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应高效

2024-06-13

语文课堂教学应高效(精选十篇)

语文课堂教学应高效 篇1

一、重课内, 轻课外

语文老前辈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 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 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 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然而高考的大背景, 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失去了轻松与活跃的氛围, 变得沉重与凝滞;删去了活动与场景, 只剩下知识与思辨。而学好语文的根源恰恰植根于生活之中。学生不肯观察、感受、思考生活, 势必降低了语文方面的认知能力。当然, 对于所有学科而言, 抓住课堂无疑是最重要的。而语文作为语言类学科, 它的知识点繁多且琐碎, 阅读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的形成远非一朝一夕, 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同时, 高考语文的考查越来越趋向于生活化和实用性。因而, 语文学科的复习备考在重视课内、重视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应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 关注身边火热的生活, 树立大语文观念, 具备大语文视野。这一点在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中命题指导思想明确要求考查要“贴近现实生活, 富有时代气息”。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 它离不开生活。”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观点。如果说江苏高考作文去年是引导学生品味生活 (《品味时尚》) 的话, 那么今年则是要学生直接书写生活的本身, 这种命题思路坚定不移地走生活化的道路, 把学生的写作方向引向真实的生活,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 甚至是环保、低碳这样的热点。这无疑明确地告诉考生, 除了课堂学习, 我们还要广泛接触丰富多彩的生活, 观察生活, 进而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哲、理、思写出漂亮的作文。而被誉为语文高考试卷中的试验田———“语言运用”类题目要求考生为一台晚会写主持人串词或者写新闻点评, 等等。这些题目都是语文课内知识很难触及的。所以,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要舍得花时间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放手让学生走向现实生活的大舞台。

二、重资料, 轻教材

高考语文的复习过程中应对教材予以足够的关注,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适当的时候适度回归教材。以本 (教材) 为本 (根本) 是高考语文复习的重要原则。教材知识应是教师教的重点, 也应是学生学的重点。然而, 有多少学生存在迷信复习资料的问题, 面对鱼龙混杂、五花八门的复习资料又有多少学生陷入题海无法自拔, 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往往是教材上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点掌握的不够牢固。如讲授“语言得体”知识点时, 完全可以用我们教材上典型的例子讲起, 像林黛玉初进贾府, 王熙凤在贾母及邢、王二夫人面前的一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 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 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不但夸赞了林黛玉的貌美, 也让邢、王二夫人赚足了面子, 还讨到了老祖宗的欢心。用这个经典的例子告诉学生“语言得体”应注意的三个维度: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目的, 学生接受起来应该比较容易。还有, 教材里的很多内容可以作为学生作文丰富的材料库。如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 提倡“不耻相师”。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 有些人暗自发力, 以为“留一手”, 自己可以脱颖而出, 其实封闭自己, 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 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 也促使自己提高。因而团结协作、互帮互学, 方能共同进步。所以这一例子可用于写作“学习”“合作”“帮助”等相关主题的作文。仔细挖掘这样的例子太多, 师生完全没有必要被资料牵着鼻子走。

三、重训练, 轻讲评, 轻反思

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 按照“考试说明”对全部知识点进行系统训练无疑是必要的。通过练习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有多少练习是老师一发了之, 学生一做了之, 事后出示一下参考答案。这种训练过程上是不完整的, 效益上是最小化的。练习的处理应该遵循“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得”的原则。力求让每次训练的效益最大化, 使学生有所收获, 有所积累, 有所反思, 有所进步。因而训练后教师的讲评环节, 学生的反思环节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在这个环节中构建知识体系, 弥补教学缺陷, 提升教学品质, 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通过训练—讲评—反思这一完整的、互动的环节,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反思自己知识或是能力的欠缺。在讲评活动中, 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 共享信息, 开拓视野, 增强反馈, 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评价这一环节的效用。建构主义认为, 学生的知识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建构起来的, 规范的讲评就是一个很好的知识建构的过程。训练是一种检测教学效果, 并根据所得到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一种教学活动。但训练的目的不是为了一个分数, 讲评也不仅是为了知道一个答案, 而应当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

四、重基础知识, 轻阅读, 轻写作

无论是教学还是训练, 师生们有一个共同的倾向, 那就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与训练有所偏重。师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等基础知识方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无疑是必要的。然而由于这类知识或者面广量大或者题型相对灵活, 通常需要长期反复的、持之以恒的积累, 其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相应的师生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花的时间与精力就少了。可是阅读与写作占了语文高考试卷的绝大部分分值。所以阅读和写作才是语文教与学的真谛所在。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 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 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可见,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写作会从阅读中吸取养分, 二者也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而师生应牢牢把握阅读与写作这两个阵地。阅读, 特别是课外阅读, 可以开拓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以为学生铺垫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进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灵富裕, 热爱祖国语言的人。写作, 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成为一个能正确欣赏自我的人, 成为一个热爱多彩生活的人。

显而易见, 阅读和写作除了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外,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终身发展益处多多。

高效课堂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 篇2

【摘要】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指的是在教师高效率的指导下学生学习取得了高效益回报的课堂。在构建高效课堂中,教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是学生进行高效益课堂学习的引导者。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自身教学技能的完善。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效 教学设计 预设 生成 驾驭 学法

一、教师应掌握教学设计的技能

教学设计有许多不同的模式,所包括的程序也不尽相同。这要求老师:

1、因材施教——把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指向的就是“教什么”的问题,是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2、充分策划教学活动。教育过程中这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经历以使学习更加有效的过程,就是“教学”。安排好各种教学的“事件”“情境”与“刺激”,以唤起维持并推动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这样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3、拟定实施方案。作为一种创造性很强的工作,教学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形成,总是伴随老师潜心的推敲,研究修订而逐步臻于完善的。

教学设计活动又叫备课,教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因为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史绍典主任曾说过“教学目标要有预设性”,备课求“实”,预设、生成,相辅相成。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也不是按部就班,连说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都预设好,甚至将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时,过度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二、教师应加强调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技能

教师要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这是课堂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1、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2、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

在每一节课中,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是有限的,他们很珍惜,但更在乎老师对他们问题回答的打分。可老师在一堂课中面临着无数这样的“打分”,容易在意识上产生疲劳,于是,这种简单、随意的评价语言就产生了。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很重要,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学生那难得表现的机会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更活跃,氛围更轻松。比如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要能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知道朗读要做到声音洪亮、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读音准确、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评价的语言要生动巧妙,富有幽默。有时学生会重复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聪明的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笑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这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3、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

4、掌握板书技能。

同样,板书技能也很重要。板书技能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绘图或列表,以辅助知识信息传输,揭示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板书的主要功能有:突出教学的重点和要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提示学生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认识结构的建造;增加信息刺激的强度,提高学习的效率。板书的内容不是唯一的,也可以结合实物展示等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

当然在结束这节课时,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加深、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激发并维护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可通过简单的回忆,提示要点,巩固应用,拓展延伸等方面进行。

教师要更为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能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三、教师应培养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从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指导学生学习的行为。讲授是指教师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它可以组织学生已有的表象和经验,架设通往新旧知识的桥梁;揭示概念与原理的本质,促进知识的掌握;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发展他们的智能;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习得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此时,也应夹带提问的项目,进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提问的过程中,应注意:要注重真实性;要赋予启发性;要激发主体性;要追求开发性;要具有差别性。总之,只有教师善问才能促进学生会问,而善问的目标应指向学生会问。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形式和方法层出不穷,开辟了课堂教学的新空间,但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务实高效,还必须有度。如: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常见的学习形式已被广泛地引入课堂,并成了新课程课堂的标志。有位老师在上《花钟》一课时提问:“花儿开放的样子是一样的吗?开花的时间相同吗?”请分小组讨论。教室顿时热闹起来,那位教师反而显得无所事事。有的小组讨论漫无目的,缺乏有效引导;有的小组只是优等生发言,其余当听众;有的小组只是象征性的说上几句。整个课堂看似活跃,其实是散乱的活跃、假活跃。毋庸置疑,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打破了过去师生交流的二维模式,构建了一个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三维模式,但千篇一律采用一种形式就值得商榷了。其实,讨论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而且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思考基础上,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方式的优点,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语文教学应高效实用 篇3

【摘 要】为了更好地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导学案”为基础,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导”为核心的教学能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关键词】导学案

导学

高效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授之以鱼”的教学方式已不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要想突破,就必须转变思维。我认为,学生的学大于老师的教,学生的感悟胜于老师的苦口婆心,学生的实践优于老师的逻辑思维。我们应该由唯师转变为唯生,由唯教转变为唯学。我积极探索,以“导学案”为基础,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导”为核心,将高效课堂模式带入语文教学中。一、昨夜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路——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是教师“导”的基石,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载体,所以好的导学案必不可少。导学案的几点要求。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 其次,分层设置。分层设置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课程内容的层次,基本层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较高层次的是学生基本能读懂、基本能鉴赏,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的内容;更高层次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高语文素养的内容。二是学生的层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一样的要求,要求尽力完成本层次的内容,鼓励向高层次努力。例如文言文部分,我将字音、重点词语的释义、通假字作为基本层次的内容,学生独立完成;将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作为较高层次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将析主旨、品情感、赏语言作为更高层次的内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将课后相应片段的课外翻译作为更高层次的内容,让学生将已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导学过程导学案形成之后,接下来就是课堂导学了。课堂导学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语文教学高效的关键,主要流程为小组培训、启发引导、小组合作。小组培训是课堂导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谁合作?怎么合作?怎么合作最优化、更高效?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会学生合作,比如有的小组十分钟可以完成几项内容,有的小组十分钟或许一项任务都完成不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组内成员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合作起来就显得杂乱无章;二是人员重复化,本可一个人能完成的任务,利用了多人。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导”就显得特别重要。语文最基本的是读,读就会关联到字词,字词是无争议、无需讨论的部分,小组只需一个人动动手、查查工具书足矣。比较难的问题就需要小组合作,为了让合作有序、有效,就需要有一个核心人物,组内选好记录员、发言人、资料搜集员、总结员,让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得其所。这样小组成员每个人都被需要,有了归属感,处于这样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环境中,学生有了积极的心态,课堂高效就水到渠成了。启发引导是课堂导学的桥梁。叶圣陶说:“我认为先生应该是一幕戏的导演,更应该是演戏中一个角色,他应该指导学生怎样排演,并且跟着他们一起演。”由于受知识面、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这条本无需组织和维系的河流会堵塞,这就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的疏导、挖掘,帮助学生找到突破口。比如分析特殊句式的时候,我给学生的提示语为翻译、对比、析语法。“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是状语后置句,学生先翻译“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再将翻译过来的句子和原句比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分析,本句谓语为“会”,句法结构中位于谓语前的成分为状语,但是“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谓语在状语的前面,所以该句为状语后置句。通过“授之以渔”,学生找到了分析特殊句式的方法,掌握了这把“万能钥匙”,何愁开不了门?小组合作是课堂高效的保障。我这里强调的合作学习坚持了无独立思考就不合作的原则。首先,组内成员先交流预习情况;其次,成员之间相互解决遇到的问题,记录员记载下来形成问题单。最后,组员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生成问题单。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短处,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还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三、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导学评估反馈与反思无反思无进步,无总结无收获。我遵循反思、评价多维化原则。首先,学生对课内听讲、课外阅读、课后练习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其次,按照成员对小组的贡献率进行组内评价,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最后,教师从课内外的有效合作、组内平均分及组内最低分的上升度、小组互评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多维化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潜力,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责任感都增强了许多。实践证明,将高效课堂模式带入语文课堂是行之有效的。老师从传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迎接更大的挑战;学生从从属地位上升到主体地位,享受更美的成功;师生关系由教与被教转向合作关系,共同沐浴“清风”。【参考文献】[1]张传宗. 构建以语言教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体系[J]. 课程·教材·教法,2011(03). [2]李森成. 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实践反思[J]. 文学教育(中),2011(03). [3]黄龙. 关于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的思考[J]. 考试周刊,2011(49). [4]曾澧生. 语文教学发展亟待科学化[J]. 职业时空,2008(09).

语文课堂教学应高效 篇4

关键词:学习,课堂,高峰体验

以笔者观察,“灌输式”课堂依然存在,学生失去了思想,失去了质疑与思考的空间,失去了学习应有的主动和乐趣,在“被教育”、被灌输的痛苦中,许多学生放弃了学习,大批“学困生”衍生,他们甚或与老师对立,出现乱堂乱班。因此,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力求让课堂处处呈现美丽、趣味,学生经历高峰体验,享受生命成长与快乐,应当是高效课堂的价值追求。

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呢?叶澜教授指出:“我不认为凡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小老师、让学生问老师答,或学生互问互答才是改革,也不认为学生活动越多、教师讲得越少,课堂桌椅摆成六人组状而非秧田式,就是体现当代教学改革要求的课。”事实上, “学生当老师”“游戏进课堂”,或者徒具形式的“对学、群学、展示”,即使学生问答不停、活动不断,但总缺少会心领悟后的释然,或者怦然心动的触动。这样的课堂似乎只有表面的活力,但很难听到生命力成长拔节的声音。

所以,课堂同样需要有战略性思维,有主旨,有主线,教师有效驾驭课堂,用风趣语言去导引,邀不同观点来争辩等,让教师的 “教”和学生的“学”无痕叠加、有效融通,教师的预设、学生的发现以及再质疑、解疑生成等次第呈现,这样的课堂不艰涩、不浮泛,溢满美丽趣味以及高峰体验后的快感,教孩子如何去学习,而不是学什么;教孩子如何去思考,而不是对他们说必须思考,潜移默化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如,《那只松鼠》片段1

师:(出示小松鼠视频,让学生观察想象)你们对小松鼠有何印象?

生:可爱、快乐、自由自在……

师:是呀,它可以在树干上晒太阳、吃松子;还可以和伙伴们到处玩耍,每天都过着蹦蹦跳跳、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确是可爱至极。

师:我们接着阅读下面的文字。同学们读到了什么?(有意在小精灵三字上加粗)

“我先是看到路对面树干上有个灰褐色、毛茸茸的圆球在跳动,于是便蹑手蹑脚地过去。可是没等我接近,那个圆球就‘嗖’ 地一下蹿上了树梢。哦,原来是一只活泼伶俐的小松鼠。———那些小精灵呢,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嗖嗖嗖’地直朝树梢蹿,然后又从这棵树梢跳到那棵树梢。”

学生较易从“蹑手蹑脚地过去”和“‘嗖’地一下蹿上了树梢” 等句子中体会出其活泼伶俐。

师:作者称呼小松鼠为“小精灵”,“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它们不知道就擒的危险吗?

学生陷入深思,有的认为松鼠没有意识到危险没设防,有的认为它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使然,有的认为小松鼠自己觉得身手灵活不介意惧怕作者的捕捉,有的认为小松鼠就是美丽可爱的“小精灵”,不仅爱森林,也爱素不相识的“我”,才乐此不疲地与我逗乐玩耍……

片段2

师:“但我突然看到了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乞求,更像是对我的蔑视和抗议。”为什么会有如此“古怪的目光”呢?如果你是这只松鼠,你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学生会讨论后发表观点看法,有的认为“绝望”是对失去自由的极度恐惧;“乞求”是希望作者能放了它,让它重回森林获得自由;“抗议”是对作者的做法极度不满;但对于“蔑视”一时间说不出来由。

师:本来已落网的松鼠怎么对胜利者会小瞧、看不起呢?看不起胜利者什么?

生:小松鼠可能觉得自己和作者那样友好,可作者居然这样对待自己,让自己从此孤单、忧郁地生活,实在是不可理喻。

师(点评):因为爱女儿,以及小松鼠的可爱让“我”怀有捕捉松鼠的念想,小松鼠因为爱这片森林甚至喜爱素昧平生的“我”才不慎落网,“我”和女儿都有仁爱情怀,才忍痛割“爱”,将那只恐怖绝望的小松鼠放归自然。爱无疆、善如水,无论是那只可爱的松鼠,还是做出善良之举的父女,都让我们感动。

如此让孩子从不同的视角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文字盘旋中品词析句,细读文本,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抓住事物的矛盾冲突点,不断暴露思维的“难堪点”“遗漏点”,让学生思维在矛盾冲突中得到挑战,究根问底,逼着孩子去做深度的思考,享受思维的高峰体验,课堂也将呈现出趣味盎然。

构建高效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5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今天教育的主旋律,2000年,在达喀尔举行世界全民教育论坛,中国也参加了,最后的行动纲领里面有一句话:向所有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是一个胜利,但如果不能向他们提供保证质量。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向课堂挖潜,向45分钟要质量。课内低效,课外乱忙,白天不努力,夜间熬灯油的做法是本末倒置,课内低效率,课外抢时间、压作业,搞题海战术,质量上不去,上去的也不是真正的质量,只是考试成绩而已。

只有每节课都追求高效、实现高效,才有阶段性高效和最终的高效,才能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我们的最终教育目标。

一、明确内涵

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

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以学生为本,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主动、积极、有个性地参与学习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发展和进步。

高效课堂让每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它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对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的颠覆。有效教学的核心应是“学生的参与”,其基本目标应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参与度,是判断课堂教学高效还是低效的重要指标,强调的是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自觉的参加教学活动,而不是仅仅是少数优生积极主动。

学生的进步、发展、提高,才是判断课堂教学有效无效、高效低效的唯一标准。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深刻度,是判断课堂教学高效还是低效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动的程度,不时仅仅只看表面上的热闹或活跃,只有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维,都在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动脑筋,才是高效的。

高效的“效”,首先是“效果”,其次是“效率”,根本上指的是“效益”。高效课堂要关注两个度:精力流失度和目标达成度。精力流失度考察效率,目标达成度考察方向和程度,即效果。课堂的高效,始于教师,源于学生。高效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改革。

放得下罗嗦,把时间交给学生。放得下直白,把思考留给学生。放得下架子,把交流让给学生。放得下手脚,把机会交给学生。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要讲效率,但其最终目的应该是追求效果。教学效果有显性的和隐性的,不能由于显性效果的不明显而轻易认为那是“无效教学”,因为还有隐性效果有待观察。

为什么?因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所谓高效,有如下含义:

有效果(显形效果):学业成绩(表征);认知提高(学有所得:从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不能到能的知识、技能、能力的提高、进步、变化)(内容)。

有效用(隐形效果):① 生活能力、实践能力(善于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效用之一:直接用、显性用);② 当下学习对后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效用(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为学习者的后续发展打基础,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生活做准备)(培养带得走的能力)(效用之二:长期用、一生用);③ 人变得聪明(聪慧)、文明(有教养)(知识转化、内化为智力、品德)(效用之三:间接用、隐性用)。

有效率:减负增效(内涵);身心健康(前提);幸福指数(解决“苦教苦学”问题)(核心)。

与高效课堂相对的,是低效课堂,甚至无效或负效。

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前课堂教学中约有71.8%的信息量属无效无用。调查结果令人惊讶。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如此具有“个体生命价值”的课堂教学,却让孩子感到痛苦,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个失败。

面对学生家长望子成龙的期待和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以“灌输式”和“题海战术”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这些理念已经在教师中根深蒂固,应该反思,得到认真的清理。

清理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

课堂上“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在讲、“学生已经会了”教师还在讲,用假问题进行课堂提问、组织课堂讨论还大量的充斥课堂。还有很多教师是独占课堂,生怕学生这不会,那不会。这不放心,那不放心。自己滔滔不绝的讲,很少听听学生的想法,造成学生听的乏味,无的放矢,重复教学,学生不懂的难点,想听的想学的重点,你不讲不教,不想听的,听不懂的,你偏要讲,就是最普遍的无效教学行为。

还有的教师,组织教学花了太多的时间,讲了很多废话,训斥一个学生花了半节课,表扬一个学生又花了半节课,搞了许多花架子,与教学无关的东西充塞了课堂。

(1)一讲到底,无视主体。(2)一问到底,不论品质。

(3)逐题讲解,不分主次。(4)任意拓展,漫无边际。

(5)滥用媒体,追求形式。(6)当堂练习,简单随意。

(7)归纳总结,包办代替。(8)课堂管理,听之任之。

(9)考练频繁,不加梳理。(10)选用资料,敷衍了事。

二、强调目标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目标行为,不是随意行动,因此,目标达成度就是有效无效的重要标准。

课程目标是指各学科的教育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这种结果表现为学生在与课程相关的素质或特征方面的变化。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的准则,也是课程自身性质和理念的体现。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起导向作用。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的目标,是每个单元、每节课甚至每个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教师在每节课甚至每个教学活动环节的教学目标,要注意落实课程目标,体现课程宗旨。教学目标最具实践性和实效性,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学目标来体现,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细化,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学是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高效教学的价值不仅仅指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指向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强调的是“三维”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目标的三个维度。维度是指一种视角,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是一个判断、说明、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条件和概念。

“知识与技能”目标相对来说具有显明性和确定性,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潜隐性、不确定性和随机生成性。

在教学过程中,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现成的真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现成的认识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第斯多彗:平庸的教师给学生奉送真理,优秀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真理。

所谓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是教师灌输获得的还是自主探究获得的,其价值不同;学生能经过思考回答的题,教师决不越俎代庖;学生不会做的题,教师应暗示启发。所谓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指:一方面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以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来参与的,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是富有兴趣还是厌学乏味?另一方面,主要是指通过学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价值观、人生观等价值观念,对待社会、自然、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这些都以知识技能为载体的,不是离开知识技能而孤立存在的。

化学教师,不说“我是教化学的”,说:“我是用化学教学生的”。

“当教学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时,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叶澜教授语)

什么是好课?有人说:充满人文情怀,闪耀智慧光芒,洋溢成长气息。什么是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坚持更好,就是最好。最好是一时的标志和荣誉,更好是永恒的追求。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教学方法。不千篇一律,不死搬硬套,该自主时自主,该合作时合作,该探究时探究,该点拔引导时就有教师恰到好处的引领。一切从课堂实效出发追求课堂的高效。相机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诱导、设疑搭桥、总结提升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教师要学会启发教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学生才会学的有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每一节课都应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不能有一点

遗漏,不能有一处空白,知识上的空白积累,就成了所谓的“学困生”,差生,基础不行。

教育是农业或林业而不是工业。

三、立足学情

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知识并不都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自己学会的。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好教师的能耐体现在“抓住麻筋”,“捏得要害”,“恰到好处”。既有准度,又有速度、力度。

倒水的学问。

学生在课堂上的高参与度是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先决条件。这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此,高效课堂教学务必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教学活动紧凑严密。教师讲课再好,课堂气氛表面上多么活跃,如果学情不真实都是无效的或是失败的教学。不了解学情的教学不可能是高效的教学。

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认知结构及特点,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特长优势,思维偏好及盲点等等,据此,才有可能确定教学的难点进而想办法突破,才有可能只讲应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多余的废话,无聊的瞎话,难听的脏话,隔靴搔痒的大话套话。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就像医生治病,必须先要拿准病情,找到病根,这才能对症下药,如果是扎针,就要扎准穴位,不是乱扎一气,靠巧遇,碰运气。

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要把面对全体学生,解读为面对每一个不同学生,因材施教,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有效而高效。(山东一位教师的故事)

一个人是为了自己所希望做的事情而行动的时候,主观能动性会得到很大限度的发挥。学习一旦成了满足学生内心需求的事情,他们便会对学习活动倾注极大的热情甚至达到忘我的程度。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再产生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为。这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有效高效。因此,决不能贬损任何一个学生,不能伤害任何一个学生!

四、关注细节

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状态。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课堂上教师温和的语调、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信任的点头,以及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赞美的短语,是构成和谐氛围的因子,是沟通情感的桥梁。?它能带给学生欢愉和力量,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灵交流,其作用难以估量。当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无知,甚至是愚蠢的举动或现象时,教师千万不能怒不可遏,大发雷霆,而是要耐心提示,逐步诱导,帮学生解围。以慈爱宽容之心对待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有效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增强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受。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

秩序井然的课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证,良好的班风学风是课堂高效的强大助推力。

一般的教育心理学所指出的那些问题,心理效应,如注意的集中与分散,兴趣的特点,“皮格马尼翁效应,”波纹效应等等。

五、理论指导

教师一节课上的如何,反映的是教师的文化底蕴,知识储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及教师的敬业精神。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可能是唯一的原因,就是教师专业化水平低,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和操练。当然,还有一个师德问题,作为教师,修德修艺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源泉。

应该说,从人类有学校教育开始,就有了对高效课堂教学的追求和研究,因此,这不是什么新问题,而是老问题,也是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对这个问题有研究,其理论成果,汗牛充栋远不能形容,而是浩如烟海,我们要认真地学习研究,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优秀的教师都是善于学习研究和借鉴发展他人的成果。研究课堂教学,如果仅仅是从技术角度,是不可能搞好的,优秀的教学有一个技术和策略的问题,但绝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就像医生不能仅仅搞临床医学,必须学习和研究病理医学,还有药理学,不懂病理学和药理学,只会背汤头口诀,绝对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好医生。没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就没有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持续的高效课堂,因为不能实现教学的全部功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极为有限的,教师个体,也就很难成为名师和教育家。

布鲁纳的“认知结论”理论,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与“先行组织者”理论,前苏联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还有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赞可夫的“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高效课堂的背后是高效管理,没有高效管理的支撑,就不可能有理想课堂的产生。高效管理,是简单管理,不会折腾人;高效管理是制度管理,不是人管人;高效管理是文化管理,是激励人、开发人、成就人,不是压抑人、惩罚人、淘汰人。

构建高效课堂是所有学科、所有教师教学改革都应思考的问题。构建高效课堂主要是个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不是理论研究课题,不可能依靠理论思辨来真正解决,至少不能完全解决。也不是制度建设层面的问题,不能期望形成一个文件,制定一个标准,甚至提炼形成一个流程,就能全部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过去、现在、将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都将存在,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说,构建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举措,但不是全部举措。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此外还有很多渠道,如学生习惯培养、课后辅导、课外作业管理、预习指导、复习指导、课外实践活动组织等等。要把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课外学习指导、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结合起来,与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不能视野过于狭窄,更不能急功近利,以短期行为牺牲学生终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结构,借鉴有影响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自身特殊因素,发展与创新新型的模式。新型模式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应该在具体的教学中进行大量的测试,对于不足之处进行修改、补充与完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要体现学科的特殊性、知识类型的特性、教学的规律性,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个人的幸福不是因为他得到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作为一名教师,不管学校工资待遇如何,生活环境如何,顺不顺心,都应该对所教的学生负责。既然我们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的心境,当一天和尚,就要负责任地努力撞钟,想方设法,竭尽全力把钟撞得响一点,不要因为个人原因,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要么不教,要教就要教好。只要有了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敬业精神,教师才会关爱学生,才会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尽全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十种老师最受学生欢迎:像父亲一样严而有度的老师;像母亲一样慈爱的老师;对学生像朋友一样平等相待的富有朝气的老师;有宽容心的老师;热爱学生的帅哥老师;温柔的美女老师;风趣幽默的老师;充满爱心的老师;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老师;有真才实学的老师。? 一个好的教师,他之所以受学生欢迎,首先便是因为他有课程智慧:懂得并善于处理教材,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知道应该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才是有意义的,明确如何用好的、正确的方法去传授这些知识。对于教师的课堂智慧,我认为必须钻研教材,在精通掌握教材的基础上,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提取其中精华,摈弃其中利用价值不高的内容,还要对教材补充和拓展、更新,增加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内容。可以参考多种教材,选取各种教材中的精华内容给学生讲解,加深和扩展学生的知识。决不能按教材顺序照本宣书,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传授知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其次,教师要有人格魅力,要成长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个有思想、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同样,教师也会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精神气质去感染他的学生,让他的学生也成长为一个有独立思想与人格的人。

汪国真有首著名的诗歌《热爱生命》:

语文课堂教学应高效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教学设计;师生关系

中学语文的改革工作,被称为教育改革中的“老大难”问题,这是因为语文学科的内容复杂。语文教学包含许许多多的内容,比如语言文字的使用,文章的思想内涵,字句的美感,文学常识和文学知识。内容的丰富容易导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不清主次,顾得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对于学生来说,高中阶段的教育既是对初中教育的深入,也是给接受下一阶段教育打基础。所以,高中语文必须进行改革,以保证优秀的教学质量。

一、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问题

在教学活动的流程中,有必要进行周密的教学设计,比如确立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时,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方便教师理清教学思路,确定课堂内容侧重点,考虑采取怎样的讲课技巧和方法。很多教师在提前备课的过程中,考虑不全面,讲义设计不周到,对于自己“教什么,怎么教”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思维混乱,学生接受吃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的地位不够明确

语文学科具有一个特点:与多个学科的内容都有交集,教学的延伸范围很广。这就导致了一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旦开始了知识延伸,就会“能伸不能收”。一旦课堂教学不能回到语文教学内容上,就形成了“跑题”,无形中把语文课变成了历史课、地理课或者其他课程。还有一些教师对语文教学各部分内容的认识不清晰,不知道什么该重点讲,什么该简略带过。比如,在课堂上不讲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语言运用技巧,介绍作者生平和文章时代背景却花费了课堂上的大半时间;又比如对作者一个词语的运用大讲特讲,无视了文章的主题内容。这些都是因为教师的讲课内容没有侧重点或者侧重点不正确。

(三)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

“老师在讲台上课,学生在下面睡”,这句话经常被用来形容以往的课堂教学状态。虽然只是玩笑话,却反映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互相独立的教学状态。在这种旧的教学方式中,老师以讲授为主,根本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接受程度。这就导致学生根本没有融入课堂教学,接受课程内容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另一些老师吸取了教训,把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学生讨论。看起来课堂气氛很热闹,但是只有表面的形式,起不到什么教学效果。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衡,让老师与学生互相交流沟通,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加以指导。

二、弥补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不足的对策

(一)教学设计要周密

想要使课堂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定要周密地进行课前的教学设计。现在的语文教师,大多数都能做到对教案的熟悉,对讲课过程中的流程和方法的重视。但是很少有教师能够顾及学生基础能力的差异和个人性格的不同。一般来说,学生喜欢听他们能够接受但尚未接受的知识,不喜欢听他们早已接受的知识和超出接受能力的知识。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把这一点纳入考虑范畴。还有,对于课程的时间安排,不仅要考虑到每一部分内容要分配多少时间,还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讨论的余地,这样才能使知识深入到学生的脑海里。

(二)语文学科的地位要明确

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防止知识延伸“能伸不能收”。对于课堂知识的延伸一定要适可而止,简单介绍一下即可,这样就能突出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如果学生对延伸的知识感兴趣,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利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深入了解,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教学的各部分内容要分清主次。比如,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都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学生经过初中语文教育后,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已经不成问题了,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还是着重讲这些内容,只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无聊的情绪。这个时候应该少讲关于字词的应用,多讲一些文章的思想内涵和写作技巧,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需求。

(三)师生之间的互动要良好

虽然语文教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实行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一定要围绕“语言”这一核心。不管教师采用什么方法、什么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形成表达能力,所以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占据整堂课的时间,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实践锻炼,是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整节课的时间都给学生讨论,教师不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就无法得到规范和指正。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应该同时注重学生的实际讨论锻炼和教师的指导总结。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对语言进行实际应用,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而教师通过对学生发言的总结,对学生的思想偏差进行纠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拓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语文教学与其他专业性强的课程不同。专业性强的课程,可能学生离开学校步入社会以后就很少用到,甚至永远接触不到,而语文教育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学习语文,不仅是对学生应用母语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国家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高中语文教学要极力改善自身的问题,结合科学理论与教育实际进行发展,建立高效、完善、科学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张传宗.高中语文教学应开拓优质高效的科学发展之路[J].课程·教材·教法,2010(8):42-47.

[2]张传宗.构建以语言教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1(3):33-38.

[3]郑俐华.节约课堂教学时间 提高语文教学效果[J].大庆社会科学,2013(2):136-138.

教师应如何实施高效课堂策略 篇7

那么, 教师应如何实施高效课堂策略呢?

一、以有效的课前准备, 保证高效课堂

因为教学活动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 而是系统性很强的活动, 所以要在“台”前下足工夫。首先是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 单词要提前集中识记, 课文要提前让学生尝试翻译, 把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划出来;其次是课堂的精心备课和多媒体的恰当应用。教师备课时要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 把握重点、难点, 重视课堂导入, 以教学的艺术魅力在导课阶段就激起全体学生的兴趣, 为下一步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词汇教学、语音教学、语法教学, 还是篇章分析教学, 都应像一部完美的交响曲的序曲一样, 第一个音符就能拨动听者的心弦, 在学生内心产生共鸣。

二、以学生学到了什么, 学得如何, 走进课堂和走出课堂一样或不一样来判断是否有效

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培养方面, 受益愈大, 则课堂教学的效率愈高, 质量愈好。

三、要优化督促机制, 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 节省课堂时间

以下有一些具体方法:1.让课代表帮助检查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2.可构成互助学习小组。3.所批卷纸要让学生及时反馈在书面上更正。4.分层布置作业。

四、教学反思

首先是对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情境、偶发事件处理都需要进行灵活的反思。其次, 教学环节的反思, 教师必须在建立学生知识体系时进行必要的反思。再次, 结课前反思, 想本节课的收获、体会, 自己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今后该如何改进等。

高效物理课堂中教师应有的教学功底 篇8

追求高效物理课堂教学的教师,在应该具备着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要特别具备那些深厚的教学功底呢?

一、教学信息组织、案例筛选、内容更新及使用的功底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对教学内容必须作最优化处理,最优化处理的基本途径主要为,在保持教学内容完整的前提下有根据地突出主要的最本质的成分。

一般效果的课堂中所讲授的内容,都是依据教材,照本宣科,但这只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要获得最佳的效果,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就要按照教学内容安排的方向性、循序渐进性、量力性原则,精心组织教学信息,筛选经典案例,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在教案设计中,教学情景的创设中,教学案例的选择中,引发质疑的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段的认知心理特征,选用学生生活中常见并有一定感性认识的物理现象,要选用与地域文化背景相适应教学案例。例如物理中凝华现象的教学,东北三省选用雾凇现象,江苏选用窗上冰花现象的案例非常适合,海南省若选用它,学生缺少对它的感性认识,教学效果就会有差距。再如升华后又凝华现象的教学,若选用白炽灯泡用久了会变黑的案例,农村学校教学选择它很适合,大中城市学校教学选择它不太适合,因为大中城市学校基本不使用白炽灯泡了。

二、物理实验的更换、添加与重新设计的功底

化学家波仪耳曾说:“实验和观察是一切的基础。”(《化学家传》,第53页)

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教学,限于各个学校仪器的配置差别、损坏程度和更新,要使实验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更富有吸引力,必须更换和重新设计一些实验。例如交流电路中保险丝熔断现象的教学,可自制演示电路板,用较细的电热丝绕上细棉线,再涂上蜡作为用电器并联使用,电路总功率过大时,有先冒烟,再着火,最后烧断的顺序和直观现象。再如匀速直线运动教学中,课本上研究充水玻璃管中的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限于器材易碎且观察效果差的缺点,可重新设计为:水平金属管标上刻度,用滑动吊环吊着小重物,在小电动机的水平牵引下的运动实验,可观察性、可控制性、可操作性都有较大的改观。

三、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功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

课堂提问是临场发挥,还是备课中精心设计,效果差别很大。追求课堂高效率的提问,要对提问的目的、时间、内容、对象、难度、语言、方式多个要素综合设计。提问目的要明确,时机要把握,对象要选准,难度要适当,语言要直白,方式要多样。提问时间,在有疑之处要问,无疑中引向有疑时更要问。问题设计的难度要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回答正确的成功喜悦。提问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的语言要简练又通俗易懂。提问的方式要与问题的难度和知识的性质相匹配,有直问、曲问、重问、轻问、追问、连问等。记忆性、陈述性、理解性、巩固性的知识适合直问、轻问,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就必须重问、追问和连问。

四、课堂突发事件处理和教学契机的把握功底

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是无法估计且不可阻止的,是消极对待还是积极处理,对教学效果影响是极大的。教师抓住突发事件,或因话制宜,或因势利导,或随机联系,或随机应变,或点石成金转化为教学资源,既是教学最佳时机,又是培养教学机智的难得机遇。机智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使之变为教学资源,要求教师有着过人的机智,灵敏的思维,奇特的联想,收发自如的应变能力,灵活驾驭课堂的丰富经验。它不是理论和书本所能给予的,靠的是教师教学功底的深厚,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升华。

机智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使之变为教学资源,靠的是“对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敏捷而快速的扑捉和把握,然后对这些信息迅速地做出综合性分析和判断,最后根据课堂的教学情境,采取恰当的最优的对策和措施”。(袁金龙主编,《课堂教学论》,第64页)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选用功底

追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必然选择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而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课堂信息量大,学习的资源丰富,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强,同时具有图形、声音、文字的交互性,画面的生动形象趣味性,操作的灵活性,以及网络的共享性。课堂教学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就不得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自己必须学会制作课件,虽然不必达到专业级水平,但是必须能熟练制作小的课件。下载使用过程中,必须学会选择使用,能配合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为最好。但不能使用课件教学替代物理实验,否则会本末倒置。同时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否则赶时髦,作秀,追求形式,摆花架子,是不可能达成课堂高效的。

六、课堂教学情感的把握功底

“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是有理智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教学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袁金荣主编,《课堂教学论》,第81页)教学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愿望、兴趣。当一位教师具备优良的师德,优雅的气质,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教风,和蔼的面孔,风趣的口才,漂亮的板书,他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他的任教学科一定得到学生的喜欢,他讲的课学生一定乐意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使用积极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当师生情感达到默契时,学生会主动参与认知活动,主动迎合教师的要求,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精神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新知识的获得比较轻松。学生能不断得到成功,有快感,得到满足,身心愉悦,这种情感又会进一步强化学习的兴趣、愿望。

在新颖、惊奇、如饥似渴的情绪状态下进行认知活动,师生之间充满着快乐、满意、喜欢、热爱、兴奋、追求、坚持等积极情感。学生听你的讲课,像听相声一样用心;看你的讲课举动,像看小品表演一样专注。积极的、和谐的教学情感,是课堂教学高效的动力之源。

若一个物理教师具备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以上这些深厚的教学功底,那么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参考文献

[1]袁金荣.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语文课堂教学应高效 篇9

一、影响数学课堂有效探究因素

1.有过程无结果的“赶场式”

教师拘泥于完成教材中的各项活动, 各环节都走到, 将探究过程安排得满满的, 活动平均用力, 重点不突出, 致使探究过程不扎实, 走马观花, 浅尝辄止.这种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赶场式”探究过于肤浅, 有过程无真正收获, 严重影响了探究的有效性.

2.有温度无深度的“热闹式”

数学探究活动类型很多, 如实验、观察、制作等,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动手操作不注重动脑思考, 致使探究在低层次和表面化运作, 学生思维参与度过低, 课堂呈现的只是热闹而非应有的活力, 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3.有形式无内容的“花哨式”

探究内容离学生太远.有些课堂过于注重探究氛围的创设, 在情景创设上多媒体目不暇接, 探究材料纷繁复杂, 记录表每探必有, 弄得学生眼花缭乱, 开课20分钟了, 学生还未进行有意义的深度探究.这种人为地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形式大于内容化的探究, 无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有效探究, 探究时间得不到有效利用, 偏离教学目标.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方法

1.顺应需要, 找准探究起点是有效探究的前提

(1) 找准学习起点, 提高探究兴趣.学生的学习起点主要有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 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 已有的知识基础.一般来说, 学生的现实起点往往高于学生的逻辑起点.又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以及个体学习差异, 他们的学习起点也就各不相同.因此, 面对我们的学生, 在上课前, 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哪些内容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只有准确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 才能找准学习起点.

(2) 从学生已有认知的错误点和模糊点开始切入.比如, 对“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认识的模糊, 造成“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的错误认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观察探究学生自然会有兴趣.

(3) 从科学现象与已有经验的矛盾点开始揭秘.教师有意制造科学现象与已有经验间的矛盾, 就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小石子, 会打破学生原有经验的平衡, 让学生在努力恢复平衡中走向探究.正所谓“不悱不发”.如:从一定高度掷一个瓶盖, 盖面朝上的概率有多大?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是.针对以上这种现象就要通过亲身实验探究来验证.

(4) 从已有的零散认识开始梳理提升.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 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 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比如, 学生在探究多边形外角和的时候, 可借助图形, 在才学过的平移的基础上, 很简单地猜测到外角和是360°:借助每一内角和每一外角之和是180°及内角和知识基础上, 推理出外角和是360°, 从而得到有效的解决问题.

2.重点的设计和把握是有效探究的基础

(1) 把握重点, 合理分配, 避免无效探究时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教师要保证课堂教学环节清晰、层次清楚、衔接自然有序之外, 心中还要有明确的探究目标和探究重点.只有明确探究的目标, 把握探究的重点, 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达到“跳一跳, 摘桃子”的效果.

(2) 把握关键, 精简活动, 避免无效探究环节.对于一个主题, 教材中往往安排两三个探究活动, 一个活动有时还要两次探究、三次探究, 因此, 找准探究关键, 删繁就简, 避免无效环节是进行有效探究的重要策略.

(3) 目标分层, 步步为营, 避免盲目探究.人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 总是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由片面到全面, 探究过程也应逐步展开,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不能无的放矢.设计有发展梯度、符合逻辑规律的过程, 学生发展自然顺畅, 学生的认识和能力在环环相扣的探究过程中逐步提高.

3.思维参与是有效探究的灵魂

学生的探究容易受素材的影响, 只关注于自己的玩, 没有目标方向, 等玩够了, 还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就是因为老师不关注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玩、有准备地去探究、思考着进行探究, 这样就使孩子们的探究质量大打折扣, 有可能课堂上“热火朝天”, 实质上学生却一无所获.教师要在以下几个点上尤其重视学生的思维参与.

(1) 动手操作前要周密计划、指导有方.为什么我们数学教师往往会摈弃活动, 改为讲解呢?那是因为, 活动的效果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活动的组织能力低下, 学生在动手时, 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理性思考问题, 搞得热闹却无实效.

所以, 教师要周密计划, 包括活动素材的课前准备, 活动分小组进行, 安排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动手, 不是人人都来操作, 如何巧妙配合, 观察什么、思考什么, 谁记录, 谁做中心发言人, 这些都要通过教师多次的活动课, 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活动探究习惯.

(2) 探究时方法要灵活.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 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确的, 教师不应过多地约束学生的多元思维.因此, 教师要有开放的意识, 启发学生思维, 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才能保证更多的学生参与探究.

(3) 交流时要质疑和反思.交流是双向互动的, 听者要有质疑, 说者要有反思, 大家在思维碰撞中提高.结论得出要重证据, 要符合逻辑.

浅议实施高效课堂应遵循的原则 篇10

—、适应学习的原则

适应学习的原则是语文教学的基点。学生需要学什么, 学生对课文的思想、知识、技巧的接受程度怎样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必须努力研究, 务必使这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明确的指向。教学《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就必须了解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情况, 必须了解学生对封建社会末期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学习情况, 这才是课文思想教育目标实施和课文内容理解的前提, 课堂大而化之, 学生只能学得蒙蒙胧胧。当然关于语言的表达、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等语文知识学习, 教师都应该有明确的要求与了解。对学生这些心理需要和学习需要的掌握, 教师可在预习和课前诊断等教学环节中实施, 依据学生表现出来的知识水平, 教师确定学生在新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层次, 学生一定会学的有趣、学的主动。这种适应学生学习需要的原则, 能使教学建立在学生水平的实际基础上, 只有做到因人定标, 学生的语文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二、有序引导、自然提高的原则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定的规律的:由浅入深, 由表入里, 由现象到本质, 即为循序渐进。语文课教学也有一个序的问题, 即语文学科本身的逻辑系统和教学知识的过程次序。把本课语文知识教学的目标要求搁置于教材体系的大框架里, 使学生自然掌握。教师全面了解学科段的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有序引导, 一是体现在单元教学过程中。一是体现在全册教材的计划设计中。教材的前后连贯性, 单元之间的衔接性, 分散于篇篇课文的知识点, 只有通过课堂教学课程才能体现出来。课堂教学课程也有一个“序”的问题。应从认知到理解再到运用。最终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得到系统提高, 教学《变色龙》一文时, 笔者先向学生交代清俄国当时沙皇统治的黑暗现实, 再让学生弄清楚奥楚蔑洛夫警官的心理和根本原因, 进而揭示沙俄统治者的虚伪和专制以及社会的趋炎附势的恶劣风气。课文的主人公“变”的根本原因, 弄清楚语言有何特色, 这样就水到渠成地突出了课文教学重点。语文教学中, 教师只有把握了课堂教学的过程时序, 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系统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原则

激发学生动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外显的起外部控制作用的学习意识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内在学习需要。这是因为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 是行动的动力, 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 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抓起, 只有当学生视为自身的需要, 才能主动学习, 自觉学习。教学中往往是成绩高的学生, 总是兴致勃勃地深入探究知识, 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常常视学习为一种负担, 总是在困惑状态中逼迫学习的, 这就是兴趣的作用。常言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应该从使学生获得成功开始。成功是继续努力的基础, 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 老师的引导设计, 质疑提问, 语言表达应尽量贴合学生实际, 应有趣味性和学习性, 学生才能取得成功,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充分发挥教学艺术的魅力作用,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 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发展学生思维的原则

心理学家指出:“在人的智力结构中, 思维居于核心地位, 是整个智力活动的最高调节者, 给各种智力以深刻的影响。”就语文学习而言, 听、说、读、写哪一项也离不开思考。思维能力又直接影响着观察力、分析力、概括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有机地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人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高效课堂应重视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并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解决问题, 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教导《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 我就从花红这一自然现象入手, 启发学生思考花红的原因, 使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花红的原因, 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人性化护理妇产科下一篇:中小型企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