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法

2024-05-08

票据法(精选十篇)

票据法 篇1

专家伴您学法律

《票据法》解读主持:马志毅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府法制研究中心处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专业博士,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北京市经济法学会理事。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陪审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于1995年5月10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决定》修正。

票据是一种支付工具。它用来清结当事人之间因商品交易、提供劳务等产生的债权债务, 也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一种支付凭证。在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相互提供信用, 既可以促进资金融通又可以节约现金。

票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票据, 指在经济往来中使用的单据和凭证, 如单证、仓单、票证、提单、货单、运单、发票、存款单等, 范围很宽。狭义上的票据, 仅指我国《票据法》上规定的汇票、本票和支票。还有一种含义更受限制的票据, 即中央银行票据, 它指的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 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

我们所要探讨的仅限于《票据法》上规定的汇票、本票和支票。

一、票据的含义与特征

(一) 什么是票据

《票据法》所规定的票据, 是代替现金使用, 结算当事人之间债权债务的信用工具。它又是出票人签发的, 约定由自己或指定他人, 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 按票面所载文义无条件支付相应款项的有价证券。由此可见, 它至少有两个最基本的当事人, 即出票人和付款人;还要载明一定的金额, 并且能够流通。

(二) 票据具有哪些特点

票据应当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票据以金钱为给付标的, 能够代替现金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工具。2.票据的权利义务随票据的设立而产生。3.只要具备了法定的条件, 票据的权利义务就随之产生了。票据的权利义务, 是根据票据上记载的内容来决定的, 不得以其他理由改变票据的效力。4.票据作为支付债务的凭证, 必须依照法定方式制作, 具备必要的形式和内容, 才能产生法律效力。5. 持票人可以通过背书或自由交付转让其权利, 并且在票据规定的期限内可以转让多次。

二、票据的种类

《票据法》上规定的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三种。

(一) 汇票

它是由出票人签发一定金额、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的到期日, 向票据持有人无条件支付的票据。汇票是一种支付命令, 一般有三个当事人, 即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二) 本票

它是由出票人签发一定金额, 在指定到期日由出票人自己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本票只有两个当事人, 即出票人和收款人或持票人。

(三) 支票

它是由出票人签发一定金额, 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见票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支票是无条件的支付命令。支票有三个当事人, 即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三、票据行为

票据行为是以发生票据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所实施的书面行为, 表现为出票、背书、承兑、参加承兑、保证等。

(一) 票据行为的种类

票据行为可分为基本票据行为和附属票据行为。出票是创设票据的基本行为, 票据上的权利义务都是由于出票而发生的, 所以叫基本票据行为, 或称主票据行为。其他票据行为则是因出票而发生的, 如背书、承兑、付款等, 所以叫附属票据行为, 也叫从票据行为。

1. 出票行为

出票是按法定形式制作票据交付给收款人的行为, 票据上的一切权利义务均因出票而产生。出票行为包括制作票据并在票据上签字, 并将票据交付给收款人。出票人是债务人, 持票人是债权人。只有制作并交付了票据, 出票行为才算完成。

2. 背书行为

背书是票据持有人在票据背面批注签章, 将票据转让给他人的行为。背书也包括在票据后面背书, 并将已背书的票据交付给被背书人。背书的效力有转移效力、担保效力和证明效力。背书的方式有记名背书和空白背书。背书人在背书时必须把票据上的全部金额同时转让给同一个被背书人。如只转让票据金额的一部分, 或将票据金额分别转让给几个被背书人, 这样的背书是无效的。

3. 承兑行为

承兑行为是汇票的付款人同意承担支付汇票所载金额的义务, 在票面上作出表示承认付款的文字记载及签章的行为。汇票到期前, 持票人 (债权人) 应向付款人 (债务人) 提示票据, 要求承兑;付款人同意到期付款, 在票据注明“承兑”并签章, 承兑票据行为即告完成。

承兑有两种:一种是一种无条件承兑, 即承兑人对出票人的付款命令, 毫无保留地加以确认;另一种是附条件承兑, 即承兑人在承兑时对票据的到期付款附加某种保留条件。

4. 保证行为

保证行为是票据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担保票据债务履行的行为。票据的债务人包括出票人、背书人和承兑人, 都可成为被保证人。保证人的责任以被保证人的责任为限, 因此被保证人不同, 保证人的责任也不同。保证只能在票据本身或粘单上表示, 在票据或粘单以外的保证, 不具法律效力。要在票据上载明保证人担保债务的意思表示、保证人的姓名、保证人的签章。保证人行为的成立, 不需取得债权人的同意。票据保证只要符合法定形式就可单独成立。在一般情况下, 即使被保证人的债务无效, 保证人仍承担其保证责任。

5. 付款行为

付款行为是指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根据汇票持票人的提示请求, 依法向其支付票据金额以消灭票据关系的行为。它应具备以下特征:付款是由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所为的行为, 表明票据债务人因支付票据金额, 而履行了债务, 从而消灭票据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1) 付款提示

付款提示是指持票人向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依法出示汇票并向其请求付款的行为。根据《票据法》和《票据实施办法》的规定, 汇票的付款提示, 原则上应当由持票人进行。但根据持票人的委任背书, 持票人也可“通过委托收款银行或者通过票据交换系统向付款人提示付款”。汇票付款提示的被提示人原则上为付款人, 包括已进行承兑的远期汇票的付款人或者无须承兑的即期汇票的付款人;承兑人在承兑时指定代理付款人的, 该代理付款人为被提示人。

在持票人通过委托收款银行或者通过票据交换系统提示付款的情况下, 持票人委托收款的交付行为具有付款提示的效力, 并且应以持票人提交该汇票之日为提示付款日。持票人提示付款应当在汇票上载明的被提示人付款地进行;汇票上未记载付款地的, 该提示付款应当在被提示人的营业场所、住所或经常居住地进行。付款提示应当在付款提示期间内进行, 该提示期间自汇票的付款到期日始至法律规定的期间届满时止。见票即付的汇票以其出票日为付款到期日, 持票人应自出票日起的1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或者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应以票据上载明的日期为付款到期日, 持票人应自到期日起的10日内向承兑付款人提示付款。商业汇票的持票人超过规定期限提示付款的, 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 持票人在作出说明后, 仍可向承兑人请求付款。银行汇票、银行本票的持票人超过规定期限提示付款的, 丧失对出票人以外的前手的追索权, 持票人在作出说明后, 仍可向出票人请求付款。持票人在行使付款提示请求权时, 应当向付款人 (或委托收款人) 实际提示票据, 并且应当交付票据, 以保障付款人在履行付款前有必要的审查期间。

在付款人经审查同意付款的情况下, 持票人在获得付款时应当在汇票的正面签章, 并将汇票交付付款人。在委托邮寄提示程序中, 持票人通过其委托收款银行进行异地委托收款时, 持票人应当“匡算邮程”并提前进行付款提示。

付款提示发生以下两方面的效力:

对于持票人而言, 付款提示具有行使付款请求权的效力。它是付款人履行付款的必要前提。面对持票人的付款提示, 付款人应当在依法审查的基础上按票付款, 或者应当依法制作拒绝证书。对于合法提示的有效汇票, 付款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兑现, 收付入账, 不得压单、压票或者违反规定退票。

其次, 付款提示具有保全票据上追索权的效力。持票人行使追索权以第一债务人拒绝兑付为基本前提, 以取得拒绝证书为基本要件。汇票持票人超过规定期限提示付款时, 将丧失追索权或者丧失对出票人以外前手的追索权。因此, 按期提示付款、保全票据追索权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付款人而言, 付款提示具有请求付款人履行义务, 明确付款日期的效果。在持票人合法提示的情况下, 付款人违反《票据法》的规定, 拒绝付款或者在提示日后延迟付款的, 将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 付款规则

在审查阶段, 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在收到持票人提示交付的汇票后, 应当依法进行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汇票格式与汇票上记载的内容是否合法;汇票上签章和背书是否连续;提示付款人的合法身份证明或有效证件是否与持票人相符;提示付款人的汇票提示是否符合提示期间规则。

付款银行在审查汇票时, 发现下列情况的可以拒绝付款:付款银行明知持票人是以欺诈、偷盗或胁迫手段, 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付款银行可以证明持票人明知其票据上存在债务人与持票人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而仍取得该票据的;持票人与付款银行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 并有不履行约定义务事实的;付款银行经审查资金关系, 发现出票人存款账户不足支付的。

在付款阶段, 付款银行在收到合法提示的汇票并经过审查后, 对于有效的汇票应当及时支付票款。付款人的此项付款义务应遵循以下规则:付款人支付票款以持票人的提示行为合法, 以所提示汇票的形式合法为前提。付款人或受托收款银行应当严格按照汇票上载明的金额向提示人全额付款, 该项付款根据票据上记载可以是现金支付, 也可以是转账支付。但在持票人委托收款银行收款的情况下, 该收款银行的责任限于按照汇票上记载事项将汇票金额转入持票人账户。对于持票人直接提示付款的, 付款人必须在当日足额付款。付款银行付款时, 有权要求持票人在汇票上签收, 并将该已付讫的汇款交付付款人。在持票人委托银行收款的情况下, 受委托的银行将代收的汇票金额转入持票人账户, 视同签收。

付款人依法足额付款后, 全体汇票债务人的责任解除。不仅由其负担的票据兑付债务消灭, 而且在汇票上签章的第二债务人和保证人的担保付款责任亦随之免除, 原票据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全部消灭。

(3) 特别付款

根据某些特殊规则, 付款人对于到期日前和超过付款提示期间的付款提示也可以履行付款, 这就是特别付款。

期前付款是指在远期汇票上记载的到期日到来之前, 付款人根据提示人的提示所进行的汇票付款。由于在汇票到期日到来之前, 付款人并无付款义务, 此类付款实际上意味着付款人自愿提前履行, 放弃了汇票金额的期间利益或贴现利益。对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或者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 付款人可以在到期日前付款, 但应由付款人自行承担所产生的责任。

期后付款是指提示人在法律规定的付款提示期间届满后, 向付款人进行提示;而付款人在该期间届满后对提示人进行的付款。期后付款不仅可发生于远期票据, 也可发生于即期票据, 但对于未经承兑的远期票据则不适用。

(二) 票据行为的法律特征

票据行为必须按照《票据法》规定的应记载事项的全部要件制作, 如果缺少出票人的姓名或银行名称、金额、出票日期等必备要件之一, 即属无效票据。票据行为之间互不依赖, 分别独立, 某一行为的无效, 不影响其他行为的效力, 只要该票据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要式就发生法律效力。即使其他票据行为被认为是无效或被撤销, 也不影响该票据行为继续有效。票据行为只要要式具备, 便产生法律效力。行为人必须依照票据文义承担法律责任。

[案例分析]

案情简介:

老王系某大学教师, 因一项专利发明而获得了不少收入, 并拥有支票账户。1995年因受剌激而精神失常, 属无行为能力人。1996年4月5日, 老王签了一张10万元的转账支票给某建筑公司, 购买修建房屋用材料。由于支票的出票人系个人, 该建筑公司提出应有保证人担保。老王找到具备法定条件的邻居小王出具了保证函。建筑公司收受支票后, 于4月8日以背书的方式将该支票转让给了甲公司, 以支付所欠的房屋租金。4月12日, 甲公司持该支票向某百货商场购置10台计算机。4月16日, 该百货商场通过其开户银行提示付款时, 开户银行以超过提示付款期为由作了退票处理。百货商场只好通知其前手进行追索。在追索过程中, 甲公司和建筑公司均以小王是保证人为由推卸自己的责任。保证人小王以老王系精神病人, 其签发支票无效为由而拒不承担责任。

请问:

1.无行为能力人的票据行为是否有效?其所签发的票据是否有效?

2. 在保证人担保的情况下, 票据行为人应否负票据责任?

3. 本案中的保证人应否承担保证责任?

分析提示:

我国《票据法》第六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票据上签章的, 其签章无效, 但是不影响其他签章的效力。”这就是说,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票据行为是无效的, 但票据行为彼此之间是各自独立的。如果在一张票据上有众多的票据行为, 某一行为的无效不影响其他行为的效力。

本案中的老王经鉴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其完成的出票行为是无效的。但出票行为的无效不等于票据无效。虽然出票行为无效, 但如果票据的法定记载事项是齐全的, 票据依然有效。当然, 如果票据上欠缺要项, 出票行为无效, 票据也无效。本案中的当事人均未对老王签发的支票记载事项提出异议, 应当判定老王所签支票是有效的。

《票据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汇票的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和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本案中老王的出票行为无效, 但建筑公司和甲公司的背书行为都是有效的, 因此均应对百货商场承担连带责任。他们以老王有保证人为由推卸自己的票据责任是不能成立的。

票据法 篇2

遇到保险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从票据法的基本原则看票据法的价值取向

票据法的最主要的原则是票据行为无因性原则。较民事法律行为,这是票据的特征,从票据流转的全过程来看,无因性贯穿始终。票据行为无因性是指票据有效无效不取决于票据取得的原因,而在于票据的形式是否符合法律的要求,即只看形式,不看内容。

如何理解无因性这一原则?谢怀轼先生在《票据法概论》中指出,无因性原则下有例外。例外是在直接当事人之间,即出票人与受票人,背书人与被背书人之间的票据关系取决于原因关系,原因关系无效,票据关系亦无效。

笔者认为,票据无因性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票据因为在流通中,票据效力不应在直接当事人之间无效,而以后的交易中又变成有效,它的效力应当是一贯的。如甲、乙两公司签发票据的原因行为是非法交易,但甲、乙两公司没有转移票据权利,乙公司请求付款,不付款的原因是取得票据的手段不合法,并非因票据无效而导致票据行为无效。票据的效力是无因性的,主要看票据的形式要件是否符合票据法的规定;而持票人是否享有票据权利是看持票人取得票据的原因是否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合法。如合法取得票据,持票人享有票据权利,欺诈胁迫等违法方式取得票据的,持票人并不享有票据权利。为保证票据的流通,对签发背书担保承兑符合票据法的形式要求,票据有效,行为人要对票据行为负责,但并非对任何持票人都负责任,对于合法取得票据的权利人要保护,对于非法取得票据的持票人不保护,不保护的理由不是前手的瑕疵,而是持票人取得票据的原因不合法。所以,在保障票据流通的前提下,票据无因性原则并不会放纵一个坏人,使坏人受益。善意持票人当然有票据权利,非善意持票人明知或应当知道而不知道违法取得的票据,虽然在客观上票据形式有效合法,但在主观上的恶意使其不享有票据权利。票据无因性是绝对的,在《票据法》第10条、第12条中可以看到,第10条规定:“没有对价取得的票据,不享有票据权利。”;第12条又规定:“因欺诈、胁迫等原因而取得票据的,不享有票据权利;明知以上情形而取得票据的,不享有票据权利;因重大过失而取得票据的,也不享有票据权利。”法律上已经把可以享有票据权利的主体限定死了,只要取得票据原因不合法,不享有票据权利,纵然票据是有效的。为加重票据行为人的责任,我们捍卫票据无因性。在这一点把票据行为无因性绝对化了,票据总是有效或无效,不是在直接相对人之间是无效,而在善意持票人,票据又有效了。

票据法对票据行为的形式规定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因为票据行为是要式行为。从各种票据形式要求的共性总结有三点: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一是书面方式。在出票、背书、承兑、担保等票据行为中都有书面方式的要求,即“白纸黑字”,白纸指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的票样,黑字又是什么意思呢?有一个商人的票据被二次退票,第一次退票是因为票据用圆珠笔填写的,但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碳素墨水的钢笔或毛笔;第二次退票是因为出票日期用小字数字填写的,银行要求用大字来规范填写。

二是签字、盖章。行为人的签章行为反映行为人的身份,说明行为要由谁来负责。银行要求法人盖章、签字,要盖单位的章,由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人的私人章;自然人既可签字,又可盖章,或即签字又盖章。

市场经济下,签章只是表明身份,只要能真实反映身份的签章,应用有效来保护。对于明知而故意签章错误的,应追究其票据责任并由中国人民银行追究其行政责任。

三是款式要求。对出票人要求最多,汇票的必须记载事项是七项,本票、支票写六项。在保证票据流通的前提下,“票据交易秩序的安全”与“票据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是两个概念,在款式要求中是要维护“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如票据金额,票据法规定金额要用中文大字与阿拉伯数字同时标注,如大小写金额不一致,票据无效。在外国法中规定大小写记载不一致的,以数额小的为准,立法指导思想是尽力维护票据的有效性,促进票据流通,避免动辄无效。

如票据被更改怎么办?票据法中规定日期,金额收款人等事项不能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改,如改了,票据无效。当前票据诈骗案件中大多以变造金额为主,除了要追究刑事责任,票据法也规定:对于变造前签章的,按变造前的记载事项负票据责任;对于变造后签章的,按变造后的记载事项负票据责任;这是要维护票据的文义性,这是第14条的规定。第9条规定改写票据记载事项,票据无效,它在追求票据使用过程的安全,而第14条强调交易秩序的安全。法官大多适用第14条。

总之,票据行为无因性原则概括为票据有效、无效,取决于票据形式要件;票据持有人是否享有票据权利,不仅有形式要件要求,而且取决于持有票据的原因是否合法。

合同法的价值取向是合同正义与合法效率。如正义与效率发生矛盾时,取义而舍利。在制定合同法中有几项立法原则,其中一项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意思是人人有工作干,有饭吃,有衣穿,这是个大目标。那么,票据法的价值目标是什么?如果票据法追求经济效率,那么这部法律一点伦理道德都没有。这与我国法律体系的价值目标相冲突。而且从国外的立法来看,尤其是二战后各国的立法、法理、司法中都强调公权,维护社会公益,如果票据法只维护商人的唯利是图,恐怕与世界立法发展潮流相矛盾。所以说票据法不只追求效率原则,但主要是效率原则。

从票据法的立法目的,制度结构可以看出它的价值取向。票据本身是一张纸,从中看不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以按劳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政策目标,只是商人用来作生意的纸。从本质来看,促进票据流转是票据法的价值目标。促进票据流通,是维护交易安全所必需的。如基于对票据的信任而发生票据的流通行为,只因一次欺诈无效而要求推翻所有的交易,重新按合同性质来决定行为的效力,这是不安全的,不是票据法所追求的。在这个大目标下,究竟是追求“交易秩序的安全”还是“票据使用过程的安全”不无争议。在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的票据样本中,我们可以看到票据的使用目的,即要求有真实的合同关系,和票据的交易编号,即要求有合同的交易号码。这就把票据与票据的基础法律关系联系到一起,来保证票据使用过程的安全。如违法地使用票据,法律不能容忍这种违法行为,同时也认为票据是无效的。在立法过程中,有人提出如果把票据与合同关系相联系到一起,还不如不立票据法,有合同法就足够了。从西方票据发达史来看,票据在流通中有多种功能,如克服携带现金之不便,克服使用金钱在时间、空间上的不便、支付、结算、融资功能。只有在流通中,票据才能发生诸多功能,在这个过程中,不必过分考虑使用票据的目的、用途。因为可以通过完善合同法、行政监管法规来解决这些问题,没必要赋予票据法太多的历史使命。

票据法只是保证票据流转的安全和流通秩序的安全,至少每一手使用票据的安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但在立法条文中体现出“票据使用过程的安全”的立法精神。《票据法》第10条第1款规定:“签发取得转让票据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务关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系。”条文中使用“应当”。《票据法》第21条是关于汇票的,此条规定:“汇票的出票人必须与付款人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还要有保证支付的可靠资金来源。”本票中也规定,“签出本票时必须有保证支付的资金来源。不得签发没对价的票据进行骗取他人的资金。”从规定的“必须”、“应当”、“不得”等字眼中,可以看出立法者的意图,不保护没有合法交易关系而签发票据的效力。如签发空头支票的效力,是把票据效力与票据的基础法律关系相联系还是相分离?票据没有转让,只在出票人与收款人之间,由于是空头支票而票据当然无效,但如果善意转让,如何认定票据效力?因为空头签发的支票而认为票据无效,作假者以票据无效而当然不负担票据责任,对于善意受让人因票据无效而不能有效地保护票据权利,事实上票面上并没有标明合法交易或非法交易,这样使“亲者痛,恨者快”。

许多学者撰文批评这种现象,因为这个票据原理早已被西方国家法律所采纳。但立法论证中,因为当时票据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很陌生,中国人民银行显然具有权威,他们认为不能主张票据无因性,这样必将使票据成为骗人的工具。他们希望票据法解决不使票据沦为“骗人工具”的结果。但实际中,票据只是流通中的一张纸,对于伪造,变造票据的行为,票据法可以进行规定。对于如何避免票据成为骗人工具,应由其他法律部门作出规定,如刑法、行政法、民法。票据法的法律责任这一章,如追究刑事责任,要在刑法典中寻找;如追究民事责任,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要在民法侵权法中寻找。所以我们应当承认票据法的功能有限性,对于价值取向来讲,公正与效率可能过于空泛,维护票据流转秩序应是票据法的价值取向。

在私法领域,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法律允许的。如违反禁止性规定,要追究法律责任;如法律没有禁止性规定,推定为法律所允许的行为。商人往往在没有禁止性规定的范围中寻赢了网律漏洞,来牟取法律上的利益。

票据关系中,注重“票据使用过程的安全”,保证每一手都合法有效。如果在这种价值取向指导下执法,必然会影响票据在市场经济中的流通秩序。商法的目标是促进市场的繁荣,如公法过分干扰市场,会窒息市场的活力,商人将因巨大的风险而退出市场,这样一来市场繁荣只是一句空话。

因此,票据法的目标是促进票据流通维护交易安全。

 贫困县农村信用社继续免征企业所得税的通知》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118.html

 泽普石化厂增值税政策问题的复函 http://s.yingle.com/y/fg/1040117.html

 加强对乡镇企业税外收费管理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116.html

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办一年期以上返还性人身保险业务免征营业税的通 http://s.yingle.com/y/fg/104011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民航总局所属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114.html

  财政部 http://s.yingle.com/y/fg/1040113.html

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程序终结前的涉税案件,上一级税务机关能否就征税行为受 http://s.yingle.com/y/fg/1040112.html

  申请税收减免优惠 http://s.yingle.com/y/fg/1040111.html 印发〈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审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110.html

 加强依法治税严格税收管理权限的通知》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109.html

 契税征收中几个问题的批复

http://s.yingle.com/y/fg/1040108.html

 房地产交易税收有关问题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107.html

  中国人民银行 http://s.yingle.com/y/fg/1040106.html 中保财险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税收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105.html

  财政部 http://s.yingle.com/y/fg/1040104.html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偷税行为如何确定偷税数额和补税罚款的通知》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103.html

 西电集团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10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

http://s.yingle.com/y/fg/1040101.html

 广州海粤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经营广州“东山广场”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 http://s.yingle.com/y/fg/1040100.html

 印发《外国企业预提所得税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99.html

 出口货物税收函调问题的补充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98.html

  财政部 http://s.yingle.com/y/fg/1040097.html

加强加油站税收征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96.html

 印发《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95.html

 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94.html

  转发国家税务总局 http://s.yingle.com/y/fg/1040093.html 深圳市

http://s.yingle.com/y/fg/1040092.html

   转发财政部 http://s.yingle.com/y/fg/1040091.html 北京市财政局 http://s.yingle.com/y/fg/1040090.html 在查处个人所得税案件中对纳税义务人是否追缴税款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8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审计机关对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问题的批复 http://s.yingle.com/y/fg/1040088.html

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偷税行为如何确定偷税数额和补税罚款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87.html

 调整特区保税生产资料市场政策问题的意见函 http://s.yingle.com/y/fg/1040086.html

 湖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物价局

http://s.yingle.com/y/fg/1040085.html

 深圳市国家税务局转发财政部

http://s.yingle.com/y/fg/1040084.html

  明确医疗机构 http://s.yingle.com/y/fg/1040083.html 中国人民银行所属企事业单位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82.html

 印发《税收票证管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81.html

 开展漏征漏管户清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80.html

 北京市国家税务局转发《财政部

http://s.yingle.com/y/fg/1040079.html

 湖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物价局

http://s.yingle.com/y/fg/104007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印发《大连市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管理规程》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77.html

 北京市国家税务局转发《财政部

http://s.yingle.com/y/fg/1040076.html

 调整特区保税生产资料市场政策意见的函 http://s.yingle.com/y/fg/1040075.html

  福建省财政厅 http://s.yingle.com/y/fg/1040074.html 修订我国政府和芬兰共和国政府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议定书生效和国家税务总局 http://s.yingle.com/y/fg/1040073.html

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办一年期以上返还性人身保险业务免征营业税的通 http://s.yingle.com/y/fg/1040072.html

 1998计算机类设备采购范围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71.html

  江苏省财政厅 http://s.yingle.com/y/fg/1040070.html 列名企业销售到保税区“以产顶进”国产钢材予以退税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69.html

 印发《安徽省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考核试行办法》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68.html

 调整1998年第三季度期初存货已征税款抵扣比例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67.html

  沈阳市地方税务局 http://s.yingle.com/y/fg/1040066.html 国家税务总局 http://s.yingle.com/y/fg/104006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外国企业预提所得税代扣代缴管理工作的通知》的 http://s.yingle.com/y/fg/1040064.html

 加强敏感地区购进货物出口退税核查工作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63.html

 制止越权减免企业所得税的通知》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62.html

 邮政通信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61.html

 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服务”活动的通知》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60.html

 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的补充通知》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59.html

 严厉打击发票违章的通告

http://s.yingle.com/y/fg/1040058.html

 原城市信用社在转制为城市合作银行过程中个人股增值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批 http://s.yingle.com/y/fg/1040057.html

 北京市国家税务局转发《财政部

http://s.yingle.com/y/fg/1040056.html

 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在京分支机构纳税地点问题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55.html

 上海市地方税务局转发财政部

http://s.yingle.com/y/fg/104005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财政部对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1410号建议的答复 http://s.yingle.com/y/fg/1040053.html

 财政部对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709号建议的答复 http://s.yingle.com/y/fg/1040052.html

 对以抵押款取得房屋租赁的合同如何征收印花税问题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51.html

 开展1998年涉外税收专项检查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50.html

 进一步加强税务稽查工作意见》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49.html

 表彰全国税务系统最佳办税服务厅的决定 http://s.yingle.com/y/fg/1040048.html

   电梯保养 http://s.yingle.com/y/fg/1040047.html 江苏省财政厅 http://s.yingle.com/y/fg/1040046.html 内蒙古

http://s.yingle.com/y/fg/1040045.html

 进一步加强税务稽查工作的意见

http://s.yingle.com/y/fg/1040044.html

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偷税行为如何确定偷税数额和补税罚款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43.html

 小规模商业企业划转为小规模纳税人的通告 http://s.yingle.com/y/fg/104004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开展1998年涉外税收专项检查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41.html

 原城市信用社在转制为城市合作银行过程中个人股增值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批 http://s.yingle.com/y/fg/1040040.html

 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的补充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39.html

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38.html

 修改《北京市施行房产税暂行条例>的细则》和《北京市实施办法》有关条款的 http://s.yingle.com/y/fg/1040037.html

   陕西省财政厅 http://s.yingle.com/y/fg/1040036.html 福建省财政厅 http://s.yingle.com/y/fg/1040035.html 《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的安排》生效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34.html

 印发《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33.html

 印发《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32.html

  北京市财政局 http://s.yingle.com/y/fg/1040031.html 利用外国贷款采用国际招标方式国内企业中标的机电产品恢复退税的通知》的通 http://s.yingle.com/y/fg/1040030.html

 财政部 http://s.yingle.com/y/fg/104002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资料管理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28.html

 黑龙江省国家税务局

http://s.yingle.com/y/fg/1040027.html

  财政部 http://s.yingle.com/y/fg/1040026.html

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专用发票换版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25.html

 财政部对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625号建议的答复 http://s.yingle.com/y/fg/1040024.html

  统一使用煤气 http://s.yingle.com/y/fg/1040023.html 陕西

http://s.yingle.com/y/fg/1040022.html

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偷税行为如何确定偷税数额和补税罚款的通知》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21.html

 深圳市国家税务局转发财政部

http://s.yingle.com/y/fg/1040020.html

 印发《税务违法案件举报管理办法》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fg/1040019.html

票据法 篇3

关键词: 限制性规定 无因性 融资性票据

引言

我国《票据法》制定近20年来,对规范票据活动,保障票据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囿于对票据认识的不足及商业信用严重缺失的立法背景,该法在技术上做了诸多有违票据理论的限制性规范,特别是对票据适用范围和主体的限制,严重制约了票据信用和融资功能的发挥,使该法于当下倍受诟病。本文将在探讨有关对融资性票据有限制作用的条款后,对认为存在修改必要之处提出建议。

一、票据市场

票据市场是在商品交易和资金往来过程中产生的以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发行、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来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其主要功能是为企业提供短期融资,市场工具既包括真实性票据也包括融资性票据。我国强调票据应以真实的交易关系为基础,实际上是遏制了融资性票据的功效,从而在整体上抑制了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深度和广度。正如谢怀栻先生所言"从立法政策方面说,我国的《票据法》应该主要从其对市场经济的作用去要求,而像现在这样一部票据法,很难说它能真正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所裨益。"①

二、票据无因性

《票据法》第10条第1款规定: "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要求票据行为具备"真实的交易关系"明显有违票据的无因性原则。票据无因性原则是票据理论的基础,是票据法的生命力所在。票据无因性将票据关系与原因关系切断,使当事人基于票据权利义务关系不以票据赖以产生的民法上的原因关系之确立和有效为前提。如此,当合法持票人向债务人行使付款请求权时,债务人不能基于原因关系不存在或无效进行抗辩。票据的无因性极大增强了票据受让人对票据权利的信心,是票据成为高度信用和流通工具的保证。然而面对雏幼的市场经济,我国立法者担心一旦放开票据使用将造成银行资金空转、市场信用膨胀和通货膨胀,危及金融稳定,于是做出了要求真实的交易关系的特别要求。

显然,立法者对此做出限制"直接目的并不在于否定票据的无因性,而是限定没有支付对价的融通票据在市场上流通。"⑵实践证明,这一设计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金融秩序的稳定,限制了票据泡沫,促进了以商品交易为核心的票据流通。但是,它客观上不但成为一些付款银行拒绝付款的借口,也阻碍了我国融资性票据发展。由于此项规定,作为承兑人或付款人的银行在承兑或付款前必须审核票据的签发和背书是否存在真实的交易关系,若不存在真实的交易关系,则票据行为可被认定为无效。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不能将《票据法》第10条作为抗辩条款予以适用,但仍有基层法院将该条第1款当作票据有效性的条款加以引用,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纠纷,极大限制了票据的流通。不仅如此,一些银行为了留住客户资源,往往积极帮助客户提供虚假交易发票和证明,使这一规定名存实亡,反而扰乱了金融秩序。大量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的产生,也在客观上要求我国立法应将融资性票据纳入票据法加以规范。

票据理论将为当事人之间商品交易货款的支付而签发的票据称为真实性票据,而融资性票据是与真实性票据相对的、由有融资需求的商业企业签发的短期融资票据,其目的纯粹在于企业融资,从本质上来说无异于向票据签发者进行信用放款。 ⑴其特点在于:不要求票据签发人与受让人之间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即多数情况下只存在资金流而没有商品流;票据签发主体为企业,受让主体为银行、企业或自然人,主体间是一对多的关系。

实践中,银行承兑汇票在发挥融资功能时,可视作融资性票据一类。在远期银行承兑汇票承兑后付款期未到之前,持票人为了尽快获取资金,可以通过贴付一定的利息给银行、企业或个人以融通资金。此外,银行承兑汇票还可以在银行同业间转贴现,同央行再贴现,其实质是运用汇票实现间接借贷。贴现使已承兑银行汇票得以提前融通资金且贴现率通常较银行贷款利率低,融资成本低。

不难窥见,发展融资性票据的优点首先在于有利于完善票据市场,使票据市场成为资本市场;其次,发展融资性票据有利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最后,发展融资性票据有利于资本的合理配置和金融体系的不断优化。

三、《票据法》对票据行为主体和范围的限制

我国票据法对票据行为主体有诸多限制。限定了主体即意味着限定了其适用范围,限定了适用范围也即限定了票据在这些范围内的功效。迄今,我国票据的使用和流通主要处于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的主导之下,就连商业汇票也绝大多数属于银行承兑汇票。②《票据法》第19条第2款规定:"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但我国对商业汇票的使用规定较为严格,只有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才能使用商业汇票,个人不能使用商业汇票。我国《票据法》第73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本票,是指银行本票",这就将本票的出票主体限定为银行;而在国外,企业和个人都是可以出具本票的。《票据法》第78条规定:"本票的出票人在持票人提示见票时,必须承担付款的责任",这说明我国不承认远期不记名本票,远期不记名本票具有信用功能,而即期记名本票只有支付功能。虽然这样限制有其合理考虑,但发达国家通常是通过限制本票的票面金额来防止不利后果而不是禁止出具远期不记名本票。可见,票据的支付、汇兑、结算、信用、融资五大功能在我国只有支付功能发挥较为充分,信用和融资功能则被极大弱化。

四、修改票據法之必然及意义

我国《票据法》无论是对真实交易关系,还是对票据主体和票据适用范围的限制,都不利于票据功能发挥和我国优质票据市场形成。票据市场作为不可替代的短期资金融通市场,在我国金融改革呼声正起时不应也不能被忽视。故此,票据法的修改成为必然。诚然,我国不敢开放融资性票据有市场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历史原因,但是,随着我国企业征信体系和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发展,为融资性票据的开放提供了市场条件。与此同时,融资性票据在市场上早已屡见不鲜,与其让这些"非法活动"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扰乱正常金融秩序,不如将其纳入法律规范之内,释放其本该有的活力。

五、修改建议

综上所述,建议修改票据法第10条第1款,删除"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修改第21条第1款,只保留"汇票的出票人必须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回归无因性原则这一票据法根本。修改第73条第2款,对本票的出票人不作主体限制,而只设置出票资格和条件;允许商业汇票的承兑及付款人扩大到有资格的商事主体,允许商业汇票自由转让,完善汇票贴现的相关规定;发展融资性票据,规范票据市场,加强票据风险管控,完善评级授信机制,充分发挥票据的信用融资功能,使《票据法》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法"。

注释:

①谢怀栻:《票据法概论》,法律出版社,增订版,2006,第33页。

②刘莹:《从融资性票据谈我国票据法的修改》,山西大学学报,2008,(5).

参考文献:

[1]谢怀栻:《票据法概论》[M],法律出版社,增订版,2006.

[2]吴道义、张琮霖、刘春梅:《融资性票据制度研究及对我国修改票据法律制度的启示》[J],金融经济,2008(5).

[3]吕来明:《全国票据法修改研讨会综述》[N],2011.

票据法 篇4

传统意义上的交易结算工具一般包括货币和票据两种, 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以网络为核心的数字化信息传递模式对传统的支付工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电子货币和电子票据作为新兴的交易结算工具代表了金融发展的新趋势。其中将传统纸质票据和现代电子交易融为一体的电子票据的出现更是引领了支付结算领域的深刻变革。但由于我国《票据法》缺乏对票据概念的界定, 致使对电子票据的理解比较混乱。笔者认为, 不管是票据的电子化抑或是电子化的票据, 对于电子票据含义的界定都应强调票据而非电子化。因此, 电子票据的含义应界定为以数字技术设计和使用的、以电子方式制成的票据, 是以电子签章取代纸质签章的新型支付工具。

电子票据除了在权利载体和交付方式上与传统票据存在根本性的区别, 还在其他方面也扬弃了传统票据的特征: (1) 在票据主体上, 电子票据的当事人包括发送人、受益人、发送银行、接收银行等; (2) 在流通领域里, 电子票据存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 (3) 在形式要件上, 电子票据以数据电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其签名方式采用的是电子签名方式, 并不要求票据原件; (4) 在效率和成本上, 电子票据省却了传统票据复杂冗长的交易程序, 通过资金的电子流通, 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降低了操作成本; (5) 在风险防控上, 电子票据通过数据认证、电子备案等方式, 排除了传统票据易被伪造和变造的风险, 降低了票据诈骗的风险; (6) 在受监管程序上, 电子票据可以被适时监管、实时监控, 相比于传统票据监管更为严格。总之, 电子化是电子票据与传统票据的根本区别, 而票面要素电子化和流通要素电子化则是这种区别的具体体现。

二、我国《票据法》对电子票据的规定存在缺陷

与纸质票据存在的天然的、不易克服的缺陷相比, 电子票据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其各项要素信息均以数据电文的形式储存于电子媒介之中, 其支付、结算和融资功能的实现均依赖于网络的实时传输, 其成本低、安全性高、传递方便、交易风险小的特点更能保障交易的安全。但是, 我国现行《票据法》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却阻碍了电子票据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

1. 法定的票据种类将电子票据排除在外。

无论是英美法系的合并主义还是大陆法系的分立主义, 票据种类法定都是现代各国票据立法的基本原则, 任何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均无权自行设定法定种类以外的票据种类。我国《票据法》第2条将票据的种类以法定的形式固定为汇票、本票和支票, 并在其他票据法律规定中对票据的格式、形式和记载的事项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并强调以上要素缺项无效。可见, 我国《票据法》仍将票据界定为书面证券, 并不认可非书面形式的票据, 而将以数据电文为载体的非书面电子票据排除在《票据法》之外。显然, 在电子票据的应用空间、应用前景、应用价值已经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 由于法律地位的缺失, 使得电子票据仍处在一种无法可依状态是很不正常的。

2. 票据形式与电子票据的冲突。

传统票据作为一种书面纸质票据, 已经为世界各国的立法所接受。票据形式和票据面上记载事项都成为各国票据立法中的强制性规定。票据的形式与票据当事人法律关系的确定、权利义务的明确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这关系到票据当事人的权利享有和权利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说, 离开书面的票据形式, 票据的存在和票据行为的发生都是无法想象的。目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数据和信息的传递可以通过网络进行, 数据电文与书面文件具有同样的功能和作用, 以数据电文为载体的电子票据具有书面票据的绝大多数功能。然而, 现行《票据法》对票据“书面形式”的严格限制, 使“数据电文”形式不为法律所接受的票据形式, 并进而导致电子票据被排除在票据种类之外。

3. 票据签章规则与电子票据的冲突。

票据行为的要式性表现在票据必须款式统一明确, 并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 不允许当事人任意选择决定或变更。我国《票据法》对票据行为的要式性进行了规范, 规定票据行为的生效和票据责任的承担均以票据签章作为要件, 遵循“无签名无责任”原则。然而, 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 目前的电子票据实务中, 资金的划拨和票据的结算均由计算机之间的电子数据电文完成, 当事人并不需要也无法做到在电子数据电文上进行签名或盖章。经过电子加密处理的电子信息在票据当事人之间流通, 在进行数据传递之前, 必须经过专业认证机构认证才能被传递和识别。同时, 我国《电子签名法》已经肯定了电子签名可以作为识别签名人身份的证据, 它表明签名人认可数据电文内容的数据形式。这种电子签名与传统的签章相比, 更为客观、准确, 对技术要求更高、不宜改动。我国《票据法》对出票人、持票人和其他票据债务人的签章行为以及所承担的票据责任规定严格。同时, 并不承认电子签名与传统签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电子票据的电子签名形式并不符合《票据法》的签章规则。很显然, 《票据法》和《电子签名法》已经产生了立法冲突。

三、电子票据立法之比较

1. 联合国电子票据立法。

1996年12月16日, 《电子商务示范法》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第85次全体大会被通过, 该法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商务的统一法规, 其目的是向各国提供一套国际公认的法律规则, 以供各国法律部门在制定本国电子商务法律规范时参考, 促进使用现代通信和信息存储手段。该法规对电子票据的书面形式和电子票据的签名均进行了规定, 确认了电子票据的法律地位。如:该法第7条规定, “如法律要求有一个人签字, 而对于一项数据电文而言, 则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使用了一种方法, 鉴定了该人的身份, 并且表明该人认可了数据电文内含的信息; (2) 从所有情况来看, 包括根据任何相关协议, 所用方法是可靠的, 对生成或传递数据电文的目的来说也是适当的。”

2. 美国电子票据立法。

电子支票在美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美国先后颁布《改进债务偿还方式法》和《21世纪支票交换法案》, 赋予电子支票与传统支票同等的法律效力。美国于1999年7月颁布了《统一电子交易法》 (UETA) , “可转让电子记录”这一概念被用来表示电子票据或者电子簿记式证券。该法第16条规定, 可转让电子记录是指经签发人同意, 可以被用来转让的书面电子记录, 这种记录可以是一个票据或一个单据。可见, 美国《统一电子交易法》中的可转让记录本质上就是指电子流通票据。该法案所制定的有关“可转让电子记录”的概念和规则相比“数据电文”的既有概念更精确、应用性更强、更富有成效, 引领全球电子票据立法的新潮流。

目前, 除了联合国和美国对电子票据进行了立法之外, 亚洲地区如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也分别制定了《电子交易法》和《电子签章法》等法案, 对数据电文和电子签名进行了确认, 承认了电子票据的法律地位。

四、我国《票据法》对电子票据的应然规制

票据是经济流通的支付工具, 其发展必须与现实的经济基础相适应, 作为规制票据行为的票据立法更应当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票据法》于1995年颁布, 虽然于2004年进行了微小的修改, 但与发达国家的票据立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现行的《票据法》制定于市场经济初期, 票据多样化的市场格局尚未形成,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特别是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 商事交易技术和交易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亟待对《票据法》进行修订, 以适应电子交易的发展。

1. 确认电子票据的法律地位。

我国《票据法》第2条规定, 本法所称票据, 是指汇票、本票和支票。这种传统纸介载体的划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 应当扩大《票据法》中的票据范围, 将最新的电子票据加进去, 在该条增加一款“电子票据适用本法规定”。同时, 在《票据法》中单独设立“电子票据”为一章, 对电子票据的概念、种类、适用范围、电子票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电子票据的转让、抗辩以及法律责任等与传统票据相异的特殊问题进行规定, 从立法上确认电子票据的法律地位, 制定特殊的法律规则。

2. 扩大“书面形式”的范畴。

传统票据的载体仅限于书面纸质载体, 对于数据电文的形式并不认可。我国《合同法》规定, 数据电文 (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 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的内容, 其形式可以被当做书面形式。目前电子商务的实践已经表明电子合同可以与书面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从这一点来看, 现行《票据法》排斥非纸质的数据电文则显得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然, 现行《票据法》毕竟制定于市场经济的初期, 当时经济社会还没有达到目前的发达程度。并且, 由于书面票据作为支付工具, 容易被认知、利于长期保存、并可查阅复制和签名确认。按照当时的经济条件和立法基础, 没有制定有关电子票据的规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 与传统纸质票据相比, 电子票据同样具备支付、汇兑、信用、结算和融资的功能, 并且通过网络将资金在账户之间结转, 资金的传输和储存速度更快、更方便。当然, 电子票据无法像传统票据那样可以手写签章。因此, 《票据法》完全可以借鉴《合同法》的做法, 扩大“书面形式”的范畴, 承认数据电文可以作为书面形式的一种, 将电子票据作为纸质票据的复本, 当与纸质票据核对无误时, 具有与纸质票据同等的法律效力, 以此解决《合同法》和《票据法》之间的法律冲突。

3. 确认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被称为“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信息化法律”的《电子签名法》于2005年公布实施, 该部法律第一次确认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业务处理办法 (试行) 》, 该办法规定, 印鉴核验方式或支付密码核验方式可以被提入行用来对支票影像信息进行付款确认。可见, 该办法也承认了电子支票的法律地位。可以说, 以上法律、规章反映了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 符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现状, 更是为《票据法》的修改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因此, 我国《票据法》可以上述经验为基础, 借鉴联合国、美国立法的先进经验, 确认电子签名的合法性, 解除《票据法》对于票据签名形式的严格限制, 规定电子签名信息只要经过了必要的核对和证实, 具备法律上的可信度, 便可为法律所确认并可履行, 即与传统签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参考文献

[1].陈红.电子票据对我国票据法的冲击和影响.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4

[2].刘心稳.票据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3].侯双梅.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电子票据法律制度研究.金融法制, 2010;5

票据法试题 篇5

一、单项选择题

1.若原背书人在汇票上记载有“不得转让”字样时,下列表述中哪一说法是正确的?(02)a.若持票人将此票据再行背书转让,该背书行为无效 b.在特定条件下,持票人可以将此票据再行背书转让

c.若持票人再行背书转让,原背书人对现持票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d.此票据只能背书记载“委托收款”字样,不能背书记载“质押”字样

答案及解析:c 依据《票据法》第34条的规定,背书人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其后手再做背书转让的,原背书人对后手的被背书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2.张某向李某背书转让面额为10万元的汇票作为购买房屋的价金,李某接受汇票后背书转让给第三人。如果张某与李某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被合意解除,则张某可以行使下列哪一权利?(03)

a.请求李某返还汇票

b.请求李某返还10万元现金

c.请求从李某处受让汇票的第三人返还汇票 d.请求付款人停止支付票据上的款项

答案及解析:b 票据是无因证券。票据上的法律关系是一种单纯的金钱支付关系,权利人享有票据权利只以持有符合票据法规定的有效票据为必要。至于票据赖以发生的原因,在所不问。即使原因关系无效或有瑕疵,均不影响票据的效力。张某可依民法上的不当得利请求李某返还价金。故a、c、d项是不正确的。

3.乙公司在与甲公司交易中获金额为300万元的汇票一张,付款人为丙公司。乙公司请求承兑时,丙公司在汇票上签注:“承兑。甲公司款到后支付。”下列关于丙公司付款责任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03)

a.丙公司已经承兑,应承担付款责任

b.应视为丙公司拒绝承兑,丙公司不承担付款责任 c.甲公司给丙公司付款后,丙公司才承担付款责任

d.按甲公司给丙公司付款的多少确定丙公司应承担的付款责任

答案及解析:b 根据《票据法》第43条:付款人承兑汇票,不得附有条件;承兑附有条件的,视为拒绝承兑。故选b

4.甲公司于2004年4月6日签发一张汇票给乙公司,到期日为2004年7月6日。乙公司于2004年5月6日向付款人提示承兑,被拒绝。乙公司遂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乙公司在此汇票上的背书属于什么性质? a.回头背书 b.限制背书 c.期后背书 d.附条件背书

答案及解析:c 期后背书是指在票据被拒绝承兑、被拒绝付款或者超过付款提示期限时所为的背书。根据票据法第36条的规定,期后背书应当属于无效背书,不能发生一般背书的效力,而只具有通常的债权转让的效力。但期后背书的背书人仍须承担票据责任

5.甲公司在交易中取得汇票一张,金额10万元,汇票签发人为乙公司,甲公司在承兑时被拒绝。其后,甲公司在一次交易中需支付丙公司10万元货款,于是甲公司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丙公司承兑时亦被拒绝。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丙公司有权要求甲公司给付汇票上的金额

B.丙公司有权要求甲公司返还交易中的对价

C.丙公司有权向乙公司行使追索权要求其给付汇票上的金额

D.丙公司应当请求甲公司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答案及解析:A

二、多项选择题

1.当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时,持票人可以对下列哪些人行使追索权?(02)a.前手背书人 b.付款人 c.保证人 d.出票人

答案及解析:acd 《票据法》第61条第1款规定:“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的,持票人可以对背书人、出票人以及汇票的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票据的付款人是付款请求权的行使对象,而非追索权的行使对象,因此b是错误的

2.依据我国《票据法》,下列有关本票与支票的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02)

a.本票包括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

b.本票的基本当事人为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c.支票限于见票即付,不得另行记载付款日期 d.支票可以背书转让

答案及解析:cd 《票据法》第91条规定:“支票限于见票即付,不得另行记载付款日期。另行记载付款日期的,该记载无效。”因此,c正确。支票可以背书转让,因此,d正确。我国《票据法》只允许签发银行本票,而不允许签发商业本票。因此,a不正确。《票据法》第73条规定:“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本票是承诺自己付款,所以,本票的基本当事人只有两人:出票人与收款人,而无付款人,b不正确。

3.甲公司与乙公司交易中获面额为100万元的汇票一张,出票人为乙公司,付款人为丙公司,汇票上有丁、戊两公司的担保签章,其中丁公司担保80万元,戊公司担保20万元。后丙公司拒绝承兑该汇票。以下判断哪些是正确的?(03)a.甲公司在被拒绝承兑时可以向乙公司追索100万元

b.甲公司在被拒绝承兑时只能依据与乙公司的交易合同要求乙公司付款 c.甲公司只能分别向丁公司追索80万元和向戊公司追索20万元 d.丁公司和戊公司应当向甲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答案及解析:ad 票据法第61条:“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的,持票人可以对背书人、出票人以及汇票的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汇票到期日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持票人也可以行使追索权:

(一)汇票被拒绝承兑的;

(二)承兑人或者付款人死亡、逃匿的;

(三)承兑人或者付款人被依法宣告破产的或者因违法被责令终止业务活动的。”第51条:“保证人为二人以上的,保证人之间承担连带责任。”

4.甲公司在与乙公司交易中获汇票一张,出票人为丙公司,承兑人为丁公司,付款人为戊公司,汇票到期日为2003年11月30日。当下列哪些情况发生时,甲公司可以在汇票到期日前行使追索权?(04)a.乙公司申请注销法人资格 b.丙公司被宣告破产 c.丁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

d.戊公司因违法被责令终止业务活动

答案及解析:cd 票据法第61条第2款规定,汇票到期日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持票人也可以行使追索权:

(一)汇票被拒绝承兑的;

(二)承兑人或者付款人死亡、逃匿的;

(三)承兑人或者付款人被依法宣告破产的或者因违法被责令终止业务活动的。

5.甲向乙开具金额为100万元的汇票以支付货款。乙取得该汇票后背书转让给丙,丙又背书转让给丁,丁再背书转让给戊。现查明,甲、乙之间并无真实交易关系,丙为未成年人,票据金额被丁变造。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尽管甲、乙之间没有真实交易,但该汇票仍然有效

B.尽管丙为未成年人,但其在票据上的签章仍然有效

C.尽管票据金额已被丁变造,但该汇票仍然有效

D.戊不能向甲、乙行使票据上的追索权 答案及解析:A C

三、不定项选择

甲股份有限公司经董事会决议,变更公司章程,在其营业范围中增加“制售成衣”一项,但尚未向工商行政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董事长刘某未经授权与乙纺织厂签订一项定购布料的合同,并代表公司签发以某银行为付款人、乙为收款人的汇票一张给乙,作为定金。乙因欠丙货款,将该票据背书转让给丙,丙又背书转让给丁。票据到期后,丁涂销了乙的背书。请回答以下89-92题。(03)

89.对甲公司变更公司章程的行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因其是董事会作出的决议,故不能发生变更效力

b.董事会可以对此作出决议,但其未向工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而不发生变更效力 c.应由股东会作出决议,自决议生效时发生变更效力

d.应由董事会作出决议,并自办理变更登记时发生变更效力 答案及解析:c 公司法第103条股东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二)选举和更换董事,决定有关董事的报酬事项;

(三)选举和更换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决定有关监事的报酬事项;

(四)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五)审议批准监事会的报告;

(六)审议批准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七)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八)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

(九)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

(十)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等事项作出决议;

(十一)修改公司章程。第107条:“修改公司章程必须经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90.对甲公司与乙纺织厂之间的购货合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因甲公司尚未办理营业范围的变更登记手续,故无效 b.因董事长刘某未经授权,故无效 c.尽管甲公司的行为违反了登记管理方面的规定,但购货合同有效

d.购货合同如获得甲公司的追认即有效

答案及解析:c 公司法第11条第3款规定,公司应当在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超出经营范围所实施的民事活动就绝对无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10条:“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

91.对甲公司董事长刘某代表公司签发的票据的效力,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因甲公司尚未办理营业范围的变更登记,故签发票据的行为无效 b.因刘某未经授权,故签发票据的行为无效 c.因该汇票以支付定金为目的,故该票据无效

d.该票据有效

答案及解析:d 票据是无因证券。票据上的法律关系是一种单纯的金钱支付关系,权利人享有票据权利只以持有符合票据法规定的有效票据为必要。至于票据赖以发生的原因,在所不问。即使原因关系无效或有瑕疵,均不影响票据的效力。

92.对于丁的涂销行为产生的后果,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丁提示付款时,某银行可以背书不连续而拒绝付款 b.若丁提示付款而某银行拒付时,丁可以向乙行使追索权 c.若丁提示付款而某银行拒付时,丁可以向丙行使追索权

d.丁的涂销行为导致该票据无效

答案及解析:ac依《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5条规定,付款请求权是持票人享有的第一顺序权利,追索权是持票人享有的第二顺序权利,即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或者具有票据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所列情形的,持票人请求背书人、出票人以及汇票的其他债务人支付票据法第七十条第一款所列金额和费用的权利。依票据法第61条规定,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的,持票人可以对背书人、出票人以及汇票的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汇票到期日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持票人也可以行使追索权:①汇票被拒绝承兑的;②承兑人或者付款人死亡、逃匿的;③承兑人或者付款人被依法宣告破产的或者因违法被责令终止业务活动的。依票据法第31条,以背书转让的汇票,背书应当连续。持票人以背书的连续,证明其汇票权利;非经背书转让,而以其他合法方式取得汇票的,依法举证,证明其汇票权利。

四、案例分析题

甲公司签发金额为1000万元、到期日为2006年5月30日、付款人为大满公司的汇票一张,向乙公司购买A楼房。甲乙双方同时约定:汇票承兑前,A楼房不过户。

其后,甲公司以A楼房作价1000万元、丙公司以现金1000万元出资共同设立丁有限公司。某会计师事务所将未过户的A楼房作为甲公司对丁公司的出资予以验资。丁公司成立后占有使用A楼房。

2005年9月,丙公司欲退出丁公司。经甲公司、丙公司协商达成协议:丙公司从丁公司取得退款1000万元后退出丁公司;但顾及公司的稳定性,丙公司仍为丁公司名义上的股东,其原持有丁公司 50%的股份,名义上仍由丙公司持有40%,其余10%由丁公司总经理贾某持有,贾某暂付200万元给丙公司以获得上述10%的股权。丙公司依此协议获款后退出,据此,丁公司变更登记为:甲公司、丙公司、贾某分别持有50%、40%和10%的股权;注册资本仍为2000万元。

丙公司退出后,甲公司要求丁公司为其贷款提供担保,在丙公司代表未到会、贾某反对的情况下,丁公司股东会通过了该担保议案。丁公司遂为甲公司从B银行借款500万元提供了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同时,乙公司亦将其持有的上述1000万元汇票背书转让给陈某。陈某要求丁公司提供担保,丁公司在汇票上签注:“同意担保,但A楼房应过户到本公司。”陈某向大满公司提示承兑该汇票时,大满公司在汇票上批注:“承兑,到期丁公司不垮则付款。”

2006年6月5日,丁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获受理并被宣告破产。债权申报期间,陈某以汇票未获兑付为由、贾某以替丁公司代垫了200万元退股款为由向清算组申报债权,B银行也以丁公司应负担保责任为由申报债权并要求对A楼房行使优先受偿权。同时乙公司就A楼房向清算组申请行使取回权。

问题:

1.丁公司的设立是否有效?为什么?

2.丙退出丁公司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3.丁公司股东会关于为甲公司提供担保的决议是否有效?为什么?

4.陈某和贾某所申报的债权是否构成破产债权?为什么?

5.B银行和乙公司的请求是否应当支持?为什么?

6.各债权人若在破产程序中得不到完全清偿,还可以向谁追索?他们各自应承担什么责任?

参考答案:

1.有效。甲公司以未取得所有权之楼房出资仅导致甲公司承担出资不实的法律责任,不影响公司设立的效力。

2.不合法。丙公司的行为实为抽逃公司资金。

3.无效。该担保事项应由无关联关系的股东表决决定。

4.陈某的申报构成破产债权。丁公司对汇票的保证有效;大满公司实为拒绝承兑,陈某对丁公司享有票据追索权。贾某的申报不构成破产债权。贾某的200万元是对丁公司的出资,公司股东不得以出资款向公司主张债权。

5.B银行申报破产债权的申请应当支持,但无权优先受偿。丁公司与B银行签订的担保合同有效,故B银行破产债权成立;但该担保是保证担保,B银行不享有担保物权,无权优先受偿。乙公司的请求应当支持。乙公司仍是A楼房的产权人,故其可依法收回该楼房。

票据法 篇6

票据客做的是票据理财的生意,搭建金融资产和投资人对接的平台。简单来说,是将中小企业合法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标的物发放到平台上,让投资人购买这种理财产品。

区别于宜信、人人贷、拍拍贷等P2P 公司的理财产品之处在于,票据客将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质押物,这种理财产品更安全,相当于有银行信用背书。

而要将这个生意做好,除了有大量的投资者,还要能以更低价格、更高效地找到资产。创始人洪其华更愿意将票据客的模式描述成“P2F”。F 代表金融机构或金融资产。

“我们主要做小于100 万元面值的票据”。洪其华介绍说,小于100 万元面值的票据是银行不屑触碰的一块业务。

1000 万元面值跟100 万元面值的贴现,在风险控制和投入的人工成本一样,所以银行更愿意做大面额票据的贴现。

而偏偏是这种小额票据在到期之前,让很多持票企业有融资需求却无法得到满足,这无形中催生了庞大的票据中介市场。2010 年,洪其华跟几个合伙人进入票据行业,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做的是票据中介业务,正是这段经历,让他这个西南财经大学的研究生对票据市场有了深入的了解。

摆脱灰色地带熟悉票据业务的人士都知道,票据在贴现过程中,必须满足银行对贸易背景的审查。因此,一些票据中介为了迎合银行需求,就开始帮助融资企业包装贸易背景,而这正是票据中介的灰色地带。

不同于传统的中介机构只闷头赚钱,学金融出身的洪其华一直想着如何将票据中介的这种服务模式阳光化,摆脱灰色地带。

P2P 的火爆让洪其华看到将传统生意搬到互联网上存在的机会。如果将票据作为质押物来借款,让网上的众多投资人出资,相当于将票据实现“证券化”。

“所有质押票据均由合作银行保管与托收,保障票据安全。票据作为质押物,再向票据客平台上众多普通的投资人借钱,等票据到期后,再把钱还给投资人。”这个过程可以巧妙地避开贴现环节,不存在包装贸易背景的过程,是一个阳光化的模式。

去年,洪其华正式将票据融资互联网化,成立了国内最早一批票据理财——票据客。平台上主要的产品是银票宝(银行承兑汇票)和商票宝(商业承兑汇票)。

但现阶段,票据客还是主要发展风险系数几乎为零的银票宝业务。

只要企业拿着真实的票据,就能在票据客平台上借到钱。“风险系数那么高的P2P 项目都可以在网上轻易借到款,我们用有银行信用背书的票据作为质押物,这么安全的资产凭什么借不到款?”洪其华认定这个模式没有瑕疵,可以进行大规模复制。

这个生意的风控环节就是甄别出假票据和存在法律纠纷的票据。“其实大家有说过一些银行承兑汇票让银行真假难辨,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甄别技术问题,而是操作过程中未按照标准流程操作,或某些人冒着道德风险有意而为之。”对他们来说,识别假票据非常简单,通过专业仪器,按照票据客的风控流程走一趟,可以很容易甄别出来。

票据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如何规避?票据客只要在获取票据的同时,向承兑银行发起查询,保证票据客拿到票据时不存在恶意挂失、冻结等法律纠纷便可规避掉风险。所以,相比其他P2P产品,票据客的风险控制难度非常低。

据洪其华介绍,小额票据每年约10万亿规模,其中超过5 万亿小额票据需要在到期前变现融资,这里存在庞大的市场空间。他的商业设想也很快得到投资人认可。上线不到2 月时间,他们顺利获得清科、凯时赢领投的千万元A 轮融资。

优势在哪?

2014 年,出于对票据理财市场的看好,包括京东、新浪微财富、苏宁、阿里等平台纷纷涉足票据理财。但目前来看,还仅仅是将其原有流量变现,这些平台充当C 端销售渠道,没有深入挖掘票据渠道,还有一类类似普兰金融、富商金融等部分企业,属于B 端平台,只做票据收集,为京东等C端平台提供资产。

而票据客采取B+C 模式。

据洪其华介绍,如果只做C 端,相当于资产掌握在别人手里,没有定价权,利润也无法保障。而如果只做B 端平台,难以掌控资金出口,在弱势状态下容易形成价格倒挂,在开发资产时也没有品牌号召力。所以,票据客的B+C 模式的好处在于,两端能协同发展。洪其华认为,B+C 模式是未来票据理财业务发展的趋势。

他继续解释说,B+C 模式有两个优势,首先是品牌互动,发展C 端投资人的同时,B 端拿着票据的融资方也能知道票据客品牌,相当于花一份广告费用砸两端的品牌;其次是帮企业融资的同时,还能为企业主及员工提供理财需求。

因为洪其华在票据行业已经有多年时间的累积。一方面,票据客通过固有渠道拿票据资源,同时他们深谙票据区域市场的集中地、票据来源、价格走势等行情,懂得哪些客户对价格敏感,哪些客户对效率敏感。“票据行业的特点在于,需要有几年的合作基础,才可以迅速获取票据资源,否则中介合作前会极其谨慎。如果新进入者,熟悉整个流程需要耗费不少时间。”目前,票据客70% 的业务属于固有资源,30% 是新开发的客户。洪其华第一次创业经历积累的渠道和资源,能让票据客以更低成本快速获取资产,这也是票据客平台的产品收益为什么比京东、苏宁收益更高的原因之一。据了解,他们的收益率能比京东高2%。

早期阶段,获取资产端不是公司的最大问题。票据客现在将主要精力放在C端的扩张,让平台有足够多的投资人消化当前的资产。洪其华预测,到今年年底,公司遇到的瓶颈可能就是资产端获取不足。所以,票据客的下一步战略将是获取更多直客资源作为首要任务。

“我们正在开发一套直客票据融资系统,支持持票企业直接到票据客平台注册,提供票据融资。”洪其华介绍说,有了这套系统支撑,票据客获取直客的效率将事半功倍。

为了快速获取C 端投资人,票据客已经跟新浪微财富、海尔海融易、你我贷、融360 等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相当于用票据客的资产换取外部流量。据了解,京东等流量平台跟有资产的供应商合作态度非常踊跃。

洪其华透露,获取C 端单客的获取成本在100 ~ 150 元。票据客有近2 万名在注册用户,投资人复投率在70%,单客累计投资超过4 万元,年化利率6% ~ 8%。

可见,票据客的获客成本远远低于很多P2P,单客投资额度却高于很多P2P。这跟票据理财产品的风险系数低不无关系。

现在,票据客的月交易量已经接近亿元。这个数据远不能让洪其华满意,因为票据每年有几十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他们的业务才刚刚开拓了冰山一角。

票据法 篇7

关键词:融资性票据,金融秩序,票据法

一、融资性票据的概念

对于融资性票据的概念, 目前比较统一的看法是认为它是“不以商品交易为基础, 专为融通资金而签发的一种票据”。此种票据不反映真实的物资周转, 只为获取资金而签发。

就融资性票据而言, 如果仅从狭义的票据概念去理解, 融资性票据就只包括没有商品交易背景、仅仅是为了融资目的而签发的汇票和本票, 支票因为仅具有支付结算功能而被排除在融资性票据之外。而如果是从广义的票据概念去理解, 融资性票据的概念则可以拓展到包括股票、债券在内的融资性有价证券。

二、融资性票据制度的内容

融资性票据虽然具有融资成本低、灵活性强和融资迅速的优点, 但其潜在的风险也是实实在在的。其一是票据不能如期兑付的风险。融资性票据并没有真实的贸易背景, 它完全是企业为短期融资目的, 凭自身信用而签发的, 所获得的资金可能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也可能是用于证券投资等非生产性的经营活动中, 未来的现金流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 融资性票据的到期兑付要取决于签发企业的信用程度及其财务筹划能力。一旦签发企业的信用度较差, 或者在票据到期后流动性不足, 融资性票据不能如期兑付的风险就会发生。

其二是社会信用膨胀的风险。当企业可以签发票据进行融资时, 票据信用就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原来企业依赖的银行信用。由于企业利用票据信用时既可与银行发生联系 (如贴现) , 也可以不与银行发生联系, 这样企业之间的票据信用行为就是一种民间信用行为, 企业发不发行商业票据, 发行多少商业票据, 中央银行难以对其进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极易发生的短期利益行为就可能造成票据信用的盲目扩张, 最终就导致全社会信用总量出现急剧膨胀, 全社会信用的增长超过全社会实体经济的增长, 就会导致经济泡沫高涨和信用危机。

为了将上述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来保障融资性票据的正常运转。这一制度体系主要包括:

(1) 信用评级制度:包括对企业主体及相关票据的评级制度。融资性票据不以商品交易为基础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对其签发人的信用等级有严格的要求。相对于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由于存在更大程度的不确定性而没有可靠的保障。如果不能够对票据签发人的信用状况有确切的了解, 从维护自身资金安全的角度出发, 投资者是不会接受融资性票据的, 融资性票据制度也就无法运转。为此, 就需要有为大众所认可的、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企业的信用状况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以便为社会提供一个信用标准。

(2) 市场监管制度:包括对企业、银行、证券公司、中介服务机构等各相关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针对融资性票据潜在风险, 一个有效的市场监管制度是必要的, 其规范的主体也应覆盖到参与票据业务活动的所有方面。监管的首要对象是融资性票据签发主体, 一般要对签发者的信用状况做出明确的界定。监管的另一个主体则是银行。由于银行承兑汇票的运用可以增强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 因此, 对银行承兑汇票市场需有严格的管理。

(3) 信息披露制度:主要包括信用信息和票据发行、交易信息的持续披露。及时了解票据签发者或债务人的状况, 是保证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采取正确决策的必要条件。为此, 必须要建立有关票据签发者或债务人相关信息的披露制度。

三、我国融资性票据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票据立法仍坚持以维护金融秩序、保证交易安全为首要目标, 将票据基础关系引入票据法律、法规的条文中, 使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紧密结合。在这一背景下, 狭义的融资性票据实际上是被禁止的。例如, 《票据法》的第十条规定, “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 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第七十三条规定本票仅是指银行本票。《支付结算办法》第七十四条也规定, “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 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 才能使用商业汇票”。融资性票据由于没有真实的商品交易背景, 因而被上述规定排除在我国的票据法律之外。

狭义上的融资性票据为我国票据法所禁止, 但相关票据业务早已萌生并客观存在, 只不过是以签发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和贴现的形式存在, 主要通过如下几种方式: (1)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采取开新票还旧票的方式, 对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出票人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2) 为无效商品交易合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3) 现申请人为非贸易合同的签订人; (5) 为贸易合同不真实或无贸易合超商品交易金额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4) 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贴同和增值税发票的承兑汇票办理贴现; (6) 为同一号码增值税发票办理多笔贴现等等。

我国出现的这种变相的融资性票据业务, 一方面反映出企业对融资性票据业务的需求已客观存在, 而且是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现行的票据法律规范遇到了票据实务的挑战。根据前述我国票据立法的相关规定, 是否具备真实的贸易背景是票据签发、承兑和贴现的重要依据, 而在票据的流转过程中, 商业银行实际上被赋予了审查贸易背景的义务, 但实践证明这一制度设计并不能有效运作。

四、基于融资性票据制度的票据法修改

我国现行的票据法以维护金融秩序、保证交易安全为首要目标, 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信用环境较差、监管制度不健全的经济环境, 因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然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 现行的票据法开始表现出不适应的一面。

首先, 从金融发展的需要来看, 将融资性票据排除在法律之外不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一方面, 规定票据应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背景不利于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 除了股票和公司债券市场外, 具有融资性质的商业票据市场也应成为未来我国拓展直接融资比重的方向之一。另外, 从金融产品创新的角度而言, 禁止融资性票据不利于像资产支持性票据 (ABCP) 之类金融产品的发展。现行的票据法规造成我国票据市场其实是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票据市场呈现票据种类孤岛化现象。票据市场的不发达也使得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缺少了一个有效的传导渠道。另一方面, 规定票据应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背景不利于社会信用的发展, 这一规定使得票据的使用完全以银行为中心, 过度地强化了银行信用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反而抑制了商业信用的发展, 事实上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开放融资性票据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种信用激励机制, 因为只有信用良好的企业签发的票据才能够为市场所接受, 而为了能够持续在票据市场融资, 企业也必须维护好自身的信用。

其次, 从票据法律体系自身来看, 将融资性票据排除在法律之外不利于票据法律体系的内在一致性。《票据法》第十条的规定奠定了“真实票据理论”在我国票据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而《支付结算办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等具体规范又进一步强化了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的原则。依据这一规定, 票据关系的效力要受到票据基础关系效力的影响, 票据基础关系的无效很可能导致票据关系的无效。然而, 票据法并未能依此理论建立起一套有别于无因论的票据行为规则, 相反, 票据法关于票据上必须记载“无条件支付的委托”、“无条件支付的承诺”, 以及“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或者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 对抗持票人”等大量的无因性条款, 与通行的无因论票据法下的规则是完全一致的。可以说, 我国票据法关于票据行为的设计, 总体上是采用无因性规则的, 但对于真实商品交易的要求破坏了票据法的内部统一性。

我国经历了商品经济的初步发展后, 已经基本确立了市场经济体系, 当前正面临着深化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金融体系仍需进一步建立健全,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亟待完善。在此背景下, 修改《票据法》, 放松对融资性票据的桎梏将有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 这也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对于票据法的修改, 本文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取消有关真实商品交易的规定, 实现无因论的完整性。票据无因论是现代票据理论的基本原则, 其生命力在于通过将票据基础关系与票据法律关系相分离, 充分保障了票据流通功能和信用功能的实现, 因而也为世界各国票据立法所普遍采纳。相反, 我国现行《票据法》将票据关系和票据基础关系联系在一起, 阻碍了票据流通范围的扩大和票据融资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二, 修改和制定与《票据法》配套的法律法规以规范票据行为。在对《票据法》进行修改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对与《票据法》相关的行政法规、规章作相应修改, 如《支付结算办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等法规中关于资金关系和真实性交易背景审查的规定。这些规定虽然与《票据法》是基本一致的, 但却体现了较多的行政管理的色彩。在票据法修改的情况下, 也应对相关条款进行修改, 但应注意避免对微观行为直接干预的情形, 而应将重点放在票据法律关系的维护上, 以有效保护票据行为当事人的权益, 维护票据市场的运行秩序。

第三, 明确电子票据的合法地位, 抑制票据的潜在风险。从我国票据业务的现状来看, 票据被伪造或变造签名是票据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纸质的商业票据上并没有加载国际通行的电子防伪技术, 这就为不法分子伪造、变造、克隆票据提供了巨大空间。推行电子票据的优势之一就是利用电子化的手段降低票据被伪造和变造的可能性, 并且可以通过统一的票据托管和交易平台实现票据流通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我国目前《票据法》关于票据书面化及签名、签章的要求使得电子票据没有获得法律上的认可, 为此急需修改相关规定。

票据法 篇8

变造、伪造、更改、涂改, 这类词汇在生活中较为常见, 人们对其解释各有不同。即使在法律法规的使用中亦各有异同, 容易混淆。

(一) 票据伪造与票据变造的关系

根据刑法理论, 伪造, “是指行为人仿照真实的汇票、本票或支票的形式、图案、颜色、格式, 通过印刷、复印、打印、绘制等制作方法非法制造金融票证的行为”;变造, “是指行为人在真实的金融票证的基础上或者以真实票证为基本材料, 通过剪接、挖补、覆盖、涂改等方法, 对票证的主要内容, 如票证名称、票据持有人名称、金额、有效期限等非法加以改变的行为。”[1]以刑法的视角来看, 不论票据签章是否有所变更, 在票据金额空白处无权限人加记金额, 均构成票据伪造;不管票据签章是否有所变更, 在票据已记载的金额上无权限人进行改写, 均构成票据的变造。

但根据我国《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票据法理论中所言的伪造和变造, 着眼点不在于是“无中生有”还是“移花接木”, 而是在于改变的是票据上的签章还是其他记载事项。如果改变的是前者, 就是票据伪造;如果改变的是后者, 就是票据变造。

就法论法, 在票据法范畴内讨论票据变造, 则对票据变造的理解应遵循票据法的规定, 即所谓票据变造, 是指无权更改票据内容之人, 对票据上签章以外的记载事项加以改变的行为。[2]

(二) 票据更改与票据变造的关系

各国、各地区对于更改和变造的规定有所不同。有的仅规定更改, 例如英国、联合国公约, 有的仅规定变造, 例如日内瓦公约, 也有二者均规定的。但对上述立法稍加比较即可发现, 英国、联合国公约所规定的更改, 日内瓦公约所规定的变造的法律后果大致相当。由此可见, 更改与变造的含义, 只能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范围内进行讨论。依我国票据立法, 更改是有权改变记载事项, 变造是无权改变记载事项而改变。尽管单纯从语义上理解, “更改”的指代内容可能包含了“变造”, 但依法条的文义解释, 两者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二、《票据法》第9、14条的规定存有弊端

(一) 《票据法》第9条的弊端

我国《票据法》第9条规定:“票据上的记载事项必须符合本法的规定。票据金额、日期、收款人名称不得更改, 更改的票据无效。对票据上的其他记载事项, 原记载人可以更改, 更改时应当由原记载人签章证明。”该条虽看似完整, 但倘若加以细究, 不难发现其中的弊端:

1. 第一款规定在立法上属于冗余条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票据上记载事项”所周延的对象不够明晰。一般而言, 票据上记载事项包括了票据行为 (出票、背书、承兑、保证) 所涉及的记载事项与非票据行为 (付款、提示、追索等) 所涉及的记载事项。而票据行为所涉及的记载事项又可进一步分为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相对必要记载事项和任意记载事项。[3]显然, 本款规定的记载事项不可能包括前述的各类记载事项。任意记载事项到底如何记载, 是否符合票据法的规定, 与票据效力毫无关系。影响票据效力的仅前两项。

(2) “必须符合本法规定”所要求的效力难以实现。从文义上看, 该规定为强行性规范, 其效力应该表现为如有违反, 即导致票据无效的法律后果。但实际上, 先不论任意记载事项, 即使是相对必要记载事项未按规定而不予记载时, 法律 (《票据法》) 会另行拟制, 从而推定一定效果, 亦不致票据无效的境地。可见总则的这一款规定所希冀达到的效力是难以实现的。

(3) 与分则的部分法律规范重叠。绝对必要记载事项必须符合票据法规定的要求, 已在其他相关条款中明确加以规定。例如票据法第22、75、84条有关汇票、本票、支票出票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的规定, 均明确“未记载前款规定事项之一的”票据无效, 故无须另再作特别规定或“提纲挈领”的总结。

2. 第二款规定在立法上属于僵化条款。

3. 更改的时间限制不够明确。

鉴于更改的时间限制不够明确, 容易连锁发生更改的效力问题。例如, 规定原记载人可以更改, 如一项票据经过三次背书转让后, 作为原记载人的第一背书人要求更改第一被背书人, 此种更改是否允许, 更改后对第二背书人、第三背书人是否有效, 均存有相当疑问。

(二) 《票据法》第14条的弊端

我国《票据法》第14条规定:“票据上的记载事项应当真实, 不得伪造、变造。伪造、变造票据上的签章和其他记载事项的, 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票据上有伪造、变造的签章的, 不影响票据上其他真实签章的效力。票据上其他记载事项被变造的, 在变造之前签章的人, 对原记载事项负责;在变造之后签章的人, 对变造之后的记载事项负责;不能辨别是在票据被变造之前或者之后签章的, 视同在变造之前签章。”该条规定对票据伪造和变造作出了相关规定, 但立法相对粗糙, 存有如下弊端:

1. 限于当时的立法技术不够完善, 上述条款容易引发歧义。

《票据法》将票据伪造、票据变造规定在同一个条文之中, 这种规定容易使人误解为票据伪造是指票据签章的伪造和票据其他记载事项的伪造, 票据变造是指票据签章的变造和票据其他事项的变造, 从而混淆了票据伪造和票据变造这两大票据瑕疵的传统界限。

2. 票据变造的具体情形并未完全涵盖。

票据变造至少可以包括以下情形: (1) 变造前签章; (2) 变造后签章; (3) 变造前签章之人与他人合谋变造的; (4) 变造人在变造同时又在票据上签章的; (5) 变造前在票据上未有签章之人, 事后因合法的票据交易又在票据上签章的; (6) 行为人的签章无法辨别是在变造之前还是之后的。显然, 票据法没有能够很好地概括票据变造的情形, 导致在没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形下适用责任模糊。

3. 立法意图或与立法效果背道而驰。

变造人的目的, 是想通过变造获得更大的实际利益, 故变造后票据责任往往比变造前更重大。在无法辨别签章在变造之前或之后的情况下, 《票据法》将此推定为变造之前, 其实质是减轻了债务人的责任, 而这项规定与《联合国票据公约草案》大相径庭。《联合国票据公约草案》规定签章人各自按其在签章时的文义负责, 并进一步补充, 不能辨别签章在变造前还是变造后的, 只要没有相反证明, 票据上的签章视为变造以后所作, 签章人按变造后的文义负责。[4]如此规定, 其实质是加重债务人的责任, 而保护了善意持票人的利益, 是合情合理的。但在我国一些书籍中, 将此关系颠倒, 认为票据法将不能辨别签章是在变造之前还是之后按之前负责的规定, 是从保护善意持票人的利益出发的。[5]无论是从实质还是逻辑角度, 都是不成立的。

4. 缺乏关于举证责任的条款。

票据有否变造, 由何人于何时变造, 对票据上的签章人而言影响重大。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 对经变造的票据, 变造前签章的对变造前的文义负责, 变造后签章的对变造后的文义负责, 不能辨认前后的, 视为在变造前签章, 故实践中票据变造的举证责任非常重要。但是票据法就票据变造的举证责任问题没有具体的规定, 仍然需要依据民法及民事诉讼法关于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来确定举证责任的具体分配, 这显然无法满足票据法的商法目的。

三、一些条款规定欠妥的原因

《票据法》第9条之所以对票据金额、日期、收款人名称三项内容作了严格保护, 第14条之所以立法相对粗糙, 这与上一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经济环境、金融体制和对其认识的局限有关。

十多年前, 我国金融机构是营利者的同时又局部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 市场也缺乏票据正常流转的信用环境。而另一方面, 金融市场的其他参与者 (尤其是普通老百姓) 对金融票据的认识、接受能力更为有限。故1995年颁布的《票据法》对票据多是采用了简单认定为无效的办法, 以最大限度确保票据流通的秩序安全。一些条款都能看出保守立法的影子, 例如我国《票据法》第7条规定, 票据上的签名, 应当为该当事人的本名;第8条规定, 票据金额中以中文大写和数码同时记载, 二者必须一致, 二者不一致的, 票据无效。诸如此类, 凡此种种, 还有很多, 可以说这种立法模式是当时商法模式的缩影。

目前, 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健全取得了巨大进步。首先, 金融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其次, 金融主体日益多元化。再次, 全民的金融意识得到显著提高。故以今天的视角再来看待若干年前制定的《票据法》, 难免会发现其有诸多亟待更进之处。

四、立法完善的相关借鉴和建议

(一) 关于《票据法》第9条的相关借鉴和建议

1. 不妨剔除第一款的内容。

立法多应指导人们行为符合其价值取向, 没有必要反复强调法的权威, 何况其真正权威来自于人们的内心认可。

2. 扩大可更改的记载事项范围, 激活该项条款。

票据更改是以实现票据权利为目的而进行变更, 金额、日期、收款人三元素是更改人更改票据的最大动机, 当其最大切入点成为空中楼阁时, 更改人的意图就无法实现, 更改票据也就失去了意义。可借鉴国际通行做法, 除金额外的其他记载事项不妨均允许改之, 既可激活该法律条款的适用, 又契合了更改人的意愿。

3. 限制更改时间。

鉴于票据的流通性, 不宜允许几次流转之后再做更改, 以免横生枝节, 增加持票人的票据权利的不确定性, 故还应将更改限制在票据交付前较好。

(二) 关于《票据法》第14条的相关借鉴和建议

1. 涵盖票据变造的各类具体情形。

此点是基于法律严谨缜密的考虑。法不嫌细琐, 应当尽可能针对一个概念周延尽可能完整的对象。

2. 债务人责任减损还是增加的问题。

出于保护善意持票人的立场 (倘若善意持票人无过错而有可能要承担变造人无力偿付的风险, 未免太过苛刻, 依势必影响票据的使用) , 还是相对增加债务人责任为宜。

3. 应对变造的举证责任加以明确规定。

在票据实务中, 票据变造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票据变造从票据外观上, 用一般人的正常识别能力就可确认。这时, 持票人对票据义务人在票据变造之后签章负举证责任。二是票据变造从外观上看不出, 必须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发现。这时, 票据义务人对票据变造负举证责任。[6]

摘要:《]票据法》第9条和第14条的立法在对票据的更改和变造的规定相对比较粗糙、保守, 票据更改行为、票据变造行为的法律调整与规范不尽合理。鉴于《票据法》立法较早, 而中国市场经济又在不断发展, 故对相关法律规定提出立法完善建议颇有必要。

关键词:票据,变造,风险

参考文献

[1]郎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解释[M].北京:群众出版社, 1997:217.

[2]支付结算办法第14条第4款.

[3]刘心稳.票据法 (第二版)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0:58-61.

[4]联合国国际汇票和本票公约草案第31条.

[5]刘家琛.票据法原理与法律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6:140-141.

票据法 篇9

我国《票据法》第十八条规定:“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 仍享有民事权利, 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然而这一条关于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规定却过于概括, 并未明确票据利益返还请求的性质以及涉及该权利的权利与义务人, 所规定的偿还利益范围在学界均存有较大的争议。

一、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之立法例

目前, 日内瓦统一票据法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票据公约草案中都未对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进行规定。而大陆法系的大多数国家的票据法都对利益请求权进行了规定, 一般认为该制度最初由德国所创立, 《德国汇票和本票法》第89条第一款规定:“如出票人或承兑人的票据债务由于时效而消灭或因持票人怠于进行为维护票据权利所必不可少的处理而免除, 则只要其可能从持票人的损失中获得利益, 仍然队票据的持票人负有义务;索回不当得利请求权在票据债务消灭的3年后失效。”《日本汇票和本票法》第85条规定:“汇票、本票的权利虽因手续欠缺或失效而消灭, 持票人仍可请求发票人、承兑人或背书人在其现受利益限度内予以偿还。”[1]台湾地区《票据法》第22条第4款规定:票据上之债权, 虽依本法因时效或手续之欠缺而消减, 持票人对于发票人或承兑人, 于其所受利益之限度, 得请求偿还。[2]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例相比, 我国《票据法》第十八条将利益返还请求权规定为持票人仍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 将持票人或承兑人所返还的利益规定为“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 而未将其限制在所受利益的范围之内。

二、关于票据利益返还请求之行使

(一) 票据利益请求权人

根据第十八条之规定, 利益返还请求权主体为票据权利丧失时的持票人, 该持票人应做扩大解释, 即不仅包括通过连续背书取得票据的最后被背书人, 没有背书的付款人, 由于履行被追索义务而取得票据的持票人、背书人、保证人以及因其他法律行为而获得票据的持票人, 还应包括权利人因票据丧失等原因没有现实持有票据的情形。

(二) 票据利益返还义务人

利益返还请求权人一般包括出票人和承兑人, 与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日本票据法中将背书人也规定为票据利益返的义务人。其适用的情形是, 当本票的出票人将本票签发给收款人, 收款人将该项本票取得对价而以背书转让与他人, 等到票据权利消灭时, 收款人即背书人尚未对出票人交付资金, 此时背书人为利益返还请求权人。另外, 在规定支票保付制度的票据法中, 保付人也为利益返还请求权的义务人。因为出票人因支票保付而免责, 这时保付人的地位相当于汇票中的承兑人, 所以保付人也有义务将利益返还。

(三)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之利益范围

根据我国票据法第18条的规定, 出票人或承兑人所应返还的利益范围是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这一规定也有欠妥当, 基于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为不当得利请求权, 所以持票可请求返还得利益范围应限于债务人的实际受益。不当的利法的规范目的在于去除受益人无法律上原因受有的利益, 而非在于赔偿受损人所受的损害。在非给付不当得利类型中, 损失和收益的内容不尽相同, 此时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应以受益人自受损人处的得益为准, 而不能以受损人所受损失为准。[3]如按照第18条的规定, 则会使得积极行使票据权利与怠于行使票据权利的法律效果相同, 由义务人承担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所产生的不利益, 则有失公平。所以应按照其他国家之立法例将该利益范围规定为出票人或承兑人实际获得的利益。

三、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之性质

关于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究竟为一种民事上的权利还是票据权利, 各国都没有统一的定论, 只有德国明确规定其为不当得利请求权。目前理论界对该权利的性质争议颇大, 主要有四种学说, 因其关系到诉讼时效等问题, 具有一定的探讨意义。

(一) 票据上的权利说

该说认为, 与票据债权债务有关的法律关系均为票据关系, 即票据关系是产生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基础, 因此该权利是票据权利, 即对票据权利和票据关系作了广义理解。然而,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是在票据权利人丧失票据权利后而产生的一种救济性权利, 并非因票据行为而产生, 所以该说应当否定。

(二) 损害赔偿请求权说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 利益返还请求权与民法上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性质相同。[4]该说主张, 利益返还请求权产生的前提是票据债务人没有真正履行债务, 并导致票据权利人利益受到了损害, 因此票据权利人有请求赔偿的权利, 这种权利与传统民法上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相同, 故利益返还请求权属于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一种形式。然而导致这两种请求权发生的原因和前提条件是并不相同的, 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前提是加害人的违法性。而对于利益返还请求权, 票据债务人对票据权利的丧失并无过错, 将无责任的债务人视为侵权行为人并不合理, 这种说法混淆了损害发生的本质原因。

(三) 法定特别请求权说

该说认为, 利益返还请求权既非票据权利, 也不是民法上的权利, 其是票据权利因消灭时效完成或保全手续欠缺消灭后产生的后续性权利。是票据法基于衡平观念, 为了平衡票据当事人之间的利益, 遂规定丧失票据权利的持票人可以向获得利益的义务人行使返还请求权。这一学说为我国多数学者所支持, 理由在于其可以有效地衡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而否定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 该说回避了利益返还请求权的真正性质, 而且也无法澄清利益返还请求权与票据权利之间的关系, 即未对这一权利真正定性。

(四) 不当得利请求权说

德国已明确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确定为不当得利请求权, 因为该权是含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权利人所丧失的利益与义务人所取得的利益存在因果关系, 且出票人或承兑人对其所取得的利益并无合法根据。[5]这一学说也得到了日本及我国学者的承认, 但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持反对意见的理由主要在于, 他们认为在利益返还请求权中, 当票据权利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手续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时, 出票人或承兑人所获得的利益是有法律依据的, 是票据权利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

笔者认为, 将利益返还请求权定性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较为合理。依据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首先该请求权满足了一方受有利益, 他方受有损失的构成要件;其次对于一方受利益与他方受损失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 多数学者认为应从牵连关系的角度来确定因果关系。在票据交易关系中, 出票人或承兑人与持票人间几乎不会发生直接的交易关系, 他们之间的交易是基于票据本身以及票据所记载的前手的信任, 所以依照社会上的一般观念, 可以认为这些交易事实间存有牵连关系;最后, 对于受益没有法律上的原因这一条件, 从票据法的规定看出, 之所以使票据权利经过时效或因保全手续欠缺而丧失, 是为了保障票据的流通功能。形式上, 票据债务人是在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得到了利益, 但这项法律规定并不是票据债务人保有该项利益的法律原因, 持票人权利丧失虽有法律规定作为依据, 但不足以说明债务人利益所得也有法律上的原因, 否则有违公平之原则, 可见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也符合这一构成要件, 所以应将其认定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一种。

四、对于《票据法》第18条之修改建议

通过对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分析, 可以看出我国票据法第18条的规定确有不合理之处, 这也是我国客观存在的社会情况在立法上的反应, 因此有学者建议对其进行如下修正, 首先将对持票人享有的利益返还请求权所使用的“民事权利”这一用语修改为“不当得利请求权”, 将利益返还义务人扩大为出票人、承兑人或其他受益人;其次将利益返还使用权适用之情形修改为因记载事项欠缺致票据无效而不能行使票据权利, 同时增加票据权利因保全手续欠缺而丧失的适用情形;最后, 将返还利益范围规定为与其实际受益相当的金额, 增加利益返还请求权诉讼时效的规定。[6]

票据在我国具有较广泛的使用性, 利益返还请求权是保障持票人权益的重要手段, 所以我国票据法应对利益返还请求权作进一步的修改, 因为立法本身的完善能够更加充分地保护票据权利义务人的利益,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摘要:我国票据法对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规定, 在学界一直存有较大的争议。现以票据法第18条为切入点, 比较分析各国对利益返还请求权的立法例, 票据权利之行使以及权利性质等问题, 从而提出对票据法第18条的修改建议, 加深对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理解。

关键词:利益返还,请求权,票据权利

参考文献

[1]刘铁军.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论纲[J].法学杂志, 2011 (2) :46.

[2]徐美贞.实用票据法[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5:30-31.

[3]王泽鉴.债法原理第2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141.

[4]梁宇贤.票据法理论与实用[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80:83.

[5]江平.商法案例评析 (下) [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7:128.

票据法 篇10

关键词:利益偿还请求权,时效届满,民事权利,不当得利

在我国, 按照票据法的相关规定:“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 仍享有民事权利, 可以请求出票人或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而在同样规定利益偿还请求权制度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中, 则将利益偿还请求权界定为“当票据权利因票据时效届满或者手续欠缺而消灭时, 票据的持票人享有的, 请求票据的出票人或者承兑人在其所受利益限度内予以偿还的权利。”由此可见, 在利益偿还请求权方面, 我国与上述其他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一是用“票据记载事项欠缺”替代了“手续欠缺”;其二是将“利益偿还请求权”界定为“民事权利”;其三是将利益偿还请求权的返还范围界定为“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 而替代了“出票人或者承兑人所受利益的限度内”。那么这种差异性的规定是合理的吗?我国票据法该如何界定利益偿还请求权概念呢?

1 是否应用“票据记载事项欠缺”替代“手续欠缺”

1.1应去除:手续欠缺和上述几个国家和地区相似, 我国票据法中也规定了一系列票据权利的行使和保全手续。1关于提示承兑。我国票据法第39条和40条规定了商业汇票的提示承兑期限。但第40条同时规定, “汇票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承兑的, 持票人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2关于提示付款。我国票据法第53条、第78条、第91条分别规定了汇票、本票和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3关于拒绝证书。我国票据第62条、第63条和第64条规定了持票人行使追索权应出具的相关证明。4时效方面。a持票人对票据的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权利, 自票据到期日起二年, 见票即付的汇票、本票, 自出票日起二年;b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权利, 自出票日起六个月;c持票人对前手的追索权, 自被拒绝承兑或被拒绝付款之日起六个月;d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 自清偿日或者被提起诉讼之日起三个月。

结合以上条文可知, 尽管我国票据法规定了一系列票据权利的行使和保全手续, 但是欠缺手续的持票人并未完全丧失票据权利:1未按期提示承兑汇票的持票人, 在汇票到期日起两年内仍可行使对出票人的票据权利。2未按期提示付款和未能按规定出具追索需要的合法证明的, 对于无需承兑的汇票和本票, 持票人在出票日起两年内仍可行使对出票人的票据权利;对于已承兑的汇票, 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起两年内仍可行使对承兑人的票据权利;对于支票, 持票人在支票出票日起六个月内仍可行使对出票人的票据权利。3未按期行使追索权和再追索权的, 持票人仍可对出票人行使票据权利, 此时视票据的种类不同而分别适用第17条第1、2款的时效规定。

由以上分析可知, 欠缺手续的持票人仍可以在票据权利的时效期间内对出票人或承兑人行使票据权利, 当然不应适用利益偿还请求权加以救济。所以我国的利益偿还请求权概念在“时效届满”这一原因要件后没有必要再规定“手续欠缺”这一原因要件。

1.2不应添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在我国票据法18条中, 在利益偿还请求权的原因要件方面, 将“票据记载事项欠缺”列为其中之一。而按照我国票据法的相关规定, 票据的相对记载事项欠缺对票据的效力并无影响, 只有票据的绝对应记载事项欠缺才会影响票据的效力也就是导致票据的无效, 持票人从未享有过票据权利, 在这种情况下, 自然谈不到票据权利“丧失”了, 其只能诉以民法上的救济。

2 将 “利益偿还请求权 ”简 单界定为 “民事权利 ”是否妥当

关于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性质为何, 有诸多争议。本文认为利益偿还请求权性质上应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其符合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构成要件:1出票人或承兑人受有利益。2持票人受有损失。3出票人 (承兑人) 的受益与持票人的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4出票人 (承兑人) 受益没有法律上的原因。因此我国票据法第18条将“利益偿还请求权”简单界定为“民事权利”是不恰当的。民事权利的范围很广, 包括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 财产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等等。因此将“利益偿还请求权”简单的界定为“民事权利”, 是不适当的扩大了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性质外延, 将会导致票据当事人认识上和权利行使上的模糊, 以及执法者适用法律、运用司法程序上的模糊。

3 将利益返还范围界定为“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是否妥当

有人认为, 既然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性质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那么出票人或承兑人的利益返还范围应在其所受利益的限度内。而出票人或承兑人所受有的利益, 在数量上并不一定相当于票据金额, 所以把利益返还范围界定为“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是欠考虑的。本文认为, 把利益返还范围界定为“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是合理的。

3.1引例说明

3.1.1 A开出一张10万元的汇票给B, B背书给C, C背书给D, E是C的票据保证人, F为汇票的承兑人。持票人D因票据权利时效届满而丧失票据权利。

假如在这里票据的流通环节都是善意和合理对价的。

1如果A没有给F承兑资金也没有减少或免除他们之间的既存债务, 则:不当得利的人是A。A的不当得利在数量上是10万元。2如果A已经给了F承兑资金10万元或免除了他们之间的既存债务10万元, 则:不当得利的人是F。F的不当得利在数量上是10万元。3如果A已经给了F承兑资金6万元或免除了他们之间的既存债务6万元, 则:不当得利的人是A和F。A的不当得利在数量上是4万元、F的不当得利在数量上是6万元。4如果E因为为C保证而获得了C的对价利益10万元或6万元, 那么在上述三种情况下, 不当得利的人还应该加上E。E的不当得利在数量上是10万元或6万元。

3.1.2 A开出一张10万元的汇票给B, B背书给C, C背书给D, E是C的票据保证人, F为汇票的承兑人。

假如票据在从B到C的流通环节是无对价或无相当对价的。我们来分析一下。1如果票据在从B到C的流通环节是无对价的, 那么不当得利的人还应该加上C。C的不当得利在数量上是10万元。2如果票据在从B到C的流通环节是无相当对价的, 比如B将此10万元的票据以4万元的对价背书转让给了C, 那么不当得利的人还应该加上C。C的不当得利在数量上是6万元。

3.2分析总结由以上的种种引例可知, 因为票据流通模式的多样性和当事人数量在理论上的无限性, 导致不当得利的义务主体非常复杂, 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保证人都有可能不当得利。在存在两个以上不当得利返还义务人的情况下, 他们之间的责任是按份责任还是连带责任, 如果是按份责任, 各自又应承担多少份额……诸如以上种种, 确实是实践中的难题。要求持票人囿于票据的个别流通或保证环节把以上问题都搞清楚以履行举证责任, 未免不切实际, 也极大的加重了持票人的诉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票据其流通环节都是具备合理对价的;票据保证人在保证之时也多数未获有被保证人的对价利益。因此在票据的流通环节中出现个别无对价或无相当对价的情况, 以及保证人因为保证而提前获得对价利益的情况, 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应把利益偿还请求权的义务主体合理限定为出票人和承兑人, 把利益返还范围限定为“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是合理的。至于出票人是否已经给了承兑人承兑资金或者免除了他们之间既存的债务, 则由出票人和承兑人之间加以解决, 不属于持票人的举证责任范畴。

4 结论

综上所述, 我国票据法上的利益偿还请求权概念应体现以下几个要素:性质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原因要件为“时效届满”, 权利主体为“丧失票据权利的持票人”, 义务主体为“出票人或承兑人”。所以我国票据法上的利益偿还请求权概念应设计为:“因时效届满而丧失票据权利的持票人, 可以请求出票人或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王忻昕.对我国票据法18条规定的认识和修改建议[J].商业经济, 2009 (2) .

[2]王忻昕.再论票据法上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性质[J].商业经济, 2009 (3) .

[3]董翠香.论我国票据法中的利益偿还请求权[J].法学论坛, 2002 (5) .

[4]董惠江.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研究[J].中国法学, 2001 (2) .

上一篇:特殊工艺技术下一篇:地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