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排球运动员

2024-05-26

优秀排球运动员(精选十篇)

优秀排球运动员 篇1

排球运动是用双手做发球、垫球、传球、扣球和拦网等动作来组织进攻和防守的球类运动项目, 该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强度都很大, 这必然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而运动损伤则一直影响着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本文通过对省队专业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 损伤类型, 损伤病程, 损伤程度及治疗方法, 进行调查分析, 寻求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方法, 旨在保证运动员能够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2 研究方法与对象

2.1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文献资料法, 数据统计法。对浙江省队排球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

2.2 研究对象

浙江省队排球运动员50名, 其中一线队员24名, 二三线队员26名, 有效问卷50份.

2.3 运动损伤诊断标准

诊断名称及标准均依照曲绵域主编《实用运动医学》 (2 0 0 3年第四版,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 。

3 调查结果

3.1 一般特征

运动员50名, 年龄19~26岁;女子运动员身高为170~1 9 2 c m, 体重为4 5~7 2 k g;男子运动员身高为1 8 0~2 1 0 c m, 体重为5 5~8 3 k g;运动年限3~1 0年。

3.2 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调查的50名运动员其中有46名发生过运动损伤, 发生率为92%

3.3 运动损伤的主要类型

排球运动员主要的运动损伤为膝关节损伤, 腰部损伤和踝关节损伤, 见表1

3.4 运动损伤程度

按《实用运动医学》中的规定 (轻伤:受伤后可进行正常训练;中等伤:受伤后可训练, 但必须停止或减少患部活动;重伤;完全不能训练) 。[1]轻伤2 9人, 占6 3.0 4%;中等伤1 4人, 占3 0.4 3%;重伤3人, 占6.5 2%。

3.5 运动损伤病程

按《实用运动医学》中的规定 (病程:急性损伤是指几小时或几天, 一般不超过2周的损伤, 慢性损伤是指几个月到几年, 亚急性损伤介于前两者之间) [1]急性损伤16人, 占34.78%;亚急性损伤5人, 占10.87%;慢性损伤25人, 占54.35%。

3.6 运动损伤原因

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分别为:主观原因, 占20.00%;客观原因, 占26.22%;准备活动不充分, 占13.33%;训练水平和年限, 占40.00%。见表2

3.6.1 客观原因

训练缺乏科学性, 场地问题, 缺乏保护, 身体疲劳等因素是排球场上的运动员不能控制的, 但也是一个造成运动员受伤的主要原因。

3.6.2 主观原因

注意力不集中, 违反规则, 心理因素也是导致运动员损伤的原因。因此对运动员进行医务监督, 心理咨询也是防止损伤的重要环节。

3.6.3 准备活动不充分

热身准备活动运动员做得不够到位往往会造成接下训练或比赛时的急性损伤。

3.6.4 训练水平问题和年限

训练水平差和训练年限长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3.8 运动损伤治疗方法

通过表3我们可以看到运动损伤后的治疗多是中医治疗, 共5 8例次, 占7 0.7 3%, 西医2 4例次, 占2 9.2 7%。其中中医疗法以针灸和推拿为主要手段, 针灸18例次, 占21.95%;推拿15例次, 占18.29%, 而西医主要以理疗为主, 共11例次, 占1 3.4 1%, 表3。

4 分析与讨论

4.1 损伤的类型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浙江省队排球运动员的损伤主要是膝关节的损伤。这是因为在排球运动中要求半蹲位的准备姿势以及移动、起跳.而膝关节处于半蹲位时, 由于韧带松驰, 膝关节的稳定性下降.此时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靠髌骨和股四头肌来维持, 髌骨的张腱膜和髌韧带所承受的牵张力及髌、股骨相应关节面的挤压力都较大.若半蹲位时起跳“发力”或屈伸扭转, 髌骨张腱附丽区所承受的牵张力更大, 髌股关节面间产生错动、拧扭、撞击和摩擦.这些作用力长期超过了组织细胞的生理负荷, 就影响局部代谢, 导致组织细胞的变性和坏死.从而引起腱纤维出血、变性、增生、钙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2]。

当今排球运动技术动作大部分是在腾空跳起或半蹲状态下完成的, 连续快速起跳拦网, 快速冲跳大力发球、后排进攻及前排的强攻扣球等动作, 导致膝关节的损伤发生率最高且程度加深[3]。

排球需要运动员连续的起跳, 运动强度大, 人容易疲劳, 疲劳后起跳时踝关节放松, 容易造成损伤。

4.2 损伤的病程和程度

4.2.1 损伤的病程

我们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浙江省队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病程主要以慢性为主占53.33%, 急性次之, 占35.55%,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慢性损伤为主的同时, 急性损伤率明显增加。训练年限越长, 受伤的比例越高[4], 特别是慢性劳损和进入竞技状态保持阶段的运动员, 在训练及比赛时相对更容易受伤。少年排球运动员过早专项化训练, 也是导致早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4.2.2 损伤的程度

主要以轻伤和中等伤为主, 这主要是由于排球运动虽然强度大, 但它是一项隔网的运动, 没有和对方有直接的身体接触, 造成重伤的几率非常小。

4.3 损伤的原因

4.3.1 训练水平和年限

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 (特别是肌肉力量) 差, 基本功不扎实, 过早专项化训练或者过早的进入成年队;一线队伍长时间大强度训练, 未能正确处理疲劳与恢复的关系等有关, 造成大面积的肌肉劳损, 软骨病的出现。

4.3.2 客观原因

主要是训练缺乏科学性, 训练量过大, 某一专项能力的训练安排得过于集中。有的教练员在运动员完成训练计划后凭一时的热情, 随意的加量, 导致运动员身体疲劳或者训练量过大而引起运动损伤的发生。

4.4 运动损伤治疗方法

运动员受伤后的治疗多是中医治疗, 且多为针灸、按摩治疗, 而在如何加强运动员易伤部位的力量练习做的相对较少。

5 结论

(1) 浙江省队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主要是训练量过大, 某一专项能力的训练安排得过于集中;训练预防意识薄弱;青少年运动员的动作技术不过关; (2) 通过对浙江省队排球运动员的损伤调查发现, 导致损伤的发病率按顺序依次为, 膝关节、腰部、踝关节。

6 建议

(1) 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特别是肌肉力量) 训练, 打好扎实基本功, 不过早的进行专项化训练, 高水平排球运动要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准确完成各种技术动作, 如果肌肉力量达不到比赛要求而强行发力, 必然致伤; (2) 运动训练需要有系统性, 运动员从基础训练 (基层) 到成为国家队队员, 各级训练体制要相对健全, 训练要有较强的系统性, 在训练过程按照“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竞技保持阶段”逐步提高的过程进行, 各个阶段的训练衔接连贯, 训练要有很强的科学性; (3) 建立运动员健康档案, 进行科学的医务监督, 把握运动员的疲劳程度、伤病治疗、膳食营养等等, 处理好各个环节, 哪一个环节没有处理好都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运动损伤; (4) 对急性损伤要及时治疗, 不可带伤参训参赛;久停再训和伤后的恢复训练应加强受伤部位的力量训练, 定期对异常感觉和疼痛部位作试验性检查。

摘要:对浙江省队共50名排球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调查。结果表明:运动损伤46人, 发生率92%。其中膝关节, 腰部和踝关节损伤最为严重, 其发生率分别为47.83%, 30.43%, 13.04%。并对其病因, 病程, 损伤种类及治疗方法等, 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分析, 并根据损伤调查结果提出了防止运动损伤的建议。

关键词: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治疗

参考文献

[1]运动医学编写组.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2]孙晓坤.排球运动损伤及预防的调查分析[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21 (4) .

[3]赵文娟.中国国家男子排球运动员训练致伤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3, 8:25~6.

优秀排球运动员 篇2

摘 要近几年来,沙滩排球运动的发展非常迅速,这种运动以其广泛的群众性、技术的全面性、高度的技巧性、激烈的对抗性赢得了很多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喜爱,沙滩排球在中国也变得越来越流行,俘获了大批的粉丝去学习这种运动。沙滩排球的特点决定了它对运动员的最基本要求是灵敏性,这也是沙滩排球运动的灵魂所在。本文主要通过调查从事沙滩排球运动的运动员的特点,进而研究分析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沙滩排球 运动员 灵敏素质 影响因素

对于像沙滩排球这种球类运动而言,运动员的灵敏性可以说是运动技能的精髓,从排球的发球、到防守、再到进攻等无不体现运动员的灵敏性,由此可以看出,运动员灵敏素质的重要性。通过对我们国家沙滩排球运动员的各类特质调查研究,能够从事沙排运动的职业运动员的灵敏性都非常高,并且还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分析国外沙排运动员的相关研究,更能够突出运动员灵敏素质非常高的这一特点。通过运用合理的数学分析方法,分析整理出影响沙排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因素。

一、灵敏素质的定义以及对于沙滩排球运动员的重要性

(一)灵敏素质的定义

运动员的灵敏素质指的是运动员迅速改变身体的位置、及时转换自己动作、以及随赛场上的情况及时的做出应对措施的能力,它也是人们各项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综合体现。运动员的灵敏素质不仅仅指的是身体上的运动,还指的是大脑皮层的综合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大脑及时的进行分析,体现了运动员大脑的灵活性,而身体做出的各项运动,则体现的是运动员身体的灵活性。身体跟大脑的灵活性是相互关联的,相辅相成,二者共同帮助运动员达到较高的灵敏素质。

(二)灵敏素质对于沙滩排球运动员的重要性

对于沙滩排球运动员来说,灵敏素质和食物对人的重要性是等价的,如果一个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很差或者一般水平的话,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沙滩排球还不同于传统的排球,沙排的场地是室外沙滩上面,场地非常空旷,但是比赛双方各为两个人,在大的场地之上对于运动员的灵敏性要求可以说是非常高的,也只有灵敏性高的运动员才会在体力消耗大的情况下在偌大的场地上进行发球、进攻、防守等一系列运动。因此,从上述可以看出,灵敏素质对沙滩排球运动员是非常重要的[1]。

二、沙滩排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影响因素

(一)运动员的身体形态

通过对所有优秀运动员的调查结果显示,灵敏素质相对较高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一般是相对于其他运动员来说是比较娇小的,身材相对娇小的运动员更为灵活,运动过程中跑动的速度、转换方向的能力、以及各种完美的扣球、进攻的姿势都非常的完美,由此可以看出,沙滩排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是相关的,并且身材越高大,灵敏素质相对越低,这是呈负相关的。

(二)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

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越强说明运动员的灵敏素质越高,下肢拥有较强的爆发力可以帮助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更加快速的转换方向,上球、扣球、反攻、防守都可以非常流畅的进行。

(三)运动员的改变方向的能力

改变方向的能力是衡量运动员灵敏素质的重要指标,运动员根据球来的方向,以及自己发出去的球的运动轨迹,能够快速的转变自己的位置,来防止自己不去失分,这便是灵敏性高的体现。改变方向的能力也与两只脚起跳的高度、跳远的最远距离是息息相关的,在沙滩排球运动中,每一位运动员都在沙子里进行活动,如何快速的在沙地里面奔跑跳跃并且快速的实现方向的转换,这都是影响运动员灵敏素质的重要因素[2]。

(四)运动员的精力集中程度

在运动赛场上,运动员能够做到集中精力、不被外界环境所打扰是非常重要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要密切的关注场上所发生的情况,对于对手的发球,进攻要做出及时的判断,从而调整自己的步伐和速度,来应对对手的各种进攻,这样才不会使自己丢分。而运动员的集中程度也是反应运动员灵敏素质的重要指标,运动员精力越集中,对球的分析判断,以及对整个赛场上面的情况分析的就会透彻,能够掌握整个场上的情况,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以及判断及时的想出应对方法,这就是灵敏性高的体现,相反,如果运动员精力不集中,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球来了以后木讷的不知道怎么办,不能够做到完美的回击,而这也就是灵敏性差的体现[3]。

三、结语

优秀排球运动员 篇3

关键词:主攻、副攻;身体素质;位置特征;优秀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33-01

随着现代排球运动的发展,身体素质越来越成为决定运动员自身技战术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充分认识和了解排球运动对身体的要求,全面发展自己的身体素质,打好坚实的基础,对从事排球运动至关紧要。本文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女排同美国、俄罗斯两场小组赛及六名运动队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专位身体素质的研究,了解运动员更多的身体素质的需要,从而为训练方法提供帮助,使研究结果产生意义。

一、排球运动员专位身体素质特征的定义

身体素质是指人身体的健康水平和大脑机能状况。就其本质而言,是指人的体质的强弱和运动的机能能力。身体素质与专项的关系,可以分为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根据比赛中技战术的应用要求,不同位置优秀排球运动员(主攻、副攻、二傳、接应二传和自由人)身体素质的组成结构和发展需求不同,不同位置优秀排球运动员所需要发展的身体素质称为专位素质。

二、我国女排主攻和副攻排球队员的差异

本文以中国女排2008年奥运会小组赛的两场比赛为统计对象,以扣球次数、拦网次数、传球次数、接发球次数、防守次数、发球次数、连续起跳次数等为统计内容,对主攻和副攻惊醒了统计。

主攻和副攻在身体形态上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据资料和数据统计,副攻队员的身材较主攻而言高大一些,从对于我国高大运动员和参加奥运会的高大运动员的分布情况并不相同, 运动员的专项位置分布情况进行的比较可以发现,副攻的数量最多,分别占到63%和48% ,这和排球比赛中副攻的特点有着重要的关系,拦网高度要求也比主攻高一些。在排球运动中,运动员的身高将会影响专项位置的选择,进而影响全队战术指导思想的确立以及战术组合的方式。表3,4可以看出,副攻接发球和防守次数比主攻少,是因为在副攻在后排时由于身材高大,移动速度要比主攻慢,往往副攻队员会被自由人换下,由自由人代替在后排履行相应的职责。据表3,4分析数据可以大致得出,一场比赛中主攻的扣球次数大约是副攻的两倍,拦网次数副攻大约是主攻的2-3倍。主攻一般在比赛中时刻准备进攻,所以不参与传球。副攻在表中没有绝对的表现出连续起跳的重要性,但副攻需要的连续起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比赛中副攻的耐力素质要求要高一些,因为基本上所有进攻都要有副攻作掩护,所有拦网都需要副攻配合或独立完成。

三、优秀排球运动员专位身体素质特征分析

1.主攻专位素质特点。主攻主要担负强攻的职责。比赛中主攻的扣球次数最多,拦网次数仅次于副攻。根据表2、3主攻在比赛中应用技术最多的是扣球,依次是拦网、发球、 接发球、防守、传球。主攻的扣球主要是到位高球和调整球。到位高球包括前排四号位进攻球和后排进攻球,要争取突破对方的拦网进攻得分,所以主攻既要有绝对弹跳高度又要有绝对力量。主攻的拦网有拦高球和拦快球;主攻发球又大力跳发球、原地发球和跳飘球,其中大力跳发球为主,发球目前被认为是进攻的开始,是直接得分的手段. 主攻要有很强的跳发球能力,同样要求有较强的弹跳力和力量素质等。主攻的垫球主要包括接发球和防守;主攻的传球形式是调整传球和处理球。所以主攻在发展专项身体素质时,应主要注意以下几项:弹跳力、腰腹力量、上肢力量、上肢的挥击速度和挥击力量等。影响主攻专位素质特征的指标主要有力量、速度、耐力、弹跳力、灵敏协调性和柔韧性。

2.主攻、副攻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影响因素。弹跳力是排球运动员最重要的专项素质之一,是决定扣球、拦网、跳发球技术腾空高度的直接因素。提高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力,对于提高排球运动的各种扣球、拦网、跳发球技术,丰富排球运动技术的各种战术形式及其变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神经冲动强度与频率、肌肉纤维类型与比例、肌肉收缩的工作方式、肌肉的内协调与刺激、基本素质的转移作用、躯体主要部位的作用是主要影响因素。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运动员迅速、准确、协调地完成相应动作的能力,又称灵活能力。它是一种典型的综合运动素质,是运动员各基本素质、协调能力、运动技能和心理感知能力的综合体现。影响灵敏素质的相关因素是指能制约或促进灵敏素质发展的影响因素。神经过程的灵活程度、时空判断的心理特征、基本素质的直接影响、运动机能的储备成不同气质类型的影响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四、结论

优秀排球运动员 篇4

交叉步的横向移动速度慢, 这正是我国一些优秀排球运动员拦网技术欠缺的症结所在。本文通过对运动员的交叉步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 找出影响横向移动速度的制约因素, 为今后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男子排球国家队运动员5名。要求:近期无运动损伤。运动员具体情况见表1。

1.2 测试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1.2.1 红外远射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

(1) 标志点的选取

选取双侧肩峰、髂前上棘、腓骨小头上缘、外踝为标志点, 以获得相应运动学参数[2]。

(2) 标志点粘贴方法

运动员着紧身衣, 同一测试者用双面胶将反光点挨个牢牢粘在运动员的人体各标志点上[3]。

(3) 数据采集

运用Qualisys三维红外反光捕捉系统对动作进行拍摄和分析。

1.2.2 数据处理方法

统计分析运用双因素无重复方差分析检验方法。其中因素A为快、慢两个水平, 因素B为5名运动员的水平, 定义P<0.05为显著性水平, 高度显著性水平P<0.01为高度显著性水平。

2 研究结果

交叉步的整个动作过程可分为准备阶段、摆动阶段和蹬地阶段。准备阶段为摆动腿快速的微抬起然后迅速回落过程, 此过程可使肌肉进行超长收缩并刺激牵张反射, 从而使肌肉发挥更大的力量。摆动阶段为摆动腿蹬离地瞬间到再次着地过程。蹬地阶段为支撑腿蹬离地面过程, 此过程可使身体处于腾空状态并使身体向侧方继续移动。

准备阶段摆动腿外踝点进行一个持续时间为0.35秒, 纵向高度为30mm的竖直方向的移动。摆动阶段摆动腿外踝点进行一个持续时间为0.425秒, 纵向高度为210mm的竖直方向的移动。

各项运动学评价指标包括:摆动腿速度、摆动腿准备时间、空中移动时间、摆动腿蹬地角度、支撑腿移动距离和躯干角加速度。其中, 摆动腿速度以踝点在摆动阶段过程中平均速度来代表;摆动腿准备时间是从准备阶段外踝点快速上提开始到快速回落结束所需时间;摆动腿运动时间是从摆动腿离地瞬间开始到再次着地结束所需时间;空中移动时间是支撑腿蹬离地面瞬间到摆动腿着地瞬间所经历时间。摆动腿蹬地角度定义为摆动腿外踝点同腓骨小头外侧缘连线与左右两外踝点连线所成角度;支撑腿移动距离为准备阶段支撑腿侧向移动距离。躯干角加速度为侧向移动过程中躯干侧转时, 两肩峰连线与两髂前上棘连线所成角加速度, 其值大小可反映转体的迅速程度。

快、慢之间为因素A, 个体之间为因素B。*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表示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

2.1 摆动腿准备时间

快、慢因素对摆动腿准备时间的影响具有显著性 (P<0.05)

在交叉步横向移动完整过程中, 对准备时间的影响, 快慢因素具有显著性, 慢时的准备时间明显长于快时。快时和慢时在完成整个动作所需时间的差值, 与快时和慢时所需准备时间差值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准备时间的差值占完成整个横向移动差值很大的比例, 可以得出准备时间的大小为影响横向移动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2.2 摆动腿摆动速度

快慢因素和个体因素, 对摆动腿速度影响均具有显著性 (P<0.05)

较快完成横向移动时, 摆动腿速度明显高于较慢完成横向移动时摆动腿摆动速度。摆动腿速度制约着横向移动速度, 因为摆动腿的移动是横向移动的主要环节, 提高横向移动速度必须先提高摆动腿的速度。各队员之间摆动腿的摆动速度具有显著差异性, 此项能力较差的队员应加强训练从而提高移动速度缩小与较好队员的差距。

2.3 摆动腿蹬地角度

快慢因素对摆动腿蹬地角度无显著性影响;而个体因素对摆动腿蹬地角度具有显著性影响 (P<0.05) 。

队员横向移动过程中, 快慢之间对蹬地角大小的差异无显著性, 说明移动过程中, 蹬地角对移动速度无影响。队员之间蹬地角度的差异为队员自身技术特点的体现。按照传统理论:必须减小蹬地角, 才能减小竖直方向上的分力, 增大水平方向上的速度[4], 因此还需对队员的技术动作进行改正, 以减小蹬地角度提高摆动腿摆动速度。

2.4 其它运动学参数

除空中移动时间外, 支撑腿移动距离、摆动腿运动时间、个体因素和躯干角加速度快慢因素对移动速度的影响都无统计显著性。其中空中移动时间:支撑腿蹬离地面瞬间开始到摆动t腿1重 (28) 新vs着in地结束。空中移动时间t=t1+t2

可以看出蹬地角度越大人体腾空高度越大, 空中移动时间越长, 落地后最地面对人体的反冲作用力越大使人体跳得越高, 同时会减小水平方向的分力使得横向移动速度减小[5]。拦网时队员通常会面对球网, 在做横向移动过程中身体迅速转向移动方向, 结果显示转体的快慢并不是影响移动速度的因素。

3 分析讨论

3.1 摆动腿的准备阶段为踝关节的快速跖屈后又快速背屈过程, 此过程原动肌分别为腓肠肌和胫骨前肌。

为减少准备时间可加强这两块肌肉的爆发力训练, 从而提高交叉步的移动速度。

3.2 摆动腿的摆动距离直接影响横向移动距离, 因此提高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成为提高横向移动速度的关键之一, 而摆动腿摆动的主要原动肌为髂腰肌, 因此加强髂腰肌的快速力量对提高横向移动速度非常必要。

肌肉快速力量的基础是肌肉的最大力量, 发展肌肉最大力量的有效方法如等速力量训练, 建议多进行该项训练[6]。

3.3 摆动腿的蹬地角度对运动的快慢无影响, 但按照传统理论应减小蹬地角度才能更好地提高速度。

这种对立下我们可以认为, 摆动腿摆动能力强的队员可以省去准备阶段而直接进入摆动过程, 这就不存在摆动腿蹬地角度问题了。减少以致省去准备时间, 自然可以更大地减少横向移动所需时间。

摘要:目的: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理论, 分析优秀排球运动员的交叉步, 研究其在各种横向移动速度下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 探寻移动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为排球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参考。方法:运动QUALISYS红外反光捕捉系统, 研究多名优秀排球运动员在横向移动过程中相关运动学指标的变化特点。主要研究结果: (1) 摆动腿的准备时间和摆动速度为影响横向移动速度的主要因素。 (2) 摆动腿蹬地角度不为影响速度因素, 但个体差异较大。 (3) 除空中移动时间外, 摆动腿运动时间、支撑腿移动距离、躯干角加速度对移动速度无影响。因此应减小支撑腿蹬地角度缩短空中移动时间;躯干面对球网保持有利拦网位置。

关键词:排球,横向移动,生物力学,动作分析

参考文献

[1]顾伟农, 王旭海.中国男排参加第十届世界杯排球比赛技术分析与评价[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 :76-78.

[2]卢德明主编.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5

[3]Cadzow JA, Foundation of Digital.Sigital processing and Data Analysis.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87

[4]蔡东红, 对短跑摆动支撑技术生物力学的再认识.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 (5) :95-96

[5]JORISHFORCE.VelocityAndEnergyFlowduringthe OverarmThrowinFemaleHandballPlayers[J].JBiome ch, 1985, (6) :409-414.

排球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篇5

一、国际级运动健将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

(一)冠军,授予参加比赛的12名运动员;

(二)第二名,授予参加比赛的11名运动员;

(三)第三名,授予参加比赛的10名运动员;

(四)第四至六名,授予参加比赛的8名运动员;

(五)第七至八名,授予参加比赛的6名运动员;

(六)第九至十二名,授予参加比赛的4名运动员。

二、运动健将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运动健将称号:

(一)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亚洲杯: 1.冠军,授予参加比赛的12名运动员; 2.第二至三名,授予参加比赛的10名运动员; 3.第四至六名,授予参加比赛的8名运动员; 4.第七至八名,授予参加比赛的6名运动员; 5.第九至十二名,授予参加比赛的4名运动员。

(二)世界青年(男子U21、女子U20)锦标赛: 1.冠军,授予参加比赛的10名运动员; 2.第二名,授予参加比赛的9名运动员; 3.第三名,授予参加比赛的8名运动员; 4.第四至六名,授予参加比赛的7名运动员; 5.第七至八名,授予参加比赛的5名运动员; 6.第九至十二名,授予参加比赛的3名运动员; 7.第十三至十六名,授予参加比赛的2名运动员。

(三)亚洲青年(男子U21、女子U20)锦标赛、亚洲俱乐 部锦标赛

1.冠军,授予参加比赛的8名运动员; 2.第二名,授予参加比赛的7名运动员; 3.第三名,授予参加比赛的6名运动员; 4.第四至六名,授予参加比赛的4名运动员。

(四)全国运动会、全国排球联赛: 1.冠军,授予参加比赛的10名运动员; 2.第二名,授予参加比赛的9名运动员; 3.第三名,授予参加比赛的8名运动员; 4.第四至六名,授予参加比赛的6名运动员; 5.第七至八名,授予参加比赛的5名运动员; 6.第九至十二名,授予参加比赛的4名运动员。7.第十三名至十六名,授予参加比赛的2名运动员。

(五)全国锦标赛、俱乐部大奖赛:

1、第一名,授予参加比赛的5名运动员;

2、第二名,授予参加比赛的4名运动员;

3、第三名,授予参加比赛的3名运动员;

4、第四至六名,授予参加比赛的2名运动员。三、一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

(一)世界青年(男子U21、女子U20)锦标赛前八名,授予除运动健将外的其他运动员;

(二)亚洲青年(男子U21、女子U20)锦标赛前六名,授 予除运动健将外的其他运动员;

(三)世界少年(男子U19、女子U18)锦标赛前八名,授 予参加比赛的10名运动员;

(四)亚洲少年(男子U19、女子U18)锦标赛前六名,授 予参加比赛的6名运动员;

(五)全国运动会获得决赛权各队,授予除运动健将外其他 参加比赛的运动员;

(六)全国锦标赛:

1、第七至八名,授予参加比赛的9名运动员;

2、第九至十二名,授予参加比赛的7名运动员。

(七)全国青少年(男子U21、女子U20)锦标赛、联赛、冠军赛:

1、第一至三名,授予参加比赛的9名运动员;

2、第四至八名,授予参加比赛的7名运动员;

3、第九至十二名,授予参加比赛的5名运动员。

(八)全国青少年(男子U19、女子U18)锦标赛:

1、第一至三名,授予参加比赛的7名运动员;

2、第四至八名,授予参加比赛的5名运动员;

3、第九至十二名,授予参加比赛的3名运动员。

(九)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

1、第一至三名,授予参加比赛的8名运动员;

2、第四至八名,授予参加比赛的6名运动员;

3、第九至十二名,授予参加比赛的4名运动员。

(十)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1、第一至三名,授予参加比赛的6名运动员;

2、第四至八名,授予参加比赛的5名运动员;

3、第九至十二名,授予参加比赛的4名运动员。

(十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与教育部门合办的锦标赛:第一名,授予参加比赛的6名运动员; 四、二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

(一)全国青少年(男子U21、女子U20)锦标赛、联赛、冠军赛:

1、第一至八名,授予除一级运动员外的其他参赛运动员;

2、第九至十二名,授予除一级运动员外其他参加比赛的5名运动员;

3、第十三至十六名,授予参加比赛的3名运动员;

(二)全国青少年(男子U19、女子U18)锦标赛:

1、第一至六名,授予除一级运动员外的其他运动员;

2、第七至八名,授予除一级运动员外其他参加比赛的5名运动员;

3、第九至十二名,授予除一级运动员外参加比赛的3名运动员。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与教育部门合办的锦标赛:

1、第二至三名,授予参加比赛的6名运动员;

2、第四至八名,授予参加比赛的4名运动员。

(四)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第一至十二名,授予除一级运动员外的其他参加比赛的运动员;

(五)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1、第一至三名,授予除一级运动员外其他参加比赛的6名运动员;

2、第四至八名,授予除一级运动员外其他参加比赛的5名运动员;

3、第九至十二名,授予除一级运动员外其他参加比赛的4名运动员;

4、第十三至十六名,授予参加比赛的3名运动员。

(六)全国中学生排球联赛、锦标赛:

1、第一至四名,授予参加比赛的9名运动员;

2、第五至八名,授予参加比赛的8名运动员;

3、第九至十二名,授予参加比赛的7名运动员;

4、第十三至十六名,授予参加比赛的6名运动员。五、三级运动员

少年排球运动员选材初步探讨 篇6

排球运动员最好在12—13岁确定专项,本文介绍了河北省体校运动员的测试结果,参加这次测试的男运动员平均年龄为15岁,女运动员为12岁(测试队员男女各10名)。

1、身体型态

(1)身高

随着排球网上争夺的日益激化,扣球与拦网的技术水平高低已成为胜负的关键,根据这一趋势,在选拔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时,必须把身高放在首位,表1是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身高标准。

(2)体型

我国科研工作者对我国男、女排与国外优秀男、女排进行了体型测量和比较,同时提出了少年的体型特点:头顶尖、颈长、四肢修长、小褪较长、手脚大、手指长、手指能充分张开、脚趾较长、足弓较高;踝关节围度较小,跟腱清晰较长;骨盆小,臀肌向上紧缩、躯干瘦长、皮下脂肪层薄,肌肉线条清楚。根据这一参考标准统计出我校男女排的体型所测数据(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我们的队员具有:a、整体上:四肢较长、皮脂层薄(从生理角度)体脂肪量较小。b、上肢特点:前臂长,上臂相对较短、手长。c、下肢特点:盆骨相对较窄;踝围细,跟腿长。

2身体素质

素质是基础,排球运动的特点之一是既有高空的扣、拦动作。也有地面的传、垫、滚、跃等低姿势动作,因此在优先选择身高的基础上应先选拔那些身体素质好的少年。在这次测试中的素质项目有纵跳、30米起跑、立定跳远三项指标。

(1)弹跳力。表4是上海体院选材组对市体校和业余体校在校学生321人次的弹跳力的测量。我们以此为参考,把我校排球队所测纵跳做以对比表5,可以看出我校的队员身材较高,但肌肉的收缩强性较差,说明队员肌肉的爆发力不足,还需在训练工作中长足进取。

(2)速度。排球运动员的速度主要表现挥臂速度和移动速度两个方面。目前据统计扣球的速度已达到了30米/秒,可见排球运动需求更快的速度,我们把参考标准表6、测试结果表7作以对比。

(3)神经类型。根据排球运动的特点和调研结果,排球运动员的神经类型以活泼型和安静型为优,兴奋型亦可,抑制型就不太适宜了。通过所得结果分析:活泼型的队员是理想的主攻手,付攻手由活泼型、安静型的较适宜。男二传手以安静型为主。女二传手这三种类型分布较接近。没有显著的倾向,为此我们选材当中要特别注意选择那些勇敢、顽强、训练和比赛兴趣浓厚、不拘束、不紧张、不服输、拼劲足、性格开朗的少年。

3、结论和建议

以上各述是我对排球运动员所测试的数字统计及对比,在今后的训练工作中应加强运动员的灵敏反应速度训练,这主要在于:

排球运动员自我调控能力初探 篇7

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早已引起各国教练员的重视, 并列入了训练计划中, 与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一起, 构成排球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 成为科学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排球是集体项目, 在激烈的比赛中, 有时会因内界或外界因素的影响, 导致集体 (运动队) 的竞技状态不佳, 而使集体的实战能力明显下降;有时又会因内界或外界积极因素的影响, 以致集体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从而超水平地发挥集体的实战能力。但是, 集体是由若干个体 (运动员) 组成的, 集体的竞技状态也是在每个个体的竞技状态基础上形成的, 要使集体保持竞技状态的最佳化, 就必须先促使每个个体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而人的体力和心理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可以调控的, 即使是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 也可以通过运动员之间的互相激励和自我激励的方式加以激发。例如, 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在比赛中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呼喊来激发自己的斗志, 提高自己的竞技状态。因此, 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可以进行自我调控。

日本“空手道之父”大山倍达曾经说过:“单纯肌肉训练的时代即将结束, 人体器官的负担能力已经达到极点, 技术也不会给运动带来什么好成绩, 只有人的大脑还空在那儿, 没有充分利用。”从此可以看出心理技能的重要性, 心理技能是现代运动训练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影响着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体现和改善。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稳定情绪状态, 增强对比赛心理认知活动的调控能力, 适应不同的比赛对手和复杂的比赛环境, 最终关系到其实力的真实发挥。而排球比赛时, 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也随之变化。例如, 在比赛中, 当强有力的扣球被对方拦死, 这就给扣球队员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对他的运动能力产生不良的影响。洛杉矶奥动会的一份研究材料表明:“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 心理因素的影响占8 0%而技术因素只占20%……”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比赛时, 对内外环境中干扰因素的影响, 进行自我调控, 保持适宜的心理状态, 更好地发挥技战术水平。如果运动员的自我调控能力差, 就会影响心理状态的稳定, 导致比赛的失利。例如, 在秘鲁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 秘鲁队与美国队争夺决赛权, 秘鲁队拉拉队的助威声一浪高过一浪, 这噪声对秘鲁女排来说, 是一种“积极影响的因素”, 使队员斗志旺盛, 超水平地发挥出技战术水平, 取得了比赛的胜利;但对美国女排来说, 却造成了巨大的干扰和心理压力, 使美国女排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失常, 最终导致比赛的失败。再如, 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对荷兰女排的一场比赛, 中国女排在先胜两局, 第三局又以11:4领先的情况下, 心理状态失控, 没能把握场上的有利局势, 反以2:3败给了从未输过的荷兰女排。由此可见, 现代排球比赛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在排球运动的实践过程中,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完成各种技战术动作, 都是在高度紧张、竞争异常激烈的条件下进行的。它势必和运动员极度紧张的生理与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同时, 排球运动对运动员的神经系统要求较高, 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时, 既要承受比赛名次的压力, 又要承受比赛激烈对抗的压力, 身体和心理都处于紧张的状态中。此时运动员应进行自我调整, 使心理状态保持适度的紧张。否则, 兴奋失调, 就会产生过度紧张, 导致反应迟钝, 动作变形, 竞技能力下降。从球类运动员参与临场比赛的过程和从对手实力强弱及暂时面临的形势来看, 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变化有以下几种情况;斗志旺盛, 并能充分控制自己的行动, 全力以赴投入战斗;由于争夺激烈, 胜负难分,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也随着变化而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时, 有的运动员则能随时进行自我调整, 始终保持适宜的激活水平;有的运动员由于战局紧张, 而导致情绪紧张, 情绪上的拘谨容易引起行动上的犹豫, 往往贻误战机, 使其思想上担心出错而更容易出现错误。正如邹志华等同志在《运动员比赛中失常的原因和预防》一文中所写道的:“在比赛中由于战局复杂变化, 运动员的心理也产生各种变化, 如不能用意志努力去进行自我调控, 来保证心理平衡, 就会随波逐流, 兴奋失调。”因此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才能克服临场过度紧张的状态, 正常发挥应有的水平。

排球运动是一项能使运动员产生较为深刻情绪体验的运动。运动员参加排球竞赛的任务是要战胜对手;比赛过程中各种主客观条件变化大、节奏快、活动剧烈, 比赛战局常常起伏不定, 顺利与困难并存并迅速转换;场外的观众又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态度与倾向。所有这一切复杂的现实状况势必与运动员对比赛的认识、期望、当时的生理状态等因素交织在一起, 于是便产生了各种复杂的情绪体验。而运动员能否保持稳定的情绪, 直接影响到比赛的胜负, 尤其是在势均力敌的对抗中, 稳定的情绪, 既能使自己保持适宜的兴奋状态, 充分发挥技术水平, 又能使对方的心理动摇, 产生急躁的情绪, 从而使比赛按照我方的节奏进行。例如, 袁伟民同志在《我的执教道》一文中所写的:“1984年6月16日, 我们在北京迎战来访的古巴队。第一、二局古巴队打得非常出色, 发、拦、扣等特长, 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我们连丢两局。第三局开始, 我对队员们说:前两局古巴队的优点都发挥出来了, 但他们还有弱点没有暴露。估计第三局会犯求胜心切的毛病。这几年, 她们一直盯住我们想赢, 没赢成。定会以为今天是个非常好的机会。太想赢, 会急躁, 只要我们能顶住, 她们就有可能出现波动。我们要抓住转机, 不慌不忙地打, 只当是第一局刚刚开始, 姑娘们按教练的意图去做, 场上形势果然按我们的意志转化了, 古巴队越打越急, 越急越乱, 越乱越失误, 第三局我们一口气以14:0领先, 最后以15:1取胜, 第四局又以15:0再胜, 等古巴队清醒过来, 已经连失掉两局, 第五局她们的情绪平静了一些, 双方打得都正常, 最后我们以1 5:9获胜”。由于临场引起运动员情绪变化的因素很多, 例如, 得分或失分, 比分领先或比分落后, 同伴的不应该失误, 裁判的误判或漏判, 观众的情绪等等。并且这些扰动因素不可避免地在比赛中出现。因而, 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及时排除各种干扰, 方能保持稳定的情绪, 提高自己的竞技状态。

综上所述:在排球比赛中, 运动员的心理活动伴随着整个比赛过程, 同时内、外环境中各种扰动因素也不可避免的影响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稳定, 而教练员由于受到竞赛规则的限制, 不可能随时向场上运动员发出指令性信息来帮助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 运动员只有进行自我调控, 才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充分发挥集体应有的实战能力, 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运动员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 这既是适应现代排球比赛的需要, 也是培养出类拔萃的全面型运动员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黎禾.排球—训练理论与方法[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196.

[2]徐本力.体育控制论[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8:207.

[3]金玉柱, 陈亚斌, 李丽.散打运动员体力透支下制胜谋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0 (2) :44~47.

[4]《排球》教材编写组.排球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275.

[5]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72.

[6]邹志华.运动员比赛中失常的原因和预防[J].中国排球, 1990 (2) :26.

排球运动对运动员新要求的思考 篇8

但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比赛中运动员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取得比赛胜利,运动员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和素质。当代优秀的排球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出色的技术,而且要具有稳定的心理素质、运动智能和深厚的文化知识。

1. 排球运动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新要求

排球运动技术性强,节奏快,运动环节多。特别是比赛中来球方向变化多端,因而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必须集中注意力,时刻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随时准备接球;根据来球情况和球的性能迅速起动和移动取好位置,及时做出相应的动作。排球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除了基本的力量、速度、耐力之外,对移动、速度、灵敏、弹跳等素质也有特别的要求。

动类型均要动用不完全相同的肌群,而活动类型较多时,完成一项活动所用的肌肉群,在进行另一项活动时就会得到休息和即刻恢复。而且,跳跃性负荷节奏的训练本身就有助于身心恢复。

3.3.2.2心理学恢复法。

当今的竞技运动除技术上的较量外,更重要的还是一场心理大战。实践证明,解除心理性疲劳要比消除躯体性疲劳时耗长,而且人体最容易产生疲劳的部位就是中枢神经系统。心理恢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自我心理调节法,即运动员在运动后通过采取自我心理放松的手段,解除心理紧张和心理疲劳的一种恢复方法。运用自我说服和自我暗示,有助于镇静,解除心理疲劳,避免或消除怯场、紧张、无信心等不良情绪;二是心理咨询法,即咨询者针对运动员的个性和心理需求,采取一些咨询措施以消除心理障碍;三是音乐恢复法,即利用音乐缓解心理紧张,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兴奋,又能引导解除愁闷,产生良好情绪,消除压抑和疲劳。

3.3.2.3社会学恢复法。

人不仅是一个自然人,而且是一个社会人。运动员,尤其是优秀的运动员,不仅要面对训练、竞赛等问题,而且要积极处理好各种社会问题。一是处理好与社会舆论的关系,尤其是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对减少运动员心理能量的消耗,保持体力,加速恢复有重要作用;二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包括处理好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默契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信任。运动员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有助于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提高训练质量和恢复效果。

3.3.2.4物理学、医学恢复法。

可以采用热、电等物理学方法促进恢复,如在运动后进行短时电刺激,可使延迟性肌肉酸痛症状明显缓解,加速恢复;

1.1 速度、耐力的内容已经革新。

快速善变曾经是我国竞技排球的传统优势,现在是现代排技战术的发展趋势和指导思想。近年来我国排球队出现了“快球不快”的现象,使传统优势流失。根据专家分析,优势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对体能训练没有跟上排球运动的发展,对排球规律的把握不够准确。排球的快速不能用百米成绩来衡量的,排球的快速应该具有其特殊性,其内涵是动作迅速,反应灵敏,移动及时,攻防节奏快,助跑起跳快,扣球下手快,技战术变化快,等等。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有氧耐力已不再是现代排球运动的主要身体素质基础。尤其是采用每球得分制以来,排球比赛的速度加快,每场球的比赛时间相对缩短,运动量也相对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强度增大。过去我国排球多坚持的大强度、大负荷量、长时间的单一技战术的训练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排球发展的需要。现代排球运动的耐力素质不仅仅是3000米甚至万米跑的成绩,还是赛场上运动员比赛时所变现的速度耐力、弹跳耐力、力量耐力、意志耐力等。因此,在排球训练时,应充分认识到当今排球运动的新变化,改变以往的训练方式,跟上排球运动发展的步伐。

1.2 对高度、力量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高度、力量和速度是当今排球运动生命之根本,是比赛制胜的基础,是夺取比赛主动权的关键。排球的高度是指运动员的身高,以及在比赛时运动员的扣球高度、拦网高度等。现代也可以采用热敷、热水浴、蒸气浴、盐水浴、苏打碳酸浴和水中漂浮放松等方法促进恢复。医学恢复主要包括利用针灸、中药进行调节,提高自身的抗疲劳系统,使机体尽快恢复。

4.结语

频繁的高强度比赛大大增加了机体的负荷,如何尽快地恢复体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水平运动员赢得比赛的资本。现代体能类运动项目有其比赛和训练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教练员与运动员要进一步认清恢复的重要性,将恢复作为训练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将主动恢复代替被动恢复,将积极恢复补充到自然恢复方法中,注重恢复方法的创新,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恢复能力的培养,应对高密度、高强度的大赛对抗,并保持较长的运动寿命。

参考文献:

[1]巩飞.对运动性疲劳恢复手段的研究(综述)[J].四川体育科学,2004,3:33-34.

[2]张献忠,刘海军.对田径运动训练中恢复性训练积极作用的探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92-94.

[3]王艳杰,等.浅谈运动训练后疲劳的恢复[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4:99-100.

[4]崔越莉.现代竞技运动恢复理论新说[J].体育学刊,

[5]许弟锋.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J].湖北体育科技,2004,

[6]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7]王景,夏培玲.现代运动训练与恢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6:46-48.

体育有效教学模式探讨

陈书兵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江苏盐城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的课程改革正在有声有色地全面展开。十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教育部门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广大中小学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学生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课程改革正确引导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给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了可能,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下出现的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排球运动的发展使运动员更加大型化,身高和弹跳高度已经成为影响运动员和运动队竞技水平和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日本学者研究证明,排球运动员的摸高与比赛中发球、扣球、拦网的成功率成正比。所以说没有高度,就难以有很强的主动得分能力。

排球的力量是指拦网时的弹跳力、跳发球时的爆发力、扣杀力等。排球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向着队员的高大化、力量化和速度化发展。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我国运动员的体质不及欧美队员,但是力量的差距有很大原因是训练水平低下造成的。

2. 对运动员内在素质的要求

在竞技体育领域中,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身体素质是一切比赛和成绩的基础,所以在日常训练中,体能训练是所有教练员应该重视和加强的内容。然而,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对于运动员特别是优秀者有更高层次的要求。

2.1 心理素质。

运动心理素质是指在训练和比赛中,个性心理特征和临场训练情绪的调控,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排球运动自从采用了主客每球得分制以后,比赛的激烈性越来越强,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打关键球时刻对运动员心理情绪控制能力的要求更高。怎么使运动员在紧要关头保持适宜的焦虑水平和最佳的运动竞技状态,是每个教练员面对的一个难题。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传统的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相结合,构成了现代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因为在现代运动训练和竞赛活动中,运动员不仅要消耗巨大的身体能量,而且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尤其是当参加比赛双方在身体和技战术实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心理能量的发挥水平,往往成为决定胜败的重要条件。

2.2 运动智能。

运动智能就是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观察判断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运动员的智力与知识结构、运动素养、心理能量、专业理论、生存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运动智能是运动员的整群优势。

运动智能有助于运动员对于本专项竞技的特点和规律有较为深刻的把握,对于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也有更为准确的认识和体验。具有较高运动智能的运动员,善于正确地理解先进合理的运动技术,从而明显地缩短学习和熟练掌握运动技巧的过程。

今天的排球比赛,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深,技战术变化更加丰富,场上的变化越来越突然,对运动员的要求也越来越

又“受不了”的现象,有效落实了因材施教,实现了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摆在了每一位教师面前:我们如何转变角色来适应课改的要求,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如何合理地教学分组以促进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这就要求我们要改革旧的体育教学模式,摸索出一套更新更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

全面。随着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排球比赛不仅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而且要求运动员有处理各种复杂场面的能力。

因此,对我国排球运动员进行智能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加强运动智能的培养,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判断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等智能,这对对运动水平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

2.3 科学文化水平。

21世纪的排球运动是一门综合性运动,各种学科知识推动排球运动不断发展。脑科学、生物科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介入排球领域,增加了排球运动丰富的外延和深刻的内涵。现代的排球运动不仅是速度、力量、高度、技战术的较量,而且是智慧的较量,科技的较量,综合优势的较量,综合优势又是建立在众多知识体系基础之上的。因此,完善运动员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系,加强理论知识的培养也是体能训练的重要环节。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运动员对技术、战术意识、节奏意识、配合意识、规则意识的理解,有利于运动员对排球运动的实质、规律和发展趋势正确地把握,对训练的理论和方法有着更为准确的认识和体验,在比赛中灵活地运用战术,从而出色地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排球意识是排球的本质规律和深刻内涵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与运动员的文化底蕴和知识量的储备有显著的相关性。加强运动员知识能量的输入和文化修养有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有助于智能的提高、观念的更新,有助于技战术的创新和运动寿命的延长。现代排球运动训练不仅要教会运动员打好球,而且要教会运动员用丰富的知识能量自觉挖掘专项潜能,对于运动水平的提高有巨大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现代排球运动对运动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革新了传统意义上的身体素质,而且对运动员的内在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排球运动员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应该对这些新变化给予充分的重视,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排球发展的优秀运动员。

参考文献

[1]陈华.体能训练的创新问题探析[J].体育学刊,2005,15:20.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376-377.

[3]黄汉升.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3.

[4]洪南丽.亚洲排球衰退析因[J].中国排球,2002,(3).

优秀排球运动员 篇9

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明了学校体育改革的根本要求和核心任务[1]。只有牢牢把握排球运动的核心价值,以学生为本,深入研讨排球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推进教学质量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提高排球教学质量才能有所期待。

1 造成学生对排球运动失去兴趣的原因分析

1.1 排球教学理念偏差

不顾运动项目特点、不分参与者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心智发展,片面追求游戏化、健身化、休闲化,排球教学从以前过分重视运动技术走向过分淡化技术,丢掉了历经百年的运动项目最“本真”的东西。例如,有些教师将排球教学演变为简单的2人对垫球、2人对传球、发球的单个技术教学,大半个学期甚至1个学期都在练这3项,比赛可有可无。每项运动都有各自独特的乐趣,排球运动的乐趣恰恰在于双方队员在比赛中通过巧妙的配合,将球扣在对方的场地上。很多学生对排球的第一印象就是中国女排奥运夺冠的精彩比赛画面,由此对排球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比赛兴致高昂。如果抛弃这些体育教学内容中固有的,也是学生们很在意和追求的运动乐趣,结果只能是不得要领、舍本逐末。

1.2 排球教学方法失当

表现在过分强调排球技术动作的标准化,教法步骤沿用专业体育院校专项教法,按照体育院校培养学生的“规格”来要求;教学从基本的移动步法教起,继而基本技术,再接着是简单的战术学习,技术教学与比赛脱节,机械地采用“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和“分解教学法→整体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打好比赛,在“多练规范动作”的前提下常常“牺牲”比赛这一学生积极的主体性活动,经常1/3甚至1/2多的课时过去了才会有教学比赛,而那些所谓“正式”的排球比赛成了“发球得分与失误大战”、“乒乓球似的排球赛”,学生“晕头转向地轮转却打不到一个球”,“会点儿基本技术但不会打比赛”,实际不但没“学会”,更没有“学乐”[2]!索然无味的教学和比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排球项目产生“偏见”,正是我们教师自己“赶走了”曾经对排球满怀期望的学生。

2 排球运动的核心价值

排球运动的核心价值就是参与者以团队形式、通过密切的配合进行比赛,这种团队精神的培养过程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体现这一核心价值的排球教学改革,其关键就是要通过优化的教材内容、精彩的技术串联组合、自然快捷导入比赛的练习方法、穿插其中的战术意识、大量的、形式多样的有配合的比赛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参与者发挥所长、各尽所能、团结合作,享受运动的激情与快乐。

因此,要从教材选择、教法组织、评价方式、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一体化等多方面研究改革对策,以学生为本,最快速、最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产生不断“可持续”学习的动力。

3 体现排球运动核心价值的排球教学改革对策

体现排球运动核心价值的排球教学改革,可从团队、密切配合和比赛三个层面来展开。见图1。

3.1 以团队理念引导并贯穿整个排球教学活动

3.1.1 引导学生对“TEAM”的理念认同

1996年奥运会男排冠军荷兰队有一条著名的“TEAM”队训,即“TEAM=Together everyone achieve more”,这个理念深刻地反映了排球运动的内涵。因此,我们在教学之初应该强调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深悟其道,毕竟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个性十足,普遍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尤为重要。

3.1.2 指导学生建立“团队”

根据异质分队、实力均衡的原则,将各班学生分为若干队,每队6-7人,女生平均分入各队,男生按照身高、身体素质、原有水平等尽量平均分开。各队队员商定队名以增强团队概念,选举有责任心、能够带动全体队员练习的同学担任队长,队员之间互留联系方式,便于组织课外排球练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各队确定队员场上擅长的位置,如二传手、后排防守人、主攻手等专位分工,便于重点练习常用技术,培养专位意识,形成各人的角色定位,建立全队最佳的位置配备和组合。

引导团队共享激情与快乐,提示学生在练习和比赛中大声呼喊喝彩。各团队可以商定具有本队特点的加油鼓励、祝贺方式,教学中通过积极的情绪充予[3]——肯定与鼓励、同伴的赞许、自我意识等,则会赋予学生学习的满足和享乐,使他们更多地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促使自己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学习动力最直接的来自因学习内容与形式的吸引力而产生的情绪反应;而且,学生在教学过程的每一阶段所产生的情绪反应,都会直接影响其自我投入的意愿和程度,并对其学习动机的效能起增强或减弱作用。在比赛中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在于它的动力性和沟通功能,击掌相庆、叠掌加油的热烈场面,直接形成队员之间的情绪共鸣、增强队员之间凝聚力,影响比赛态势和场上氛围。

3.1.3 运用合作学习(小集团)的教学模式

把握教学细节,体现合作学习的5个要素:①促进积极的相互信赖。每个成员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队的其他同伴负责,彼此需要“荣辱与共”。例如采用每次比赛排定名次;全队6人围圈垫(传)球的考试等,促使每个人自觉地“卷入”全队的练习。②增加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和相互激励。如练习中反复强调语言的交流,提醒同伴“准备”、“好球”等;按比赛“程式”进行比赛,要求赛前、比赛间断、打出精彩球时队员必须围拢、击掌加油助威等。③强化个人责任,每个队员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如各队确定队员的专位,强化个人的位置任务和主要技术,强调每个人、每个环节的密切配合。④培养社会技能。如教师及时抓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彼此认可和信任,进行准确地交流,彼此接纳和支持,促进有效的沟通。⑤发挥小组自评的作用,利于队员维持彼此之间的良好关系,便于学习合作技能,强化队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的成功[4]。如在教学中建立个人学习评价卡片,采用学生自评和团队互评的方法。

3.1.4 课外练习的“友伴效应”和团队评价导向

团队的建立、凝聚力的提高带来相约课外练习的“友伴效应”。期中或期末团队考核和评价的指标确立也促使各队经常组织练习,例如全队围圈传球(或垫球)的考试项目就要求各队每个队员都要多参加练习,建立默契配合;规定的若干次课上比赛以及排球选项班联赛成绩计入学生体育课成绩,也要求全队增加课外练习才能提高全体队员的水平。

3.2 强化配合进攻意识,优化技战术组合,围绕尽快组成有配合的比赛来安排导入练习

3.2.1 强调打出有进攻配合的比赛,减少一次击球过网

在教学中紧紧围绕组成有配合的进攻和比赛来组合排球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体现领会式教学的特点,注重技术的实用性及与比赛的衔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重技术学习轻比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缺陷(见表1)。

3.2.2 降低一传难度,第1次课就安排教师抛球的对攻比赛

开始安排垫、传球练习强调简单的2人或3人1组的抛球-垫球练习,要求抛球准、捡球次数少,达到正确动作重复多、效率高的目的,在掌握较近距离、准确的抛球-垫球、抛球-转方向垫球、抛球-转方向(二传)传球的技术的基础上,抛球和垫球人距离由近及远,落点由准到“乱”、力量由“轻”到“重”,逐渐提高接发球的水平。

3.2.3 通过接近比赛形态的串联练习实现与有配合的比赛的合理衔接

大量采用接近比赛形态的3人三角站位转方向的抛球-垫球-传球技术串联练习,全队“大十字”站位的1人抛球——1人传球——1人接应——多人轮换垫球的技术串联练习;练习同时结合基本战术要求,进行细节讲解,如垫球的位置落点、弧度,传球的弧度落点等。强化垫球——传球——扣(吊)球的配合进攻意识,讲解“中二传”进攻阵形,在第1次课即尝试进行教师抛球开始的对攻比赛(领会式教学),优化技术组合和比赛的“螺旋式”结构[5],渐次引入新的技术动作,将各项技术环环相扣,“串联组合”成接近比赛的“垫——传——扣”进攻配合“套路”。

3.2.4 强调专位技术,培养专位战术意识,加强二传手的练习

比赛采用固定位置不轮转的规则,强调专位意识。对各队的专职二传手进行强化练习,便于技术串联的完成和战术的实现。此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所长,而且反复熟练常用的一两项技术,并提出了专位技术要求,是学生在较好地掌握本专位技术的前提下,再提高其它的技术,逐渐做到技术全面。学期末技术考试可以根据擅长位置进行选项考,如二传手可选择考传球,扣球手可选择扣球考试,后排队员则考连续移动垫球。与此同时,教师及时讲解排球基本站位和场上位置职责,使学生明确所处各专位的移动范围和战术配合能力。

3.3 始终将比赛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尽早引入比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大有裨益。选择多种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比赛形式也非常重要。

3.3.1 以教师抛球、双方对攻为主要比赛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穿插比赛,开始阶段学生接发球水平较差,不发球,采用抛球对攻比赛,强调组成进攻配合和意识,同时减小一传的难度。

3.3.2 学期的中后期进行发球教学,比赛中轮换发球,但位置固定

在不断提高垫远距离抛球能力的情况下,进行发球教学,引入有发球的比赛。但可以灵活采用队员场上位置固定,1-2-6-3-5-4或5-2-3-4-1-6的发球轮换顺序,避免因位置轮转造成的配合混乱,进攻无序。

3.3.3 组织课上分队比赛、课外选项班联赛以及排球社团比赛

大量的比赛对于提高学生的技战术和比赛的组织、裁判水平都很有帮助。联赛设立流动奖杯,要求队队参赛、人人参赛,为那些从未参加过正式比赛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体验“我运动我快乐”!

3.3.4 创新排球比赛方法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灵活采用7对7或8对8的的男女生混合排球赛,例如,前排4名男生,后排3或4名女生的站位安排,或者前排3或4名女生,后排4或3名男生的站位。

3.3.5 通过“比赛程式”和“球场语言”的传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现激情

“比赛程式”的讲授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比赛的组织程序,丰富裁判知识,另一方面使他们学会了排球场上除了运动技术外的知识,如提升士气、沟通交流、尊重对手等。可以结合观摩高水平比赛,引导和督促学生频繁地使用“准备”、“好球”、“加油”、“再来”、“没关系”、“我的”、“敢打”等“球场语言”(包括肢体语言),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体验团队拼搏的力量。这些对于专业运动员习以为常,但对普通学生来讲则是陌生的,不好意思和不习惯使用的,教师应注意随时加以引导。

4 结语

排球运动的核心价值就是参与者以团队形式、通过密切的配合进行比赛,这种团队精神的培养和教育正是排球文化的传承、排球运动的魅力所在,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围绕这一核心价值,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应从教学理念、优化教材、精选教法、创新比赛规则和评价方式、坚持课上教学与课外社团活动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兴趣到志趣的变化的目的,努力走出排球教学的“困境”,扭转中国排球后继乏人的被动局面。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中国政府网,2010-07-30.

[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排球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原理探析 篇10

通过在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 中外专家对于核心区域、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的概念论述大体相近, 仅在论述上有所差别。

核心稳定性是指人体在运动中通过核心部位的稳定为四肢肌肉的发力建立支点, 为上下肢力量的传递创造条件, 为身体重心稳定和移动提供力量的身体姿态。核心稳定性的优劣取决于位于核心部位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的力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 即核心力量。

核心力量是指一种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 核心力量不仅是人体核心稳定性形成的主要能力, 而且在竞技运动中它还能够主动法力, 是人体运动的一个重要“发力源”。

总之影响核心力量的因素被普遍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因素:神经支配能力、肌肉的支撑收缩力量和运动过程中呼吸与运动的配合。

二、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从竞技体育的角度讲核心力量存在晕所有的运动项目中, 所有体育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何行的运动链, 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任何竞技项目的技术动作都不是依靠某单一肌群就能完成的, 必须是许多肌肉的协调做功。核心肌群在此过程中担负着稳定重心、环节发力、传导力量、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 对对上下肢的协同工作和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其次, 核心力量的提高和核心部位的稳定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脊柱这一人体薄弱环节的保护;另一方面还能通过核心部位的枢纽协调作用, 为上下肢的发力建立稳定的支点, 减小和缓冲末端肢体和关节的负荷, 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最后, 核心力量的提高, 还有利于将其发达的四肢肌肉力量充分运用到专项运动中, 有利于整体力量的整体发挥, 提高专项力量的实际应用率, 避免造成错误的技术动作或运动损伤。

三、核心力量训练理论在排球竞技运动中的运用

高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技巧性。所以发展排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对于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的提高都应该是具有积极影响的。

专项核心力量训练的的提出并不是对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一种舍弃, 而是加入一个更新的训练理念, 促进我们深层肌肉的发展, 和在运动中的肌肉群的动员, 用更节省力的方法完成更好的技术动作, 以此进一步促进技术动作发展。核心力量的训练仍然是机体力量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应该和传统的力量训练方法相结合, 它们之间应该是一个互补的关系, 而并非是对立矛盾的。

排球运动的核心力量训练原理

排球技术的分类如图所示:

从各个有球技术的技术要点分析 (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排球的整个技术动作要求都很强调整个机体的协调用力, 从蹬地动作产生地面对人体的一个反作用力获得能量, 然后通过核心部位的传递, 从而带动上肢有力的爆发, 并作用于排球上。排球技术动作从下肢蹬地到最后的垫击球后的重心跟随, 扣球时的鞭打动作以及起跳扣球后的落地缓冲等, 这些技术都是需要上肢和腰腹力量的参与, 而这种参与的程度和好坏主要取决于人体对核心部位的控制。在比赛、训练中, 充分发挥整个肌体肌群的力量, 共同作用, 必然会提高排球进攻的攻击性, 为比赛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创造前提条件。在实践中,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运动员, 其力量素质在单一训练时, 力量素质都处于比较高的状态, 但是在进行的排球技术的有球训练时却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和技术的正确掌握与使用;在进行扣球技术的训练时, 也常常会看到上下肢的技术脱节, 鞭打不够充分;在进行发球练习时, 也常常会出现, 手臂力量不错但却不能将球击过球网的现象。出现这一系列原因的运动员往往是只能用上肢或下肢参与而不是一个整个肌体的力量参与。归根结底其实就是核心力量的薄弱所导致的。核心部位的稳定、平衡和协调作用往往是专项技术的关键环节, 它可以在高速、多变的运动中为四肢的运动建立稳定的支撑, 并形成合力的肌肉运动链、衔接、传递和协调肌肉力量。

四、结合排球专项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根据核心部位的核心肌群的特性和在排球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结合当下比较流行的瑜伽和普拉提运动, 提出了一些对核心力量进行的训练的方法, 以此改变传统的枯燥的痛苦的力量训练, 使力量训练内容变得多元化, 避免运动员的心理抗拒, 为运动员主动参与力量训练课程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1、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核心力量训练的负荷一般以克服自身体重和轻负重为主, 这是因为核心部位是人体肌肉力量的薄肉环节, 参与工作的肌肉相当一部分是位于机体深层的小肌肉群, 它们不可能承受大的负荷重量。再次, 非稳定支撑是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形式, 尤其对于竞技体育来说, 不稳定支撑加大了训练难度, 提高了参与工作肌肉的力量投入。因此核心力量训练更加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而不是快速度和高负荷练习。

2、徒手静力练习法

上一篇: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下一篇:长隧道和特长隧道