?能解决吗?此题在学生已经具备两点距离知识, 数轴知识, 线段和差问题,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的基础上设计的, 并且满足不同的学生.再如, 在学完多边形的外角和之后, 设计这样的作业:小李从A点出发, 沿直线前进10米后向左转20°, 再沿直线前进10米, 又向左转20°, ……照这样走下去, 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 一共走了__________米.此题主要检查多边形的外角和、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此题将要检查的内容设计在一个新颖的情景中, 使多边形外角和知识通过可以想象的动态的实际问题加以检查, 有一定的数学思维价值.

二、合众的学习资源, 作业设计时要选择恰当的材料

有价值的学习材料主要包括教材中的课程资源与教材外拓展的课程资源等.教学中, 组织不同的学习材料或对相同材料的不同组织, 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就截然不同, 学习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往往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能力的形成.恰当的作业材料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基础, 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需要与强烈兴趣的内容.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除了要认真研读教材, 还要认真调查学生的现实基础及学习需要, 创造性地选择和组合作业,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恰当的学习材料.还要用好、用活、用实材料用好, 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 能根据学生的实际, 或根据教学的需要, 或针对教材中的不足之处, 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 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 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用实, 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 富有成效.例如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概念后, 设计这样的作业: (1) 写出一些整式, 指出哪些是单项式, 哪些是多项式, 并说明单项式与多项式的联系与区别. (2) 你能说出其中两个整式的实际意义吗?问题 (1) 是通过举例让学生对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进行比较和辨别, 更好地理解概念.问题 (2) 要求学生赋予一个整式以实际意义, 这是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对概念认识的升华.学生既乐于接受, 效果又好.

三、合心的学习指导, 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有针对性.从心理学角度看, 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 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 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概而论, 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必然造成一些程度高的学生“吃不饱”, 而基础不实、程度不高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一些学有困难的同学, 不知从何“入口”.因此, 教师布置作业就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因班而异, 因人而异.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比如, 将作业分为课堂独立完成作业和课外思考作业;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组, 然后分层布置作业, 分成必做题 (基础题) 、选做题 (提高题) 、拓广题;有的同学要全做, 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 少做或不做提高题, 有的同学在完成基础题后自己去选择.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才能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得到提高、都感到满意.

四、合序的实践活动, 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

老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 把来自于实践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联系起来, 让作业贴近生活、接近社会、融入大自然, 学生既乐于接受, 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其学习的热情必然会高涨, 学习效果必然会显著提高.事实上, 每名学生都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的本能, 这种本能如果能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 那么学生将对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应当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作业, 例如教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 以一名同学家里加工的工艺品 (小木屋) 为情景, 工艺品有大小两种规格, 一名同学花了一百元钱买了两个大木屋和两个小木屋, 还有一名同学花了八十元钱买了两个大木屋和一个小木屋, 问:这大小木屋怎么卖啊?用趣味作业调动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还要考虑练习内容的层次性, 使每名学生都有收获, 手段的灵活性, 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合适的激励与评价, 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要把作业评价作为激励和促进学生完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评价的过程性应具体体现在收集学生作业状况的数据和资料, 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 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 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例如, 根据《标准》对学生的作业态度, 作业习惯, 作业方法, 知识和技能、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等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判断学生当前的作业状态, 根据学生的情况, 指出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优势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对教师设计的作业和学生完成的作业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建议, 就典型地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因此, 要以自我评价为基础,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培养自我反馈意识”是关键, 有了自我反馈意识, 学生就会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检查、自我调控.师生之间的相互反馈、学生之间的相互反馈能起到促进自我反馈的作用批阅作业时要多运用评语.评语是批阅作业的一种方式, 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的优缺点, 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 批出其不足, 肯定其成绩,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 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教育者, 要多从学生的终生发展去着眼, 对学生的作业布置不应单纯靠数量取胜, 而应求质变, 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 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作业, 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也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 及时反思改进.只有这样, 作业才会充满魅力, 学生的灵气才能得以展现, 也才能使学生的作业真正做到“优化高效”.

摘要: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 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初中数学作业的实效性, 要有合理的学情分析, 作业设计要求定位准确, 合众的学习资源, 作业设计时要选择恰当的材料, 合心的学习指导, 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 合序的实践活动, 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 合适的激励与评价, 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关键词: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刍议初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篇9

一、作业内容要体现情境性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 他们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 因此, 我们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 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

例1教学内容:“你今年几岁了”

作业设计在2002~2003赛季意大利足球甲级比赛的九轮比赛中, 尤文图斯队保持不败, 共积分25分, 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 平一场得1分, 问:该队共胜了几场球?

评析这种短小精悍的新题, 难度不大, 把列方程解应用题和学生感兴趣的足球联系起来,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可使一些“足球迷”即兴求解.从而通过这样的新“产品”, 以新引思, 以新促思, 以新成思.

二、作业内容要体现开放性

开放题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背景新颖, 贴进学生生活实际;形式多样, 有文字、表格、图画、对话等, 不像封闭性习题形式单一呈现, 叙述呆板;解法灵活, 不单靠记忆、套模式来解题, 深受学生喜爱.同时由于开放题的答案不唯一, 解题时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 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索, 获得多种结论, 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时空途径.

三、作业内容要体现实践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在习题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 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和认识水平.所以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 引向社会, 引向生活, 布置有趣的生活式作业、丰富的调查式作业、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是很有必要的.

四、作业内容要体现层次性

新课标指出, 数学要体现出“人人学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所以,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坚持差异理论, 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 建立作业“超市”, 让学生自由选择, 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最终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

例2教学内容:期末复习

作业设计甲、乙、丙、丁四名打字员承担一项打字任务, 若由这四人中的某一人单独完成全部打字任务, 则甲需要24小时, 乙需要20小时, 丙需要16小时, 丁需要12小时.问:

A档题:如果甲、乙、丙、丁四人同时打字, 那么多少时间完成?

B档题:如果按甲、乙、丙、丁的次序轮流打字, 每一轮中每人各打1小时, 那么需要多少时间完成?

C档题:能否把B档题中所说的甲、乙、丙、丁的次序作适当调整, 其余都不变, 使完成这项打字任务的时间至少提前半小时?

评析这是一道“档次”明显的题目, 题目本身的解题过程就是一个层层深入、比较、探究的过程, 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很有裨益.因此, 在分析试卷时仍把它做“分档作业”处理, 保证了尖子生的培养, 也避免了中下等学生以后看到压轴题就撒手不理的现象.

五、作业内容要体现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造能力是最高层次的能力, 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他们将来创造能力的发挥.学生在对具体对象的创造设计中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和适当的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例3教学内容:“生活中的图形”

作业设计请同学们展开联想, 用你学过的几何基本图形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并附解说词.小组比一比, 看看谁的作品更有创意.

评析让学生凭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来画图, 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创意得到了发挥.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可以用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来抽象出来, 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感受数学美.

六、作业要重视课本习题“试一试”

课本中的“试一试”, 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 是难得的课程资源, 在教学中不能忽视.

例4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加法”

作业内容将-8, -6, -4, -2, 0, 2, 4, 6, 8

这9个数分别填入右图的9个空格中, 使得每行的3个数、每列的3个数、斜对角的3个数相加均为0.

评析表格是数据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也是数形结合的之一.表格将分散的数据集中在一起, 起到存储作用, 观察者从中可容易地提取到有关信息.本题可以引导学生分别通过和为0的那三个数, 每个数出现的次数来思考得出不同的填表方法.

优化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初探 篇10

一、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往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仅限于学科知识的内容范围,而高中数学本身就存在系统、理论、抽象等特点,因而数学教师根据学科知识设计的作业毫无创新,致使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

(1)作业量太多。教师往往因为盲目追求学习效果,因而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做练习和布置作业,作业量的繁重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能力。但这种方式不仅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过多的作业量会造成学生过度的心理负担和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有些学生出现厌学的现象,严重的可能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作业量过多有害无益。

(2)作业形式单调。教师布置的作业都是按照学科知识或者教学内容出题,甚至直接应用书本上的题目给学生布置作业,大多数不切实际、脱离现实又形式单调,导致学生的思维模式硬化,降低了学习效率。

(3)学生作假。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太多,内容枯燥冗杂,形式又单调乏味,有些学生便产生应付老师的心理,因而抄袭练习册上的答案或者其他学生写好的答案,完全对学生提升数学能力没有帮助。

总之,当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诸多不合理的因素,已经是阻碍高中数学教学水平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所以,优化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现状的形势迫在眉睫!教师只有提高对现状的优化,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关于优化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1)设计实用性强的数学作业。数学本源自生活,因此应将它服务和应用于生活,设计具有实用性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数学问题相互联系起来,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也能培养其探究的精神。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感受到数学所拥有的乐趣和实用效果,从而对数学更加喜爱,更愿意学习数学。

例如教师在进行“排列与组合”相关的作业设计时,可以从身边常做的事情设置作业:从A地到B地,有三种交通工具可以选择,即坐飞机、乘汽车和搭火车。一天当中,飞机有2班,汽车有3班,火车有4班。请问,在一天当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B地到A地总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2)设计有层次感的数学作业。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化的差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来为学生设计有难有易的具备层次感的作业。同时教师要适当放宽时间、减少作业量,提倡独立完成。这种设计方案能够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让学生真正把时间用在做作业上,用心的去完成。因而,巩固旧知识,学到新知识,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特点、年龄差异、学习水平和能力等方面,适量地设计A、B、C、D四个不同级别的数学作业。A级别的特点是难度较高、题型灵活、题目开放;B级别是比A级别难度降低、题型比较灵活、题目与教材有所联系;C级别则比B级别的总体目标和难度都有所降低;D级别是简单的巩固知识练习。设计四个级别的作业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与学生本身较为符合的作业。

(3)设计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设计作业时,教师应该适当添加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内容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从而提高数学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同时在作业素材的选用和组织、内容的安排与体现、教学手段的使用等方面,都努力向高中生的个性特点、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方向靠拢,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例如关于“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中“三视图”教学内容的作业设计,可以这样设计:根据你所感兴趣的一栋建筑,观察它的建筑特点和楼层情况,并根据你的观察结果分别画出该建筑物的三视图。学生先通过观察和分析该建筑,再根据所学过的“三视图”的内容最后做出解答的过程,不仅巩固了学生的数学知识,提升了数学水平,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上一篇:经管类实践教学体系下一篇:大学生寒假银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