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改变

2024-06-25

眼底改变(精选三篇)

眼底改变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12月糖尿病住院病人共150例,男72例占48%,女78例占52%,年龄28-76岁,病程1个月~25年。眼底改变:150例中,眼底无明显改变54例,占36%,有眼底改变者96例。根据1984年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进行分期[2],单纯型66例,占44%(眼底改变以微血管瘤和出血斑点为主,部分有软、硬性渗出),发现患病时间为4个月~15年。坛殖型30例,占20%(眼底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及纤维坛殖,视网膜脱离),发现患病时间1~25年,其中糖尿病并发肾衰6例(视乳头水肿、黄斑水肿、眼底广泛出血及棉絮状渗出)。

2 结果

150例中96例发生不同程度眼底改变,其发生率64%。眼底改变发生率与糖尿病病程长短密切相关,糖尿病病程越长眼病改变发生率越高。眼底改变的轻重程度则与预后密切相关。眼底改变越重则糖尿病病情越重。尤其眼底广泛出血、渗出伴视乳头水肿者预后差。

3 讨论

糖尿病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迁延,可在视网膜引起:微血管瘤(眼底镜下最早可见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由视网膜缺氧、毛细血管壁周细胞丧失和血管壁扩张而形成)、出血斑、硬性渗出、棉絮斑、视网膜血管病变、黄斑病变、玻璃体及视神经病变等眼底改变。糖尿病眼底出血是眼科常见而棘手的问题,坛殖型的新生血管是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主要与糖尿病病程与控制程度有关,而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性别对其影响不大。若病程在十年以上无论患者年龄大小,眼底改变的发生率均高[3],发病时间越长、年龄越大眼底改变越重,疾病的预后越差。

有的糖尿病患者周身症状很不明显,就诊时往往实际病程已久,有的是因为视力障碍就诊眼科才发现糖尿病,故有的患者发现糖尿病时,疾病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早期、及时有效地诊治糖尿病患者,挽救患者的有效视力,减轻视力障碍为病人带来的痛苦,为糖尿病患者做眼底检查,特别是没有FFA检查设备的基层医院显得十分重要。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人眼底不同程度的改变及预后。方法观察150例糖尿病者眼底情况,对眼底改变发生率与糖尿病病程、眼底改变轻重与糖尿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50例中96例发生不同程度眼底改变,其发生率为64%。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率越高,眼底改变越重则糖尿病病情越重,预后越差。结论要高度重视糖尿病人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情况。

关键词:糖尿病,眼底改变

参考文献

[1]吴京,刘业滋,等,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9.2:96.

[2]李凤鸣主编.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眼底改变 篇2

资料与方法

一般情况:对受检者均问病史,着重了解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病史约占40%。局部检查双耳鼓膜正常。200例中男157例,女43例。分为老年前组(45~59岁)44例,老年组(60~69岁)111例,高龄组(70~82岁)45例。测试用日本51A-T70型听力计测听,结果双耳各频率平均阈值大于30db者为听力障碍。

结 果

老年性耳聋的听力曲线特点:①双耳听力平均各阈值均大于30db;②在2kHz开始逐渐呈下坡的高音渐降型者占53%;③低频阈值大于30db,高音频2~4kHz,突然骤降呈高音陡降型者占29%;④高低频听阈值均平行下降各阈值间不超过10db呈平坦型者占18%。

老年性耳聋的耳聋程度:老年性耳聋特征之一是语言听力与纯音听力相比有明显差异。一般以0.5 kHz、1kHz、12kHz的三个阈值的平均值计算,如听力损失25db以上者则小些声音说话往往听不清楚,40db听力受损失者对普通会话经常发生障碍,55db以上者即使大些声音讲话也会感到困难,70db以上者用任何方式讲话都会出现严重障碍。从各年龄组看,一般65岁以上高龄者听力障碍更加明显,对社交活动、生活方面会出现各种困难和不便。

老年性耳聋各年龄组与血脂关系:从各年龄组的血脂结果得出,各组血脂总平均值除高龄组TYI(甘油三脂)、LDL(β脂蛋白)均属正常范围值,但各组随年龄增长血脂增高的人数及总平均值都有所增加,尤其高龄组TYI、LDL无论人数比例及总平均值均有明显增高。

从各年龄组血压改变情况可以看出,老年前组血压增高者为本组30%,血压平均值尚属正常值。老年组血压增高者为本组35%,总平均值舒张压处于边缘而收缩压正常值。高龄组血压增高者为40%,总平均值偏高。因此,老年性耳聋者随年龄增加与血压值成正比的增高。

老年性耳聋各年龄组与眼底动脉硬化关系:从各组眼底动脉硬化数量与程度看,老年前组仅5例,占本组11.2%。老年组动脉硬化1期44例,2期12例。与前组比较,数量与程度都较高,占本组50.4%。高龄组比前两组更高,1期23例,2期12例,占本组77.7%,占各年龄组总数48%。因此看出,随年龄增加,眼底动脉硬化改变明显增加,而且比血脂、血压改变更为明显。

讨 论

老年性耳聋的定义:老年性耳聋是伴随年龄老化而发生的听觉系统退行性改变导致的耳聋,多因螺旋神经节细胞萎缩或耳蜗基底膜特性改变而致。老年性耳聋临床表现为双侧逐渐发生的高频听力损失,并缓慢累及中频与低频听力,伴高调持续耳鸣。纯音听力曲线为轻度至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镫骨肌反射阈提高,纯音听力损失较重的相应频率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阈值提高或引不出。

老年性耳聋的病因:多数学者认为老年性耳聋是随年龄增长机体老化的症状和体征,但个体有差异,所以年龄并不能完全作为反应人体老化程度的惟一标志。斋滕武夫对高血脂症家兔豚鼠动物实验研究证明,高血脂症可引起内耳外毛细胞和血管纹的变性,而生活在一般环境下的老年性耳聋病人主要是由于血管变化,代谢营养障碍等各种因素所致。我国刘氏报道老年性耳聋组中高血压、冠心病者纯音听阈及言语辨别率均明显减低,而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亦比较重,本文各组血脂总值均偏高而高龄组更为明显,血压增高各年龄组平均为35%,眼底动脉硬化改变各年龄组平均为48%。用眼底动脉硬化程度来估计内耳迷路的动脉硬化程度也是有根据的,由于内耳迷路血管硬化管腔狭窄,内听动脉是全身细小动脉又无侧支循环,从而引起内耳组织乏氧而产生听力损害,所以我们认为动脉硬化成为老年性耳聋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学者认为,老年性耳聋内耳病理改变有4种:①感觉细胞性老年性耳聋:主要是内耳螺旋器感觉神经(内外毛细胞)病变为主,感觉细胞变性萎缩,从中年开始缓慢发展,毛细胞变性以及毛细胞纤毛上皮均变性脱落消失,这种病变一般从耳蜗底周末端开始。因而听力损失往往高音听阈下降呈高音陡降型者多见。②血管纹性老年性耳聋:也可以说是代谢障碍性耳聋,主要病变为内耳血管变性萎缩,作为内耳感受器的能量供给源发生障碍,关系到内耳重要的纳、钾代谢变性萎缩,由于血管纹变性萎缩引起电解质紊乱,产生内耳机能障碍,这种耳聋听力改变多为平坦型。③内耳传音障碍性老年性耳聋:也称为机械性耳聋,由于基底膜的感觉细胞受到声音刺激而基底膜受振动后,毛细胞兴奋,才发挥声音传导的重要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基底膜出现钙化,变得僵硬弹性减退产生听力障碍,而蜗管底周的基底膜最窄,振动最受限制,故常为高音渐降型。④耳蜗神经性老年耳聋:主要病变发生在耳蜗螺旋神经变性,神经节细胞萎缩减少消失,病变为耳蜗基底周逐渐向顶部發展,波及全耳蜗,听力改变常见高音渐降型。

另外,老年人由于骨质增生和沉着,可使蜗轴骨性小孔和小管狭窄和闭锁,相应的神经纤维螺旋神经萎缩,神经细胞减少,这可能是老年性耳聋的又一原因。

老年性耳聋是人随着年龄增长听力方面的衰老现象,基本上属于生理范畴,任何治疗都不能改变这一规律。但必须注意到,老年性耳聋的发展速度与生活环境、身体素质、饮食方面紧密相关。

参考文献

1 川端五十铃.老人性难听.日本最新医学,1990,44:993

2 斋滕武夫.高脂质血症难听.日本耳鼻咽喉科学鉴会报,1985,88:319

3 卜国铉.年龄相关的内耳损伤与老年聋.中华耳鼻咽喉杂志,1988,6:23

眼底改变 篇3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视网膜病变,眼底改变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 是怀孕妇女发生率较高的病变, 给孕妇和胎儿常常带来较多的不良影响[1,2]。准确的判断患者眼底病情改变, 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就会大大提高胎儿的成活率, 降低PIH给孕妇及胎儿带来的不良影响程度。为了更加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变情况, 找到反映PIH损害程度的依据性指标, 这些年来, 学者们对T淋巴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激活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β2-微球蛋白等进行了探讨与研究[3,4,5], 但现今都还在研究当中。PIH常会并发眼底病变, 根据眼底检查发现的改变, 对应采取的治疗措施及对预后评价有指导性意义。笔者通过调查200例PIH患者眼底改变、血压、尿蛋白、水肿等情况, 总结眼底病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以及眼底该病与PIH之间的关系, 总结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来自泌阳县人民医院的200例患有PIH的住院患者, 所有人均进行了眼底检查, 均已诊断为PIH[6]。经过调查, 有100例患者的年龄20~25岁之间, 有50例患者的年龄在25~30岁之间, 有44例患者的年龄在30~35岁之间, 有6例患者的年龄在35岁以上;有180位初产妇, 有20位经产妇;有192例患者所产胎儿为单胎, 有8例患者所产胎儿为双胎;有2例患者在妊娠前3天患有肾炎, 有2例患者在妊娠前10天患肾炎;106例患者伴有头昏眼花、视物模糊等症状, 有34例患者伴有一过性失明症状, 有60例患者伴有抽搐及昏迷。

1.2 方法

200例患者都由特定的医师进行眼底检查、测量血压、检测尿蛋白、查看水肿等情况, 并根据相关文献对水肿及尿蛋白进行分级[6]。

1.3 眼底分期标准

一期:表现为视网膜动脉痉挛;二期:表现为视网膜动脉硬化;三期:表现为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出血、视网膜渗出或视网膜脱离等视网膜病变[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运用χ2检验, 若P<0.05, 有显著性差别,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IH患者眼底病变的发生率

200例PIH患者中, 有53例患者眼底未见异常, 占26.5%, 有147例患者发现有眼底改变, 占73.5%, 其中有73例患者的眼底病变为一期, 占49.7%, 有49例患者的眼底病变为二期, 占33.3%, 有25例患者的眼底病变为三期, 占17.0%。

2.2 年龄与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

结果见表1。随着年龄的增高, 眼底病变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χ2=7.900, P<0.05) 。

注:χ2=7.900, P<0.05

2.3 血压与眼底病变之间的关系

结果见表2。随着血压的增高高, 发生眼底病变的可能性越大, 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χ2=65.76, P<0.001) 。

注:χ2=65.96, P<0.001

2.4 蛋白尿与眼底病变之间的关系

结果见表3。随着蛋白尿程度的增高, 发生眼底病变的可能性越大, 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χ2=96.76, P<0.001) 。

2.5 水肿与眼底病变之间的关系

结果见表4。随着水肿程度的增高, 发生眼底病变的可能性越大, 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χ2=32.89, P<0.001) 。

3 讨论

PIH是怀孕妇女发病率较高的疾病, 是近些年来导致孕产妇与胎儿失去生命的的主要疾病。PIH常在产妇妊娠后32周时发病, 其病理改变主要为全身小动脉的痉挛, 从而导致全身各个器官发生功能性与器质性改变, 主要累及的器官为肾脏。

注:χ2=96.76, P<0.001

注:χ2=32.89, P<0.001

目前对PIH的发病原因还未弄清, 但也有专拣认为PIH的发病原因为激活了中性粒细胞而引起的多种损害。Redman等认为PIH的发病原因为广泛的血管内炎症所导致。PIH患者因为子宫螺旋小动脉重铸障碍, 导致子宫胎盘的灌注量减少, 引起胎盘缺氧、缺血, 再灌注时, 胎盘所释放毒性因子量就会变大, 所以全身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内皮损伤, 内皮下胶原暴露可激活血小板的活性, 便增加了选择素家族寡糖Sialyilex的表达, 引起中性粒细胞的激活, 破坏了内皮结构, 降低了血管的舒张功能, 增加了血管的通透性, 导致水肿、蛋白尿等症状。

本研究显示:对患者进行眼底检查, 对PIH的诊断与对疾病的估计有指导性意义, 而且眼底检查操作简单, 较为直观, 因此眼底检查是诊断PIH的主要手段, 也为采取治疗措施与护理措施提供一定依据。

本研究结果说明:PIH易引起眼底病变, 随着孕妇年龄的增高, 引起眼底病变的可能性越大;在次调查中, 35岁以上组引起眼底病变的概率为83.3%, 而且反应较重, Ⅲ期改变占80%。眼底病变的发生还与蛋白尿、高血压、红细胞压积、水肿有一定的关系, 即随着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红细胞压积程度的增加眼底病变也越明显, 眼底病变越明显, 以上各项指标也就越高。

综上所述, 眼底病变程度及水肿、高血压、红细胞压积、蛋白尿等情况都可评估PIH的病变情况, 根据眼底病变的严重程度也可以判断PIH当前的病变情况。所以, 眼底病变情况也可以推测出上述指标的的变化情况, 为采取治疗及护理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孙粉娇, 钟海燕.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34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4, 7 (6) :440-443.

[2]刘桂玲, 李彦敏, 任常军, 等, 妊娠期高血压对新生儿脐血脂联素水平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23 (8) :600.

[3]王秋伟, 许培箴, 虞斌, 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的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3, 7 (4) :68-69.

[4]邹梅芳, 陈燕, 王海燕.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对胎盘滋养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 12 (7) :29-31.

[5]王泽华, 陈辉, 林美华.中性粒细胞激活在发病中的作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0, 35 (11) :645-647.

[6]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98-99.

上一篇:制造业转型的机遇下一篇:公共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