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效课堂

2024-06-24

语文高效课堂(精选8篇)

篇1:语文高效课堂

高中语文论文高效语文课堂论文:“高效语文课堂”这样构

【摘 要】优秀的语文课堂必须是高效的课堂,愉悦的课堂,是流动着哲理与美的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

优秀的语文课堂必须是高效的课堂,愉悦的课堂,是流动着哲理与美的课堂。有人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那么,在课堂之上,用什么来充当火种,点燃学生的思维呢?怎样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呢?

一、课前精心准备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语文教材作选择性的取舍、补充,让语文课程充满语文味。教师要善于从宏观上驾驭课程,构建自己的阅读教学序列,写作教学系列。要高度重视对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和资料的收集、储备、整理和提炼。我在执教高中语文的古典诗词时,就对其中的篇目进行了集中和重组,如咏史怀古诗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桂枝香 金陵怀古》等。写相思爱情的有《锦瑟》《雨霖铃》《鹊桥仙》《一剪梅》等。通过这些并联组合,让学生品读、归纳各类诗歌的思想感情构成与常用表现手法。知识的系统化是知识内化为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理解了内容,掌握了方法,形成了能力,这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效率。

第二,了解学情,强化课前预习。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这种“生本”理念必须在教学的设计之初就应该得以体现。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深入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当然学生课前也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如果学生对于课堂上要学的知识在课前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他们在课堂上就很难与老师交流,很容易使课堂演变成一言堂,影响课堂的效率。所以从学生入校学习开始就要求他们必须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前预习。

二、精致的教学设计

1.设计优美的课堂情境,这是吸引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先决条件,是让学生产生学习期待的必需,这种情境驱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例如,在讲授抽象的美学文章《米洛斯的维纳斯》一课时,我通过播放舞蹈《千手观音》,来创设美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对美的讨论中引出断臂女神维纳斯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少而精的课堂设问。爱因斯坦说过,“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善于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用精、少、实、活的提问将学生吸引进课文,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问题多而乱,会使课堂失去重点。

三、制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与良好的课堂气氛分不开。好的课堂气氛应该与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相一致、相协调,教与学双方的认知、思维活动必须有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应该是既静谧又炽热,既活泼又紧张的,既有播种的繁忙,又有收割的喜悦,既有在知识的皇宫里舒心的漫步,又有攻克知识堡垒的激烈的战斗。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紧紧地吸引学生步入科学知识的群峰中饱享秀色,乐而忘返;使学生奔驰在知识的大草原,产生一种对崇高、悠扬而心旷神怡的美好境界的向往。

提倡教师笑进课堂。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协调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有学生这样比喻:“在炎热的夏季,老师的微笑如甘露,带给我们一个清凉的世界;在严寒的冬日,老师的微笑似春风,总让我们感觉到温暖。”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满腔热忱来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端庄、语言亲切,富有激情,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势来辅助说话,让学生感到听你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

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韵律。“教”是指挥,“学”是用不同种类的乐器演合奏出的和谐美妙的乐曲。

“教”是灯塔,“学”是摇动舵浆划向那太阳升起的地方。

“学”是主人,“教”是引爆主人思维活力的引线。“学”是创造,“教”是开启创造心扉的向导。„„

语文教学又是审美的韵律

美,需要发现,用淳厚的文化涵养去发现,发现“祥林嫂之死”背后的传统沉淀与人性悲情,阿q身上流淌的哲学思辩,以及透视宋江传统的君臣意念而触摸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值得思考的一面„„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让我们带着浓厚的教学兴趣,精心备课,在审美的艺术中教学,在愉悦的心情中教学,在高效的课堂中教学吧!

参考文献

[1]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篇2:语文高效课堂

展现语文课堂魅力

摘要:语文教学要从低效走向有效,从有效迈向高效,这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教师角色得到恰到好处的运用,学生的主体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高效课堂的主旨。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创设课堂氛围、组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要学,自主去学。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应该体现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

关键词:高效课堂

课堂氛围

学生兴趣

自主学习

作为一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我一直努力在探索中实践着。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我认为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最基础的认识就是从课堂40分钟要效率,让“教”与“学”在课堂上有效完成。下面是我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想法或做法:

一、转变传统观念,以生为本

传统的课堂指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学进行得死板、被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才能。”

现代教育理论早已把目光聚焦在了学生身上,明确了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周一贯先生倡导的“以学定教”其实就是很好的以学生为本的例子,他认为:“最好的课堂也就是课堂环境,(包括教师的教)能最适合学生主体的学习和发展。”他还说:“课堂环境(包括教师的教)必须与学生的学习发展相和谐,这应是自然的生态要求。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必然是依赖于学生的内化力,别人(包括教师)都是无法代替的,教学的各个环境因素都必须服务于此,方能达到课堂的生态平衡。”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就是教师捏得太死,学生学得太死,不是为了学而教,而是为了教而教。

二、营造和谐课堂,全员参与

观念转变后,就要转入课堂实战了。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和谐的呢?全员参与,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凸显其主体性的地位,而教师也要鼓励、激励学生参与课堂,引导学生发挥其最大的能动。

首先,激发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每节课的设计,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兴奋点,用那些能够快速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开场,让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大化。让学生多提问题,一个一个的问句,可以让学生迫不及待得想要读课文。这其实就是很好地践行了“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阐述。当然利用学生“阅读期待”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动脑筋,有的放矢,做到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融入课堂。

其次,主动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越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越大、学习效果也越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得怎样,直接影响并最终决定着他个人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的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成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当然让学生主动学习并不是完全将课堂放手给学生,任其“折腾”,而是要放手的同时把握好度,这个“度”靠的就是教师的积极正确地引导,引导到家,水到渠成,引导不到家,水不到渠不成,甚至整节课没有任何效果。提高教师课堂上的引导能力,是需要教师下很大功夫的,除了多学习教学原理、多积累课堂教学经验之外,还有就是要了解课堂的主体――学生。一个教室内的学生,差异是很显著的,平时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因材施教”过程中也往往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这就要我们“激励学生―牵引学生―鼓励学生”,一步一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努力提高效的课堂。

另外,善于评价,重视学生的课堂生成。教师除了“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外,还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生成,课堂生成是教师教学预设外的,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灵光显现而顿悟出的一些自己的独特看法和理解。对待这些看法和理解,教师不应置之不理或无情打压,而应先利用评价鼓励这种思考问题的主动现象,再利用教学机智来正确引导学生的这种生成,将其视为一种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的空间,提升教学中的热点。

全员参与,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备课更备学生,课堂中少讲多引导,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动学习,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开展大量阅读,素养飞跃

“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是语文教学重点。一本语文书的学习,并不能解决阅读的全部问题,它只是一个教授学生阅读方法的媒介。是“渔”而不是“鱼”,有了“渔”的方法就要多多地抓“鱼”,要不到了最后,方法丢了不说,可能还要饿肚子。大量的阅读至关重要。现当代诗人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国外的高尔基也说“我扑在书上,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等等。可见,阅读是益处多多,当然这种阅读不是随意的、盲目的,而是要保质,也要保量。

广泛的阅读,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自己的体验、培养自己的情感、养成自己的习惯。像这种从读一本书,到读多本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积累知识、积累技能的过程,其高效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在已经掌握的学习和读书方法中,大量地阅读,在这个阅读过程中不断巩固这种方法,这样的受益是终身的。

篇3:语文高效课堂

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余应源先生指出:“学习就是建构,所谓的‘建构’永远是在接受学习的前提下,只不过好的接受学习不是被动的灌输,而应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学、自觉主动地形成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体系,然后去创新。”所以语文高效课堂在积极为学生创造舞台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地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呢?

很多学校在推进教学改革的探索中,都使用了导学案,对于导学案的使用赞扬者有之,批评者也有之,由此产生了不小的纷扰。导学案的最大功用应体现在学生的预习环节上。从前语文的预习大多是画好小节和字词、熟悉一下课文内容、研讨几个小问题,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是粗糙的,学生的预习情况当然更粗糙。中学阶段的文章信息容量较大,学生如果课前对课文没有较好的感知,那么,课堂上师生对文本的解读自然就是囫囵吞枣了。而导学案可以把学习的任务细化,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在设计导学案时,我们要把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设计出来,使学习任务更具备可操作性;要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授学生以“渔”。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能够较充分地预习文本,为高校课堂的构建做好了必要的课前准备。

二、创设愉悦有趣的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你对某件事感兴趣的时候,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投入其中,所以要建构高效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前段时间我去香港考察时,发现香港的语文教育方式跟内地的教育方式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香港的教育更多地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更多地把课堂交给学生。除此之外,语文课外活动也丰富多彩,有戏剧表演课、辩论课、演讲课,等等,特别是戏剧表演课,深受学生的喜爱。也许是受精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的影响,香港的学生一听到语文课时,都会非常激动。所以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面,我建议多向香港学习,尽量开展不同形式的语文活动课,如辩论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等。对戏剧表演课,我建议大胆尝试一下,因为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还有利于弘扬中国的传统戏剧文化。

除了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外,老师的语文课堂表演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作为一名初中的语文老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应该有高超的课堂艺术。其实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首先要用自己拥有的文化内涵打造出个性课堂。这种个性课堂就是这位老师的精、气、神,就是语文课的语文味。个性的语文课堂要求老师的语言富有个性,是慷慨激昂、豪放洒脱的语言,还是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的语言,是民主商量的语言还是幽默风趣的语言……老师在教学中尽显机智的有个性的课堂语言,不仅能使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而且能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认同中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节课能否顺利完成,并达到高效,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可是在现实教学中,仍然存在师生关系紧张的现象,老师与学生之间好像隔着一堵厚厚的墙,学生对老师更多的是一种畏惧感,甚至厌恶感。研究表明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有效教学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实施快乐教育、愉悦教学,使学生的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呢?

首先必须做到关心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因为这是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也只有在师生互相尊重的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将个人的主体力量充分释放。其次要用心和学生沟通,用爱和学生交流。关怀是一种联系情感的方式,而不是一套特殊的行为,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需要尊重,需要经常沟通和交流,因此老师如果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投入情感,用心和学生沟通,用爱和学生交流,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自然会水到渠成。最后,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个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自信。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所以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我相信课堂将会呈现另一番景象。

篇4:高效:语文高效课堂点滴谈

关键词:语文素养;备课;学习兴趣;设计;讲练

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立“大容量、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手段。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师为迁就学生而放慢节奏,搞“一碗水端平”,学生的思维节奏变得更慢,最终陷入“疲软”的状态,形成“少、慢、差、费”的格局。这种教学思想和模式严重制约着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高效发挥。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首先应理清高效课堂的内涵。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即为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课堂)里,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而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高效课堂包括学生高效地学和教师高效地教两方面。高效应该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最根本的准则;高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没有高效课堂的支撑,所有的教学改革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教师应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多写作,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传统语文教学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当有一桶水。”很多教育者对此话大多持批评的态度。这句话传达的教学理念是单向的“给予式”的,这种教学理念当然是偏颇、落后的。但这话所传递的教师应具有更多的知识容量这一信息是永远都不会落后的。语文教师的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一定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因为只有教师拥有更高的语文素养,才可能对教材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才能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形成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细加咀嚼教师就会发现,朱自清先生创作此文时一定深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春》所描绘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每篇图画都是与一首古典诗歌相照应的:春草图中的小草应当就是韩愈眼中“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小草;春花图与“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境相契合;春风带给人的当然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受;而春雨滋润万物的绵密轻盈、无声无息,自然与杜甫的《春夜喜雨》意韵相通。教师如果没有一定古典诗词阅读量的支撑,对《春》自然无法准确解读,当然也就无法引导学生很好地领悟《春》的美好、精妙了。

2.“独辟蹊径”的备课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部分老师语文书大致翻翻,按照教参书照本宣科的备课,然后勇敢地走进课堂,对课堂毫无敬畏之感。而现今的学生几乎每人都有参考书,教师按照教参书的设置提问,学生按照参考书回答。直接的、机械的提问,无思维过程的回答,共同构建了毫无生机的课堂。而“独辟蹊径”的备课则能带来深刻而富有生机的师生对话。这里所说的“独辟蹊径”不是为了追求“独特”而去追求“独特”,应是教师对文本进行的合理且富有个性的解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课《羚羊木雕》,如果按照教参的解读设置课堂教学,那么简单的故事情节很可能会使课堂教学内容较为单薄。而我在备课时发现,此篇文章无论从情节的设置、人物的描摹、情感的抒发、顺序的安排,都是一篇相当规范的记叙文,所以我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作文的教学上。以此为范文让七年级学生很好地了解了记叙文的写作要点。“独辟蹊径”是很好地规避某些教师不认真备课、肤浅上课的好方式。因为只有认真深入地研读文本,才有可能产生“独辟蹊径”的灵感。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良好情境的设置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满学习兴趣的课堂才可能是高效的课堂。讲授《看云识天气》,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特意截取了中影大片《赤壁》中诸葛亮看云判断天气与风向的一段视频来创设情境。课堂效果说明学生学习的欲望明显增强,教学的环节的推进顺畅而快捷。

4.关于导学案的设计。很多学校在推进教学改革的探索中,都使用了导学案,对于导学案的使用赞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由此产生了不小的纷扰。笔者认为导学案的最大功用应体现在学生的预习环节。从前语文的预习大多是划好小节和字词、熟悉一下课文内容、研讨几个小问题,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是粗糙的,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当然更粗糙。而中学阶段的文章信息容量较大,学生如果课前对课文没有较好的感知,那么课堂上师生对于文本的解读自然就是囫囵吞枣了。而导学案可以把学习的任务细化,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导学案的设计一般完成两个任务:(1)把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设计出来,使学习任务更具备可操作性。(2)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授学生以“渔”。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能够较充分的预习文本,为高校课堂的构建做好了必要的课前准备。

5.注意“講练”的结合。传统的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师满堂灌,学生一直在听讲。现在流行的教学强调师生互动,教师少讲,学生多说。无论是传统还是现在流行的教学都缺少一个必要的环节:课堂的训练。部分教师喜欢把训练的时间安排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致使学生课余大量的时间埋在大量的作业中不能自拔,教师课余的大量时间消耗在作业的批阅上、精神疲惫。学生和教师就在这样恶性的循环中失去了学与教的兴趣。孰不知,课堂是最佳的训练时间。每节语文应当在读读、议议、练练中完成,这一定是高效课堂的必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黄之海.刍议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新课程·教研版,2010,(18).

篇5:语文高效课堂

摘要: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顺利完成阶段性的成长任务,走上全面发展的创新之路。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范围,还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成果。鉴于此,教师就要重新确立教学目标,不断整合现有资源,同时充分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调动学生各项感官能力实现课堂的高效化教学,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异常明显,学科成绩也将取得明显进步。

关键词:农村地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构建方式

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农村地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习能力综合发展的必要前提,更是促进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强化提升的有力保障,所以必须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构建语文高效课堂,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学生真正成为一名高素质、全能型的建设人才,另一方面会为教师各项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下坚固基础,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优化课程成效,迎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辉煌明天。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学热情、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有利条件。

一、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动力源泉,语文教师设计任何教学方案,组织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浓厚兴趣的激发为前提,高效课堂的构建亦是如此[1]。教学的成功在于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教材知识,掌握多样的学习方法,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彰显人生的最高价值。学生勇于突破思维局限,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可以在社会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优质体现出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语文教师只有把课堂真正的归还于学生,创设合理情境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才会有意识的深入挖掘自身的内在潜能,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比如,教学《狼》一课时,我以编排课本剧的方式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要求一名学生扮演屠户,另一名学生扮演狼,再选择一个学生负责旁白。几名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后开始表演。随着情节的不断推进,屠户遇狼时的恐惧、避狼时的机智、杀狼时的果敢;狼的阴险、狡诈、贪婪、愚昧,被同学们表演得淋漓尽致,观看的同学时而心惊胆战,时而屏声静气,时而欢呼雀跃,在浓郁的课堂氛围、高效的互动教学中,学生们了解了文章故事,掌握了中心思想,放飞自我时体验着学习的最大乐趣。这种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也让语文教学工作走向了更大成功。

二、更新教学观念,变换教学模式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教学活动,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变换引导思路,打造一个轻松、和谐的高效课堂。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的进取精神,配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潜移默化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的最新要求[2]。比如,教学《苏州园林》时,我没有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指导方式,而是选择了自主学习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考课堂的互动与交流,并根据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及认知水平确立了这样的自主学习计划: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分析文章中心思想;其次,让学生自己搜索文中表现苏州园林设计独特和建造独特的句子;最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思考以下问题:“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讲究”的次序能否替换?为什么?学生们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沟通看法,交流信息,课堂教学十分高效,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都得到了好的提高。

三、运用媒体工具,提升教学实效

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农村地区全面普及起来,也为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创造了良好契机。多媒体工具的合理应用,既优化了教学效果,又调动了学生热情,还给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备课条件,使文本抽象内容具体化,静止内容动态化,枯燥内容形象生动化[3]。比如,教授《孔乙己》时,教师如果不适当运用多媒体,不注重切入点的研究,难免会课堂沉寂,效果不好,假如教者引导学生以讲孔乙己的“手”为导入点,运用电脑制作动态课件,或用幻灯片来展示诠释孔乙己的不同形象、不同情况,形象、逼真、具体,文本主旨便清晰了。再比如,教学《苏州园林》时,结合文本内容,上网查找苏州园林的图片。课堂上,我们遨游在苏州园林的美景图中,不知不觉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美如西子的气息,真不愧为苏州园林的一次旅行。可见,让学生在课堂上借用多媒体辅助,充分发挥自主创造,激活思维,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提升教师魅力,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的个人魅力本身就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向心力,从心底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听课,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提高。语文教师的个人魅力往往与语文魅力息息相关,独特的文人气质,深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情感表达或是非凡的语言技巧,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学语言带来的现实意义[4]。比如,在教授《再别康桥》时,因为设备故障导致提前备好的图片资料无法展示,我看到了学生们眼中的失望,便灵机一动说:“可能再优美的图片在徐志摩笔下都显得暗淡无光,都没有他本人的诗句来的更有感染力,下面就让我们与徐志摩一起感受这份浪漫。”学生们都会心地笑了起来,后续教学活动有序进行了下去。

五、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从学生兴趣的激发、教学方法的创新、趣味元素的融合、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等方面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有效情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反思弊端问题,探索新的课改途径,真正体现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高效特征,这将更好的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智慧.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10):59-60.

[2]蔡素华.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初探[J].教育改革与实践,(16):71-72.

[3]姜惠琴.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甘肃教育,2016(05):117-118.

[4]刘沙沙.对语文学习方式的探究[J].语文教育之友,(25):66-67.

篇6:语文高效课堂模式

——荆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模式初探

一、模式的理论支撑理论

1、孔子在《论语》里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以 “知之”——“好之”——“乐之”和“能学”——“想学”——“会学”——“恒学”为培养目标,从而奠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教学模式基础;近代西方建构主义理论也认识到,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部向内部的灌输。

2、课程改革和语文课程标准的启示。新课程所倡导的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感受与体验。同时,语文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突出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与个性体验;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也迫切要求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学中要创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从而达到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课文的境界。

3、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为该模式建构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构主义强调了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其基础也是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针对不同学段的阅读目标,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储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模式的建构也应该为此而搭建平台。

二、模式的基本流程

教学活动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的个性,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形成活动的基本属性就是主体参与。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

教学活动的基本形态就是交往和探究。交往是活动的基本形式,要给学生创造“学”的空间,“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在探究中深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我们尝试改变“以教案定教学,顺教案而导学”的传统做法,初步树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并建立相应的教学结构的基础上,依据语文母语课程的特点,一方面抓住阅读训练这条显性主线,营造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感受,另一方面顺着文本主题这条暗线,关注学生的创造性与主体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基于此,我们设计了学生学习一篇阅读课文应经历的一般流程,即双主线五步法:

第一步:情境导航,尝试自学

创设情景,在教师的激励与指导下,主动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和能力,自主阅读,扫除阅读障碍。

(设计理念)创设适当情景氛围,在学生自学的基础,教师抓住“新起点”,开启学生新的学习活动的感觉,形成阅读期待,调动探究的愿望。

这一步骤,可在课下以预习的形式完成,也可安排在课前的一段时间(10分钟以内)。在教师的指导和明确的要求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独立认读和识记生字,正确书写和积累重点的词语和初步了解生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建立对文本内容的初步印象,以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自主阅读的能力。导课时原则上要简洁、到位、适度、自然。

第二步:展示收获,梳理学点

交流阅读心得,掌握学情;提出难点、疑点,引领学生再次阅读。(设计理念)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抓住兴趣点、疑点展开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同时也很好的达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这是关乎整节课成败的重要一环。

这一步骤,在教师的组织下,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收获与感受,及时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目标的掌握情况、对文本的兴趣点和不理解的地方。

第三步:个性体验,合作分享

教师精心预设活动,师生、生生、生本的有效对话,完成对难点、疑点、兴趣点体验、感悟与理解,披文入情。

(设计理念)这是体现教师“导”的关键环节,所以,这一环节要体现学法的指导;同时,这一环节也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积极、兴趣盎然的,所以,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同时,这个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体验、合作分享的过程,(第三步与第四

步可以合二为一,)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敏感的嗅觉与及时引导的意识。

这一步骤,引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点入手,再读文本,实现角色体验,加强语言积累;以疑点或问题入手,进行探究性阅读,在交流与合作中碰撞所思所感所悟。

第四步:重点引领,互动悟法

这一步骤,教师选择重点内容,在学生的交流中利用精心设问、角色体验等策略,不断让学生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总结出如何更好的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情感,习得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

第五步:巩固反馈,拓展提升

师生合作,梳理学法;适度拓展,综合运用。

这一步骤,教师应对基础目标的达成予以检测与反馈;对经典的语言进行积累,结合教材的特点进行适度的拓展,在拓展中运用习得的阅读方法或语言训练点,加以巩固与提高。

篇7: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摘要:探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1)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提高备课实效,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3)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构建务实高效的课堂;4)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5)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关键词:备课;合作;高效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教师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那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如何构建呢?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的效果与价值。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一堂课是否高效。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推动自身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积极思维少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提高备课实效,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备课是教师积累知识和业务再提高的过程,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打造高效课堂之关键。

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学会分配精力,找准备课的黄金分割点。有资料表明:用80%的精力钻研教材,了解学情,20%的精力书写教案的教师,是善于成长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是不急于动笔的,而是先放飞自己的思想,他会先思考从哪里着手。为了防止思维落入固定的模式,他们往往会尽力避免重复性的线性思考,而进不规则的“螺旋式”思维状态。他们在备课时,不仅关注教材,更会关注学生的实际,他们会不断地考虑:怎样使自己预设的目标最接近学生的思维发展区;搭建什么样的平台才会让学生最容易走近目标;如果学生在这里出现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调整教学变数才会让学生走出困境。所以优秀教师在备课时,不是以物化的备课笔记来衡量自己的备课是否完成,而是以自己的储备是否能从容面对学生来作为标准。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构建务实高效的课堂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尤为重要。

3.1 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教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2 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可以这样操

作:请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教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模式。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教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有效的手段。

3.3 课堂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它应紧扣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助学生走进文本,以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进程,启发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提问的目标明确了,去粗取精,努力使提问精当便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自觉行动。

例如,《五彩池》第一自然段长达180字,占全文篇幅的1/4,教学时教师可以作出多种设问,如:听到奶奶讲的神话传说,“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要写奶奶讲神话传说?为什么“真的”看到五彩池是“我”没想到的?„„看到什么问什么,琐碎芜杂,不得要领。但是,如果直奔重点只设一问,却能够以一当十,以少胜多:这一自然段里可以删去“真的”和“没想到”吗?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不能删去,原以为五彩的水池是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人间不可能有,现在居然“真的”看到人间的五彩池,这是何等神奇!问题数量虽少,容量却很大,把其他几个问题都涵盖其中,一问多能,以约驭丰。当然,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并非问题越少容量越大越好,而宜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适当。

3.4 设计巩固拓展课堂练习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应学知识、积极思维、提高能力。学生则完全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学习,对所学知识主动探索,认真思考,深刻钻研,相互讨论,主动提问,质疑解疑,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灵活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笔者让学生给老师提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有价值,能难倒老师。话音刚落,学生便忙着翻书,只一会儿工夫,他们便小手如林,提出一个个问题,如:“作者当时那么小,为什么胆量那么大?”“‘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这句话为什么要用上‘果然’?”还有的学生问:“老师,你知道李大钊的大儿子到哪里去了?”听了学生的提问,笔者不但感受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正在深入,而且体会到他们与教师的距离正在缩短。现在,笔者深深地理解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就要蹲下来和学生做朋友,共同去体验、发现、创造和享受语文之美。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篇8:语文高效课堂

一、转变角色——创设宽松的学习气氛

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灌输者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转变,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构建生动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设计一些贴近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比如歌曲、 谜语、故事等,让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接,从而带领他们进入轻松愉悦的学习之中。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背影》时,播放刘和刚演唱的歌曲《父亲》, 在激昂抒情的旋律中导入教学:“父亲,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他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空。每个人对自己的父亲都有不同的感受和印象,可是有一个人既没有描写父亲的音容笑貌,又没有写他的高大形象,只写了父亲的背影,这篇文章却成为文坛上的经典。今天我们就走进朱自清的《背影》,看他是怎样描写父亲的。”接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研读“四次写背影”的文字,感受父子亲情;找出“蹒跚”“慢慢探身”“攀”“缩”“向左微倾”等动作词语, 了解父亲的举动艰难;揣摩“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去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处,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面没人”等语句,读懂父亲的爱子之心;抓住作者“两次流泪”为突破口,体会作者对父亲从不理解到顿悟、感激的心路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写一个父亲关爱自己的生活片段。

以上教学设计,把语文学习和学生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样的气氛中,他们就愿意主动去探究,去理解父亲,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读懂课文的内涵。写作训练则把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用自己的笔表达出对父亲的情感。

二、巧设问题—激发互动的探究欲望

课堂上,教师要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精心设置问题,调动学生互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激起他们思维的碰撞,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去阅读、思考、判断、表达,从而掌握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先让学生说出形容冬天的词语,他们很快就说出“严寒”“冰冷”“狂风”“暴雪” 等等。我话锋一转,“可是在作家老舍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成了温暖的宝地,这是怎么回事呢?”悬念一出,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组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再提出问题:1. 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2. 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写水又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3. 文中渗透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互动研讨,得出结论: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与北平相比)、响晴(与伦敦相比)、温晴(与热带相比),写山景自上而下(山上、山坡、山腰),写水自下而上(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最后,对于“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课通过设置悬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以三个问题, 一步一步带领学生进入对文章的研读体悟之中。他们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整个学习过程自由、轻松,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加上教师的引导,课堂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表演文本——积累丰富的语文素养

喜欢表演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表演课本剧是其中之一。因为学生想演好,就必须熟读课文,充分发挥其想象与创造能力。在充满乐趣的表演中,对文本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

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皇帝的新装》一课后,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选定不同的场景,对课文进行改编, 小组成员分别扮演皇帝、骗子、大臣、小孩以及解说。指导学生通过对话、表情、动作来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四个小组轮流登场, 分别表演了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笑新装的四个场景。小演员们拿出浑身解数,运用夸张的动作、惟妙惟肖的表情、活灵活现的话语,把皇帝的愚蠢虚荣、骗子的奸诈狡猾、大臣的阿谀逢迎、小孩的诚实勇敢表现得活灵活现。然后全班同学对四个小组的演出, 进行比较评价,选出最佳剧本、最佳导演和最佳演员。

表演文本,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从而培养创造思维和表演能力,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经过这样的活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分析判断都得到强化。课堂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狼和小羊 教案下一篇:难忘的愚人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