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定位

2024-06-16

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定位(精选十篇)

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定位 篇1

油田作为资源性采掘企业所具有的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方式的整体性和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性等一系列行业特点, 决定了油田基层单位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基层队的特殊性。不少专家学者对此总结出了五方面的内容:一是施工作业场所分布广。从地质勘探到油气开发, 需要经过多个生产环节或作业流程, 每一环节都有相应不同的管理技术。进入2000年后,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速度的加快, 油田的施工队伍遍布祖国的南北各地, 陆地海洋有施工队伍, 高山平原有施工队伍, 沙漠戈壁有施工队伍, 等等;更有多支施工走出国门, 进入了海外油气采掘市场。二是施工队伍流动性强。由于油田的施工作业队伍有的一年就要换几个作业区块, 几个月换一个施工现场、几十天甚至几天就要搬迁一次, 这更是常见的现象。三是作业条件差。油田大都分布在环境较差的地区, 基层队的施工作业现场多在荒滩野外, 自然条件差, 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四是施工的协作性强。油田施工作业是多技术、多工种的作业, 需要多岗位协同作战, 这决定了油田主要基层生产单位需要采取组团式的集体劳作方式。五是管理难度大。各施工队伍担负着生产任务的重担, 需要防范成本风险、HSE风险、质量风险等, 由此派生出的各种各样的检查和资料都需要应付。并且有时还面临着意想不到的各种干扰。五是相对独立性。从全局来看, 油田生产是个整体, 环环相扣, 缺一不可。但就一个基层队而言, 它的生产又是独立完成的。生产过程的调度和指挥, 成本的控制, 质量、安全、设备的管理, 都要靠基层队独立进行, 甚至包括职工的吃住和业余文体活动, 都要靠基层队来组织。

二、基层定位及管理特点

1. 基层定位。

基层是企业组织的细胞, 是企业兴盛的基石, 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企业的方针政策、战略部署、规划设计都需要通过基层单位来实现。油田基层单位, 包括油田开发所属的队、站、库、车间、作业平台、勘探方面的各种施工作业队伍, 以及相应的科研单位, 是油田最基本的生产、经营、科研和服务单元。它直接参与勘探开发及原油生产, 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处于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中心。

2. 基层管理特点。

由于石油企业生产的特殊性, 决定了其基层施工单位在具体的经营管理上又有着自身的特点:一是生产问题复杂多变。基层队伍处在生产施工的最前沿, 其所在的工作场所、作业地点, 地形复杂, 所面临的的生产问题复杂多变, 工种繁多, 技术要求高。二是生产任务繁重。基层队所承担的不是单一的工作任务, 而是要围绕一个生产任务开展多种多样的工作, 生产任务十分繁重。具体来说, 多数基层队以各项开发管理指标、提高储量动用率和油田采收率为根本任务。围绕生产任务, 需要不断强化生产过程的调度和指挥, 不断强化成本控制, 不断强化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三是基层建设内容多。基层建设内容很多, 但其中最核心的是要抓好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四是基础性的工作繁多而细致。基础工作主要是指一些日常事务性的工作, 其内容也很多, 其中最关键的则是标准、制度的执行和责任的落实, 需要的是执行力的提高和责任心的增强。五是管理的自主性。基层管理是具体的岗位管理, 多是“一井一策”、“一队一策”, 很多时候需要的都是自主管理, 就是通过贯彻执行上级的各项管理要求, 切实提高执行力, 管好自己。

三、基层管理工作的重点

石油企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基层单位的地位、作用, 决定了我们必须把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基层。只有着眼基层, 建设基层, 发展基层, 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执行效率和执行效果, 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在当前的形势下, 应有重点地抓好油田企业的基层管理工作:

1. 抓班子建设, 以提升能力。

多年的实践证明:基层班子建设是组织建设的一个重点, 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关键。今后在抓班子建设方面, 应当继续坚持通过有效的组织建设, 选好一把手, 配好领导班子, 只有领导班子选配好了, 有了一支好的管理队伍, 才能带出一支好的职工队伍。各油田企业要不断通过建立竞聘上岗与调整、交流等新机制, 及时将有学历、有能力、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选拔到基层领导岗位。通过有意识地强化培训、实践锻炼, 大力提升基层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 逐步优化基层班子的年龄、文化和专业结构。特别是对引进的大中专毕业生, 要鼓励优先进入基层队, 为班子建设补充新鲜血液。

2. 抓标准制订, 为基层减负。

简练规范的基层管理标准是提升基层队管理水平的核心, 是提高生产效益和效率的关键。在基层管理过程中, 油田企业要对各基层队不断完善岗位标准化管理, 从精细岗位描述、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岗位管理入手, 将安全环保、生产经营、成本控制及管理考核等各项制度, 纳入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之中, 逐步形成操作上一个规范、执行上一个尺度、考核上一个标准, 汇报上一套资料的基本范式, 减少管理上的重复和叠加, 减轻基层的工作负担, 实现工作流程的表格化和可视性管理, 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能。具体来说, 就是要把健全规范化管理体系作为一项工作重点。各油田企业要结合下属基层单位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 把分散运行的内控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绩效考核标准、基层管理标准、专业管理标准等标准体系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 化繁就简, 实施一体化管理。这样, 基层中的多个管理体系就能够从一套制度文本获得支持, 减少管理中的多种浪费,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进而实现企业战略的正确性、执行的有效性。

3. 抓制度执行, 以夯实基础。

在基层管理工作中, 制度是保证, 落实是关键。要以完善制度建设为切入点, 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检查手段, 进一步狠抓落实。在加强检查与考核落实方面, 各企业要结合工作实际, 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考核方法, 不要局限于奖惩兑现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 要与专业考核结合起来, 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考核标准要尽量做到量化、程序化, 使考核工作更实用、更具可操作性。同时, 要运用各种有效的考核方法, 积极引导基层单位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从而提高基层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 夯实企业管理基础, 以确保基层管理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4. 抓全员培训, 以提升素质。

要依托企业内外资源, 采取各种形式, 加强职工基本技能培训和复合性技能培训, 努力提升职工纵向技能素质, 拓宽横向知识面, 不断提高职工应对复杂工作局面的能力。要在培训上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 对优秀岗位人员优先培训, 核心骨干人员强化培训, 业绩突出人员重点培训, 使员工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能手和岗位明星。要鼓励职工结合生产, 立足岗位, 开展小改小革, 把各种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模拟演练、技术比武等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 不断提升职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提升基层执行能力。

5. 抓文化建设, 以凝聚团队。

加强基层管理, 需要抓文化建设, 为此应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承和弘扬石油行业光荣传统。在我国石油战线, 有着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有着“三老四严”的优良作风, 有着大庆铁人精神, 有着老一辈石油工人的爱国豪情。对于这些长期积淀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 要深入挖掘, 全面继承, 大力弘扬。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普及性教育, 不断将具有石油石化行业特点的企业精神、管理经验、工作作风等加以总结和提炼, 逐步形成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性东西, 继承下来, 发扬下去, 营造一种传统性的文化氛围。二是总结和提炼基层管理创新经验, 丰富和增加传统文化的新内涵。三是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动态体系。要在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凝炼文化。制度作为行为规范, 是尚未形成习惯的文化;文化作为行为理念, 是已经形成习惯的制度。制度和文化存在着必然的承辅关系。通过制度的强化执行, 规范的行为逐步形成自觉的习惯, 升华为文化形态的理念, 硬约束变成了软约束, 制度就凝炼为文化。要在制度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文化理念, 在文化环境的改善中不断健全制度体系, 使企业经营的品牌形象得以增强, 使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使企业的发展品位不断提升。

四、基层自身要以抓落实、抓执行为重点

石油企业的各基层单位要围绕基层管理重点, 以瞄准各项开发指标, 努力提高储量动用率和油田采收率为目标, 抓制度落实、提高执行力。为此, 要寻找一个好的方法, 搭建一个好的平台, 特别是要以“五项劳动竞赛”活动为载体, 将“五项劳动竞赛”活动与基层管理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竞赛活动, 不断激发基层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 促使职工个人价值与企业的目标趋向一致, 营造出拴心留人的环境, 凝聚职工队伍, 提高基层战斗力。要通过竞赛活动, 促进基层单位本身政治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同步提高, 形成积极向上的基层文化, 要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公正竞争的机会和舞台, 使每一个职工感受到在企业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在实现自我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 实现职工和企业和谐双赢。要通过竞赛活动, 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学习力、创新力和执行力, 激发职工的持续改进的成就感, 不断提高基层队伍的整体素质。

摘要:油田企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油田企业基层管理的不同特点。为持续有效提升油田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需要从抓基层队伍入手, 明确油田企业基层队伍的职能定位和基层管理的重点。文章结合油田生产经营实际, 提出了基层管理的重点及如何抓基层管理。

学校管理职能应重新定位 篇2

“暗香浮动工作室”、“小雨点工作室”、“天光云影工作室”、“科学课程实验室”、“Z+Z数学实验室”,这些有着个性化名字的工作室,是江苏省常州市勤业中学校内出现的由教师自愿组合、自愿申报、自由命名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该校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围绕推进课程改革,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管理改革与创新,从而使学校以推进课程改革为契机,走上发展的快车道,短短两年,学校就由一所城乡结合部的薄弱学校一跃成为常州市的明星学校。

为了推进课程改革,学校主动与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成为南京师大课程中心的实验基地。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每月都会到校听课、研究教材、与教师对话。在研究教师课堂教学、专业发展的同时,学校意识到,如果教师发展了、学生有了变化,学校管理制度与方式不变的话,课程改革将难以深化。

那么,从哪里下手?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学校首先从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能的重新定位做起。过去,学校的管理机构设置是教导处、总务处和办公室。教导处的工作是排课表、检查教案、处理违纪学生等事务性的工作,基本上不考虑课程建设问题。新课程实行了三级课程管理,学校被赋予了课程管理、开发与实施的职能与任务,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管理要求,学校将原来教导处的职能一分为二,成立了课程研发部和学生工作部。课程研发部负责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全面管理学校教学和科研以及教学督导工作;学生工作部面向学生、了解学生,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德育、关工委、团委及学生社团等方面的工作都归学工部管理。学校总务处更名为服务保障部,改变了总务处搞卫生、买生活用品、后勤管理的单一职能,理化生实验室、图书管理、信息技术设备的管理都列为服务保障部的工作职能,明确了服务保障部要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课改。现在,理化生实验员会进课堂听课,了解教师需要;负责教学设施保障的人员会去关注市场,看看有哪些设备设施是教学用得上的`。一线教师与服务保障人员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服务保障部的人员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尊重。办公室也更名为发展策划部,把这个被动听从校长、书记调遣的部门变成了主动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的部门,真正成了学校的智囊团。

课改要落实,学校要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放在首位。为此,学校建立了一系列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制度。首先是建立经常性的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并且形成了“总―分―总”的教学研究模式,成立以南师大课程中心和市教研室为专业引领,由课程研发部为职能部门,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基本管理单位,教师为研究者、实践者的校本教研组织体系。同时,学校还引入了星级管理办法,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五个星级,每一级别都有相应的条件,教师可以对照自己的专业能力,自主申报星级,然后由学校组织评议小组确定,星级标准成了教师发展的方向。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意识到,让教师自主发展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动力。为此,学校试行了项目管理,由骨干教师带头,有共同志向的教师自愿组合,学校在全面评定的基础上产生5个工作室。学校为工作室提供办公条件和必要经费,并通过激励与考核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目前,5个工作室吸引了三十多位教师。

浅议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位 篇3

战略管理会计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后,不少学者对其理论、方法和实践进行了研究,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战略管理会计获得较快发展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好多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无较权威的结论。尤其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位问题,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位,可总结为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进化论

其代表人物为布罗姆威奇和比曼尼。他们在1989年发表了《管理会计:发展还是变革》一文,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这样一种管理会计:它收集并分析企业产品在市场和竞争对手方面的成本以及成本结构的信息,并在一定时期内监察企业和竞争对手的战略。持同样观点的余绪缨教授认为,配合企业战略管理的兴起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具有真正创新意义的新型管理会计,不能认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兴起是对原有基础性管理会计的否定或取代,而应把前者视为适应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变化对后者的丰富和发展;后者在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大环境中以及现代企业在竞争战略已定条件下的基础性内部管理方面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此,不应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看作是非此即彼、相互排斥的关系,而应把它们看作是不同层次(战略、战术层次)的互补关系。

二、替代论

桑克和戈文德主张以战略管理会计代替管理会计作为决策的体系。他们认为,战略管理会计以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等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为基础,为战略规划、战略协调、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四个阶段及其循环提供准确而相关的成本信息,帮助管理者规划和实施企业战略,所以,战略管理会计是战略和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可替代目前的管理会计。

三、错误论

托母金斯和卡尔撰文认为,战略管理会计的提法是不恰当的,缺乏科学性和逻辑性。迄今为止,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程度都是很有限的,其他学者研究引用的文字基本上源自于英国会计学家西蒙兹的观点,并未形成一个基本的概念性框架。

四、对立论

这种观点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管理活动,它是战略意识的高涨和对传统管理会计缺陷的一种否定,从某种程度上也被认为是同传统管理会计的对立。

本文赞同进化论的观点,认为现代管理会计是一种注重短期利益的战术性管理会计(内向性管理会计),而战略管理会计则是注重企业长远利益的战略性管理会计,是对管理会计的一种发展和补充。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战略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同质性。战略管理会计是战略管理与现代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其职责是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从内容体系上看,其理论与方法同属管理会计范畴。

第二,战略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互补性。管理会计理应与时俱进,战略管理会计雏形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战略管理需要的结果。战术层次的基础性内向型管理会计和战略层次的战略性外向型管理会计共同构成管理会计学的两个不同层面,二者相辅相咸、互为补充。

第三,战略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经济性。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形成了企业对外信息披露和对内决策控制良性的工作机制,把战略管理会计纳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将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会计资源,降低会计信息成本。实质上,除战略定价和竞争对手会计在企业受到重视外,其他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并未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反,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却持久地受到重视,让人们普遍接受传统管理会计的逐渐扩展要比放弃旧规则而重新认识一门全新的战略管理会计更加客观和科学。

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定位 篇4

一、中外管理会计的历史演变

(一) 西方管理会计的历史演变

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源于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随着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技术方法被广为使用。管理会计的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1.追求效率的管理会计时代 (20世纪初到50年代) 。管理会计的任务是如何协助企业解决在执行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的问题。2.追求效益的管理会计时代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管理会计强调首先把事情“做对”, 然后把事情“做好”, 形成了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的管理会计结构体系。3.管理会计反思时代 (20世纪80年代) 。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卡普兰倡导管理会计研究方法必须改弦易辙, 主张会计学者应走出办公室, 到实践中去, 以寻求新的理论与方法。4.管理会计主题转变的过渡时期 (20世纪90年代) 。90年代企业由于其内外部环境变化从而促使“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的产生, 从而促进了企业组织的变革, 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 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

20世纪初,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泰罗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管理会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运而生。管理会计得到了广泛应用迅速的推广与应用, 我国在建国初期就有了西方管理会计的“责任会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重视的是以成本为核心的内部责任会计, 其特色主要体现在:第一, 班组核算。通过班组核算与劳动竞赛相结合, 降低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班组核算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第二, 经济活动分析, 突破了单纯财务评价指标的局限性, 强调采用多元化指标评价企业经营活动, 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市场和企业内部, 将厂内经济核算纳入经济责任制, 形成了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

进入上世纪70年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有所突破, 在部分企业中应用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上世纪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责任会计、厂内银行;首钢的包、保、核;邯钢推行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浙江巨化集团公司的构建学习型财务组织并获得巨大成功;作业成本法开始在我国一些制造业企业中运用等。但我国管理会计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 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脱钩现象比较严重。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更待进一步完善和充实, 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从本质上来说, 管理会计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 不注重管理会计的应用, 很难说本单位管理工作会有多大成效。

二、我国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全球金融服务以及资本市场的形成, 企业全球范围内竞争已成为可能, 并成为企业在谋求扩大市场份额时优先考虑的主要问题, 促使很多企业对其经营方式做出重大变革, 这种变革也给管理会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传统的管理会计已不再适用, 只能由能提供更详细、更精确的成本分配信息的现代管理会计系统取代, 新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一) 广泛推广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

目前理论界对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虽已有定论, 但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 在现实工作中不仅应用在制造行业中。而且作业成本法还适用于非制造行业, 如商业、医疗卫生业、金融保险业等行业, 因此, 作业成本法必将成为我国未来成本管理的核心方法。

(二) 完善财务与非财务计量并重的绩效衡量体系———平衡计分卡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经济环境变幻多端, 企业必须依靠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在世界经济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首先要对企业本身有一个准确、全面的评价, 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 以便及时对公司经营者进行激励与约束, 从而实现其管理目标。业绩评价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把业绩评价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财务指标, 一类是非财务指标。无论是财务指标还是非财务指标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 必须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

(三) 构建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

新技术革命浪潮和现代经营环境的变化使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企业必须构建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 从全局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

(四) 广泛推广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计算

随着社会需求的多元化, 市场被不断细分, 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组织形态也在不断演化, 企业的成本控制战略也逐步发生变革, 向科学、精确、系统方向发展。生命周期成本法是一种以提高企业经营的经济性和确保用户利益为目标的决策方法, 是对产品从开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使用维护直至处置的全过程的成本进行管理的一种新的理念, 将成本管理提高到战略的高度, 对于有效进行价格竞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有很大意义。

(五) 建立完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管理会计

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长期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资源的过度开采, 出现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不协调的局面, 资源和环境危机是传统会计处理方式下的一个必然结果, 传统会计对于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理应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传统会计已不能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环境会计在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核算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 反映企业经营和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和价值转移, 目前发达国家在环境会计研究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 但在我国, 环境会计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建立适应企业生态环境管理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 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六)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国际管理会计

当代世界经济呈现出一体化趋势, 由于各国资金市场利率、通货膨胀率有所区别, 造成各国货币的兑换汇率有所差别, 在不同国家筹资、投资等经营风险同样存在差异, 这要求管理会计在提高国际企业整体效应和战略地位、协调国际企业间的生产经营, 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投资效益等方面做出决策支持和服务。因此, 管理会计的目标应向更宽更深层次领域扩展, 形成一个新领域的国际管理会计。

(七) 建立完善的智力资本管理会计体系

以知识为基础的智力资本在企业创造价值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实现公司战略, 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石, 但是传统的财务会计无法反映智力资本所创造的价值, 因此, 如何建立智力资本会计体系, 已成为目前会计领域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基于提升企业价值视角的管理会计师角色定位

(一) 精通管理艺术、组织行为分析和财务管理的通才

管理会计是制定和执行有效的决策, 以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确保盈利。管理会计师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能确保企业的商业模式不仅强大有效, 且合乎商业道德规范、专业及可持续性。现今的管理会计师人才眼界须更加开阔, 对企业实现可持续的经营业绩发挥了核心作用。因此, 作为一名管理会计师必须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 精通管理艺术、组织行为分析和财务管理, 引领高效投资的执行和财务决策、投资评估、业务重组、税收和风险管理、资金和营运资本管理等领域, 才能确保企业能创造价值, 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 CEO的高级军师

传统上, 管理会计师在决策中的角色一直被视为只是提供信息。但是随着决策者、管理者和业务人员所预期的信息的范围和形式不断发生变化。管理会计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 管理会计重在面向未来, 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作为一名管理会计师应是CEO的高级军师, 是企业战略决策最有力的推动者。在工作中既要重视现有范围内的经营活动, 也要重视各种可能的活动。应高瞻远瞩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 回避可能发生的风险, 包括:由于行业产业结构发生导致的风险;由于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产生的风险;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一个有效的决策过程包括如何知情、审议战略决策, 如何评估、管理业绩和风险, 如何指导、制定和管治日常运营决策以确保达成预期效果。管理会计师的价值在于他们能结合财务专业知识和对业务的理解从而在整个决策制定过程中提供支持, 在企业管理决策系统中为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翔实的依据。

(三) 企业战略的规划师

作为一名管理会计师, 必须懂得为企业规划、预测并应对现在和未来, 推动企业会计工作持续改善, 能自行设计账表, 自定核算规程, 能为他们的企业或客户衡量未来风险, 并提供应对这些风险的策略。不断挖掘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潜力, 使整个生产经营处于不断改进的状态中, 以保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成本目标的顺利和超额实现。

(四) 企业的商业伙伴

种种研究迹象表明, 随着新兴MA技术的发展, 管理会计也正向新的领域转变, 如从产品制造阶段为主转变到以产品设计阶段为主;从侧重于企业内部管理为主转变到侧重企业外部管理为主, 从而促使管理会计师的角色超越了传统的简单成本管理, 大大拓宽了他们在企业中的角色, 尤其是在确定企业活动、成本分类和分析以及对设计、采购、分销、营销产品或服务等的成本分配上, 充当的角色越来越显著。因此, 会计师必须了解工作流程、生产系统、制造和营销部门运营情况。总之, 管理会计师在很大程度上已从传统成本核算功能发展成为战略策划和业务合作伙伴功能。

参考文献

[1] .高红海.发展管理会计, 打造会计工作“升级版”[N].中国会计报, 2014-2-28.

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定位 篇5

在中国特色的城市管理模式中,理论建构和应用取向都必须和日趋开放的中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相吻合。我们认为首先应从理论层次上搜索当代城市管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定位及其目标价值、管理原则和管理方式,这是中国发展新阶段中城市管理模式创新的三大主题。

一、现在进程中城市管理的价值定位

1.城市管理的首要价值在于它是城市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按照规划蓝图建设生产后,重要的问题在于启动运转。城市现代化运转的根本动力在于城市管理。充分调动城市的主体,也就是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人的因素同其它各种物的因素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推动城市各个系统实施现代化的有效运行。

2.城市管理又一价值在于城市发展的全程管理,它本身便是城市现代化的核心组成。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三者之中,管理师贯穿始终的。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也都离不开管理。例如:有的楼还没有盖就倒塌了,桥还没通车就断裂了,还有的甚至居民住宅建筑偷工减料、质量低略。

3.城市管理的再一个价值在于它是城市这一庞大系统工程的必要条件和组织保障。建设个城市不容易,管理好更难,所谓“三分建设,气氛管理”城市管理师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很广。例如:交通的管理,路口摊贩的管理,还有居民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这是城市管理实践中应给予深思的问题。

二、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管理原则的定位

1.最大限度满足人民需要的原则。

2.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

3.追求综合效益的原则。

4.实行因地制宜的原则。

5.保护生态平衡的原则。

三、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管理的方式定位

1.管理职能的转换

2.管理重点的转换。

3.管理行为的转换。

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定位 篇6

关键词:国营农场管理;村委会;职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F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0)02-0030-04

一、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决策,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村委会作为我国特有的直接面向农村和农民的基层管理机构,在维护农村社区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国营农场是国家进行投资生产建设经营的农业组织,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员工具有国家干部或工人身份,比传统农村社区村民独立性要强。[2]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为国有农场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充分发挥村委会在农场管理方面的作用,又能结合当前的新形势寻求符合产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等各个方面的职能定位,对于促进国营农场管理体制下的农村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于2008年4-5月在辽宁省盘锦市L村进行。L村位于双台子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现有人口2 025人,其中拥有责任田(土地)的纯农业劳动者870人,人均年收入在6 000元左右。L村隶属于建于1962年的辽宁省盘锦市某国营农场,2002年以来,该农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和谐农场的目标,初步建立起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成为辽宁省国营农场改革的一个成功典范。L村凭借区位优势和国营农场管理的背景,在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社区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针对该村基层管理机构——村委会的调查研究可以作为一个案例,力求从中发掘国营农场管理背景下村委会职能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展望,为其他具有类似管理体制的农村社区发展提供借鉴。调查主要采用面对面填答问卷与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填答问卷150份,实际有效问卷为145份,有效率为96.7%。半结构访谈39人,其中村干部3人,村民36人。

二、国营农场管理体制下村委会基本情况

(一)职位设置情况

国营农场管理的背景决定了L村村委会职位设置比较特殊,既带有普通农村社区村委会职位设置特点,例如村内事务管理主要以村委会一级为主,涉及计划生育、法律、政策、邻里纠纷、社会整治、修建道路及其他公共设施等方面,同时还具有明显的国营农场管理的性质,例如村干部均属于事业编制,有固定工资,岗位“双肩挑”,如村支书兼任村委会主任及国营农场厂长、村委会副主任兼任村长和国营农场副厂长等。这种方式与某些普通农村社区情况一致,也比较符合农村实际,既可节省资金,减轻农民负担,又可提高工作效率[3],但存在缺陷就是民主监督能力较差。在调查中也发现,L村村委会成员也和全国大多数农村社区的发展趋势一样,成员呈现年轻化趋势,强调成员中的性别比例等。

(二)村干部产生途径

国营农场管理体制决定了村干部出现上级委派的可能性比较大。调查了解到,L村每3年选举一次,但特殊情况也会一年就进行改选。村委会主任和妇代会主任由村内民主选举产生,一般程序是村干部持候选人名单逐家挨户进行投票,但候选人多数还是国营农场上级主管部门委派,其他职位人员也多由委派产生,大大降低了选举环节中民主决议的成分。当然这种情况在普通的农村社区也出现,但由于国营农场管理体制和村民自治制度的相互交叉,为了更多地强化国营农场的管理,所以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较大而已。

三、国营农场管理体制下村委会职能分析

(一)经济职能

村委会在粮食生产技术及其推广方面都起到了指导和服务作用。L村位于辽宁省滨海区,地理位置优越,十分适合水稻种植。全村水稻田面积约5 000多亩,80%的村户以水稻种植为主要生活来源。1996年以后,由于单纯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持续下降,村委会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利用L村的资源优势,带动村民发展稻田养蟹,并初步形成规模,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L村村委会积极推动国家粮食补贴和农机具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鼓励有能力的村民购买大型机械化工具,并将有关政策及时落实,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在蔬菜大棚种植方面,L村因其盐碱地特殊土质,种植出的柿子、甜瓜等蔬菜品质好口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周边城市的小商贩都慕名来大量收购。但调查中发现,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和销售渠道,很多时候会有销售不及时导致果蔬腐烂的现象。大多数农户希望村委会针对这种现象采取措施以改变现有温室大棚分布零散、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并为农户提供大棚生产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培训,提供统一的销售渠道,把L村的蔬菜生产做大做强,形成乡镇支柱企业。村委会在招商引资方面成效显著。

由于L村临近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海滩,凭借其旅游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农家乐”为该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家乐是L村为发展支持红海滩旅游业发展而创办的,从最初的十几户村民独立经营已发展到现在成立统一管理的“农家乐”协会。在整个过程中,村委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作过程中的指导与宣传等。

(二)农场管理职能

在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国营农场的特殊性质,L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都由乡政府统一规划,属于村财乡管,没有独立的财务支出权。而实际操作中,村委会需要每年将基础建设计划报乡政府,获得批准后在乡镇财政的支持下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或改造,同时负有实际的维护维修的职责,所以说,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方向和力度依旧掌握在村委会的手中。在土地管理方面,采取两种方式,对于国营农场的职工,实行退休收回土地的政策;对于普通的农民,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政策进行管理,例如地补、粮补等政策的落实。由于国营农场的性质,L村社会保障做得比较好。例如1979年前迁入的农户都有退休保障金,对于特困农户,每月都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此外,村里统一给符合条件的农户缴纳养老和农村医疗保险。但由于L村存在具有农工与农民的两种身份的村民,许多社保政策都只针对农场工人,而忽略了纯农业劳动者,导致这些人无处参保。

(三)精神文化职能

政策宣传与教育培训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L村村委会对国家政策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广播宣传、宣传栏书写或张贴宣传海报,印发材料等等。但最为有效的是通过村民小组长逐户的进行宣传。L村村民多为农场工人,收入稳定,文化水平较高,村民的社会觉悟和社会参与意识较高,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方面,但成年农民对自身的教育培训意识就相对薄弱一些。大多数村民愿意依靠自己经验而不是接受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为丰富农民的生活,L村村委会设置了信息服务站,由村委会委派专人进行资料的收集、宣传以及技术培训工作。每逢节假日,村委会还会组织大篷车、秧歌队等艺术娱乐形式,村里不但为农民提供活动场所,还提供乐器和服装。村干部还会不定期地组织村与村之间的运动会或其他技能竞赛,充分调动村民的学习、竞争和参与的积极性。由于L村国营农场的特殊背景,村民对村委会的依赖性并不强,很多事情都是农户自己独立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干群矛盾。 

四、国营农场管理体制下村委会职能定位的展望

国营农场管理体制下的村委会要针对国营农场的特殊性,除了在村委会构建上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择优上岗、公开竞争、能进能出的干部任免制度,择优选拔能力强、作风正的成员以外,更要在经济建设、农场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定位准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国营农场的优势和示范带头作用,为深化国营农场的进一步改革创造良好条件。

(一)农场经济建设中的带头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营农场体制下的村委会要凭借其在组织形式、经营规模、人才和资源方面的总体优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尤其要在地方政府的协助下,利用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业示范园区。有特色的农场更是要通过资源重组,建立比较完整的米业、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等主导产业,带动国营农场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同时,村委会要及时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引导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例如扶持农场各类专业协会,扶持农场各类非公有经济实体的兴起和壮大,并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规范。村委会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有关方面的技术信息,做好联结农场职工与外界大市场的有效中介,真正发挥村委会经济建设中带头人的职能。

(二)农场管理中的协调者

历史上,国营农场曾实行政企合一,大部分农场出现乡、场双重身份,地方政府在进行农场管理时,将农场视为乡镇,建立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而在收缴税费时,又将农场视为企业,出现了亦政亦企、非政非企的管理模式[4],给农场的经营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村委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协调农场和农村的双重角色,既要保障农工权益,又要维护农民利益。作为地方政府和农场职工沟通的桥梁,村委会要及时和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反映农场职工在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困难,使其能得到快速有效地解决。在农场职工的社会保障机制改革方面,要配合地方政府妥善做好农场职工离岗后的生活问题,提高农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在土地管理方面,要坚决执行国有农场土地不得随意侵占的政策,若确有要将使用权转让的农场土地,要加强资金流转管理,保障农场职工的利益。

(三)农场文明新风的引导者

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模式的主要载体,国营农场的发展离不开文明新风的渗透,因此,村委会应该广泛开辟广播、电视、橱窗、展览室、永久性标语等多种媒体宣传教育阵地,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繁荣农场思想文化,用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代替各类愚昧甚至不健康的娱乐方式。同时村委会还要创新形式,引导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易于接受、教育效果明显的场规民约,树立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的良好道德风尚,宣传道德楷模,使国营农场真正沐浴在社会主义文明新风之中。

参考文献:

[1] 叶敬忠,汪淳玉.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J].中国农村经济,2008(12):69-76.

[2] 林马增,韩颖.新时期国有农场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农场经济管理,2008(1):19-20.

[3] 徐桂玲,衣国栋,鲁世金.对村委会直选的思考[J].中国民政,2005(1):36-37.

[4] 王庆联,李世平.关于辽宁国有农产改革的思考[J].中国农垦经济,2004(11):21-24. 

Study on Functional Position of the Villagers’ Committee Under the 

Management System of State Farms

ZHANG Wen1,2,BAI Bi-zheng2,ZHANG Guang-sheng1*

(1.Postdoctoral Station of A&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161; 

2.Rural Development Department,Agronomy College,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161,China)

Abstract:With L Village of Panjin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e functional position and relevant aspects of villagers’ committee under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state farms were studied by survey research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under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state farms,the posts of villagers’ committee were special and the possibility of village leaders being appointed by a higher level authority was relatively large. The villagers’ committee under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state farms c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farm management,and spiritual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but there were some operational problems.So the villagers’ committees should have a clearer position in keeping pace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times, and truly become a leader in economic construction,a coordinator in farm management and a guide in farm civilization.The measures of guaranteeing its various functions to give full play were also specifically pointed out. 

管理会计的定位及其原则探讨 篇7

1.1 当前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是缺乏具有一定管理会计

专业知识的人才, 大部分企业中的管理会计都是由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人员、会计事务所中的一些注册会计师兼职, 这是非常不利于管理会计发展, 对于其定位问题也是十分不利的。

1.2 随着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 使企业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

有的繁荣景象, 这对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管理信息产生的过程中, 管理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利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我们应该培养具有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人才。

1.3 将管理会计人员由专业型培养成为通用型的决策者具有

现实的依据。主要原因是:第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这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就必须提高企业决策的有效性, 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势。作为管理会计人员来说, 不仅要懂得一定的专业知识, 同时对其他的相关经济领域也应该有所熟知, 增强自身的协调能力及应变能力。例如, 对于企业的生产成本的计算, 会计人员就应该对产品的生产过程有个详细的了解, 这样计算出的结果才能够更加的准确。这也是培养通用性管理人才的必要性。第二, 企业往往把管理会计定位为职能管理部门, 但是管理会计并不是单纯的进行管理, 它也是决策信息的制定者。为了给企业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环境, 我们必须对组织管理系统的设置进行细致的调整, 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是管理会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收集管理信息,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信息。在当前的企业中, 管理会计人员被定为为高层管理人员, 这也说明了管理会计人员可以胜任决策的工作, 这也为培养管理会计师成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依据。

2 管理会计的指导性原则

2.1 决策有用性原则

2.1.1 相关性原则

所谓的相关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收集信息时, 应该全面的收集各种有利于决策者决策的信息, 保证所缠身的管理会计信息对决策者具有有用性。

如果所产生的管理会计信息对于企业决策者是没有用处的, 就说明没有相关性。具体来说相关性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就是及时性, 也就是管理会计所收集的信息必须是及时有效的, 这样才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另一个是适应性, 也就是所收集的基础信息在企业决策过程中所产生的满意程度。

2.1.2 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是指确保管理会计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 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信息如不可靠, 不仅无助于决策, 而且还可能造成错误的决策。因此可靠性也构成信息的主要质量。一项管理会计信息是否可靠。可就其四个组成因素加以衡量:客观性:强调管理会计信息能客观反映现存状况或对未来做出客观的预测。这一原则要求信息的来源, 即用于生成信息的资料应客观、真实、准确, 同时要客观选择处理方法;可核性:是指由独立的不同个人分别采用相同的计量方法, 对同一事项加以计量, 能得出相同的结果;中立性:指管理会计信息对不同的信息用户的影响都是没有偏见的 (公平的) 。在信息中如果掺杂着计量人员的个人兴趣, 就不可能有中立的计量。因而中立性原则要求管理人员站在一个客观的位置上, 在处理和提供信息时不能掺入个人的偏见和主观意愿。

2.1.3 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方法应保持一贯, 便于不同期间信息可比。

2.1.4 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能使信息用户从两组经济信息中区别其异同的质量特征。当经济情况相同时, 会计信息能显示相同的情况;反之, 当经济情况不同时, 会计信息亦能反映其差异。

一贯性与可比性原则相对于管理会计而言, 在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中的重要性是不同的。一项长期决策要依靠各式各样的未经加工的信息和不重复出现的情况。如长期投资决策, 可能由于内部强调的一贯、可比而使决策受到不适当的阻碍。因而在长期决策中, 这两项原则并不重要。长期决策更倾向于相关性原则与可靠性原则。然而在短期规划和业绩评价方面, 则要较多地依靠仔细加工的信息和重复出现的情况, 从而更要求重视一贯性原则与可比性原则。

2.2 提供信息的约束原则

2.2.1 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指提供管理会计信息带来的效益高于需要花费的成本。只有这样取得的信息才有价值。然而这一原则中的成本效益的衡量方式还有待商榷。它们可能扩散得极为广泛, 从信息用户到整个企业乃至企业客户、投资者、消费者等等, 从而难以准确衡量。

2.2.2 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指管理会计信息对管理者做出决策或对责任单位进行业绩评价等将会构成重要影响。它可以从定性、定量两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确定。这一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是不可分的。为降低信息成本, 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进行信息处理。

2.2.3 民主性原则

这个原则主要是指在企业决策者根据管理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时应该以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为前提, 实行民主管理制, 从群众角度出发。以实现企业员工的利益为前提标准, 实现企业人员的优化配置, 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潜能及优越性,

2.2.4 稳健性原则

主要是指管理会计人员在进行科学的处理信息时应该有稳固的信息基础, 保持严谨的态度。不仅要估计出未来企业发展的风险, 也要估计出企业未来发展所获得的收益, 但是切不可以盲目的乐观, 避免因为过于乐观而给企业带来损失。

2.3 针对用户的质量原则

2.3.1 可理解性原则

这种原则主要是指传递信息的用户应该保证信息的可理解行, 同时管理会计人员在收集整理信息的时候, 也应该保证整理的数据信息能够被企业决策人员的理解, 作为信息用户来说, 也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知识面及理解能力, 使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发挥出自身巨大的优越性。

2.3.2 可接受性原则

这种原则是指所产生的管理会计信息及计量标准能够被用户所理解。因为管理会计信息的复杂性及计量方法的多样性, 这就使用户的理解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作为管理会计人员必须保证这些信息的属性能够被用户很好的理解并接受, 这才能说明这些信息是存在价值的。一旦用户不能够接受这些信息, 这就造成了信息成本的浪费。

2.3.3 激励性原则

这种原则主要是指管理会计人员应该和企业之间保持目标一致性并共同做出努力。简单的说, 就是企业应该对内部的员工及信息用户采取一些激励政策, 使企业内部人员都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营造出和谐的工作环境, 对于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避免员工因为企业内部的某些不利因素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多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 增加和员工的沟通交流, 使员工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认真地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责是向企业内部的各个负责的单位提供具有全局性、决策性、长期性的管理信息。它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应该对管理会计的定位问题加以重视, 因为它是有效的实施管理会计的重要标准。本文阐述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定位问题及相关的原则问题, 供大家参考。

试论企业总会计师的职责定位 篇8

研究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问题,首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总会计师角色定位和服务对象问题。目前,无论是作为任免总会计师的管理者、还是经理层等总会计师的合作者,乃至总会计师本人,对总会计师角色定位和服务对象的认识很不统一,有的甚至相去很远,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总会计师职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必须解决总会计师角色定位和服务对象问题。

(一)总会计师的角色定位。

我们认为,总会计师不是一般的会计人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财务经理人员,也决不仅仅只是“会计的总头”,也不同于国内一般意义的财务总监或国外的CFO。必须把它放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中去思考,从历史发展和现实要求的视角去考察。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总会计师的内涵应该突破计划经济时期管理层次的范畴,上升到治理层次的范畴。总会计师是指由特定的专业人员担任的高级监督、管理人员。

在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总会计师具有双重角色,在公司治理层面,总会计师代表所有者利益,主要履行监督职责,旨在保障所有者利益和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在公司管理层面,总会计师是企业的财务会计系统的当家人,是财务资源调配的第一把关人,是总经理的智囊团和合作伙伴。

总经理负责企业全面发展,重在业务;总会计师相对独立地负责财务会计系统的运行。同时总会计师作为一个专业要求比较高的角色,还应引入执业资格认定制度,实行严格的资格准入。与总经理一样,总会计师由董事会(出资人)直接聘任或委派,并得到执业资格管理机构的认可。我们认为,总会计师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

(二)总会计师的角色分工和服务对象。

总会计师的角色定位,决定了总会计师的具体角色分工和服务对象。在总会计师的具体角色分工上,实行董事会制度的,总会计师应作为董事会的主要成员之一,同时作为执行董事由董事会选聘出来,管理企业的财务会计运行系统;未实行董事会制度的,总会计师由董事会(出资人)直接聘任,作为企业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之一,地位仅次于总经理。

这种定位和角色分工决定了总会计师既要服务于董事会(出资人),又要服务于总经理。总会计师首要服务对象是出资人,因为总会计师作为董事会成员或出资人代表,负有保护出资人利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之责;在经营管理中,总会计师同时要对总经理负责,因为总经理是统驭具体经营活动全局的第一责任者,总会计师在保持工作的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必须考虑经营工作的全局性和统一性,以发挥最大的管理效能。当总经理利益与董事会(出资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总会计师必须服务于董事会(出资人)。

(三)明确总会计师角色的意义。

上述对总会计师角色的定位和服务对象的确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努力追求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统一的最大化;二是强化企业价值管理,通过总会计师以财务会计系统为主线,将企业经营活动全面衔接起来,打造企业管理的价值链,有效实施价值管理;三是提升企业的风险控制力度,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相互制衡的管理制度,不但能进一步规范企业内部经营的流程,而且可以进一步强化风险的规避;四是有利于充分发挥总会计师的作用,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二、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

只有明确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才能真正发挥总会计师的作用。为此需要确立总会计师职责权限的原则,并以此为指导确立总会计师的权利和义务。

(一)确定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的原则。

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的确定,总的原则应当是:明确、准确、正确。具体应把握以下几点:

1.坚持明晰性原则。

总会计师的职责和权限界定必须清晰、明确,有利于总会计师准确理解和把握。

2.坚持责权统一性原则。

总会计师的职责和权限界定必须实现责权的统一,有利于总会计师效能的最大发挥。

3.坚持发展性原则。

总会计师的职责和权限界定必须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企业管理的加强。

4.坚持效益性原则。

总会计师的职责和权限界定必须推动企业效益的提高。

5.坚持成长性原则。

总会计师的职责和权限界定必须不断强化制度建设,有利于总会计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总会计师的职责定位。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总会计师不只承担传统的财务职责,对总会计师职能的要求比其传统职责大大延伸,总会计师主要负责与财务有关的对外及对内政策,制定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长远财务方针和发展计划。

对于国有企业来讲,作为总经理的合作伙伴,总会计师与总经理共同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受托责任,一起负责国有企业的财务报告责任和生产经营的责任。总会计师既在公司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又在公司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我们认为,总会计师承担四项职责:在公司治理层面承担出资者监督职责;在公司管理层面承担会计基础建设职责、价值管理职责和完善管理控制系统职责。

其中出资者监督职责从属于公司治理层面,保障国有股东利益最大化;后三项职责从属于公司管理职责,保障公司价值最大化。无论是公司治理层面的职责还是公司管理层面的职责,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总会计师的职责定位包括:

1.出资者监督职责。

作为出资者利益代表,总会计师主要对公司财务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履行监督,涉及到公司财务活动的制度方面、资金方面和人员方面的控制。总会计师的监督职责主要有:一是审核财务报表和报告,并与总经理共同签署和上报;二是参与审定公司的财务管理规定及其他经济管理制度,监督检查集团子公司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三是与总经理联签批准各项财务支出及担保贷款事项;四是参与审定公司重大财务决策,包括审定公司财务预、决算方案,审定公司重大经营性、投资性、融资性的计划和合同以及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方案,参与拟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五是审核公司新项目投资的可行性方案;六是接受监事会指导,组织公司各项审计工作,包括对公司及各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和年度报表审计工作;七是定期向出资人监管机构和相关部门报告企业资产和经济效益变化情况,及时报告重大事件;八是负责协调并保持与战略投资者及金融机构、工商税务等单位的沟通与联系。

2.会计基础建设职责。

会计基础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总会计师在会计基础建设的主要职责有:一是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法规,维护财经纪律,使本单位的财会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二是总会计师负责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根据企业的性质、类型、结构等,确定采用会计核算方法,确定母、子(分)公司及内部核算方式,确定财务管理体系,制定建立、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制度建设,实行完善的内部核算办法和控制制度;三是加强成本费用的核算与管理工作,组织成本费用的预测、计划、控制、分析、监督、考核工作,负责增收节支,减少浪费,加强成本费用的日常管理工作,并组织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措施,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四是负责企业内部财会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对企业财会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财会人员管理方式等提出方案,负责对会计专业职务的设置和聘任提出方案,组织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考核;五是领导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开展离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等审计活动;六是运用现代管理方法,组织会计工作改革,开拓本单位财会工作新局面;七是组织单位诚信建设,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依法组织编制财务报告,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

3.价值管理职责。

价值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总会计师应该是价值管理的大师,总会计师负有重要的价值创造功能。从价值驱动因素角度出发,公司价值取决于公司所创造现金流的折现价值,包括公司现有业务创造的价值和未来成长性业务创造的价值。主要职责有:一是组织编制和执行单位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二是组织建立多层次的监督体制,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三是组织领导企业的资金运营工作,组织资金的筹集,资金的回收,资金的使用,资金的监督分析,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组织编制财务预算、预测企业的收支和资金的流量,提出目标利润和管理措施,统筹企业的经营活动,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参与单位技术改造、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和可行性论证,参与新产品开发、科技研究、商品(劳务)价格和工资奖金等方案的制定,参与重大经济合同和经济协议的研究、审查;五是参与本单位经营活动决策,协助单位负责人制定经营目标,并组织落实;六是善于利用财务杠杆和资本运营手段,创造更高的股东价值。

4.完善管理控制系统职责。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营运在客观上存在着一个管理控制系统,这个系统以企业资源和环境管理为起点,依次历经战略管理、业务规划、经营计划、预算管理、偏差管理、绩效计量、薪筹激励等诸环节,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循环。伴随着公司管理中职能交叉的趋势,总会计师的参与管理领域将会拓展。总会计师将公司战略和财务责任融为一体,并将其职责从财务管理与会计控制领域向人力资源等领域渗透。 因此,按照市场规律要求,完善公司的管理控制系统,是总会计师的必然职责。主要有:一是负责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内部核算办法和内部控制制度;二是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三是组织所属企业的业绩评价和管理绩效考核;四是组织制定本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规章制度和设计内部会计核算组织形式,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五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组织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经济核算体系和经济责任制,利用各种信息对本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指导、调节;六是组织制定本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规章制度,编制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信息现代化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总会计师是承担公司价值的最重要的角色。总会计师在计划和预算管理系统中起主导作用,但在战略与业务规划系统,绩效和薪酬系统中,总经理承担主导角色,总会计师相应地承担支持性和参与性职责。

摘要:总会计师管理体制改革和总会计师设置的最终“落脚点”就是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问题。本文探讨了企业总会计师的角色定位和服务对象,以及确定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的原则。文章认为,应当将总会计师的权责配置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内考虑,总会计师不仅是高级管理人员,更是在董事会中公司战略决策的重大参与者;既忠实地维护出资者利益,又积极地辅佐总经理,促进公司价值最大化。

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定位 篇9

总会计师是企业最高管理层的理财专家, 是企业战略方向制订的参与者是企业预算体系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因而, 总会计师要对经济形势和市场做出准确判断和分析, 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险决策,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建立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通过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来适应外部环境,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实现整体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 新经济环境下要通过对总会计师职责进一步的思考, 助推企业的内部管控, 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一、从宏观上看总会计师的职责定位, 最终目的是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

在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 总会计师具有双重角色:在公司治理层面, 总会计师代表所有者利益, 主要履行监督职责, 旨在保障所有者利益和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在公司管理层面, 总会计师是企业财务会计系统的当家人, 是财务资源调配的第一把关人, 是总经理的智囊团成员和合作伙伴。总会计师的职能比其传统职责大大延伸, 既在公司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又在公司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变化, 总会计师正向全局管理者、战略计划领导者、企业财务管理者、内部控制及监督者、公共关系管理者等角色转变。归纳起来, 总会计师承担四项职责:在公司治理层面承担出资者监督职责;在公司管理层面承担会计基础建设职责, 价值管理职责和完善管理控制系统职责。其中出资者监督职责从属于公司治理层面, 保障国有股东利益最大化;后三项职责从属于公司管理职责, 保障公司价值最大化。无论是公司治理层面的职责还是公司管理层面的职责, 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

二、从微观上看总会计师的职责要求, 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公司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已经由传统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转变为企业整体价值的最大化。对企业战略决策、风险控制和运营效果的提高将成为总会计师主持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总会计师必须成为企业管理和组织设计的专家, 承担着管理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大职责。主要有: (1) 负责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内部核算办法和内部控制制度; (2) 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 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3) 组织所属企业的业绩评价和管理绩效考核; (4) 组织制定本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规章制度和设计内部会计核算组织形式,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5)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组织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经济核算体系和经济责任制, 利用各种信息对本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指导、调节; (6) 组织制定本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规章制度, 编制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信息现代化规划, 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新经济环境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对策

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其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 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等要素, 并受企业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其他人员的影响。

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适应外界的变化, 随时了解面对的风险及怎样控制化解风险, 从多方面来加强内部控制。

1. 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 控制环境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 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包括经营管理的理念、方式和风格, 组织机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 管理控制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务, 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才能保证制度的真正落实, 才能真正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2. 合理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

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当做到科学合理, 符合本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及管理要求, 并且有利于检查与考核。内部控制制度内容极为丰富, 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 应该是完整的、有效的。

3. 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

人是内部控制活动的载体, 企业内部控制本身就是人的活动。与其它活动相比, 人的作用更加突出。企业制定经营目标, 设置核算机制, 都必须依靠人的创造性工作。强调人的重要性, 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 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

4.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

主要包括组织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等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内部控制愈来愈得到重视。但必须看到, 只有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共同协作, 才能最终建成科学、完整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四、总会计师要通过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来适应外部环境, 并把EVA贯彻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企业目标是要获得高于国家投入成本的收益, 追求价值最大化。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企业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如何通过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来适应外部环境, 使企业能够不断地发展壮大。

通过EVA (经济增加值) 手段对包括总会计师、总经理在内的高管人员进行薪酬激励。EVA是科学有效的薪酬激励手段, 通过EVA, 一方面能够刺激总会计师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主导价值链管理, 为EVA价值最大化服务;另一方面, 因为EVA薪酬同样是一种风险报酬, 能达到股票期权的同样刺激和约束效果。

要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EVA是一个关心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与企业有效运营、资源有效配置之间关系的指标。国家对国有企业出资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取得与其承担的投资风险相对应的投资回报。国家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 企业的经营者是承担委托代理责任的代理人, 其自身利益应该与股东利益相一致, 其报酬来源于股东价值的增值。EVA能够提供站在股东角度出发的激励与约束制度所需的真实数据。

作为总会计师, 应帮助企业建立如下的管理逻辑模式:

制定战略→编制滚动经营计划→细化年度预算→战略执行回顾→考核与评价→激励与报酬

每一个环节都以EVA的眼光去审视, 把价值驱动要素、价值提升策略一步步渗透进去。特别要注意的是, EVA思维与传统财务会计思维的区别, 不能再以单一财务会计的指标作为战略与预算编制的基础。要以培训的方式使EVA深入人心, 形成企业文化。

EVA作为考核指标引入到企业, 不能生搬硬套, 应在国资委统一制定的原则和实施规范之下, 结合企业具体需要, 真正把企业引导上价值创造之路, 这也是总会计师的职责之所在。

五、信息化建设对内控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会计师要着力控制效率和效果的改善, 提高内控对风险点的监测控制覆盖面, 更加有效地对风险实施管理, 对于问题予以创造性地、智慧地解决, 使信息化成果进一步服务管理决策。

内控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识别出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风险, 并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 把识别的重要风险标注在合适的业务流程节点上, 并采取适当可行的控制措施。这些控制措施在以ERP为重点的信息化环境下, 可以提高控制的自动化程度, 实现控制的标准化, 改进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进一步提高企业重要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ERP实施和内控体系建设都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内控体系建设是从风险管理出发, 通过对实现企业目标具有重要影响的不确定性事件进行分析、确认风险、制定解决方案, 以规避风险, 减低可能造成的损失, 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ERP是要建立覆盖企业主要经营业务的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 提高企业资源的可利用水平和工作效率。

内控控制是企业长期的、持续性的管理工作, 要将控制融入到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当中, 内部控制体系以及相关制度需要不断地、动态地健全和完善。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也需要先进的理念来引领。总会计师要增强公司防范意识, 提高信息化水平, 加强内外部监控, 积极有效地处理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监督、会计道德自律、公司治理, 内部控制效果与控制成本, 内部控制层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引导企业逐步完善内控制度。

总之,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 作为现代公司中最重要、最具价值的顶尖管理职位之一的总会计师, 是掌握企业神经系统 (财务信息) 和血液系统 (现金资源) 的灵魂人物, 承载着重要职责, 任重道远。

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定位 篇10

一、网络时代企业组织模式的变革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 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推动着资本市场的全球化。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新组织的到来》一文中指出:企业正快速地从“命令—控制”的组织转变为“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 其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促进这种转变。值得关注的是, 以ERP (企业资源计划) 和BPR (业务流程重组) 为代表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 并没有在实施中取得预期的成功。以构建ERP系统为例, 其基本功能模块有销售管理、采购管理、财务管理、生产控制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等等, 又有供应链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扩展功能模块, 而我国企业传统工业时代的管理组织模式运作过程的变革是无法一蹴而就的, 从单项计算机应用开始到ERP系统实施完毕, 平均应用周期为8—10年, 投资额少则数百万, 多则上千万, 通常情况下也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投资效果。但这并不是说, 在信息膨胀的网络时代, 企业并不需要信息化, 并不发生组织结构的变革, 并不需要ERP和BPR的运作方法来提高核心竞争力, 而是在有预期的将来, 根据企业的特点, 制定一个形象具体、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实施方案, 并以此为依托, 不断地扩展和延伸, 变革企业的管理和组织模式, 实现企业的管理信息化。而会计信息系统的创建, 即是这样一个极佳的突破口。

二、建立以会计信息系统为核心的控制指挥系统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曾经指出, 做好控制工作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 一是要有计划, 计划是控制的基础, 计划越明确、全面和完整, 控制的效果就越好;二是控制必须要有组织结构, 必须明确工作总发生偏离计划的情况和采取纠正措施的责任应由哪个部门负责。显然, 计划和控制的基础是来源于企业内外环境的相关营业数据, 而技术信息、物流信息、人事信息和生产销售信息等数据, 都在会计信息系统里得到了切实的反映。企业的会计部门能够从宏观的角度, 知晓企业经营的现状, 把握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然而, 寻常的管理者仅把会计信息视为对企业某一特定时期经营成果的检验, 会计部门作为非业务管理部门, 只是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起着参谋的职能, 这就便于高层管理者以“企业整体战略”的借口无视会计信息的预警, 抱着投机的心态去实施原本就不基于企业会计信息的计划。很多企业把经营亏损归咎于管理不善, 但纯管理的技术由于缺乏会计信息的支持而难为无米之炊, 会计人员又没有管理职权, 是造成目前众多企业陷入困境乃至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譬如1995年巴里银行的倒闭, 并不是其不能发现违规经营多达总资本2倍的资金, 而是高层阻止了内审人员对尼科·里森违法交易的调查!

把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新型控制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易于为大众所理解的, 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经济组织。非高级管理人员可能会说, 企业管理的目的很简单——谋取利润。但从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 各类组织, 所有管理人员合乎逻辑与符合公众利益的目的, 应该是财富的最大化, 即通过合法经营, 采用最优的财务决策, 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情况下使企业的总价值达到最高, 进而使股东财富达到最大。称职的管理人员要创造这一环境, 使人们在其间投入最少的时间、资金、原材料和人工, 完成既定的任务。通过对企业日常运作信息的集成和分析, 结合各种财务比率指标, 会计信息系统能够高屋建瓴地协调和监控整个组织的运作, 实现企业的财富最大化。而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将拓展传统会计部门的业务范围, 在原有信息综合与反映的基础上兼具控制与管理的决策职能。

三、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网络时代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 用系统思想分析、设计和建立的用于处理会计核算业务, 提供财会信息, 辅助财会分析、预测和计划制定, 加强财务控制和财会决策的现代会计系统;同时也是能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自我完善、进化和快速反应的创新会计系统。它的特点主要有:

1、多元化, 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提供信息的多元化。

在网络环境下, 会计系统在内是一个与经营管理及各种业务活动紧密联系的内部网络子系统, 通过与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等部门的信息接口转换、接收货币或非货币信息;对外则通过多级链接融入整个社会网络, 实时反馈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和客户等相关机构的数字化信息, 避免会计系统成为封闭的“信息孤岛”。如国际营销大师密尔顿·科特勒2003年3月在温州专访时所提示的, 在企业营销的价值链上, 制造商的利润只占总价值的15%, 品牌附加值占35%, 而分销利润占了50%。企业一方面要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为了获取更大的盈余, 有必要也应当关注企业外在的生存环境, 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 横向或纵向拓展业务范围, 成为所在供应渠道中的强者。

2、集成化。

网络环境下, 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将趋于扁平化、网络化, 成为彼得?德鲁克所说“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 这就要求企业信息高度集成, 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正为这种集成提供了可能。在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 从原始数据的校验、分类、登记、计算、汇总到报表的生成, 所有处理步骤都由计算机根据预定的程序指令自动完成, 只需辅之以简单的人工操作。计算机的海量存储可以将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信息元产生的信息以数据的形式便捷地纳入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之中。而信息的集成, 可以避免“信息孤岛”的存在。未来的会计信息集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动态的报告集成;最新消息发布;交互类信息集成;查询类信息集成;各种专门化的信息集成 (如分析、预测、投资动向等专门信息) 。这也就使得会计部门能够较其他业务部门更全面透彻地了解企业生存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3、实时化。

网络环境下, 各种数据实现在线输入, 电子货币自动划转, 业务信息实时转化, 自动生成会计信息, 省却了手工方式下将业务资料输入到会计帐簿的过程, 使得会计核算从事后核算变为实时核算、静态核算变为动态核算, 财务管理实现在线管理。中层组织原来意义上的上传下达作用逐渐消失, 会计系统及管理组织呈现网络化、扁平化结构。以往财务部门信息实时反馈能力不强, 一份计划的执行情况、一项投资的获利情况, 一般要到本月会计业务结束之后才能从帐上反映出来。如今网络会计实现了实时跟踪的功能,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如会计频道来监测、协调和控制其经营活动。软件将帮助他们进行分析, 并以一种有用的形式将分析结果表示出来。通过这种实时的信息反馈, 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战略和战术, 而不必以固定的时间周期等待分析人员和中层管理者上报报表等信息来进行调整。一旦战略和战术调整方案确定下来, 将通过财务软件实时反映到企业公共信息平台上, 或直接送到有关用户的电子信箱中。

四、网络时代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和运作

网络时代的会计信息系统实质上是由一系列基本的子系统构成, 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 反映供应过程的子系统:包括采购子系统和应付帐款子系统。前者实现对采购业务的管理和监督, 并对存货子系统提供信息;后者用以记录并反映与供应商的商品和服务有关的各项债务的增减变动情况, 并根据需要增加有关供应商情况和采购流程情况等非货币信息。

(2) 反映生产过程的子系统:包括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分批成本计算子系统、分步成本计算子系统和定额成本计算子系统等。该子系统主要完成成本计算工作, 便于管理者及时掌握产品成本变动情况, 并可预测未来费用的变化趋势, 为管理层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3) 反映销售过程的子系统:包括销售订货和业务处理子系统、存货子系统、销售分析和销售预测子系统和应收帐款子系统。

(4) 反映和控制全部经营过程的子系统:包括总帐子系统, 合并、汇总来自各会计信息子系统的数据, 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生成实时的多元化财务报表;财务计划子系统, 集成来自总账、销售分析和销售预测等子系统的数据, 通过对销售、成本和利润等信息的预测, 形成期间预算, 作为下一阶段经营活动的依据;预测控制子系统, 通过比较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的差异, 加强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环节的控制, 保证系统计划目标的正确实现。

我们可以看到, 这些子系统与ERP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 如销售管理模块、采购管理模块、生产控制模块和供应两模块是相辅相成的。推广和实施基于网络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有助于和E R P体系接轨, 也为缺乏ERP实施环境的企业提供了次优化的选择。并可以以此为基础, 进行对现有业务的重组。

五、结束语

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杨纪琬先生曾经预言:“在IT环境下, 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将逐步向边缘学科转化。会计学作为管理学的分支, 其内容将不断地扩大、延伸, 其独立性相对地缩小, 而更体现出它与其它经济管理学科相互依赖、相互渗进、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网络时代, 创建基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新型管理控制系统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和实践, 也是如今企业管理变革的必然要求。当然, 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种管理与组织模式也将不断地丰富、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小詹姆斯.I.卡什等.创建信息时代的组织:组织、控制与信息技术.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10

[2]、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

[3]、吴岚.论战略管理会计对现代会计的突破.上海会计, 2001;1:6-8

上一篇:公司财务报告下一篇:道路工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