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研究

2024-06-06

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精选十篇)

企业财务风险研究 篇1

一、财务风险的涵义及特征

(一) 财务风险的基本涵义

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它强调风险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和竞争者。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 狭义的财务风险。

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 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 (即偿还到期的本金加利息) 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只与负债经营相关, 财务风险是因偿还到期债务而引起的, 没有债务, 企业经营的资金靠所有权人投入, 则不存在财务风险。

2. 广义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 它是资金筹集、投资、收回、分配等活动环节的有机统一。广义的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财务活动由于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使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 因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从企业理财活动的全过程来界定财务风险概念, 便于人们站在更宽广的角度来研究财务风险。

(二) 财务风险的特征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 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和产生原因, 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归纳起来,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 客观性, 即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结果, 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客观存在。

2. 全面性, 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 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 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3. 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 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 从而使企业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4. 双重性, 财务风险的双重性是指财务风险具有两面性, 它既可能使企业遭受额外的损失, 也可能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 是一把双刃剑。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 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 风险越小收益越低。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起到财务杠杆作用。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明确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财务风险的本质, 有利于企业预测和衡量财务风险, 并采取相应对策, 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 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 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 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 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企业财务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 它们存在于企业之外, 但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它为企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可能, 形成外部环节所必须的财务通道, 如提供有效的筹资渠道和有利的投资项目等。另一方面, 外部因素又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活动提出了制约和挑战。各种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 具有不确定性, 这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二)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财务主体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主观认识的局限性上, 并由此导致各项决策风险。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 面对自然和经济运动规律的不规则性, 财务活动的复杂性, 财务人员由于受到自身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影响, 不可能完全准确地预见客观经济活动的变化或者为了个人的利益人为地制造风险, 因而做到完全正确的决策是十分困难的, 信息略有偏误, 决策稍有偏差, 便有可能招致风险。

1. 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淡漠

如果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较差, 缺乏道德观念, 风险意识淡漠, 控制偏差和处理突发危机事件的经验缺乏, 企业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就弱, 易招致财务风险或风险发生时束手无策。

2.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

表现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不全、制度执行无效, 各部门之间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责权不明, 管理混乱, 没有严格的资金预算、控制制度, 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流失严重, 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3. 企业筹资资本结构不合理, 负债比例过高

在我国, 资本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本来源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 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脱离外部环境、在“真空”中生存和发展, 外部环境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但企业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掌握其变化规律和趋势, 利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 避开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风险。本文就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成因的分析, 提出下列防范措施。

1. 树立风险意识, 对财务风险要有深刻认识

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增强他们在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基于财务人员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重要地位, 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不应只局限于会计继续教育, 财务人员不要拘泥于企业“账房先生”的定位, 要全面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 掌握企业风险管理理论, 以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在这个开放式的外部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

2. 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 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为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必须理清内部各种财务关系。首先, 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 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 真正做到权责分明, 各司其职;另外, 在利益分配方面, 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 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 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3. 保持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畅通筹资渠道

企业应当保持畅通的筹资渠道, 让债权人了解自己的诚信和竞争力, 在日常经营中与之建立良好的信誉关系, 以便共同迎接企业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共同克服短期的困难。

4. 不盲目追求增长速度, “做大先要做强”, 运用稳健主义

海信集团1993年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6%, 此后连续五年演绎着“高负债, 高成长”的故事。1998年,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香港百富勤、日本八佰伴等众多跨国企业宣告破产, 一下子惊醒了海信集团决策层, 经过反思, 最终决定把1998年的预定发展速度从100%改为50%。从此, 也确立了海信集团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以财务健康为原则, 稳健经营。海信“要发展, 更要健康”的思路, 稳健的投资发展策略, 使其防范了许多潜在的财务风险。

(二) 结合企业自身实际, 采取适当风险策略

从财务风险的属性可以看出, 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 它既可能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很多机遇, 也可能导致财务损失, 使企业面临巨大的威胁。因此, 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趋利避害”, 争取最佳财务状况, 以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可供企业选择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财务风险分散策略

财务风险分散理论基础是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其实质是在有效分散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获取收益, 以达到最优资源配置的目的, 从而有利于实现财富最大化。

2. 财务风险预防策略

财务风险预防是指企业事先从制度、决策、组织和控制等方面来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防止风险损失的发生。

3. 财务风险规避策略

财务风险规避是事先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分析和判断风险产生的条件和影响程度, 对那些风险程度超过企业风险承受能力而很难掌握的财务活动予以回避。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风险决策时, 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或基本上没有风险的方案;二是在风险方案的实施过程中, 如果发现不利情况, 应该及时适当地调整方案或中止方案的实施。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它在给企业经营活动造成威胁和压力的同时又给企业发展创造了机遇。因此, 企业对于财务风险和风险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 研究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分析其成因, 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范和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畅通渠道,理顺关系,稳健主义

参考文献

[1]、朱荣;对财务风险的多维度视角审视及评析[J];海南金融;2007年02期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控制;经济收益

一、企业的财务风险

1.财务风险的概念

学术界关于财务风险概念的界定主要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无法用货币资金偿还将要到期债务发生的不确定性,认为如果企业内部不存在负债,那么企业就不会存在财务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存在偏差,使得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概率或不确定性。

2.财务风险的类型

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来源,分外部财务风险和内部财务风险;按风险控制的程度,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按风险能否被抵消,分为非系统性财务风险和系统性财务风险;按财务活动的基本内容,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本文主要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来探讨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

(1)筹资风险。企业为扩大再生产或者开发新的项目,在筹资资金过程中受到外部的经济环境、资金供需市场、筹资期限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将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如果企业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很好地应对筹资活动带来的风险,那么在以后就很难获得预期收益,无法偿还债务,不能满足债权人的预期,影响企业信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再筹资就会困难,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

(2)投资风险。受到宏观的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后,投入资金带来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效益存在差异的可能性。投资活动往往会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并且获得的预期回报率与承担的投资风险成正比,企业要善于投资,对资金的投入进行合理规划,争取在投资过程中获得预期收益。

(3)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的产品能否顺利售出及款项能否足额及时收回的风险。伴随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为了扩大销售规模、增加利润,企业不得不采用赊销方式,因此导致资金的回收风险加大,同时增加了事后追讨的成本,进而导致企业资金的周转困难,随时都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企业规模扩大的来源,分配股息是增加股东财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如果利润率较高,而股息分配低于一定水平,将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企业的股票价值,不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若分配现金过多又可能造成企业资金紧缺,降低企业偿债能力,影响企业再生产,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1.筹资风险的控制

企业要想减少财务风险,必须控制筹资风险。一要做好企业的预算工作,合理安排企业资本结构和各种债务期限,降低流动性风险。二要把握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及时根据外部市场经营数据的变化修订之前的企业现金流预测,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三要利用财务杠杆这一财务指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达到最优的资本机构。

2.投资风险的控制

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事关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投资管理制度,在事前要收集项目信息,分析项目的收益性和风险性,找到最佳的投资项目进行投资,以避免因投资决策失误,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从而很好的控制企业的投资风险。一是要运用杠杆原理,平衡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综合考虑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最优的企业经营效果;二是要运用投资组合理论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在所有备选项目中要选择风险低、收益高的投资项目,进行最优的投资组合,在分析时,要考虑这些不同项目的相关性,分散投资,降低风险,从而控制企业的投资风险。

3.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

资金回收是企业经营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销售管理制度,对资金回收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降低资金回收的风险。企业应建立销售客户数据库,综合考虑客户的信用状况,运用5C原则等信用标准,选择最优的资金回收方案;建立应收账款台账,分析账龄结构,控制赊销风险,防范坏账风险。在日常的具体销售中,企业应全面考虑各种销售策略,如赊销、现销、现金折扣等,现销无疑是企业最优的销售策略,但为了尽快回收资金,企业不得已赊销,在赊销时应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只能达到企业信用标准的客户才能采取此方式,并严格控制赊销额度,并为针对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现金折扣比率,以尽早回收资金,降低资金回收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的控制

企业收益分配的主要途径是发放股息,而企业回收资金会占用资金数量,从而降低企业可用于发放股息的资金存量,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企业在日常会计核算中,应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做好资产和负债的核算工作,一是要准确计提企业八项资产的减值准备,防止高估资产和虚增利润;二是要长远考虑企业的发展计划,在资金留存和收益分配间找到平衡点,既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又能有效的降低收益分配风险。

参考文献:

[1]苗家欣.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企业导报,2015,01:4-6.

[2]张译超.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0.

[3]杨新朋.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J].中国外资,2013,23:46+48.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篇3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一) 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的经济风险, 是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与企业资金的筹措、运用、管理以及安全密切相关, 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筹资风险, 它是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 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 由于外部环节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 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 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财务风险是指广义的财务风险。

(二) 财务风险的内容。

企业的财务风险来自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即筹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投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1、筹资过程的财务风险。

筹资风险, 是企业筹资后不能按既定目标取得资金使用效益而无法按原定要求履约, 以满足资金供应者预期结果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可能性。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 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及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 通过一定渠道、采取适当方式, 向资金供应者取得所需资金的一种财务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筹资的方式较多, 如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等。

2、投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投资风险, 是企业投资后由于内外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 使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企业的投资活动, 从广义看, 不但包括将资金向外单位的投放, 如以实物或货币资金向其他单位投资, 还包括企业内部的资金配置, 如开发一项新产品、增购一条生产线、职工培训等。但无论资金的投向和投资的具体方式如何, 其目的都在于期望获得最佳的资金使用效果, 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3、资金回收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 主要是指在成品资金向货币资金转化的过程中, 成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再转化为货币资金, 由于转化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风险。企业资金要想顺利回笼, 首先要求产品能够顺利地实现销售, 完成由成品资金向结算资金的转化, 这一环节主要由销售部门负责, 但其转化的能力和速度往往取决于企业的综合素质。企业产品进入市场, 公平竞争, 为了搞活经营、扩大销售, 各种赊销方法被集团企业使用。因此, 赊销的使用, 既为集团企业提供了机遇, 也扩大了资金回收风险, 大大增强了坏账损失的可能。

4、资金收益分配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 则是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收益分配, 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企业财务成果在有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分配, 其目标也应当符合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个财务管理总目标。但下列情况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企业收益的分配, 使股利政策、股东收益都具有可变性和不稳定性, 进而给企业的未来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确定性。收益分配风险是指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收益分配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收益确认风险;二是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形式、时间和金额的把握不当而产生的风险。

由此可见: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只有合理的规避这些风险才能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 否则, 可能造成企业经营困难, 甚至破产。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一) 资金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 偿付能力严重不足, 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中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财务结构来看, 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一旦市场销售缩减, 很难靠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维持资金运转。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 长期负债较少, 短期负债过多, 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很大。企业过分依赖银行, 当出现支付危机时, 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 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可见, 中国企业资本结构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二) 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 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 盲目投资, 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 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 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 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 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 投资无法按期收回, 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 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 扩大市场占有率, 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 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 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 盲目赊销, 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 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 直至成为坏账。另一方面, 在中国企业流动资产中, 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和存货占用, 使得企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 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四) 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 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 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 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 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 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 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 中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 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 这一方面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 另一方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 中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 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 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三、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 建立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 增强抗险能力。

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 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1、通过某种手段 (比如参加社会保险) 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 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2、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 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3、在选择理财方案时, 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 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 建立健全风险回避机制。

(二) 建设财务风险制度文化,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 打破传统的风险与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 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 在工作中处处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 自发地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 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 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 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三) 完善风险管理机构,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 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 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其次, 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 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再次, 是财务和会计应该分设, 单位分管领导分开, 分别设置管理中心, 各行其责;最后, 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 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四) 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 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为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还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各部门要明确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职责及被赋予的相应权力, 做到权责分明, 各负其责。另外, 在利益分配方面, 企业应兼顾各方利益, 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 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参考文献

[1]钟言.财务风险防“四高”[N].中国经济时报, 2009.11.29.

[2]朱然.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经济师, 2009.4.

[3]王小惠.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探讨[J].经济师, 2010.3.

企业财务风险研究论文 篇4

与此同时,财务风险是阻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分析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笔者将以企业财务风险特征为出发点,分析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探究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财务风险;基本特征;防范措施

一、财务风险基本特征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每一环节,因此,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需以财务风险成因、类型与基本特征为指导,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达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财务风险,属于经济风险范畴,其不仅包括风险特性,而且蕴含经济因素,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可用四个词语概括,即客观性、全面性、激励性和不确定性。

(1)客观性:指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识发生转移,客观存在于企业中。

(2)全面性:指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均有涉及财务风险,财务管理各环节与多种财务关系是其主要体现。

(3)激励性:指基于财务风险条件下,企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促使财务管理效率得到提高,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4)不确定性:指虽然通过财务措施可估计和控制财务风险,但基于多方面因素影响下,致使人们对财务风险的认知与控制能力存在局限性,导致财务风险程度和大小具有不确定性。

二、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

财务风险是束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使得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下降。

然而,导致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财务管理观念不强

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较大,致使混合管理企业财务成为普遍现象,导致会计人员财务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

与此同时,由于财务管理观念不强,致使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现象,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难以提高,阻碍企业长足发展。

2.未构建健全的财务分析管理制度

基于经营成本压力下,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分析管理制度,未以会计规范为指导,科学设置会计机构。

同时,部分会计人员虽然具备初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但其理财方式落后,管理观念不强,基于企业会计机构作用下,分工缺乏细化、层次较模糊等问题频频出现,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

3.融资渠道单一化

融资渠道单一化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除企业内部融资外,商业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是企业主要的融资途径,具有单一化特点。

针对银行贷款融资方式而言,银行在考虑到企业财务管理现状、风险高等因素下,放缓贷款发放速度。

针对发行企业债券融资方式而言,受企业债券信用度低等条件影响,导致投资者对企业投资信心不高,大大增加了债券融资困难,加之企业存在金融风险因素,获得政府部门的批准较难。

针对发放股票融资方式而言,目前,虽然诸多企业已成为上市公司,但通过股票达到融资需求难度较大。

4.财务分析效率低

一般而言,企业经营规模较大,管理存在单一化问题,短期投资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与此同时,由于企业财务分析效率低下,市场论证缺乏科学性,难以达到预期管理效果,致使企业财务负担增加。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基于我国计划经济转变为特色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财务风险在企业中避免不了。

因此,为防范财务风险,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企业应采取可行措施,达到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推动企业发展。

1.构建健全的法律制度

构建健全的法律制度,主要针对国家而言。

经营规模大、财务风险抵抗能力低等是企业的基本特点,加之企业存在资金经营水平低等问题,致使市场融资存在较大风险。

在此背景下,国家应通过完善法律制度的方式,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同时,给予企业适当的优惠政策,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指导我国构建健全的法律制度。

例如,美国的《电力企业法》以及日本的《电力企业基本法》等。

2.融资途径多样化

资金缺乏是束缚企业长足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合理负债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鉴于此,实现企业融资途径多样化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宏观条件下,以国家政策与法规为指导,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采用多样化方式,达到融资目的。

在此,笔者介绍两种融资方式:第一,租赁融资模式:租赁融资,指基于融资为最终目的的基础上,企业实施的信用手段,采用租金方式,实施分期返回所融资金的融资模式。

针对租赁融资模式,其未明确规定企业的信用要求,满足项目现金流量即可。

在此前提下,企业通过租赁融资,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状况,进而引进先进机械、设备,减少企业现金大量流出,保证企业经营周转正常运行。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租赁融资模式可达到避税的效果。

第二,直接融资模式:目前,针对诸多地区,企业融资模块已初步建立,对于业绩优秀但资金紧张的企业而言,该模块扮演着理想融资的媒介角色,达到缓解企业资金偿还压力的目的。

与此同时,针对融资金额偏大的情况,采用增加股东所有权的方式,通过社会筹集资金,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动力,优化企业权益框架,改革传统管理模式,为企业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3.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财会队伍

财会工作人员与企业财务分析效率存在直接联系,是企业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保障,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因此,构建一支综合质素高、专业能力强的财会队伍在企业防范财务风险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企业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与教育讲座,指导财会工作人员深化学习财会相关知识,提升财会人员工作能力,迫使其秉承着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保证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有序开展,为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财会队伍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完善奖惩制度,明确奖惩评定标准,例如,针对工作效率高、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给予及时的物质或精神奖励,针对工作效率低、不认真负责,且存在侥幸心理的工作人员,给予相对应的惩罚。

与此同时,引导财会工作人员感到危机感,激发财会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迫使其主动学习,从而提升自我,使其更好地开展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效果,推动企业发展。

4.强化投资风险防范意识

基于企业发展特点条件下,企业以自身财务风险为指导,达到投资科学化效果。

具体而言,投资前,研究并论证投资可行性,在优化投资防范的前提下,及时总结、评价投资项目,科学管理工程项目,达到强化投资风险防范意识的目的。

四、小结

总而言之,财务风险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为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保证财务风险防范效果,企业应在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状况,丰富融资渠道,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程.浅谈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07:107-108.

[2]郭付兰.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18:136+149.

[3]孟宪红.浅议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01:251.

[4]段冬梅.探析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5,03:252.

[5]冀秀珍.解析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J].品牌,2014,09:52.

[6]李茜.探析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J].时代金融,2015,36:103.

第2: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控制分析

摘要:现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企业经营开始逐渐扩大。

目前,我国国内大部分的企业都开始积极实施多元化的经营发展战略,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90%的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经营发展战略,企业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战略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有效的规模扩张,而我国大部分企业虽然处于高速发展的上升时期,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影响和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

因此,为了进一步应对企业发展的阻碍因素,需要从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层面出发,通过针对企业多元化发展背景下的财务风险控制,进行有效分析和研究,最终提出进一步促进企业实现市场多元化发展目标的手段和措施,保证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下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关键词: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1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

日常的企业多元化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可能来自内部也有可能来自外部,使得企业资金的周转遭遇困难,财务状况混乱,从而导致企业经营举步维艰甚至难以为继。

而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财务风险并不是我们口中所出现的一个概念,它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存在,要想完全消除是极其不现实的。

因此,我们只能对于这样的风险和它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最大限度的控制,以降低财务风险来临时对企业对金融界所带来的影响。

要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就必须了解到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以及出现时的特征,进而针对其特征做出准确的考量和评估,进一步改进并完善财务风险,全方面地实施监督和集中化控制,尽一切可能减少损失,为企业更好地规避风险做好充足准备,以期待能够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我们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分析企业的高风险性财务状况,将企业的经营与现金流量紧密联系,企业的管理经营者可以以此学习、借鉴。

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活动都伴随着财务活动,从企业开始筹措资金,到企业进行长短期投资,再到利润的分配等一系列过程都有可能产生风险,因此我们将筹措资金的风险、注册资金的风险、现金流量变动的风险和外汇的风险构成了所谓的企业财务风险。

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以及资金回收风险等。

1.1筹资风险

企业内部的筹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获取发展资金而通过借债的方式进行筹资所带来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筹资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现金性筹资风险,二是收支性筹资风险。

1.2投资风险

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进行实际投资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投资项目失败,而给企业所带来的盈利影响或者是企业偿债影响等。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有三个基本类型,分别是:企业的投资项目不能够进行按期生产,或者是出现亏本的现象,同时还有投资项目本身的盈利性过低以及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利润无法支付其相应投入资金的银行贷款。

1.3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应收账款主要是企业利用信用制度进行产品、劳务等销售活动所形成的企业债务性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中针对应收账款的定义是:企业在进行产品、劳务等的销售时,应该要向产品、服务的对象收取的钱款。

对于企业来说,应收账款属于企业债权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在企业发生应收账款时,企业会和相应的客户签订赊销合同或者是劳务合同以及还款协议,来保障应收账款的安全性。

一般意义上,应收账款只是属于企业对于客户的债权,企业并不能及时地获得资产,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只能够处于被动的地位,债权的返还只能片面的取决于客户的实际财务状况以及信用状况等。

因此,应收账款本身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

2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2.1内部因素

2.1.1财务决策失误

现今,对于企业多元化经营发展来说,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了十分严峻的问题,一旦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决策上出现失误,就会产生严重的财务危机,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当下,

还有很多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无法掌握主动权,大部分情况下只能够根据管理者的意见进行财务管理,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根据相应的会计核算进行,而会计核算则是需要根据管理者或权力者的意向进行。

因此,导致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监控长期以来都是出于表面形式,无法发挥真正的实质作用。

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研究 篇5

摘 要 以经营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机预警提供了几个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投资性 房地产 财务风险 预警

从当前的房地产发展情况来看,其作为一种投资本投资的观念预警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将房地产作为一种投资手段已经非常的普遍。且房产投资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将其作为主营的、也有兼营的,同时也有为了未来的增值盈利、抵御通货膨胀而进行投资的。近几年以来,投资性质房地产出现的持续的增长。根据房地产的新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已经从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中完全独立出来,而是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进行核算,这放映了我国会计准则不断与国际趋同,同时也从客观上反映了我国投资性房地产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房地产本身作为一种典型的高风险行业,在投资实践中对投资性房地产的风险认识不足,错误的认为房地产只会增值而不会贬值,这给投资房地产带来了极大的潜在威胁。

一、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主要财务风险及其特征

(一)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

1.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投资性房地产是可以单独进行计量和出售的,其产生的现金流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市独立于投资者所持有的其他资产之外的。在不同的财务处理环境以及阶段上,投资项目的财务状况时不相同的,表现出来的财务风险也是不一样的。当利用现金流量对具体的投资项目可行性进行评价时,现金在不同的循环阶段将表现出不同类型的风险类别,包括经营风险和筹资风险。投资性房地产的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与筹资风险的结合,其形成过程如下图1所示:

2.企业的筹资风险

在上面已经提到,企业的筹资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的爆发,属于结果性风险。它除了由于企业的经营不善而间接导致以外,企业自身的筹资行为也会导致筹资风险。我们将将筹资结构定义成为筹资来源结构与筹资的期限结构以及与之相互联结的平衡关系。其中,筹资来源结构是指从所有渠道筹得的资金数量及其相关比例之间的关系。筹资的来源主要包括债务筹资与权益筹资,两者相辅相成。当筹资来源结构出现问题时,不仅企业的综合成本增加,同时还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与筹资风险被激发,企业的运营处于高风险状态。

3.投资对象的不可移动性

由于房地产属于“不动产”,它是导致房地产存在财务风险的空间载体原因。其不可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房地产的内部资源优化与配置。同时,市场经济环境的波动将导致房地产投资资本的配置风险。进而直接制约着资本的支付、产出和消耗风险。

4.房地产供给的时滞性

资本供给时滞性是房地产财务风险存在的经济载体因素。使得在房地产需求增加时,房地产的供给不会迅速的响应需求的增长;而当需求减少时,又不可能迅速的停工而减少需求。这从客观上导致在短时间内的房地产供应量是相对稳定的。这使得投资房地产的投资者一直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增加了其收益的不确定性及财务状况的不稳定性,企业的财务风险凸显。

二、投资性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预警策略

(一)做好投资前的准备工作

投资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投资后房地产具有良好经营状况的前提和保证,在对投资性房地产的风险进行控制时应该首先做好投资之前的准备工作。房地产投资前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这样两个方面:准确判断投资切入点以及做好市场分析工作。其中,判断投资切入点,就是要对投资时刻在房地产市场经济循环阶段进行判断,选择好投资的时机。房地产经济的周期性循环是由于供给和需求以及市场大环境所引起的,经济活动的周期性导致了空间需求的周期性,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现象。加之建造的时滞等也导致房地产的空置率和价格/租金发生明显的波动。

(二)强化持有期间的风险预警

当财务预警系统出现警报时,投资者应该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同时找出导致风险的根本原因并加以解决。在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当中,监测指标一般包括这样四个:租金回报率、房地产的租金营业净收入比、营业净收入以及企业的应收账款。其中,租金回报率是通过租金与房地产的价值共同决定的;租金营业净收入比则是由营业净收入以及租金共同决定的,与所投资的房地产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企业营业净收入多少直接决定了租金与营业费用的多寡;企业的应收账款与欠租损失直接相关,它可能成为租金的抵减项。企业的筹资预警系统中的监测指标与企业的筹资结构密切有关,同时也是控制企业筹资风险的重要渠道。在监测与分析过程中要从租金、营业费用以及筹资结构三个层面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严格控制。

参考文献:

[1]郑军玲.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天津商业大学.2007.5.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篇6

企业的财务状况从正常到出现裂缝直至发展到财务失败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显现的过程,及早发现财务风险的预兆,防止财务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企业的健康防止十分必要。事实证明,财务危机是可以预测的。通过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借助模型去发现这些隐患并及时加以防范,对于保护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对于加强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财务风险预警,即通过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与检测,在财务指标的帮助下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监督与防范。通过建立适当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发现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根源,主要可以从分析财务报表或观察财务指标的变化等方法及时发现危机的征兆,并通过制定科学的防范方案使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资本活动进行调整措施,避免企业承受财务风险带来的巨大损失,使企业恢复健康的财务状况并改善经营状况。

对财务风险的预警主要体现在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这包括了不同的预警方法和预警模型。通过将财务数据收集量化管理,将财务风险量化与分析及时反馈给管理层。薛祖云与刘金星(2004)在其文章中说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风险预警的诊断工具,其敏度越高越能有效地防范、回避财务风险。”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能力的不断加强以及竞争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层认识到管理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开展也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的意义

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以借助财务预测模型这一简单又实用的方法,定期对本公司的财务状况做一个预测,当模型显示出现财务危机预警信号时,通过分析预警信号来源,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及早调整经营策略对症下药,把偏离运行轨道的公司调整到正常的运行方向。对于企业来说,在危机萌芽阶段控制危机解决问题,还能够控制成本、节约资源,发现时机越早,成本越低,效果越好。

股票投资者往往通过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年报数据来判断该公司是否值得投资。上市公司财务年报中的数据众多,众多的因子叠加在一起相互交叉产生的作用,又给投资者的预测增添了难度。财务危机预测模型的建立,能使投资者对公司发展前景有一个总体把握,比如说,借助模型可以大致预测该公司是否已经出现财务危机信号,如果发现有这种现象,那么这类公司必须排除在投资对象名单之外。

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银行可以借助这种方法评估企业债务负荷能力、长短期偿债能力,控制贷款发放,防止出现给危机公司提供信贷而导致自身利益受损,保证资金安全。

政府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主要还是依赖于事后监管,这种监管模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监管部门能制定相应的财务危机预测模式,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中自动提取模型自变量,套用模型,给出现危机信号的公司进行事前提醒,就可以更加有效地维护市场秩序,保证上市公司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运行。

二、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回顾

从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财务危机的预警研究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关于财务危机预警建立了各种预测模型,提出了众多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一元判定模型、多元线性判别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

Fitz Patrick(1932)最早开始进行财务危机的预测研究,他选取了19家危机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单变量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单变量破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这两个财务比率具有较高的判别能力。

Beaver(1966)以1954-1964年发生财务危机的79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同时设立了同规模同行业的79家财务健康企业作为配对样本,选择了样本企业30个财务比率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金流量/债务总额,净收益/资产总额,债务总额/资产总额这几个财务指标预测最具效力,其中现金流量/债务总额指标表现出来的效果最强。研究还发现该指标应用于预测财务正常公司比预测财务危机公司的准确率要高,因此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缺陷。

Altman(1968)在财务危机预警领域的研究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他首次采用多元线性判别方法进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以1946-1965年间发生财务危机的33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并设置了同等规模数量的对比正常公司。从22个财务比率中按照一定的原则,最后选定5个财务指标作为模型自变量,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的多变量Z Score模型:

研究结果显示,Z Score模型对财务危机的预测能力在危机发生前一年具有95%的准确率,在危机发生前两年仍然有72%的预测准确性。

Altman,Haldeman&P.Narayanan(1977)在原有的Z Score模型基础上,又建立了一种预测能力效果更佳的模型——ZETA模型,该模型将危机预测能力提前至危机发生前五年,在危机发生前一年的预测准确率为91%,而在危机发生前五年预测准确率为70%,仍然具有相当高的预测能力。

线性判别模型要求模型自变量服从严格的正态分布,但实际情况上很多财务指标比率并不符合这一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于财务指标比率不要求有如此严格的正态性,且其最后得到的概率值在0到1之间,容易对研究结果做出说明解释,因此广泛被学者们应用于实证研究中。

Martin(1977)以1969-1974年作为样本期间,首次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采用了25个财务指示来预测银行在两年后发生破产的可能性。

Ohlson(1980)以1970-1976年间发生破产的公司和健康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该模型对财务危机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6.12%。

Odom,Sharda(1990)率先将类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引入财务危机预警研究领域中。他们以1975-1982年发生财务失败的65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65家财务正常公司进行配对,以Z Score模型中所使用的5个财务比率作为模型自变量,建立了类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发现,该模型对财务危机预测的准确率极高。

国内对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是根据国外学者提出的模型和分析方法来建立中国的预警模型。虽然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证研究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国内学者也做出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周首华等(1996)在国外学者关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基础上,引入现金流量这一自变量,使用4160家公司的财务数据,建立财务危机预测的新模式—F分数模式,方便管理者定期计算F分数并分析财务状况来防止危机的发生。

陈静(1999)进行了我国第一个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测的研究,把ST公司界定为财务失败的企业,选取了1998年的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作为配对样本,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和多元判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在被特别处理宣布的前一年的有较高的预测成功率,离宣布日期越远,预测效果越差。

张玲(2000)选取沪深交易所12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资本结构筛选出资产负债率、营运资金/总资产比例、总资产利润率、留存收益/资产总额这四个指标构建出财务危机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超前4年的预测效果

吴世农、卢贤义(2001)选取了70家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和70家财务健康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应用Fisher线性判定、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三种分析方法,根据这三种方法分别建立了三种财务危机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信息来源下,Logistic预测模型的误判率最低,在财务危机发生前一年的预测效果最好。

傅荣、吴世农(2002)将1998—1999年间150家上市公司确定为建模样本,根据其披露的有关财务指标数据,运用BP神经网络分析法和Fisher线性判定分析法两种方法,分别建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判定和预测模型,并且使用同期检验样本有关财务指标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方法的相比较之下,由于BP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非线性判定模型,即使存在某些样本指示数据缺漏不全的情况,也仍然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具有较高预测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从以上国内外文献综述我们可以总结出财务危机模型构建过程的总体框架。大多数学者都是通过查找最能体现公司营运状况的财务指标来构建模型预测危机,以达到预测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扩展,众多的学者对研究分析方法都做了很多方面的创新。从研究方法的发展上来看,从最初的单变量分析方法到多元线性判别方法,Logistic回归方法,再到神经网络分析法的变化,每一次的进步都带来了预测效果的提升。经过对这几种方法的比较,多元线性方法虽然预测效果比较好,但是其对财务指标的有着严格的正态性分布要求,在经济实证分析中得不到广泛应用。神经网络分析法的预测性最强,但其计算过程非常复杂,也不利于它的扩展应用。基于以上考虑,本文最终选择了Logistic回归方法来构建财务危机预测模型。

三、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财务预警体系构建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关键。本文研究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主要研究财务风险预警指数测度系统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两个方面。

1. 财务风险预警指数测度系统

财务预警指数测度系统包括财务预警个体指数测度和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测度。个体指数包括经营预警指数、投资预警指数和筹资预警指数;综合指数则反映多项经济指标的变动,它是按一定权数综合的动态相对指标。通过设计出财务预警综合指数中应监测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测度出各项财务监测指标的预警临界指标值和实际指标值,据此测度各财务监测指标的预警综合指数,并预报进度,最后对财务预警综合指数进行分析评价。

2.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一个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预知财务风险的征兆并及时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或者控制风险的进一步扩大,最终能够避免再次出现相似的财务风险。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包括多种类风险预警方法和预警模型。国内外诸多学者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知道现在对财务风险的预警方法和模型进行了研究与创新,其中应用于现代企业风险预警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型。

1)静态财务预警模型

(1)单变量判定模型

单变量模型即通过单一的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的模型。Fizpartri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使用统计方法企业的财务风险预测开展了研究,他发现股东权益与负债的比率以及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比率是最能体现财务风险征兆的两个比率。直到20世纪60年代,威廉姆·比弗选取了美国79家经营失败和79家经营正常的企业进行对比研究,对几十个财务比率进行判断选取,发现以下四个指标:现金流量与负债总额的比例、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以及资产变现率减去资产负债率的差,可以有效地预测企业即将到来的财务风险。但是单变量模型选择的是单一的财务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于是在财务风险预测的发展道路上逐渐其他财务预警模型代替。

(2)多变量判定模型

多变量判定模型相对于单变量判定模型克服了其单一财务指标的缺陷,使用多个财务指标组成函数来预测企业财务风险。这种模型首先是由美国的经济学家爱德华·奥尔特曼在其1968年发表的《财务比率、离差分析和预测企业破产》一文中提出。他选取了美国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期间的33家经营成功以及相同数量的经营失败的企业进行多次研究与探索,选取了以下5个财务比率指标:营运资金占资产总额的比例,留存收益在总资产所占的比例,息税前利润在总资产所占的比例,股本市值与负债价值的比率,营业收入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将这些财务应用于提出的Z计分模型。但是,奥尔特曼在之后的拓展研究中发现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之后的1983年与1995年对此判定模型进行了优化。遗憾的是,z计分模型并不是完美的,它选取的多个财务指标都是侧重于企业盈利能力的预测,对于现金流量的变动在企业中造成的影响并没有考虑全面。

静态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除了以上所述两种模型之外还有日本开发银行提出的多变量预警模型,陈肇荣(台湾)提出的多元预测模型,以及我国的周首华、杨济华学者对Z计分模型的改进——F计分模型。

2)动态财务预警模型

动态财务预警模型是通过利用人工智能的归纳式学习方法,区别于静态的财务预警模型,并没有从选取的财务比率出发,克服了统计方法的局限。目前我国企业中主要使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案例推理模型等等。

其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将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应用于财务预警,将计算机等模拟人类脑部神经网络的功能,创造处理信息系统的特定神经网络,通过对输入神经网络的数据进行反复输出与再输入的轮回分析检测,并将检测值与预先的期望值进行判断,直到与之差距达到最小。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财务风险预警之中具有较好的纠错能力,能够克服静态财务预警模型的相关缺点,解决了统计方法无法实现的弊端,对财务指标的分布状态也没有硬性要求,因此会在财务预警的领域得到更多的关注。企业管理需要加强财务监督工作的开展,既要利用财务评价系统对企业绩效做出客观评价,也要通过财务风险预警协同监测潜在风险,加强风险意识。

摘要: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的运作与发展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运作中。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与防范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有效使用企业资源,减少潜在的经济损失,从而促进企业良好发展。因此,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出于此目的,从财务风险成因、财务风险指标以及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

参考文献

[1]程守红.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证研究[D].广东:暨南大学,2004:26-30.

[2]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46-55.

[3]张爱民,祝春山,许丹健.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主成分预警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3):10-25.

[4]张玲,陈收,张昕.基于多元判别分析和神经网络技术的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系统工程,2005,(11):49-56.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篇7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

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企业常常因为财务危机而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如何在财务危机到来之前就察觉,尽早采取预警措施,消除危机隐患,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企业的财务状况从正常到出现裂缝直至发展到财务失败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显现的过程,及早发现财务风险的预兆,防止财务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企业的健康防止十分必要。事实证明,财务危机是可以预测的。通过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借助模型去发现这些隐患并及时加以防范,对于保护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对于加强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财务风险预警,即通过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与检测,在财务指标的帮助下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监督与防范。通过建立适当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发现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根源,主要可以从分析财务报表或观察财务指标的变化等方法及时发现危机的征兆,并通过制定科学的防范方案使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资本活动进行调整措施,避免企业承受财务风险带来的巨大损失,使企业恢复健康的财务状况并改善经营状况。

对财务风险的预警主要体现在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这包括了不同的预警方法和预警模型。通过将财务数据收集量化管理,将财务风险量化与分析及时反馈给管理层。薛祖云与刘金星(2004)在其文章中说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风险预警的诊断工具,其敏度越高越能有效地防范、回避财务风险。”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能力的不断加强以及竞争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层认识到管理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开展也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的意义

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以借助财务预测模型这一简单又实用的方法,定期对本公司的财务状况做一个预测,当模型显示出现财务危机预警信号时,通过分析预警信号来源,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及早调整经营策略对症下药,把偏离运行轨道的公司调整到正常的运行方向。对于企业来说,在危机萌芽阶段控制危机解决问题,还能够控制成本、节约资源,发现时机越早,成本越低,效果越好。

股票投资者往往通过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年报数据来判断该公司是否值得投资。上市公司财务年报中的数据众多,众多的因子叠加在一起相互交叉产生的作用,又给投资者的预测增添了难度。财务危机预测模型的建立,能使投资者对公司发展前景有一个总体把握,比如说,借助模型可以大致预测该公司是否已经出现财务危机信号,如果发现有这种现象,那么这类公司必须排除在投资对象名单之外。

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银行可以借助这种方法评估企业债务负荷能力、长短期偿债能力,控制贷款发放,防止出现给危机公司提供信贷而导致自身利益受损,保证资金安全。

政府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主要还是依赖于事后监管,这种监管模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监管部门能制定相应的财务危机预测模式,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中自动提取模型自变量,套用模型,给出现危机信号的公司进行事前提醒,就可以更加有效地维护市场秩序,保证上市公司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运行。

二、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回顾

从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财务危机的预警研究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关于财务危机预警建立了各种预测模型,提出了众多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一元判定模型、多元线性判别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

Fitz Patrick(1932)最早开始进行财务危机的预测研究,他选取了19家危机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单变量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单变量破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这两个财务比率具有较高的判别能力。

Beaver(1966)以1954-1964年发生财务危机的79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同时设立了同规模同行业的79家财务健康企业作为配对样本,选择了样本企业30个财务比率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金流量/债务总额,净收益/资产总额,债务总额/资产总额这几个财务指标预测最具效力,其中现金流量/债务总额指标表现出来的效果最强。研究还发现该指标应用于预测财务正常公司比预测财务危机公司的准确率要高,因此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缺陷。

Altman(1968)在财务危机预警领域的研究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他首次采用多元线性判别方法进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以1946-1965年间发生财务危机的33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并设置了同等规模数量的对比正常公司。从22个财务比率中按照一定的原则,最后选定5个财务指标作为模型自变量,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的多变量Z Score模型:

研究结果显示,Z Score模型对财务危机的预测能力在危机发生前一年具有95%的准确率,在危机发生前两年仍然有72%的预测准确性。

Altman,Haldeman&P.Narayanan (1977)在原有的Z Score模型基础上,又建立了一种预测能力效果更佳的模型——ZETA模型,该模型将危机预测能力提前至危机发生前五年,在危机发生前一年的预测准确率为91%,而在危机发生前五年预测准确率为70%,仍然具有相当高的预测能力。

线性判别模型要求模型自变量服从严格的正态分布,但实际情况上很多财务指标比率并不符合这一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于财务指标比率不要求有如此严格的正态性,且其最后得到的概率值在0到1之间,容易对研究结果做出说明解释,因此广泛被学者们应用于实证研究中。

Martin (1977)以1969-1974年作为样本期间,首次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采用了25个财务指标来预测银行在两年后发生破产的可能性。

Ohlson (1980)以1970-1976年间发生破产的公司和健康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该模型对财务危机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6.12%。

Odom,Sharda(1990)率先将类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引入财务危机预警研究领域中。他们以1975-1982年发生财务失败的65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65家财务正常公司进行配对,以Z Score模型中所使用的5个财务比率作为模型自变量,建立了类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发现,该模型对财务危机预测的准确率极高。

国内对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是根据国外学者提出的模型和分析方法来建立中国的预警模型。虽然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证研究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国内学者也做出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周首华等(1996)在国外学者关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基础上,引入现金流量这一自变量,使用4160家公司的财务数据,建立财务危机预测的新模式一F分数模式,方便管理者定期计算F分数并分析财务状况来防止危机的发生。

陈静(1999)进行了我国第一个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测的研究,把ST公司界定为财务失败的企业,选取了1998年的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作为配对样本,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和多元判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在被特别处理宣布的前一年的有较高的预测成功率,离宣布日期越远,预测效果越差。

张玲(2000)选取沪深交易所12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资本结构筛选出资产负债率、营运资金/总资产比例、总资产利润率、留存收益/资产总额这四个指标构建出财务危机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超前4年的预测效果

吴世农、卢贤义(2001)选取了70家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和70家财务健康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应用Fisher线性判定、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三种分析方法,根据这三种方法分别建立了三种财务危机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信息来源下,Logistic预测模型的误判率最低,在财务危机发生前一年的预测效果最好。

傅荣、吴世农(2002)将1998-1999年间150家上市公司确定为建模样本,根据其披露的有关财务指标数据,运用BP神经网络分析法和Fisher线性判定分析法两种方法,分别建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判定和预测模型,并且使用同期检验样本有关财务指标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方法的相比较之下,由于BP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非线性判定模型,即使存在某些样本指标数据缺漏不全的情况,也仍然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具有较高预测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从以上国内外文献综述我们可以总结出财务危机模型构建过程的总体框架。大多数学者都是通过查找最能体现公司营运状况的财务指标来构建模型预测危机,以达到预测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扩展,众多的学者对研究分析方法都做了很多方面的创新。从研究方法的发展上来看,从最初的单变量分析方法到多元线性判别方法,Logistic回归方法,再到神经网络分析法的变化,每一次的进步都带来了预测效果的提升。经过对这几种方法的比较,多元线性方法虽然预测效果比较好,但是其对财务指标的有着严格的正态性分布要求,在经济实证分析中得不到广泛应用。神经网络分析法的预测性最强,但其计算过程非常复杂,也不利于它的扩展应用。基于以上考虑,本文最终选择了Logistic回归方法来构建财务危机预测模型。

三、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财务预警体系构建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关键。本文研究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主要研究财务风险预警指数测度系统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两个方面。

1. 财务风险预警指数测度系统

财务预警指数测度系统包括财务预警个体指数测度和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测度。个体指数包括经营预警指数、投资预警指数和筹资预警指数;综合指数则反映多项经济指标的变动,它是按一定权数综合的动态相对指标。通过设计出财务预警综合指数中应监测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测度出各项财务监测指标的预警临界指标值和实际指标值,据此测度各财务监测指标的预警综合指数,并预报进度,最后对财务预警综合指数进行分析评价。

2.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一个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预知财务风险的征兆并及时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或者控制风险的进一步扩大,最终能够避免再次出现相似的财务风险。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包括多种类风险预警方法和预警模型。国内外诸多学者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知道现在对财务风险的预警方法和模型进行了研究与创新,其中应用于现代企业风险预警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型。

1)静态财务预警模型

(1)单变量判定模型

单变量模型即通过单一的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的模型。Fizpartri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对使用统计方法企业的财务风险预测开展了研究,他发现股东权益与负债的比率以及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比率是最能体现财务风险征兆的两个比率。直到20世纪60年代,威廉姆·比弗选取了美国79家经营失败和79家经营正常的企业进行对比研究,对几十个财务比率进行判断选取,发现以下四个指标:现金流量与负债总额的比例、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以及资产变现率减去资产负债率的差,可以有效地预测企业即将到来的财务风险。但是单变量模型选择的是单一的财务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于是在财务风险预测的发展道路上逐渐其他财务预警模型代替。

(2)多变量判定模型

多变量判定模型相对于单变量判定模型克服了其单一财务指标的缺陷,使用多个财务指标组成函数来预测企业财务风险。这种模型首先是由美国的经济学家爱德华·奥尔特曼在其1968年发表的《财务比率、离差分析和预测企业破产》一文中提出。他选取了美国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期间的33家经营成功以及相同数量的经营失败的企业进行多次研究与探索,选取了以下5个财务比率指标:营运资金占资产总额的比例,留存收益在总资产所占的比例,息税前利润在总资产所占的比例,股本市值与负债价值的比率,营业收入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将这些财务应用于提出的Z计分模型。但是,奥尔特曼在之后的拓展研究中发现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之后的1983年与1995年对此判定模型进行了优化。遗憾的是,Z计分模型并不是完美的,它选取的多个财务指标都是侧重于企业盈利能力的预测,对于现金流量的变动在企业中造成的影响并没有考虑全面。

静态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除了以上所述两种模型之外还有日本开发银行提出的多变量预警模型,陈肇荣(台湾)提出的多元预测模型,以及我国的周首华、杨济华学者对Z计分模型的改进——F计分模型。

2)动态财务预警模型

动态财务预警模型是通过利用人工智能的归纳式学习方法,区别于静态的财务预警模型,并没有从选取的财务比率出发,克服了统计方法的局限。目前我国企业中主要使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案例推理模型等等。

其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将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应用于财务预警,将计算机等模拟人类脑部神经网络的功能,创造处理信息系统的特定神经网络,通过对输入神经网络的数据进行反复输出与再输入的轮回分析检测,并将检测值与预先的期望值进行判断,直到与之差距达到最小。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财务风险预警之中具有较好的纠错能力,能够克服静态财务预警模型的相关缺点,解决了统计方法无法实现的弊端,对财务指标的分布状态也没有硬性要求,因此会在财务预警的领域得到更多的关注。企业管理需要加强财务监督工作的开展,既要利用财务评价系统对企业绩效做出客观评价,也要通过财务风险预警协同监测潜在风险,加强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1]程守红.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证研究[D].广东:暨南大学,2004:26-30.

[2]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46-55.

[3]张爱民,祝春山,许丹健.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主成分预警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3):10-25.

[4]张玲,陈收,张昕.基于多元判别分析和神经网络技术的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系统工程,2005,(11):49—56.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 篇8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和特征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

1.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企业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二是由于利率、汇率的大幅度变动,使企业的资金成本大幅度变化,从而影响了企业预期的财务收益。其中,企业负债经营引起的筹资风险也可称作狭义的财务风险,它对企业影响更为普遍。

2. 投资风险

主要指在长期投资中,由于投资额、投资回收率、投资项目的使用期限的大幅度变动,使投资报酬达不到预期的财务目标而发生的风险。

3. 分配风险

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对企业今后的生产过程产生的不利影响。大幅度提高职工工资奖金,给投资者分配过多利润,使企业承担过高的生产成本和资金成本,并由此无法保证在预计的经营期间内持续经营,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1. 不确定性

企业财务风险虽然可以事前加以估计和控制,但由于影响财务活动结果的各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事前不能准确地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

2. 全面性

全面性是指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3. 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企业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的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4. 收益性或损失性

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因而可以说,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和条件限制,企业财务风险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企业生存的安全性,最终损害企业的收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

由企业财务风险的全面性可知,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而不同环节上的财务风险也不尽相同。因此,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也有很多方面,既有企业自身的内部原因,也有所处环境的外部原因。

(一)企业财务人员对缺乏风险意识以及法治观念

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会避免产生财务风险。有的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另外,一些企业财务人员法治观念淡薄,风险意识较差,内部压力不足,财务管理理念缺失,置相关法律、法规及内部管理制度于不顾,完全按照个人意愿行事。不是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增收节支等途径来实现财务目标,而是通过隐瞒收入、虚列支出、偷逃税款等不合法的方式来增加收入,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基础薄弱,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目前,很多企业财务基础比较薄弱,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没有严格执行不相容制度。有些企业是由于财务人员自身素质较低,专业知识结构狭隘,电算化操作能力差,不能胜任财务工作,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另外,由于财务基础薄弱而造成的财务决策科学性低也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许多企业的财务决策相当程度上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的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有的企业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造成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直接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甚至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

(三)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

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而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强化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以及法治观念

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全面性、客观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征,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带来财务风险,因此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财务工作的始终。另外,通过《会计法》《预算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学习,逐渐培养全体员工遵守财经纪律,摒弃财务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责任的狭隘观念,着力提高企业全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此外,还要加强企业领导者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二)不断加强财务工作基础,提高财务决策科学性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明确财务人员工作职责,合理设置会计岗位,形成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各项会计事项要严格按照程序办理,防止舞弊的发生。切实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拓宽知识范围。严格贯彻落实《会计法》关于财会人员在职培训的规定,使财会人员接受后续教育,组织学习和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除此之外,还要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进行考核,实行竞争以及奖惩机制,优胜劣汰,对财务人员进行轮岗,提高其综合能力。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强化财务工作基础有利于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而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在决策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对可行方案进行分析评价,选择最优决策方案,尽可能地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避免财务风险。

(三)提高企业适应外部宏观环境变化的能力

外部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能为力。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应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四、结束语

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研究 篇9

国务院在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的文件中明确指出:物流业是集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在内的复合型服务产业,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领域广, 吸纳就业人数多, 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 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都是从传统的交通运输业转型而来, 资本规模小且资产负债率偏高、运营成本高盈利率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这些都使得我国的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财务风险。物流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分别是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资金回收风险。

(一)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为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不能按时偿债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企业筹资的目的是多样的, 有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有的是为了调整资本结构。不管出于哪一种目的, 筹集资金的来源只有两种途径, 一是负债筹资, 包括借入资金、发行债券等方式;二是所有者投入资金, 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等方式。物流企业筹资的渠道, 也无外乎这两种情况。在这两种不同的筹资渠道中, 都一样蕴含着筹资风险。这两种筹资渠道给企业带来的筹资风险表现为下列两种形式:

(1) 负债筹资财务风险表现。我国当今的中小型物流企业, 由于资本规模小, 还达不到发行股票的条件, 所以除了所有者投入的有限的资本金外, 主要是依靠负债来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在这些物流企业中, 资产负债率都非常高。企业向银行借贷时, 往往需要提供抵押品。由于物流企业为基础性行业, 其可向银行提供抵押的固定资产一般都是运输等专用设备, 抵押率非常低, 通常只有10%左右, 可见物流企业从银行借入款项非常困难, 必须承受极其苛刻的贷款附加条件, 要支付比其他行业可能更高的代价才能获得款项。按时还本付息就成为这些物流企业最重要的也是企业最沉重的负担之一。如果到时候债务不能履约, 企业很可能面临破产的境地。

(2) 权益筹资财务风险表现。在我国上市的企业中, 有60多家与物流经营有关的企业。如外运发展、中储股份等。这些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股票市场解决一些资金问题。这部分资金虽然不需要还本付息, 也没有固定的必须支付股利的义务。但是投资者会根据市场的情况选择用脚投票的方式卖出不能给他们带来收益的股票, 致使企业股票的市值非常不稳定, 也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负债筹资。债权人会根据企业的股票市场变动来调整对其的放款额度、放款的利率和期限。这些都加大了企业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

由此可见, 不论是负债筹资, 还是权益筹资, 物流企业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都蕴含着极大的财务风险。这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不可完全回避的风险。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 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现金支付上的风险, 即不能按时偿还债权人的本息。

(二)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由于投资项目利润的不确定性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 但是投资了并不一定就能获得利润。这就是投资的风险所在。按照投资的方向, 投资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种形式。这两种方向不同的投资都蕴含着一定的风险。

(1) 对内投资的财务风险。对内投资又称为内部投资, 是指把资金投放在企业内部, 购置各种生产经营用资产的投资。一般情况下, 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资金紧张, 生产经营规模小, 所以投资的方向一般都是对内投资, 会购置运输工具、仓储设备等。物流企业属于基础性行业, 运输工具、仓储设备等投资所需要的金额大, 项目周转时期长, 又由于物流行业的利润率较低, 收回投资额的时间需要很长时间。在这个比较长的周期内, 会发生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情况和变化, 都使得投资成本的收回充满了变数, 加大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2) 对外投资的财务风险。对外投资是指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大型物流企业在投资时, 已经并不满足于对内的这些基础性的投资建设, 他们将眼光放得更远, 往往把投资的目标投向了并不熟悉的金融市场或与物流并无关联的其他行业, 以求谋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和发展空间。但由于物流企业对这些投资的领域并不是很熟悉, 加之外部市场情况瞬息即变, 企业投放出去的资金很难得到安全的保证。这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收益的不确定性, 企业的投资风险大大增加。

由此可知, 无论是对内投资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还是对外投资于金融市场或其他行业, 一旦企业的投资决策失误, 就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三) 资金回收风险

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 扩大营业收入, 长期留住客户, 企业往往会先向客户提供服务, 允许客户以后支付款项。这一做法在无形之中加大了资金回收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是指物流企业不能及时足额的回收营业收入的风险。在回收营业收入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包括坏账损失以及延迟收账期而增加的收账成本、机会成本和汇兑损失。

(1) 坏账损失风险。物流企业因给客户提供商业信用而发生的应收账款不一定能够按时足额的收回, 这就可能发生坏账损失。事实上每一种行业都有坏账的风险, 一旦款项不能收回, 将给利润率本来就很低的物流企业一个重创, 等于是雪上加霜。

(2) 收账成本增加风险。虽然有些客户不会赖账, 但由于各种原因会要求延期支付款项。物流企业为此会增加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 包括管理费用, 谈判费用和催帐费用。这些对于物流企业来讲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3) 机会成本风险。物流企业的资金供应本来就很紧张, 如果账款能够及时收回, 遇到好的投资机会很可能跟进获得利润。但这些投放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如果不能及时收回, 一方面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按时偿还债权人的本息, 加大筹资的风险;另一方面这些被占用的资金还会有一个应计利息的机会成本的发生。虽然这是一个隐性成本, 但作为企业也不得不加以考虑。

(4) 汇率变动风险。如果物流企业的合同金额是以某种外币计价的, 那么这样的一笔应收账款还将承担着汇率变动的风险。在当今人民币币值不断上升的情况下, 如果应收账款计价的外币汇率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 那么物流企业就要承担一个汇率变动的损失。这对于物流企业的资金回收来说, 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因素。

二、物流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因素分析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活动之一, 有自己的环境系统, 物流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时, 必然要受到其理财环境的制约。充分考虑理财环境, 一方面利用理财环境的优势, 制定适合自己的财务战略, 谋求更大的发展;另一方面, 也要克服理财环境的劣势, 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容易发生风险, 并找到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 才能改善对自己的不利条件, 尽可能地将风险产生的因素降到最低。

(一) 影响筹资风险的环境因素

具体如下:

(1) 金融环境因素。纵观我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尚未形成一个能够为物流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良好氛围。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 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 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 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 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下, 中小物流企业的生存变得极其艰难。筹措资金更加不易。加之中小物流企业的利润率非常低, 甚至低于3%, 比起贷款利率还低, 使得企业从商业银行借债变得更加困难。而大型物流企业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 金融市场受到重创, 企业股票价值下跌, 严重缩水。筹资环境也是异常艰苦。

(2) 经济环境因素。最近2年来, 我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对物流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了重大的不利影响。这次通货膨胀, 引起了企业营运过程中占用的资金明显增加, 增加了企业对资本的需求;导致企业利润虚增, 造成企业的资本严重流失;引起国家几次上调贷款利率, 增加了企业的筹资成本;导致证券市场价格下跌, 更加大了物流企业的直接筹资的难度。

(3法律环境因素。制约物流企业筹资的法律有很多, 如《银行法》、《证券法》、《公司法》、《企业所得税法》等。这些法律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做了明确规定。如占我国多数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就没有资格发行股票和债券筹资, 这些企业只能通过向银行借贷、或向融资租赁公司租赁来解决资金的需求问题, 造成企业沉重的利息负担。

(二) 影响投资风险的环境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环境因素。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今天, 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升, 会给企业的投资带来不利的影响。中小物流企业的对内投资如购置运输、仓储设备的成本也随之不断上涨。但是物流行业的利润率却并没有提高, 有的甚至在下降。这种成本上涨、利润下降的局面必然会给物流企业的投资带来很大的风险。而大型物流企业在金融市场的投资也受到了重创, 股市的低迷让许多企业投入的资金瞬间蒸发殆尽, 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2) 产业结构因素。国务院在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的文件中明确指出, 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 创新物流服务模式, 加强资源整合, 满足多样性的物流需要。加大国家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 缓解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 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 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这一政策给物流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也给企业指明了投资的方向。中小物流企业的生存实际上将变得更加困难, 很可能已经投放的资金还未见成效就被其他企业兼并或收购。而在这次兼并重组的浪潮中, 会有很多物流企业为了寻求自身的发展, 盲目地进行投资, 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专业性知识, 投资的风险明显增加。

(三) 影响资金回收风险的环境因素

主要有:

(1) 客户的实力。通常情况下, 客户都会要求供应方先提供商品和劳务服务, 然后再支付款项。这就使得商品或劳务的提供方手中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如果客户的资金实力雄厚, 账款一般会很安全收回;但若遇到客户的资金基础薄弱或者客户也遇到了资金紧张, 这笔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就大打折扣, 很可能会成为坏账。

(2) 客户的信誉。由于现在物流行业业务竞争激烈, 致使一部分客户享受完服务故意拖欠款项, 信誉度极差。遇到这样的客户, 持有应收账款的物流企业的收账成本就会增加。甚至有些客户会以更换服务商为由, 能拖就拖, 能不还就不还。

三、物流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措施

通过分析物流企业客观存在的三种财务风险及风险产生的因素, 可以提出如下一些解决风险的措施。

(一) 规避筹资风险的措施

主要有两点:

(1) 积极利用国家的扶持政策, 改善筹资环境。国务院在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物流业的发展, 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投入。要加快发展民营物流企业, 扩大对外开放步伐, 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对列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鼓励其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企业兼并、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涉及全国性、区域性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 中央和地方政府可根据项目情况和财力状况适当安排中央和地方预算内建设投资, 以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或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 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

(2) 加强筹资活动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物流企业应该加强对筹资活动的控制, 来减少筹资风险。树立筹资的风险意识观念, 抓住最佳的筹资机会, 筹资的额度要进行合理测算和计算;加强平时的财务预算, 想办法提高企业的盈利率, 加快存货的周转率, 减少资金的占用量;加速应收款项的回收, 科学合理的安排还款的时间和额度。

(二) 规避投资风险的措施

主要有:

(1) 科学评价自己的实际需求, 预防投资风险的发生。物流企业在投资前要认清自己的需要和实力, 科学评价自己的实际需求, 谨慎选择投资方向和项目, 预防投资风险的发生。物流企业在进行投资时, 首先应该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 而不是盲目跟风。要明白自己投资的目的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还是向其他领域扩张。要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来确定投资的时间和规模。不能追求高利润高风险的投资项目, 应该综合考虑安全性和盈利性。要考虑到一旦投资失败自己是否可以承受。

(2) 聘请专业人员, 降低投资风险发生的概率。如果想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投资, 必须聘请专业人员来进行。进行投资环境分析和市场调研, 要对希望进行投资的领域进行环境的分析, 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调研, 写出调研报告, 然后再经过管理层认真讨论, 投票决定。不能意气用事, 更不能领导一人拍板决定。

(3) 多领域多角度投资, 分散投资风险。如果投资金融市场, 一般要遵循投资多角化的原则, 来分散市场风险。

(三) 规避资金回收风险措施

具体如下:

(1) 设立合理的信用标准, 认真选择客户, 减少应收账款风险。物流企业在提供赊销服务时, 应该建立符合自己情况的信用标准, 选择自己可以接受的客户作为自己的赊销客户, 尽可能选择信用良好的企业作为自己长期合作的伙伴。这样既能稳定客源, 又方便账务处理, 可以减少很多方面的费用。物流企业如果应收账款较多, 应该设专人负责和管理。对于超过期限仍无意付款的客户要时时关注, 进行催收, 必要时可以采取法律诉讼的方式进行账款的追讨。

(2) 制定优惠的信用条件, 鼓励客户提前付款。在可以承受的情况下, 物流企业可以适当地制定一些优惠政策, 给予一定的现金折扣, 来鼓励客户提前付款, 最少保证不会拖延支付款项, 从而减少坏账的发生。

(3) 采取外汇风险规避措施。如果物流企业的某笔营业收入必须用外币来计价结算, 那么企业应该尽量选择有升值潜力的外币来计价结算;还可以选择像特别提款权这样的“一篮子货币”;为了将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可以在合同中加列保护性条款;提前或延期结付;也可以选择一些金融工具如掉期交易、期权交易等方式来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

(四)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为了使企业更好地规避各种财务风险, 除了上面所述的具体方法外, 物流企业更应该建立一个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通过科学的预警机制的指标分析, 及时发现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风险, 并采取措施, 加以防范, 使企业始终处在一个较低的财务风险水平。

参考文献

[1]田芬、吕永波、刘凌霄、陈立:《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综合预警研究》, 《物流技术》2009年第11期。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研究 篇10

摘要建筑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企业的财务活动对于企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保障建筑企业的和谐有序的发展,实现其预期的经济效益,本文对建筑企业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规避风险和风险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一、建筑企业的主要财务风险

建筑企业受到国家政策变化、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等的影响,在项目投标、材料购进、工程施工、各阶段性财务款结算以及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笔者认为,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可以归结为对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外部因素

1.政策与市场风险

建筑企业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当中,其发展走向势必要受到国家相关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影响和制约。近些年,为了合理控制房价,国家更是加大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在进行土地、项目招投标,项目的最终产品销售定价,税率、持有率、控制率以及建筑企业的信息统计和披露等环节,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使建筑企业的项目投入成本更大、资金更加紧张。此外,建筑行业竞争激烈,而建筑资源又相对不足,这也给建筑企业的财务带来了很大风险。

此外,受到国际金融走势的影响,建筑市场也面临着着诸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市场经济因素,如果发生信贷危机,市场将会发展巨大震动,这也是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之一。

2.资金风险

造成建筑企业资金风险的来源有三点:一是来自银行方面的资金风险。大多数的建筑企业一般都是通过向银行贷款的方式来进行项目的资金筹集,在后期还款过程中,如果银行利率发生变化,就很可能产生企业筹资成本的变化。二是来自业主方面的资金风险。目前,建筑企业垫资建设的现象很普遍,这就涉及一个资金回收的问题,如果业主没有按时履行还款合同,就会给建筑企业的再次融资带来影响,从而形成连锁反应,制约企业后期项目的进行,这也是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之一。

3.成本风险

近些年,由于成本变化,给建筑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大。这主要是源于政府部门在进行土地、项目招投标时,为项目未来的产品销售设定了最终限价,如果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其财务成本将受到劳动力、建筑设备或者是原材料价格的严重影响,这也是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之一。

4.合同风险

建筑企业的合同风险主要来自于合同中关于工程款结算、项目施工期间的工程变更以及违约赔偿等方面的条款的不合理性。

内部因素

建筑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因素,主要来源就是内控风险。

首先,建筑企业的内控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缺乏相应的财务制度,或者是现行财务制度的不合理和不完善,这将给部分图谋不轨的项目承包人或者是财务工作者谋取私利、违规操作带来可乘之机。此外,由于建筑企业会计信息的不透明,或者是监督不及时,也可能造成建筑企业的财务内控风险。

其次,企业的内控风险还可能来自于企业自身的财务从业者的综合素质。造成企业财务从业者综合素质不高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财务从业者专业不对口,缺乏相关知识的积淀和实际工作经验;二是财务从业者自身素质差异导致的职业操守不高问题,这主要表现为蓄意编制虚假报表,从中谋取個人私利。

二、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措施

(一)构建财务预警体系,严控资金投放与回收

建筑企业面对国家政策变化、经济市场震动以及资金风险,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严格加强对于资金投放与回收的监督控制,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背景下,实现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

在资金投放方面,建筑企业在进行项目投标之前,应该对招标土地及其周边环境的未来发展规划做出合理预期,确定其升值空间以及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多少,并形成科学、严谨的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此外,建筑企业还可以通过寻找共同承包伙伴,或者是入股集资的方式来分散和转嫁风险,利益均摊、风险共担,以规避、控制风险,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在资金投放方面,建筑企业在进行资金投放之前,就应该对业主的信用等级以及固定资产进行评估,确保其具备按时还款能力,再对其进行资金投放。同时,加紧资金催收,防止由于资金回收不及时形成烂账、死账。

(二)构建成本控制体系,严控建筑成本

建筑企业面对成本风险,应当构建成本控制体系,严格加强对于劳动力、设备或者是建筑原材料等相关费用的监督控制,严格依据预定的项目设计图纸和工程造价的评估结果进行施工,避免浪费,缩减不必要的工程开支。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做法:

第一是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进行企业的生产资料、设备等的采购,以尽量小的成本投入,获取质量最高的建筑材料;第二是加强材料使用控制,加强库存监管。建筑企业应当建立工程项目材料消耗数量控制台账,明确工程材料的使用数量、用途、取料人和取料时间;同时,采取限额供料,对于超规定额度使用建筑材料的,一定要查明用途和取料人,并追究其经济责任;第三是通过寻找合适的资金代管机构或银行,进行小额度投资,进行套期保值;第四是严控私自出租、出借或抵押企业固定资产的行为,一经查出,严厉处罚。

(三)把好合同关,加强合同风险控制

建筑企业面对合同风险,首先应当把好合同关,认真阅读并审查合同条款,看是否涉及违法行为;其次应该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合同当中,应当就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付款方式和单方面合同条款变更,以及账目结算时限等都有所说明,如果只规定了单方面的责任,或者缺乏针对单方违约问题的具体规定,或者暂扣的质保金比例太大,就属于不公平、不合理的合同条款,施工企业就不要签。

(四)构建完善的建筑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实际运营状况,严格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指定出一套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行之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制度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算和控制监督的职能,使会计从业者在工作中,有明确的标准和制度可以遵循。

三、结束语:

本文针对建筑企业面临的来自于政策、市场、资金、成本、合同以及企业内控的风险,提出了构建财务预警体系,严控资金投放与回收;构建成本控制体系,严控建筑成本;把好合同关,加强合同风险控制以及构建完善的建筑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四项规避、防范、控制风险的措施,以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董立刚.建筑企业财务与风险管理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3期.

[2]樊涛生.浅谈新形势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途径.时代金融.2011年第11期.

[3]何英武.新形势下建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探讨.江苏建材.2012年第01期.

上一篇:仔猪腹泻分类及诊断下一篇:实践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