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2024-05-19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精选十篇)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篇1

研究性学习方法,是在1961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提出的,该理论的提出对当时的国内外教育界引起了非凡的影响,对当代的初中语文教学仍具有指导意义。在2000年,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提出了新的定义,即研究性学习既是指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活动,并出台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报告。探究性学习是指在科学研究的情境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开展学习活动、研究现象并获得本质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主动学习,学习是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掌握和吸收知识的过程,这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优质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学习系统和认知结构,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和灌输。改变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方式。在采用研究是学习模式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自身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习和实践奠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参与研究实践,发展综合运用知识,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法,需要依靠中学生主动对学习进行探究和解答问题。国内外对研究式学习理论已经有了很多的文献论述,但很多论述涉及到的相关情况并不深入,涉及到初中语文研究式学习的文献少之又少,在此方面需要学者和探究者加大力度进一步的研究。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 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需要师生双方的互动,在整个过程中探究活动和研究活动,会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改善学习方式。研究式学习还有一个特点,即它允许学生根据既定的学习目标选择所学知识内容,换句话说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自主选择权。在研究性学习里面,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自我展示和发展的机会,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这正好符合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即主动性和独立性,带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 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教育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辩证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经过小学阶段对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学生对事物和问题的思考能力也有很大的进步,思维能力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程度也因人而异。学生对周边事物的好奇心越来越广泛,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丰富内涵的求知欲也越来越清晰,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积极走进真实的生活中,对自己喜欢感兴趣的课题展开自主学习探究,了解身边世界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运用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 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而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视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在客观上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空间。研究性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型到主动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挖掘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理论,更多的是如何学习和获得知识的方法。学生是研究性学习过程的主体,更加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三、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1. 教育理念和角色的转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语文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转变角色。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是课堂和教学中的主体,教师不再是主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型该由专制型关系转变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不断学习现代的新型教学理念,理解和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本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学平和整体素质,为学生创建一种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建合理、公平的学习发展机会。

2. 完善实施方式

初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为学生创建一种科研情景,让学生有机会和空间对选择的课题进行自主的探究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把所学知识化为己用,成为学生自身的内在经验。在实施阶段,研究性学习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是指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和确定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小组合作研究和个人独立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组织形式主要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各有千秋; 而在确定研究性学习题目时,广泛寻找并确定有价值的研究性题目,不可草草随意定下题目。实施阶段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过程。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并制定好合适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可以自主地研究并总结相关答案,在搜集资料时应该掌握多种方式,做好详细的准备。总结阶段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相应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获得和体验,对学生进行总结应具备包容性。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应该做出客观的分析,告诉学生哪里做得较好,哪里还需要改善,对学生的自主研究方式给出合理化建议,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教师在此基础上在进行点评,能够给学生带来自信。评价中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连贯性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探究研究性学习中应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摘要:新课改的推进,带动了各个阶段各科学科的发展。其中,初中语文学科越来越受到家长、学生、学校以及老师的高度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教学中涌现出多样的教学理念,研究性学习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同。以探究研究性学习为出发点,论述了该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和和探究过程中的指导意义和本质特征,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些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初中生的语文学习。

初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范文 篇2

专题研究性学习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语文教学思想。它打通了学科,打通了课内外,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有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提高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设置了10个专题,分别是《狼》、《荷》、《长城》、《汉字》、《鸟》、《叶》、《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和《我心中的语文》。这是课程改革精神在教材编排中的具体体现。从选材上看,这10个专题范围非常广,和自然、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教师与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不让学生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成为沟通学生与社会的桥梁。1.专题学习的凝聚性

一个专题就是一个聚焦点。“专题”的凝聚性是建立在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逻辑分类基础上的。比如专题《荷》,它可以把古今中外所有描写荷花的诗、词、散文、小说、绘画作品、摄影作品、影视作品等等都囊括进来。这里“荷”是个聚焦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引导的时候能很好的做到放得开,收得拢。在这个专题的学习中也可以适当的收集一些关于其他花卉的知识进行比较,更好地了解荷的属性。但决不可以随意发挥,必须要以“荷”为聚焦点。这样就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2.专题学习的开放性

①专题学习形式的开放性

②专题学习空间的开放性

学习的空间不再拘泥于课堂和校园,可以走出校门,延伸到整个社会和自然界,将学习与社会考察、公益活动、社会生活等综合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专题《广告多棱镜》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好的广告语进行欣赏。尝试给身边的某一件物品写一段广告语,也可以让学生为某一公益活动写个广告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教学目的,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③师生关系的开放性

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既可以是传道者的角色,也可以是学习者的角色,学生可以收集到老师不了解的知识,师生之间可以建立一种相互平等、民主尊重的和谐关系。3.专题学习的探究性

在专题学习之前,教师就该告诉学生,“专题”中的内容是别人研究的结果,但只能是较好的,而不是最好的,还有待我们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探究本就是无止境的。学生要改变以前的依赖老师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研究,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专题”学习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其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与能力形成的过程。4.专题学习的综合性

语文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它综合了政治、历史、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方面的知识,其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专题”的设计是跨学科的,给学生提供了广阔天地,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将冲破语文学科知识,衍射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如《狼》专题的内容就综合了文学和生物学等学科。学生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可以了解一些关于狼的文学作品,也能了解一些关于狼这种动物的特性。以《荷》的专题为例,可以将文学(写荷咏荷)、生物学(荷的生物属性)、地理学(荷的生长环境)、药物学(荷的药用价值)、经济学(荷的经济价值)等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囊括进来,师生共同探究。5.专题学习的实践性

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做中学”,不能整天把学生禁锢在学校和书本上,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眼,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专题学习正是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一种方式。它要求学生围绕专题在生活中自主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学生也能在这些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的体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例如在《狼》的专题学习中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有关狼的文章,参观有关狼的图片,写观察日记等实践活动了解有关狼的知识,并通过互相的讨论研究,形成对狼的独立的认识。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析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研究性学习 学习方法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方法,是在1961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提出的,该理论的提出对当时的国内外教育界引起了非凡的影响,对当代的初中语文教学仍具有指导意义。在2000年,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提出了新的定义,即研究性学习既是指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活动,并出台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报告。探究性学习是指在科学研究的情境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开展学习活动、研究现象并获得本质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主动学习,学习是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掌握和吸收知识的过程,这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优质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学习系统和认知结构,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和灌输。改变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方式。在采用研究是学习模式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自身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习和实践奠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参与研究实践,发展综合运用知识,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法,需要依靠中学生主动对学习进行探究和解答问题。国内外对研究式学习理论已经有了很多的文献论述,但很多论述涉及到的相关情况并不深入,涉及到初中语文研究式学习的文献少之又少,在此方面需要学者和探究者加大力度进一步的研究。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需要师生双方的互动,在整个过程中探究活动和研究活动,会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改善学习方式。研究式学习还有一个特点,即它允许学生根据既定的学习目标选择所学知识内容,换句话说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自主选择权。在研究性学习里面,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自我展示和发展的机会,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这正好符合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即主动性和独立性,带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教育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辩证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经过小学阶段对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学生对事物和问题的思考能力也有很大的进步,思维能力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程度也因人而异。学生对周边事物的好奇心越来越广泛,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丰富内涵的求知欲也越来越清晰,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积极走进真实的生活中,对自己喜欢感兴趣的课题展开自主学习探究,了解身边世界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运用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而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视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在客观上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空间。研究性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型到主动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挖掘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理论,更多的是如何学习和获得知识的方法。学生是研究性学习过程的主体,更加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三、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1.教育理念和角色的转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语文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转变角色。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是课堂和教学中的主体,教师不再是主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型该由专制型关系转变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不断学习现代的新型教学理念,理解和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本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学平和整体素质,为学生创建一种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建合理、公平的学习发展机会。

2.完善实施方式

初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为学生创建一种科研情景,让学生有机会和空间对选择的课题进行自主的探究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把所学知识化为己用,成为学生自身的内在经验。在实施阶段,研究性学习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是指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和确定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小组合作研究和个人独立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组织形式主要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各有千秋;而在确定研究性学习题目时,广泛寻找并确定有价值的研究性题目,不可草草随意定下题目。实施阶段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过程。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并制定好合适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可以自主地研究并总结相关答案,在搜集资料时应该掌握多种方式,做好详细的准备。总结阶段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相应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获得和体验,对学生进行总结应具备包容性。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应该做出客观的分析,告诉学生哪里做得较好,哪里还需要改善,对学生的自主研究方式给出合理化建议,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教师在此基础上在进行点评,能够给学生带来自信。评价中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连贯性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探究研究性学习中应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27(02).

[2]靳健.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义理建构[J].甘肃高师学报,2007,(01).

[3]靳玉乐.探究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26.

[4]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29,131.

[5]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6]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2.

[7]王颖.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6.

[8]白文涛,贺建伟.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效途径之我见[J].新课程,2011,(11).

浅谈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篇4

一、尊重学生, 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 刺激学生的发现欲, 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无论会不会答, 都应该给予学生热情的表扬和鼓励, 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 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 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学之所以需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也是因为中国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中国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 由此也就决定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学生提出自己不同于老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 是应该被允许的。教师的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而并不是要学生一定接受老师的观点。也只有这样, 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才能够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 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的过程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课堂上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讨论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要想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 特别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 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如果要做到这一点, 这就要求老师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懂得详细讲解知识, 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最好不要再说, 至于不是重点内容的我们教师也可以省略不讲。不能面面俱到, 不能全面开花, 也不能不动脑筋地把教学参考书上的东西全盘端给学生。而应当鼓励学生自己认真的思考, 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索, 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 帮助学生摆脱尽信书。在教学的过程中, 如果可能的话, 每篇课文教师都要提供给学生讨论的话题,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索, 拓宽他们的思路, 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话题可以是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 也可以是课文中有争议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讨论、辩论获得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 引导学生把“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

比如, 在课文当中的一篇文章, 我们就其中的一个问题组织一场相关的辩论赛, 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 他或可以开山辟路, 或可以搬家, 或是靠山吃饭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投诸渤海之尾”的做法是利己不利人, 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在另一篇文章当中, 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辩证分析鲁庄公的形象,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 有的同学说:在“长勺之战”中, 鲁庄公作为国君虚心听从曹刿的指挥, 甘愿扮好“配角”, 这说明鲁庄公具有明君的胸怀……最后, 同学们一致公认:鲁庄公并非传统说法的平庸国君、昏君, 而是一位明君, 只不过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罢了。

三、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教师不要将研究性学习神秘化。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 它适合于各个年级开展, 不要一谈到研究性学习就必提“课题”、“论文”、“考察”, 它也不是重点中学学生的专利。

(2) 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并不是为培养少数语文尖子, 研究性学习应该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老师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

(3) 在教学过程中, 不要过度地追求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初中阶段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 关键是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研究学习的习惯, 注重的是过程, 而不是结果, 不要盲目追求学生撰写论文的数量、质量。

综上所述, 对学生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不能仅仅只是依靠学生自主学习, 还需要依靠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我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当中, 我们能够对研究性学习有着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从而更好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为学生自身全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8.

[2]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篇5

张超山

一、研究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反对填鸭式、注入式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面向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学习上获得主动、自主和独立。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语文课题组将在上级相关部门和学校教科室的领导下,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加强我校的教学常规建设,完善我校的语文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认真进行课题研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语文熏陶。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研究的总目标: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2、拓宽学生自主性阅读的渠道,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让学生能读通文言文。

4、通过无命题自由习作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审题,立意,自由写作的能力。

(二)预期目标:

1、使学生“会学”、“善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探索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及方式,形成系统、实用、开放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指导模式。

四、研究措施:

1、建立课题组,形成管理网络。

由校长室顾问,教务处监督,教研组长组织实施,教研组长、组员具体开展,做到分层管理,步步落实,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运行。

2、注重教师培训,加强理论学习。

实施“学法指导”的实验研究,对教师的教育思想和业务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组内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弄清“学法指导”的实质和任务,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

3、强化过程,加强全程管理。

首先开展课题研讨活动,使研究者明确研究的任务和目标; 其次是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学生在实验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的学法水平,以有的放矢的实施指导,不断修正课题研究方案,使课题研究工作更趋科学化和规范化;

再次是开设学法指导课,选择课题承担者根据各自研究的内容上好实践课,供大家观摩学习;

第四是督促全体组员不断总结,积极撰写论文、心得体会、个案分析等。

4、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法指导实验研究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我们的研究重点要放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学法指导上: ⑴ 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地位。

⑵ 指导学习方法。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心理倾向在课堂上进行渗透,在课堂后进行交流总结。

⑶ 培养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发展自我。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同时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法、经验研究法、文献法、个案法及总结法等教育科研方法。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张中原 徐林祥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2]汪凤炎 燕良轼 编 《教育心理学新编》2006年版

[3]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4]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尝试了很多教学方法,受到广泛好评的包括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其实,这也算是比较新颖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创新中让学生感到新颖,让老师感到放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促进了教学效率的大大提高。同时,新课标要求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在小组合作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两项目标。虽然小组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但同时也需要保证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正确认识小组合作教学方法,采用正确的方法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语文小组学习研究的意义

当今教育,学生的习得感受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新课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提倡弘扬人的主体性,并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使其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小组学习能够让每个成员公平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学生的群体中更加自然地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向其他同学学习。从初中语文的教学角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1.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分享,符合语文精神

语文是具有人文性的学科,充分体现个人情感和分享成果。在这类教学中,学生的思考所得是重要的学习财富,也是学有所成的表现。因此,分享和交流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对语文教学最突出的贡献。在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分享所得,交流学习领悟,更多的是对课文中的一些思想和情感角度做分析和总结。每个人理解文章的角度和思路不同,因此在交流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想法,这种碰撞给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丰富性,不仅学生可以从中受益,在一旁的老师也能学到一些东西。这一点符合语文分享的精神,能够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2.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帮助,符合团队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表现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往往一个人难成大事,而有其他人的帮助则比较容易成功。所以,团队意识非常重要,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是这一理念的结晶。在初中语文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学习成果,能够彼此帮助理解文中知识,分享好的书籍和感悟。学生在课堂上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立刻或者在课下问自己的同组同学,得到解答后还能够继续深入探索。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和能力,更能培养他们帮助他人和向他人求助的学习和办事方法,奠定他们的成功之路。

3.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监督,符合个性教育

新课标提出小班化教学的意见,主要是为了将老师有限的精力分给更少的人,这样更容易集中管理。但是,目前学生数量多,老师数量少,而小组合作则是解决这一现状的最佳办法。将相同学习习惯或者秉性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他们可以进行组内管理,减少老师的工作量,将精力以小组为单位分散,这样组内的人能够分到老师更多的管理精力。而且组内成员的相似性,有利于进行个性化的教学,给每个小组分配不一样的学习任务,保证其学习效率和效果。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1.鼓励学生自主分组

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将性格类似的学生分配在一起才更有利于学习和交流,才能发挥小组学习的真正意义。但是,也不能完全依据学生的意愿,为了公平和大局着想,老师要做出合理的调整。以学生的意愿为大前提,进行分配和重组,保证公平性等。

2.制定组内学习任务,强调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最大的一个优势是有利于组内的合作探究,能够对课堂学习的语文知识进行实践学习。所以,在给小组安排学习任务时,不要仅局限于课后习题的完成上,要多做一些阅读实践的学习安排。如,让学生自主对《背影》这篇文章进行阅读探索,共同讨论其中心思想,得到至少三种答案,然后在课堂上再次讨论。这样的实践阅读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语文魅力,对他们语文学习感觉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3.完成课堂预习、复习等工作

小组学习方法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学习,所以预习和复习过程都可以在课下完成,而且由组长进行质量监督,从而为课上的效率做保证。在课下及时完成对课文的预习工作,并组内进行初步的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理解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不懂的问题可以在课下进行再次的组内解决。最终的难题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这样印象更加深刻,学习效果更好。

总之,初中语文是载体,小组合作方法是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提高对文字的感知和领悟使用能力,让语文魅力更加发散,才能让学习效果有更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的研究性学习 篇7

一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培养

1.研究性学习对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提出素质教育也就是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始。素质教育以德育为中心, 学习不再是老师留下作业学生回家后死记硬背完成的, 而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带着学生们去实践、探索, 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能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形成一种终身自主学习的学习体系。研究性学习在很多地方的学校进行了实践,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这就说明了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自身发展和成长、成才的重要性。研究性学习可以转变学生原来的学习习惯,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使得学生的学习取得了理想的成效。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开设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语文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

2.改变以往的教学体系, 创建新型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教学的培养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以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在这种研究中学生们可以主动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这样会使学生们不再被动地去学习、强记强背, 改变了以课堂、书本、听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主收集和分析的能力, 使学生们更有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学习意识的养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养成研究性习惯和能力是培养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的首要条件。学生们对新事物的学习充满了激情和渴望, 如何改变学生们对语文的不良看法, 就要看老师如何把同学们引领到新的学习领域上来, 让学生们重新喜欢上语文, 让学生们对语文有着浓厚的学习研究兴趣。当然, 一节好的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和老师都处于一种研究学习的状态, 学生们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 一起研究和解答, 老师也可以提出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和同学们一起分组研究讨论, 这样的语文课堂培养了思维逻辑、团结能力和创作能力。

2.新型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 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同学们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探讨、如何解决问题, 改变以往被动接受老师讲解知识的学习方法, 构建了一种语文学习上开放的学习环境, 能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方法获得知识, 懂得如何处理所遇到的问题。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培养, 老师往往会给学生们引导, 让学生们自己去实践, 在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们学会提问, 敢于提问。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们终身受益, 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 让自己的眼界更开阔。

三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解放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语文课堂不枯燥

老师首先要解放传统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中开拓更广的空间, 变换教学模式, 有能力让学生们喜欢上研究性学习这项活动。老师可以布置给学生特别的作业, 如让学生们回家完成有感情朗诵, 让学生们把自己朗读最好的状态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回到课堂的时候就会看到同学们记录自己朗诵的方式各有不同, 通过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辩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进而让学生们进入研究性学习的状态, 这样语文课堂便不再那么枯燥。

2.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精神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要求老师首先要树立新的语文教学观, 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方面着重于实践学习, 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教学研究性活动中提高语文的文学功底, 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教学的研究中, 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研究文章还要困难, 老师和学生都由于受到教材的影响过深, 想问题的角度也常常受到牵引, 提不出更好的问题。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就能很好地让同学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创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研究探讨中学生的学习也可以由被动接受转化成主动探索, 使语文学习中的弱者变得越来越强, 使学生的学习能动力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莉.初中初任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马小菲.邢台市初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2

谈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篇8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它强调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乐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局面, 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 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教师应该牢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要甘心成为配角,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这其实赋予了教师角色更多新的内容:教师不再是“专家”、“讲师”与“教授”,而是走下“神坛”,成为学生学习、进步的合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不再以定规或定向来支配和限制学生的思维, 而是将某些课堂的支配权放给学生,让学生享用课堂。同时,教师应成为课堂中的积极的参与者。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探究骗子行骗的根源时, 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把学生局限在我预设的几个问题内,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选角度,通过小组讨论、陈述观点、质疑答辩等环节,激活学生思维。整堂课学生唱主角,尤其是在陈述观点和质疑答辩这两个环节中,正方和反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充分展示了个性。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有了读书思考的时间,有了自由讨论的空间,有了展示才华的机会,真正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课堂教学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课堂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用活生生的教材引导和启迪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例如:学习《观沧海》一文时,对于曹操这个人物,一些同学仅凭主观断言曹操是个坏人。我告诉学生,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罗资料, 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学生广泛阅读了《三国演义》、《三国志》等描写曹操的有关资料 ,结合《观沧海》的描写,形成了对曹操的完整认识。

其次,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眼光不仅要放在教材内容上,而且要利用课后的思考题,这里也是学生寻求新问题的大好阵地。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后练习题:“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对于这类题目,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社会学、伦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分析,让学生在“学”中体验 ,发现新情况与新问题 ,寻求新办法。

如今新教材后的思考题已经非常注意启发性和开放性,根据“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允许有多种答案,提倡各抒己见。只要教师能够以开放姿态和自由平等态度为学生着想,那么学生怎么会把语文课当成“无聊课”呢?如果学生能自主学习,那么怎么会没有收获呢? 当然,学生个体所获得的收获是有限的,如果能够集中全体学生的智慧,我想,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就会更显著。

三、对课文内容的拓展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第一,利用教材间的内部联系,对教材进行再次有效梳理,追寻知识之间的相互性。如根据课文教学内容增加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像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扩读《安徒生童话》,学习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扩读《水浒传》,学习了《范进中举》后扩读《儒林外史》,等等,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又如学习了鲁迅的《风筝》,扩读《满天的风筝》,通过比较阅读 , 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又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第二,利用现有教材,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教材中的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很注意布白艺术,也就是文章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想象余地,读者可以据此对作品进行再次创作。如讲授《羚羊木雕》时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知识储备,加以创新,对文章的结尾进行再创造。

第三,学生完全可以将一些经典文章换个形式,另外包装文章。如学习《天净沙》时,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利用在美学课上学到的知识,以图画再现诗人的意境。

对课文内容的拓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四、加强课外语文学习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补充

课文的源头便是生活。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广阔。除了要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外,还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进行探究或对课外阅读进行研读。如对“街头错别字的成因和解决途径”、“某民间故事和史实联系”等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上研究性学习形式,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依次递进,其共同特点是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改变了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形式,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把学生解放出来,把他们置于宽松自主的语文环境之中, 最终使他们血液里流淌着真正的语文素养和人格情愫时,我们才真正无愧于语文教学。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它强调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乐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文章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展开论述。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篇9

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四个环节

在通常情况下,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如下四个环节:

1. 选择问题, 确立研究课题。

研究性学习不需要像科学家那样解决大问题,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解决过程, 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 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 因此, 初中生的“课题”要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筛选和确定。另外也应注意, 并不是所有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学生都有能力研究, 衡量的主要依据是看对于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 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 符不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般不宜选择规模大、因素多、周期性长的复杂课题, 而适宜选择角度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例如, 学了鲁迅的《孔乙己》后,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并确立研究课题, 也可预先准备几个课题供学生选择: (1) 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源; (2) 孔乙己和范进的性格有何异同; (3) 联系现实, 谈谈当今有无孔乙己式的读书人。

2. 搜集整理研究文献, 资料。

收集整理并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文献, 意在通过查阅、鉴别、整理和分析, 明确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 前人留下了什么, 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 选择较恰当的研究方法, 教师可以介绍图书资料的查找等方法。例如, 在《狼》的专题学习中,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有关狼的文章, 参观有关狼的图片, 写观察日记等实践活动来了解有关狼的知识, 并通过互相讨论研究, 形成对狼的独立认识。

3. 设计方案, 分步实施。

学生分成几个课题组, 可由学生自由组合, 学生自选研究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为组长, 可以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 (教师家长校外人士等) 为指导教师。在研究过程中, 组员们要分工协作, 各展所长, 协助互补。有时, 为了了解学生个人的研究能力也可采用个人研究的方法。制订计划时可由学生共同完成, 要有目标、有方法、有过程的设计, 教师可整体指导, 学生再自行修改, 避免走弯路。

4. 总结分析, 形成小论文。

写小论文是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和内容。初中生写的小论文不一定要有学术性和理论性, 但要让学生有“专业意识”和“学术意识”。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写论文的基本方法。小论文与常规写议论文有较大的区别, 教师要把小论文的基本形式告诉学生, 让学生懂得怎样入题、怎样展开、怎样阐述、怎样归纳。学生写好小论文后, 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修改, 要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而不是简单地写出来的。写好小论文能巧妙地将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 激发广大学生的思维潜能,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实现知识、能力的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二、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几点要求

1. 一定要体现语文的学科性。

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在语文识词与拼写、词汇、阅读、写作、文学教育的几大板块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观察、倾听、阅读和写作能力。语文研究性学习姓“语”, 它的“主业”永远是语文学习, 它的目的永远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 无论是主题活动中的参观访问、观摩集会、辩论表演, 还是探究活动的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都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促进听、说、读、写、思能力的整体发展。

2. 关键是开展好专题探究活动。

研究性学习要开展好专题探究活动, 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引导学生确立探究主题。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要进行什么类型的探究, 要探究什么主题, 应该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是学生确立主题的“咨询者”、“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总之, “不干涉”是研究性学习主题确定阶段教师指导的一条基本原则。第二, 探究的主题一般有三个来源, 即生活诱发式、课堂拓展式、学科联系式。无论哪种形式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挖掘探究点, 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制定探究方案。第三, 学生根据制定的研究方案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学生们感兴趣的信息点, 同伴间进行必要的研究、分享、总结是探究的主要过程。

3. 要构建健康的评价机制。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应该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 它主要是通过考察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的程度, 检验上一步的学习情况, 从而确定下一步需要加强的学习领域, 并作为判断是否学习新内容的依据, 从而达到推动学生学习的目的。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信息, 用以评价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完成情况。包括:笔试、实践、组织活动、日常观察、课堂参与、小组项目评价等, 上述所有内容都将记录在学生的成长档案里。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总体表现或个性特征给予建议和评价, 在评价的主体上实现多元化。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自主性很强的学习活动, 要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 所以在学校评价、教师评价的基础上, 还应加大伙伴评价、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的作用, 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做到更客观、更全面。

4. 要符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作为其校本课程、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 应该体现学校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符合本地、本学校、本人实际的学习活动就是最好的学习活动, 这就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调动学生自主活动, 贴近本地、本校实际选择研究课题, 才能把语文研究性学习和当地实际、学生水平结合起来, 从而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应当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包括敏锐的观察与思考能力、搜集与积累资料的能力、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并应致力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地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 学生从各种活动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是一种学习品质、能力, 它将为终身学习、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原则

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实践, 使学生在活泼、有序的探究活动中自主质疑、乐于质疑, 自主创新、乐于创新。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和发现。能够有自己的理性思考, 独立的探究、衡量、比较、鉴别, 提出自己的看法, 发表独特的见解, 不惟书, 不惟上, 突破固有思维模式, 求新求异, 敢于向权威挑战;一次性探究和阶段性探究、延续性探究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和关照个别差异相结合。给予每一个学生探究的机会,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承担探究的权利与任务, 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构建

1. 创设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的环境。

(1) 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 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 去接近那些后进生。要让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 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友爱, 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和指导,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2) 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习动力系统。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 因势利导, 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环境的创设, 一是创设客观探究情境, 包括各种直观情境、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等, 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 使智能得到发展。二是创设智力情境, 包括各种问题情境等。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 确定学生的“最佳发展角度”, 设置问题情境, 促进新知识迅速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中。

2. 实施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的要素提出问题。

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 寻找与语文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 创设出特定的情境, 向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领域, 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例如, 在学《“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小说时, 我们就以电影《泰坦尼克号》沉船画面和主题曲《我心永恒》, 导入新课。以多媒体画面来创设学生受感染的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学生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象, 启动思维, 来思考和认识生命的意义, 探索研讨。针对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按照计划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将收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资料, 结合亲身实践对得到的实验现象、数据, 进行分析、推理、判断, 从而得出初步的结论。

四、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

1. 以点带面, 课内精读与课外略读相结合, 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的能力。

精读是一种精心细致的、逐字逐句的钻研体味, 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式。略读则略去或绕过文章中某些次要的方面, 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和纲目, 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方式。对教学而言, 精读是主体, 略读是补充;对效果而言, 精读是准备, 略读才是应用。开放性、研究性阅读的步骤:第一浏览, 即概览一下书籍的内容提要和篇章目录, 求得一个轮廓的了解。第二提问, 即就各章节的标题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内容, 提出问题, 留待下一步思考。第三阅读, 就是通读全文, 做到边思考边做笔记, 达到理解。第四复述, 即回忆书中的内容, 加深印象。第五复习, 即在复述后, 一二日内, 再重复一次, 以巩固获得的知识, 得到新的体会。

2. 以读带写, 以写促读, 阅读与写作结合, 使学生在读写的实践中提高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能力。

上一篇:早期功能训练下一篇:中职语文写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