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浩特

2024-05-20

巴彦浩特(精选十篇)

巴彦浩特 篇1

关键词:巴彦浩特,气温,降水,气象灾害

1 巴彦浩特四季特征

巴彦浩特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总的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 干旱少雨、昼暖夜凉、日照充足、蒸发量强、风大、无霜期短, 具有明显的春暖、夏热、秋凉和冬寒特征。

1.1 春 季

巴彦浩特春季升温快、日较差大、雨雪少、风大沙多。通常在4月11日~18日前后进入春季, 春季持续80d;入春后, 平均气温可达到10℃以上, 但受蒙古高压和大陆低压影响, 多气旋和反气旋活动, 寒潮和冷空气常带来剧烈降温, 导致气温起伏不定, 乍暖还寒, 一些年份气温仍可下降至零下。

1.2 夏 季

接近贺兰山的巴彦浩特地区夏季短暂, 天气炎热、昼夜温差大、降水集中、蒸发强烈, 于6月21日前后进入夏季, 夏季仅有25d;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巴彦浩特位于阿拉善左旗地势较高的南部地区, 植被条件较好, 升温慢。入夏后, 白天天气酷热, 日落后地面热量迅速向天空辐射, 且夜间多晴朗无云, 没有云层的长波辐射, 地面持续失热降温, 昼夜温差相差很大。7月下旬巴彦浩特进入相对多雨阶段, 夏季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5~74%。

1.3 秋 季

巴彦浩特秋季风平气爽, 于7月中下旬进入秋季, 持续约70d。由于受副热带高压北进西伸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 巴彦浩特秋季仍有一个相对多雨时段, 最迟可至9月上旬;期间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增强, 高压迅速从下层替换印度低压, 随着太阳辐射的减弱天气变冷。

1.4 冬 季

巴彦浩特冬季漫长、干燥且寒冷, 于10月初进入冬季, 长达190d左右。受蒙古冷高压影响, 冬季多晴朗天气, 雨雪少, 气温偏低, 最冷月为1月, 月平均气温-7.7℃, 极端最低温度可达到-31.4℃;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4%。当北支西风急流出现西风槽及波动, 常造成冷空气或寒潮侵袭, 出现降温和刮风下雪天气。

2 气 温

根据巴彦浩特1981~2010年气温观测资料统计得出, 巴彦浩特近30年平均气温为8.7℃, 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8.4℃、-31.4℃。一年当中以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 为-7.7℃, 极端最低气温为-31.4℃、最高气温为13.3℃;进入4月, 气温回升加快, 月平均气温达到10.3℃;全年中7月份气温最高, 月平均气温为23.5℃, 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8.4℃、7.0℃。

3 降 水

降水量和蒸发量是表征出一个地区湿润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巴彦浩特近30a降水观测资料中可看出, 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3mm, 降水稀少, 且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平衡, 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 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9.8%, 其中春季和冬季降水较少, 处于干旱期。由巴彦浩特1981~2010年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统计可看出, 历年各月降水量分布中, 1~7月降水量逐渐增大, 降水高峰值出现在7月份, 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6.6%, 8~12月降水量逐月减少, 降水量最低月份为12月和1月, 均为1.9mm。

4 主要气象灾害

4.1 干 旱

巴彦浩特属典型的中温带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少, 蒸发量大, 年降水量仅为年总蒸发量的1/11, 草场多属于半荒漠草场, 加之气候干燥、雨量稀少、风大沙多, 十年九旱,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出现, 春旱、夏旱较多, 秋旱次之, 且春夏连旱多于夏秋连旱。巴彦浩特地区3~5月份平均总降水量为41.9mm, 约占年降水量的24%, 而蒸发量却高达665.5mm, 水分供需矛盾特别突出, 初春时节大部分土壤处于严重缺水状态。

4.2 风 沙

巴彦浩特是内蒙古大风天气高值区之一, 从年内分布来看, 大风天气集中在4~7月, 占全年大风天气的54%左右, 3、8月次之, 约占全年的18%。大风年际变化趋势为:20世纪60年代大风天气日数逐渐上升, 至70、80年代时达到峰值, 90年代时出现逐渐下降趋势, 21世纪前10年又有所上升, 其中90年代为近40a来最小值。据统计, 1981~2010年巴彦浩特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6.4d、年平均扬沙日数为12.6d、年平均沙尘暴日数为16.4d;一天中以17~20时出现大风的频率最高, 为24~26%;沙尘暴多出现在17~20时, 出现频率为33~43%;扬沙天气以15~17时出现最多, 可达30%以上;浮沉天气多发生在一天中的14~16时, 达到67%以上, 其次为07~10时, 在33%以上 (见图1) 。

5 小 结

(1) 巴彦浩特主要季节特点为冬春长、夏季短暂, 其中春季升温快、日较差大、雨雪少、风大沙多, 夏季短暂、天气炎热、昼夜温差大、降水集中、蒸发强烈, 秋季风平气爽、气温下降快, 冬季漫长、干燥且寒冷。

(2) 一年中以1月为最冷月, 7月为最热月, 年温差变化小、日温差变化大;年总降水量少,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集中出现在7~9月, 冬春季寒冷干燥, 蒸发量大, 极易形成春旱。

(3) 巴彦浩特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高温、寒潮等, 其中干旱是影响农牧业生产的最主要气象灾害, 风沙天气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和人们出行活动等。风沙天气一般出现一天中17时前后, 可占24h出现频率的60%以上。

参考文献

[1]尤莉, 王革丽, 吴学宏.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沙尘暴的气候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 2004 (03) .

巴彦浩特镇撤镇建市调研报告 篇2

2、全县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不低于70%,并不低于十二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八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20%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八十元,总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并承担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务。

3、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其中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60%,道路铺装率不低于55%,有较好的排水系统。

(三)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一百人以下的县,达到下列指标,可设市撤县:

1、县人民政府驻地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八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六万。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20%,并不少于十万。

2、全县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不低于

60%,并不低于八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六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20%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六十元,总收入不少于四千万元,并承担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务。

3、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其中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55%,道路铺装率不低于50%,有较好的排水系统。

(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设市时条件可以适当放宽:

1、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区(盟)行政公署驻地。

2、乡、镇以上工业产值超过四十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二十五亿元,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超过一亿元,上解支出超过50%,经济发达,布局合理的县。

3、沿海、沿江、沿边境重要的港口和贸易口岸,以及国家重点骨干工程所在地。

4、具有政治、军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

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的地方设市时,州(盟、县)驻地镇非农业人口不低于六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四万。

(五)少数经济发达,已成为该地区经济中心的镇,如确有必要,可撤镇设市。设市时,非农业人口不低于十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八万。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五百元,上解支出不低于财政收入60%,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高于90%。

(六)国家和部委以及省、自治区确定予以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和财政补贴县原则上不设市。

(七)设置市的建制,要符合城市体系和布局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地质、地理环境条件。

(八)县级市不设区和区公所,设市撤县后,原由县管辖的乡、镇,由市管辖。

二、设立地级市的标准

市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二十五万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二十万人以上;工农业总产值三十亿元以上,其中工业产值占8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在二十五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发达,产值超过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35%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二亿元以上,已成为若干市县范围内中心城市的县级市,方可升格为地级市。

二连浩特随想 篇3

乘着越野车,从北京出发。一路上,蓝天、白云、草原,还有星星点点的羊群,组成了一幅动人、宏大的画面,伴随着车子里一阵阵豪放、浑厚的蒙古族音乐,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接近了二连市的市门。从远处望去,两条巨型的恐龙在公路两侧腾空架起,呈接吻状。二连以恐龙雕塑作为市门,有其深刻的寓意。二连是世界闻名的恐龙故乡,是我国最早载入史册的恐龙化石产地。从市门驱车前去,在公路两旁的草原上,99条形态各异的恐龙雕塑散落其间。

与北京的喧闹相比,这里人烟稀少,清谧恬静。城里的多数建筑都显得很新,颜色素雅,颇有边境异国情调。商铺或建筑物的标牌上都标有三种文字;汉语、老蒙文和新蒙文。新蒙文是用斯拉夫字母拼成的蒙文。据介绍,当今的蒙古人很少有人还懂得老蒙文。不一会儿,我们的车子就来到了本次会议的中心及住所——如意宾馆。

欧亚大陆的桥头堡

此次纪念中蒙建交60周年学术研讨会,是一次高层次、高规格的盛会,由中国蒙古国研究会和中国中蒙友好协会主办、中蒙嘉宾共同参与。与会人员包括内蒙古区市各级领导、中蒙外交界人士、中蒙专家学者以及中蒙媒体工作者等100余人。会议上,中蒙嘉宾回忆和总结了中蒙建交60周年以来两国关系发展的道路和历程,并对二连市进一步发挥中蒙间的桥梁作用提出了期望。

二连市副市长郭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这次会议能在二连市召开有着特殊的意义。二连市地处中蒙边界,距离首都北京仅有600多公里,与蒙古扎门乌德市隔界相望,两市区之间距离9公里,与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也只有700公里,地理位置独特,是得天独厚的交通要塞。郭刚向我们介绍,远在公元10世纪,这里就是欧亚通商要道。清嘉庆年间,设有“伊林”驿站。1956年,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联运列车正式开通,二连浩特市建立。1985,国务院批准二连升格为准地级市。1992年7月,二连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现在,二连浩特口岸已经成为中国连接著名的欧亚大陆桥上的重要一环,是日本、东南亚及其他邻国开展对蒙古、俄罗斯及欧洲各国转口贸易的理想通道,更是蒙古国走向出海口的惟一要道,被誉为欧亚大陆的桥头堡。郭市长强调,在此基础之上,还将进一步打造以二连为结点,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全境、中国环渤海地区在内的南北经济走廊,与此相关的二连论坛的启动工作也在加快进行。

得益于中蒙关系的改善

近年来,二连大力发展口岸加工和贸易、物流、旅游等第三产业,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目前,入驻口岸加工物流园区的企业已经达到86家,涉及采矿、石油开采、木材加工、风力发电等,口岸工业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对外贸易持续发展。蒙古驻二连总领事米格米亚尔告诉本刊记者,2008年,蒙古有170万人次经过二连,口岸过货量达到600多万吨,蒙古对中国商品贸易的70%都要经过二连,扭转了金融危机以来连续下滑的局面。

二连近年来的发展应该说得益于中蒙关系的改善。1949年10月中蒙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可是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中蒙关系却非常疏远并处于对立状态。根据1966年蒙苏签订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大批苏军进驻蒙古,重兵压在中蒙边界。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蒙古失去了往日的支柱,与之接壤的中国便成为至关重要因素,中蒙关系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

双方的经济纽带也进一步拉紧。蒙古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矿藏与森林资源丰富,但制造加工水平低下,与中国经济形成了互补。1991年中蒙签署了《关于蒙古国通过中国领土出入海洋和过境运输的协定》,根据协定,中国为蒙古国过境货物通过中国领土和使用天津港提供方便,中国还降低边贸收税率50%,并简化往返人员和货物进出境的手续。1990年~1996年间,中蒙商品贸易以26.7%的年均增长率上升。到2008年,中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蒙古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恰恰需要关注中蒙关系

中蒙关系积极向好无疑带动了二连口岸的发展。但是,与国内其他一些开放城市相比,二连的发展并不是太快。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连辑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道:1984年,胡耀邦总书记在视察二连时曾经提出“南有深圳,北有二连”,结果这两句话实现了一句,“南有深圳”实现了,“北有二连”却没有实现。

连辑说,当前中蒙关系与中俄关系发展平稳,从战略的高度,中国需要进一步关注中蒙关系问题,有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虽然中蒙关系是中国周边关系中的稳定因素,但是不能把北亚周边环境的目标确定在“平安无事”上,这是很低的目标,应该将目标确定在合作与发展上,它的战略起点应该高于治理其他周边关系的战略起点,这个起点是维持和平,加强合作,加速发展。

第二,中国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对外贸易大国,而我们现在真正的战略危险是我们的国际通道。我们现在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是依赖于包括大连港在内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港口城市和海上运输,相关的国际水道却受各种因素影响。没有战争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这些通道,但只要有事,中国的国际贸易通道就会受阻。所以我们不能一条路走到黑,必须开通备用的陆路通道,这就要求重新疏通和扩大欧亚大陆桥,畅通欧亚大陆桥的过货能力,稳定欧亚大陆桥的过货水平,必须把欧亚大陆桥的过货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而不是西方人手里。这就涉及蒙古。我们现在的欧亚大陆桥无非就是三个出口:东北方向的满洲里、北部的二连浩特和西北的霍尔果斯。目前,如果是以北京或者以中国的经济中心为腹地看,最经济、最近的出口就是二连,从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到天津港也就1400多公里。这个通道对于两个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从文化和社会角度看,蒙古和我国的蒙古族是同一民族跨界而居,一些矿产资源也是跨界而产,在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我们应该实现共享;可是由于西方文化对蒙古的渗透,蒙古意识形态趋于西化,这不利于中蒙两国实现世代友好。不能小瞧这种文化认同对两国长期睦邻友好的影响。

二连的发展涉及中国的战略

连辑认为,二连作为欧亚大陆桥的一个重要桥头堡和口岸,它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随着中蒙俄国际大通道的进一步畅通,二连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而目前由于受制于蒙古经济的发展,二连的作用没有得以充分体现。目前我国北方最大的口岸是满洲里,二连居中。要想充分发挥二连的口岸作用,必须帮助蒙古迅速地发展起来。深圳的发展正是得益于对面的香港,我们现在虽然有了二连,可是对方没有像二连这样水平的城市相呼应,所以我们要想发展,对面必须发展。具体来说就是首先要把二连的对口城市扎门乌德发展起来,中蒙共同建设扎门乌德,在口岸双方形成相对对称的能力,打通扎门乌德与乌兰巴托的通道,加强铁路、公路的建设,提高过货能力和卸载能力,这才有可能拉动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当在政策上、投资上、项目上加快与蒙方合作的步伐。

在中蒙建交60周年研讨会上,中蒙双方与会人员都对于二连的发展、对于中蒙关系的过去与未来,贡献了许许多多的真知灼见。在会议结束之际,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回顾60年、瞻望新甲子”的盛会,也是一次增信释疑的盛会。在离开二连的时候,记者脑子里又出现了那个二连城市整体规划沙盘:一个25万人口的新城,一片错落有致的工业园区,一座生机盎然的北国重镇。二连,正如蒙古语美丽的名字“草原蜃楼”……

新能源公交车亮相巴彦浩特街头 篇4

近日, 首批15辆新能源电动公交车亮相巴彦浩特城市街头, 该车8.5米长、21座、核载69人。

据了解, 阿左旗城市公交有限责任公司在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共购置了30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新购置的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 充电8分钟后即可行驶40公里, 与传统油、气公交车相比, 新能源公交车具有绿色环保、节能、乘坐更舒适、使用成本低等优点。

阿左旗城市公交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张有程说:“本次购置的新能源车辆是纯电动、零排放、零污染的, 使阿左旗公交从‘油改气’跨越到‘气改电’, 是推进低碳、环保的城市公共交通迈出的重要一步。其余15辆10.5米、27座的新能源公交车预计8月底全部到位投入使用。”

吉林查干浩特民俗村 篇5

位于白城市查干浩特旅游开发区内的民族风情园,整体布局按照马头琴外形进行设计,以展示蒙古族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处集吃、住、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园内的科尔沁民俗村,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有大小蒙古包39座,可同时容纳500人就餐、娱乐,是吉林省内最大的蒙古包群。“王爷府” 是民俗村内最大的.餐饮包,占地100平方米,可容纳60人就餐娱乐。在民俗村大门口还设有上马石、下马石,为游客敬奉上马酒、下马酒。村内的每个包里均安装有空调,冬暖夏凉。

民族宫是一座特制的超大型蒙古包,其占地面积340平方米“宫”内设有42平方米的舞台,有大屏幕立体音响,有100多个观众座位,并有蒙古族小乐队表演民族歌舞,是团体集会、各种文化沙龙的最佳去处,

资料

巴彦淖尔:天苍苍,野茫茫 篇6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待的时间长了,看一小汪水塘也觉得生动有趣,真正走出去才又一次睁开眼睛看到大地的辽阔和美好,风吹草动,牛羊奔跑,小马小鸡的跃动身影。即使是出差也心生愉悦,我想我的血液里确实流淌着一个来自农村家族对大自然的爱恋基因。

简单的内蒙乡野风貌,一个独立野草中的树,也不比电影大片里的葵花田逊色,简单安静。

巴彦淖尔就在黄河北岸,那是母亲河最温柔的所在,没有壶口的咆哮,也不似流经山东时候的喜怒无常,这里的黄河就是静静的静静的,在沙漠和隔壁里滋养出一方富饶所在。

巴彦淖尔人多是走西口和历年饥荒的内地移民,虽然地处内蒙,但在一张张黝黑的面孔都能说一口神似陕北方言的可爱语言。饥荒年代,他们背井离乡,择一处水草丰美的良田安家落户。在巴彦淖尔,街上的人随便问上一句,您祖上哪里人,每个人都能给你讲述一段奔波漂泊的家族史。

这里未来会有一座横跨黄河的大桥,沙漠里的鄂尔多斯人可以经由这座大桥来到巴盟,不知道当大桥飞架南北的时候,这黄河沿岸还能否继续安详宁静。哎,不得不感慨,一场速度游戏毁了多少华夏的风骨,毁了多少国人的情怀啊……

黄河至北,母亲河的最北端,一个文明曾经的最北端。

巴彦淖尔乌拉特前旗的金矿,2005年时候这里还是一片完美的流沙山丘,如今采石场、采矿场、度假村,这里从一个俊朗少年感觉瞬间就沧桑了好多,沟壑、走石,但气势还在,依旧是一位铮铮铁骨的北方汉子。

这里有我喜欢的农村房子,门口再栓一头驴,活脱脱一派西北乡村生活的写照。

时间紧迫,对巴彦淖尔只能是匆匆掠过,不过好在美景不在少数,也算小得眼福。

从包头出发,开始了我们的乌梁素海旅程,好久没有这么放松的出来,我居然有点抑制不住的激动。第一次听见乌梁素海这个名字,我感觉很别扭,大概不知道在说锚了几次后,终于记住。乌梁素海是蒙古语,汉语的意思是生长红柳的地方,它是内蒙古的第二大淡水湖,源于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乌梁素海久有”塞上明珠”之誉,每年春、夏、秋三季有120余种珍禽水鸟到这里生息繁衍,湖里还以盛产金鳞红尾,味美异常的黄河大鲤鱼而著称。

因为前一天睡得太晚,我本来是准备在车上睡一会的,不过路上的河套美景马上就驱散了我的睡意,公路两旁一望无际,隐约让人想起曾经雄浑的塞外风景。

历经两个小时,我们抵达乌梁素海。走进乌梁素海的大门,先看到的是一个鸟类展览馆,展示着各种各样的候鸟。再近点,就是一条谈不上体面的长廊。长廊前面有一个游船的出租中心,还有就是一些当地的居民在地上摆的小滩出售候鸟蛋和咸鱼。远远望去的是一条水道,两边先是草原,远处是望不到边的芦苇。恍惚间让人觉得,紫霞一会就会撑着船,风情万种的从芦苇丛里划出。

我没有选择坐游船,虽然知道湖心岛的景色不错,大概是这几天的舟车劳顿让人实在对现代交通工具提不起什么兴趣,宁可选择活动一下许久不“使用”的双腿,没有就在那不漂亮的长廊里呆坐着,我翻过围起的栏杆,来到乌梁素海的身边,选择用双脚感受这“红柳生长之地”。

湖中芦苇好大一片,偌大的湖面上,你几乎只见芦苇不见湖水。空气中弥漫着沁人肺腑的清新,有芦苇的香味,也带有湖水的凉意。

偶尔会看到湖水微微波动,黑压压的一片,近看,才看清原来是野鸭。还有一对一对的,必应该是鸳鸯了。他们在湖面快乐的嬉戏着。草地处可以看到白色很多鸟类,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一对白鹭,她们时而把头钻进身子休整羽毛,时而展展翅膀……每次我想要走近看,他们就飞到更远的地方,我再走近,他们就高我更远一点,终于,我不再靠近,只是远远的端详着他们,不去打扰他们的生活。有时候,远远地旁观一幅画,也是一种享受。

呼和浩特铁路局 篇7

电力机车电量记录仪及地面分析系统

可实现电力机车的电量记录、分析及管理。系统可提供按司机查询, 按机车号查询和按线路查询, 根据查询结果结合机务段管理给出乘务员节能管理规范。通过系统在铁路运输中应用, 可产生节能、降耗的成效。

电力机车防逆电操作保护装置

应用机械设计制造先进技术, 在不改变机车固有装置的基础上, 以精巧的机械结构, 通过机械联锁方式, 使机车在前进时, 换向手柄回“0”位过程中不至于扳到“后”位, 当需要后退操作时, 按下解锁按钮同时扳动换向手柄至“后”位即可。该装置有效杜绝了机车司机误操作, 从而实现防逆电操作保护功能, 防止机车逆电事故的发生, 保证了行车安全。设计理念系国内首创, 为国内机车防逆电操作的研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钢轨纵向位移检测装置

针对无缝线路钢轨纵向位移检测方法原始, 无法满足当前车流密度大, 跨越线路检测的情况下研发的装置。检测装置的检测基座固定在电气化杆上, 随身携带小巧玲珑的激光仪, 测量时放在基座并靠磁铁吸住, 操作一个人在不到1 min便可完成测量过程, 不用跨越线路, 使用非常方便, 属国内首创, 获得了2011年度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三等奖和呼和浩特铁路局优秀科技成果奖。

机车综合信息系统平台 (机车视频防火监视装置)

采用多种总线结构, 按照插板式设计, 各功能模块相对独立, 又能相互间高速通信, 使整个系统具有很高的扩展性能。系统主要具有如下功能:监控和记录机车乘务员的操作情况;监控和记录机车机械间、电器间以及非操纵端司机室设备运转状况;记录机车前方场景的轨道、信号机、道岔、道口及其他情况;监控电力机车外部受电弓的状况;安装3G、GSM无线传输模块, 结合GPS定位模块, 可以进行实时定位和无线动态监控, 方便指挥调度和管理;通过3G网络, 监控中心能够对车辆内的图像进行实时监控, 拍照、录像、回放和调取传送图像;通过SVC视频压缩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对原始视频进行抽帧或抽取不同分辨率的视频。通过逐渐扩展功能板的方式, 可使系统成为一个标准的车载信息处理平台。

轴温报警器智能化测试台

可自动采集传感器参数并判断传感器状态是否正常。提高轴温传感器的检测效率, 并可按照测试人员作业习惯出具相应的报表, 减少人为输入、漏判、误判、错判等主观因素引起的各种误差, 为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技术保证。

自回水不锈钢客车上水阀

呼和浩特汉语方言特点 篇8

关键词:呼和浩特汉语方言,词汇系统,语音系统,语法系统

自先秦以来, 一个个少数民族与汉族轮流占据呼和浩特地区, 使得此地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共存, 直到清朝的“移民实边”政策才真正使晋方言势力向北扩展。而清时的“走西口”、“下云中”更是促进了晋方言的发展, 从而形成了呼和浩特汉语方言。本文分析呼方言的语法、词汇和语音系统, 描写其有别于普通话的特点。

一、词汇系统

(一) 基本词汇。其与普通话的大体一致, 如, “爸爸”、“桌子”等。

(二) 常用词汇。它与其他地区的晋方言极为相同, 但与北方多数方言差异较大, 如, 把普通话的“屁股”叫为“豚子”, “顶棚”叫为“仰尘”等等。

(三) 古语词丰富。每个汉语方言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古语词。一些人认为同北方方言一样, 呼方言所保留古语词的现象比较少, 其实不然, 它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虽然古语词的语音逐渐有变, 甚至语义也不再一致, 但是其所承载的文化得以保留, 这也体现在呼方言中。“瞎汉”是古语词, 最早现于元代石君宝的杂剧《曲江池》中:“姐姐, 我瞎汉跳渠, 则是看前面便了”, 有笨拙的含义。呼方言也把笨拙的、没本事的男性称为“瞎汉”, 且读音和普通话的差别不大。

(四) 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呼和浩特地区的词汇是此地蒙汉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创造的, 有很强的地域特点。例如:“一马平川”、“平川野地”都与土默川的广阔田地有关。“粗蹄笨胯”是指牲畜肥壮, 与土默川平原原来的“风吹草低见牛羊”有关。

二、语音系统

呼方言和普通话一样, 也有自己的一套语音系统,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呼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基本一致。而所谓基本一致, 是指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方面绝大部分是相同的, 但有一定的差异性。

(一) 方言声母系统。方言有19 个声母, 不包括零声母。这些声母如表一所示:

普通话声母和呼方言声母的主要区别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 普通话舌尖前音声母“z、c、s”舌尖前音声母“zh、ch、sh”有区别。例如“诗 (shi) 人”和“私 (si) 人”有明显的区别, 而呼方言的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是无分别。

2.呼方言比普通话多了一个特殊的声母, 即[v], 凡是带这个声母的音节, 都是普通话的零声母音节。[v]是普通话韵头是“u”的合口呼零声母音节, 例如, 娃、玩、位、王、物等都读[v]声母。[v]声母是口形较闭的唇齿音, 即上齿抵住下唇而成音。

3.普通话的[ʐ]声母是卷舌音, 而方言读则不卷舌, 读舌尖前浊擦音[z], 例如:然[zan]、仍[zən]。当“子”放在一个名词之后时, 读作[ʐ], 如“女子”、“桌子”、“盆子”等。

(二) 方言的韵母系统

呼方言有个韵母33, 如表二。而其韵母和普通话韵母的主要区别,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没有后鼻音韵母, 它们分别并入前鼻音韵母;没有撮口音[yn], 它同[uŋ]发作un;往与屋读作[əʔ];由于没有卷舌音“zh、ch、sh”, 所以没有 ʅ 音;把[uai] 与[uei] 合为一个音, 即[ui], 如, “坏”与“会”。

(三) 方言的声调系统。呼方言有平声 (44) 、上声 (51) 、去声 (24) 和入声 (ʔ22) 四个调类。与普通话相比, 呼方言的声调具有以下特点:平声不分阴平和阳平, 古平声的清声母和浊声母无分别, 都读作平声;古上声的全浊声母仍读上声, 不归入去声;古去声与方言的去声一致;普通话把古入声分派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中, 而呼方言则保留入声。

三、语法特点

(一) 呼方言的词法和句法与普通话基本一致。 (二) 具有大量的词缀, 从而丰富了派生构词。如词缀“忽”、“圪”等构成了“忽摇”、“忽抖”、“圪都”、“圪落”…… (三) 构词形式丰富, 有着丰富的分音词、逆序词和叠音词。 (四) 呼方言与普通话使用不同的语气助词。呼方言的陈述句、疑问句常常用“了”、“呀”、“哇”、“啦”等来表达语气, 而普通话则多用“了”、“吧”、“吗”。例如:呼和浩特方言说“干啥个呀?”或“不要玩啦, 下午看会儿书哇。”而普通话却说“干吗?”或“不要玩了, 下午看会儿书吧。”

综上所述, 呼和浩特的历史地理、社会环境、人文对方言形成和使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也造就了其所涵内容范围广、包括类型多的特点。本文仅是简要地介绍了呼方言的词汇、语音和语法系统。希望在帮助人们了解呼方言的一些内容和在方言正音上起到一点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文忠, 梁述中.大同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86.

[2]刘文秀, 刘晓冰.呼和浩特方言辨正[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

打造呼和浩特“云谷”问题研究 篇9

一、呼和浩特建设“云谷”的大背景

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的世纪, 基于信息产业的重要作用,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必然成为新经济时代世界范围内的主导产业。呼和浩特若实现云计算产业的快速规模扩张, 吸引资本市场关注, 很有可能成为行业的未来领跑者, 云计算将是呼和浩特乃至中国增长最快的新兴信息产业之一。

(一) 呼和浩特工业化所处阶段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历程证明, 工业化后期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分析呼和浩特所处工业化阶段, 对于发展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这里考察和把握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是研究产业结构问题的首要问题。产业结构作为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 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注:根据呼和浩特市历年统计年鉴及其统计公报数据绘制。

近几年, 呼和浩特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而且第三产业产值在三次产业中的比例占有支配地位, 可以判定, 呼和浩特市处于工业化后期, 具有发展信息产业的条件。工业化后期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 规划好以云计算为核心的信息产业代表着未来呼和浩特产业发展方向。

(二) 国内外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国家在“十二五”信息规划中, 明确提出云计算技术是我国下一个5年信息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市场规模预计从2010年的167亿人民币 (26.2亿美元) 增长到2013年的1174亿人民币 (186亿美元) , 年增长率为91.5%。中国互联网协会预计, 到2015年, 这一数字将达到1万亿人民币;而根据Gartner咨询公司的数据, 2011年, 全球云计算服务的市场规模为900亿美元, 中国占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虽然不到3%, 但却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

目前我国云计算产业尚处于导入和准备阶段, 未来5-10年, 云计算和相关服务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发展潜力巨大。但从目前我国各地政府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情况看, 除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外, 广州、重庆、成都、青岛、南京、天津等众多城市都在竞相发展云计算产业, 部分城市一些项目已开始运行并取得巨大进展。

近两年, 在国内像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大型基础通信运营商和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国内领先的互联网企业也开始积极投身云计算产业, 基于云计算推出新的商业模式, 并开始提供服务于产业的云计算基础平台, 将其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国际上诸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已经开始部署国家级云计算基础设施, 微软、IBM、谷歌、亚马逊、甲骨文等诸多世界知名IT技术与服务企业纷纷涉足, 推出各自的云计算相关产品。

英国经济学与商业研究中心研究发现, 从2010年到2015年这6年, 云计算的广泛采用有望给五大经济体 (法国、前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 带来累计共7630亿欧元的经济效益, 占同期五大经济体累计国内生产总值的1.57%。

(三) 呼和浩特打造“云谷”前景

呼和浩特打造云计算产业发展洼地, 吸引集聚各方力量建设“呼和浩特云谷”, 不仅对我区信息产业自身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新的动力, 也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此外, 必将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对华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乃至更长远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呼和浩特市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内蒙古云计算产业链, 打造中国西北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产业基地, 对促进自治区及西北地区信息产业的迅速及可持续发展, 推动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1.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云计算属于高科技信息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将始终贯穿于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营。

2.拉动区域信息产业发展。所有互联网的内容服务商, 必将在云计算中心内或环中心周围建设相关的生产服务配套设施, 这些互联网信息服务商的入驻将拉动地区整体信息产业的发展。

3.提高经济效益。云计算不仅存在规模报酬递增, 而且存在范围报酬递增。降低接入成本, 提高接入速度。

4.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可以就地利用呼和浩特市丰富的电力资源, 降低电力输送成本, 降低能源消耗。

二、呼市打造“云谷”优势条件分析

呼和浩特市处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过渡的关键时期。要建设成服务于全国的枢纽型云计算产业基地, 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呼和浩特市发展打造“云谷”优势,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发展云计算市场前景广阔

呼和浩特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大战略交汇处, “呼包银”经济带核心及“呼包鄂”金三角中心, 还是联接黄河经济带、亚欧大陆桥、环渤海经济区域的重要桥梁;不仅是引领内蒙古快速发展的呼包鄂经济圈内重要的增长极, 还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呼包鄂榆重点开发区”中心城市、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经济规模的壮大以及产业聚集效应的进一步形成, 为云计算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二) 发展云计算基础条件优越

呼和浩特交通便捷, 邮电通信顺畅, 土地资源丰富, 电力充裕, 服务配套完善, 是中国西部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是国家级能源基地, “产业集群化、企业规模化、布局基地化、生产洁净化”的现代化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同时, 我市处于内蒙古高原中部地区, 地质稳定, 可以直接开发为设备机房, 不仅基建和维护成本低, 而且防灾害能力较强, 有绝对优良的适应建立云计算中心、数据存储中心和灾备中心的自然地理条件。

(三) 发展云计算相关重点项目云集

为促进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内蒙古将盛乐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鸿盛两化融合示范区共25平方公里列入承接云计算产业的主要区域和载体。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将投资百亿以上在呼和浩特建设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呼和浩特) 数据中心、中国电信内蒙古信息园项目、中国联通西北 (呼和浩特) 基地等云计算项目。同时, 内蒙古京能盛乐热电冷联供机组工程、宽带资本云计算创业产业园项目以及内蒙古电力集团电力保障项目也开始启动。

三、关于建设呼和浩特“云谷”的建议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信息产业, 云计算产业是新生事物, 针对目前我市云计算产业发展总体刚刚起步, 信息产业链各环节处于规模发展前的初始阶段, 从产业经济学角度, 建议自治区、市两级政府充分运用产业政策, 从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对呼和浩特云计算产业给予支持, 加以促进和保护。

建设“云谷”的建议:

(一) 编制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加强政策引导, 财政资金支持

自治区和市两级政府做好信息产业规划和编制, 始终把发展信息产业作为第一要务。一要高瞻远瞩, 科学决策, 立足内蒙古, 放眼全国, 大胆谋划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定位呼和浩特区域性信息中心地位;二要由政府组织牵头, 组建相关信息产业研究团队, 探索信息产业发展需要, 通过创造最终需求来培育产业的发展能力, 从而激发产业和企业自身的快速、持续成长;三要在财政支持政策上设立专门的财力资金或者采取补贴方式鼓励云计算应用, 多渠道筹措资金, 鼓励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做好信息产业重大决策制定、关键事项审批和协调处理重大事项。

(二) 完善基础设施, 建设国际一流云计算产业园区

呼和浩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以高速、泛在、智能、安全为原则, 发挥国家信息传输骨干网重要枢纽的优势, 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一要依托和林盛乐园区、鸿盛开发区规划建设呼和浩特市云计算产业基地, 聚集一批云计算科研机构和产业链各环节的核心企业, 依托产业基地, 建设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二要充分利用我市社会各类信息基础设施资源, 推动国内电信运营商和其他数据中心向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 推出面向不同需求的基于云计算的新型服务模式。打造北部地区具有竞争力的科技研发服务集聚区。

(三) 加快推动上升为国家云计算发展示范区, 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呼和浩特市要积极向自治区和国家争取, 使“呼市云谷”建设列入自治区级科技发展的重大专项, 力争使呼和浩特进入国家云计算产业服务示范城市行列, 以获得更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推进绿色数据计算交换中心及数据存储中心、云呼叫中心建设, 推动云计算在电子政务、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应用, 建设标志性云计算应用示范工程, 提升呼和浩特在服务外包、呼叫中心等领域的品牌知名度, 将云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地区云计算产业领跑者、云计算运用示范城市。

(四)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不断做大做强产业规模, 培育和形成产业链

建议自治区和市两级政府将云计算产业作为当前招商引资的重点, 下大力气深入推进。在“呼和浩特云谷”具体招商引资工作中, 一方面注重发挥园区的基础设施、优惠政策及产业聚集优势, 以工业园 (信息产业园) 为依托发展信息产业;另一方面认真抓好各项鼓励和优惠政策的落实, 解决制约发展的产业配套问题, 营造良好的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在重视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特色的同时,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通过基地化和园区化发展模式, 培育和形成具有特色的、相对完善的产业链。

(五) 实施“青城人才计划”, 加快人才队伍培育和引进, 提供智力支持

近代呼和浩特的城市变迁 篇10

1 城市地域交通结构演变

日伪时期呼和浩特地区的公路、铁路、邮电、航空领域及其设施均被日军严格控制, 为日军霸占各种资源, 也为日军转运战争物资和伤员服务, 京包铁路直接受关东军铁道部的司令官管理, 蒙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蒙疆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则直接将公路运输完全垄断, 大部分原商用汽车, 不是被军队征用, 便是向省外逃离。在绥远境内, 集945 km的12条公路运营线路, 绝大部分为军用, 包头到北平的铁路时通时断时续, 许多道路表面通车, 实际上并未完全完工, 归绥交通运输遭到破坏。

在内蒙古境内, 商业线路可以大体划分成四条———东、西、中、北, 其线路形成的商业范围都相对稳定且覆盖地域广阔。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 , 延伸向内蒙古西部的京包铁路开始动工, 铁路于民国十二年 (1923年) 基本通车, 这条铁路途经丰镇、归绥市, 最后抵达包头市, 它将各地的产品运送并销往全国各地, 大大改善了绥远以东地区部分城镇的经济和交通条件。由此可见, 水、陆交通网络的畅通无阻将商业范围的稳定性继续放大。

2 城市内部道路结构演变

在城市内部网络化发展与形成的进程中, 城市功能逐渐趋于完善。放射环状、放射状、带状、方格网络等组成了形态各异的网络形态, 而网络形态的不同产生了形态不同的城市内部结构。生长的城市空间经脉是城市内部道路, 城市内各种功能型空间的分布由路网所支撑, 路网也将城市的诸多功能紧密相连。它们与城市空间的形态直接相关。随着多元化交往空间的延续, 城市空间被相应的网络所强化。道路网是城市物化网络的一个重要元素。一座城市的发展初期, 以集聚空间为主, 轴心多为道路发展的聚集地。当城市空间步入发散阶段, 道路贯通与延伸联结于散点, 为了满足城市内部的横向联系, 必然会在城市中产生大量的交通线, 网络从此产生并延续。然而在实际发展中, 网络的生长情况与交织能力也不是各向同性和均匀的, 因而形成了不平衡发展城市空间形态, 经济、社会、地貌、地形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是影响网络空间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 因而网络在城市中的分类演变并没有照本宣科般典型。

1575年左右, 归化城的初期建设只规划了南北贯穿的一条主要干道, 而不规则的网状街巷组成了城市的次干道;1691年归化城扩建外城以后, 在唯一的主干道周边出现了细微的放射状;绥远城1739年建成以后, 形成独立的“双城”格局。其中鼓楼是绥远城的主干道的中心, 主干道呈棋盘状布局, 次干道同样呈棋盘状, 街巷平直, 布局严谨;归化城与绥远城之间于1913年开辟出一条主要干道, 道路幅面初建时较窄, 等级较低, 大多为泥土道路;京包铁路1921年通车后, 车站附近的货栈、住宅、服务行业中心及相应机关逐渐丰富, 火车站与两城形成了三点式布局, 因此道路逐渐发展为放射状;日伪时期呼和浩特于1938年进行过详细规划, 规划以绥远城、归化城、车站为重要节点并以此形成放射状发展, 连接节点的道路网在以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 (今中山路) 、南北向的辅干道 (今锡林北路) 基础上, 增设从绥远城西门延伸向西的干道 (近似于今天的新华大街) 及其他纵横在双城周边的次要干道。于是绥远城西门处便形成了东西两路交汇的路网结构, 同样也影响了日后此处的道路布局。直到解放初期呼和浩特市的布局方式仍为放射状。经统计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市区内总共有197条城市道路, 道路总面积27.1万m2, 总长62.29 km, 然而这其中仅有全长不过2.3 km的柏油道路3条, 其余都是泥土道路。全市仅有34辆汽车, 仅有2辆公共汽车穿梭于归化城和绥远城之间。1949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呼和浩特建设步伐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城市及周边地域面积迅速扩大, 人口数量稳步增加, 同时, 城市内部道路也逐渐贯通和外延, 呼和浩特城市的网状布局更加明显, 城市以外的放射道路也在增加。造成这一城市布局的根源是呼和浩特市于1949年和平解放, 同时城市管理者开始有计划的建设城市及其设施, 此时城市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1954年呼和浩特市被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建设速度又一次加快。随着1956年~1958年呼和浩特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完成, 城市的发展框架也基本被确定出来:确定新华大街为东西方向的交通主干道, 确定锡林路为南北方向的主干道, 主干道面幅50 m, 次干道面宽30 m。

3 呼和浩特市区地域变迁

呼和浩特城市总体规划 (1976~2000) 于1974年修编完成, 于1979年上报国务院批准实施。自此, 呼和浩特城市大体上按此规划建设。规划的实施基本持续到1987年, 这一年城区道路总长194 km, 总面积约210万m2, 共计545条。1987年以后, 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也随经济改革不断加快,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经济快速稳步发展, 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涌现, 对道路的通畅性要求逐渐加强, 此时此刻通过格网格局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需求, 因而开始建设环线与放射线并存的方式。该规划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发展、环境的改善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呼和浩特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起了宏观指导性作用。

到1739年为止, 呼和浩特城由最初的0.09 km2发展到了2.7 km2。由于当时经济、文化的落后, 虽然经过了360多年的发展, 但到1937年呼和浩特城也只有9 km2;自1937年至解放初期, 呼市城区面积仍维持在1937年的水平, 几乎没有发展。自1949年解放以后, 城市建设发展飞速, 到1960年的短短10年时间里, 城区地域面积的年增长速度达到了14.51%, 扩展到了34.9 km2。

4 呼和浩特市区地域召庙的变迁

近代呼和浩特城市变迁对于召庙产生着相对间接影响。城市外围道路系统的变革, 城市内部路网的完善以及城市区域的扩建都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这种经济层面的发展, 必然影响到召庙这一种文化建筑的布局。这种影响表现在:民国以前呼和浩特地区经济一直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召庙建筑在这种动荡的局势下, 很少有过修缮或重建, 并不断走向没落, 以至于呼和浩特地区内的许多召庙倒塌或改作其他用途。随着新中国成立, 经济逐步趋于稳定完善, 藏传佛教的历史人文价值才得到世人的重视, 召庙也随之重修并扩建。

上一篇:化妆造型下一篇:需求表达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