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之管见

2024-06-20

建筑节能之管见(精选九篇)

建筑节能之管见 篇1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节能有一定的发展, 节能建筑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 但业内对建筑节能的认知还停留在通过节能设计满足强制标准,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集成的技术手段、评价指标、施工监管程序。若不引起重视, 将严重制约建筑节能的发展速度。

一、外墙节能的意义

建筑节能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获得使人舒适健康环境的同时, 在建筑中提高能源利用价值, 以有限资源和最小能源消费为代价获取最大经济和社会效应的一个系统工程[1]。它主要包括围护结构节能、设备节能两种实现途径, 其中围护结构节能又包括:外窗、屋顶、外墙。

外墙作为建筑物的外表面, 须经受一切外界气候, 尤其是恶劣天气的交叉作用, 如温度湿度的大幅变化、环境污染等交替作用下, 易使外墙面开裂, 而外墙相比于门窗、屋面占整个建筑物外表面积比重大, 其破坏对于建筑物本身的负面影响也更显著。于此, 外墙节能的意义体现在:

1. 保护主体结构, 外墙节能类似于建筑的“外衣”, 能有效降低恶劣环境交替作用对外墙造成的侵蚀, 起到保温隔热的节能效果, 同时延长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2. 避免出现墙体开裂、结露等现象;

3. 改善墙体受潮的情况;

4. 适用范围广泛, 无论新建建筑还是改建扩建建筑都能进行改造施工, 而丝毫不影响其功效;

5. 增加房屋使用面积, 据统计, 以北京、沈阳, 哈尔滨、兰州的塔式建筑为低, 当主体彩保温材料———空心砖墙时, 每户使用面积可增大1.2m2、2.4 m2、4.2m2、1.3 m2;[2]

6. 占建筑物表面积比重是大, 节能效率显著;

二、外墙节能现状

随着近年来住宅节能的发展, 一方面外墙节能新技术的持续研究开发;另一方面外墙保

温材料的引进和研发都促使外墙节能上升到新的高度。但是, 与国外的完善研的发展相比, 我国的外墙节能现状仍不容乐观:

1. 起步晚、底子薄的历史因素决定我国建筑节能水平与国外相去甚远, 以外墙能耗为例就是发达国家的4〜5 倍[3];

2. 虽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节能研究有所突破, 但节能的评价指标不完善, 施工、监管未完全实现规范化;

3. 受经济水平制约, 节能设计仅以符合相关标准, 未因地因时制宜进行合理设计;

4. 与大型公共建筑相比, 工业建筑和住宅等的节能设计认同程度还相当不足, 制约了其节能设计的发展;[4]

三、外墙节能设计

外墙作为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屋顶和门窗而言占建筑表面积比重大, 节能地位不容忽视, 墙体保温分为单一材料、复合材料保温两种形式, 其主要材料有:

1. 单一保温材料主要包括:空心砌块墙、加气砌块墙等, 其施工方便, 但由于材料单一, 且材料自身传热系数大、抗裂性差等不足使其节能效果不显著;

2. 复合材料是指将承重材料和保温材料结合形成复合墙体, 增加其节能效果, 如保温砂浆、EPS、XPS、硬质聚氨酯保温板、现场发泡聚氨酯保温涂料、FSG、聚苯乙烯复合保温墙板, 但其性能及适用性各有不同, 节能设计时应合理选取;[3]

外墙保温在运用保温材料的基础上, 其节能技术经过数年的发展, 可分为外保温、自保温、及内保温, 而缘于内保温易被二次装修破坏及施工便捷性不足等原因, 在新建工程中运用较广泛的是节能技术中的前两种。

四、工程实例

以笔者调查的实际工程为例, 某楼盘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 设计单位结合其地处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夏季气温较高、湿度大;冬季气温低、湿度大、日照率低等气候特点分别对其商住一体建筑、商业建筑、纯住宅进行节能设计:

1. 商住楼:采用外墙内保温, 其构造措施 (由内到外) 包括:20 厚1:3 混合砂浆内抹灰、柔性腻子、5 厚抗裂防渗砂浆复合网格布、3.0 厚中空玻化微珠无机保温砂浆、200 厚页岩多孔砖、20 厚1:3 水泥砂浆内抹灰、外墙饰面;

2. 商业住宅:采用外墙外保温, 其构造措施 (由内到外) 包括:20 厚1:3 混合砂浆内抹灰、柔性腻子、抗裂防渗砂浆复合网格布、2.5 厚中空玻化微珠无机保温砂浆、界面耗浆、200 厚页岩多孔砖、界面砂浆、3.0 厚中空玻化微珠无机保温砂浆、抗裂防渗砂浆复合网格布、柔性腻子、外墙饰面;

3. 住宅楼:与商住楼的外墙节能设计一致;

经调查, 早期的节能设计均采用外墙外保温, 但由于该措施的造价高、施工难度大、工

期长且影响外墙干挂等施工进度, 开发商受限于经济性及工期, 权衡之下要求变更为较容易实现的节能设计, 在符合相关标准的前提下, 将商住楼和住宅楼的外墙节能设计变更为外墙内保温, 无疑这一变更达到开发商期望的眼前目标, 但却使得外墙构造的总传热阻从0.99 降低至0.731, 节能效率的降低程度可窥一斑。

不难发现, 建筑节能的发展应在完善节能相关法律法规及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 规范建筑领域的节能设计;同时倡导节能设计的主体单位不应止步于符合标准及眼前经济效益应当立足长远;最重要莫过于节能技术、节能材料的研究不应只着眼于节能效率而应以施工便捷性、经济效益、节能效率为综合指标, 才能使节能研究成果应用于更广泛的建筑节能设计中。

五、结语

诚然, 外墙节能作为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节能设计时须与建筑自身所处自然环境、投资环境、施工环境等结合, 提出切合实际的优选方案, 但若要真正将建筑节能推向节约能源的至高层面还需要结合多项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 构建不仅包括节能设计还包括节能施工、监管、评估等建筑节能的集成平台, 建筑领域从业人员任重而道远。

摘要:本文在建筑节能设计的众多实施途径中, 以外墙节能为研究重点, 结合四川巴中市某工程外墙节能设计, 阐述外墙节能意义、现状、方法, 突出外墙节能作为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实践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完成节能设计, 同时节能设计的研究应同步完善。

关键词:建筑节能,外墙节能,设计,研究

参考文献

[1]范亚明, 李兴友, 付祥钊.建筑节能途径和实施措施综述[J].重庆大学学报, 2004, 25 (5) :82-85.

[2]王海, 尹万民.外墙保温技术在建筑节能中中的应用[J].墙体与设计, 2014, 12, 13-16.

[3]路峻, 四川夏热冬冷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系统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7.

建筑节能设计之我见 篇2

建筑节能设计之我见

我国是能源短缺的国家,但建筑能耗却是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2~3倍,高能耗不利于建筑可持续性发展.本文提出建筑节能设计建议,以充分促进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作 者:张莉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江西,赣州,341000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年,卷(期):“”(9)分类号:关键词:建筑 建筑能耗 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之我见 篇3

所谓建筑能耗, 国内外习惯上理解为使用能耗, 即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用于供暖、通风、空调、照明、家用电器、烹饪、给排水和热水供应等的能耗。

本世纪以来, 人类在能源消耗上的增长速度, 大大超过了人口的增长, 能源问题已倍受各国重视, 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问题之一。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期, 能源需求也正快速增长, 城乡建设与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建筑领域中的建筑业和住宅产业是能源消耗大户。我国建筑节能与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很大。如何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资源, 已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

2 住宅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的节能

2.1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

一幢或成组团及至住宅小区, 从总图到单体设计, 各个工作阶段中始终要贯彻节能原则, 节能设计应从建设选址、建筑群的布局、朝向、体型、间距及日照、冬季风主导向、建筑对空间的环境构成等, 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精心设计。

节能住宅的选址、体型、体量。住宅建筑不宜布置在山谷、洼地、沟底等凹地, 因冬季冷气流在凹地里形成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 这些地区的建筑, 若要保持适用的室温, 要耗费较多的能量。住宅建筑的体型、体量, 对建筑耗能有直接影响, 建筑物的外表面越大, 采暖与制冷的负荷也就越大, 因此尽可能地取最小的外表面积, 符合节能要求。

节能住宅建筑的布局朝向。利用组团建筑的布局, 形成优化微气候的良好界面, 建立气候防护单元体系, 这样做对节能有利, 应充分结合特定地点的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特征、建筑物的功能、人的行为活动特点, 建立一个小型组团建筑区, 形成自然———人工生态平衡系统。

对于单体节能住宅, 最好的体型是长轴朝东西的长方型, 长轴朝南北的长方型最差, 板式住宅优于点式住宅。节能住宅依靠太阳能得热减少采暖能耗, 其垂直墙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是选择朝向的关键。

节能住宅的日照、间距、密度。由于市中心区, 属黄金地段, 人口密集, 地价上涨, 造成住宅小区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相应上升, 南北两房日照间距不够, 北房南侧底层房间得不到阳光照射, 这显然与节能不利, 也与维持正常的生态环境不利。在建筑规划时, 常用一年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冬至日, 作为南北房之间距控制, 即这一天若满足北房底层房获得日照, 则全年都能满足要求。但对于旧城改造区, 建设用地偏紧, 这样做有困难, 后有人建议, 选用全年最冷的大寒日作为日照间距控制, 这可提高一些建筑密度和容积率, 对开发单位是一种补偿。

2.2 住宅建筑构造的节能技术

住宅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要占建筑采暖热耗的1/3以上, 对这一部分采取科学的保温设计, 那么节能效果一定很显著。改善住宅建筑的隔热保温性能, 建筑界一致认为, 是建筑节能的主要技术, 提高隔热性能所增加的投资, 还可用节约出的能源费作为补偿。我国广大采暖居住建筑, 围护结构保温水低、热环境差、采暖能耗大, 这种普遍存在的状况极待解决。我国去年颁布了新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根据采暖地区及建筑体形系数的不同, 规定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的限值, 对我国采暖住宅来说, 这些指标都是先进的, 也是对实现节能50%的国标所必需的, 所以必须经过努力实现它。

墙体节能。我国长期以实心粘土砖为主要墙体材料, 用增加墙体砌筑厚度来满足保温要求, 这对能源和土地资源是一种严重浪费。单一的墙体材料, 往往也难以同时满足保温、隔热要求, 因而在节能的前提下, 复合墙体越来越成为当代节能墙的主流。

窗户节能。对门窗性能的改善及防空气渗透, 这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面。例如, 美国的建筑中窗的耗能量, 约占全国总能耗的5%, 占建筑能耗的25%, 可见窗的节能应高度重视, 目前可以从3个方面解决这一节能问题:限制窗墙面积比;提高窗的气密度, 贴密封条减少冷气渗透, 但室内要有换气设备, 保证卫生换气量;改善窗的保温性, 如用双层玻窗, 使用中空、隔热和反射玻璃等。

屋顶的保温节能。屋顶是住宅重要的外围护构造, 近几年来, 由于住宅小区设计造型的多样性, 坡屋面住宅也逐渐多起来, 顺坡内铺玻璃棉或岩棉或在吊顶上铺设, 可起到很好效果。

2.3 住宅建筑施工中的节能

住宅建造中的能耗, 是一种集中式的耗能过程, 下述的各个环节, 与建筑节能有关。

建筑材料与设备的生产中, 采用节能新工艺, 如水泥由煤外分解工艺代替湿法工艺, 可节能40%, 而生产矿渣水泥, 粉煤灰水泥, 比生产普硅水泥节能20~30%。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新工艺, 如采用滑模、大板模, 采用高强水泥, 渗外加剂, 提高养护设备负荷系数, 或利用太阳能进行养护构件。

将建筑构件生产、运输、安装, 纳入标准化、工厂化、自动化的生产体系, 增加预制装配量, 提高建材利用率, 可减少单位构件耗能。

采用先进的施工管理方法, 采用网络计划控制, 全面质量管理, 确保优质高产, 进行成本———工期优化, 这样从施工全过程中, 可以收到节能效果。

3 建筑节能改造的必要性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我国建筑节能的关键, 如果只考虑新建筑节能不考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那么, 建筑节能的实际成效也只能限定在很小范围内。所以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研究迫在眼前;节约能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 是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居住条件的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必然会带动建筑能耗的过大增长。而住宅建筑又是高能耗建筑的主体, 特别在我国北方大量的既有建筑在功能和节能方面远远满足不了舒适度要求, 因而对其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必将产生长远的经济社会效益。

建设部在“十二五”规划中已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作为重要的专项实施工程, 并且指出, 北方地区要结合供热体制改革, 根据不同的建筑构造和使用条件, 开发对墙体、门窗、屋面和采暖空调照明设备和系统节能改造的多种技术的研究。由此可见, 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应该及早开展, 尽快提高建筑热舒适度, 避免能源、资源的浪费。

结论

节能和环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 建筑节能的关键又在于提高建筑能量高效率。因此, 无论是制订建筑节能标准还是从事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 都应把建筑节能的宏观目标定位在用占全国总能耗20%左右的能量, 满足下世纪我国建筑耗能的需求。应从现在起便着手“绿色建筑”的试点工作以及旧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试点工作, 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道路来。

参考文献

[1]付云松.建筑节能与外墙保温技术[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2009-08-01.

[2]沈振岳, 脱红勇, 罗星.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监控[J].建筑技术, 2011-04-15.

劳技教学之管见 篇4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陶锡泉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的临近,中国经济将广泛地溶入世界经济的滚滚洪流。而要使我国在异常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求教育尽快与世界接轨,顺着世界发展潮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为此,教育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劳技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产物和切入点之一,越来越被广大有识之士关注和重视。面临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劳技教学与其他各学科教学一样,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多年从事劳技教学实践,认为要使劳技教学具有生命力,使之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服务,一定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应切合学校、学生实际,符合经济发展要求

(一)劳技教学从80年代末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真正被作为必修课已是90年代中期的事了。和其它学科相比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因此教材编写远不如其他学科,特别是高质量的教材更是缺乏。各地往往出现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过时教材”一教到底。所教内容已是过时,甚至以现今目光看是错误的。如我们江苏省所用的高中《电子技术》教材,还是1990年编的,从技术发展角度看,有些知识过于老化,如三极管管脚的排列、用数字万用表检测晶二极管与机械表检测正好相、色环电阻已是五环电阻成为主导、还有焊接技术中的机械焊接(波峰焊、高频焊)等早已是广泛应用的成熟技术,教材中都没有介绍。劳技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式通用的职业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劳技教育实践中,应在大纲要求的范围内灵活选用教学内容。使所教的知识和技能,紧跟时代的发展,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帮助。

(二)作为素质教学的产物,劳技教学更应符合素质教学的要求。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出于不顾学生实际需要和可能,不顾学校的实际,成千上万学生学同一门课。如某市规定高一学生学制图及金属加工,高二学生学《电子技术》,至于成千上万的学生学了以后有没有用、有多少学生愿不愿意学、有多少学生能学懂多少,谁也不管,这和以前的“应试教育”有什么两样。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笔者认为在劳技教育选择具体的课程时,应首先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其次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及国家的产业政策。第三要考虑学校资源的可能。作为学校可在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开设3--4门劳技课,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求,选择修满大纲规定的门数进行学习;有条件的地方可借鉴上海南市区的经验,劳技教育由区成立劳技教育中心,统一组织,学生可安自己的喜好等具体情况自由安排时间进中心学习,考核合格发给合格证。这样可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让学生个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劳技教育与中专技术教育区别开来。

普通中学劳技教育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或通用的职业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培养对象及育人的目标不同,劳技教育应与中专技术教育有所区别。这种区别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1)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应考虑中学教育的实际,在基础知识深、广度上应区别中专教学,只需让学生对必备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2)在技能掌握上要时刻想着我们的学生是普通中学的学生,应与专业技能培训或职前培训有所区别。只需他们掌握一些常用的技术,对新工艺、新技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行。重点应放在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养成上。

三、教学做合一是劳技教学的有效方法。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业致力于教育事业,他在创造教育方面作出了难能可贵的探索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他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强调以做为中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从而使“教学做”在“做”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这为我们进行劳技教学提供很好的方法指导,劳技教学应该以“做”为中心,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基础知识,在“做”中学会必要的劳动技能。如在学生学习PN结的单向导电性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整流电路,通过各点电压波形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总结出晶体二极管的特性,又如老师在讲解焊接技术时,可直接在视频展示台上以规范的动作“做”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亲身试做,在做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焊锡的技巧。当然我们所说的“做”不是简单的“干”,而是广义的,既可用手做,又可用眼、耳、嘴做,更要用心去做。让学生在获得劳动技术教育的同时,提高创造才能。在劳技教学实践中应使学眼与心,手与脑,学与创有机结合。

(一)眼与心的结合。眼睛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得感觉材料的有效途径之一。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80%至90%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这个窗口获取的。而且敏锐的观察能力本身就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有创造能力的人观察时并不是简单地用眼睛“看”,而是眼与心的有机结合,一方面由眼所看到的现象用心去思考、去分析;另一方面,要在用心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选择地“看”。在劳技教学的示范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善于看、勤于想,一方面通过“看”教师的示范动作,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在哪里,另一方面通过思考得出某一全过程哪几步是关键,可以有重点地进行仔细观察。

(二)手脑并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人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下,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成为创造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纵观人类进化史,人的智慧是随手的解放和脑的发展而发生发展的。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手脑并用,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劳技教学实践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成功经验,时刻注意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让他们在接受教育中手和脑和谐起来,协同发展。如在高二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及兴趣爱好,将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主题,每一个主题设计一些相关的简单作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参谋”下,借助网络等现代媒体或专家帮助,进行探究,最后完成作品的安装。在每一个专题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手脑都得到发展,提高他们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与创的结合 布鲁纳说过:“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的说,发现就是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形成时期,这一时期有点“初生牛犊”的味道,他们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做,这是创造着应有的品质,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展学生的这种精神,教学实践中应将方法培养和创造训练作为劳技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观察、操作以及探索和发现的基础上,学会创造。如在进行调频无线话筒组装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基础构筑一个将声音变成可以远距离传送电磁波的知识网络或框图: 然后在原理图中找出各基本电路。按装配图装成作品,让学生体验到任何一个电子产品都是由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电路按一定的要求联结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不一定要多么高级,应适合学生实际。让学生组装学习的过程变成模拟发现的过程,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激起他们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劳技教学应渗透“STS”教育,把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作为己任。

新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主要特征是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更新速度快,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具有较高科学素质和较强适应生存能力。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人是“自然、心理、社会”的统一体,人的素质可分为自然生理素质(主要依赖先天遗传性因素和人的成熟性),个体心理素质(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密切相关),社会文化素质(主要靠后天社会环境尤其是教育的影响),社会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在劳技教育中,应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多的关注知识的切身应用,将学科教育与学生自然生理素质、个体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和谐发展。劳技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科特点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渗透“STS”(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让学生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科学形成过程及对社会进步的作用的理解,提高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与对科学的亲近感,逐步使学生形成对待事物发展的科学态度和处世立身的科学精神。

会展建筑节能设计策略之研究 篇5

关键词:会展建筑,节能设计,评价体系

会展建筑作为会展业的重要载体,受到各地政府热捧,其建筑数量与日俱增。虽近年来我国建筑技术进步很大,但很多会展建筑存在着定位过高、布局过大、追随时髦、忽视环保、运营低效等问题,给社会资源造成了浪费。其作为城市重要的大型公建,引入节能设计策略对于节约能耗而言势在必行。

鉴于目前会展建筑迅猛发展的趋势,对其研究理论层出不穷。大多数集中在实践层面,缺乏对其节能设计系统研究。本文在节能设计理论、原理基础上,通过国内外会展建筑节能案例分析,大胆提出其节能设计策略和评估体系。

1. 会展建筑发展概况

会展业发展最早雏形是露天贸易集市,而在德国早期以住宅为场所,当砖石成为展览馆的建材在15世纪末得到普及,展馆功能逐步专业化。工业革命后,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等现代建材的使用,带来展览建筑空前的发展空间。英国伦敦博览会水晶宫、巴黎世界博览会巴黎机械馆都应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建材和工艺,是现代会展建筑的启蒙期。随着经济的发展,集约、高效、大跨、大面积、无柱、大空间会展建筑形式应运而生。

2. 会展建筑节能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会展建筑节能存在诸多问题,造成巨大的能耗浪费如:

(1)有的场馆规模超出城市需要,定位过高,使用效率低。(2)总平面设计不利于未来扩建、改建。(3)以机械通风为主,无自然通风设计,空调负荷过大。(4)展厅采光不足,存在眩光,光线不均。(5)早期展馆无保温措施,不利于建筑节能。(6)玻璃幕墙大量使用,未考虑遮阳措施,温室效应严重。

3. 会展建筑节能设计问题解决方式及途径

3.1 可持续选址

会展建筑是依托于一定经济基础产生的建筑形式,规模不能盲目取大,以免造成展馆闲置。建筑面积大于20万㎡的特大型、10~20万㎡的大型、5万~10万㎡的中型会展建筑分别适合于一线大城市、非一线大城市、中等城市。会展建筑节能选址原则是冬季采暖和夏季降温。尽量选向阳场地,冬季可避免遮挡带来的采暖负荷,减少西北向寒风造成围护结构的热能损失。

3.2 总平面设计

会展建筑总平面节能设计要通过建筑、基地内植被、水体、构筑物设计来改善微气候,创造有利条件,提高节能效益。应在其基地南侧预留出开阔空间,南侧多植落叶树夏季遮阳、冬季不挡光,减少硬地,要利于夏季主导风向吹向建筑;在北侧种植常青树将西北风引离建筑物,避免冬季主导风吹向建筑。在其南侧设置水体,依靠其蒸发实现夏季微环境降温,在冬季通过其反射加强热辐射。

3.3 自然通风设计

3.3.1 环境设计促进自然通风

会展建筑的布局和基地的风环境关系密切,建筑进出风口方向要尽量与基地所处的主导风向一致。所处总平面布局中的植物和水体会对自然通风造成不小的影响。

3.3.2 单体设计组织自然通风

会展建筑风压通风是因正负风压差的存在而引发气流流动。增加屋顶倾斜度利于加大正负风压差,促进自然通风;深远式挑檐利于吸取室外风流,屋檐迎风区可形成正压区,增大正负压差,促进自然通风。屋脊隆起文丘里管与屋脊附近开口将空气吸出,伯努利效应使通风效果更好(图1)。[1]

热压通风的“烟囱效应”让热空气上升产生热压、垂直压力梯度。会展建筑人字形屋顶、穹顶、天窗,可加强通风。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馆中贯穿建筑的六根呼吸柱夏季降温功效显著。

3.3.3 建筑构件影响自然通风

会展建筑中进出风口、翼墙以及导风板等都会影响自然通风的效果,对自然通风的气流速度和风向影响颇大。若进风口上沿保留一段距离设置遮阳板,利于气流上升与导入。尽量增大出风口尺寸,高效利用各种挡风板,可促进自然通风。

3.4 自然采光设计

3.4.1 侧窗自然采光

侧窗尽量设于会展建筑墙面的高处、分布均匀、面积得当;设在其两面及以上墙面上开窗;在其侧窗中利用反光体,增加进入室内自然光通量,将天空漫射、反射入展厅深处。

3.4.2 平天窗自然采光

会展建筑中平天窗的采光效率较高,使展厅获得均匀光照,要有一定间隔、避免眩光,设置反射板和挡光板以反射阳光。

3.4.3 侧天窗自然采光

侧天窗采光策略:为获得良好的室内光照度,侧天窗之间亦要有一定的距离;增设反光板来反射直射光和减少眩光。

3.4.4 顶棚自然采光

会展建筑采用顶棚采光,具有采光效率高、室内照度较均、室内光照度高、光环境质量较高等优点。德国GMP事务所设计的莱比锡新博览中心采用此方式。

3.4.5 新型采光技术

新型采光方式由透镜折射导光法、内壁反光导光法、光导纤维导光法和通光管导光法组成。未来在会展建筑将会被广泛使用,尤在地下空间采用以增加采光量。

3.5 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3.5.1 墙体节能设计

外墙外保温能有效减少外墙和室外的热交换,目前种类繁多。幕墙保温系统包括非透明和透明幕墙保温系统。会展建筑需选用热工性能良好的玻璃幕墙和框材,如双层玻璃幕墙可大大提高节能效率,中间预留供通风的空腔,在夏季利用烟囱效应组织自然通风降低室温,在冬季将通风口上下关闭,利用温室效应为室内提供热量。

3.5.2 玻璃选择

会展建筑中要选用热工性能良好的玻璃,目前常用的玻璃有四种:传热系数是普通玻璃的一半的中空玻璃、热反射镀膜中空玻璃、阻挡太阳辐射的效率比热反射镀膜中空玻璃高30%的Low-E玻璃和比中空玻璃保温隔热性能好的真空玻璃。

3.5.3 节能屋面设计

会展建筑的大体量决定屋面展开面积较大,合理的节能设计利于减少能耗。目前主要节能屋面有种植、架空屋面。温哥华会展拥有大面积种植屋面(图2)[2]。其种植屋面提供保温隔热效能,减少能耗,且美化了环境,净化空气,创造良好的微环境。架空屋面可遮挡太阳直射带来的热量,架空间层中空气可自由流通,风压将热量散去。适于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的会展建筑。

3.6 遮阳系统设计

3.6.1 外遮阳设计

会展建筑利用深挑檐为建筑提供固定外遮阳。固定翻板外遮阳适合大面积幕墙立面,例如德国博览中心采用于此。会展建筑作为大型公建,功能复杂,对于热、光环境要求会不同,故利用活动外遮阳可满足其不同遮阳要求。例如杜塞尔多夫会展6号馆采用大幕墙立面可调节活动金属百叶,控制入射光,减少能耗,解决辐射过度和眩光。

3.6.2 内遮阳设计

虽内遮阳系统节能效果不如外遮阳,但在阻隔视线同时不妨碍外立面造型。它分为顶部遮阳帘和立面遮阳帘,例如上海美兰湖会展建筑采用FTS顶棚帘。

3.6.3 中置式遮阳

中置遮阳系统是在两层或者多层玻璃之间设置遮阳百叶,并具外遮阳和内遮阳的优点,减少遮阳设施外围护费用,延长遮阳百叶寿命。例如林茨会展建筑运用双层玻璃间设百叶的中置遮阳系统。

3.6.4 自遮阳

建筑自遮阳指利用建筑形体的变形与扭曲来遮挡太阳辐射,为会展建筑提供遮阳。2010上海世博会法国阿尔萨斯馆采用建筑南立面倾斜手法,利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北立面墙体内倾形成建筑自遮阳体型。

3.7 可再生能源利用

3.7.1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因会展建筑体量大、屋顶面积大的特点,屋面上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会产生良好的发电效率。据地理环境条件,将光电板设置最佳倾角度,以发挥光伏发电效率。例如慕尼黑新会展中心设置太阳能发电,最大发电量为1兆瓦,相当于会展10%的电力能耗。

建筑与光伏器件一体化是另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当会展建筑设置大面积幕墙或透明屋面,透明光电器件能产生大量电能,例如丹麦南部的布伦特会展中心将半透明光电板和中庭玻璃屋面相结合,并网发电兼遮阳。

3.7.2 地源热泵和水源热泵系统

会展建筑的规模和占地较大,周边场地辽阔,对地源热泵技术有利。若用地紧张,但地下水源丰富,可采用水源热泵系统。例如莱比锡新会展中心玻璃大厅采用地下盘管加热,保证冬季室内温度不低于8℃,夏季通过盘管内的冷水给会展建筑降温。

3.8 雨水回收系统

会展建筑不透水屋面、占地较大,为雨水收集创造了条件。最常用的雨水收集经屋面、地面的集流面、汇流槽、蓄水、过滤降污、提升井完成,发挥灌溉、冲洗、养鱼、水体等功能。

4. 会展建筑节能评价体系展望

会展建筑的发展与会展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无烟产业,其可持续性发展将是必由之路。西方各国家纷纷实行绿色会展政策,美国国家循环联盟颁布2001“绿色会议”政策、美国会议产业委员会制定2003可持续发展政策、加拿大温哥华第三届世界城市论坛颁布《2005绿色会议指南》呼吁绿色会展,环保节能。国内生态会展研究始于2006年,著名学者胡平先生曾提出绿色会展三要素:(1)参展产品、服务应充分利用对无害资源,保护生态。(2)采取措施使展会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3)会展运营发展要兼顾当代与后代的利益。笔者认为国内理论研究方面停留在泛泛的公建节能,缺乏针对性,要加强会展建筑生态综合分析,深入研究其节能评价系统,尽快制定出其节能标准,编制出可行的节能参数,使其成为评估生态会展建筑的重要指标,为其在循环经济3R、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与评价标准,考虑使用者的感受的问卷调查、使用后再评估机制、AHP决策分析法、动态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计算机全面-系统-科学的减量化-资源化系统运算,形成日益动态、绿色的会展建筑节能评价体系(图3)。

参考文献

[1].G 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浅谈节能建筑发展之可持续性 篇6

1 目前国内建筑能耗现状探析

1.1 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量曾上升趋势

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 在社会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有关研究表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比例, 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1.2 高耗能建筑比例大, 加剧能源危机。

据分析, 我国目前处于建设鼎旺期, 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109~2×109m2, 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 而97%以上是高能耗建筑。以如此建设增速, 预计到2020年, 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1010m2。因此, 如果现在不开始注重建筑节能设计, 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

2 建筑节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1 建筑节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家经济要发展, 就非依赖于节能不可。目前, 能源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已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四大生存问题之一。据国家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的建筑能耗非常惊人。我国的能源有约一半被建筑消耗了。我国建筑不仅能耗高, 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 建筑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我国第一耗能大户, 建筑节能也就成为全社会节能工作的首要方面。且近年来, 我国处在建筑高速发展的阶段, 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也处在关键时机。因此, 建筑节能成为节能的重点。

2.2 建筑节能是减轻环境污染及改善人居条件的需要

随着人居建筑的迅速发展, 采暖和空调建筑、生活和生产用能日益增加, 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急剧增长, 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几个大气污染指标, 如悬浮颗粒、降尘、二氧化碳等上述污染物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 且我国排放建筑用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全国用能排放最的1/4, 对人们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舒适的建筑人居环境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当今适宜的室温已成了一种基本需要, 在我国这种需要日益迫切, 这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关系很大。人们生活条件越是改善, 越不堪忍受寒冬暑夏的折腾。冬天需要采暖, 夏天想要空调, 这都需要能源的支持, 其中对优质能源的需求量增长更快。而能源供应是有限的。从宏观上看, 只有在同时实现节约能源与加速能源开发的条件下改善人居环境, 才能满足人们优质生活的需要。

3 如何做好建筑节能工作相关措施

实施建筑节能, 已经势在必行, 通常需要首先从意识上转变, 结合国家相关建筑法规, 运用高新节能技术进行创新运用。具体措施为:

3.1 建筑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在建筑位址确定之后, 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 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 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 主要方法为: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 既能有效地遮挡风沙、净化空气, 还能遮阳、降噪;创造人工自然环境, 如在建筑附近设置水面, 利用水来平衡环境温度、降风沙及收集雨水等作用。这种绿化方式的优点在于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利用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直接减少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与此同时还通过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空气中的能量, 有效降低该区域的空气温度、增加空气湿度。

3.2 合理的建筑规划和建筑体型设计

合理的建筑规划和体型设计能有效地适应恶劣的微气候环境。它包括对建筑整体体量、建筑体型及建筑形体组合、建筑日照及朝向等方面的确定。节能建筑的形态不仅要求体型系数 (外表面积/体积) 小, 同时需要夏季日辐射得热少, 冬季还需要对避寒风有利, 但满足此三项需要的建筑形体常不一致, 因此应考虑多种因素的制约, 包括当地夏季气温和日辐射照度、建筑朝向、各围护结构的保温状况和局部的风向环境情况, 权衡各个因素之间的得失, 找到一个平衡点, 选择出这一地区建筑的最佳朝向和较好朝向, 尽量避免东西向日晒。

3.3 建筑物各部分构造的节能设计

通过对建筑各部分的节能构造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 以及一些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的设计与选择等, 来更好地利用既有的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 以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 主要是在满足其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的要求之外, 通过对各部位 (屋顶、楼板、墙体、门窗等) 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加以进一步设计, 充分利用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 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如:屋顶的节能设计。屋顶是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一个重要部分, 主要节能措施为: (1) 采用坡屋顶; (2) 加强屋面保温; (3) 根据需要, 设置保温隔热屋面 (架空隔热屋面、蓄水屋面、种植屋面等) 。

3.4 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集中体现在对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控制上。在建筑实体墙部分, 通过建筑的内、外保温技术, 在冬季的采暖季节, 降低通过围护结构向外的热损失, 在夏季的空调季节, 降低通过围护结构向低通季节,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作用, 调节室内环境。在建筑物透明结构部分, 主要是控制窗户的太阳能热流, 采光性能, 通风性能等。如通过设计控制合适的窗墙面积比, 选择合适的窗户结构, 通过采用遮阳技术和镀膜技术等, 来达到冬季采暖季节时, 可以阻止室内热辐射通过透明结构的损失, 增加太阳能对室内的渗透, 在夏季空调季节时, 可以阻止室外热量向室内渗透, 减少室内冷气的损失。

3.5 降低建筑设备运行的能耗

建筑内的能耗设备与系统主要包括建筑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电梯设备等。其中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在大多数的民用建筑能耗中占主导地位空调系统的能耗更接近建筑能耗的40%到60%, 成为主要的控制对象。而降低能耗又成为建筑设施节能的关键, 因而在降低能耗设备方面可以做到如:家用空调器选用节能型 (高效制冷压缩机、换热器和风扇, 采用变频调速, 并匹配良好) ;空调器的安装位置宜不受太阳直射;不设定过低室温, 经常清洗。采用热泵技术, 同时满足夏季制冷与冬季采暖的需要。在用电方面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光;采用高效照明光源及灯具。

3.6 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材料

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材料也是全面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健康、高效、经济、节能的原则。一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 大量的新型高效材料不断被研制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去, 更好地起到节能效果。另一方面, 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发掘出一些地方节能材料, 更好地应用到建筑节能中去。

全面的建筑节能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 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长远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此可以说, 绿色节能建筑可持续性的发展, 对于当代人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 而对于后代人更多的是利益和优势。

参考文献

[1]夏云, 夏葵, 施燕.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韩建新, 颜宏亮.21世纪建筑新技术论丛[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0.

[3]刘素萍.建筑节能与围护结构[J].工业建筑, 2001 (, 7) .

建筑节能之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的研究 篇7

关键词:建筑,地源热泵,节能,前景

一、地源热泵系统形式

地源热泵 (ground source heat pumps, GSHP) 系统包括三种不同的系统:以利用土壤作为冷热源的土壤热交换器地源热泵;以利用地下水为冷热源的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以利用地表水为冷热源的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一) 土壤热交换器地源热泵。

土壤热交换器地源热泵是利用地下岩土中热量的闭路循环的地源热泵系统。通常称之为“闭路地源热泵”, 以区别于地下水热泵系统, 或直接称为“地源热泵”。它通过循环液 (水或以水为主要成分的防冻液) 在封闭地下埋管中的流动, 实现系统与大地之间的传热。地下耦合热泵系统在结构上的特点是有一个由地下埋管组成的地热换热器, 地热换热器的设置形式主要有水平埋管和垂直埋管两种。水平埋管形式是在地面开1~2米深的沟, 每个沟中埋设2、4或6根塑料管。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规范 (GB50366-2005) 中规定土壤源热泵机的钻井的深度不能小于20米, 这样就能充分的避免了地表温度的波动对地源热泵机组的影响。

垂直埋管的形式是在地层中钻直径为0.1~0.15 m的钻孔, 在钻孔中设置1组 (2根) 或2组 (4根) U型管并用灌井材料填实。钻孔的深度通常为40~200m。现场可用的地表面积是选择地热换热器形式的决定性因素。管沟或竖井中的热交换器成并联连接, 再通过集管进入建筑中与建筑物内的水环路相连接。在液体温度较低时, 系统中需入防冻液。

(二) 地下水源热泵。

地下水源热泵的热源是从水井或废弃的矿井中抽取的地下水。水质良好的地下水可直接进入热泵换热, 之后将井水回灌地下, 这样的系统称为开式系统。由于可能导致管路阻塞, 更重要的是可能导致腐蚀发生, 通常不建议在地源热泵系统中直接应用地下水。实际工程中更多采用闭式环路的热泵循环水系统, 即采用板式换热器把地下水和通过热泵的循环水分隔开, 以防止地下水中的泥沙和腐蚀性杂质对热泵的影响。通常系统包括带潜水泵的取水井和回灌井。板式热交换器采取小温差换热的方式运行, 根据温度和地下水深度的不同,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开式系统在性能上的优势。由于地下水温常年基本恒定, 夏季比室外空气温度低, 冬季比室外空气温度高, 且具有较大的热容量, 因此地下水热泵系统的效率比空气源热泵高, COP值一般在3~4.5, 并且不存在结霜等问题。

(三) 地表水地源热泵。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由潜在水面以下的、多重并联的塑料管组成的热交换器取代了土壤热交换器, 与土壤热交换地源热泵一样, 它们被连接到建筑物中, 并且在北方地区需要进行防冻处理。地表水热泵系统的一个热源是池塘、湖泊或河溪中的地表水。在靠近江河湖海等大量自然水体的地方利用这些自然水体作为热泵的低温热源是值得考虑的一种空调热泵的型式。热泵与地表水的换热可采用开式循环或闭路循环的形式。开式循环是用水泵抽取地表水在换热器中与热泵的循环液换热后再排入水体。但水质较差时在换热器中会产生污垢, 影响传热, 甚至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更常用的地表水热泵系统采用闭路循环, 即把多组塑料盘管沉入水体中, 热泵的循环液通过盘管与水体换热, 可以避免水质不良引起的污垢和腐蚀问题。

二、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

系统通过地源热泵将环境中的热能提取出来对建筑物供暖或者将建筑物中的热能释放到环境中去而实现对建筑物的制冷, 夏季可以将富余的热能存于地层中以备冬用;同样, 冬季可以将富余的冷能贮存于地层以备夏用。这样, 通过利用地层自身的特点实现对建筑物、环境的能量交换, 其原理如图1。

在制冷状态下, 地源热泵机组内的压缩机对冷媒做功, 使其进行汽-液转化的循环。通过蒸发器内冷媒的蒸发将由风机盘管循环所携带的热量吸收至冷媒中, 在冷媒循环的同时再通过冷凝器内冷媒的冷凝, 由水路循环将冷媒所携带的热量吸收, 最终由水路循环转移至地下水或土壤里。在室内热量不断转移至地下的过程中, 通过风机盘管, 以13℃以下的冷风的形式为房间供冷。

在制热状态下, 地源热泵机组内的压缩机对冷媒做功, 并通过换向阀将冷媒流动方向换向。由地下的水路循环吸收地下水或土壤里的热量, 通过冷凝器内冷媒的蒸发, 将水路循环中的热量吸收至冷媒中, 在冷媒循环的同时再通过蒸发器内冷媒的冷凝, 由风机盘管循环将冷媒所携带的热量吸收。在地下的热量不断转移至室内的过程中, 以35℃以上热风的形式向室内供暖。

三、地源热泵的限制因素

地源热泵不是万能的, 其应用也会受到制约。水源热泵是否有合适的水源成为水源热泵应用的一个关键。对于从地下抽水回灌的使用, 必须考虑到使用地的地质结构和土壤条件, 保证用后尾水的回灌利用。另外在我国, 地源热泵应用于工程实践的技术相对落后, 也成为制约其起全面推广的一个限制条件。

四、地源热泵的优点

(一) 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地源热泵是利用了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 (通常小于400m深) 作为冷热源, 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这种储存于地表浅层并类似于一种无限的可再生能源, 使得地能也成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形式。

(二) 属经济有效的节能技术。地能或地表浅层地热资源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 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 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 是很好的热泵冷、热源, 这种温度特性使得地源热泵比传统空调系统运行效率要高并且节能。

(三) 运行稳定可靠。正是由于地层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 其温度的范围远远小于空气的波动, 是很好的冷热源;同时由于温度的恒定性, 使得系统运行更加可靠、稳定, 也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性和经济性。

(四) 环境效益显著。地源热泵的污染物排放, 与空气源热泵相比, 相当于减少40%以上。与电供暖相比, 相当于减少70%以上。虽然也采用制冷剂, 但比常规空调装置减少25%的充灌量, 属自含式系统, 制冷剂泄漏概率大为减少。该装置的运行接近于零污染, 可以极大地改善其它空调方式的CO2的排放。

(五) 一机多用, 应用范围广。地热源热泵系统可供暖、空调, 还可供生活热水, 一机多用, 一套系统可以替换原来的锅炉加空调的2套装置或系统;可应用于宾馆、商场、办公楼、学校等建筑, 更适合于别墅住宅的采暖、空调。

(六) 自动运行。地源热泵机组由于工况稳定, 所以可以设计简单系统, 部件较少, 机组运行简单可靠, 维护费用低;自动控制程度高, 可无人值守。

五、地源热泵的发展前景

舆论监督之管见 篇8

笔者认为, 此类案件可称之为“非典型新闻案件”, 为什么称为“非典型”呢?这是因为对这些案件的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本应成为常态的却成为了不常态所致, 其共同点是案件都是在媒体的关注和介入下最终尘埃落定, 如果没有媒体的关注和介入, 案件判决结果可能是180度的大逆转, 如“河南张金柱案件”、“陕西麻旦旦处女变嫖客案”等, 甚至可能不会立案, 如“陕西华南虎照案”、“安徽阜阳劣质奶粉案”等。

对此类“非典型新闻案件”铺天盖地的媒体评论和报道, 有人在叫好, 认为这正是媒体履行舆论监督职责的胜利, 有人在忧虑, 认为通常一边倒的媒体取向可能对另一方造成不公正的判决, 有人在抨击, 认为这样的舆论监督成了舆论审判, 严重影响了法官判案, 影响了司法公正。

种种争议集中于对此类“非典型新闻案件”该不该大张旗鼓的报道, 媒体报道究竟是舆论监督还是舆论审判?我们要舆论监督还是要舆论审判呢?

首先, 笔者认为, 不论是“非典型新闻案件”, 还是普通新闻事件, 只要是给国家、人民造成巨大损失的腐败行为, 或是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治安的种种劣迹, 新闻媒体都要鲜明、及时地发挥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大张旗鼓的进行抨击报道, 从而催人猛醒, 发人深思, 引起社会各方重视并着手研究、解决。

一、舆论监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当前,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然而, 由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导致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着不和谐因素与不和谐现象。

新闻媒体应在宣传工作中,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在和谐的气氛和环境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积极有效的舆论监督就是新闻媒体减少不和谐因素, 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之一。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通过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新闻媒体对党和政府及党员干部的工作要公正地进行必要的评判, 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 加强舆论监督,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搞好舆论监督, 对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 营造良好的和谐社会舆论氛围, 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同时,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重点不应只是在监督, 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和化解矛盾。

二、舆论监督是建设法制社会的重要助推器

发展民主政治, 建设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对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推动法制社会建设直接而又有效。

近年来, 因为新闻媒体强有力的监督而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事例有很多, 比如像孙志刚案等事件。强大的社会舆论, 最终促使有关部门查清事件真相, 把不法之徒绳之以法, 最终导致《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 由此, 以人为本、与民方便的立法宗旨鲜明地体现在每一部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当中。

因此, 舆论监督是建设法制社会的重要助推器。进一步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 尤其是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的作用, 能从源头上预防和铲除腐败, 做到权力制衡, 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 建设政治文明。

三、舆论监督体现了我国新闻媒介的根本宗旨

温家宝总理说:“只有人民监督政府, 政府才不会懈怠, 各级政府都要接受新闻舆论的监督”。对“重大事故 (如南丹事件) 被曝光后是否引起了大局不稳定、是否给政府工作添了乱”这类问题给出了明确回答。

舆论监督是同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一致的, 同我们长期倡导的坚持正面宣传、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也是一致的。舆论监督就是把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置于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有利于防止、克服腐败行为和一切不正之风。因此, 舆论监督体现了我国新闻媒介的根本宗旨, 新闻媒体参与对社会生活中各个环节的监督是最最不可或缺的监督。

其次, 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应该是铁肩担道义的监督者、实事求是的调查者和客观公正的第三者。

(一) 铁肩担道义的监督者

马克思说, 新闻媒体“按其使命来说, 是公众的捍卫者……是无处不在的眼睛”。自由地、充分地行使新闻舆论监督权, 不仅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还是公民关心国家建设、参与国家建设的重要义务。

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在广大受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代表民意的新闻舆论监督往往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 促使问题在法律框架下得到解决。如“2004年某法院院长强奸幼女案”, 如果没有央视新闻调查栏目的曝光报道, 很难确定这个法院院长是否会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又如“陕西华南虎照案”, 如果不是媒体的执著调查, 这个荒诞的闹剧是否就成为真实的皇帝的新衣。

“南丹矿难”、“孙志刚事件”、“躲猫猫案”, 新闻媒体有机会最先了解事实, 有条件、有责任将事实告知公众。当然, 由于种种原因, 舆论监督之路布满荆棘, 但是, 不管舆论监督的路多难走, 新闻媒体都应要以天下为己任, 以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 在舆论监督中担任铁肩担道义的监督者, 不断加强为社会服务的正义感和责任感。把社会中的“不良环境”及时向公众报警, 在公众、新闻舆论监督下共同促进问题解决。

(二) 实事求是的调查员

新闻媒体面对舆论监督的选题, 有非黑即白、非对即错、是非分明的, 也有许多非常复杂、难以判断的。加上各方一般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 出示有利于自己的证据, 陈述有利于自己的理由, 那么怎样判断其中是非曲直呢, 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成为实事求是的调查员。

要成为实事求是的调查员, 首先是必须求实。新闻媒体决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哪怕是报道中一个无关紧要的细节上出现漏洞、失实, 每一个写在报道中的事实, 都必须经过严格核实, 不允许出现“似乎是这样”、“差不多”、“大致上……”等等含糊不清的东西。因为批评对象只要发现一处微小的漏洞, 就会借此否定你的整个报道。求实对舆论监督来说是最起码的要求, 必须时时刻刻谨记心中。

针对群众反映某造纸厂随意排污, 造成环境污染的新闻线索, 临沧电视台记者在纸厂排污口蹲守了一天一夜, 拍摄到该纸厂白天偶尔排放经过处理的污水, 夜晚大排未经处理污水的情况, 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的时间〈精确到几点几分〉、地点乃至现场细节都非常详细, 全部是用镜头说话, 记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客观记录事实。真实使监督客体无懈可击, 舆论监督也更为有力, 监督效果和质量就大大提高。

其次是必须深入。如果仅仅报道了一个事件, 因为采访的不深入或思考的不深入没有揭示出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 给出事件发生的纵深背景;如果仅仅是就事论事, 没有揭示出个别事件背后的普遍性, 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不成功的报道。如, 临沧市某乡镇妇女因为觉得12岁的女儿不听话, 把滚烫的开水浇到女儿身上, 造成女儿背部严重烫伤。记者采访后立即播发相关报道, 并上送省台播出, 结果这名妇女在新闻播出后意图自杀, 幸亏被及时发现, 但是她一心求死, 吓坏了家人。她的丈夫和女儿一起给记者打电话, 请求不要再继续报道, 不要让警察来抓她。如果记者在采访时再深入些, 会发现这只是一个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了气的家庭妇女, 事情发生后, 她非常后悔, 她的老公和女儿也原谅了她, 这个家不能没有一个妻子, 一个母亲。如果记者的报道再深入些, 就不会全是指责和不了解, 没有反映她痛苦、后悔的心理, 让人感到她不配做一个母亲, 事实上, 她为这个家, 这个女儿已经付出了所有。后来, 记者尊重小女孩的意愿, 不再继续追踪报道她受到了什么法律惩罚, 让她的生活回复了平静。

这些事例证明, 新闻记者在舆论监督报道中一定要成为实事求是的调查员, 求实、深入, 最大限度接近事实真相, 只有这样, 法律或公众才能作出公正的裁决, 才能达到舆论监督的目的。

(三) 客观公正的第三者

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做客观公正的第三者, 就是不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选择批评对象。要从与事件无关的第三者的角度去选择报道批评对象, 并预见到批评报道所产生的后果, 对起不到沟通情况、化解矛盾、排除纷争、统一认识等积极作用的批评报道一定要慎之又慎, 切莫随便乱曝光引发不稳定因素。

有一次, 记者得知有老两口被儿子拿走退休工资, 还被赶出家门的消息, 马上前往采访。采访中, 记者发现, 老两口并不愿意让媒体介入此事, 他们只有这么一个儿子, 只想通过法律手段惩罚儿子, 而不希望把事情变成路人皆知的事。

经过沟通交流后, 记者尊重老两口的选择, 没有马上写稿报道, 只是告诉他们, 如果需要媒体帮助, 可以随时打电话。他们的不孝子看到又是110, 又是记者来到, 气势马上低下去, 表示认识到自己错了, 要改正错误。

不管从哪方面讲, 这是一个新闻好线索, 可叙可论可评, 还可以完成送省任务, 如果记者为了轰动效应, 不理会被采访者的愿望诉求报道后, 可能老人和儿子就会撕破脸皮, 从此断了亲情, 而老人只有这个儿子, 这是他们不愿得到的结果。在这次采访中, 记者很好的预见到批评报道所产生的后果, 尊重被采访者的意愿, 同样达到了舆论监督的目的, 使事情有了一个较好的发展。

因此, 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做客观公正的第三者, 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让公众了解监督客体的情况, 也让监督客体了解公众状况, 只有记者疏通公众和监督客体的信息通道, 新闻舆论监督才会达到目的。

再次, 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要恪守不缺位、不越位的原则。坚持发挥正常的舆论监督作用, 避免出现舆论审判的角色错位。

(一) 坚持不缺位的原则

大多数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 恪守不缺位也不越位的媒体角色, 在面对社会丑恶现象, 坚持对正义、良知、社会公正的强烈追求,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真正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如“杭州飙车案”, 公众舆论的质疑与激愤, 曾经使得“欺实马”的杭州警方不得不回到真实客观的立场上来。又如“湖北邓玉娇案”, 同样是公众舆论的力量, 使巴东警方三次更改案情的细节公之于众, 引发牵动全国的公共事件。因为对政府的鉴定结论不满, 新闻媒体通过反复报道, 迫使政府部门最终对“陕西华南虎照案”作出鉴定结论。一些全国性影响的重大、特殊案件, 几乎都是通过媒体和网络曝光、声讨才取得“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 最后得以结案, 为当事人及社会讨回了公道。例如, 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云南晋云躲猫猫事件、山西黑窑使用童工案、各类煤矿爆炸坍塌等等恶性案件, 无不是在强有力的舆论曝光监督下得到了最终的审判, 从而使沸沸扬扬的民怨得到平息, 也给各地区、各执法部门和掌管权利的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和一些单位, 执法为民的思想因之得到更好的实践。

新闻媒体不缺位的舆论监督, 是推进依法治国、反腐倡廉的锐利武器, 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纽带。邓小平说, “我们要敢于正视社会的阴暗面, 利用新闻舆论监督去揭露它、战胜它。”

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在广大受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代表民意的新闻舆论监督往往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 促使问题在法律框架下得到解决。“南丹矿难”、“孙志刚事件”、“刘涌案”, 新闻舆论监督在揭示事件真相、呼唤社会公正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民主社会不可缺少的社会构成因素, 万万不能缺位。

但是, 现实中极少数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选择了缺位, 放弃监督, 放弃批评, 放弃新闻媒体的职责, 放弃了广大受众的重托。

这些媒体一般是地 (市) 县级新闻单位, 因为种种原因, 他们只歌颂, 不揭露, 只报喜, 不报忧。而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功能---舆论监督却十分乏力, 失去了大批读者、观众和听众, 疏远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笔者认为, 地 (市) 县级新闻单位更应重视舆论监督, 才能树立地方媒体强大的公信力, 应对激烈的媒体竞争。

(二) 坚持不越位

现代信息社会, 新闻媒体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介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能力, 这种能力使新闻舆论监督和所谓的“舆论审判”成为人们格外关注的一种社会现象。而少数新闻媒体在报道中, 为了追求轰动效应, 不停越位, 造成情绪化的“舆论审判”, 有悖于宽严相济的刑罚原则, 影响司法公正。这些报道以带强烈情感色彩的语言描述案件或当事人, 从而给审理案件的法官、陪审员施加了某种看得见看不见的压力。如认为, 胡斌应重判, 邓玉娇系正当防卫, 罗彩霞的受教育权应得到维护。处在侦查环节法院尚未开庭审理, 但“媒体审判”裁决书已经下达。

我国刑法有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可是有些新闻媒体, 在一些案件仍处于法院未判决之前, 就已经给嫌疑人加上了“贪官”、“罪人”、“严惩不贷”、“罪不容诛”等带有定论色彩的词汇, 这是不对的。

作为媒体和舆论也应认识到自己的“职权范围”, 在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同时, 也不能越俎代庖。总之, 媒体舆论监督权不能“扩大”到舆论审判权的地步。换言之, “舆论审判”是舆论监督的“雷池”, 不能越之一步。

新闻舆论监督在民主社会里不能越位, 特别是不能包打天下, 去代替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法制监督, 那样的话, 非但不能充分发扬民主, 反而会破坏社会监督体系, 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 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 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应该坚持不缺位, 也不越位的原则。

作文批改之管见 篇9

一、作文批改的作用

1.作文批改可以教学生做人,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生活理想、思想感情、美丑观念等的集中表现。多数情况下学生的作文都洋溢着热烈的追求、向上的渴望、对真善美的憧憬, 对这些教师应在批改讲评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由于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 学生思想也会沾染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并在作文中反映出来。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的作文批改就要担负起帮助学生端正人生态度、正确选择人生道路的责任, 教师对社会主义信仰的坚贞、对党的感情的真挚、对生活态度的严肃认真, 都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 有时甚至连教师批改作文的字迹、行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作风产生影响。改作文, 从本质上说是改思想,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表现, 学生的文章不通, 一般说来是思想不通, 把不通的文章改通的过程, 是使不明确的思想明确化的过程, 唯物主义、辩证法、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等都可以从这个过程中培养起来。

2.作文批改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可以从教师的批语和改笔中认识到自己文章的毛病, 悟出写好文章的方法, 这是作文批改的最直接的作用。一个同学曾对我说:“我非常希望看到老师的评语。因为我在文章写好后总感到不错, 明明写得不好, 但往往找不出具体的毛病。每当作文发下来, 我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看分数, 而是先看评语, 然后再思考老师的改笔。有一次, 老师把我写的‘蔚蓝晴空, 白云漂浮’改为‘晴空蔚蓝、白云漂浮’。位置一调, 都成了主谓词组, 读起来就顺口些了。”

3.作文批改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在对自然、社会观察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积极地、反复地思考, 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之后写成的, 这里就存在着观察方法是否得当, 观察点的选择是否合适的问题;就存在着记忆的准确性、选择性, 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 想象的丰富性、广阔性等问题, 而教师的恰当指导, 就是在开发学生的智力。

二、作文批改的原则

1.思想与文字兼顾的原则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体, 内容虽好, 语言和表达形式不佳, 或语言表达虽好但内容不足取的, 都不是好文章。对那些言语流畅、形式掌握较好的学生, 要鼓励他们深入观察生活, 努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深入挖掘题材的思想意义, 使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深刻。对于那些内容无大问题、语言结构上毛病较多的学生, 则应指导他们加强基本功练习, 努力提高文字表达水平。对那些观点有问题、情绪不健康的文章尤其要认真加以批改, 决不能认为作文教学的任务只是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而不是提高思想认识。恰恰相反, 作文教学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否则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无法提高的。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写文章就是说话, 也就是想心思。修改文章其实就是修改思想”。

2.尊重学生原意的原则

尊重学生原意就是多留少改, 不大删大改, 不包办代替。大删大改会使学生视作文为畏途, 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教师的修改, 仅在于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越俎代庖是无济于事的。对于学生的作文, 一般不要持全盘否定的态度, 要像鲁迅先生那样去做“剜烂苹果”的工作。当然也要防止批改太少, 只限于改正几个错别字。这样, 学生就无法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 也就无法提高。

3.以批为主的原则

这是从批与改的角度上来说的。只改不批或少批, 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利。而批清楚了, 虽不加改正, 学生也会自己加以改正。这实际上是在贯彻启发性原则。从语文学习心理来看, 学生爱看批而不爱看改。所以, 除必要的地方加以改正外, 其余可批注清楚令学生自改。

4.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生的作文水平总是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别。对水平较高的, 可以求好。批改中对感情的抒发、修辞炼句、结构特点等都要严格要求;对中等水平的, 则着重要求把文章写具体, 结构紧凑, 用词准确, 在通顺的基础上, 提高表达能力;而对较差的学生, 主要先求“通”, 也就是先理清句子, 把话说明白, 段落不散乱, 避免一般的病句, 逐渐减少错别字。

5.坚持正面引领的原则

学生写一篇作文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他们对自己的文章怀有很深的感情, 教师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十分珍惜, 对他们每一局部的、微小的进步也要表扬。只挑毛病、甚至拿学生作文中的某些缺点取笑的做法是十分不应该的。教师对学生作文恰到好处的表扬和肯定, 会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强烈兴趣, 甚至影响终生;而不恰当的批评, 则会熄灭他们心中上进的火焰, 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如有一位教师写了这样的批语:“你好比病人发高烧胡言乱语、驴腚移到马胯上。”不久这位学生退学了, 这则批语成了学生退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作文批改的内容

(1) 文章的主题是否正确、鲜明、深刻。

(2) 材料是否真实、具体、新鲜。

(3) 材料是否得当、结构是否严谨。

(4) 表达方式运用的如何。

(5) 格式是否正确, 卷面是否整洁。

(6) 字、词语、标点是否运用准确。

(7) 有无不合语法、不合逻辑的地方。

(8) 写作态度与文风是否严肃。

上述各项, 都属作文批改的范围, 但是, 这并不是说每次作文批改时必须在所有方面都批改到。首先是教师的精力不允许。其次, 学生的作文也不是每次所有方面都有可批的内容。再次, 即使教师有精力, 学生作文确实有各种问题, 也不应该眉毛胡子一把抓, 使学生抓不住改正的重点。普遍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每次作文的目的, 有所侧重地进行批改, 每次主要解决一两个问题。当然, 对那些虽非训练重点, 但却表现突出和共性的问题, 也应认真给予指出。

四、写好作文的批语

如果说学生语文学得如何, 作文可以作为重要的衡量尺度的话, 那么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 也往往可以用作文批语来权衡。因为教师写批语的过程是教师开动机器, 运用自己的各种知识储备和语文技能技巧, 在短时内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评价、指导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对语文教师的理论修养、社会阅历、业务能力、思维敏捷程度等全面素质的考验。素质高, 评语就写得好, 学生就能从中受到较多的教益;反之, 评语写得差甚或有错误, 学生就不能获得教益, 甚至将学生引上谬误的道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 我们才说名师出高徒, 才说评语水平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

写好批语, 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要切实地指出文章的长处和不足, 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这就是说评语要切中要害, 在最关键、最主要的问题上给学生以恰当的指导, 切忌抓不住要害信笔写来, 不负责任或套话连篇, 不着边际。如有一学生在自拟题作文《野外的早晨》一文中写道:“夏季, 当太阳公公刚刚探头窥望大地时, 野外幽静凉爽极了, 无论谁走到这里, 第一件事就是深深吸一口新鲜空气……”这段话似乎没有什么可批的, 但有位老师批道:“一大早你到野外干什么?”这样的批语对学生有何裨益?再如“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欠通、用词不当、文气不一贯、气韵不生动”之类的批语, 学生看了也没有任何用处, 久之则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感, 使评语失去作用。

2.评语应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激励, 增强写好文章的信心。这就是说, 对学生作文成功之处要给予恰到好处的表扬, 对失败之处要给以善意的批评, 但表扬与批评都应从爱护的角度出发, 使学生受到激励, 切忌无原则的顺捧和尖酸刻薄, 如有一位教师给一名写作文较差的学生写了一则批语:“月明之夜、鱼跃三更。”这位学生百思不得其解, 去问老师, 老师忿愤地说:“扑通、扑通、扑通。”这个学生非常难堪, 严重挫伤了其自尊心和积极性。再如“才华横溢、很有希望、成为文坛新星不在话下”的批语, 也无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3.评语要简明、有文采, 书写要工整。批语冗长, 既浪费时间, 学生也不愿看。所以, 要惜墨如金, 用最经济的笔墨写出最丰富的内容。言而无文, 其不远。只有那些有文采、掷地有声的话语, 才会让学生善看, 长久铭记, 永志不忘。书写工整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作文批改是重要的环节, 我们要加强关于作文批改的研究, 提高作文批改的实效, 推动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摘要:作文批改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写作能力、智力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把握作为批改的要点, 须遵循如下原则:思想与文字兼顾、尊重学生原意、以批为主、因材施教、正面引领等原则。

上一篇:钢琴模块教学下一篇:诱导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